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科学普及

指数 科学普及

科學普及,简称科普,又稱大眾科學、流行科學(popular science)或者普及科學,是指利用各種傳媒以淺顯的方式向普通大眾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活動。相比於集中於出版最新科研成果,讓科學作品的內容更為廣泛。科學作品多數由科學家以及傳媒從業員編撰,透過不同媒介展示,常見的如書本、紀錄片、雜誌文章和網頁。.

102 关系: 加來道雄加拿大廣播公司博闻网十万个为什么卡尔·萨根史密森尼 (雜誌)史密森尼学会史帝夫·厄文史迪芬·平克史蒂芬·古爾德史蒂芬·霍金叶永烈发现 (杂志)大衛·鈴木奧利佛·薩克斯奈爾·德葛拉司·泰森學是學非山姆·哈里斯山本一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松義郎丹尼尔·布尔斯廷丹尼爾·丹尼特布莱恩·葛林乔治·伽莫夫亚当·萨维奇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亞瑟·查理斯·克拉克亞洲電視传播媒体伪科学彼得·阿特金斯彼得·梅达沃侯世達德斯蒙德·莫利斯地平线 (英国纪录片)國家地理學會刘嘉麒喬·蘇瓦茲儒勒·凡尔纳出版全国公共广播电台克里斯托弗·希欽斯图书琳·馬古利斯理查德·道金斯理查德·費曼科学科学史...科学家科学精神科学美国人科学方法科學論文科幻小說科研科研方法科技部科技新时代穿越蟲洞米·伊林約翰·伯頓·桑德森·霍爾丹紀錄片網頁维莱亚努尔·拉马钱德兰罗德·霍夫曼美国公共电视台鐘形曲線:美國社會中的智力與階層結構類比马丁·加德纳詹姆斯·兰迪高士其让-亨利·法布尔賈德·戴蒙麥可·法拉第麥爾坎·葛拉威爾阿什利·蒙塔古開心大發現藤井旭艾萨克·阿西莫夫艾恩·史都華英國廣播公司國際頻道英国广播公司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雅科夫·伊西多罗维奇·别莱利曼PanSci 泛科學ScienceBlogs技术探索頻道林之光杰米·海纳曼杂志比喻民視新聞台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澳洲科學院戴維·阿滕伯勒昆虫记流言終結者海底两万里新科學人 扩展索引 (52 更多) »

加來道雄

加來道雄(ミチオ・カク,Michio Kaku;)是一位日裔美国籍理论物理学家。.

新!!: 科学普及和加來道雄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廣播公司

加拿大广播公司(;),其对外品牌为“CBC/Radio-Canada”,是加拿大政府的一家国有企业,承担着加拿大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广播及公共电视服务。 加拿大广播公司其旗下英语和法语服务分别以“CBC”和“Radio-Canada”对外称呼,而这两个缩写也可以指代整个加拿大广播公司。 尽管在加拿大历史上,有一些地方广播公司早于加拿大广播公司成立,但是加拿大广播公司依然是现存加拿大最悠久的广播服务业者。加拿大广播公司于1936年11月2日以现有形式成立。 加拿大广播公司的电台频道包括:、、、及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等;电视频道包括:加拿大英语电视台、加拿大法语电视台、、、、(部分持股)和。同时,加拿大广播公司以“”和“加拿大广播北方频道(Radio-Canada Nord)”的名义向加拿大北极地区提供广播电视服务。除此之外,加拿大广播公司还经营数字广播电视服务,这包括ICI.Radio-Canada.ca、、ICI.mu、等;并且加拿大广播公司还拥有卫星广播服务商20.2%的股权,并通过该服务商提供了几个由加拿大广播公司制作的音频频道。 加拿大广播公司在加拿大境内提供英语、法语及其他八种本土语言的节目服务;而在国际上,则透过互联网和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提供五种语言的广播服务。 但是随着加拿大广播公司在2010年代前期被削减预算,导致其不得不关闭部分频道来减少服务开支,停止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的短波服务和所有地面电视广播网内的转播服务,甚至包括不受加拿大无线数字电视转播服务影响的社区。 加拿大广播公司的财务结构和性质不同于包括英国广播公司在内的其他国有广播公司,因为加拿大广播公司会通过收取广告费用来补足联邦拨款预算的不足。其广播服务从1974年开始播出广告;也是从那时起,加拿大广播公司旗下的主要联播网与BBC一样是免费的。而从2013年开始,其旗下的二级联播网,例如CBC音乐广播和ICI音乐广播,每小时限时播出四分钟广告。.

新!!: 科学普及和加拿大廣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博闻网

博闻网(HowStuffWorks)是美国一个百科全书类的网站。其特点是以通俗易懂的叙述解释事物。.

新!!: 科学普及和博闻网 · 查看更多 »

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是一套以大众化、小百科全书式为特色的科普读物。董纯才1934年將蘇聯作家伊林的作品《十萬個為什麼》首次翻譯成中文,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于1961年到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约人撰稿,发行了第一版。在港澳地區亦相當普遍。《十万个为什么》曾经作为为数不多几种普及知识的读本,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兩岸無法交流的時代,台灣也同時出版了另一版本的《十萬個為什麼》,一套10冊,在台灣是相當流行的兒童入門百科。.

新!!: 科学普及和十万个为什么 · 查看更多 »

卡尔·萨根

卡尔·爱德华·萨根(Carl Edward Sagan,),美国天文学家、天体物理學家、宇宙學家、科幻作家,和非常成功的天文学、天体物理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科普作家。行星學會的成立者。 小行星2709、火星上的一個撞擊坑以他的名字命名。.

新!!: 科学普及和卡尔·萨根 · 查看更多 »

史密森尼 (雜誌)

《史密森尼》(Smithsonian)是一份由美國史密森尼學會所發行的雜誌,創刊於1970年。.

新!!: 科学普及和史密森尼 (雜誌) · 查看更多 »

史密森尼学会

位于美国国家广场的史密森尼学会总部大楼--史密森尼古堡 史密森尼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 )是美国一系列博物馆和研究机构的集合组织。该组织囊括19座博物馆、9座研究中心、美术馆和国家动物园以及1.365亿件艺术品和标本。也是美国唯一一所由美国政府资助、半官方性质的第三部門博物馆机构,同时也拥有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系统和研究联合体。管理和经费来源于由美国政府拨款,其他捐助以及自身商店和杂志销售盈利也在其中。该机构大多数设施位于华盛顿特区,此外还有部分设施散布在从纽约到弗吉尼亚州,甚至巴拿马的广阔区域。该机构于1846年成立,资金源于英国科学家詹姆斯·史密森(James Smithson)对美国的遗赠。该机构的诸多博物馆除圣诞节外,全年对公众免费开放。.

新!!: 科学普及和史密森尼学会 · 查看更多 »

史帝夫·厄文

史提芬·勞勃·「史蒂夫」·歐文(Stephen Robert "Steve" Irwin,),澳洲環保人士與電視節目主持人。最廣為人知的節目就是與妻子一起主持的「鱷魚拍檔」,這也是他的外號鱷魚先生的由來,這是一個非傳統的動物紀錄片節目。史蒂夫·歐文在節目中誇張、滑稽的主持和對待動物的方式,使他成為國際上知名的人物,美國新聞還將他列為星期人物報導。儘管他的個人風格不受澳洲人重視,但帶有濃厚的澳洲英語口音,廣大知名度使他成為澳洲的代表之一。他的生日跟母親 Lyn 是同一天,他的爸爸 Bob 也是保育人士。 生前在昆士蘭畢爾瓦經營澳洲動物園(Australia Zoo)。也創建了「史蒂夫·厄文保育基金」,之後更名爲「全球野生動植物戰士(Wildlife Warriors Worldwide)」。在他去世時,澳洲總理約翰·霍華德對他的死表示震驚和哀痛,更於新聞採訪上發表言論追念他,新聞更以「深遠地影響澳洲的一代」做評價。.

新!!: 科学普及和史帝夫·厄文 · 查看更多 »

史迪芬·平克

史迪芬·亞瑟·平克(Steven Arthur Pinker,),加拿大–美國實驗心理學家、認知科學家和科普作家。平克廣泛宣傳演化心理學和心智計算理論的心態而聞名於世。1976年畢業於麥基爾大學,1979年穫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專攻實驗心理學。在史丹佛作完一年研究後,到麻省理工學院任教。 平克的學術專業是視覺認知及孩子的語言發展,他有名於把語言是一種「本能」或由自然選擇作生物適應形成這些主張普及。在這一點上,他反對喬姆斯基和其他視語言能力為其他修改產品的人。平克著有《語言本能》、《心智探奇》等。他的書籍已經贏得了無數獎項而且是《紐約時報》的暢銷書。.

新!!: 科学普及和史迪芬·平克 · 查看更多 »

史蒂芬·古爾德

史蒂芬·杰伊·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是一名美國古生物學家、演化生物學家,科學史學家與科普作家,職業生涯中大多在哈佛大學擔任教職,並曾在紐約的美國自然史博物館工作。.

新!!: 科学普及和史蒂芬·古爾德 · 查看更多 »

史蒂芬·霍金

史蒂芬·威廉·霍金,CH,CBE,FRS,FRSA(Stephen William Hawking,),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及作家生前任職劍橋大學研究主任,20世紀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在科學上有許多貢獻,包括與羅傑·潘洛斯共同合作提出在廣義相對論框架內的潘洛斯–霍金奇性定理,以及他對關於黑洞會發放輻射的理論性預測(現稱為霍金輻射)。霍金是第一個提出由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聯合解釋的宇宙論理論之人。他是量子力學的多世界詮釋的積極支持者。 霍金是(FRSA)的得獎者,並成為宗座科學院的終身會員,並曾經獲得總統自由勳章,是美國所頒發最高榮譽的平民獎。2002年,霍金在BBC的「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民意調查中位列第25位。從1979年至2009年,霍金是劍橋大學的盧卡斯數學教授。霍金撰寫了多本闡述自己理論與一般宇宙論的科普著作,並廣受大眾歡迎。他的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曾經破紀錄地榮登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暢銷書排行榜共計237周。 霍金患有一種罕見的早發性緩慢進展的運動神經元疾病(也稱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盧·賈里格症或渐冻人症),病情會隨著年月逐漸惡化至嚴重。他晚年已是全身癱瘓,無法發聲,必須依賴語音產生裝置來與其他人溝通。最初裝置透過手持開關來使用,最終需要透過使用單邊臉頰肌肉。 2018年3月14日,霍金的家人發表聲明表示霍金去世,終年76歲。其骨灰的下葬儀式在2018年6月15日於倫敦西敏寺中殿的教堂中舉行。.

新!!: 科学普及和史蒂芬·霍金 · 查看更多 »

叶永烈

叶永烈(),汉族人,出生于浙江温州,中国科普及传记作家。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一级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香港海外文联名誉主席。.

新!!: 科学普及和叶永烈 · 查看更多 »

发现 (杂志)

《發現》(Discover)是一本美國面向大眾的科学杂志。该月刊于1980年10月由时代杂志推出。1991年出售给华特迪士尼公司,但2005年被再次出售给。.

新!!: 科学普及和发现 (杂志) · 查看更多 »

大衛·鈴木

大衛·鈴木(David Suzuki,全名 David Takayoshi Suzuki,,),加拿大日裔遺傳學家、法學、哲學博士,也是活躍環保人士。 大衛·鈴木在1990年创立了(David Suzuki Foundation),寻找一种“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世界,社会生活的平衡的方法”。基金會的优先目标是:海洋,、氣候變化、清洁能源、可持續性,以及鈴木的自然挑战。从1982年至1987年,他还担任过加拿大公民自由协会的董事。 铃木在2009年被授予(Right Livelihood Award)。.

新!!: 科学普及和大衛·鈴木 · 查看更多 »

奧利佛·薩克斯

奥利佛·萨克斯(Oliver Sacks,),英国伦敦著名醫生、生物學家、脑神经学家、作家及業餘化學家。他根据他对病人的观察,而写了好几本畅钖书。他側重於跟隨19世紀傳統的「臨床軼事」,文學風格式的非正式病歷。他最喜愛的例子為盧力亞著作的記憶大師的心靈。.

新!!: 科学普及和奧利佛·薩克斯 · 查看更多 »

奈爾·德葛拉司·泰森

尼爾·德·格拉斯·泰森 (Neil deGrasse Tyson,),美國天文學家,專精宇宙學,博士後之後不再做前沿學術研究,轉型為向大眾推廣天文學的科學傳播者,因此聞名美國,獲美國太空總署傑出公共服務獎章(200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傑出公益奬章(2015年)。美國自然史博物館天文物理部創始人兼助理研究員,亦是該博物館轄下羅斯地球與太空中心內海頓天象館館長。父母均為供職於美國政府的研究員,父為非裔美國人,母為波多黎各人。 2006年起,他開始主持公共电视网上的科學教育節目《新星-今日科學》(NOVA ScienceNOW),並且經常是《每日秀》(The Daily Show)、《科伯報告》(The Colbert Report)、《與標馬艾的實時》和《危险边缘》等節目的來賓。2011年8月5日泰森宣布他接下原由卡尔·萨根主持的節目《》(Cosmos: A Personal Voyage)的下一季新節目《宇宙大探索》(Cosmos: A Spacetime Odyssey)的主持人。.

新!!: 科学普及和奈爾·德葛拉司·泰森 · 查看更多 »

學是學非

《學是學非》(Sidewalk Scientist)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製作的資訊節目,第一輯由黃心穎、李佳芯、梁嘉琪、麥美恩(第22集起)擔任節目主持,特別版(學是學非放暑假)起加入森美間中作主持,並擔任隊長職位,第二輯第6集起再加入張秀文、湯洛雯擔任節目主持,第五輯起李佳芯、黃心穎、張秀文不再擔任節目主持,由馮盈盈、張寶兒、劉穎鏇替代。第17至23集期間,黃心穎回歸擔任期間限定節目主持,第21集起張秀文回歸再次擔任節目主持,第38集起鄺潔楹加入擔任節目主持,湯洛雯及張秀文因其他工作關係自第37集起暫停參與節目,其後兩人參與第46集,湯洛雯再參與第48集。第六輯起張秀文不再擔任節目主持。該節目主持人統稱是非精。 本節目曾獲得《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16》最佳資訊節目。此節目第一輯集數最初定為22集,後因收視良好,決定添加至54集。 由於本節目是以輕鬆搞笑的手法解答生活上及科學上的知識,深受觀眾歡迎,因此加推一集特別版名為《學是學非放暑假》,並加入森美作主持。該特別版於2014年7月19日21:30-22:30在翡翠台及高清翡翠台播出。此节目为2014年TVB Amazing Summer推介综艺节目之一。 同年再開拍第二輯,每集邀請男嘉賓主持成為該集“隊長”,於2014年11月15日起逢星期六19:30/19:35-20:30在翡翠台播出。第二輯集數最初定為9集,後決定添加至18集。 2015年開拍第三輯,首四集為一小時特別版於2015年8月30日起逢星期日19:30-20:30在翡翠台及高清翡翠台播出,其後改為逢星期日20:00-20:30播出。此節目為2015年TVB Amazing Summer推介綜藝節目之一。 2016年開拍第四輯,於2016年1月3日起逢星期日20:00-20:30在翡翠台及高清翡翠台同步播出。由2月28日起,因頻道調整,只於翡翠台播映。 2017年開拍第五輯,於2017年5月14日起逢星期日20:00-20:30在翡翠台播出。而第20集為一小時特別版於2017年10月1日星期日20:00-20:55。 2018年開拍第六輯,於2018年6月24日起逢星期日20:00-20:30在翡翠台播出。此節目為2018年Amazing Summer推介綜藝節目之一。.

新!!: 科学普及和學是學非 · 查看更多 »

山姆·哈里斯

山姆·哈里斯(Sam Harris,)是美國著名作家、哲學家、神經科學家,和无神论者/反神論者。被稱為新無神論的四騎士之一。.

新!!: 科学普及和山姆·哈里斯 · 查看更多 »

山本一清

山本一清(,),日本天文学家,科普作家,生于滋贺县栗太郡上田上村桐生(現大津市)。 1913年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理科大学物理学科。后任水泽纬度观测所,京都大学理学部副教授等职,1925年成为京大教授。1920年组织了日本历史最悠久的天文同好会。后改名为“东亚天文协会”,现名为“”(简称OAA)。1928年京大设立,山本担任台长。1938年从京大退休,设立私人天文台山本天文台。毕生为天文学的科普工作贡献很大。.

新!!: 科学普及和山本一清 · 查看更多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简称国际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及其所属中央电视台提到时称国广;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英文简称CRI)成立于1941年12月3日,前身是北京广播电台(Radio Beijing/Radio Peking),是中国唯一国家级从事对外广播的国家电台,它隶属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同為全国性广播电台网络。.

新!!: 科学普及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 查看更多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简称中国科协),是在中国共产党組織下由科学技术工作者组成的“人民团体”,前身是“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这两个组织于1958年9月合并,并举行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在1980年3月举行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又将团体定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新!!: 科学普及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查看更多 »

中松義郎

中松義郎(),東京大學第一工學部石油工學科畢業。自稱「發明王」,日本發明家,宣稱擁有3200項發明,遠超過愛迪生;事實上以取得專利數來看,愛迪生有1093件,中松只有290件。又聲稱自己擁有工學、法學、醫學、理學、人文等博士學位,但學位的由來不明,日本國內的博士學位取得名單中並沒有中松的名字。 著書數十本,包括《頭腦革命》、《獨創力的秘密》。 2003年4月13日參加東京都知事(市長)選舉落敗。.

新!!: 科学普及和中松義郎 · 查看更多 »

丹尼尔·布尔斯廷

丹尼尔·布尔斯廷(Daniel J. Boorstin,),美国历史学家、博物学家和前美國国会图书馆馆长。.

新!!: 科学普及和丹尼尔·布尔斯廷 · 查看更多 »

丹尼爾·丹尼特

丹尼爾·丹尼特(Daniel Clement Dennett,)是美國哲學家、作家及認知科學家。其研究集中於科學哲學、生物學哲學,特別是與演化生物學及認知科學有關的課題。他目前是塔夫斯大學(Tufts University)的哲學系教授、Austin B. Fletcher 講座哲學教授及認知研究中心的共同主任。丹尼特是堅實的無神論及世俗論者,美國世俗聯盟(Secular Coalition for America)諮詢委員會成員,及明智思想運動(Brights movement)突出的支持者。有媒體將丹尼特、理查德·道金斯、山姆·哈里斯及克里斯托弗·希欽斯稱作新無神論(New Atheism)的四騎士。.

新!!: 科学普及和丹尼爾·丹尼特 · 查看更多 »

布莱恩·葛林

布莱恩·葛林(Brian Greene, )是美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与超弦理论家。他自1996年以来担任了哥伦比亚大学(弦论、宇宙学和天体粒子研究中心 ISCAP)的教授。1999年他发表了他的第一本科普书《》,激发了他在普通大众中的知名度。之后他又撰写了《宇宙的构造》,《隐遁的事实》等书,还出演了在他书的基础上制作的PBS同名科学纪录片。葛林出演了著名美国喜剧《生活大爆炸》(第四季)第20集,《The Herb Garden Germination》。.

新!!: 科学普及和布莱恩·葛林 · 查看更多 »

乔治·伽莫夫

乔治·伽莫夫(George Gamow,),出生名喬治·安東諾維奇·伽莫夫(Georgiy Antonovich Gamov),美籍俄裔物理学家、宇宙學家、科普作家,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的创立者,也是最早提出遺傳密碼模型的人。.

新!!: 科学普及和乔治·伽莫夫 · 查看更多 »

亚当·萨维奇

亚当·惠特尼·萨维奇(Adam Whitney Savage,)是美国的一名工业设计和特效工程师、演员、教育家,以主持探索频道电视节目《流言终结-者-》著称。其制造的模型曾出现于包括《星球大战II:克隆人的进攻》以及《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在内的多部重要电影中。亦为科學懷疑論运动的重要人物。现与其家人居于旧金山。.

新!!: 科学普及和亚当·萨维奇 · 查看更多 »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縮寫:ASU),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一所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學。該校由分散在鳳凰城大都會區各地的5個校區與在哈瓦苏湖城的1個校區所組成,共擁有22個學院 。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是美國大學學生數目最多的大學。该校於1885年成立,原名坦佩地方師範學校,是亞利桑那州第一所師範學校。1945年,学校開始由亞利桑那州評議委員會監督管理,並更名為亞利桑那州立學院。 1958年,学校更名為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学校一直位於美國研究型大學前列,被卡內基高等院校分類法歸類為“高研究活動研究型大學(RU/VH)”。1994年,学校被歸類為“Research I”大學,为美国主要新型研究型大學之一 。在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评比为世界重要学术研究中心,全美第47名以及全球百强名校之一。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每一個校區都提供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及博士學位。同時,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線上教育提供41個本科學位、37個研究生學位及14個本科/研究生证书,为美国最佳线上教育计划大学前十 。 2014年,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成功收购被誉为“国际管理教育第一校”的雷鸟全球管理学院,此次收购将使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国际影响力及全球化进一步提高。.

新!!: 科学普及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 查看更多 »

亞瑟·查理斯·克拉克

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爵士,CBE(Sir Arthur Charles Clarke,),是英國作家、發明家,尤其以撰写科幻小說闻名。他與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因萊茵並稱為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 克拉克最知名的科幻小说作品是《2001太空漫遊》。該書由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于1968年拍攝成同名電影,成为科幻電影的經典名作。克拉克于2008年3月19日在斯里兰卡辭世,享壽90歲。他在临终前剛完成最後一本書《The Last Theorem》的校對工作,该書已於2008年出版。.

新!!: 科学普及和亞瑟·查理斯·克拉克 · 查看更多 »

亞洲電視

亞洲電視有限公司(簡稱亞視;Asia Television Limited,英文縮寫:ATV),前身為麗的映聲及麗的電視(簡稱麗的;Rediffusion Television Limited,英文縮寫:RTV)是香港一家免費電視廣播的電視台,於1957年5月29日啟播,成為香港乃至全球華人地區的首間電視台。麗的映聲於1973年4月6日易名為麗的電視,並由收費電視轉為免費電視,於1982年9月24日易名為亞洲電視。亞洲電視因為於2015年不獲續牌,2016年4月2日凌晨零時牌照期屆滿,結束於香港本地的免費地面電視廣播頻道,正式結束58年309天的電視廣播歷史。 亞洲電視是華人地區中較具影響力的電視台之一,惟至2000年代後的節目質素不斷下降,加上受“慣性收視”、數度易主和政治立場轉變等影響,使得其收視率長期低落,以及出現股權爭拗及財困問題。 2017年協盛協豐完成收購亞視大多數股權。12月18日,協盛協豐旗下亞洲電視數碼媒體宣布以「亞洲電視」為品牌推出OTT平台網絡電視服務,於2018年1月29日正式啟播。2018年4月20日,協盛協豐易名為亞洲電視控股有限公司。.

新!!: 科学普及和亞洲電視 · 查看更多 »

传播媒体

传播媒体簡称传媒,一般使用上常稱為媒体或媒介,指传播信息的载体,即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现在已成为各种传播工具或機構的总称,如印刷品領域的书籍、杂志、报纸,以及電子產品領域的电影、电视、電台、各種廣播媒體等,可以代指大眾媒體或新聞媒體,也可以指用于任何目的传播任何信息和数据的传播工具或機構。.

新!!: 科学普及和传播媒体 · 查看更多 »

伪科学

伪科学(pseudoscience),又称假科學、壞科學、疑似科学,是指任何经宣称为科学,或描述方式看起来像科学,但实际上并不符合科学方法基本要求的知识、缺乏支持证据,禁不起可信性测试,或缺乏科学形式,For example, Hewitt et al.

新!!: 科学普及和伪科学 · 查看更多 »

彼得·阿特金斯

彼得·威廉姆·阿特金斯(Peter Atkins,),英国化学家,牛津大学林肯学院化学教授。他是一系列化学教科书的作者,如《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等。他还是一名科普作家,著有《伽利略的手指》等。他是一名无神论者,并支持理查德·道金斯的许多观点。.

新!!: 科学普及和彼得·阿特金斯 · 查看更多 »

彼得·梅达沃

彼得·布赖恩·梅达沃爵士,OM,CBE,FRS(Sir Peter Brian Medawar,),出生于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英国科学家,主要研究免疫学。他与弗兰克·麦克法兰·伯内特一起获得了196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新!!: 科学普及和彼得·梅达沃 · 查看更多 »

侯世達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臺特(Douglas Richard Hofstadter,),中文名侯世達,美國学者、作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意识、类比、艺术创造、文学翻译以及数学和物理学探索。 侯世达因其著作《哥德尔、埃舍尔、巴赫》獲得普立茲獎(非小说类别).

新!!: 科学普及和侯世達 · 查看更多 »

德斯蒙德·莫利斯

德斯蒙德·莫利斯(Desmond Morris,全名Desmond John Morris,)英國著名動物學家。.

新!!: 科学普及和德斯蒙德·莫利斯 · 查看更多 »

地平线 (英国纪录片)

地平线(Horizon)是英國廣播公司製作的一个流行并且播放已久的科学纪录片。.

新!!: 科学普及和地平线 (英国纪录片) · 查看更多 »

國家地理學會

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是一個於1888年1月27日在美國正式創立的非營利科學與教育組織。學會的成立可回溯至同年1月13日,由33位初期創會會員決議創設目的在於「增進及普及地理知識」,在經過約兩週的討論後正式確定該學會的組織章程與營運計畫,並開始運作。 該學會最為人所熟知的國家地理雜誌與國家地理頻道在2015年11月被劃分到新成立的營利組織國家地理合股公司(National Geographic Partners)旗下,該集團的最大股東是迪士尼公司。.

新!!: 科学普及和國家地理學會 · 查看更多 »

刘嘉麒

刘嘉麒(),中国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出生于辽宁丹东。籍贯北宁。满族。1965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1967年该院研究生毕业。1986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理事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新!!: 科学普及和刘嘉麒 · 查看更多 »

喬·蘇瓦茲

喬·蘇瓦茲(Joe A. Schwarcz)是一名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教授,其本名為約瑟夫·蘇瓦茲(Joseph A. Schwarcz),他的學生及與他一同在科學普及共事的同事稱他為喬博士(Dr.

新!!: 科学普及和喬·蘇瓦茲 · 查看更多 »

儒勒·凡尔纳

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Jules Gabriel Verne,),或譯朱爾·凡爾納,法国小说家、剧作家、诗人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开创者之一。 凡尔纳生于南特港资产阶级家庭,受训传承父亲的律师职业,但在青年时期退出,为杂志和剧院写作。他一生写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说,专辑由皮埃尔-儒勒·赫泽尔(Pierre-Jules Hetzel)出版商出版,收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旅行》。 在法国和欧洲,凡尔纳是公认的重要文学作家,在文学先锋派和超现实主义里具有重要影响。他的名声在英语世界里待遇不同,由于几经改编,常被认为是流行文学或儿童文学作家。自1979年来,凡尔纳是翻译量第二大的作家,排在阿加莎·克里斯蒂和威廉·莎士比亚之间。 他以其大量著作和突出贡献,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该头衔也被授予H·G·威尔斯和雨果·根斯巴克.

新!!: 科学普及和儒勒·凡尔纳 · 查看更多 »

出版

出版或稱发表,是指将作品通过任何方式公之于众的一种行为。在大多数国家,作品一经完成,不论是否出版,即享有著作权。作品获得国际标准书号并经過一定资质的出版机构印刷成书籍称为出版物;出版物内容以数码形式呈现的称之为电子出版物或叫做电子书。以出版为主的生产或者产业领域称为出版业。拥有大量复制或同等规模的传播力的公开发表都统称之为出版。.

新!!: 科学普及和出版 · 查看更多 »

全国公共广播电台

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缩写为NPR)是美國一家获公众赞助及部分政府资助、但独立运作的非商业性媒體機構,成立於1970年2月24日,開播於1971年4月。其以廣播聯賣的方式為全美約9百間提供節目,以新闻、综述、采访为主,也有一些音乐、脱口秀等文化、娱乐节目。2009年时,听众数目已超过2000万人。.

新!!: 科学普及和全国公共广播电台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托弗·希欽斯

--(Christopher Eric Hitchens,),生于英国朴茨茅斯,卒于美国休斯敦,犹太裔美国人。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Balliol College, Oxford)毕业。 多年以来,希钦斯是无神论者、反宗教者,社会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反极权。但1990年代,他因为《撒旦诗篇》、克林顿总统和波斯尼亚战争等问题与左派建制派决裂。 他支持废除死刑,支持公民持枪的权利,反对推翻羅訴韋德案裁决(尽管他个人不赞同堕胎),支持可卡因、安非他命、大麻等精神药品合法化。 他以苛评闻名,其在公开辩论中毫不留情但是滴水不漏的说辞常常被称为“希氏打脸”(Hitchslapping),抨击的对象包括所有共和党人士(例如亨利·基辛格、罗纳德·里根)、宗教人士(德蘭修女)、民主党温和派人士(例如比尔·克林顿)。 他被人稱作新無神論的四騎士之一。.

新!!: 科学普及和克里斯托弗·希欽斯 · 查看更多 »

图书

图书,通常在狭义上的理解是带有文字和图像的纸张的集合。书通常由墨水、纸张、羊皮紙或者其他材料固定在书脊上组成。组成书的一张纸称为一张,一张的一面称为一页。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狭义图书的概念也在扩展,制作书的材料也在改变,如电子格式的电子书。 从广义理解的图书,则是一切传播訊息的媒介。书也指文学作品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图书馆信息学中,书被称为,以区别于杂志、学术期刊、报纸等连载期刊。所有的书面作品(包括图书)的主体是文学。在小说和一些类型(如传记)中,书可能还要分成卷。对书特别喜爱的人被称为爱书者或藏书家,更随意的称呼是书虫或者书呆子。 买书的地方叫书店,图书馆則是可以借閱書籍的地方。2010年,谷歌公司估计,从印刷术发明至今,大概出版了一亿三千万本不同書名的书籍。.

新!!: 科学普及和图书 · 查看更多 »

琳·馬古利斯

琳·馬古利斯(Lynn Margulis,也译作林恩·马古利斯,姓或譯作瑪格麗斯,),美國生物學家,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在地球科學系的大學教授,天文學家卡爾·薩根的第一任妻子。著名於有關真核生物起源的理論,也是現今生物學所普遍接受的內共生學說的主要建構者,此學說解釋了細胞中某些胞器,如粒線體的由來。她發現動物,植物和真菌都源於原生生物。 1983年她获选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还是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並曾在1999年獲頒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在最近的一些著作中,馬古利斯提倡所有生物之間存在著共生與合作,並將其與英國環境科學家詹姆斯·洛夫洛克的蓋亞假說連結。.

新!!: 科学普及和琳·馬古利斯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道金斯

克林顿·理查德·道金斯(Clinton Richard Dawkins, FRS, FRSL,),生於英屬肯尼亞,英格蘭演化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科學傳播者、作家,1990年任牛津大学動物學正教授,1995-2008年升任。 道金斯1976年出版名著《自私的基因》,引起广泛关注。书中阐述了以基因为核心的演化論思想,将一切生物类比为基因的生存机器,并引入了“模因”概念。后来又出版了《延伸的表现型》、《盲眼钟表匠》、《上帝错觉》等书,宣扬演化论,反对神创论。无神论與演化论的科學家擁護者之中,道金斯以其直言不諱的語氣和科學求證的態度挑戰「神創造世界」宗教概念而聞名。他同美国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神经科学家山姆·哈里斯和英裔美籍作家克里斯托弗·希钦斯同稱“新无神论四骑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

新!!: 科学普及和理查德·道金斯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費曼

查德·菲利普斯·費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美國理论物理學家,量子电动力学创始人之一,纳米技术之父。由費曼提出或完善的费曼图、费曼规则(Feynman rules)和重整化计算方法是研究量子电动力学和粒子物理学的重要工具。费曼个性十足,爱出风头,平易近人且喜爱搞怪,有很多逸闻流传于世。在1999年英國雜誌《》对全球130名領先物理學家的民意調查中,他被評為有史以來10位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費曼父母皆為立陶宛猶太人,來自白俄羅斯,然而費曼本人是無神論者。 费曼业余爱好广泛,如打邦哥鼓、破译玛雅文明的象形文字、研究如何撬開保险櫃的鎖及逛脱衣舞厅等。他自己搜罗了不少这类故事,整理成了自传《别闹了,费曼先生!》。该书后來成为畅销大众读物。费曼是少数几个在大众心目中形象生动鲜活的前沿科学家之一。.

新!!: 科学普及和理查德·費曼 · 查看更多 »

科学

科學(Science,Επιστήμη)是通過經驗實證的方法,對現象(原來指自然現象,現泛指包括社會現象等現象)進行歸因的学科。科学活动所得的知识是条件明确的(不能模棱两可或随意解读)、能经得起检验的,而且不能与任何适用范围内的已知事实产生矛盾。科学原仅指对自然现象之规律的探索与总结,但人文学科也被越来越多地冠以“科学”之名。 人们习惯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把科学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传统的自然科学主要有生物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和天文學。逻辑学和数学的地位比较特殊,它们是其它一切科学的论证基础和工具。 科学在认识自然的不同层面上设法解决各种具体的问题,强调预测结果的具体性和可证伪性,这有别于空泛的哲学。科学也不等同于寻求绝对无误的真理,而是在现有基础上,摸索式地不断接近真理。故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偏差的纠正史。因此“科学”本身要求对理论要保持一定的怀疑性,因此它绝不是“正确”的同义词。.

新!!: 科学普及和科学 · 查看更多 »

科学史

科學史,利用了思想史和社會史兩個面向的歷史研究方法。科學起源於對自然其功能性的實用考量以及纯粹的哲學探究。 雖然科學方法自古便不斷發展,但現代科學方法卻是始自伊斯蘭科學家,海什木(Alhazen)在大約西元1000年左右,運用實驗的經驗法則寫出了一本關於光學的著作《》。然而,現代科學方法在13世紀的歐洲由大學經院哲學的學者所發起科學革命時,方才算發展完全Thomas Woods, How the Catholic Church Built Western Civilization, (Washington, DC: Regenery, 2005), ISBN 978-0-89526-038-3,到了16世紀及17世紀早期的發展高峰,現代科學方法的廣泛應用更引領了知識的全面重估。科學方法的發展被某些人(尤其是科學哲學家及實證科學家)認為是太過於基礎而重要的,認為早先對於自然的探索只不過是前科學(pre-scientific),現代科學方法才被他們認為是真正的科學。習慣上,科學史學家仍舊認定早先的科學探索也包含於廣大而充足的科學範疇之中。 數學史、科技史及哲學史則在其各自的條目中描述。數學跟科學很接近但有所區别(至少在現代的觀念上是這樣認為)。科技涉及設計有用的物件和系統的創造過程,跟尋求传统意义上的真理(empirical truth)又有所不同。哲學跟科學的不同在哲學還尋求其他的知識領域,如倫理學,即便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也都是以既定的事實作爲理論基礎。實際上這些領域都作爲外在的重要工具為其他領域所用。.

新!!: 科学普及和科学史 · 查看更多 »

科学家

科学家是一个泛称,广义上指使用系统化的活动来发现新知识的人。狭义的定义指使用科学方法做研究,并且在一定的领域取得重要影响或者贡献的科研工作者。 科学家一般是某个,或者多个科学领域里的专家。.

新!!: 科学普及和科学家 · 查看更多 »

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对于科学精神向来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一般认为追求认识的真理性,坚持认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是科学精神的首要特征。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宽容精神等几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求实与创新。 按照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的演讲,“有系统之真知识,叫做科学,可以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叫做科学精神。” 科學精神就是以科學方法與過程,求得「真」、「實」、「存」、「在」的價值意義。 可由發現的「存在」,於科學的過程與方法驗證,求得「真實」的價值意義」(實驗、證明、驗真、明實)。 經科學的驗證方法與過程,創造「存在」,而為科學求得「真實」的價值意義」(實證、證實)亦是。 經驗真證實、證真明實並於時空檢驗、考驗的理論,可為真理,但時間不止真理不現。真理、實現,為科學精神不斷追求的理想,過程需具寬容性及辯證性之挑戰。.

新!!: 科学普及和科学精神 · 查看更多 »

科学美国人

《科学美国人》(英文原名:Scientific American,缩写:SciAm)是一本美国的科普杂志。 自1845年創刊以來,許多具聲譽的科學家都曾投稿發表於該刊物。該刊物亦是美國境內最古老的連續出版月刊雜誌。 《科学美国人》在2005年12月時每個月約有555,000份美國國內發行量,以及90,000份的國際發行量。雖然被認為是高水準的期刊,但這本雜誌並不採用類似《自然》杂志同行評審的方式審查稿件,而是提供一個論壇来呈现科學理論和科学新發現,並以更大的讀者群為其目標。.

新!!: 科学普及和科学美国人 · 查看更多 »

科学方法

科學方法(scientific method)指的是檢查自然現象、獲取新知識或修正與整合先前已得的知識,所使用的一整套技術。為了合乎科學精神,這方法必須建立於收集可觀察、可經驗(empirical)、可量度的證據,並且合乎明確的推理原則。梅里亞姆-韋伯斯特辭典如此定義: 科學方法是一種持續不停的過程,通常其最初步驟是仔細觀察大自然,人們天生就有一種摘三問四的習性,他們時常會對於周遭現象想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進而發展出一些假說來解釋這些問題。最好的假說會導致能被多樣檢試的預言。基於檢試的結果,被檢查的假說可能需要加以改善或遭到毅然駁回。這整個循環,從預測、檢試到改善,可能會重複多次,甚至會無限期地重複,直到假說被改善到能夠給出預測符合檢試的數據,這時,就可宣布一個科學理論出爐了。 科學方法即是適切的驗證方法,所以在完整科學研究,以科學態度由動機發起,目的求其「真」、「實」、「存」、「在」之結果,於科學精神透過科學的過程方法,最後結果證實或證明。也就是說科學性強調的,係為過程與結果互為的真實程度。.

新!!: 科学普及和科学方法 · 查看更多 »

科學論文

#重定向 学术出版.

新!!: 科学普及和科學論文 · 查看更多 »

科幻小說

#重定向 科幻小说.

新!!: 科学普及和科幻小說 · 查看更多 »

科研

#重定向 科学方法.

新!!: 科学普及和科研 · 查看更多 »

科研方法

#重定向 科学方法.

新!!: 科学普及和科研方法 · 查看更多 »

科技部

科技部是指在一個政府中,掌管該國家的科技研究及電子工業等事務之最高機關的部門。以下為世界各國的科技部:.

新!!: 科学普及和科技部 · 查看更多 »

科技新时代

科技新时代(Popular Science)是创建于1872年的美国月刊杂志,主要包含科技方面的文章。。 《科技新时代》中文版1996年1月创刊,已2014年10月8日停刊。.

新!!: 科学普及和科技新时代 · 查看更多 »

穿越蟲洞

#重定向 摩根費里曼之穿越蟲洞.

新!!: 科学普及和穿越蟲洞 · 查看更多 »

米·伊林

米·伊林(М.,Mikhail ll'in,全名:伊利亞·雅科夫列维奇·馬爾沙克(Илья́ Я́ковлевич Марша́к),)誕生於烏克蘭阿爾喬莫夫斯克,為前苏联科普作家。为俄文科普作品《十万个为什么》的原作者。.

新!!: 科学普及和米·伊林 · 查看更多 »

約翰·伯頓·桑德森·霍爾丹

#重定向 约翰·伯顿·桑德森·霍尔丹.

新!!: 科学普及和約翰·伯頓·桑德森·霍爾丹 · 查看更多 »

紀錄片

纪录片是指描写、记录或者研究現實世界題材的电影。与纪录片相对的為劇情片。在大多数情况下,纪录片不需要演员參與。在纪录片中表现的人、地点、情况与現實、实际情况一致。纪录片的題材范围廣泛,既包括完全纪实的电影,亦包括了真人秀等节目。.

新!!: 科学普及和紀錄片 · 查看更多 »

網頁

网页(web page)是一个適用於全球資訊網和網頁瀏覽器的文件,它存放在世界某个角落的某一部或一組计算机中,而这部计算机必须是与互联网相连。网页经由网址(URL)来识别与存取,当我们在网页浏览器输入网址后,经过一段复杂而又快速的程序,网页文件会被传送到用户家的计算机,然后再通过浏览器解释网页的内容,再展示给用户。是網路中的一「頁」,通常是HTML格式,但現今已經有愈來愈多、各色各樣的網頁格式和標準出現。網頁通常用圖像檔來提供圖畫。網頁要透過網頁瀏覽器來閱讀。.

新!!: 科学普及和網頁 · 查看更多 »

维莱亚努尔·拉马钱德兰

维莱亚努尔·蘇布拉馬尼安·拉马钱德兰(Vilayanur Subramanian Ramachandran,),美籍印度裔神经科学家,在行为神经学与视觉心理物理学等领域有杰出贡献。他任教于圣地牙哥加利福尼亚大学,是大脑与认知中心(Center for Brain and Cognition)主任。.

新!!: 科学普及和维莱亚努尔·拉马钱德兰 · 查看更多 »

罗德·霍夫曼

罗德·霍夫曼(Roald Hoffmann,),生于波兰第二共和国佐洛乔夫(现属乌克兰),美国化学家,1981年因为通过前线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发生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现任教于康奈尔大学。.

新!!: 科学普及和罗德·霍夫曼 · 查看更多 »

美国公共电视台

美国公共电视台可能是以下美国媒体的称呼:.

新!!: 科学普及和美国公共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鐘形曲線:美國社會中的智力與階層結構

《鐘形曲線:美國社會中的智力與階層結構》(The Bell Curve)是一本1994年出版,暢銷但充滿爭議的著作,作者是哈佛大學教授理查德‧赫恩斯坦(Richard J. Herrnstein)和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的政治學者查爾斯‧默里(Charles Murray)。其核心的一點是,智力對於個人的經濟收入、工作表現、未婚懷孕、和犯罪問題,比起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或教育程度,是一個較好的預測因素。這本書引發最大爭議之處,在於提出「種族與智力有關」的結論,並且認為黑人的智力低於白人,和其種族有關,而和社會經濟背景沒有關係。 category:智力.

新!!: 科学普及和鐘形曲線:美國社會中的智力與階層結構 · 查看更多 »

類比

類比(Analogy,源自ἀναλογία,analogia,意為等比例的),或類推,是一種認知過程,將某個特定事物所附帶的訊息轉移到其他特定事物之上。類比通過比較兩件事情,清楚揭示二者之間的相似點,並將已知事物的特點,推衍到未知事物中,但兩者不一定有實質上的同源性,其類比也不見得「合理」。在記憶、溝通與問題解決等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於不同學科中也有各自的定義。 舉例而言,原子中的原子核以及由電子組成的軌域,可類比成太陽系中行星環繞太陽的樣子。除此之外,修辭學中的譬喻法有時也是一種類比,例如將月亮比喻成銀幣。生物學中因趨同演化而形成的的同功或同型解剖構造,例如哺乳類、爬行類與鳥類的翅膀也是類似概念。.

新!!: 科学普及和類比 · 查看更多 »

马丁·加德纳

丁·加德纳(Martin Gardner,),美国名声显赫的业余数学大师、魔术师、怀疑论者,他是《科学美国人》杂志上一个曾开设了20多年的数学游戏专栏作者。他没有数学博士学位,但是他的作品能让广大普通读者和数学家也为之着迷。马丁·加德纳才华横溢,著作颇丰,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写了五十本以上的书。他曾多次获奖,包括美国物理学会及美国钢铁基金会的优秀科学作者奖。 他生于俄克拉荷马州的塔尔萨(Tulsa)。1936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哲学系。在进入大学之前,他是一个新教原教旨主义者。通过理性的思考,在大学期间他的信仰消失了,后来他成了一位怀疑论者。毕业后他在家乡的《民友报》担任记者。二战期间,他成为美国海军的随军记者。战后,他继续从事自由撰稿人和编辑工作。他的主要工作是1957年到1981年在《科学美国人》的长期专栏作家,他所包办的“数学游戏”专栏,成为该杂志的一个“特色产品”。.

新!!: 科学普及和马丁·加德纳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兰迪

詹姆士·賴迪(James Randi,出生時全名為Randall James Hamilton Zwinge,),美國藉加拿大裔舞台魔術師、科學懷疑論者,而且是其同名基金會,詹姆士· 赖迪教育基金会的创始人。 1964年,赖迪宣佈會用他自己的1000美金付给第一个可以展出一个超自然客观的证据。後來他以他創立的詹姆士·赖迪教育基金会()提出将1,000,000美金给任何能够证明一个超自然能力的人,但证明方式必须是以科学实验为标准。此奖金与约翰·内文·马斯基林和霍迪尼的超自然挑战相似。 2010年,受电影米尔克影响,82岁高龄的赖迪在博客对外承认自己是同性恋。.

新!!: 科学普及和詹姆斯·兰迪 · 查看更多 »

高士其

士其(),原名高仕錤,福建福州人,生物学家,化学家,科普作家,诗人,教育家。.

新!!: 科学普及和高士其 · 查看更多 »

让-亨利·法布尔

尚-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Jean-Henri Casimir Fabre,),法國博物學家、昆蟲學家、科普作家,以《昆蟲學回憶錄》(Souvenirs entomologiques,或譯《昆蟲記》)一書留名後世,該書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具重要地位,已譯成多種不同語言。 身為現代昆蟲學與動物行為學的先驅,法布爾以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的研究而聞名,維克多·雨果稱他為「昆蟲世界的荷馬」(d'Homère des insectes)。除了昆蟲,也熱衷研究蕈類,他以水彩繪畫的700多幅真菌圖(現在只成功保存一半,其他至今仍「下落不明」),深受普羅旺斯詩人米斯特拉尔的讚賞。他也為漂染業作出貢獻,曾獲得三項有關茜素的專利權。.

新!!: 科学普及和让-亨利·法布尔 · 查看更多 »

賈德·戴蒙

賈德·梅森·戴蒙 (Jared Mason Diamond,), 美國演化生物學家、生理學家、生物地理學家以及非小說類作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槍炮、病菌與鋼鐵》發表於1997年,曾獲得普立茲獎。.

新!!: 科学普及和賈德·戴蒙 · 查看更多 »

麥可·法拉第

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英國物理学家,在電磁學及電化學領域做出許多重要貢獻,其中主要的貢獻為電磁感應、抗磁性、電解。 雖然法拉第沒有得到足夠的正式教育,卻成為歷史上最具有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實際而言,他時常被認為是科學史上最優秀的實驗家。他詳細地研究在載流導線四周的磁場,想出了磁場線的點子,因此建立了電磁場的概念。法拉第觀察到磁場會影響光線的傳播,他找出了兩者之間的關係。 entry at the 1911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hosted by LovetoKnow Retrieved January 2007.

新!!: 科学普及和麥可·法拉第 · 查看更多 »

麥爾坎·葛拉威爾

麥爾坎·提摩西·葛拉威爾(Malcolm Timothy Gladwell,1963年9月3日-)目前是《紐約客》雜誌撰稿人及暢銷作家。他自1996年起為紐約客雜誌執筆。他最為人所知的著作包括2000年出版的《引爆趨勢》(The Tipping Point)、2005年《決斷2秒間》(Blink: The Power of Thinking Without Thinking)、2008年《異數》(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以及2009年的《大開眼界: 葛拉威爾奇想》(What the Dog Saw)。2011年,麥爾坎·葛拉威爾被授予加拿大最高榮譽的《加拿大勳章》(Order of Canada)。.

新!!: 科学普及和麥爾坎·葛拉威爾 · 查看更多 »

阿什利·蒙塔古

蒙塔古·弗朗西斯·阿什利·蒙塔古(Montague Francis Ashley Montagu,原名伊斯雷尔·埃伦伯格,1905年6月28日生于英国伦敦,1999年11月26日死于新泽西普林斯顿)是一位英國裔美國人类学家、人文学者,有犹太血统,他普及了血统和性别的概念以及它们与政治及发展的影响。1950年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种族问题》特别报告员。 Category:美国人类学家 Category: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校友 Category:倫敦大學學院校友.

新!!: 科学普及和阿什利·蒙塔古 · 查看更多 »

開心大發現

開心大發現是香港亞洲電視製作的一系列生活資訊節目,共有多輯,包括開心大發現(2005年)、開心大發現II、開心大發現2009及 開心大發現2010。.

新!!: 科学普及和開心大發現 · 查看更多 »

藤井旭

藤井旭(),日本知名的天文攝影家、科普作家及插畫家。.

新!!: 科学普及和藤井旭 · 查看更多 »

艾萨克·阿西莫夫

以撒·艾西莫夫(,生名:伊萨克·尤多维奇·奥济莫夫,,),出生於俄羅斯的美籍猶太人作家與生物化學教授,門薩學會會員,他創作力豐沛,產量驚人,作品以科幻小說和科普叢書最為人稱道。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艾西莫夫一生創作和編輯過的書籍超過500冊,據估計他至少寫過9000封的信函和明信片,著作類別除了哲學類以外,幾乎涵蓋整個「杜威十進位圖書分類法」。艾西莫夫是公認的科幻大師,与儒勒·凡尔纳、H·G·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羅伯特·海萊因、亞瑟·克拉克並列為科幻小說的三巨頭。艾西莫夫的作品中,以「基地系列」最為人稱道,其它的主要著作還有「銀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三大系列最後在「基地系列」的架空宇宙中合歸一統,被誉为「科幻圣经」。艾西莫夫筆下產出不少短篇小說,其中《-zh-hans:日暮; zh-hant:夜幕低垂;-》(Nightfall)曾獲美國科幻作家協會票選為1964年前的最佳短篇小說。他也寫推理小說和奇幻小說,以及大量的非文學類作品,並曾用筆名保羅·法蘭西(Paul French)為青少年撰寫科幻小說「」。 艾西莫夫治學有方,他的科普著作多以史學手法闡述科學概念,儘可能細數從頭,理性分析科學脈絡。提及某個科學家時,也會一併附上詳細的背景資料,諸如國籍、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並以語源學和發音方式介紹科技名詞。這些特點在他的《》、三大卷的《》和《艾西莫夫的科學探索史綱》(Asimov's Chronology of Science and Discovery)裡處處可見。 艾西莫夫參與門薩學會多年,後來有點不甘願的被拱為副會長,他說這個學會的會員都「好逞能鬥智」,相較之下,他更樂意担任的會長。小行星5020、《艾西莫夫科幻小說》雜誌和兩項艾西莫夫獎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新!!: 科学普及和艾萨克·阿西莫夫 · 查看更多 »

艾恩·史都華

艾恩·史都華(Ian Stewart,),英國數學家、科普作家,英国皇家学会成員,沃里克大學教授。他在科學美國人和新科學雜誌發表過不少文章。1995年,他因在科普的成就獲得米高·法拉弟獎(Michael Faraday Medal)。.

新!!: 科学普及和艾恩·史都華 · 查看更多 »

英國廣播公司國際頻道

英國廣播公司國際頻道(BBC World Service)是英国广播公司下屬的廣播服務,也是獲國際廣泛認識的國際廣播電台,以32種語言以短波及互聯網對全世界進行廣播。英國廣播公司國際頻道是政治獨立的、非牟利機構。 其中最主要的英文廣播是24小時不間斷。在2009年6月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告中,國際頻道的每周聽眾高達1億8千8百萬人。.

新!!: 科学普及和英國廣播公司國際頻道 · 查看更多 »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縮寫:BBC;又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以強調其公營地位)是英国的一家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且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广播业务。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服务。.

新!!: 科学普及和英国广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英文縮寫為「TVB」),創立於1967年11月19日,由邵逸夫、利孝和、祈德尊等人創辦,是香港首間商营無線電視台,也是目前香港四家免費電視台之一。 因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是香港首個投得無線電視牌照的電視台,而且從1967年至1973年間是香港唯一一家無線電視台,所以香港人時至今日亦普遍稱呼該公司為「無綫電視」或「無綫」。由於無綫的收視曾經長期拋離已經轉型為網絡電視的亞洲電視,故此坊間亦有大台之稱,亦因其RGB三色標誌而常被戲稱為三色台。.

新!!: 科学普及和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 查看更多 »

雅科夫·伊西多罗维奇·别莱利曼

雅科夫·伊西多罗维奇·别莱利曼(Яков Исидорович Перельман) 俄罗斯/苏联数学、物理及天文科普作家,一生著有105部著作,有《趣味物理学》等多部科普作品,创办了苏联第一份科普杂志《在大自然的实验室里》。,有以他命名的别莱利曼陨石坑。.

新!!: 科学普及和雅科夫·伊西多罗维奇·别莱利曼 · 查看更多 »

PanSci 泛科學

PanSci 泛科學,簡稱PanSci或泛科學,是一個成立於臺灣的科普網站及社群。該組織原為台灣數位文化協會在2011年發起之育成計畫,創辦者為徐挺耀(史萊姆)與鄭國威(P編)等人;2014年從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獨立,成立「泛科知識股份有限公司」。該組織專注於邀請各領域科學研究者、教育者、愛好者以及社會大眾一同在實體與虛擬公共論壇中思辨社會議題中的科學面向。.

新!!: 科学普及和PanSci 泛科學 · 查看更多 »

ScienceBlogs

ScienceBlogs是一個只接受邀請者寫作的網誌平台與虛擬社群, 由 Seed Media Group 於2006年 創立,目的在於增進大眾對 科學知識的認知。截至2008年三月,ScienceBlogs擁有70網誌,分屬於不同的研究領域。每個網誌有不同的主題、特色與作者群,內容不受平台提供者的限制。作者是來自各領域的科學家,包含工業界專家、大學教授、專業作家、大學研究生與博士後。 根據 Technorati調查,截至2007年7月7日,ScienceBlogs共有9581作者,被引用連結的數目在網誌世界排名第三十七。截至2008年3月14日,指出該網站每月有超過1,100,000個訪客,其中65%來自美國。.

新!!: 科学普及和ScienceBlogs · 查看更多 »

技术

技術可以指人類對機器、硬體或人造器皿的運用,但它也可以包含更廣的架構,如系統、組織方法學和技巧。它是知識進化的主體,由社會形塑或形塑社會。如電腦等新技術的增生使人們相信技術是社會進化的決定性力量,換句話說,它是驅動改變的自發性動力。最好放棄化約主義的觀點,而將技術視為包含了社會、政治、歷史及經濟因素等一起作用而造成改變之多面向社會網絡的一組成元素不論有形或無形。 最初,人類會把石塊等自然界的材料,製作成一些簡單的工具,這已是技術的起源。而史前人類發現生火的方法,也增添了食物的來源和種類;輪子的發明則令人類的運輸變得更為方便。這些都是古時技術的例子。現今的發明,如印刷機、電報、電話、電腦、手機、網路和網際網路,為人類提供了新的通信途徑。不過,技術並不總是用在改善生活的用途上;無論是原始的棍棒還是大殺傷力的核武器,都是為追求破壞性能而發明的。 技術對社會的影響不容忽視,就連現今全球的經濟都離不開技術發展的成果。而許多技術生產、加工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一些無用途的副產品,成為污染排放的來源,並耗用了大量的自然資源,引致不同的環境問題。新技術的發展,亦會帶來一些新的倫理問題,或是改變大眾的習慣。其中的例子包括,原來用作描述機器運作的效率一詞,近來也被廣泛用在表示人的工作能力上。 對於技術的發展,哲學上亦有不同的論調。其中新卢德主义和大致上都反對現代技術在社會的應用,認為技術並未真正改善人類的生活之餘,還破壞了環境,疏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之相反,超人文主义和的意識形態則認為技術有助人類進步,以及可以突破人類遇到的限制。.

新!!: 科学普及和技术 · 查看更多 »

探索頻道

探索頻道(英文:Discovery Channel)是由探索傳播於1985年在美國創立的。探索頻道主要播放流行科學、科技、歷史、考古及自然紀錄片。探索頻道在世界主要國家地區均有落地,但探索頻道會因應不同地區設立不同版本,加上字幕或配音。美國版本主要播放寫實電視節目,如著名的流言終結者系列。亞洲探索頻道除著重播放寫實節目之外,也播放文化節目,如介紹中國、日本文化的一系列節目。部份系統業者已啟用高畫質。.

新!!: 科学普及和探索頻道 · 查看更多 »

林之光

林之光(),江苏太仓市人,是一名气象学家及科普作家。195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曾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及《中国气象报》总编辑。.

新!!: 科学普及和林之光 · 查看更多 »

杰米·海纳曼

詹姆斯·富蘭克林·“杰米”·海纳曼(James Franklin "Jamie" Hyneman,)是美国的一名特效专家,印第安纳大学语言学学士,專長是俄語。以其主持的电视节目《流言终结者》著称。他也是制作《流言终结者》节目的特效公司M5实业公司的创始人。他也出现在《超暴力激鬥》(Robot Wars)节目中,节目裡他的机器人布兰多(Blendo)破坏力巨大,一度给其他晋级比赛的机器人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大出风头。.

新!!: 科学普及和杰米·海纳曼 · 查看更多 »

杂志

誌是一種定期發行的连续出版物,介于书籍和报纸之间,其中包含各種文章內容。大多數的雜誌的收入來源都是廣告和讀者的購買。 此外期刊杂志都具有一个固定的名称,并且用卷、期或者年、月顺序编号出版。.

新!!: 科学普及和杂志 · 查看更多 »

比喻

--,或称--,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將一件事物或道理指成另一件事物或道理的修辭法,該兩件事物或道理中具有一些共同點。 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喻體,用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喻依。用来连接喻體和喻依的词语(如“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彿”等词)叫喻词(或称比喻词)。 必須注意的是,譬喻修辭的相關術語,臺海兩岸之間略有不同,朱自清另有「喻體、喻依、意旨」三分之說;臺灣師範大學教授蔡宗陽則將其中的「意旨」,改稱為「喻旨」。.

新!!: 科学普及和比喻 · 查看更多 »

民視新聞台

民視新聞台(FTV News Channel)是民間全民電視公司旗下的新聞頻道。於1997年5月5日開播,開播時間比民視無線台還早。.

新!!: 科学普及和民視新聞台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ABC)是澳大利亚的国家公共广播机构。它由政府出资,向澳大利亚和全世界提供电台、电视、互联网服务,其中澳洲广播电台就是其国际广播与网络服务部门。澳大利亚广播公司也开设连锁店销售与其节目相关的图书和音视频产品。.

新!!: 科学普及和澳大利亚广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澳洲科學院

澳洲科學院(Australian Academy of Science;AAS),創立於1954年,由一群著名的澳洲學者依據皇家特許(Royal Charter)所創立,創辦成員包含多位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由澳洲國立大學(ANU)Mark Oliphant教授擔任創院院長。 其主建築物(The Shine Dome)座落在澳洲首都特區坎培拉的澳洲國立大學(ANU)校園旁,是當地的知名地標之一。 澳洲科學院在大洋洲的學術地位,類似於英國皇家學會、中華民國(台灣)的中央研究院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科學院。.

新!!: 科学普及和澳洲科學院 · 查看更多 »

戴維·阿滕伯勒

大衛·腓特烈·艾登堡祿爵士OM CH CVO CBE FRS FZS (Sir David Frederick Attenborough,,),生於英国英格蘭倫敦,生物學家、英國廣播公司電視節目主持人及製作人。自1980年代膾炙人口的《生命之源》(Life on Earth)、《生命之源續集》(The Living Planet)及《生命之源第三集》(The Trials of Life)三部曲,到2003年推出的《藍色星球》(The Blue Planet)、2006年的《行星地球》、2016年的《行星地球2》和2017年的《藍色星球2》,60年來他所製作的大自然紀錄片不計其數。.

新!!: 科学普及和戴維·阿滕伯勒 · 查看更多 »

昆虫记

《昆虫记》(法语: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即「昆蟲學回憶錄」或「昆蟲學的回憶錄」),是法国昆蟲學家尚-亨利·法布爾的主要著作。 也叫做《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和《昆虫世界》.

新!!: 科学普及和昆虫记 · 查看更多 »

流言終結者

《流言終結者》(MythBusters)是一個美國的科普電視節目,在探索頻道播出。由特效專家亞當·薩維奇和傑米·海納曼主持,他們利用自身的專業和技巧,針對各種廣為流傳的謠言和都會傳奇進行實驗,節目由羅伯特·李(Robert Lee)擔任旁白,主要在舊金山灣區錄影,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剪辑。2014年8月,凯莉·拜伦、托瑞·贝勒奇、格兰·今原宣布退出节目,主持阵容回到最初的杰米·海纳曼和亚当·萨维奇。2015年10月21日,据宣布节目将于2016年播出最后一季第14季,大结局于2016年3月6日播出。同年3月25日,探索频道旗下电视网科学频道表示有起用新主持重启节目的意图,新节目目前正被频道开发成真人秀节目。 在撥出流言終結者:新秀選拔之後,由強與布萊恩兩人接手成為流言終結者第11季(Mythbusters S11)的新主持人。.

新!!: 科学普及和流言終結者 · 查看更多 »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或譯為《海底歷險記》、《海底六萬里》,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科幻小说。小说从1866年海面上“怪兽”出没,频频袭击各国海轮,使市民人心惶惶开始,到鹦鹉螺号被大西洋旋涡吞没为止,整部小说悬念迭出,环环相扣。 起先,它以连载的形式,从1869年3月20日到1870年6月20日在赫泽尔(Pierre-Jules Hetzel)创办的《教育和娱乐杂志》(Magasin d'Éducation et de Récréation)上与读者见面,包括Alphonse de Neuville 和Édouard Riou 所做的111幅插图。。《海底两万里》的上篇於1869年11月28日出版,下篇在1870年6月13日出版,初版卖了五万册。小说被认为是凡尔纳最佳作品之一,与《环游世界八十天》和《地心游记》齐名。小说中的鹦鹉螺号细致描述了潜水艇,而当时的潜水艇依然很原始。 小说是跨界续集,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新!!: 科学普及和海底两万里 · 查看更多 »

新科學人

《新科學人》(也作《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創刊於1956年,由Reed Business Information Ltd.出版發行的國際性科學雜誌。每週發刊一次。並於1996年設立網路版,每日發佈科學新聞。 它並不是同行評審的科學期刊,不過仍廣為科學和非科學領域的人士閱讀,以接軌非專門或有興趣領域的最新發展。.

新!!: 科学普及和新科學人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大眾科學普及科學科學普及科普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