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美国排华法案

指数 美国排华法案

《排华法案》是美国總統切斯特·艾倫·阿瑟于1882年5月6日签署的一项法案,成為《美国法典》的一部分。1880年对《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的修订,允许美国暂停华人移民,国会根据修订的条约,很快就制定了这項法案。 这項法案將所有华人劳工拒于美国之外長達十年。其1884年修正案更限缩了先前入境的移民离开和进入美国的规定,同时阐明,无论這些華人的国籍为何,该法皆适用。1892年,该法案由《》(或称《》)延长十年,到1902年便取消了时限。法案被1943年通过的《马格努森法案》废除,后者允许每年105名华人的入境移民限额,然而大规模的华人移民并没有随之到来,直至《》的通过。该法案是对大量华人因中国的内部动荡和有机会得到铁路建设工作而迁入美国西部所作出的反应。它是在美国通过的第一部针对特定族群的移民法。 虽然该法案很久之前就被废止,但是长期以来它却一直是《美国法典》的一部分。即便是今天,虽然它所有的內容都久已被废除,但是《美国法典》第8篇第7章题名为“排除华人”(Exclusion of Chinese)。它是第8篇(外国人和国籍)的15章里的唯一一个完全针对一个特定国籍或族群的章节。 2011年10月6日及2012年6月18日,正值總統奧巴馬任內民主黨掌控参议院及众议院,兩院分別通过一项道歉案,两院议员一致就《排华法案》向全体在美华人致歉。.

28 关系: 加利福尼亚州华盛顿州华裔美国人契约儿子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切斯特·艾伦·阿瑟唐人街石泉县约翰·比格勒纸生仔美国1924年移民法案美国参议院美国众议院美国诉黄金德案美国法典白澳政策贝拉克·奥巴马麦诺森法案黄祸苦力Library of Congres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戒严旧金山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怀俄明州1871年洛杉矶华人大屠杀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

加利福尼亚州

加利福尼亚州(State of California),簡稱加州,是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州。面積位列美國第三;人口為3,930萬,位列美國各州第一。州首府是沙加緬度。在地理、地貌、物產、人口構成方面都具有多样化的特點。加州有一别名叫做“金州”(The Golden State),邮政缩写是CA,此外尚有英文昵称为Cali。 大洛杉矶地区及舊金山灣區分別為美國第二及第五大都會區,人口分別為1,870萬及880萬人。洛杉矶為加利福尼亞州,且為美國第二大城市,僅次於纽约。洛杉矶县為;聖貝納迪諾縣為美國面積最大的縣。 加利福尼亞州地區生產總額達$2.67兆美元,居各州第一位。與國家相比,加利福尼亞州位居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人口居世界第36位。大洛杉矶地区及舊金山灣區為美國第二及第三大都會區經濟體。舊金山灣區為美國人均生產總額最高的地區,世界市值前十大公司有4家總部位於此地區,世界前十大富豪有4位亦居住於此地區。.

新!!: 美国排华法案和加利福尼亚州 · 查看更多 »

华盛顿州

华盛顿州(State of Washington)是一個位於美国西北太平洋沿岸的州,北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南接俄勒岡州,東臨愛達荷州,西鄰太平洋。为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而成立,亦是唯一以總統名稱命名的州。並於1889年11月11日加入聯邦成為美國第42個州。 本州共轄有共有39个县。.

新!!: 美国排华法案和华盛顿州 · 查看更多 »

华裔美国人

华裔美国人(Chinese American)又稱美籍華人,指具有华裔血統的美國国民,是亞裔美國人的一部分。华裔美国人的来源为来自于華語圈和世界各地後來歸化成為美國公民的华裔及他們的後代。他們的人數至2015年有約476萬人,佔總人口的1.2%,高於其他亞裔在美國所佔的比例。他們大多數居住在大都會紐約地區、北加州及洛杉磯。 過去200年來,华裔美国人曾受歧視,著名的《排華法案》直到1943年才被廢止。加利福尼亚州議會於2009年、美國參議院於2011年,正式向华裔美国人為歷史的排華法案道歉。 在美國,华裔被認為「模範」少數族裔,比一般的美国人更容易获得成功,也为许多人所歧视,被認為他們不像黑人會為自己爭取權益。根據2005年美國平等雇用委員會(EEOC)的調查,华裔美国人在職場上受到歧視的比例為31%,比黑人的26%更高,但較少有人以訴訟方式解決問題。.

新!!: 美国排华法案和华裔美国人 · 查看更多 »

契约儿子

#重定向 纸生仔.

新!!: 美国排华法案和契约儿子 · 查看更多 »

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

《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也称《蒲安臣条约》(the Burlingame Treaty),中美天津条约的修订,两国之间建立正式的友好关系,与美国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它是晚清时期第一件相對平等的對外条约。1868年7月28日,由清朝委任當時已離任的美國大使蒲安臣和美国国务卿西华德分别代表中美两国政府於美国首都華盛頓签订,約文英文共9頁,約文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現典藏於臺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保存。 《蒲安臣条约》以西方国际法的形式确立了两国的对等地位。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在中国让给外国人居住的地段,中国皇帝并未放弃“征用权”(Eminent Domain);中国皇帝有权在美国港口派驻领事,其领事特权与豁免权和英俄驻美领事相同;两国公民在对方境内免受宗教迫害;两国政府尊重移民自由;两国公民都可以到对方的政府公立学校求学,并享有最惠国国民待遇,两国公民得以在对方境内设立学堂;美国政府无权也无意干涉中国内部事务管理,铁路、电报等建设项目上,“总由中国皇帝自主,酌度办理”,倘若中国政府决定展开这类项目并希望利用西方技术,美国政府将指定工程师接受中国政府聘用。 由于有了《蒲安臣条约》,導致美国而不是当时世界最强国英国成为中国政府派遣留学生的首选。1872年,第一批中国幼童乘船前往美国,从此掀开了中国公派留美学习历史的第一页。 这部条约也为中国劳工移民美国敞开了大门。不过,由于美国国内对华工的激烈排斥,美国在1880年修改了《蒲安臣条约》中的移民条款,又在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

新!!: 美国排华法案和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 · 查看更多 »

切斯特·艾伦·阿瑟

切斯特·艾倫·阿瑟(Chester Alan Arthur,),第21任美國總統,共和黨人。.

新!!: 美国排华法案和切斯特·艾伦·阿瑟 · 查看更多 »

唐人街

唐人街(又稱華埠或中国城,Chinatown),是指華人地區以外的其它國家的城市裡華裔人士聚居區。唐人街其实并不限于某条街道,范围可以扩大至一个城市,更贴切的叫法应该是唐人区、华人区。唐人街因歷史因素或特殊國情在東亞、東南亞、澳洲和北美洲皆十分常見。唐人街最早在19世纪的美国和加拿大形成。当时,由於歧视性的土地法规嚴禁華人等有色人種介入土地買賣市場或僅准許華人在特定區域购买土地,从而形成了第一代华人移民的聚居区。唐人街之形成,乃因為早期華人移居海外,成為當地的少數族群,在面對新環境需要同舟共濟,便群居在一個地帶,故此多數唐人街是華僑歷史的一種見証。.

新!!: 美国排华法案和唐人街 · 查看更多 »

石泉县

石泉县是中国陕西省安康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陕西南部,汉江沿岸。总面积为152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219个行政村,2002年人口为18.2万人。 明初該縣曾屬四川省夔州府大寧州。 著名的“鬼谷子”曾经修道的地方,便在该县北部的云雾山顶的天台观,被称为鬼谷岭。此处现已申报为省级森林公园。并辟为县级重要旅游景点,有三条公路直通其上。2004年曾在该县举行一次先秦文化及鬼谷子专题研讨会。.

新!!: 美国排华法案和石泉县 · 查看更多 »

约翰·比格勒

约翰·比格勒(John Bigler,),美国律师、政治家、外交家,民主党人,曾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1852年-1856年)。 比格勒的弟弟威廉·比格勒曾任宾夕法尼亚州州长。1857年,美国总统詹姆斯·布坎南任命比格勒为美国驻智利公使。 B Category:加利福尼亚州民主党人.

新!!: 美国排华法案和约翰·比格勒 · 查看更多 »

纸生仔

纸生仔(paper son 或 paper daughter)是指20世纪上半叶许多通过冒充别人子女身份移民美国的华人。 1882年美国通过了《排华法案》,暂时冻结华裔移民。1902年起进一步取消时限,使《排华法案》永久化。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爆发后,随之而来的大火烧毁了大量移民出生档案。一些华裔移民趁此机会,声称自己出生于美国,并获得了美国籍。他们中一些人之后回到中国,不仅通过自己的美国籍将子女亲人接来美国,甚至还将自己的子女身份资料卖给其他人,使大量华人得以持假身份移民美国,这批人便被称为“纸生仔”。这些纸生仔还专门背下了“父亲”的个人与家庭情况,以应付来美时美国移民局官员的盘问。据统计,1910年至1940年间进入美国的约17.5万华人中有80-90%为纸生仔。 《排华法案》最终于1943年被废止 ,而美国政府后来还于1956年启动了,使纸生仔得以坦白以假身份移民美国的经过,并改回自己原有的姓氏。不过,仍有不少纸生仔选择了隐瞒,终其一生都一直使用着假身份。.

新!!: 美国排华法案和纸生仔 · 查看更多 »

美国1924年移民法案

《1924年移民法案》(Immigration Act of 1924),又称《约翰逊-里德法案》(Johnson-Reed Act)或《国家起源法案》(National Origins Act),以及包括在内的特别条款《排亚法案》(Asian Exclusion Act),是一套为了限制移民数量的美国联邦法案。该法案以于1890年人口普查为基础,规定每年来自任何国家的移民只能占1890年时在美生活的该国人数的2%,低于1921年移民限制法案的3%的上限设定。该法案取代了1921年的紧急配额法案。除禁止中东、东亚和印度移民外,该法律进一步限制了南欧和东欧移民(那里的犹太人自1890年代开始大批迁移以躲避波兰和俄国的迫害,以1890而非1910或1920为基准即是故意不使用真正与当时实际人数成比例的配额)。 法案的主要作者为美国众议员阿尔伯特·约翰逊和美国参议员大卫·A·里德,法案的支持者期望通过该法案确立清晰的“美国身份同一性”来“保持国民中基本类别的种族的优势,以此来稳定美国民族构成”。反对者将法案描述为种族歧视的“反美国精神”法案。该法案是美国1890年代到1920年代“本土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强劲的游说下,美国国会的反对声很小。.

新!!: 美国排华法案和美国1924年移民法案 · 查看更多 »

美国参议院

美利堅合眾國參議院(United States Senate)是美國的立法机构──美國國會的兩院之一,另一院為眾議院。 參議院的組成和權力建基於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三款。美國每一州於聯邦參議院中均有兩位議員作為代表,與各州人口無關,所以全院員額為100名議員。參議員任期為六年,相互交錯,每隔兩年改選約三分之一的席位。根據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三款第四節,美國副總統兼任參議院议长,但無參議員資格;且除非是為了在表決平手時打破僵局,否則不得投票。 參議院公認較眾議院更為審慎;參議員名額較少而任期較长,容許學院派看法與黨派之見,較眾議院更易置外於公共輿論。參議院擁有若干表列於憲法而未授予眾議院的權力,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國憲法明列總統在批准條約或任命重要人事時,須「採酌參議院之建議並得其認可」。 兩院制的國會是於制憲會議中所訂立的康乃狄克協議所得的結果。依該協議,各州在眾議院中的代表權以人口為基礎,但在參議院中具均等代表權。憲法規定法律之制定須經兩院通過。參議院單獨擁有的權力較眾議院單獨擁有的權力更為重要,使得參議院(上議院)所負的責任較眾議院(下議院)更廣泛,亦更具政治影響力。 參議院承襲古羅馬元老院之名,其議場建築物分佈在國會山莊北部。眾議院的建築物則分佈在國會山莊南部,詳見。.

新!!: 美国排华法案和美国参议院 · 查看更多 »

美国众议院

美利堅合眾國眾議院(United State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為美國國會兩院之一,另一院為參議院。美國各州在眾議院中拥有的席位比例以人口為基準,但至少會有一名議員。 院內議員總數經法律明定為435名。眾議員任期兩年,无连任限制。眾議院議長由眾议员选举产生,傳統上為多数党之領導人。然而多數黨領袖另由該多數黨於院內之第二重要議員擔任。據美國總統繼位條例,眾議院議長繼任總統之順序仅次於兼任参议院议长的副总统,為政壇上第三重要的領袖人物。 兩院制國會的起源是因為建國者希望擁有一個貼近且跟隨民意公論的“人民議院”,代表各州政府、以制衡不太受大众情绪干扰的參議院。憲法規定法案須經兩院批准方能通過。 眾議院一般被認為較參議院更具黨派色彩。憲法制定者中有很多人企圖讓參議院(1914年前是由州議會選舉)成為眾議院(公民直選)的制衡機構。於是“建議與同意”權(如批准條約的權力)授權僅由參議院單獨行使。眾議院也有其獨有的權力:倡議歲入法案之權、彈劾政府官員、以及在選舉人團僵持不下時選舉總統。然而,所有這些權力都可由參議院制衡(counter-check)。參議院一般較眾議院及眾議員更具威望。參議員任期較長、人數較少、且(多數情況下)較眾議員代表更多的選民。 眾議院會議廳位於首都華盛頓特區的國會山莊南翼。參議院在同一建築物的北翼開會。.

新!!: 美国排华法案和美国众议院 · 查看更多 »

美国诉黄金德案

美国诉黄金德案(United States v. Wong Kim Ark),是一起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决所有在美国出生的人都是美国公民的里程碑式案例。判决在解读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的上建立了重要的判决先例。 黄金德于1871年出生于旧金山,他的父母都是华人。一次出国旅行归来时,移民局根据1882年5月6日通过的《排华法案》拒绝他入境。黄金德为此将政府告上法庭,挑战政府拒绝承认其公民身份的做法。联邦最高法院在判决中支持了他的意见,认定根据第十四条修正案,每一位在美国出生的人都是美国公民,即使他父母是外国人亦不例外,并且这样的特权即使有联邦国会通过的法律也不能剥夺。 此案件特别突出了对公民公款中一个短语准确含义理解的分歧,即一个在美国出生的人是否符合“并受其管辖”的要求从而获得公民权。最高法院的多数意见总结认为这一短语的意思是受到美国法律的管辖。在这一基础上,第十四条修正案将被解读为赋予几乎任何在美国领土出生的人美国公民身份(即属地主义原则)。而法院对此持不同意见的两位法官则认为“并受其管辖”应该是从政治上效忠于美国,即根据血统主义(即属人主义)原则,新生儿的国籍将根据其父母的国籍来认定United States v. Wong Kim Ark,.

新!!: 美国排华法案和美国诉黄金德案 · 查看更多 »

美国法典

《美利堅合眾國法典》(全稱:Code of Law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Code of Laws of the United States、United States Code、U.S. Code或U.S.C.,中文簡稱:美國法典)是美国全部联邦法律的官方汇编法典。共52卷,另已提出2卷的撰寫計劃。 眾議院法律修正意见办公室(Office of the Law Revision Counsel)每六年出版一次該法典的完全版,但每年亦有增補。.

新!!: 美国排华法案和美国法典 · 查看更多 »

白澳政策

白澳政策(White Australia Policy)是澳大利亚联邦反亚洲移民的种族主义政策的通称,該政策歧視亞洲人。1901年,白澳政策在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後,首届澳大利亚保守党(自由党前身)政府正式确立为基本国策,只许白人移民流入。1972年,澳大利亚工党政府正式取消了白澳政策。.

新!!: 美国排华法案和白澳政策 · 查看更多 »

贝拉克·奥巴马

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全名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二世(Barack Hussein Obama II,),是美國政治人物,从2009年至2017年任第44任美國總統。他是首位美国非裔总统。2005年至2008年代表伊利诺伊州担任美國聯邦參議員,从1997年至2004年担任伊利诺伊州参议员。 奥巴马出生於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他在夏威夷长大,但童年时期也在华盛顿州和印度尼西亚分别生活了一年和四年。在1983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之后,他在芝加哥做一名社区活动组织者。1988年奥巴马进入了哈佛法学院,在那成为了哈佛法律评论的第一名非裔总编辑。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民权律师,并从1997年至2004年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任宪制性法律教授。1997年当选伊利诺州参议员,并担任职务直至2004年参选联邦参议员。同年因意想不到的参议员初选胜利,在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和以绝对优势胜出参议员选举,成为全美知名的政治人物。2007年2月10日,他正式宣佈参加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同年6月赢得民主党初选,並在联邦选举中战胜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約翰·麥凱恩获得了胜利。2009年10月9日,获頒诺贝尔和平奖。 2017年1月,奧巴馬以60%的民意支持率结束任期。現定居华盛顿特区。.

新!!: 美国排华法案和贝拉克·奥巴马 · 查看更多 »

麦诺森法案

《麦诺森法案》,又称1943年《排华法案》废止议案,是美国华盛顿州代表麦诺森和佛罗里达州参议员安德鲁在国会提出的,意在废除1882年颁布的《排华法案》,开放中国人入境移民,也允许在美国的中国人归化美籍。这也是自颁布以来首次允许亚洲人入籍。然而,《麦诺森法案》仍不承认中国人在美财产所有权。在一些州,直到1965年该法案被废除,中国人的财产所有权也未被承认。 《麦诺森法案》获得通过是在1943年12月17日。同年,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正式成为美国盟友。尽管大多数人认为该法案具有积极意义,但它对中国入境者的数量有严格限定:每年仅允许105人获得新的入境签证。这一人数,是由《移民法》规定,对于一些国家,入境移民的人数应是在美国该国人口的2%。但105人每年的数量与在美中国人数量相比严重偏低(根据1890年官方人口数据,在美中国人有107488人来计算,该法定人数应在2150人每年)。尽管计算方法有偏差,中国移民成功入境的数量与其他国籍或种族的移民者相比仍不成正比。而后来,随着的通过,中国移民的数量开始增长。.

新!!: 美国排华法案和麦诺森法案 · 查看更多 »

黄祸

黃禍」(Yellow Peril)俗稱「黃禍論」,是欧洲殖民帝国与美國对亚洲民族,尤其是对中国与日本具有批判性的代表用語。該詞盛行自著名版畫「歐洲各民族,保衛你們的信仰和家園!」(俗稱「黃禍圖」),其草稿由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執筆,然後由畫家完成,當做送給俄羅斯帝國沙皇的禮物。這也體現在20世紀初期,歐洲國家普遍承認當時的東亞具備著威脅歐美霸权的潜力。.

新!!: 美国排华法案和黄祸 · 查看更多 »

苦力

苦力(粵語稱作咕喱,英文普遍寫成Coolie,亦作Cooli、Cooly、Kuli、Quli或Koelie等)是指從事勞動工作,以付出勞力來維生的廉價勞工。他們大多在碼頭負責貨物的裝卸、建築地盤的運輸工作。從中國出發到外國工作的苦力,歷史上稱之為華工。.

新!!: 美国排华法案和苦力 · 查看更多 »

Library of Congress

#重定向 國會圖書館 (美國).

新!!: 美国排华法案和Library of Congress · 查看更多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重定向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新!!: 美国排华法案和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 查看更多 »

戒严

戒严是指国家在处于对外战争、内部叛乱、天灾瘟疫或者财政经济危机的等严重危害社会安全与政治稳定的特殊时期采取的一种紧急措施。戒嚴實施時司法及行政權會部分或全部由軍隊接管。在有的国家又称之为紧急状态。.

新!!: 美国排华法案和戒严 · 查看更多 »

旧金山

舊金山(San Francisco),正式名稱為舊金山市郡(City and County of San Francisco),是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都市,為加州唯一的行政區,中文--,亦別名「金門城市」、「灣邊之城」、「霧城」等。位於舊金山半島的北端,東臨舊金山灣、西臨太平洋,人口約86萬,為加州第四大城;其與灣邊各都市組成的舊金山灣區,人口總數達768萬,是僅次於大洛杉磯地區的美國西岸第二大都會區。 舊金山是北加州與舊金山灣區的核心都市,當地住有很多艺术家、作家和演员,在20世紀及21世紀初一直是美國嬉皮士文化和近代自由主義、進步主義的中心之一。舊金山也是聯合國的誕生地。舊金山是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以其涼爽的夏季、多霧、綿延的丘陵地形、,以及金門大橋、纜車、惡魔島監獄及唐人街等景點聞名。此外,舊金山也是五大主要銀行及許多大型公司、机构的總部所在,其中又以互聯網產業為最,包括盖璞、太平洋瓦電公司、Yelp、Dropbox、Pinterest、Twitter、优步、爱彼迎、Mozilla、維基媒體基金會、克雷格列表、Salesforce.com等。.

新!!: 美国排华法案和旧金山 · 查看更多 »

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

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Rutherford Birchard Hayes,)是第19任美国总统(1877年-1881年),美国共和党籍。.

新!!: 美国排华法案和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 · 查看更多 »

怀俄明州

怀俄明州(State of Wyoming)是美國西部的一个州。為全美國人口最少的一州,也是在全美国中印第安人比例第四高的州。此州一共管轄有23個郡(縣)。 怀俄明州内拥有众多知名的景点,包括举世闻名的黄石国家公园和大提顿国家公园等,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懷俄明的名稱源自古印地安語mecheweamiing(大草原)。.

新!!: 美国排华法案和怀俄明州 · 查看更多 »

1871年洛杉矶华人大屠杀

1871年洛杉矶华人大屠杀,是1871年10月24日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针对华人的种族仇杀事件,超过500名男性白人暴徒冲进袭击、抢劫并杀害当地华人居民。这起骚乱发生在尼格罗人街(Calle de los Negros,又称“黑鬼巷”Nigger Alley),后来该街成为的一部分。共有18名华人移民在这次屠杀中被暴徒有组织地杀害,使这起所谓的“唐人街之战”(Chinatown War)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私刑事件。.

新!!: 美国排华法案和1871年洛杉矶华人大屠杀 · 查看更多 »

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

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發生於1906年4月18日清晨5點13分左右,芮氏規模為7.8,震央位於接近舊金山的聖安地列斯斷層上。自奧勒岡州到加州洛杉磯,甚至是位於內陸的內華達州都能感受到地震的威力。這場地震及隨之而來的大火,對舊金山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可以說是美國歷史上主要城市所遭受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參見-zh:颶風卡特里娜; zh-hans:飓风卡特里娜; zh-tw:颶風卡崔娜; zh-hk:颶風卡特里娜-)。 當時,政府官員擔心若公布真正的死亡人數,恐怕會造成地價下跌,並影響到重建這個城市所需的一切,因此捏造死亡人數只有478人。今日,保守估計死亡人數在3,000人以上,更有人估計高達6,000人。大部分的傷亡集中在舊金山,而其他的舊金山灣區則約有189人死亡。聖塔羅莎、聖荷西以及史丹福大學也都遭受到嚴重的損害。 40萬人口中,約有22.5至30萬人無家可歸,其中約有一半的難民離開灣區到奧克蘭。報紙形容在金門公園、Panhandle 公園,以及從Ingleside到北灘的海灘上都布滿的臨時搭建的帳棚。 這樣等級的地震是第一次被清楚地以相片記錄下來,也使得後來地震學的科學研究蓬勃發展。總計,當時地震所造成的損失,估計高達4億美金。.

新!!: 美国排华法案和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