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理查德·尼古拉斯·冯·康登霍维-凯勒奇

指数 理查德·尼古拉斯·冯·康登霍维-凯勒奇

查德·尼古拉斯·冯·康登霍维-凯勒奇(Richard Nikolaus von Coudenhove-Kalergi,全名:Richard Nikolaus "Eijiro" Graf von Coudenhove-Kalergi,),奥地利政治家、地缘政治学家、哲学家、康登霍维-凯勒奇伯爵。因為他的母親光子·康登霍维-凯勒奇是日本人(日本名:)、他的幼名是「青山榮次郎」。康登霍维-凯勒奇是欧洲一体化的倡导者,创建了国际泛欧联盟并担任其主席达49年。他的思想影響了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

目录

  1. 19 关系: 夏奇峯奥地利伯爵保罗·亨雷北非谍影共济会第9號交響曲 (貝多芬)維也納维也纳大学诺贝尔奖诺贝尔和平奖鳩山一郎鳩山由紀夫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李實歐洲一體化歐洲之歌歡樂頌波別若維采

  2. 20世纪外交官
  3. 地緣政治學家
  4. 奥地利伯爵
  5. 奥地利共济会会员
  6. 奧地利反共主義者
  7. 奧地利政治人物
  8. 希臘裔奧地利人
  9. 日本裔奧地利人
  10. 東京都區部出身人物
  11. 欧洲联邦主义
  12. 欧盟历史
  13. 歐盟外交官
  14. 泛歐主義
  15. 波兰裔奧地利人

夏奇峯

夏奇峯()旧名雲,江蘇省揚州府泰州人,中華民国政治家、外交官、记者。曾在北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从事外交事務,後成为中華民国維新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汪精卫政权)要人。.

查看 理查德·尼古拉斯·冯·康登霍维-凯勒奇和夏奇峯

奥地利

奥地利共和国()通稱奥地利(Österreich ),是一个位在於中歐的内陆国家,但在歷史上也被分類成西歐或者東歐的國家國。奧地利与多國接壤,东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面是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面是德国和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維也納,人口超過170萬。國土面積,同時因阿爾卑斯山存在的緣故,奧地利成爲了一個山地國,只有32%的國土海拔低於,最高點海拔。 如今的奧地利是一個半總統制的代議民主國家,下含九個聯邦州。Lonnie Johnson 17奧地利是當今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12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6,330美元。其人類發展指數在2014年排世界第21位。同時自1995年以來就是歐盟成員, 是OECD的創始國之一。1995年簽訂申根公約,1999年接受並于2002年起使用歐元。奧地利曾是統治中歐650年到1918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部份,是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的首都,並且奧地利在民族上屬於日耳曼民族的居住地,和德國、瑞士、盧森堡同為德語區,在歷史上和中歐東歐的的匈牙利、捷克、波蘭都有緊密的關聯。.

查看 理查德·尼古拉斯·冯·康登霍维-凯勒奇和奥地利

伯爵

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鄰近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歐洲中世紀以後,在中文裏也用“伯爵”來翻译歐洲貴族爵位或國君的相應等級的称号(例如法國Comte、英國Earl、德國Graf、北歐Jarl等)。.

查看 理查德·尼古拉斯·冯·康登霍维-凯勒奇和伯爵

保罗·亨雷

保罗·亨雷(Paul Henreid)是一名出身于奥匈帝国后来移居到美国的演员,他最出名的角色之一是在1943年的《北非谍影》中饰演英格丽·褒曼的丈夫,以及在1942年的《》中一次点燃两支香烟并且递了一支给贝蒂·戴维斯。除了作为演员参演电影外,他自己亦曾多次拿起导演筒执导电影。.

查看 理查德·尼古拉斯·冯·康登霍维-凯勒奇和保罗·亨雷

北非谍影

是一部1942年的美国爱情电影,世界史上最成功的经典电影之一。本片榮獲1944年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獎。这部电影的角色、剧情: Casablanca |author.

查看 理查德·尼古拉斯·冯·康登霍维-凯勒奇和北非谍影

共济会

共濟會(Freemasonry),亦稱美生會,出现于18世纪西欧,自从1717年成立英格兰第一个总会所,至今其已经遍布全球。会员包括眾多著名人士和政治家,有些要求申请者必须是有神论者,有些則接受無神論者申请。 共济会是一种非宗教性質的兄弟會,基本宗旨为倡导博爱、自由、慈善,追求提升个人精神内在美德以促进人类社会完善。陰謀論者認為,共济会是富人和权贵的阴谋组织,其有着不为人知的统治世界秘密计划,比如「新世界秩序」。.

查看 理查德·尼古拉斯·冯·康登霍维-凯勒奇和共济会

第9號交響曲 (貝多芬)

《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作品125是貝多芬於1818至1824年間創作的四樂章交響曲,也是他完成的最後一部交響曲。該作品是古典音樂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作品之一,亦屬於貝多芬最傑出的作品。 該作品篇幅宏大,演奏全曲需約一小時。貝多芬也是首個在交響曲中使用人聲的主流作曲家。末樂章的歌詞由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席勒的《欢乐颂》(An die Freude)中部分詩句改編而成。該作品的別稱“合唱”由此而來。 時至今日,《第九交響曲》仍在世界文化界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尤其該曲第四樂章部分樂段經指揮家赫伯特·冯·卡拉扬整理後,以《歡樂頌》(Ode to Joy)之名成為歐洲聯盟的官方盟歌。於2003年,交響樂的手稿在倫敦的蘇富比拍賣行以330萬美元的天價售出,印證了其價值。正如蘇富比的手稿部負責人史提芬·路博士(Dr.

查看 理查德·尼古拉斯·冯·康登霍维-凯勒奇和第9號交響曲 (貝多芬)

維也納

維也納(Wien;奧地利德語:Wean)是奧地利共和國首都和維也納州首府,人口172.3萬人,都會區約240萬人,佔奧地利人口四分之一以上。維也納是歐洲著名的都會區之一,拥有许多重要的国际组织,OPEC的總部也設於此。同時,維也納與美國紐約和瑞士日內瓦同為聯合國僅有的駐地城市。位於北緯48度12分5秒、東經16度22分38秒。具“世界音樂之都”美譽。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是領域曾遍及除德意志以外的中東歐大部分地區的奧匈帝國首都。按照市区人口,它是欧盟第七大城。在20世纪初以前,它是德語圈最大的城市,奥匈帝国分裂之前,該市已经擁有200萬人口。時至今日,它仍是德语圈第二大城市,僅次於柏林。該市位於奥地利東部,靠近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边界。其市中心古城區被列為世界遺產。.

查看 理查德·尼古拉斯·冯·康登霍维-凯勒奇和維也納

维也纳大学

維也納大學(Universität Wien)位于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始建于公元1365年,是现存最古老的德语大学,也是中欧最大的学校之一,维也纳大学亦是目前最大的德语大学,学校共设有180个学位。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也是最大的教学和研究机构,拥有近8600名员工,其中有6500名學者。.

查看 理查德·尼古拉斯·冯·康登霍维-凯勒奇和维也纳大学

诺贝尔奖

诺贝爾奖(Nobelpriset,Nobelprisen),是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於1901年開始頒發的奖项。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六个奖项(经济学奖于1968由瑞典中央银行增设,全称“瑞典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通称“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奖普遍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查看 理查德·尼古拉斯·冯·康登霍维-凯勒奇和诺贝尔奖

诺贝尔和平奖

諾貝爾和平獎(Nobels fredspris),是由瑞典發明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於1895年所創立的諾貝爾獎中之一,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選出得主,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頒發。與其他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頒發四個獎項不同,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是在挪威首都奥斯陸舉行,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頒獎,挪威國王監禮。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則是由五位評審委員組成,成員由挪威議會任命。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的宗旨是表彰「為促進民族國家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軍備以及為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不过该奖项也可以授予符合获奖条件的机构与组织。第一屆諾貝爾和平獎於1901年舉行,得主是瓊·亨利·杜南與弗雷德里克·帕西。 和平獎的得主可以獲得一枚勳章、一張獎狀及一筆獎金。1901年,瓊·亨利·杜南與弗雷德里克·帕西共同獲得了150,782瑞典克朗的獎金,直到2008年頒發給芬蘭人馬爾蒂·阿赫蒂薩里時,獎金調整為1000萬克朗(略多於100萬歐元或140萬美元)。 各界對諾貝爾和平獎一直有爭議。詳見以下得主主條目“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列表”以及大事記。.

查看 理查德·尼古拉斯·冯·康登霍维-凯勒奇和诺贝尔和平奖

鳩山一郎

鳩山一郎(),日本政治家,第52、53、54任內閣總理大臣,被認為是二戰後日本最重要的首相之一。.

查看 理查德·尼古拉斯·冯·康登霍维-凯勒奇和鳩山一郎

鳩山由紀夫

#重定向 鳩山友紀夫.

查看 理查德·尼古拉斯·冯·康登霍维-凯勒奇和鳩山由紀夫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集古典主義大成的德國作曲家,也是鋼琴演奏家。貝多芬對後世影響深遠。一生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6首鋼琴奏鳴曲(其中32首带有编号,1首未完成)、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及2部彌撒曲等等。這些作品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貝多芬因此被尊稱為「樂聖」。.

查看 理查德·尼古拉斯·冯·康登霍维-凯勒奇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李實

李實可以指:.

查看 理查德·尼古拉斯·冯·康登霍维-凯勒奇和李實

歐洲一體化

歐洲一體化是指歐洲整體或部分地區在政治、法律、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統合的歷史。現代歐洲統合主要由歐洲聯盟和歐洲委員會推動進行。最初提出歐洲統合構想的是理察·尼古拉斯·馮·康登霍維-凱勒奇,他在1923年發表了一篇名為《泛欧罗巴》的宣言。.

查看 理查德·尼古拉斯·冯·康登霍维-凯勒奇和歐洲一體化

歐洲之歌

《歡樂頌》是歐洲聯盟的盟歌與歐洲委員會的會歌,共同稱為《歐洲之歌》,以1823年由貝多芬作曲的第九號交響曲最後樂章為基礎並作為兩組織的正式場合演奏用。.

查看 理查德·尼古拉斯·冯·康登霍维-凯勒奇和歐洲之歌

歡樂頌

《歡樂頌》,又稱《快樂頌》。為德國詩人席勒於1785年創作的詩歌,後來成為貝多芬第9號交響曲第四樂章的歌詞。現為歐盟的盟歌。.

查看 理查德·尼古拉斯·冯·康登霍维-凯勒奇和歡樂頌

波別若維采

波別若維采是捷克的城鎮,位於該國西部,距離多馬日利采15公里,由比爾森州負責管轄,面積33.89平方公里,海拔高度435米,鎮上的猶太教堂建於1806年,2006年人口1,658。.

查看 理查德·尼古拉斯·冯·康登霍维-凯勒奇和波別若維采

另见

20世纪外交官

地緣政治學家

奥地利伯爵

奥地利共济会会员

奧地利反共主義者

奧地利政治人物

希臘裔奧地利人

日本裔奧地利人

東京都區部出身人物

欧洲联邦主义

欧盟历史

歐盟外交官

泛歐主義

波兰裔奧地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