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博丁德差
昭丕耶·博丁德差(;)是泰国却克里王朝初期的重要大臣和将领。「昭丕耶」是暹罗大臣的第一等爵位,「德差」在泰语中意思是「大臣」。此人在越南史料里以「质知」的名字登场。 1777年,博丁德差原名Sing Singhaseni(สิงห์ สิงหเสนี),出生在曼谷,当时尚处于吞武里王朝时期。博丁德差父亲是Chao Phraya Abhayraja。博丁德差年幼的时候便被送去侍奉副王伊沙拉颂吞(后为拉玛二世), 拉玛二世继位之后成为一名低级官员。在此期间,博丁德差认识了策陀博丁,并受到重用。1824年,策陀博丁登基,成为拉玛三世;博丁德差被授予丕耶·拉乍素帕瓦迪(Phraya Rajasupawadi)的称号。 1826年,万象王国国王昭阿努发动反对暹罗的叛乱。拉玛三世遣副王玛哈·沙蓬社征讨依善地区,拉乍素帕瓦迪则被授予昭丕耶的头衔,前去征讨万象。拉乍素帕瓦迪攻破并夷平了万象城,平定了昭阿努的叛乱。拉玛三世授予他「博丁德差」的名字,这个名字来源于拉玛三世的名字策陀博丁。 此后的1841年至1845年期间,博丁德差参与了暹罗越南战争,介入柬埔寨的内战。1841年,博丁德差将安东王子拥上了柬埔寨的王位,并率暹罗军队守卫乌栋和金边。1845年,越南将军阮知方包围乌栋,博丁德差与阮知方签订和约,双方都承认了安东的王位,于是越南撤军。 博丁德差驻守柬埔寨直到1848年被召回曼谷。一年后他死于霍乱。 博丁德差在泰国十分受尊崇,今日曼谷有两所著名学校以他的名字命名。曼谷还有一座他的博物馆。泰国皇家陆军里有一个军营被称为「博丁德差营」。 Category:泰国政治人物 Category:泰国军事人物 Category:曼谷人.
查看 玛哈·沙蓬社和博丁德差
却克里王朝
却克里王朝(泰语:ราชวงศ์จักรี),又称曼谷王朝,是从1782年起延续至今的泰国王室。王朝的名字源于开国君主昭丕耶却克里(拉玛一世)的名字。该王朝的君主在1932年前是拥有专制权力的统治者。1932年,泰国变成了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此后历代国王都只是国家的象征性元首。 因却克里王朝的建立者拉玛一世在推翻吞武里王朝的郑信后,冒称郑信之子向清朝朝贡,此后曼谷王朝的王室成员都以郑为王族中文姓氏。.
查看 玛哈·沙蓬社和却克里王朝
宾格劳
宾格劳(ปิ่นเกล้า;),暹罗(泰国)副王。.
查看 玛哈·沙蓬社和宾格劳
彭世洛
彭世洛是泰國北部偏南區的一個重要的歷史性都市,彭世洛府首府,接近寮國邊境。彭世洛是泰國古都之一,於600多年前建城。此地因為是纳黎萱王誕生地而著稱,16世紀時他讓彭世洛脫離緬甸的統治,繼位者是他的兄弟Ekathosarot王(Sanpetn三世)。 彭世洛位於泰國北部和中部交界要衝,長久以來因為同時具備政治與戰略重要性,過去曾發生過數次戰爭。阿瑜陀耶(Ayutthaya)的若瑪特羅卡納王期間25年,將泰國首都設於此地。 整個城市沿著楠河岸。11世紀小桂河改道前,彭洛世是高棉前哨,名為Song Kwae。.
查看 玛哈·沙蓬社和彭世洛
依善地区
泰国將位於該國东北部的20个府统称为依善地区或伊森地区(泰语:อีสาน,英语译作:Isan 或 Isarn,其他欧洲语言也有译作:Isaan、Esarn,意为“东北”),中文又有译为伊善地区或伊森地区。.
查看 玛哈·沙蓬社和依善地区
僧王
僧伽拉者(Sangharaja;សង្ឃរាជ sanghreach;พระสังฆราช Sangkharat),意译为僧王,上座部佛教名词,是泰国和柬埔寨宗教最高领袖的名称,名义上是全国僧侣的统领。 缅甸称僧王为萨沙那邦(သာသနာပိုင် Thathanabaing,意为“佛法看守人”)或摩诃僧伽拉者(မဟာသံဃာရာဇာ Mahasangharaja),1938年被英国殖民当局废黜。 僧王在泰国享有崇高地位,与国王及政府平起平坐。.
查看 玛哈·沙蓬社和僧王
前宮
前宫(),或音译王纳宫、旺纳宫,是暹罗(今泰国)居住的皇家住所。直到19世纪末期,暹罗的副王拥有的头衔为“前宫之主”()。此头衔意为总督,被认为是仅次于国王之下的人物,并且是推定继承人。在英文里前宫被翻译为“Front Palace”;同时也指前宫之主,意译“Vice King”(副王)、“Second King”(第二国王)。副王最早起源于阿瑜陀耶王朝,后来在拉达那哥欣时代获得重要权力。前宫的居住者通常是现任君主的儿子或兄弟。暹罗历史上最后一位副王是,其任职直到1885年逝世。朱拉隆功随后废除了这个职位,引入西方的王储制度,新设立的储君职务名为“暹罗王储”。 在副王职位被废除后,前宫被改为曼谷国立博物馆。.
查看 玛哈·沙蓬社和前宮
副王 (东南亚)
副王(ဥပရာဇာ - ;ឧបរាជ - Ouparach;อุปราช - ;ອຸປຮາດ - Oupahat)是佛教国家缅甸、柬埔寨、老挝、泰国以及它们小附属国家的一个王室头衔。相当于西方国家殖民地的总督。.
玛哈·社那努拉
玛哈·社那努拉(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บวรราชเจ้ามหาเสนานุรักษ์;),暹罗(泰国)却克里王朝王族、将领。 社那努拉是拉玛一世与Amarindra王后的儿子。他与伊沙拉颂吞王子关系密切,在1807年被时任前宫(副王)的伊沙拉颂吞指定为前宫的继承人。1809年,伊沙拉颂吞继位成为拉玛二世以后,社那努拉正式被任命为前宫(副王)。同年,缅甸国王波道帕耶率军(今日普吉府)。拉玛二世派他抵御。与此同时达信大帝的儿子Kasatranuchit及一个妹妹Chimyai发动叛乱,宣称拥有王位。此次叛乱迅速被策陀博丁(后来的拉玛三世)镇压。社那努拉的妻子Samleewan为达信大帝的一个女儿,因谋反被处决。 社那努拉在1817年因病逝世。在此之后,拉玛二世拒绝任命新的前宫,这可能导致在1824年拉玛二世死后是让策陀博丁(后来的拉玛三世)继位还是蒙固(后来的拉玛四世)继位的短暂混乱的一个原因。 Category:泰国王室 Category:卻克里王朝 Category:泰國軍事人物.
阿瑜陀耶王朝
#重定向 阿瑜陀耶王国.
永珍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以前叫文單或雍田,即是撣族之城。在塞塔提腊王时成为老挝首都。.
查看 玛哈·沙蓬社和永珍
泰国
泰王國(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Ratcha-anachak Thai,Kingdom of Thailand),通稱泰国(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Prathet Thai,Thailand),舊稱暹罗、暹邏(สยาม,Sayam,Siam),是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曼谷。泰国国土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接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靠缅甸和安达曼海,东南亚国家联盟創始國之一。.
查看 玛哈·沙蓬社和泰国
昭阿努
昭阿努(ເຈົ້າອານຸວົງສ໌;),一譯阿努旺、安瑙冯,老挝历史上万象王國的最後一任國王,1805年-1828年在位,統治今寮國北部國境,又名猜亚·悉达提拉三世(ໄຊຍະເສດຖາທິຣາຊທີ່ຫ້າ Xaiya Setthathirath IV)。越南史料作阿弩。 昭阿努是万象国王Siribounyasan的儿子。那个时代里,老挝弱小,是缅甸、暹罗争夺的对象。缅甸和暹罗在老挝爆发多次军事冲突。昭阿努父亲Siribounyasan的外交政策游走于缅甸和暹罗之间,这激怒了暹罗国王达信。1778年,达信派将军通銮(即后来的拉玛一世)攻破万象,驱逐了国王Siribounyasan。为防止Siribounyasan的复辟,通銮将南塔森、因塔拉冯、昭阿努三兄弟掳至曼谷作为人质。三兄弟在曼谷宫廷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1778年,通銮登上暹罗王位后,任命南塔森为万象王国国王。但两年后南塔森叛乱被擒。1795年2月2日,因塔拉冯继位,是为因塔拉冯·色塔西拉三世(เจ้าอินทวงศ์,Intharavong Setthathirath III)。7月23日,昭阿努被任命为副王。1805年2月7日,因塔拉冯·色塔西拉三世逝世,昭阿努继位。1818年,昭阿努仿造暹罗的金山寺,在万象建造沙格庙。 昭阿努繼位之初,承认暹罗对万象王国的宗主权,協同暹羅攻打緬甸。1819年,昭阿努平定了占巴塞王国反对暹罗的叛乱。当时占巴塞王国王位空缺,暹罗国王拉玛三世便任命昭阿努的儿子拉贾布·尤为新的占巴塞国王。 1826年,缅甸在第一次英缅战争中战败,德林达依地区被英国占领。同年的《缅甸条约》削弱了暹罗的势力。昭阿努决定发动叛乱,争取老挝从暹罗和缅甸的控制下独立。昭阿努试图用计谋夺取暹罗下属的呵叻,但呵叻总督夫人率民兵不断攻击,迫其撤退。此后昭阿努的军队在北标府遭到暹罗军队的袭击,只得撤退。1827年,博丁德差率暹罗军队攻破了万象,洗劫并夷平了该城。 昭阿努战败后向越南阮朝求救,阮朝的明命帝派遣为经略边务大臣前去救援,黎德禄、阮公近也率兵从乂安府出发,经镇宁府前去救援。但事实上越南希望借此机会吞并老挝,黎德禄、阮公近在进军途中描绘了沿途各地的地图,送回京城顺化。昭阿努在越南军队的保护下逃到乂安,重整兵马。1828年,昭阿努决定复国,明命帝再遣潘文璻为经略大臣、为副大臣、阮科豪为参赞,率兵3000人、战象24只,经镇宁攻打万象。昭阿努再次战败,遣使赴乂安求救。但这次明命帝拒绝了其请求,昭阿努被迫弃城逃往镇宁。11月12日,昭阿努被镇宁地区的老龙族首领昭内擒获,送往暹罗。拉玛三世命人将昭阿努关在一个铁笼子里送往曼谷处死,但途中昭阿努死去。拉玛三世命人斩下其首级,在曼谷示众。 昭阿努死后,暹罗与越南为了争夺老挝的宗主权而爆发了战争。 昭阿努獨裁統治與武力征伐方式,頗受爭議。但因為爭取獨立的事迹,近現代寮國多視昭阿努為民族英雄,而且这也使他成为了万象王国最有名的国王。.
查看 玛哈·沙蓬社和昭阿努
拉玛三世
拉瑪三世(;),即帕喃格勞(),是暹罗却克里王朝第三代国王,1824年至1851年在位。.
查看 玛哈·沙蓬社和拉玛三世
拉玛一世
拉瑪一世(;),名帕佛陀約華朱拉洛(),泰國曼谷王朝(却克里王朝)第一代國王,1782年至1809年在位。.
查看 玛哈·沙蓬社和拉玛一世
拉玛四世
拉玛四世(,),名帕喃格劳昭约华(),亦简称为蒙固(;又译孟固、蒙庫特),是暹罗曼谷王朝国王,1851年至1868年在位。向清朝進貢时自稱鄭明。 拉玛四世是拉玛二世的儿子,母親是一名陳姓華裔商人的女兒。他在12岁时即被父亲委任为武装力量总司令,14岁时出家做见习和尚7个月,本来应该是王位第一继承人,但他20岁时正式出家为僧,刚过两个星期父亲即去世,他的异母兄弟喃格劳被贵族们推举为国王,他只好到全国各地旅游,用了27年时间学习西方知识,向外国水手和传教士学习拉丁文、英语及天文学知识,并了解下层人民艰苦的生活。 1851年,拉玛三世去世,蒙库特继承王位,称号为帕琼格劳(Phra Chom Klao),是为拉玛四世。他感受到英法殖民主义的威胁,致力于改革。为了显示暹逻并不是一个“野蛮”国家,他命令贵族们改变服饰。雇佣一位英国女教师安娜·列奥诺温斯作为他儿子,未来的拉玛五世朱拉隆功的教师。安娜声称正是由于她为王子讲述《汤姆叔叔的小屋》,使得泰国于40年後废除了奴隶制。但实际当时泰国的奴隶和美国的奴隶制度完全不同。但安娜所写的故事以后成为音乐剧、电影及動畫《國王與我》的原型。 拉玛四世还创建了上座部佛教的,將佛教教义嚴格化,袪除民间宗教及迷信成分,要求僧侣一天只吃一顿饭,且须是化缘得来。 1866年,他研究天文预测1868年8月18日会发生日食,並邀请英国新加坡总督及法国科学家到暹羅南部的班武里府和光(Wakor)观看日食,日全食发生的地点和延续时间和他预测的完全相同。天文社群也稱該次日食為「暹羅王的日食」(King of Siam's eclipse) 然而,在觀測日蝕後,拉瑪四世與其王子一起被传染上疟疾,几个月后即去世。王子后来痊愈,继承王位为拉玛五世。.
查看 玛哈·沙蓬社和拉玛四世
曼谷
曼谷(บางกอก ,),官方名字估忒媽蛤那空(,,),泰國口語简称估忒(กรุงเทพ,RTGS:Krung Thep,,),是泰国首都與最大城市,在當地華人社區亦作泰京,為泰国政治、经济、贸易、交通、文化、科技、教育与各方面中心。位於昭披耶河東岸,近泰國灣。.
查看 玛哈·沙蓬社和曼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