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

指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

这是一份外海王星天体(TNOs)列表 按发现日期的顺序,也包括某些还没有得小行星编号的著名的外海王星天体(TNOs)。.

46 关系: 卡俄斯 (天体)奥尔特云妊卫一妊卫二妊神星妊神星的卫星小行星120347小行星148209小行星15760小行星15810小行星15874小行星174567小行星20000小行星28978小行星341520小行星38083小行星47171小行星53311小行星55565小行星55636小行星55637小行星84522小行星84719小行星88611小行星90377小行星衛星亡神星创神星傳統古柏帶天體冥卫三冥卫一冥卫二冥卫五冥卫四冥王星冥王星的衛星冥族小天體矮行星魂魄神星鸟神星阋卫一阋神星雨神星S/2000 (1998 WW31) 1最亮柯伊伯带天体列表海王星外天體

卡俄斯 (天体)

卡俄斯(小行星19521,1998 WH24)是一顆外海王星天體,被分類為QB1天體。當時是被基特峰國立天文臺4米口徑的望遠鏡所發現的,後來以希臘神話中的原始神混沌(即卡俄斯)來命名該天體。 Category:海王星外天體 Category:QB1天體.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卡俄斯 (天体) · 查看更多 »

奥尔特云

奧爾特雲,又稱奧匹克-奧爾特雲,在理論上是一個圍繞太陽、主要由冰微行星組成的球體雲團。奧爾特雲位於星際空間之中,距離太陽最遠至10萬天文單位(約2光年)左右,也就是太陽和比鄰星距離的一半。同樣由海王星外天體組成的凱伯帶和離散盤與太陽的距離不到奧爾特雲的千分之一。奧爾特雲的外邊緣標誌著太陽系結構上的邊緣,也是太陽引力影響範圍的邊緣。 奧爾特雲由2個部份組成:一個球形外層和一個盤形內層,後者又稱希爾斯雲(Hills cloud)。奧爾特雲天體的主要成份為水冰、氨和甲烷等固體揮發物。 天文學家猜測,組成奧爾特雲的物質最早位於距太陽更近的地方,在太陽系形成早期因木星和土星的引力作用而分散到今天較遠的位置。目前對奧爾特雲沒有直接的觀測證據,但科學家仍然認為它是所有長週期彗星、進入內太陽系的哈雷類彗星、半人馬小行星及木星族彗星的發源之地。奧爾特雲外層受太陽系的引力牽制較弱,因此很容易受到臨近恒星和整個銀河系的引力影響。這些擾動都會不時導致奧爾特雲天體離開原有軌道,進入內太陽系,並成為彗星。根據軌道推算,大部份短週期彗星都可能來自於離散盤,其餘的仍有可能來自奧爾特雲。.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奥尔特云 · 查看更多 »

妊卫一

妊卫一(Hi'iaka)是妊神星其中一颗卫星,比妊卫二更大、更远。妊卫一的质量大约是妊神星的1%。.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妊卫一 · 查看更多 »

妊卫二

妊卫二(Namaka)是妊神星其中一颗卫星,比妊卫一小,距妊神星更近,以一条椭圆率极高的轨道围绕妊神星运行,公转周期为18天。.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妊卫二 · 查看更多 »

妊神星

妊神星是柯伊伯带的一颗矮行星,正式名称为(136108) Haumea。妊神星是太阳系的第三大矮行星,它的质量是冥王星质量的三分之一。妊神星的质量要比地球小1,400倍(地球质量的0.07%)。2004年,迈克尔·E·布朗领导的加州理工学院团队在美国帕洛玛山天文台发现了该天体;2005年,领导的团队在西班牙内华达山脉天文台亦发现了该天体,但后者的声明遭到质疑。2008年9月17日,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将这颗天体定为矮行星,并以夏威夷生育之神为其命名。 在所有的已知矮行星中,妊神星具有独特的极度形变。尽管人们尚未直接观测到它的形状,但由光变曲线计算的结果表明,妊神星呈椭球形,其长半轴是短半轴的两倍。尽管如此,据推算其自身重力仍足以维持流体静力平衡,因此符合矮行星的定义。天文学家认为,妊神星之所以具备形状伸长、罕见的高速自转、高密度和高反照率(因其结晶水冰的表面)这些特点,是超级碰撞的结果;这让妊神星成为了碰撞家族中最大的成员,几颗大型的海王星外天体以及妊神星的两颗已知卫星亦是该家族的成员。.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妊神星 · 查看更多 »

妊神星的卫星

位於外太陽系的矮行星妊神星擁有兩颗已知自然衛星:妊衛一和妊衛二。這些小衛星在2005年利用位於夏威夷凱克天文台的大型望遠鏡觀察妊神星時被發現。 妊神星的衛星在多方面都有不尋常之處。它們屬於妊神星族,妊神星的碰撞家族,在數十億年前一次破壞了妊神星冰幔的巨大撞擊所產生的碎冰中形成。妊衛一是較大且較遠的衛星,表面存在大量的水冰,這在古柏帶天體中甚為罕有。妊衛二的質量大約為妊衛一的十分之一,軌道傾角異常地高,其軌道也時常受較大的衛星所影響。.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妊神星的卫星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20347

(120347)(Salacia),曾用臨時編號2004 SB60,是一颗海王星外天体,位於柯伊伯带,轨道半径略微大于冥王星。其直径约为850公里,是一颗较大的绕日小星体,被认为有可能成为一颗矮行星。该星体于2004年9月22日由Henry G. Roe、米高·E·布朗和Kristina M. Barkume发现。.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小行星120347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48209

2000 CR105是一顆外海王星天體,也是繼小行星90377「塞德娜」及已定義為矮行星的鬩神星外,距離太陽第三遠的系內已知天體。該天體以極橢圓的軌道圍繞太陽公轉,其週期為3240年,平均日距為219天文單位,近日點及遠日點分別為44及394 AU,軌道傾角22.75°。 這顆天體的直徑約為265公里,相信不會被列入「矮行星」的名單當中。 與「塞德娜」小行星一樣,它有別於一般的黃道離散天體,在於它通過近日點位置時,並不會受到海王星引力的影響,因而被界定為獨立天體。這些天體為何會距離太陽相當遠,至今仍是一個謎。其中一個解釋,是它們的軌道曾給一顆未知的巨大天體或是一顆靠近太陽系的恆星拉遠的。 2004年,美國史密松恩天文物理天文台的Scott Kenyon與猶他大學的Benjamin Bromley等人指出,距今40多億年前,曾經有一顆恆星接近太陽,透過它們的引力,太陽從這顆恆星上擄獲了一些小型天體,而環繞太陽公轉的一些天體也給該顆恆星擄走。2000 CR105這樣奇特的軌道,使他們認為這顆天體可能是太陽擄獲的天體之一。.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小行星148209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5760

小行星(15760) 1992 QB1是繼冥王星與查龍之後,被發現的第一顆外海王星天體。在1992年發現之後,已經成為古柏帶中主要類別QB1天體的代表。 該物體是由位於夏威夷毛納基山天文台(Mauna Kea Observatory) 的大衛·朱維特(David C. Jewitt)和珍妮·劉 (Jane X. Luu) 共同發現的,最初提議命名為歡笑(Smiley),但因為小行星1613已有同樣的名字,因此它到現在為止只有正式的永久編號尚未有正式的名稱,而通常就簡稱為QB1。(雖然看似含糊不清,但不會與另5顆已經有永久編號的小行星—,,,, 和 —和其他無數尚未獲得永久編號的混淆。).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小行星15760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5810

1--> 酆神星(15810 Arawn),临时编号为1994 JR1,是一顆屬於冥族小天體的外海王星天體。相似于冥王星,其近日點是在離太陽34.756天文單位處,而其遠日點是在44.507天文單位處,因此它的離心率相比較高。其直徑約為127公里,相對較小,不能被歸納為矮行星。它于1994年5月12日由M.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小行星15810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5874

小行星(15874) 1996 TL66是一顆外海王星天體,是由大衛·朱維特(David C. Jewitt)、珍妮·劉(Jane X. Luu)與華裔美籍的陳俊三位天文學家所共同發現的,也是第一顆黃道離散天體。雖然1995 TL8小行星比較早被發現,但是卻比較晚被分類為黃道離散天體。 經過光學與熱量聯合觀測後,它的直徑估計約為630公里。.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小行星15874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74567

(174567) 瓦爾妲是一颗海王星外天体,绝对星等为3.4。它很有可能成为一颗矮行星。它由杰弗里·A·拉森于2003年6月21日通过太空监视望远镜发现。 它目前距离太阳47.5天文单位,将于2096年11月到达近日点。它在14次冲时已被观测到58次,最早的照片可追溯到1980年。 迈克尔·E·布朗自动更新的网站将它列为很有可能的矮行星,但它的直径至今还没有测得。.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小行星174567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0000

伐罗那是一顆巨大的古柏帶天體,正式名称是:20000 Varuna,读作VAIR uh nuh,由美国天文学家麥克米倫于2000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发现,發現時的臨時名稱為2000 WR106,並且已經在1953年的乾板上追溯到其蹤跡,是矮行星的候選者之一。 伐罗那是印度神话中天空,雨水及天海之神,他亦是掌管法規與陰間的神。 关于伐罗那的详细消息现在知道得很少,只能从天文望远镜中推测其直径约为1060公里。 科学家们正在对伐罗那进行进一步观测,以得到进一步详细的消息。.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小行星20000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8978

小行星28978(2001 KX76)是一柯伊伯带天体,於2001年5月22日被發現。其直徑小於822公里,半長軸約為39.5天文單位。它與海王星的軌道共振為3:2,因此被分類為冥族小天體。 目前對於該天體的認識只有很少,根據光譜觀測顯示,它的表面含有碳及其化合物。 該天體以希臘神話中狂妄的拉庇泰人国王伊克西翁來命名。 Category:冥族小天體 Category:2001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小行星28978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341520

薨瞢神星(341520 Mors–Somnus),临时编号为2007 TY430,是柯伊伯带的外海王星天体、双小行星,归类于冥族小天体,直径大约100公里。 此星体发现于2007年10月14日,发现者为美国天文学家斯科特*谢泼德和乍得特鲁希略与斯巴鲁的望远镜,发现地为美国夏威夷Mauna Kea天文台。 此星体以罗马神话中死亡之神摩耳斯(Mors)与睡眠之神索摩努斯(Somnus)命名。.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小行星341520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38083

小行星38083()是一個柯伊伯带天體,由深度黃道巡天計畫於1999年4月17日所發現。該天體與海王星的軌道共振為3:2,因此被分類為冥族小天體。 該天體以希臘神話中的拉達曼迪斯(Rhadamanthus)來命名。 Category:冥族小天體 Category:1999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小行星38083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47171

恶神星(47171 Lempo),临时编号为1999 TC36,是柯伊伯带的外海王星天体、三元小行星,位于太阳系边缘地区。该星体发现于1999年, 发现者为埃里克*鲁宾斯坦和路易斯-格雷戈里Strolger期间观察的运行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基特峰国家天文台。 鲁宾斯坦被搜索图片采取的Strolger作的一部分低Z超新星的搜索程序。 它被归类为冥族小天体,与海王星的共振比为2:3, 目前距离太阳只有30.5天文单位, 是最亮的外海王星天体。 它于2015年7月达到近日点。该小行星以芬兰神话中的恶神楞波(Lempo)命名。.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小行星47171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53311

小行星53311(Deucalion)是海王星外天體,位於古柏帶中,深度黃道巡天於1999年發現該天體,以杜卡利翁來命名。.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小行星53311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55565

197--> 小行星55565()是外海王星天體(TNO),它在2002年被米高·E·布朗等人發現,被分類為QB1天體。 它是矮行星候選者,並且它的位置靠近古柏斷崖。.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小行星55565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55636

300-->.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小行星55636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55637

25--> 小行星55637(也可以寫成)是在2002年10月30日由太空监视计划發現的一顆大外海王星天體。他的大小類似2002 TX300或伐罗那的尺寸,是一顆经典柯伊伯带天体(QB1天體,KBO)。.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小行星55637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84522

302-->.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小行星84522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84719

小行星84719(2002 VR128)是一顆外海王星天體,於2002年被米高·布朗和乍德·特魯希略發現,被歸類為冥族小天體。.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小行星84719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88611

造神星(88611 Teharonhiawako)是一顆外海王星天體(傳統古柏帶天體),其直徑為156–196公里。.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小行星88611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90377

賽德娜(英文:Sedna)為一顆外海王星天體,小行星編號為90377。它於2003年11月14日由天文學家布朗(加州理工學院)、特魯希略(雙子星天文臺)及拉比諾維茨(耶魯大學)共同發現,它被發現時是太陽系中距離地球最遠的天然天體。賽德娜目前距離太陽88天文單位 ,為海王星與太陽之間距離的3倍。在賽德娜大部分的公轉週期中,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比任何已知的矮行星候選都要遙遠。賽德娜是太陽系中颜色最紅的天體之一。它大部分由水、甲烷、氮冰及托林(Tholin)所構成。國際天文聯會目前並未將賽德娜視為矮行星,但是有一些天文學家認為它應該是一顆矮行星 。 賽德娜的公轉軌道是一個離心率較大的橢圓,遠日點估計為937天文單位,所以它是太陽系中最遙遠的天體之一,比大部份的長週期彗星都還要遠。賽德娜的公轉週期約為11,400年,近日點約為76天文單位,天文學家可以藉此推斷它的起源。小行星中心目前將賽德娜視為黃道離散天體,這類天體是因為海王星向外遷徙造成的引力擾動,从柯伊柏帶散射入高傾斜和高離心率的軌道內。但是這種分類已經引起爭議,因為賽德娜不曾接近海王星,所以海王星的引力擾動無法造成它的軌道如此橢圓。一些天文學家認為賽德娜是人類首度發現的首顆歐特雲天體,其他天文學家則認為賽德娜的橢圓軌道是一顆通過太陽系附近的恆星所造成的,它可能位在與诞生太陽的星團(一个疏散星團)之內,甚至有天文學家認為賽德娜是太陽從其他恆星系所捕捉到的天體。認為賽德娜的軌道是海王星外天體存在的證據。共同發現賽德娜和矮行星鬩神星,妊神星,和鸟神星的天文學家米高·E·布朗認為它是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外海王星天體中最重要的一顆,因為瞭解它的特殊公轉軌道可能可以得知太陽系的起源及早期的演化資訊 。.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小行星90377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衛星

小行星衛星是指環繞另一顆小行星運行的小行星。而小行星所帶的衛星和其大小相近時則會用另一個術語——雙小行星。 小行星衛星如何形成目前尚不清楚,有各種可能存在。較為接受的理論是從主小行星受到撞擊而剝離的碎塊形成,也有可能是重力大的小行星擄獲較小的小行星而形成。 第一顆確認的小行星衛星是環繞艾女星(243 Ida)運行的艾卫(Dactyl)。是在1993年由伽利略號探測船所發現。 1998年在香女星周圍發現第二顆小行星衛星。截至2004年2月為止,以地球上的望遠鏡又另外發現了37顆小行星衛星。 目前已發現的小行星衛星所環繞運行的小行星分佈在小行星帶、特洛伊小行星群、近地小行星群及古柏帶。 休神星則是双小行星的例子,為兩個相等星體環繞共同重力中心運行。 林神星和兩個較小且相似的雙胞胎衛星林卫一((87) Sylvia I Romulus)及林卫二((87) Sylvia II Remus)則是第一組於2005年8月10日發佈確認屬於三元小行星(asteroid trio)的特殊例子。 2008年,阿雷西博電波望遠鏡發現近地小行星有兩顆衛星。這顆小行星於2001年被發現,直徑僅約2公里,被發現的兩顆衛星各約1公里與300公尺,而且其軌道面相同,可能為數十億年前同時生成而非捕獲。過去也曾發現具有一顆衛星的近地小行星,這顯示近地小行星為重星系統的機率並不低。重星系統可讓天文學家精確計算出小行星的質量。.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小行星衛星 · 查看更多 »

亡神星

亡神星(小行星90482,奧迦斯)是柯伊伯带的天體,被發現時的臨時編號為2004 DW,發現者是加州理工學院的米高·布朗、雙子星天文台的乍德·特魯希略和耶魯大學的大衛·拉比諾維茨。據以認定發現的影像是在2004年2月17日取得的,但往回則追溯到了1951年11月8日的影像。.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亡神星 · 查看更多 »

创神星

創神星,正式名称为50000 Quaoar,中文音譯為--欧尔,是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两位天文学家布朗和特鲁希略于2002年10月7日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欧尔”(Quaoar)一词,源自美国原住民通格瓦部族(Tongva)神话的创世之神,所以中文的正式译名為創神星。国际天文联会之前给予这颗天体临时编号为,也叫小行星50000。 天文學家对創神星的了解甚少,根据天文學家估計,創神星直径介於800至1300公里之間,約相等于地球的十分之一。根據天文學家初步计算,創神星距离地球约41至45天文单位,公轉一周需时286年。.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创神星 · 查看更多 »

傳統古柏帶天體

在天文學中,QB1天體(Cubewano)是指運行軌道在海王星之外,且不與大行星產生軌道共振的古柏帶天體。這類天體的半長軸在40-50天文單位之間,且不會切入海王星的軌道,有時也稱為傳統的古柏帶天體。軌道接近圓形(離心率在0.15以下) 這個奇特的名稱來自被發現的第一顆海王星外天體(除了冥王星與卡戎),(15760) 1992 QB1,此後發現的類似天體均稱作QB1天體(原文為「QB1-o's」或直接發音為「Cubewanos」)。 歸屬於QB1天體者如下:.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傳統古柏帶天體 · 查看更多 »

冥卫三

冥衛三正式名稱為Hydra( ,許德拉),是冥王星的一颗卫星。 2005年5月首次被冥王星伴侣搜索团队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到。並于同年5月15日和5月18日拍到照片;2005年5月15日观测者Max J. Mutchler经确认和预估後,於2005年10月31日公布發現衛星的消息,當時暫編號為S/2005 P1,2006年6月下旬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會議後正式命名為Hydra(許德拉),在《伊利亞特》中是守衛地獄的九頭蛇,名字的概念取自2006年1月飛往冥王星的新視野號(New Horizons)探測器名字的第二個字的首字母H。 观测显示其与冥卫一(卡戎)类似,軌道半徑約65,000公里,以38天周期繞冥王星運轉。估計其直径在52-160公里间。許德拉(冥衛三)比冥衛二亮25%,故可能也较大。.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冥卫三 · 查看更多 »

冥卫一

没有描述。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冥卫一 · 查看更多 »

冥卫二

冥衛二正式名稱為Nix( ,尼克斯),是冥王星的一颗卫星。 2005年5月首次被冥王星伴侣搜索隊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到。其照片于2005年5月15日和2005年5月18日被哈勃望遠鏡拍摄到;2005年5月15日Max J. Mutchler经确认和预估後,于2005年10月31日公布卫星发现的消息,初被編號為S/2005 P2,於2006年6月下旬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會議上正式被命名為Nix(尼克斯,希臘神話中代表黑夜的女神)(原本建議命名為Nyx,但是為了不和小行星3908(Nyx)混淆,所以把它命名為與Nyx同音的Nix),名字以2006年1月啟程飛往冥王星的新视野號(New Horizons)探測器名字的首個字母為概念。 观测显示其与冥卫一(卡戎)类似,軌道半徑50,000公里,以25天周期繞冥王星運轉;估計其直径在32-145公里之间(依反照率判定将可研判出更精确的数据)。冥衛二比冥衛三暗25%,所以可能也比较小。 初時研究時認為冥衛二和冥王星一樣是紅色的,後來才發現冥衛二和其他兩顆衛星一樣是灰色的。.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冥卫二 · 查看更多 »

冥卫五

冥卫五(Styx, ,编号S/2012 P 1、S/2012 (134340) 1,简称P5)是冥王星的一颗较小的天然卫星,2012年7月11日宣布发现。它是冥王星第五颗被确认的卫星,距离第四颗卫星冥衛四的发现仅相隔了一年。2013年7月2日時,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宣布正式批准「斯堤克斯」(Styx)這個名字作為S/2012 (134340) 1的稱呼。.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冥卫五 · 查看更多 »

冥卫四

冥卫四(Kerberos, ,编号S/2011 P 1、S/2011 (134340)1或P4)是冥王星的一颗小型卫星,于2011年6月28日首次发现,并于7月20日证实。它是自1978年发现冥卫一、2005年发现冥卫二与冥卫三后,冥王星已知的第四颗卫星。2013年7月2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宣布正式批准「科伯羅司」(Kerberos)這個名字作為S/2011 P 1的稱呼。.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冥卫四 · 查看更多 »

冥王星

冥王星(小行星序号:134340 Pluto。天文代號:♇,Unicode編碼U+2647)是柯伊伯带中的矮行星。冥王星是第一颗被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冥王星是太阳系内已知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在直接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中,冥王星体积排名第九,质量排名第十。冥王星是体积最大的海王星外天体,其质量仅次于位于离散盘中的阋神星。与其他柯伊伯带天体一样,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冥王星相对较小,仅有月球质量的六分之一、月球体积的三分之一。冥王星的轨道离心率及倾角皆较高,近日点为30天文单位(44亿公里),远日点为49天文单位(74亿公里)。冥王星因此周期性进入海王星轨道内侧。海王星与冥王星因相互的轨道共振而不会碰撞。在冥王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上阳光需要5.5小时到达冥王星。 1930年克莱德·汤博发现冥王星,并将其视为第九大行星。1992年后在柯伊伯带发现的一些质量与冥王星相若的冰制天体挑战冥王星的行星地位。2005年发现的阋神星质量甚至比冥王星质量多出27%,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因此在翌年正式定义行星概念。新定义将冥王星排除行星范围,将其划为矮行星(類冥矮行星)。 冥王星目前已知的卫星总共有五颗:冥卫一、冥卫二、冥卫三、冥卫四、冥卫五。冥王星与冥卫一的共同质心不在任何一天体内部,因此有时被视为一联星系统。IAU并没有正式定义矮行星联星,因此冥卫一仍被定义为于冥王星的卫星。 2015年7月14日新视野号探测器成为首架飞掠冥王星的宇宙飞船。在飞掠的过程中,新视野号对冥王星及其卫星进行细致的观测。.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冥王星 · 查看更多 »

冥王星的衛星

冥王星目前已知的衛星總共有五顆,冥衛一是其中最大的一顆,它與冥王星的相對大小比太陽系其他已知的行星或矮行星都還要大。相較之下,冥衛二、冥衛三、冥衛四和冥衛五的體積則小得多。.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冥王星的衛星 · 查看更多 »

冥族小天體

在天文學中,冥族小天體或类冥小天体(plutino)是與海王星有2:3的平均運動共振的海王星外天體,Plutinos這個名稱是在冥王星之後才有的,使用了義大利文表示小的附加語詞-ino,指像冥王星一樣被困在共振軌道中的小天體。名稱只提到軌道共振,並不涉及其他的物理性質,且原本僅用於描述比冥王星小的共振天體,但現在已將冥王星本身也包含在內。 冥族小天體分布在古柏帶的內層部分,現時已知的古柏帶天體中,有近四分一是冥族小天體。除了冥王星之外,第一顆冥族小天體是在1993年9月16日發現的1993 RO。 最大的幾顆冥族小天體,包括冥王星,有亡神星(90482,Orcus)、伊克西翁(28978,Ixion)、拉達曼迪斯(38083,Rhadamanthus)、和雨神星(38628,Huya)。.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冥族小天體 · 查看更多 »

矮行星

行星(別稱中行星、準行星、侏儒行星)是具有行星級質量,但既不是行星,也不是衛星的太陽系天體。也就是說,它是直接環繞著太陽,並且自身的重力足以達成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通常是球體),但未能清除鄰近軌道上的其它小天體和物質。 矮行星這個項目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在2006年8月通過環繞太陽天體的三種分類定義的一部分,導致新增加了發現的比海王星離太陽更遠的天體,其大小足以和冥王星匹敵,並且最後質量超過冥王星的天體,例如鬩神星。2006年,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行星定義上決議將矮行星排除在外,對此學界評價兩極。天文學家麥克·布朗認為這是正確的決定,而他是鬩神星和其它新矮行星的發現者。但拒絕接受這樣定義的阿蘭·斯特恩(Alan Stern),卻是在1991年4月創造矮行星這個名詞的天文學家。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目前承認的矮行星有5顆:、冥王星、、和。布朗批評官方的認可:「一個理性的人可能會認為,太陽系裡面只有5顆符合IAU定義的已知矮行星,但這些理性的人將無從修正。」 在另一份有數百顆已知的天體列在其中的清單,被懷疑都是太陽系的矮行星,估計在完整的探索過整個古柏帶之後,可能會發現200顆矮行星,而在探索過古柏帶以外的區域後,矮行星的總數可能超過10,000顆。個別的科學家認定的還有一些,麥克-布朗在2011年8月發表的清單中,從幾乎可以肯定到有可能是矮行星,就有390顆候選天體。布朗目前標示的11顆已知天體 -除5顆是已經被IAU認可的之外,還有(225088) 2007 OR10、、、、(307261) 2002 MS4和—是「幾乎可以確定」的,另外還有12顆是極有可能的Mike Brown, Accessed 2013-11-15。斯特恩也指出還有十多顆已知的矮行星Alan Stern,, August 24, 2012。 然而,只有兩顆天體,穀神星和冥王星,有足夠詳細的觀測資料可以確定它們符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定義。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接受鬩神星是矮行星,是因為它比冥王星更大。他們附帶決議尚未命名的海王星外天體,它們的絕對星等必須大於 +1(這意味著假設幾何反照率 ≤ 1,直徑就必須≥838公里),就會據以假設是矮行星來命名。目前,只有鳥神星和妊神星是依據這個程序被承認是矮行星。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還沒有討論其它可能是矮行星天體的相關問題。 在其它行星系統的分類中,並未列出矮行星的特徵。.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矮行星 · 查看更多 »

魂魄神星

魂魄神星(小行星79360,Sila–Nunam)是柯伊伯带的双元天体,被发现时的临时编号为1997 CS29,发现者是美国籍越南女性天文学家刘丽杏、耶鲁大学的大卫·拉比诺维茨、双子星天文台的乍德·特鲁希略和Jun Chen。 魂魄神星为双小行星,由直径为243公里的魄神星(Sila)和直径为230公里的魂神星(Nunam)组成。 魂魄神星的命名取自因纽特神话中的两位创世神祇:天空与气息之神西拉(Sila)和冰冻大地女神奴娜姆(Nunam)。因纽特人认为万物有灵,灵又分为魂(free soul)和魄(breath soul)两种,虫鱼鸟兽人有魂也有魄,而花木山石有魂但无魄。魄来自于气息之神西拉,而魂来自于冻土女神奴娜姆、驯鹿女神普金娜(Pukimna)和北冰洋女神塞德娜(Sedna)。 Category:柯伊伯帶.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魂魄神星 · 查看更多 »

鸟神星

鸟神星(Makemake/Maha-Maha,发音为: 或 ),正式名称为 (136472) Makemake,是太陽系內已知的第三大矮行星,亦是傳統古柏帶天體中最大的兩顆之一。鸟神星的直徑大約是冥王星的四分之三。鳥神星有一颗衛星。鸟神星的平均溫度極低(約30 K(−243.2 °C)),这意味着它的表面覆蓋着甲烷与乙烷,并可能还存在固态氮。 最初被稱為的鸟神星(後来被编号为136472),是由迈克尔·E·布朗領導的团队在2005年3月31日發现的;2005年7月29日,他们公佈了该次發現。2008年6月11日,國際天文聯合會將鳥神星列入類冥矮行星的候選者名單內。類冥矮行星是海王星轨道外的矮行星的专属分類,當時只有冥王星和鬩神星屬於這個分類。2008年7月,鳥神星正式被列为類冥矮行星。.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鸟神星 · 查看更多 »

阋卫一

鬩衛一—迪絲諾美亞(Dysnomia),正式名稱(136199)厄里斯 I 迪絲諾美亞((136199) Eris I Dysnomia),是太陽系第二大矮行星鬩神星的一顆衛星。它是被美國天文學家米高·布朗於2005年發現,其時這衛星的暫名為S/2005 (2003 UB313) 1。2006年9月,這顆天體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以希臘神話中不和女神厄里斯的其中一位女兒的名字命名為(違法女神)。.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阋卫一 · 查看更多 »

阋神星

鬩神星(小行星序號:136199 Eris)是現已知太陽系中第二大的矮行星,在所有直接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中質量排名第九。它估測直徑約為公里 ,比冥王星重約27%(但冥王星的體積更大一些),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0.27%。它由米高·布朗、乍德·特魯希略和大衛·拉比諾維茨在2005年1月5日,從一堆於2003年10月21日拍攝的相片中發現,並在2005年7月29日與2003 EL61一起公佈,當時它的暫時編號為2003 UB313,名字暫稱為齊娜(Xena,美国电视剧《战士公主西娜》的女主角)。 鬩神星於2005年7月位於距離太陽97個天文單位遠的位置,而它的軌道極為傾斜,公轉周期為557年。它被分類為黃道離散天體(偏離地球軌道平面的星體)。在2006年8月之「第26屆國際天文學大會」上,把2003 UB313劃入矮行星之列,賦與小行星編號136199號,並以希臘神話中的鬩神厄里斯(Ἒρις)命名。 因为阋神星看起来比冥王星要大,所以一开始它的发现者和NASA 把其称之为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但隨著其他类似大小天体的陸續發現,符合行星定義的太陽系天體數量驟增,促使国际天文联合会第一次重新进行行星定义。根据2006年8月24日的IAU的行星定义 ,阋神星是一个同冥王星、谷神星、妊神星、鸟神星一样的矮行星。 2010年11月6日,对阋神星掩星的初步结果显示,其直径约2326公里,誤差±12公里,只和冥王星相当 。从标准差来估计,现在还很难确定阋神星和冥王星哪个更大。估计两者固体直径大约在2330公里。.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阋神星 · 查看更多 »

雨神星

星(小行星38628,)是一個外海王星天體,2000年3月10日由伊格納西奧·費瑞恩(Ignacio Ferrin)發現,2003年8月國際天文聯會正式命名為Huya,Huya為南美洲印第安神話中的雨神。該天體與海王星的軌道共振為3:2,因此被分類為冥族小天體。.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雨神星 · 查看更多 »

S/2000 (1998 WW31) 1

是海王星外天體的衛星。它是在2001年4月被Christian Veillet和Alain Doressoundiram在2000年12月21日和22日拍攝的影像中發現的。使用先前由其他的觀測者獲得的影像確認是雙星,並有助於弄清楚它們的軌道。這是發現的第一個聯星的古柏帶天體 (KBO)。.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S/2000 (1998 WW31) 1 · 查看更多 »

最亮柯伊伯带天体列表

2000年后,一些直径在500-1200 km(大约冥王星的一半)的柯伊伯带天体被发现。50000 Quaoar,2002年发现的一个柯伊伯带天体,直径大约1200 km 。鳥神星Makemake(外号 "Easterbunny")和 妊神星Haumea(外号"圣诞老人"Santa),2005年7月29日两者被宣布发现,到现在都是比较大的。其它的天体,如28978 Ixion(发现於2001年)和20000 Varuna(发现於2000年)直径大约在500 km 。 这已经让人们逐步接受冥王星是柯伊伯带中较大天体的观点。 已知最亮的柯伊伯带天体(绝对星等s !赤道直径 !轨道半径(AU) !发现时间 !发现者 !直径测量方法 |- | 冥王星Pluto | | −1.0 | 60 | 2320 | 39.4 | 1930 | 克莱德·汤博 | 掩星 |- | 鳥神星Makemake | | −0.3 | 80.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最亮柯伊伯带天体列表 · 查看更多 »

海王星外天體

海王星外天体(Trans-Neptunian object),常简称海外天体,是指太陽系中所在位置或運行軌道超出海王星軌道範圍的天體。海王星外的太陽系由內而外可再區分柯伊伯带區帶。 冥王星與其五顆衛星冥衛一至冥衛五即屬於海王星外天体,但考虑到冥王星特殊的公转轨道有部份位於海王星轨道以内的情况,如果冥王星現在才被發現,或許就不能当作行星。而在2006年,冥王星亦從九大行星中剔除。 宇宙中的天體如行星均靠重力相互吸引。1900年代初期由於當時已知行星的觀測軌道與預期路線不合,於是假設海王星軌道外還有一顆以上的行星仍未尋獲(參見假設的海王星外行星,Planet X)。而後即依據此假設在海王星軌道外發現冥王星及其他天體。雖然重新修正估算過海王星質量後顯示這個問題並不確實,但仍有一些過小而難以解釋的星體軌道擾動。.

新!!: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和海王星外天體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