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8 关系: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奥地利,奥拉迪亚,安东·迪亚贝利,維也納,约瑟夫·海顿,萨尔茨堡,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 1737年出生
- 1806年逝世
- 18世纪男性音乐家
- 匈牙利裔奥地利人
- 奥地利古典音乐家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
卡尔·马利亚·弗里德里希·恩斯特·冯·韦伯(Carl Maria Friedrich Ernst von Weber,),德国作曲家。 韦伯从小接受良好的音乐薰陶,母亲是一名歌手,父亲是巡回剧团的经理,他随父亲在各地旅行的时候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并接触到繁多的民间音乐,这成为他后来所创作的民族主义题材歌剧的源泉。10岁时跟随海顿的弟弟米夏埃尔学习作曲,1798年去慕尼黑深造,之后定居维也纳。从1804年开始,先后在布雷斯劳、布拉格和德雷斯顿等地担任指挥。1824年为英国皇家歌剧院写作《奥伯龙》,两年后首演时作曲家亲往伦敦指挥,但经过长途的劳累他的身体情况恶化,于首演两个月后因肺病客死异乡。 1820年的《魔弹射手》(《自由射手》)是他最成功的歌剧,取材于阿培尔(Johann August Apel)的小说,被认为是德国第一部浪漫主义歌剧。另外还有1823年的《欧丽安特》,这部歌剧中没有口白,音乐持续不断,虽然脚本比较晦涩,但完全地复制出中世纪骑士社会的气氛。 韦伯十分鍾愛钢琴的音色,因此写作了许多优美的钢琴曲,其中要数1819年献给其妻子的钢琴独奏曲《邀舞》最为出色。这支曲子描绘的是在舞会上,一位绅士彬彬有礼地邀请一位害羞的淑女共舞,小姐拒绝了,男子更加恳切地相邀,小姐红着脸将手递给男子,两人步入舞池,他们随着优美的圆舞曲翩翩起舞,一边亲切地交谈着,曲终人散时,男子向小姐致谢,带她走出舞池。.
奥地利
奥地利共和国()通稱奥地利(Österreich ),是一个位在於中歐的内陆国家,但在歷史上也被分類成西歐或者東歐的國家國。奧地利与多國接壤,东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面是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面是德国和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維也納,人口超過170萬。國土面積,同時因阿爾卑斯山存在的緣故,奧地利成爲了一個山地國,只有32%的國土海拔低於,最高點海拔。 如今的奧地利是一個半總統制的代議民主國家,下含九個聯邦州。Lonnie Johnson 17奧地利是當今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12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6,330美元。其人類發展指數在2014年排世界第21位。同時自1995年以來就是歐盟成員, 是OECD的創始國之一。1995年簽訂申根公約,1999年接受並于2002年起使用歐元。奧地利曾是統治中歐650年到1918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部份,是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的首都,並且奧地利在民族上屬於日耳曼民族的居住地,和德國、瑞士、盧森堡同為德語區,在歷史上和中歐東歐的的匈牙利、捷克、波蘭都有緊密的關聯。.
查看 米歇尔·海顿和奥地利
奥拉迪亚
奥拉迪亚(罗马尼亚语:Oradea;匈牙利语:Nagyvárad;德语:Großwardein;Varat;גרויסווארדיין;Varadinum)是罗马尼亚的城市,是位于特兰西瓦尼亚的比霍爾縣的首府。奥拉迪亚有206,527人口(根据2002年人口普查);此数字不包括奥拉迪亚大区范围内的其他区域,如果算上周边的城镇的话将有22万人左右,是罗马尼亚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查看 米歇尔·海顿和奥拉迪亚
安东·迪亚贝利
安东·迪亚贝利(Anton Diabelli,),奥地利作曲家,音乐出版商。出生于萨尔茨堡附近,从米歇尔·海顿学习。后移居维也纳,于1818年开办了出版公司。1823年,他创作了一首圆舞曲,并邀请当时51位著名作曲家参与创作变奏曲。贝多芬的《迪亚贝利变奏曲》即因此而成。他的出版事业非常成功,同时作为业余作曲家,他为钢琴和吉他也写了很多作品,今天主要作为教学使用。.
維也納
維也納(Wien;奧地利德語:Wean)是奧地利共和國首都和維也納州首府,人口172.3萬人,都會區約240萬人,佔奧地利人口四分之一以上。維也納是歐洲著名的都會區之一,拥有许多重要的国际组织,OPEC的總部也設於此。同時,維也納與美國紐約和瑞士日內瓦同為聯合國僅有的駐地城市。位於北緯48度12分5秒、東經16度22分38秒。具“世界音樂之都”美譽。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是領域曾遍及除德意志以外的中東歐大部分地區的奧匈帝國首都。按照市区人口,它是欧盟第七大城。在20世纪初以前,它是德語圈最大的城市,奥匈帝国分裂之前,該市已经擁有200萬人口。時至今日,它仍是德语圈第二大城市,僅次於柏林。該市位於奥地利東部,靠近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边界。其市中心古城區被列為世界遺產。.
查看 米歇尔·海顿和維也納
约瑟夫·海顿
法蘭茲·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又译海登、海典、偕丁,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是继巴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器乐作曲家,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杰出代表。被譽稱交響曲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 海顿出生于奥地利和匈牙利边境的一個小村莊羅勞,出身于一個贫穷的车匠家庭,27岁时受聘担任匈牙利埃施特哈齐亲王的乐长,任职达30年之久,他一生写作了104首交响曲,两部神劇《创世记》和《四季》,同时也写作了大量的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以及一些歌剧、轻歌剧、12部弥撒曲和声乐作品。 海顿的音乐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脱,他将奏鸣曲式从钢琴发展到弦乐重奏上,他是器乐主调的创始人,将传统对位法的独立声部完全同化了,将主题发展自行展开。后期他访问英国,接受牛津大学授予的音乐博士头衔,受到了亨德尔的影响,也受莫扎特的影响,产生旋律优美的抒情色彩,出现类似巴洛克的风格。他用弦乐四重奏代替钢琴,用管弦乐代替管风琴,创造了两种新型的和声演奏形式。 他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绰号为“海顿爸爸”。.
萨尔茨堡
萨尔茨堡(Salzburg),奥地利共和国萨尔茨堡州的首府,人口约15万(2007年),是继维也纳、格拉茨和林茨之后的奥地利第四大城市。萨尔茨堡位于奥地利的西部,是阿尔卑斯山脉的门庭,城市的建筑风格以巴洛克为主,城市的历史相当悠久,据史料记载,萨尔茨堡是现今奥地利管辖地域内历史最悠久的城市。 萨尔茨堡是音乐天才莫扎特的出生地,莫扎特不到36年的短暂生命中超过一半的岁月是在萨尔茨堡度过的。萨尔茨堡也是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的故乡,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萨尔茨堡老城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查看 米歇尔·海顿和萨尔茨堡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出生于奧地利大公國薩爾斯堡,逝世于維也納,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之一,他也是一位共濟會會員。.
另见
1737年出生
- 乔治·伦纳德·斯当东
- 弗朗西丝·阿宾顿
- 德川家治
- 忻貴妃
- 托马斯·潘恩
- 拉玛一世
- 朱利葉斯·馮·羅爾
- 朴趾源
- 查尔斯·卡罗尔
- 爱德华·吉本
- 第二代謝爾本伯爵威廉·佩蒂
- 米歇尔·海顿
- 约瑟夫·米斯利维切克
- 约翰·弗里德里希·施特林泽
- 约翰·汉考克
- 路易吉·伽伐尼
- 阿瑟·聖克萊
- 雅克-昂利·贝尔纳丹·德·圣皮埃尔
1806年逝世
- 亨利·诺克斯
- 卡尔·威廉·斐迪南 (不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尔)
- 卡洛·戈齊
- 喜多川歌麿
- 夏尔·库仑
- 夏爾·亨利·桑松
- 威廉·帕特森
- 小威廉·皮特
- 小野川喜三郎
- 尼古拉斯·勒布朗
- 惇妃
- 拉納·巴哈都爾·沙阿
- 查爾斯·詹姆士·福克斯
- 比森特·马丁-索勒
- 沙·阿拉姆二世
- 皮埃尔-夏尔·维尔纳夫
- 第一代瑟洛男爵爱德华·瑟洛
- 米歇尔·海顿
- 約翰·菲利普·帕爾姆
- 约翰·克里斯托弗·阿德隆
- 约翰·布雷肯里奇
- 罗伯特·格雷 (探险家)
- 蒙戈·帕克
- 詹姆士·格蘭特
- 詹姆斯·杰克逊 (政治人物)
- 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
- 让-约瑟夫·穆尼耶
- 让-雅克·德萨林
- 霍雷肖·蓋茨
- 马蒂兰·雅克·布里松
18世纪男性音乐家
- E·T·A·霍夫曼
- 乔凡尼·巴蒂斯塔·马蒂尼
- 克里斯托夫·维利巴尔德·格鲁克
- 克里斯托弗·欧内斯特·弗里德里希·韦瑟
- 列奥波德·科策卢
- 列奧波爾德·莫扎特
- 加斯帕·桑兹
- 卡尔·弗里德里希·阿贝尔
- 卡洛斯·塞夏斯
- 埃施特哈齐·帕尔
- 安东宁·弗拉尼茨基
- 安东尼奥·索勒
- 安东尼奥·罗塞蒂
- 安东尼奥·萨列里
- 弗朗蒂舍克·克萨韦尔·杜舍克
- 弗朗蒂舍克·布里克西
- 德米特里·博尔特尼扬斯基
- 托马索·阿尔比诺尼
- 扬·迪斯马斯·泽伦卡
- 格奥尔格·安东·本达
-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 洛伦佐·达·彭特
- 瓦茨拉夫·托马谢克
- 米歇尔·海顿
- 约瑟夫·海顿
- 约瑟夫·米斯利维切克
- 约瑟夫·马丁·克劳斯
- 约瑟夫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 约翰·斯塔米茨
- 腓特烈二世 (普鲁士)
- 若昂·多明戈斯·邦滕波
- 让-玛丽·勒克莱尔
- 让-雅克·卢梭
- 費爾南多·索爾
- 路易吉·博凯里尼
匈牙利裔奥地利人
奥地利古典音乐家
- 克萊門斯·克勞斯
- 卡尔·冯·迪特斯多夫
- 米歇尔·海顿
- 约翰·海因里希·施梅尔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