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古典音乐

指数 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是指根植于西方音乐传统(包括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的艺术音乐,包含了从大约11世纪直至当代的广大时间范围。这一艺术传统的中坚时期通常被划定为从1550年到1900年的这段时间,又称共晓时期。 西方音乐记谱法除了为演奏者预设了一段音乐的音高、速度、拍子、节奏,其特別之處在於對細節的處理也進行了描述,例如裝飾音與力度變化,然而這些裝飾音通常是為了尚未精通即興演奏藝術的初學者而寫的,另一方面,力度變化在很多情況下沒有標示,需要仰賴演奏者對音樂的內在了解去做詮釋。與其他樂種一樣,古典音乐在器乐方面有相當高度的發展,这与以歌曲为主的流行音乐形頗為不同。 “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一词最早见于19早期初期,最初是用于凸显从巴赫到贝多芬的这一段黄金时期。牛津英语词典中“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一词最早出现在1836年。.

110 关系: 埃迪·范·海伦华纳兄弟协奏曲卡農 (帕海貝爾)卢奇亚诺·帕瓦罗蒂古希腊古典主义音乐合唱大黃蜂的飛行大键琴奏鸣曲女武神的騎行威廉泰爾序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安东宁·德沃夏克安东尼奥·维瓦尔第对位法寇特·威爾尼古拉·安德烈耶维奇·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巴哈巴洛克音乐巴托克·贝拉中世紀音樂布蘭詩歌 (奧爾夫)三文钱的歌剧乐句乐想交响诗交響曲弦樂器作曲家当代古典音乐何塞·卡雷拉斯和声和弦凱斯西儲大學公主徹夜未眠共晓时期四季 (維瓦爾第)皇家愛樂管弦樂團現代音樂理查德·瓦格纳理查德·施特劳斯第13號小夜曲 (莫札特)第5號交響曲 (貝多芬)管弦樂團管风琴管樂團簡約音樂...織體 (音樂)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约瑟夫·海顿组曲羅馬帝國猫和老鼠爱德华·格里格爵士乐焦阿基诺·罗西尼节奏节拍銅管樂器音乐音乐术语列表音高音樂學系音樂形式音樂記譜法莫里斯·拉威爾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華特·迪士尼衛報西洋乐器列表调性贝多伊齐·斯美塔那贾科莫·普契尼跨界音樂路德维希·范·贝多芬转调阿夫洛斯管阿隆·科普兰蘇格蘭赋格钢琴里拉琴金鼎獎英國廣播公司新聞英国广播公司英格威·玛姆斯汀速度 (音樂)陈美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理查·史特勞斯)杜蘭朵樂隊歌唱歌剧毕达哥拉斯民間音樂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清唱劇木管乐器朱塞佩·威尔第戏剧浪漫主義音樂文艺复兴音乐早期古典音樂打击乐器普拉西多·多明哥1990年世界杯足球赛2001太空漫遊 (電影) 扩展索引 (60 更多) »

埃迪·范·海伦

埃迪·范·海伦(Edward Lodewijkz "Eddie" Van Halen,)是一位荷兰裔美国吉他手、键盘乐手、曲作家和音乐制作人,摇滚乐团范·海伦的主音吉他手和创始人之一。Allmusic资料库称范·海伦“毫无疑问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最有独创性和最有天赋的摇滚吉他手之一”。.

新!!: 古典音乐和埃迪·范·海伦 · 查看更多 »

华纳兄弟

华纳兄弟娱乐公司(Warner Bros.),或者简称华纳兄弟(Warner Bros.)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和电视娱乐制作公司之一。目前,该公司是时代华纳旗下子公司,总部分别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伯班克以及纽约市。 华纳兄弟包括几大子公司,包括華納兄弟影業、華納兄弟製片廠、华纳兄弟电视公司、華納兄弟動畫製作、華納兄弟遊戲、WB电视网(网络)、DC漫画、和CW电视网。 华纳兄弟成立于1918年,是美国成立时间第三悠久的电影公司,前两家为环球影业和派拉蒙电影公司,均成立于1912年。华纳兄弟虽然于2005年和传奇影业达成合作协议,但是好景不长。2013年,传奇影业表态说华纳兄弟把《悍戰太平洋》宣传得不够好,结果导致华纳兄弟就和传奇影业解约。传奇影业後來改和环球影业合作。.

新!!: 古典音乐和华纳兄弟 · 查看更多 »

协奏曲

协奏曲(concerto),指一件或数件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既有对比又相互交融的作品。用一件乐器者又称“独奏协奏曲”,用几件乐器者又称“大协奏曲”。通常为三个乐章,但也有仅一个乐章的,而舒曼将自己这样只有一个乐章的协奏曲作品称为“小协奏曲”。.

新!!: 古典音乐和协奏曲 · 查看更多 »

卡農 (帕海貝爾)

《D大調卡農與吉格》(Kanon und Gigue in D-Dur für drei Violinen und Basso Continuo),也称《約翰·帕海貝爾卡农》(Pachelbel's Canon),是德国作曲家约翰·帕赫贝尔最著名的作品。因为它是最著名的卡農樂曲,有时也常以“卡农”代指。然而实际上卡農(Canon)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卡農在字面上是「輪唱」的意思,吉格(Gigue)则是舞曲。D大调卡农作於1680年前後,是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作品,原版由三個小提琴演奏,并以大键琴和大提琴及鲁特琴伴奏。它曾被改編為多個不同版本,供不同樂器組合演奏。它原有吉格舞曲伴隨,但現在很少演奏這段。.

新!!: 古典音乐和卡農 (帕海貝爾) · 查看更多 »

卢奇亚诺·帕瓦罗蒂

卢奇亚诺·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otti,〉,義大利男高音歌唱家,也是20世紀後半葉的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別號「高音C之王」。.

新!!: 古典音乐和卢奇亚诺·帕瓦罗蒂 · 查看更多 »

古希腊

位于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给女神雅典娜而建。它是古希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古希腊是指从希腊历史上公元前8世纪的古风时期开始到公元前146年被罗马共和国征服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希腊文明。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 在雅典的领导下,在兩次的波希战争取胜之后,并在前5世纪到前4世纪之间,也就是在波希戰爭結束後至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前的這段時期达到鼎盛,被称作“黄金时期”。在被馬其頓國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希腊化文明在地中海西岸到中亚的大片地区扩散。 古希腊人在宗教、哲學、科學、藝術、工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由于古希腊文明对罗马帝国有过重大影响,后者将前者的文明吸收并带到环地中海和欧洲的许多地区。因此一般认为古希腊文明为西方文明打下了基础。.

新!!: 古典音乐和古希腊 · 查看更多 »

古典主义音乐

古典主义音乐指的是1750至1820年时期的欧洲主流音乐。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由于他们都在维也纳度过自己的创作成熟时期,因而也称作“维也纳古典乐派”。.

新!!: 古典音乐和古典主义音乐 · 查看更多 »

合唱

合唱指一種集體性的歌唱藝術。在合唱中,人員分成若干聲部,分別採用不同的旋律,同時唱歌。這類表演團隊被稱為合唱團或者合唱隊。參加的人員則稱做合唱團員或者合唱隊員,其所演唱的歌曲稱作合唱音樂,但也常遇到將合唱當做合唱團或合唱音樂的簡稱。.

新!!: 古典音乐和合唱 · 查看更多 »

大黃蜂的飛行

《大黃蜂的飛行》(Полет шмеля,也作野蜂飞舞)是俄羅斯作曲家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名曲之一。尼古拉於1899年到1900年間,基於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的詩作改編為同名歌劇《蘇丹沙皇的故事》。其中第3幕第1場為描述王子變化為大黃蜂攻擊2個反派角色的情形,此時的配樂即為此曲。由於此曲的旋律極快,後人常選用此曲作為展示鋼琴、小提琴等樂器的演奏技巧。.

新!!: 古典音乐和大黃蜂的飛行 · 查看更多 »

大键琴

#重定向 大鍵琴.

新!!: 古典音乐和大键琴 · 查看更多 »

奏鸣曲

奏鸣曲(Sonata)是种樂器音乐的写作方式,此字彙源自拉丁文的sonare,即發出聲響。在古典音樂史上,此種曲式隨著各個樂派的風格不同也有著不同的發展。奏鳴曲的曲式从古典樂派时期開始逐步發展完善。19世紀初,給各類樂器演奏的奏鳴曲大量出現,奏鳴曲儼然成為了西方古典音乐的主要表现方式。到了20世紀,作曲家依然創作著給樂器演奏的奏鳴曲,但相較於古典樂派以及浪漫樂派的奏鳴曲,20世紀的奏鳴曲在曲式方面已有了不同的面貌。.

新!!: 古典音乐和奏鸣曲 · 查看更多 »

女武神的騎行

《女武神的騎行》(Walkürenritt,Ride of the Valkyries),理查·華格納創作的歌劇《尼伯龙根的指环》第二部《女武神》第三幕開首的歌曲,在華格納的作品中知名度僅次於歌劇《羅恩格林》裡的《婚禮进行曲》。因為流行文化的推廣,使《女武神的騎行》廣為人知,例如美國越戰電影《現代啟示錄》便以此曲作為片中配樂。.

新!!: 古典音乐和女武神的騎行 · 查看更多 »

威廉泰爾序曲

#重定向 威廉·退尔序曲.

新!!: 古典音乐和威廉泰爾序曲 · 查看更多 »

室内乐

室内乐(Chamber music),又稱室樂,是一种古典音乐作品的体裁,为几件在室内演奏的乐器所作。室内乐由几人合奏,每人各演奏一个声部,通常不含独奏。“室内”指音乐可以在空间较小的室内演奏。.

新!!: 古典音乐和室内乐 · 查看更多 »

宗教音乐

宗教音乐,是为宗教仪式谱写和演出的音乐,广义的宗教音乐也包括受宗教影响的具有宗教情怀的音乐作品。.

新!!: 古典音乐和宗教音乐 · 查看更多 »

安东宁·德沃夏克

安东宁·利奥波德·德沃夏克(Antonín Leopold Dvořák,)生於布拉格(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现属于捷克)附近的伏尔塔瓦河旁的磨房内,卒於布拉格,是捷克民族乐派作曲家。 追随着民族主义者斯美塔那,德沃夏克经常在他的作品中使用摩拉維亞和他的故乡波希米亚(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现属捷克)的民谣音乐的风格。德沃夏克自己的风格经常被描述为“吸收了民歌的影响并找到有效的方式利用它们,用交响乐的传统最完满的再现了一个民族的特色”。其代表作有第九交响曲《新世界交響曲》、《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斯拉夫舞曲》、歌剧《露莎卡》。他被认为“可能是他那个时代最多面手的作曲家”。Taruskin (2010), 754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暨德沃夏克鍵盤共同發明者奥古斯特·德沃夏克(August Dvorak)是安东宁·德沃夏克的遠親。.

新!!: 古典音乐和安东宁·德沃夏克 · 查看更多 »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Antonio Lucio Vivaldi,),昵称Il Prete Rosso(红发神父),是一位出生于威尼斯的意大利神父和巴洛克音乐作曲家,同时还是一名大师级小提琴演奏家。维瓦尔第被认为是最有名的巴洛克音乐作曲家之一,在他那个时代闻名于整个欧洲。他最主要的成就在于乐器协奏曲(特别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还有圣歌和歌剧。其最著名的作品为《四季》。.

新!!: 古典音乐和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 查看更多 »

对位法

对位法是在音乐创作中使两条或者更多条相互独立的旋律同时发声并且彼此融洽的技术。.

新!!: 古典音乐和对位法 · 查看更多 »

寇特·威爾

库尔特·尤利安·魏尔(Kurt Julian Weill,),德國(晚年歸化美國籍)作曲家,自1920年代起活躍至過世。他是劇院的首席作曲家,並替音樂廳創作了許多作品。.

新!!: 古典音乐和寇特·威爾 · 查看更多 »

尼古拉·安德烈耶维奇·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尼古拉·安德烈耶维奇·里姆斯基-科萨科夫(Николай Андреевич Римский-Корсаков,),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在季赫温出生。他和鲍罗丁、穆索尔斯基、巴拉基列夫和居伊并称为“强力集团”。.

新!!: 古典音乐和尼古拉·安德烈耶维奇·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 查看更多 »

巴哈

巴哈可以指:.

新!!: 古典音乐和巴哈 · 查看更多 »

巴洛克音乐

巴洛克音乐指歐洲在文艺复兴之後開始興起,且在古典主義音樂形成之前所流行的音樂類型,延續期間大約從1600年到1750年之间的150年。 巴洛克(Baroque)詞語來源說法不一。德國文學批評家認為,它來自西班牙語的"barrueco"和葡萄牙語的"barocco",法國文學批評家則說來自法語形容詞"baroque",意指形态不够圆或不完美的珍珠,最初是建筑领域的术语,后逐渐用于艺术和音乐领域,然而義大利人卻指出它源自邏輯學中用來形容三段論法的一個名詞"barocco"。在藝術領域方面,巴洛克風格的特徵是精緻細膩的裝飾以及華麗的風格,造成這種現象的主因,是因為巴洛克時期是貴族掌權的時代,富麗堂皇的宮廷裡奢華的排場正是新的文化以及藝術的發展中心,而這個大環境的改變也直接的影響到了音樂家的創作。十七、八世紀宮廷樂師所寫的音樂作品,絕大部分是為上流社會的社交所需而做,為了炫燿貴族的權勢以及財富,當時的宮廷音樂必定得呈現出炫耀的音樂以及不凡的氣度,以營造愉悅氣氛。 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是极尽奢华,加入大量裝飾性的音符。节奏强烈、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复调音乐仍然--据主导地位,大小调取代了教会调式,同时主调音乐也在蓬勃发展。于是复调的和声性越来越明显。复调在 J.S.巴赫时代发展到极致。 通奏低音及即興創作是巴洛克重要的部分,並且管弦樂團編制尚未標準化。.

新!!: 古典音乐和巴洛克音乐 · 查看更多 »

巴托克·贝拉

巴托克·贝拉·维克托·亚诺什(Bartók Béla Viktor János,),匈牙利作曲家,是二十世紀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匈牙利现代音乐的领袖人物。他的很多创举剧烈震动了整个20世纪艺术圈。.

新!!: 古典音乐和巴托克·贝拉 · 查看更多 »

中世紀音樂

中世纪時期约為公元800年-1400年。.

新!!: 古典音乐和中世紀音樂 · 查看更多 »

布蘭詩歌 (奧爾夫)

《布蘭詩歌》(Carmina Burana),亦譯為《博伊伦之歌》或《布朗尼之歌》,是德国作曲家及音樂教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的大型合唱及管絃乐作品。內容取自同名的文學作品,是其中一首較為人所認識的二十世紀古典音樂作品,當中的開場及終曲《哦,命運》更是本曲的代表作。2009年,由英國廣播公司和其他機構所做的一項調查中發現,《哦,命運》是英國近75年來最為人所認識的古典樂曲。在電視、電影及廣告中的配樂中经常出现。奥夫在创作的技法上,运用最简单的旋律素材、强烈吃重的节奏,将没有任何发展与变样的乐句大量的反反复复,在看似单调乏味的手法上,营造出源源不断的能量。.

新!!: 古典音乐和布蘭詩歌 (奧爾夫) · 查看更多 »

三文钱的歌剧

《三文钱的歌剧》(Die Dreigroschenoper)是一部德国音樂劇。由18世纪英国歌剧《乞丐的歌剧》〔The Beggar's Opera〕改编而来。贝尔托·布莱希特编剧,作曲家库特·魏尔作曲。于1928年8月31日在柏林首演。该音乐剧通过荒诞的喜剧形式,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 1931年又被改编成同名德国电影,片长112分钟,为德语、法语,黑白有声片,导演乔治·威廉·派伯斯特,由贝拉·巴拉兹、华依达、拉尼亚改编。.

新!!: 古典音乐和三文钱的歌剧 · 查看更多 »

乐句

乐句(英語:phrase),是旋律的组成部分,长短不一,由几个小节组成,基本分为:.

新!!: 古典音乐和乐句 · 查看更多 »

乐想

乐想(motif),也直译为音乐动机、音译为母题,是作曲者在作曲时的一段简短的音乐灵感、反复再现的几个突出的、一小段音符构成的音乐片段。这些乐想通常奠定了该作品的主要基调,对作品有着特殊的意义:“乐想是可用来辨别的最小单位。”.

新!!: 古典音乐和乐想 · 查看更多 »

交响诗

交響詩,也稱音詩,是管弦樂的一種形式,通常為單樂章,音樂的內涵通常具有敘事性,或者要呈現出故事性。是標題音樂具代表性的一種音樂形式,標題可以來自於一首詩,一本小說,一幅畫,或者其他方面。 交響詩的形式主要由李斯特創造,他於1840年代到1850年代間創作了一系列單樂章的管弦樂作品,李斯特式的交響詩出現之前,單樂章作品多為音樂會序曲。 其他的作曲家開始創作交響詩:史麥塔納(我的祖國)、德弗札克、穆索斯基(荒山之夜)、柴科夫斯基、法蘭克、杜卡斯、雷史畢基(羅馬交響詩三部曲:羅馬之松,羅馬之泉,羅馬之慶)、蓋希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聖桑(骷髏之舞),以及其他許多作曲家。 理查·史特勞斯是晚期浪漫樂派作曲家中交響詩較多產的其中一位,他較喜歡稱之為音詩,其作品包括《唐璜》(Don Juan)、《狄爾惡作劇》(Til Eulenspiegel)、《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以及《唐吉訶德》(Don Quixote)。史特勞斯給唐吉訶德加上副標題「序曲,主題與變奏,以及終曲」,以及「給大型管弦樂團一個騎士性格主題的壯麗變奏曲」。 *.

新!!: 古典音乐和交响诗 · 查看更多 »

交響曲

交響曲(不等同交響樂)是包含多個乐章的大型管弦乐曲,一般是為管弦樂團創作。.

新!!: 古典音乐和交響曲 · 查看更多 »

弦樂器

弦樂器是指以弦振動而發出聲音的樂器之總稱。.

新!!: 古典音乐和弦樂器 · 查看更多 »

作曲家

作曲家是專門創作音樂的音樂家。在過去,大部分的音樂家都會作曲,但在分工細密的現代社會,作曲家、演奏家甚至指揮家等,已經成為截然不同的音樂家類型。 歷史上有許多創作的類型,像是鋼琴奏鳴曲或交響樂等等,古典時期的作曲家往往各種類型都加以嘗試,但浪漫時期則出現較多專作鋼琴曲或歌劇的作曲家;而流行歌曲中寫爵士樂和寫搖滾樂亦不相同。作曲家必須了解視音樂的型式有不同的作曲方式,像是為了戲劇而作曲,要考量到歌唱者發聲,音響效果等。為了流行歌曲而作曲,要了解歌詞,了解目前流行的趨勢。要為交響樂作曲,不了解各種樂器是不行的。這些都是作曲家面臨的挑戰。.

新!!: 古典音乐和作曲家 · 查看更多 »

当代古典音乐

代古典音樂,通常是指由1970年代中期至今創作的新音樂,開始走出現代音樂的影子。有時當代古典音樂可以泛指1945年之後的作品。當代古典音樂的風格多樣,由前衛音樂開始打破了許多以前人們對於何謂音樂的觀念,到今天各種風格百花齊放,再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時代風格,故此亦有人將這時期的音樂稱為後現代音樂。.

新!!: 古典音乐和当代古典音乐 · 查看更多 »

何塞·卡雷拉斯

何塞普·卡雷拉斯(Josep-Maria Carreras i Coll,發音:,),是加泰隆尼亞歌唱家,20世紀後半葉的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是演繹威爾第和普契尼作品中男高音角色的權威之一。.

新!!: 古典音乐和何塞·卡雷拉斯 · 查看更多 »

和声

和声学是关于乐音音频同时性(也包括续时性)分布自然法则描述、总结性的音乐理论学科,对于理解音乐构成及其自然逻辑意义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音響(sound)的範疇裏,廣義的和聲(harmony)可以是指任何由超過一個頻率所組合而成的聲音。但在西方音樂裏面,和聲也常常用來描述不同和弦(chord)的配搭手法,而和弦則通常較為狹義地描述同一時間演奏兩個或以上不同音高,但這兩個詞語在許多時候可以通用。 和聲和旋律(melody)的分別是,旋律是指在不同的時間演奏不同的音高。和聲學通常是研究如何在同一時間演奏不同的音高而獲得協和或不協和的效果,而對位法則是研究如何在同一時間結合兩個不同的旋律。在音樂史上不同的時期對和聲學以及對位法都有不同的理解,對於何謂協和或者不協和的看法,隨著時代不斷改變。.

新!!: 古典音乐和和声 · 查看更多 »

和弦

和弦(chord)源自希臘文χορδή,原意是指弦線。在音樂理論裏,是指組合在一起的兩個或更多不同音高的音。在歐洲古典音樂及受其影響的音樂風格裏,更多時候是指三個或以上的音高組合,而兩個音高的組合則以音程來描述。和弦的組成音,可分開演奏,亦可同時演奏。分開演奏的,我們稱為分解和弦〔或分散和弦〕。和弦有三度疊置及非三度疊置之分,在西方傳統和聲中的和弦,均按照三度疊置的原則構成。 和弦的標記方式有很多種,巴洛克音樂經常以數字低音來標記和弦,古典音樂經常以羅馬數字來標記和弦,爵士樂和流行音樂經常以音名的英文字母來標記和弦。.

新!!: 古典音乐和和弦 · 查看更多 »

凱斯西儲大學

凯斯西储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是美國的一所研究型私立大學,位於俄亥俄州的克里夫蘭市。該校是由凱斯理工學院(由慈善家倫納德·凱斯創立於1880年)及西方儲備大學(在1826年由康乃狄克西部儲備區創立)於1967年合併而成。历史上著名的证明光速不变性的邁克爾遜-莫雷实验,就是1887年在这里进行的。而邁克爾遜也成為第一個贏得諾貝爾科學獎的美國人。 在俄亥俄州,凯斯西储大學是第一學府也是最大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它提供文理、工程、法律、管理、醫科、牙科、護理及社會科學的教學與學術研究。 該校已有16名校友及教授獲諾貝爾獎。.

新!!: 古典音乐和凱斯西儲大學 · 查看更多 »

公主徹夜未眠

(意大利文:Nessun dorma)是普契尼最後一部歌劇《zh-cn:图兰多; zh-tw:杜蘭朵;-》的詠嘆調,由男角卡拉夫王子(Calaf)演唱,訴說杜蘭朵公主要全城徹夜不睡,在天亮前替她尋找王子的名字,若無法如期查出,則全城百姓都必須受死。歌曲的原意為「不让人入睡」,中譯為「--」或「--」。這首古典歌劇作品是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otti)的經典金曲,1990年被英國廣播公司(BBC)用作當年意大利世界盃足球賽的主題曲後,令它的知名度更廣為人知。.

新!!: 古典音乐和公主徹夜未眠 · 查看更多 »

共晓时期

在古典音乐史中, 共晓时期是指从调性体系的形成到瓦解的这段时期。一般来说,巴洛克音乐中后期、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或者说从大约1650年到1900年的这段时期是典型的共晓时期。共晓时期特有的主流音乐模式和一些约定俗成的惯例将其同其他音乐时期区分开来,其中最具识别性的特征是其对调性体系的强烈依赖。.

新!!: 古典音乐和共晓时期 · 查看更多 »

四季 (維瓦爾第)

《四季》(Le quattro stagioni)是意大利音樂家安東尼奧·韋瓦第在1723年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这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新!!: 古典音乐和四季 (維瓦爾第) · 查看更多 »

皇家愛樂管弦樂團

#重定向 皇家愛樂樂團.

新!!: 古典音乐和皇家愛樂管弦樂團 · 查看更多 »

現代音樂

代音樂,也称20世紀古典音乐,是指自1900年起至今,繼承歐洲古典音樂而來的一個音樂紀元,音乐门派繁多,风格多样。.

新!!: 古典音乐和現代音樂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瓦格纳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德国作曲家、劇作家,以其歌劇聞名。理查德·瓦格纳不同於其他的歌剧作者,他不但作曲,還自己編寫歌劇劇本。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前面承接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德·施特劳斯紧随其后。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理查德·瓦格纳一開始是延續卡尔·马利亚·冯·韦伯和贾科莫·梅耶贝尔的浪漫主义傳統,但後來提出了整體藝術的概念,整合了詩歌、視覺藝術、歌劇及劇場,並在1849至1852年間提出許多的論述。瓦格纳後來將這些概念放入由四部歌劇組成的系列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中,共花了26年的時間才完成。 理查德·瓦格纳後期的作品以其複雜的音樂織度、豐富的和声及配器法著稱,另外他也在作品中靈活的使用主导动机,也就是會和特定人物、地點或是事物一起出現的一到兩個小節音樂。理查德·瓦格纳在音樂語言上的一些進展,例如極度的以及快速變換的調性,也影響古典音樂的發展。瓦格纳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可以算是現代音樂的開始。 理查德·瓦格纳曾建造自己的歌劇院,也就是拜羅伊特節日劇院,其中有許多新穎的設計,此歌劇院是為了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而興建,《帕西法爾》也是在這裡首演。後來的拜羅伊特音樂節也在此固定演出瓦格纳的十部樂劇。在瓦格纳建造歌劇院時,他對於音樂及戲劇的想法又改變了,他也將一些傳統形式引入他最後幾部作品中,包括《尼伯龍根的指環》。 在理查德·瓦格纳的最後幾年生命中,充斥著政治流亡者、動盪的愛情以及貧窮。他在音樂、戲劇及政治上的爭議作品在最近數十年來得到許多的注意,尤其是其中的反犹太詞句。他的概念在許多二十世紀的藝術中可以看出踪跡,其影響包括哲學、文學、視覺藝術及戲劇。.

新!!: 古典音乐和理查德·瓦格纳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施特劳斯

查·格奥尔格·施特劳斯(Richard Georg Strauss,),德国作曲家、指挥家。他与以寫圓舞曲著稱的小约翰·施特劳斯为代表的维也纳施特劳斯家族完全没有关系,一般都以全名理查·史特勞斯(R.

新!!: 古典音乐和理查德·施特劳斯 · 查看更多 »

第13號小夜曲 (莫札特)

#重定向 弦乐小夜曲 (莫扎特).

新!!: 古典音乐和第13號小夜曲 (莫札特) · 查看更多 »

第5號交響曲 (貝多芬)

c小調第五交響曲,作品67,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於1804年至1808年間創作的四樂章交響曲。該作品是古典音樂中最受歡迎、最著名、也是最常被演奏的交響曲之一。Schauffler, Robert Haven.

新!!: 古典音乐和第5號交響曲 (貝多芬) · 查看更多 »

管弦樂團

管弦樂團(英語:Orchestra)是當今世上編制最龐大、最複雜的樂團型態,擁有極強大而廣泛之音樂表現力。管弦樂團一般演奏古典音樂或為歌劇伴奏,有時也會替流行音樂伴奏;現代不少管弦樂團也常為電影伴奏,製作電影原聲帶。 一个管弦樂團大多有70位以上的演奏家组成,有些甚至有上百位演奏家。形式比较小的管弦樂團也被称为室內樂團(Chamber Orchestra),室內樂團的成員數量一般少於30人,在兩者中間還有所謂小交響樂團(Sinfonietta Orchestra),主要演奏接近較大於真正室內樂和「典型」近代交響樂曲中間的管弦樂作品,如歷史上巴洛克樂派或古典樂派交響曲或大協奏曲,其編制是動用30到50人的中型樂團演出。一些大型的管弦樂團也被称为交響樂團(Symphony Orchestra)或愛樂樂團(Philharmonic Orchestra),兩者稱謂之間並沒有實質上的區別,有時是一个城市中有兩隊管弦樂團時,可以此來區分彼此,例如倫敦交響樂團和倫敦愛樂樂團。 管弦樂團在演奏時,並不一定所有的團員都要參與演奏過程;一般根據演奏作品的需要,参加演奏的演奏者數目也不同。大多數管弦樂團尚未擁有全部樂器的演奏家,例如,很多樂團没有常態編制豎琴家,或是薩克斯風樂手、鋼琴家、爵士鼓鼓手。因此假如要演奏的作品中有他们不具有的樂器时,他们一般會與獨立音樂家合作,因此樂團人數相當具有彈性。.

新!!: 古典音乐和管弦樂團 · 查看更多 »

管风琴

管风琴(Pipe organ)是一种鍵盤樂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樂器,通過腳下的踏板送風,吹響音管,並配合雙手鍵盤彈奏。早期演奏管风琴通常需要两人搭档,一人演奏,一人鼓风(一般是来自教堂信徒中的小男孩)。后来管风琴的规模越来越大,有以蒸氣機、電力设备鼓风,因而又发展出了更复杂的键盘机械结构。现在常见的管风琴有机械式管风琴、机电式管风琴和电动压气式管风琴。管風琴於公元前三世紀由古希臘的非洲亞歷士山大城工程師Ktesibris所發明 。 一个中型教堂内安装的管风琴大约有1200根音管及23个音栓控制音色、两层手键盘和一个脚键盘,而制造它则需要好几年时间。后在装配时,还要根据演奏地点的室内声学特性来调节音响效果。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管风琴在美国亚特兰大大西洋城一个礼堂内。.

新!!: 古典音乐和管风琴 · 查看更多 »

管樂團

管樂團(concert band也叫wind band, symphonic band, symphonic winds, wind orchestra, wind symphony, wind ensemble,或者symphonic wind ensemble)由木管樂器(woodwind)家族、銅管樂器(brass)家族以及打擊樂器(percussion)家族所組成。它多變的曲目包括原創的管樂曲、改編的古典音樂、輕音樂、以及流行音樂。雖然管樂團跟行進樂隊(Marching Band)所使用的樂器很接近,但是管樂團的主要目的是管樂合奏。.

新!!: 古典音乐和管樂團 · 查看更多 »

簡約音樂

簡約音樂在1960年代時被提出作為實驗音樂中的一種音樂風格,這個派別大都展現以下的特色:.

新!!: 古典音乐和簡約音樂 · 查看更多 »

織體 (音樂)

織體(Texture)是作曲時一種旋律、節奏、和聲等組合的方式,且可以之衡量作品的音響品質,織體的指標往往考量到旋律、節奏、和聲的密度或厚度、音程的寬廣度。或具體地描述為聲部數量及聲部關係。聲部的構成部份有:主旋律聲部(primary melody,PM)、副旋律聲部(secondary melody,SM)、平行旋律聲部(parallel supporting melody,PSM)、静態聲部(static support,SS),和聲聲部(harmonic support,HS),節奏性聲部(rhythmic support,RS),和聲‧節奏聲部(harmonic and rhythmic support,HRS)。 織體給予聽眾的感覺可以是輕盈或是沉重、感覺稀疏或是濃密、感覺清晰或者混濁不清,源於樂聲的交織或重疊時的對比和層次,可分析出不同的織體組成方式,:; 異音(heterophony):異音音樂指的是,安排不同的樂器同時演奏相同的聲部。; 單音(monophony):只有單一的聲部,不論是獨奏、獨唱或是齊奏、齊唱,都是要求必須整齊劃一。; 複音(polyphony):同時擁有許多聲部行進,彼此有所呼應。; 主音(homophony) Category:音乐术语.

新!!: 古典音乐和織體 (音樂) · 查看更多 »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是浪漫主义中期德国作曲家。生于汉堡,逝于维也纳。 他是维也纳的音乐领袖人物,大部分的创作时期也是在维也纳度过的。一些评论家将其与巴赫、贝多芬排列在一起称为「三B」。他對標題音樂與華格納的樂劇形式不認同,而是走純粹音樂路線。 勃拉姆斯創作許多鋼琴曲、室內樂、交響樂及合唱曲。勃拉姆斯本身是炫技鋼琴家,首演過許多自己的作品。勃拉姆斯也和當時不少傑出的音樂家一起合作,包括鋼琴演奏家克拉拉·舒曼以及小提琴演奏家约瑟夫·约阿希姆。勃拉姆斯的很多作品已成為現代音樂會的主要曲目之一。勃拉姆斯是不妥協的完美主義者,曾毀掉他的部份作品.也有一些未發表的作品。.

新!!: 古典音乐和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海顿

法蘭茲·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又译海登、海典、偕丁,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是继巴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器乐作曲家,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杰出代表。被譽稱交響曲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 海顿出生于奥地利和匈牙利边境的一個小村莊羅勞,出身于一個贫穷的车匠家庭,27岁时受聘担任匈牙利埃施特哈齐亲王的乐长,任职达30年之久,他一生写作了104首交响曲,两部神劇《创世记》和《四季》,同时也写作了大量的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以及一些歌剧、轻歌剧、12部弥撒曲和声乐作品。 海顿的音乐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脱,他将奏鸣曲式从钢琴发展到弦乐重奏上,他是器乐主调的创始人,将传统对位法的独立声部完全同化了,将主题发展自行展开。后期他访问英国,接受牛津大学授予的音乐博士头衔,受到了亨德尔的影响,也受莫扎特的影响,产生旋律优美的抒情色彩,出现类似巴洛克的风格。他用弦乐四重奏代替钢琴,用管弦乐代替管风琴,创造了两种新型的和声演奏形式。 他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绰号为“海顿爸爸”。.

新!!: 古典音乐和约瑟夫·海顿 · 查看更多 »

组曲

组曲是一种套曲形式的器乐曲或交响曲,即各自独立的不同乐曲的组合,在巴洛克音乐时代为古典组曲/舞曲組曲,所有套曲都是同一调式,都是从舞曲演变来的。18世纪以后为现代组曲。 巴洛克時期的組曲雖由舞曲組成,但實際上並非作為舞蹈用途,而是經過風格化後供大家欣賞或演奏用的音樂。舞曲風格化的現象在文藝復興晚期便已存在,舞曲所組成的組曲也在當時便略具雛型。到了巴洛克早期,組曲則是主要的樂器作品類型之一。 巴洛克中期以後,德國音樂家Johann Jacob Froberger (1616-1667)為組曲設計了一個較固定的組合方式: 古典组曲包括四首舞曲乐章,.

新!!: 古典音乐和组曲 · 查看更多 »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Imperium Rōmānum,;通用希腊语和中古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Ῥωμαίων, 转写:)是上古時期的一個文明帝國,承接着先前的羅馬共和國。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或「扶菻」。 前44年,羅馬共和國將領凯撒成爲終身獨裁官,象征着共和制的結束;至前27年,屋大維成爲奧古斯都,象征着羅馬帝國的開端。其首府羅馬城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400年這段時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直至公元500年其遷都至拜占庭(又稱君士坦丁堡、新羅馬),該城才隨之取代羅馬城成爲世界最大城市,帝國人口亦增長到五千至九千萬,大約是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约20% 罗马帝国可分为前期(前27年—200年)、中期(200年—395年)和後期〔395年—1204年/1453年〕三个阶段。 羅馬共和國末年,政局由于一連串的內戰和政治角力變得非常不穩定。公元前44年,共和國將領凯撒被元老院封爲終身獨裁官後不久,便遭到刺殺身亡。直至公元前31年,屋大維在亚克兴角战役擊敗對手马克·安东尼和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吞并埃及托勒密王国後,共和國的政局仍然不明朗。至公元前27年,元老院放棄共和制,賜君權及奧古斯都頭銜予屋大維,這象征着羅馬共和國的終結。這時元老院仍然存在,但大權已掌握在屋大維手中。最初幾位皇帝都以「第一公民」自居。 屋大維征战的勝利擴張了帝国的領土。立國之初的兩個世紀,帝國的政局有着前所未見的穩定,這段時期被稱爲「羅馬治世」。直到公元41年,帝国第三位皇帝卡里古拉被刺身亡後,元老院曾经考虑恢復共和政制,但罗马禁卫军架空元老院,遂立克劳狄一世爲帝。克劳狄一世在位期間,帝国繼屋大維後首次征战不列颠尼亞。公元68年,克劳狄一世的繼位者尼祿在兵變中自殺身亡,帝国遭遇一連串短暫的內戰,同時猶太地區更爆发第一次起義,這段時期曾经有四位軍團將領稱帝。維斯帕先在公元69年戰勝其他將領,建立弗拉维王朝。其繼位者提图斯,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发後開放斗兽场。提图斯只短暫在位两年,便由其兄弟图密善繼位爲帝国第11位皇帝。图密善最后亦遭到刺殺身亡。元老院後來封涅尔瓦爲皇帝,這亦是羅馬五贤帝之首,開辟一段長達八十多年的政局穩定時期。罗马第13位皇帝图拉真是羅馬五贤帝之中的第二位,他在位時見證帝國的最大版圖。 康茂德在位時,帝国開始出现衰退之兆。公元192年康茂德被刺殺身亡,觸發五帝之年,有五人同時稱帝,分别是佩蒂纳克斯、尤利安努斯、奈哲尔、阿尔拜努斯和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事件最後由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取得勝利。公元235年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刺殺身亡,導致三世纪危机,這段時期短短50年之內有26人被元老院封爲皇帝。直至戴克里先在位時創立四帝共治,帝國才全面恢复穩定,這段時期一共有四位皇帝共同統治羅馬帝国。這種制度並不能維持下去,很快便招致內戰。內戰最終由君士坦丁一世勝出,成爲帝国的唯一統治者。後來君士坦丁一世遷都至拜占庭,並命名為新羅馬,但史家更喜歡以其名字―君士坦丁稱之爲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自此之後一直是帝國的首都,一直到其終結。君士坦丁一世亦于313年將基督教(后成為天主教会)合法化,並由狄奧西亞一世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基督教從而成爲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 這時的羅馬帝國仍然是世界上的強權,並與其東面安息帝国的繼承者波斯帝國互相抗衡,持續着一個世紀的紛爭。狄奥多西一世是最後一位統治一個完整的羅馬帝國的皇帝,隨後帝國的領土因濫權、內戰、野蛮人入侵、軍事改革和經濟衰退等負面因素被日益蚕食,這時的羅馬帝國實際上已完全分裂成東西兩部份,自此之後再没有被統一過。公元410年及公元455年,西面的羅馬城相繼被西哥德人和汪達爾人等日爾曼部族入侵,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被奥多亚塞废黜,這象征着西罗马帝国的終結。但是,由於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從未被東罗马帝国所承认,所以嚴格上來説,只有在西罗马帝国上一位皇帝尼波斯在公元480年去世後,才可以正式爲罗马帝国在西歐的統治劃上句號。而東罗马帝国則一直存在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爲止。史学家會称东罗马帝国爲拜占庭帝国。 羅馬帝國是世界歷史上其中一個最偉大的帝國,無論經濟、文化、政治和軍事上的成就都達到很高的水平。羅馬帝國存在將近一千五百年,帝国的疆域在图拉真在位末年(117年)達到全盛,控制着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統治着七千萬的人口,這相當於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羅馬帝國幅原遼闊,而且國祚長久,使拉丁希腊的语言、文化、宗教、發明、建築、哲學、法律及政府模式對後世的影響相當深遠。歐洲在整個中世纪時期,有數次對羅馬帝國的復辟,這包括拉丁帝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文艺复兴而後的歐洲帝國主義的興起,更使希腊、羅馬、猶太和基督教的文化向全世界傳播開去,對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有着重要影响。.

新!!: 古典音乐和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猫和老鼠

《猫和老鼠》(Tom and Jerry,台湾电视公司于1970年代播出时曾经将其译作“妙妙妙”,华纳家庭娱乐在台湾发行的DVD翻译作“汤姆猫与杰米鼠”,中国大陆各电视台于1980年代播出时曾经将其译作“托姆和小杰--瑞”)是由汤姆猫和杰瑞老鼠搭档出演的一部成功的短篇动画剧集。 《猫和老鼠》是由威廉·汉纳(William Hanna)和约瑟夫·巴伯拉(Joseph Barbera)于1939年5月8日创建的美国动画系列短片。这部短片系列主要描绘了两个主角猫和老鼠之间的对抗以及有许多配角的参与做成的喜剧。 之前,汉纳和巴伯拉从1939年到1958年为米高梅(MGM)制作了114集《猫和老鼠》短剧。在这段间里,他们赢得了七个奥斯卡奖动画短片,打平了迪士尼1939年《糊涂交响曲》(Silly Symphoines)创下的记录。 在米高梅(MGM)卡通工作室于1958年关闭后,米高梅(MGM)与吉尼戴奇(Gene Deitch)重新启动了系列,从1961年到1962年为伦勃朗电影(Rembrant Films)制作了13 集猫和老鼠短剧。这时,《猫和老鼠》已超越《乐一通》(Looney Tunes),成为当时最热的动画短片系列。 查克琼斯(Chuck Jones)然后在1963年和1967年之间与Sib-Tower 12制作公司合作制作了另外34集短剧。此外还有三集短剧,2001年的《宅猫》(The Mansion Cat),2005年的《空手道保镖》(The Karate Guard),以及2014年的《猫和老鼠:BBC捐助奇遇记》(A Fundraising Adventure),共有164集短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庭媒体发布了各种短剧。 TV版包括电视剧《猫和老鼠秀》(Tom and Jerry Show)(1975年),《猫和老鼠喜剧秀》(Tom and Jerry Comedy Show)(1980-1982),《小小猫和老鼠》(Tom and Jerry Kids Show)(1990-1993),《猫和老鼠传奇》(Tom and Jerry Tales)(2006-2008),和《猫和老鼠秀》(Tom and Jerry Show)(2014年至今)。基于系列的第一部长片电影“《猫和老鼠大电影》(Tom and Jerry: Movie)”于1992年发行,自2002年以来制作了12部录像带首映电影(Direct-to-video films)。 由于影射了种族歧视,许多《猫和老鼠》短剧一直受到争议,涉及多次出现的黑人角色两只鞋太太和角色被烧焦成黑人。其他有争议的主题包括土著食人族和吸烟片段在青少年中的合法性。但是这不影响该片在中国深受欢迎,也被改编出了多个方言版本。 音乐在本短片里强调了动作及传达适当的情感,因此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音乐导演斯科特·布拉德利创造出的多元音乐通常融合了古典音乐、爵士乐和流行音乐;布拉德利经常采用当代的流行歌曲,有时也改编米高梅公司的电影原声诸如《绿野仙踪》(1939年)和《青春乐》。 1953年以前,所有的《猫和老鼠》动画均以学院比例格式制作;在1954年到1955年间,一部分动画同时制作了学院格式和宽银幕CinemaScope格式两个版本。从1956年到米高梅关闭动画部门的第二年间,所有的《猫和老鼠》动画均以 CinemaScope 格式制作;一部分动画甚至采用了立体声效果。60年代,吉恩·代彻和查克·琼斯制作的短片均采用学院格式,但是亦包含有为兼容学院宽银幕格式而制作的动画画面。所有的汉纳-巴巴拉版动画均以三色带Technicolor格式制作;60年代的动画以Metrocolor方式制作。.

新!!: 古典音乐和猫和老鼠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格里格

爱德华·哈盖鲁普·格里格(Edvard Hagerup Grieg,),挪威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重要作曲家之一。 爱德华·格里格出生于卑尔根,祖先是蘇格蘭人,具有民主主义、爱国主义思想倾向,作品大多以风俗生活、北欧民间传说、文学著作或自然景物为题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是挪威民族乐派的人物。代表作有《》、《培尔·金特组曲》、《霍爾堡組曲》、《钢琴抒情组曲》等等。.

新!!: 古典音乐和爱德华·格里格 · 查看更多 »

爵士乐

爵士樂(Jazz)是一種音樂流派,它於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初期起源於美國新奧爾良的非裔美國人的社區,植根於藍調和拉格泰姆音樂以及歐洲的軍樂,並且由其發展而來。自1920年代的爵士時代以來,爵士已經被認為是音樂表達的一種主流形式。其後,爵士樂亦以若干相對獨立的、傳統的流行音樂風格的形式表現出來,這些相對獨立的風格間亦有關聯,其間的紐帶即是非裔美國人的音樂與歐裔美國人音樂之間的互相融合.

新!!: 古典音乐和爵士乐 · 查看更多 »

焦阿基诺·罗西尼

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Gioachino Antonio Rossini,),意大利作曲家,他生前创作了39部歌剧以及宗教音乐和室内乐。.

新!!: 古典音乐和焦阿基诺·罗西尼 · 查看更多 »

节奏

节奏(Rhythm)是一种以一定速度的快慢的节拍,主要是运用速度上的快慢和音调上的高低把它们组合到一起。例如,2/2拍就是强/弱,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嘭恰”,那么3/4拍是强/弱/弱,也就是“嘭恰恰”,我们常听到的圆舞曲大部分就都是3/4拍的了,4/4拍是强/弱/渐强/渐弱。节奏可以独立被欣赏,例如锣鼓演奏。节奏也可以成为旋律音乐的骨架。 節奏的組成: 1.模式的規則與不規則 2.聲音的長短 3.聲音的強弱 4.聲音的有無.

新!!: 古典音乐和节奏 · 查看更多 »

节拍

在音乐中,节拍(metre,美国英语meter;实际应用俗称time)指循环出现的小节或拍子等表现出的模式和重音位置。节拍与节奏不同,其开端不一定会发声,但会被听众内心期待到。 全世界的音乐中存在组织、演奏节拍的众多系统,如印度的塔拉体系,或阿拉伯、非洲的类似体系。 西方音乐中,节拍的概念承袭自诗歌(; ),即一节诗中的行数、一行中的音节数,以及音节之间的长短、强弱格局(; )。现代西方音乐的第一个自洽的节奏记谱体系,源自古希腊古典诗歌和拉丁诗歌中基于音步基本类型的定量节拍所形成的节奏模式。 后来,帕凡或嘉雅舞曲体裁中的乐句,是为了配合一定速度和拍号下固定的舞步。英文“measure”一词,最早指诗歌节律、一小节音乐的周期性时长,也可指四小节、八小节或十六小节的一系列音符、词语、动作组成的整句旋律。.

新!!: 古典音乐和节拍 · 查看更多 »

銅管樂器

銅管樂器是一種利用氣流振動嘴唇發音,借由吹嘴協助,導入樂器共鳴發聲的樂器。也被稱為「labrosones」,字面的意思就是「嘴唇振動的樂器」。銅管樂器改變音高有兩種方式:一、壓放按鍵或推拉滑管,來改變管身的長度,二、吹奏者改變嘴唇振動的發聲頻率。 多數人認為:銅管樂器應該是由樂器的發聲方式來決定,而不是製作所使用的材質。因此有時候會發現木頭製的銅管樂器,像號角、低音角笛、以及蛇型管,也有許多木管樂器是由金屬做成,例如薩克斯風,近代的長笛也是由金屬製成。另外像是蘇沙號的喇叭口會用塑膠製成,以減輕重量。.

新!!: 古典音乐和銅管樂器 · 查看更多 »

音乐

音樂,廣義而言,就是指任何以聲音組成的藝術。英文Music一詞源於古希臘語的μουσική(mousike),意即缪斯(muse)女神的藝術。而中文的音樂二字,許慎《說文解字》解釋為「音,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認為音樂和聲音的區別,在於音樂需要透過人心去想像和創造。音樂可分為創作、演奏、聆聽三個過程,在不同文化和社會,對於音樂的過程及其重要性都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在西非鼓樂里,每個人皆是參與者,人們不會區分作曲者、演奏者和聆聽者的身份。 至於何謂聲音、噪音和音樂的區別,沒有公認的標準。因為音樂和數學、物理相關,歐洲自古希臘時代開始,有人論述樂理。在西方樂理中,音樂的主要元素有音高(或聲音的頻率)、節奏和音色。不同的音高重疊形成和聲,音高依據節奏進行成為旋律,常用的音高形成音階和調性,規律性的強拍和弱拍形成節拍,拍子的快慢構成速度。但近代有不少音樂家不認同傳統的理解,例如二十世紀美國作曲家約翰·凱吉認為任何聲音和靜默皆是音樂。音樂可以分為不同種類,但每種種類的區別常常是含糊和具爭議的。 音樂可以用樂譜描述,依據樂譜演奏,但也有不少音樂類型如民歌或爵士樂是由演奏者即興創作的。樂譜作為一種符號的語言,只能描述聲音的屬性或指示演奏所需的技巧,卻無法記錄聲音本身。因此在錄音技術出現之前,欣賞音樂必需現場聆聽,或自己親身參與演奏。傳統上欣賞音樂有特定的場所,從古時的宮庭、教堂、廟宇到今天的音樂廳、酒吧等等。十九世紀末,留聲機的發明令聲音可以记录和複製,改變了欣賞音樂的模式,一般認為錄音技術和大眾媒體是流行音樂形成的主要因素。現在人們可以在家中聆聽唱片和音樂錄像,透過無線電以收音機和電視接收聲音的訊號,也可以携帶隨身聽在任何一個地方聆聽音樂。 演奏音樂需要透過歌唱或樂器。廣義的樂器包括一切可以發出聲音的工具,在石器時代人們已經開始製作原始的樂器。今天電腦和不少電子音樂產品可以透過MIDI製作音樂。 音樂是一种需要學習的技能,而在不少國家的基礎教育中包括有音樂課,而一些音樂學院則提供專業的音樂教育。音乐学是一個歷史的科学的研究音乐的广阔领域,其中包括音乐理论和音乐史。另外自十九世紀末開始有民族音樂學,研究各地不同的音樂文化。.

新!!: 古典音乐和音乐 · 查看更多 »

音乐术语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古典音乐和音乐术语列表 · 查看更多 »

音高

音高(pitch)在音樂領域裡指的是人類心理對音符基頻之感受。.

新!!: 古典音乐和音高 · 查看更多 »

音樂學系

音樂學系或音乐学院。一般来讲音乐学院为独立的教育机构,而音樂學系是隸屬於藝術學院下的一個科系。 以培養音樂相關領域之研究、演奏人才為目標,由於音樂類別可觸及之範疇的多樣性,音樂學系中可細分各類不同組別:演奏(唱)組(含鍵盤、聲樂、弦樂、管樂、打擊樂、國樂器等器樂或聲樂主修)、管弦樂指揮或合唱指揮、理論與作曲組、音樂學組、音樂教育組、音樂行政組、音樂工程組、爵士音樂組等範疇。依其專注的領域不同,可能有會西洋音樂學系、中國音樂學系、傳統音樂學系、音樂教育學系等不同的科系名稱。由音樂學系畢業的學生可獲得藝術學士學位,並從事創作、演奏、教學、音樂行政、音樂工程等相關工作。.

新!!: 古典音乐和音樂學系 · 查看更多 »

音樂形式

音乐形式是指构成各种乐曲的形式,也可以简称为曲式,根据历史的演变,形成若干比较典型的结构,如同文学作品中的章,在音乐作品中就是乐章,由段落分明的几个部分组成,形成一定的结构形式。 例如在传统音乐中曲式结构基本分为一部曲式、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变奏曲式、套曲曲式、混合自由曲式等,但在二战后,各种现代音乐流派出现,音乐观和形式观已经改变,以前的各种曲式逐渐被屏弃,音乐创作趋向自由化,不再拘泥于定型的曲式结构。.

新!!: 古典音乐和音樂形式 · 查看更多 »

音樂記譜法

音樂記譜法(樂譜)是一種以印刷或手寫製作,用符號來記錄音樂的方法。不同的文化和地區發展了不同的記譜方法,除了現今常見音樂的五線譜和簡譜外,在傳統音樂中還有工尺譜,以及古琴特有的減字譜。這些記譜法各有其特色,有些雖然對樂曲中的裝飾音、力度變化都做了標記,但其實只是供初學者作為參考,有些則是看似有較多自由度,但其隱藏在樂譜之外的規範反而更加嚴格。早期的樂譜主要以紙張抄寫,現在則有電腦程式可以製作樂譜。.

新!!: 古典音乐和音樂記譜法 · 查看更多 »

莫里斯·拉威爾

約瑟夫-莫里斯·拉威爾(Joseph-Maurice Ravel,),法國作曲家和鋼琴家。生于法国南部靠近西班牙的山区小城西布勒,1937年在巴黎逝世时,已经是法国樂壇中与克勞德·德彪西齐名的印象乐派作曲家。 他的音樂以纖細、豐富的情感和尖銳著稱,同時也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的主要作曲家之一。他的鋼琴樂曲、室內樂以及管絃樂在音樂史上不容忽視。鋼琴曲諸如《Miroirs》和《夜之魔》是經典的作品;管絃樂例如《達夫尼與克羅伊》,還有替穆索斯基編曲的《展覽會之畫》出色的展示了他以音樂表現光影色彩的技巧。對於大眾而言,最熟悉的應是他的《波麗露》,但他本人不十分看重此作品,並一度把它描述為“沒有音樂的管絃樂曲”。 根據SACEM的統計,拉威爾比其他法國作曲家擁有許多忠實的支持者,使他成為至今最受歡迎的法國作曲家。.

新!!: 古典音乐和莫里斯·拉威爾 · 查看更多 »

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

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Модест Петрович Мусоргский,),俄罗斯作曲家。他以歌剧《鲍里斯·戈东诺夫》、歌曲和钢琴组曲《展览会之画》著名。他与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居伊以及巴拉基列夫组成“强力集团”或称“五人团”,被认为是19世纪典型的俄罗斯本土作曲家。穆索尔斯基早逝,其身后留下很多未完成或未配器的作品,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格拉祖诺夫或拉威尔等人补充完成。.

新!!: 古典音乐和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 · 查看更多 »

華特·迪士尼

華爾特·伊利亞斯·「華特」迪士尼(Walter Elias "Walt" Disney,),香港又譯和路迪士尼,於1901年12月5日出生在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與三哥羅伊·迪士尼為華特迪士尼公司共同創始人。他是世界最著名的電影製片人、導演、劇作家、配音演員和動畫師之一,至今為止仍是世界上獲得奧斯卡獎最多的人。 華特·迪士尼的很多作為讓他成為全球著名的人,包括他創造了《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記》等很多知名的電影,還有米老鼠等動畫角色,也是他,讓迪士尼樂園成為可能,開創了主題樂園這種形式,而且他在電視節目《迪士尼奇妙世界》(原名Disneyland)的主持讓無數美國人民無法忘懷。他獲得了48個奧斯卡獎提名和7個艾美獎。華特有2個女兒,其中二女兒是領養的。 華特·迪士尼于1966年12月15日因肺癌醫治無效死去,此時他還在為位於佛羅里達州的華特迪士尼世界度假區操勞,該度假區於他死後5年、於1971年開幕。 華特·迪士尼同時是共濟會33度會員。.

新!!: 古典音乐和華特·迪士尼 · 查看更多 »

衛報

《衛報》(The Guardian),英國的全國性綜合內容日報。1819年爆發彼得盧屠殺事件,創刊人英國記者John Edward Taylor揭露事件的事實。1821年,《曼徹斯特衛報》創刊,因總部設於曼徹斯特而得此名。1855年改為日報。1872年起,斯科特主持编务,将《曼徹斯特衛報》变得高雅生动,奠定了该报成为全国性高级报纸的基础。1959年《曼徹斯特衛報》更名為《衛報》,成为英国第二大高级报纸。《衛報》總部於1964年遷至倫敦,不過於曼城和倫敦均設有印刷設施。一般公眾視《衛報》的政治倾向為左派,《衛報》受到重視的領域包括世界主義觀點、文藝報導和評論、外國通訊。《衛報》與《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同為英國三個著名的高级报纸。.

新!!: 古典音乐和衛報 · 查看更多 »

西洋乐器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古典音乐和西洋乐器列表 · 查看更多 »

调性

调性(Tonality)是调的主音和调式类别的总称,例如,以C为主音的大调式,其调性即是“C大调”,以a为主音的小调式,其调性就是“a小调”等。以此类推,一般音乐中主要有24个调性。.

新!!: 古典音乐和调性 · 查看更多 »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

贝德里赫·斯美塔那(Bedřich Smetana ,),生於波希米亞利托米什爾,卒於布拉格,捷克作曲家。他的音樂成功發揚了捷克民族文化,和捷克的獨立密不可分,因此被譽為捷克音樂之父。在國際間他以歌劇《被出賣的新嫁娘》最具代表性;包括交響詩組曲《我的祖國》細膩地演繹了捷克的歷史、傳說故事和景緻,以及第一號弦樂四重奏《我的一生》。.

新!!: 古典音乐和贝多伊齐·斯美塔那 · 查看更多 »

贾科莫·普契尼

贾科莫·安东尼奥·多米尼科·米凯莱·塞孔多·马利亚·普契尼(Giacomo Antonio Domenico Michele Secondo María Puccini,),義大利作曲家。著名的作品有《波希米亞人》、《托斯卡》與《蝴蝶夫人》等歌劇,这些也是当今世界上经常演出的歌劇。這些歌劇當中的一些歌曲已經成為了現代文化的一部份,其中包括了《賈尼·斯基基》的《親愛的爸爸》與《杜蘭朵公主》中的《公主徹夜未眠》在內。.

新!!: 古典音乐和贾科莫·普契尼 · 查看更多 »

跨界音樂

跨界音樂("Crossover" Music)是一種新的音樂型式。富變化性質且平易近人。.

新!!: 古典音乐和跨界音樂 · 查看更多 »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集古典主義大成的德國作曲家,也是鋼琴演奏家。貝多芬對後世影響深遠。一生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6首鋼琴奏鳴曲(其中32首带有编号,1首未完成)、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及2部彌撒曲等等。這些作品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貝多芬因此被尊稱為「樂聖」。.

新!!: 古典音乐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 查看更多 »

转调

转调,是在音乐进行中,从一种调(稳定的调)转入另一种新调的情况。新调被称为“副调”,副调未巩固前称为“离调”(临时转调),当属和弦(调式的五级和弦)、主和弦(调式的一级和弦)全部出现后,才算已经巩固,此时可称作是“转调”。 转调主要包括:.

新!!: 古典音乐和转调 · 查看更多 »

阿夫洛斯管

阿夫洛斯管(aulos;αὐλός, plural αὐλοί, auloi)是一種遠古時代的管樂器,常用於崇拜酒神的儀式。.

新!!: 古典音乐和阿夫洛斯管 · 查看更多 »

阿隆·科普兰

阿隆·科普兰(Aaron Copland,),美国古典音乐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

新!!: 古典音乐和阿隆·科普兰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

蘇格蘭(英語、低地蘇格蘭語:Scotland,;Alba)是大不列颠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屬的構成國之一,位於大不列顛島北部,英格蘭之北,被大西洋環繞包圍,東部濱臨北海,西南濱臨北海海峽和愛爾蘭海,由約790多個島嶼組成。以格子花紋、風笛音樂、畜牧業與威士忌而聞名。雖然外交、軍事、金融、總體經濟政策等事務上受英國國會管轄,但蘇格蘭對於內部的立法、行政上,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在聯合王國内規模僅次於英格蘭。.

新!!: 古典音乐和蘇格蘭 · 查看更多 »

赋格

賦格是複音音樂的一種固定的創作形式,而不是一種曲式。 赋格的主要特点是相互模仿的声部以不同的音高,在不同的時間相继进入,按照對位法组織在一起。.

新!!: 古典音乐和赋格 · 查看更多 »

钢琴

钢琴是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普遍用於獨奏、重奏、伴奏等演出,用於作曲和排練音樂十分方便。彈奏者通過按下鍵盤上的琴鍵,牽動鋼琴裏--包着絨氈的小木槌,繼而敲擊鋼絲弦發出聲音。 鋼琴音域寬廣,音色宏亮、清脆,富於變化,表現力很強。獨奏時,可演奏各種氣勢磅礡、寬廣、抒情的音樂,亦可演奏歡快、靈巧、技巧性很高的華彩樂段,在樂隊中則可發揮巨大的作用,還經常作為伴奏樂器使用。鋼琴因其豐富的樂理表達能力,被稱作“樂器之王”。.

新!!: 古典音乐和钢琴 · 查看更多 »

里拉琴

拨弄里拉琴的女性,摄于1913年的仿古照片 里拉(;),是西方古典文明最常见的拨弦乐器,传至现代的种类非常繁多。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共鸣箱特别狭窄,因而便于携带。乐器的弦数不一,但相当有限(在五根和八根之间),这使得该乐器更适合于伴唱之用。古希腊的游吟诗人经常使用这种乐器来烘托气氛。它在中世纪文献的诸多引用,起码在10世纪后仅限于寓意。不过在北欧它仍被使用至至少14世纪。.

新!!: 古典音乐和里拉琴 · 查看更多 »

金鼎獎

金鼎獎(Golden Tripod Awards)是中華民國文化部主辦的一個國家級獎項,頒給在出版領域有卓越表現之出版事業及從業人員。.

新!!: 古典音乐和金鼎獎 · 查看更多 »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

BBC新聞(BBC News)是英國廣播公司旗下負責播報新聞節目的一個部門 。在BBC第一台,除了早上的《BBC早餐》之外,還在下午1點和傍晚6點以及晚上10點播出約30分的新聞。BBC在英國各地的分支機構也會製作面向各地區播出的新聞節目。除了電視和廣播之外,BBC也通過網絡提供新聞。BBC新聞網在1997年11月上線,現在每月的訪問者數超過1500萬人,是英國最具人氣的新聞網站之一。許多BBC電視新聞節目也在網上公開。.

新!!: 古典音乐和英國廣播公司新聞 · 查看更多 »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縮寫:BBC;又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以強調其公營地位)是英国的一家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且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广播业务。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服务。.

新!!: 古典音乐和英国广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英格威·玛姆斯汀

英格威·約翰·玛姆斯汀(Yngwie Johann Malmsteen, 1963年6月30日-)是瑞典國寶級吉他手、作曲家,原名拉爾斯·約翰·英格维·蘭納貝克(Lars Johan Yngve Lannerbäck)。他的新古典金屬吉他演奏風格,開創先河,對新古典樂作出的貢獻對後世影響極大。.

新!!: 古典音乐和英格威·玛姆斯汀 · 查看更多 »

速度 (音樂)

速度(tempo)決定了一段音樂的快慢,是音樂的重要元素,亦影響作品的情感與演奏難度。「tempo」是義大利語的「時間」,源於拉丁語的「tempus」。.

新!!: 古典音乐和速度 (音樂) · 查看更多 »

陈美

美(英文名:Vanessa-Mae Vanakorn Nicholson,),华裔小提琴演奏家,兼善古典音樂及流行音樂,亦為滑雪運動員。.

新!!: 古典音乐和陈美 · 查看更多 »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理查·史特勞斯)

#重定向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史特勞斯).

新!!: 古典音乐和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理查·史特勞斯) · 查看更多 »

杜蘭朵

《杜蘭朵》(Turandot)是賈科莫·普契尼作曲的三幕歌剧,剧本改編自意大利剧作家卡洛·戈齊的创作。普契尼在世时未能完成全剧的创作,在普契尼去世后,弗蘭科·阿爾法諾(Franco Alfano)根据普契尼的草稿将全剧完成。该剧于1926年4月25日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首演,由托斯卡尼尼担任指挥。在该歌剧中,普契尼部分采用了中国民歌的曲调。.

新!!: 古典音乐和杜蘭朵 · 查看更多 »

樂隊

#重定向 樂團.

新!!: 古典音乐和樂隊 · 查看更多 »

歌唱

歌唱,或唱歌,是指人類透過發聲器官產生音樂的過程。進行歌唱的人、或是以歌唱為職業的人稱為歌手。歌唱可以作為在正式場合的一種表演藝術、可以是有宗教、教育、營利等目的、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娛樂;歌唱可以是經過準備及練習的,也可以是即興的。如同其它技術,純熟的歌唱技巧需要經過持續且充份的練習。 美好的歌唱可以帶給人信心、愉悅、滿足感。情感。.

新!!: 古典音乐和歌唱 · 查看更多 »

歌剧

歌剧(opera,opere為複數形)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簡單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來交代和表達劇情的戏剧(是唱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戲劇)。 歌劇在17世紀,即1600年前后才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源自古希臘戲劇的劇場音樂。歌劇的演出和戏剧的所需一樣,都要凭借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戏服以及表演等。一般而言,较之其他戲劇不同的是,歌剧演出更看重歌唱和歌手的傳統聲樂技巧等音乐元素。歌手和合唱團常有一隊樂器手負責伴奏,有的歌劇只需一隊小樂隊,有的則需要一團完整的管弦樂團。有些歌劇中都會穿插有舞蹈表演,如不少法語歌劇都有一場芭蕾舞表演。歌劇被視為西方古典音樂傳統的一部分,因此和經典音樂一樣,流行程度不及當代流行音樂,而近代的音樂劇被視為歌劇的現代版本。 歌劇最早出現在17世紀的意大利,既而傳播到歐洲各國,而德國的海因里希·許茨、法國的让-巴普蒂斯特·吕利和英格蘭的亨利·珀賽爾分別在他們自己的國家,開創了17世紀歌劇的先河。一直到18世紀,意大利歌劇依然是歐洲的主流,縱然巴黎吸引了不少外國作曲家到法國謀生,而韓德爾最終落腳英倫。 而意大利歌劇的主流一直是正歌劇,直至格魯克在1760年代推出的「革新歌劇」,以對抗正歌劇的矯揉造作。而今天依然著名的18世紀歌劇巨匠,顯然是莫札特。莫札特少年時先以正歌劇起家,既而以意大利語喜歌劇,風行各地,尤以《費加羅的婚禮》、《唐·喬望尼》和《女人皆如此》為人稱頌。而莫氏倒數第二部歌劇《魔笛》(最後一部為狄多王的仁慈),更是德語歌劇的指標性作品。 19世紀初期是美聲(bel canto)風格歌劇的高峰期,風行當時的羅西尼、多尼采蒂和貝利尼等人的歌劇,時至今日,依然常見於舞台。與此同時,賈科莫·梅耶貝尔的歌劇作品則成為了法式大歌劇(Grand Opera)的典範,並風行全法。 19世紀中後葉則被譽為歌劇的「黃金時期」,其中理查德·瓦格纳和朱塞佩·威尔第在德國和義大利各領風騷。而黃金時期過後的20世紀初,西歐歌劇繼續演變出不同風格,如義大利的寫實主義(verismo)和法國的當代歌劇,和及後贾科莫·普契尼和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作品。而在整個19世紀,在中東歐地區,尤其是俄羅斯和波希米亞,國民樂派的崛起造就了當地和西歐平行發展的歌劇作品。 整個20世紀,現代風格元素常被嘗試混入歌劇當中,如阿诺德·勋伯格和阿尔班·贝尔格的無調性手法和十二音階作曲法,以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音樂和菲利普·格拉斯和約翰·亞當斯的簡約音樂。隨著錄音技術的改善,像恩里科·卡鲁索等歌手成為歌劇圈外人士所知的名字。隨著20世紀科技的進步,歌劇也會在電台和電視上播放,也出現了為廣播媒體而寫的歌劇。.

新!!: 古典音乐和歌剧 · 查看更多 »

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Πυθαγόρας,约)是一名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毕达哥拉斯主义的创立者。 他認為數學可以解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對數字癡迷到幾近崇拜;同時認為一切真理都可以用比例、平方及直角三角形去反映和證實:譬如主張平方數"100"意味「公正」。.

新!!: 古典音乐和毕达哥拉斯 · 查看更多 »

民間音樂

#重定向 民俗音樂.

新!!: 古典音乐和民間音樂 · 查看更多 »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出生于奧地利大公國薩爾斯堡,逝世于維也納,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之一,他也是一位共濟會會員。.

新!!: 古典音乐和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 查看更多 »

清唱劇

清--唱劇可以有兩個含意:.

新!!: 古典音乐和清唱劇 · 查看更多 »

木管乐器

木管樂器大多數由堅實耐用的木材製作。木管樂器的歷史很久遠,大致上古代人類在動物的腿骨上打洞製造出來的原始笛子就是木管樂器的祖先。現代木管樂器是從各國民間音樂中使用的類似蘆笛、笛和簫之類的樂器發展而來。 木管樂器大致有兩種外形,一種是圓柱型,比如長笛和單簧管。另一種是圓錐型,比如雙簧管和大管。從發音原理來講,木管樂器分三類:.

新!!: 古典音乐和木管乐器 · 查看更多 »

朱塞佩·威尔第

朱塞佩·福圖尼诺·弗朗切斯科·威尔第(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出生于帕尔马附近的勒朗科勒(Le Roncole),逝世于米兰,意大利作曲家。 威尔第和理查德·瓦格纳一起被认为是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歌剧创作者。 威尔第从1824年开始学习音乐,他为焦阿基诺·罗西尼的歌剧《塞維利亞的理髮師》写了序曲。然后他去米兰,但那里的音乐学院拒绝接受他,他并不灰心,继续自学。 他的处女作是《奧貝爾托》(Oberto),此后他又写了《一日國王》(Un Giorno di Regno),这是他第一部喜劇,但不成功。1842年他创作了他的第一部不朽之作《納布科》。 其后他的佳作屡出不叠。1872年他的另一部巨著《阿依達》问世。對於这部歌剧的創作目的,坊間有不少傳言。實際上這歌劇並不是為开罗總督歌剧院的开幕式,也不是為苏伊士运河开航而作的。 威尔第晚年主要修改他早年的作品。威尔第支持意大利当时的独立运动,他的一些作品中有暗示这个运动的情节。直到今天还有人建议将他为《納布科》所作的合唱《飛吧,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Va' pensiero, sull'ali dorate)作为意大利的国歌。.

新!!: 古典音乐和朱塞佩·威尔第 · 查看更多 »

戏剧

戏剧是演員將某個故事或情境,以對話、歌唱或動作等方式所表演出來的藝術。戏剧有四個元素,包括了「演員」、「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場地)」和「觀眾」。「演員」是四者當中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必須具備扮演的能力,戲劇與其他藝術類最大的不同之處便在於扮演了,透過演員的扮演,劇本中的角色才得以伸張,如果拋棄了演員的扮演,那麼所演出的便不再是戲劇。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别,不同文化所产生戏剧形式往往拥有独特的传统和程式,比如西方戏剧、中国戏曲、印度梵剧、日本能乐、歌舞伎等。 戏剧的起源實不可考,目前有多种假说。比较主流的看法有二:一為原始宗教的巫术仪式。比如在上古汉语中,“巫”、“舞”、“武”三字可能同源(上古汉语拟音分别为:/*ma/,/*maʔ/,/*maʔ/)。其有可能是对一种乞求战斗胜利的巫术活动的合称,即戏剧的原始形态。另一為劳动或庆祝丰收时的即兴歌舞表演,这种说法主要依据是古希腊戏剧被认为起源于酒神祭祀。 现代的戏剧观念强调舞台上下所有演出元素统一表现以实现綜合的艺术效果。演出元素包括演员、舞台、道具、燈光、音效、服裝、化妆,以及劇本、導演等的一切總稱,也包括台上演出與台下互動的關係(一般称为“观演关系”)。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或稱之為剧本。.

新!!: 古典音乐和戏剧 · 查看更多 »

浪漫主義音樂

浪漫時期的音樂(古典主義音樂)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延续和发展,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 浪漫主义主要用于描述1830年—1850年间的文学创作,以及1820年—1900年间的音乐创作。.

新!!: 古典音乐和浪漫主義音樂 · 查看更多 »

文艺复兴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约为公元1400年-1600年,在中世纪“新艺术”的基础上,更加追求人性的解放与对人的内心情感的抒发与表达。这时的音乐家在人文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对复调音乐进行了发展和变革,声乐与器乐逐渐分离而独立发展。这一时期五线谱已得到完善,印刷术也运用到曲谱上,这都使音乐的传播更加便利和广泛。这一时期有以下几个较有影响力的乐派:.

新!!: 古典音乐和文艺复兴音乐 · 查看更多 »

早期古典音樂

早期古典音乐意指在1750年之前不同时期的欧洲古典音樂风格,包括有:中世纪音乐Musik des MiTitelhalters、文艺复兴音樂和巴洛克音乐Musik der Renaissance und des Barocks, 但并不包括古希腊时期的音乐(在这时期之前的音乐被称之为古希腊音樂,古罗马音乐)。 西方国家一群具有古乐器演奏技巧、音乐史、乐器艺术、配器方面专业知识的音乐家和乐团研究并尝试还原古典音乐的音响效果。 Category:娛樂.

新!!: 古典音乐和早期古典音樂 · 查看更多 »

打击乐器

打擊樂器,又名敲擊樂器,是一種以打、搖動、摩擦、刮等方式產生效果的樂器族群。打擊樂器可能是最古老的樂器。有些打擊樂器不僅僅能產生節奏,還能作出旋律和合聲的效果。 而打擊樂器是來自世界各地,而鼓棒還有分軟棒還有硬棒。.

新!!: 古典音乐和打击乐器 · 查看更多 »

普拉西多·多明哥

何塞·普拉西多·多明哥·恩比爾(José Plácido Domingo Embil,)--西班牙歌唱家,20世紀後半葉的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以響亮、清晰和強而有力的嗓音聞名於世。除了演唱以外,多明哥近年開始接觸指揮和歌劇院管理工作,現時是美國華盛頓國家歌劇院和洛杉磯歌劇院的總監。.

新!!: 古典音乐和普拉西多·多明哥 · 查看更多 »

1990年世界杯足球赛

#重定向 1990年國際足協世界盃.

新!!: 古典音乐和1990年世界杯足球赛 · 查看更多 »

2001太空漫遊 (電影)

《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是一部上映于1968年,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美国科幻电影。故事剧本的创作受到了亞瑟·克拉克的短篇小说《》的启发,并由库布里克和克拉克合作完成。影片上映后不久,克拉克出版了同名小说。 尽管影片上映时各界褒贬不一,该片依然获得了1968年的北美最高票房。当年获得4项奥斯卡奖提名,并获最佳视觉效果奖。1991年,影片因“文化上,历史上和审美上的重要价值”而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收藏。.

新!!: 古典音乐和2001太空漫遊 (電影)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古典樂古典音樂欧洲古典音乐經典音樂西洋古典音乐西洋古典音樂西方古典音乐西方音樂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