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紐約,紐約 (電影)

指数 紐約,紐約 (電影)

《紐約,紐約》(New York, New York)是1977年的美國歌舞電影,由馬田·史高西斯執導,麗莎·明尼利、羅拔·迪尼路飾演一對音樂家和戀人。故事講述「關於一個爵士樂的色士風演奏家(羅拔·迪尼路)和一個流行歌手(麗莎·明尼利)瘋狂地相愛和結婚」;然而,「色士風演奏家的怪裡怪氣且變化無常的個性對他們的關係造成了持續的緊張,而在他們有了孩子之後,他們的婚姻便崩潰了」,恰好他們的職業生涯在不同途徑上發展。演員會在本片的最後一幕出現。.

11 关系: 的士司機 (電影)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纽约,纽约 (音乐)罗伯特·德尼罗聯美马丁·斯科塞斯麗莎·明尼利藍月 (歌曲)英語歌舞片法蘭·仙納杜拉

的士司機 (電影)

#重定向 出租车司机 (1976年电影).

新!!: 紐約,紐約 (電影)和的士司機 (電影)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Victory over Japan Day,一般簡稱「V-J Day」)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戰場中,日本投降從而戰爭結束的日期及其後每年的紀念日。由於戰事在各國終止的日期不等,此日在各國也有不同的紀念日期。美東戰時日光時間(UTC-4)1945年8月14日凌晨,美國接獲日本向《波茨坦公告》各國傳遞的投降決定,當日美國總統哈利·S·杜鲁门向全國宣佈了這一消息;美國羅德島州的「勝利日」(8月第2個星期一),即紀念8月14日。日本時間8月15日正午,日本昭和天皇向全國廣播了《終戰詔書》;同日重慶時間上午10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特級上將發表了《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全世界人士書》。日本的「」、韓國的「光復節」、朝鮮的「韩国光复节」,即紀念8月15日。日本時間1945年9月2日上午,日本在停泊在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與同盟國簽訂《降伏文書》;美國的「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为9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定於簽訂《降伏文書》的翌日9月3日,而中華民國將9月3日定為「軍人節」。 與「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相對的是1945年5月8日(部分国家定在5月9日)的「歐戰勝利紀念日」(Victory in Europe Day,一般簡稱「V-E Day」)。.

新!!: 紐約,紐約 (電影)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 查看更多 »

纽约,纽约 (音乐)

纽约,纽约是電影《纽约,纽约》(1977)中的主題曲,由John Kander作曲,Fred Ebb填詞,麗莎·明妮莉演出及演唱。.

新!!: 紐約,紐約 (電影)和纽约,纽约 (音乐)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德尼罗

罗伯特·安东尼·德尼罗(,)生於美國紐約曼哈頓,知名的美国电影演员和制片人,擁有美國和意大利公民身份。 迪尼路在1974年的電影《教父2》中飾演年輕的維托·柯里昂,為此他贏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他與導演馬田·史高西斯的長期合作讓他在1980年電影《狂牛》中飾演而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他於2003年獲得AFI終身成就獎、2010年獲得金球獎西席·地密爾獎,以及2016年獲得由總統巴拉克·奧巴馬頒發的總統自由勳章。 迪尼路的第一部主要電影角色是運動電影《》(1973年)和史高西斯的犯罪電影《窮街陋巷》(1973年)。他因史高西斯執導的心理驚悚電影《的士司機》(1976年)和《海角驚魂》(1991年)而被提名奧斯卡獎。迪尼路也因麥可·西米諾的越戰電影《獵鹿者》(1978年)、的《無語問蒼天》(1990年)和大衛·歐·羅素的浪漫喜劇電影《失戀自作業》(2012年)而得到提名。他在史高西斯的犯罪電影《盜亦有道》(1990年)中飾演黑幫和黑色幽默電影《喜劇之王》(1983年)中飾演Rupert Pupkin,為他取得提名英國電影學院獎。 迪尼路憑歌舞電影《紐約紐約》(1977年)、動作喜劇電影《午夜狂奔》(1988年)、黑幫喜劇電影《教父咪搞》(1999年)和喜劇電影《非常外父揀女婿》(2000年)而獲得四項提名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男主角。其他著名的演出包括《》(1976年)、《義薄雲天》(1984年)、《妙想天開》(1985年)、《戰火浮生》(1986年)、《義膽雄心》(1987年)、《盜火線》(1995年)和《賭城風雲》(1995年)。他曾導演和主演電影,例如犯罪電影《不一樣的童年》(1993年)和間諜電影《CIA驚天殺局》(2006年)。.

新!!: 紐約,紐約 (電影)和罗伯特·德尼罗 · 查看更多 »

聯美

联美公司(United Artists),是美国的一家制片公司,為米高梅公司的子公司。.

新!!: 紐約,紐約 (電影)和聯美 · 查看更多 »

马丁·斯科塞斯

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原名马丁·查尔斯·斯科塞斯(Martin Charles Scorsese),美國電影導演、監製、編劇、演員和電影歷史學家,生涯持續超過50年。史高西斯的作品主題針對西西里裔美國人身份、羅馬天主教的內疚和救贖概念、大男子主義、現代犯罪及幫派衝突。他的電影也以暴力描寫和大量粗口而著名。 在美國新荷里活電影浪潮中,他是電影史上其中一個被普遍視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電影製作人。1990年,他創立了,一個專注於的非營利組織。2007年,他創立了。他是AFI終身成就獎的得主,也曾獲得奧斯卡金像獎、金棕櫚獎、康城影展最佳導演獎、銀獅獎、格萊美獎、艾美獎、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和美國導演工會獎。 他曾執導過多部里程碑電影,例如犯罪片《窮街陋巷》(1973年)、驚悚片《的士司機》(1976年)、傳記運動片《狂牛》(1980年)、黑色喜劇《喜劇之王》、犯罪片《盜亦有道》(1990年)和《賭城風雲》(1995年),他與演員及好友羅拔·迪尼路在這些電影中合作。史高西斯也與演員里安納度·狄卡比奧合作過五部電影,由《紐約風雲》(2002年)至最近的《華爾街狼人》(2013年)。 史高西斯另外的電影包括音樂會電影《》(1978年)、黑色喜劇《三更半夜》(1985年)、《基督的最後誘惑》(1988年)、心理驚悚片《海角驚魂》(1991年)和《不赦島》(2010年)、傳記片《娛樂大亨》(2004年)、歷史冒險片《雨果的巴黎奇幻歷險》(2011年)以及史詩宗教片《沉默》(2016年)。他的作品也包括HBO電視劇《酒私風雲》和《黑膠時代》的試播集。他憑著犯罪電影《無間道風雲》(2006年)獲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

新!!: 紐約,紐約 (電影)和马丁·斯科塞斯 · 查看更多 »

麗莎·明尼利

麗莎·梅·明尼莉(Liza May Minnelli,),是美國的女演員與歌手。1972年她以電影《歌廳》(Cabaret)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同時她擁有兩張金唱片。 她是朱迪·加兰與其第二任丈夫文森特·明尼利的女兒。 category:美国女歌手 Category: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獲獎演員 Category: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女主角獲獎演員 category:葛萊美獎獲得者 category:21世纪美国女演员 Category:西西里裔美國人 Category:传统流行音乐歌手 Category:東尼獎得主 Category:美國LGBT權利運動家 Category:蘇格蘭裔美國人 Category:義大利裔美國人 Category:爱尔兰裔美国人 Category:英格蘭裔美國人 Category:美國電影女演員 Category:美國電視女演員 Category:美國女配音演員 Category:20世纪美国女演员.

新!!: 紐約,紐約 (電影)和麗莎·明尼利 · 查看更多 »

藍月 (歌曲)

("Blue Moon")是經典的流行歌曲,1934年由理察·羅傑斯(Richard Charles Rodgers)與勞倫茲·哈特(Lorenz "Larry" Hart)創作,並成為經典的情歌。有很多翻唱版本。.

新!!: 紐約,紐約 (電影)和藍月 (歌曲) · 查看更多 »

英語

#重定向 英语.

新!!: 紐約,紐約 (電影)和英語 · 查看更多 »

歌舞片

歌舞片(Musical film)是種以歌唱與舞蹈貫串劇情的電影類型。說起歌舞片的創始與發展,應該要從1920年代末期有聲電影被發明出來之後開始。.

新!!: 紐約,紐約 (電影)和歌舞片 · 查看更多 »

法蘭·仙納杜拉

法蘭西斯·艾伯特·仙納杜拉(Francis Albert Sinatra,),暱稱法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綽號瘦皮猴,著名美國男歌手和奧斯卡獎得獎演員。常被公認為20世紀最優秀的美國流行男歌手之一。 法蘭·仙納杜拉的音樂生涯始於搖擺樂時代,最初曾與哈利·詹姆士和湯米·多爾西一同合作,但在1940年代初便轉而成為獨唱歌手,並因此取得了極大的成就。1950年代初,仙納杜拉一度陷入低潮,但因成功在1953年因演出電影取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而捲土重來。仙納杜拉曾經與Capitol唱片簽約,並發行了好幾張廣受好評的唱片(當中包括《In the Wee Small Hours》、《Songs For Swingin' Lovers》、《Come Fly With Me》、《Only the Lonely》和《Nice 'n' Easy》)。他後來又離開了Capitol唱片,轉為自立門戶,創立屬於自己的Reprise唱片(當中著名唱片計有《Ring-A-Ding-Ding》、《Sinatra at the Sands》和《Francis Albert Sinatra & Antonio Carlos Jobim》),除了周遊各地外,在1960年代初甚至與鼠黨及美國總統甘迺迪建立起親如兄弟的友誼。在1965年,即仙納杜拉步入50歲的那年,他發行了一套名為《September of My Years》的唱片,作為對自己的回顧,其後他又有《Strangers in the Night》和《My Way》等曲更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名曲。仙納杜拉在後期曾嘗試貼近樂壇的轉變,而發行過好幾份風格截然不同的唱片,這些唱片之中的部份歌曲雖然曾在電影中播放過,可是始終不獲好評,結果促使他在1971年宣佈退休。不過到了1973年,仙納杜拉宣佈復出,除了在1976年娶芭芭拉·馬克思(Barbara Marx)為妻,又重新發行唱片(其中又以《New York, New York》一曲最為有名),環遊各地演出,一直到在1995年才再度淡出。 法蘭·仙納杜拉共有3名孩子,分別名為南希、小法蘭和蒂娜,而這3名孩子都是他的首任妻子南希·巴白圖(Nancy Barbato)所生。法蘭·仙納杜拉一生共有四段婚姻,除第一段婚姻外,他曾先後和阿娃·嘉娜、米亞·花露和芭芭拉·馬克思結婚。當中與芭芭拉之婚姻一直維持到他逝世。.

新!!: 紐約,紐約 (電影)和法蘭·仙納杜拉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