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第七大道車站 (IND卡爾弗線)

指数 第七大道車站 (IND卡爾弗線)

七大道車站(Seventh Avenue),有時稱為「第七大道-公園坡車站」(Seventh Avenue–Park Slope),是紐約地鐵IND卡爾弗線的一個快車地鐵站,位於布魯克林公園坡第七大道及第九街,設有F線與G線(任何時候停站)列車服務。.

15 关系: 卑爾根街車站 (IND卡爾弗線)島式月台布鲁克林区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車站公园坡第四大道/第九街車站紐約地鐵紐約地鐵F線紐約地鐵G線牙買加-179街車站 (IND皇后林蔭路線)跨月台轉車站捷運車站法庭廣場-23街車站教堂大道車站 (IND卡爾弗線)15街-展望公園車站 (IND卡爾弗線)

卑爾根街車站 (IND卡爾弗線)

卑爾根街車站(Bergen Street)是紐約地鐵IND卡爾弗線的一個雙層地鐵站,位於與邊界卑爾根街及史密斯街,設有F線及G線(任何時候停站)列車服務。.

新!!: 第七大道車站 (IND卡爾弗線)和卑爾根街車站 (IND卡爾弗線) · 查看更多 »

島式月台

島式月台,又名中置式月台、中央月台、中间站台,是鐵路月台的一種型態,為路軌在兩旁,月台被夾在中間的設計。.

新!!: 第七大道車站 (IND卡爾弗線)和島式月台 · 查看更多 »

布鲁克林区

布魯克林又称布碌仑(Brooklyn),为美國紐約市的五個行政區之一,也就是纽约州的金斯县(Kings county,意為「國王縣」),为纽约州人口最多的县份。布魯克林位於曼哈頓東南部,東連皇后區。在纽约市五大區中,为人口最多的一區(250萬居民)。若該區为一座城市,單以人口比較,则有可能为美國第四大城。 布魯克林在19世紀時有許多暱稱,其中有「樹之城」(City of Trees)、「家之城」(City of Homes)和「教堂之城」(City of Churches),今日則綜合稱為「家與教會的自治市」(Borough of Homes and Churches)。在1980年代及90年代,該區以治安不良聞名於世。自朱利安尼擔任紐約市長之後,治安大為改善,居住環境也逐漸變好。.

新!!: 第七大道車站 (IND卡爾弗線)和布鲁克林区 · 查看更多 »

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車站

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車站(Coney Island–Stillwell Avenue),又稱「康尼島總站」(Coney Island Terminal),部分列車以「康尼島」或「斯提威爾大道」顯示站名,是位於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康尼島的紐約地鐵總站,同時是D線、F線、N線及Q線列車的總站。車站的大型設施在1919年興建,當時以康尼島作為紐約都會區的夏季渡假區設計,所有布魯克林南面的鐵路都漏斗型方式前往此地區。此站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架交通總站之一。 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車站設有四個島式月台和四條軌道,列車分別從南北兩面進站。此站位於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和衝浪大道交界,也是舊西城總站所在地。地理上也是紐約地鐵最南端的總站。.

新!!: 第七大道車站 (IND卡爾弗線)和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車站 · 查看更多 »

公园坡

公园坡(Park Slope)是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西北部的一个社区,大致东到展望公园和展望公园西,西到第四大道,北到弗拉特布什大道,南到展望高速公路。一般来说,从弗拉特布什大道到加菲坊(Garfield Place)的部分称为“北坡”,从1街到9街的部分称为“中坡”,10街以南的部分称为“南坡”。 公园坡社区是因位于展望公园的西坡而得名。第五大道和第七大道是它的主要商业街,而其东西向的侧街上排列着公寓楼。 公园坡拥有历史建筑,顶级餐厅,酒吧和商店,以及展望公园、布鲁克林音乐学院、布鲁克林植物园、布鲁克林博物馆、中央图书馆,和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公园坡分馆 社区的人口约为62,200人(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密度约68,000 /平方英里,约26,000 /平方公里。 公园坡被认为是纽约市最理想的社区之一。 2010年,它被《纽约杂志》排名纽约第一,称赞其优质的公立学校,餐饮,夜生活,购物,公共交通,绿色空间,安全和创意资本等等。 2007年,美国规划协会称之为“美国最伟大的社区”之一,“由于其建筑和历史特征以及居民和企业的多样化组合,所有这些都得到了活跃和参与的市民的支持和保护。” 2006年12月,《自然之家》杂志称公园坡是美国十大最佳社区之一,评价标准包括:公园,绿地和社区聚集空间;农夫市场和社区花园;公共交通和本地企业;环境和社会政策。。.

新!!: 第七大道車站 (IND卡爾弗線)和公园坡 · 查看更多 »

第四大道/第九街車站

四大道/第九街車站(Fourth Avenue/Ninth Street)是一個紐約地鐵車站複合,分別由高架的IND卡爾弗線和地下的BMT第四大道線共用,位於公園坡第九街及第四大道交界,設有以下列車服務:.

新!!: 第七大道車站 (IND卡爾弗線)和第四大道/第九街車站 · 查看更多 »

紐約地鐵

紐約地鐵(New York City Subway)是美國紐約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統,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公共地下鐵路系統之一,也是國際地鐵聯盟(CoMET)的成員。纽约地铁拥有425座车站,商業營運路線長度為373公里(232英里),用以營運的軌道長度約為1056公里(約656英里),總鋪軌長度達1355公里(約842英里)。約40%的路軌形式為地面或高架。 紐約地鐵現由紐約大都會運輸署(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MTA)管理,紐約市捷運局負責營運。近年來有紐約地鐵與斯塔滕島鐵路(Staten Island Railway)合併的構想也在酝酿中。.

新!!: 第七大道車站 (IND卡爾弗線)和紐約地鐵 · 查看更多 »

紐約地鐵F線

F線第六大道慢車(Sixth Avenue Local),又稱紐約地鐵F線,是紐約地鐵的一個地鐵系統。由於該線使用IND第六大道線通過曼哈頓主要地區,因此其路線徽號為橙色。 F線列車任何時候都營運,來往的179街來往康尼島的斯提威爾大道,在皇后區以快車營運(森林小丘-71大道與21街-皇后橋),在曼哈頓和布魯克林以慢車營運。 從1968年至1976年期間,F線在布魯克林的IND卡爾弗線以快車營運。F線途經53街隧道直至2001年為止。2010年代起,一直有聲音要求恢復從傑伊街-地鐵科技開往教堂大道的部分快車服務,但這相當具爭議性。.

新!!: 第七大道車站 (IND卡爾弗線)和紐約地鐵F線 · 查看更多 »

紐約地鐵G線

G線跨城線慢車(Crosstown Local),又稱紐約地鐵G線,是紐約地鐵的地鐵系統,全長11.4英哩。由於該線使用IND跨城線,因此其路線徽號為淺綠色。 G線任何時候都營運,來往長島市的法庭廣場與的教堂大道,停靠全線所有車站。G線是唯一不停靠曼哈頓的非接駁路線。此線經常受到服務干擾、班次較疏、甚少免費轉乘其他路線、載客量低,引致途經的鄰里的居民和政客經常批抨此線。自2000年代起,G線也進行了一定改善工程,包括延長至布魯克林和全線沿途聽證會以解決G線列車的問題。 G線列車在皇后區停靠兩個車站:都位於長島市的法庭廣場與21街。2010年以前,G線服務所有法庭廣場至的71大道的IND皇后林蔭路線車站。1939年至1940年,G線同時用作現已拆除的以接駁1939年紐約世界博覽會。從1976年至2009年,G線在史密斯-第九街進行。.

新!!: 第七大道車站 (IND卡爾弗線)和紐約地鐵G線 · 查看更多 »

牙買加-179街車站 (IND皇后林蔭路線)

牙買加-179街車站(Jamaica–179th Street)是紐約地鐵IND皇后林蔭路線一個快車總站,位於皇后區山邊大道與179街交界下方,設有F線(任何時候停站)、E線(僅繁忙時段停站)列車服務,亦有部分E線列車以此為總站。此站有15個出口,包括兩個位於米德蘭公園道的出口。 此站在1950年開放時就成為了皇后林蔭路沿線最繁忙的車站。在凋零一段時間後,1980年代和2000年代車站翻新了兩次。另外此站還是與未曾興建前往皇后村的延長線車站之一,此站向東設有8條儲車道,是所有紐約地鐵車站當中最多。.

新!!: 第七大道車站 (IND卡爾弗線)和牙買加-179街車站 (IND皇后林蔭路線) · 查看更多 »

跨月台轉車站

跨月台轉車站是一種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應用於轉車站內的設計,其目的是在同一個島式月台上讓通勤者從一個路線系統的列車的月台下車後,直接步行到對面另一條路線的月台轉車(在重鐵的原則上這兩個系統的路軌在通勤時是不交匯的,不過可以在興建時刻意遷就)。乘客不需經過樓梯、電動扶梯或電梯走到另一個--轉線,因此能節省車站內的轉乘時間、提高通勤效率。跨月台轉車站還有一個設立原則就是不要求乘客在轉車時經過計算車費的驗票閘門,英國倫敦的斯特拉特福站就是由兩個不同鐵路經營者(東安格利亞國家特快車及倫敦地鐵)允許乘客不經過柵閘就進行轉車的典型例子。 跨月台轉車站的優點是對於換線的乘客而言是較快速而簡單的設計(若撇除直通運行),但缺點是為了配合月台設置,各線的行車軌道有時必須透過立體交叉,才能銜接至車站中不同位置的月台。當採用不在同一平面的叠島式設計,建造時比分離式轉車站減少挖泥數量,也相對減少車站建造面積,從而比分離式轉車站節省兩倍或以上的建築及維護成本。然而可能要在地下隧道的路段遷就跨月台轉車的設計,為遷就乘客的轉車組合令隧道的施工難度稍為增加。在臺北捷運、杭州地鐵等地的工程中,這種因應跨月台轉車設計而生成的立體交叉隧道被暱稱作「麻花」。此外對乘客而言這種設計讓他們轉車來得更直接,不用像分離式轉車站繞幾個大圏子才能轉車,因為同月台兩側是不同的路線,而同一路線另一個方向就是佈置在不同月台上,所以有機會令不熟悉該鐵路系統的乘客產生疑惑而造成搭錯車的可能(如港鐵金鐘站南港島綫月台轉乘其他路綫),因此採用此設計的車站必須要有更明確的轉乘指示,如清晰的指示牌;如果有不同顏色的車身來辨認,效果則更佳。.

新!!: 第七大道車站 (IND卡爾弗線)和跨月台轉車站 · 查看更多 »

捷運車站

--,為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鐵路車站,通常採用地下或高架方式建構車站。多線交會的地鐵站可能有許多層,一般分為大堂和月台,因此必須裝設大量電扶梯、樓梯及電梯,跨幅較大的站甚至會設有電動平面步道。 地鐵站於地面層的入口常標有該系統公司的標識,及該站的概要營運資訊。一座地鐵站通常會設有多個出入口,使街道各側的行人免於穿越馬路即可進入車站。某些情況下,無論地下車站或高架車站均常可供行人過街之用,有時甚至會以通道聯絡重要的建築物或地下商店街。 在某些地鐵路線的車站,尤其是用ATO運行列車者,其月台通常設有月台幕門,不僅能防止乘客跳軌自殺或發生意外,還能防止月台冷氣流失。 File:TST-MTR-2.JPG|港鐵站的升降機(港鐵尖沙咀站) File:Taipei MRT Elevator-2.JPG|捷運站的電梯(台北捷運士林站) File:臺灣臺北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電梯.jpg|圓弧造型捷運車站電梯(臺北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 File:Zhongshan Station Platform 4.JPG|車站地下月台設有月台幕門(臺北捷運中山站) File:East TST KCR Green zone.JPG|跨幅較大的站會設有電動平面步道(港鐵尖東站) File:Escalators connecting the Mucha Neihu Line and the Bannan Line Concourse.JPG|扶手電梯和樓梯用作連接大廳和月台(台北捷運忠孝復興站) File:CU307_Accessibility.jpg|在大堂的闊閘機,給身障人士、携带大件行李者及其他有需要人士使用 File:HK KCR MOS RailwayMa On Shan.jpg|一般入閘閘機設在大堂(港鐵馬鞍山站) File:KCRER TaiWaiStationConcourse.jpg|大堂或月台的通道,可用作轉乘其他月台的列車(港鐵大圍站).

新!!: 第七大道車站 (IND卡爾弗線)和捷運車站 · 查看更多 »

法庭廣場-23街車站

法庭廣場-23街車站(Court Square–23rd Street)是紐約地鐵一個屬於IND跨城線、IRT法拉盛線和IND皇后林蔭路線的車站複合。車站複合位於皇后區長島市緊鄰,設有以下列車服務:.

新!!: 第七大道車站 (IND卡爾弗線)和法庭廣場-23街車站 · 查看更多 »

教堂大道車站 (IND卡爾弗線)

教堂大道車站(Church Avenue)是紐約地鐵IND卡爾弗線的一個快車地鐵站,位於布魯克林教堂大道及麥當奴大道交界,設有F線(任何時候停站)與G線(任何時候停站)列車服務,後者以此站為總站。.

新!!: 第七大道車站 (IND卡爾弗線)和教堂大道車站 (IND卡爾弗線) · 查看更多 »

15街-展望公園車站 (IND卡爾弗線)

15街-展望公園車站(15th Street–Prospect Park)是紐約地鐵IND卡爾弗線的一個慢車地鐵站,位於布魯克林/15街及展望公園西交界,設有F線與G線(任何時候停站)列車服務。.

新!!: 第七大道車站 (IND卡爾弗線)和15街-展望公園車站 (IND卡爾弗線)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