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王廷凑

指数 王廷凑

王廷湊(),一作王庭凑,唐代回紇阿布思族,軍人,擁兵自立為成德節度使。.

29 关系: 史憲誠刺史唐朝军人冀州兵變回鹘王元逵王武俊籍贯田布 (唐朝)田弘正节度使韩愈鬼谷子魏州貨幣越州都督藩鎮割據自刎長慶河北省河朔三镇朝廷成德成德節度使收養

史憲誠

史憲誠(),本回鹘药罗葛氏,后赐姓史,建康軍(今甘肃省高台县東南)人。 長慶二年(822年),任中軍兵馬使,原魏博節度使田弘正改任成德節度使,被亂兵所殺,魏博節度使李愬病重,朝廷命田弘正子田敦禮繼任魏博節度使,討伐弒殺田弘正的王庭湊。 史憲誠鼓動魏博軍士騷動,要求田敦禮行「河朔舊事」,恢復獨立。敦禮不願意,遂拔劍自刎。史憲誠自稱留後。朝廷無奈,授之節度。史憲誠與橫海留後李同捷為姻親,暗助橫海軍糧餉。大和三年(829年),朝廷命義成節度使李聽出兵,同捷被滅。憲誠大驚,害怕連坐於己,於是命其子史孝章入朝,歸順朝廷。 朝廷調憲誠為河中節度使,晉侍中。改以李聽為魏博節度使。史受命之後,貪圖銀錢,竟然把倉庫中儲存的軍餉全數帶走,士兵於是譁變,是年六月二十六日夜,士兵乘夜闖入幕府,殺史憲誠,另推都知兵馬使何進滔為留後。.

新!!: 王廷凑和史憲誠 · 查看更多 »

刺史

刺史,中国古代職官名,本為御史的一種,始于汉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又有州牧一职与之类似。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但经常是各地方重要官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為「御史」之意。.

新!!: 王廷凑和刺史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唐朝.

新!!: 王廷凑和唐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王廷凑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军人

军人,是对在国家军队中服役的军职人员的称呼,包括戰鬥人員和軍官,類似古代的武士、騎士。其职责是保卫国家安全,保卫及守护国家边境,政府政权稳定,社会安定,有時亦參與非戰鬥性的包括救災等工作。 丘八與兵痞是中國古代对兵士的贬义旧称。兵油子是长期当兵并沾染了恶习的士兵。.

新!!: 王廷凑和军人 · 查看更多 »

冀州

#重定向 冀州 (九州).

新!!: 王廷凑和冀州 · 查看更多 »

兵變

#重定向 政變.

新!!: 王廷凑和兵變 · 查看更多 »

回鹘

回鶻(突厥字母:𐰆𐰖𐰍𐰆𐰺 uyghur;回鹘字母:Uyghur;維吾爾語:قەدىمكى ئۇيغۇر; 土耳其語:eski uygur.),亦稱袁纥、烏護、烏紇,隋朝时又称韋紇,唐朝前期音譯为回纥,元朝称畏兀儿。以上译名的变化是由于中文本身的语音变化造成的,而在不同时期的突厥语文献中,此族名均无变化,今日的维吾尔也是该族名的一个最晚近的译音。回紇人在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要求将其汉字改爲“回鶻”,象其族有“鶻隼”般的勇猛,因而唐中期以后便称其作回鹘人。當時的吐蕃人則把回鹘人和之前的突厥、之后的蒙古等游牧民族统稱為霍爾()。回紇原是鐵勒一部,与僕骨、同羅、拔野古等部一样;後來回纥强大,遂将这些源自铁勒的部族統稱为外回鶻。 回紇(回鶻)是裕固族、維吾爾族以及回族等族的宗源之一,回回一词即为回鹘的转音。在七世纪初期,回紇在唐朝的北方建立政权,對中國歷史有深遠的影響。公元744年,回紇怀仁可汗联合唐朝击败后突厥,一统北方草原铁勒诸部。 回紇原是由韋組與烏揭(烏古斯人)組成的聯盟,部族共分十九姓,通行回纥语(与古突厥语相通,使用突厥文记载)。《舊唐書·迴紇列傳》記載,回紇本为藥羅葛、胡咄葛、啒羅勿、貊歌息訖、阿勿嘀、葛薩、斛嗢素、藥勿葛、奚邪勿等九姓部落联盟,其可汗出自藥羅葛氏;後來回紇擊破拔悉密、葛邏祿兩部,統號十一部落。当时的突厥汗國在古突厥文中習慣稱呼回紇人为 Toquz-oghuz,意即“九姓乌古斯”,“乌古斯(oghuz)”在古突厥语中有“部落”、“联盟”、“姓”之意。有人则认为回纥的族名为古突厥语的Uyghur,意為團結、同盟輔助,见于《磨延啜碑》有十回紇和九烏古斯(九姓)的记载。而另一解释称,回紇族名的词源为oigur,是森林中人與十個游牧氏族。.

新!!: 王廷凑和回鹘 · 查看更多 »

王元逵

王元逵(),字茂远,唐代回紇阿布思人,成德節度使王廷湊之子,後繼任。.

新!!: 王廷凑和王元逵 · 查看更多 »

王武俊

王武俊(),字元英,契丹怒皆部人。唐將領。成德節度使。 幼善騎射,在李寶臣帳下擔任裨將。封维川郡王。建中三年(782年)正月殺李惟岳,傳首京師,本欲謀得成德節度使,三月為恆冀都團練觀察使,以功高賞薄,對朝廷不滿,又瞧不起張孝忠,暗中與幽州節度使朱滔相互勾結。是年十一月,朱滔稱冀王,與李納、田悅、王武俊一併稱王,昭義節度使李抱真退保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北)。衛長寧忠於唐朝,勸王武俊歸唐不成,想謀殺王武俊,事泄,被腰斬。 李抱真親赴王武俊轅門,勸降武俊,二人結義為兄弟。王武俊與李抱真聯合對付朱滔,德宗为鼓励王武俊也封他为卢龙节度使,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为司空,封琅琊郡王。進檢校太尉兼中書令。 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病死,谥忠烈。王武俊妻李氏。长子王士真袭位。另有子王士清、王士平、王士则。 武俊傳王士真、士真傳王承宗,承宗傳王承元,承元歸順朝廷,改封義成節度使,帝敕魏博軍的田弘正掌成德軍。王廷湊兵變,殺田弘正,自立為成德節度使。王廷湊是王武俊養子「王五哥」的後人。.

新!!: 王廷凑和王武俊 · 查看更多 »

籍贯

籍贯主要指自己家族開始發生繁衍的主要地域。中國古代所謂籍贯通常指父親與祖父的長居地,大至國或省,小至縣市或村、里等聚落均可以成为籍贯。在現代社會中則有比較寬廣的涵義,除以上定義外也可以指本人出生或長居地。.

新!!: 王廷凑和籍贯 · 查看更多 »

田布 (唐朝)

布(),唐平州卢龙(今河北卢龙)人,字敦礼。成德节度使田弘正子。.

新!!: 王廷凑和田布 (唐朝) · 查看更多 »

田弘正

弘正(),本名田興,字安道,唐憲宗賜名弘正。唐平州盧龍(今河北盧龍)人。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的從侄,相州刺史田廷玠之子。唐憲宗時為魏博節度使,唐穆宗時以功高,升中書令。後改任成德節度使,被成德軍兵馬使王廷湊謀殺。赠太尉,谥忠愍。.

新!!: 王廷凑和田弘正 · 查看更多 »

节度使

节度使,中國、越南、朝鮮古代軍事將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後來在中國和越南成為地方军政长官,簡稱節度、節使、節帥。唐代驻守於各道的武将称为都督,都督带使持節的称為节度使。一般情況下也時常稱持節的各鎮守軍官,如觀察使、招討使和安撫使等為節度使。.

新!!: 王廷凑和节度使 · 查看更多 »

韩愈

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是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合稱「韓柳」。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東漢、魏、晉、宋、齐、梁、陈、隋)。散文、诗,均有名。著作收錄《昌黎先生集》。.

新!!: 王廷凑和韩愈 · 查看更多 »

鬼谷子

谷子(生卒年不詳),大約活躍於戰國中期(前四世紀)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政治家、外交家、阴阳家、预言家,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

新!!: 王廷凑和鬼谷子 · 查看更多 »

魏州

魏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析相州置,治所在贵乡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北)。隋朝大業时改为武阳郡。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大名、魏县、馆陶,河南省南乐、清丰、范县和山东省冠县、莘县等县地。其地为河北与江淮之间水运交通枢纽,船舶辐辏,物资荟萃。为河北平原、中原一大都会。 魏州所在地政治地缘位置极其重要,历来为军事要地,也为中原人口大州。商业发达。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为魏州,同年又以魏州的聊城县、武水县、堂邑县、高唐县置博州。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冀州。咸亨三年(672年)复为魏州。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为魏郡。广德元年(763年)后,魏博节度使治此,为河北三镇的軍事要地。魏博藩镇为唐中后期至五代时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军事藩镇。土贡:花綢、綿綢、平綢、施、绢、紫草。户十五万一千五百九十六,口百一十万九千八百七十三。终唐一朝,领十四县:贵乡县、元城县、魏县、馆陶县、冠氏县、莘县、朝城县、昌乐县、澶水县、洹水县、成安县、内黄县、宗城县、永济县。 五代後唐同光元年(923年),沙陀人李存勗即帝位于此,建为东京,升为兴唐府。 北宋庆历二年,建大名府为北京。北京取代魏州。.

新!!: 王廷凑和魏州 · 查看更多 »

貨幣

貨幣,稱錢財,是人们为提高交易效益,对一种媒介达成的共识。货币形式有贝壳粮食等自然物、金属纸张等加工品、银行卡信用卡等磁条卡、以及移动支付加密货币等APP。货币属性因某种经济体系兴衰而演变,礼物经济的兴起衍生出实物货币;商品经济的兴起衍生出金属货币;金权经济的兴起衍生出金属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共享经济的兴起衍生出超主权货币。货币价值决定于在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效率,目前,全球还处于金权经济为主的市场体系,信用货币效率最高。Campbell-Kelly, page 21 由于人们在不同经济环境中,能用不同的媒介能达成各种共识,例如,战国时期楚国的泥质金饼,现在美国监狱里的香烟货币,令学术界对货币的定义争论不休。有人提出两种定义方法,归纳法:根据货币的显著特征下定义;实证法:通过实证方法来研究各种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进而规定不同层次的货币。商品经济中,货币是主权国家或者同一经济体内衡量物资与服务价值(物价)的指标,也是償還債務的特殊商品。 貨幣还是用作交易媒介、儲藏價值和記帳單位的一種工具T.H. Greco.

新!!: 王廷凑和貨幣 · 查看更多 »

越州

越州,中国古代的州,中心在今浙江省绍兴市。 隋朝大业元年(605年)改吴州置越州,治所在会稽县(在今浙江省绍兴市)。辖区约今浙江省浦阳江(义乌除外)、曹娥江流域及余姚市地。大业二年(606年)为会稽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越州,天宝元年(742年)又为会稽郡,乾元元年(768年)复为越州。为浙东观察使治。以越窑产秘色窑瓷器著名,为宫廷玩物,青瓷中的绝品。有盛产绫罗等丝织物。户九万二百七十九,口五十二万九千五百八十九。下领七县:会稽县、山阴县、诸暨县、余姚县、剡县、萧山县、上虞县。 五代十国时,为吴越国所辖,称为东府,根据出土墓志吴越后期称越州为会稽府。北宋统一吴越后,仍称越州。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升为绍兴府。 日本福井縣與新潟縣在古代也稱為越州。.

新!!: 王廷凑和越州 · 查看更多 »

都督

都督是中國歷史上的中國古代軍事指揮官官名。最初是軍隊中的監察官,與監軍相同。在魏晉之後演變為統領軍隊的軍事長官之職。突厥语与蒙古语中的脱脱一名来自都督。.

新!!: 王廷凑和都督 · 查看更多 »

藩鎮割據

藩鎮割據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將領擁兵自重,在軍事、財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續百餘年直至唐朝滅亡。 其發生是由於唐朝在安史之亂後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中央政府本以为,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不料藩镇就是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而藩鎮割據基本上是安史之亂的延續;唐亡以後出現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也是藩鎮割據的延續,直至宋太宗979年灭北汉。藩鎮割據的問題對唐代、五代乃至北宋都產生重大影響。 藩镇割据总是不自觉地把藩镇与割据联系在一起,似乎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已经是四分五裂,气息奄奄,而且也模糊对唐朝中后期一百五十多年的政治风潮、经济变革、制度更替以致文学艺术现象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复杂历史笼统地称作藩镇割据。唐代藩镇割据与动乱的历史,是从安史之乱以后开始,所谓“安史平而藩镇之祸方始”。黄巢之亂以后,“天下分裂而无纪”,接于五代十國,陷于军阀混战的另一番境地。 實際上,从公元763年安史之乱平定,到唐懿宗在位期間黄巢起义爆发的乾符年间,大约110多年时间里,藩镇的形势是比较稳定的,藩镇数目最多也大体固定在46个左右。 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 p.17-29, 77-104,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只是事實上,李唐皇室大权旁落,無法完全控制節度使,但節度使也不像东周春秋战国时期般,完全不受中央政府控制。.

新!!: 王廷凑和藩鎮割據 · 查看更多 »

自刎

自刎,或稱自剄、伏劍,是一種自殺的方法,指自殺者用利器割頸部,切斷頸大動脈或咽喉(或兩者同時)以致大量失血或因血液阻塞氣管及肺部導致窒息而死亡。.

新!!: 王廷凑和自刎 · 查看更多 »

長慶

長慶(821年正月—824年十二月)是唐穆宗的年號,共计4年。 長慶四年正月唐敬宗李湛即位沿用。.

新!!: 王廷凑和長慶 · 查看更多 »

河北省

河北省,简称冀,因其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而名。面积为18.88万平方公里。 地处华北、东临渤海,渤海之滨,地理上包围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门户,自金朝开始即是京畿要地。与北京市、天津市、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市區接壤。全省最高峰是小五台山的主峰北台(海拔2882米),全省面积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省会是石家庄市。因省境于《禹貢》为冀州之地,故简称冀。.

新!!: 王廷凑和河北省 · 查看更多 »

河朔三镇

河朔三镇,又称河北三镇,是指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时位于河朔地区的三个藩镇势力,即燕薊節度使、成德節度使、魏博節度使等三個節度使的合稱。其中燕薊又作范陽、幽州或盧龍,位于今日河北省北部,北京、保定及长城附近一带;成德是幽州以南和山西接壤的地区,今日河北省中部;魏博后改称天雄,渤海湾至黄河以北,今河北省南部、山東省北部。.

新!!: 王廷凑和河朔三镇 · 查看更多 »

朝廷

朝廷指中國、日本等漢字文化圈國家,在皇帝制度下對宮廷、中央政府等统治机构的總稱。.

新!!: 王廷凑和朝廷 · 查看更多 »

成德

成德又名恒冀或镇冀,唐代地名,治所在恒州(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县)。 唐代安史之乱之后,李宝臣领成德节度使,统治河北中部,是当时的不服从唐朝中央政府的藩镇割据局势中实力最强的河朔三鎮之一。.

新!!: 王廷凑和成德 · 查看更多 »

成德節度使

成德節度使,又称恒冀節度使、镇冀節度使,是唐朝在今河北成德地区设置的節度使,唐末到五代割据河北,为河北三镇之一。也是河北最稳定的一个藩镇,160年來的統治者,只有三個家族更迭。.

新!!: 王廷凑和成德節度使 · 查看更多 »

收養

收養又稱抱養、領養,係指將他人子女收為自己子女,中國古代又稱為螟蛉子,這是由於古人誤以為蜾蠃把螟蛉的幼蟲收養作己子,實際上牠們是用作給自己幼蟲的食物。小说《封神演义》中的雷震子是一个弃婴,被周文王收为螟蛉子,列为文王的百子之末。 法律上,收養賦予被收養者和婚生子女具有相同權利義務的一種身分契約關係。由於收養會將本無真實親子血緣聯絡之人間,以規範而擬制具有親子關係,因此收養者與被收養者間又稱為法定血親或擬制血親。收養者為養父母,被收養者則為養子女,被收養者約可分為三種,一是繼子女(稱為「繼親收養」),二則是其他本有親屬的身分者(稱為「近親收養」),第三種則為本來即不具親屬或血緣關係之人,但都可因為有效的收養行為,而成立法律上之親子關係;被收養者之生父母稱為本生父母,而對本生父母而言,將子女被他人收養之情況稱為「出養」子女。一旦子女出養後,與其本生父母之親屬關係即處於暫時停止之狀態,互不負義務,也無法律上之權利,故也互無繼承之資格。.

新!!: 王廷凑和收養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王庭湊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