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美国文理科学院

指数 美国文理科学院

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又译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美国文理科学院,英语: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简称 American Academy 或 AAAS )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院士机构及地位最为崇高的荣誉团体之一,也是进行独立政策研究的学术中心。自从约翰·亚当斯、约翰·汉考克、詹姆斯·鲍登、罗伯特·崔特·潘恩及其他的建国先贤于独立战争期间创立人文与科学院以来,当选为其院士一直被认为是美国的最高荣誉之一。 人文与科学院负有双重职能:从科学、人文、商业、政治、艺术等领域选举每个世代最优秀的学者及最具影响力的领袖成为其院士,以及针对社会的需要进行政策研究。 目前人文与科学院的主要研究计划聚焦于高等教育与科研、人文与文化研究、科学与技术进展、美国政治、人口与环境、儿童福利等。其主办的季刊《代达罗斯》被广泛的认为是国际最重要的学术刊物之一。 人文与科学院的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市。.

132 关系: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学院史丹佛大學叶玉如吴健雄吴经熊塔尔科特·帕森斯复旦大学姚期智密苏里大学密歇根大学崔琦丁肇中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愛樂樂團中国科学院丘成桐乔治·华盛顿亚历山大·冯·洪堡亚历克·吉尼斯代达罗斯张寿武张首晟何大一何炳棣余隆徐遐生俞孔坚北卡罗来纳州北京大学國家衛生研究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哈佛医学院哈罗·沙普利哈金剑桥 (马萨诸塞州)图灵奖皇家学会王佑曾王倬王瑞駪王赓武立法委员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约翰·亚当斯约翰·詹姆斯·奥杜邦...约翰·汉考克约翰·昆西·亚当斯约瑟夫·亨利约西亚·吉布斯纽约大学维尔纳·海森堡维克托·魏斯科普夫罗伯特·奥本海默罗伯特·崔特·潘恩罗斯科·庞德美國哲學會美国国家工程学院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美国国家科学院翁啟惠翁玉林翁文灝爱德华·默罗田刚白春礼芝加哥大学菲尔兹奖萊昂哈德·歐拉萧荫堂项武忠行政院院長袁行霈袁钧英西奥多·威廉·理查兹西奥多·莱曼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詹姆斯·鲍登骆利群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谢希德谢晓亮贾瓦哈拉尔·尼赫鲁麻省理工学院麻薩諸塞州黃克孫达尔文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錢煦胡玲胡適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阿薩·格雷葉公杼钱学森自然科学艾略特艾靈頓公爵英语雅各布·毕格罗陈刚 (科学家)陈怡林芳华林海帆李遠哲李零李文雄李政道杨培东東吳大學杜克大学杜維明法兰西学术院清华大学本傑明·富蘭克林本杰明·汤普森朱經武朱棣文新加坡国立大学施一公施春风施扬托马斯·杰斐逊拉法耶特侯爵曹雪涛普林斯顿大学 扩展索引 (82 更多)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重定向 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查看更多 »

加州理工学院

#重定向 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 · 查看更多 »

史丹佛大學

小利蘭·史丹福大學(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常直接稱為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為一所坐落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史丹福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因其學術聲譽和创业氛围而獲評為世界上最知名的高等學府之一。 斯坦福大學於1891年由時任加州參議員及州長的鐵路大亨利蘭·史丹福和他的妻子創辦。這是為了紀念他們因傷寒而於16歲生日前夕去世的兒子()。其為男女及宗教自由的學校,在1930年代前所有學費全免。可是,1893年利蘭·史丹福的逝世及1906年對校園造成重大損毀的三藩市大地震,為該校帶來嚴重的財政困難後才開始收費。二次世界大戰後,時任學校教務長的弗雷德里克·特曼全力支持校友與教職員的企業精神,希望能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本地工業,這也是現今硅谷的源流。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史丹福成為了美國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所在地,及其中一個高等研究計劃署網路(互聯網雛形)的起源地。 學校的校園位於矽谷的西北方,鄰近帕羅奧圖。校方的各個學術部門被歸入七所學術學院內,而包括生物保育區及加速實驗室在內的其他資產則設於主校區之外。此校同時為最富有的教育機構之一,並為第一所在一年內獲得超過十億美元捐款升幅的大學。 史丹福為一所擁有高住宿率及高選擇性的大學,當中的研究生課程較本科的多元化。該校也是馬丁路德金手寫原稿的保存地。史丹福學生透過36支代表隊參與不同的體育競賽,其為兩所太平洋十二校聯盟的私立大學之一。有關校隊曾奪得過104次大學體育協會賽事的冠軍,成績於眾多大學中位列第二。自1994-95年起,其亦一直為全國大學體育競技董事杯的年度得主。 史丹福培養了不少著名人士。其校友涵蓋30名富豪企業家及17名太空員,亦為培養最多美國國會成員的院校之一。史丹福校友創辦了眾多著名的公司機構,如:谷歌、雅虎、惠普、耐克、昇陽電腦等,這些企業的資金合計相等於全球第十大經濟體系。共81名諾貝爾獎得主現或曾於該校學習或工作。.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史丹佛大學 · 查看更多 »

叶玉如

#重定向 朱葉玉如.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叶玉如 · 查看更多 »

吴健雄

吴健雄(Chien-Shiung Wu;),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在核物理学领域卓有贡献。在曼哈顿计划中,她参与研究了如何利用气体扩散法分离铀的两种同位素,铀-235与铀-238。其最著名的一项工作是利用实验方法验证宇称不守恒。这项工作令其同事李政道与杨振宁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并令其本人获授1978年首次颁发的沃尔夫物理学奖。吴健雄在实验物理学方面的造诣常令人将她与居里夫人相提并论。她常被人称作是“中國的居里夫人”、“物理研究的第一女士”、“核子研究的女王”以及“世界最傑出女性實驗物理學家”。.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吴健雄 · 查看更多 »

吴经熊

吴经熊(英文名:John C. H. Wu 或 John Wu Ching-hsiung,),一名经雄,字德生,浙江省宁波鄞县(今鄞州区)人。中华民国法学家。.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吴经熊 · 查看更多 »

塔尔科特·帕森斯

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美国哈佛大學著名的社會學者,美國二次世界大戰後統整社会学理論的重要思想家,二十世紀中期頗負盛名的結構功能論典範之代表人物。 1902年12月13日出生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科羅拉多泉水鎮,父親是公理會牧師,後來成為俄亥俄州馬力雅塔學院(Marietta)的校長。帕深斯在安默斯特學院就讀時專攻哲學跟生物學,也曾考慮過從醫,但當於1924年取得學士學位時,他已決定專心致力於社會科學,隨即赴英進入倫敦經濟學院(即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前身),在那裡的一年中,他接觸到許多學者的作品,哈洛德·拉斯基、、霍布浩斯、布朗尼斯勞·馬凌諾斯基,特別是後者。 1925年他轉到德國海德堡大學,當時雖然馬克斯·韋伯已經去世多年,但他在此校的影響力依然深遠。帕森斯在此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同時(1926到1927年)在安默斯特學院教書。稍後他被哈佛大學聘請為經濟學講師。1931年,在仍是講師的情形下轉任到剛成立的社會學系;他一開始的晉升之路很緩慢,在當了六年的講師後才晉升助理教授,一直要到1939年才升上副教授。學術生涯的轉折點在1937年,這一年他發表了「社會行動的結構」一書,此書馬上為當時還是默默無名的助理教授帶來學術上的聲望,且讓他的影響力一直持續。在他的主導之下,哈佛於1946年成立一個跨領域的「社會關係學系」,融合多種社會科學如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由帕森斯出任第一任的系主任。 他一生都致力於社會學的專業化,非常積極參與「美國社會學會」(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事務,1949年出任學會理事長,曾任六年秘書(1960–1965),又擔任1965年首次發刊的「美國社會學人」(American Sociologist)之初任總編輯。1967到1971年擔任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的理事長。曾在哥倫比亞、芝加哥、劍橋、史丹福、約克等大學擔任訪問教授,雖然在1973年從哈佛退休,之後仍然著書、演講不斷,並在鈕澤西州羅格斯大學、賓州大學跟加大柏克來分校訪問教學,在社會學跟知識界發揮莫大的影響力。於1979年5月8日在前往德國的旅途中去世。.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塔尔科特·帕森斯 · 查看更多 »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简称復旦,旧称復旦公學、國立復旦大學。创建于1905年,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位于中国上海市,中國著名大學,名列首批211工程、首批985工程名单。现已发展成一所国际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校,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复旦”的字面意思是“旦复旦兮(日复一日)”,表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力更生和勤奋。 1905年,于右任、邵力子等原震旦公学学生脱离震旦,拥戴马相伯在吴淞创办复旦公学。1917年始设大学部,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2000年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今天的复旦大学拥有邯郸、枫林、张江、江湾四大校区,中山、华山等11家附属医院以及复旦附中等若干所附属学校。.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复旦大学 · 查看更多 »

姚期智

姚期智(),中国计算机科学家,2000年图灵奖得主,是目前唯一一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他目前是北京清华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兼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榮譽講座,以及國立臺灣大學特聘研究講座。.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姚期智 · 查看更多 »

密苏里大学

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Mizzou或MU)于1839年在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建立,是密西西比河以西第一所州立大学,亦是当前该州最大的高等教育机构。2012-13学年共计有学生34,748名。该校为密苏里大学系统中实力最强者,另有罗拉分校、堪薩斯城分校和圣路易斯分校三个分校位于密苏里州其他城市。密苏里大学是34所公立美國大學協會的大学之一。该校目前有267,000余名校友,其中约半数生活在密苏里州。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密苏里大学在全美综合实力排名为97名(2013年),同比2012年下跌7名。 密苏里大学位于哥伦比亚市区,占地1,262英亩(511公顷),环境优雅。历史上密苏里大学最早的建筑为“佛郎西斯广场”(Francis Quadrangle),并向四周扩张。目前校园内的佛郎西斯广场和其他一些建筑已被列入国家史迹名录。1908年,该校新闻学院在瓦尔特·威廉姆斯的主持下成立(Missouri School of Journalism),为世界上首个新闻学院。 密苏里大学核反应堆研究中心拥有目前世界上功率最大的高校研究用核反应堆。该校为美国仅存的6所在一个校区里就涵盖了医学,兽医学,工程学,农业科学和法学院的公立大学之一。密苏里大学亦有自己的医院系统,在全州共开设了四家医院。 竞技体育方面,密苏里大学拥有该州唯一的I-A级美式足球运动队,被称为密苏里之虎,为“东南联盟”的一员。学校吉祥物为杜鲁门虎,得名于密苏里州出身的美国前任总统哈利·S·杜鲁门。根据全美大學體育協會的记载,“返校日”这一传统就于1911年最早起源于密苏里大学,现为美国大学一大传统。.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密苏里大学 · 查看更多 »

密歇根大学

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简称:UMich 或 Michigan,縮寫:UM)是美国密歇根州的一所世界名校,于1817年建校,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公立大学之一。有三个校区,分别是安娜堡(主校区,又译安阿伯)、迪尔伯恩(Dearborn)和弗林特。 密大建校以来,在各学科领域中成就卓著并拥有巨大影响,多項调查显示该大学超过70%的专业排在全美前10名,被誉为“公立常春藤”,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威斯康辛大学麥迪遜分校以及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素有“公立大学典范”之称。密大同时也是美国重要的学术联盟美国大学联合会的14个发起者之一。因为高质量的教育,该校的学术水平和校友水準都很高。其校友中包括1位美国总统、24位诺贝尔奖得主、8位美國太空總署宇航员、18位普利策奖得主、25名罗德奖学金得主、30多位各个大学的校长。.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密歇根大学 · 查看更多 »

崔琦

崔琦(),生於中國河南省寶豐縣,美籍华人物理学家,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崔琦 · 查看更多 »

丁肇中

丁肇中(Samuel C. C. Ting,),生於美國密歇根州安娜堡,山东省日照市人,擁有美國及中華民國國籍,為臺裔美國人,物理学家,中央研究院、美国科学院院士及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發現一種新的次原子粒子,並把那種新粒子命名為“J粒子”。.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丁肇中 · 查看更多 »

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為中華民國最高層級的國家學術研究機構、台灣學術研究的最高殿堂。直接隸屬於總統府。其任務包括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並兼有科學與人文之研究。現位於臺北南港舊庄,現任院長為廖俊智。中研院所屬之研究員、副研究員與助研究員,其位階相當於大學教授、副教授與助理教授,台灣的頂尖大學也經常藉由合聘與兼任的方式,聘請中研院研究員充實其師資陣容與指導研究生。.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中央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央研究院院士為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之榮譽頭銜,也是中華民國的最高學術榮譽,但並非職務。.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中央研究院院士 · 查看更多 »

中國愛樂樂團

中國愛樂樂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直屬樂團,由中国中央电视台負責管理。.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中國愛樂樂團 · 查看更多 »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於1949年11月在北京成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1977年5月,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独立為中国社会科学院,1994年,在技術科學部的基礎上及國家科委的支持下,成立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并称“两院”。.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丘成桐

丘成桐(Shing-tung Yau,),美籍华裔数学家,曾獲數學界最高榮譽菲尔兹奖及沃爾夫數學獎,自小在香港長大並完成本科,後入籍美國。目前担任哈佛大學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丘成桐 · 查看更多 »

乔治·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美国国父,1775年至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時的殖民地軍總司令,1789年成為美國第一任总统(其同時也成為全世界第一位以“總統”為稱號的國家元首),在接連兩次選舉中都獲得全體選舉團無異議支持,一直擔任總統直到1797年。他也是一名共濟會成員。 華盛頓早年在法國印第安人戰爭中曾擔任支持大英帝國一方的殖民軍軍官。之後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率領大陸軍團贏得美國獨立,他拒絕一些同僚希望他領導軍事政權的提議,在1783年回到他在維農山的莊園恢復平民生活。 1787年,华盛顿主持制憲會議。会议制定現在的美國憲法。1789年,他經過全體選舉團無異議的支持而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他在兩屆的任期中設立許多持續到今天的政策和傳統。在兩屆任期結束後,他自願放棄權力不再谋求續任。 由於他扮演美國獨立戰爭和建國中最重要的角色,華盛頓通常被稱為美國國父。作为大奴隶主,华盛顿同样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曾蓄黑奴316人)。故有人对其评价为“一个不完美的神”。 在美國在線于2005年舉辦的票選活動《最偉大的美國人》中,華盛頓被選為美國最偉大的人物第4位。.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乔治·华盛顿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冯·洪堡

弗里德里希·威廉·海因里希·亚历山大·冯·洪堡(德语:Friedrich Wilhelm Heinrich Alexander von Humboldt,),德国自然科学家、自然地理学家,近代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涉猎科目很广,特别是生物学与地质学。 他被誉为现代地理学的金字塔和现代地理学之父。还是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亚历山大·冯·洪堡 · 查看更多 »

亚历克·吉尼斯

亚历克·吉尼斯爵士,CH,CBE(Sir Alec Guinness,)是一位英国演员。他出演过伊灵制片厂的数部喜剧,包括《仁心与冠冕》,片中他分饰八个角色。之后因1957年的《桂河大桥》所扮演的尼柯遜上校一角,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他还曾在《阿拉伯的劳伦斯》中饰演过费萨尔一世。晚年的著名演出,則是在《星球大战》舊三部曲中飾演欧比旺·克诺比。 Category:奧斯卡榮譽獎獲得者 Category: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Category: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獲獎演員 Category:金球獎最佳電影男主角獲得者 Category:下級勳位爵士 Category:CBE勳銜 Category:名譽勳位成員 Category:威尼斯影展获奖者 Category:20世纪演员.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亚历克·吉尼斯 · 查看更多 »

代达罗斯

#重定向 代达洛斯.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代达罗斯 · 查看更多 »

张寿武

张寿武(),美国华裔数学工作者,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张寿武 · 查看更多 »

张首晟

张首晟(Shou-Cheng Zhang,),美籍華裔物理学家,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現任斯坦福大学J.G. Jackson和C.J. Wood讲座教授。 主要贡献包括对拓扑绝缘体、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自旋电子学、高温超导等领域的研究。.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张首晟 · 查看更多 »

何大一

何大一(),生於台灣臺中市,祖籍江西省新余市,美籍华裔科学家,是愛滋病雞尾酒療法的發明人。.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何大一 · 查看更多 »

何炳棣

何炳棣(),浙江金華人,出生于天津,旅美華裔史學家。.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何炳棣 · 查看更多 »

余隆

余隆()是一位中国指挥家。.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余隆 · 查看更多 »

徐遐生

徐遐生(Frank Hsia-San Shu,),籍貫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美籍華人天文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其父親為徐賢修,父子皆曾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徐遐生 · 查看更多 »

俞孔坚

俞孔坚(),浙江金華人,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倡导反规划、大脚美学等理念。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和“国家特聘专家”。.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俞孔坚 · 查看更多 »

北卡罗来纳州

北卡罗来纳州(State of North Carolina),簡稱北卡州,是位於美國南部區域大西洋海岸的一州。別稱「柏油脚跟州」或「舊北州」。下轄100郡。州府為罗利,最大的城市為夏洛特。 北卡羅來納是最初北美十三殖民地的成員之一,最初通認作卡羅來納州,並且是第一個英國殖民地在美洲的家。1861年5月20日,它成為最後一個美利堅聯盟國脫離合眾國的成員,並於1868年7月4日重新被接納。該州也是第一個人為動力飛行成功的地點,由萊特兄弟於1903年接近小鷹鎮的Kill Devil Hills創造紀錄。今天,該州是一個各色各樣經濟和人口迅速發展的州。截至2009年7月1日止,人口估計是9,380,884(自2000年4月1日以來增加16.7%)。 北卡罗来纳有著寬闊的海拔地形,從沿岸海平面到約6,684英尺(2,037公尺)的山脈。沿岸、東部皮埃蒙特區域、與北卡罗来纳中部氣候與其它南方的州如喬治亞和南卡罗来纳類似;另一方面,西部山脈的氣候比較接近新英格蘭或中西部上區。當沿海平原,特別是潮流流經地帶,受大西洋強烈影響的同時,該州西部多山部份從沿海算起超過300英哩(500公里)的距離,造成可觀的與海隔絕。因此,該州的氣候範圍從沿海附近溫暖、濕潤亞熱帶氣候,到位於山脈附近濕潤大陸性氣候。該州大多數降雨於濕潤亞熱帶區域。 美國海軍使用北卡羅來納州來命名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BB-55)。.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北卡罗来纳州 · 查看更多 »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为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中华民国建立后,校名改为北京大学校,后又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与清华、南开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日本战败后,北京大学回到北平。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聚集了原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者,奠定了北大文理两科长期领先的地位。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如今北京大学是一所兼具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医学以及新型工科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现有六个校区。北京大学校址原本在沙滩红楼、公主府等地,1952年院系调整后迁入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原燕京大学校园(燕园)。燕园兼收中国古典韵味和西方规划理念,主要景观有未名湖、博雅塔等。.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北京大学 · 查看更多 »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可以指:.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國家衛生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簡稱臺灣師大、臺師大、臺師或師大,前身為1946年創立的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共有校本部、公館校區與林口校區三個校區。省立師範學院與國立臺灣大學、省立農學院(今國立中興大學)、省立工學院(今國立成功大學)是1940年代中華民國臺灣省僅有的四所高等教育機構。 臺師大目前為臺灣三所師範大學其中之一,其主要教學目標為培育中等學校師資 。另外校內的一級單位-心測中心為國內重要教育機構,每年負責研發國中教育會考試題,影響國中升學走向,未來除了試題研發,也將承辦試務行政的工作,完整辦理國中升學的業務。 目前與同樣位於大安區之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簡稱清大、清華、新竹清華,為高教深耕計畫遴選出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四所大學之一,原建於北平市,1956年於臺灣新竹市復校,與國立交通大學及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相鄰,有9個學院、17個部門和22個獨立研究院所。該校之象徵物為梅花與紫荊,吉祥物為大熊貓,並於每年定期舉辦「清華紫荊季」活動。 該校之設置幾經更迭,並自國共內戰後由梅貽琦主導於1955年在臺復校。該校現為臺灣聯合大學系統成員。 該校校區內有北京清華二校门的等比例縮小複製品,象徵兩校之間淵源深厚、一脈相承。新竹清華與北京清華更有「一筆寫不出兩個清華」的說法。現雙方合作提供MOOC課程、學術訪問制度及雙聯學位課程,並與廈門市三方共建「清華海峽研究院」,促進兩岸學術及文化交流。在美國的清華校友會亦同時為北京清華與新竹清華之校友服務。 2017年,QS排名中,清大為世界第151名。2016年,ARWU排名中,清大落於世界第301至400名區間。.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國立清華大學 · 查看更多 »

哥伦比亚大学

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英文: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通称:哥伦比亚大学),是一所坐落于纽约市曼哈顿上城晨边高地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常春藤联盟成员。她被视作世界上最具声望的大学之一。 哥伦比亚大学最初名为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王室特许状成立。她是全美历史第五悠久及纽约州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也是九所美国独立宣言签署前成立的殖民地学院之一。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国王学院于1784年被重新命名为哥伦比亚学院(Columbia College)。一份1787年起草的章程将学校置于一个私人董事会的管理之下。1896年,她从麦迪逊大道搬迁至她现在位于晨边高地,占地32英亩的校址,并同时被赋予了一个新名称,即“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大学协会的十四个创立成员之一,并且是美国第一所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的大学。 大学直辖二十所学院,包括哥伦比亚学院、傅氏基金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和通识教育学院 三所本科生院。同时,许多临近的机构也附属于哥伦比亚大学,包括教师学院、巴纳德学院、协和神学院。另外,学校还与美洲犹太教神学院、巴黎政治学院和朱利亚学院拥有本科联合教育项目 。大学同时在安曼、北京、伊斯坦布尔、巴黎、孟买、里约热内卢、圣地亚哥、亚松森和内罗毕建立了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 哥伦比亚大学是每年一度的普利策奖的颁发机构,哥伦比亚大学——包括其前身国王学院——的著名校友包括五位美国开国元勋;九位美国最高法院法官;二十位在世的亿万富翁;二十九位奥斯卡奖获得者;以及二十九位各国元首,包括三位美国总统。九十五位校友、教职工或研究人员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在全球所有大学中名列第五。.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 · 查看更多 »

哈佛大学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為一所本部坐落於-zh-hans:麻省; zh-tw:麻薩諸塞州; zh-cn:马萨诸塞州; zh-hk:麻省-劍橋市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其因歷史、學術影響力、財富等因素而獲評為世上最享負盛名的學府之一。 哈佛於1636年由當地的殖民地立法機關立案成立,迄今為全美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並擁有北美最古老的校董委員會。 其最初稱之為「新學院」,該機構為了感謝一名年輕的牧師約翰·哈佛所作出的捐贈,而改名為「哈佛學院」。雖然從沒有與任何宗教派別有正式的聯繫,但早期的學院還是以培養公理會及一位論派神職者為主要職責。可是自18世紀起,其課程與學生群體的宗教性質漸漸淡化,而19世紀的哈佛則進一步成為了的文化起源地。美國南北戰爭後,當時的校長查爾斯·艾略特將哈佛各個學術機構綜合成了一所研究型大學,並增添了小班授課以及入學考試,而這些模式同時也影響了國家的中高等教育政策。此校亦為美國大學協會其中一個原始成員,並在經濟大蕭條及二次大戰後進一步修改了課程及收生政策。後與拉德克利夫學院合併成為了男女校。 校方目前共有十所學院及一所高等研究院。這些單位偏佈鄰近各區:其本部位於劍橋的;醫學、公共衛生及牙醫學院位於波士頓的長木醫學區;而包括哈佛體育場在內的大學體育設施以及商學院則在。哈佛同時擁有龐大的資產,每年所收到的捐款回贈數目長期位列全球教育機構之首。 哈佛大學為全美最難入讀的學府之一。 學校的研究生課程較為多元化,而本科教育則主要集中在文理學範疇。校方在2007年起實行了財政援助政策,家庭年收入低於一定數目的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學費豁免。 哈佛擁有全美最古老的圖書館系統,這同時也是全球最具規模的私立及大學圖書館系統,館藏量逾1600萬冊。 其為常春藤盟校成員之一,現共有42支參與不同運動競賽的代表隊,屬全美大學體育協會甲組。除了體育,學生的課外生活還包括各個學會所舉辦的活動。哈佛校友涵蓋8名美國總統及多國領袖與政治要員;其亦培養了62名富豪企業家及335位羅德學者,人數均為全美最多;另也有150多名諾貝爾獎得主現在或曾經在哈佛學習或工作。.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哈佛大学 · 查看更多 »

哈佛医学院

哈佛医学院 (英语:Harvard Medical School,简称:HMS) 位于波士顿长木医学区,提供各个医科课程及颁发专业资格证书。哈佛医学院的医学本科课程与美国其他大部分的医学院一样,只接受已经持有第一个学士毕业证的本科毕业生报读,而医学本科则为时四年,毕业的医科生会获得“医学博士”(M.D.)的衔头,但这并不是哲学博士(PhD)的一种,而是与英国及某些英联邦国家医学院颁发的“内外全科医学士”.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哈佛医学院 · 查看更多 »

哈罗·沙普利

哈洛·沙普利(Harlow Shapley,),美国天文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他利用天琴座RR变星正确地估出了银河系的大小以及太阳所处其中的位置。1953年他提出了“液态水带”理论,现在称之为“适居带”概念。.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哈罗·沙普利 · 查看更多 »

哈金

哈金(本名金雪飞,英文笔名Ha Jin,),出生于中国辽宁省。美国籍华人作家,小说多以中国为题材。.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哈金 · 查看更多 »

剑桥 (马萨诸塞州)

劍橋(Cambridge),是緊鄰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市西北方的一個城市,与波士顿市区隔查尔斯河相对。这里是兩所世界著名大学,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所在地。至2006年,世界上共有780人獲諾貝爾獎;由於這兩所名校位於此小鎮,劍橋市號稱培養了780人中的130諾貝爾獎得主。劍橋市亦集結了100多家生物科技相關公司,成為美國生技產業的聚集區域。 根據2000年美國人口普查(美國每十年做一次統計),劍橋市有101,355名居民。.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剑桥 (马萨诸塞州) · 查看更多 »

图灵奖

图灵奖(ACM A.M. Turing Award),又譯杜林獎、A.M.图灵奖,是计算机协会(ACM)于1966年设立的獎項,专门奖励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其名称取自世界计算机科学的先驱、英国科学家、曼徹斯特大学教授艾伦·图灵(A.M. Turing),这个奖设立目的之一是纪念这位現代计算机科學的奠基者。获奖者必须是在计算机领域具有持久而重大的先进性的技术贡献。大多数获奖者是计算机科学家。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的奖项,有“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 图灵奖对获奖者的要求极高,评奖程序也极严,一般每年只奖励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只有极少数年度有两名以上在同一方向上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同时获奖。2014年11月13日之前图灵奖由英特尔公司以及Google公司赞助,奖金为250,000美元。2014年11月13日,虽然英特尔退出赞助,Google反而将奖金提高到1,000,000美元,和诺贝尔奖奖金相近。 每年,美国计算机协会将要求提名人推荐本年度的图灵奖候选人,并附加一份200到500字的文章,说明被提名者为什么应获此奖。任何人都可成为提名人。美国计算机协会将组成评选委员会对被提名者进行严格的评审,并最终确定当年的获奖者。.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图灵奖 · 查看更多 »

皇家学会

倫敦皇家自然知識促進學會的會長、理事会及追隨者們(The President, Council, and Fellow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for Improving Natural Knowledge),簡稱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是英国资助科学发展的组织,成立于1660年,并于1662年、1663年、1669年领到皇家的各种特許狀。学会宗旨是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它是世界上历史最长而又从未中断过的科学学会,在英国起着国家科学院的作用。英國君主是学会的保护人。.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皇家学会 · 查看更多 »

王佑曾

王佑曾(Eugene Wong,),中央研究院院士。.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王佑曾 · 查看更多 »

王倬

王倬(James C. Wang,),出生於中華民國江蘇省,生物化學家,曾經當選1982年中央研究院院士與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86年至1987年間的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所所長。.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王倬 · 查看更多 »

王瑞駪

王瑞駪(Jui Hsin Wang,),化學家。.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王瑞駪 · 查看更多 »

王赓武

王赓武(),中国历史学家及教育家,研究現代中國史、國族主義、海外華人、華人移民的權威。 做為海外华人研究的主要奠基开拓者,王赓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具有影响力。 在國際關係理論研究中,王赓武認為中國天下观念更有包容性,中国版图的问题、主权的问题非常复杂,為避免狭隘民族的概念及政策的問題,主張古代中国向来有的天下观,與民族国家的概念是矛盾的,但可以和理想的国家之间互相照顾、互相支持秩序結合。澳大利亚首任驻华大使费思棻曾半开玩笑地说,王赓武可以当好中国总理。.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王赓武 · 查看更多 »

立法委员

#重定向 立法院.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立法委员 · 查看更多 »

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University at Buffalo,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布法罗大学(UB),是纽约州立大学系统(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中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的研究型大学,位于纽约州西部布法罗市北部。 学校成立于1846 年,1962 年并入纽约州立大学系统,1989 年加入全美權威的美國大學協會(AAU)成為62個成員之一,排名位列美國前50名公立大學 ,依卡內基學術基金會分類,學校被歸為博士研究綜合型大學。學校校友和教职人员中包括一任美國總統,多位太空人,诺贝尔獎得主,和普立茲獎得主。.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 · 查看更多 »

约翰·亚当斯

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麻薩諸塞州人,律師出身,美國政治家。曾經參與獨立宣言的共同簽署,被美國人視為其中一位开国元勋。並在1789年-1797年間,出任美國第一任副總統。其後,在1797年-1801年間,接替華盛頓成為美國第2任總統。 他的長子約翰·昆西·亞當斯,之後成功當選為美國第六任總統,成為美國第一對父子皆任總統的父子。.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约翰·亚当斯 · 查看更多 »

约翰·詹姆斯·奥杜邦

约翰·詹姆斯·奥杜邦(John James Audubon,),美国画家、博物学家,法裔美國人,他绘制的鸟类图鉴《美国鸟类》被称作“美国国宝”。.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约翰·詹姆斯·奥杜邦 · 查看更多 »

约翰·汉考克

约翰·汉考克(John Hancock,),美国革命家、政治家,富商出身。他曾于1775年-1777年任大陆会议主席, 是独立宣言的第一个签署人。由于他在宣言上華麗的签名,英文中「John Hancock」遂为亲笔签名的代名词。汉考克于1780年-1785年任麻萨诸塞州州长。1787年他在选举中战胜詹姆斯·鲍登再次任州长直至1793年,谢伊斯起义被镇压后他赦免了丹尼尔·谢伊斯等起义领袖。立宪会议以后他主持麻州对宪法的批准会议。 Category: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 Category:马萨诸塞州州长 Category:麻薩諸塞州眾議員 Category:美國企業家 Category:美國慈善家 Category:美國獨立戰爭人物 Category:大陸會議代表 Category:哈佛大學校友 Category:麻薩諸塞州人 Category:18世纪美国政治家.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约翰·汉考克 · 查看更多 »

约翰·昆西·亚当斯

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美国政治家,美国第六任总统(1825年-1829年),他还担任过外交官,参议员和众议院议员。他是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及第一夫人爱比盖尔·亚当斯的长子。 從小隨著當時前往法國處理外交事務的父親约翰·亚当斯,並在國外一待待了七年。其間在巴黎外郊帕舍學院(the Passy Academy)接受正式教育,十三歲就進入荷蘭萊登大學(Leiden University)學習古典語文,1781年由於熟練的法語而被選為美國外交官佛蘭西斯·德奈的秘書,前往俄國希望說服當時的女皇凱瑟琳二世承認美國的獨立但未果,在1783年隨父和班傑明·富蘭克林前往法國和英國簽訂巴黎條約,結束美國獨立戰爭。 在進入政治領域之前,他曾擔任過老師、律師,由於時常在報紙上發表意見支持喬治·華盛頓的政策而受後者注意,於1794年被其任命為駐荷公使,主要任務為監督對荷借款的的還清與關注法國大革命中美國僑民的安全。後調任出使葡萄牙,隨即又改調到德國。 1803年代表麻州成為參議員,因多次支持傑佛遜政府的政策(如路易斯安那購地)而被迫辭職,1809年詹姆斯·麥迪遜接任總統,任命其為駐俄大使,其間與俄皇亞歷山大一世交好,並為美爭取了在波羅的海的沿岸經商權,且透過俄施壓使被丹麥扣押的美船得以釋放,在1812年的英美戰爭結束後與英簽署合約,歸還彼此佔領的土地。 在詹姆斯·门罗時期擔任美國国务卿,並发展“门罗主义”,包括和英訂約確保美在加拿大的東岸有捕魚權、1819年與西班牙簽約取得佛羅里達並確保對俄勒岡的主權。 1824年美國總統選舉,他並無贏得普選票和選舉人票,但經國會眾議院投票後當選,成為美國唯一一位由國會眾議院選出的总统,他也成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继其父亲之后成为总统的总统,1825年提出要建設鐵路和運河串聯的運輸動線、建設更多公立大學,並成立一座天文台以研究外太空。 1828年提出要對進口製造品收取高額關稅,然而由於進口原料是否收稅的問題而造成人民反感,並導致其在1828年美國總統選舉中競選連任失敗。 約翰·昆西·亞當斯在競選總統連任失敗之後,於1830年代表麻州當選國會眾議員,是唯一一位当选美国众议员的卸任总统。1841年,他與年輕律師包德溫(Roger Sherman Baldwin)在Amistad運奴船叛亂案審判時,在大法官面前重新闡述美國開國先賢人道主義,民主精神,他一一拍著殿堂中美國立國時歷任「祖靈們」雕像後,因此約翰昆西亞當斯所提起美國立國的價值被重新呼喊出來,最後大法官宣判運奴船「La Amistad」黑人們勝訴。為廢除奴隸制踏出第一步。.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约翰·昆西·亚当斯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亨利

#重定向 約瑟·亨利.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约瑟夫·亨利 · 查看更多 »

约西亚·吉布斯

#重定向 约西亚·威拉德·吉布斯.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约西亚·吉布斯 · 查看更多 »

纽约大学

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缩写为NYU)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的研究型私立大学。主要的校區位於曼哈頓格林威治村的附近區域,以華盛頓廣場為中心。学校於1831年成立,今日已經成為全美國境內規模最大的私立非營利高等教育机构,在各类大学排名中均名列前茅,《泰晤士高等教育》、《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和《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把紐約大學均列為全球最頂尖的30所大學的其中之一。 紐約大學由18個學院和研究所組成,大部分的校舍集中于曼哈顿和布鲁克林下城。紐約大學也是世界級的大學,设立了和上海紐約大學分校,同时在阿克拉、柏林、布宜諾斯艾利斯、佛羅倫斯、倫敦、馬德里、巴黎、布拉格、悉尼、特拉維夫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設立11個全球學術中心。 纽约大学目前拥有36名诺贝尔奖得主(參考各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4名阿贝尔奖得主,9名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16名普利策奖得主,19名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全美大学中最多)。此外,还拥有多名艾美獎、托尼奖、麦克阿瑟奖、古根海姆奖得主。紐約大學校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根據普林斯頓評論,紐約大學被學生和家長一直認為是一間「頂尖夢想學院」。.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纽约大学 · 查看更多 »

维尔纳·海森堡

维尔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哥本哈根学派”代表性人物。1932年,海森堡因為“创立量子力学以及由此导致的氢的同素异形体的发现”而榮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是给出了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矩阵力学),提出了“不确定性原理”(又称“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和S矩阵理论等。他的《量子论的物理学原理》是量子力学领域的一部經典著作。.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维尔纳·海森堡 · 查看更多 »

维克托·魏斯科普夫

维克托·弗雷德里克·魏斯科普夫(Victor Frederick Weisskopf,),生于奥地利的美国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他曾随维尔纳·海森伯、埃尔温·薛定谔、沃尔夫冈·泡利和尼尔斯·玻尔做博士后工作。二战期间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参与了曼哈顿计划,之后反对核武器扩散。 1930年代至1940年代,魏斯科普夫对量子论的发展,尤其是量子电动力学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对现在称为兰姆位移的现象作了研究,但由于对自己的数学没把握而没有发表结果(这些结果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战后他加入了麻省理工物理系,最终成为系主任。.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维克托·魏斯科普夫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奥本海默

朱利叶斯·罗伯特·奥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美国犹太人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被誉为人类“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曾长期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29-1947年),曼哈顿计划期间还创立了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长期担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1947-1966年)。.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罗伯特·奥本海默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崔特·潘恩

罗伯特·崔特·潘恩(Robert Treat Paine;),美國政治家、北美大陆会议代表,曾签署美国独立宣言,開國之父之一。美国麻塞诸塞州(麻州)第一任大法官, 美国文理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创始人之一。.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罗伯特·崔特·潘恩 · 查看更多 »

罗斯科·庞德

罗斯科·庞德(Roscoe Pound,1870年--1964年)是美国20世纪著名法学家。.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罗斯科·庞德 · 查看更多 »

美國哲學會

美國哲學會(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是美國現存最古老的學術團體。于1743年在美國著名發明家富蘭克林的推動下成立。美國哲學會的總部設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 要成為美國哲學會的會士,首先必須在5個學術領域,即數學與物理、生物、社會科學、人文學科、技藝與公私領域中取得學術上的成就。 在21世紀初,美國哲學會的會士已達約850人。.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美國哲學會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

#重定向 美国国家工程院.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美国国家工程学院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美国)国家科学奖章(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也称总统科学奖章(Presidential Medal of Science)是由美国总统授予曾在行为与社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学、数学及物理学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美国科学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下属的国家科学奖章委员会负责推荐奖章候选人给总统。 国家科学奖章,是由美国国会法令86-209的基础上在1959年8月25日建立的。该荣誉勋章原本是奖励在「物理、生物、数学、科学或工程」领域的科学家。美国总统肯尼迪通过行政命令于1961年成立国家科学奖章委员会,该委员会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管理。1979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建议将奖项扩大到社会及行为科学。 第一次国家科学奖章由肯尼迪总统于1963年2月18日颁发给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西奥多·冯·卡门以表彰他在火箭科学的贡献。虽然国会法令86-209规定每年可以有20人领取奖章,但实际上每年约12-15人获得。另外有的年份没有颁奖,1962年至2004年间已有6年没有颁奖。截至2006年2月13日,已有425人获此荣誉。.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科学院

美国国家科学院(United State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缩写:NAS), 是由美国著名科学家组成的组织,其成员在任期内无偿地作为“全国科学、工程和医药的顾问”。 美国国家科学院是在1863年3月3日由林肯总统签署法案创立的。截至到2014年4月2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有2214名国家科学院院士以及444名外国国籍院士。其中有170多名院士曾获诺贝尔奖。现任院士每年选举产生新的院士,外籍院士没有投票权。.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美国国家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翁啟惠

翁啟惠(),出生臺灣嘉義,台湾化學家,專長生物化學、有機及合成化學。現任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研究員、中研院特聘研究員、國立中山大學榮譽講座教授,亦為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14年在有關醣分子合成及醣蛋白的傑出研究獲得沃爾夫化學獎。 2006年擔任中央研究院第9任院長、2011年獲提名連任,2016年捲入浩鼎案請辭獲准,2017年1月士林地檢署依貪污罪起訴,目前仍在司法釐清階段。.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翁啟惠 · 查看更多 »

翁玉林

翁玉林(Yuk-ling Yung,),美籍華人大氣、行星科學家,現任教於加州理工學院地球與行星科學系。.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翁玉林 · 查看更多 »

翁文灝

翁文灝(),譜名存璋,字詠霓,又字永年,號君達,又號愨士。浙江省鄞縣石塘(今寧波市海曙區高橋鎮石塘村)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著名學者,輔仁大學教授,是中國最早期的地質學家之一。對中國地質學教育、礦產開探、地震研究等多方面有傑出貢獻。翁文灝曾以名學者之身份在國民政府內任事,在抗戰期間主管礦務資源與及生產。1948年更擔任行憲後首任行政院長。不過在任期間推出金圓券,引起金融混亂和惡性通脹,聲名大壞而下台。1948年12月被中共列为第12号战犯。1951年從歐洲回到中國大陸,後曾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等職。1971年病逝北京。.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翁文灝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默罗

爱德华·默罗(Edward R.Murrow)(),美国广播新闻界的一代宗师,新闻广播史上的著名人物,CBS的著名播音员。.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爱德华·默罗 · 查看更多 »

田刚

剛(),江苏南京人,中国数学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田刚 · 查看更多 »

白春礼

白春礼(),满族,辽宁岫岩人;中国当代物理化学家、纳米科技专家、扫描隧道显微学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北京大学化学系催化专业毕业,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结构化学专业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白俄羅斯科學院院士。197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十五、十六、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八、十九届中央委员。 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大学名誉校长,兼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微纳协会名誉理事长、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首席科学家、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理事会理事长。还兼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兼职教授,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客座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后的第一任校长。 2012年9月18日,白春礼当选为世界科学院院长,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就任。这是世界科学院成立近30年来首位中国籍科学家担任院长。2015年获得连任,任期为2016至2018年。.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白春礼 · 查看更多 »

芝加哥大学

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简称芝大(UChicago),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常年位列各大学排行榜世界前十。 芝加哥大学1890年由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创办,是美国大学协会的创始会员之一。芝加哥大学包括本科学院以及由4个系、6所职业学院和1所继续教育学院组成的各种研究生项目和跨学科委员会,并拥有约5000名本科生和10,000名研究生。 芝加哥大学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在众多人文社科领域均开创了“芝加哥学派”,其中包括著名的“芝加哥经济学派”和“芝加哥社会学派” ;芝加哥大学还是法律经济学的诞生地,是经济学、社会学、法学、人类学等学科全球最重要的研究教学中心之一。 而从曼哈顿计划开始,大批科学家汇集于芝大,在“原子能之父”恩里科·费米的领导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芝加哥一号堆”)、成功开启了人类的原子能时代,并创立了美国第一所国家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和之后著名的费米实验室,进而奠定了芝大在自然科学界的重要地位。 截止至2017年,芝加哥大学有97位教师和校友曾获得诺贝尔奖,位列世界第四。另有9位菲尔兹奖得主 、4位图灵奖得主、22位普利策奖得主在芝大工作或学习过,还有15位教授荣获过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现任教授中有近70位美国国家科学院(44位)、美国国家工程院(9位)和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14位)。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曾长期在芝大法学院任教(1992-2004年)。 芝加哥大学是培养华人精英的两个摇篮和聚集地之一(另一个是柏克萊加州大學)。芝加哥大学培养了李政道、杨振宁和崔琦三个华人诺贝尔奖得主(其中,李政道和杨振宁实现华人诺奖零的突破),著名华裔政治家、中华民国前副总统、中國國民黨前主席连战,著名法学家梅汝璈,著名医学家吴阶平,著名物理学家叶企孙,著名气象学家郭晓岚,保釣運動健將林孝信教授,世界银行前高级副总裁林毅夫等等亦毕业于芝加哥大学或曾在芝大学习。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数学家陈省身等也曾长期在芝加哥大学任教。.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芝加哥大学 · 查看更多 »

菲尔兹奖

費尔兹奖(Fields Medal),正式名称为国际杰出数学发现奖(The International Medals for Outstanding Discoveries in Mathematics),是一個在国际数学联盟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頒發的獎項。每四年评选2-4名有卓越贡献且年龄不超过40岁的数学家。得奖者须在该年元旦前未满四十岁。 奖项以加拿大數學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的名字命名。菲爾兹筹备设立该奖,并在遗嘱中捐出47,000元给奖项基金。 費尔兹奖被认为是年轻数学家的最高荣誉,和阿贝尔奖均被称为為数学界的諾貝爾獎。奖金有15,000加拿大元,约合13,767美元。而阿贝尔奖的奖金有600万瑞典克朗,约合100万美元,更接近诺贝尔奖。.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菲尔兹奖 · 查看更多 »

萊昂哈德·歐拉

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 Euler,台灣舊譯尤拉,)是一位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近代数学先驱之一,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在俄国和普鲁士度过。 欧拉在数学的多个领域,包括微积分和图论都做出过重大发现。他引进的许多数学术语和书写格式,例如函数的记法"f(x)",一直沿用至今。此外,他还在力学、光学和天文学等学科有突出的贡献。 欧拉是18世纪杰出的数学家,同时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也是一位多产作者,其学术著作約有60-80冊。法国数学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曾这样评价欧拉对于数学的贡献:“读欧拉的著作吧,在任何意义上,他都是我们的大师”。.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萊昂哈德·歐拉 · 查看更多 »

萧荫堂

萧荫堂(),美籍华裔数学家,哈佛大学讲座教授,原哈佛大学数学系主任。其研究领域包括复分析、复几何、代数几何、微分几何等。.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萧荫堂 · 查看更多 »

项武忠

项武忠(),數學家,籍貫中國浙江省樂清縣,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臺灣保釣運動的先驅。.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项武忠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院長

行政院院長(通稱行政院長,雅稱閣揆)是中華民國行政院的首長,也是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行政部門的最高領導者,由總統直接任命,其職位相當於其它共和制國家的內閣總理。總統和副總統同時因故不能視事時,行政院長代行總統職權,行政院長為任代總統順位第2位,僅次於第1順位代總統的副總統。 行政院長的前身為國務總理,行政院的第一任院長是譚延闓,行憲後首任院長是翁文灝,政府遷臺後就任的首位院長是陳誠。現任院長是賴清德,2017年9月8日就任。.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行政院院長 · 查看更多 »

袁行霈

袁行霈(),字春澍,出生于山东济南,原籍江苏武进。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1984年晋升中文系教授。任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国学研究》主编。.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袁行霈 · 查看更多 »

袁钧英

袁钧瑛()著名华裔分子生物学家。哈佛医学院教授。袁钧瑛以研究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而闻名世界。.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袁钧英 · 查看更多 »

西奥多·威廉·理查兹

西奥多·威廉·理查兹(Theodore William Richards,),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美国化学家,以肯定他準確測定了許多化學元素的原子量。.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西奥多·威廉·理查兹 · 查看更多 »

西奥多·莱曼

西奥多·莱曼(Theodore Lyman,),美国物理学家、光谱学家,氢原子光谱中莱曼系的发现者。 莱曼1874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1893年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物理学,189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19年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工作两年,1921年回到哈佛大学,担任教授职务。1926年起,莱曼担任杰菲逊物理实验室的主任,并且是美国科学院院士。1954年在波士顿去世,终年80岁。 莱曼在研究生涯中致力于远紫外光谱的研究,曾研制成能够测量波长短于200nm谱线的真空摄谱仪。1906年莱曼和密立根进行合作,在氢原子光谱的远紫外区发现了莱曼线系,完善了氢原子光谱的研究,印证了里德伯公式、玻尔模型和里兹光谱项组合原则的正确性。此后,莱曼又观测了氖、氦、铝、镁等元素的光谱,研究了太阳光谱中的短波成分,但是没有得到满意结果。后来在他去世后的1959年,由火箭搭载的仪器才观测到了太阳光谱中的莱曼α线。除此之外,莱曼还研究过紫外线的灭菌作用。.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西奥多·莱曼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

香港大學,簡稱港大(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HKU),是香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大學本部位於香港島的薄扶林。香港大學成立於1911年,並於1912年3月11日正式辦學,是香港最早建立的高等教育機構。成立之初,更是大英帝國在東亞成立的唯一一間大學。 香港大學創立於殖民地時期的香港,其溯源是1887年成立的華人西醫書院,該校後來併入香港大學並成為香港大學醫學院,與文學院及工程學院一同被認為是香港大學的創校學院。香港大學在日佔時期遭受嚴重破壞,太平洋戰爭結束後,香港大學於1948年恢復運作,其後多所學院及學術部門相繼成立。港大創校以來一直採用英文教學,香港大學現在共有十所學術學院,香港大學作為跨學術領域的綜合大學,其以法律學、政治學、教育學、工程學、會計學、生命科學及醫學見長。港大醫學院是全球第一個成功鑑定及上報冠狀病毒(非典型肺炎病原體)的研究單位。香港大學自創校以來一直為香港社會培養出各界的著名人士,香港大學的排名在香港高等院校中長期名列前茅,亦曾持續位於《QS》及《泰晤士》綜合排名的亞洲三甲之列。港大牙醫學院於2016年及2017年全球排名第一,而港大教育學院於2017年為亞洲第一。.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香港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縮寫:HKUST),簡稱科大,是一所坐落於香港清水灣半島的公立研究型大學。於1991年成立的香港科技大學,也是香港同時期最年輕的專上院校,由於該校於籌辦期間同步進行學術評審及通過立法程序,因此成立時已為一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目前由商學院、工學院、理學院及人文社會科學院组成,另設一個負責處理跨學科課程的跨學系部門。除此之外,科大在廣東省南沙的霍英東研究院則旨在擴大校方於學術研究方面的影響力。該校連續多年獲評為香港三所最佳高等學府之一。.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學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鲍登

詹姆斯·鲍登(James Bowdoin,1726年—1790年),美国政治家,波士顿人。曾是殖民会议的议员和马萨诸塞州州宪法制定会议的成员,父亲是商人,174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747年他父亲逝世后他继承了一大笔财产。1753年他被选入州殖民会议,1779年他主持州宪法制定工作。1785年,他成为马萨诸塞州州长,任内漠视农民,残酷镇压谢伊斯起义。1787年,州长选举中他负于约翰·汉考克。1788年鲍登参加了美国宪法在麻省的批准会议,支持宪法。1790年他在波士顿逝世。他除了参与政治,对自然历史的研究也有一定贡献,写过一些论文。缅因州的鲍登大学以他的名字命名。.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詹姆斯·鲍登 · 查看更多 »

骆利群

骆利群(Liqun Luo)是一位美国华人神经生物学家。现任斯坦福大学生物系教授。.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骆利群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化学奖(Nobelpriset i kemi)是诺贝尔奖的奖项之一,由瑞典皇家科学院從1901年开始负责颁发。每年于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颁发。 根據诺贝尔的遺囑,化学奖是为了表彰「在化學領域作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诺贝尔化学奖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物理学奖

| title.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诺贝尔物理学奖 · 查看更多 »

谢希德

谢希德(),女,福建泉州人,中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谢希德 · 查看更多 »

谢晓亮

谢晓亮 (Xiaoliang Sunney Xie,),为美国知名化学家、生物物理学家。现任哈佛大学化学及化学生物学系教授。.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谢晓亮 · 查看更多 »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जवाहरलाल नेहरू,)是印度独立后第一任总理,也是印度在位时间最長的總理,1952年印度第一次大選獲勝,连任总理。他是印度獨立運動的參與人,主張印度要從大英帝國獨立,同時更為人所知的是不結盟運動的創始人。他活躍於二戰後的國際政治舞台上,經常被人稱呼为博學尼赫魯(पंडित,班智達在梵語和印地语及英語中有大博學者的意思),尤其在印度,他更被稱呼為偉大的學者(पंडित जी Panditji,加上जी ji一词表示尊敬之意)。 尼赫魯在印度獨立運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同時被甘地信任而得以成為他的繼任者。尼赫鲁终其一生都是費邊主義的倡导者。印度獨立後,為了解決貧窮问题,尼赫鲁一直重視公共部門的表現,使得他的經濟政策充滿社會主義色彩。.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 查看更多 »

麻省理工学院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縮寫為MIT)是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的私立研究型大學。成立於1861年,當時目的是為了響應。學校採用了辦學,早期著力於應用科學與工程學的實驗教學。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員在二戰及冷戰期間,致力開發電腦、雷達及慣性導航系統技術;戰後的防禦性科技研究使學校得以進一步發展,教職員人數及校園面積在的帶領下有所上升。大學於1916年遷往現在位於查爾斯河北岸的校址,沿岸伸延逾,佔地。 擁有6間學術學院、32個學系部門的麻省理工學院常獲納入全球最佳學府之列。學校一直聞名於物理科學與工程學的教研,但在近代亦大力發展諸如生命科學、經濟學、管理學、語言學等其他學術範疇。別名「工程師」的麻省理工體育校隊合計31支,涵蓋不同項目,學生因此可參與不同類型的跨校體育聯賽。 ,著名麻省理工師生、校友或研究人員包括了91位諾貝爾獎得主、52位國家科學獎章獲獎者、45位羅德學者、38名麥克阿瑟獎得主、6名菲爾茲獎獲獎者、25位图灵奖得主。此校同時具很強的創業文化,由其校友所創辦的公司利潤總值相當於全球第十一大經濟體。.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 · 查看更多 »

麻薩諸塞州

--(Commonwealth of Massachusetts),又稱--、--或者--;正式名稱為--,位於美國東北部,為美國獨立時最初的13州的一州,也是新英格蘭地區六州裡人口最密集的一州。根據美国2014年人口估算顯示,該州共有人口674.5萬。波士頓為馬薩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麻薩諸塞州 · 查看更多 »

黃克孫

黃克孫(英文名:Kerson Huang,),生於中國广西南宁,在馬尼拉、菲律賓長大。曾任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曾出版統計力學的著作。他是美国物理学会会员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對華文讀者來說,黃克孫最有名的是把波斯詩人歐瑪爾·海亞姆的《魯拜集》翻譯成中文。黃克孫在成為物理系研究生時,根據愛德華·菲茲傑拉德(Edward Fitzgerald)的英文譯本將《魯拜集》譯成七言詩。《魯拜集》於多年前絕版,後於1989年在台灣再版。 他亦與妻子一起將《易經》翻譯成英文,該書於1984年出版。.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黃克孫 · 查看更多 »

达尔文

达尔文可以指:.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达尔文 · 查看更多 »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医学研究所(英文: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简称HHMI) 是美国一个非营利性医学研究所。是由著名飞行员,工程师-zh-hk:曉活·侯治;zh-hans:霍华德·休斯;zh-tw:霍華德·休斯;-于1953年成立的。截至2005年底为止,它是美国规模最大的私人资金资助生物和医学研究的组织之一,仅次于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錢煦

錢煦(Shu Chien,),中華民國與美國雙國籍科學家。今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惠特克生物醫學工程研究院(Whitaker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UCSD)任職院長,兼任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生物医学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力行,《遠見雜誌》第001期,1986年7月號.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錢煦 · 查看更多 »

胡玲

胡玲(Evelyn Hu,),出生于美国,祖籍中国上海,女性微电子技术专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数理科学组院士、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电机及电子计算机工程系教授、加州奈米系统机构(CNSI)的共同负责人。.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胡玲 · 查看更多 »

胡適

胡適,原名嗣穈,行名洪骍,字希彊,后改名適,字適之,笔名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長、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等職。胡适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紅學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主張少談主義,主張先疑後信,主張科學佐證,盡信書不如無書。.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胡適 · 查看更多 »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UST)、جامعة الملك عبد الله للعلوم و التكنولوجيا)是一所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位于沙特阿拉伯西部港口城市吉达附近的渔村图沃。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2009年9月正式成立,其创办宗旨是促进全球的科技研究水準,建校时的捐赠总额达到100亿美元。檀玛·莱文, ,纽约时报,2008年3月6日。.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 · 查看更多 »

阿薩·格雷

阿薩·格雷(英語:Asa Gray;1810年11月18日 - 1888年1月30日),被譽為是19世紀最重要的美國植物學家。 木藜蘆毒素之原文即以其姓氏命名。.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阿薩·格雷 · 查看更多 »

葉公杼

葉公杼(Lily Yeh Jan,),原籍台灣的美國華裔生物物理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舊金山加州大學教授,以完成鉀離子通道的分子選殖的工作而最為知名。曾師事於馬克斯·德爾布呂克。.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葉公杼 · 查看更多 »

钱学森

钱学森(;在美国曾用威氏拼音Hsue-Shen Tsien,回中国后改用汉语拼音Qian Xuesen),浙江杭州人,国际著名的中国空气动力学家和系统科学家(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一),前美国空军上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级文职干部、一级英雄模范,中国科学院院士暨中国工程院院士。1935年以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公费赴美进修,1936年起师从西奥多·冯·卡门;1945年被派赴德调查纳粹德国火箭科技;1955年以朝鲜战争空战中被俘的多名美军飞行员交换回中国大陆。曾任麻省理工学院及加州理工学院教授,是加州理工喷气推进实验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之一,长期担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为中美两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都做出过重大贡献,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唯一获得者。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位列国家级副职党和国家领导人。.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钱学森 · 查看更多 »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机或无机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自然科学包括天文學、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等等。.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自然科学 · 查看更多 »

艾略特

艾略特(Elliott、Elliot、Eliot、Elyot)可以指:.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艾略特 · 查看更多 »

艾靈頓公爵

愛德華·肯尼斯·愛靈頓(Edward Kennedy Ellington,),暱稱艾靈頓公爵(Duke Ellington),生於美國華盛頓特區,作曲家、鋼琴家以及爵士樂隊首席領班。公爵(Duke)是他童年朋友给他起的绰号,他成名后,人们还是这样称呼他。 艾林顿公爵在世時已被視為對於爵士音樂極富影響力的人,甚至可以說對美國音樂極富影響力。他的音樂涉及許多領域,包括藍調、福音音樂、電影配樂、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公爵的名聲在死後更加顯著,包括獲得普立茲獎。他花了人生超過五十年的時間領導他的管弦樂團、寫無數的歌曲、為電影製作配樂和進行多次世界巡迴。.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艾靈頓公爵 · 查看更多 »

英语

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言,诞生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如今具有全球通用语的地位。“英语”一词源于迁居英格兰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而“盎格鲁”得名于临波罗的海的半岛盎格里亚(Anglia)。弗里西语是与英语最相近的语言。英语词汇在中世纪早期受到了其他日耳曼族语言的大量影响,后来受罗曼族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影响。英语是将近六十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最常用的语言,也在加勒比、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母语人口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跟學習者最多的第一外語,是联合国、欧盟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日耳曼族语言,至少70%的日耳曼语族使用者说英语。 英语有1400多年的发展史。公元5世纪,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们的各种盎格鲁-弗里西语方言带到了大不列顛島,它们被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后期的诺曼征服,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影响。15世纪末伦敦对印刷机的采用、《钦定版圣经》的出版及元音大推移标志了近代英语的开端。通过大英帝国对全球的影响,现代英语在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印刷和电子媒体,随着美国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对话中居领导地位的世界語言。它还是许多地区和行业(如科学、导航、法律等)的通用语。 现代英语和很多其他语言相比屈折变化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语序来表达复杂的时态、体和语气,以及被動語態、疑问和一些否定。英语的各种口音和方言在发音和音位方面有显著差异,有时它们的词汇、语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能基本无碍地沟通交流。.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英语 · 查看更多 »

雅各布·毕格罗

雅各布·毕格罗(Jacob Bigelow,)为美国医生及植物学家。.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雅各布·毕格罗 · 查看更多 »

陈刚 (科学家)

刚(),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Pappalardo微纳工程实验室主任,S3TEC中心主任,世界知名纳米热电材料和流体学者。其带领的团队首次打破被公认为物体间热力传导基本法则的“黑体辐射定律”公式,证实物体极度近距时的热力传导,可以高到定律所预测的千倍。.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陈刚 (科学家) · 查看更多 »

陈怡

怡可以指:.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陈怡 · 查看更多 »

林芳华

林芳华(),美国华人数学家,美国纽约大学科朗数学研究所(Courant Institute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西佛教授。.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林芳华 · 查看更多 »

林海帆

林海帆,浙江温州人,美籍华裔生物学家。2018年当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林海帆 · 查看更多 »

李遠哲

李遠哲(Yuan-Tseh Lee,),生於新竹州新竹市,化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日本學士院名譽會員。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長(1994-2006年),國際科學理事會會長(2011-2016年)、名古屋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會長。 1986年,因首先以分子角度來研究化學反應的動力學而與達德利·赫施巴赫及約翰·波拉尼共獲諾貝爾化學獎,是首位獲得該獎的華人及臺灣人。.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李遠哲 · 查看更多 »

李零

李零(1948年6月-),山西武乡人,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5年至今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先秦考古与古汉语研究。主要有《孙子古本研究》和《李零自选集》等许多著作。2016年当选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他成为1949年以后,来自于中国大陆文科领域的首位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李零 · 查看更多 »

李文雄

李文雄是個人名,可以指.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李文雄 · 查看更多 »

李政道

李政道(Tsung-Dao (T. D.) Lee,),美國華人物理學家,主要知名於宇稱不守恆、李模型(Lee Model)、相對論重離子(RHIC)物理、量子場論的非拓撲性孤立子和孤立子星。他曾擔任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教授,於1953年至2012年間講學。 1957年,31歲的李政道與楊振寧一起因弱作用下宇稱不守恒的發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理論由吳健雄的實驗証實。 李政道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此一紀錄直到馬拉拉·優素福扎伊獲得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才被刷新。他也是歷史上第4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僅次於威廉·勞倫斯·布拉格(25歲,1915年)、维尔纳·海森堡(30歲,1932年)以及馬拉拉(17歲,2014年)。李政道和楊振寧是最初的中國人諾貝爾獎得主,即使在1962年歸化美國籍之後,他也仍是最年輕的美國人諾貝爾獎得主。.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李政道 · 查看更多 »

杨培东

杨培东(),江苏苏州人。美籍华裔化学家、材料科学家。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和材料科学双聘教授。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杨培东 · 查看更多 »

東吳大學

東吳大學可以指:.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東吳大學 · 查看更多 »

杜克大学

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是一所位於美国北卡罗來納州-zh-hans:达勒姆; zh-hant:德罕;-的一所私立男女合校研究型大學。杜克大學為美國最頂尖的學府之一,有「南方哈佛」之稱(盖因在亚特兰大的埃默里大学及在纳什维尔的范德比尔特大学也声称自己为南方哈佛),其2016年錄取率為9%。雖然目前的學校創建於1924年,但杜克大學的歷史實際上可以回溯到1859年時在今日現址創立的三一學院或更早的布朗學校(Brown's Schoolhouse,於1838年時創立於同州的兰道夫县)。杜克大學在學術與體育上都有優秀表現。其福夸商學院排行為全美商學院前十名;根據彭博商業周刊公布的2014年商學院最佳全日制MBA項目排名,杜克大學福夸商學院超過哈佛大學商學院,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等,位居全美首位。.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杜克大学 · 查看更多 »

杜維明

杜维明()祖籍广东南海,出生于云南昆明,孟子研究院名誉院长,学者,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哈佛大学教授。.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杜維明 · 查看更多 »

法兰西学术院

法兰西学术院(Académie française)是法國的一所學術機構,是法兰西学会(Institut de France)下属的五个学术院之一,是五个学术院中历史最悠久、名气最大的学术权威机构,當選法蘭西學院院士是極高的榮譽。.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法兰西学术院 · 查看更多 »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縮寫作 THU),简称清华,舊称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国立清华大学,是一所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的公立大学。始建于1911年,因北京西北郊清华园得名。初为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所建留美预备学校“遊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於1925年始设大学部。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与北大、南开南迁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再迁昆明,易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复校,拥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立清华大学归属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更名“清华大学”;而原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梅貽琦于1955年在台湾新竹复校,仍沿用原名。 1952年,中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农、航天等院系外迁,吸纳外校工科,转为多科性工业大学,在土木、水利、计算机、核能等领域贡献卓越,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后,逐步恢复理科、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学科。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美术学院。2006年,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办学,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012年,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立五道口金融学院。2013年,黑石集團捐助成立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及獎學金,與著名的牛津大學羅德獎學金及劍橋大學蓋茲獎學金在捐助規模及名聲上皆相當。 截至2017年12月,清华大学擁有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20个学院,及近200个科研机构、5家校办产业以及一個科技園區,分別為清华控股及其旗下的紫光集团、同方集团、诚志集团、清華科技園等。學校擁有固定资产超过206亿元人民幣,控股资产超過4300亿元人民幣,是985工程、211工程、雙一流高等院校。2016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均将清華大學排在中國大學首位。.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清华大学 · 查看更多 »

本傑明·富蘭克林

班傑明·富蘭克林 FRS FRSE(Benjamin Franklin,),出生於美國麻省波士頓,美國博學家、開國元勛之一。他是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科學家、發明家,同時亦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共濟會的成員。作為科學家,他因電學發現和理論成為美國啟蒙時代和物理學史上重要人物。作為發明家,他因避雷針、雙目眼鏡、富蘭克林壁爐等聞名。他創立了許多民間組織,包括費城消防站和賓夕法尼亞大學。 富蘭克林很早就不懈倡導殖民地團結,最初以作者和發言人身份在倫敦呼籲,被譽為“美國第一人”。作為美國駐法國第一任大使,他成為新生國家榜樣。富蘭克林在美國民族精神上起奠基作用,倡導實用節儉、艱苦奮鬥、教育明哲、團體精神、自治政府,反對政治和宗教威權主義,富有啟蒙運動的科學和包容精神。歷史學家亨利·斯蒂爾·康馬格稱:“富蘭克林出清教徒精神而不染,濯啟蒙運動光芒而不妖。”沃爾特·艾薩克森認為這讓富蘭克林:“成為當時美國成就之最,在創立美國社會形式上影響最深。” 費城是殖民地大都,富蘭克林是該城成功的報紙編輯和出版人,在23歲時出版《賓夕法尼亞報》。富蘭克林用筆名“理查德·桑德斯”出版《窮理查年鑒》,由此致富。在1767年後,他參與《賓夕法尼亞紀事》報,該報主張革命,批評英國政策。 1751年,富蘭克林協助創辦費城學院,擔任首位校長,學院後為賓州大學。他組織創辦美國哲學會,任首位秘書,在1769年擔任主席。富蘭克林代表眾殖民地前往倫敦,力勸議會撤銷不得人心的印花稅法案,成為美國民族英雄。作為傑出外交家,他在法國巴黎大受歡迎,在建立積極的美法同盟上貢獻巨大,這些努力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起關鍵作用,確保革命能從法國獲得補給。 在費城做郵政多年後,富蘭克林於1753年成為殖民地郵政代理總長,建立首個全國通訊系統。在革命期間,他成為美國首任郵政總長。富蘭克林積極參與社區、殖民地、州際、全國、國際各項事務。1785至1788年,他擔任賓夕法尼亞州長。最初,富蘭克林擁有並販售奴隸,但到1750年他釋放仆人,從經濟角度表示反對,成為廢奴主義者中傑出代表。 富蘭克林人生傳奇多彩,科學與政治上遺產豐富,在眾開國元勛中雄踞鰲頭,之後兩個世紀紀念不斷,多次在硬幣百元鈔票、艦船、城郡、學院、公司及各類文化活動再現。.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本傑明·富蘭克林 · 查看更多 »

本杰明·汤普森

#重定向 本杰明·汤普森,伦福德伯爵.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本杰明·汤普森 · 查看更多 »

朱經武

朱經武(Chu Ching-wu,),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曾擔任香港科技大學校長。2012年底以第一志工之精神擔任臺灣綜合大學系統首任校長。.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朱經武 · 查看更多 »

朱棣文

朱棣文(Steven Chu,),美國華人物理学家,籍貫江苏太仓,生於美國聖路易斯;因「發展了用雷射冷卻和捕獲原子的方法」而獲得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前任美國能源部部長。2013年2月1日宣布即将离职,但將留任至續任者獲得同意上任為止。 當朱棣文被任命為能源部長時,他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學和分子和細胞生物學教授,和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主任,他的研究關心的主要是研究在水平的生物系統。而在此之前,他曾在斯坦福大學教授物理學。他積極主張進行更多對於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研究,他认为從化石燃料轉變出來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Sarah Jane Tribble, Oakland Tribune, 2007-06-18.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朱棣文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英文: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縮寫:NUS),简称国大,是新加坡的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亞洲乃至世界的著名學府,其前身是一所成立于1905年的海峡殖民地医学学校。發展至今,新加坡国大已是一所共有16个学院的综合型研究大学。2017年,新加坡国大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上為第12名,QS亞洲大學排名上為第1名。2017年,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上,為亞洲第1名。.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 · 查看更多 »

施一公

施一公,汉族,祖籍云南大姚,生于河南郑州,童年在驻马店长大,无党派人士。分子生物物理学博士,中国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千人计划”首批国家特聘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曾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副校长,现任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河南代表团代表,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施一公 · 查看更多 »

施春风

施春风()新加坡断裂力学专家,前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2008-2013年任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建校校长。.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施春风 · 查看更多 »

施扬

施扬()是一位美国华裔生物学家,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施扬 · 查看更多 »

托马斯·杰斐逊

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美利堅合眾國第三任總統(1801年─1809年)。同時也是《美國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及美国开国元勋中最具影響力者之一。其任期中之重大事件包括路易西安那購地案(1803年)、1807年禁運法案(Embargo Act of 1807)、以及路易斯與克拉克探勘(1804–1806)。 身為政治學家,傑佛遜秉持古典自由主义與共和主義(republicanism),制定維吉尼亞宗教自由法(Virginia Statute for Religious Freedom, 1779, 1786)。該法日後成為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創設條文之基礎,傑佛遜式民主(Jeffersonian democracy)因他而得名。1792年他創立並領導民主共和黨(今日民主黨之前身),傑佛遜曾為第二任維吉尼亞州州長(1779年-1781年)、第一任美国國務卿(1789年─1793年)、與第二任美国副总统(1797年-1801年)。1800年傑弗遜擊敗競逐連任的亞當斯當選美國第三任總統,此後他領導的政黨統治美国達四分之一世紀,直至他的政黨1824年分裂為止。 除了政治事業外,傑佛遜同時也是農學、園藝學、建築學、詞源學、考古學、數學、密碼學、測量學與古生物學等學科的專家;又身兼作家、律師與小提琴手;也是弗吉尼亚大学的創辦人。許多人認為他是歷任美国总统中,智慧最高者。在1962年一個宴請49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晚宴上,约翰·-zh-cn:肯尼迪;zh-tw:甘迺迪-對滿堂社會菁英致詞說:“我覺得今晚的白宮聚集了最多的天份和人類知識——或許撇開當年傑佛遜獨自在这里吃饭的时候不计。” 在美国在线于2005年举办的票选活动《最伟大的美国人》中,托马斯·杰斐逊被选为美国最伟大的人物第12位。.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托马斯·杰斐逊 · 查看更多 »

拉法耶特侯爵

吉爾伯特·杜·莫提耶,拉法耶特侯爵(Gilbert du Motier, Marquis de La Fayette,),又譯拉法葉,法国将军、政治家,同時參與過美國革命與法國革命,被譽為「兩個世界的英雄」。他一生致力於各國的自由與民族奮鬥事業,晚年還成為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的要角,親手把大革命的三色旗披在新國王路易腓力身上。.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拉法耶特侯爵 · 查看更多 »

曹雪涛

曹雪涛(),山东济南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免疫学专家,南开大学第十任校长。.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曹雪涛 · 查看更多 »

普林斯顿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又译普林斯敦大学,常被直接称为普林斯顿,是一所位於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私立研究型大学,现为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 普林斯顿历史悠久。它成立于1746年,是九所在美国革命前成立的殖民地学院之一,同时也是美国第四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其在1747年移至纽瓦克,最终在1756年搬到了现在的普林斯顿,并于1896年正式改名为“普林斯顿大学”。虽然其旧校名是“新泽西学院”,但它与今天位于邻近的尤因镇(Ewing Township)的“新泽西学院”没有任何关联。此外虽然它最初是长老制的教育机构,但学校从没有跟任何宗教机构有直接的联系,而现在对学生亦无任何宗教上的要求。 普林斯顿现提供各种有关人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工程学的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它并没有医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及商学院,但能在政治及工程上提供专业课程。大学也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及普林斯顿宗教学校有联谊。至今,已经有63位诺贝尔奖得主、17名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14名菲尔兹奖得主,13名图灵奖得主,及3名美国国家人文奖章夺得人曾经或现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毕业生或教职员。另外,普林斯顿也是获得最多捐款的学术机构之一。.

新!!: 美国文理科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AAAS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美國人文及科學學院美國人文與科學院美國藝術和科學學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美国艺术科学院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