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烏斯缽谷

指数 烏斯缽谷

烏斯缽谷(Uzboi Vallis)是一個位於火星珍珠灣區的峽谷。該峽谷以土庫曼斯坦的烏斯缽河命名,長度366公里。.

8 关系: 乌兹伯伊水道土库曼斯坦克里斯平原火星高解析度成像科學設備霍頓撞擊坑阿爾及爾平原阿瑞斯谷

乌兹伯伊水道

乌兹伯伊水道是穿过土库曼斯坦西北部的阿姆河的一条历史上的支流,在17世纪短时间内干涸,消除农业人口,也为其沿岸蓬勃发展的农业画上了句号。 乌兹伯伊水道长约,从阿姆河的一处分支开始,通过萨雷卡梅什湖流入里海。 水道沿岸的文明最晚从公元前5世纪兴起,持续至17世纪。之后,乌兹伯伊水道迅速干涸,导致沿岸的部落被迅速分散开,幸存者成为沙漠中的游牧民。如今,这条水道留下了一条干涸的河道和众多考古遗迹。 火星上的乌斯钵谷(Uzboi Vallis)以这条河的名字命名。.

新!!: 烏斯缽谷和乌兹伯伊水道 · 查看更多 »

土库曼斯坦

--(Türkmenistan/Түркменистан/تۆركمنيستآن)是一個中亞國家,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蘇聯時期的名稱為土库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91年從蘇聯獨立。.

新!!: 烏斯缽谷和土库曼斯坦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平原

克里斯平原(或翻譯為克利斯平原,Chryse Planitia,希臘語,意为黃金平原)是位於火星北半球,塔爾西斯高原西側靠近赤道的圓形平原,中心位於,直徑約1600公里,低於火星大地水準面約2.5公里。一般認為該平原是一個撞擊坑,且有類似月海的地質特徵,例如皺脊。克里斯平原坑洞的密度大約是月海的一半。.

新!!: 烏斯缽谷和克里斯平原 · 查看更多 »

火星

火星(Mars, 天文符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為太陽系中四顆類地行星之一。西方稱火星為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戰神;古漢語中則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讓人無法捉摸而稱之為熒惑。火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小的行星,其質量、體積仅比水星略大。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則與地球相當,但繞太陽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在地球上,火星肉眼可見,亮度可達-2.91,只比金星、月球和太陽暗,但在大部分時間裡比木星暗。 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火星在視覺上呈現為橘紅色是由其地表所廣泛分佈的氧化鐵造成的。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火星南半球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半球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火星目前有四艘在軌運行的探測船,分別是火星奧德賽號、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以及2014年9月22日抵达的MAVEN轨道器,地表還有很多火星車和著陸器,包括兩台火星車:機會號和好奇號,和已經結束任務的精神號和鳳凰號。根據觀測的證據,火星以前可能覆蓋大面積的水。亦觀察到最近十年內類似地下水湧出的現象。 火星全球勘測者則觀察到南極冠有部份退縮。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的雷達資料顯示兩極和中緯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Water ice in crater at Martian north pole http://www.esa.int/SPECIALS/Mars_Express/SEMGKA808BE_0.html。2008年7月31日,鳳凰號直接於表土之下證實水冰的存在。2013年9月26日,火星探測車好奇號發現火星土壤含有豐富水分,大約為1.5至3重量百分比,顯示火星有足夠的水資源供給未來移民使用。2015年9月證實火星有間歇流動的液態水(液態鹽水)。.

新!!: 烏斯缽谷和火星 · 查看更多 »

高解析度成像科學設備

解析度成像科學設備(High Resolution Imaging Science Experiment,缩写为HiRISE)是火星探測衛星火星偵察軌道器的攝影機。該攝影機重量65kg,造價4000萬美元,在亞利桑那大學的月球與行星實驗室主導下由波爾航太科技公司(Ball Aerospace and Technologies Corp.)製造。該儀器包含一台口徑0.5m的反射望遠鏡,是深太空任務中使用過最大的望遠鏡。該望遠鏡可拍攝解析度达0.3m/px的火星表面影像。 直到2010年,HiRISE拍攝的影像已覆盖火星表面的1%。.

新!!: 烏斯缽谷和高解析度成像科學設備 · 查看更多 »

霍頓撞擊坑

霍頓撞擊坑(英文:Holden Crater)位於火星水手號谷東南方、阿爾及爾平原北方的高地上,直徑152.66公里,是預計於2011年發射的火星科學實驗室四個登陸候選地點之一。名稱來自美國天文學家、太平洋天文學會創辦人愛德華·辛格登·霍頓(Edward Singleton Holden)。 此撞擊坑有古代水流活動的遺跡,如從西南方流入的烏斯缽谷的洪水、撞擊坑壁沖蝕溝末端的沖積扇,而最特別的是裸露出的湖底沉積物,其中含有黏土。這些特徵使得霍頓撞擊坑被選為預計2011年發射的火星科學實驗室的登陸候選地點,以研究古代的水文及氣候。.

新!!: 烏斯缽谷和霍頓撞擊坑 · 查看更多 »

阿爾及爾平原

阿爾及爾平原(Argyre Planitia)坐落於火星南半球的阿爾及爾撞擊盆地中,約800公里寬。介於南緯42.7度-56.7度、東經306度-327度,中心在。名稱來自於1877年喬范尼·斯基亞帕雷利所繪的火星地圖,是希臘神話中東方的一座銀島(Argyre)。 整個阿爾及爾撞擊構造有約1400公里寬,比周圍深約4公里,是火星上僅次於希臘平原的第二大撞擊盆地。形成於39億年前後期重轟炸期一顆小行星撞擊。沒有一般撞擊坑完整的環形山邊緣,而是成同心圓狀、放射狀的破碎山體,如南半邊的Charitum Montes和北半邊的Nereidum Montes。 有三條峽谷(Surius Valles、Dzígai Valles和Palacopas Valles)從南側和東側穿過破碎山體流入盆地,這些可能是在溫暖的諾亞代時,南極冰冠底部水受壓融化而流出(就像現在的地球南極洲),往北方撞擊坑等低處流入,包含阿爾及爾平原,形成湖泊。現今阿爾及爾平原底部覆蓋著易碎的物質,可能就是湖泊沉積物。之後這些水則自盆地北方流出,經過Hale、Bond撞擊坑、烏斯缽谷、霍頓撞擊坑、拉頓谷,和一些現今所見的混沌地形,最後經由阿瑞斯谷流入克里斯平原。有另一條較小較新的流出峽谷尼亞峽谷(Nia Valles),似乎是形成於亞馬遜代,也就是充滿水的時代結束之後。 阿爾及爾平原東側有一個直徑230公里的伽勒撞擊坑,位在,非常像一個笑臉。.

新!!: 烏斯缽谷和阿爾及爾平原 · 查看更多 »

阿瑞斯谷

阿瑞斯谷(Ares Vallis),或戰神谷,位於火星克里斯平原東南方。名字由來於古希臘神話中的戰神阿瑞斯。該峽谷有被水流侵蝕的特徵,代表水可能曾經存在於火星(見火星水文)。.

新!!: 烏斯缽谷和阿瑞斯谷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