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波尼法爵

指数 波尼法爵

波尼法爵是一个在欧洲的男性名。.

16 关系: 博尼费斯·亚历山大博義九世博義八世坎特伯雷大主教安德烈·滂尼发秀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萨伏依王朝西羅馬帝國欧洲海地教宗波尼法爵三世教宗波尼法爵一世教宗波尼法爵二世教宗波尼法爵五世教宗波尼法爵六世教宗波尼法爵四世

博尼费斯·亚历山大

博尼费斯·亚历山大(Boniface Alexandre,),曾任海地总统。.

新!!: 波尼法爵和博尼费斯·亚历山大 · 查看更多 »

博義九世

教宗博義九世(Bonifacius PP.,原名Piero Tomacelli,1356年—1404年10月1日)於1389年11月2日至1404年10月1日岀任羅馬教宗。1356年生於那不勒斯,在1404年10月1日死於罗马。他是大分裂发生后第二位驻罗马的教宗。在他前任時代法国王室有在亞維農扶植克勵七世為對立教宗。.

新!!: 波尼法爵和博義九世 · 查看更多 »

博義八世

#重定向 教宗博義八世.

新!!: 波尼法爵和博義八世 · 查看更多 »

坎特伯雷大主教

坎特伯里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又称为坎特伯里圣座(the holy See of Canterbury),繼承了聖奧古斯丁的使徒統系,為全英格蘭主教長(The Primate of All England)。他是英格蘭聖公會的領袖,坎特伯里教省的都主教,也是坎特伯里教區的教區主教。他作为使徒聖奧古斯丁的继承人的事實,令其成为普世圣公宗中的精神领袖。 坎特伯里大主教的兩個主教座位坐落於英國肯特郡的坎特伯里座堂。.

新!!: 波尼法爵和坎特伯雷大主教 · 查看更多 »

安德烈·滂尼发秀

安德烈·滂尼发秀(Andrés Bonifacio,),也译作博尼法西奥、波尼法秀、旁尼法秀等,是菲律宾军事家、政治家、菲律賓獨立運動的發起人及主要領導人之一,被誉为「菲律宾革命之父」。.

新!!: 波尼法爵和安德烈·滂尼发秀 · 查看更多 »

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

《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由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新華通訊社譯名室編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本提供規範化人名翻譯的工具書。本书有姊妹篇《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

新!!: 波尼法爵和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 · 查看更多 »

萨伏依王朝

薩伏依王朝(Casa Savoia),是歐洲的一个王朝,曾于1861年至1946年統治義大利。其建立者為擁有薩伏依、萊茵河以東及日內瓦湖南部地區的亨伯特一世(卒於1048年?)。中世紀時期,他的繼承人,包括阿梅迪奥六世在內,將法國、義大利和瑞士交界的阿爾卑斯山西部併入了版圖。1416年該家族被提升為神圣罗马帝国的公爵,但此後直到16世紀晚期一直處於衰敗的狀態。雖然它在17世紀歸義大利統治,但該家族在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時代獲得了義大利東北部的領土並奪得了國王的頭銜,先是西西里國王(1713),後改為薩丁尼亞國王(1720)。薩伏依王室在復興運動時期很強盛,在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一世和卡洛·阿尔贝托領導下對19世紀義大利統一作出了貢獻。它後來失去了其主導地位,其君主翁貝托一世和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只是名義上的國王,1946年的公投通過廢黜王室,從而結束了薩伏依王室的統治。.

新!!: 波尼法爵和萨伏依王朝 · 查看更多 »

西羅馬帝國

西羅馬帝國是羅馬帝國於286年被戴克里先分為兩部份後把政權一分為二建立四帝共治制從而開始有的東西兩部的概念,位處西部的部分即是最後分裂的西羅馬帝國;而東部最後則成為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正式名稱與東羅馬帝國相同,均用羅馬共和時代的元老院與羅馬人民(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帝國最後在480年東羅馬皇帝芝諾冊封義大利國王取代之而覆亡,但是在這段期間左右西羅馬帝國已無足輕重。 西羅馬帝國皇帝之位斷斷續續的在3世紀到5世紀間存在,隨著戴克里先建立的四帝共治制,君士坦丁大帝和尤利安(324-363年)遷都拜占廷後重新統一羅馬,但是在狄奧多西一世在395年過世後又把帝國分割分別給兩個兒子繼承,八十五年之後芝諾體認到西羅馬帝國消亡的事實,故在西羅馬皇帝尼波斯過世後冊封東哥徳人迪奧多里克為義大利國王。 隨著奧多亞塞於476年控制義大利全境後,歷史學者愛德華·吉本將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定於476年9月4日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被奧多亞塞威迫退位之時,或定於西元480年皇帝尼波斯死後,由於羅馬帝國的在欧洲历史上中的巨大影响力,所以於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灭亡时,一般也被劃分為古代歐洲的終結,並進入了中古時代。 800年法蘭克國王查理曼被教宗利奧三世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因此被稱作查理大帝繼承西羅馬帝國,從此以後又多一個新的皇室,之後演變成神聖羅馬帝國,所以之後的德意志皇帝都以繼承西羅馬皇帝自居。.

新!!: 波尼法爵和西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波尼法爵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海地

海地共和国(République d'Haïti;Repiblik Ayiti)通称海地(Haïti,;海地語:Ayiti,),是位于加勒比海的島國。全境位於加勒比海第二大岛伊斯帕尼奥拉岛(又稱海地島)西半部,東与多明尼加共和国接壤。 海地人的原生種族為阿拉瓦克人,自西班牙入侵後原住民急速減少到已經滅絕,殖民主為了補充勞力並自非洲引進大量黑奴,海地從此變成黑人國家,開展農業經濟。在2012年,海地更宣布其有意尋求在非洲聯盟的準會員地位。海地为世上第一個非裔黑人主導,奴隸起義建國的國家,和加勒比地區第一個獨立的地區。海地也是美洲唯一以黑人為主體民族(95%以上)的共和國。然而,該國與隔壁拉丁裔為主的多明尼加發展上卻有著天壤之別;海地是美洲唯一的極度貧窮國家,2015年人均年收入804美元、處於低人類發展指數,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人均預期壽命只有42歲。.

新!!: 波尼法爵和海地 · 查看更多 »

教宗波尼法爵三世

教宗博義三世(Bonifacius PP.,),於607年2月19日至11月12日為教宗。.

新!!: 波尼法爵和教宗波尼法爵三世 · 查看更多 »

教宗波尼法爵一世

教宗聖波尼法爵一世,又譯博義一世、波尼法西斯一世(Sanctus Bonifacius PP.,原名不詳,?—422年),於418年12月28日至422年9月4日為教宗。他是希坡的圣奥斯定的同时代者,后者将其一些作品献给了他。 在教宗佐西(Pope Zosimus)去世后,两派都推出了自己的教宗候选人,一位是博義一世,另一位是恩赖(Eulalius)。加拉·普拉西狄亚(Galla Placidia),西罗马皇帝康斯坦丁三世的皇后,要求皇帝洪诺留(Honorius)干涉,而他发布诏书责成两人都离开罗马。在接下来的复活节时,恩赖回到该城以行洗礼并庆祝节日;当皇帝听闻此事后,恩赖被剥夺了品秩并被驱逐出罗马,在418年12月28日,博義一世成为了教宗。 博義一世继续与伯拉糾派对立,劝告皇帝狄奥多西二世回复伊利里亚(Illyricum)至西方管辖权下,并捍卫圣座的权利。.

新!!: 波尼法爵和教宗波尼法爵一世 · 查看更多 »

教宗波尼法爵二世

教宗博義二世(Bonifacius PP.,),於530年9月22日至532年10月17日為教宗。.

新!!: 波尼法爵和教宗波尼法爵二世 · 查看更多 »

教宗波尼法爵五世

教宗博義五世(Bonifacius PP.,),原名不詳,生於那不勒斯,於619年12月23日至625年10月25日為教宗。.

新!!: 波尼法爵和教宗波尼法爵五世 · 查看更多 »

教宗波尼法爵六世

教宗博義六世(Bonifacius PP.,出生日期不詳,本名不詳,於896年4月4日—896年4月19日岀任教宗),天主教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三短的教宗,僅次於当选教宗斯德望(三日)及教宗烏爾巴諾七世(十三日),在位僅僅十六日。他於羅馬出生,在上一任教宗福慕逝世後,他於896年4月當選成為教宗。他的死因是痛風,但傳聞他是被他的繼任者德範六世所謀害。 898年,在羅馬教廷,若望九世主持之下,宣告博義六世的選舉無效。.

新!!: 波尼法爵和教宗波尼法爵六世 · 查看更多 »

教宗波尼法爵四世

教宗聖博義四世(Sanctus Bonifacius PP.,約550年—615年5月25日),原名不詳,於608年9月15日至615年5月25日為教宗。.

新!!: 波尼法爵和教宗波尼法爵四世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