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竺道壹

指数 竺道壹

道壹,又称竺道一,吴郡人,晋朝佛教高僧。 其自幼于瓦官寺出家,拜竺法汰为师,受到简文帝厚遇。同门师兄昙一也极富德望。后迁住平江虎丘山,又到越州若耶溪嘉祥寺住持寺务,人称九州都维那,隆安年中圆寂。.

12 关系: 吴郡平江佛教嘉祥寺竺法汰簡文帝瓦官寺隆安高僧傳越州虎丘晋朝

吴郡

吴郡是从东汉至唐朝的郡,治所吴县。辖区在今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境。.

新!!: 竺道壹和吴郡 · 查看更多 »

平江

#重定向 平江县.

新!!: 竺道壹和平江 · 查看更多 »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新!!: 竺道壹和佛教 · 查看更多 »

嘉祥寺

嘉祥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城东北10公里的赤祥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96年1月12日,公布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新!!: 竺道壹和嘉祥寺 · 查看更多 »

竺法汰

法汰(),東莞郡(今山東省沂水縣東北)人,少與道安、竺法雅等師事佛圖澄。佛圖澄圓寂後,法汰以師禮事道安。道安避難至新野,即命法汰下京。法汰與弟子曇一、曇二等二十四人,沿長江東下。途中因疾停陽口,道安遣慧遠前來問疾。 法汰至都,止住瓦官寺。晉簡文帝深相敬重,請講《放光般若經》。開題大會,帝親臨,王侯公卿無不畢集。開講日,僧俗觀聽,士女成群。法汰形解過人,風姿可觀,含吐蘊藉,詞若蘭芳,名士王洽、王珣、謝安等皆表欽敬。 法汰於京,仍與道安維持密切往來,如法汰曾書問道安有關「三乘」、「六通」與「神」等問題,道安也於尋獲《光讚般若經》後,立即手抄一本遣徒往送法汰。法汰晚年所收弟子,以提倡「一闡提皆有佛性」的道生最為有名。法汰以晉太元十二年卒,春秋六十有八。.

新!!: 竺道壹和竺法汰 · 查看更多 »

簡文帝

簡文帝,可以指下列二人:.

新!!: 竺道壹和簡文帝 · 查看更多 »

瓦官寺

官寺又称瓦棺寺,始建于东晋兴宁二年(364),为南京地区最古老的佛寺之一。瓦官寺历经多次兴废,建筑早已无存。2003年重建的瓦官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门西花露北岗12号。.

新!!: 竺道壹和瓦官寺 · 查看更多 »

隆安

隆安可指:.

新!!: 竺道壹和隆安 · 查看更多 »

高僧傳

《高僧傳》為一部成書於南北朝 記錄中國東漢至至當時佛教僧人的史料,由南朝梁僧人慧皎(497年~554年)撰。十四卷,收錄於大正藏 CBETA T50 No.

新!!: 竺道壹和高僧傳 · 查看更多 »

越州

越州,中国古代的州,中心在今浙江省绍兴市。 隋朝大业元年(605年)改吴州置越州,治所在会稽县(在今浙江省绍兴市)。辖区约今浙江省浦阳江(义乌除外)、曹娥江流域及余姚市地。大业二年(606年)为会稽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越州,天宝元年(742年)又为会稽郡,乾元元年(768年)复为越州。为浙东观察使治。以越窑产秘色窑瓷器著名,为宫廷玩物,青瓷中的绝品。有盛产绫罗等丝织物。户九万二百七十九,口五十二万九千五百八十九。下领七县:会稽县、山阴县、诸暨县、余姚县、剡县、萧山县、上虞县。 五代十国时,为吴越国所辖,称为东府,根据出土墓志吴越后期称越州为会稽府。北宋统一吴越后,仍称越州。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升为绍兴府。 日本福井縣與新潟縣在古代也稱為越州。.

新!!: 竺道壹和越州 · 查看更多 »

虎丘

虎丘是中國江苏苏州的山丘,山丘上及附近有多処古跡,其中最古的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虎丘在古代就是著名的景點,有“吴中第一名胜”之誉。宋代苏东坡曾有“到苏州不--虎丘乃憾事也”的赞誉。 虎丘古跡中最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和剑池。云岩寺塔建于后周,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被稱爲“中国第一斜塔”。剑池则可能存有吴王阖闾墓葬,也是传说中王羲之“神鹅易字”的地方。 虎丘及其附近區域現辟為虎丘山风景名胜区,行政上隸屬苏州姑苏区,是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新!!: 竺道壹和虎丘 · 查看更多 »

晋朝

晋朝(265年-420年)是中國歷史的朝代之一,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因晉朝皇室姓司馬,所以又稱司马晋。晋朝又分為兩個時期,即西晉(265年-316年)与東晉(317年-420年),合称“两晋”。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首都為洛陽;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首都為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兩晉的政治體制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漢代的三公、九卿制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过渡。 晉室先祖在三国時期為曹魏世族,在高平陵之变後剷除曹氏皇親,掌握實權形成霸府政治。265年,晉王司馬炎脅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改國號曰「晉」,定都洛陽,是為晉武帝,史稱西晋。280年,西晋滅孫吳而統一天下,但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十几年。晉惠帝繼位後,朝廷漸亂,領有軍權的諸候王紛紛動亂,史稱八王之乱。晉朝元氣大傷後,內遷中原的諸外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6年,西晉灭亡,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国時期。 317年,晋室皇族司马睿於建康称帝,定都建康(即今南京),是為晋元帝,史稱东晋,据有華南地區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百姓陸續南遷,形成華北地區的侨民和南方土著共同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導等人採取鎮之以靜策略,穩定局勢。東晉皇權衰落,朝廷大權主要由世族掌握,由於軍權外重內輕,朝廷控制力弱,不少藩镇心懷野心,先後发生了王敦之乱、蘇峻之亂及桓温專政。雖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擔心野心家藉此擴張勢力,大多消極支持。383年,前秦出動舉國之師,意圖滅亡東晉。面對亡國之禍,東晉君臣一心,憑藉淝水之戰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復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後期又發生朋黨相爭及桓玄作乱。平民負擔沉重,又發生孫盧之亂。譙縱亦據蜀地自立。最後刘裕崛起,平定諸亂,凭借军事力量奪得帝位,建國號「宋」,是為宋武帝,史稱刘宋,中國從此進入南北朝時期。 经济方面,东晋莊園經濟的比例比西晉更大。由於農業技術提升等因素,在僑姓世族與吳姓世族密集開發下,江南獲得全面发展而繁榮興盛,中國的經濟重心也逐漸南移,後來才有大運河的出現。此外,手工業和商业方面也有長足進步。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漢代以前,政治主權完全在華夏族,而他族則作为被統治者而同化,漢代以後,政治主權不全在華夏族,而他族或以征服華夏族者而同化,邊疆民族帶來的草原遊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時天下大亂,士族文人多不以道義為重,儒學中衰。曠達之士,目擊衰亂,不甘隱避,則托為放逸,遂開清談之風。晉室之興,世亂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與印度東傳之佛教交汇,中國文化逐漸转变为儒釋道融合 柳翼謀:《中國文化史》之状况。.

新!!: 竺道壹和晋朝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九州都维那竺道一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