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羚羊

指数 羚羊

羚羊是对一类偶蹄目牛科动物的统称,广义上包括了羚羊和小羚羊一类的动物(英文中称为“antelope”和“gazelle”)。许多被称为羚羊的动物与人们印象中的相去甚远,有专家指出,羚羊类的动物总共有86种,分属于11个族、32个属。对于分类学,羚羊并没有特定的专指哪个科或属。羚羊的特征是长有空心而结实的角,有区别于牛、羊这一类的反刍动物。人们把羚羊作为一个类群已达到共识,比如物种存活委员会建立的“羚羊专家组”,即是把这一类动物作为一个动物学研究和保护的单元。.

94 关系: 动物原羚属偶蹄目印度黑羚南非劍羚南苇羚反刍亚目大羚羊属大角驴羚大耳羚大耳羚属安氏林羚小岩羚小岩羚属小鹿瞪羚小旋角羚山瞪羚山羚山薮羚山苇羚居氏瞪羚岛羚属亚洲亨氏牛羚弯角羚属彎角劍羚利氏麋羚哺乳动物四角羚倭新小羚犬羚属短角羚灰小羚羊珍氏遁羚科 (生物)细角瞪羚羚羊亚科牛亚科牛科狷羚狷羚亚科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白尾角马白纹牛羚非洲非洲林羚属...角马马羚马羚亚科驴羚骝毛小羚羊高角羚高鼻羚羊跳羚鹅喉羚麂羚黃背小羚羊黑马羚转角牛羚转角牛羚属阿拉伯大羚羊赤羚赤額瞪羚藍牛羚藏原羚藏羚羊葛氏瞪羚蓝麂羚脊索动物鄂氏麂羚自然界的藝術形態长颈羚英语苇羚苇羚亚科柯氏犬羚林羚桑岛麂羚桑岛新小羚水羚水羚属汤氏瞪羚沙羚斯氏瞪羚斑纹角马斑背小羚羊旋角羚扭角林羚普氏原羚 扩展索引 (44 更多) »

动物

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統稱為動物界。動物身體的基本形態會隨著其發育而變得固定,通常是在其胚胎發育時,但也有些動物會在其生命中有變態的過程。 大多數動物能自發且獨立地移動探索,只有極少數的動物(如珊瑚)是固定在一點無法移動。動物行為學是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較著名的行為理論為康納德·洛倫茨提出的本能理論。 已發現的動物化石,多是在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的海洋物種。.

新!!: 羚羊和动物 · 查看更多 »

原羚属

原羚属(学名:Procapra)是偶蹄目牛科的一属,分布于亚洲中部地区,包括以下三种:.

新!!: 羚羊和原羚属 · 查看更多 »

偶蹄目

偶蹄目(學名:Artiodactyla)是哺乳动物中的一个大目,约220种,其中包括许多对人类生活很重要的动物。偶蹄目动物是现代进步的繁盛的有蹄类,90%的现存有蹄动物都是偶蹄动物。其中又以牛科最为繁盛。除了陆地上的种类,四足已经高度特化的海洋动物鲸豚类也是属于这一演化支。.

新!!: 羚羊和偶蹄目 · 查看更多 »

印度黑羚

File:Antilope cervicapra2.jpg File:Antilope cervicapra4.jpg File:Antilope cervicapra kwh.jpg File:Hirschziegenantilope2.JPG File:Hirschziegenantilope-w.JPG File:Antilope cervicapra1.jpg File:Antilope cervicapra3.jpg File:Blackbuck male female.jpg Category:真羚屬 Category:印度哺乳動物‎.

新!!: 羚羊和印度黑羚 · 查看更多 »

南非劍羚

南非劍羚,或稱南非長角羚(學名:Oryx gazella),是一種原產於非洲南部的偶蹄目,是長角羚屬(Oryx)現存的四個成員之一。分布於南非、納米比亞及博茨瓦納。.

新!!: 羚羊和南非劍羚 · 查看更多 »

南苇羚

南葦羚(學名Redunca arundinum)是生活於安哥拉、津巴布韋、尚比亞、莫桑比克及南非北部的羚羊。 南葦羚平均肩高85厘米,及體重約70公斤。牠們有著灰褐色的毛皮,白色的腹部及黑色的前腳。雄性有約35厘米長的角,角向後長及再向前彎。 南葦羚生活在山谷及高地地區,牠們在那裡吃草及蘆葦。老年雄性南葦羚都有自己的領域,與單一的雌性共住,並且經常陪伴她以避免其他競爭的雄性。雌性及年輕的雄性南葦羚多是獨身,除了在旱季牠們(約20頭)因需要而聚集成群時。牠們是白天活躍的動物,但在日間炎熱時間會顯得怠惰。 Category:葦羚屬.

新!!: 羚羊和南苇羚 · 查看更多 »

反刍亚目

反刍亚目(学名:Ruminantia)是偶蹄目中的一个亚目,其中的动物均是食草性动物,拥有分为多个胃室的胃。通过这个结构反刍亚目的动物可以通过微生物消化其他只有一个胃的哺乳动物无法消化的糖类(比如纤维素)。除反刍亚目的动物外还有一些其他食草动物如袋鼠、叶猴属动物、马科动物和兔形目动物也可以通过微生物的帮助消化纤维素。不过这些动物不是使用胃,而是使用大肠来消化纤维素的。 反刍亚目的名称来自于这些动物在休息时将半消化的食浆重新咀嚼,然后将这样再次磨碎的食物咽下,进行真正的消化。.

新!!: 羚羊和反刍亚目 · 查看更多 »

大羚羊属

#重定向 劍羚.

新!!: 羚羊和大羚羊属 · 查看更多 »

大角驴羚

大角驴羚(學名Kobus megaceros)是一種生活在南蘇丹氾濫平原的羚羊。 大角驴羚肩高90-100厘米,體重70-110公斤。雌性呈金褐色,在其腹部呈白色,沒有角。雄性是黑褐色至紅褐色,在肩部有白色鈎狀斑紋,而在眼睛附近有白點,有呈「S」形的長角。 大角驴羚在沼澤地區生活,吃水中植物。牠們是曙暮性動物,喜在破曉或黃昏時出沒。牠們的族群最多是15頭雌性及一頭雄性,或是全數雄性卻為數更少。 在交配季節,年青的雄性會將頭垂下至地面,彷彿用角鑿地,並在牠的頸及頰毛上撒尿。雄性會在水中打鬥,以頭上的角角力。這些競爭往往都很短時間但很激烈。雌性則會在行走時大聲發出彷彿蟾蜍的叫聲。.

新!!: 羚羊和大角驴羚 · 查看更多 »

大耳羚

大耳羚(学名:Dorcatragus megalotis)也称贝拉羚,是偶蹄目牛科大耳羚属(贝拉羚属)中唯一的一种,分布于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等地。.

新!!: 羚羊和大耳羚 · 查看更多 »

大耳羚属

#重定向 大耳羚.

新!!: 羚羊和大耳羚属 · 查看更多 »

安氏林羚

安氏林羚(學名Tragelaphus angasii),又名安氏薮羚或東非條紋羚,是南部非洲的一種羚羊。牠們是獨居或以10頭小群生活,喜歡棲息在密林中。 公羚高1.1米,雌羚高0.9米。公羚的角呈螺旋狀,喉嚨及腹部有長的毛邊;雌羚沒有角及毛邊。公羚呈深褐色,面部及頸部白色,身體上有白色的直立斑紋;雌羚呈赤褐色及明顯的斑紋。.

新!!: 羚羊和安氏林羚 · 查看更多 »

小岩羚

小岩羚是獨居動物,也有部分雌雄成對,但是關係疏遠。英文俗名為steinbuck或steinbok。.

新!!: 羚羊和小岩羚 · 查看更多 »

小岩羚属

小岩羚属(学名:Raphicerus)也作石羚属,是偶蹄目牛科的一属,分布于非洲的热带草原,包括以下三种:.

新!!: 羚羊和小岩羚属 · 查看更多 »

小鹿瞪羚

小鹿瞪羚(學名:Gazella dorcas),是分布最广的瞪羚,从北非到阿拉伯甚至到印度东部都是它们的分布地区。其众多的亚种可以生活在草原、旱谷、沙漠和半沙漠等多種氣候地區。由於人類的土地開發以及畜養大量的綿羊及山羊,小鹿瞪羚的棲地與食物來源一直在縮小,族群存續相當受威脅。.

新!!: 羚羊和小鹿瞪羚 · 查看更多 »

小旋角羚

小旋角羚(學名Tragelaphus imberbis),又名小林羚,是東非及可能在阿拉伯半島南部的一種羚羊。南部小旋角羚(T.

新!!: 羚羊和小旋角羚 · 查看更多 »

属(genus,genus)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位于科和种之间。属名由拉丁词或希腊词或拉丁化的其他文字构成,首字母必須大寫。.

新!!: 羚羊和属 · 查看更多 »

山瞪羚

山瞪羚是一種羚羊類的動物,主要分佈於阿拉伯半島。棲息於山、山丘和海岸平原。由於較不適應熱,自全新世晚期以來有被鹿羚(Gazella dorcas)取代的趨勢。.

新!!: 羚羊和山瞪羚 · 查看更多 »

山羚

山羚(學名Oreotragus oreotragus),荷蘭語為「山岩的跳躍者」,是一種住在好望角至東非及衣索匹亞的細少的非洲羚羊。 山羚肩高只有58厘米,是相對於其他羚羊來說是較細少的動物。只有雄性有脆弱的角,一般長20-25厘米。牠們以蹄尖站立。 山羚的毛皮厚而密,有著橄欖形狀的小斑點。牠們的毛皮使牠們能在生活的石間混和,難讓人發現。 山羚是草食性動物,以石間植物為糧食。牠們不用喝水,這是由於多汁的植物提供了牠們生存所需的水份。 山羚於九月至一月間交配。妊娠期為214日。 Category:山羚屬.

新!!: 羚羊和山羚 · 查看更多 »

山薮羚

山藪羚(學名Tragelaphus buxtoni),又名山地羚,是埃塞俄比亞的一種羚羊。牠們生活在埃塞俄比亞中部高海拔的林地。.

新!!: 羚羊和山薮羚 · 查看更多 »

山苇羚

山苇羚(學名 Redunca fulvorufula)是一種生活於非洲東北部的羚羊。 山苇羚平均肩高为75厘米,体重约在30公斤左右。 它们的毛皮颜色多为灰色,腹部为白色,头部和肩部则为红褐色。雄性山苇羚有一对35厘米左右的角,向前弯曲。 山苇羚生活在茂密的山林中,以草和树叶为食。山苇羚以五头左右形成一个群体,其中包括一头成年雄性山苇羚。年轻的雄性山苇羚会被赶出群体,形成较小的单身种群。在旱季,山苇羚有时也会组成达到30头之多的种群。它们一般在白天活动,但在炎热的环境下会显得怠惰。 Category:葦羚屬.

新!!: 羚羊和山苇羚 · 查看更多 »

居氏瞪羚

居氏瞪羚(學名Gazella cuvieri) 是一种产于北非的一种瞪羚,它由科学家乔治·居维叶命名。.

新!!: 羚羊和居氏瞪羚 · 查看更多 »

岛羚属

岛羚属(学名:Neotragus)也称新小羚属,是偶蹄目牛科中的一属,分布于非洲,包括以下三种:.

新!!: 羚羊和岛羚属 · 查看更多 »

亚洲

亞细亚洲(Ασία;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zh-hans:珠穆朗玛峰;zh-hant: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新!!: 羚羊和亚洲 · 查看更多 »

亨氏牛羚

亨氏牛羚(學名:Damaliscus hunteri)是生活在肯雅及索馬利亞邊界乾燥草原的狷羚。 亨氏牛羚又稱為「四眼狷羚」,這是因牠們那大型的眶下腺。亨氏牛羚肩高100-125厘米及體重80-118公斤。牠們的毛皮是沙褐色的,雄性的毛皮較雌性的為灰,而腹部較淺色及在鼻粱上有白帶。頸背有一層非常厚的皮,當耳朵收起時形成一隆起部份。角呈豎琴形及明顯是環狀角。 亨氏牛羚可以在乾燥的草原上找到。牠們是於暮晨出沒的動物,早上及晚上會牧草。群族包含2-40頭雌羚,並由一頭雄羚所帶領;而5頭雄羚亦會組成單身的群族。整個群族多不會有遷徙,因雄性多是有領地的。當激烈爭鬥時,雄羚會以膝部蹲下,但當摔角時則會以四肢站立。 亨氏牛羚是極危的動物,野生數目約為500-1200頭。於1970年代,數量約為14000頭,但到了1980年代就只有7000頭。亨氏牛羚數目的下降相信是因家牛的競爭及乾旱令疫病漫延。.

新!!: 羚羊和亨氏牛羚 · 查看更多 »

弯角羚属

弯角羚属(学名:Hippotragus)也称马羚属,是偶蹄目偶蹄目马羚亚科的一属,分布于非洲,包括以下3种:.

新!!: 羚羊和弯角羚属 · 查看更多 »

彎角劍羚

彎角劍羚(Oryx dammah),又名白長角羚及白劍羚,是長角羚屬的一種,生活於整個北非地區。一般認為彎角劍羚已經在野外滅絕,但有報道稱小部份仍在尼日爾中部及乍德生存。.

新!!: 羚羊和彎角劍羚 · 查看更多 »

利氏麋羚

利氏麋羚(學名Sigmoceros lichtensteinii)是分布于非洲中南部的草原中的羚羊。 肩高135厘米,体重150千克。毛色为棕红色,腹部为白色。雌雄都有角,从侧面看,利氏麋羚的角是S形,从前面看则是O形。角长50厘米。 利氏麋羚生活在大草原及氾濫平原,以當中的草為糧食。牠們是晝出動物。利氏糜羚群主要是由一頭雄性所帶領,當中有5-15頭雌性。雄性在白蟻土墩或相似的地方肩負起放哨的工作。而雄性各自擁有大片的領域,並會以角在邊界挖掘土壤作為標記。利氏糜羚有著銳利的目光,但嗅覺則很差。牠們的叫聲主要是咆哮及噴氣的聲音。 牠們的名字是從鳥類學者馬丁·利希騰施泰因的名字而得來。 Category:利氏麋羚属.

新!!: 羚羊和利氏麋羚 · 查看更多 »

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是指脊椎动物亚门下哺乳綱(学名:Mammalia)的一类用肺呼吸空气的温血脊椎动物,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 按照《世界哺乳动物物种》(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一书在2005年的资料,哺乳纲目前有约5676个(2008版的IUCN红皮书为5488个)不同物种,分布在1229个属,153个科和29个目中,约占脊索动物门的10%,地球所有物种的0.4%。啮齿目(老鼠、豪猪、海狸、水豚等)、翼手目(蝙蝠等)和鼩形目(鼩鼱等)是哺乳动物中物种最多的目。 哺乳动物的身体结构复杂,有区别于其他类群的大脑结构、恒温系统和循环系统,具有为后代哺乳、大多数属于胎生、具有毛囊和汗腺等共通的外在特征。 它们外型多样,小至体长30毫米长有翅膀的凹脸蝠,大至体长33米形同鱼类的蓝鲸。它们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分布在从海洋到高山,从热带到极地的广泛区域。人类也是哺乳动物的一员。.

新!!: 羚羊和哺乳动物 · 查看更多 »

四角羚

四角羚(Tetracerus quadricornis),又名四角羚羊,是分佈在南亞遼闊森林的羚羊。牠們主要分佈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恆河平原以南的地方,東至奧利沙邦,西至吉爾。也有一些在尼泊爾的乾旱森林生活。 四角羚肩高超過半米,重約20公斤。牠們是黃褐色的,腹部及腳內側是白色的。牠們的腳很幼,前肢有黑色斑紋。 雄性四角羚有角,一般有四隻,兩隻在耳朵之間,另一對在前額上。雄羊出生後幾個月就會長第一對角,第二對要到14-15個月大才會長出。牠們不會脫角,但打鬥時也會破損。 四角羚棲息在乾旱的落葉林,且是獨居的。牠們可能是地盤性的。雄羊在繁殖季節會對其他雄羊帶有攻擊性。.

新!!: 羚羊和四角羚 · 查看更多 »

倭新小羚

倭新小羚(Neotragus pygmaeus)分布于非洲西部,肩高仅25-30cm,是世界上最小的羚羊。毛色为淡褐色,身体下部的颜色较浅。雄性有向钉子的角,长3厘米。 倭新小羚生活在非洲密林中,以树叶和水果为食。它们是非常害羞的夜行动物,当它们受惊吓时可跳2.5米。喜独居。 倭新小羚是濒危动物。 Category:新小羚屬.

新!!: 羚羊和倭新小羚 · 查看更多 »

犬羚属

羚属是一些體型細小的羚羊,又称小羚羊,主要生活在南非及東非的灌林。犬羚属肩高約30到40公分,體長約50到70公分、體重約3到6公斤。牠們有著較長的鼻子及一層軟毛皮。額頂的毛髮豎起,而雄性的額毛有時部份地遮蓋短少及環狀的角。犬羚的英文名稱為Dik-dik,是以雌性的示警聲來命名的。.

新!!: 羚羊和犬羚属 · 查看更多 »

短角羚

短角羚(學名Pelea capreolus)是羚羊的一种,为南非、莱索托和斯威士兰的特有物种。 生活在山区草原,有着厚厚的、灰色的毛皮去保暖(尽管非洲比较炎热,但南非的山区有时候会比较冷)。仅雄性有角,角短而直。在交配季节时短角羚会变得非常好斗。 Category:短角羚亚科.

新!!: 羚羊和短角羚 · 查看更多 »

灰小羚羊

小羚羊(学名:Sylvicapra grimmia)也称灰麂羚、灰霓羚、灰遁羚,是偶蹄目牛科普通小羚羊属中唯一的一种,广泛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热带草原。.

新!!: 羚羊和灰小羚羊 · 查看更多 »

珍氏遁羚

珍氏遁羚(Cephalophus jentinki),又名長頭麂羚或詹氏小羚羊,是分佈在利比里亞南部、科特迪瓦西南部及塞拉里昂森林的麂羚。 珍氏遁羚肩高80厘米,重70公斤,是最大的麂羚。牠們肩後是灰色的,肩前則是深黑色的。 肩膀上有一道白色斑紋分隔兩種毛色,腹部也是白色的。牠們的角幼長,末端稍稍向後彎,長14-21厘米。 珍氏遁羚棲息在茂密的雨林內,主要吃果實、花朵、葉子、莖、根及農作物。牠們是夜間活動的,日間會躲在叢林間。牠們可能是地盤性的。當受威脅時,牠們會逃跑得很快及躲藏起來。 珍氏遁羚是於1884年發現的,但到了1892年才有正式的描述。之後就未有再發現牠們,直至1948年在利比里亞發現牠們的頭顱骨。自1960年代都有多次的觀察報告。於1971年,在格拉迪波特動物園成功的人巧培育了珍氏遁羚。 現時估計共有3500頭珍氏遁羚。牠們主要受失去棲息地及獵殺所威脅。.

新!!: 羚羊和珍氏遁羚 · 查看更多 »

科可指:.

新!!: 羚羊和科 · 查看更多 »

科 (生物)

科(英文: family, familia)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位于目和属之间,現時生物界約有800个科,科下也分亚科,而在其上亦有總科。 亚科是生物分类法的一级,在科和属之间,有时亚科和屬之間也分族,亞科的拉丁文分類名稱的字尾通常是-inae。.

新!!: 羚羊和科 (生物) · 查看更多 »

细角瞪羚

细角瞪羚(Gazella leptoceros)是瞪羚的一种,主要生活在沙漠地区。.

新!!: 羚羊和细角瞪羚 · 查看更多 »

羊是對部份羊亞科動物的統稱,包括羊族(學名:Caprini)及部份其他羊科動物(例如藏羚),中國古代稱羶根、珍郎、卷婁、獨筍子。 羊族下包括綿羊、山羊、大角羊、蠻羊等。.

新!!: 羚羊和羊 · 查看更多 »

羚羊亚科

羚羊亞科(學名Antilopinae)是屬於牛科以下的一個亞科。.

新!!: 羚羊和羚羊亚科 · 查看更多 »

牛(学名:Bovini),即是牛族,為牛亞科下的一個族,牛族的成员都是大到极大的草食性动物,其中包括对人类非常重要的黄牛、水牛和牦牛。最大的野生牛族成员是非洲水牛和美洲野牛。这一族一般统称为牛。有一部份的牛被人類做為家畜。.

新!!: 羚羊和牛 · 查看更多 »

牛亚科

牛亚科(學名:Bovinae)在生物分类学中包括24种中至大型的有蹄动物,其中包括家牛、野牛、水牛、牦牛以及四种带角的羚羊。这个亚科内的动物之间的亲属关系还不很清楚。为了显示这个不清楚性,在生物分类学上亚科以下又分族。.

新!!: 羚羊和牛亚科 · 查看更多 »

牛科

牛科(学名:Bovidae)又称洞角科,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哺乳纲的偶蹄目。“洞角”一名是由於本科動物的角中空。 牛科包括了中文俗名被称为“牛”及“羊”的多种有角反刍类,其中通称为“牛”的动物都集中在牛亞科牛族。 牛科包含以下一些动物:野牛()、野牦牛()、普氏原羚()、藏羚()、高鼻羚羊()、扭角羚()、台湾鬣羚()、赤斑羚()、塔尔羊()、北山羊()。 中文俗称羚羊的动物除了羚羊亚科外,还包括高角羚亚科、狷羚亚科、羚羊亚科、麂羚亚科、马羚亚科、苇羚亚科和短角羚亚科等多个不同演化支的成员。.

新!!: 羚羊和牛科 · 查看更多 »

狷羚

狷羚(學名為Alcelaphus buselaphus)是一種生活在草原地帶的羚羊,出沒在西非、東非、南非等地區。牠也是唯一歸入狷羚属的動物。 狷羚立高約為1.5米,體重約120-200公斤。雄性狷羚為深褐色,雌性則為黃褐色。雄性及雌性狷羚的角的形狀也是先向外曲,再向前,並且向後尖。角的長度可達70厘米。 狷羚生活在草原或一些灌木林地,以短草為食物。牠們是日間活動,在早上及黃昏時段覓食。族群數目約5-20頭,有些甚至達到350頭的數目。族群由一頭雄性狷羚所帶領,領袖的狷羚是經過打鬥而產生的。 在狷羚下,有以下7個亞種:.

新!!: 羚羊和狷羚 · 查看更多 »

狷羚亚科

狷羚亚科有4属7种,包括角马、狷羚、转角牛羚等。有些专家认为亨氏牛羚应该从转角牛羚属中独立为亨氏牛羚属,因为亨氏牛羚与狷羚的亲缘关系比转角牛羚属中的其他成员更近。狷羚亚科成员的头部较长。 Category:狷羚亚科.

新!!: 羚羊和狷羚亚科 · 查看更多 »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縮寫:CITES)是一個在1963年時由「國際自然與天然資源保育聯盟」(現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縮寫IUCN)的各會員國政府所起草簽署,在1975年時正式執行的一份國際協約。這份協約的目的主要是透過對野生動植物出口與進口限制,確保野生動物與植物的國際交易行為不會危害到物種本身的延續。由於這份公約是在美國的華盛頓市簽署的,因此又常被簡單稱呼為華盛頓公約(英文:Washington Convention)。.

新!!: 羚羊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 查看更多 »

白尾角马

白尾角马(学名:Connochaetes gnou)是角马属的一种。白尾角马的种群曾一度接近消亡,现在又得到了重新的引进,分布在非洲南部的莱索托、斯威士兰、南非和纳米比亚,其他地区也有部分引进。.

新!!: 羚羊和白尾角马 · 查看更多 »

白纹牛羚

白纹牛羚(学名Damaliscus pygargus),是分布在南非和莱索托的一种羚羊,包括两个亚种:Damaliscus pygargus pygargus和Damaliscus pygargus phillipsi。 白纹牛羚肩高80-100厘米,体重50-90千克。体色为巧克力褐色,下腹部为白色,前额到鼻间有一道白色条纹。白纹牛羚的尾部还有一块白色的色斑。白纹牛羚的角形似竖琴,呈环绕状,可达50厘米以上。 白纹牛羚主要以短草为食,在白天活动,种群要么全是雄性,要么全是雌性,有时也会有雄雌混杂。 跳跃能力很强,雄性牛羚具领域性。 白纹牛羚在野外曾经被一度猎杀到只剩下17只,目前已经恢复数量。.

新!!: 羚羊和白纹牛羚 · 查看更多 »

非洲

阿非利加洲(Africa),簡稱非洲,位于地球东半球西部,欧洲之南,亚洲以西,地跨赤道南北,面積為30,221,532平方公里,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Sayre, April Pulley.

新!!: 羚羊和非洲 · 查看更多 »

非洲林羚属

#重定向 旋角大羚羊属.

新!!: 羚羊和非洲林羚属 · 查看更多 »

在几何学中,角(拼音:jiǎo,注音符號:ㄐㄧㄠˇ)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几何对象。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它们的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一般的角會假設在欧几里得平面上,但在非欧几里得几何中也可以定義角,特別是在球面幾何學中的是用大圓的圓弧代替射线。角在几何学和三角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几何之父欧几里得曾定义角为在平面中两条不平行的直线的相对斜度。普罗克鲁斯認為角可能是一種特質、一種可量化的量、或是一種關係。認為角是相對一直線的偏差,認為角是二條相交直線之間的空間。欧几里得認為角是一種關係,不過他對直角、銳角或鈍角的定義都是量化的。 平面角的大小定义是以两射线交点为圆心的圆被射线所截的弧长与半径之比,单位包括弧度和度、分、秒等。.

新!!: 羚羊和角 · 查看更多 »

角马

角马(Connochaetes),也叫牛羚,是一种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大型羚羊。在生物分类学上,它指的是属于牛科的狷羚亚科的角马属。 角马属有两种,白尾角马和斑纹角马。.

新!!: 羚羊和角马 · 查看更多 »

马羚

羚(学名:Hippotragus equinus)是生活在西非、中非、东非和南非的一种草原羚羊,属于马羚亚科马羚属。 肩高约为1.5米,体重250千克。体色为红棕色,腹部颜色较浅,眉、面颊为白色,脸部为黑色。雌性颜色浅些。长有短鬃毛,浅色胡须和突出的红色鼻孔。角上带环,微向后,雄性可达1米长,雌性稍短。 马羚以中等长度的草为食,一般组成5-15只的种群,由一头公马羚率领。.

新!!: 羚羊和马羚 · 查看更多 »

马羚亚科

羚亚科(学名Hippotraginae)是牛科的一亚科,包括马羚属(Hippotragus)、长角羚属(剑羚属Oryx)和旋角羚属(Addax)。 马羚亚科共分为3属8种:.

新!!: 羚羊和马羚亚科 · 查看更多 »

驴羚

羚(學名Kobus leche),又譯列羚,是一種生活在博茨瓦納奧卡萬戈三角洲、贊比亞喀輔埃濕原及班韋烏盧沼澤及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南方的羚羊。 驴羚肩高90至100厘米及體重70至120公斤。牠們有著金褐色的毛皮,白色的腹部及黑色的腳部。雄性的顏色較深。角呈豎琴形,只有雄性才有角。後腳比其他羚羊較長,這是為方便牠們從沼澤泥土中奔馳。 驢羚出沒於沼澤地區,因牠們以水中植物為糧食。牠們亦會以及膝的水作為保護,免受獵食者的侵襲。牠們的腳有著抗水物質包裹,容許牠們在這種環境下快速奔馳。 驢羚是白天生活的動物。牠們聚集成群的數量可達多千頭。族群一般都是同性別,但在交配季節則會兩性混雜。在班韋烏盧沼澤生活的族群毛色較深,是驢羚的一個亞種,故稱為黑驢羚(學名Kobus leche smithemani)。生活在喀輔埃濕原的另一個亞種是喀輔埃河驢羚(學名是Kobus leche kafue),而其他地區的則稱為赤驢羚(學名Kobus leche leche)。.

新!!: 羚羊和驴羚 · 查看更多 »

骝毛小羚羊

騮毛小羚羊(Cephalophus dorsalis),又名黑背麂羚或海灣遁羚,是一種分佈在加蓬、喀麥隆南部、剛果北部、塞拉里昂、利比里亞、科特迪瓦南部、加納及貝寧的麂羚。有些學者認為牠們是奧氏小羚羊的亞種。 騮毛小羚羊肩高50厘米,重20公斤。牠們呈深褐色,由鼻子經背部至尾巴有一道黑色斑紋,腹部白色。眼睛上有斑點。 騮毛小羚羊棲息在茂密的雨林,主要吃植物、昆蟲、蛋及細小的鳥類。牠們是夜間活動的,日間會在草叢或樹孔內休息。牠們是獨居或一對生活的,與其他騮毛小羚羊很少接觸。.

新!!: 羚羊和骝毛小羚羊 · 查看更多 »

高角羚

角羚(学名:Aepyceros melampus),别名黑斑羚、飞羚,是一种中等体型的羚羊,分布于非洲东部和南部。高角羚由德国动物学家于1812年命名,是高角羚属的唯一物种,下有高角羚亚种和黑面高角羚亚种。高角羚肩高约70-92厘米,体重约40-76千克,体表覆盖着光滑而略带红棕色的毛。雄性高角羚的角可长达45-92厘米。 高角羚主要在昼间活动,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不同,可能表现出群居性,也可能表现出领地意识。存在三种不同的社会群体:有领地意识的雄性,待交配的雄性群体,雌性群体。高角羚善以跳跃来躲避捕食者,并以其特有的两种跳跃方式著称。高角羚的食谱包括各种草、嫩叶和果实。每年雨季结束前,通常是在五月,高角羚会有为期三周左右的繁殖季节。发情的雄性会为了而争斗,获胜者会向雌性求爱。雌性怀孕期为六至七个月,通常为单胎。幼崽接受哺乳四至六个月,之后年轻的雄性会被赶出群体,加入待交配的雄性群体;年轻的雌性则可以继续留在本群体中。 高角羚通常在疏林或者疏林和热带草原间的活动,栖息地靠近水源。高角羚亚种分布较为广泛,黑面高角羚亚种的分布则限于较小的区域中。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高角羚亚种归于无危物种,将黑面高角羚亚种归于易危物种。截至2008年,野生的黑面高角羚仅有1000余只。.

新!!: 羚羊和高角羚 · 查看更多 »

高鼻羚羊

鼻羚羊(學名:Saiga tatarica)又名高鼻羚、塞加羚羊(塞加羚)或大鼻羚羊(大鼻羚)。是牛科高鼻羚羊属下唯一的物種,和同樣瀕臨絕種的藏羚是近親。現存野生數量稀少,且可能持續下降中。已知最古老的高鼻羚羊化石發現自更新世地層,外型與現在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間接顯示這種動物可能也是第四紀冰河時期事件後倖存下來的生物之一。.

新!!: 羚羊和高鼻羚羊 · 查看更多 »

跳羚

跳羚是跳羚属仅有的一种。.

新!!: 羚羊和跳羚 · 查看更多 »

鹅喉羚

鹅喉羚,又名羚羊,黄羊,或长尾黄羊,是一种典型的荒漠、半荒漠动物。.

新!!: 羚羊和鹅喉羚 · 查看更多 »

麂羚

麂羚即麂羚亞科(Cephalophinae)的動物,是非洲的特有種。麂羚是一类害羞、神秘的小型羚羊,经常躲在森林里。麂羚属的成员经常住在森林里,而灰麂羚属的灰麂羚则更喜欢住在灌木丛里。麂羚这个名字来源于南非荷兰语“钻”的意思,因为当麂羚受到惊吓时,即令就会钻入灌木丛里,然后无影无踪。.

新!!: 羚羊和麂羚 · 查看更多 »

黃背小羚羊

黃背小羚羊(Cephalophus silvicultor),又名黃背遁羚或黃背麂羚,是分佈在中非及西非的麂羚。牠們是分佈最廣的麂羚。 黃背小羚羊長3.8-4.8呎,肩高80厘米,重80公斤。牠們呈深褐色至黑色,後半身有黃色斑紋。牠們棲息在茂密及遼闊的雨林,吃種子、果實、草、真菌及葉子。.

新!!: 羚羊和黃背小羚羊 · 查看更多 »

黑马羚

黑马羚(学名Hippotragus niger)是生活在东非大草原的肯尼亚和南非的一种羚羊。包括三个亚种:.

新!!: 羚羊和黑马羚 · 查看更多 »

转角牛羚

轉角牛羚(學名:Damaliscus lunatus),又稱南非大羚羊或黑面狷羚,是一種生活在蘇丹、乍得、坦桑尼亞及南非大草原及氾濫平原的狷羚。 轉角牛羚站立時的肩高為1米,體重80-160公斤。牠們的毛皮一般都是鏽紅色,黑色的腳部及胸部,並在前額至鼻尖有一黑帶。角呈豎琴形,並且明顯是環狀角,雄性及雌性的角都長達70厘米。 轉角牛羚生活在大草原及氾濫平原上,以其上的草為主要食糧。雄性的領域由幾十平方米至幾公里不等,並以尿液及糞便為邊界。20頭雌性轉角牛羚組成了一群族,並由一頭雄性帶領,而千多頭轉角牛羚亦會同時遷徙。 雄性轉角牛羚會為自己的領域而發生爭鬥,多會以牠們的角刺對方的膝部。轉角牛羚在受驚時可以奔走達每小時70公里,及會跳越其他牛羚以逃避危險。牠們被認為是最快速的狷羚。.

新!!: 羚羊和转角牛羚 · 查看更多 »

转角牛羚属

转角牛羚属(学名:Damaliscus)也作南非大羚羊属,是偶蹄目牛科狷羚亚科的一属,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包括3种:.

新!!: 羚羊和转角牛羚属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大羚羊

阿拉伯大羚羊(Oryx leucoryx),又名阿拉伯羚、阿拉伯直角羚羊或阿拉伯劍羚,是長角羚屬中最細小的成員,棲息在阿拉伯半島的沙漠及草原。牠們於1970年代早期就接近在野外滅絕,現正被列為瀕危物種。.

新!!: 羚羊和阿拉伯大羚羊 · 查看更多 »

赤羚

赤羚(學名:Kobus kob)是一種分布于从塞内加尔至苏丹共和国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羚羊。它们主要的生活环境是北部的草原,其中在乌干达默奇桑瀑布国家公园和伊丽莎白女王国家公园、刚果民主共和国加兰巴国家公园和维龙加国家公园以及苏丹南部的草原上出现比较多。 赤羚站立時肩高約70-100厘米,體重80-100公斤。背部呈橙紅色,漸淡至腹部及四肢的白色。在眼有白圈圍繞,而腿上則有黑紋。雄性的赤羚有著短少的環狀角,約长50厘米,向外少許的孤出呈「S」形狀。 赤羚生活於潮濕的區域上,如氾濫平原,在這裡牠們以草為糧食。牠們是白天活動的動物,但在每天最熱的時間則不會活動。牠們生活在尤雌兽及其幼兽或者仅由雄兽组成的群中,每群數約為5-40頭不等,有些族群甚至達至1000頭。 乌干达国徽上有乌干达赤羚(Kobus kob thomasi)的图像。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的白耳赤羚(Kobus Kob leucotis)进行大规模迁徙。.

新!!: 羚羊和赤羚 · 查看更多 »

赤額瞪羚

赤額瞪羚(Eudorcas rufifrons)是瞪羚屬下的一個種,廣泛但不平均的分佈在中非洲地區,由塞內加爾至埃塞俄比亞東北部都可看到牠們的蹤影。赤額瞪羚主要居住於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的薩赫勒地區,該處多為乾燥草原、稀樹大草原及灌木沙地。 有學者(如喬納森·肯頓(Jonathan Kingdon))認為東非的湯氏瞪羚是赤額瞪羚下的一個亞種。.

新!!: 羚羊和赤額瞪羚 · 查看更多 »

藍牛羚

藍牛羚(學名:Boselaphus tragocamelus)是印度中部及北部和巴基斯坦東部最為普遍的野生動物。牠們是亞洲最大的羚羊,但成年的公羚卻像牛。.

新!!: 羚羊和藍牛羚 · 查看更多 »

藏原羚

藏原羚(學名:Procapra picticaudata),别名西藏瞪羚,是羚羊的一种,生活在青藏高原。肩高45-60 cm,体重11-20千克。仅雄性有角,尖端很细,带环。较长约35厘米。脸上没有很明显的斑纹。毛色为灰白色,腹部白色。在12月交配,雌性在5月产仔。.

新!!: 羚羊和藏原羚 · 查看更多 »

藏羚羊

藏羚羊(学名:Pantholops hodgsonii;),學名藏羚,是偶蹄目、牛科、藏羚屬動物。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新!!: 羚羊和藏羚羊 · 查看更多 »

葛氏瞪羚

是瞪羚属中仅次于鹿瞪羚最大的一种。.

新!!: 羚羊和葛氏瞪羚 · 查看更多 »

蓝麂羚

蓝麂羚(学名 Cephalophus monticola) 是一种生活在中非和南非南部的小型森林麂羚。 蓝麂羚肩高约35厘米,体重4公斤,有著褐色的毛皮,略偏蓝色(它们也因此得名),腹部为白色。在头顶上有一细少红色的冠状物。蓝麂羚眼睛下方有微小裂缝,耳朵之间有小型冠状物。蓝麂羚长有2到10厘米的角,雌性蓝麂羚有时不长角。 蓝麂羚主要居住在雨林中,以水果、花和树叶为食,它们有时也吃鸟蛋、昆虫乃至小鸟。它们是冠鹰雕捕食的对象。蓝麂羚在夜间活动,一般为独处或成对。它们的领地意识很强。 蓝麂羚目前的数量比较多,没有灭绝的危险。在加蓬,蓝麂羚的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80头。.

新!!: 羚羊和蓝麂羚 · 查看更多 »

脊索动物

脊索动物门(学名:Chordata)是指有脊索,或其在演化过程退化而被脊椎取代的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门。脊索动物的共同特征包括:在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具有脊索、中空的背神经管、咽鳃裂以及肛后尾。 脊索动物门可以分为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亚门三个亚门。其中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可以合称为“原索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尾索动物幼虫期具有脊索和神经索,但在成体消失。头索动物终生保留脊索和神经索。在脊椎动物中,脊索作用由骨质脊柱代替。 少数学者提出将半索动物门也置于脊索动物门下,并命名为口索动物亚门。 通常说的脊椎动物学主要是指研究脊索动物的一个动物学分支,不單單是研究脊椎动物门。.

新!!: 羚羊和脊索动物 · 查看更多 »

鄂氏麂羚

鄂氏麂羚(Cephalophus ogilbyi),又名奧氏小羚羊或奧吉碧遁羚,是分佈在塞拉里昂、利比里亞、加納、尼日利亞東南部、赤道畿內亞的比奧科島及加蓬的麂羚。其下已知有兩個亞種:.

新!!: 羚羊和鄂氏麂羚 · 查看更多 »

自然界的藝術形態

《自然界的藝術形態》(Kunstformen der Natur)是由德國醫生、比較解剖學、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爾所出版的平板印刷插畫圖鑑。海克爾的生物插畫最早從1899年開始以十張的集合出版,1904年出版完整的總集,包含了100幅各式各樣生物的插畫,其中很多物種是由海克爾首度繪製的。在海克爾的職業生涯之中,以他的水彩和素描為本,由雕版家Adolf Giltsch製作了超過1000份的雕版,其中最好的幾幅收錄成本書。.

新!!: 羚羊和自然界的藝術形態 · 查看更多 »

长颈羚

長頸羚(學名Litocranius walleri)是一種生活在東非的羚羊。牠的名字起源於索馬里語的哺乳動物。牠們可以重達52公斤及肩高超過1米。於交配時份,雄性的頸部會明顯的漲中。牠們可以單以後腿站立,並達7呎的高度。只有雄性有著短厚,像豎琴形狀,長達17吋的角。牠們的皮在背部是赤紅色,兩側顏色較淺,腹部則是白色的。 長頸羚較害羞,隨時會俯首向前奔跑,且能穿越矮小的叢林。牠們一般只會在3-10頭的群族生活。 與其他羚羊不同,長頸羚不會吃低處的植物,反而會靠後腿及長頸來吃樹葉。牠們長的頸是從演化而來,有著伸展至高處的優點。牠們以吸收植物上的水氣來作為體內所需的水份。.

新!!: 羚羊和长颈羚 · 查看更多 »

英语

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言,诞生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如今具有全球通用语的地位。“英语”一词源于迁居英格兰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而“盎格鲁”得名于临波罗的海的半岛盎格里亚(Anglia)。弗里西语是与英语最相近的语言。英语词汇在中世纪早期受到了其他日耳曼族语言的大量影响,后来受罗曼族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影响。英语是将近六十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最常用的语言,也在加勒比、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母语人口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跟學習者最多的第一外語,是联合国、欧盟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日耳曼族语言,至少70%的日耳曼语族使用者说英语。 英语有1400多年的发展史。公元5世纪,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们的各种盎格鲁-弗里西语方言带到了大不列顛島,它们被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后期的诺曼征服,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影响。15世纪末伦敦对印刷机的采用、《钦定版圣经》的出版及元音大推移标志了近代英语的开端。通过大英帝国对全球的影响,现代英语在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印刷和电子媒体,随着美国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对话中居领导地位的世界語言。它还是许多地区和行业(如科学、导航、法律等)的通用语。 现代英语和很多其他语言相比屈折变化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语序来表达复杂的时态、体和语气,以及被動語態、疑问和一些否定。英语的各种口音和方言在发音和音位方面有显著差异,有时它们的词汇、语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能基本无碍地沟通交流。.

新!!: 羚羊和英语 · 查看更多 »

苇羚

葦羚(學名Redunca redunca)是一種生活於中非的羚羊,大部份生活於近水的草原。牠們的毛皮是紅色,在尾部較淺色,而腹部呈白色。雄性有著彎曲向前的角,這對角重約55公斤。 葦羚是小群生活,一群葦羚數量很少,甚至可能是獨居。牠們位於中非其中一種在日間活躍的動物,但在日間最高溫期間牠們則會躲到較涼的地方。 雄性葦羚有獨特的呼叫聲,而雌性則有著像青蛙的嗄聲。牠們的妊娠期為7.5個月。.

新!!: 羚羊和苇羚 · 查看更多 »

苇羚亚科

苇羚亚科有两属八种,生活在湖泊和河流的附近。.

新!!: 羚羊和苇羚亚科 · 查看更多 »

柯氏犬羚

柯氏犬羚(學名Madoqua kirkii)是犬羚屬的一种。.

新!!: 羚羊和柯氏犬羚 · 查看更多 »

林羚

林羚(Tragelaphus spekii),又名澤羚,是棲息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博茨瓦納、贊比亞及肯雅沼澤的羚羊。.

新!!: 羚羊和林羚 · 查看更多 »

桑岛麂羚

桑岛麂羚(學名Cephalophus adersi),别名桑岛霓羚,是一种小型森林麂羚,仅分布与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和肯尼亚的阿拉布口索口科國家公園。有些学者曾经认为桑岛麂羚是红麂羚,哈氏麂羚或青臀麂羚的亚种。 桑岛麂羚肩高30厘米。分布于东部桑给巴尔的麂羚有12千克重,而南部桑给巴尔的麂羚体重仅7.5千克。桑岛麂羚有著赤褐色的毛皮,頸部呈灰色,背部及腹部較淺色。在頭頂上有一細少紅色的冠狀物。桑岛麂羚有細少的角,約長3-6厘米。 桑岛麂羚生活在靠岸的森林及林地,以當中從樹上掉下的花、樹葉及果實為食物。桑岛麂羚是白天活動的動物,由黎明時份至中午出沒覓食,在正午休息,並再次活躍直至黃昏。牠們是一對的生活並擁有細少的領土。 據估計約有1400頭桑岛麂羚存在世上。牠們受到棲息地的破壞、流浪犬及,尤其是過度的獵殺所威脅。桑岛麂羚被癢殺的原因是牠們所擁有的軟皮及甜美的肉質。.

新!!: 羚羊和桑岛麂羚 · 查看更多 »

桑岛新小羚

桑岛新小羚(學名Neotragus moschatus)是一种非常小的羚羊。它们生活在非洲东南部的灌木丛中。以树叶、水果、真菌和花为食。 肩高12-17英尺(24-42厘米)。雄性有4-5吋左右的短角向后弯曲生长靠近头颅。雌性则没有短角。牠們一般都是褐色及在眼睛有黑環。牠們的啼也有黑環,而腹部是白色。牠們可以發出微少的吠聲及哨聲。 桑岛新小羚晚上最为活跃,而白天则选择睡觉。个体活动范围在300亩左右。通常情况下一个雄性只有一个雌性陪伴,但他们可能有其他的雌性在同一领土。由於體型細少,任何較牠們大的都會是其捕獵者。狮子、猛禽、蛇等肉类掠食者都视它们为猎物。為了保護自己,牠們會藏身在乾草中及保持靜態。當捕獵者接近時,牠們會立刻彈起並逃走至叢林中。.

新!!: 羚羊和桑岛新小羚 · 查看更多 »

水羚

水羚(學名:Kobus ellipsiprymnus),又称非洲大羚羊,是一種生活在西非、中非、東非及南非的羚羊。 水羚肩高190-210厘米及體重160-240公斤。牠們的毛皮是褐紅色及隨著年紀而轉暗。在氣管附近有白色的圍兜,及在尾巴處有白色的圍圈。只有雄性有角,角呈螺旋型並向後彎。 水羚會在灌木林及大草原近水的地方吃草。雖然牠們的名字與水有關,但牠們並不喜歡進入水中。水羚是白天活動的動物。2-600頭雌性水羚會聚集成群。雄性會在自己年青時保護自己約300英畝的領域。但在十歲前會開始失去牠們的領域。 水羚的身體有著難聞的味度。一般獅子都不會獵殺牠們,除非在非常饑餓的情況下才會獵殺牠們。 Category:水羚屬.

新!!: 羚羊和水羚 · 查看更多 »

水羚属

水羚属(学名:Kobus)是偶蹄目偶蹄目苇羚亚科的一属,分布于非洲,包括以下5种:.

新!!: 羚羊和水羚属 · 查看更多 »

汤氏瞪羚

湯氏瞪羚(学名 Gazella thomsoni)是最著名的羚羊之一。分佈於非洲的稀樹大草原和開闊草地,特別是肯亞和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 。.

新!!: 羚羊和汤氏瞪羚 · 查看更多 »

沙羚

沙羚(Ammodorcas clarkei)别名克拉克的瞪羚,生活与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半沙漠草原地带。沙羚并不是真正的瞪羚。当它们受到惊吓时,它们的黑尾巴就会往上翘。其英文名dibatag来源于索马里语,意思是“直尾巴”。.

新!!: 羚羊和沙羚 · 查看更多 »

斯氏瞪羚

斯氏瞪羚(學名Gazella spekei)是最小的瞪羚。仅分布于非洲东部,与G.

新!!: 羚羊和斯氏瞪羚 · 查看更多 »

斑纹角马

斑纹角马(学名:Connochaetes taurinus)也称黑斑牛羚、蓝角马, 牛科角马属的一种,广布于非洲东部和南部,是非洲原野上最常见的大型动物之一。肩高,颈短,腿细。皮毛蓝灰色至深棕色,身体前部有黑色横纹,额头有黑色斑纹,胡须(其中有两个亚种的胡须为白色)较长。群居。目前记录有五个亚种。在非黑斑牛羚上數量最大記錄量超過150萬頭,而最少則會低於100萬頭,主要的原因是每年的降雨量的不同.

新!!: 羚羊和斑纹角马 · 查看更多 »

斑背小羚羊

斑背小羚羊(Cephalophus zebra),又名斑紋麂羚或斑紋遁羚,是分佈在科特迪瓦及利比里亞的細小麂羚。 斑背小羚羊是金色或赤褐色的,有像斑馬的斑紋,上肢及面部呈深色。牠們長90厘米,肩高45厘米,重達20公斤。牠們的角像耙子,公羊的長4.5厘米,雌羊的長2.25厘米。 斑背小羚羊棲息在原生雨林,吃葉子及果實。牠們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易危。野外的數量估計有28000頭。.

新!!: 羚羊和斑背小羚羊 · 查看更多 »

旋角羚

旋角羚(學名:Addax nasomaculatus)又稱弓角羚羊,是一種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區的羚羊,目前野外的旋角羚處於極度瀕危的狀況。不過全球有不少馴養於牧場中的旋角羚,常常用於捕獵的目標。.

新!!: 羚羊和旋角羚 · 查看更多 »

扭角林羚

扭角林羚(學名Tragelaphus strepsiceros),又名大旋角羚、大捻角羚、大彎角羚及大扭角條紋羚,是東非及非洲南部的羚羊。由於棲息地的衰落、伐林及被獵殺,牠們也有散佈在其他地方。.

新!!: 羚羊和扭角林羚 · 查看更多 »

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学名:Procapra przewalskii),又名滩黄羊,与黄羊都属于牛科原羚属的一种动物,曾广泛分布于中亚地区,但现仅发现于中国青海湖周边,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3年及之后的数次调查显示普氏原羚的数量达到500-600只(可能更多)。2008年IUCN评估至少有350-400只普氏原羚在野外活动,并在名录中将其由极危物种调整为濒危物种;同时指出其生存仍面临威胁,须保持定期监视其数量及种群趋势的变化。 该物种1873年由俄国探险家尼科莱·普尔热瓦尔斯基率领探险队在青海湖边发现,1949年被确认为一个独立的种。 普氏原羚的成对角的角尖明显向内侧勾曲。这是区别于黄羊、藏原羚的显著特征。.

新!!: 羚羊和普氏原羚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羚羊 (消歧义)羚羊类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