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火星水文

指数 火星水文

火星水文是研究火星表面水的狀態。相較於地球,液態水在火星表面幾乎不存在。火星的水大多鎖在永久凍土和極冠等冰凍圈(Cryosphere),所以在火星表面沒有足夠的液態水可以形成水圈。只有極少量的水蒸氣存在於火星大氣層。 現在火星表面環境因為大氣壓力和溫度過低,會讓液態水蒸發或凝固而無法存在。因此研究人員研究古代火星的水文遺跡,重建。但仍無法解答液態水消失的原因。 目前已有許多直接和間接證據證明火星表面有液態水間歇性存在於表面或地表下;例如河床Harrison, K and R. Grimm.

185 关系: 埃及埃律西昂山埃律西昂平原厄俄斯混沌半人馬山华盛顿州卡塞谷南极洲南極高原 (火星)升华同位素吉洪拉沃夫撞擊坑塵捲風塔爾西斯壺穴夏威夷島外星生命奧林帕斯山 (火星)好奇號宮本撞擊坑安夸庫谷安東尼亞第撞擊坑 (火星)密西西比河密歇根湖尤瑞尼爾斯小火山尼利槽溝尼爾格谷尼日谷岩脈岩漿巧克力棒巨人堤道巴赫拉姆谷中子活化分析希臘平原帕德絲谷帕斯卡三相点三角洲乾冰亚历山大港亚兰斯撞击坑亚马孙区 (火星)亚氯酸盐亞利桑那州亞特蘭提斯混沌亞拔山二氧化硅什洛尼爾斯小火山伊卡洛斯 (期刊)...伊希地平原伊烏斯峽谷休格地隕石佩紐斯山佛勒格拉山德羅摩爾撞擊坑德文島地球物理研究期刊地衣北極高原北海 (大西洋)北方大平原傑札撞擊坑哥倫布撞擊坑冰雪圈凝固凱撒撞擊坑克卜勒撞擊坑 (火星)克里斯平原勇气号火星探测器囊腫倒轉地形玄武岩火山噴氣孔火成岩火星火星大氣層火星專用小型偵察影像頻譜儀火星快車號火星地質火星分界火星全球探勘者號火星的火山活動火星生命火星隕石火星探路者火星殖民火星氣候珠穆朗瑪峰硫酸亚铁硫酸鹽硫酸镁碳酸盐磁鐵礦科學 (期刊)科勒槽溝科柏洛斯槽溝稀有气体穆斯堡尔谱学節理米拉斯峽谷納內迪谷維京2號纽约时报美國地球物理聯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烏斯缽谷瓦伊哥谷熱輻射成像系統熔岩管牛頓撞擊坑 (火星)盧德撞擊坑韋德拉谷莫羅撞擊坑鞭毛道谷行星學會裏海馬爾提谷高解析度立體相機高解析度成像科學設備高氯酸盐謝梅金撞擊坑魯爾谷變形蟲貝克勒撞擊坑 (火星)贝加尔湖黏土黃石國家公園黑海霍頓撞擊坑茂米谷阿倫混沌阿瑞斯谷阿西莫夫撞击坑阿薩巴斯卡谷阿拉伯高地赤铁矿赫卡特斯山薩瑞南高地間歇泉蒸发蒙德撞擊坑邁亞谷铁氧化物艾徹斯峽谷英国广播公司鋒 (氣象)蛋白石降水Science (journal)提托努利林峽谷格林撞擊坑 (火星)梅杜莎槽溝層機會號欧洲空间局歐伯山歐羅姆混沌氧化剂氯化物水圈水手9號水手號計劃水手號谷永久冻土河床沃斯托克湖混沌地形戈耳貢混沌斯卡曼德洛斯谷方解石愚人节愛爾蘭托勒密撞擊坑 (火星)拉維谷曲流晶洞2001火星奧德賽號 扩展索引 (135 更多) »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通稱埃及,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9,000萬。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新!!: 火星水文和埃及 · 查看更多 »

埃律西昂山

埃律西昂山(Elysium Mons)是火星上埃律西昂的盾狀火山,高14,127公尺。位於北緯24.74度,東經146.9度。有個寬14公里的火山口,和火星其他盾狀火山相比算是小且接近完整圓形的,且此山也較接近錐形。外型常和地球撒哈拉沙漠中的庫西山相比較。於1972年由水手9號發現。.

新!!: 火星水文和埃律西昂山 · 查看更多 »

埃律西昂平原

埃律西昂平原(Elysium Planitia)位於火星埃律西昂山南方的赤道上,地勢平緩,海拔約-2公里,東西橫跨約三千公里。範圍為南緯4.9度至北緯9.9度,東經130度至180度。 埃律西昂平原是火星最年輕的火山區之一,小火山與地表裂隙噴發出熔岩,堆積出熔岩平原,而熔岩平原在地殼受到壓力下被切開形成槽溝,水繼而釋出造成洪水、刻畫河道,而河道又被新噴發的熔岩流覆蓋。這些事件發生於中、晚亞馬遜紀。 由於此處有一大片暗區:科柏洛斯(Cerberus),埃律西昂平原的中、東部常又稱為科柏洛斯平原(Cerberus Plains)或稱科柏洛斯。.

新!!: 火星水文和埃律西昂平原 · 查看更多 »

厄俄斯混沌

厄俄斯混沌(Eos Chaos)是一個位於火星科普來特斯區的崎嶇凹陷地形,中心座標16.8°S,46.9°W。它的長度約490公里,名稱來自以古希臘黎明女神厄俄斯命名的火星古典反照率特徵。.

新!!: 火星水文和厄俄斯混沌 · 查看更多 »

半人馬山

半人馬山(Centauri Montes)是位於火星希臘區(Hellas quadrangle)的山脈,位於。該山脈延伸 270 公里,以火星的古典反照率特徵 Centauri Lacus 命名。.

新!!: 火星水文和半人馬山 · 查看更多 »

华盛顿州

华盛顿州(State of Washington)是一個位於美国西北太平洋沿岸的州,北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南接俄勒岡州,東臨愛達荷州,西鄰太平洋。为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而成立,亦是唯一以總統名稱命名的州。並於1889年11月11日加入聯邦成為美國第42個州。 本州共轄有共有39个县。.

新!!: 火星水文和华盛顿州 · 查看更多 »

卡塞谷

卡塞谷(Kasei Valles)是位於火星阿基達利亞海區和月沼區的一個巨大的峽谷系統,位於北緯24.34度,東經295度,長達1,780公里。命名源自日文中的火星(かせい,kasei)。卡塞谷是火星上最大的外流浚道之一。.

新!!: 火星水文和卡塞谷 · 查看更多 »

南极洲

南极洲(Antarctica)是地球最南端的洲,位於南半球的南極區,是地理南极的所在地。南极洲大部分区域都在南極圈内,四周被南冰洋环绕。南极洲是世界上的第五大洲,其面积约为140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亞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是大洋洲的两倍。除了南极半岛最北端的部分区域之外,全洲約98%的地方都被平均厚度1.9公里的冰层覆盖着。 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寒冷、乾燥、多風的大洲,是唯一橫跨所有經線的洲,也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它沿岸地区的年降水量仅有200毫米,内陆地区更少。到了第三季(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时,南极洲的平均温度低至-63℃,最低温度可達-89.2℃。南極洲的本地物种有各类藻類、细菌、真菌、植物(包括苔藓)、原生生物以及一些可以适应寒冷环境的动物,例如企鵝、海豹、線蟲、緩步動物、蟎等。南极洲沒有永久居民,但每年居住在這裡的科研人员有一千至五千人。 儘管很久之前已經有關於「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的神話故事與臆想,但直至1820年,俄羅斯探險家米哈伊尔·拉扎列夫和法比安·戈特利布·馮·別林斯高晉乘着沃斯托克號和战船来到芬布爾冰架时,人类才第一次目睹它的真容。由於南极洲氣候惡劣、資源缺乏以及地理孤立性,南極洲在十九世纪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目。 南极洲现在是法律意义上的共管领土,由南极条约体系的成员国协商管辖。1959年,12个国家签署了《南极条约》,随后有38个国家签署。該條約意在支持科學研究及保護南極生物地理分布区,并禁止在南极洲进行的一切军事活动、核爆炸试验以及处理放射物的行为。截至2016年,南极洲已建有135座常设科學考察站,陆续吸引了四千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到這裡進行科學實驗。.

新!!: 火星水文和南极洲 · 查看更多 »

南極高原 (火星)

南極高原(Planum Australe,南方的平原;Planum 是指高海拔的平原或高原)是火星南極的一個高原。延伸範圍的北方界線大約 75°S,中心位置在 。NASA原定以火星極地著陸者號研究當地地質,但在降落過程中在火星大氣層內失去聯絡,任務失敗。.

新!!: 火星水文和南極高原 (火星) · 查看更多 »

升华

昇華是指一种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 与昇華相反的过程称做凝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這樣的例子有結霜。 昇華是吸熱的反應,所需的焓是汽化熱和熔化热之和。.

新!!: 火星水文和升华 · 查看更多 »

同位素

同位素(Isotope)是某種特定化學元素之下的不同種類,同一種元素下的所有同位素都具有相同原子序數,質子數目相同,但中子數目卻不同。這些同位素在化學元素週期表中佔有同一個位置,因此得名。 例如氫元素中氘和氚,它們原子核中都有1個質子,但是它們的原子核中分別有0個中子、1個中子及2個中子,所以它們互為同位素。.

新!!: 火星水文和同位素 · 查看更多 »

吉洪拉沃夫撞擊坑

吉洪拉沃夫撞擊坑(英文:Tikhonravov Crater)是位在火星阿拉伯區的一個受到侵蝕的大型撞擊坑,直徑約386公里,以俄羅斯火箭科學家米哈伊爾·吉洪拉沃夫命名。 吉洪拉沃夫撞擊坑被認為內部曾有一個大湖泊,且湖水注入4500公里長的洛東-斯卡曼德洛斯-馬梅爾湖鍊系統。流入和流出的河道已被確認。.

新!!: 火星水文和吉洪拉沃夫撞擊坑 · 查看更多 »

塵捲風

塵捲風(dust devil)又称为尘暴等是一种強勁、明顯形狀、存在期相當長的旋風,尺寸從小型(寬度約為1公尺,高度約為幾公尺)到大型(寬度大於10公尺,高度大於1000公尺)。塵捲風通常不會造成損害,但難得有時會變得相當大型,可能會危害到住民與房產。 塵捲風通常是旋转上升的气流柱,含有灰尘或沙子。通常在美国西南部大气紊乱时发生。多见于科罗拉多州的圣路易斯山谷。.

新!!: 火星水文和塵捲風 · 查看更多 »

塔爾西斯

塔爾西斯(Tharsis)坐落於火星赤道、水手號峽谷的西邊,是一個高9公里、寬3000公里的廣大火山高原。她的名稱來自聖經,一個位在已知世界極西處的地名。 (參見Tarshish).

新!!: 火星水文和塔爾西斯 · 查看更多 »

壺穴

壺穴是在河流上游經常出現的一種地理特徵。由於雨水令河水流量增加,帶動上游的石塊向下游流動。當石塊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處無法前進時,會被水流帶動而打轉,經歷長時間後其將障礙磨穿,形成一圓形孔洞,稱為壺穴。 漩渦狀水流,更加速壺穴的挖掘與形成。急流或瀑布流水自由落體的撞擊,亦可產生壺穴,所謂滴水穿石,可產生圓柱狀甚至鑿穿岩塊而形成如管狀的壺穴。而平流的水流或海流於懸崖或河道轉彎處可能改變成擾流,漩渦水流的挖鑿亦可能形成懸崖峭壁或河岸岩壁的壺穴。 下游地區壺穴通常較上游為少,此與石塊大小與攜帶流速有關。.

新!!: 火星水文和壺穴 · 查看更多 »

夏威夷島

夏威夷島(Hawaii)是夏威夷群島中的最大島嶼,又稱大島(Big Island);位於群島最南端,面积10414平方公里。 全島有豐富的火山活動,岛上有五个盾状火山,設有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華人又稱火山島,其中冒纳罗亚火山海拔4170米,它的大喷火口直径达5公里,常有熔岩喷出,1881年、1950年曾大喷发,是世界著名的活火山。 全島屬夏威夷縣範圍。主要都市有東側的希洛與西側的科納市(Kona,又稱Kailua-Kona)。 島上以生產夏威夷果仁與科納咖啡為主要農產事業。 島上並有高度超過4000公尺的冒納凱亞火山,設有天文台群。台灣與美國合作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陣列望遠鏡(Array for Microwave Background Anisotropy,AMiBA )則設在此島的冒納羅亞火山。.

新!!: 火星水文和夏威夷島 · 查看更多 »

外星生命

外星生命指存在于地球以外的生命体。这个概念囊括了简单的细菌到具有高度智慧的“外星人”。研究和测试关于外星生命猜想的学科被称作地外生物学或天体生物学。自从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一直使用包括探测地球之外的电波、天文望远镜观测潜在的宜居行星等方法探测外星生命存在的迹象,但迄今为止并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外星生命的存在。有人認為發現外星人的機率很小,也有很多人认为外星生命几乎必定存在。 世界各地一直有关于外星人的遐想,在各種史書中也留下不少疑似关于外星人的奇异記載。有人猜测古印度人、古玛雅人、古埃及人建造的發達古文明受到了外星生物科技的影響,更有人宣称曾目睹外星人或与之接触。伴随大量关于外星人的報導、科幻小說和電影的充斥,使得外星生命的传闻绘声绘色。.

新!!: 火星水文和外星生命 · 查看更多 »

奧林帕斯山 (火星)

奧林帕斯山(Olympus Mons)是火星上的盾狀火山,亦為太陽系中已知最高的山,高於基準面21,229公尺,將近地球珠穆朗玛峰的兩倍多,但更貼切的比喻是地球冒納羅亞火山從海底算起高度(9公里多)的兩倍多,因為同樣是盾狀火山,且山頂都有破火山口。火山寬約600公里,約等於夏威夷群島的寬度(夏威夷島至可愛島)。位於北緯18.4度,東經226度。 在太空船確認它是一座山之前,地面望遠鏡中的奧林帕斯山是一明亮的亮點,被19世紀後期天文學家命名為「奧林帕斯山之雪」(Nix Olympica)。Patrick Moore (1977), Guide to Mars, London (UK), Cutterworth Press,前者為p.96,後者為p.120.

新!!: 火星水文和奧林帕斯山 (火星) · 查看更多 »

好奇號

好奇號(Curiosity)是一輛美國太空總署火星科學實驗室轄下的火星探測車,主要任務是探索火星的蓋爾撞擊坑,為美國太空總署火星科學實驗室計劃的一部份。 好奇號在2011年11月26日北美東部標準時間10:02於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進入火星科學實驗室太空船,並成功在2012年8月6日協調世界時05:17於伊奧利亞沼著陸。好奇號經過56,300萬公里的旅程,著陸時離預定著陸點只相差2.4公里。 好奇號的任務包括:探測火星氣候及地質,探測蓋爾撞擊坑內的環境是否曾經能够支持生命,探測火星上的水,及研究日後人類探索的可行性。 好奇號的設計將是計畫中的火星2020探測車任務設計基礎。2012年12月,好奇號原本執行2年的探測任務被無限期延長。 2014年6月24日,好奇號在發現火星上曾經有適合微生物生存的環境之後執行滿一個火星年的探測任務。.

新!!: 火星水文和好奇號 · 查看更多 »

宮本撞擊坑

宮本撞擊坑(Miyamoto)是位在火星子午線高原西方的撞擊坑;以日本天文學家宮本正太郎命名;直徑約 150 公里。.

新!!: 火星水文和宮本撞擊坑 · 查看更多 »

安夸庫谷

安夸庫谷(Auqakuh Vallis)是一個位於火星大瑟提斯區的古老河道。中心座標30.4N°, 299.9W°。長度312公里,以奇楚瓦語(印加帝國語言)的火星命名。.

新!!: 火星水文和安夸庫谷 · 查看更多 »

安東尼亞第撞擊坑 (火星)

安東尼亞第撞擊坑(Antoniadi)是一個位於火星大瑟提斯高原的撞擊坑,中心座標21.5°N,299.2°W。它的直徑394公里,以希臘裔法國天文學家歐仁·米歇爾·安東尼亞第命名。.

新!!: 火星水文和安東尼亞第撞擊坑 (火星) · 查看更多 »

密西西比河

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River),位于北美洲中南部,是北美最大的水系,流域面積约为300万平方公里。它也是北美最長的河流,源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西北部海拔446米的艾塔斯卡湖(Lake Itasca),流经中央大平原,向南注入墨西哥湾。最长支流密蘇里河的源头雷德罗克湖,全长3767公里。如果按照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苏里河的源头计算,则全长为6021公里,居世界河流的第4位,其集水範圍可以作為美國中西部的分界。 密西西比河的名稱源自於美國北部威斯康辛州的印第安阿爾貢金人,因为它支流众多,美国人又尊称为“老人河”,与尼罗河、亚马逊河和长江合称世界四大长河,是北美大陆流域面积最广的水系,两岸多湖泊和沼泽。河流年均输沙量4.95亿吨。流域属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

新!!: 火星水文和密西西比河 · 查看更多 »

密歇根湖

密西根湖(Lake Michigan)是北美洲五大湖之一,從南方順時針排列,沿岸有美國如下各州︰印地安那、伊利諾、威斯康辛及密西根。「密西根」這個字原本是用來稱呼這座湖泊的,被認為是源自於奧吉布瓦語(Ojibwa)中的「mishigami」,意思是「大水域」。密西根湖的面積稍大於克羅埃西亞這個國家。.

新!!: 火星水文和密歇根湖 · 查看更多 »

尤瑞尼爾斯小火山

尤瑞尼爾斯小火山(Uranius Tholus)是一個位於火星塔爾西斯區的火山,中心座標2.9°N,121.6°W。它的寬度是101.7公里,以火星的古典反照率特徵命名。.

新!!: 火星水文和尤瑞尼爾斯小火山 · 查看更多 »

尼利槽溝

尼利槽溝(Nili Fossae)是火星表面一個被侵蝕,且部分區域被沉積物和來自附近撞擊坑富含黏土的噴出物填充的破裂區域。中心位置大約是 22.57°N, 76.8°E,低於火星大地水準面約 0.6 公里。尼利槽溝曾經是預計2012年登陸火星的火星科學實驗室登陸候選地點之一;ESA 的 ExoMars 火星探測車也把該處列為候選地點之一,但目前尚未做最終確定。.

新!!: 火星水文和尼利槽溝 · 查看更多 »

尼爾格谷

尼爾格谷(Nirgal Vallis)是一個位於火星科普來特斯區和鳳凰湖區的古河道,中心座標28.4°S, 42°W,長496公里,以阿卡德語的火星命名。.

新!!: 火星水文和尼爾格谷 · 查看更多 »

尼日谷

尼日谷(Niger Vallis)是火星上一個有流水侵蝕特徵出現的峽谷,被認為是外流浚道。該峽谷自哈德里亞卡山起源,向西南方和道谷合流後向流入希臘平原。尼日谷和道谷一樣大約形成於諾亞紀晚期或赫斯珀利亞紀早期。該峽谷長度333公里,以非洲尼日河命名。.

新!!: 火星水文和尼日谷 · 查看更多 »

岩脈

岩脈(Dike 或 Dyke),或稱為岩牆,是地質學上一種將地質構造切割成不整合狀態的侵入岩席,被侵入構造可能是:.

新!!: 火星水文和岩脈 · 查看更多 »

岩漿

岩漿是熔化的岩石,通常位於地表之下的岩漿房中。岩漿是一種複雜的高溫硅酸盐溶液,是各種火成岩的前身,火成岩是由岩漿冷卻而成的。岩漿可以侵入鄰近的地殼岩石或是冒出地表。 岩漿存在於650℃到1400℃的溫度中。可低至650℃,高至1400℃。熔岩中含有1~8%的挥发性物质。 岩漿處於高壓之中,有時會經由火山口(或譯火山管、火山流口、火山道)以熔岩流或是以火山碎屑物的火山噴出物的形式冒出。 這些火山噴發的產物通常包括了從沒到過地表的液體、結晶體及溶解氣體等。岩漿會在地殼中各自分離的岩漿庫內集結,不同地方的岩漿組成成份會稍有不同。 這些地方包括了隱沒帶、裂谷帶、中洋脊或是地函熱柱的熱點之上。只有在地球的軟流圈內的特定條件之下岩漿才會形成。.

新!!: 火星水文和岩漿 · 查看更多 »

巧克力棒

巧克力棒(英文:Candy_bar)是用可可醬、糖漿跟牛奶所製成條狀的食品。產物從固體巧克力棒(許多成分組成),或可混合別的物品製成別的物品,像是水果、糖果軟餡及焦糖。.

新!!: 火星水文和巧克力棒 · 查看更多 »

巨人堤道

巨人堤道(Giant's Causeway)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西北约80公里处大西洋海岸。由总计约4万根六角形石柱组成8公里的海岸。石柱连绵有序,呈阶梯状延伸入海。 巨人堤道及堤道海岸(Giant's Causeway and Causeway Coast)1986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新!!: 火星水文和巨人堤道 · 查看更多 »

巴赫拉姆谷

巴赫拉姆谷(Bahram Vallis)是位於火星月沼區的一個古老河谷,中心座標20.7° N, 57.5°。.

新!!: 火星水文和巴赫拉姆谷 · 查看更多 »

中子活化分析

活化分析(activation analysis) 一种物理分析技术,通常可用来检测以毫克量(或更少)出现在试验样品中的许多元 素。在中子活化分析中,样品容易受到核反应器中热中子通量的影响,样品 中的某些中子被核素俘获形成原子序相同,但质量数较高的核素。这新形 成的核素辐射伽玛射线,可借助伽玛射线波谱仪利用辐射的伽玛射线来识 别存在的元素。另外这种技术也可利用带电粒子如质子或a 粒子而采用放射性分析。 Category:原子核物理学.

新!!: 火星水文和中子活化分析 · 查看更多 »

希臘平原

希臘平原(Hellas Planitia,或希臘撞擊盆地、希臘盆地),是一個位於火星南半球高地中的一個巨大的撞擊盆地,中心在。希臘平原直徑2,300公里,約成東西向的橢圓形,是火星上最大的撞擊構造。一般相信是在39億年前的後期重轟炸期一顆小行星撞擊所產生的。 她的邊緣與底部的高度差約為9公里,而最深處則低於基準面8200公尺,位於的一個隕石坑內。氣壓超過10毫巴 MGS radio science measured 11.50 mbar at 34.4° S 59.6° E -7152 meters,比基準面的6.1毫巴高,也比水的三相點──6.12毫巴要高,而假如溫度高於0.01℃的話,液態水便可能穩定存在。.

新!!: 火星水文和希臘平原 · 查看更多 »

帕德絲谷

帕德絲谷(Padus Vallis)是一個位於火星 Memnonia區的峽谷。該峽谷的方向是進入梅杜莎槽溝層。.

新!!: 火星水文和帕德絲谷 · 查看更多 »

帕斯卡

帕斯卡(符號Pa或Pascal)是國際單位制(SI)的壓強單位。在不致混淆的情況下也可簡稱為「帕」。它等於每平方米一牛頓。以法國學者(同時身兼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音樂家、宗教家、教育家、氣象學家、哲學家)布莱茲·帕斯卡之名而命名。百帕(hPa)和千帕(kPa)也是自Pa衍生出來的氣象常用單位,正常海平面約101kPa、或1013百帕。.

新!!: 火星水文和帕斯卡 · 查看更多 »

三相点

-- 三相点是指在熱力學裏,使一种物质三相(气相,液相,固相)达到热力学平衡共存时的一组温度和壓强數值。比如,水的固-液-气-三相点是0.01℃(273.16K)及611.73Pa (约等于标准大气压101.325kPa的千分之六)。 W. Wagner, A. Saul and A. Pruss (1994), J. Phys.

新!!: 火星水文和三相点 · 查看更多 »

三角洲

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凝絮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形成三角洲平原。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边”。 「三角洲」這名詞翻译自英文delta。英文delta即希腊文Δ的转写。希腊文含义源自三角洲的形狀像“Δ”(三角形),有人认为这就是字母“Δ”的象形起源。.

新!!: 火星水文和三角洲 · 查看更多 »

乾冰

乾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形式。在正常气压下,二氧化碳的凝固点是攝氏負78.5度,在保持物體維持冷凍或低溫狀態下非常有用。其無色、無味、不易燃、略帶酸性。乾冰的密度各不相同,但通常約為1.4至1.6 g/cm3。乾冰能夠急速的冷凍物體和降低溫度並且可以用隔離手套來做配置。現在乾冰已經廣泛的使用在許多層面,乾冰在增溫時是由固態直接昇華為氣態,直接轉化為氣體而省略轉為液態的程序,因此其相變並不會產生液體,也因此稱做“乾冰”。要將二氧化碳變成液態,就必須將氣壓增強至5.1大氣壓才會出現液態二氧化碳。.

新!!: 火星水文和乾冰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港

亚历山大港(Αλεξάνδρεια;科普特语:Ⲣⲁⲕⲟⲧⲉ(Rakote);الإسكندرية),又譯亞歷山卓,埃及第二大城市、亚历山大省省会,地中海岸的港口、非洲重要的海港。其地理位置是北纬31°12',东经29°15',离开罗西北208千米。尼罗河多支的、现已干枯的入海口位于亚历山大港东19千米处,古城卡诺珀斯的遗蹟就在那裡。今天亚历山大港有约334万居民。 亚历山大港是按其奠基人亚历山大大帝命名的,它是托勒密王朝的首都,很快就成为古希腊文化中最大的城市。在西方古代史中其规模和财富仅次于罗马。雖然埃及的伊斯兰教统治者在奠定了开罗为埃及的新首都后亚历山大港的地位不断下降。但在十九世紀末期,亞歷山大港躍升為世界主要的船運及交易中心之一,蓬勃的棉花業與連接紅海和地中海地區的優越地理位置帶給這個城市豐厚的利潤。 今天的亞歷山大港靠著從蘇伊士來的天然氣和石油運輸管線成為埃及的重要工業中心。這個城市同時也有著蓬勃的觀光業。.

新!!: 火星水文和亚历山大港 · 查看更多 »

亚兰斯撞击坑

亚兰斯撞击坑是位于火星阿西达里亚海的一个撞击坑,位于北纬42.77° North,西经15.17°。它的直径为25.1 km,以墨西哥的一个镇亚兰斯命名。.

新!!: 火星水文和亚兰斯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亚马孙区 (火星)

亚马孙区(Amazonis quadrangle)是美国地质调查局太空地质学研究计划(Astrogeology Research Program)对火星表面划分的30个区域之一,编号为MC-8。 亚马孙区覆盖了火星西经135°至180°、北纬0°至30°的区域。由于这一区域的撞击坑密度很低,因而被认为是火星上最年轻的地区之一。火星的亚马孙纪(Amazonia period)便是以该区的名字命名的。.

新!!: 火星水文和亚马孙区 (火星) · 查看更多 »

亚氯酸盐

亚氯酸盐是亚氯酸形成的盐类,含有亚氯酸根离子—ClO2−,其中氯的氧化态为+3。.

新!!: 火星水文和亚氯酸盐 · 查看更多 »

亞利桑那州

亞利桑那州(Arizona,)是美國一個位於西南部的州份,同時也是西部和山區州份之一。此州是美國第6大及人口第14大的州份。首府和最大城市是鳳凰城。亞利桑那州也是四角落州之一,與新墨西哥州、猶他州、內華達州、加利福尼亞州與墨西哥接壤,以及其中一點與科羅拉多州西南角接觸。亞利桑那州與墨西哥的邊界長389英哩,位於墨西哥索諾拉州和下加利福尼亞州邊界北面。 亞利桑那州是第48個,也是美國本土最後加入的州份,1912年2月14日加入。歷史上曾為新西班牙的上加利福尼亞省領土一部分,自1821年起成為獨立的墨西哥一部分。1848年美墨戰爭落敗後,墨西哥將此領土大部分割讓予美國。此州最南的部分在1853年蓋茲登購地購入。 以其沙漠炎熱的夏天和溫暖的冬天聞名。有松樹林、花旗松及雲杉樹;科羅拉多高原;部分山脈(例如);以及大而深的峽谷,有更多溫和的夏季氣溫,冬天也有相當的降雪。該地區的弗拉格斯塔夫、及圖森還有滑雪場。除了大峽谷國家公園,還有若干國家森林、國家公園及國家紀念碑。 全州大約四分之一是,作為的駐在地,包括美國最大的保留地納瓦霍族保留地,超過300,000人居住。雖然在1924年賦予美國原住民投票權,亞利桑那州排除了保留地居民的投票權,直至1948年其州最高法院判處美國原住民原告勝訴, Indian Country Today, October 29, 2012; accessed July 17, 2016.

新!!: 火星水文和亞利桑那州 · 查看更多 »

亞特蘭提斯混沌

亞特蘭提斯混沌(Atlantis Chaos)是位於火星Phaethontis區的一個混沌地形。該區域的中心座標大約是34.7°S, 177.6°W。亞特蘭提斯混沌長約162公里,以位於30°S, 173°W的反照率特徵命名。.

新!!: 火星水文和亞特蘭提斯混沌 · 查看更多 »

亞拔山

亞拔山(Alba Mons)是火星上塔爾西斯北方的一座巨大的盾狀火山,位於北緯40.47度,東經250.4度,海拔6770公尺。破火山口寬136公里,稱作 Alba Patera。山坡一路延伸數百公里至北方低原,不像其他火山有明顯的分界。火山周圍有很多南北向的槽溝,如亞拔槽溝(Alba Fossae)等等。 A Category:火星的火山.

新!!: 火星水文和亞拔山 · 查看更多 »

二氧化硅

二氧化硅(化学式:Si)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硅酸(Si)。它从古代以来就已经被人们知道了。 二氧化硅在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是石英,以及在各种生物体中。在世界的许多地方,二氧化硅是砂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是最复杂和最丰富的材料家族之一,既是多种矿物质,又是被合成生产的。 值得注意的实例包括熔融石英,水晶,热解法二氧化硅,硅胶和气凝胶。 应用范围从结构材料到微电子学到食品工业中使用的成分。 二氧化硅是硅最重要的化合物,约占地壳质量的12%。自然界中二氧化硅的存在形态有结晶形和无定形两大类,统称硅石。.

新!!: 火星水文和二氧化硅 · 查看更多 »

什洛尼爾斯小火山

什洛尼爾斯小火山(Ceraunius Tholus,Tholus是指小、圓頂的山或丘)是一個位於火星塔爾西斯區的火山。.

新!!: 火星水文和什洛尼爾斯小火山 · 查看更多 »

伊卡洛斯 (期刊)

伊卡洛斯(Icarus,ISSN:0019-1035)是一個重要的行星科學期刊;由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部(Division for Planetary Sciences, DPS)贊助,愛思唯爾旗下的Academic Press出版。該期刊主要的論文是關於太陽系和太陽系外行星相關的天文學、地質學、氣象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

新!!: 火星水文和伊卡洛斯 (期刊) · 查看更多 »

伊希地平原

伊希地平原(或譯為伊西底斯平原,拉丁語:Isidis Planitia)是位於火星一個巨大撞擊坑內的平原,中心位於 。這是火星上排名在希臘平原和阿爾及爾平原之後,第三大的撞擊坑,直徑約1500公里。因為被塵埃覆蓋的關係,在太空時代以前因為望遠鏡中見到的伊希地平原亮度較高,在早期的火星圖上是有明顯反照率特徵的區域,稱為「Isidis Regio」。 小獵犬2號原本預定在2003年12月在伊希地平原的東部登陸,但任務失敗。在伊希地平原正西方是大瑟提斯高原。一個坡度平緩的盾狀火山在火星上是明顯相當低反射率的區域,形成時間在伊希地平原之後。 火星偵察軌道器在伊希地平原周圍發現了碳酸鎂。這種礦物是非酸性水曾經存在的指標,生命可能曾經在這個區域誕生 。 伊希地平原的名字由來於較早期的名字「Isidis Regio」(艾西斯區,Isis Region)。艾西斯是掌管守護死者和生育的古埃及神祇。.

新!!: 火星水文和伊希地平原 · 查看更多 »

伊烏斯峽谷

伊烏斯峽谷(Ius Chasma)是一個火星科普來特斯區的大型峽谷,中心位置在7°S, 85.8°W,長度約938公里,以火星表面的反照率特徵命名。.

新!!: 火星水文和伊烏斯峽谷 · 查看更多 »

休格地隕石

休格地隕石是休格地火星隕石家族中的第一個標本。這是一顆重量約5公斤,於1865年8月25日墬落在印度畢哈伽耶區休格地 (現在稱為謝爾卡),並且幾乎立刻就被尋獲的火星隕石。這顆隕石相對而言相當年輕,放射性定年法測定它是大約41億年前凝固的火山岩漿。它的成分主要是輝石,並認為是曾經經歷了數個世紀水成蝕變的陸生岩石。在它內部的某些特徵暗示可能和微生物族群生物遺留的生物膜有所關聯。.

新!!: 火星水文和休格地隕石 · 查看更多 »

佩紐斯山

佩紐斯山(Peneus Patera)是一個位於火星挪亚区的火山,中心座標58.1°S,307.5°W。名稱來自位於48°S,290°W的反照率特徵。.

新!!: 火星水文和佩紐斯山 · 查看更多 »

佛勒格拉山

佛勒格拉山(或譯為弗萊格拉山,Phlegra Montes)是位於火星Cebrenia區的一系列山峰,位於北緯 41.1,西經 194.8。該山系長達 1,352.0 公里,名字由來於火星的古典反照率特徵。佛勒格拉也是希臘神話中。眾神和癸干忒斯決戰之處。 Image:Cebrenia map.JPG|Cebrenia區的地圖。維京2號降落地點接近 Mie 撞擊坑。赫卡特斯山的山坡可能有冰川。 Image:Phlegra Montes.JPG|佛勒格拉山上的物質自山坡崩落,該影像由 HiRISE 拍攝。冰和水可能加速其過程。 Image:Lobate Debris Apron in Phlegra Montes.JPG|佛勒格拉山上的舌狀岩屑坡,影像由 HiRISE 拍攝。舌狀岩屑坡可能由大量水冰和少量岩屑組成,所以它可能是未來殖民火星時的水源。比例尺長度為 500 公尺。.

新!!: 火星水文和佛勒格拉山 · 查看更多 »

德羅摩爾撞擊坑

德羅摩爾撞擊坑是一個位於火星月沼區的一個撞擊坑,中心座標20.1°N, 49.7°W,直徑约14.8km,以北愛爾蘭的一個鎮命名。.

新!!: 火星水文和德羅摩爾撞擊坑 · 查看更多 »

德文島

德文島(Devon Island)是加拿大帕里群島的第二大島,屬努那福特。它亦是地球最大的無人島,面積約為55,000平方公里。 島上有在始新世末期形成的霍頓隕石坑(Haughton impact crater)。 德文島位於北緯75度,很接近磁北極,天氣嚴寒。即使在夏天,亦很少超過攝氏10度,冬天可達-50度。 1924年8月政府為打擊非法捕鯨和其他活動,在德文島設立一個哨站—丹達斯港(74°31'N 82°30'W)。1933年哈得遜灣公司租用此哨站。1934年,毛皮業不景氣,救濟金減低,53個巴芬島因纽特家庭搬到德文島居住,然而到了1936年,他們都受不了這裏的氣候而離去。1940年代末,為了巡邏,丹達斯港曾有人居住,直到1951年丹達斯港再次關閉。現在的丹達斯港只有一些荒廢的建築。 德文島的環境和火星相似,近年來有些科學家在當地居住以作研究。.

新!!: 火星水文和德文島 · 查看更多 »

地球物理研究期刊

地球物理研究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JGR)是由美國地球物理聯盟出版的同行評審地球物理學期刊,一年出版80期。該期刊包含與地球、太陽、太陽系相關的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過程相關研究。該期刊分成七個部分:A (Space Physics), B (Solid Earth), C (Oceans), D (Atmospheres), E (Planets), F (Earth Surface), and G (Biogeosciences)。使用者可在線上獲得所有現期和過期期刊。.

新!!: 火星水文和地球物理研究期刊 · 查看更多 »

地衣

...

新!!: 火星水文和地衣 · 查看更多 »

北極高原

北極高原(拉丁語:Planum Boreum,北方的平原;Planum是指高海拔的平原或高原)是位於火星北極區的高原。範圍從大約80°N向北延伸,中心點大約位於。在這個高原周圍的區域是平坦無明顯地表特徵的低地,向南延伸約1500公里且佔據火星北半球大部分區域的北方大平原。1999年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了北極高原氣旋的影像。該氣旋直徑約1750公里,並有一個直徑320公里的明顯風眼。.

新!!: 火星水文和北極高原 · 查看更多 »

北海 (大西洋)

北海(Nordsjøen;Nordsjön;Nordsøen或Vesterhavet;Nordsee;Noordzee;Mer du Nord;North Sea)是北大西洋的一部分,位于大不列颠岛以东,斯堪的那维亚半岛西南和欧洲大陆以北。北海海底有丰富的石油储藏,作為布蘭特原油指數的基礎。 北海向西南通过多佛尔海峡(法国称加来海峡)和英吉利海峡(法国称拉芒什海峡)与凯尔特海相通,向东通过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与波罗的海相连,向北是挪威海。 斯凯尔特河、默兹河、莱茵河、威悉河、易北河和泰晤士河是注入北海的主要河流。重要的岛屿或群岛有北弗里西亚群岛、黑尔戈兰岛、东弗里西亚群岛和西弗里西亚群岛。 北海周边的国家有英国、挪威、瑞典、丹麦、德国、荷兰、比利时和法国。重要城市有阿伯丁、爱丁堡、加来、奥斯坦、鹿特丹、海牙、哈勒姆、威廉港、不来梅哈芬、库克斯港、埃斯比约、卑尔根、哥德堡等等。此外伦敦、不来梅哈芬和汉堡是北海重要的内陆港城。.

新!!: 火星水文和北海 (大西洋) · 查看更多 »

北方大平原

北方大平原(拉丁語:Vastitas Borealis,北方荒地)是火星北半球的廣大平原,範圍為北緯54.68度以北,一般指不包含北極冠的平原地區。Vastitas為廣大的低原,borealis為北方。本文介紹北方大平原和整個北半球低地。.

新!!: 火星水文和北方大平原 · 查看更多 »

傑札撞擊坑

傑札撞擊坑(Jezža Crater)是位於火星阿耳古瑞区的撞擊坑,中心座標48.8° S,38° W。該撞擊坑直徑9.1公里,於1976年以俄羅斯的一個市鎮命名。.

新!!: 火星水文和傑札撞擊坑 · 查看更多 »

哥倫布撞擊坑

哥倫布撞擊坑(Columbus Crater)是一個位於火星门农区的撞擊坑,中心座標29.8°S,166.1°W,直徑119公里。該撞擊坑以義大利探險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命名。.

新!!: 火星水文和哥倫布撞擊坑 · 查看更多 »

冰雪圈

冰雪圈(cryosphere),這個名詞來自於希臘文中的κρύος(cryos),指"寒冷"、"霜"或是"冰";以及σφαῖρα(sphaira),指"球體"。冰雪圈是用來描述在地表上,水以固態形式出現的區域,包括了:海冰、湖冰、河冰、積雪、冰河、冰帽、冰蓋和凍土。 因此,冰雪圈與水圈有很大的重疊。 冰凍圈是全球氣候系統的組成部分,通過對地表能量、水分通量、雲、降水、水文、大氣和海洋循環的影響,產生重要的聯繫和回饋。 這些回饋過程使得冰凍圈對全球氣候和全球变化中的反應起著重要作用。冰消學(deglaciation)描述冰雪圈特徵的衰退。冰雪學(cryology)則是對冰雪圈的研究。.

新!!: 火星水文和冰雪圈 · 查看更多 »

凝固

凝固是指在溫度降低時,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物質凝固時的溫度稱為凝固點。目前已知的液體幾乎都可以在低溫時凝固成為固體,氦是唯一的例外,常壓下在絕對零度時仍為液體(液態氦),需加壓才能凝固為固體。 大多數的物質其凝固點和熔點溫度相同。但有些物質的凝固點和熔點會不一様。例如洋菜膠有熱遲滯現象:在85 °C會熔化,而凝固點在31 °C至40 °C之間。.

新!!: 火星水文和凝固 · 查看更多 »

凱撒撞擊坑

凱撒撞擊坑(Kaiser)是一個位於火星諾亞區的撞擊坑,中心座標是46.6° S,340.9° W。該撞擊坑直徑為207公里,以荷蘭天文學家弗雷德里克·凱撒命名。.

新!!: 火星水文和凱撒撞擊坑 · 查看更多 »

克卜勒撞擊坑 (火星)

克卜勒撞擊坑(Kepler)是一個位於火星艾瑞達尼亞區的撞擊坑,中心座標46.8° S, 140.9° E。克卜勒撞擊坑的直徑是233公里,1973年以天文學家约翰内斯·开普勒命名。2006年3月25日火星偵察軌道器的 HiRISE 拍攝了該撞擊坑一系列坑底的影像。.

新!!: 火星水文和克卜勒撞擊坑 (火星)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平原

克里斯平原(或翻譯為克利斯平原,Chryse Planitia,希臘語,意为黃金平原)是位於火星北半球,塔爾西斯高原西側靠近赤道的圓形平原,中心位於,直徑約1600公里,低於火星大地水準面約2.5公里。一般認為該平原是一個撞擊坑,且有類似月海的地質特徵,例如皺脊。克里斯平原坑洞的密度大約是月海的一半。.

新!!: 火星水文和克里斯平原 · 查看更多 »

勇气号火星探测器

勇气号火星探测器,--(Spirit, MER-A),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火星探测漫游者计划的第一部火星漫游车。火星探测漫游者计划旨在将勇气号和机遇号两部双胞胎火星车送往火星,对火星这颗红色行星进行详细考察。.

新!!: 火星水文和勇气号火星探测器 · 查看更多 »

囊腫

囊腫(Cyst)是一個封閉的囊,具有明顯的膜組織,也會產生細胞分裂。囊腫內部可能包含空氣、液體或半固體物質。膿液的集合體稱為一個囊腫。囊腫有時會自行消失,也可能需要通過外科手術來除去它。.

新!!: 火星水文和囊腫 · 查看更多 »

倒轉地形

倒轉地形(Inverted relief、Inverted topography 或 topographic inversion)是指相對於其他地形之間高程倒轉的地形構造。這種地形常見於低地的地貌被熔岩或沉積物填入,使當地物質強度增加,比周圍的物質更能抵抗侵蝕作用的區域。差異侵蝕會使周圍強度較弱物質被移除,留下強度較高的物質,使原本是峽谷的區域反而在外觀上像是山脊。因此這種地形在過去也被稱為「Inverted valley」或「Inverted channel」Pain, C.F., and C.D. Ollier, 1995, Inversion of relief - a component of landscape evolution. Geomorphology.

新!!: 火星水文和倒轉地形 · 查看更多 »

玄武岩

武岩(basalt)是一種细粒致密、外觀呈黑色的火成岩,由基性岩漿噴發凝結而成,主要成分是硅铝酸钠或硅铝酸钙,二氧化硅的含量大约是45-52%,还含有较高的氧化铁和氧化镁。由于喷发时产生大量气孔,有时是大孔如杏仁状构造,后来中间常被其他矿物充填。玄武岩岩浆的黏度小,易于流动,形成很大的覆盖层,常形成广大的熔岩台地,所以分布很广。 玄武岩根据其成分不同可以分为拉斑玄武岩、碱性玄武岩、高铝玄武岩;按其结构不同可分为气孔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玄武玻璃;按其充填矿物不同可分为橄榄玄武岩、紫苏辉石玄武岩等。 没有被风化的玄武岩是黑色或暗绿色的致密岩石,由于其凝结后产生六方晶体节理,被风化后形成六方柱状,风化厉害可以形成黄褐色的玄武土,如果进一步被雨水淋滤,除去二氧化硅形成铝土矿。有的玄武岩气孔中还充填有铜、钴、硫磺等矿物。.

新!!: 火星水文和玄武岩 · 查看更多 »

火山噴氣孔

火山噴氣孔(fumarole)是一種地殼裂縫,通常出現於火山附近。火山噴氣孔會噴發蒸氣及各種氣體,如二氧化硫、鹽酸和硫化氫,其中噴發硫化物質的,則被稱為硫氣孔。火山噴氣孔會由許多大小不同的裂縫以雜亂無章的方式組成,出現在火山锥和火山口附近,熔岩流的表層或是深度堆積的火山碎屑流中。 美國阿拉斯加州的萬煙谷就是一個十分著名的火山噴氣孔,它於1912年形成。形成之初約有數千個噴氣孔在活動,但隨著時間的經過,其中大多數已停止噴發。只要熱源持續存在,火山噴氣孔的活動時間可常達數百年以上,但也可能因為熱源消失而於短短數週內停止活動。著名的黃石國家公園目前約還有4000個火山噴氣孔活動中。 多米尼克的Morne Trois Pitons國家公園中,也有名為荒蕪山谷的火山噴氣孔。.

新!!: 火星水文和火山噴氣孔 · 查看更多 »

火成岩

火成岩(大陆稱--漿岩),是指岩漿或熔岩冷卻和凝固後(地壳裡喷出的岩浆,或者被熔化的现存岩石),成形的一種岩石。火成岩是三种主要岩石类型之一,其他两种类型分别是沉积岩和变质岩。现在已经发现700多种岩浆岩,大部分是在地壳裡面的岩石。常見的岩漿岩有花崗岩、安山岩及玄武岩等。.

新!!: 火星水文和火成岩 · 查看更多 »

火星

火星(Mars, 天文符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為太陽系中四顆類地行星之一。西方稱火星為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戰神;古漢語中則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讓人無法捉摸而稱之為熒惑。火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小的行星,其質量、體積仅比水星略大。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則與地球相當,但繞太陽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在地球上,火星肉眼可見,亮度可達-2.91,只比金星、月球和太陽暗,但在大部分時間裡比木星暗。 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火星在視覺上呈現為橘紅色是由其地表所廣泛分佈的氧化鐵造成的。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火星南半球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半球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火星目前有四艘在軌運行的探測船,分別是火星奧德賽號、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以及2014年9月22日抵达的MAVEN轨道器,地表還有很多火星車和著陸器,包括兩台火星車:機會號和好奇號,和已經結束任務的精神號和鳳凰號。根據觀測的證據,火星以前可能覆蓋大面積的水。亦觀察到最近十年內類似地下水湧出的現象。 火星全球勘測者則觀察到南極冠有部份退縮。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的雷達資料顯示兩極和中緯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Water ice in crater at Martian north pole http://www.esa.int/SPECIALS/Mars_Express/SEMGKA808BE_0.html。2008年7月31日,鳳凰號直接於表土之下證實水冰的存在。2013年9月26日,火星探測車好奇號發現火星土壤含有豐富水分,大約為1.5至3重量百分比,顯示火星有足夠的水資源供給未來移民使用。2015年9月證實火星有間歇流動的液態水(液態鹽水)。.

新!!: 火星水文和火星 · 查看更多 »

火星大氣層

火星,太陽系第四顆行星,有個和地球非常不同的大氣層。自從發現少量甲烷以來Mumma, M. J.; Novak, R. E.; DiSanti, M. A.; Bonev, B. P., (abstract only).

新!!: 火星水文和火星大氣層 · 查看更多 »

火星專用小型偵察影像頻譜儀

火星專用小型偵察影像頻譜儀(Compact Reconnaissance Imaging Spectrometer for Mars,CRISM)是一個在光學和紅外線波段下使用的光譜儀,裝置在火星探測器火星偵察軌道器(MRO)上以尋找與火星上過去存在液態水的相關礦物。CRISM 的團隊來自美國超過十所大學的科學家,主持人是斯科特·慕爾契(Scott Murchie)。CRISM 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進行設計和測試。.

新!!: 火星水文和火星專用小型偵察影像頻譜儀 · 查看更多 »

火星快車號

火星快車號(Mars Express)或火星特快車,是歐洲太空總署的火星探測衛星,也是該署首次火星探測計畫。火星快車號包括兩個部份:火星快車號衛星與小獵犬2號登陸器,小獵犬2號登陸後因太陽能板未全部展開無法露出通訊天線,故歐洲太空總署無法和小獵犬2號建立通訊,任務失敗。 因為火星快車號的資料極具科學價值,且任務內容極具有調整彈性,現在已開始進行第四個沿伸任務直到2012年12月31日止。.

新!!: 火星水文和火星快車號 · 查看更多 »

火星地質

火星地質,包含火星的組成、結構、物理性質、地質史等等。.

新!!: 火星水文和火星地質 · 查看更多 »

火星分界

火星南北半球之間的分界(Martian dichotomy)是火星最明顯的地理特徵,該分界線是崎嶇的南半球隕擊高原和平坦的北半球盆地分界線。兩個半球間的高程差約 1 至 3 公里。而火星地殼平均厚度是 45 公里;而南半球地殼厚度約 58 公里,北半球則是 32 公里。.

新!!: 火星水文和火星分界 · 查看更多 »

火星全球探勘者號

火星全球探勘者號,或翻譯為火星全球測量者號(Mars Global Surveyor, MGS),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火星探測衛星,也開啟新一波的火星探測計畫,於1996年11月7日升空,並在2006年11月2日因為失聯結束任務。.

新!!: 火星水文和火星全球探勘者號 · 查看更多 »

火星的火山活動

火星的火山活動在火星上產生了熔岩流和巨大的、山坡坡度平緩的盾狀火山。太陽系中最巨大的盾狀火山就位於火星。在火星上也有多種其他的火山地形特徵;這些地形特徵包括火山錐、特殊的火山口(Patera)結構、火山高原和其他規模較小的地質特徵。目前在火星上已命名的火山少於20座,其中只有5座是巨大的盾狀火山。火星的火山活動主要發生在兩個地區:塔爾西斯和埃律西昂。在塔爾西斯有三個巨大的盾狀火山:艾斯克雷爾斯山、帕弗尼斯山和阿爾西亞山,以及太陽系中最大的盾狀火山:奧林帕斯山和特殊的古老火山-亞拔山。埃律西昂區也有三個巨大的盾狀火山:赫克提斯山、埃律西昂山和歐伯山。太陽系中最巨大的火山奧林帕斯山位於巨大的塔爾西斯火山高原的西北側。 現在尚無證據顯示最近的火星仍有熱點在活動。火星上類似月海的平原年齡約30至35億年。巨型的盾狀火山則較年輕,約在10至20億年前形成。最年輕的熔岩流出現在奧林帕斯山,僅有2000萬至2億年;這些熔岩流規模極小,但這可能顯示火星最後的火山活動。因此,現在要在火星上找到活動的火山可能性相當低。.

新!!: 火星水文和火星的火山活動 · 查看更多 »

火星生命

火星生命(英語:Life on Mars)是指有關火星的生命。火星生命經常出現在群眾娛樂中,如火星人。由於火星與地球自然环境相似,且火星氣候嚴寒,缺乏板塊構造,無大陆漂移現象,因此地質幾乎沒有改變。至少有三分之二的火星表面擁有35億年歷史,因此很有可能保存生物形成前的狀態。这些均引起了研究生命起源的学者對火星的興趣。 2014年1月24日,NASA宣布正在探測火星的好奇號及机遇号將轉向尋找古代生命存在的證據。包括自營生物、化能生物或微生物、古代水域、湖積平原、在火星上尋找證明火星適居性、古生物化石,以及有機碳的證據是目前NASA的主要目標之一。 2018年6月7日美國太空總署宣布,好奇號探測車在火星的古老湖床的岩石裏,發現有機物質。這可能對尋找生命給出重要線索。.

新!!: 火星水文和火星生命 · 查看更多 »

火星隕石

火星隕石是在行星火星上形成,但因為被小行星或彗星撞擊而從火星拋射出並墬落到地球上的岩石。截至2014年3月3日,在地球上發現的隕石已經超過6萬顆,但被確認是來自火星的僅有132顆。這些隕石被認為來自火星,是因為它們有與太空船在火星上分析的岩石和氣體有著相似的元素和同位素組成。在2013年10月17日,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提出報告說,基於好奇號對火星大氣層的氬氣所做的分析,在地球上發現的一些火星隕石已被確認確實是來自火星。 這一個條目不是在火星上發現的隕石,例如隔熱罩岩。 在2013年1月3日,NASA報告說,2011年在撒哈拉沙漠發現,被命名為NWA 7034(暱稱為"黑美人")的隕石,被確認是來自火星,並發現含有的水量十倍於在地球上其他地區發現的火星隕石。測量這顆隕石形成的年代是21億年前,相當於火星上的亞馬遜地質時期。.

新!!: 火星水文和火星隕石 · 查看更多 »

火星探路者

火星拓荒者號(英文:MESUR Pathfinder)是一艘在1997年攜帶探測車登陸火星且建立基地的美國太空船。它包括命名為卡爾薩岡紀念站的登陸者和一輛重量很輕(0.6公斤/23磅)、命名為旅居者號的輪型機器人火星車 。 這艘太空船於火星全球探勘者號發射一個月之後的1996年12月4日由德爾它 II發射,並於1997年7月4日於火星上稱為歐克西亞沼區的克里斯平原阿瑞斯谷著陸。然後登陸者展開,露出裡面的火星車,在火星表面進行了許多實驗。 這項任務攜帶了一系列的科學儀器來分析大氣層、氣候、地質和岩石與土壤的組成。它是NASA在嶺導人丹尼爾·戈爾丁倡議更快、更好、更便宜的座右銘下,主要是使用低成本的太空船和頻繁發射的發現計畫的第二個專案。這個任務是NASA負責的火星探測,由噴射推進實驗室和加州理工學院的分部指導,專案經理是噴射推進實驗室的東尼·史佩爾 (Tony Spear)。 這次任務是包括火星車的一系列任務的第一次,並且是自1976年兩次維京號登陸紅色行星之後第一次的成功著陸。蘇聯雖然在1970年代的月球步行者計畫中成功的讓登月車著陸,但是它企圖讓火星車登陸火星的火星計畫卻失敗了。 除了科學目標,火星拓荒者號任務也是各種創新技術的概念証明,像是安全氣囊 - 間接著陸和自動迴避障礙,這兩項在後續的火星車任務都在採用。相對於其它的無人火星探測器任務,火星拓荒者的低成本也是很顯著的。起初,這個任務只是做為第一個火星環境測量 (Mars Environmental Survey,MESUR) 計畫。.

新!!: 火星水文和火星探路者 · 查看更多 »

火星殖民

火星殖民指人类在火星建立永久定居点的设想。 火星是太阳系内,除地球外,最适宜人类居住的行星,所以火星是学术研究的焦点和外星殖民的候选地之一。 人类在外星居住是科幻作品最为流行的设定之一。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在地球上面的前景愈发灰暗,外星殖民已经是一个可以实现而且值得实现的设想。.

新!!: 火星水文和火星殖民 · 查看更多 »

火星氣候

火星氣候是數個世紀的科學家感興趣的課題,因為火星是唯一可從地球觀測其表面細節的類地行星。 雖然火星質量只有地球的11%,距離太陽比地球遠50%,兩顆行星的氣候仍有明顯相似之處,例如極冠、季節變化和可觀測的天氣模式,因此吸引了行星科學家和氣候學家持續的研究。雖然火星的氣候類似地球,包括季節和週期性的冰河期,也有重要的差異,如沒有液態水(雖然存在水冰)和低得多的熱慣性。火星大氣層的大氣標高大約是11公里,比地球高60%。氣候和生命現在或過去是否曾經存在於火星上有很大的關聯性,並且因為 NASA 的量測指出火星南極冰蓋的昇華增加,以致一些新聞媒體推測火星正經歷全球暖化的新聞而受到越來越多人感興趣。 早在17世紀早期人類就已使用地球表面的設備研究火星,但直到1960年代中期火星探測才開始對火星近距離觀測。飛掠和環繞探測器在火星大氣層之上觀測,並有數個登陸艇和火星車直接量測取得資料。先進的地球軌道望遠鏡今日仍持續提供一些有用的廣視野觀測以了解大範圍的氣象現象。 第一個火星飛掠任務是1965年的水手4號。快速的二日飛掠任務(1965年7月14至15日)提供了火星氣候有限而粗略的模式。之後的水手6號和水手7號提供了缺少的氣候基本訊息。之後真正取得火星氣候資料是開始於1975年的海盜號計畫和之後計畫,例如極為成功的火星全球探勘者號。 這些觀測工作已經有稱為火星大氣環流模式(Mars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MGCM)的電腦模擬計算輔助。幾個不同的迭代模式增進了火星氣候模式有限度的了解。氣候模式在顯示大氣物理和小於影像解析度的尺度上是受到限制的。它們也可能基於火星大氣機制和受到火星觀測資料品質以及時間和空間密度限制造成的不準確或不切實際假設。.

新!!: 火星水文和火星氣候 · 查看更多 »

珠穆朗瑪峰

,中文简称珠峰,尼泊尔名萨加玛塔峰(सगरमाथा),為地球第一高峰,属于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區与尼泊尔萨加玛塔专区边界上。2005年中國國家測繪局測量的岩面高為,尼泊爾則使用傳統的雪蓋高,BBC报道称2010年起兩國官方互相承認對方的測量數據,中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则在2018年2月声明否认此说法,仍采用8,844.43米数据至今。它除了是海拔最高的山峰之外,也是距離地心第五遠的高峰。它附近的高峰包括的洛子峰、的努子峰和的章子峰。 清朝經過於1719年出版的全國地圖上稱此峰為「朱姆朗馬阿林」,但沒有標出高度或用經緯度標出其位置。1856年英屬首次公布此峰的經緯度及海拔高度,主張此峰是世界第一高峰。1865年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接受的建議,將此峰命名為「埃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以紀念前任局長喬治·埃佛勒斯。1952年,中國採用「珠--穆--朗--瑪峰」為官方名稱。 珠穆朗瑪峰吸引了許多登山者。主要的攀登路線有兩條,一條從尼泊爾東南部出發,經過與洛子峰之間的南坳登頂,稱為“標準路線”;另一條則從西藏的北部出發,經過與章子峰之間的北坳登頂。從標準路線登頂對登山技術的挑戰不算高,但這條路線的風險包括雪崩、摔落山谷、高山症、凍傷和通過昆布冰瀑的危險。到2016年為止,山上有超過200具屍體,其中一些成為地標。 据气象记载,珠穆朗玛峰山顶最低温度为-60°C,最低月平均温度为-35°C,全年平均温度为-29°C,参照北极、南极,因此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

新!!: 火星水文和珠穆朗瑪峰 · 查看更多 »

硫是一种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它的化学符号是S,原子序数是16。硫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无味无臭的非金属,纯的硫是黄色的晶体,又稱做硫黄、硫磺。硫有许多不同的化合价,常見的有-2, 0, +4, +6等。在自然界中常以硫化物或硫酸盐的形式出现,尤其在火山地区纯的硫也在自然界出现。硫单质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二硫化碳。对所有的生物来说,硫都是一种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元素,它是多种氨基酸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大多数蛋白质的组成部分。它主要被用在肥料中,也廣泛地被用在火药、潤滑劑、殺蟲劑和抗真菌剂中。.

新!!: 火星水文和硫 · 查看更多 »

硫酸亚铁

硫酸亚铁、硫酸铁(II)是化学式为FeSO4的无机化合物,最常使用的是它蓝绿色的七水合物。 无水晶体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ΔfH°solid.

新!!: 火星水文和硫酸亚铁 · 查看更多 »

硫酸鹽

硫酸盐,由硫酸根离子()与其他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幾乎都是电解质,且大多数溶于水。.

新!!: 火星水文和硫酸鹽 · 查看更多 »

硫酸镁

硫酸镁(magnesium sulfate、magnesium sulphate),或無水硫酸镁,是一种含镁的化合物,分子式为MgSO4。无水的硫酸镁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及干燥试剂。但是硫酸镁常指七水硫酸镁(MgSO4·7H2O),因为它不容易潮解,比无水硫酸镁更容易称量,便于在工业中进行的定量控制。.

新!!: 火星水文和硫酸镁 · 查看更多 »

碳酸盐

碳酸盐是由碳酸根离子(CO32−)与其他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都是电解质除了CaCO3。 碳酸盐有正盐和酸式盐之分,通常是指碳酸正盐,正盐如碳酸钠、碳酸钙、碳酸钾等,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泛,除碱金属碳酸盐及碳酸铵易溶于水外,其他碳酸盐仅微溶于水。 碳酸盐溶液中通入CO2得酸式碳酸盐;甚至微溶的碳酸盐在水中通入CO2,也将转化为可溶性的酸式碳酸盐。例如:碳酸钙在水中通入CO2即转化为酸式碳酸钙而溶解;酸式碳酸盐也叫碳酸氢盐或重碳酸盐;加热即放出CO2而成碳酸正盐,加热到更高温度进一步分解为CO2和金属氧化物。 此外还有碱式碳酸盐,如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铅等,也可以当作是另一类型的碳酸盐。.

新!!: 火星水文和碳酸盐 · 查看更多 »

磁鐵礦

磁铁矿为一种具有亚铁磁性的矿物,其富含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Fe3O4,分子量为231.54)。 产于变质矿床和内生矿床中,氧化后变为赤铁矿或褐铁矿,是炼铁的主要原料。.

新!!: 火星水文和磁鐵礦 · 查看更多 »

科學 (期刊)

#重定向 科学 (期刊).

新!!: 火星水文和科學 (期刊) · 查看更多 »

科勒槽溝

科勒槽溝(Coloe Fossae)是一組位於火星伊斯墨诺斯湖区區的槽溝。它的中心位置在36.5°N,302.9°W,長590公里,以火星上的古典反照率特徵命名。.

新!!: 火星水文和科勒槽溝 · 查看更多 »

科柏洛斯槽溝

科柏洛斯槽溝(Cerberus Fossae)是火星上數條狹長的裂隙,寬數百公尺,總長超過一千公里,位於埃律西昂山東南方,曾發生多次大規模的熔岩噴發與洪水釋出,年代屬於年輕的晚亞馬遜紀。 火星有兩座巨大的火山高原--埃律西昂與塔爾西斯,其巨大的重量使地殼產生眾多放射狀裂隙,科柏洛斯槽溝即是一例。在受壓的狀態下曾多次使地下水釋出爆發洪水,形成河谷,如北段的格瑞奧陶谷(Grjótá Valles)、西南的阿薩巴斯卡谷(Athabasca Valles),還有東方的瑞威谷(Rahway Valles)、馬爾提谷(Marte Vallis)。根據撞擊坑計數,阿薩巴斯卡峽谷年齡約2百萬至3千萬年,可說是火星上最年輕的外流水道(outflow channel,指洪水刻畫出的乾河谷)。.

新!!: 火星水文和科柏洛斯槽溝 · 查看更多 »

稀有气体

--、鈍氣、高貴氣體,是指元素周期表上的18族元素(IUPAC新规定,即原来的0族)。它们性质相似,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无色无味的单原子气体,很难进行化学反应。天然存在的稀有气体有六种,即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和具放射性的氡(Rn)。而人工合成的Og原子核非常不稳定,半衰期很短。根据元素周期律,估计Og比氡更活泼。不過,理论计算显示,它可能会非常活泼,并不一定能称为稀有气体;根據預測,同為第七週期的碳族元素鈇反而能表現出稀有氣體的性質。 稀有气体的特性可以用现代的原子结构理论来解释:它们的最外电子层的电子已「满」(即已达成八隅体状态),所以它们非常稳定,极少进行化学反应,至今只成功制备出几百种稀有气体化合物。每种稀有气体的熔点和沸点十分接近,温度差距小于10 °C(18 °F),因此它们仅在很小的温度范围内以液态存在。 经气体液化和分馏方法可从空气中获得氖、氩、氪和氙,而氦气通常提取自天然气,氡气则通常由镭化合物经放射性衰变后分离出来。稀有气体在工业方面主要应用在照明设备、焊接和太空探测。氦也会应用在深海潜水。如潜水深度大于55米,潜水员所用的压缩空气瓶内的氮要被氦代替,以避免氧中毒及氮麻醉的徵状。另一方面,由于氢气非常不稳定,容易燃烧和爆炸,现今的飞艇及气球都采用氦气替代氢气。.

新!!: 火星水文和稀有气体 · 查看更多 »

穆斯堡尔谱学

斯堡尔谱学(Mössbauer spectroscopy)是应用穆斯堡尔效应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的学科。穆斯堡尔效应即γ射线的无反冲共振吸收,于1957年由德国物理学家穆斯堡尔发现,并于次年得到实验验证。穆斯堡尔效应对环境的依赖性非常高,常利用多普勒效应对γ射线光子的能量进行调制,通过调整γ射线辐射源和吸收体之间的相对速度使其发生共振吸收。吸收率(或者透射率)与相对速度之间的变化曲线叫做穆斯堡尔谱。穆斯堡尔谱的能量分辨率非常高,可以用来研究原子核与周围环境的超精细相互作用。 穆斯堡尔谱学中最常用的是57Fe的能量为14.4 keV 的γ射线,能量分辨率可以达到10-13;119Sn也经常用到。穆斯堡尔谱学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冶金学、矿物学、地质学等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穆斯堡尔谱学也在一些新兴学科,比如材料科学和表面科学领域,开拓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新!!: 火星水文和穆斯堡尔谱学 · 查看更多 »

節理

节理()是地質學名詞。當岩層受力而變形、斷裂,會產生破裂面。若破裂面兩側的岩块,沒有明显沿着破裂面发生位移,稱為节理;若有明顯位移,則稱為斷層。.

新!!: 火星水文和節理 · 查看更多 »

米拉斯峽谷

米拉斯峽谷(Melas Chasma)是一個火星上的峽谷,是水手號谷最寬的一部分。.

新!!: 火星水文和米拉斯峽谷 · 查看更多 »

納內迪谷

納內迪谷(Nanedi Valles)是火星上一個位於月沼區的大型狹谷,位於 4.9° N and 49.0° W。長度約 508.0 公里,以非洲國家莱索托的國語塞索托语的「行星」命名。 納內迪谷位於沙爾巴塔納谷和上半部的邁亞谷之間。其寬度在北端約 4 公里。其形狀相當類似相當彎曲且只有少數支流的尼爾格谷 。 這個火星上的峽谷相當不尋常,其個別包含寬底部渠道的結構可在這個系統中偶爾被發現。 Image:Nanedi Valles Close-up.JPG|2001火星奧德賽號 THEMIS 拍攝的納內迪谷近距離影像,點選放大可看到更多細節。.

新!!: 火星水文和納內迪谷 · 查看更多 »

維京2號

維京2號任務為火星維京號計劃的一部份,其軌道衛星及著陸器基本上與維京1號的相同。海盗2号的着陆器在火星表面工作了1281个火星日,最终在电池失效后,于1980年4月11日停止运作。轨道卫星则工作到1978年7月25日,共环绕火星706周,传回了近16000份图像。.

新!!: 火星水文和維京2號 · 查看更多 »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缩写作 NYT)是一家美國日報,由紐約時報公司於1851年9月18日在美國紐約創辦和持續出版。和《华尔街日报》的保守派旗舰报纸地位相对应,《纽约时报》是美国親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它最初被称作《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为亨利·J·雷蒙德和。.

新!!: 火星水文和纽约时报 · 查看更多 »

美國地球物理聯盟

美國地球物理聯盟(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GU)是地球物理學的非營利組織,會員超過50,000人,並來自135國。AGU的活動著重在組織和傳遞國際地球物理學跨學科的資訊。地球物理學包含四大領域:大氣和海洋科學、固體地球科學、水文學和太空科學。.

新!!: 火星水文和美國地球物理聯盟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縮寫为NAS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與开展航空科學暨太空科學的研究。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创立了國家NASA航空和太空管理局,取代了其前身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於1958年10月開始運作。自此,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負責了美國的太空探索,例如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太空實驗室,以及隨後的航天飞机。自2006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愿景是“開拓未來的太空探索,科學發現及航空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使命是“理解并保护我们依賴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球外的生命;启示我们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在太空计划之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进行长期的民用以及军用航空航天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被广泛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太空机构中執牛耳者。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透過地球觀測系統提升對地球的了解,透過太陽科學研究計劃精進太陽科學。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注重於利用先進的機械任務探索太陽系中的的所有天體並利用天文觀測台及相關計劃研究天體物理學中的主題,例如大爆炸理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與許多美國國內及國際的組織分享其研究數據。.

新!!: 火星水文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 查看更多 »

烏斯缽谷

烏斯缽谷(Uzboi Vallis)是一個位於火星珍珠灣區的峽谷。該峽谷以土庫曼斯坦的烏斯缽河命名,長度366公里。.

新!!: 火星水文和烏斯缽谷 · 查看更多 »

瓦伊哥谷

伊哥谷(Warrego Valles)是位於火星陶馬西亞區的一個古代河谷。中心座標42.2°S, 93°W。該峽谷長度188公里,以澳大利亞瓦伊哥河命名。.

新!!: 火星水文和瓦伊哥谷 · 查看更多 »

熱輻射成像系統

熱輻射成像系統(Thermal Emission Imaging System,THEMIS)是一個火星探測器2001火星奧德賽號上的攝影機。該攝影機在可見光和紅外線波段拍攝以了解火星表面的熱狀況和再確認先前火星全球探勘者號上的熱輻射光譜儀(Thermal Emission Spectrometer, TES)探測的火星表面礦物分布。此外,該儀器也協助科學家了解火星上礦物和地形的關係,並且可用來研究火星表面以下的熱點。 THEMIS是由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火星太空飛行中心(Mars Space Flight Facility)操作,並由雷神公司的聖塔芭芭拉遙測(Santa Barbara Remote Sensing)部門製造。該儀器縮寫是希臘神話法律和正義女神忒弥斯。.

新!!: 火星水文和熱輻射成像系統 · 查看更多 »

熔岩管

岩管是地表之下熔岩流動的天然通道,在火山噴發時熔岩會從熔岩管中噴出。熔岩管可能會充滿岩漿或整個空無一物;而後者的狀況代表熔岩流動已經停止,且岩石已經冷卻留下長而類似洞穴的通道。 在月球上也有發現熔岩管的報告。.

新!!: 火星水文和熔岩管 · 查看更多 »

牛頓撞擊坑 (火星)

牛頓撞擊坑(Newton)是在火星上的一個直徑約300公里的巨大撞擊坑,該撞擊坑位於火星赤道南方受到大量隕石撞擊的薩瑞南高地(Terra Sirenum)上。 形成牛頓撞擊坑的撞擊可能發生在30億年之前。在撞擊坑內的底部還有一些小的撞擊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溝渠,被認為是表明過去曾經有液態水流動的痕跡。許多小通道存在於這個區域,它們是液態水存在的進一步證據。 該撞擊坑於1973年被命名,以推崇知名的科學家艾萨克·牛顿爵士。 2011年 NASA 宣布火星侦察轨道器拍攝的影像中,在牛頓撞擊坑和霍羅威茨撞擊坑等區域發現了在火星向陽坡上可能是水流動的地形。.

新!!: 火星水文和牛頓撞擊坑 (火星) · 查看更多 »

盧德撞擊坑

盧德撞擊坑(Lod Crater)是位於火星欧克西亚沼区的一個撞擊坑,中心座標21.2° N,31.6° W,直徑7.5公里,以以色列的市鎮盧德命名。 盧德撞擊坑因為保留了來自邁亞谷洪水影響的地形而聞名。.

新!!: 火星水文和盧德撞擊坑 · 查看更多 »

韋德拉谷

韋德拉谷(Vedra Vallis)是火星上月沼區的一個古老河谷,中心座標19.4° N, 55.6° W。長115.0公里,是以不列顛群島的一條古河流命名。.

新!!: 火星水文和韋德拉谷 · 查看更多 »

莫羅撞擊坑

莫羅撞擊坑(Moreux)是一個位於火星伊斯墨诺斯湖区區的撞擊坑,直徑138公里,中心座標42.1°N,315.6°W。該撞擊坑以法國天文學家、氣象學家泰奧菲勒·莫羅(Theophile Moreux)命名。.

新!!: 火星水文和莫羅撞擊坑 · 查看更多 »

鞭毛

鞭毛是很多单細胞生物和一些多細胞生物細胞表面像鞭子一樣的細胞器,用於運動及其它一些功能。在三个域中,鞭毛的結構各不相同。細菌的鞭毛是螺旋狀的纖維,像螺絲一樣旋轉。古菌的鞭毛表面上和細菌的類似,但很多細節不同,和細菌的鞭毛可能也不是同源的。真核生物,比如動物、植物、原生生物細胞的鞭毛是細胞表面結構複雜的突出物,像鞭子一樣來回抽打。.

新!!: 火星水文和鞭毛 · 查看更多 »

道谷

道谷(Dao Vallis)是火星上一個被認為流水侵蝕形成的峽谷,中心座標38.7S°, 272.1W°,長度816公里。以泰語的恆星命名。.

新!!: 火星水文和道谷 · 查看更多 »

行星學會

行星學會(The Planetary Society)是一個受到廣泛支持的非政府、非營利大規模機構,主要是進行與天文學相關的研究。成立於1980年,成立者是布鲁斯·穆雷、路易斯·弗里德曼、卡尔·萨根,並有來自125國的成員。學會任務是「透過宣傳、研究和教育鼓勵並投入全世界的公開太空探索」(To inspire and involve the world's public in space exploration through advocacy, projects, and education.)。 行星學會致力於探測火星和太陽系其他天體、尋找近地天體和外星生命。 2005年6月行星學會發射了宇宙1號太空飛行器以測試太陽帆的可行性,但宇宙1號在發射後不久墜毀。該學會正籌措資金研發下一個太陽帆太空飛行器。.

新!!: 火星水文和行星學會 · 查看更多 »

裏海

裏海(Xəzər dənizi,دریای مازندران/دریای خزر,Каспийское море,Каспий теңізі,Hazar deňizi)位於亞洲与欧洲交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封闭内陆水体,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裏海的面积有37萬1000平方公里(不包括卡腊博加兹哥耳湾),體積为7萬8200立方公里,最深處有,平均深度为。.

新!!: 火星水文和裏海 · 查看更多 »

馬爾提谷

提谷(Marte Vallis)是一個位於火星亞馬遜區的峽谷,中心座標是15°N, 176.5°W。長度是185公里,以西班牙語的火星命名。.

新!!: 火星水文和馬爾提谷 · 查看更多 »

高解析度立體相機

解析度立體相機(High Resolution Stereo Camera,縮寫:HRSC)是搭載於歐洲太空總署火星探測器火星快車號上的照相機 。該攝影機拍攝影像可製成解析度10 m/pixel的火星表面全彩3D影像,特定區域更可拍攝解析度高達2 m/pixel影像。.

新!!: 火星水文和高解析度立體相機 · 查看更多 »

高解析度成像科學設備

解析度成像科學設備(High Resolution Imaging Science Experiment,缩写为HiRISE)是火星探測衛星火星偵察軌道器的攝影機。該攝影機重量65kg,造價4000萬美元,在亞利桑那大學的月球與行星實驗室主導下由波爾航太科技公司(Ball Aerospace and Technologies Corp.)製造。該儀器包含一台口徑0.5m的反射望遠鏡,是深太空任務中使用過最大的望遠鏡。該望遠鏡可拍攝解析度达0.3m/px的火星表面影像。 直到2010年,HiRISE拍攝的影像已覆盖火星表面的1%。.

新!!: 火星水文和高解析度成像科學設備 · 查看更多 »

高氯酸盐

過氯酸盐是過氯酸形成的盐类,含有四面体型的過氯酸根离子—ClO4−,其中氯的氧化态为+7。過氯酸盐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用作火箭燃料和烟火中的氧化剂和安全气囊中的爆炸物。多数過氯酸盐可溶于水。 常见的高氯酸盐有:.

新!!: 火星水文和高氯酸盐 · 查看更多 »

謝梅金撞擊坑

謝梅金撞擊坑(Semeykin)是一個位於火星伊斯美紐斯湖區(Ismenius Lacus)的撞擊坑。該撞擊坑中心座標是41.8 N°,351.4 W°。該撞擊坑直徑76公里,以蘇聯天文學家鮑里斯·謝梅金(1900年-1937年)命名 。.

新!!: 火星水文和謝梅金撞擊坑 · 查看更多 »

魯爾谷

魯爾谷(Reull Vallis)是一個位於火星希臘區的峽谷,該峽谷從外觀上看是因為流水切割火星表面而形成,長度945公里。其他向西流的峽谷匯入魯爾谷後轉向北方進入希臘平原。該峽谷命名來自蓋爾語的行星。.

新!!: 火星水文和魯爾谷 · 查看更多 »

變形蟲

變形蟲,拉丁文为Amoeba,中文音译为阿米巴,所以也叫做阿米巴原虫、阿米巴變形蟲或阿米巴虫或稱食腦蟲(透過感染鼻腔而進入腦部感染的死亡率高達九成)。是一种单细胞原生动物,僅由一個細胞構成,可以根据需要改變體形,因而得名变形虫。变形虫以往是分類於原生生物界,現則獨立歸於變形蟲界(Kingdom Amoebozoa)。.

新!!: 火星水文和變形蟲 · 查看更多 »

貝克勒撞擊坑 (火星)

貝克勒撞擊坑(Becquerel)是一個位於火星阿拉伯高地直徑167公里的撞擊坑,以法國物理學家亨利·贝可勒尔命名。.

新!!: 火星水文和貝克勒撞擊坑 (火星) · 查看更多 »

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p;Байгал нуур, 拉丁转写:,Байгал нуур;意思是“自然之湖”;一说名称来源于“贝音嘎 嘎拉”(蒙古语意为不灭的火焰))。汉朝人称之为「翰海」,五胡十六国時北朝叫「于巳尼大水」,隋唐叫「小海」,18世纪初期的《异域录》称之为“柏海儿湖”,《大清一统志》称为「白哈儿湖」,蒙古称为「达赖诺尔」,意为“海一样的湖”,17世纪20年代的沙皇俄国探索者亦称之为“圣海”;位于俄羅斯西伯利亚伊爾庫茨克州及布里亞特共和國境內,距離蒙古国邊界111公里,為北亚地区不少部族的世居领地,例如布里亚特人居住在湖泊東側地區,於該地豢養山羊、駱駝、牛隻及綿羊。另外,貝加爾湖有「西伯利亞明珠」之稱。 貝加爾湖為大陸裂谷湖,有逾1,700種動物及植物棲息其中,而且2/3為特有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6年將貝加爾湖登錄為世界自然遺產。.

新!!: 火星水文和贝加尔湖 · 查看更多 »

黏土

黏土,俗作粘土,英語clay(均讀作--),是有黏性的泥土,一般指颗粒小於2微米且可塑的多种含水硅酸铝盐矿物混合体。除了铝外,黏土还包含少量镁、铁、钠、钾和钙等元素。 黏土一般由硅酸盐矿物在地球表面风化后形成。但是有些成岩作用也会产生黏土。在这些过程中黏土的出现可以作为成岩作用进展的指示。.

新!!: 火星水文和黏土 · 查看更多 »

黃石國家公園

黃石国家公园(简称黄石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是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主要位于怀俄明州,部分位于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于1872年3月1日美国总统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签署国会通过的法案后建立,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以其丰富的野生动物种类和地热资源闻名,老忠實間歇泉更是其中最富盛名的景点之一。公园中有着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其中以亚高山带森林为主。 美洲原住民已经在黄石公园地区生活了至少1万1千年,19世纪早期的刘易斯与克拉克远征也绕过了这一区域。对该地区的有组织的勘探活动直到1860年代末才开始出现,此前只有一些选择在野外捕猎和居住的山地人在19世纪早期到中叶曾偶尔进入。美国陆军在公园刚刚建立后就受委托对其进行监管。1917年後,公园的管理工作移交给了之前一年刚刚成立的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园中有数以百计因其建筑学和历史学意义而保护起来的建筑物,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超过1000个考古遗迹。 黄石国家公园占地面积约为8983平方千米,其中包括湖泊、峡谷、河流和山脉。公园内最大的湖泊是位于黄石火山中心的黄石湖,是整个北美地区最大的高海拔湖泊之一。黄石火山是北美最大且仍处于活跃状态的超级火山,在过去两百万年中它曾数次以巨大的力量爆发。喷出的熔岩和火山灰也覆盖了公园内的绝大部分地区。得益于其持续的活跃状态,世界上的地热资源有半数位于黄石公园地区。黄石公园也是大黄石生态系统的核心所在,这是北温带地区现存最大且仍然近乎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 公园内有记录的哺乳动物、鸟类、鱼类和爬行动物有数百种之多,其中包括多种濒危或受威胁物种,广袤的森林和草原中同样存有多种独特的植物。黄石公园是美国本土最大和最著名的巨型动物居住地。公园中有灰熊、狼、美洲野牛和加拿大马鹿的栖息地。是美国最古老也最大的野牛群。公园内每年都会发生山火,其中最大的一次是1988年黄石公园大火,公园内近三分之一的面积被烧毁。黄石公园也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园内可进行远足、露营、划船、钓鱼、度假和观光等活动。沿着园内铺设的道路可以就近接触到主要的地热区域以及一些湖泊和瀑布。冬天,游客们则往往会在导游指引下乘坐雪上摩托车等冰上交通工具来造访公园。.

新!!: 火星水文和黃石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黑海

黑海是欧亚大陆的一个陆间海,被欧洲、高加索和安那托利亞半岛所包围。黑海通过土耳其海峡与地中海的爱琴海区域相联。西亚和东欧被这一系列水体分隔开来。黑海在北面通过刻赤海峽与亞速海相连。流入黑海的主要河流有多瑙河和第聂伯河。沿海国家有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沿海重要城市有伊斯坦布尔、布尔加斯、瓦尔纳、康斯坦察、图尔恰、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巴统等。 黑海的面积有(不包括亞速海)Surface Area—,最大深度为Maximum Depth—,体积为。黑海形成一个东西向的椭圆形凹陷。黑海的南面是本廷山脈,东面是高加索山脉,西北面是宽阔的低地。黑海东西向最宽有大约。.

新!!: 火星水文和黑海 · 查看更多 »

霍頓撞擊坑

霍頓撞擊坑(英文:Holden Crater)位於火星水手號谷東南方、阿爾及爾平原北方的高地上,直徑152.66公里,是預計於2011年發射的火星科學實驗室四個登陸候選地點之一。名稱來自美國天文學家、太平洋天文學會創辦人愛德華·辛格登·霍頓(Edward Singleton Holden)。 此撞擊坑有古代水流活動的遺跡,如從西南方流入的烏斯缽谷的洪水、撞擊坑壁沖蝕溝末端的沖積扇,而最特別的是裸露出的湖底沉積物,其中含有黏土。這些特徵使得霍頓撞擊坑被選為預計2011年發射的火星科學實驗室的登陸候選地點,以研究古代的水文及氣候。.

新!!: 火星水文和霍頓撞擊坑 · 查看更多 »

霧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的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雾能影响能见度,对交通影响很大。根据国际上的定义,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叫雾(fog),超过1公里的称为轻雾霭(mist)。。當气温达到露点温度时(或接近露点),空氣裡的水蒸气凝結生成雾。根據凝結的成因不同,霧有數種不同類型。.

新!!: 火星水文和霧 · 查看更多 »

茂米谷

--是位於火星月沼區的一個古老谷地,中心座標19.7°N, 53.2°W。該谷地長度350公里,以美國印第安納州和俄亥俄州的--命名。.

新!!: 火星水文和茂米谷 · 查看更多 »

阿倫混沌

阿倫混沌(Aram Chaos)是火星上的一個混沌地形,中心座標2.6°N, 21.5°W,被認為是一個受到高度侵蝕的撞擊坑。.

新!!: 火星水文和阿倫混沌 · 查看更多 »

阿瑞斯谷

阿瑞斯谷(Ares Vallis),或戰神谷,位於火星克里斯平原東南方。名字由來於古希臘神話中的戰神阿瑞斯。該峽谷有被水流侵蝕的特徵,代表水可能曾經存在於火星(見火星水文)。.

新!!: 火星水文和阿瑞斯谷 · 查看更多 »

阿西莫夫撞击坑

阿西莫夫撞击坑是火星诺亚奇兹区的一个撞击坑,位于47.0° S,355.05° W。它的直径为84.0 km,以美国生物化学家和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1992)命名 。 Image:Close-up of Asimov Crater.JPG|阿西莫夫撞击坑土堆上的峡谷 Image:Asimov Crater Layers.jpg|阿西莫夫撞击坑西坡地层 Image:Asimov Layers Close-up.JPG|阿西莫夫撞击坑西坡地层特写。阴影表现突出部分。一些地层很耐侵蚀所以一直保存下来。 Image:Asimov Crater Central Pit.jpg|阿西莫夫撞击坑东坡中央坑.

新!!: 火星水文和阿西莫夫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阿薩巴斯卡谷

阿薩巴斯卡谷(Athabasca Valles)是一個火星上埃律西昂區的外流浚道,是災難性洪水切穿火星表面形成的。該峽谷長度約285公里,以加拿大阿萨巴斯卡河命名。.

新!!: 火星水文和阿薩巴斯卡谷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高地

#重定向 阿拉伯台地 (火星).

新!!: 火星水文和阿拉伯高地 · 查看更多 »

赤铁矿

赤铁矿,是氧化铁的主要矿物形式,铁主要由赤铁矿冶炼。.

新!!: 火星水文和赤铁矿 · 查看更多 »

赫卡特斯山

赫卡特斯山(Hecates Tholus)是火星上的火山,根據歐洲太空總署的火星快車號觀察的結果,三億五千萬年前赫卡特斯山曾經有巨大的火山爆發。這次的噴發創造了直徑10公里的破火山口,並且冰川的沉積物稍後充填了部分的破火山口和相鄰的窪地。火山口的計數顯示這是發生在500萬至2000萬年前的事,但是氣候模是顯示目前在赫卡特斯山的冰並不穩定,因為氣候變化指出冰川仍在活動中。這也顯示出冰川的年齡對應於火星自轉軸傾角增加的時期。 這座火山在埃律西昂平原上,位於火星北緯32.1度,東經150.2度,直徑183公里。它是埃律西昂火山群中最北邊的,其它的是埃律西昂山和歐伯山。 在行星命名中,"tholus"是用來描述一個小小的圓頂的山或小山。 Image:MOLA hecates tholus.jpg|赫卡特斯山的地勢圖。 Image:Hecates Tholus Ridges.JPG|HiRISE所見的赫卡特斯山脈,山脊是西北的走向。.

新!!: 火星水文和赫卡特斯山 · 查看更多 »

薩瑞南高地

薩瑞南高地,或翻譯為西雷努梅台地(Terra Sirenum)是一個位於火星南半球的大範圍高地。.

新!!: 火星水文和薩瑞南高地 · 查看更多 »

間歇泉

間歇泉(英語:Geyser)是溫泉的一種,因為地下水變成蒸氣而間歇地噴出而形成。.

新!!: 火星水文和間歇泉 · 查看更多 »

钠(Natrium,化学符号:Na)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原子序数是11,相对原子质量为23。鈉单质不會在地球自然界中存在,因為鈉在空氣中會迅速氧化,並與水產生劇烈反應,所以常見於化合物中,元素狀態的鈉通常以特殊物質(如石蠟、煤油)保存,以防與空氣中的水份或氧氣產生化合物。.

新!!: 火星水文和钠 · 查看更多 »

蒸发

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过程,與另一汽化過程「沸腾」不同的是,蒸發只會發生於液體的表面,而且可在任何溫度發生。在工业生产中,一般需要加热,可以在低于沸点时蒸发,也可以在沸点时进行沸腾蒸发。不同液体的沸点也不同,有的液体在沸点或低于沸点时会氧化或分解,需要进行减压蒸发(真空蒸发)。 蒸發的發生是由於液體粒子流動時互相發生不同程度的碰撞,這些碰撞使接近液體表面的粒子擁有足夠能量從液體中逃逸出去,做成蒸發現象。蒸發是水循環的重要途径,太陽的能量使海洋、湖泊裡的水,泥土中的水汽蒸發,形成雲。在水文學中,蒸發和蒸騰(植物葉片氣孔中水分的蒸發)合稱蒸散。 在蒸发時,液体表面會有數個平均自由程的蒸氣薄膜,稱為克努森層。.

新!!: 火星水文和蒸发 · 查看更多 »

钾(Kalium,化学符号:K)是原子序数为19的化学元素,银白色有光泽的1A族碱金属元素,质软,和鈉的化學性質相似但更活泼。.

新!!: 火星水文和钾 · 查看更多 »

钙(Calcium)是一種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是Ca,原子序数是20。鈣是银白色的碱土金属,具有中等程度的軟性。雖然在地殼的含量也很高,為地殼中第五豐富的元素,占地殼總質量3%,因其化學活性頗高,可以和水或酸反應放出氫氣,或是在空氣中便可氧化(形成緻密氧化層(氧化鈣)),因此在自然界多以離子狀態或化合物形式存在,而沒有单质存在。在工業的主要礦物來源如石灰岩、石膏等,在建筑(水泥原料)、肥料、制鹼、和医疗上用途佷广。.

新!!: 火星水文和钙 · 查看更多 »

蒙德撞擊坑

蒙德撞擊坑(Maunder)是火星諾亞區一個受到侵蝕的古老撞擊坑,中心座標50°S,358.5°。直徑107.5公里,以英國天文學家愛德華·沃爾特·蒙德命名。.

新!!: 火星水文和蒙德撞擊坑 · 查看更多 »

邁亞谷

邁亞谷(Maja Valles)是位於火星月沼區的一個古老而大型的外流浚道。中心位置位於12.6°N, 58.3°W。名字由來於尼泊爾語的火星。.

新!!: 火星水文和邁亞谷 · 查看更多 »

铁氧化物

铁氧化物、碱式氧化铁和铁氢氧化物是一类性质类似的化合物,目前已知有16种。.

新!!: 火星水文和铁氧化物 · 查看更多 »

镁(Magnesium)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Mg,它的原子序数是12,是一種银白色的碱土金属。鎂是在地球的地殼中第八豐富的元素,約佔2%的質量,亦是宇宙中第九多元素。.

新!!: 火星水文和镁 · 查看更多 »

艾徹斯峽谷

#重定向 艾徹斯深谷.

新!!: 火星水文和艾徹斯峽谷 · 查看更多 »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縮寫:BBC;又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以強調其公營地位)是英国的一家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且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广播业务。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服务。.

新!!: 火星水文和英国广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鋒 (氣象)

鋒(frontal surface)是指冷暖氣流相遇所形成的一個面,是為冷暖氣團交介面,通常也會伴隨低壓槽。鋒面為中尺度系統。鋒面依照性質分為四種,為別為冷鋒、暖鋒、滯留鋒(或靜止鋒)、囚錮鋒,依照形成過程則可分為地面鋒、高空鋒。.

新!!: 火星水文和鋒 (氣象) · 查看更多 »

蛋白石

蛋白石,英语音译为“Opal”或“澳宝”,宝石学名称为歐泊,是二氧化硅的水合物,成分为SiO2·n H2O,是非晶质结构,所以无一定的外形,断口为贝壳状,主要是二氧化硅的胶体沉淀形成的,如果沉淀在生物遗骸中,则形成“树化玉”。 蛋白石的含水量并不固定,一般在3%-10%左右,但也有高达20%的;硬度为5.5-6.5;比重为1.9-2.5;一般为蛋白色,如果有其他原子混入,可以形成各种颜色,例如含铁、钙、镁、铜等,蛋白石一般具有玻璃光泽或蜡状光泽,如果出现色彩光泽随角度变化,则是贵重的宝石,否则只是装饰性石材。 蛋白石的形成是在低温条件下慢慢沉积的,可以在几乎所有岩石中生成,不过一般都是在石灰岩、砂岩和玄武岩中发现。 目前也可以人工合成蛋白石,不过人工合成的密度较低并多孔。 澳大利亚是蛋白石出产最多的国家,蛋白石也是澳大利亚的“国石”。澳宝蛋白石主要分为三种。出产于新南威尔士省的黑澳宝(black opal);出产于昆士兰省的铁矿石澳宝 (boulder opal),其中最为罕有的是江达镇(Jundah)出产的管状澳宝(pipe opal);以及出产于南澳的白/水晶澳宝(white/crystal opal)。 Opal Armband 800pix.jpg|蛋白石装饰的手镯 Opal banded.jpg|蓝色蛋白石 Opledefeu2.jpg|火蛋白石 Nev opal09.jpg|复合色彩的蛋白石原石标本,产自美国内华达州的维尔京山谷(Virgin Valley).

新!!: 火星水文和蛋白石 · 查看更多 »

降水

降水是指在大氣中冷凝的水汽以不同方式下降到地球表面的天气现象。大气中的水汽几乎全部集中于对流层中,温度越高,大气可以容纳的水汽含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少。一定温度下,当空气不可容纳更多的水汽时,称为饱和空气。当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和温度相匹配时,不会出现水汽凝结现象,但当空气达到过饱和状态时,则会产生多余的水汽并发生水汽凝结。 过饱和空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空气的上升运动,造成气温下降,形成过饱和水汽;加上吸湿性较强的凝结核的作用,水汽凝结成云,来自云中的云滴,冰晶体积太小,不能克服空气的阻力和上升气流的顶托,从而悬浮在空中。当云继续上升冷却,或者云外不断有水汽输入云中,使云滴不断地增大,以致于上升气流再也顶不住时候,才能从云中降落下来,形成雨、雪、雹等降水天气。.

新!!: 火星水文和降水 · 查看更多 »

Science (journal)

#重定向 科学 (期刊).

新!!: 火星水文和Science (journal) · 查看更多 »

提托努利林峽谷

提托努利林峽谷(Tithonium Chasma)是一個火星峽谷,位於科普剌塔斯區。提托努利林峽谷約8.1公里長,是火星反照率著名特徵。.

新!!: 火星水文和提托努利林峽谷 · 查看更多 »

格林撞擊坑 (火星)

格林撞擊坑(Green)是一個位於火星阿爾及爾區的撞擊坑,中心座標52.7°S,8.4°W。直徑184公里,以英國天文學家納撒尼爾·埃弗里特·格林命名。.

新!!: 火星水文和格林撞擊坑 (火星) · 查看更多 »

梅杜莎槽溝層

梅杜莎槽溝層(Medusae Fossae Formation,MFF)是火星赤道上綿延約5500公里的獨特沉積構造,成因至今仍未明瞭。位於埃律西昂平原和亞馬遜平原南方,火星南北地形差異的分界線上。層(Formation)是岩層學(Lithostratigraphy)中岩層的基本單位。此地層以位於其中、的梅杜莎槽溝(Medusae Fossae)命名。.

新!!: 火星水文和梅杜莎槽溝層 · 查看更多 »

機會號

#重定向 机遇号.

新!!: 火星水文和機會號 · 查看更多 »

欧洲空间局

欧洲空间局(Agence spatiale européenne,缩写:ASE; European Space Agency,缩写:ESA)是由欧洲数国政府組成的的國際空间探测和开发组织,总部设在法国首都巴黎。欧洲空间局负责亞利安4号和亞利安5号火箭运载火箭的研制与开发。 欧洲空间局的前身,--(European Space Research Organization,ESRO)经过1962年6月14日签署的一项协议,于1964年3月20日建立。如今它仍旧是ESA的一部分,称为欧洲空间研究与技术中心,位于荷兰诺德韦克。 ESA目前共有19个成员国:奥地利、比利时、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羅馬尼亞以及英国;另外,加拿大是ESA的準成員國(Associate Member)。法国是其主要贡献者(参见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目前,ESA与欧盟没有关系。歐盟轄下另有歐盟衛星中心(European Union Satellite Centre)。 ESA共有约2200名工作人员。其2011年的预算约为40亿欧元。 ESA的发射中心(欧洲航天发射中心)位于南美洲北部大西洋海岸的法属圭亚那,占地约90600平方公里,属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领导,主要负责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探空火箭的发射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运载火箭的试验和发射。由于此地靠近赤道,对火箭发射具有很大益处:纬度低,从发射点到入轨点的航程大大缩短,三子级不必二次启动;相同发射方位角的轨道倾角小,远地点变轨所需要的能量小,增加了同步轨道的有效载荷;向北和向东的海面上有一个很宽的发射弧度;人口、交通、气象条件理想等。目前,航天中心有阿里安第一、第二、第三发射场,是欧洲航天活动的主要基地。控制中心則位於德國的達姆施塔特。.

新!!: 火星水文和欧洲空间局 · 查看更多 »

歐伯山

歐伯山(Albor Tholus)一座在火星上的埃律西昂的死火山,就在赫卡特斯山和埃律西昂山附近,高4.5公里而寬170公里,它的破火山口有30公里寬、3公里深,這跟地球的火山比起來算是不尋常的深,根據火星快車號探測的結果顯示埃律西昂的火山以前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屬於活躍狀態。 A Category:火星的火山.

新!!: 火星水文和歐伯山 · 查看更多 »

歐羅姆混沌

歐羅姆混沌(Aureum Chaos)是火星珍珠灣區一個崎嶇的陷落區域,中心座標4.4S°, 27W°。.

新!!: 火星水文和歐羅姆混沌 · 查看更多 »

氧化剂

氧化剂是一类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在化合价有改变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由高价变到低价(即搶到电子)的物质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可以被还原,其产物叫还原产物。 另一方面,氧化剂也是一类危险化学品的总称,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名录》的第5类危险化学品。.

新!!: 火星水文和氧化剂 · 查看更多 »

氯是一种卤族化学元素,化学符号為Cl,原子序数為17。.

新!!: 火星水文和氯 · 查看更多 »

氯化物

氯化物在无机化学领域里是指带负电的氯离子和其它元素带正电的阳离子结合而形成的盐类化合物。最常见的氯化物比如氯化钠(俗称食盐)。常见的氯化物列在右表。但有時金屬(如金)溶解在王水時會產生一種叫氯某酸(如氯金酸),一氧化氮和水。.

新!!: 火星水文和氯化物 · 查看更多 »

水圈

水圈(hydrosphere),是一個行星、衛星或小行星上所有的水以及其所構成的系統。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存在于空中、地表和地下,包括大气水、海水、陆地水(河、湖、沼泽、冰雪、和地下水),以及生物体内的生物水。水圈可能與岩石圈、生物圈、大氣圈、磁圈等其他地球外表圈層高度重疊,共同形成地球的。 地球上水圈的總質量約為1.4×1018公噸,佔地球質量的0.023%。約有20×1012公噸存在於地球大氣層。地球表面積3.61億平方公里(75%)被海洋所覆蓋。地球海洋的平均鹽度為每公斤海水35克鹽(3.5%)。 水圈的上限可视为对流层顶,下限为深层地下水所及的深度。.

新!!: 火星水文和水圈 · 查看更多 »

水手9號

水手9號 是NASA的太空探測衛星,用於探索火星,也是水手號計劃的一部份。水手9號於1971年5月30日發射飛向火星,並於同一年11月14日抵達,成為第一個環繞除了地球以外第一顆行星的太空船——僅僅小幅度領先蘇聯的火星2號及火星3號,它們都在一個月之內抵達。經過好幾個月的沙塵暴後它終於傳回令人驚訝的地表清晰照片。.

新!!: 火星水文和水手9號 · 查看更多 »

水手號計劃

水手號計劃(Mariner program)是由美國太空總署所主導的太空探索計劃。在此計劃中發射了一系列為探索水星、金星和火星而設計的無人太空船。這個計劃奪得多項第一,包括第一次星際飛越(flyby)、第一個行星探測器以及第一個以重力加速航行的太空船。 在水手號計劃系列中十個飛行器中,七個成功三個失敗。原本計劃的水手11號及水手12號演變成航海家計畫中的航海家1號及航海家二號,而維京1號及維京2號火星軌道太空船則是放大版的水手9號太空船。從航海家系列之後基於水手號設計的太空船還包括前往金星的麥哲倫號、前往木星的伽利略號。被稱為Mariner Mark II的第二代水手號太空船最終演變成為曾環繞土星的卡西尼-惠更斯号。最近發射前往冥王星的新視野號,雖然大致基於簡化的先鋒10號、先鋒11號,但也有部份特徵源自水手號系列,包括三軸穩定器(3-axis stabilization)及一個航海家、卡西尼號式的通訊碟型天線。.

新!!: 火星水文和水手號計劃 · 查看更多 »

水手號谷

水手號谷(Valles Marineris),或稱為水手號峽谷、水手峡谷或水手谷,命名來自水手9號,是火星最大的峡谷,也是太阳系最大最长的峡谷。位在塔爾西斯火山高原的東側,長3769公里、最深處7公里,成一個複雜的峡谷系統,是地殼拉張陷落而形成,可與地球的東非大裂谷相比較。水手號谷東西範圍為東經267.3度至東經331.1度,即西臨諾克提斯迷宮、往東進入大片混沌地形;南北範圍則是南緯2.96度至南緯19.09度。.

新!!: 火星水文和水手號谷 · 查看更多 »

永久冻土

永冻土(英語:Permafrost,又譯永冻层、永冻土层或多年冻土)是一個地質學的名詞,指當凍土層(frost soil)處於水的結冰點以下超過兩年的狀況。.

新!!: 火星水文和永久冻土 · 查看更多 »

河床

河床(river bed)是指河谷底部被水流(河流)冲占的部分。枯水期河水占据谷地较小部分,洪水期占据面积最广,甚至整个谷底被水流占据。由河床及其衍生的地貌单元又称为河床地貌。.

新!!: 火星水文和河床 · 查看更多 »

沃斯托克湖

沃斯托克湖(восток)又譯為福斯多克湖、復斯圖湖,意译为东方湖,是南極洲140個以上冰下湖、地下水體中最大者,也是世界最大的冰下湖,距南極海岸線1500公里之處,海拔高度3500公尺。沃斯托克湖由俄羅斯南极考察站東方站(俄语东方为沃斯托克)得名,位置接近東方站的下方,湖面在冰層表面下4公里處。.

新!!: 火星水文和沃斯托克湖 · 查看更多 »

混沌地形

混沌地形用來描述一些行星地表上,山脊、裂縫、平坦的小平原等互相混在一起的地形,在火星和木星的衛星歐羅巴上很常見,而歐羅巴上的混沌地形,是冰層碎裂、冰塊旋轉傾斜後再度互相凝固而成,因此可看見相鄰的塊體上有連續的特徵,中間卻被切斷,如右圖般的地形。在命名法上,Chaos(混沌)是地形特徵的術語,如歐羅姆混沌。.

新!!: 火星水文和混沌地形 · 查看更多 »

戈耳貢混沌

戈耳貢混沌(Gorgonum Chaos)是位在火星Phaethontis區的峽谷群,中心座標37.5°S,170.9°W。名字來自位於24S,154W的反照率特徵.

新!!: 火星水文和戈耳貢混沌 · 查看更多 »

斯卡曼德洛斯谷

斯卡曼德洛斯谷(Scamander Vallis)是位在火星阿門塞斯區的一個古老河谷,位於北緯16,西經331.5。長度約204公里。名自由來於特洛伊一條河流的古名。.

新!!: 火星水文和斯卡曼德洛斯谷 · 查看更多 »

方解石

方解石(calcite)是碳酸鈣(化学式:CaCO3)的穩定形態,呈现菱面体或偏三角面体,聚形呈钉头或犬牙状。其中,菱面体有双折射性。 方解石晶体属三方晶系的碳酸鹽礦物,在地球的表面廣泛分佈,石灰岩和大理岩中含有方解石。 在溫泉區中也可以找到方解石,它是溫泉區的礦脈礦物, 在地洞穴中鐘乳石和石筍也可以找到方解石, 方解石還是海洋生物外殼組成的成份,浮游生物,有孔蟲類,紅色海藻的堅硬部份,一些海綿、棘皮動物、苔蘚蟲門,和牡蠣殼的主要成份。霰石加熱到470°C會變成碳酸鈣。.

新!!: 火星水文和方解石 · 查看更多 »

愚人节

愚人节位于每年公历4月1日,是从19世纪开始在西方兴起流行的民间节日,并未被任何国家认定为法定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以各种方式互相欺骗、捉弄及取笑,往往玩笑在最后才被揭穿。如果个别玩笑開得過大,很可能會引起人們的恐慌,产生较大规模反响及衍生成為謠言或都市传说。.

新!!: 火星水文和愚人节 · 查看更多 »

愛爾蘭

#重定向 爱尔兰.

新!!: 火星水文和愛爾蘭 · 查看更多 »

托勒密撞擊坑 (火星)

托勒密撞擊坑(Ptolemaeus Crater)是位於火星Phaethontis區的一個撞擊坑,中心座標46.21°S,157.6°W。該撞擊坑直徑165.18公里,以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命名.

新!!: 火星水文和托勒密撞擊坑 (火星) · 查看更多 »

拉維谷

拉維谷(Ravi Vallis)是火星珍珠灣區的一個古老外流浚道,位於0.2° S,40.7 W°。該峽谷長度205.5公里,以巴基斯坦的拉維河命名。.

新!!: 火星水文和拉維谷 · 查看更多 »

曲流

曲流(又稱河曲或河套或蜿蜒型河流)是指河流的彎曲。曲流多見於下游。河道的外彎水流較快,河岸受侵蝕;內彎則水流較慢,沉積物累積形成新的河岸。河道因此越來越彎,河谷亦越來越寬。當曲流過彎而脫離主河道,該段曲流就會變成牛軛湖。 Category:湖沼學 Category:流水地貌 Category:地貌学 Category:河流 Category:水流 Category:侵蚀.

新!!: 火星水文和曲流 · 查看更多 »

晶洞

晶洞,或称晶球,是一种在美国、巴西和墨西哥比较常见的地质构成,其实质上是岩石内部的气泡晶体构成,一般内部含有石英晶体和/或玉髓沉积,晶球的外部为石灰石或相关岩石。其他完全由晶体填充的被称作矿瘤。 地质学家目前为止对晶洞形成还没有广泛认同的理论,但相信晶洞可以在任何埋藏的空腔内形成。这些空腔可以是火成岩中的气泡、树根下的空穴,甚至动物挖的地洞。经过漫长时间,空腔的外壁变硬,溶解的硅酸盐和/或方解石沉积到内壁。再经过漫长的时间,缓慢渗入的矿物使得晶体在空腔内部结晶。随后,经过数百万年,晶球随着地质运动回到地质表层。 多样的晶体大小、形状和颜色深浅使得每个晶洞都较为独特。一些是纯净的石英晶体,另一些则是深紫色的紫水晶。其他的可能是玛瑙、玉髓或碧玉等等。只有切开或打碎晶球才能确定它是否实心和到底含有什么晶体。 Category:地质学.

新!!: 火星水文和晶洞 · 查看更多 »

2001火星奧德賽號

2001火星奧德賽號(2001 Mars Odyssey)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火星探測衛星,由洛克希德·馬丁製造衛星,花費約2.97億美金。主要任務是尋找水與火山活動的跡象,同時也是火星探測漫遊者和鳳凰號火星探測器和地球通訊的中繼衛星。於2001年升空。這次任務的名稱是根據電影《2001太空漫遊》來命名的。 2001火星奧德賽號在2001年4月7日在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由三角洲二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2001年10月24日2:30 a.m. UTC到達火星軌道,進行氣阻減速以進入環繞火星軌道。2002年1月氣阻減速完成,同年2月19日開始科學任務。.

新!!: 火星水文和2001火星奧德賽號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