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纽约时报诉合众国案

指数 纽约时报诉合众国案

纽约时报诉合众国案(403 U.S. 713 (1971))是一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大法官6比3作出判决的案件。本案的判决使得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可以在不经过政府检查的情况下合法地出版当时是机密的一份美国政府文件,即五角大楼文件。 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要求行政机关迫使纽约时报暂停出版五角大楼文件。法院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所保护的出版自由,是否可以凌驾于政府宣称需要保密的安全文件之上。最终,最高法院判决宪法第一修正案中的出版自由条款保护纽约时报出版这些机密文件的权利。 Category:美国最高法院案例 Category:纽约时报 Category:言论自由诉讼案件.

15 关系: 华盛顿邮报威廉·道格拉斯小威廉·布倫南五角大楼文件休戈·布萊克理查德·尼克松約翰·馬歇爾·哈倫二世纽约时报美国宪法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美国最高法院瑟古德·马歇尔沃伦·厄尔·伯格新闻自由拜倫·懷特

华盛顿邮报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是美國具影响力的報紙之一,共獲得47座普利策奖,總部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由於編輯部位於美國行政中心,《華盛頓郵報》擅長報導美國國內政治動態,該報偏向中立,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均有在華盛頓郵報撰寫專欄。《華盛頓郵報》網站為美國流量最大新聞網站之一。.

新!!: 纽约时报诉合众国案和华盛顿邮报 · 查看更多 »

威廉·道格拉斯

威廉·奧維爾·道格拉斯(William Orville Douglas,),曾擔任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一職長達36年又209天。他是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大法官,時代週刊在1975年稱道格拉斯是最高法院中,是最堅定和最教條主義支持公民權利的自由派大法官。道格拉斯於1975年因健康問題,向總統傑拉爾德·福特提出辭職,他的大法官位置由約翰·保羅·史蒂文斯繼任,兩人任期合共71年,是所有大法官中最長紀錄。 道格拉斯一生有四段婚姻。 1970年眾議院少數黨領袖福特曾對道格拉斯提出彈劾案,福特稱道格拉斯在新出版的著作中,支持嬉皮士革命,背離了傳統的政治思考與行為。但在眾議院以壓倒性否決。 1975年,道格拉斯因中風而不良於行,曾被多名好友勸說辭去大法官一職,但道格拉斯堅持不肯辭職,直到民主黨上台來任命他的繼任者。在支撐多月後,向老對手的福特總統提交辭請。.

新!!: 纽约时报诉合众国案和威廉·道格拉斯 · 查看更多 »

小威廉·布倫南

小威廉·約瑟夫·布倫南(William Joseph Brennan, Jr.,),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1956年獲艾森豪威爾提名任此職。後來成為沃倫法院的自由派成員而廣為人知。他以直言不讳公开自己的自由主义思想而闻名,包括明确反对死刑,支持女性墮胎權。 布伦南在布克诉威尔案撰写的多数意见书中,确立了一人一票原则;在纽约时报诉苏利文案中保障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言论自由的权利。 1990年7月,因轻微中风而辞去大法官之职,老布什总统提名戴维·苏特继任。1993年11月30日,被克林顿总统授予总统自由勋章。1997年7月24日去世。.

新!!: 纽约时报诉合众国案和小威廉·布倫南 · 查看更多 »

五角大楼文件

五角大楼文件,也稱五角大廈文件。'即《美国-越南关系,1945-1967:国防部的研究》是美国国防部对1945-1967年间美国在越南政治军事卷入评估的秘密报告。1971年该文件由丹尼尔·艾尔斯伯格前後泄漏给《纽约时报》與《華盛頓郵報》,被头版报道,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在1996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中称,五角大楼报告“说明在除其它一些事项外,约翰逊当局系统地撒谎,不仅对公众,对国会亦如此。”该文件在2011年6月向公众解密开放。.

新!!: 纽约时报诉合众国案和五角大楼文件 · 查看更多 »

休戈·布萊克

休戈·拉斐特·布萊克(),美國政治家及法學家。曾於1927年至1937年擔任民主黨亞拉巴馬州參議員,並在1937年至1971年擔任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他於1937年被羅斯福總統提名任最高法院大法官,後來美國參議院以63比13票通過對他的任命。布萊克常被認為是20世紀中最有影響力的最高法院大法官。 1971年9月17日布萊克正式退休,在中風2天後於9月25日死去,死後安葬在阿靈頓國家公墓。.

新!!: 纽约时报诉合众国案和休戈·布萊克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尼克松

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是美国政治家,曾于1969年至1974年担任第37任美国总统,1974年时成为该国历史上首位在任期内辞职的总统,也是至今唯一辞职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曾于1953至1961年担任第36任美国副总统,还曾任加利福尼亚州联邦众议员和联邦参议员。 尼克松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约巴林达。他于1934年从惠提尔学院毕业,1937年从杜克大学法学院毕业,然后回到加利福尼亚州从事法律工作。1942年,他和夫人帕特·尼克松搬到哥伦比亚特区为联邦政府工作,随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加入美国海军服役。1946年,尼克松获选成为代表加利福尼亚州第十二国会选区的联邦众议员,又于1950年当选该州联邦参议员。阿尔杰·希斯伪证案让他成为反共主义的领导人物,也成为全国知名的政治家。尼克松在1952年美国总统选举中成为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的竞选搭挡,获胜后当了8年副总统。1960年他参选总统,但以微弱劣势不敌约翰·F·肯尼迪,1962年竞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仍然落败。1968年,他再度参选总统并胜出。 尼克松起初加大美国对越南战争的参与力度,不过之后还是在1973年中止美国介入。1972年他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给两国外交关系打开新的篇章,同年还与苏联签订反弹道导弹条约并实施缓和政策。国内政策方面,他领导的行政部门普遍重视州权,侧重将权力发放各州而不是向中央集中。尼克松还发起倡议向癌症和非法药物开战,实行工资和价格管制,在南方州学校中强制废除种族隔离,推行环境改革,还提出法案对医疗保险社会福利加以改革。他主持阿波罗11号登月计划,之后以航天飞机任务取代载人太空探索。1972年,他在总统选举中以压倒性优势获得连任。 尼克松的第二个总统任期期间,中东爆发赎罪日战争,导致石油禁运和中东和平进程的重启。国内政治方面,水门事件不断发酵,导致他失去大部分的政治支持。1974年8月9日,面临国会弹劾罪名几乎必然会成立导致撤职压力的尼克松宣布辞职。杰拉尔德·福特继任总统职位后宣布赦免尼克松的一切刑事责任。辞职后,尼克松编写九部著作,走访多个国家,一定程度上恢复自己的公众形象。1994年,尼克松因中风陷入昏迷,于4天後逝世,享年81岁。.

新!!: 纽约时报诉合众国案和理查德·尼克松 · 查看更多 »

約翰·馬歇爾·哈倫二世

約翰·馬歇爾·哈倫(John Marshall Harlan II,),美國法學家。1955年至1971年出任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哈倫的祖父約翰·馬歇爾·哈倫亦曾於1877年至1911年出任大法官,兩人是最高法院唯一的祖孫法官。 哈倫於沃倫法院時期,因多次意見書與法院內主流意見不符被稱為偉大的異議者(Great dissenter)。.

新!!: 纽约时报诉合众国案和約翰·馬歇爾·哈倫二世 · 查看更多 »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缩写作 NYT)是一家美國日報,由紐約時報公司於1851年9月18日在美國紐約創辦和持續出版。和《华尔街日报》的保守派旗舰报纸地位相对应,《纽约时报》是美国親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它最初被称作《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为亨利·J·雷蒙德和。.

新!!: 纽约时报诉合众国案和纽约时报 · 查看更多 »

美国宪法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简称美国宪法,是美国的根本大法,奠定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该宪法于1787年9月17日在费城召开的制宪会议上获得代表的批准,并在此后不久为当时美国拥有的13个州的特别会议所批准。根据这部宪法,美国成为一个由各个拥有主权的州所组成的联邦国家,同时也有个联邦政府来为联邦的运作而服务。从此联邦体制取代了基于邦联条例而存在较为松散的邦联体制。1789年,美国宪法正式生效。美国宪法是世界上首部成文宪法,该宪法为日后许多国家成文宪法的制定提供了成功的典范。.

新!!: 纽约时报诉合众国案和美国宪法 · 查看更多 »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First Amendm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簡稱:第一修正案(Amendment I)))禁止美國國會制訂任何法律以確立國教;妨礙宗教自由;剝奪言論自由;侵犯新聞自由與集會自由;干擾或禁止向政府請願的權利。該修正案於1791年12月15日獲得通過,是美國權利法案中的一部分,使美國成為首個在憲法中明文不設國教,並保障宗教自由和言論自由的國家。 美國權利法案的制訂最初是美國聯邦黨人為了減輕國內反聯邦主義者對美國憲法的反對而做出的系列憲法修訂案。最早的“第一修正案”僅用於美國國會制訂的聯邦法律,其解釋範圍也比現在的狹義許多。但是通過1925年的,美國最高法院基於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中的“正當法律程序”條款裁定“第一修正案”適用於美國聯邦、州乃至各級政府的立法中。 在1947年的中,提請法庭就美國國父托马斯·杰斐逊在其信件中提及的“建立一道政教分離的牆”進行司法解釋,但是這條明確界限的細節到今天仍在爭論中,尤其是如何界定宗教自由方面。 言論自由的界限也在20世紀與21世紀的一系列法庭裁決中有了更大的延伸,諸如政治言論、匿名言論、政治獻金、色情和校園言論等。但與此同時,有關“第一修正案”保護範圍的例外情況也得到了明確。同時美國最高法院以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等判例推翻了英國普通法的慣例,將譭謗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倒置給原告方。但是,商業言論並不受到“第一修正案”的保護。 新聞自由保證了各種資訊和觀點得到自由出版的權利,並且適用於各種媒體。通過1931年的和1971年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等判例,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裁定任何形式的出版審查行為違反了第一修正案,屬於違憲行為。同時最高法院也裁定請願自由適用於美國各級政府及其分支機構的所有行動,並且也裁定了“第一修正案”隱性地保護了結社自由。.

新!!: 纽约时报诉合众国案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 查看更多 »

美国最高法院

美国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一般是指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是美国最高级别的联邦法院。根据1789年《美国宪法第三条》的规定,最高法院对所有联邦法院、州法院和涉及联邦法律问题的诉讼案件具有最终(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斟酌决定权的)上诉管辖权,以及对小范围案件的具有初审管辖权。在美国的法律制度中,最高法院通常是包括《美国宪法》在内的联邦法律的最终解释者,但仅在具有管辖权的案件范围内。法院不享有判定政治问题的权力;政治问题的执法机关是行政机关,而不是政府的司法部门。 根据联邦法规,法院通常由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和八位由总统提名并由参议院表决同意后任命的法官组成。一旦任命,法官享有终生任期,法官保留他们的职位直到去世、辞职、退休或弹劾(不过至今未出现法官被罢免的情况)。在现代话语中,法官通常分为倾向保守,适度或自由的法律哲学和司法解释。每位法官都有一票投票权,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期有很多案件得到全票通过,但最受人瞩目的裁定不过一票之差,因此透露了法官的思想信仰及背后的哲学或政治类别。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在华盛顿美国最高法院大楼办公。 最高法院有时会俗称为SCOTUS(美国最高法院的首字母缩写),类似于其他首字母的缩略词,如POTUS(美国总统)。.

新!!: 纽约时报诉合众国案和美国最高法院 · 查看更多 »

瑟古德·马歇尔

瑟古德·马歇尔(Thurgood Marshall,),美国法律人士,1967年至1991年间担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他是第一位担任此职的非裔美國人。.

新!!: 纽约时报诉合众国案和瑟古德·马歇尔 · 查看更多 »

沃伦·厄尔·伯格

沃伦·厄尔·伯格(Warren Earl Burger,),生于圣保罗,逝於华盛顿,美国律师,是美国第15任首席大法官,于1969年至1986年任美国首席大法官。 伯格1931年从圣保罗法学院毕业。在1952年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他确保了明尼苏达州代表团对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的支持。艾森豪威尔在1952年总统选举中获胜后,任命伯格为司法部长助理,负责民事部门。1956年,艾森豪威尔任命伯格去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巡回上诉法院。 1969年,理查德·尼克松总统提名伯格接替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伯格获得参议院批准。他并没有在法庭上成为一股强大的智力力量,而是寻求改善联邦司法系统的管理。他还帮助建立了国家法院中心和最高法院历史学会。1986年,当他成为美国宪法200周年委员会主席时,他在法院工作直到退休。威廉·伦奎斯特接替他担任首席大法官 1974年,伯格为美国诉尼克松案的一致法庭写判决,该法庭驳回了尼克松在水门事件后要求行政特权的请求。这一裁决对尼克松的辞职起了重要作用。伯格加入了罗伊诉韦德案(Roe v. Wade)的多数,认为隐私权禁止各州禁止堕胎。后来,他放弃了。 尽管伯格是保守派,做出了许多保守的决定,伯格法院也在他的任期内就堕胎、死刑、宗教机构和学校废除种族隔离做出了一些自由的决定。.

新!!: 纽约时报诉合众国案和沃伦·厄尔·伯格 · 查看更多 »

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或稱新聞自由權,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權利。这一概念也可以延伸至保障新闻界采集和发布信息,并提供给公众的充分自由。(各国新闻自由度排名请参见新闻自由指数词条) 至于官方的信息,政府则有责任和义务根据信息的相关程度和重要性对其进行详细的分类,以决定哪些信息可以向公众公开,哪些信息涉及到了国家的机密而必须受到保护,以此来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许多政府服从所谓的《阳光法案》或《信息合法化自由公约》来定义国家利益的概念范围。 新聞自由源起於歐美等國對於出版自由的爭取,隨著社會演進,新聞自由理論基礎從傳統到新穎,新聞與出版的自由在漫長的演進過程中逐漸發展出完整的權利體系。目前許多民主國家均承認新聞自由的重要性,許多非政府組織(如無國界記者)每年針對世界各國作出新聞自由程度評鑑。隨著科技進步,新聞媒體逐漸突破來自政府的壓力,但也有更多大企業給予新聞業帶來新的挑戰。 在现代的集权国家裏,新闻自由是一个被高度质疑的争议性概念。这些政权将新闻自由视为对政府权威以及社会安全的威胁。因此,大多数集权制国家都会设立全国性的宣传机构,用来维持集权政府的统治,对所谓任何试图挑战政权权威性的媒体或记者的活动进行压制。有的时候,这种对言论的镇压达到了野蛮的程度,甚至会动用警察和军队等具有武力的單位。在这些国家裏,新闻从业人员往往需要在新闻理念和意识形态之间寻求某种平衡,否则就会受到专制政权的威胁。威胁的方式包括解雇、被列入黑名单、人身攻击、绑架、刑讯,甚至暗杀。.

新!!: 纽约时报诉合众国案和新闻自由 · 查看更多 »

拜倫·懷特

拜伦·怀特(),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1962年被约翰·肯尼迪提名为大法官,直到1993年退休。 1917年生于科罗拉多州,于科罗拉多大学读书,曾为大学美式足球队主力。 怀特在担任大法官前曾被肯尼迪总统指派出任美国司法部副部长,后被指派任大法官。在判决的立场上多倾向保守派。在著名的罗诉韦德案,怀特与保守的威廉·伦奎斯特大法官持反对意见。.

新!!: 纽约时报诉合众国案和拜倫·懷特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