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罗多彼山脉

指数 罗多彼山脉

罗多彼山脉(Rhodopes,;Родопи, Rodopi;Ροδόπη, Rodopi;Rodop)地处欧洲东南,其面积的83%以上都在保加利亚南部,其余部分在希腊。最高峰大佩雷利克峰(海拔2,191米)是保加利亚第七高峰。自然雕琢出的幽深河谷、巨大洞窟令该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尤为显著,如特里格勒峡谷。 保加利亚的水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就位于山脉西部,有一些水电级联和水坝用于电力生产、灌溉和旅游。罗多彼山脉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古色雷斯人的遗址(如的佩尔佩利孔,以及贝林塔什),中世纪的城堡、教堂、寺庙,还有自18和19世纪保留下来的保加利亚村庄。.

56 关系: 基督教垂枝桦南设得兰群岛南极洲奈斯托斯河宙斯巴塔克城巴尔干半岛中世纪希腊希腊神话东正教保加利亚保加利亚-奥斯曼战争保加利亚大公国保加利亚帝国保加利亚裔穆斯林保加利亞人地中海地貌学切佩拉雷喀斯特地形哈斯科沃秃鹫 (物种)科索沃穆斯林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纺织工业罗多彼峰罗多彼州猛禽爱琴海狄俄倪索斯白兀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萨拉卡察尼人阿森要塞赫拉铁矿铬铁矿色雷斯色雷斯人考古学東魯米利亞欧洲...欧洲云杉水力资源斯莫梁旅游拜占庭帝国普罗夫迪夫 扩展索引 (6 更多) »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新!!: 罗多彼山脉和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垂枝桦

垂枝桦(学名:Betula pendula)为桦木科桦木属的植物。分布于欧洲、西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生长于海拔500米至2,000米的地区,多生在河滩、山谷、山脚湿润地带和向阳的石山坡,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垂枝桦为芬兰的国树。.

新!!: 罗多彼山脉和垂枝桦 · 查看更多 »

南设得兰群岛

南设得兰群岛(South Shetland Islands)是南极海的一组群岛,位于南极半岛以北约120公里。根据1959年签订的《南极条约》,该群岛的主权不被缔约国承认或争议,而开放予各国作非军事用途。 阿根廷自1943年起宣称对南设得兰群岛拥有主权,智利和英国分别在1940年和1908年起对其拥有主权,1962年,南设得兰群岛成为英属南极领地的一部分。 多个国家在群岛设有科学考察站,这些考察站大多位于该群岛的最大岛屿乔治王岛,使用智利弗雷总统站的机场。.

新!!: 罗多彼山脉和南设得兰群岛 · 查看更多 »

南极洲

南极洲(Antarctica)是地球最南端的洲,位於南半球的南極區,是地理南极的所在地。南极洲大部分区域都在南極圈内,四周被南冰洋环绕。南极洲是世界上的第五大洲,其面积约为140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亞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是大洋洲的两倍。除了南极半岛最北端的部分区域之外,全洲約98%的地方都被平均厚度1.9公里的冰层覆盖着。 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寒冷、乾燥、多風的大洲,是唯一橫跨所有經線的洲,也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它沿岸地区的年降水量仅有200毫米,内陆地区更少。到了第三季(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时,南极洲的平均温度低至-63℃,最低温度可達-89.2℃。南極洲的本地物种有各类藻類、细菌、真菌、植物(包括苔藓)、原生生物以及一些可以适应寒冷环境的动物,例如企鵝、海豹、線蟲、緩步動物、蟎等。南极洲沒有永久居民,但每年居住在這裡的科研人员有一千至五千人。 儘管很久之前已經有關於「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的神話故事與臆想,但直至1820年,俄羅斯探險家米哈伊尔·拉扎列夫和法比安·戈特利布·馮·別林斯高晉乘着沃斯托克號和战船来到芬布爾冰架时,人类才第一次目睹它的真容。由於南极洲氣候惡劣、資源缺乏以及地理孤立性,南極洲在十九世纪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目。 南极洲现在是法律意义上的共管领土,由南极条约体系的成员国协商管辖。1959年,12个国家签署了《南极条约》,随后有38个国家签署。該條約意在支持科學研究及保護南極生物地理分布区,并禁止在南极洲进行的一切军事活动、核爆炸试验以及处理放射物的行为。截至2016年,南极洲已建有135座常设科學考察站,陆续吸引了四千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到這裡進行科學實驗。.

新!!: 罗多彼山脉和南极洲 · 查看更多 »

奈斯托斯河

奈斯托斯河(希腊语: Νέστος) ,一条流经保加利亚与希腊两国的河流。发源于里拉山脉的科拉罗夫峰(Kolarov),注入在萨索斯岛附近的爱琴海海域。全长230公里,其中126公里位于保加利亚。 Category:希腊河流.

新!!: 罗多彼山脉和奈斯托斯河 · 查看更多 »

宙斯

宙斯(Ζεύς,Zeús,Δίας,Días,Zeus)是古希臘神話中統領宇宙的至高無上的天神,舊譯丟斯。羅馬神話稱朱庇特(Jupiter),是木星的名字起源。祂是克洛諾斯和瑞亞的最小的兒子。.

新!!: 罗多彼山脉和宙斯 · 查看更多 »

巴塔克城

#重定向 巴塔克.

新!!: 罗多彼山脉和巴塔克城 · 查看更多 »

巴尔干半岛

巴爾幹半島(Balkans)是一個地緣政治和文化上的名詞,用以描述歐洲的東南隅位於亞得里亞海和黑海之間的陸地,詳細的範圍依照定義不同有許多種說法。該地約有55萬平方公里和近5500萬人口。在古希臘時代,巴爾幹半島被稱為半島。該地區的名稱來自于一條通過保加利亞中心到東塞爾維亞的巴爾幹山脈。 巴爾幹地區向來存在諸多矛盾,其中既有宗教矛盾,也有領土爭端。由于半島的地緣政治重要性,由此而來的列強干涉致使這一地區的矛盾頻繁被放大為戰爭,因此又有歐洲火药庫之稱。不過近年巴爾幹半島(南斯拉夫內戰後至今)已實現停火與和平,只是偶然間在領土主權上有些糾紛,例如科索沃主權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觸發點之一——薩拉熱窩事件亦是發生在巴爾幹半島上。 目前,巴尔干半岛共有11个国家,共有面积大约是47.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亿。.

新!!: 罗多彼山脉和巴尔干半岛 · 查看更多 »

中世纪

在欧洲历史上,一般来说,「中世纪」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自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到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之间的时期。按照西方传统,欧洲历史可以分为“古典時代”、“中世纪”和“近现代”三个阶段。而中世纪历史自身也可分为前、中、後期三段。 人口减少、城市衰落、外敌入侵、大众迁移的进程,自古代晚期就开始了,并在中世纪前期得以继续。日耳曼的蛮族们入侵,并在曾是西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建立了各个民族的国家。在7世纪,曾是东罗马帝国领地的北非和中东被伊斯兰化的阿拉伯帝国所占领。尽管此时在社会与政治结构上有着显著的变化,但中世纪与古代时期的分别尚未完全形成。广阔的拜占庭帝国此时依然存活,并且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1070年,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在北意大利被重新发现,并且后来在西方广受赞誉。西方的诸多王国还依然保留着罗马时代的习俗。同时,人们广泛建立修道院,意在使欧洲基督教化。在卡洛林王朝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控制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然而到了8世纪末9世纪初,在内忧和外患(维京人、马扎尔人和撒拉森人入侵)的压力下,卡洛林帝国还是崩溃了。 到了中世纪中期,亦即公元1000年以后,由农业科技的改进带来的繁荣贸易,以及中世纪温暖时期到来所造成的增产,使得当时的欧洲人口大量增长。由农民向贵族支付地租和承担劳役的生产组织——庄园,成了中世纪中期主要的社会组织结构。1095年开始的十字军东征,旨在从穆斯林手中夺取中东的控制权。国王逐渐成为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领袖,这一方面减少了无序带来的犯罪和暴力行为,但另一方面又使得离建造一个统一基督教世界的理想越来越远。经院哲学此时在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托马斯·阿奎纳的神学理论、乔托·迪·邦多纳的绘画、但丁和杰弗里·乔叟的诗歌、马可波罗的游记和哥特式教堂都是这一时期各自领域的杰出作品。 后期的中世纪饱受饥荒、瘟疫和战争的威胁,因此此时欧洲的人口开始减少。在1347年和1350年间爆发的黑死病夺取了三分之一欧洲人的生命。宗教上的争论和对立也对应着国家间的冲突以及农民的反抗。这一时期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欧洲的社会转型,也预示着欧洲近代史的开端。.

新!!: 罗多彼山脉和中世纪 · 查看更多 »

希腊

希腊(Ελλάδα,),官方名称为希腊共和国(希腊语:Ελλην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位于欧洲东南部的跨大洲国家。2015年其人口约为1,090万。雅典为希腊首都及最大城市,塞萨洛尼基为第二大城市。 希腊位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重要。其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西北邻阿尔巴尼亚,北部邻马其顿共和国和保加利亚,东北邻土耳其。希腊分为九个地区:马其顿、中希腊、伯罗奔尼撒、色萨利、伊庇鲁斯、爱琴海诸岛(包括十二群岛及基克拉泽斯)、色雷斯、克里特和伊奥尼亚群岛。爱琴海位于希腊本土东侧,爱奥尼亚海位于西侧,克里特海和地中海位于南侧。希腊海岸线长达,为地中海盆地国家中最长,世界第11长。希腊拥有大量岛屿,其中227个岛屿有人居住。其百分之八十区域为山地,奥林波斯山为全境最高峰,海拔。 希腊为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自公元前270,000年起即有人居住。其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为民主制度、西方哲学、奥林匹克运动会、西方文学、史学、政治学、重要科学及数学原理、西方戏剧(悲剧及喜剧)的发源地。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腓力二世首先统一了希腊。其子亚历山大大帝迅速征服了古代世界的大片地区,将希腊文化和科学自东地中海地区传播至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世纪希腊为罗马所吞并,成为罗马帝国及其继承国拜占庭帝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后者为希腊语言及文化所主导。公元1世纪希腊正教会建立起来,塑造了现代希腊的文化认同,并将希腊传统传播至正教世界。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夺取了希腊地区。1830年,在经历独立战争后,希腊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希腊的文化遗产由其18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数可见一斑,这一数目在欧洲及世界均居前列。 希腊为民主制国家,发达国家及高收入经济体,其生活质量较高,及人类发展指数为极高。希腊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为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前身)第十个成员国,并自2001年以来为欧元区成员国。其亦为诸多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包括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希腊的独特文化地位、旅游业、船运业及战略地位使其被归为一中等强国。其为巴尔干地区最大规模经济体,并为这一区域重要的投资者之一。.

新!!: 罗多彼山脉和希腊 · 查看更多 »

希腊神话

希臘神話(希腊语:ἡ Ἑλληνικὴ Μυθολογία)即口頭或文字上一切有關古希臘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歷史的神話。希臘神話是古希臘宗教的組成部分之一。現代的學者更傾向於研究神話,因為其實際上反映了古希臘的宗教和政治制度、文明以及這些神話產生的本質原因。一些神學家甚至認為古希臘人創造這些神話是為了解釋他們所遇到所有的事件。 希臘神話涵及大量傳說故事,其中很多都通過希臘藝術品來表現,比如古希臘的陶器繪畫和浮雕藝術。這些傳說意在解釋世界的本源和講述眾神和英雄們的生活和冒險以及對當時的生物的特殊看法。這些神話開始於口耳相傳,今日所知的希臘神話或傳說大多來源於古希臘文學。已知的最早的古希臘文學作品有荷馬的敘事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著重描寫了和特洛伊戰爭相關的重大事件。基本上和荷馬是同時期的赫西俄德的兩部詩歌《神譜》和《工作與時日》包含了當時的學者對世界起源、神權統治和人類時代的延續以及人類疾苦和祭祀活動的起源的看法和認識。除了《荷馬史詩》之外,還可以從《》(抒情詩,公元前5世紀的悲劇作品)、希臘化時期的學術作品和詩歌以及羅馬帝國時期的作品,如普魯塔克和保薩尼亞斯的作品中發現希臘神話的踪跡。 現在希臘神話已經從很多藝術品上關於眾神和英雄故事的裝飾得到考古學上證明。公元前8世紀的陶器上的幾何設計鮮明地記錄特洛伊圍城的場景和赫拉克勒斯的冒險。在隨後的古風時期、古典希臘時期以及希臘化時期,大量得到了文學上的證據證明神話場景不斷湧現。 希臘神話對西方文化、藝術、文學和語言有著明顯而深遠的影響。從古希臘時期到現代,詩人和藝術家很多都從希臘神話中獲得靈感,並為其賦予現代意義。.

新!!: 罗多彼山脉和希腊神话 · 查看更多 »

东正教

#重定向 正教會.

新!!: 罗多彼山脉和东正教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共和国(Република България)是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国家。它与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马其顿、希腊和土耳其接壤,东部滨临黑海。.

新!!: 罗多彼山脉和保加利亚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亚-奥斯曼战争

保加利亚-奥斯曼战争发生在14世纪的后半叶及15世纪初,双方分别是由保加利亚第二帝国解体产生的诸国,以及一支新兴的突厥人——奥斯曼土耳其人。战争结束后,保加利亚帝国瓦解,最后的领土于1396年被征服。而奥斯曼帝国则得到了巴尔干半岛上自多瑙河至爱琴海之间的大片领土。.

新!!: 罗多彼山脉和保加利亚-奥斯曼战争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亚大公国

保加利亚大公国(Княжество България,Knyazhestvo Balgariya)是1878年3月俄土战争后,按照《圣斯特法诺条约》和《柏林条约》,在保加利亚地区建立的一个实际独立的奥斯曼帝国属国。保加利亚大公国的建立是俄罗斯从中大力支持的结果。英国、奧匈帝国担心大公国建立后,俄罗斯的南下政策将更易实行,所以强烈反对。德国调停,签订柏林条约,保加利亚的领土被大幅缩小。 保加利亚大公国虽名义上是奥斯曼帝国的属国,但拥有自己的宪法、国旗、国徽、国歌和外交政策。1908年10月5日,保加利亚宣布独立,建立保加利亚王国。.

新!!: 罗多彼山脉和保加利亚大公国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亚帝国

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上,保加利亚人形成了保加利亚帝国(accessdate)保加利亚帝国存在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公元7和11世纪之间,和在公元11世纪和14世纪之间。这两个“保加利亚帝国”不被视为互相分割的,而是应该认为在拜占庭帝国统治一段时间后,保加利亚帝国的恢复。.

新!!: 罗多彼山脉和保加利亚帝国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亚裔穆斯林

保加利亚裔穆斯林,当地人叫他们波馬克人,指信仰伊斯兰教的保加利亚人。他们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斯拉夫人,他们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代被迫由東正教改信伊斯蘭教,被全面伊斯兰化。 他们多数人的母语是保加利亚语,不懂土耳其语,但文化與傳統則是伊斯蘭傳統。他们多数生活在靠近希腊与土耳其的邊境地區。 他们在现代也保持了自己獨特的穆斯林传统。但在多数場合中承认自己是保加利亚人,只有10.1%人说自己是土耳其人。.

新!!: 罗多彼山脉和保加利亚裔穆斯林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亞人

保加利亞人(Bulgarians、българи or bǎlgar)是巴爾幹半島的原始居住族群,母語是保加利亞語。保加利亞人口大約是9,000,000~10,000,000左右,分布於全世界,保加利亞國家中有85%左右是保加利亞人。 以族群的角度看,保加利亞人被認為是南斯拉夫人、保加爾人、色雷斯人等亙古族群的後裔。已經有超過兩千年左右的歷史。有使用以斯拉夫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有信仰宗教者多為東正教徒,少數人信奉伊斯蘭教和天主教。.

新!!: 罗多彼山脉和保加利亞人 · 查看更多 »

地中海

地中海(英文:Mediterranean),被北面的歐洲大陸、南面的非洲大陸以及東面的亞洲大陸包圍著。东西长约4000公里,南北最宽处大约为1800公里,面積251.6万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陸間海。地中海的平均深度是1500米,最深處为5267米。 地中海西部通过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接,東部通过土耳其海峡(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马尔马拉海)和黑海相连。19世紀時開通的蘇伊士運河,接通了地中海与紅海。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之一,而其附属的大西洋却是年轻的海洋。地中海处在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是世界最强地震带之一。地中海地区有维苏威火山、埃特纳火山。 地中海作为陆间海,风浪较小,加之沿岸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拥有许多天然良好的港口,成为沟通三個大陸的交通要道。這樣的條件,使地中海從古代開始海上貿易就很繁盛,促进了古代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羅馬帝國等的发展。現在也是世界海上交通的重要地区之一。其沿岸的腓尼基人、克里特人、希腊人,以及后来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都是航海业发达的民族。著名的航海家如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都出自地中海沿岸的国家。 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乾燥,冬季温暖濕潤,被稱作地中海性氣候。植被,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根系深,有适应夏季干热气候的耐旱特征,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这里光热充足,是欧洲主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橘、无花果,和葡萄等,还有木本油料作物油橄榄。.

新!!: 罗多彼山脉和地中海 · 查看更多 »

地貌学

地貌学,又称地形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起伏形态、分布规律、物质结构、发展历史和开发利用的科学,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地质学和地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从语源来看,地貌学的英文Geomorphology源自希腊语,由Geo(地球)、Morphe(外表形态)和Logos(论述)三词组成,即关于地球外表面貌的论述。而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形色色的各种空间实物形体,有自然形体和人工形体两大类。.

新!!: 罗多彼山脉和地貌学 · 查看更多 »

切佩拉雷

切佩拉雷是保加利亞的城鎮,位於該國南部,距離首府斯莫梁25公里,由斯莫梁州負責管轄,海拔高度1,232米,受大陸性氣候影響,2009年人口5,412,居民主要信奉伊斯蘭教。.

新!!: 罗多彼山脉和切佩拉雷 · 查看更多 »

喀斯特地形

喀斯特地形(karst topography),又稱溶蝕地形、石灰岩地形,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一般指碳酸盐岩分布地区或存在流經石灰岩的地下水所特有的地貌现象。当雨水或者地下水与地面碳酸盐类岩石接触时,就会有少量碳酸盐溶于水中。经过长时期的溶解侵蚀,形成了以地表岩层千沟万壑为标志的地表特征。在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 喀斯特地形的地表崎嶇、土壤十分貧瘠,不利農業發展,因此在雲貴高原有「地無三里平,天無三日晴,人無三両銀」的俗諺。但其千沟万壑的特色卻十分受到觀光客青睞。目前巴爾幹半島及中國重庆、廣西、貴州、雲南一帶均有喀斯特地形的存在。2016年11月24日,陕西省政府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在汉中发现世界级的超级天坑1个,大型天坑17个,常规天坑31个。 該種地形得名自克羅埃西亞的喀斯特高原,地理學家最早在該地做有系統的岩溶地貌研究。喀斯特是位於斯洛維尼亞西南部河谷以南,並延伸到義大利東北角大城鄰近狹長地帶的一片高地。因為該地區絕大部份位於斯洛維尼亞境內,所以簡述為位於斯洛維尼亞是可以接受的。.

新!!: 罗多彼山脉和喀斯特地形 · 查看更多 »

哈斯科沃

哈斯科沃 (Хасково)是位於保加利亞南部的一個城市。距土耳其和希臘兩國邊境不遠。1985年是哈斯科沃建城1000周年。哈斯科沃是哈斯科沃州的首府所在地。這一地區自7000年前就開始有人居住。 H.

新!!: 罗多彼山脉和哈斯科沃 · 查看更多 »

秃鹫 (物种)

秃鹫(学名:Aegypius monachus),是鹰科秃鹫属的一种,是全面迁徙的候鸟。.

新!!: 罗多彼山脉和秃鹫 (物种) · 查看更多 »

科索沃

科索沃共和國(Republika e Kosovës;Republika Kosovo),通称科索沃(又譯科索夫、科索伏),是一個主權爭端地區及有限承認國家,位於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於2008年单方面宣布独立。塞爾維亞雖然承認其民選政府,但只承認该地区为塞爾維亞的兩个自治省之一(科索沃和梅托希亞自治省)。 自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結束以來,科索沃僅在名義上為塞爾維亞的一部分,實際上則是聯合國的託管地,由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臨時管治。1990年至1999年間,該地阿爾巴尼亞族人也將科索沃稱為“科索沃共和国”,但当时該國僅有阿爾巴尼亞一國承認。 科索沃問題一直懸而未決,阿族堅持要求獨立,但塞方要求保證塞爾維亞領土完整。各方已於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問題展開談判。經過兩年的談判與周旋,科索沃於2008年2月17日通過獨立宣言,宣佈脫離塞爾維亞,現時获得了110个联合国国家的承认。塞爾維亞政府已經宣佈絕不放棄科索沃的主權,準備採取多項制裁措施,但保證絕不使用武力阻止科索沃的獨立。2010年7月22日,國際法院指科索沃宣布脫離塞爾維亞獨立,並不違反國際法。.

新!!: 罗多彼山脉和科索沃 · 查看更多 »

穆斯林

斯林(مسلم),即信仰伊斯兰教者,也是伊斯兰信徒的自称。“穆斯林”一词音译自阿拉伯语“مسلم”,其原意为“顺从(信仰)者”。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当代发展最快的國際性的宗教之一,属亚伯拉罕系一神教。全世界大約有16億穆斯林,大約佔全地球人口的25%。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穆斯林佔當地人口比率各有不同,如在北非、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均是多數,而在東亞、歐洲、美洲、大洋洲則是少數。 由于伊斯蘭教在中国长期被教外人士稱為回教,故穆斯林也被稱為回教徒。.

新!!: 罗多彼山脉和穆斯林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一次巴爾幹戰爭是20世紀初期,歐洲地區的軍事衝突及對抗的開端,標誌著解決東方問題的第一步。.

新!!: 罗多彼山脉和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罗多彼山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二次巴尔干战争发生于1913年6、7月间,是1912年至1913年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延续。.

新!!: 罗多彼山脉和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 查看更多 »

纺织工业

纺织工业涉及的领域很多,分类方式也有几种,可以按照纺织加工的材料来分:.

新!!: 罗多彼山脉和纺织工业 · 查看更多 »

罗多彼峰

#重定向 羅多皮峰.

新!!: 罗多彼山脉和罗多彼峰 · 查看更多 »

罗多彼州

羅多彼州(Ροδόπη;)是希臘北部的一個州,屬色雷斯和東馬其頓大區。北鄰保加利亞,南臨愛琴海。面積2,543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112,883人。首府科莫蒂尼。 下分9市3鎮。希臘穆斯林佔當地人口的51.77%。當地也是希臘穆斯林最集中的地區。.

新!!: 罗多彼山脉和罗多彼州 · 查看更多 »

猛禽

猛禽或稱鷙鳥是鸟类六大生态类群之一,涵盖了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隼形目和鸮形目的所有种。猛禽包括鹰、隼、鵰、鵟、鸢、鹫、鹞、鹗、鸮、鸺鹠等次级生态类群,均为掠食性鸟类。在生态系统中,猛禽个体数量较其他类群少,但是却处于食物链的顶层,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猛禽的种群比较脆弱,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猛禽作为保护的对象。.

新!!: 罗多彼山脉和猛禽 · 查看更多 »

爱琴海

爱琴海(Αιγαίο Πέλαγος,Ege Denizi)是地中海的一部分,位于巴爾幹半岛南部和小亚细亚半岛之间,南北长610公里,东西宽300公里。爱琴海的东北部经达达尼尔海峡与马尔马拉海相连,並且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除了土耳其沿岸海域,整个爱琴海都是希腊的领海。.

新!!: 罗多彼山脉和爱琴海 · 查看更多 »

狄俄倪索斯

戴歐尼修斯(Διόνυσος,Dionysos;Dionysus),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与古罗马人信奉的巴克斯(Bacchus)相对应。戴歐尼修斯是古希腊色雷斯人信奉的葡萄酒之神,不仅握有葡萄酒醉人的力量,还以布施欢乐与慈爱在当时成为极有感召力的神,他推动了古代社会的文明并确立了法则,维护着世界的和平。此外,他还护佑着希腊的农业与戏剧文化。在奥林匹亚圣山的传说中他是宙斯与塞墨勒之子,又有说是宙斯与珀耳塞福涅。古希腊人对酒神的祭祀是秘密宗教仪式之一,类似对于狄蜜特与泊瑟芬的厄琉西斯秘仪。在色雷斯人的仪式中,帕身着狐狸皮,据说是象征新生。而专属酒神的戴歐尼修斯狂欢仪式是最秘密的宗教仪式。.

新!!: 罗多彼山脉和狄俄倪索斯 · 查看更多 »

白兀鷲

白兀鷲(學名:Neophron percnopterus),又名埃及禿鷲,是一種稀少的禿鷲。它們分佈在歐洲西南部及非洲北部至南亞。它們的翼底呈黑白色,尾巴呈楔狀。它們有時會用石頭敲破鳥蛋,是小數懂得使用工具的鳥類之一。在溫帶繁殖的群落會向南遷徙過冬,而在熱帶的多是留鳥。它們的數量於20世紀有所下降,而在島嶼中的群落則特別瀕危。.

新!!: 罗多彼山脉和白兀鷲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重定向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新!!: 罗多彼山脉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查看更多 »

萨拉卡察尼人

萨拉卡察尼人(Σαρακατσάνοι,Sarakatsani),居住在希腊的一个族群,以传统的迁移性放牧为生,是希腊的原住民,在毗邻的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南部和马其顿共和国也有少量分布。历史上,萨拉卡察尼人以品都斯山脉和希腊本土的其他山脉为中心,如今绝大多数已放弃游牧生活,城市化的程度已颇为显著。.

新!!: 罗多彼山脉和萨拉卡察尼人 · 查看更多 »

阿森要塞

阿森要塞(Асенова крепост)是保加利亞羅多彼山脈的一座中世紀時期的要塞,位於阿塞諾夫格勒以南,海拔高度是。要塞保存狀況最好的部分是聖母教堂。.

新!!: 罗多彼山脉和阿森要塞 · 查看更多 »

赫拉

赫拉(Ἥρα 或 Ἥρη、Hera),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天后、奧林帕斯山众神之中地位及权力为最高的女神,同时也是奧林帕斯十二主神之一。她是克羅諾斯和瑞亞的众多儿女之一,也是宙斯的姐姐和第三位合法妻子(墨提斯、忒弥斯、希拉),而且还是宙斯的这三位合法妻子中唯一的一位正妻(包括不合法的妻子,继勒托后希拉排在第七位)。她和宙斯共同育有阿瑞斯、赫淮斯托斯、赫柏和厄勒梯亚。希腊神话裡的希拉相對應於羅馬神話里的天后朱諾(Iūno、Juno)。赫拉被认为是婚姻和妇女的保护神,掌管婚姻和生育,同时也是阿尔戈英雄的保护神。伯罗奔尼撒是赫拉崇拜的发祥地,随着奥林帕斯教的统一,她被希腊各地所接受,从迈锡尼到希腊的各地都有她的神殿,甚至亚美尼亚,巴比伦,伊朗,亚述,埃及都有赫拉的信徒和朝圣者。赫拉并不只是一位爱琴海地区的女神。在阿耳戈斯有专门纪念赫拉女神的“天后节”。 她的名字在古希腊语中为“贵妇人”、“女主人/女统治者”、“高贵的女性”的意思。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的著作《神谱》中则把赫拉称为“脚穿金鞋的赫拉(gold-shod Hera)”;在荷马史诗中,她被称为“白臂女神赫拉(white-armed goddess Hera)”、“金座女神赫拉(golden-seated goddess Hera)”以及“牛眼睛的天国王后(简称天后)(ox-eyed Queen of Heaven)”,形容坐在黄金宝座上的天后赫拉异常美丽,拥有一双炯炯有神和洞察一切事物的大眼睛,臂膀洁白如百合,一头秀美的卷发从王冠下边泻出,流露出威严而安详的神情。诸如此类的这些形容语都与图腾崇拜有关。.

新!!: 罗多彼山脉和赫拉 · 查看更多 »

铁矿

铁矿(英文Iron ore)為鐵的原料,鐵礦係指含铁矿物,可用于提炼单质生铁、炼钢(占98%)等诸多用途。常见铁矿都为铁氧化物,大多呈暗灰色、亮黄色、深紫色或铁锈色。 主要含铁矿物种类及其主要成分:.

新!!: 罗多彼山脉和铁矿 · 查看更多 »

铬铁矿

铬铁矿是一种矿物,主要成分为铁、镁和铬的氧化物:(Fe, Mg)Cr2O4,是尖晶石的一种。它是唯一可开采的铬矿石,矿物成分较复杂,镁的含量不定,有时也含铝和铁元素。自然界含铬矿物约30种,但具有工业价值的只有铬铁矿,中国常见的有铬铁矿、铝铬铁矿和富铬尖晶石。 铬铁矿难熔,用作耐火材料,也用于制取三氧化二铬、重铬酸钠、重铬酸钾等铬化合物。 铬铁矿的产地主要为巴西和古巴,生产国则主要是印度、伊朗、巴基斯坦、阿曼、津巴布韦、土耳其和南非,共占世界产量的80%,其中南非一国的产量便占40%。铬铁矿主要存在于中国的四川、西藏、甘肃、青海等省份。 铬矿是发展冶金、国防、化工等工业不可缺少的矿产资源,主要用于冶金工业生产不锈钢及各种合金钢、合金,在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包括:.

新!!: 罗多彼山脉和铬铁矿 · 查看更多 »

铅(Plumbum,化学符号:Pb)為化学元素,原子序数82。铅是柔軟和展性強延性不佳的弱金属,有毒,也是重金属。铅原本的顏色為青白色,在空气中表面很快被一层暗灰色的氧化物覆盖。可用於建筑、铅酸充电池、弹頭、炮弹、銲接物料、釣魚用具、漁業用具、防輻射物料、奖杯和部份合金,例如電子焊接用的鉛錫合金。.

新!!: 罗多彼山脉和铅 · 查看更多 »

锌(zinc)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Zn,它的原子序数是30,相对原子质量是65.39,是一种浅灰色的过渡金属;鋅由於形、色類似鉛,故也稱為亞鉛,古稱倭鉛。 外觀呈現銀白色,主要用途為鍍鋅,在現代工業中對於電池製造上有不可磨滅的地位,最具代表性之用途為「鍍鋅鐵板」,該技術被廣泛用於汽車、電力、電子及建築等各種產業中,於生活中相當重要的金屬。.

新!!: 罗多彼山脉和锌 · 查看更多 »

金(gold)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Au(来自aurum),原子序数79。纯金是有明亮光泽、黄中带红、柔软、密度高、有延展性的金属。金在元素周期表中在11族,属过渡金属,是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几种元素之一。金在标准状况下是固体,在自然界中常以游离态单质形式(自然金)存在,如岩石、地下及沖積層中堆积的砂金或金粒。金能和游离态的银形成固溶体琥珀金,在自然界中也能和铜、钯形成合金。矿物中的金化合物不太常见,主要是碲化金。 金的原子序数在宇宙中天然存在的元素中是较高的。据信这种重元素是在两颗中子星碰撞时的超新星核合成中产生,在太阳系形成前的尘埃中就已存在。由于地球形成之初还处于熔化状态,的金几乎都已沉入地核。因此,现在地球上地壳和地幔的金多是拜后来后期重轰炸期(约40亿年前)的小行星撞击事件所赐。 金能抵抗单一酸的侵蚀,但却能被王水溶解(“王水”因此得名)。这种混合酸能和金反应生成四氯合金酸根离子。金也能溶于碱性氰化物溶液,这是其开采和电镀的原理。能夠溶解銀及卑金屬的硝酸不能溶解金,这些性質是黃金精煉技術的基础,也是用硝酸来鉴别物品裡是否含有金的原理,这一方法是英語諺語「acid test」的語源,意指用「測試黃金的標準」来測試目標物是否名副其實。此外,金能溶于水銀,形成汞齊(也是一种合金),但这并非化学反應。 金在有历史记载以前就是一種廣受歡迎的貴金屬,用于貨幣、保值物、珠寶和艺术品。以前国内和国际通常实行以金为基础的金本位货币制度,但1930年代时金币已停止流通。70年代,随着布雷頓森林協定的结束,世界范围内的金本位制终于让位给法定货币制度。不过因其稀有,易于熔炼、加工和铸币,色泽独特,抗腐蚀,不易和其他物质反应等特点,金的价值不减。 底,人类总共开采18.36万公噸(相当于9513立方米)的金。 产量中的50%用于珠宝,40%用于投资,还有10%用于工业。 因其高延展性,抗腐蚀性,在大多数反应中的惰性和导电性,金一直在各类电子设备中用作耐腐蚀的电子连接器,这是它的主要工业用途。此外它还用于屏蔽红外线,生产和金箔,以及修补牙齿。有些金盐在医学上仍作为消炎药使用。.

新!!: 罗多彼山脉和金 · 查看更多 »

色雷斯

色雷斯(希腊语:Θρκη,保加利亚语:Тракия,土耳其語:Trakya)是东欧的历史学和地理学上的概念。今天的色雷斯包括了保加利亚南部(北色雷斯)、希腊北部(西色雷斯)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东色雷斯)。色雷斯濒临三个海,分别是黑海、爱琴海和马尔马拉海。在土耳其,它也被称为鲁米利亞(Rumeli)。 希腊北部西色雷斯为希腊东马其顿和色雷斯大区的一部分,称色雷斯地区,辖埃夫罗斯州、克桑西州、罗多彼州。 东色雷斯面积24,476km²,西色雷斯面积8,578km²,北色雷斯面积42,155km²。 历史上色雷斯的边界经常发生变化。古色雷斯(即古色雷斯人居住的地域)包括了现在的保加利亚、土耳其的欧洲部分、希腊东北部、塞尔维亚东北部的一部分以及马其顿共和国的东部,北至多瑙河,南濒爱琴海,东至黑海与马尔马拉海,西达瓦达河和大摩拉瓦河。而作为罗马行省的色雷斯面积则相对较小,北部边界退至了巴尔干山脉,西部边界则位于美斯塔河。.

新!!: 罗多彼山脉和色雷斯 · 查看更多 »

色雷斯人

色雷斯人是古代色雷斯地區的居民,是保加利亚早期居民,有的学者认为和现在罗马尼亚人有血缘关系。 古代色雷斯人說色雷斯語,屬印歐語系。 公元5世纪,斯拉夫人與保加爾人大规模移居今天保加利亚,形成现今的保加利亚人。 古代色雷斯人的語言已經滅絕,他們經歷高卢入侵、希臘化、羅馬化及斯拉夫化後,原有的文化大多不再存在。.

新!!: 罗多彼山脉和色雷斯人 · 查看更多 »

考古学

考古學(archaeology或archeology,源自古希臘文:ἀρχαιολογία, archaiologia ;ἀρχαῖος,arkhaīos,「古代」;以及-λογία, -logiā,「學問」),對於過去人類社會的研究,主要透過重建與分析古代人們的物質文化與環境資料,包括器物、建築、與。由於考古學運用許多不同的研究程序,它可被認定為一門科學與一門人文學,Renfrew and Bahn (2004:13)而且在美國,它是人類學的一個分支,Cultural Anthropology The Human Challenge (2005)在歐洲則是一門獨立學科。 考古學研究人類歷史,從距今250萬年前東非最早的石器的發展,直到近代。這個學科是最重要的史前史研究學科,在史前時代沒有文字資料可供歷史學家研究,而且這個時代佔了人類整體歷史的99%以上,從舊石器時代直到書寫文字出現之前。考古學具有各種不同的目標,範圍從研究人類演化到文化演化與瞭解文化史。 考古學包括、以及最後對所收集資料的分析,以便更瞭解人類的過去。就宏觀的視野來看,考古學仰賴跨學科分析,學科上的協助來自人類學、歷史學、遺傳學、演化生物學、生物科技、藝術史、古典學、民族學、地理學、Aldenderfer and Maschner (1996) 地質學、Gladfelter (1977)Watters (1992)Watters (2000) 語言學、物理學、資訊科學、化學、統計學、古生態學、古動物學、古生物學、與古植物學。 考古學在19世紀由歐洲的發展出來,從那時開始就成為遍佈世界的學科。從一開始,各種特別型態的考古學就已發展,包括與考古天文學,以及多樣的科學技術以輔助考古學調查。然而今日考古學家面對許多問題,包括面對、盜掘掠奪器物、與反對人類遺留的發掘。.

新!!: 罗多彼山脉和考古学 · 查看更多 »

東魯米利亞

东鲁米利亚(保加利亚语:Източна Румелия Iztochna Rumelija;鄂圖曼土耳其语:Rumeli-i Sarki;土耳其语:Sarki Rumeli;希腊语:Ανατολική Ρωμυλία)位於歐洲巴爾幹山脈南部,原是鄂圖曼帝国从1878年到1885年的一个省,名义上直到1908年。它的首都是普罗夫迪夫(希腊语:Philippopolis;土耳其语:Filibe)。东鲁米利亚全境位于今保加利亚南部。.

新!!: 罗多彼山脉和東魯米利亞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罗多彼山脉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欧洲云杉

#重定向 歐洲雲杉.

新!!: 罗多彼山脉和欧洲云杉 · 查看更多 »

水力资源

水力資源,是由水流體含有的能量天然資源,轉化為人類利用的能源,例如水力發電。自古以来,人类就使用各种形式的水车等工具利用水利资源里的可再生能源,进行农田灌溉和各种机械装置的操作,例如面粉厂,锯木厂,织布,码头起重机,升降机和矿石磨等。 从19世纪末期开始,人类开始建造水电站利用水利资源发电。在诺森伯兰郡的克拉格塞德是第一个住宅于1878年以水力发电供电,而第一个商用水力发电厂在尼亚加拉大瀑布于1879年建成。 在1881年,在尼亚加拉瀑布城的路灯是由水力发电供电。 自20世纪初,水力资源这个术语已被用于几乎完全结合水力发电的现代化发展。国际机构例如世界银行检视水电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而无需添加大量的碳到大气中,但在某些情况下有大坝的环境问题Nikolaisen, Per-Ivar.

新!!: 罗多彼山脉和水力资源 · 查看更多 »

斯莫梁

斯莫梁(保加利亚语:Смолян)位于保加利亚南部,是斯莫梁州的首府,人口32,813人(2005年)。.

新!!: 罗多彼山脉和斯莫梁 · 查看更多 »

旅游

旅遊就是旅行遊览活动。泛指為旅客提供休閒設施與服務的產業。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法律等各个社会领域。旅遊也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具有异地性和暂时性等特征。一般而言,旅游具有观光和游历两个不同的层次,前者历时短,体验较浅;后者反之。.

新!!: 罗多彼山脉和旅游 · 查看更多 »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歷史上知名的帝國。羅馬帝國自东西分治後,帝國東部羅馬政權的延續被稱為東羅馬帝國(相对于帝國西部的西羅馬帝國),16世紀以後,開始有學者稱之為拜占庭帝国。其国民在其一千多年的存在期内自称为“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帝國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歐亞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東羅馬帝國共历经12个王朝及93位皇帝,首都为新罗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即君士坦丁堡)。其疆域在11个世纪中不断变动。色雷斯、希腊和小亚细亚西部是帝国的核心地区;今日的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从4世纪至13世纪是帝国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今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阿尔及利亚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尔也在7世纪之前曾是帝国的國土。 关于帝國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東羅馬帝國成立的标志。德国东罗马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为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纪年。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帝国皇权统一归于东罗马皇帝)、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東羅馬帝國起始的标志。 東羅馬帝國本为羅馬帝國的东半部,較為崇尚希臘文化,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更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和東正教为立国基础,在620年,席哈克略皇帝首次讓希臘語取代拉丁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使得東羅馬帝國成為不同于古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国家。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和神聖羅馬帝國成立後,这个帝国被外人称为“东罗马帝国”,尽管其正式国号仍延续着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号。直到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為了區分其帝國的古羅馬時期及神聖羅馬帝國而引入了「拜占庭帝國」作為稱呼,並被現代史學上所使用。 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國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東羅馬帝國在其十一个世纪的悠久历史中所保存下来的古典希腊和罗马史料、著作,以及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1204年4月13日,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和劫掠,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鄂圖曼帝国攻陷了首都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歷時一千餘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灭亡,羅馬帝國也正式終結。.

新!!: 罗多彼山脉和拜占庭帝国 · 查看更多 »

普罗夫迪夫

普罗夫迪夫(保加利亚语:Пловдив、Plowdiw、Filippoúpoli、Filibe)是保加利亚第二大城市和普罗夫迪夫州的首府,人口376,918人,以古老、多样的文化和六千年以上的历史而闻名,也是歐洲已知之最古老的城市。历史上,普罗夫迪夫还是古代色雷斯地区最大和最重要的城市。.

新!!: 罗多彼山脉和普罗夫迪夫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