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纽伦堡守则

指数 纽伦堡守则

《紐倫堡守則》(Nuremberg Code)是一套人體試驗之準則,是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纽伦堡审判的結果。具體地說,其準則是頂著由於納粹於戰時對人類進行不人道的實驗而來,如約瑟夫·門格勒之類的人所進行的實驗。.

14 关系: 卡爾·勃蘭特希波克拉底誓詞利益知情同意科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納粹人體實驗約瑟夫·門格勒纽伦堡审判美國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聯邦規則彙編赫爾辛基宣言醫生審判

卡爾·勃蘭特

卡爾·勃蘭特(Karl Brandt,)是一位納粹德國時期的醫生與親衛隊官員。勃蘭特於1932年加入納粹黨,並於1934年8月間成為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隨行醫生。作為一名貝格霍夫的希特勒內層社交圈成員,勃蘭特於1939年獲得元首個人事務辦公廳主任菲力普·鮑赫勒的推薦成為《T-4安樂死行動》的計畫主持人之一,隨後又於1942年獲指派為帝國健康衛生主任委員(Bevollmächtigter für das Sanitäts- und Gesundheitswesen)。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勃蘭特遭指控涉入納粹人體實驗與其他戰爭罪行,並於醫生審判中遭美國軍事法庭判決有罪,隨後於1948年6月2日在遭絞刑處決。.

新!!: 纽伦堡守则和卡爾·勃蘭特 · 查看更多 »

希波克拉底誓詞

希波克拉底誓詞(,),俗稱醫師誓詞,是西方医生傳統上行醫前的誓言,希波克拉底乃古希臘醫者,被譽為西方「醫學之父」。在希波克拉底所立的這份誓詞中,列出了一些特定的倫理上的規範。但希波克拉底有可能并不是这份誓词的原作者, Microsoft Encarta Online Encyclopedia 2006.

新!!: 纽伦堡守则和希波克拉底誓詞 · 查看更多 »

利益

利益是能滿足人物或團體需求的事物。.

新!!: 纽伦堡守则和利益 · 查看更多 »

知情同意

知情同意,又譯知情首肯(Informed consent),可以定义为在知道所有事实的基础上,做出的同意决策。歐盟成员国必须将这些原则纳入他们自己的法律,不能传送个人数据至没有相似隱私權保护规定的国家,如美国。.

新!!: 纽伦堡守则和知情同意 · 查看更多 »

科学

科學(Science,Επιστήμη)是通過經驗實證的方法,對現象(原來指自然現象,現泛指包括社會現象等現象)進行歸因的学科。科学活动所得的知识是条件明确的(不能模棱两可或随意解读)、能经得起检验的,而且不能与任何适用范围内的已知事实产生矛盾。科学原仅指对自然现象之规律的探索与总结,但人文学科也被越来越多地冠以“科学”之名。 人们习惯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把科学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传统的自然科学主要有生物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和天文學。逻辑学和数学的地位比较特殊,它们是其它一切科学的论证基础和工具。 科学在认识自然的不同层面上设法解决各种具体的问题,强调预测结果的具体性和可证伪性,这有别于空泛的哲学。科学也不等同于寻求绝对无误的真理,而是在现有基础上,摸索式地不断接近真理。故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偏差的纠正史。因此“科学”本身要求对理论要保持一定的怀疑性,因此它绝不是“正确”的同义词。.

新!!: 纽伦堡守则和科学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纽伦堡守则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納粹人體實驗

納粹人體實驗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利用大量囚犯進行的一系列不人道的人體試驗。囚犯主要來自歐洲各地的猶太人,包括猶太兒童,亦有部份吉卜賽人,蘇聯戰俘和非猶太裔德國的殘疾人士。這些人體試驗在主要是在20世紀40年代初的納粹集中營裏進行。囚犯們被迫參加實驗,而實驗導致大量死亡,毀容或永久的殘疾,被視為醫療折磨的例子。奧斯威辛集中營和其他集中營在親衛隊的首席精神病學家指導下,選定囚犯進行各種危險的實驗,以幫助德國軍人開發新的武器,尋找使受傷的軍事人員復原的方法,並推動第三帝國的種族思想。軍醫艾瑞伯特·海姆在茅特豪森-古森集中營進行了類似的醫學實驗。外科醫生卡尔·瓦内特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嘗試以向睾丸處注射合成激素的方式來治療同性戀囚犯。他的研究经盖世太保头目海因里希·希姆莱批准。二戰結束後,這些罪行在紐倫堡後續審判中醫生審判被定罪,並以審判的結果訂立紐倫堡守則作為人體試驗的醫療道德守則。.

新!!: 纽伦堡守则和納粹人體實驗 · 查看更多 »

約瑟夫·門格勒

約瑟夫·門格勒(Josef Mengele,),人稱「死亡天使」,德國納粹黨衛隊軍官和奧斯威辛集中營的醫生。 門格勒是篩選當時運抵集中營的囚犯的醫師之一,負責裁決將囚犯送到毒氣室殺死,或者成為強制勞動勞工,並且對集中營裡的人進行殘酷的人體實驗。戰爭結束後,他先是使用假名隱匿在德國,然後逃亡至南美洲不同國家居住,直到意外溺死在巴西,相關人員通過對遺體進行DNA測試才確認了他的身份。.

新!!: 纽伦堡守则和約瑟夫·門格勒 · 查看更多 »

纽伦堡审判

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又称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 ,俗稱纽伦堡大审或紐倫堡審判(Nuremberg Trials,Nürnberger Prozesse),是盟军根据国际法和二战后的战争法举行的一系列军事法庭。 这些审判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对纳粹德国政治、军事、司法和经济领导人员的起诉。他们策划、执行或以其他方式参与了大屠杀和其他战争罪行。由于审判主要在德国纽伦堡市举行,故被称为纽伦堡审判。这些判决标志着古典国际法与现代国际法之间的转折。 第一组也是最为人所知的一组审判是国际军事法庭前的主要战犯审判。 这组被英国参与审判的法官之一——诺曼·伯基特描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审判”。审判在1945年11月20日至1946年10月1日期间举行,法庭的任务是审判第三帝国中最重要的24名政治和军事领导人——尽管马丁·鲍曼是被缺席审判,而罗伯特·莱伊在审判开始一周内自杀。 阿道夫·希特勒、海因里希·希姆莱、威廉·布格多夫、汉斯·克雷布斯和約瑟夫·戈培尔都在1945年春天自杀,以免被捕,唯独海因里希·希姆莱在自杀前被捕。 克雷布斯和布格多夫在希特勒自杀两天后在同一地点自杀。 1942年,莱因哈德·海德里希被捷克游击队刺杀;1945年,在挪威用炸药自杀,所以他们并不包括在内 。阿道夫·艾希曼逃到阿根廷,以避免被盟军俘虏,但被以色列情报部门摩萨德俘获,并于1962年绞死。赫尔曼·戈林被判处死刑,但在处决前一晚自杀,作为对他被俘虏的一种藐视。霍尔蒂·米克洛什在1948年纽伦堡举行的中出庭作证。 本文主要介绍国际军事法庭开展的第一组审判。主要战犯审判的被告共22名,均為納粹德國的軍政首領。另外,包括德国内阁在內的6个组织也被调查和判决,其中3個判決為犯罪組織,另外3个无罪。除了这22名被告和6个团体外,美国根据盟国管制理事会于1945年12月20日发布的管制委员会法第10条,对其余部分战犯进行第二组审判,即纽伦堡后续审判,其中包括和等共12场审判。 此次审判中,罪行的典型性和法庭的构成都代表着法律上的一种进步,联合国随后将其运用于发展有关战争罪、危害人类罪和侵略战争问题的具体国际法理和推动国际刑事法院的设立。.

新!!: 纽伦堡守则和纽伦堡审判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纽伦堡守则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HHS)是维护美国公民健康,提供公众服务的联邦政府行政部门。 本部门于1979年10月17日由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签署的教育部组织法案(PL 96-88)成立。该法案将原卫生、教育及福利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划分为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和单独的教育部。这两个部门均于1980年5月4日开始运作。 本部门由卫生和公众服务部长领导。.

新!!: 纽伦堡守则和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 · 查看更多 »

聯邦規則彙編

联邦规则汇编(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縮寫:CFR)是由美国联邦政府执行部门的联邦公报发布的一般性和永久法律法规的汇编,通过不同的主题把联邦规则分为50个主题。 联邦规则汇编的年册是一般性和永久法律的汇编,由联邦公报办公室(属于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和政府发布办公室出版。除了年册,联邦规则汇编每天还在网站上发布非官方格式的更新。.

新!!: 纽伦堡守则和聯邦規則彙編 · 查看更多 »

赫爾辛基宣言

《赫爾辛基宣言》(Declaration of Helsinki)是于1964年提出的一个医学伦理学宣言。其內容是圍繞醫學研究運用於人體時歸立了六項基本原則。.

新!!: 纽伦堡守则和赫爾辛基宣言 · 查看更多 »

醫生審判

醫生審判(Doctors' trial;Nürnberger Ärzteprozess),正式案號為美利堅合眾國訴卡爾·勃蘭特等人案(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v. Karl Brandt, et al.)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於德國紐倫堡舉行的12場戰爭罪行審判中的第一場,由美國當局主導,被訴人為23位前納粹德國醫療從業人員。該場審判在紐倫堡審判後舉行,因此與其他審判合稱為「紐倫堡後續審判」,正式名稱為「紐倫堡軍事法庭戰爭罪行審判」(Trials of War Criminals before the Nuremberg Military Tribunals, NMT)。 23位被告中的22位為醫師,且遭指控涉入納粹人體實驗與T-4行動等非人道活動。不過,納粹醫生主要領導者之一的約瑟夫·門格勒卻在戰後成功逃出德國,因而缺席審判。 本次審判的法官均為美國籍;首席法官為來自華盛頓州的法官,並由來自佛羅里達州的法官與來自奧克拉荷馬州的法官共同審理,候補法官則由前美國司法部長特別助理維克特·斯瓦林根(Victor C. Swearingen)擔任。檢方的首席法律顧問為美國律師,首席檢察官則為詹姆斯·麥克哈尼(James M. McHaney)。檢方於1946年10月25日正式提起公訴;審判程序則自同年12月9日開始持續至翌年8月20日止。23位被告中,7人獲判無罪,另宣判7人死刑;餘下9人則處以10年至終生監禁不等的刑罰。.

新!!: 纽伦堡守则和醫生審判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