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瓦岗军

指数 瓦岗军

岗军,是中国隋末民变的一支起义军,后成为割据势力,国号为“魏”。 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翟让在东郡韦城县瓦岗(今河南滑县东南)聚众起事,郡人单雄信、徐世勣从之;起义军多渔猎手,勇敢善战;瓦岗军初期在永济渠沿岸劫夺过往运粮的船只,大批饥民加入,势力日大。 大业十二年(616年),由于王伯当的引荐,李密在杨玄感兵败后投奔瓦岗军,为其说得程咬金等大批义军来投。当年瓦岗军挺进洛阳,在金堤关大海寺战役中一举击杀隋军名将张须陀,攻取重镇荥阳,之后武牢关守将裴仁基、秦叔宝归顺,瓦岗军声名大振。 十三年(617年)初,瓦岗军攻克荥阳西的洛口仓。隋朝派江都通守王世充率军围剿瓦岗军,败回洛阳。瓦岗军又攻克洛阳北的回洛仓和卫州黎阳仓,开仓放粮,农民纷纷参加。孟让、郝孝德等部义军也来归附,实力倍增,拥众几十万人,占领河南大部郡县。同年,翟让让位李密,李称魏公,年号永平,以荥阳洛口为都城,公布隋炀帝的十大罪状,正式起兵反隋,成为中原实力首屈一指的割据势力。李密重用隋降官降将;十一月,李密设宴暗杀翟让,并收服单雄信和徐世勣。 十四年(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杀隋炀帝立杨浩。洛阳七贵拥立杨侗为帝。李密归顺洛阳,封为太尉。六月,宇文化及率军自江都北上,李密受洛阳之命,于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击溃宇文化及,但瓦岗军也受到很大损失,李密本人重伤。回洛阳的路上,闻王世充发动政变,杀元文都,控制朝廷,遂拒绝入朝,扎营邙山,准备与王决战。九月,王世充击溃瓦岗军。李密与王伯当、徐世勣等人投奔唐朝,单雄信、裴仁基、秦叔宝、程咬金等人投降王世充。瓦岗军瓦解。.

38 关系: 卫州大业 (年号)宇文化及中國年号张须陀單雄信唐朝回洛仓国号王世充王伯当秦琼程咬金翟让隋书隋炀帝隋末民变荥阳市裴仁基資治通鑒郝孝德邙山金堤关李密 (隋)李世勣李渊杨侗杨玄感杨浩武德永平永济渠江都河南省滑县浚县

卫州

卫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在今河南省境。 西晋永嘉四年(310年)为漢趙刘渊所攻陷汲县,于汲县设立殷州及卫州。汉昌元年(318年)石勒得此地,废卫州、殷州等州,复立汲郡,治汲县,领汲、朝歌、共、林虑、获嘉、脩武六县。 北周宣政时置卫州。隋朝大业年间,天下州改郡,改为汲郡。唐朝武德初,天下郡改州,复为卫州。武德四年(621年),义州废,汲县改属卫州。贞观元年(627年),治所由卫县迁移至汲县。贞观十七年(643年),清淇县并入卫县,同年,黎阳县改属卫州。土贡:绫、绢、绵、胡粉。户四万八千五十六,口二十八万四千六百三十。下领五县:汲县、卫县、共城县、新乡县、黎阳县。 北宋天圣四年(1026年),所辖卫县隶安利军。熙宁三年(1070年),安利军废为县,属卫州。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安利军,后为浚州。崇宁时,卫州户三万三千二百四,口四万六千三百六十五。贡绢、绵。终北宋一朝,卫州下领一监:黎阳监,四县:汲县、新乡县、获嘉县、共城县。 元朝中统元年(1260年),升为卫辉路,明朝时,为卫辉府。.

新!!: 瓦岗军和卫州 · 查看更多 »

大业 (年号)

大业(605年正月—618年三月)是隋朝政权隋炀帝杨广的年号,歷時13年餘。其名称来自《易经·系辞上》:「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隋书》、《北史》等记载到大业十三年,《资治通鉴》只记载到十二年。清朝学者赵翼则认为李渊虽然拥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但是隋炀帝仍在,大业年号并没有废。事实上隋炀帝当时在江都,未必知道李渊已另立皇帝,故仍以皇帝自居并继续使用大业年号。南京图书馆研究部主任徐忆农指出,《隋史》是唐太宗在位时修撰的,的确刻意回避“大业十四年”,但并非绝对禁止,如《隋史·许善心》传中写道:“十四年化及弑逆之日,隋官尽诣朝堂谒贺,善心独不至”,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学锋则指出有多种书写“大业十四年”的墓志,《卢文构夫人月相墓志铭》中,有“大业十四年遇疾”;而洛阳出土的王德备墓志上书写“于时大业十四年正月十五日……卒”,该墓志撰于贞观十八年。张学锋认为唐初朝廷对于“大业十四年”的使用比较宽容。.

新!!: 瓦岗军和大业 (年号) · 查看更多 »

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隋末武將,割據勢力之一。弒隋炀帝自立,後為竇建德所殺。.

新!!: 瓦岗军和宇文化及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瓦岗军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年号

年号是君主時代帝王纪年所立的名号《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5年11月臺灣學術網路第五版試用版,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緣起于中国漢武帝時期,后来朝鮮新羅在6世紀、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近代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還使用过年号,目前仍使用年号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中國(範圍為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朝鮮半島和越南因為已經廢除君主制已經全面廢止年號。另外中華民國所用的民國紀年和朝鲜使用的主体纪年也常被误认为是年号。.

新!!: 瓦岗军和年号 · 查看更多 »

张须陀

张须陀(),弘农阌乡(今河南灵宝市)人,隋朝大将。性刚烈,有勇略,被认为是隋朝柱石。.

新!!: 瓦岗军和张须陀 · 查看更多 »

單雄信

單雄信(),隋唐時期人,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市曹县)人。戏曲、小说中隋唐十八好漢之一。.

新!!: 瓦岗军和單雄信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瓦岗军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回洛仓

#重定向 回洛仓城遗址.

新!!: 瓦岗军和回洛仓 · 查看更多 »

国号

国号是一个國家的相关法定政权的正式官方名称。“国号”与该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通常称谓或名字是不同的概念,例如英国,可以说其现行“国号”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其在国际上的俗称与自称还有“聯合王國”、“不列顛”、“英国”等多种。又如,1871年建立的德国,尽管经历了德意志帝国、世界大战的战败、联邦德国等等不同时期,德国对1949年重新建构起来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性质在宪法层面有明确的解释,即,1949年所构建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延续,只是政府重构,而非另外建立的国家。也就说,德国依旧是1871年建立的德国,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只是现有政权的正式名称,即中文之“国号”。 在中国古代史上,国号的确立往往被作为一个朝代开始的历史标志,并不因其统治的地理区域的改变而改变;改朝換代即是原政权灭亡後由新政权取得了統治者的合法地位。,故每次朝代更替時會更改國號,類似於古人的別名、別號,做為代表當時法定統治政權的官方名稱。一旦国号改变,则往往不被视为同一个朝代。中国古代同时对于国号的应用有着严格的等级标准,例如封国的国名不能称为“国号”,不同等级的封国有不同的国名,以汉朝为例,有梁国,昌邑国,代国等,都不称作“国号”;藩国则可以拥有国号,并且有时须经由宗主国赐封或予以确认。受古代中国的影响,整个东亚文化圈,都非常重视国号的确立;东亚古代的王朝,多在王朝之初便明确国号,以作为立国的基础,并不轻易改变。 相对而言,西方古代历史上没有特定的国号概念,而更重视王朝的延续。中世纪欧洲的主权国家或附庸国家,多依照该统治区域的历史地理及封建等级命名,如:法兰西王国,费拉拉公国,等。这些领土的“国名”并非其国号,而是仅仅作为一块领土的名称。领土的命名与领主的封建头衔和领土的地理区域绑定,不因领主家族的变更而改变,例如哈布斯堡家族长期控制着西班牙王国、奥地利公国等领土;然而一旦该领土地理范围或者领主的封建等级改变,其国名便会作相应变更,如在1471年被教宗保禄二世从费拉拉侯爵擢升为费拉拉公爵,其后该领地便被称为费拉拉公国。欧洲国家所以到了近代才多在宪法或相关法律中明确国号。 現代国际社会,确立国号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也就是说,通常现代国家的國號就是指出该國採用之政體,例如美国的国号为“美利坚合众国”,法国的国号为“法兰西共和国”;又比如,1945年二战战败之后,在完全按照西方模式修正其国家体制后,把国号从“大日本帝国”,改为“日本国”。.

新!!: 瓦岗军和国号 · 查看更多 »

王世充

王世充(),字行滿,隋朝末年群雄之一,官居太尉、相国,封郑王。隋皇泰二年(619年),王世充在东都洛阳接受杨侗的禅让,自稱「大鄭皇帝」。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敗於李世民,被唐朝貶謫巴蜀,遇仇而死。.

新!!: 瓦岗军和王世充 · 查看更多 »

王伯当

王伯当(),隋朝末年济阳县(今河南兰考)人,隋末民变的起义领袖,瓦岗军名将。.

新!!: 瓦岗军和王伯当 · 查看更多 »

秦琼

(),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济南五龙潭有其故居。.

新!!: 瓦岗军和秦琼 · 查看更多 »

程咬金

程咬金(),本名知節,字义贞,唐朝大将,济州东阿斑鸠店人(今属山东省东平县),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十九。在民间故事程咬金是一员福将,其三板斧相当厉害,但實際上,一生並無以板斧為武器,而用槊。.

新!!: 瓦岗军和程咬金 · 查看更多 »

翟让

翟让()隋末群雄中瓦岗军领袖,东郡韦城县(今河南滑县)人,後因與李密爭權,被李密派蔡建德刺殺。.

新!!: 瓦岗军和翟让 · 查看更多 »

隋书

《隋书》,唐魏徵等撰。隋文帝時,王劭已撰成《隋書》八十卷。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令狐德棻首先提出修 齊、梁、陳、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議,隔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数年仍未成书。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命房玄龄监修隋史,另纪传部分监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贞观十年(636年)成书。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35年。记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共38年歷史。.

新!!: 瓦岗军和隋书 · 查看更多 »

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一名英,小字阿。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獨孤伽羅的次子,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恭帝杨侑諡杨广为炀帝;夏王窦建德諡杨广为闵帝;皇泰主杨侗諡杨广为明帝,庙号世祖。炀帝十三岁被封为晋王,兼任并州主管。 隋炀帝於604年8月21日由楊素協助登基,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但他好大喜功、穷奢极欲,据研究仅从公元604年至608年短短4年间就动用了近540万民力修建大运河(开凿通济渠、永济渠),长城和洛阳城。又西巡张掖、“亲征”吐谷浑、以厚利诱使西域商贾至洛阳,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引发民众乃至贵族大规模的起义——隋末民变,更于大业八年(612年)征集三十万军队攻打高句丽(不包括后勤100多万民力),几乎动用了举国之力,618年杨广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隋炀帝在位期間,将科举制度(科举制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正式归为国家政策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而隋朝大运河在其后大部分河段失去了通航功能,被元世祖忽必烈所修的京杭大运河取代。其他功绩如讨伐吐谷浑(隋炀帝609年攻灭吐谷浑,但到了615年吐谷浑可汗伏允在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复国),讨占城(隋炀帝605年攻占城,随着军队班师后,占城王商菩跋摩遂在比景、海阴、林邑三郡故地复国。此战隋军死者什四、五,指揮官刘方也病死于班师途中),讨高句丽(三战均以失败告终)则对后世影响较小。 隋炀帝即位后几乎每年征发重役。仁寿四年十一月,他为了开掘长堑拱卫洛阳,调发今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次年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两百万人;自大业元年至六年,开发了各段运河,先后调发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诸郡的农民和士兵三百多万人;大业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以东修长城,两次调发男丁一百二十万,役死者过半。总计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平均每户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隋炀帝年年远出巡游,曾三游江都,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每次出游都大肆营造离宫,扰掠地方,浪掷人力物力财力,社会生产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

新!!: 瓦岗军和隋炀帝 · 查看更多 »

隋末民变

隋末民变是隋朝末年民变推翻隋朝统治的战争,战争从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的王薄领导的长白山首义开始,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辅公祏的反唐失败结束,前后历时14年。.

新!!: 瓦岗军和隋末民变 · 查看更多 »

荥阳市

阳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县级市,由郑州地级市代管。荥阳出自战国韩“荥阳邑”,秦始置“荥阳县”,1994年4月撤县建市。全市辖域总面积908平方公里, 人口63万人(2006年);其中市区建成面积13.5平方公里,人口12万人。荥阳为中国较具实力的县市之一,其经济总量位居河南省各县(市)的第五位,综合竞争力2010年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第六十四位。2009年,荥阳市GDP总量3,156,762万元(折合462,123万美元),人均GDP为52,484元(合7,683美元)。全市辖2个街道、9个镇、3个乡(1个民族乡)。.

新!!: 瓦岗军和荥阳市 · 查看更多 »

裴仁基

裴仁基,字德本。隋朝河東郡(今山西省永濟市)人。隋末名将。.

新!!: 瓦岗军和裴仁基 · 查看更多 »

魏可以是指:.

新!!: 瓦岗军和魏 · 查看更多 »

資治通鑒

《資治通鍳》,簡稱「通鑑/通鍳」,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曹魏蜀漢東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重要的地位。.

新!!: 瓦岗军和資治通鑒 · 查看更多 »

郝孝德

郝孝德,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平原(山东平原)人。大业九年(613年),聚众数万起兵反隋,活动于黄河以北地区。曾与王薄、孙宣雅等起义部队联合,并占领章丘(山东章丘北),后被隋将张须陀击败,归附瓦岗军,会合徐世勣,占黎阳仓(今河南浚县境内),自称平原公。.

新!!: 瓦岗军和郝孝德 · 查看更多 »

邙山

邙山,山名,又名氓山,古名郏山,又称北邙,俗称邙岭。位於河南西部,是秦嶺山脈的北支,距離太行山四五百公里,靠近黃河邊上,與崤山互為犄角,古有天險之稱。.

新!!: 瓦岗军和邙山 · 查看更多 »

金堤关

金堤关,是隋代关口地名,金堤关因设置在汉代“金堤”的西起点而得名,故址在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霸王城村北黄河道中。 由于古汴渠自荥阳牛口峪分黄河水东流,汴渠与黄河相连接,经常被泥沙淤塞。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由水利家王景主持,发民工数十万人大规模治理黄河和汴渠。王景指挥筑成了黄河长堤,并不断增修石工,加高增厚。当时石堤的高度,约高四五丈。东汉时自西起荥阳汴口以东(具体位置在广武刘沟村北黄河滩中)的黄河岸边用石块修筑的河堤,通称金堤,这个名字取固若金汤之意。 隋朝末年,河北山东农民首先揭竿而起。隋军为阻止农民军西进而设立金堤关。关口地处荥阳以东黄河、永济渠、通济渠交汇之处,是隋朝大运河的战略据点。金堤关的得失影响着中原战局。大业十二年(616年)十月,李密献计翟让率瓦岗农民起义军攻下金堤关,进逼荥阳城。荥阳通守张须陀率军2万讨伐翟让,十月二十七日,瓦岗军与张须陀在荥阳城东的大海寺附近决战,在大海寺北面茂密的树林里埋下伏兵,大败隋军,张须陀自杀,瓦岗军一举拿下荥阳诸县。 《资治通鉴·隋唐七》:“(翟)让从之,于是破金堤关,攻荥阳诸县,多下之。”即指此关。隋乱平定之后,金堤关失去作用,逐渐荒废。.

新!!: 瓦岗军和金堤关 · 查看更多 »

李密 (隋)

#重定向 李密 (隋朝).

新!!: 瓦岗军和李密 (隋) · 查看更多 »

李世勣

李世勣(,“勣”是“绩”的异体字),原名徐世勣,或作世績,字懋功,亦作茂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曾破东突厥、高句丽,与李靖并称。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朝廷倚之為長城。.

新!!: 瓦岗军和李世勣 · 查看更多 »

李渊

唐高祖李渊(),字叔德,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唐朝开国皇帝及奠基者,在位8年,由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 ,玄武门之变后不久禅位于唐太宗,称号“太上皇”。.

新!!: 瓦岗军和李渊 · 查看更多 »

杨侗

#重定向 皇泰主.

新!!: 瓦岗军和杨侗 · 查看更多 »

杨玄感

楊玄感(),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隋末割據勢力之一。其父楊素為隋朝著名將相。 楊玄感體貌偉岸,又有美髯,愛好讀書,擅長騎射。因其父楊素的軍功而獲得柱國之位,先任郢州刺史,其後遷為宋州刺史。楊素為隋煬帝猜忌的時候楊玄感曾經去職,父死之後復任鴻臚卿,繼承其父之楚國公爵位,之後更升任禮部尚書。可是見疑於煬帝,故陰謀擁立秦王楊浩。 因隋煬帝逼死楊素,後來又對人說過要把楊素一家滅族,官為禮部尚書的楊玄感內心不安,於是開始策劃謀反。大業九年(613)春,隋煬帝第二次出征高句麗,命楊玄感在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督糧。此時民變已經陸續爆發,楊玄感认為機不可失,遂滯留糧草,並於同年六月初率兵割據城池。又偽報遼東的水軍總管來護兒謀反,屯兵於黎陽。 杨玄感的故交李密自長安率兵至黎陽,成為玄感謀士。李密認為上策是北據燕都,以斷隋煬帝後路,中策是西入長安,以控制潼關(今陝西潼關東北);下策是攻擊附近的洛陽。而杨玄感选择下策,進圍洛陽,久攻不克,掛念父老妻兒的隋援軍到來,攻勢猛烈,杨玄感軍被迫西撤,一日三戰三敗,然後再重新對戰於董杜原,被宇文述諸軍攻擊,杨玄感大敗,與十餘個騎兵竄逃林木間,欲奔往上洛。處境窘迫的杨玄感,最後只剩下自己與弟弟楊積善兩人,步行逃到了葭蘆戍,自知無法逃脫,對弟弟積善說:「已兵敗如此了,我不能受人戮辱,你殺了我。」於是積善砍死了楊玄感,然後自殺,卻自刺未死,被追兵俘虜,與楊玄感的首級一起送到行在,磔刑其屍首在洛陽市場上,然後焚屍,餘黨都被平定。公卿們請改玄感姓為梟氏,皇帝下詔許可。 玄感生前出身閥閱,於民有德,死狀淒慘,民甚憐之,被奉為目連尊者部下之判官。.

新!!: 瓦岗军和杨玄感 · 查看更多 »

杨浩

杨浩()是中国隋朝皇帝,隋文帝之孙,隋炀帝之姪,秦孝王楊俊之子,母亲是王妃崔氏。 史书未记载他的生年,根据《资治通鉴》所记其母崔氏在586年11月22日生下一子。祖父隋文帝大喜,赏赐群臣。此子是否是他本人已不可考。父亲杨俊好声色,母亲崔氏很忿怒,下毒谋杀丈夫杨俊。杨俊在600年逝世,事后母亲崔氏被处死,杨浩也因此受连坐,被取消了世子资格,甚至不能为父亲主丧。至其伯父隋炀帝即位,才允许杨浩继承爵位为秦王,后又用为河阳都尉,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讨伐作乱的杨玄感时到河阳和杨浩有来往,有司弹劾杨浩交通内臣,杨浩因而获罪被免。 618年3月,炀帝在江都被弑,杨浩被宇文化及立为皇帝,其实是一个傀儡皇帝。半年后的9月,宇文化及废黜杨浩,自立为皇帝,并将杨浩毒死。.

新!!: 瓦岗军和杨浩 · 查看更多 »

武德

武德(618年五月—626年十二月)是唐高祖的年号,也是唐朝的第一个年号。唐朝使用武德这个年号一共8年餘。武德是唐朝建国的年代,在武德初期,中国境内的不同政权有14个之多,而武德年结束时,唐朝已经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稳定了其统治。 武德九年八月唐太宗即位沿用。.

新!!: 瓦岗军和武德 · 查看更多 »

永平

永平可以指: 地名.

新!!: 瓦岗军和永平 · 查看更多 »

永济渠

永濟渠又称卫运河,与卫河、南运河古代统称卫河。因源出春秋时期卫国(今河南辉县、汲县、淇县一带)而得名,卫运河曾称清河,也叫清水。是隋唐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自沁水南達於卫河,又東北至涿郡,近一千九百里,属海河水系,是冀鲁两省的边界河道。上源漳河、卫河,两河于馆陶县徐万仓汇流后称卫运河。俗谓漳卫运河,流经河北省馆陶县、临西县、清河县、故城县,山东省冠县、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平原县等9县,至四女寺枢纽,是一条防洪、灌溉、航运综合利用的河道。卫运河长156.6公里,其中在邯郸境内河长40.5公里,流域面积为55平方公里,是河北省中南部最大的行洪河道。历史上曾与上游卫河、下游南运河统称卫河,清代将临清至天津段称南运河,临清以上称卫河。1958年,四女寺枢纽建成后,将徐万仓至四女寺段专称卫运河。.

新!!: 瓦岗军和永济渠 · 查看更多 »

江都

#重定向 江都区.

新!!: 瓦岗军和江都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瓦岗军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滑县

滑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一个直管县。与濮阳、延津、浚县、长垣、封丘、内黄接壤。下辖1新区10镇12乡,1019个行政村。.

新!!: 瓦岗军和滑县 · 查看更多 »

浚县

县(),舊稱--縣,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北部、黄河故道的北岸,属鹤壁市。古称黎阳,是三国时期官渡之战的古战场之一。1994年被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瓦岗军和浚县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瓦岗寨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