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異斯夫

指数 異斯夫

斯夫(生卒年不詳)是6世紀時期新羅的將軍、政治家。他以征服现今的独岛和郁陵岛而为人所熟知。姓金,別名(諱)苔宗。《三國遺事》作朴伊宗,在《日本書紀》裡則以伊叱夫禮智干岐或伊叱夫禮知奈末的名字登場。他是新羅第17代王奈勿尼師今的第4世孫,曆仕智證麻立干、法興王、真興王三代,也是真興王母親只召太后的第二任丈夫。.

目录

  1. 27 关系: 只召太后奈勿尼師今居道居柒夫三國遺事三国史记伽倻忠清北道熊津独岛百济高句丽鬱陵島近江毛野蔚山广域市釜山廣域市金姓金官伽倻金仇衡槐山郡江原道江陵市法興王斯多含新罗日本書紀智證王

只召太后

只召太后(지소태후,),即息道夫人(식도부인),姓金氏,新罗第24位国王真兴王的母亲。她是法興王與的女兒,嫁給叔父。 法興王去世后,由真兴王即位。当时真兴王年仅七岁,由只召太后摄政。.

查看 異斯夫和只召太后

奈勿尼師今

奈勿尼師今(),姓金,名樓寒,新羅第17代君主。仇道葛文王之孫,父末仇角干(味鄒尼師今之兄弟),母金氏為味鄒王與達禮夫人之女休禮公主。妃金氏為味鄒王與光明王后之女保反夫人。 訖解尼師今薨,無子,奈勿尼師今繼位。 奈勿尼師今是中國典籍记载的第一位新羅君主。公元381年,在位第二十六年,春夏旱,年荒民飢。奈勿尼師今遣衛頭入苻秦,進貢地方物產。苻堅問衛頭曰:「卿家說海東之事與古不同,為什麼?」答曰:「亦猶,時代變革,名號改易,又怎會相同。」 奈勿尼師今晚年常常被倭寇侵擾。公元364年夏四月,倭兵大舉入侵,奈勿王聞之,恐不可敵,造草偶人數千,衣衣持兵,列立吐含山下,埋伏勇士一千於斧東原。倭人恃眾直進,伏發擊其不意,倭人大敗走,追擊殺之幾盡。 公元402年,奈勿薨,其子幼少,國人立實聖繼位。.

查看 異斯夫和奈勿尼師今

居道

居道(朝鮮語:거도),生卒年不詳,新羅王脫解尼師今的大將。 《三國史記》中明言對居道的族姓和家世均不清楚《三國史記》〈列傳 第四 居道〉 。只知道他是脫解尼師今的邊疆將官。新羅的鄰國--(今蔚山廣域市蔚山區)、--(釜山廣域市東萊區)為新羅邊境之患,居道欲吞併二國,於是每年都命士兵在邊境騎馬為戲,稱為馬技。待兩國人習以為常之後,突然發兵攻打,成功滅了二國。 後來真興王時,異斯夫使用了當年居道同樣的游馬計策,攻滅了伽倻國。.

查看 異斯夫和居道

居柒夫

居柒夫(朝鮮語:거칠부)(),姓金名荒宗,新羅真興王、真智王時期的貴族,也是文武雙全的學者和將軍。他是奈勿尼師今五世孫,祖父角干仍宿,父親伊飡勿力。《三國史記》〈列傳 第四 居柒夫.

查看 異斯夫和居柒夫

三國遺事

《三國遺事》是由高麗時代国师一然(1206年--1289年)所編撰,以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國為記述對象的史書。 該書由五卷、九篇、一百四十四個條目所構成,九篇的篇目分別為王曆、紀異、興法、塔像、義解、神咒、感通、避隱、孝善。坛君传说首次出现于此书。 《三國遺事》是朝鮮半島繼《三國史記》之後第二早的史書,然而其中也包含了許多神異的民間傳說。.

查看 異斯夫和三國遺事

三国史记

《三國史記》是高丽宰相金富轼奉高麗仁宗之命所编撰的高丽官修正史,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完整史书。《三国史记》共50卷,约27万字,以中国正史的体例记述了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的历史。中国正史在记述多国并存的时期会以一国为主,比如《三国志》以魏为正统,蜀、吴都以魏年号纪年。但《三国史记》突破了这样观念,以平等的态度对三国,三国各有本纪,各以自己的君主纪年,均称“我国”。全书由新羅本紀(12卷)、高句麗本紀(10卷)、百濟本紀(6卷)、年表(3卷)、雜志(9卷)、列傳(10卷)等六個部分構成。《三国史记》与中国的《史记》一样都以教化为原则,以塑造人物为写作方法,以道德精神为取人标准,而不是像一般的中国正史那样以纪实为写作方法,以对历史贡献的大小为取人标准。因此《三国史记》保留了《史记》亦文亦史的风格。 《三国史记》主要参考引用了朝鲜半岛历史上已失传的《旧三国史记》、《新罗古记》、《花郎世记》、《海东古记》、《高丽古记》、《百济古记》、《三韩古记》等史籍,同时也参考了中国的历史典籍包括《魏书》、《三国志》、《晋书》、《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是朝鲜半岛第一部将本国史料与中国史料结合起来的史书。在两国史料记载有冲突时,金富轼更信任本国史料。《三国史记》明确指出本国史料与中国史料的校正有34处,其中11处否定中国记录,8处质疑中国记录,15处两存之。.

查看 異斯夫和三国史记

伽倻

伽倻(42年-562年),亦称加耶、伽耶(가야),是位于朝鲜半岛南部洛东江流域由弁韩发展起来的一个国家联盟,由许多小的城邦组成。伽倻后被朝鲜半岛三国之一的新罗所吸收。.

查看 異斯夫和伽倻

忠清北道

忠清北道(),是位于韩国中部的一个行政道,东与江原道和庆尚北道以小白山脉为界,西与忠清南道以锦江为界,南与全罗北道接壤,北与江原道和京畿道毗邻,是韩国唯一不靠海的内陆行政道,面积7,407.1平方公里,人口超160万,首府位于清州市。 地处韩国中部的忠清北道在古代是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的角逐之地。高丽和朝鲜王朝时期,忠清北道是连接汉阳和岭南地区的重要隘口。忠清北道的两大城市清州市和忠州市分别是统一新罗五小京中的西原京和中原京。 忠清北道自古就属于韩国的中部文化圈。清州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本《直指心体要节》的发祥地,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记忆遗产中心(ICDH)未来的所在地。忠州市每年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办的以“世界武术和文化的相遇”为主题的世界武术节,弘扬韩国传统武术跆跟,并且每年举办世界跆跟大赛及全国跆跟大赛。忠州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顾问机构世界武术联盟(WoMAU)的总部所在地,建有以及园内的世界武术博物馆。 月岳山国立公园、小白山国立公园、俗离山国立公园、丹阳八景、、、等都位于忠清北道。堤川市每年仲夏举办的是韩国唯一的音乐电影节。.

查看 異斯夫和忠清北道

熊津

津(웅진)是百济中期的首都名字,它的位置在今天韓國公州市,位於首都首爾以南150公里。百濟語发音为古莫那羅(곰나루),韩语中곰意为熊,나루意为国、国家。 475年高句麗长寿王南扩占领百济旧都慰禮城(今首尔)。百济文周王再次迁都熊津。西元538年,百濟聖王將都城自熊津(今公州市)遷移至泗沘。660年 唐朝灭亡百济,并在百济故地建立设置了5个都督府:“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都督府”,纳入唐王朝直接管理。但随着后来的百济复国运动,唐朝在665年把五个都督府统一合并为熊津都督府。罗唐战争后,唐朝最终退出朝鲜半岛。熊津被统一新罗并入版图之中,新罗在熊津州設置都督府。757年 - 改称熊川。高麗時改称公州。詳见「公州市」。.

查看 異斯夫和熊津

独岛

#重定向 獨島.

查看 異斯夫和独岛

百济

濟(前18年-660年)(又称南扶餘)是古代朝鮮半岛西南部的国家。532年新羅兼併伽倻后,在朝鲜半岛上百濟与高句麗,新羅三足鼎立,这段时间被历史学家称为朝鮮三國时代。 据《三国史记》记载,百济传说是高句丽创始者朱蒙的第三个儿子温祚王于公元前18年在汉江南岸(今韩国河南市)创建。《隋书/卷81》也载“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百济的鼎盛时期疆土涵括西朝鲜(除了平安北道和平安南道)的绝大部分。最北曾到平壤。百济曾是海上的强国,通过海路与古代中国和日本各政权进行政治和贸易往来。据《隋书/卷81》记载百济人口混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也有中国人。 公元660年,百濟被新羅和唐朝的联军灭亡。.

查看 異斯夫和百济

高句丽

句丽(、注音:ㄍㄠ ㄍㄡ ㄌㄧˊ、韩文:고구려)是位于东北亚的一个古国,发源于今日中国吉林省一带,鼎盛时期疆域曾覆盖到朝鲜半岛北部、满洲及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一部分。七世纪被唐朝和新罗联军所灭。高句丽在公元5世纪到7世纪的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中国近代史学家认为是东北历史上的割据政权,亦被朝鲜半岛史学家称为朝鲜三国之一。 高句麗後又稱高麗;“高句骊”最早見於《漢書》,“句骊”是它的簡稱;“高句麗”最早見於《三國志》,“句麗”是它的簡稱;“高麗”最早見於《宋書》、《魏書》,是南北朝至唐朝的正式稱號;中原王朝開始以“句骊”作為“高句骊”的簡稱,後以“句麗”作為“高句麗”的簡稱,南北朝時期應高句麗統治者的請求,改以“高麗”作為“高句麗”的正式簡稱,高句麗的統治者也被冠以“高麗王”的稱號,並且逐漸以“高麗”作為正式國號,常被中原王朝封為“高麗王”,取代了“高句麗”的稱號。自此“高麗”长期作为历史地理名称,对朝鲜半岛产生了重大影响;弓裔称后高丽王,王建称王国号高丽,金日成提出“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设想,都是高丽概念的延续。 据《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引用记载(一些史籍推论是公元前37年),扶餘王子朱蒙建立高句丽。高句丽建国后,迅速扩张,逐步吞并了其周边的扶餘、沃沮、东濊並吞併汉四郡。5世纪好太王和长寿王统治期间,高句丽进入全盛时期,之后的1个世纪里,保持了在朝鲜半岛对新罗、百济的压倒性优势,控制了今朝鲜半岛大部和今中国东北的南部地区。隋唐时期,高句丽不断与隋唐王朝交战,国力陷落,668年八月为唐朝与新罗联军所灭。有三万多户高句丽人被唐迁移至唐朝,成为中国内地一股重要的武人集团,在唐末五代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留在原地的高句丽遗民被渤海国和新罗吸收。 高句丽立国700余年,曾成功在与倭和与隋战争中获胜,在东亚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高句丽独特的历史文化已经成为朝鲜半岛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80年代起,高句丽争议浮出水面,由于高句丽本源于中国境内,后扩展至朝鲜半岛的特殊地理位置,国土橫跨今日的中國东北、-zh-hans:朝鲜;zh-hant:朝鮮;-大部及-zh-hans:韩国;zh-hant:韓國;-北部。三国都认为高句丽自始至终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或地方政权。另外日本学者的骑马民族征服王朝说也认为高句丽、扶余可能为日本民族的起源。.

查看 異斯夫和高句丽

鬱陵島

鬱陵島()歐洲人稱其為Dagelet,為一火山島,位於日本海上,距離朝鲜半岛120公里,面積73.15平方公里,人口約10,000。是构成韓國慶尚北道鬱陵郡的主要岛屿,也是韩国繼济州岛之后的第二大旅游观光岛。 鬱陵岛与独岛距离89公里,站在鬱陵岛望乡峰的独岛瞭望台可以望见独岛。.

查看 異斯夫和鬱陵島

近江毛野

近江毛野()是日本古墳時代繼體天皇時期的豪族、將軍。姓臣,《日本書紀》中以近江毛野臣的名字登場。 近江毛野出生於近江國的豪族近江氏,是武內宿禰的後裔波多氏(秦氏)的支族。繼體21年(527年),新羅奪取了南加羅、喙己吞等諸國。為了奪回這些土地,繼體天皇派近江毛野率兵六萬奉命前往任那赴任。然而,在途中,筑紫君磐井與新羅結盟,在九州北部發動叛亂,阻擋近江毛野的軍隊。磐井責問毛野為何昔日出入相伴、同器而食,今日卻戰場相見。然而,近江豪族和筑紫豪族之間的交流至今仍然不明。 最後,物部麁鹿火平定了磐井之亂,翌年(528年),毛野前往任那的安羅赴任,同新羅進行領土交涉。然而近江毛野非常狂妄,要求召見新羅和百濟的國王,這引起了新羅、百濟兩國的反感,兩王皆拒絕了毛野的要求,併發兵攻打任那。日本朝廷認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下令毛野歸國,但毛野不奉詔。530年,朝廷再度召還毛野,毛野於歸途中病逝於對馬。葬於故鄉近江國的野洲郡。.

查看 異斯夫和近江毛野

蔚山广域市

--山广域市(),簡稱蔚山,是大韩民国的广域市之一,东南部临朝鮮東海的著名工业城市,為韩国第二位企业集团现代集团的所在地,現任市長是-朴-孟雨。 蔚山广域市面积為1060.2 km²,人口1,172,925人(2016年)。 过去这里曾是韩国捕鲸业主要中心。该城拥有蔚山大学和K联赛足球俱乐部蔚山现代。.

查看 異斯夫和蔚山广域市

釜山廣域市

釜山广域市(),简称釜山,是韩国繼首尔之后的第二大城市。2010年,釜山市人口360万,釜山都市圈(包括周边的金海市和梁山市)的人口有400多万。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30211424/http://world-gazetteer.com/wg.php?x.

查看 異斯夫和釜山廣域市

金姓

金姓是一个常见姓氏,汉族、朝鲜族中都有大量的金姓人口,满族、回族等其他民族也有金姓存在。 金姓源流比较复杂:汉族金姓相传最早源于少昊金天氏,后世金姓多为改姓、赐姓及其他民族金姓汉化而来;朝鲜族金姓相传源于新罗国王金阏智及金官伽倻君主金首露;满族金姓为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式姓氏之一,满族中满族姓氏爱新觉罗氏、金佳氏、精吉氏等及蒙古姓氏阿穆尼布塔斯氏多同时使用汉姓金姓,近代上述姓氏中多有改专用金姓的,满族金姓中还包括旗化的汉族和朝鲜族;回族金姓主要源于祖上经名、赐姓及其他民族融入。 金姓在《百家姓》中排第29位,是朝鲜半岛使用人口最多的姓氏,在中國使用人口数在各个姓氏中排第69位。.

查看 異斯夫和金姓

金官伽倻

金官伽倻,传说是朝鲜三国时期由伽倻联盟的首领金首露创建的一個政权。.

查看 異斯夫和金官伽倻

金仇衡

金仇衡,即仇衡王(521年-532年在位),是朝鲜三国时期的金官伽倻的第10位国王。.

查看 異斯夫和金仇衡

槐山郡

槐山郡()是韩国忠清北道中部的一个郡。面积842.1平方公里。人口37952人(2006年)。中部内陸高速道路经过。.

查看 異斯夫和槐山郡

江原道

江原道可以指.

查看 異斯夫和江原道

江陵市

江陵市()是大韩民国江原道的一个市,东面面临日本海,西临平昌郡,南临东海市,北临襄阳郡。江原道的「江」字即取自本市。参与举办了201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地位于平昌郡)。.

查看 異斯夫和江陵市

法興王

法興王()姓金名原宗,是新罗第23代君主,智證王與延帝夫人的长子,妃保道夫人乃炤知麻立干與善兮夫人之女。梁天監十三年即位。法興王四年(517年)四月开始置兵部。十五年因近臣異次頓从高句麗引进佛教。十九年降服金官國主金仇亥(即駕洛國,又稱伽倻後改稱金官),二十三年(536年)始稱年號建元元年,二十七年七月王薨,真兴王嗣位,時年七歲,由太后攝政。 Category:三國時代新羅君主 category:540年逝世 Category:庆州金氏.

查看 異斯夫和法興王

斯多含

斯多含(朝鮮語:사다함,),韓國新羅時代隸屬花郎組織的武將,也是目前保存資料所記載的最早的花郎成員。他是新羅第十七任君主奈密王的七世玄孫,本姓金。.

查看 異斯夫和斯多含

新罗

新罗(前57年—935年)为朝鲜历史上的国家之一。 据《三国史记》记载,新罗于前57年由朴赫居世居西干所创建。532年兼并伽倻,在朝鲜半岛上开始与高句丽,百济形成三足鼎立。660年新罗联合唐消灭了百济。668年,新罗与唐又消灭了高句丽。罗唐战争后,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后成为统一的新罗。9世纪末期,统一的新罗被分裂成后三国。935年,后三国被高丽统一。.

查看 異斯夫和新罗

日本書紀

《日本書紀》是日本留傳至今最早之正史,六國史之首,原名《日本紀》,-舍-人親王等人所撰,於西元681年至720年(養老4年)完成。記述神代乃至持統天皇時代的歷史。全三十卷,一和二卷讲神代,三到三十卷从神武天皇讲到持統天皇,採用漢文編年體寫成。系譜一卷,如今已亡佚。.

查看 異斯夫和日本書紀

智證王

智證王()姓金名智大路或智度路、智哲老,是新羅第22代君主。奈勿麻立干與保反夫人的曾孫,卜好公(寶海)與聖明夫人之孫,習寶與鳥生公主之子,炤知麻立干再從弟,曾祖母保反夫人為味鄒王與光明王后之女,祖母聖明夫人為奈勿王與內留夫人之女,母鳥生公主金氏為納祗麻立干與阿孝夫人之女,正妃延帝夫人朴氏,伊飡登欣與牟梁宮主之女。 智證王嗣位時年六十四歲,他形體鴻大,膽力過人。智證王四年正式定国号为新羅,取意「新」者德業日新,「羅」者網羅四方之義。在位十五年去世,年七十八。從智證王起新羅國王才有諡法。.

查看 異斯夫和智證王

亦称为 伊叱夫禮智干,伊叱夫禮知奈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