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特拉法加海戰

指数 特拉法加海戰

特拉法加海战(法语:Bataille de Trafalgar,英语:Battle of Trafalgar。也译作特拉法尔加海战),1803年拿破仑统治的法国与英國为首的第三次反法同盟再次爆发战争,拿破仑计劃进军英国本土,为牵制住强大的英国海军,拿破仑派海军中将维尔纳夫率领的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与英国海军周旋。1805年10月21日,双方舰队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外海面相遇,决战不可避免,战斗持续5小时,由于英軍指揮、戰術及訓練皆勝一籌,法西联合舰队遭受決定性打擊,主帅維爾納夫以及21艘戰舰被俘,但英军主帅霍雷肖·纳尔逊海军中将也在战斗中阵亡。 在随后到来的风暴中,许多正被拖回的作为英国战利舰的被俘法西军舰相继沉没于海中,而英国军舰却无一损失。 此役之后,法国海军精锐尽丧,从此一蹶不振,拿破仑被迫放弃进攻英國本土的计划。而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得以巩固。.

21 关系: 加的斯巡防艦地中海皮埃尔-夏尔·维尔纳夫皮埃尔·夏尔·西尔维斯特·德·维尔纳夫第三次反法同盟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纳尔逊纪念柱羅西里特拉法加角直布羅陀海峽风帆战列舰西班牙西班牙波旁王朝霍雷肖·納爾遜,第一代納爾遜子爵霍雷肖·纳尔逊那不勒斯英国法国拿破仑一世拂曉

加的斯

加的斯(Cádiz)是西班牙西南部的一座滨海城市,属于安達魯西亞加的斯省,而且是加的斯省的省会。据2004年的统计加的斯共有133,242名居民,包括其郊区的居民数则为629,054人。城市面积12.30平方公里,位于一个伸入加的斯湾的半岛上。加的斯的地理位置是北纬36°30',西经6°20'。 加的斯拥有典型的安达鲁西亚特征,其老城(Casco Antiguo)分为数个不同的区(barrios)。这些区与新建的市区截然不同。老城区的小胡同一般通向其广场,而新区里则主要是宽广的大街和现代的建筑。此外市内点缀着许多公园和树木,有些巨树有可能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带来的。 這地方也以雪莉酒聞名。.

新!!: 特拉法加海戰和加的斯 · 查看更多 »

巡防艦

巡防艦(frigate,在英美西方海軍中是稱比護衛艦大一倍的艦船,但苏军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繼續稱为護衛艦),是指在近岸海区与其他兵力合同或单独地执行歼灭敌方轻型舰船,或在遠洋为大型攻擊舰船担負警戒和护卫任务的水面舰艇,是綠水海軍中屬於近岸戰鬥用途的最大船艦,或藍水海軍遠洋分派守衛任務的中型艦艇,噸位上僅次於航行大洋的驅逐艦,大約在2000-4000噸左右。 在任務角色上,巡防艦最初是為船團護衛而設計,避免運輸船艦遭到潛水艇、潛艦的襲擾,因此特別強調反潛作戰能力,如今也成為一般中等國家的海軍作戰主力。雖然常見於近岸,但為對付海盜,也會航行遠洋。此外,在美國海軍以航空母艦為主的艦隊中,巡防艦也擔任艦隊最外圍的防禦工作,包括攔截來襲的威脅(多為飛行物,如飛彈、飛機、直升機、無人航空載具),以及各種救援任務。.

新!!: 特拉法加海戰和巡防艦 · 查看更多 »

地中海

地中海(英文:Mediterranean),被北面的歐洲大陸、南面的非洲大陸以及東面的亞洲大陸包圍著。东西长约4000公里,南北最宽处大约为1800公里,面積251.6万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陸間海。地中海的平均深度是1500米,最深處为5267米。 地中海西部通过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接,東部通过土耳其海峡(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马尔马拉海)和黑海相连。19世紀時開通的蘇伊士運河,接通了地中海与紅海。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之一,而其附属的大西洋却是年轻的海洋。地中海处在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是世界最强地震带之一。地中海地区有维苏威火山、埃特纳火山。 地中海作为陆间海,风浪较小,加之沿岸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拥有许多天然良好的港口,成为沟通三個大陸的交通要道。這樣的條件,使地中海從古代開始海上貿易就很繁盛,促进了古代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羅馬帝國等的发展。現在也是世界海上交通的重要地区之一。其沿岸的腓尼基人、克里特人、希腊人,以及后来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都是航海业发达的民族。著名的航海家如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都出自地中海沿岸的国家。 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乾燥,冬季温暖濕潤,被稱作地中海性氣候。植被,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根系深,有适应夏季干热气候的耐旱特征,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这里光热充足,是欧洲主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橘、无花果,和葡萄等,还有木本油料作物油橄榄。.

新!!: 特拉法加海戰和地中海 · 查看更多 »

皮埃尔-夏尔·维尔纳夫

埃尔-夏尔-让-巴普蒂斯-西尔维斯特·德·维尔纳夫(Pierre-Charles-Jean-Baptiste-Silvestre de Villeneuve,1763年12月31日–1806年4月22日),拿破仑战争期间的法国海军将领,在特拉法加海战中指挥法国和西班牙舰队同霍雷肖·纳尔逊作战。.

新!!: 特拉法加海戰和皮埃尔-夏尔·维尔纳夫 · 查看更多 »

皮埃尔·夏尔·西尔维斯特·德·维尔纳夫

#重定向 皮埃尔-夏尔·维尔纳夫.

新!!: 特拉法加海戰和皮埃尔·夏尔·西尔维斯特·德·维尔纳夫 · 查看更多 »

第三次反法同盟

三次反法同盟(Third Coalition),1805年8月9日,奧地利帝國、英國、沙俄、那不勒斯、瑞典結成「第三次反法同盟」,向拿破仑宣戰,最後反法同盟以大敗收場。.

新!!: 特拉法加海戰和第三次反法同盟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

#重定向 约瑟夫·玛罗德·威廉·特纳.

新!!: 特拉法加海戰和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 · 查看更多 »

纳尔逊纪念柱

纳尔逊纪念柱(Nelson's Column)位于伦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广场,高51.59米,纪念死于1805年特拉法加海战的海军上将霍雷肖·纳尔逊。纳尔逊纪念柱兴建于1840年到1843年,由威廉·莱尔顿设计,费用47,000英镑,科林斯柱式, p.100,材质为达特穆尔花岗岩。砂岩雕像的作者是爱德华·霍奇斯·贝利。底座上的四个青铜狮子是由埃德温兰西尔爵士设计。 其底座有四幅青铜浮雕,每幅18英尺见方,由俘获的法国枪械融化雕刻,分别描绘的圣文森特角战役,尼罗河战役,哥本哈根战役和纳尔逊在特拉法加之死。.

新!!: 特拉法加海戰和纳尔逊纪念柱 · 查看更多 »

羅西里

羅西里 (Rhossili) 是英國威爾斯風景區Gower半島(Gower Peninsula)西南端的一個小村莊。在英國是有名的觀光點。 在這裡出生的Edgar Evans在1911年跟隨探險家羅伯特·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到達南極,他在回程中第一個喪生。.

新!!: 特拉法加海戰和羅西里 · 查看更多 »

特拉法加角

特拉法加角(Cabo Trafalgar)是位於西班牙西南部,加的斯東方約80公里處的岬角。1805年10月21日,英國艦隊擊敗法西聯合艦隊的特拉法加海戰的發生地。 该海岬的名字来自于طرف الغرب,意为“西方海角”或“西方之角” Category:西班牙海岬.

新!!: 特拉法加海戰和特拉法加角 · 查看更多 »

直布羅陀海峽

布羅陀海峽(Strait of Gibraltar;Estrecho de Gibraltar;مضيق جبل طارق)是位於西班牙與摩洛哥之間,分隔大西洋與地中海的海峽。其名取自西班牙南部的半島直布羅陀。水深300米,最窄處寬14.3公里。修建直布罗陀海峡通道的计划早在1970年代末提出。1979年6月,西班牙和摩洛哥两国国王在摩洛哥的非斯会晤,達成了協議,研究通道可行與否。1980年10月,双方签署了相关的科技合作协定。英国在直布罗陀海峡拥有一个海外领土并建有皇家海军基地。.

新!!: 特拉法加海戰和直布羅陀海峽 · 查看更多 »

风帆战列舰

风帆战列舰是见于17世纪至19世纪中期的一种大型的木质帆船,是风帆时代海军的主力舰。 其主要武器,即射程和精度都有限的火炮,主要安装于低层甲板,与龙骨成直角,通过舷侧炮眼向外开火。风向对它的战斗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在战斗中,军舰之间的通信也由于噪音和烟雾的影响而相当困难。这些条件和战争实践在17世纪中叶产生的结论是在战斗中,军舰必须始终排成纵列,在通过敌舰附近时侧舷齐射。强大到足以列于这条战列线中的军舰就称为战列舰,风帆战列舰有两层或三层火炮甲板,装有50门以上门甚至上百门各种口径的火炮。最常见的是装有74门火炮的船型。典型的74门炮风帆战列舰排水量达1630吨,长52米,宽14米,吃水7米,有700名船员。19世纪上半叶,蒸汽机和螺旋桨也被应用于风帆战列舰,1850年下水的法国海军拿破仑号(Le Napoléon)是世界上第一艘使用蒸汽动力的战列舰,同时也保留了风帆。1860年代开始,风帆战列舰被铁甲舰所代替。 1800年,各海军大国风帆战列舰总吨位为英国33.0万吨,西班牙17.6万吨,法国13.6万吨,沙俄14.5万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英国皇家海军指挥官纳尔逊的旗舰胜利号和美国海军的宪法号护卫舰是少数保存至今的风帆战列舰。.

新!!: 特拉法加海戰和风帆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新!!: 特拉法加海戰和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波旁王朝

西班牙波旁王朝()是西班牙現今的王室,源於法國的波旁家族,自1700年至今斷續地統治西班牙。其家族分支還統治過那不勒斯、西西里等位於今日意大利境內的領地。自1964年至今統治盧森堡的波旁-帕爾瑪家族亦為其分支。.

新!!: 特拉法加海戰和西班牙波旁王朝 · 查看更多 »

霍雷肖·納爾遜,第一代納爾遜子爵

#重定向 第一代纳尔逊子爵霍雷肖·纳尔逊.

新!!: 特拉法加海戰和霍雷肖·納爾遜,第一代納爾遜子爵 · 查看更多 »

霍雷肖·纳尔逊

#重定向 第一代纳尔逊子爵霍雷肖·纳尔逊.

新!!: 特拉法加海戰和霍雷肖·纳尔逊 · 查看更多 »

那不勒斯

那不勒斯(Napoli;那不勒斯语:Nàpule)是意大利南部的第一大城市,坎帕尼亚大区以及那不勒斯省的首府。城市面积117平方公里,人口略低于100万。那不勒斯都会区有大约380万人口,是仅次于米兰和罗马的意大利第三大都会区和欧洲第15大都会区。那不勒斯地区也是意大利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 那不勒斯位于那不勒斯湾的北岸,其东西两侧分别是两个火山区域:维苏威火山和坎皮佛莱格瑞火山区。因此,该市自古至今不断受到火山活动和地震的威胁。 那不勒斯始於前600年,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美食而著称,那不勒斯历史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比萨饼起源于那不勒斯。音乐是那不勒斯文化中产生了广泛影响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發明了浪漫吉他和曼陀林,以及对歌剧和拿波里民谣的重大贡献。 在其存在的2500余年历史中,大部分时间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该市为古希腊人所创建,在“大希腊”中扮演重要角色;后来,罗马人、诺曼人和西班牙人都在该市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也曾经是波旁王朝统治的两西西里王国的首都,直到意大利统一。今天,那不勒斯仍是繁荣的地中海港口和商业城市,高速铁路和地铁网伴随着都会区的扩张。另一方面,黑手党组织克莫拉继续困扰着居民的生活,妨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新!!: 特拉法加海戰和那不勒斯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特拉法加海戰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特拉法加海戰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拿破仑一世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Napoleone Buonaparte;),法國軍事家、政治家與法學家,在法国大革命末期和法国大革命战争中达到权力巅峰。 作为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Ier),他在1804至1815年间在位,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胖子查理(881年-887年在位)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他推动司法改革,颁布《拿破仑法典》,而这一法典也对世界范围内的民法制订产生重要的影响。拿破仑最为人所知的功绩是带领法国对抗一系列的反法同盟,即所谓的拿破仑战争。他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同时创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过去旧制度中的一些体制。拿破仑在他所参加的这些战争中屡获胜利,以少胜多的案例屡见不鲜,由此他也被认为是世界军事史上最優秀的军事家之一,他的战略也为全球的军事学院所研究和学习。 拿破仑生于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他的家庭是意大利的贵族,自16世纪便定居于科西嘉岛。科西嘉岛割讓,他家族也變成法國國籍,他在法国本土接受炮兵训练,并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成名,先后领军挫败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法同盟,同时成功入侵意大利半岛。 1799年拿破仑策划并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五年后经过,官方公佈的數據為99.93%的同意票,他被参议院拥戴,因而稱帝。在1800年代,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与欧洲反法同盟对抗,史称拿破仑战争,将所有欧洲列强都卷入其中。在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之后,法国在欧洲大陆取得主导地位,拿破仑也通过缔结联盟和安排亲友统治附庸来维持法国的势力范围。 半岛战争和1812年对俄国的入侵成为拿破仑运势的转折点,他的大军在與俄羅斯帝國的战争中损失惨重,并再也没能恢复元气。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莱比锡中击败拿破仑,并于次年攻入法国,迫使拿破仑退位并将他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此后不满一年,拿破仑逃离地中海的厄尔巴岛后卷土重来,但在1815年6月的滑铁卢战役中再次兵败,被流放到位於西非沿岸的圣赫勒拿岛,在英国的软禁之下度过生命的最后六年。尸检报告表明他死于胃癌,但对他的真正死因存在一些质疑,其中一些学者认为他也許死于砷中毒(砒霜)。被懷疑為當時的英國政府所為。.

新!!: 特拉法加海戰和拿破仑一世 · 查看更多 »

拂曉

#重定向 拂晓.

新!!: 特拉法加海戰和拂曉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特拉法尔加特拉法尔加海战特拉法尔加戰役特拉法加之役特拉法加戰役特拉法加战役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