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纳坦·夏兰斯基

指数 纳坦·夏兰斯基

纳坦·夏兰斯基(נתן שרנסקי, Ната́н Щара́нский, Натан Щаранський 1948年1月20日)生于苏联,以色列政治家、人权活动家、作家。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曾在苏联监狱中服刑9年。他自2009年开始担任以色列犹太事务局执行委员会主席。 Category:以色列政府部长 Category:顿涅茨克人 Category:乌克兰犹太人 Category:移民以色列的苏联人 Category:国会金质奖章获得者 Category:以色列犹太政治人物 Category:以色列联合党党员 Category:犹太作家 Category:以色列内政部长 Category: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校友 Category:总统自由勋章获得者 Category:苏联持不同政见者 Category:苏联人权活动家 Category:苏联犹太人 Category:锡安主义者 Category:在古拉格被囚禁人士.

目录

  1. 3 关系: 以色列以色列犹太事务局苏联

  2. 以色列內政部長
  3. 以色列政党领袖
  4. 以色列政治作家
  5. 以色列猶太政治人物
  6. 以色列聯合黨黨員
  7. 在古拉格被囚禁人士
  8. 弗拉基米尔中央监狱囚犯
  9. 政治犯
  10. 歸化以色列公民
  11. 烏克蘭猶太人
  12. 猶太作家
  13. 移民以色列的蘇聯人
  14. 第十七届以色列议会议员
  15. 第十五届以色列议会议员
  16. 第十六届以色列议会议员
  17. 第十四届以色列议会议员
  18. 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校友
  19. 蘇聯人權運動者
  20. 蘇聯持不同政見者
  21. 被苏联剥夺国籍者

以色列

以色列(יִשְׂרָאֵל;),正式名称是以色列国(help;دَوْلَة إِسْرَائِيل),是位於西亚的主权国家,坐落於地中海东南岸及红海亚喀巴湾北岸,北靠黎巴嫩,东北邻叙利亚,东与约旦接壤,巴勒斯坦领土(巴勒斯坦国对其宣称主权,但局部为以色列所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各居东西,西南则为埃及。其领土范围不大,但地形和气候相当多样。以色列的金融及科技创新中心為特拉维夫,而耶路撒冷則为其法定首都(美國承認)、各政府机构所在地(国防部除外)及其轄下的第一大城市(特拉维夫都会圈人口最多)。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主权在国际上有爭議。美国東岸时间2017年12月6日下午1時,特朗普正式在白宫外交厅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建議在巴勒斯坦托管地推行分治方案。這一方案規定了新的阿拉伯和猶太國家的國界,並指定耶路撒冷及其周邊地區將為聯合國進行國際管理Harris, J.

查看 纳坦·夏兰斯基和以色列

以色列犹太事务局

以色列犹太事务局是世界上最大犹太人非营利性机构,成立于1929年。其宗旨为“鼓励全世界的犹太人与自己的民族、文化遗产、土地建立联系,协助犹太人构建一个繁荣的未来和强大的以色列”。 Category:犹太复国主义史 Category:以色列奖获得者 Category:以色列非营利组织 Category:耶路撒冷组织 Category:以色列政治史 Category:犹太复国主义组织.

查看 纳坦·夏兰斯基和以色列犹太事务局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查看 纳坦·夏兰斯基和苏联

另见

以色列內政部長

以色列政党领袖

以色列政治作家

以色列猶太政治人物

以色列聯合黨黨員

在古拉格被囚禁人士

弗拉基米尔中央监狱囚犯

政治犯

歸化以色列公民

烏克蘭猶太人

猶太作家

移民以色列的蘇聯人

第十七届以色列议会议员

第十五届以色列议会议员

第十六届以色列议会议员

第十四届以色列议会议员

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校友

蘇聯人權運動者

蘇聯持不同政見者

被苏联剥夺国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