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甘地傳

指数 甘地傳

《--》(Gandhi)是一部英印合製的1982年傳記電影,描述聖雄甘地怎樣透過和平抵抗運動將印度從英國殖民者手中解放出來。電影由李察·艾登堡祿執導,甘地則由賓·京士利扮演。 這雖然是賓·京士利第一部電影,但他的演出卻大受好評,更為他贏得第5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除此之外,李察·艾登堡祿亦贏得最佳導演獎,讓此片最後獲得包括最佳電影獎、原创剧本、摄影、剪辑、艺术指导、服装设计在內的共八個奧斯卡獎,另有最佳配乐、化妆和音效三项提名。.

29 关系: 印度坎娣絲·伯根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奈杰尔·霍桑丹尼尔·戴-刘易斯亞姆列殊·普利圣雄甘地傳記電影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班·金斯利穆罕默德·阿里·真納约翰·吉尔古德美國美元烈火戰車 (1981年電影)芬妮和亚历山大親密關係 (電影)賓·京士利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英属印度英国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Richard Griffiths李察·艾登堡祿拉姆齊·麥克唐納拉维·香卡1982年电影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新!!: 甘地傳和印度 · 查看更多 »

坎娣絲·伯根

坎迪斯·帕特里夏·伯根(,)是美国一名女演员和前时装模特。她因主演CBS电视网情景喜剧《》而获得2次金球奖和5次黄金时段艾美奖;后因出演ABC电视网剧集《波士顿法律》中的雪莉·斯米特而备受关注。坎迪斯·伯格因出演电影《》而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的提名,也因为出演《甘地传》而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坎迪斯·伯根最早的职业始于担任模特为《时尚》拍摄封面,后因拍摄电影《》而进入影视行业,随后她拍摄了《圣保罗炮艇》、《》、《》、《》等一系列电影。1984年,坎迪斯·伯根进军百老汇,出演舞台剧《》。2002年到2004年期间,她在HBO剧集《欲望都市》中演出了三集内容。坎迪斯·伯根的其他电影还包括《特工佳丽》、《情归阿拉巴马》、《》、《结婚大作战》等。2010年代,坎迪斯·伯根重返百老汇舞台,主演了复演的舞台剧《》和《》。.

新!!: 甘地傳和坎娣絲·伯根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Directing),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通过业内人士投票,颁给每年得票最高的导演,奥斯卡金像奖之一。 每一年度第一部影片為得獎影片,其後為其他被提名者。每一项显示年份、届数、姓名、获奖影片。年份指电影上映年份。如1967年即意为1968年颁发的1967年度的最佳导演奖。.

新!!: 甘地傳和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Picture),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通过业内人士投票,颁给每年得票最高的电影,奥斯卡金像奖之一。此奖项起初被称为最佳作品奖(Best Production)。 奧斯卡第一屆時(1927-28年,於1929年頒發),「最佳影片獎」頒發了兩座,一座最佳作品獎(Best Production)頒給了史詩片《鐵翼雄風》,另一座傑出藝術作品獎(Unique and Artistic Production)則頒給了藝術片《日出》。這兩座獎都是授予當年度最傑出的影片,其表現手法兩異但同樣為優秀的電影。而事實上,評審和片廠老闆們卻以他們的影響力來改變了影片的獲獎。米高梅老闆Louis B. Mayer就因不喜歡自己公司的金·維多所拍的《群眾》的寫實手法,而無奈地將獎項頒給了《日出》。隔年,奧斯卡又改回單一的「最佳作品獎」,而《鐵翼雄風》總被誤作是頭一年度唯一的最佳影片(至1931年改稱為最佳影片)。 經過多年的發展,於1944年起,奧斯卡將最佳影片獎的提名數限制在五部,2010年起又将提名影片数扩大到10部。 有人認為,非英語系的電影只會入圍最佳外語片,也就是說,只有相當少數的非英語電影,能夠因為其藝術價值,而獲入圍最佳外語片以外的其他獎項。因此,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幾乎可稱作是「奧斯卡最佳『英語』片獎」。時至2012年止,僅有九部非英語電影獲得最佳影片獎的提名,分別是1938年的《大幻影》、1969年的《焦點新聞》、1972年的《大移民》、1973年的《哭泣與耳語》、1995年的《-zh-hans: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 zh-hant:郵差;-》、1998年的《-zh-hans:美丽人生;zh-hk:一個快樂的傳說;zh-tw:美麗人生;-》、2000年的《臥虎藏龍》、2006年的《-zh-hans:来自硫磺岛的信;zh-hk:琉璜島戰書;zh-tw:來自硫磺島的信;-》和2012年的《爱》。 本页所示,当年第一部电影为得奖影片,之后为提名影片。除有國旗標誌注明外,語言皆為英語,出品國不另標示。显示的年份为电影摄制年份,如1967年即意为1968年颁发的奥斯卡给1967年摄制的电影.

新!!: 甘地傳和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的一个年度奖项,旨在奖项在电影中有杰出表现的男性主演演员。奖项于1929年的第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首度颁发,获奖者是主演《最后命令》和《众生之路》(The Way of All Flesh)的爱米尔·强宁斯。目前,奖项提名人选由学院演员分部成员通过可转移单票制选出,获奖者则由学院全部投票成员通过多数制决定。 第1到3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期间,所有提名人都可以因相应年度的多部作品获得同一项提名,这其中最多的达到3部,片名均将列在提名人选的姓名之后。不过,在1930年举行的第3届颁奖典礼上,获奖者虽然是因两部电影获得提名,但最终的获奖作品只列出了一部。次年,这套既不实用、又容易造成混乱的制度被新的制度取代,这一新制度也沿用至今,每位男演员均是因单独一部电影中的表演获提名,但仍然可以凭借多部电影获得多项提名。从1937年举行的第9届颁奖典礼开始,这一奖项正式固定为每年提名5位人选。 截至2017年,一共有80位男演员获得了这一奖项。丹尼尔·戴-刘易斯是唯一3次获奖的男演员。史宾塞·屈赛和劳伦斯·奥利维尔提名次数最多,达到9次。最近的一位获奖者则是因《最黑暗的時刻》获奖的蓋瑞·歐德曼。.

新!!: 甘地傳和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 查看更多 »

奈杰尔·霍桑

奈杰尔·霍桑爵士,CBE英国演员,因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BBC政治喜剧《是,大臣》及其续集《是,首相》中出演政务次官汉弗莱· 阿普比爵士闻名。.

新!!: 甘地傳和奈杰尔·霍桑 · 查看更多 »

丹尼尔·戴-刘易斯

#重定向 丹尼爾·戴-劉易斯.

新!!: 甘地傳和丹尼尔·戴-刘易斯 · 查看更多 »

亞姆列殊·普利

亞姆列殊·普利(Amrish Puri;)是印度知名电影男演員。亞姆列殊·普利主要扮演多个印度电影经典的反派角色,其中最為著名的角色是1987年的《印度先生》的坏人Mogambo。 他曾三次榮獲印度電影觀眾獎的最佳男演員殊榮。普利其他知名的電影作品包括好莱坞电影《魔宮傳奇》。.

新!!: 甘地傳和亞姆列殊·普利 · 查看更多 »

圣雄甘地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મોહનદાસ કરમચંદ ગાંધી;मोहनदास करमचंद गांधी;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台語舊譯顏智,),尊稱聖雄甘地(महात्मा गांधी,Mahatma Gandhi),印度國父,印度民族主義運動和國大黨領袖,他帶領印度獨立,脫離英國殖民地統治。他的非暴力(अहिंसा,ahimsa)哲學思想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和那些爭取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 成功的印度獨立運動亦激發起其他殖民地人民為國家獨立而奮鬥,最終大英帝國分崩離析,取而代之的是英聯邦。甘地的主要信念是「真理堅固」,此鼓舞了其他民主運動人士,例如馬丁·路德·金和曼德拉等人。他經常說他的價值觀很簡單,那就是(是從傳統的印度教信仰演化來的)真理(सत्य,satya)及非暴力。.

新!!: 甘地傳和圣雄甘地 · 查看更多 »

傳記電影

#重定向 传记片.

新!!: 甘地傳和傳記電影 · 查看更多 »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

#重定向 哥倫比亞影業.

新!!: 甘地傳和哥倫比亞電影公司 · 查看更多 »

班·金斯利

#重定向 本·金斯利.

新!!: 甘地傳和班·金斯利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阿里·真納

罕默德·阿里·真纳(محمد علی جناح ,)是一位英属印度和后来巴基斯坦的政治家。他一开始为印度独立而奋斗,后来则领导要求在南亚建立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的运动。他是巴基斯坦的第一位总督。 真纳在巴基斯坦备受尊崇,称为「伟大领袖」(قائد اعظم )或「国父」(بابائے قوم )。他的生日也是巴基斯坦的國定假日。.

新!!: 甘地傳和穆罕默德·阿里·真納 · 查看更多 »

约翰·吉尔古德

约翰·吉尔古德爵士(Sir Arthur John Gielgud,),英国演员,导演和制片人。擅长表演莎士比亚戏剧。 吉尔古德是为数不多的演艺圈大满贯(获得过艾美奖、格莱美奖、奥斯卡奖、托尼奖的竞赛类单元大奖)获得者。.

新!!: 甘地傳和约翰·吉尔古德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甘地傳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元

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ISO 4217代码:USD),又稱美圓、美金,(美國)聯邦儲備票據,是美国作為存款債務的官方货币。它的出现是由于《1792年铸币法案》的通过。它同时也作为储备货币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广泛使用。目前美元的发行是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控制。美元通常可以使用符号“$”来表示,而用来表示美分的标志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美元取的ISO 4217标准代号为USD。.

新!!: 甘地傳和美元 · 查看更多 »

烈火戰車 (1981年電影)

《--》(Chariots of Fire)是一部於1981年出品的英國電影,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由休·哈德森擔任執導,以及由伊安·查理遜、班·克勞斯等擔任演出。 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以兩名1924年巴黎奧運會的運動員及埃里克·利德爾之經歷為藍本,描述他們在1910年代末至1920年代初期間,怎樣透過努力成為英格蘭及蘇格蘭的奧運田徑選手,而最後分別贏得100米及400米短跑金牌的故事。 因哈羅德·亞伯拉罕是猶太人,而埃里克·利德爾則是虔誠的基督徒,電影中不乏宗教的元素,甚至片名也是取自英國讚歌《耶路撒冷》的其中一句「Bring me the chariots of fire」(詞彙的原出處則可見聖經列王紀下2:11及6:17)。 希臘配樂家范吉利斯為此電影製作同名配樂,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開幕式中,演奏此配樂,並由《豆豆秀》的男主角羅溫·艾金森搞笑演出,重現片中跑者在蘇格蘭圣安德鲁斯海灘練跑的場景。.

新!!: 甘地傳和烈火戰車 (1981年電影) · 查看更多 »

芬妮和亚历山大

《芬妮和亚历山大》(Fanny och Alexander),是一部1982年瑞典、法国和西德合作拍摄的电影。导演和编剧都是英格玛·伯格曼。.

新!!: 甘地傳和芬妮和亚历山大 · 查看更多 »

親密關係 (電影)

《--》(Terms of Endearment)是一部1983年的愛情片,導演是詹姆斯·L·布魯克斯,改編自的小說,由莎莉·麥克琳、黛博拉·溫姬、傑克·尼科爾森演出。電影主要是在描述奥罗拉·格林威(莎莉·麥克琳飾演)和女兒愛瑪(黛博拉·溫姬飾演)之間及他們和周遭的人的感情。此片在1996年有拍攝續集《》,由莎莉·麥克琳及傑克·尼科爾森演出。 《--》一片獲得五座奧斯卡金像獎,包括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改編劇本獎及女主角莎莉·麥克琳的最佳女主角獎,也獲得四座金球獎。.

新!!: 甘地傳和親密關係 (電影) · 查看更多 »

賓·京士利

#重定向 本·金斯利.

新!!: 甘地傳和賓·京士利 · 查看更多 »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जवाहरलाल नेहरू,)是印度独立后第一任总理,也是印度在位时间最長的總理,1952年印度第一次大選獲勝,连任总理。他是印度獨立運動的參與人,主張印度要從大英帝國獨立,同時更為人所知的是不結盟運動的創始人。他活躍於二戰後的國際政治舞台上,經常被人稱呼为博學尼赫魯(पंडित,班智達在梵語和印地语及英語中有大博學者的意思),尤其在印度,他更被稱呼為偉大的學者(पंडित जी Panditji,加上जी ji一词表示尊敬之意)。 尼赫魯在印度獨立運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同時被甘地信任而得以成為他的繼任者。尼赫鲁终其一生都是費邊主義的倡导者。印度獨立後,為了解決貧窮问题,尼赫鲁一直重視公共部門的表現,使得他的經濟政策充滿社會主義色彩。.

新!!: 甘地傳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 查看更多 »

英属印度

英属印度(British India 或 British Raj)是指英国在1858年到1947年间于印度次大陆(南亚)建立的殖民统治区域,包括今印度共和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以及缅甸。自1858年开始,由于印度民族起义,英属东印度公司完成之前的代管使命,并向维多利亚女王移交权力。1876年开始,这一政治实体的正式名称为印度帝国(Indian Empire),并以此名发行护照。1877年,维多利亚女王正式加冕为印度女皇。在此期间,印度先后成为了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并分别于1900、1920、1928、1932和1936年以独立身份参加了奥运会。 英属印度时期,很多领土并没有由英国直接控制,而是名义上的独立土邦。“土邦”由王公、王侯()和行政长官所统治,土邦领主们必须接受条约,并接受英王的共主地位和承认英王为领地的最高统治者。这种模式被称为“”。位于阿拉伯地区的亚丁自1839年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缅甸则是从1886年开始,两者先后于1932年和1937年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 锡兰(今斯里兰卡)处于印度次大陆的边缘,但不属于英属印度的一部分,而是由伦敦直接控制的英国直辖殖民地所统治,其地位优于印度总督管辖的印度帝国。英国征服次大陆初期,英帝国统治区域,条约仅限于次大陆的部分,初期的殖民机构设于加尔各答,后来移治于德里。各国相继独立以后,独立之前的关联区域被广泛地称为英属印度。法属印度和葡属印度仅限于次大陆沿海部分区域,这些区域分别由法国和葡萄牙进行殖民统治,独立之后并入印度。英属印度时期的1947年即印度建国初期,由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与对立,印度分裂为二个国家——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这就是南亚历史上著名事件——印巴分治。再后来的1971年,由于地缘隔绝和种族差异,巴基斯坦的飞地——东巴独立,建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新!!: 甘地傳和英属印度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甘地傳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British Academy of Film and Television Arts,英文缩写为--BAFTA--)是一个英国的机构,每年颁发奖项给杰出的电影、电视、儿童电影和电视以及互动媒体。.

新!!: 甘地傳和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 · 查看更多 »

Richard Griffiths

#重定向 李查·葛瑞夫斯.

新!!: 甘地傳和Richard Griffiths · 查看更多 »

李察·艾登堡祿

李察·--·艾登堡祿,艾登堡祿男爵,CBE(Richard Samuel Attenborough, Baron Attenborough,),英國資深演員、導演及監製。曾獲不少影視獎項,包括兩座奧斯卡獎及四座BAFTA獎。最知名作品为1982年导演的传记片 《甘地传》。.

新!!: 甘地傳和李察·艾登堡祿 · 查看更多 »

拉姆齊·麥克唐納

詹姆士·拉姆齊·麥克唐納,FRS,JP(James Ramsay MacDonald,),英國政治家,工黨出身,1924年1月至11月出任英國首相兼外務大臣,1929年6月至1935年6月第二度出任首相,惟任內於1931年8月與保守黨和自由黨合組國民政府,並另組國民工黨,造成與工黨關係決裂。 麥克唐納出身平凡,1900年參與創立工黨,1906年起當選為歷來首批工黨籍下議院議員,後於1911年出任國會工黨主席,但其反戰立場迫使他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辭任主席,復於1918年喪失下院議席。麥克唐納在1922年重返下院,並當選工黨黨魁,1924年1月帶領工黨組閣,成為英國歷史上首位工黨籍的首相。可是,他帶領的只是一個弱勢政府,後來又有傳聞聲稱蘇共滲入政府,使政府旋於同年11月大選敗於保守黨。 麥克唐納在1929年帶領工黨勝出大選,第二度籌組弱勢政府。然而,同年在美國爆發的經濟大蕭條嚴重拖累英國經濟,面對經濟急速衰退,內閣卻在經濟政策上出現重大分歧,無法達成共識,結果麥克唐納在1931年8月24日提出辭呈,旋獲英皇喬治五世授意另組國民政府,實行與保守黨及自由黨籌組聯合內閣,隨後在同年9月決定英鎊放棄金本位。 麥克唐納自立國民政府的行動被工黨視為一大「出賣」,且遭開除出工黨,黨內更有人指責他為「叛徒」。被開除出黨後,麥克唐納創立支持度相當有限的國民工黨,自任黨魁,並謂另組國民政府的決定乃顧全大局之法。不過,國民政府雖由麥克唐納留任首相,但卻遭日益孤立,本土事務的決策大權更落入保守黨手中。麥克唐納在國民政府任相後期,曾在1933年主持國際聯盟的倫敦經濟會議,試圖透過與各國合力化解經濟危機,但峰會最終因美國拒絕合作而流產。 麥克唐納後期因健康惡化而在1935年辭任首相,但一直留在內閣擔任樞密院議長至1937年5月為止。晚年的麥克唐納始終未有獲工黨饒恕,他在1937年11月乘船前往南美洲休養途中在大西洋公海海域病逝,終年71歲。.

新!!: 甘地傳和拉姆齊·麥克唐納 · 查看更多 »

拉维·香卡

拉维·香卡(রবি শংকর,Ravi Shankar,),本名Robindro Shaunkor Chowdhury,印度民族音乐作曲家,錫塔琴演奏家。Ken Hunt 称他为“地球上最著名的印度音乐家”。1944年他完成学业后,曾为《甘地傳》及萨蒂亚吉特·雷伊的《阿普三部曲》创作配乐。1956年始,他开始游历欧美以推广印度传统音乐。此外,亦將印度音樂元素融入西洋古典音樂,創作出交響曲、兩首西塔琴協奏曲以及多首西塔琴搭配西方樂器(如小提琴)的室內樂。1983年曾到中国作访问演出。1999年他被授予印度最高公民荣誉印度國寶勳章(Bharat Ratna),并获得三项格莱美奖。而他也是美國知名女爵士歌手諾拉·瓊絲(Norah Jones)的父親。 拉维·香卡出生在英屬印度的孟加拉家庭,並與他的兄弟烏代·香卡的舞蹈團一起度過了他的青年在印度和歐洲的巡迴演出。他在1938年放棄跳舞,在宮廷音樂家Allauddin Khan下研究演奏錫塔琴。在1944年完成學業後,香卡開始擔任作曲,並且是1949年至1956年新德里全印廣播電台音樂總監。 1956年,香卡開始前往歐洲和美洲演奏印度古典音樂,並在1960年代經由教學,與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紐因以及披頭四樂團吉他手喬治·哈里森的合作,增加了他在那裡的知名度。他對後者的影響有助於在整個六十年代在流行音樂中普及使用了印度樂器。香卡通過為錫塔琴和管弦樂團創作作品從事西方音樂工作,並於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巡迴世界。從1986年到1992年,他擔任印度議會上院(Rajya Sabha)的提名成員。他繼續表演直到他的生命結束。.

新!!: 甘地傳和拉维·香卡 · 查看更多 »

1982年电影

没有描述。

新!!: 甘地傳和1982年电影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甘地 (電影)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