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约瑟夫·卡约

指数 约瑟夫·卡约

约瑟夫-马里-奥古斯特·卡约(Joseph-Marie–Auguste Caillaux,)法国第三共和国一个主要的政治家。国家征收所得税的早期支持者,后因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1920年以叛国罪入狱。.

目录

  1. 16 关系: 卢瓦尔河地区巴黎政治大学乔治·克列孟梭保罗·潘勒韦勒芒皮埃尔·瓦尔德克-卢梭第一次世界大战爱德华·达拉第萨尔特省阿尔贝·勒布伦阿爾及爾阿道夫·希特勒雷蒙·普恩加萊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国总理列表拉雪兹神父公墓

  2.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参议员
  3. 法国政府部长
  4. 法国激进党党员
  5. 法國內政部長
  6. 法國財政部長

卢瓦尔河地区

#重定向 卢瓦尔河地区大区.

查看 约瑟夫·卡约和卢瓦尔河地区

巴黎政治大学

#重定向 巴黎政治学院.

查看 约瑟夫·卡约和巴黎政治大学

乔治·克列孟梭

乔治·邦雅曼·克列孟梭(Georges Benjamin Clemenceau,),人稱“法蘭西之虎”,法國政治家和新聞工作者,曾兩次出任法國總理。.

查看 约瑟夫·卡约和乔治·克列孟梭

保罗·潘勒韦

#重定向 保罗·班勒卫.

查看 约瑟夫·卡约和保罗·潘勒韦

勒芒

勒芒(Le Mans,又常譯為--)是位于法国卢瓦尔河地区大区萨尔特河畔的一座城市,也是萨尔特省的首府,人口146,105(1999年統計),因每年皆會举办勒芒24小时耐力赛而闻名于世。.

查看 约瑟夫·卡约和勒芒

皮埃尔·瓦尔德克-卢梭

埃尔·马里·勒内·厄尔内·瓦尔德克-卢梭(法语:Pierre Marie René Ernest Waldeck-Rousseau,), 法國政治家,任總理期間(1899年-1902年)處理德雷福斯事件,並促成法國工會的合法化(1884年)。.

查看 约瑟夫·卡约和皮埃尔·瓦尔德克-卢梭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查看 约瑟夫·卡约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爱德华·达拉第

爱德华·达拉第(Édouard Daladier,),法國政治家,激進共和黨人。1919年以激進黨員身分當選眾議員,1930年代兩次短暫組閣。擔任法国總理時,為避免戰爭而與德國簽定《慕尼黑協定》。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被德國攻陷後被逮捕,被德國人囚禁至1945年。.

查看 约瑟夫·卡约和爱德华·达拉第

萨尔特省

萨尔特省(法文:Sarthe)是法國卢瓦尔河地区大區所轄的省份。該省編號為72。 Category:法国省份 S.

查看 约瑟夫·卡约和萨尔特省

阿尔贝·勒布伦

阿尔贝·弗朗索瓦·勒布伦(法语:Albert François Lebrun,;),法國政治家,法蘭西第三共和国的最後一位總統(1932年-1940年)。 勒布倫出生于默尔特-摩泽尔省上梅西(Mercy-le-Haut)一个农民家庭,以班上最好的成绩毕业于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和矿业学院(École des mines)。原本是法國沃苏勒和南錫的一名采矿工程師,29歲进入政壇,1900年作为左翼共和党成员选入众议院,曾加入內閣擔任公職,處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時政策。後來加入民主联盟并在1920年當選為參議員,1925年至1929年間成為參議院副議長。1931年至1932年還當了正式議長一年。1932年他正式當上總統。 1939年成功连任,二次大戰爆發,他的總統職位於1940年7月10日被貝當取代(尽管勒布倫从未正式辞职),並於同年7月15日逃亡到维济耶。1943年8月27日德国人进入该地区,他被德國緝獲,被送进蒂罗尔的一个小城堡囚禁。1943年10月10日由于健康不佳,他被允许回到维济耶,但一直被不断的监视。 1944年8月9日当盟军解放法国后,勒布倫会见了戴高乐将军,并承认他的领导,说他没有正式辞去总统,是因为国民议会已经解散离开,没有人接受他的辞职。 二次大戰結束後他正式歸隱,至1950年3月6日在旷日持久的疾病中死于肺炎。 Category:第二次世界大戰領袖 Category:法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人物 Category:法国总统 Category:法国政治人物 L L.

查看 约瑟夫·卡约和阿尔贝·勒布伦

阿爾及爾

阿爾及爾(الجزائر;Alger;Algiers)為阿爾及利亞首都及海港。現有人口三百萬,大約佔阿爾及利亞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位於法國馬賽西南805公里,北濱地中海。這裡除了紡織和礦業之外,農業很發達。.

查看 约瑟夫·卡约和阿爾及爾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德国政治人物,纳粹党领袖,1933年至1945年担任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亦任纳粹德国元首。其于1939年9月发动波兰战役,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并为纳粹大屠杀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希特勒生于时属奥匈帝国的奥地利地区,在林茨长大。1913年他迁往德国,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陆军服役並受勳。1919年希特勒加入纳粹党前身德国工人党,并于1921年成为纳粹党领袖。1923年他在慕尼黑发动政变,试图夺取权力,但最终失败并被监禁。在监禁期间希特勒撰写了其自传及政治宣言《我的奮鬥》的第一册。1924年被释放后,希特勒對凡爾赛条约进行批判,宣扬泛日耳曼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共主义,以其个人魅力、演说才能及政治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同时他频繁宣称国际资本主义及共产主义为犹太人反德意志民族的阴谋。 1933年纳粹党成为魏玛共和国国会第一大党,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此后其执政联盟再次在选举中获胜,并在国会中通过《授权法》,逐渐将魏玛共和国转变为一党专制、纳粹、极权及独裁统治的纳粹德国。希特勒借口抵御一战后由英国和法国主导的不公国际秩序,试图将犹太人从德国清除,建立其理想秩序。在其当政的前六年内,德国迅速自大萧条中复苏,打破一战后欧洲各国对其作出的各种限制,吞并数个德意志民族所居住的他国领土,由此获得了相当一些德意志民族人民的支持。 希特勒试图为德意志民族获取在其他民族之上的特别“生存空间”,在外交上主张施行侵略与吞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的首要原因。他领导大规模武装扩军,并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打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使得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1941年6月,希特勒下令入侵苏联。至1941年年末,德国及其欧洲轴心国盟友已侵略占领欧洲和北非大部分地区。后来与苏联战事的不利局面及美国的加入导致德国由攻转守,并屡遭战略失败。在战争尾声阶段,1945年柏林战役期间,希特勒与其长期女友爱娃·布劳恩成婚。在他们成婚两日后(1945年4月30日),为避免被开坦克进城的苏联红军俘获,希特勒与布劳恩自杀身亡,其尸体被焚毁并被苏联红军找到。 在希特勒和其种族主义政治形态领导之下,纳粹政权屠杀了至少550万包括犹太人和身心障礙者在内的被视为劣等或不受欢迎的少数族裔。希特勒和纳粹政权亦在战争期间屠杀了近1,930万平民和战俘。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军事行动还造成了2930万军人及平民的死亡,其中平民的死亡数量为人类战争史上最高,使二战成为人类历史上死亡数量最高的战争。.

查看 约瑟夫·卡约和阿道夫·希特勒

雷蒙·普恩加萊

雷蒙·普恩加莱(Raymond Poincaré,),法國政治家。1912年-1913年擔任法國總理和外交部長;1913年-1920年擔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總統;1922年-1924年與1926年-1929年再次出任總理。.

查看 约瑟夫·卡约和雷蒙·普恩加萊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语:La Troisième République)是在1870年至1940年统治法國的政权,是首个穩固建立的共和政府。共和國採用議會制民主模式並在1870年9月4日成立,在第二帝國因普法战争的失败而倒台、巴黎公社被成功鎮壓后而建立。一直到1940年时,因为纳粹德国入侵法国而滅亡。第三共和虽然从未被认为能长期执政,但它正是法国经历八十多年的政权更替及动乱后,第一个长久而稳定的共和政权,并赢得法国人对共和政体的支持。.

查看 约瑟夫·卡约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法国总理列表

法国总理(法語:Premier ministre français),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政府首脑(国家元首是法国总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法国政府首脑的称呼也各不相同。在法兰西第三、第四共和国时期,政府首脑称作部长会议主席(Président du Conseil des Ministres,简称会议主席,Président du Conseil)。.

查看 约瑟夫·卡约和法国总理列表

拉雪兹神父公墓

拉雪兹神父公墓(法语:Cimetière du Père-Lachaise,官方名称:cimetière de l'Est,意指「东公墓」)是法國巴黎市區内最大的墓地,面积超過43萬平方米。比此墓園面積更大的墓地,都位於巴黎郊外。 拉雪兹神父公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墓地之一,位于巴黎第20区。在这里被葬的、在过去200年中为法国做出贡献的名人墓每年吸引数十万来访者。它也是五场大战争的纪念地。 建議旅游者坐地鐵2號線到腓力二世車站(Philippe Auguste)下車,这里是墓地的正门。2號线和3號線交會的同名車站—Père Lachaise实际上為后门。.

查看 约瑟夫·卡约和拉雪兹神父公墓

另见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参议员

法国政府部长

法国激进党党员

法國內政部長

法國財政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