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红磨坊

指数 红磨坊

红磨坊(Moulin rouge),位于法國巴黎十八区皮加勒红灯区,靠近蒙马特,是建于1889年的一个酒吧,与巴黎奥林匹亚音乐厅同属于约瑟夫·欧勒。皮加勒红灯区是一个具有18世纪风貌的街区,在克里希大道上,因屋顶上仿造的红风车而闻名于世。.

32 关系: 后印象派奥林匹亚音乐厅女神遊樂廳妮可·基嫚小丑巴黎巴黎十八区亚历山大·勃洛克交際花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康康舞伊万·迈克格雷戈喜劇皮加勒区約瑟芬·貝克莎莎·嘉寶蝨毛目青樓情孽表演麗莎·明尼利舞蹈蒙馬特脫衣舞酒吧艾爾頓·約翰艾迪特·皮雅芙艾拉·費茲潔拉法国法蘭·仙納杜拉拉·古留拉托亞·傑克森普法戰爭

后印象派

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是印象派发展而来的一种油画流派。在19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轉捩點發生於1882年爱杜尔·马奈獲頒法國國家榮譽獎,和1874年至1886年止的印象派畫家聯合畫展,這些藝術家们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于是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 后印象派将形式主义艺术发挥到极致,几乎不顾及任何题材和内容。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

新!!: 红磨坊和后印象派 · 查看更多 »

奥林匹亚音乐厅

奥林匹亚音乐厅(Olympia)是法国巴黎的一个音乐厅,位于巴黎第九区嘉布遣大道28号。 奥林匹亚音乐厅成立于1888年,由红磨坊的创办人约瑟夫·欧勒建立,是巴黎最古老的音乐厅,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厅之一,它的显著标志是一个巨大的红色发光字母,写着它的名字。最初它的名字是“Montagnes Russes”,在1893年更名为奥林匹亚。 除了音乐表演,奥林匹亚也举行各种娱乐活动,包括马戏,芭蕾舞和轻歌剧。然而,此后其营业就逐步下降,从1929年到1944年放映电影。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占领法国时,恢复为音乐厅,1945年光复后,向盟军免费开放。观众不得不先听完四个国家的国歌,然后表演节目,压轴戏总是充满活力的法国康康舞,其中一些舞蹈演员已不再年轻。此后,它再次恢复为电影院,直至1954年2月Bruno Coquatrix又将其恢复为音乐厅。他去世后,该音乐厅一度有被拆除改建成停车场的危险。1993年1月7日,法国当时的文化部长杰克郎(Jack Lang)下令加以保护,用两年时间重建了立面和富丽堂皇的红色内饰。 艾迪特·皮雅芙从1955年1月到1962年10月在奥林匹亚的几大系列的演出取得了很大的声誉。杰夫·巴克利长期以来一直是皮亚芙的崇拜者,1995年在此进行了他自认为演艺生涯中最好的一场演出,后来在2001年发布为Live À L'Olympia 。 雅克·布雷尔于1961年和1964年在奥林匹亚举行了两场富有传奇色彩的音乐会。玛莲娜·迪特里茜的1962年奥林匹亚音乐会被转播。.

新!!: 红磨坊和奥林匹亚音乐厅 · 查看更多 »

女神遊樂廳

女神游乐厅(Folies Bergères)是法國巴黎的一家咖啡馆-音乐厅(Cabaret),位于第九区。它在1890年代至1920年代达到其鼎盛时期,与黑猫夜总会(Le Chat noir)齐名。它于1869年以“Folies Trévise”的名字开张,三年后改为现名。演出以华丽的服装、堂皇的排场以及异域风情著名,并时有裸体表演。十九世紀法國畫家马奈(Édouard Manet)的名作《女神游乐厅的吧台》(Un bar aux Folies Bergère)即以该咖啡厅为背景。 劇院外觀在1926年經過重建,新的外觀由藝術家莫里斯·皮科(Maurice Pico)所設計,採用了裝飾風藝術作為主要設計風格,同時期的其他巴黎劇院也常採用裝飾風藝術的設計。.

新!!: 红磨坊和女神遊樂廳 · 查看更多 »

妮可·基嫚

妮可·基嫚,AC(Nicole Kidman,),是一位澳大利亞電影女演員。她生於美國夏威夷,父母均來自澳大利亞。2002年,以《時時刻刻》獲第75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新!!: 红磨坊和妮可·基嫚 · 查看更多 »

小丑

--是喜劇表演者之一,常見於舞台、馬戲團、綜藝節目、嘉年華、兒童節目及生日會等。他們表演時,多穿著特大鞋子及奇裝異服,其臉部也經塗裝,尤以鼻子部分較為突出。這些化裝務求為觀眾帶來歡笑。通常小丑都會以自身出糗來娛樂觀眾。 小丑是吸引兒童的表演者之一,美國連鎖快餐店麥當勞的形象大使——「麥當勞叔叔」便是以小丑造型見稱,很受小孩歡迎,因而亦吸引了不少兒童光顧。.

新!!: 红磨坊和小丑 · 查看更多 »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新!!: 红磨坊和巴黎 · 查看更多 »

巴黎十八区

巴黎十八区(18e arrondissement de Paris)是法国首都巴黎市的20个区之一。该区位于巴黎右岸(Rive Droite),面积6.005 km²,主要以拥有圣心圣殿的蒙马特高地,以及红磨坊著称。 十八区的古得多(Goutte d'Or)街区集中北非移民,以市场 marché Barbès 著称。由於聚集了大批阿拉伯及非洲移民,人口較為複雜,與巴黎十九區及巴黎二十區同被認為是巴黎比較危險的區域。.

新!!: 红磨坊和巴黎十八区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勃洛克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布洛克(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Блок,1880年11月28日圣彼得堡 - 1921年8月7日),二十世纪早期俄罗斯诗人、戏曲家,代表作《十二个(the twelve)》。.

新!!: 红磨坊和亚历山大·勃洛克 · 查看更多 »

交際花

交際花是一種以提供陪伴及娛樂為主的行業,是以奉客、表演為主。交際花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具有較高的藝術素養,「賣藝」不「賣身」或不輕易「賣身」的高級娼妓,又稱藝妓。另一類則是以賣身為主,但檔次和收費較高,專接待上層社會客人的妓女,也用作指一般女性性工作者的委婉語。现代人是贬词褒用,用来形容有手段且妩媚,也可以说是德才兼营的女子。 雖然藝妓具備文化及藝術素養,但在世界上多數傳統社會被視為低等階層。現代社會中的傳統藝妓,如日本的藝妓、朝鮮半島的妓生等已經式微,被視為一種傳統文化藝術,社會地位較古代大大提高,被視為傳統技藝、文化的繼承者。.

新!!: 红磨坊和交際花 · 查看更多 »

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

亨利·瑪麗·雷蒙·德·土魯斯-羅特列克-蒙法(Henri Marie Raymond de Toulouse-Lautrec-Monfa,),簡稱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法國貴族、後印象派畫家、近代海報設計與石版畫藝術先驅,為人稱作「蒙馬特之魂」。羅特列克承襲印象派畫家奧斯卡-克勞德·莫內、卡米耶·畢沙羅等人畫風,以及日本浮世繪之影響,開拓出新的繪畫寫實技巧。他擅長人物畫,對象多為巴黎蒙馬特一帶的舞者、女伶、妓女等中下階層人物。其寫實、深刻的繪畫不但深具針砭現實的意涵,也影響日後巴勃罗·毕加索等畫家的人物畫風格。 在繪畫上的成就以外,羅特列克以新概念創作之彩色海報帶動了海報設計的創新;他使用當時少用的石版畫技術,捨棄傳統西方繪畫的透視法,轉以浮世繪中深刻的線條表現觀賞者眼中的主觀空間,搭配巧妙的標題文字,成功吸引觀賞者的目光,並與-zh-hans:皮埃尔·勃纳尔; zh-hant:皮爾·波那爾;-同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海報設計者。當時有海報設計之父之稱。 此外,羅特列克也是名美食家,曾與好友-zh-hans:莫里斯·茹瓦扬; zh-hant:莫里斯·喬懷安;-(Maurice Joyant)研究食物,並整理出版一本記載一百九十多道菜餚的食譜。.

新!!: 红磨坊和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 · 查看更多 »

康康舞

康康舞(cancan),華人多數稱呼康康舞為大腿舞,是一种在19世纪末起源于法国的音乐厅舞蹈,舞蹈通常由数名身着艳丽服饰的妙龄女郎表演。此种舞蹈最初由男性练习,强调力量和技巧,是一种很有体育运动性质的舞蹈,后来逐渐被女性模仿。 康康舞表演者一般身着黑色长筒袜,衬裙通常长及地板,从上到下有很多层,并且每层都是波浪形的皱褶。其舞蹈的主要特点是跳舞时提着裙摆的两手不断左右挥动并向前高高踢直腿,令人眼花缭乱。最有名的数法国蒙马特的红磨坊夜总会和丽都夜总会。 目前部分健身館使用此音樂來幫助運動員的運動節奏。 最著名的康康舞曲是天國與地獄序曲中第二場第二幕的地獄舞曲。.

新!!: 红磨坊和康康舞 · 查看更多 »

伊万·迈克格雷戈

伊旺·高登·麥奎格,OBE(Ewan Gordon McGregor,,)是一名蘇格蘭男演員、歌手與冒險家,在主流、獨立與藝術電影均有傑出成就,並以飾演1996年電影《猜火車》中的馬克·瑞登、《星際大戰》三部曲中年輕時期的歐比旺·肯諾比、2001年電影《情陷紅磨坊》中的浪漫貧窮作家克利斯汀以及2009年電影《天使與魔鬼》中的總司庫為眾人所熟知。.

新!!: 红磨坊和伊万·迈克格雷戈 · 查看更多 »

喜劇

喜劇是戲劇的一種類型,大眾一般解作笑劇或趣剧,以誇張的手法、巧妙的結構、詼諧的台詞及對喜劇性格的刻畫,從而引人對醜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對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基於描寫對象和手法的不同,可分為諷刺喜劇、抒情喜劇、荒誕喜劇和鬧劇等樣式。內容可為帶有諷刺及政治機智或才智的社會批判,或為純粹的鬧劇或滑稽劇。喜劇衝突的解決一般比較輕快,往往以代表進步力量的主人公獲得勝利或如願以償為結局。 欧洲最早的喜剧是古希腊喜剧,代表作家是阿里斯托芬;16、17世纪以莎士比亚、莫里哀为代表;18世纪意大利的哥尔多尼及法国的博马舍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喜剧的代表;19世纪以俄国的果戈理为代表。 喜劇可以略分為兩種:浪漫喜劇與諷刺喜劇。西方的幽默文化传统根源於古希腊喜剧。.

新!!: 红磨坊和喜劇 · 查看更多 »

皮加勒区

加勒区(Pigalle)是巴黎环绕皮加勒广场的地区,位于巴黎第九区和巴黎十八区,得名于雕塑家让·巴蒂斯特·皮加勒(Jean-Baptiste Pigalle)。 皮加勒是一个著名的观光区,皮加勒广场和主要大道上开设许多性商店,妓女们则在横街上营业。这个街粗俗的声誉,使得二战中盟军士兵称之为“猪巷”。Divan du Monde和世界著名的卡巴莱夜总会红磨坊都位于皮加勒区。 皮加勒广场以南是乐器和音乐设备零售店,尤其是流行音乐。杜埃街(rue de Douai)的一段只出售吉他、鼓和乐器配件。 亨利·德·图卢兹-洛特雷克的工作室在这里。毕加索和梵高等艺术家也曾在这里居住。在附近的Espace Dalí可以看到萨尔瓦多·达利的作品。 这里曾经有大吉尼奥尔剧院,已经在1962年关闭,不过,剧院本身仍然存在。色情博物馆(Musée de l'érotisme)也可以在这里找到。 对于希望体验“夜巴黎”的游客,皮加勒区是一个著名的旅游点。这个街区一直以来臭名昭著。它拥有巴黎最有名的歌舞表演,例如“红磨坊”,以及裸体秀。 皮加勒区是蒙马特公共巴士的一个终点站,也可以乘地铁到达皮加勒广场。 1994年电影《皮加勒》和警察喜剧《我的新伙伴》都将故事地点设定在皮加勒。艾迪特·皮雅芙的一个专辑,题为《皮加勒街》。莫里斯·切瓦力亚(Maurice Chevalier)写了一首《皮加勒广场》。由美国爵士乐女歌手Madeleine Peyroux的最新专辑《糊口》(Bare Bones,2009年),包含“皮加勒圣母”(Our Lady of Pigalle)。美国流行乐队火花在"Sextown U.S.A."的歌词中提到这个区。阿姆斯特丹的现代吉普赛爵士乐队Pigalle44实际上也是以此区命名。.

新!!: 红磨坊和皮加勒区 · 查看更多 »

約瑟芬·貝克

約瑟芬·貝克,或譯喬瑟芬·貝克(Josephine Baker,)是移居法國的非裔美國藝人與演員。她於1937年成為法國公民。貝克以身為歌手聞名,但她在演藝生涯早期也是位馳名的舞者。她被暱稱為「黑人維納斯」或「黑珍珠」,在英語國家並有美名「克里奧爾女神」。在法國,她地法文名稱為「La Baker」。.

新!!: 红磨坊和約瑟芬·貝克 · 查看更多 »

莎莎·嘉寶

莎莎·嘉寶(Zsa Zsa Gabor,),猶太人,美國老牌影視演員。也是除喬治·索羅斯之外,另一位擁有猶太人血統的著名匈牙利裔美國人。莎莎·嘉寶與同爲演員的大姊、小妹合稱爲,而她的獨女亦爲演員。.

新!!: 红磨坊和莎莎·嘉寶 · 查看更多 »

蝨毛目

蝨毛目(學名:Phthiraptera)是原蝨目和食毛目的合稱,通稱虱或虱子(louse)。全世界約有3,000種。虱寄生于人体、其他哺乳动物(除了单孔目和蝙蝠外)和鳥類的身上。以人类为宿主的虱有三种:人头虱、人体虱和阴虱(又称耻阴虱)。其中,人头虱和人体虱属于人虱科(Pediculus humanus),阴虱属于阴虱科(Pthirus pubis)。 虱体型较小,无翅,身体扁平,寄生于毛发处,有善于勾住毛发的足(攫握器)。虱为渐变态发育,终生寄生于宿主体表,以宿主血液、毛发、皮屑等为食。寄生于人体的虱主要以宿主血液为食,其若虫每日吸血1次,成虫每日吸血数次。.

新!!: 红磨坊和蝨毛目 · 查看更多 »

青樓情孽

《青樓情孽》(Moulin Rouge,亦译《红磨坊》),是一部1952年电影,約翰·休斯頓执导,何塞·费勒主演。本片设定在19世纪的巴黎,讲述了大画家劳特累克的故事。劳特累克幼时因事故失去一条腿,从而养成了封闭的性格,沉迷于作画。玛丽·莎莱点燃了他对爱情的渴望,但玛丽的反复让他无力继续。画家所作的《红磨坊》广告画大获成功,并不顾家人反对留在巴黎。后来他爱上了服装店店主帕奎恩小姐,却因缺乏勇气,最终错失幸福。劳特累克重新沉迷于酒精,最终因不慎坠落楼梯伤重离世。影片获奥斯卡最佳艺术设计、最佳服装设计奖。.

新!!: 红磨坊和青樓情孽 · 查看更多 »

表演

表演有多種不同的意思。.

新!!: 红磨坊和表演 · 查看更多 »

麗莎·明尼利

麗莎·梅·明尼莉(Liza May Minnelli,),是美國的女演員與歌手。1972年她以電影《歌廳》(Cabaret)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同時她擁有兩張金唱片。 她是朱迪·加兰與其第二任丈夫文森特·明尼利的女兒。 category:美国女歌手 Category: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獲獎演員 Category: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女主角獲獎演員 category:葛萊美獎獲得者 category:21世纪美国女演员 Category:西西里裔美國人 Category:传统流行音乐歌手 Category:東尼獎得主 Category:美國LGBT權利運動家 Category:蘇格蘭裔美國人 Category:義大利裔美國人 Category:爱尔兰裔美国人 Category:英格蘭裔美國人 Category:美國電影女演員 Category:美國電視女演員 Category:美國女配音演員 Category:20世纪美国女演员.

新!!: 红磨坊和麗莎·明尼利 · 查看更多 »

舞蹈

舞蹈是八大艺术之一,是於三度空間中以身體為語言作「心智交流」現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會意義及作用,包括運動、社交/求偶、祭祀、禮儀等。.

新!!: 红磨坊和舞蹈 · 查看更多 »

蒙馬特

蒙馬特(Montmartre)是位於法國巴黎市十八區的一座130公尺高的山丘,在塞納河的右岸。蒙馬特高地著名的旅遊景點有白色圓頂的聖心堂、聖彼埃爾教堂(L'église Saint-Pierre)、小丘廣場(Place du Tertre)、皮加勒廣場(Place Pigalle)、紅磨坊(Moulin Rouge)、狡兔酒吧(Le lapin agile)、浣衣舫(Le bateau Lavoir)和愛牆等。 許多藝術家都曾經在蒙馬特進行創作活動,包括西班牙畫家薩爾瓦多·達利、義大利畫家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克勞德·莫內、巴勃羅·畢卡索與文森·梵谷等人。蒙馬特也出現許多電影場景中,譬如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 Amelia」,「特務殺很大 Three days to kill」等等近期的電影,很多影迷慕名而來流連電影中出現場景的咖啡廳以及街道。 人們搭乘地鐵巴黎地鐵2號線在安特衛普站與畢嘉樂站,或者搭乘巴黎地鐵12號線在阿貝斯站、拉馬克-戈蘭古站與于勒·若夫蘭站出地鐵站,即可抵達蒙馬特。從地鐵2號線畢嘉樂站出來,就可以看紅磨坊(Moulin Rouge)。.

新!!: 红磨坊和蒙馬特 · 查看更多 »

脫衣舞

脫衣舞()是一種通常帶有性暗示、勾引與性刺激的舞蹈,舞者會在演出中逐漸褪下衣物,無論最後是否為全裸。表演者一般被稱作「脫衣舞者」、「脫衣舞孃」或「脫衣舞男」(英語通稱為stripper或exotic dancer)。 在某些地區,定期演出脫衣舞之場所通常被稱作「脫衣舞俱樂部」();然而,此類演出也可能發生於英式酒吧(尤其是在英国境內)、劇場以及。在臺灣,開設脫衣舞表演的娛樂場所俗稱「牛肉場」。有時,脫衣舞者也會受聘至單身派對演出。 除了作為成人娛樂而演出,脫衣舞也可以是情侶之間的一種調情手段。 脫衣舞一般包含了緩慢而為感官帶來愉悅與美麗感覺的脫衣過程。脫衣舞者可以以穿著多餘衣物、在已裸露部位故作遮掩等手段延長脫衣過程的時間。脫衣舞之重點即在於脫衣過程的展現(通常帶有性暗示意味),而非褪下衣物之狀態。Richard Wortley (1976) A Pictorial History of Striptease.

新!!: 红磨坊和脫衣舞 · 查看更多 »

酒吧

酒吧(Bar,Pub,Tavern)是指提供啤酒、葡萄酒、洋酒、鸡尾酒等酒精类饮料的消费场所。Bar多指娱乐休闲类的酒吧,提供现场的乐队或歌手、舞女表演。高级的Bar还有调酒师表演精彩的花式调酒。而Pub和tavern多指英式的以酒为主的酒吧,也就是英式酒吧。有很多类型和风格,既有最低档的“潜水吧”,也有为社会精英人士提供娱乐的优雅场所。酒吧最初源于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的美洲大陆,bar一词到16世纪才有“卖饮料的柜台”这个义项,后又经美洲进一步的变异、拓展,约20世纪80至90年代传入華人地區及華洋雜處的社會。.

新!!: 红磨坊和酒吧 · 查看更多 »

艾爾頓·約翰

艾爾頓·赫拉克勒斯·約翰爵士,CBE(Sir Elton Hercules John,),英國籍搖滾樂唱作人、作曲家、鋼琴家和演員。自1967年以來,艾爾頓·約翰爵士與作詞人伯尼·陶平(Bernie Taupin)成為創作夥伴,迄今二人已經合作完成三十餘張專輯。 在艾爾頓·約翰四十年的音樂生涯中,他共計售出超過二億五千萬張唱片,使得他成為“史上最成功的藝人”之一。 他的單曲《風中之燭(1997)》在全球已成功售出3300萬張,成為“告示牌百强单曲榜”歷史上最暢銷的單曲。 在艾爾頓·約翰爵士的音樂歷史中,共計有超過50首歌曲進入各大主流電臺的TOP40單曲,其中還有一張在美國連續七年蟬聯榜首的專輯。而在“告示牌百强单曲榜”的歷史中,艾爾頓·約翰爵士共有五十六首歌曲進入前四十;十六首進入前十;四首亞軍單曲和九首冠軍單曲。並且他還贏得了六座格萊美獎盃、四座全英音樂獎獎盃、一座奧斯卡獎盃、一座金球獎獎盃和一座托尼獎獎盃。在2004年,《滾石》將艾爾頓·約翰爵士列為“史上最偉大的百位藝人”中的第49位。 艾爾頓·約翰爵士在1994年進入摇滚名人堂, 在1996年獲得大英帝國司令勳章,而在1998年又因“對音樂和慈善的突出貢獻”獲得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頒發的皇家嘉許。 艾爾頓·約翰爵士還曾參與過一些英國王室演出,例如:1997年在西敏寺的戴安娜王妃葬禮和2012年在白金漢宮的伊莉莎白二世“鑽禧慶典音樂會”。 自20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艾爾頓·約翰爵士致力於抗擊艾滋病的公益活動, 并在1992年成立了“艾爾頓·約翰艾滋病基金會”。從1993年開始,該基金會會舉辦年度“奧斯卡獎派對”,這已經成為好萊塢上極為矚目的活動。自成立以來,“艾爾頓·約翰艾滋病基金會”迄今已經募集了兩億美元的善款。 2005年12月21日,艾爾頓·約翰爵士與電影製片人大衛·弗尼西(David Furnish)結成民事伴侶, 這被視為LGBT社會運動的一個標誌。 2008年,《告示牌》將艾爾頓·約翰爵士評為“最成功的獨唱男歌手”而列入“告示牌百強單曲榜之史上最成功藝人榜”。 在約翰爵士之前,只有披頭四樂隊和麥當娜入選。 2018年,艾爾頓·約翰爵士宣布為了多陪家人,將於年底舉辦為期三年,至2021年,共300場的世界告別巡迴演唱。未來將不再巡迴表演,但仍會繼續從事音樂創作。.

新!!: 红磨坊和艾爾頓·約翰 · 查看更多 »

艾迪特·皮雅芙

艾迪特·皮雅芙(Édith Piaf,),原名艾迪特·喬凡娜·加雄(Édith Giovanna Gassion),是法國最著名也是最受愛戴的女歌手之一。 1915年12月19日皮雅芙出生於巴黎一個貧困的家庭,父親是馬戲團團員,母親是街頭歌手。父母離異後,因為母親無力撫養,父親又加入軍隊,只好讓她跟著經營妓院的外祖母在巴黎長大,從小就接觸社會最底層的人群。皮雅芙身材矮小,只有142公分,這也是她的藝名“小麻雀”(La môme)的由來。她的作品多是其悲剧一生的寫照,最著名的歌曲包括《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1945年)、《愛的讚歌》(Hymne à l'amour,1949年)、《我的老爺》(Milord,1959年)和《我無怨無悔》(Non, je ne regrette rien,1960年)。中年以後,皮雅芙因為車禍的傷害,染上注射嗎啡止痛和酗酒。1963年10月11日,皮雅芙因肝癌死於格拉斯,終年48歲,她的朋友尚·考克多(Jean Cocteau)也於同一天逝世。法蘭西共和國為她舉行了國葬,使她成為國家的標誌。法國人親切地稱艾迪特·皮雅芙為“小姑娘”(la Môme),2007年上映的電影《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則反映了她悲劇而傳奇的一生。.

新!!: 红磨坊和艾迪特·皮雅芙 · 查看更多 »

艾拉·費茲潔拉

艾拉·珍·費茲潔拉(Ella Jane Fitzgerald,),雅號艾拉夫人(Lady Ella,即爵士樂第一夫人,英文First Lady of Song),美國歌手,被公認為20世紀最重要的爵士樂歌手之一,與-zh-tw:比莉·哈樂黛;zh-cn:比莉·荷莉戴;zh-hk:比莉·哈樂黛;-(Billie Holiday)和莎拉·沃恩(Sarah Vaughan)齊名。 憑藉著橫跨三個八度音階的歌喉,她以純潔的音色、近乎完美無缺的分節和音准著稱。當中,她的擬聲吟唱(scat singing),更特顯出像喇叭聲一樣的即興表演的才華。她亦被普遍認為是《Great American Songbook》歌曲的最佳演绎者之一。 艾拉曾贏得13個葛萊美獎,並分別被前美國總統列根和乔治·H·W·布希頒贈國家藝術勳章和總統自由勳章。.

新!!: 红磨坊和艾拉·費茲潔拉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红磨坊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蘭·仙納杜拉

法蘭西斯·艾伯特·仙納杜拉(Francis Albert Sinatra,),暱稱法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綽號瘦皮猴,著名美國男歌手和奧斯卡獎得獎演員。常被公認為20世紀最優秀的美國流行男歌手之一。 法蘭·仙納杜拉的音樂生涯始於搖擺樂時代,最初曾與哈利·詹姆士和湯米·多爾西一同合作,但在1940年代初便轉而成為獨唱歌手,並因此取得了極大的成就。1950年代初,仙納杜拉一度陷入低潮,但因成功在1953年因演出電影取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而捲土重來。仙納杜拉曾經與Capitol唱片簽約,並發行了好幾張廣受好評的唱片(當中包括《In the Wee Small Hours》、《Songs For Swingin' Lovers》、《Come Fly With Me》、《Only the Lonely》和《Nice 'n' Easy》)。他後來又離開了Capitol唱片,轉為自立門戶,創立屬於自己的Reprise唱片(當中著名唱片計有《Ring-A-Ding-Ding》、《Sinatra at the Sands》和《Francis Albert Sinatra & Antonio Carlos Jobim》),除了周遊各地外,在1960年代初甚至與鼠黨及美國總統甘迺迪建立起親如兄弟的友誼。在1965年,即仙納杜拉步入50歲的那年,他發行了一套名為《September of My Years》的唱片,作為對自己的回顧,其後他又有《Strangers in the Night》和《My Way》等曲更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名曲。仙納杜拉在後期曾嘗試貼近樂壇的轉變,而發行過好幾份風格截然不同的唱片,這些唱片之中的部份歌曲雖然曾在電影中播放過,可是始終不獲好評,結果促使他在1971年宣佈退休。不過到了1973年,仙納杜拉宣佈復出,除了在1976年娶芭芭拉·馬克思(Barbara Marx)為妻,又重新發行唱片(其中又以《New York, New York》一曲最為有名),環遊各地演出,一直到在1995年才再度淡出。 法蘭·仙納杜拉共有3名孩子,分別名為南希、小法蘭和蒂娜,而這3名孩子都是他的首任妻子南希·巴白圖(Nancy Barbato)所生。法蘭·仙納杜拉一生共有四段婚姻,除第一段婚姻外,他曾先後和阿娃·嘉娜、米亞·花露和芭芭拉·馬克思結婚。當中與芭芭拉之婚姻一直維持到他逝世。.

新!!: 红磨坊和法蘭·仙納杜拉 · 查看更多 »

拉·古留

拉·古留(La Goulue意即「貪吃者」,本名:路易絲·祖瑟芬·韋伯(Louise Joséphine Weber),)是法國康康舞著名女性舞者,「拉·古留」是她的藝名,也被稱為「蒙馬特的女王」、「康康舞女王」,她被公認為法國康康舞的宗師。 青少年時期發跡於巴黎,為紅磨坊第一代表演主角,曾紅極一時,受媒體、貴族、藝術家所追捧,但壯年以後際遇每況愈下,後來與丈夫四出表演馴獸節目,丈夫死後在路上販賣小物維生,最後孤獨貧病終老,死於巴黎拉里布瓦西埃醫院。去世60年後,這一位被遺忘的康康舞舞蹈家,因其外曾孫的著作與倡議下,路易絲再度引起世人關注,1992年她的骨骸,在盛大的典禮中,被遷葬於著名的蒙馬特公墓。.

新!!: 红磨坊和拉·古留 · 查看更多 »

拉托亞·傑克森

拉托亞·伊馮妮·傑克森(La Toya Yvonne Jackson,),美国摇滚音乐歌手。出生於印第安那州的蓋瑞市。流行樂之王麥可·傑克森的二姐,在傑克森家族排行第五。1966年受母親影響加入耶和華見證人教會。她在大學裏學習過經濟法。1970年代拉托亞主要在幕後支持她五個兄弟的組合傑克森五人組的發展,有時也隨五兄弟參加一些電視秀表演。在1979年曾與姐姐瑞比和妹妹珍妮特組成一個三人組合,但從未登台表演。1980年她簽約Polydor唱片,發行了首張個人同名專輯,其中有一首和弟弟麥克·傑克森合唱的歌曲Night Time Lover。她的第一首單曲If You Feel The Funk打進了節奏布魯斯榜前40名,但整張專輯還是不成功的,未產生任何熱門歌曲。在1980年參與了傑克森樂團歌曲"This Place Hotel"的錄製,該歌曲打進榜單。1982年她參與了弟弟麥克的著名專輯Thriller中的歌曲"P.Y.T. (Pretty Young Thing)"的錄製,隨著該專輯而被公眾熟知。她隨後發行的單曲與專輯均取得了成功,包括"Heart Don't Lie","Baby Sister"。在1990年代拉托亞發行了兩張翻唱專輯:1994年鄉村音樂風格的From Nashville to You和1995年的摩城經典歌曲翻唱Stop in the Name of Love。Stop in the Name of Love專輯的首發版在其中還公開了多張此前在Playboy雜誌所拍攝的裸照。2002-2008年她的官方網站陸續發表了專輯Startin' Over中的幾首單曲,但該專輯的正式發行日期一再被推遲,最新消息是將在2009年底發行。.

新!!: 红磨坊和拉托亞·傑克森 · 查看更多 »

普法戰爭

普法戰爭,在法國稱1870年法德戰爭(Guerre franco-allemande de 1870),在德國稱德法戰爭(Deutsch-Französischer Krieg),是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並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而爆發的戰爭。戰爭是由法國發動,最後以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告終。.

新!!: 红磨坊和普法戰爭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紅磨坊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