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維新帝

指数 維新帝

維新帝(,),本名阮福永珊(),在位期间名阮福晃(),越南阮朝第11任皇帝,1907年—1916年在位,年號維新。.

66 关系: 南圻夏爾·戴高樂大南姆拜基安陵 (阮朝)尊室訢尊人府居伊·乔治·永珊岘港市中圻欽使中非共和國三岐市年号乙酉廣南省廣義省張如岡德国保大帝圣但尼 (留尼汪)嗣德帝啟定帝八月革命共济会皇帝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順化條約納粹德國維琪法國維新 (阮朝)约瑟夫·罗杰·永珊留尼汪頭頓順化京城顺化皇城謙陵越南越南光復會越南獨立同盟會越共黎貞黃琨 (阮朝)胡得忠胡志明阮福保䧛阮福綿𡫯阮氏媖阮氏定阮朝...阮有排阿尔贝特·萨罗育德帝蔡璠自由法國陳高雲枚克敦枚氏鐄歸仁市沱㶞法屬印度支那法國解放勳章潘佩珠潘氏調成泰帝攝政 扩展索引 (16 更多) »

南圻

#重定向 交趾支那.

新!!: 維新帝和南圻 · 查看更多 »

夏爾·戴高樂

夏尔·安德烈·约瑟夫·马里·戴高乐(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是法国军事家、政治家,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戰後短暫出任臨時總統,後由於左派政黨反對他要求加強總統權力的憲法被迫辭職。1958年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出任第一任总统。在法国,戴高乐通常被称为“戴高乐将军”(Général de Gaulle)甚至簡稱“将军”(Le Général)。 1944年盟軍攻克法国后,戴高乐成为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1946年因反對總統沒有實權,與左翼的政治斗争失利而辞去职务。1958年,戴高乐因阿爾及利亞戰爭重返政坛,制定新宪法,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当选第一任总统,1965年成功連任,直至1969年因公投失利辭去總統的職務。 戴高乐支持发展核子武器、制定泛欧主义外交政策、支持欧洲大陆联合为大欧洲、扩大法国影响力、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奉行与盟友不同的外交政策,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樂主義。.

新!!: 維新帝和夏爾·戴高樂 · 查看更多 »

大南

大南可以指:.

新!!: 維新帝和大南 · 查看更多 »

姆拜基

姆拜基是中非共和國西南部的城鎮,也是洛巴耶省的首府,位於首都班基西南107公里,經濟活動以咖啡和木材業為主。姆拜基在1911年11月4日生效的摩洛哥─剛果協議下成為德國殖民地。 Category:中非共和國城市.

新!!: 維新帝和姆拜基 · 查看更多 »

安陵 (阮朝)

安陵(),俗稱育德陵(),是越南阮朝第五代皇帝育德帝的陵墓,也是其皇后、成泰帝和維新帝合葬之陵墓。位於承天順化省順化市安舊坊,距離順化京城不及2公里。分為左右兩部分的寢域和陵域,特別的是沒有碑亭和石像。 育德帝是嗣德帝的養子。1883年,嗣德帝病逝,育德帝繼位。繼位三天之後,被權臣阮文祥、尊室說廢黜,同皇妃、子女一起被囚禁。翌年,他被活活餓死,屍體被草草埋葬在祥光寺的一堵牆下。 1889年,育德帝之子阮福寶嶙被法國殖民政府釋放,繼位為成泰帝。成泰帝在距離祥光寺200米處建立安陵,將育德帝的遺骸遷葬於此。成泰帝將祥光寺改名為金光寺,手書「勅賜金光寺」之匾額,懸掛於寺前。 1906年,成泰帝的生母慈明皇太后潘氏調逝世後,也被葬入安陵。 1907年,成泰帝與其子維新帝因圖謀反抗法國殖民政府,被流放到留尼汪島。1945年,成泰帝獲准返回越南,但被囚禁在西貢(今胡志明市)。1954年逝世之後,成泰帝被葬入安陵。 1987年,維新帝的遺骸自美國遷葬入安陵。 2008年,成泰帝的第十九子阮福永球去世,也安葬于此。.

新!!: 維新帝和安陵 (阮朝) · 查看更多 »

尊室訢

尊室訢(;),字樂之(),號蓮亭(),越南阮朝官員,維新帝時期的輔政大臣,保大帝時期的輔政親臣。.

新!!: 維新帝和尊室訢 · 查看更多 »

尊人府

#重定向 宗人府.

新!!: 維新帝和尊人府 · 查看更多 »

居伊·乔治·永珊

乔治·永珊(Bao Ngoc Georges Vinh San),越南文通称阮福保(;),维新帝和费南德的长子,在留尼汪岛出生,1954年5月和莫尼克·永珊在马提尼克的首府法兰西堡结婚,婚后有一子,3女。1956年参加法国军队,在巴黎,图卢兹,弗雷瑞斯,马提尼克,马达加斯加(法属)和阿尔及利亚(法属)当过兵。 4个子女分别是:Patrick Vinh San,Chantal Vinh San,Annick Vinh San和Pascale Vinh San。 Category:维新帝皇子 Category:留尼旺人 Category:在法国的越南人.

新!!: 維新帝和居伊·乔治·永珊 · 查看更多 »

岘港市

峴港市區航照影像 峴港市(,粵語:/jin6 gong2 si5/,讀作「現港市」),本名“沱㶞”,华文世界习作“峴港”或“蜆港”,位於越南中部,古都順化的附近,地理上屬南中部。峴港是越南第四大城市,僅次于胡志明市、河内市和海防市,是越南中部最大及重要的城市之一。峴港市瀕臨南中國海、下轄六郡兩縣;距離北方的河內市764公里、南方的胡志明市964公里。.

新!!: 維新帝和岘港市 · 查看更多 »

中圻欽使

中圻欽使(),在法文中稱為安南駐紮長官(Résident supérieur de l'Annam),是法屬印度支那殖民政府的一個官職名。 1883年,法國與越南阮朝簽訂《第一次順化條約》。條約規定,法國在越南設置「北圻與中圻統使」一職,以管理越南的內政。黎那被法國任命第一代為「北圻與中圻統使」,管理越南北圻、中圻的一切政治事務。阮朝君主雖然是名義上的皇帝,但沒有實權,一切事務必須聽從中圻欽使的安排。中圻欽使是一個淩駕於阮朝朝廷之上的機構,阮朝皇帝必須經過中圻欽使的任命後才能即位。中圻欽使甚至可以隨意廢立皇帝、罷免和流放官員。 從1887年開始,法屬印度支那聯邦成立,北圻由新設置的官職北圻統使管理。此後,中圻欽使與北圻統使地位相等,其上級機構為法屬印度支那總督(越南人譯作東洋總統全權大臣)。中圻下轄各省,自清化至平順各設公使(Résident)、副使(Résident adjoint),均受欽使節制。 1945年3月,駐越日軍發動三九政變,推翻了法屬印度支那政府。隨後,保大帝在大日本帝國的支持下宣佈脫離法國獨立,成立越南帝國。自此中圻欽使一職被廢除。惟當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戰敗投降后,法國重返越南,重新設立駐越北部、中部高級專員為代表。該高級專員職權與過往北圻與中圻統使幾無差異。至1955年,法國根據日內瓦協議退出越南,駐越北部、中部高級專員一職被裁撤。 中圻欽使府地址位於今日順化市的。.

新!!: 維新帝和中圻欽使 · 查看更多 »

中非共和國

中非共和國(République centrafricaine;桑戈語:Ködörösêse tî Bêafrîka)位於中部非洲的國家,其前身為法屬烏班基-夏利領地(Territoire d'Oubangui-Chari),是法國位於非洲的殖民地之一。身為一內陸國家,中非從西邊起依順時針方向,分別為喀麥隆、乍得、蘇丹、南蘇丹、剛果民主共和國與剛果共和國所包圍。中非成立於1958年12月,初期為半自治的政府型態,並且在1960年8月13日正式宣佈獨立。首都班--基(Bangui,或譯班--吉)位於烏班基河(Oubangui)沿岸的邊境城市。.

新!!: 維新帝和中非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三岐市

三岐市()是越南中部广南省的省莅。.

新!!: 維新帝和三岐市 · 查看更多 »

年号

年号是君主時代帝王纪年所立的名号《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5年11月臺灣學術網路第五版試用版,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緣起于中国漢武帝時期,后来朝鮮新羅在6世紀、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近代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還使用过年号,目前仍使用年号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中國(範圍為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朝鮮半島和越南因為已經廢除君主制已經全面廢止年號。另外中華民國所用的民國紀年和朝鲜使用的主体纪年也常被误认为是年号。.

新!!: 維新帝和年号 · 查看更多 »

乙酉

乙酉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2个。前一位是甲申,后一位是丙戌。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乙屬陰之木,地支之酉屬陰之金,是金尅木相尅。.

新!!: 維新帝和乙酉 · 查看更多 »

廣南省

廣南省()位於越南,區屬中南沿海地區,北與承天順化省、峴港市相鄰,南接廣義省、崑嵩省,西臨寮國,東臨南中国海。.

新!!: 維新帝和廣南省 · 查看更多 »

廣義省

廣義省(),位於越南,區屬中南沿海地區,北與廣南省相鄰,南接平定省、嘉萊省,西臨崑嵩省,東臨南中國海。 茶蓬桂子是廣義省的特產。.

新!!: 維新帝和廣義省 · 查看更多 »

張如岡

張如岡(;),越南阮朝官員,維新帝輔政大臣。.

新!!: 維新帝和張如岡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維新帝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保大帝

保大帝(,),名阮福永瑞(),在位期间名阮福晪(),是越南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阮朝第13任、也是末代君主,1926年至1945年在位。年號保大。其一生經歷深受時代政治格局變遷的影響,在位三十年間沒有多大的政治實權。 啓定十年(1925年),啟定帝逝世後,繼位为“大南皇帝”。保大二十年(1945年),日軍入侵印度支那之後,他發動政變,宣佈越南脫離法國獨立,改國號為越南帝國,稱“越南皇帝”。不久,日本戰敗投降,而胡志明所領導的越盟則發動八月革命,要求保大帝退位。如Stanley Karnow在“Vietnam - A History”中所述,保大帝自愿将象征天子地位的国玺和宝剑交給越盟代表,从而将权力和平地移交给胡志明,使得越盟和胡志明获得所急需的受人民认可为领导者身份的普遍合法性。没有保大的谦让,越盟和胡志明并不一定有足够的力量即刻统领越南。 不過,保大帝的政治生涯並未結束。他在1949年回到西貢(今胡志明市),成為越南国的臨時国家元首,控制越南南方。1955年,在首相吳廷琰私下操縱的公民投票中,越南的君主制被廢除,保大帝隨後流亡法國直至逝世。.

新!!: 維新帝和保大帝 · 查看更多 »

圣但尼 (留尼汪)

圣但尼(法语:Saint-Denis)位于印度洋留尼汪岛,是法国海外大区留尼汪的首府。 S Category:属地首府.

新!!: 維新帝和圣但尼 (留尼汪) · 查看更多 »

嗣德帝

嗣德帝(,),即阮翼宗(),名阮福時()。越南阮朝第4任皇帝,1847年—1883年在位。年號嗣德。 原名阮福洪任(),是宪祖绍治帝阮福暶的儿子,1847年,嗣德帝18歲即位,强化了对天主教的镇压政策,拒絕与法国拿破仑三世的来使交涉。1859年起,法国以保护传教士和天主教徒的名义,入侵并占领嘉定省、边和省、定祥省、永隆省。1862年越法签订壬戌条約(第一次西贡条約),越南割让边和、嘉定、定祥三省及崑崙島,赔款2千万,允许天主教传播。法国控制越南南部。 就在越南瀕臨亡國危機之時,曾經遊歷西方國家的阮長祚於1866年向嗣德帝上書,建議開放門戶、在外交上走親西方路線並且進行一系列內政、軍事、教育體制的改革。嗣德帝徵詢群臣的意見,遭到群臣的一致反對,因此最終沒有採納阮長祚的意見。 嗣德帝在位期間,北圻山賊橫行。嗣德帝招安了劉永福的黑旗軍,並在清朝的協助下逐漸平定了山賊。1873年,法國攻入河內,嗣德帝邀请刘永福的黑旗軍对抗法国。1882年,因貿易糾紛法國再次入侵北圻。清朝出兵干涉,导致了次年中法战争爆发。就在戰爭發生期間,嗣德帝於1883年7月17日驾崩。 嗣德帝沒有兒子,收養了三個養子:瑞國公膺禛(即育德帝)、堅江郡公膺禟(同慶帝)和膺祜(建福帝)。嗣德帝逝世後他們都年幼,朝政完全由阮文祥、尊室說等權臣把持。在這些權臣和法國人的作用下,嗣德帝死后短短两年之间,其侄育德帝阮福膺禛、其弟協和帝阮福昇、其侄建福帝阮福昊、咸宜帝阮福明、同庆帝阮福昪相继即位,阮朝处于混乱之中。中法战争后,越南最终成为法国的保護国。 嗣德帝也是一位儒學學者,在位期間曾編寫《嗣德聖製字學解義歌》。《欽定越史通鑑綱目》也是在他在位期間編纂完成的。.

新!!: 維新帝和嗣德帝 · 查看更多 »

啟定帝

啓定帝(;)即阮弘宗(),名阮福晙(),越南阮朝第12任皇帝,1916年—1925年在位。.

新!!: 維新帝和啟定帝 · 查看更多 »

八月革命

越南八月革命()亦稱“八月总起义”(),是越南獨立同盟會(簡稱越盟)在1945年8月發起的一次革命,共持续两周,席卷越南南北,越盟从而得到了越南大部地区的统治权,并最终成功自親日國家越南帝國处夺取了越南政权。越盟主席胡志明于1945年9月2日发表《独立宣言》,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法国為維持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派兵入越,法越战争爆发。.

新!!: 維新帝和八月革命 · 查看更多 »

共济会

共濟會(Freemasonry),亦稱美生會,出现于18世纪西欧,自从1717年成立英格兰第一个总会所,至今其已经遍布全球。会员包括眾多著名人士和政治家,有些要求申请者必须是有神论者,有些則接受無神論者申请。 共济会是一种非宗教性質的兄弟會,基本宗旨为倡导博爱、自由、慈善,追求提升个人精神内在美德以促进人类社会完善。陰謀論者認為,共济会是富人和权贵的阴谋组织,其有着不为人知的统治世界秘密计划,比如「新世界秩序」。.

新!!: 維新帝和共济会 · 查看更多 »

皇帝

皇帝是君主制國家元首的頭銜之一,意指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通常做為最高位階的君主頭銜,凌駕在王與封爵之上。如皇帝職位由女性擔任,則稱「女皇」或「女帝」。.

新!!: 維新帝和皇帝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維新帝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維新帝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順化條約

《第二次順化條約》(Traité de Hué (1884)),又稱《甲申和約》(),指的是1884年6月6日法國駐华公使巴德諾同越南朝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1883年,法国与越南阮朝在越南順化簽訂了《第一次順化條約》,使越南淪為法國的保護國。次年(1884年),巴德諾來到順化,定立新的條約。這個條約是《第一次順化條約》的修訂版,共19款,大體內容與之前的條約相同。不過將平順省劃歸南圻,將橫山以北的河靜、乂安、清化三省劃歸北圻。同時,越南不再承認中国(清朝)為宗主國,並將清朝頒賜的越南國王金印熔毀。1885年,法國同清政府簽訂了《中法新約》,中国承认了法国与越南签订的《第二次順化條約》和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

新!!: 維新帝和第二次順化條約 · 查看更多 »

納粹德國

纳粹德国是1933年至1945年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统治下的德国的通称。在希特勒统治之下,德国转变为一法西斯主义极权国家,国内近乎一切事务均为纳粹党所控制。1945年5月同盟国战胜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宣告结束,纳粹德国亦不复存在。 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纳粹党由此开始清除国内一切政治反对力量,巩固自身权力。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将总理和总统职权合一,成为德国独裁者。1934年8月19日全民公投正式确定希特勒的德国“元首”头衔,一切权力都集中至希特勒手中,其辞令高于一切法律。纳粹政府并非相互协调协作的整体,而是不同内部派别组成的集合,各派别间进行权力斗争,试图获得希特勒的偏爱。大萧条期间,纳粹通过没收犹太人、共产主义者和宗教人士的财产,大规模军事支出和混合经济体制稳定了经济并结束了大规模失业的局面。包括高速公路系统在内的公共工程建设亦同时进行,经济恢复稳定局面,纳粹政权亦提升了其受欢迎度。 种族主义(尤其是反犹太主义)是该政权的中心特性之一,日耳曼人(北欧人种)被认为是雅利安人种中最为纯正者,由此即为优等人种。犹太人及其他不适宜的人种则受到迫害并遭屠杀。反希特勒统治的抵抗运动则遭残酷压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反对人士遭到杀害、逮捕或驱逐。基督教教会亦受到打击,教会领袖受监禁。教育重心集中于种族生物学、人口政策及为军事服务的体育。女性的就业和教育机会大幅减少。力量来自欢乐组织进行娱乐和旅游活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向世界展示了第三帝国的气象。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有效通过电影、大规模集会以及希特勒的演说,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政府同时还限制艺术表达,推广一些特定的艺术形式,否定和封禁其他艺术形式。 1930年代末期纳粹德国对于领土的要求日益扩张,若得不到满足则以战争相威胁。1938年和1939年,纳粹德国先后吞并和。希特勒同斯大林达成互不侵犯协议,并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打响。德国同意大利和其他轴心国结盟,至1940年已征服欧洲大部分地区,并对英国进行威胁。总督辖区在征服地区建立起来,而在波兰剩余地区则建立了总督府。犹太人和其他不受欢迎的群体被送往纳粹集中营和灭绝营并被杀害。 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动入侵之后,战争局面开始扭转,而到1943年德国则遭遇了严重的军事失败。1944年对德国的大规模轰炸持续升级,轴心国力量开始自东欧和南欧撤退。盟军登陆法国之后,在一年时间内苏联从东部入侵,其他同盟国力量则从西部入侵,德国战败投降。希特勒拒绝承认失败,导致战争最后阶段德国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与战争相关的死亡人数继续攀升。同盟国展开去纳粹化进程,并将剩余的纳粹领导人送往纽伦堡进行战争罪的审判。战后纳粹德国东部领土被并入苏联和波兰,而剩余德国领土则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军事占领,直到1949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立,德国领土被一分为二。.

新!!: 維新帝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維琪法國

#重定向 維希法國.

新!!: 維新帝和維琪法國 · 查看更多 »

維新 (阮朝)

維新(,1907年9月5日-1916年5月17日)是越南大南国阮朝維新帝的年号,共计10年。成泰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1907年9月4日),成泰帝禪位于皇五子永珊,是為維新帝。次日(9月5日),維新帝在太和殿正式即位,改元維新。維新十年四月初二日(1916年5月3日),維新帝離開皇宮,反抗法國殖民統治。法國殖民政府決定另立新帝。七月十七日(5月18日),啟定帝在太和殿即位,改元啟定。.

新!!: 維新帝和維新 (阮朝)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罗杰·永珊

阮福保[阝癸](Nguyễn Phúc Bảo Quý,),法语名字约瑟夫·罗杰·永珊(Joseph Roger Vĩnh San),是越南阮朝皇帝维新帝的皇四子,现在与妻子Lebreton Marguerite住在庆和省芽庄市,无子嗣。曾多次访问安陵,并将父亲的遗体安葬于安陵。 Category:维新帝皇子 Category:順化人.

新!!: 維新帝和约瑟夫·罗杰·永珊 · 查看更多 »

留尼汪

留尼汪(La Réunion)是一座印度洋西部马斯克林群岛中的火山島。為法国的海外大区之一,位置為。下辖一个省,即留尼汪省。東邊約190公里是模里西斯群島,西邊則與非洲第一大島馬達加斯加相距650公里。 留尼旺島面積2,512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07公里。除沿岸有狭窄平原外,均属山地和高原,島上高峰約3,019公尺,是為火山峰(鄰近內日峰死火山,標高3069公尺)。沿岸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濕熱;內部山地為高山氣候,溫和涼爽。最熱月平均氣溫26℃,最冷月20℃。5至11月為乾季,11月至次年4月為雨季。 有歷史學家認為,中世紀時阿拉伯人可能已在留尼汪島定居。1513年,留尼旺島被葡萄牙人發現。1649年,法國开始統治,在島上建立航海站,1810年由英國佔領,1815年英國將該島交還給法國,1848年定名為留尼旺島,1946年法國宣布留尼旺為海外省,目前是法国的海外大区之一。 除了留尼旺島外,留尼旺海外大区還統轄了5個島嶼︰新胡安島、歐羅巴島、印度礁、格洛里厄斯群島和特羅姆蘭島。前四個島之主權與馬達加斯加有爭議,最後一個島與模里西斯有爭議。 島上人口密度很高。除了法國白人外,還有華人、印度人和黑人,但由於法國禁止在人口普查中紀錄種族分布,各族的人口並無具體統計。 法語是官方語言,少數人通曉英語。94%人信奉天主教。首府(Préfecture)是位於島北岸的聖丹尼。 留尼汪岛的传统菜餚包括米饭, 豆类, 肉或者鱼, 尖椒。輔以香料,如说莪,柠檬草, 酸豆, 咖喱等。由於人口組成多元,料理呈現相當多樣,如用咖哩是受印度移民影響, 炒面是受中國移民影响, 用木薯或玉米做蛋糕則係非洲移民所致。 由於大多留尼汪岛的食品进口自法国, 现時亦有不少料理與法國本土一般。 經濟以農業、漁業、旅遊業為主,農業上主要種植經濟作物甘蔗、香草和天竺葵等,用以生產蔗糖、天竺葵精油;後者是許多法製精油與香水的產地。工業化程度較低,製糖為主要工業。經濟發展主要依靠法國援助。貨幣使用歐元。 留尼旺島有小歐洲之稱,是度假勝地,留尼旺最著名的就是火山,目前仍有活火山拉夫艾斯經常爆發,而且噴出岩漿往往持續數月之久,為重要觀光景點。.

新!!: 維新帝和留尼汪 · 查看更多 »

頭頓

頭頓可以指:.

新!!: 維新帝和頭頓 · 查看更多 »

順化京城

#重定向 顺化京城.

新!!: 維新帝和順化京城 · 查看更多 »

顺化皇城

順化皇城(),又稱大内(),位于越南承天順化省順化市,坐落於順化京城()中央,是越南部分皇朝的首都,也是越南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

新!!: 維新帝和顺化皇城 · 查看更多 »

謙陵

謙陵(),俗稱嗣德陵(),是越南阮朝第四代皇帝嗣德帝的陵墓。位於順化市水春社上坡村。謙陵也是阮朝諸皇陵中風景最為優美、建造最為奢華的一個。 謙陵原名萬年基(),本是嗣德帝的一座行宮。嗣德帝於1846年選中了水春社上坡村附近為行宮的地址,並徵調了大量年輕民夫開始建造。1866年,民夫由於勞累過度而引起了暴動,段有徵、段有愛、段司直、張仲和、范梁等人煽動士卒造反,擁立丁導(原名阮福膺福)為主。不久,嗣德帝鎮壓了這場叛亂。 丁導之亂之後,嗣德帝將萬年基改名為謙宮(),直到1873年方才建造完工。1883年嗣德帝死後,將謙宮改為謙陵,作為嗣德帝的陵寢。.

新!!: 維新帝和謙陵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新!!: 維新帝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越南光復會

越南光復會()是20世紀初越南反法國殖民的組織,由潘佩珠及阮朝貴族彊柢帶領。受1911年中國辛亥革命鼓舞,翌年潘佩珠在廣州成立越南光復會,希望推翻法國印度支那政府,在越南成立民主共和制的「越南民國」,期間又印制貨幣,組織炸彈活動。運動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而潘佩珠的支持者也人心散渙,但運動其間光復會發表的《越南亡國史》一書,卻奠定了越南民族主義的重要基礎。.

新!!: 維新帝和越南光復會 · 查看更多 »

越南獨立同盟會

越南獨立同盟會(Việt Nam Ðộc Lập Ðồng Minh Hội),簡稱越盟(Việt Minh),於1941年成立。 1941年5月10日,印度支那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高平省河广县北坡村召开,胡志明主持会议。会议决定发展游击战争,成立“越南独立同盟会”。該會的目的是要帶領越南脫離法國的殖民統治,以及抵抗入侵日軍。一些人或會把它與越南革命同盟會(越革)混淆,後者是由阮海臣(Nguyễn Hải Thần)及胡學覽(Hồ Học Lãm)創立,並於1946年加入越南國家聯軍。二戰期間,日軍佔據了法屬印度支那,越盟除與法國人交戰外,也發起對抗日軍的運動,並得到來自美國及中國的資助,共同抗日。 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胡志明領導的越盟控制整個越南,向法國宣佈獨立,並在美國的支持下,於同年9月2日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但自日軍被擊敗後,美國的援助減少,法國乘勢捲土重來,圖恢復越南的殖民統治,期間與越盟交戰的時間接近十年,當時美國為了防止共黨勢力在亞洲的擴張,便停止援助越盟,法國因此獲得美國在政治及經濟上的支持,重新執政而遭到武裝反抗,這場戰爭被稱為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法國將領Jean-Étienne Valluy计划把越盟一刀清掉,但不成功。他領導的武裝部隊經河內,逐家逐戶與越盟小隊交戰。但多天--,當法軍找出最後一名越盟狙擊手時,據越盟单方面聲稱法國已為此損失了多名法軍。其後法軍於1947年包圍越盟位於北越的基地,當時胡志明藏匿在地洞內,得以避過法軍的生擒,率領15,000多名法軍的Valluy圖殲滅為數達60,000多人的敵軍,但也不成功。 在1954年的奠邊府戰役後,法軍宣佈投降,並給予越南民主共和國更多在和平談判方面的好處。事隔不久,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日內瓦會議結果所達成的共識中,越南被分為北越和南越,並以北緯17度作界線,直至1956年的統一選舉為止。北越的民政於同年10月11日過渡至越盟,委任胡志明為北越總理,並將成為一社會主義國家。而南越方面則由保大出任該國皇帝,並委任吳廷琰為首相。 由於南越的支持國美國並未簽署1954年的協議及接受兩越統一選舉,因此獲得廣泛支持的胡志明得以為日後越戰的勝利奠定基礎。.

新!!: 維新帝和越南獨立同盟會 · 查看更多 »

越共

越共可以指的是:.

新!!: 維新帝和越共 · 查看更多 »

黎貞

黎貞(;),越南阮朝官員,維新帝的輔政大臣。.

新!!: 維新帝和黎貞 · 查看更多 »

黃琨 (阮朝)

黃琨(;),原名黃--,越南阮朝官員,維新帝的輔政大臣。.

新!!: 維新帝和黃琨 (阮朝) · 查看更多 »

胡得忠

胡得忠(;),號信齋(),越南阮朝官員,維新帝輔政大臣。.

新!!: 維新帝和胡得忠 · 查看更多 »

胡志明

胡志明(Hồ Chí Minh,),越南共產主義革命家,本名阮必成,號愛國、秋翁,幼名生恭。胡志明是他在二次大戰時用以抗日的化名,因而沿用。他是越南共产党、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人民军的主要创立者和领导人。曾擔任越南劳动党主席和第一书记(后改稱總書記),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和政府总理。.

新!!: 維新帝和胡志明 · 查看更多 »

阮福保䧛

阮福保䧛(,),法文名伊夫·克劳德(Yves Claude),维新帝阮福晃第三子,母为费南德·安迪尔,1934年4月8日出生。1945年其父去世后改姓永珊,故又名伊夫·克劳德·永珊,有一妻名为Jessy Tarby,后生下10子女。1987年送父亲之遗骨回国安葬,并改葬冲坤陵园。现任大南龙星院主席(阮朝皇室組織主席)。2001年他写了一本书,名为《维新,安南的皇帝1900-1945》。.

新!!: 維新帝和阮福保䧛 · 查看更多 »

阮福綿𡫯

阮福綿𡫯(,),越南阮朝明命帝第78子,生母麗嬪阮氏翠竹。.

新!!: 維新帝和阮福綿𡫯 · 查看更多 »

阮氏媖

阮氏媖(;),越南阮朝成泰帝阮福昭的妃嬪,維新帝阮福晃嫡母。 阮氏媖是武顯殿大學士阮紳之女。成泰五年(1893年),選入後宮,封懋嬪。成泰九年(1897年)正月,晉封皇貴妃。成泰十九年(1907年)七月,成泰帝被廢後,遷居聖雅克角市(今頭頓),后妃都留在宮中。維新元年九月十二日(1907年10月18日),維新帝尊稱阮氏媖為皇嫡母()。維新十年四月,維新帝被廢,法國殖民政府另立啟定帝,八月,阮朝廢除了成泰帝和維新帝后妃的全部封號,降為府妾,但仍然由阮朝朝廷供養。.

新!!: 維新帝和阮氏媖 · 查看更多 »

阮氏定

阮氏定(;),越南阮朝成泰帝阮福昭的妃嬪,維新帝阮福晃的生母。 阮氏定是平定人。成泰十二年(1900年)生下維新帝後被封為九階才人。成泰十九年(1907年)七月,成泰帝被廢後,遷居聖雅克角市(今頭頓),嬪妃都留在宮中。維新元年九月十二日(1907年10月18日),維新帝尊稱阮氏定為皇生母()。維新十年四月,維新帝被廢,法國殖民政府另立啟定帝,八月,阮朝廢除了成泰帝和維新帝后妃的全部封號,降為府妾,但仍然由阮朝朝廷供養。.

新!!: 維新帝和阮氏定 · 查看更多 »

阮朝

阮朝()是越南历史上最后的朝代,1802年至1804年使用南越国号(阮世祖朝贡之时自称“南越国长”),1804年至1839年使用国号越南()、大越南(),1839年,明命帝阮福晈将国号改为大南()。 阮朝前身為郑阮纷争时的阮氏广南国,存在於1558年至1777年,而後於1802年,滅西山朝正式建國统一越南,直至1945年最後一位皇帝保大帝退位,王朝正式结束。阮朝的历史是越南历史上较动荡的一段时期,此时期的历史与中国清朝的衰落和法国在中南半島的崛起紧密相关。 阮朝的历史可被分为两段时期,独立时期与殖民时期。独立时期(1802年-1883年),阮朝对越南有着绝对的统治权,但是法国在印度支那的势力逐渐崛起,威胁到了阮朝的统治,在独立时期末,阮朝被划分为三个部分,即交趾支那(南圻)、东京(北圻)和安南(中圻),其中交趾成为法国殖民地、安南和东京则成为法国的保护国,阮朝朝廷的权力随之减弱。殖民时期(1883年-1945年),法国殖民势力逐渐取得越南的统治权,阮朝朝廷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法属印度支那政府。在这段时期的越南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其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越南一度被日本占领。.

新!!: 維新帝和阮朝 · 查看更多 »

阮有排

阮有排(;)是越南阮朝保大帝时期的機密院院長。他是一位罗马天主教徒。.

新!!: 維新帝和阮有排 · 查看更多 »

阿尔贝特·萨罗

阿尔贝-皮埃尔·萨罗(Albert-Pierre Sarraut,,),越南汉文文献译作沙露,生于波尔多卒于巴黎,法國激進社會黨政治家,以其殖民政策和在法屬印度支那總督任內的開明統治而極負盛名。1911年,阮朝朝廷表封薩羅為輔南王。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两次任总理。 在皮埃尔·赖伐尔右倾内阁1936年11月垮台后,法国自由党领袖萨罗出任总理。.

新!!: 維新帝和阿尔贝特·萨罗 · 查看更多 »

育德帝

育德帝(;),即阮恭宗(),名阮福膺禛(),越南阮朝第5任皇帝。1883年時曾短暫地在位三天。.

新!!: 維新帝和育德帝 · 查看更多 »

蔡璠

蔡璠(Thái Phiên;)是越南阮朝末年的一位民族主義人士、革命家和學者。他以筆名「南昌」(Nam Xương)而為人所知。 蔡璠曾與潘佩珠一起加入越南光復會,後參與東遊運動。 1916年,蔡璠與陳高雲一起,暗中與維新帝聯絡,準備趁法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機,發動反對殖民統治的起義。但事洩,蔡璠與陳高雲被殖民政府逮捕,處斬於順化。 1945年,越盟發動八月革命。為紀念蔡璠的事蹟,曾短暫地將峴港市改名為蔡璠市。 Category:越南革命家 Category:越南獨立運動 Category:被處決的越南人 Category:廣南省人 Category:蔡姓.

新!!: 維新帝和蔡璠 · 查看更多 »

自由法國

自由法國(France libre),是在1940年6月,原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國防部次長夏爾·戴高樂在英國所建立的政體。在法国向納粹德國投降時,戴高樂逃亡至英國,於6月18日透過英國廣播公司發表《告法国人民书》的演說,號召法国人不要放弃希望,“法国抵抗的火焰都不能熄灭,也绝不会熄灭”,这标志了「自由法國」運動的开始。.

新!!: 維新帝和自由法國 · 查看更多 »

陳高雲

陈高云(;),越南革命家,越南獨立運動人士,越南光复会重要领导者,广南奠磐府(今属奠磐市社)人。 生于1866年。本是阮朝一名官员,1898年被卷入一次起义,后失败被捕,先是在会安被囚禁了一段时间,后被法国殖民者囚禁在昆仑岛监狱6年。维新帝即位后当上了一个官位,1916年维新帝号召群众响应由潘佩珠所领导之越南光复会所发动之革命行动,陈高云和蔡璠也参加了这次行动,企图以此驱逐法国殖民势力,帮助维新帝。然而,此计划却不慎被泄漏出去。法国很快的就派遣军队镇压,陈高云与蔡璠一起被捕,押送顺化斩首,终年50岁。 越共領導人胡志明對陈高云甚為尊敬。現今越南有不少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 Category:阮朝官員 Category:越南革命家 Category:越南獨立運動 Category:被處決的越南人 Category:廣南省人 Category:陈姓.

新!!: 維新帝和陳高雲 · 查看更多 »

枚克敦

枚克敦(;),越南阮朝官員。.

新!!: 維新帝和枚克敦 · 查看更多 »

枚氏鐄

枚妙妃(;),名枚氏鐄(),越南阮朝維新帝阮福晃的妃嬪。 枚氏鐄是承天府香茶縣安寧總金龍社(今屬承天順化省順化市香龍坊金龍村)人,禮部尚書枚克敦長女,成泰十一年(1899年)出生。維新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916年1月30日),枚氏鐄被選入維新帝後宮。維新十年(1916年)三月,枚氏鐄被冊封為二階妙妃()。四月,維新帝被廢,法屬殖民政府將維新帝流放至印度洋留尼汪島。維新帝選擇與枚氏鐄離婚,並建議其改嫁,但遭到了枚氏鐄的拒絕。 1980年,枚氏鐄在順化市去世。.

新!!: 維新帝和枚氏鐄 · 查看更多 »

歸仁市

歸仁市()是越南平定省省莅、沿海城市。面积420.5平方千米。2009年,人口为280,535人 。从历史上看,这个城市的商业活动集中在农业和渔业。然而近年来向服务业和旅游业重大转变,还有一个庞大的制造业。.

新!!: 維新帝和歸仁市 · 查看更多 »

沱㶞

#重定向 岘港市.

新!!: 維新帝和沱㶞 · 查看更多 »

法屬印度支那

法属印度支那(Indochine française,ຝຣັ່ງແຫຼັມອິນດູຈີນ,សហភាពឥណ្ឌូចិន,越南語:、、),法兰西殖民帝国在东南亚的领土,由老撾保護國、柬埔寨保護國、三个越南人聚居地(东京,安南与交趾支那)和中國的廣州灣组成。 法屬印度支那的建立始於1862年越南割讓南圻地區予法國開始,1885年中法戰爭後越南正式成為法國保護國,成為法屬印度支那的主要部份。1887年,已為法國保護國二十年的柬埔寨加入法属印度支那,而老挝与广州湾分别在1893年与1900年加入。1902年,当地首府由南圻的西贡迁至东京河内,到了1939年,首府又由河内迁至安南大叻,二战结束之后,首府再次由大叻迁回河内。法国本土在二战期间沦陷之后,之前由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管理的印度支那,交给了维希法国在日本的监督之下管理。不过,在1945年3月至8月期间,印度支那是由日本全权管理的。自1941年5月开始,由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獨立同盟會就一直在越南进行企图推翻法国政府的叛乱,开始了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1949年,法国赋予了以保大帝为首的君主立宪国家,奉行反共;维持越南国独立地位。日內瓦會議结束之后,越盟在越南北部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而越南南部的越南国则继续维持独立地位。.

新!!: 維新帝和法屬印度支那 · 查看更多 »

法國解放勳章

法國解放勳章(Ordre de la Libération)由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將軍在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設立,以表揚在戰爭中解放法國的英雄。此榮譽只頒給少數人物、部隊或城市,地位僅低於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勳章只設一個等級:Compagnon de la Libération(英譯:Companion of the Liberation),創立人戴高樂將軍是勳章成立後唯一的首領(Grand Master),參見他的Grand Master項鍊章。.

新!!: 維新帝和法國解放勳章 · 查看更多 »

潘佩珠

潘佩珠(,),原名潘文珊(),因避維新帝諱,改名潘佩珠,別名是漢(),號巢南(),是20世紀初期越南的民族主義革命家,也是越南的愛國志士。.

新!!: 維新帝和潘佩珠 · 查看更多 »

潘氏調

潘氏調(;)是太保扶國公潘廷評之女,阮朝育德帝的皇后。.

新!!: 維新帝和潘氏調 · 查看更多 »

成泰帝

成泰帝(,),本名阮福寶嶙(),在位期间名阮福昭(),是越南阮朝第10任皇帝,1889年—1907年在位。.

新!!: 維新帝和成泰帝 · 查看更多 »

攝政

攝政是指在君主制下,一個國家的即位君主不能管理國家時,由他人代替君主處理國政。攝政最常见的情况即是君主仍然幼小而不能親自定奪裁批朝政。在君主患病或不在國內等情況下也会偶尔出现。攝政者多由在位君主的直系亲属担任职务,如儲君(多稱為監國)或母親(多稱為垂簾聽政),或是通常由称为摄政王的皇族所担任。除此之外,摄政者也有由君主的外祖父等外戚,或是德高望重、深具資歷經驗的大臣(多称为辅政大臣)所擔任的。 有些攝政者攝政時,國家並沒有君主在位,這種情況下的攝政者是國家的實際統治者,只是沒有君主身份。 在摄政期间,摄政者給予建議、並讓皇帝從各項建議與執行中進行學習,直至年歲更長,而能親自執政為止。然而,於很多情況,攝政者都會獨攬大權不放,甚至把皇帝當作傀儡。故皇帝長大後,亦往往與這些攝政者產生權力矛盾,而引發權力鬥爭。單以清朝為例,就有清初康熙帝除去鰲拜,清末光緒帝嘗試與慈禧太后爭權(但失敗)等例子。.

新!!: 維新帝和攝政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维新帝阮福永珊阮福晃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