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滿壘

指数 滿壘

満壘,是棒球或壘球中,除了本壘以外其他的壘上都有跑者。英語稱為bases loaded。.

17 关系: 坂口智隆壘包壘球安打三杀強迫取分保送再見安打出局 (棒球)全壘打盜壘駒田德廣跑壘員雙殺棒球滿壘全壘打打點

坂口智隆

坂口 智隆(さかぐち ともたか、),歐力士野牛所屬的職業棒球選手(外野手)。.

新!!: 滿壘和坂口智隆 · 查看更多 »

壘包

壘包,是棒球和垒球比賽中所使用的器具,共有一壘、二壘、三壘、本壘四個壘包,每個壘包皆有防守員防守,形狀是正方形。至於本壘為五角型。.

新!!: 滿壘和壘包 · 查看更多 »

壘球

壘球(softball),由棒球發展而來,規則也相似。 壘球於1996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成為正式項目,只設女子組;不過在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之後被剔除。 國際壘球總會將和國際棒球總會合作把棒壘球合為單一項目,申請重返2020年奧運。自2014年起亞運棒壘球合為單一項目。IOC於2011年7月5日決定將棒壘球列為2020年奧運候選項目。壘球目前為奧運非核心(永久)正式項目,不定期(屆)舉行。.

新!!: 滿壘和壘球 · 查看更多 »

安打

安打是棒球運動中的一個名詞,指打者把投手投出來的球擊出到界內,使打者本身能至少安全上到一壘的情形。但有兩種情形之下,不計為安打:一是因為對手球員的守備失誤才造成安全上壘。二是因為守備球員選擇試圖讓其他壘上的跑者出局,才造成打者安全上壘,這種情形稱作野手選擇。.

新!!: 滿壘和安打 · 查看更多 »

三杀

三殺(Triple play)也稱為三殺打或三殺守備,為棒球名詞,原則來就是雙殺打的延伸,主要是在棒球比赛中,一二壘有人或滿壘的狀態下,在打者擊出內野滾地球時,不論是由防守球員自踩壘包、觸殺或是以順時鐘依序將球傳三壘、二壘、一壘,只要防守人員讓進攻方三名跑者全部都在到達下一個壘包之前出局,打者的打擊紀錄上就會記為三殺打。 三殺可以進行多種方式進行,其中大部分是第一個和第二個壘包有人,將球打到游擊手或三壘手,被迫前往三壘而出局,球又被傳到二壘形成第二人出局,然後再刺殺前進一壘的跑者。 而三殺守備則是說,壘包上一二壘皆有人時,當打者打出平飛球,通常是被二壘手或游擊手給接殺出局,然後二壘手或游擊手在二壘往三壘推進的跑者來不及回壘時將其觸殺,然後再傳往一壘,一壘手接到球後則在對方一壘往二壘跑者回壘不及時將其觸殺出局;或者是二壘手直接在完成飛球接殺並觸殺回壘不及的二壘往三壘推進的跑者後,再將一壘往二壘推進的跑者直接觸殺,也仍構成三殺守備。 在棒球比賽中,不論是三殺守備,還是三殺打,皆為非常罕見。.

新!!: 滿壘和三杀 · 查看更多 »

強迫取分

強迫取分(squeeze或稱squeeze play)是一個棒球運動中使用的術語。在比賽中意指強迫取分戰術,就是在三壘有人情況下,壘上跑者在投手投球時提前起跑,打者則以短打方式助三壘跑者回到本壘得分,不過一旦被識破跑者幾乎必死,使用時間必須拿捏的很恰當,算是一種風險較大的戰術。.

新!!: 滿壘和強迫取分 · 查看更多 »

保送

保送是棒球術語。是屬於保送讓打者上壘的通稱。包括四壞球(保送一壘)、和觸身球(保送一壘)。 擊球員獲得四壞球、故意四壞球(敬遠球或保送戰術),或是投手所投出的球擊中擊球員(打者)形成觸身球,擊球員可以直接上到一壘的情形。 四壞球(Base on Balls,通常記錄為BB)又稱作四壞保送,英文也以Walk為同義詞,是棒球運動中的術語,指投手對擊球員在被有效擊出(包括擊入界內或界外接殺)或投出三個好球之前,投出四個壞球,此時打者會被保送上一壘,投手投出四壞保送,會平白給對手在沒有安打的情形下製造得分的機會,投出許多保送的投手常代表其控球能力不佳;反過來說,一個選球能力好的打者,能夠獲得較多四壞球上壘的機會,替球隊爭取更多得分的機會。.

新!!: 滿壘和保送 · 查看更多 »

再見安打

再見安打是棒球比賽的用語,一種用安打得分並使比賽直接結束的情形。只有後攻的球隊,才有可能有再見安打。.

新!!: 滿壘和再見安打 · 查看更多 »

出局 (棒球)

出局(Out)是指棒球比賽中進攻的一方有多少名球員出局。進攻的一方有三名球員出局的話,該局強制結束。一般而言,球員有以下情況將會出局:.

新!!: 滿壘和出局 (棒球) · 查看更多 »

全壘打

棒球運動中,全壘打是一種打者可環繞所有壘包一周的安打。除了打者跑到終點本壘時,可自力得到一分之外,所有已經在壘包上的跑者每人皆可得到一分。 棒球進攻隊伍的球員必須依序經過四個壘包才能得分,在其他情況下,打者上壘成為跑者之後,必須藉由其他隊友的幫助推進才能得分。但是若擊出全壘打,計分板上分數立刻就增加了,因此全壘打一向是棒球運動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環。 1920年12月15日國家聯盟公佈了一項數據告訴大家為什麼最近幾年全壘打開始暴增。1919年國家聯盟的比賽總共用了10,248個球,1920年用了27,924個,更早之前是把球打到不能再打時才換球,因此,在這之前的打者全壘打都不多。 最偉大的打者通常很會打全壘打。美國曾有句諺語說:「鳥槍開福特,重砲手開凱迪拉克。」("Singles hitters drive Fords, and home run hitters drive Cadillacs.")還有個傳說是:有次有個記者訪問美國球星貝比·魯斯,談到他的薪水比美國總統赫伯特·胡佛還高一事,魯斯回答:「那要看他去年打多少支全壘打囉?」值得一提的是,1928年胡佛競選總統時,魯斯是他的對手艾爾·史密斯的支持者。出處:Marshall Smelser的《The Life That Ruth Built》一書。 在台灣,全壘打又稱為「紅不讓」,這是日文棒球術語ホームラン音譯為漢語而成,而日文又是從英語全壘打「Home Run」音譯而來。.

新!!: 滿壘和全壘打 · 查看更多 »

盜壘

在棒球中,盗垒指跑垒员在投手投球时提前离开原垒包成功占领前方垒包的动作。在统计中盗垒通常被计为SB。如果投手或捕手成功的通过传球将跑垒员阻杀,则称作盗垒失败(caught stealing,CS)。成功的盗垒不仅需要速度,还需要跑垒员对场上形势作出正确判断。.

新!!: 滿壘和盜壘 · 查看更多 »

駒田德廣

駒田德廣(1962年9月14日 - ),日本棒球選手,出生於奈良県磯城郡三宅町,曾經效力於日本職棒讀賣巨人等隊伍,於2000年退休,生涯通算195支全壘打。.

新!!: 滿壘和駒田德廣 · 查看更多 »

跑壘員

跑壘員,又稱作跑者是棒球或壘球的名詞,指已攻佔在壘包上的攻擊球員,跑壘員於進壘時應採順時針方向觸踏一壘、二壘、三壘及本壘,才算得分。若被迫返壘,仍須依逆時針方向順序返回。 category:棒球術語.

新!!: 滿壘和跑壘員 · 查看更多 »

雙殺

#重定向 双杀.

新!!: 滿壘和雙殺 · 查看更多 »

棒球

棒球是一種團體球類運動,是由人數最少為9人的两支队伍在一個扇形的球場进行“击球—跑位”形式的对抗。棒球球員分為攻、守兩方,攻方球员利用球棒将守方投掷的球击出,随后沿着四个垒位进行跑垒,當成功跑一圈回到本壘就可得1分;而守方则利用手套将攻方击出的球接住或掷回将攻方球员打出局。比賽中,兩隊輪流攻守,九局中(少棒為六局)得分較高的一隊勝出。若正規九局打完後雙方得分仍相同,則進入12局制延長賽或依其他規定或認定為和局。(MLB則採無限局數延長賽,無和局制度) 其近似的运动项目为垒球。.

新!!: 滿壘和棒球 · 查看更多 »

滿壘全壘打

滿壘全壘打(grand slam),或稱滿貫全壘打、滿壘打,也有滿分全壘打這一種說法,但較少用此說法,多以前三種說法為主,指打者在滿壘時(也就是一壘、二壘、三壘都有跑者)打出的全壘打,可一口氣得到4分。1999年美國職棒大聯盟洛杉磯道奇投手朴贊浩出戰紅雀隊,遭到當時紅雀三壘手大帝士(Fernando Tatis)單局擊出兩支滿貫全壘打,成為美國大聯盟的百年記錄。 場內大滿貫(inside-the-park grand slam)需兼具兩者的特性,非常罕見。美國職棒大聯盟最近一次出現場內大滿貫是在1999年10月3日由坦帕灣魔鬼魚隊的Randy Winn所擊出的。 雙代打滿貫砲則是指當場兩支滿貫全壘打而且兩支都是由代打球員擊出,這種紀錄史上共有兩次,第一次是由1929年5月26日紐約巨人隊迎戰波士頓勇士隊的比賽中,由紐約巨人的克勞佛(Pat Crawford)與波士頓勇士隊貝爾(Les Bell)所締造;而史上第二次則是由2007年5月15日興農牛隊迎戰La New熊隊的比賽中,由La New熊隊的林聖凱和興農牛隊總教練黃忠義所締造。 2011年8日26日洋基隊締造大聯盟史上一次單隊單場三支滿貫全壘打紀錄,由卡諾、馬丁、葛蘭德森分別在第五、第六、第八局轟出,打破了美國大聯盟136年的紀錄。.

新!!: 滿壘和滿壘全壘打 · 查看更多 »

打點

打點(RBI,Run Batted In)在棒球統計數字中是指打者藉由每次打席使壘包上的跑壘者或打者本身都跑回本壘得分。 其中包含球員被四壞保送或觸身球而上壘、打出高飛犧牲打使壘上跑者得分。 但以下情形並不計打點: 假如球員打出雙殺打而得分、打擊時因守備失誤而得分、投手暴投或捕手捕逸而得分、或者因投手犯規而得分;则不计打点。 此外,假如球員打出全壘打而壘包有兩個人,打點則計為3分打點(因為打擊者和兩名跑者都得分)。.

新!!: 滿壘和打點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