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3 关系: 大不列顛王國,伦敦,剑桥大学王后学院,珊顿道,羅富國,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聖約翰勳章,薩瑟克,肯辛頓,金文泰,英国,海峡殖民地,海峽殖民地總督。
- 新加坡總督
- 沙瑟克人
- 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戰俘
大不列顛王國
大不列顛王國(Kingdom of Great Britain),曾為英国歷史上的正式國名,位於西歐大不列颠岛及其附属岛屿,存在於1707年至1800年。是根據《1707年聯合法案》,由蘇格蘭王國與英格蘭王國所共組的單一王國。新的單一政府與單一議會設於倫敦的西敏宮,而自從1603年蘇格蘭王詹姆士六世成為英格蘭王詹姆士一世以來,這兩個王國就有共同的君主。 當《1800年聯合法案》通過以來,大不列顛王國又與愛爾蘭王國合併,在1801年,大不列顛王國由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取代。.
伦敦
伦敦(London;)是英国的首都,也是英國和欧洲最大的城市。位于泰晤士河流域,于公元50年由罗马人建立,取名为伦蒂尼恩,在此后两个世纪内为这一地区最重要的定居点之一。伦敦的历史核心区伦敦城仍旧维持其中世纪的界限,面积,2011年人口为8,072,为全英格兰最小的城市。自19世纪起,“伦敦”一称亦用于指稱围绕这一核心区开发的周围地带。这一城区集合构成大伦敦行政区(与伦敦区覆盖区域相同) ,由伦敦市长及伦敦议会管辖伦敦市长与伦敦市市长非同一概念;后者为伦敦市法团领导者,即伦敦城的管辖者。。 伦敦亦是一个全球城市,名列紐倫港世界三大國際都會之一。在文艺、商业、教育、娱乐、时尚、金融、健康、媒体、专业服务、研究与发展、旅游和交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地位,同时还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根据计算方式不同,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五或第六大的都市区由于对城市界限的定义、人口的规模、汇率的变化及产出的计算方式不同,城市都市区GDP的排名可能有一定的差别。伦敦和巴黎在总经济产出方面大致规模相近,由此第三方的不同估计对于第五和第六大城市GDP的排列可能不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2年的报告估计伦敦全市2010年的GDP为US$7,518亿,巴黎则为$7,642亿,由此两市分别为第六和第五。普华永道2009年11月发布的报告称,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伦敦的GDP为US$5,650亿,巴黎则为US$5,640亿,分别为第五和第六。麦肯锡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1,490万,巴黎则为1,180万,而普华永道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859万,巴黎992万。伦敦亦是全球文化首都之一,还是全球国际访客数量最多的城市,根据客流量计算则拥有全球最为繁忙的城市机场系统。伦敦拥有43所大学,其高等教育机构密集度在全欧洲最高。2012年,伦敦成为史上首座三次举办现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 伦敦的人口和文化十分多样,在大伦敦地区内使用的语言就超过300种。这一区域2015年的官方统计人口为8,673,713,为欧盟中最大城市,人口占全英国的12.5%。伦敦的城市区为欧盟第二大,根据2011年普查其人口达到9,787,426,仅次于巴黎。其都市区为欧洲最大,人口达13,614,409,而大伦敦政府则称伦敦都市区的总人口为2,100万。1831年至1925年间,伦敦为世界最大的城市。 有四项世界遗产位于伦敦,分别为:伦敦塔;邱园;威斯敏斯特宫、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以及格林尼治历史区(其中的皇家天文台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所经之地)。其他著名景点包括白金汉宫、伦敦眼、皮卡迪利圆环、圣保罗座堂、伦敦塔桥、特拉法加广场和碎片大厦。伦敦亦是诸多博物馆、画廊、图书馆、体育运动及其他文化机构的所在地,包括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泰特现代艺术馆、大英图书馆以及40家西区剧院。伦敦地铁是全球最古老的地下铁路网络。.
查看 珊頓·托馬斯和伦敦
剑桥大学王后学院
剑桥大学王后学院(英语:Queens' College, Cambridge)是剑桥大学的一个学院。王后学院由玛嘉烈·安茹(亨利六世王后)于1448年建立,又于1465年由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爱德华四世王后)再次建立。 王后学院坐落于剑河河岸两边,是南面第二座学院(剑河岸边从南至北的学院依次是达尔文学院,王后学院,国王学院,克莱尔学院,三一学堂,三一学院,圣约翰学院和莫德林学院。)。 王后学院的院长室建于1460年,是剑河两岸最古老的建筑。女皇学院也是剑桥大学在剑河两岸都拥有建筑的两个学院之一,另一个学院是圣约翰学院。.
珊顿道
顿道是新加坡金融区的主要道路,是新加坡的金融中心。珊顿道两旁都是高耸的摩天大楼。珊顿道的起点在克罗士街的交叉处,终点是吉宝路,全长大约1000米。珊顿道是填海而成的,是一条单向车道。珊顿道是为了纪念海峡殖民地最后一任总督珊顿爵士而命名的,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新加坡被日军占领时,决定继续留守在岛上,并成为战犯。珊顿道在1951年通车,在新加坡独立后的1970年代成为新加坡的“华尔街”。.
查看 珊頓·托馬斯和珊顿道
羅富國
羅富國爵士,KCMG,KStJ(Sir Geoffry Alexander Stafford Northcote,),英國資深殖民地官員,1935年至1936年出英屬圭亞那總督,1937年至1941年為第20任香港總督。 羅富國在1904年加入殖民地部,長期在非洲的殖民地政府機關供職,歷任肯雅助理輔政司、北羅德西亞布政司和黃金海岸輔政司等職,在黃金海岸輔政司任內曾署任黃金海岸總督。隨後在1935年至1936年間,他獲調派往南美洲英屬圭亞那出任總督。 羅富國在1937年10月調任香港總督,適值中日戰爭爆發不久,為應付日軍日益嚴峻的威脅,他任內積極整頓香港防務,其中於1939年7月頒布緊急法例實行徵兵,另外又在1940年首度開徵入息稅,以減輕軍費負擔。然而,羅富國爵士在任後期因病不適,長年不在香港,回港後不久於1941年9月稱病辭職,返英療養,避過三個月後日軍揮軍香港,沒有淪為戰俘。 羅富國爵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獲重新起用到東非任軍方首席情報官,戰後於1948年4月獲英廷任命為東非議會首任議長,惟未幾於同年7月病故,終年67歲。.
查看 珊頓·托馬斯和羅富國
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
最卓越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The Most Distinguished Order of Saint Michael and Saint George),簡稱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Order of St Michael and St George),是英國榮譽制度中的一種騎士勳章,於1818年4月28日由威爾斯親王喬治(即後來的喬治四世)設立,當時他正代替其父王乔治三世,攝理君職。本勳章分為三等,依等第如下:.
聖約翰勳章
最受尊崇的耶路撒冷聖約翰的勳章(The Most Venerable Order of the Hospital of St John of Jerusalem),簡稱聖約翰勳章(The Order of St John)是皇家骑士勋位,1831年在英国设立,1888年成立骑士法团,现在遍布英联邦、香港、爱尔兰、马来西亚及美国等国家与地区,其宗旨是在全球范围内“预防及救治伤病,并改进世界各地人民的卫生与健康”。 圣约翰骑士团在世界共有约25,000团员(confrères),其宗教信仰各异,但主要是基督教新教徒,其他教徒一般获得“名誉团员”资格。在部分英联邦王国,获得某些政府或宗教职位者可自动加入圣约翰骑士团,除此之外团籍仅可经由邀请获得,个人不可申请。圣约翰骑士团最为人知的活动是其旗下的服务机构,即聖約翰救護機構和在巴勒斯坦服务的圣约翰眼科医院集团:参与这些服务机构没有宗教派别限制。圣约翰骑士团和世界各地其他源于医院骑士团的组织一起组成世界耶路撒冷的圣约翰骑士团联盟(The Alliance of the Orders of St.)。(后者包括聖約翰東正教醫院騎士團(The Sovereign Order of the Orthodox Knights Hospitaller of Saint John of Jerusalem, former Russian Grand Priory in St Petersburg)。).
查看 珊頓·托馬斯和聖約翰勳章
薩瑟克
薩瑟克(Southwark )或譯南華克,是英國倫敦中心的一個地區,是薩瑟克區的一部分。它位於查令十字以東,北面緊鄰泰晤士河,是倫敦最古老的地區之一。大倫敦政府的市政廳位於此地。.
查看 珊頓·托馬斯和薩瑟克
肯辛頓
肯辛頓(Kensington)是倫敦的一個地區,位於倫敦西部,在行政區劃上屬於肯辛頓-切爾西皇家自治市。著名的肯辛頓花園位於肯辛頓東北。肯辛頓地區的商業中心是肯辛頓高街。.
查看 珊頓·托馬斯和肯辛頓
金文泰
金文泰爵士,GCMG(Sir Cecil Clementi,),英國資深殖民地官員,1930年至1934年任海峽殖民地總督兼英國駐馬來亞高級專員、1925年至1930年任第17任香港總督。 金文泰在1899年加入香港政府,早年歷任新界助理田土官、巡理府、助理輔政司、行政立法兩局秘書、以及署理輔政司兼兩局當然官守議員等職;出任港督前,他曾先後擔任過英屬圭亞那政府秘書(後改名輔政司)和錫蘭輔政司。在港督任內,他成功緩和持續多時的省港大罷工,使香港從百業蕭條的局面逐漸恢復過來;此外,他重視社會基礎發展,除了主持興建九龍醫院、瑪麗醫院和修築城門水塘外,又熱心推崇中國文化,設立香港首家官立中文學校和支持香港大學增設中文系,該座官立中文學校後來更名為金文泰中學,以紀念他對中文教育的重視。金文泰與香港華民各界關係要好,任內爭取委任周壽臣爵士為行政局歷來首位華人非官守議員,並准許新界鄉紳設立鄉議局管理地方事務,政績頗受稱譽。 在海峽殖民地總督與馬來亞高級專員任內,金文泰面對環球大蕭條下的經濟衰退,設法緊縮開支,又研究引入限制計劃,防止當地錫礦和橡膠業務因生產過剩而導致國際市場價格急跌,成功減輕大蕭條對當地經濟造成的衝擊。同時間,他為新加坡主持多項大型基建,當中包括海軍基地、加冷機場、克利福碼頭和丹戎巴葛火車總站等,以配合當地的急速發展。可是,金文泰在任內提出的地方分權方案卻備受爭議,其中,馬來屬邦本土政界擔心方案會削奪他們長久以來享有的自主性、而馬來亞華人和印巴裔社群則擔心方案連同一系列推動馬來文化和馬來語的政策,會變相使當局施政進一步向馬來人傾斜。金文泰的方案雖然深具遠見,但最終卻因強大的阻力被迫妥協,未能一展抱負,連同他推動限制移民入境等被指針對華人的舉措,均成為他任內的瑕疵。 作為一名學者型總督,金文泰早年就讀牛津大學時經已顯露出在拉丁文方面的才華。在香港任職期間,他更迅速學會廣東話和官話,並憑藉他對中國文化的熱愛,練得一手好書法,對中國詩詞也有深入的了解,是一位典型的漢學家和「中國通」。在公務之餘,他長年著作甚豐,題材涉足文學、歷史和地理等多個方面,學術造詣深受稱許,更被印度詩人泰戈爾評價為「在東方遇過最有修養的歐洲人」。金文泰還熱愛四處遊歷,曾走遍中國各省和深入印度等地,香港的不少郊野山徑,均由金文泰和他的妻子最先開闢而來。.
查看 珊頓·托馬斯和金文泰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查看 珊頓·托馬斯和英国
海峡殖民地
海峽殖民地(Straits Settlements),是大英帝國於1826年至1946年對於馬六甲海峽週邊及鄰近地區各殖民地的管理建制。最初由新加坡(星加坡)、檳城和馬六甲(麻六甲)三個重要英屬港口組成,因此被当时當地華人稱為三州府或者叻嶼呷,之後海峽殖民地涵蓋範圍及於天定及納閩。.
查看 珊頓·托馬斯和海峡殖民地
海峽殖民地總督
海峽殖民地總督(Governor of the Straits Settlements),又稱三洲府總督,是殖民地時期英國派駐海峽殖民地的英皇代表。早於1826年的時候,英國東印度公司將新加坡、檳城和馬六甲三個轄地合併成海峽殖民地,並置海峽殖民地總督一職。至1858年,海峽殖民地轉屬於英屬印度,至1867年復由英國殖民地部管理,並在同年獨立為皇室殖民地。 在1867年起,海峽殖民地總督還同時管轄印度洋的聖誕島和科科斯群島,而且還同時兼任馬來亞和汶萊兩地之高級專員。至1906年,北婆羅洲沙巴的納閩港也劃歸海峽殖民地總督管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除科科斯群島外,海峽殖民地所有領土全為日軍佔領。至戰後,海峽殖民地一度成立軍政府,而海峽殖民地總督一職名義上繼續存在,惟未幾到1946年,海峽殖民地為英政府解散,總督之職遂隨之廢置。海峽殖民地總督廢置後,新加坡置星洲總督一職,並成為獨立的皇室殖民地,同時管轄科科斯群島和聖誕島。而檳城與馬六甲則與馬來亞聯盟的九個州合組為馬來聯邦,納閩則劃歸英屬北婆羅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