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畢打行

指数 畢打行

打行(Pedder Building),舊稱必打行,位於香港中西區中環畢打街12號。畢打行建於1923年 (一指1932年Tee Club makes way for T-shirts after 25 year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by Vivienne Chow, 10 July 2011),是香港一座歷史悠久的商業建築物,也是畢打街最後尚存的戰前建築物,已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二級歷史建築。 畢打行為一棟9層高建築物,由巴馬丹拿建築師行設計,並與鄰近的華人行和皇后戲院同於1924年落成。大樓原先由蘇錫忠先生擁有,於1926年轉讓給伍華先生,直到1962年由霍英東旗下的泰記隆有限公司購入至今。Hui, Desmond(2004).

30 关系: Abercrombie & Fitch南華早報古物古蹟辦事處大廈巴馬丹拿上海灘 (品牌)中建大廈中環中環站中西區 (香港)伍華医生皇后戲院畢打街荃灣綫香港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列表骑楼霍英東霍英東家族鄧永鏘雕塑陸海通大廈測量師港島綫港鐵戲院里怡安華人行

Abercrombie & Fitch

爱芙趣(Abercrombie & Fitch,縮寫:A&F)是一間美國的零售商,公司前任的主席與執行長為麥克·傑佛瑞斯(Mike Jeffries)。A&F販售針對18歲至22歲的顧客所設計的休閒服裝和配件。A&F在美國有超過300間店鋪,也持續在其他國家設立新據點 。A&F旗下有三個附屬品牌,分別是Abercrombie kids(童裝)、Hollister Co.和Gilly Hicks。 A&F在1892年由大衛·亞伯克朗比(David T. Abercrombie)於曼哈頓創立,而後律師埃茲拉·費區加入經營。主要販賣高級運動和旅行服飾及用品。之後在1960年代公司經歷了財務危機,直到1988年被公司購併並重新規劃品牌定位後後才得以解決,之後轉由麥可·傑佛瑞斯掌管,目前品牌訴求為「休閒奢華」品牌 在過去販售旅行用品的期間,A&F有許多知名的顧客,包括西奧多·羅斯福、愛蜜莉亞·厄爾哈特、葛麗泰·嘉寶、凯瑟琳·赫本、克拉克·盖博約翰·史坦貝克、約翰·甘迺迪、歐內斯特·沙克爾頓、德懷特·艾森豪 與海明威。 自1997年以來,A&F的廣告宣傳方式讓品牌在社會上維持著高調的形象,其中包括了正面與負面的觀感,此外公司也涉入包括品牌經營、服飾設計和員工待遇不平等方面的法律糾紛,尤其是種族歧視等問題。在美國公平就業機會委員會(EEOC)的要求下,A&F同意支付4000萬美元以上的款項,給曾因膚色而受到不平等待遇的拉丁美洲、穆斯林、非裔美國人和亞洲人的求職者。這些求職者表示A&F要求他們僅能在商店的後端區域工作。.

新!!: 畢打行和Abercrombie & Fitch · 查看更多 »

南華早報

《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SCMP,简称南早)和星期日出版的《星期日南華早報》(Sunday Morning Post)是香港銷量最高的英語收費報紙。其主要對手為香港免費英文報章《英文虎報》、《亞洲華爾街日報》及《HKFP》。現時的總編輯(Editor-in-Chief)為譚衛兒。.

新!!: 畢打行和南華早報 · 查看更多 »

古物古蹟辦事處

古物古蹟辦事處(英語:Antiquities and Monuments Offic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部門,按香港法例第53章《古物及古蹟條例》於1976年成立,其目標是確保香港最具價值的古蹟及建築物、文物得到保護。 古物古蹟辦事處與香港公營機構古物諮詢委員會有密切關係。古物諮詢委員會負責進行研究,再由古物古蹟辦事處執行有關決定,包括決定香港法定古蹟及評級香港歷史建築。 古物古蹟辦事處總部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彌敦道136號,即前九龍英童學校之建築之內。.

新!!: 畢打行和古物古蹟辦事處 · 查看更多 »

大廈

大廈可以指:.

新!!: 畢打行和大廈 · 查看更多 »

巴馬丹拿

巴馬丹拿(Palmer & Turner Group,P&T)曾經稱為公和洋行,是一个在远东地区历史悠久的英國投资建筑与工程事务所,服务范围包括规划设计、建筑结构以及机电工程。自1868年成立以来,该机构已经在许多亚洲城市、特别是上海和香港留下了大批风格多样的优秀作品,对于这两个城市的中心区(外滩和中环)风貌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新!!: 畢打行和巴馬丹拿 · 查看更多 »

上海灘 (品牌)

上海灘是香港的一間中國傳統服裝品牌,主力於高檔市場。 1994年,已故香港慈善家鄧肇堅之長孫鄧永鏘,以1億2,000萬港元在中環畢打街畢打行開設首間上海灘專門店,以1930年代上海的衣著設計為藍本。1995年鄧永鏘把上海灘大部份股權以1億200萬港元出售予南非Rembrandt集團,只擔任董事。現時其母公司是瑞士的歷峰集團 (Richemont Group),並計劃在2007年前開設共30間分店。 上海灘售賣貨品包括家居裝飾、禮品、中式傳統男裝、女裝及童裝如唐裝等。位於中環畢打行的旗艦店共有四層,佔地12,000平方呎。不過該旗艦店於2011年換上美國品牌A&F,月租約700萬元。 2017年7月4日歷峰集團出售上海灘 (品牌)給意大利服飾公司A.Moda,惟未有披露其交易作價.

新!!: 畢打行和上海灘 (品牌) · 查看更多 »

中建大廈

中建大廈(Central Building)位於香港中環畢打街1-3號,前身是香港大酒店,1957年由許愛周創立的中建企業有限公司購入改建,於1958年落成,樓高17層,地庫至2樓為商舖,3至17樓為寫字樓,每層樓面面積約14,654平方呎。 中建大廈現時是著名的醫生樓,香港的名醫大都在其中有診所註診,而且並稱為名醫大廈,但是有部份人卻稱呼中建大廈為醫院。 2012年12月11日德國男裝品牌HUGO BOSS剛以月租約650萬元,呎租433元,向中建許世勳家族租用中建大廈地下5至8號舖連地庫全層逾1.4萬方呎巨舖,成品牌亞太區最大旗艦店 2017年6月11日溥儀眼鏡以月租60萬元,呎租467元,向中建許世勳家族租用中建大廈地下1至2號,面積1,285方呎地舖 2017年10月16日斯沃琪集團以月租約140萬元,呎租約350元,向中建許世勳家族租用中建大廈地下5至8號舖,面積約4,000平方呎,.

新!!: 畢打行和中建大廈 · 查看更多 »

中環

中環(Central),又稱中區(Central District,簡稱Central),位於香港島中西區,是香港的商業中心及政治中心。 香港交易所、多家大型銀行、跨國金融機構及外國領事館都設在中環。香港的終審法院、禮賓府(前港督府)以及全港第二高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也位於中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和解放軍駐港部隊中環軍營則位於鄰近中環的金鐘添馬。 中環之名源於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香港島北岸城區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中環」為其中一環;至於港英政府對維多利亞城的官方分區則可分爲東、中、西三區,中環之地即「中區」。在此之後雖然中區的界線略有變化,但其核心區域一直都是中環一帶;後來香港政府也採納「中環」作爲官方地名,「中環」和「中區」也幾乎成爲同義詞,一般坊間應用多稱「中環」,「中區」則爲行政性的區劃。 中環也是香港的交通樞紐,是四條港鐵路線的交匯點,其中機場快綫通往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中環天星碼頭有頻繁渡輪橫越維多利亞港往來尖沙咀,港外線碼頭有定期航班往來離島。.

新!!: 畢打行和中環 · 查看更多 »

中環站

中環站(Central Station)是位於香港中環遮打道、畢打街和德輔道中的港鐵列車站,並設有4個月台(一個島式月台和兩個側式月台),是荃灣綫香港島的終點站與港島綫的中途站。中環站設有收費區的行人隧道分別連接鄰近商業區及香港站,供乘客轉乘東涌綫和機場快綫,而該隧道位於環球大廈、干諾道中和交易廣場地底。.

新!!: 畢打行和中環站 · 查看更多 »

中西區 (香港)

中西區(Central and Wester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島西北部,為香港開埠之後最早發展的地區。其中中環和上環是香港最重要的商業中心區,而西環則是早期發展的華人住宅區。中西區亦居住了不少福建人(閩南人)以及潮州人,中西區亦有2600多以及2800多人以福建話(閩南話)和潮州話為母語,大多為老一輩的人口。福建人在開埠以來大量遷入中上環以及中上環半山一帶,文咸東、西街、永樂東、西街的轉口貿易,藥材,船務絕大多數都是福建人經營,而潮州人則較後遷入西環以及西環半山一帶。中環亦是早期的香港政治經濟中心,也有全國各地的族群聚居。此外,山頂是香港其中一個富豪聚居地。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中西區人口為243,266人。.

新!!: 畢打行和中西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伍華

伍華(),香港建築商,於香港出生,祖籍為廣東台山,其約於1920年代創辦的生泰建築公司承造了多個政府和私人建築工程。他亦曾任保良局和東華醫院總理。其子為曾任市政局議員的伍秉堅。 伍華當初在海軍船塢擔任工人領班,後來創辦生泰建築公司承造建築工程。省港大罷工期間,他調動旗下七百名工人替政府辦事,甚得時任香港總督金文泰歡心。香港保衛戰期間,他同樣調動工人幫助搬運政府物資。香港日治時期,伍華獲委任為以周壽臣為首的華民各界協議會的委員。.

新!!: 畢打行和伍華 · 查看更多 »

医生

醫生又稱醫師,在中國古代称大夫或郎中。「医生」其本意是指专精医学的人,「生」指先生(也是以前社会对师长的敬称)。唐朝的医疗行政机构叫太医署,它采取政教合一的政策,既是医务行政机构,又是医学教育机构,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院。现在「大夫」一词在中國大陸北方人中也常用。 据称,三国时,东吴有位名医叫董奉,精通医道,有妙手回春之术,医德也高。他晚年为百姓治病不收诊费和药钱,但要求病人痊愈后必须到山上种植杏树,名为“康乐杏”。后来,杏林用来专指医术精良,医德高尚的医生。.

新!!: 畢打行和医生 · 查看更多 »

皇后戲院

皇后戲院(1924年-2007年9月30日)是香港已結業的戲院,位處中環皇后大道中31號陸海通大廈。.

新!!: 畢打行和皇后戲院 · 查看更多 »

畢打街

打街(Pedder Street),原稱必打街,是香港中環一條重要街道,接雲咸街北端,南起皇后大道中,經德輔道中至干諾道中止,位處香港心臟地帶。目前畢打街是單程向北行。.

新!!: 畢打行和畢打街 · 查看更多 »

荃灣綫

荃灣綫(Tsuen Wan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綫之一,路綫編碼為TWL,連接香港島中西區的中環站,與新界荃灣區的荃灣站,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荃灣綫於1982年5月17日全綫通車,為前香港地鐵網絡中第二條通車的路綫。荃灣綫以北端的總站設於荃灣站而命名。荃灣綫共有16個車站,包括8個轉車站(尖沙咀站/尖東站包括在內),在路綫圖中以紅色代表。.

新!!: 畢打行和荃灣綫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畢打行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列表

香港二級歷史建築(Grade II historic buildings in Hong Kong)是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級的香港歷史建築的第二個級別。在這個級別的建築物,被認為具特別價值而須有選擇性地予以保存。 2005年,當局選取了1444幢歷史建築物,由專家小組進行深入評估,並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交擬定評級,供委員會考慮及審議。截至2015年9月17日,全港有329幢建築物被確定為二級歷史建築;另有20幢不屬於上述名單的建築物,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兩者合共348幢。.

新!!: 畢打行和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列表 · 查看更多 »

骑楼

騎樓(veranda,在粵語中亦可引申為「露臺」),東南亞閩南話称为五脚砌(源自馬來西亞華人對騎樓的稱呼),閩南语泉漳話稱亭仔跤(或作亭仔腳,台羅作tîng-á-kha),客家話稱店亭下,是一種外廊式建築設計。建築物一樓臨近街道的部分建成行人走廊,走廊上方則為二樓的樓層,猶如二樓「騎」在一樓之上,故稱為「騎樓」。 在華人地區,騎樓具有浓厚的華南特色的建筑設計,用於店屋建築。现时華人地區的骑楼一般地下(一楼)用于经商,二楼以上住人。騎樓既可防雨防晒,又便于展示橱窗,招徕生意。 由台灣數次大地震後的建築倒塌分析,騎樓對建築抗震可能有嚴重的負面影響,結構設計妥當則可避免。.

新!!: 畢打行和骑楼 · 查看更多 »

霍英東

霍英東博士(Dr.

新!!: 畢打行和霍英東 · 查看更多 »

霍英東家族

霍英東家族是香港富豪及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的家族成員,籍貫廣東番禺。.

新!!: 畢打行和霍英東家族 · 查看更多 »

鄧永鏘

鄧永鏘爵士(Sir David Tang Wing-cheung,),已故香港慈善家鄧志昂曾孫、鄧肇堅之長孫、鄧伯勤兒子、鄧日燊侄兒,中國傳統服裝品牌上海灘,香港、北京及新加坡中國會創辦人。.

新!!: 畢打行和鄧永鏘 · 查看更多 »

雕塑

雕塑是一種造型艺术,以物质材料和手段制作的三维空间形象的视觉艺术。雕塑最早主要是使用雕(通过减除材料来造型)及塑(通过叠加材料来造型)的方式,在石、金属、木、陶瓷等材料來創作,不過現代主義的雕塑,在材料及創造手法上都有很高的自由度,可以利用雕、焊接、模塑或鑄造的方式,在各種不同的材質上進行創作。 比其他材質易腐壞的雕塑更可以在長時間後保存下來,古文化所留下的雕塑也多半以石雕及陶藝為主。同時期也有很多傳統的木雕,但很多都已經腐朽無法保存。古文化的雕塑許多曾都有亮麗的顏色,但現在多半已經褪色。 在很多文化中,雕塑是宗教崇拜的中心,一直到最近幾世紀之前,大型雕塑都還非常昂貴,非一般個人有能力可能負擔,因此大型雕塑多半是宗教或政治的產物。像古地中海、印度、中國、南美及非洲的古文化都留下許多的雕塑。 西方文化中的雕塑起源於古希臘,許多希臘的雕塑家在古典希臘時期創作了許多傑出的雕塑品。在中古世紀,哥特式雕塑表現了基督教中的痛苦及激情,文藝復興時期崇尚古典作品,像米开朗基罗的大衛像就是當時著名的作品。現代主義雕塑較不著重傳統的工藝及人體的描繪,改用和作為其作品的呈現。.

新!!: 畢打行和雕塑 · 查看更多 »

陸海通大廈

海通大廈(LHT Tower,重建前稱為Luk Hoi Tung Building)位於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31號及戲院里1-7號交界,原址是建於1925年的皇后戲院,於1958年拆卸重建而成樓高13層的陸海通大廈,是為第一代大廈。大廈由建築師朱彬設計,1961年7月21日大廈落成暨皇后戲院開幕典禮由周錫年爵士主持剪綵,皇后戲院有電動扶梯供觀眾代步,拆卸前是日立牌(Hitachi)在香港最舊的自動梯。 陸海通大廈由老牌地產發展商陸海通持有,2006年10月中修改地皮契約,放寬地契的發展限制,與地政總署達成補地價協議,在補超過1.38億元地價後,大廈包括皇后戲院、商場及寫字樓已於2008年年底拆卸,而陸海通亦遷往灣仔六國中心辦公,地盤佔地約1.1萬平方呎,興建一幢樓高27層商廈,另有一層地庫,總樓面面積約17.8萬方呎,是為第二代大廈。.

新!!: 畢打行和陸海通大廈 · 查看更多 »

柱是建築物中垂直的主結構件,承托在它上方物件的重量。 在中國木建築中,橫樑直柱,柱陣列負責承托樑架結構及其他部分的重量,如屋檐,在主柱與地基間,常建有柱础。另外,亦有其他較小的柱,不置於地基之上,而是置於樑架上,以承托上方物件的重量,再透過樑架結構,把重量傳至主柱之上。例如脊瓜柱或蜀柱,是在樑架之上承托部分屋檐的重量。 中国古代的柱子多数为木造,属于大木作范围;间有石柱。明清时期,东南的一些地方普遍用石材或砖材制作檐柱,以取得更好的耐久性。为防水、防潮,木柱下垫以石质柱础,有时会在柱础和柱之间再增加一层石制或木制的柱櫍。.

新!!: 畢打行和柱 · 查看更多 »

測量師

測量師,源自英聯邦國家中對測量專業人士的稱呼。測量的工作範籌並不止於測度計量的字面聯想。測量是指要科學地了解事實,並能在活用所知的基礎下合情合理的訂定及執行必要之工作。測量專業在房地產建築業的發展最具規模、系統、認受性及歷史。 今天,測量師在房地產建築業的不同崗位上發揮重要作用,與著重科學的工程師及藝術的建築設計師等專業緊密合作。以房地產發展週期為例,當中可以見到產業測量師向投資者就市場供求及投資回報作出土地收購發展的建議;項目設計及施工前要獲得土地測量師對土地邊界的精確定位資料;工料測量師為客户建議合適的工程合同格式及內容,而至工程款項的審計及爭議的調解;樓宇落成後物業及設施管理測量師為樓宇保值增值提出及實施可持續發展方案;建築測量師協助樓宇合法活化、判斷樓宇安全狀況;規劃及發展測量師因應環境變遷,重新策劃土地的未來用途。 測量專業在房地產建築業內,以具科學管理的專長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在不少公共議題上提供意見。.

新!!: 畢打行和測量師 · 查看更多 »

港島綫

港島綫(Island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路線之一,連接香港島中西區的堅尼地城站與東區的柴灣站,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為前地鐵系統中第三條通車的路綫。由於是當時香港島唯一的大型鐵路路線,因而得名。由1985年起分段通車,隨著西營盤站於2015年投入服務,港島綫終告全線通車。.

新!!: 畢打行和港島綫 · 查看更多 »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新!!: 畢打行和港鐵 · 查看更多 »

戲院里

戲院里(Theatre Lane)是香港島中環的一條街道,位於前皇后戲院的東邊,怡安華人行的西面,德輔道中與皇后大道中之間,因前皇后戲院及前娛樂戲院的存在而得名。2007年年底,皇后戲院隨著陸海通大廈一同被拆卸。現時戲院里已沒有戲院。 戲院里是一條以商業購物為主的步行街,沿途是寫字樓大廈,臨街是地鋪,包括有上海灘、美心餅店、時裝店、珠寶店等。.

新!!: 畢打行和戲院里 · 查看更多 »

拱為常見建築结构之一,型態定義為中央上半成圓弧曲線。拱早期經常運用於跨逕大的橋樑或門首。又可分為箱形拱、圆弧拱、雙曲拱、肋拱、桁架拱、剛架拱等。近年來,各國於諸如拱橋的設計上,除了講究安全實用外,也強調拱軸線優化,連拱計算、拱式建築荷載橫向分佈,使各種形式拱式建築於完善。 拱最早是出現在公元前二千年的美索不达米亚的磚建築,不過一直到古羅馬時期才開始有系統的將拱應用在許多建築結構中。.

新!!: 畢打行和拱 · 查看更多 »

怡安華人行

#重定向 華人行.

新!!: 畢打行和怡安華人行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必打行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