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羅盤行動

指数 羅盤行動

-- -- -- 羅盤行動(Operation Compass)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北非戰場所進行的第一次軍事行動,行動結果是大英國協的軍隊橫越利比亞大部及俘虜超過100,000名義大利士兵,自己只付出很少的代價。.

41 关系: 埃及反坦克炮向日葵行動坦克安尼巴萊·貝爾貢佐利希腊希意戰爭亨利·梅特蘭·威爾遜,第一代威爾遜男爵彼得羅·馬萊蒂德国地中海北非戰場利比亞图卜鲁格CR.32戰鬥機的黎波里塔尼亚王家海军班加西突尼西亞第二次世界大战義大利人義大利殖民地非洲軍團高射炮魯道夫·格拉齊亞尼贝尼托·墨索里尼輕型戰車航空母舰苏伊士运河英國人英国英联邦M11/39坦克M13/40坦克步兵坦克法国温斯顿·丘吉尔演習朱塞佩·泰莱拉意大利88毫米高射炮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通稱埃及,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9,000萬。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新!!: 羅盤行動和埃及 · 查看更多 »

反坦克炮

反坦克炮,又称“战車防禦炮”(即“反擊戰車炮”,英文作Anti-tank gun,德文則稱為Panzerabwehrkanone,一般簡寫為PAK),是指主要用于射击、摧毁坦克或其他装甲目标的火炮。.

新!!: 羅盤行動和反坦克炮 · 查看更多 »

向日葵行動

向日葵行动(德语:Unternehmen Sonnenblum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德意志非洲军)部署至北非战场的一场军事行动,当英国在罗盘行动中发动攻势歼灭了意大利第10集团军之后,这些军队用来增援在利比亚的義军残余部队。 1941年2月6日行动的命令由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Oberkommando der Wehrmacht)下达给陆军总司令部(Oberkommando des Heeres)和空军总司令部(Oberkommando der Luftwaffe)。两天后首个单位离开那不勒斯前往非洲并于2月11日到达,2月14日第5轻装师(后来更名第21装甲师)的首个单位到达利比亚的黎波里,这些单位包括第3侦察营和第39反坦克大队,它们立即被派往苏尔特的前线。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裡有更多第5轻装师的单位到达并且第15装甲师在5月份被投入到北非。.

新!!: 羅盤行動和向日葵行動 · 查看更多 »

坦克

坦--克,或者稱為戰--車。它是一種具有強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機動性和強大的裝甲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戰鬥車輛,主要執行與對方坦克或其他裝甲車輛作戰,也可以壓制、消滅反坦克武器、摧毀工事、殲滅敵方具威脅的反抗力量。坦克一般裝備一門大口徑火炮(視坦克類型而定,有些現代坦克的火炮甚至可以發射反坦克/直升機導彈)以及數挺防空或同軸機槍。坦克大多使用旋轉炮塔,但亦少數使用固定式主炮。坦克主要由武器系統、火控系統、動力系統、通信系統、裝甲車體等系統組成。大多數現代坦克都具有一定的潛渡能力。.

新!!: 羅盤行動和坦克 · 查看更多 »

安尼巴萊·貝爾貢佐利

安尼巴莱·贝尔贡佐利(Annibale Bergonzoli,),意大利军官。最高军衔为陆军中将。他也以绰号“电胡须”(barba elettrica)而为人所知。 贝尔贡佐利出生在意大利的坎诺比奥。1906年加入意大利皇家军队,进入学习。 他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班牙内战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他是驻守利比亚Bardia的指挥官。在1941年的罗盘行动中,意大利军队在Beda Fomm遭受毁灭性打击,他向澳大利亚军队投降,作为战俘,先后被关押在印度和美国。1947年获释归国。1947年退役,回到家乡。 Category:意大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物.

新!!: 羅盤行動和安尼巴萊·貝爾貢佐利 · 查看更多 »

希腊

希腊(Ελλάδα,),官方名称为希腊共和国(希腊语:Ελλην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位于欧洲东南部的跨大洲国家。2015年其人口约为1,090万。雅典为希腊首都及最大城市,塞萨洛尼基为第二大城市。 希腊位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重要。其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西北邻阿尔巴尼亚,北部邻马其顿共和国和保加利亚,东北邻土耳其。希腊分为九个地区:马其顿、中希腊、伯罗奔尼撒、色萨利、伊庇鲁斯、爱琴海诸岛(包括十二群岛及基克拉泽斯)、色雷斯、克里特和伊奥尼亚群岛。爱琴海位于希腊本土东侧,爱奥尼亚海位于西侧,克里特海和地中海位于南侧。希腊海岸线长达,为地中海盆地国家中最长,世界第11长。希腊拥有大量岛屿,其中227个岛屿有人居住。其百分之八十区域为山地,奥林波斯山为全境最高峰,海拔。 希腊为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自公元前270,000年起即有人居住。其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为民主制度、西方哲学、奥林匹克运动会、西方文学、史学、政治学、重要科学及数学原理、西方戏剧(悲剧及喜剧)的发源地。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腓力二世首先统一了希腊。其子亚历山大大帝迅速征服了古代世界的大片地区,将希腊文化和科学自东地中海地区传播至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世纪希腊为罗马所吞并,成为罗马帝国及其继承国拜占庭帝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后者为希腊语言及文化所主导。公元1世纪希腊正教会建立起来,塑造了现代希腊的文化认同,并将希腊传统传播至正教世界。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夺取了希腊地区。1830年,在经历独立战争后,希腊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希腊的文化遗产由其18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数可见一斑,这一数目在欧洲及世界均居前列。 希腊为民主制国家,发达国家及高收入经济体,其生活质量较高,及人类发展指数为极高。希腊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为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前身)第十个成员国,并自2001年以来为欧元区成员国。其亦为诸多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包括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希腊的独特文化地位、旅游业、船运业及战略地位使其被归为一中等强国。其为巴尔干地区最大规模经济体,并为这一区域重要的投资者之一。.

新!!: 羅盤行動和希腊 · 查看更多 »

希意戰爭

希義戰爭(Ελληνοϊταλικός Πόλεμος或Πόλεμος του Σαράντα,Guerra di Grecia)是義大利王國及希臘王國之間在1940年10月28日至1941年4月23日間爆發的軍事衝突,它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巴爾幹戰役的開始,從1941年4月6日納粹德國干預起,這場衝突被稱為希臘戰役。.

新!!: 羅盤行動和希意戰爭 · 查看更多 »

亨利·梅特蘭·威爾遜,第一代威爾遜男爵

英国陆军元帅亨利·梅特蘭·威爾遜,第一代威爾遜男爵(Henry Maitland Wilson, 1st Baron Wilson,1881年9月5日–1964年12月31日),又称珍寶·威爾遜(Jumbo Wilson),第二次世界大战其间一位资深的英国将军。他活跃布尔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威爾遜毕业于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1939年任英国驻埃司令官,1941年带领英国远征军到希腊。作为一名坚实, 可靠和普遍的退伍军人官员,威尔逊于1942年冬經英國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任命為英国第八集团军司令,接替克劳德·奥金莱克将军。1943年至1944年任驻中东英军总司令,1944年1月至11月他担任地中海盟军最高司令官。 1944年12月29日威尔逊晋升为陆军元帅并继续担任團長至1947年。1946年他受封為利比亚和萨福克郡斯图兰托弗特(Stowlangtoft)的威尔逊男爵。 威尔逊从未富裕过,去世时他的庄园只值2,952英镑。 W Category:英國駐外武官 W W W W Category:杰出服务勋章得主.

新!!: 羅盤行動和亨利·梅特蘭·威爾遜,第一代威爾遜男爵 · 查看更多 »

彼得羅·馬萊蒂

彼得罗·马莱蒂(Pietro Maletti,),意大利军官。最高军衔为陆军少将。 出生在伦巴第大区曼托瓦省的卡斯蒂廖内德莱斯蒂维耶雷。1898年加入意大利皇家军队,1904年进入学习。1909年升中尉,1914年升上尉。 马莱蒂先后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后,留在意属东非。1938年提升为少将。1939年,成为的指挥官。 1940年6月,意大利向英法宣战,法国陷落并向轴心国投降。此时,英国殖民地埃及成为意大利的焦点。马莱蒂来到北非,在利比亚临时组建了由机械化步兵和坦克组成的“”。9月,他率此部队入侵埃及。12月,英军发动的名为“罗盘行动”的反击,他在此战中阵亡。 Category:意大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物.

新!!: 羅盤行動和彼得羅·馬萊蒂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羅盤行動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地中海

地中海(英文:Mediterranean),被北面的歐洲大陸、南面的非洲大陸以及東面的亞洲大陸包圍著。东西长约4000公里,南北最宽处大约为1800公里,面積251.6万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陸間海。地中海的平均深度是1500米,最深處为5267米。 地中海西部通过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接,東部通过土耳其海峡(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马尔马拉海)和黑海相连。19世紀時開通的蘇伊士運河,接通了地中海与紅海。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之一,而其附属的大西洋却是年轻的海洋。地中海处在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是世界最强地震带之一。地中海地区有维苏威火山、埃特纳火山。 地中海作为陆间海,风浪较小,加之沿岸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拥有许多天然良好的港口,成为沟通三個大陸的交通要道。這樣的條件,使地中海從古代開始海上貿易就很繁盛,促进了古代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羅馬帝國等的发展。現在也是世界海上交通的重要地区之一。其沿岸的腓尼基人、克里特人、希腊人,以及后来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都是航海业发达的民族。著名的航海家如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都出自地中海沿岸的国家。 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乾燥,冬季温暖濕潤,被稱作地中海性氣候。植被,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根系深,有适应夏季干热气候的耐旱特征,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这里光热充足,是欧洲主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橘、无花果,和葡萄等,还有木本油料作物油橄榄。.

新!!: 羅盤行動和地中海 · 查看更多 »

北非戰場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1940年6月10日至1943年5月16日在北非发生了北非战役。它包括发生在利比亚和埃及的沙漠(西部沙漠战役,也被叫做沙漠战争)以及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火炬行动)和突尼斯(突尼西亞戰役)的战役。 战役在同盟国和轴心国之间展开。同盟国的战力主要来自英联邦和来自德国控制下的欧洲的流亡分子。美国于1941年加入战争并于1942年5月11日在北非开始直接军事援助。 北非的战斗开始于1940年6月10日的意大利宣战。6月14日英国陆军第11轻骑兵团(由第1皇家坦克团协助)穿过边界进入利比亚并夺取了意大利的卡普措堡垒,随后意大利发动一波攻势进入了埃及并在1940年9月占领了西迪拜拉尼,随后在1940年12月英联邦展开了罗盘行动进行反击。在罗盘行动中,意大利第10军团被摧毁,为了防止轴心国全面失利,由埃尔温·隆美尔指挥的德国非洲军通过向日葵行动被派遣至北非,以增援意大利军队。 随后爆发了一系列为控制利比亚和埃及部分地区的拉锯战,至第二次阿拉曼战役达到顶点,当时由伯纳德·蒙哥马利中将指挥的英联邦军队给予了轴心国军队以决定性的打击,并将他们赶回突尼斯。在随后的1942年盟军的火炬行动登陆西北非洲,爆发了与維琪法国军队的战斗(随后法军改变了立场),最终盟军将轴心国军队包围在突尼斯北部并迫使他们投降。 轴心国经过在东部战线对抗苏联,减轻了英国及后来的美国军队在北非的压力。英国通过对密码信息的破解进行情报收集被证明是盟军在北非成功的关键因素。.

新!!: 羅盤行動和北非戰場 · 查看更多 »

利比亞

#重定向 利比亚.

新!!: 羅盤行動和利比亞 · 查看更多 »

图卜鲁格

图卜鲁格(阿拉伯语:)是位于利比亚东北部的一座港口城市,為布特南省首府。 T T.

新!!: 羅盤行動和图卜鲁格 · 查看更多 »

CR.32戰鬥機

飛雅特CR.32(義大利語:Fiat Caccia Rosatelli 32)是義大利飛雅特於1930年代中期研製生產的一款雙翼戰鬥機,又名「箭式」(Freccia)。CR.32以研發者克雷斯提諾·羅薩泰利(Caccia Rosatelli)的名字所命名,主要服役於參與西班牙內戰的義大利空軍軍團、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義大利皇家空軍和少數外銷至中華民國、奧地利、匈牙利、委內瑞拉和巴拉圭。CR.32被廣泛用於西班牙內戰中支援國民軍,因為傑出的表現使它贏得不少聲譽,並被認為是最優秀的雙翼戰鬥機之一Mondey 2006,第55頁,但之後被更為先進的單翼機所取代,其機體設計以1939年的標準來說也已顯得過時。西班牙還有取得CR.32的生產許可,持續使用至1953年才退役,自首次飛行算起,共被各個國家使用了20年 Mondey 2006,第28頁。.

新!!: 羅盤行動和CR.32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的黎波里塔尼亚

黎波里塔尼亚(طرابلس ,柏柏尔语:Ṭrables)也作泰拉布鲁斯,是北非的一个历史地区,位于今利比亚西北部。公元前7世纪,腓尼基人在锡德拉湾沿岸建立了三个殖民城市:欧亚(今的黎波里),烈波提斯(今莱卜代)和塞卜拉泰,这三座城市后来成为迦太基国家的东部的一个省。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占领这一地区,称此地“的黎波里塔尼亚”,意为“三座城市”,为阿非利加行省的一部分。公元643年,阿拉伯人占领该地区。1551年,又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征服。1912年意土战争结束后,的黎波里塔尼亚被意大利占领,成为意属利比亚的一部分。1951年利比亚王国独立后,为利比亚一个省,1963年撤销。.

新!!: 羅盤行動和的黎波里塔尼亚 · 查看更多 »

王家海军

王家海军或譯皇家海軍(Royal Navy,Königliche Marine)可以指:.

新!!: 羅盤行動和王家海军 · 查看更多 »

班加西

班加西(阿拉伯语:)是位于利比亚北部锡德拉湾沿岸的一座港口城市,也是该国第二大城市,人口670,797(2006年)。它是2011年革命临时政权利比亚全国委员会的大本营。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于2011年12月12日宣布把班加西确定为国家经济中心,也就是“经济首都”。.

新!!: 羅盤行動和班加西 · 查看更多 »

突尼西亞

突尼西亞共和國(الجمهورية التونسية),通称突尼斯,位於北非、隶属于马格里布地区,东北部緊鄰地中海。突尼斯有兩個鄰國,分別為西方的阿爾及利亞(公共国界线長965公里)與東南方的利比亞(公共国界线長459公里)。突尼斯因其坐落于国家北方的首都--而得名。.

新!!: 羅盤行動和突尼西亞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羅盤行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義大利人

義大利人(Italiani),或--大利人,是義大利公民與的統稱。義大利人是歐洲民族其中之一的族群,源出於義大利。義大利人擁有義大利文化和豐富的文化遺產,母語是意大利语。 法律上的義大利公民稱為義大利共和國人,不論祖先或國家或居住地。(《》採用血统主义原則),主要以生活在義大利半島與鄰近地區為區隔。 2010年時,約有5600萬人居住在義大利。而鄰國瑞士有約50萬義大利人,法國也有一部分人口是義大利人。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的義大利人族群較小,主要居住在伊斯特里亞半島和達爾馬提亞。義大利僑民約有500萬人具義大利公民身分,而約有將近8000萬人帶有全部或一部份義大利血統。這些離開義大利生活的人,构成了巴西、阿根廷的第一大族群和美国的第六大族群。意大利语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除英语和西班牙语外使用最多的语言,由意大利南部移民组织建立的黑社会组织也成了美国的文化符号之一。.

新!!: 羅盤行動和義大利人 · 查看更多 »

義大利殖民地

#重定向 意大利殖民帝国.

新!!: 羅盤行動和義大利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非洲軍團

#重定向 德意志非洲軍.

新!!: 羅盤行動和非洲軍團 · 查看更多 »

高射炮

射炮又稱防空炮,指用以從地面向空中目標射擊的火炮,高射砲的特徵是炮管長、射擊準確、射速高、通常可360度迴轉,主要對付空中目標,口徑一般不超過128毫米。.

新!!: 羅盤行動和高射炮 · 查看更多 »

魯道夫·格拉齊亞尼

鲁道夫·格拉齐亚尼(Rodolfo Graziani,),義大利王國驻北非義大利军总司令,義屬利比亞、義屬東非總督,義大利社会共和国(萨洛共和国)国防部长。 由於其在利比亞戰爭期間壓迫當地居民的殘忍手段,使其獲得了“費贊的屠夫”的綽號。儘管如此,他卻從未因此受到起訴。.

新!!: 羅盤行動和魯道夫·格拉齊亞尼 · 查看更多 »

贝尼托·墨索里尼

贝尼托·阿米尔卡雷·安德烈亚·墨索里尼(Benito Amilcare Andrea Mussolini,,)是一位意大利记者和政治人物,曾任意大利王国第40任总理,同時也是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墨索里尼於1925年獲得政府首脑的身份,而且以「領袖」的称号巩固了自己的权臣地位,並自同年一直至1943年7月25日期間於義大利实施独裁统治,1938年3月30日亦獲得了意大利最高軍銜「最高帝国元帅」,墨索里尼後於1943年7月失勢下台,被意大利新政府拘捕,之後被德國派出的特種部隊救出,改任德國的傀儡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的政府总理。 墨索里尼早年信仰社会主义和无神论,1900年加入了当时激进的左翼政党意大利社会党,1911年因反对意大利在利比亚对奥斯曼帝国的军事行动在监狱中度过了5个月,1912年成为意大利社会党的领导成员和党报《》(Avanti!)的记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剧烈地改变了墨索里尼,从反干涉主义转向战争狂热,1914年11月5日墨索里尼在米兰创建了左翼干涉主义报纸《意大利人民》,思想的转变也导致他在1915年退出了意大利社会党。意大利于1915年4月改加入协约国进入战争后,墨索里尼报名参战。後來英國唯恐意大利會繼俄國之後退出大戰,暗中以每週100英鎊的高額報酬收買墨索里尼,讓墨索里尼在他主編的報上繼續鼓吹參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经济和人员上损失巨大的意大利虽属战胜国,但在巴黎和会上被“三巨头”所排挤,没有获得期望中的“报酬”,这给意大利带来了战争失利外的进一步的耻辱感。1921年墨索里尼建立了国家法西斯党,在战后政治和经济动荡的意大利,具有民族主义、反共产主义和反工会特点的国家法西斯党获得了中产阶级、地主及工业资本家的支持。 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发动向罗马进军的政变,10月30日被意大利国王埃马努埃莱三世任命为总理并组建内阁。出于对内战和社会主义者反君主制特点的担忧,国家法西斯党获得了国王的支持,并取得了1924年4月6日大选的壓倒性胜利,取得67%多數的議席。同年6月10日墨索里尼的主要政敵:意大利社会主义政治家吉亚科莫·马泰奥蒂遭到暗杀。继而墨索里尼在1925年1月宣布国家法西斯党为意大利唯一合法政党,从而建立了法西斯主义独裁统治。 1935年开始与德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接触,德、義於1939年5月22日签订钢铁条约。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正式加入轴心国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同年9月27日,意大利、德国、日本签署三国同盟条约。1943年在意大利经历了一连串的军事失败后,7月24日大法西斯议会通过了对墨索里尼的不信任动议,翌日,墨索里尼被埃马努埃莱三世国王解职并逮捕,软禁在大萨索山的一间别墅裡。同年9月12日德軍发动橡树行动,成功营救出被软禁的墨索里尼。随后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北部建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与南部已被盟军占领的意大利王国分庭抗礼。1945年4月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开始崩溃,4月27日偽装成德国军人的墨索里尼在逃往瑞士的途中被意大利共产党游击队发现并俘虏,翌日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墨索里尼和他的情人克拉拉·貝塔西在科莫省梅泽格拉镇的一个叫的村庄被枪决。他们的尸体随后在4月29日被运到米兰,并被倒吊在洛雷托广场的一个加油站顶上示众。墨索里尼的尸体在1946年被法西斯主义支持者盗挖,后被意大利政府扣押10年,直到1957年才交还给他的遗孀雷切尔·墨索里尼在他的故乡普雷达皮奥下葬。.

新!!: 羅盤行動和贝尼托·墨索里尼 · 查看更多 »

輕型戰車

輕型戰車(簡稱輕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是指車重在10至20噸和使用輕型火炮的戰車,當時的主要的輕型坦克舉例有.

新!!: 羅盤行動和輕型戰車 · 查看更多 »

航空母舰

航空母艦(常簡稱為航--母、航--艦、空--母,美規常用代號為CV+其他字母以分類)是一種以搭載艦載機為主要武器的军舰,艦體通常擁有供飞机起降的巨大甲板和座落於左右其中一側的島式艦橋(一般稱為「艦島」)。航艦是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核心,艦隊中的其它船隻提供其保護和供給,而航母則提供空中支援和遠程打擊能力。航空母艦是目前最大的武器系统平台,发展至今已是現代蓝水海军不可或缺的武器,也是海戰最重要的作戰艦艇之一。 航空母艦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間飛機作戰能力實用化後的影響,在各國航空技術進步、進而使陸基飛機有能力攻擊地面目標的同時,海軍亦用飛機來進行偵查與攻擊敵軍偵察機,因此出現了專門供水上飛機整備與其他雙翼機起飛的水上飛機母艦。一戰後,各大海軍強國主要仍維持著崇尚排水量大、裝載大口徑艦砲軍艦的大艦巨砲主義,但即使如此還是有不少軍事理論家提倡將飛機用於攻擊軍艦的作法,因此研製出多種形式的航空母艦、奠定未來海空兵力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發後,航艦的重要性日益浮現,而在珍珠港事件以及馬來亞海戰的結果中顯示,大型軍艦在飛機的空中攻擊下十分脆弱,大艦巨砲主義也因此走向終結,到了戰爭後期各國不但趕緊將許多艦船改裝成臨時航母之外,還出現了如菲律賓海海戰此類的航艦大戰。 二戰結束後,航空母艦的地位一度因為核武器的出現而產生爭議與討論,特別是在受到核武器攻擊下的生存能力,但到了朝鲜战争後又恢復了其重要性,世界形成以美國為首的航艦武力對抗苏联水面艦艇部隊的格局,航空母艦更是參與了世界各地的局部衝突與代理戰爭。冷戰結束後,世界各國軍備緊縮,目前僅中國、俄罗斯、英国、法国、印度、巴西、意大利、西班牙、美國、泰国擁有或計划建造航空母艦,由於其造價與維護費用巨大,擁有航空母艦也是國力強大的表現,在這方面美國海軍即擁有世界上全部已服役航艦總數的一半,排水量則佔了超過80%,其相關科技也是世界領先。.

新!!: 羅盤行動和航空母舰 · 查看更多 »

苏伊士运河

蘇伊士運河(阿拉伯语:قناة السويس Qanā al-Suways,又譯蘇彝士運河)处于埃及西奈半岛西侧,横跨在亞洲、非洲交界處的苏伊士地峡,頭尾則在地中海侧的塞德港和红海苏伊士湾侧的苏伊士两座城市之间,全长约163公里,是全球少數具備大型商船通行能力的無船閘運河。 这条运河連結了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南北双向水运,船隻不必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大节省航程。以從英国伦敦港或法国马赛港到印度孟买港的航行為例,穿過苏伊士运河比绕道好望角可缩短至少43%的航程距離(約7000公里)。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有时人们透過从船上卸下货物通过陆运的方法,在地中海和红海之间运输。 运河当前由埃及的苏伊士运河管理局拥有和管理。由於戰略位置極重要,根据国际协定,“运河在战时也可像和平时期一样,可以被任何商用或军用船只使用而无需悬挂区别旗帜。”.

新!!: 羅盤行動和苏伊士运河 · 查看更多 »

英國人

#重定向 英国人.

新!!: 羅盤行動和英國人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羅盤行動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联邦

-- 英联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是一個國際組織,由53個主權國家(包括屬地)所組成,成員大多為前英國殖民地或者保護國。英聯邦元首為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同時身兼包括英國在内的16個英聯邦王國的國家元首,此16國構成了一個現代版的共主邦聯。基於其歷史淵源,雖然其正式名稱直譯是“國家聯邦”,漢語中一般仍稱為“--”(中國大陸、香港、澳門)或“--”(臺灣)或“--”(新馬地區)。英語裏,一般通稱為“the Commonwealth”(“聯邦”),此外在非英聯邦國家亦稱為“British Commonwealth”(“不列顛聯邦”),用以區分世界其它聯邦或邦聯。部分人士认为英联邦是大英帝国体系的继承,但是英国在英联邦裏的影响力远不及19世纪和20世纪其对殖民地的影响力。 2018年4月21日,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於大英國協高峰會中提到下一任大英國協元首繼任者希望是威爾斯親王查爾斯王子,在53個會員國領袖討論之下同意下一任大英國協由查爾斯王子接任。.

新!!: 羅盤行動和英联邦 · 查看更多 »

M11/39坦克

M11/39坦克是義大利王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使用的一種中型坦克。儘管義大利軍將其以中型坦克的名義進行研製,但以該坦克的噸位與火力和同時期其他國家相比,較接近輕型坦克的級別。該坦克的命名方式為「M」是指「Medio」,即義大利語的中型坦克之意,而「11」是指該車的車重—11公噸,「39」則是採用年份—1939年。.

新!!: 羅盤行動和M11/39坦克 · 查看更多 »

M13/40坦克

M13/40坦克是義大利王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使用的一種中型坦克(「M」是指「Medio」,即義大利語的中型坦克之意,而「13」是指該車預計的車重—13公噸,「40」則是第一次的生產年份—1940年),用來取代二戰初期義大利陸軍裡的L3、L6/40和M11/39坦克。該車受英國維克斯六噸坦克的影響很多,並以早期M11/39坦克的改良底盤為基礎設計。事實上,M11/39坦克的生產工作還被縮短,以進行M13/40坦克的量產。儘管是以中型坦克的理念來設計,M13/40在裝甲與火力的標準較接近輕型坦克。M13/40坦克也是義大利軍使用最廣泛的坦克。.

新!!: 羅盤行動和M13/40坦克 · 查看更多 »

步兵坦克

步兵坦克(Infantry tank)是一種發源自英國與法國的戰車設計類型,同字面意思,是以支援步兵作戰為目標所設計,速度通常也與步兵差不多,且擁有厚實的裝甲,在二戰初期,法軍此類戰車因裝甲之厚而令德軍難以對付,但由於作戰協調不佳和緩慢的速度,常被德軍聯合兵力與空軍將其消滅。 Category:坦克分級 de:Panzer (1933–1945)#Infanterie- und Kreuzerpanzer.

新!!: 羅盤行動和步兵坦克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羅盤行動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温斯顿·丘吉尔

溫斯頓·伦纳德·斯宾塞-邱吉尔爵士,KG,OM,CH,,,FRS,PC (Can),RA(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英國政治人物、演說家、軍事家和作家,曾於1940年至1945年首次出任英国首相,任期內领導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聯合美國等国家對抗德國,并取得了最终胜利,並自1951年至1955年再度出任英国首相。 邱吉爾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對英國乃至於世界均影響深遠。此外,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曾於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邱吉爾排在第一位。.

新!!: 羅盤行動和温斯顿·丘吉尔 · 查看更多 »

演習

演習可以指:.

新!!: 羅盤行動和演習 · 查看更多 »

朱塞佩·泰莱拉

朱塞佩·泰莱拉(Giuseppe Tellera,),意大利军官。最高军衔为陆军中将。 出生在意大利中部的博洛尼亚。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与鲁道夫·格拉齐亚尼等青年将校在同年从军。 1940年12月23日,泰莱拉取代,成为司令官。在英国将军发动的罗盘行动中,虽然意军的人数和坦克多于英军,但武器质量不佳,且多为步兵、缺乏机动化,成为其在战争中的缺陷。泰莱拉亲自驾驶坦克,率第十集团军欲突破英军在Beda Fomm设置的路障,但经过三天战斗宣告失败,其本人的坦克被英军击中而阵亡。他的阵亡使第十集团军士气全无,最终放弃突围而向英军投降。 出于对其英勇突击的敬佩,英军给他隆重的葬礼,埋葬在班加西。意大利政府追授给他金质勇气勋章。 Category:意大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物.

新!!: 羅盤行動和朱塞佩·泰莱拉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新!!: 羅盤行動和意大利 · 查看更多 »

88毫米高射炮

8.8公分18/36/37/41年式防空砲(德語:8.8cm-FlaK 18/36/37/41)是二戰中最廣為人知的火炮之一。所謂的8.8公分炮其實是一個系列,官方稱為8.8 cm Flak 18/36/37,有時也包括了一些更先進的型號,例如FlaK 41,雖然它們並不是同一種武器。 Flak是德語Flugabwehr-Kanone的簡寫,意為防空炮,這也是8.8公分炮最早的設計目的。 然而在實戰應用中反坦克的成功,使這種炮衍生出了一些其他的改型,例如8.8 cm PaK 43反坦克炮(PaK為德語Panzerabwehr-kanone的簡寫,意為反坦克炮),以及虎式坦克的8.8 cm KwK 36主炮(KwK为德语Kampfwagen-kanone的简写,意为战斗车辆用炮,也即坦克炮)。.

新!!: 羅盤行動和88毫米高射炮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罗盘行动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