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约翰·杜威

指数 约翰·杜威

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与皮尔士、詹姆士一起被认为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50 关系: 威廉·詹姆士孫中山实用主义密歇根大学尤尔根·哈贝马斯希拉里·怀特哈尔·普特南康乃爾·韋斯特人事 (雜誌)伦理学伯靈頓 (佛蒙特州)張伯苓佛蒙特大學佛蒙特州保守主义北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家共产党宣言珍·亞當斯理查德·罗蒂纽约纽约州美国芝加哥大学认识论让-雅克·卢梭诺姆·乔姆斯基胡適郭秉文能動性蒋梦麟蔡元培金赛报告進步主義陶行知柏拉图查尔斯·达尔文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林茂生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毛主席语录毛泽东民国我的奋斗明尼苏达大学悉尼·胡克教育家教育哲學晏陽初20世纪

威廉·詹姆士

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美国哲学家與心理学家。他的弟弟亨利·詹姆斯是著名作家。他和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一起建立了实用主义。詹姆士舊譯哲姆士。.

新!!: 约翰·杜威和威廉·詹姆士 · 查看更多 »

孫中山

孫中山(),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通稱孫中山。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祖籍广东省东莞。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哲学家,是中華民國奠基人,亦是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在日本東京由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号召下與華興會以及光復會等組織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後於東京黑龍會總部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主張使用狀似日本軍旗「旭日旗」的「青天白日旗」,反對使用黃興所提出的井字旗作為革命旗幟,並在黑龍會等組織的支持下被推為總理。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建立中华民国臨时政府。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中山童年曾受太平天国的影响,就有革命思想。但到了青年時期,他依舊未有行動,28岁上書清朝重臣李鴻章,建言改革,卻遭遇李的冷落。日本命令將兵遣師,侵入中國。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國國民黨前身)。1895年,兴中会发动乙未广州起义。原本,孫中山提倡以武裝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以建立中華民國,但民國建立以後,他得不到北洋軍人的信任、支持,所以他又提倡武力推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於是遭受許多非議。他提出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影響中國政治至深,中国国民党尊其為唯一總理。 孙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

新!!: 约翰·杜威和孫中山 · 查看更多 »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英語:Pragmatism,派生于希腊词πρᾶγμα(事物、实物))又稱實驗主義、試驗主義,是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对法律、政治、教育、社会、宗教和艺术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实用主义认为,当代哲学划分为两种主要分歧,一种是理性主义者,是唯心的、柔性重感情的、理智的、乐观的、有宗教信仰和相信意志自由的;另一种是经验主义者,是唯物的、刚性不动感情的、凭感觉的、悲观的、无宗教信仰和相信因果关系的。实用主义则是要在上述两者之间找出一条中间道路来,是“经验主义思想方法与人类的比较具有宗教性需要的适当的调和者。” 实用主义者忠于事实,但没有反对神学的觀點,如果神学的某些观念证明对具体的生活确有价值,就承认它是真实的。将哲学从抽象的辩论上,降格到更个性主义的地方,但仍然可以保留宗教信仰。承认达尔文,又承认宗教,也不承认是二元论的,即既唯物,又唯心,而是认为自己是多元论的。 实用主义的主要论点是:.

新!!: 约翰·杜威和实用主义 · 查看更多 »

密歇根大学

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简称:UMich 或 Michigan,縮寫:UM)是美国密歇根州的一所世界名校,于1817年建校,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公立大学之一。有三个校区,分别是安娜堡(主校区,又译安阿伯)、迪尔伯恩(Dearborn)和弗林特。 密大建校以来,在各学科领域中成就卓著并拥有巨大影响,多項调查显示该大学超过70%的专业排在全美前10名,被誉为“公立常春藤”,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威斯康辛大学麥迪遜分校以及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素有“公立大学典范”之称。密大同时也是美国重要的学术联盟美国大学联合会的14个发起者之一。因为高质量的教育,该校的学术水平和校友水準都很高。其校友中包括1位美国总统、24位诺贝尔奖得主、8位美國太空總署宇航员、18位普利策奖得主、25名罗德奖学金得主、30多位各个大学的校长。.

新!!: 约翰·杜威和密歇根大学 · 查看更多 »

尤尔根·哈贝马斯

尤尔根·哈伯马斯(Jürgen Habermas,),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社會學家之一。历任海德堡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以及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生活世界研究所所长。1994年荣休。他同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康德哲学,致力於重建“启蒙”傳統,視现代性为“尚未完成之工程”,提出了著名的溝通理性(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的理论,对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了深刻的對話及有力的批判。.

新!!: 约翰·杜威和尤尔根·哈贝马斯 · 查看更多 »

希拉里·怀特哈尔·普特南

希拉里·怀特哈尔·普特南(Hilary Whitehall Putnam,),美国哲学家、數學家與計算機科學家,20世纪60年代分析哲学的重要人物,特别在心灵哲学、语言哲学、数学哲学和科学哲学等领域。.

新!!: 约翰·杜威和希拉里·怀特哈尔·普特南 · 查看更多 »

康乃爾·韋斯特

康乃爾·隆納·韋斯特(Cornel Ronald West,),美國哲學家。 Category:21世紀美國作家 Category:美國民權活動家 Category:美國專欄作家 Category:美國男作家 Category:美國哲學家 Category:美國政治評論家 Category:美國政治作家 Category:美國社會主義者 Category:反飢餓倡導者 Category:美國浸禮宗教徒 Category:基督教哲學家 Category:哈佛大學校友 Category:哈佛大學教師 Category:普林斯頓大學校友 Category:普林斯頓大學教師 Category:巴黎大學教師 Category:耶魯大學教師.

新!!: 约翰·杜威和康乃爾·韋斯特 · 查看更多 »

人事 (雜誌)

《人事》(英語:Human Events)是美國保守派的一份知名的政論周刊。創立於1944年。雜誌的名稱來源於《美國獨立宣言》的第一句話「此時此刻,於人事發展進程中……」。 現實的雜誌總編輯為托馬斯·溫特,網上編輯是傑德·巴賓,著名的專欄作家包括安·库特和羅伯特·諾瓦克。雜誌由位於華盛頓特區的老鷹出版社(莱格尼里出版社的姐妹公司)出版。 根據理查德·里維斯所言,《人事》是朗奴·列根總統最喜愛的雜誌。列根曾經當面對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說他之所以不能放棄星球大戰計劃,是因為《人事》雜誌的編輯們,「這些所謂的右翼人士、可敬的記者,會第一個抨擊我」,還會因為支持國防系統而「踢我的腦袋」。.

新!!: 约翰·杜威和人事 (雜誌) · 查看更多 »

伦理学

伦理学(ethics)也称为道德哲学或道德学,是对人类道德生活进行系统性思考和研究的学科;在此,「道德」被定義為一群人或一種文化所認可的所有行為準則。伦理学试图从理论层面建构一种指导行为的法则体系,并且对其进行严格的评判。 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学科,涉及到在正確行為與錯誤行為的概念督導下,人們應該怎樣過正常生活。「倫理」对应的英文用詞「ethics」來自於希臘文「ethos」,可以翻譯為「習俗」或「道德」,又可翻譯為「信念」。甚麼是正確或錯誤?甚麼是聰明或愚蠢?研究這些問題的學問統稱為「ethica」。在哲學裏,探討價值的學問稱為價值論,主要探討的是倫理學的價值與美學的價值。 倫理學主要分為四種研究領域:.

新!!: 约翰·杜威和伦理学 · 查看更多 »

伯靈頓 (佛蒙特州)

伯灵顿(Burlington)是美國佛蒙特州最大的城市,也是奇滕登县的县治所在。該市位於尚普蘭湖湖畔,遙望紐約州,往西可達綠山山脈。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為38,889人。.

新!!: 约翰·杜威和伯靈頓 (佛蒙特州) · 查看更多 »

張伯苓

张伯苓(),名寿春,字伯苓,以字行,天津人,祖籍江苏仪征,中国近代教育家、体育活动家、政治家,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等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始人及校长,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创始人之一。张伯苓曾任中华民国考试院院长、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 张伯苓1895年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曾在北洋水师实习并亲历甲午海战和北洋水师的覆没,因海军报国无望转而兴办教育,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等南开系列学校。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

新!!: 约翰·杜威和張伯苓 · 查看更多 »

佛蒙特大學

佛蒙特大学是位于美国佛蒙特州的一所研究型公立大学,于1862年后成为赠地大学。佛蒙特大学通常被称为“UVM”,来源于拉丁文“Universitas Viridis Montis(绿山大学)”。佛蒙特大学是最初的八所公立常春藤大学之一。佛蒙特大学成立于1791年,UVM是美国创办的第23所大学,也是新英格兰地区创建的第五所大学。校园占地451英亩(1.83平方公里),位于佛蒙特州的伯灵顿。 category:佛蒙特大學 Category:佛蒙特州大學.

新!!: 约翰·杜威和佛蒙特大學 · 查看更多 »

佛蒙特州

佛蒙特州(State of Vermont)是美国第14个州,以其美丽的景色、奶制品、枫糖浆和激进的政治而著称。 佛蒙特總共擁有14個郡。這14個郡,轄下有255個政治單位或地區,其中有237個為城鎮、9個為城市、5個為未組成社團區域。.

新!!: 约翰·杜威和佛蒙特州 · 查看更多 »

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conservatism)在不同的语境下,或者不同的历史阶段,拥有不同的含义,但它们都有類似的本質:是一種強調既有價值或現狀的政治哲学。保守主义一般是相对激进而言的,而不是相对进步而言的。保守主义并不反对进步,只是反对激进的进步和徹底的顛覆,宁愿采取比较稳妥的方式。其特色為重視已建立之體制並加以維護或者小修小補,並且尊重傳統為不同時代所累積智慧結晶而非累贅。 保守主義者隨著在地區、時代等性質的不同,彼此抱持的觀點或關注的議題可能不同或甚至對立。如英美現今保守主義政黨通常傾向於小政府、自由市場的經濟架構,以及在政治意識形態上對抗社會主義以及共產主義(或僅僅只是大政府的左派價值觀),甚至是反全球化,例如退出不必要的國際組織等。英美的部分進步保守主義者可能相對的支持有限度市場管控和社會福利政策,改以法律約束公平競爭的型態;現在歐洲國家的保守派跟大洋洲國家的保守派在對待外來移民的議題方面,比北美洲國家的保守派採取更為開放的態度所以相對而言對於外來文化上是可能比較開放,雖然他們也會關心商業活動的發展,不過他們也較少反對或有限度支持福利國家政策的相關目標。.

新!!: 约翰·杜威和保守主义 · 查看更多 »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为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中华民国建立后,校名改为北京大学校,后又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与清华、南开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日本战败后,北京大学回到北平。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聚集了原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者,奠定了北大文理两科长期领先的地位。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如今北京大学是一所兼具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医学以及新型工科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现有六个校区。北京大学校址原本在沙滩红楼、公主府等地,1952年院系调整后迁入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原燕京大学校园(燕园)。燕园兼收中国古典韵味和西方规划理念,主要景观有未名湖、博雅塔等。.

新!!: 约翰·杜威和北京大学 · 查看更多 »

哥伦比亚大学

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英文: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通称:哥伦比亚大学),是一所坐落于纽约市曼哈顿上城晨边高地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常春藤联盟成员。她被视作世界上最具声望的大学之一。 哥伦比亚大学最初名为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王室特许状成立。她是全美历史第五悠久及纽约州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也是九所美国独立宣言签署前成立的殖民地学院之一。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国王学院于1784年被重新命名为哥伦比亚学院(Columbia College)。一份1787年起草的章程将学校置于一个私人董事会的管理之下。1896年,她从麦迪逊大道搬迁至她现在位于晨边高地,占地32英亩的校址,并同时被赋予了一个新名称,即“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大学协会的十四个创立成员之一,并且是美国第一所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的大学。 大学直辖二十所学院,包括哥伦比亚学院、傅氏基金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和通识教育学院 三所本科生院。同时,许多临近的机构也附属于哥伦比亚大学,包括教师学院、巴纳德学院、协和神学院。另外,学校还与美洲犹太教神学院、巴黎政治学院和朱利亚学院拥有本科联合教育项目 。大学同时在安曼、北京、伊斯坦布尔、巴黎、孟买、里约热内卢、圣地亚哥、亚松森和内罗毕建立了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 哥伦比亚大学是每年一度的普利策奖的颁发机构,哥伦比亚大学——包括其前身国王学院——的著名校友包括五位美国开国元勋;九位美国最高法院法官;二十位在世的亿万富翁;二十九位奥斯卡奖获得者;以及二十九位各国元首,包括三位美国总统。九十五位校友、教职工或研究人员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在全球所有大学中名列第五。.

新!!: 约翰·杜威和哥伦比亚大学 · 查看更多 »

哲学家

#重定向 哲學家.

新!!: 约翰·杜威和哲学家 · 查看更多 »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Manifest der Kommunistischen Partei)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典文献之一,最早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1848年2月21日在英國伦敦发表。这份文件一開始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党纲。该宣言鼓励无产者联合起来发动革命,以推翻资本主义并最终建立一个无阶级的社会。《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政党(通常為共產黨)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纲领之一。《共產黨宣言》中最著名的一句口號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另一个句子也广为流传:“工人没有祖国。决不能剥夺他们所没有的东西。”.

新!!: 约翰·杜威和共产党宣言 · 查看更多 »

珍·亞當斯

勞拉·珍·亞當斯(Laura Jane Addams,)是個美國社會工作者、社會學家、哲學家和改革家。她因争取妇女、黑人移居的权利而获1931年诺贝尔和平奖,也是美國第一個贏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女性。她還是美國睦鄰組織運動的發起人。.

新!!: 约翰·杜威和珍·亞當斯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罗蒂

查德·麦凯·罗蒂 (Richard McKay Rorty,)是一位美国哲学家。他在大学的哲学、人文和文学系拥有漫长且多样的执教生涯。复杂的学术背景使他对分析哲学的传统有着全面细致的理解;而在后期,他抛弃了此一传统,这也是广为人知的。.

新!!: 约翰·杜威和理查德·罗蒂 · 查看更多 »

纽约

纽约(New York)是位於美國紐約州的城市,為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紐約都會區的核心、以及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对全球的经济、商业、金融、媒体、政治、教育和娱乐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际大都会。纽约还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因此紐約也被认为是世界外交的中心。纽约还被称为「世界文化之都.

新!!: 约翰·杜威和纽约 · 查看更多 »

纽约州

纽约州(State of New York),暱稱帝國州(Empire State),是美国东北部的一个州,首府是奧爾巴尼,由上州、紐約市及郊縣(下州)所組成。 纽约州西部及北部与加拿大接壤,东邻马萨诸塞州、康涅狄格州、佛蒙特州(即“新英格兰三州”)和大西洋,南接宾夕法尼亚州和新泽西州,西北部連接五大湖之一的安大略湖。通常人们说起纽约州时不能像称呼美国绝大多数州那样省略最后的“州”(State)字,因为简单地说纽约多指纽约市。.

新!!: 约翰·杜威和纽约州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约翰·杜威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芝加哥大学

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简称芝大(UChicago),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常年位列各大学排行榜世界前十。 芝加哥大学1890年由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创办,是美国大学协会的创始会员之一。芝加哥大学包括本科学院以及由4个系、6所职业学院和1所继续教育学院组成的各种研究生项目和跨学科委员会,并拥有约5000名本科生和10,000名研究生。 芝加哥大学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在众多人文社科领域均开创了“芝加哥学派”,其中包括著名的“芝加哥经济学派”和“芝加哥社会学派” ;芝加哥大学还是法律经济学的诞生地,是经济学、社会学、法学、人类学等学科全球最重要的研究教学中心之一。 而从曼哈顿计划开始,大批科学家汇集于芝大,在“原子能之父”恩里科·费米的领导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芝加哥一号堆”)、成功开启了人类的原子能时代,并创立了美国第一所国家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和之后著名的费米实验室,进而奠定了芝大在自然科学界的重要地位。 截止至2017年,芝加哥大学有97位教师和校友曾获得诺贝尔奖,位列世界第四。另有9位菲尔兹奖得主 、4位图灵奖得主、22位普利策奖得主在芝大工作或学习过,还有15位教授荣获过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现任教授中有近70位美国国家科学院(44位)、美国国家工程院(9位)和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14位)。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曾长期在芝大法学院任教(1992-2004年)。 芝加哥大学是培养华人精英的两个摇篮和聚集地之一(另一个是柏克萊加州大學)。芝加哥大学培养了李政道、杨振宁和崔琦三个华人诺贝尔奖得主(其中,李政道和杨振宁实现华人诺奖零的突破),著名华裔政治家、中华民国前副总统、中國國民黨前主席连战,著名法学家梅汝璈,著名医学家吴阶平,著名物理学家叶企孙,著名气象学家郭晓岚,保釣運動健將林孝信教授,世界银行前高级副总裁林毅夫等等亦毕业于芝加哥大学或曾在芝大学习。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数学家陈省身等也曾长期在芝加哥大学任教。.

新!!: 约翰·杜威和芝加哥大学 · 查看更多 »

认识论

#重定向 知识论.

新!!: 约翰·杜威和认识论 · 查看更多 »

让-雅克·卢梭

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是啟蒙時代的瑞士裔法國思想家、哲学家、政治理論家和作曲家,與伏爾泰、孟德斯鳩合稱「法蘭西啟蒙運動三劍俠」。 盧梭所著的論文《科學和藝術的進步對改良風俗是否有益》及《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對哲學的發展極其重要;其《社會契約論》中所論述的人民主權及民主政治哲学思想的深遠影響可見於近代的啟蒙運動、法国大革命以至现代的政治、哲学還有教育思想。他認為不論是傳統和現代的公民社會,都一樣始於私人財產。 盧梭的小說作品《愛彌兒》(Émile)是一篇關於全人公民教育的哲學論文,其言情小說《新爱洛伊斯》對前浪漫主義(pre-romanticism)及浪漫主義時期的小說發展十分重要。盧騷的的自傳體作品《懺悔錄》是現代自傳的開端,而其文章《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也說明了十八世紀的一個「感性時代」(Age of Sensibility)運動,其特徵是更加注重主體性及自我反省,對現代寫作也有所影響。 盧梭同時亦精通作曲和樂理,作有七部歌劇以及若干其他形式的作品。其風格與克里斯托夫·維利巴爾德·格魯克及卡爾·飛利浦·愛馬努埃爾·巴哈屬於同一時期,融合了後巴洛克及古典時期的特徵。其著名作品有單幕歌劇《乡村中的占卜师》,其中一首為後來被貝多芬改編為獨立曲目的《Non, Colette n'est point trompeuse》。 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盧梭是雅各賓俱樂部中最受歡迎的哲學家,他在死後十六年(1794年)獲以國家英雄身份葬於巴黎先賢祠。.

新!!: 约翰·杜威和让-雅克·卢梭 · 查看更多 »

诺姆·乔姆斯基

艾弗拉姆·诺姆·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或譯作“荷姆斯基”,美國哲學家、語言學家、認知學家、邏輯學家、政治評論家。乔姆斯基是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的荣誉退休教授,他的生成语法被认为是20世纪理论语言学研究上的重要贡献。他對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所著《口語行为》的評論,也有助於发动心理学的认知革命,挑战1950年代研究人類行為和语言方式中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主义。他所採用以自然為本來研究语言的方法也大大地影響了语言和心智的哲学研究。他的另一大成就是建立了乔姆斯基层级:根据文法生成力不同而对形式语言做的分类。乔姆斯基还因他对政治的热忱而著名,尤其是他对美国和其它国家政府的批评。從1960年評論越南戰爭以來,他的媒體和政治評論便越來越著名。一般认为他是活跃在美国政坛左派的主要知识分子。乔姆斯基把自己归为自由意志社會主義者,并且是无政府工团主义的同情者。据艺术和人文引文索引说,在1980年到1992年,乔姆斯基是被文献引用数最多的健在学者,并是有史以来被引用数第八多的學者。.

新!!: 约翰·杜威和诺姆·乔姆斯基 · 查看更多 »

胡適

胡適,原名嗣穈,行名洪骍,字希彊,后改名適,字適之,笔名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長、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等職。胡适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紅學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主張少談主義,主張先疑後信,主張科學佐證,盡信書不如無書。.

新!!: 约翰·杜威和胡適 · 查看更多 »

郭秉文

郭秉文(),字鴻聲。教育家,中國現代高等教育事業的先驅,中國現代大學的開創人。原籍江蘇江浦(今南京浦口),生於江蘇青浦(今上海青浦)。.

新!!: 约翰·杜威和郭秉文 · 查看更多 »

能動性

能動性是一個生物學術語,意指能自發且獨立地移動。此一名詞可以應用在單細胞和多細胞的生命體上頭。 在細胞生物學和生醫工程中,能動性通常是指細胞隨著生物聚合物形成的梯度而有方向性的移動。例子如下:.

新!!: 约翰·杜威和能動性 · 查看更多 »

蒋梦麟

蒋梦麟(),原名梦熊,字兆贤,别号孟邻,是一位生於浙江余姚的教育家、作家及官員,曾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部长、国立北京大学校长(1919年至1927年)及国立浙江大学校长(1927年至1930年)。.

新!!: 约翰·杜威和蒋梦麟 · 查看更多 »

蔡元培

蔡元培(),字仲申,又字鶴卿、民友、孑民,號寉庼,小名宜哥,小字意可,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餘,浙江绍兴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诸暨,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 蔡元培是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3年后他本人便不在北大,只是名义上的校长,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北伐時期,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員會、籌設中華民國大學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導教育及學術體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貫徹對學術研究的主張。 蔡元培為人寬厚、惻隱為懷,對中國社會及陋俗有透徹觀察;兩度遊學歐洲、親炙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及法國大革命後的思潮。他把中國文化教育「從封建專制時代擺渡到民主自由時代」梁容若,〈蔡元培先生的生平〉,載梁容若、齊鐵恨、方師鐸、何容編《古今文選註》第十五期,台北,國語日報社,1951年12月31日。。手定教育方針,創立現代教育制度。把北京大學學術化,奠定中央研究院之基礎。提倡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公民道德及人生觀、世界觀、美學教育。倡导自由思想、民權與女權,致力革除「讀書為官」之舊俗,開科學性研究風氣。.

新!!: 约翰·杜威和蔡元培 · 查看更多 »

金赛报告

《金賽報告》(Kinsey Reports)是由美國學者阿爾弗雷德·金賽、及等人所寫的關於人類性行為的兩本書,分別是《男性性行為》(Sexual Behavior in the Human Male,1948年)及《女性性行為》(Sexual Behavior in the Human Female,1953年),以上兩者皆由美国桑德斯出版公司負責出版。金賽是一位在印第安那大學工作的動物學家,兼是金賽性、性別與生殖研究中心的創立者。 《女性性行為》是研究者依據他們为约6000名女性受訪者所進行的調查而寫成。金賽分析了女性們從事各種性行為的頻率數據,並研究年齡、社經地位和宗教信仰等因子如何影響性行為的發生。他還對兩性的性行為模式進行比較,最终得出结論:在性事上,男性較女性活躍。 由於這個研究結果挑戰公眾對於人類的性的傳統信念,以及探討了以往被視為禁忌的話題。所以其使公眾感到震驚,及隨即引起爭論和轟動。 金赛在收集數據时所用到的方法学亦遭人詬病。已有批評指出若不跟猥褻兒童者合作,報告中的一些數據就無法取得。儘管金賽研究所否認了此一指控,但仍承認金赛訪談了一些跟兒童有过性行為的男子,並指出金赛為了讓受訪者「在這項禁忌的項目如實作答」,故確保了他們的匿名性,視此大於防止犯罪的需要 。此外金賽研究所亦因「外界對樣本人群的關注」而進行了一些修正研究。最终得出結論,認為金賽的原始估計值沒有顯著受到數據來源影響。.

新!!: 约翰·杜威和金赛报告 · 查看更多 »

進步主義

進步主義是一種在19世紀末至今從北美開始的政治運動和意識形態。進步主義者們支持勞動人權和社會正義的持續進步,他們也是福利國家和反托拉斯法最早的擁護者之一。.

新!!: 约翰·杜威和進步主義 · 查看更多 »

陶行知

陶行知(),中国著名教育家,本名陶文濬,因欣賞王陽明「知行合一」學說改名為知行,後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又改名為行知。.

新!!: 约翰·杜威和陶行知 · 查看更多 »

柏拉图

柏拉圖(,,約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雅典人,他的著作大多以對話錄形式紀錄,並創辦了著名的学院。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們三人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史稱「西方三聖賢」或「希臘三哲」。.

新!!: 约翰·杜威和柏拉图 · 查看更多 »

查尔斯·达尔文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FRS(Charles Robert Darwin,)又譯達爾溫,英国博物学家、生物學家,達爾文早期因為地質學研究而著名,而後又提出科學證據,證明所有生物物種是由少數共同祖先,經過長時間的自然選擇過程後演化而成.

新!!: 约翰·杜威和查尔斯·达尔文 · 查看更多 »

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

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Charles Sanders Santiago Peirce,;中文常译為皮尔斯,实际上读音应该是“purse”,“珀斯”)是美国的通才,实用主义学家。.

新!!: 约翰·杜威和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 · 查看更多 »

林茂生

林茂生(),字維屏,號耕南,外文拼音Lin Mosei。原籍臺灣屏東東港,生於大清帝國福建臺灣省臺南府,1916 年取得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哲學科文學士(東洋哲學專攻),1929 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修習教育哲學),是臺灣歷史上第一位取得東京帝大文學士和第二位取得哲學博士(第一位為柏林大學哲學博士劉明電)、第一位留美博士。曾為哥倫比亞大學的河邊教堂(Riverside Church)彩色玻璃窗題寫「上帝是愛」漢文。在臺擔任長榮中學教務主任、臺南師範學校兼職、臺北高等商業學校(今臺灣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臺南高等工業學校(今成功大學)教授、臺南商業專門學校任教。戰後協助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大學,自 1945 年 12 月,林茂生受聘為臺大教授,並以校務委員身分代理臺灣大學文學院院長處理院務。在擔任《臺灣民報》社長期間,民報社論多次批評陳儀所主持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施政。1947 年 3 月 11 日,於二二八事變中,被中國國民黨武裝人員帶走秘密殺害。目前於臺南市私立長榮高級中學校內設有紀念館。.

新!!: 约翰·杜威和林茂生 · 查看更多 »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常缩写为G.;)是一名德國哲學家。其時代晚於康德,是德国19世紀观念论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格爾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首府斯图加特;卒於柏林,去世时是柏林大學(今日的柏林洪堡大學)的校長。 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新!!: 约翰·杜威和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 查看更多 »

毛主席语录

《毛主席语录》(又稱《毛澤東語錄》,簡稱《毛語錄》)是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著作中一些語句的选编本,因为最流行的版本用红色封面包装,又是中国共產黨领袖的经典言论,所以文化大革命中被紅衛兵普遍称为「红宝书」。.

新!!: 约翰·杜威和毛主席语录 · 查看更多 »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亦是中國現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战略家和思想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终身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被尊称为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兼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暨国防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暨名誉主席等职。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之一。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实践过程中,早先曾借鑑斯大林主義探索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道路,後來其运用經驗和總結的成果被发展称作毛泽东思想,被後繼無產革命參考成為蘇共以外的另一重要左派思想。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他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游击战十六字诀和运动战战略、三个世界理论、矛盾论、实践论等,其核心内容为新民主主义和無產階級专政理论。此外,毛泽东在文學和书法方面也有一定造诣。然而,他的专政統治和階級鬥爭備受批評,因主导或发动的反右运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等各类政治运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而使後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

新!!: 约翰·杜威和毛泽东 · 查看更多 »

民国

#重定向 中華民國.

新!!: 约翰·杜威和民国 · 查看更多 »

我的奋斗

《我的奮鬥》(Mein Kampf)是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於1925年出版的一部自传,融合了其政治意识形态,在当时的德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并成为日后德国纳粹黨的思想纲领。這本書有「世界上最危險的書」之稱。 本书讲述了希特勒的生活经历及其世界观,最核心的思想为宣扬德国与奥地利合并及反犹太主义。在納粹德國戰敗后,此书因宣扬纳粹主义思想而在不少国家的出版发行受到法律的约束。作为希特勒生前出版的唯一一本书,《我的奋斗》在世界范围内都相当著名,其续篇《希特勒的第二本书》(Zweites Buch)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版的。.

新!!: 约翰·杜威和我的奋斗 · 查看更多 »

明尼苏达大学

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是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雙城區(即明尼阿波利斯及圣保罗)的一所公立大学,為明尼蘇達大學系統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分校,常被直接稱為明尼苏达大学。它是美国最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之一,也是世界一流的學術研究機構,在2011年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評比為全球第28名,學校亦有公立常春藤之稱。 明尼蘇達大學是美國知名的十大聯盟的成員大學之一,亦是美国最具综合性的高等学府之一,位居最富盛名的大学之列,具有优秀的教育和服务社会的传统。 学校包括明尼阿波利斯校园和圣保罗校园,又称东校园和西校园,其中明尼阿波利斯校园位于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双城分校风景秀丽,建筑风格各异,是美国大学中传统的十大美丽校园之一。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一直排名在公立大学的前20位。双城分校共有161个学士专业、218个硕士专业、114个博士专业,并可以授予5个专业学位。其理工学院一直在全美排在前20位,化工更是位列三甲。这里有很好的公共卫生学院、医学院、管理学院、和农学院等。 双城分校不仅提供良好的教学和科研,她也是一个文化和艺术中心。建有最好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在这里可以享受最好的音乐與戏剧,许多世界名人及政治家曾到这里公开演讲。双城也是商业和工业中心,特别在计算机技术、医疗器械以及其它高新技术的设计、开发和制造方面。明尼苏达州也被成为“医疗器械的硅谷”,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医疗中心之一。 明尼苏达大学由19所學院校和主要學術單位组成,分别是專職醫療中心、生物科学学院、進修教育学院、牙医学院、設計学院、教育和人類发展学院、推廣合作部、食品、农业与自然資源科学学院、研究生學院、法学院、博雅教育学院、卡尔森管理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休伯特·漢弗萊公共事务研究所、公共卫生学院、理工学院和兽医学院。.

新!!: 约翰·杜威和明尼苏达大学 · 查看更多 »

悉尼·胡克

悉--尼·胡克(Sidney Hook,),實用主義派的美國哲學家,以對歷史哲學,教育哲學,政治理論和道德哲學的貢獻聞名。胡克在青年時擁抱共產主義,之後以批評極權主義(包括法西斯主義和馬克思列寧主義)聞名。身為一個務實的社會民主主義者,胡克有時與保守派合作,特別是在反對共產主義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認為從道德觀點,可以禁止美國共產黨和民主集中制的成員擔任公職,因為他們主張以暴力推翻民主政府。.

新!!: 约翰·杜威和悉尼·胡克 · 查看更多 »

教育家

教育家是实践教育的杰出人士。教育家與教育学家是不同的,對於研究教育学的杰出人物才被称为教育学家。 古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有孔子、墨子、荀子、王陽明等人。 近代中國則有何子渊、丘逢甲等人。 现代中國则有陶行知、夏丏尊、蔡元培、厉麟似、蒋梦麟、张伯苓、易作霖、竺可桢、罗家伦、徐特立、成仿吾、屈伯川、匡亚明、马君武、郭秉文、邓之诚、欧元怀、陈垣、晏阳初、黄质夫、許壽裳、嚴範孫、胡雨人、胡敦复、梁漱溟、吳稚暉、梅貽琦、黄现璠、唐國安、湯有祥、柳貽徵、杜亞泉、武訓、黃乃裳、包煜文、厲聲教、容閎、江學珠,张门雪、陈鹤琴等人。 台灣的著名教育家有史英、陳清枝、楊茂秀和李雅卿等人。 古希臘的著名教育家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 古羅馬的著名教育家有昆體良等人。 近代西方的著名教育家有约翰·阿摩司·夸美纽斯 (捷克,1592-1670)、约翰·亨里希·裴斯泰洛齐(瑞士,1746-1827)、弗里德里希·威廉·奥古斯特·福禄贝尔(德国,1782-1852)、约翰·杜威(美国,1859-1952)、鲁道夫·斯坦纳(奥地利,1861-1925)、马利亚·蒙特梭利(意大利,1870-1952)、让·皮亚杰(瑞士,1896-1980)、利维·维谷斯基(俄国,1896-1934)、本杰明·布鲁姆(美国,1913-1999)(美国)威廉.詹姆斯—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卢梭;等人。.

新!!: 约翰·杜威和教育家 · 查看更多 »

教育哲學

教育哲學是对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用哲学的方法和语言来研究教育问题。研究的对象包括教育的本質、目的、學習的歷程、知識的架構、人類的課題、權威的問題、教育和社會之間的關係、教育的方針等等。 教育哲學認為人民素養和文化的傳承、演變大多取決於教育,而教育孩子及公民都是很大的挑戰,因為教育的過程不僅是一些班級經營方法,還涉及倫理學、政治學、心理學、美學和經濟學等不同面向。 自從讓-雅克·盧梭開始,教育哲学开始跟发展心理学发生联系。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認為人有與生俱來的學習能力,教育的過程應該是以孩子為中心,從旁協助他對世界的主動探索,而不是由成人來主導一切。.

新!!: 约翰·杜威和教育哲學 · 查看更多 »

晏陽初

晏阳初()(英文名:Y.

新!!: 约翰·杜威和晏陽初 · 查看更多 »

20世纪

19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20世纪。該世紀最初屬於「不列顛治世」後期,是工業革命大爆發的年代,識字率大量提升,科學研究一日千里,人類學會了製造航天器與各種電器、開發出了各種新材料等,徹底顛覆了人類的生活。該世紀有全球战争与军事对峙(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此外,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影响人们深远,并却促使后者在经济与社会上多重的修正与省思,最終取得了勝利;该世纪的殖民主义也曾发展到极致,却在1960年代后因為美蘇的介入迅速瓦解,然而殖民地獨立後的矛盾卻讓戰爭遍佈。環境因為人類過度開發造成全球暖化與生態滅絕、臭氧層破壞等,也促進了環保主義的發展,帶動了新世紀文化。資本驅動傳媒技術的普及,引領了現代大眾文化的形成,形成了與傳統價值觀截然不同的景象,宗教也逐漸式微。 二十世紀初,由英法為首的20多個新帝國主義領導著全世界,1914年,新興的德意志帝國由於不滿自身地位而挑戰大英帝國,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戰結束後的1921年,根據巴黎和會託管德國殖民地而達到領土面積最大時期,成為了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跨度最廣的國家。由於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五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二個「日不落帝國」。到20世紀中期,隨着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與英國日漸式微的國力,日本等軸心國企圖在世界建立新秩序,導致二次大戰爆發,歐洲的破壞造成大英帝國與歐洲殖民國家逐漸瓦解,但该世纪广布欧洲的民族主义风潮传到亚洲、非洲与大洋洲,導致戰後民族革命獨立的風氣,大量第三世界新國家出現。殖民地資本主義的不公造成社會主義國家陸續獨立,引發了美蘇強權的代理人戰爭直到世紀末,經濟的重心也由歐洲向西邊轉移至美洲與東亞。而知识爆炸與教育的系統化普及,则使前所未有的人們能接受知识,讓民主制度被廣泛採用,并质疑与检讨各学科的发展和研究与更好的生活品质,部分华人迁到北美与东南亚、澳洲,许多土耳其与北非地区人民移居西欧,歐洲則通過歐盟整合為一,不少的西班牙裔透过合法或非法的方式进入美国。这些人口的流动打破过去以种族划分的地理概念,這場全球化使得國界變得模糊,却也造成许多工业国家内部的社会问题。文化衝突使得恐怖主义在全球盛行,尤其透过网路等资讯媒体,造成美国与小数其他西方国家的恐慌,并使下个世纪初蒙上恐惧的阴影。.

新!!: 约翰·杜威和20世纪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DeweyJohn Dewey杜威,J.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