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波里也

指数 波里也

路易·埃斯普雷特·加斯东·波里也·德·利斯尔(Louis Alexandre Esprit Gaston Brière de l'Isle;)法国将领。曾任塞内加尔总督、北圻远征队总司令等职。 波里也出生在马提尼克岛,1847年从法国圣西尔军校毕业后,进入法国海军陆战队担任少尉。1852年升中尉。1856年升上尉。1861年至1866年,他在南圻的法军中服役,并参与了法国征服南圻的一系列战役。 普法战争爆发后,波里也被提拔为上校,率领第一海军步兵连队,参加了巴泽耶战役,获得了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870年在色当战役中受伤。 1876年至1881年担任塞内加尔总督。他在法国征服葡萄牙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1881年,被任命为准将和北圻远征队第一旅旅长,参与北圻远征。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后,取代米乐,成为远征队总司令。1884年,他在该普战役中大败清军,使其声名大振。 1885年1月升为师长。2月击败清军,夺取谅山。3月24日的镇南关之战之后,波里也向法国政府拍出电报,悲观地认为即使派遣再多的军队来北圻,北圻远征队都会遭遇灾难。这份所谓的“谅山电报”直接导致了茹费理内阁的倒台,也为波里也的军旅生涯蒙上阴影。5月,被免除远征队总司令之职,由可尔西代之,波里也依然留在北圻担任第一师团师长之职。可尔西傲慢而迟钝,拒绝接受波里也的建议。10月,北圻发生大规模反法活动,北圻远征队中又爆发霍乱,使他受够了。他不愿与可尔西共事,离开北圻回到法国。1888年至1891年任海军陆战队副检察长。1892年至1893年任检察长。1896年在法国塞纳-瓦兹省塔夫尔尼的圣勒拉福雷逝世。 Category:普法战争人物 Category:中法战争人物 Category:塞内加尔历史 Category:法国荣誉军团大军官勋位.

18 关系: 南圻塞内加尔塞纳-瓦兹省塔夫尔尼巴泽耶战役中法战争圣勒拉福雷鎮南關之役馬提尼克諒山茹费理色当会战法国法国圣西尔军校法国荣誉军团勋章法国海军陆战队清朝普法戰爭

南圻

#重定向 交趾支那.

新!!: 波里也和南圻 · 查看更多 »

塞内加尔

塞内加尔共和国(La République du Sénégal),簡稱塞內加爾,西非国家,位于塞内加尔河的南岸,首都达喀尔。它的西边是大西洋,北边是毛里塔尼亚,东边是马里,南边是几内亚和几内亚比绍。冈比亚在塞内加尔的包围之中,佛得角群岛在距离其海岸约560公里处。.

新!!: 波里也和塞内加尔 · 查看更多 »

塞纳-瓦兹省

塞纳-瓦兹省(Seine-et-Oise)是法国历史上的一个省份,编号78。由塞纳河和瓦兹河得名。 设立于1790年,是最早设立的83个省之一。所辖区域是此前法兰西岛行省的一部分。 于1968年撤销,拆分为伊夫林省、瓦勒德瓦兹省和埃松省。一小部分市镇划归上塞纳省、塞纳-圣但尼省和瓦勒德马恩省。 省会是凡尔赛,副省会有:科尔贝伊(1951年成为科尔贝伊埃松)、埃唐普、芒特(1953年成为芒特拉若利)、蓬图瓦兹、朗布伊埃(1812年起)、蒙莫朗西、帕莱索、勒兰西、圣日耳曼昂莱(以上四市自1962年起)、阿尔让特伊(1966年起)。撤销时共辖11区,68县,688市镇。 Category:已撤销的法国省份.

新!!: 波里也和塞纳-瓦兹省 · 查看更多 »

塔夫尔尼

#重定向 塔韦尔尼.

新!!: 波里也和塔夫尔尼 · 查看更多 »

巴泽耶战役

巴澤耶戰役(Battle of Bazeilles,Kampf um Bazeilles)發生在普法戰爭期間,普魯士軍為爭奪一座小鎮巴澤耶而發起,這起戰役也是色當會戰的一部份。.

新!!: 波里也和巴泽耶战役 · 查看更多 »

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Guerre Franco-Chinoise),又称清法戰爭()、中法越南戰爭,发生在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间(即清光绪十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间),是清朝为了保护越南而與法國发生的戰爭。戰事除在越南境內展開外,法國尚派遣部隊攻打雲南邊界,並由法國海軍上將孤拔統率遠東艦隊,擊敗清朝福建水師、南洋水師兩艦隊,取得臺灣海峽制海權,並先後佔領臺灣基隆和澎湖兩處。 戰爭過程中,法軍的陸海二軍雖於多數戰役佔上風,但未取得底定全局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並一度攻佔基隆、澎湖等地,卻因於滬尾(今新北市淡水區)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臺灣全島的戰略目的;而清軍雖於初期陸海皆遭慘敗,導致由恭親王奕訢領班的軍機處被全面撤換(甲申易枢,又稱為「甲申朝局之變」),但後期勉強在臺灣形成僵局,且有馮子才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给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并成功夺回谅山,導致茹费里政權垮台。以此為契機,兩國重啟和談,結果訂定《中法新約》,中國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兩國重開貿易。受此戰的影響,清廷推動了臺灣建省,以劉銘傳為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並積極籌建北洋水師。.

新!!: 波里也和中法战争 · 查看更多 »

圣勒拉福雷

圣勒拉福雷(Saint-Leu-la-Forêt)是法国法兰西岛大区 瓦兹河谷省的一个市镇,位于该省中部偏东南,属于蓬图瓦兹区。该市镇年时的人口 为人。.

新!!: 波里也和圣勒拉福雷 · 查看更多 »

鎮南關之役

鎮南關之役是发生在1883年-1885年清朝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以下简称法国)在中法战争期间的战役,以清朝胜利結束。.

新!!: 波里也和鎮南關之役 · 查看更多 »

馬提尼克

提尼克(Martinique)位于加勒比海,是法国的一个海外大区。下辖一个省,即马提尼克省。面积1,130平方公里,首府法兰西堡。位于首府。.

新!!: 波里也和馬提尼克 · 查看更多 »

諒山

諒山可以指:.

新!!: 波里也和諒山 · 查看更多 »

茹费理

茹费理(Jules François Camille Ferry,),法国共和派政治家,曾两次出任法国总理,任内推动政教分离,殖民扩张。.

新!!: 波里也和茹费理 · 查看更多 »

色当会战

色当会战為普法战争之中最具決定性的一場戰役,发生于1870年9月1日,结果為法軍慘敗、德军大獲全勝,大量法軍被俘,連法皇拿破仑三世本人亦淪為階下囚。虽然德军仍需要与即時重組的法国政府作战,但此战实际上已经决定了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及其盟军的胜利。 当时120,000名强大的夏隆法军,由帕特里斯·麦克马洪元帅指挥,并与法皇拿破仑三世会合,欲解救梅斯之围,但被默兹省的普鲁士军队于比尔望特战役击败。默兹省的普军与普鲁士第三军团由陆军元帅赫尔穆特·冯·毛奇指挥,并联合普王威廉一世及普鲁士首相奥托·冯·俾斯麦围困麦克马洪的军队在色当,成为一个巨大的包围战。麦克马洪元帅在战斗中受伤,需将指挥权交给奥古斯特·亚历山大·杜确特将军。.

新!!: 波里也和色当会战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波里也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圣西尔军校

#重定向 圣西尔军校.

新!!: 波里也和法国圣西尔军校 · 查看更多 »

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重定向 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新!!: 波里也和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 查看更多 »

法国海军陆战队

法国海军陆战队(Troupes de marine,或較正式的 Troupes coloniales)是法国陆军一支部隊,為過去殖民時代留下的一個傳統兵種,並致力于海外勤務。 自从1958年起,他们除了头衔之外,都属于陆军。 法国海军陆战队的士兵比其他法国士兵,多半有為期更長的海外服役,尤其是到非洲服役。陸戰隊的成員包括步兵(包括轻坦克和空中部隊)和砲兵。法國海軍陸戰隊成立于1622年(正式名称 compagnies ordinaires de la mer),为一支屬於海军的陆地武力,因在法属加拿大的军事行动而闻名。法国海军陆战队于1900年移交给陆军并成为的一部分。昵称「la Coloniale」或「la Colo」指的就是這支部隊。 在1940年的全盛時期,法國殖民地軍包括九个師和多个負責操作馬奇諾防線上的機槍據點的。 隨著法國失去其海外殖民地,在1958年12月1日,法國殖民地軍的名稱又改回原本的法國海軍陸戰隊,並成為了法軍干預隊(d'Intervention)主要的組成部隊。.

新!!: 波里也和法国海军陆战队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波里也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普法戰爭

普法戰爭,在法國稱1870年法德戰爭(Guerre franco-allemande de 1870),在德國稱德法戰爭(Deutsch-Französischer Krieg),是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並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而爆發的戰爭。戰爭是由法國發動,最後以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告終。.

新!!: 波里也和普法戰爭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