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穆斯圖菲·瑪瑪雷克

指数 穆斯圖菲·瑪瑪雷克

米爾扎·哈桑·阿什蒂亞尼·穆斯圖菲·瑪瑪雷克(波斯語:حسن مستوفی、拉丁化:Mostowfi ol-Mamalek;1874年10月5日-1932年8月27日)是一位伊朗政治家,六度出任伊朗總理。.

目录

  1. 20 关系: 卡扎尔王朝巴黎伊朗伊朗總理伊斯兰教德黑兰哈桑·皮爾尼亞穆罕默德-阿里·福魯吉穆罕默德·阿里·沙穆罕默德沙·卡扎爾穆扎法爾丁·沙納賽爾丁·沙阿卜杜勒-侯賽因·米爾扎·法爾曼法爾馬阿卜杜勒·馬吉德·米爾扎阿里·阿斯加爾汗邁赫迪·戈利·希達亞特艾哈邁德·蓋瓦姆艾哈邁德沙·卡扎爾沃索·杜烏拉波斯語

  2. 1870年代出生
  3. 伊朗總理
  4. 復興黨黨員
  5. 波斯立宪革命人物

卡扎尔王朝

卡扎尔王朝(Qājār dynasty,1794年~1925年),也译作恺加王朝。伊朗北部卡扎尔部落(現代屬於土庫曼人)首领阿迦·穆罕默德·汗建立的王朝。.

查看 穆斯圖菲·瑪瑪雷克和卡扎尔王朝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查看 穆斯圖菲·瑪瑪雷克和巴黎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拉丁字母转写: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简称伊朗(波斯語:ایران ),1501年之前很长一段历史时间称波斯,位于亚洲西南部,為中东國家,其中北部紧靠裏海、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以及國際上屬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国土面积为1,648,195平方公里,国土主要位于伊朗高原上,气候较为干燥,伊朗人口约7868万人,为多民族国家,其主体民族为波斯人,约占总人口的66%(2011年),其余有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宗(信众超过全国人口的90%)为伊朗国教,宪法承认的其余教派有伊斯兰教逊尼派、祆教、犹太教、基督教等。首都為德黑兰。 伊朗古称波斯,在公元前28世纪建立的古埃兰王国和之后建立的米底王国是伊朗高原文明的发源地。到公元前550年,由居鲁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古代大帝国波斯帝国。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的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征服,包括伊朗高原的中东地区开始伊斯兰化,而曾占统治地位的祆教则日渐式微。近代,波斯逐渐沦为英国和俄国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二戰后,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逐渐摆脱英、苏两国对伊朗的控制,奉行亲美政策,国家经济建设获得较大发展,在中东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1979年初,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爆发,王朝政权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同年底发生美国驻伊使馆人质事件,伊朗轉為反美的先鋒,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恶。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伊斯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由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选举产生,霍梅尼为首任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为赛义德阿里·侯赛尼·哈梅内伊。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继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全民普选产生,现任总统为哈桑·鲁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机构为伊斯兰议会,实行一院制,现任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司法总监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脑,由最高领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则由司法总监任命,现任司法总监为萨迪格·拉里贾尼。 伊朗是亚洲和中东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85.9亿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石油产业是伊朗的支柱,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的货币名称为里亚尔,主要的贸易伙伴有中国、印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等。 伊朗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同時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查看 穆斯圖菲·瑪瑪雷克和伊朗

伊朗總理

伊朗首相或伊朗總理是伊朗自卡扎爾王朝伊始存在的政府職務,直至1989年廢除此職位。.

查看 穆斯圖菲·瑪瑪雷克和伊朗總理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查看 穆斯圖菲·瑪瑪雷克和伊斯兰教

德黑兰

德黑蘭(波斯語:تهران / Tehrān,)是伊朗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同時也是德黑蘭省省會,總人口達8,429,807人,它是伊朗最大的城市,並且是西亞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又是世界第19大的城市。 在20世紀,伊朗各地有大批民眾湧入德黑蘭定居,有意見認為德黑蘭的市區人口應要減少至少5,000,000人。德黑蘭有許多歷史上著名的清真寺、基督教堂、猶太會堂及琐罗亚斯德教的火廟。當代的德黑蘭是現代化的城市,高樓大廈林立,當中的阿扎迪塔及默德塔(Milad Tower)是德黑蘭的標誌性建築。根據生活成本指數顯示,德黑蘭在2008年是全球生活成本最低的城市。以城市人口計算,德黑蘭是全球第19大的都市,國內生產總值排行第56位,城市群人口排行第29位。伊朗的歷史悠久,首都也隨著時代的推進而變遷,德黑蘭是第32個伊朗首都。德黑蘭的母語是帶有德黑蘭方言的波斯語,98%人口都使用母語,德黑蘭的大部分居民都是波斯人。在前伊斯蘭及伊斯蘭時代早期,德黑蘭在祆教裡被稱為「拉伊」(Ray),亦即波斯古經裡的剌伽。.

查看 穆斯圖菲·瑪瑪雷克和德黑兰

哈桑·皮爾尼亞

哈桑·皮爾尼亞(波斯語:حسن پیرنیا、拉丁化:Hassan Pirnia;1871年-1935年)是二十世紀伊朗的一位著名政治家。他的政治生涯裡合共出任過24個官職,四度出任總理。 他的父親米爾扎·納斯魯拉汗是卡扎爾王朝時代的總理。皮爾尼亞曾經在俄國和法國受過教育,又出任過駐俄國官員,接著在1899年返回伊朗在德黑蘭建立了一所政治學校。在父親逝世後,他在草擬1906年波斯憲法上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1907年,英國君王頒授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榮譽爵級大十字勳章予他。他在擔任過外交部部長和司法部部長後於1915年至1924年四度出任總理。 皮爾尼亞在退休後出版了描述伊朗前伊斯蘭時期歷史合共三冊的著作,名為《古伊朗歷史》。他對伊朗的文化亦有卓越的貢獻,包括在1921年與阿卜杜勒侯賽因·泰穆爾塔什(Abdolhossein Teymourtash)和穆罕默德-阿里·福魯吉一起成立保護國家遺產機構。 皮爾尼亞的弟弟侯賽因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在1918年及1920年分別出任教育部部長及大臣,自1906年起參選每屆的議會選舉,多年擔任議會主席。侯賽因在1943年當選第14屆議會的德黑蘭代表,但他拒絕出任。.

查看 穆斯圖菲·瑪瑪雷克和哈桑·皮爾尼亞

穆罕默德-阿里·福魯吉

罕默德-阿里·福魯吉(波斯語:محمدعلی فروغی ذكاءالملك、英語:Mohammad Ali Foroughi,)是一位伊朗總理、教師、外交官、作家及政治家,出身自伊斯法罕一個家庭,在德黑蘭的精英學校接受教育。他在1907年成為了政治學院的院長。 1909年,福魯吉當選國會的德黑蘭代表,後來更先後成為了國會議長、內閣部長及三度出任總理,當禮薩汗辭任總理加冕為王的時候,福魯吉又代理總理一職。他在1912年成為了伊朗最高法院院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蘇聯軍迫使禮薩汗遜位,時任總理的福魯吉協助禮薩汗的兒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登基。在內閣倒台後,他被任命為法院部部長,及後轉任伊朗駐美國大使,但在他正式上台之前便在德黑蘭逝世,享年65歲。福魯吉曾經是共濟會的成員。.

查看 穆斯圖菲·瑪瑪雷克和穆罕默德-阿里·福魯吉

穆罕默德·阿里·沙

穆罕默德·阿里·沙(محمدعلی شاه قاجار,),是伊朗卡扎尔王朝的第六任君主。他為穆扎法爾丁·沙的兒子,承襲政權,在任3年(1907-1909)。其父亲穆扎法·厄丁因伊朗立宪革命而被迫传位给他。穆罕默德·阿里·沙在英国和俄国的支持下多次企图破坏革命政权,失败后被迫流亡,最终死在意大利圣雷莫。 Category:卡扎爾王朝沙阿.

查看 穆斯圖菲·瑪瑪雷克和穆罕默德·阿里·沙

穆罕默德沙·卡扎爾

罕默德沙·卡扎爾(波斯語:محمد شاه قاجار;英語:Mohammad Shah Qajar;)是卡扎爾王朝的波斯國王。.

查看 穆斯圖菲·瑪瑪雷克和穆罕默德沙·卡扎爾

穆扎法爾丁·沙

穆扎法爾丁·沙(مظفرالدين شاه قاجار,,),是伊朗卡扎尔王朝的第五任国王。他為納賽爾丁·沙的兒子,立为王储后,于1861年任阿塞拜疆总督。他在作为王储的35年里,一向追求声色犬马,不问国事,在1896年承襲王位后,对朝政一窍不通。当时伊朗正面临财政危机,政府岁出远远超过收入。他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向俄国贷款,在政治上作为让步,极不得人心。而贷款后,他又用这些钱作几次豪华的欧洲旅行,更引起人民的强烈反对,纷纷要求对他的行动给予宪法的限制。在位期间,伊朗半殖民化加深,最终于1905年爆发了伊朗立宪革命,1906年10月他不得不召集众议院,12月批准一部比利时模式的宪法,这一政治危机可能促使他心脏病发而猝死于1907年1月13日,其子穆罕默德·阿里·沙继位。 Category:伊朗君主.

查看 穆斯圖菲·瑪瑪雷克和穆扎法爾丁·沙

納賽爾丁·沙

納賽爾丁·沙(),是卡扎尔王朝的第四王者,是伊朗卡扎尔王朝的第四任君主。他為穆罕默德·沙和玛利克·贾汉·卡侬的兒子,其在任时间长达49年,是整个伊朗历史上在位第三长的君主,仅次于萨珊王朝的沙普尔二世和萨非王朝的塔赫玛斯普一世。他也是第一位出版其日记的伊朗君主。 Category:卡扎爾王朝沙阿 Category:亞洲紙幣上的人物 Category:遇刺身亡的亚洲君主 Category:遇刺身亡的伊朗政治家.

查看 穆斯圖菲·瑪瑪雷克和納賽爾丁·沙

阿卜杜勒-侯賽因·米爾扎·法爾曼法爾馬

阿卜杜勒-侯賽因·米爾扎親王(波斯語:عبدالحسین میرزا فرمانفرما、拉丁化:Abdol-Hossein Mirza Farmanfarma;1859年-1939年)是一位著名的卡扎爾王朝親王,並且是當時波斯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家之一。父親是努斯拉特-奧德-杜烏拉·菲魯茲·米爾扎(Nosrat-od-Dowleh Firouz Mirza),1859年出生,1939年11月逝世,享年80歲。他是儲君阿巴斯·米爾札的第16位孫兒。.

查看 穆斯圖菲·瑪瑪雷克和阿卜杜勒-侯賽因·米爾扎·法爾曼法爾馬

阿卜杜勒·馬吉德·米爾扎

蘇丹·阿卜杜勒·馬吉德·米爾扎·艾因杜烏拉(波斯語:عین‌الدوله、英語:Abdol Majid Mirza;1845年-1927年)是卡扎爾王朝親王及總理。他是沙阿法特赫-阿里沙·卡扎爾(Fat′h-Ali Shah Qajar)的孫兒。.

查看 穆斯圖菲·瑪瑪雷克和阿卜杜勒·馬吉德·米爾扎

阿里·阿斯加爾汗

米爾扎·阿里·阿斯加爾汗·阿明·蘇丹(波斯語:علی‌اصغر اتابک、英語:Ali Asghar Khan)是納賽爾丁·沙執政時期的最後一位伊朗總理。在納賽爾丁·沙被刺殺後,阿斯加爾汗確保政權順利移交給納賽爾丁·沙的兒子穆扎法爾丁·沙。阿斯加爾汗是波斯立憲革命以後的第二任總理。1907年8月31日,他在國會門前遇害身亡。.

查看 穆斯圖菲·瑪瑪雷克和阿里·阿斯加爾汗

邁赫迪·戈利·希達亞特

邁赫迪·戈利·希達亞特(波斯語:مهدی‌قلی هدایت、英語:Mehdi Qoli Hedayat,1864年-1955年)是一位伊朗政治人物及音樂作家。.

查看 穆斯圖菲·瑪瑪雷克和邁赫迪·戈利·希達亞特

艾哈邁德·蓋瓦姆

艾哈邁德·蓋瓦姆(波斯語:احمد قوام、英語:Ahmad Qavam)是一位政治家,曾經五度出任伊朗總理。.

查看 穆斯圖菲·瑪瑪雷克和艾哈邁德·蓋瓦姆

艾哈邁德沙·卡扎爾

艾哈邁德沙·卡扎爾(波斯語:احمد شاه قاجار;英語:Ahmad Shah Qajar,1898年1月21日-1930年2月21日)是1909年7月16日至1925年10月31日在位的伊朗卡扎爾王朝沙阿,也是王朝的最後一位沙阿。.

查看 穆斯圖菲·瑪瑪雷克和艾哈邁德沙·卡扎爾

沃索·杜烏拉

哈桑·福杜克·杜烏拉(波斯語:حسن وثوق、拉丁化:Vosough od-Dowleh;1873年-1950年)是伊朗卡扎爾王朝時期的總理,他三度出任伊朗總理。他又是伊朗憲政運動的領導人。 他是另一位伊朗總理艾哈邁德·蓋瓦姆的哥哥。 Category:卡扎爾王朝 Category:伊朗總理 Category:伊朗立憲黨的政治家 Category:1873年出生 Category:1950年逝世.

查看 穆斯圖菲·瑪瑪雷克和沃索·杜烏拉

波斯語

#重定向 波斯语.

查看 穆斯圖菲·瑪瑪雷克和波斯語

另见

1870年代出生

伊朗總理

復興黨黨員

波斯立宪革命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