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終極盤古大陸

指数 終極盤古大陸

終極盤古大陸又称超級盤古大陸(Pangaea Ultima,或稱為Pangaea Proxima、Neopangaea、Pangaea II)是一個可能在未來形成的超大陸,這一派學說是相對於阿美西亞大陸。依照超大陸旋迴,終極盤古可能會在2.5億年後形成。這個超大陸是由德克薩斯州大學阿靈頓分校的克里斯多福·史考提斯(Christopher Scotese)提出,因為形狀類似盤古大陸,所以被稱為「終極盤古」。 終極盤古大陸的形成過程被認為將有隱沒帶在大西洋西岸,即美洲東岸形成;大西洋中洋脊將被拉入隱沒帶,大西洋的洋底盆地被毀滅,大西洋閉合消失。美洲大陸將與歐洲和非洲大陸碰撞。就像大多數的超大陸,終極盤古大陸的內部可能是極端高熱的半乾燥沙漠。.

16 关系: 大西洋洋中脊巴塔哥尼亞不列顛群島下加利福尼亞半島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克里斯多福·史考提斯勞倫大陸珠穆朗瑪峰红海特提斯洋盤古大陸隱沒帶超大陸超大陆旋回阿美西亞大陸

大西洋洋中脊

大西洋洋中脊(又稱大西洋中洋脊;英文:Mid-Atlantic Ridge)是一個大部分地區位於海底的山脈,橫跨大西洋及北冰洋。大西洋洋中脊由北緯87度(距離北極333公里)伸延至南緯54度的布韋島。大西洋中脊的最高點突出海面,形成海島。大西洋洋中脊為全球中洋脊(Mid-ocean ridge)系統的一部分,其形成方式亦被認為與其他洋中脊相同,即在分離板塊邊緣(divergent boundaries)把板塊分開。北大西洋有北美洲板塊及歐亞大陸板塊互相分離,在南大西洋則有南美洲板塊及非洲板塊互相分離。由於它們的分離作用仍然持續,所以大西洋洋中脊在每年都以5至10厘米的速度向東西方向成長。.

新!!: 終極盤古大陸和大西洋洋中脊 · 查看更多 »

巴塔哥尼亞

巴塔哥尼亞(西班牙語:Patagonia)一般是指南美洲安第斯山脈以東,科羅拉多河以南(或以南緯40度為界)的地區;主要位在阿根廷境內,小部分則屬於智利。 該地區的地形主要是一千公尺上下的高原以及窄小的海岸平原為主,各河流發源於安地斯山,向東流入大西洋,切割成河谷,但因當地雨量不多,河流大多屬於間歇河,南部有許多冰河地形如峽灣等。 該地區屬於溫帶乾旱半乾旱氣候,一方面位處於西風帶的背風面,一方面受沿岸的福克蘭寒流的影響,因此氣候寒冷乾燥,全年雨量在90-450毫米之間,年均溫在6-20℃,愈往南部更寒冷且雨量愈少,大多地區形成荒漠,被稱作巴塔哥尼亞沙漠。 該地區氣候的影響,農業不發達,北部有河水灌溉處可生產水果、苜蓿、橄欖等;南部則植物稀少;西北部高原有石油、鐵、錳等礦產。該地居民主要有雅馬納人、阿拉卡盧夫人,此外也有少數巴塔哥尼亞土著。巴塔哥尼亞有威爾斯以外最大的威爾斯人社群。.

新!!: 終極盤古大陸和巴塔哥尼亞 · 查看更多 »

不列顛群島

不列颠群岛(British Isles)是欧洲西北海岸外,大西洋上的群岛。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马恩岛、设德兰群岛、奥克尼群岛、赫布里底群岛等等岛屿,习惯上还包括海峡群岛。 不列颠群岛今天有两个主权国家并存,分别是英国和爱尔兰共和国。 不列颠群岛这一名称在爱尔兰共和国不受欢迎,因为它过于强调英国和大不列颠岛在这一范围内的主导,民间和政府都不使用这个名称。不过在地理学上这个群岛历来并没有其它合适的名称可供使用。英国各界在与爱尔兰的交涉中,为避免触及敏感情绪,常使用“这些岛屿”等含混的名称。历史学家诺曼·戴维斯(Norman Davies)1999年发表的著作就只稱作《群岛》(The Isles)。.

新!!: 終極盤古大陸和不列顛群島 · 查看更多 »

下加利福尼亞半島

下加利福尼亞半島(西班牙語:Península de Baja California)位於墨西哥西部,從北端的蒂華納到南端的聖盧卡角,全長1250公里,把太平洋與加利福尼亞灣分隔開來,政治上分為下加利福尼亞州和南下加利福尼亞州。 Category:墨西哥半岛 Category:下加利福尼亚州地理 Category:南下加利福尼亚州地理 Category:加利福尼亚湾.

新!!: 終極盤古大陸和下加利福尼亞半島 · 查看更多 »

伊比利亚半岛

伊比利亚半岛 伊比利亚半岛(、、、、、),位於欧洲西南角,东面和南面临着地中海,西边是大西洋,北临比斯开湾,在东北部由比利牛斯山脉与欧洲大陆连接。主要包括当今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法国的一小部分地区、以及直布罗陀。其总面积约 582,000 平方公里。.

新!!: 終極盤古大陸和伊比利亚半岛 · 查看更多 »

地中海

地中海(英文:Mediterranean),被北面的歐洲大陸、南面的非洲大陸以及東面的亞洲大陸包圍著。东西长约4000公里,南北最宽处大约为1800公里,面積251.6万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陸間海。地中海的平均深度是1500米,最深處为5267米。 地中海西部通过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接,東部通过土耳其海峡(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马尔马拉海)和黑海相连。19世紀時開通的蘇伊士運河,接通了地中海与紅海。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之一,而其附属的大西洋却是年轻的海洋。地中海处在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是世界最强地震带之一。地中海地区有维苏威火山、埃特纳火山。 地中海作为陆间海,风浪较小,加之沿岸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拥有许多天然良好的港口,成为沟通三個大陸的交通要道。這樣的條件,使地中海從古代開始海上貿易就很繁盛,促进了古代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羅馬帝國等的发展。現在也是世界海上交通的重要地区之一。其沿岸的腓尼基人、克里特人、希腊人,以及后来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都是航海业发达的民族。著名的航海家如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都出自地中海沿岸的国家。 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乾燥,冬季温暖濕潤,被稱作地中海性氣候。植被,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根系深,有适应夏季干热气候的耐旱特征,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这里光热充足,是欧洲主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橘、无花果,和葡萄等,还有木本油料作物油橄榄。.

新!!: 終極盤古大陸和地中海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多福·史考提斯

克里斯多福·史考提斯(Christopher R. Scotese,)是一位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阿靈頓分校任教的地質學家。.

新!!: 終極盤古大陸和克里斯多福·史考提斯 · 查看更多 »

勞倫大陸

勞倫大陸(Laurentia,又稱為北美克拉通,North American craton)是地球历史上太古宙时期,约20亿年前由北美洲、格陵兰和西伯利亚东部的克拉通和地体组成。 在勞倫大陸上发现的最老的岩石是在加拿大地盾上发现的40亿年老的片麻岩。约19.1亿年前凯诺兰大陆分裂导致了勞倫大陸的形成。这个过程也造成了今天加拿大西北地区大奴湖的形成。勞倫大陸在此后的11亿年里与南部的冈瓦那大陆和亚洲克拉通一起组成羅迪尼亞大陸。 约八亿年前勞倫大陸又从当时位于地球南极的罗迪尼亚分裂,在埃迪卡拉纪中缓慢向北移动。在寒武纪和奥陶纪中,即5.42至4.44亿年前,它位于赤道附近,与阿瓦隆尼亞大陸和波羅地大陸一起组成巨神海中的一组岛屿。 约4.4亿年前在志留紀早期勞倫大陸东侧的巨神海开始变宽。它的板块在勞倫大陸的东岸隱沒,抬高大陆地壳,造成火山爆发。在勞倫大陸上形成了阿巴拉契亚山脉。与此同时在大洋的另一边阿瓦隆尼亞大陸与波羅地大陸联合。巨神海的沉积岩今天可以在大洋两边的山脉中看到。 约四亿年前,在泥盆纪初期,各大陆组成了歐美大陸,巨神海成为瑞亞克洋的一个海湾。阿巴拉契亚山脉继续升高。 约三亿年前欧美大陆与其它的亚洲大陆和冈瓦那大陆在中生代的泛大洋和特提斯洋之间形成了最后一个超大陆盤古大陸。.

新!!: 終極盤古大陸和勞倫大陸 · 查看更多 »

珠穆朗瑪峰

,中文简称珠峰,尼泊尔名萨加玛塔峰(सगरमाथा),為地球第一高峰,属于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區与尼泊尔萨加玛塔专区边界上。2005年中國國家測繪局測量的岩面高為,尼泊爾則使用傳統的雪蓋高,BBC报道称2010年起兩國官方互相承認對方的測量數據,中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则在2018年2月声明否认此说法,仍采用8,844.43米数据至今。它除了是海拔最高的山峰之外,也是距離地心第五遠的高峰。它附近的高峰包括的洛子峰、的努子峰和的章子峰。 清朝經過於1719年出版的全國地圖上稱此峰為「朱姆朗馬阿林」,但沒有標出高度或用經緯度標出其位置。1856年英屬首次公布此峰的經緯度及海拔高度,主張此峰是世界第一高峰。1865年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接受的建議,將此峰命名為「埃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以紀念前任局長喬治·埃佛勒斯。1952年,中國採用「珠--穆--朗--瑪峰」為官方名稱。 珠穆朗瑪峰吸引了許多登山者。主要的攀登路線有兩條,一條從尼泊爾東南部出發,經過與洛子峰之間的南坳登頂,稱為“標準路線”;另一條則從西藏的北部出發,經過與章子峰之間的北坳登頂。從標準路線登頂對登山技術的挑戰不算高,但這條路線的風險包括雪崩、摔落山谷、高山症、凍傷和通過昆布冰瀑的危險。到2016年為止,山上有超過200具屍體,其中一些成為地標。 据气象记载,珠穆朗玛峰山顶最低温度为-60°C,最低月平均温度为-35°C,全年平均温度为-29°C,参照北极、南极,因此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

新!!: 終極盤古大陸和珠穆朗瑪峰 · 查看更多 »

红海

红海(البحر الأحمر;יַם סוּף;Mer Rouge;Red Sea)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呈狭长型,长约2250公里,最宽355公里,均深490公尺,最深2211公尺,面积438,000平方公里。其西北面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南面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相连。 紅海是印度洋的陆间海,实际是东非大裂谷的北部延伸。.

新!!: 終極盤古大陸和红海 · 查看更多 »

特提斯洋

特提斯洋(Tethys Ocean)又名古地中海,是個中生代時期的海洋,位於勞亞大陸與岡瓦納大陸之間。.

新!!: 終極盤古大陸和特提斯洋 · 查看更多 »

盤古大陸

古大陸(Pangaea 或 Pangea),又稱“超大陸”、“泛大陆”,原文為希臘語 Παγγαία,是 πᾶν(全部)和 γαῖα(陸地)的合字,即「全陸地」。盤古大陸是指在古生代至中生代期間3.35-1.75亿年存在大片陸地。而這個名字是由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德國地質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所提出的。 罗迪尼亚大陆解体形成了冈瓦纳大陆(又分为东冈瓦纳大陆包括澳洲与南极洲克拉通,与西冈瓦纳大陆),以及劳亚大陆,以及单独的西伯利亚地块、波罗的地块等。在泥盆紀時,由於大陸間彼此的碰撞,約在二億四千五百萬年前地球上的陸地又相連在一起,此時相當於地質時代的三疊紀,科學家將之稱為盤古大陸。 盤古大陸經過三個階段的分裂,形成現今大陸的分布情形: 第一階段:距今一億八千萬年前,侏羅紀中葉。 第二階段:由於今北美東岸,非洲西北岸和大西洋中央的火成活動,將北美推向西北方。 第三階段:南美和北美的分離,形成墨西哥灣,南極和馬達加斯加邊界的火山活動,使西印度洋逐漸生成。 由於板塊運動不斷地進行,地質學家預測大陸將會再度形成一個超大陸,這個超大陸被稱為终極盤古大陸(Pangea Ultima 或 Pangea Proxima),預測在二億五千萬年後形成。 包圍盤古大陸的海洋稱為泛大洋或盤古大洋(Panthalassa)。 Pangea animation 03.gif|盘古大陆分解动态示意图 Pangäa.jpg|北美、南美、非、歐四洲,可互相接和在一起.

新!!: 終極盤古大陸和盤古大陸 · 查看更多 »

隱沒帶

隱沒帶(英語:subduction zone),也称“俯冲帶”、“消减带”、“隐没带”,指地球的岩石圈中對流的沉降流(downwelling)所在的地區。 隱沒帶存在於聚合板塊邊緣(convergent plate boundary)。海洋板塊擴張到大陸板塊邊緣,因為海洋板塊較重,會沉入大陸板塊之下,形成聚合板塊邊緣。地球的岩石圈、海洋板塊、沉積層以及被困住的水份就是經由隱沒帶回收到地函深處的。目前地球是唯一已知有隱沒帶的行星,金星與火星都沒有隱沒帶。但是根據1999年火星全球探勘者號(Mars Global Surveyor)對火星磁場的觀察發現,火星早期可能有板塊活動,但尚未得到確認。沒有隱沒作用(subduction),地球也不會是現在的樣子。沒有隱沒帶,地殼不會分化出大陸與海洋,所有的固體地球也都會被一個全球性的大海洋所覆蓋。 岩石圈(地殼加上上部地函的堅硬部份)與軟流圈的密度差造成隱沒作用。岩石圈比地函的軟流圈部份的密度要高的時候,岩石圈容易沉入地函裡,形成隱沒帶;而隱沒作用在岩石圈密度比軟流圈小的地方會遭到抵抗。岩石圈的密度比其下的軟流圈的密度大或是小取決於相關地殼的性質。地殼的密度總是比軟流圈或是地函的岩石圈部份的密度來得小。然而因為大陸地殼總是比海洋地殼厚,密度也總是比海洋地殼小,大陸岩石圈的密度也總是比海洋岩石圈的密度小。海洋岩石圈的密度通常比軟流圈大。例外的情況發生在大片的洪流玄武岩(flood basalt),又稱為“大型火成岩區(large igneous provinces(簡稱LIPs))”。 這類例外的情況會造成海洋地殼極度增厚,浮力太大而無法隱沒。當在下沉板塊之上的岩石圈浮力太大無法隱沒時會產生碰撞,因此有這句常說的話:隱沒作用引起造山運動。.

新!!: 終極盤古大陸和隱沒帶 · 查看更多 »

超大陸

古大陸分裂为当今大陆板块的模拟动画 超大陸(),一般定義為擁有一個以上陸核()或克拉通的大陸。 以下為地質年代中曾出現與可能形成的超大陸,依照時間順序排列:.

新!!: 終極盤古大陸和超大陸 · 查看更多 »

超大陆旋回

超大陆旋回(Supercontinent cycle)描述的是地球的大陆地壳準周期性的聚合和分离。对于地球的大陆地壳的总量是增加、减少还是维持不变,有种种不同的观点,但是有一点是各家都认同的,即大陆地壳在持续不断地发生改组。大陆碰撞造成了数量更少但面积更大的大陆,而大陆分裂造成了数量更多但面积较小的大陆。距今最近的超大陆——泛大陆——形成于3亿年前。在它之前的超大陆—潘諾西亞大陸,或叫大冈瓦纳——形成于6亿年前,其分裂后形成的碎块最终碰撞形成了泛大陆。但在潘諾西亞之前,两次超大陆的时间间隔变得十分没有规律。例如,在冈瓦纳之前的超大陆羅迪尼亞大陸存在于约11亿年至7.5亿年前,距冈瓦纳的形成仅有1.5亿年。再往前的超大陆哥倫比亞大陸存在于约18亿年至15亿年前。再往前的超大陆叫凱諾蘭大陸,存在于约27亿至21亿年前。超大陆烏爾大陸存在于约30亿年前,而超大陆瓦巴拉大陸则存在于约38亿至36亿年前。总体来看,一次完整的超大陆旋回将历时3亿至5亿年。 超大陆旋回假说在某些方面是威尔逊旋回的改进。威尔逊旋回是以板块构造论的先驱约翰·图佐·威尔逊的名字命名的、描述洋盆周期性的扩张和闭合的假说。因为最老的洋底只有1.7亿年的历史,而大陆地壳上最老的部分已有40亿年或更多的历史,所以有必要对那些记录在大陆上的久远得多的行星的律动做出强调。.

新!!: 終極盤古大陸和超大陆旋回 · 查看更多 »

阿美西亞大陸

阿美西亞大陸(Amasia)是一個未來可能出現的超大陸,這派學說和另一派終極盤古大陸不同的是,阿美西亞大陸是亞洲和北美洲合併形成。.

新!!: 終極盤古大陸和阿美西亞大陸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NeopangaeaPangaea IIPangaea ProximaPangaea Ultima终极盘古大陆超級盤古大陸超级盘古大陆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