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沙·贾汗三世

指数 沙·贾汗三世

沙·贾汗三世 (شاه جہان ۳)亦称Muhi-ul-millat()曾短暂担任统治印度次大陆的莫卧儿帝国皇帝(1759年12月10日–1760年10月10日)。莫臥兒帝國第六任皇帝奧朗則布的曾孫。 1759年,沙·阿拉姆二世從德里逃亡出走,首相惟恐阿拉姆吉爾二世推舉他的長子沙·阿拉姆二世登基,收回他的實權,所以他便策劃刺殺行動,殺死阿拉姆吉爾二世及其他重要皇室成員,擁立沙·賈汗三世登基。但是在位不久,便被馬拉地人廢黜。阿富汗國王艾哈邁德沙·杜蘭尼率領軍隊擁立沙·阿拉姆二世及打着復仇的旗幟與馬拉地人和錫克人作戰。1761年,阿富汗軍隊在第三次帕尼帕特戰役中取得大勝,徹底摧垮了對手。艾哈邁德沙扶植了沙·阿拉姆二世為皇帝後回師坎大哈。沙·賈汗三世於1772年逝世。.

9 关系: 印度次大陸帖木儿帝国德里德里红堡莫卧儿帝国馬拉地人阿拉姆吉爾二世锡克人沙·阿拉姆二世

印度次大陸

印度次大陆(又稱南亚次大陆或印巴孟次大陆)是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一大片半岛形的陆地,亞洲大陸的南延部分。大体位于北纬8-37度,东经61-97度。由于受喜马拉雅山阻隔,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但面积又小于通常意义上的大陆,所以称为次大陆。总面积约为43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6亿。 印度次大陸的國家大體位於印澳板塊,也有一些位於南亞。當中,印度、印度河以東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和不丹位處大陸地殼上;島國斯里蘭卡位處大陸架;島國馬爾地夫位處海洋地殼。.

新!!: 沙·贾汗三世和印度次大陸 · 查看更多 »

帖木儿帝国

帖木兒帝國(1370年-1506年)是渴石地区的突厥化蒙古人巴鲁剌思氏之貴族帖木兒(1370年-1405年在位)所創之帝國,帖木兒為渴石地区的突厥巴鲁剌思氏的埃米尔后裔,后来迎娶了东察合台汗国王室黑的儿火者的女儿为妃。由於是黑的兒火者是成吉思汗的後裔,所以帖木兒获得了政权的合法性,而後發動侵略戰爭,帖木儿征战在亞洲大陸總共造成1,700万人死亡。 帖木兒帝國征服了东察合台汗国、河中地区、花剌子模、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高加索和大伊朗地区,並與奧斯曼帝國交戰,企圖復興蒙古帝国,但最後因帖木儿於東征中国明朝的期間(1404年11月27日-1405年2月18日)逝世而被迫中斷。帝國的鼎盛時期橫亙從小亚细亚到印度德里的西亞、中亞和南亞和费尔干纳盆地,北起锡尔河和咸海,南及阿拉伯海和波斯湾的大帝国。首都原為撒馬爾罕,其子沙哈鲁即位后遷都到今阿富汗西北部的赫拉特。 帖木兒家族信仰伊斯蘭教,除武功顯赫,還特別注重文教建設。在首都撒馬爾罕創立大學,漸取代巴格達的文化地位,成為穆斯林的學術中心。 1506年,帝國亡於突厥烏茲別克人部落。其後裔巴卑尔轉而去印度次大陆開創了蒙兀兒帝国,至第六代皇帝奧朗则布去世后开始衰敗。1857年,末任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被東印度公司罷黜,蒙兀兒帝國滅亡。帖木兒帝國和蒙兀兒帝国皆由帖木儿王朝统治。.

新!!: 沙·贾汗三世和帖木儿帝国 · 查看更多 »

德里

德里(दिल्ली;دہلی 或 دلّی;ਦਿੱਲੀ)是仅次于孟买的印度第二大城市,人口1675万,官方语言为印地语、旁遮普语和乌尔都语。该城市位于北印度,地处亚穆纳河沿岸。其政治地位为直属联邦政府的直辖区,全称为德里国家首都辖区(National Capital Territory of Delhi)。根据1991年印度议会的一项修正案,德里获得了本级议会有限的立法权限。德里大都会包括3个直辖市,即德里、新德里和德里坎登门,下辖214个村。 作为古印度历代首都和自北印度到恒河平原古老贸易路线的主要城市,德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古蹟、遺蹟和遺址。旧城区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莫臥兒帝國的首都,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以后新德里成为联邦首都,自此德里渐渐发展为大都会,汇集印度各族人民。德里也和世界其他大城市一样,随着城市的扩张,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印度独立以后德里城市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迅速提高,但随之而来就是使得德里丧失了原有文化特质。.

新!!: 沙·贾汗三世和德里 · 查看更多 »

德里红堡

德里红堡(简称:红堡,Red Fort, Lal Qil'ah、Lal Qila)位于印度德里,莫卧儿帝国时期的皇宫,自沙贾汗皇帝时代开始,莫卧儿首都自阿格拉迁址于此。红堡属于典型的莫卧尔风格的伊斯兰建筑,位于德里东部老城区,紧邻亚穆纳河,因整个建筑主体呈红褐色而得名红堡。 红堡有护城河环绕,东北角为建于1546年萨林加尔古堡(Salimgarh),四面环以厚重的围墙。围墙为石质,总长度约2500米,高度临亚穆纳河一侧稍低,临德里主城区偏高,从16米至33米不等。 Category:德里建築物 Category:印度宫殿 Category:莫卧儿帝国皇家建筑物 R Category:伊斯蘭建築.

新!!: 沙·贾汗三世和德里红堡 · 查看更多 »

莫卧儿帝国

--帝国、又称为莫卧--儿王朝、蒙兀--兒王朝(شاهان گورکانی ;;英文:Mughal Empire,),是成吉思汗和帖木儿的后裔──巴卑尔,自阿富汗南下入侵印度建立的帝国。“蒙兀兒”即波斯语中“蒙古”一词的转音。在帝國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印度次大陸,以及中亚的阿富汗等地。帝国的官方语言是波斯语,但是统治者是信奉伊斯兰教、有察合台汗国贵族血统、波斯化的蒙古人。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者属于帖木儿王朝。帝国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波斯语是宫廷、公众事务、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语言。而基層则信仰婆羅門教,使用梵文等各種印度語言。 政權在第二代胡马雍时期曾一度衰落,后在第三代皇帝阿克巴时期进入全盛时期。自第三任皇帝阿克巴一直到第六任奥朗则布统治时期是莫卧儿帝国的全盛时期,帝国的疆域经过逐步的扩张而达顶峰,经济繁荣。奥朗则布去世后,莫卧儿帝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逐步缓慢,处于不断衰退之中。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爆发之后,英国击败西帕衣团,并彻底廢除已经有名無實的帝国,直接統治印度。.

新!!: 沙·贾汗三世和莫卧儿帝国 · 查看更多 »

馬拉地人

馬拉地人(Marathi people,或Maharashtrians ),以馬拉地語為母語的族群,屬於印度-雅利安人,主要居住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與印度西部。他們的母語馬拉地語,是印度-雅利安语支中的分支之一,這個族群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在1674年建立的馬拉地帝國,就是由馬拉地人建立。 * Category:印度雅利安人 Category:印度民族.

新!!: 沙·贾汗三世和馬拉地人 · 查看更多 »

阿拉姆吉爾二世

阿拉姆吉爾二世(Alamgir II,Azîz ud-Din Âlamgir,),统治印度次大陆的莫臥儿帝国後期(第十四任)的君主,在位期間則為1754年-1759年。阿拉姆吉爾二世的父親為帝國第八任君主賈汗達爾·沙(Jahandar Shah)。 就任君主時年已55歲的阿拉姆吉爾,是由數位朝中大臣擁戴繼位。阿拉姆吉爾二世受控於首相,費羅茲·姜格三世中飽私囊,又迫害阿拉姆吉爾二世長子沙·阿拉姆二世,因此,阿拉姆吉爾二世與費羅茲·姜格三世關係並不好。阿拉姆吉爾二世任內對西方各國要求多所退讓,尤其是東印度公司在他任內取得多項決定性的權利。 1757年,費羅茲·姜格三世串通馬拉地人軍隊圍攻德里。最後德里的軍餉及財政大臣納吉布汗出逃至納吉巴巴德,馬拉地人及費羅茲·姜格三世入主德里,撤換軍餉及財政大臣,又再迫害阿拉姆吉爾二世為首的皇室,阿拉姆吉爾二世成為傀儡皇帝。雖然失去德里,納吉布汗與他的盟友仍與馬拉地人在薩哈蘭普爾對抗。 1759年,沙·阿拉姆二世從德里逃亡出走,費羅茲·姜格三世惟恐阿拉姆吉爾二世推舉沙·阿拉姆二世登基,收回他的實權,所以他便策劃刺殺行動,殺死阿拉姆吉爾二世及其他重要皇室成員,擁立奧朗則布曾孫沙·賈汗三世登基。阿拉姆吉爾二世的女婿帖木兒沙·杜蘭尼為阿富汗國王艾哈邁德沙·杜蘭尼的兒子,當阿拉姆吉爾二世被刺殺後,阿富汗軍隊擁立沙·阿拉姆二世及打着復仇的旗幟與馬拉地人和錫克人作戰。1761年,阿富汗軍隊在第三次帕尼帕特戰役中取得大勝,徹底摧垮了對手。艾哈邁德沙扶植了沙·阿拉姆二世為皇帝後回師坎大哈。 Category:印度歷史 Category:1759年逝世 Category:蒙兀兒帝國皇帝.

新!!: 沙·贾汗三世和阿拉姆吉爾二世 · 查看更多 »

锡克人

锡克人(英语:Sikh;ਸਿੱਖ, ),亦称锡克教徒、锡克教信徒,指信仰锡克教的信徒。“Sikh”(锡克教徒)一词源自梵语“shishya”,意思即“弟子”或“学生”。锡克教徒的显著特征为裹头巾,头巾色泽无定规,随个人喜好,或按衣服穿着的颜色搭配;留长髮、蓄胡须,带铁手镯、配短剑,穿短裤。核心的思想是平等,諸如必須不分物種、種族、階級、性別、信仰、性傾向之類。另外禁烟禁酒,饮食方面没有什么严格的禁忌,锡克教虽然允许吃肉,但必須吃屠宰過程迅速的牲畜的肉,且禁止吃按宗教儀式(例如清真或猶太教)屠宰牲畜的肉食與牛肉。 根据锡克教教义的规定,锡克教信奉真神“真名”严格信仰一神论,认为神是唯一的、是全知全能的,是宇宙万物的缔造者,渗透每一个大自然的一部分,永恒超出, 是公证而仁慈的。锡克教徒尊崇祖师“古鲁”(Guru,即“上师”之意),共有10位。锡克教的经文《古鲁·格兰特·萨希卜》(Guru Granth Sahib)被锡克教徒奉为第11位古鲁——即永远活着的师尊。 大部分锡克人居于印度与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地区。从中文表述上,这个群体主要有锡克人、锡克教徒二种称谓。但“锡克人”是作为社会群体的称谓,侧重于从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对这个群体的分类,而“锡克教徒”则单纯从宗教信仰对这一群体的分类。.

新!!: 沙·贾汗三世和锡克人 · 查看更多 »

沙·阿拉姆二世

沙·阿拉姆二世(), 亦名Ali Gauhar, 是统治印度次大陆的莫卧儿帝国的第十五任皇帝(1759年-1806年),是被谋害的阿拉姆吉尔二世的儿子。 1759年,沙·阿拉姆二世從德里逃亡出走,首相惟恐阿拉姆吉爾二世推舉沙·阿拉姆二世登基,收回他的實權,所以他便策劃刺殺行動,殺死阿拉姆吉爾二世及其他重要皇室成員,擁立奧朗則布曾孫沙·賈汗三世登基。阿拉姆吉爾二世的女婿帖木兒沙·杜蘭尼為阿富汗國王艾哈邁德沙·杜蘭尼的兒子,當阿拉姆吉爾二世被刺殺後,阿富汗軍隊擁立沙·阿拉姆二世及打着復仇的旗幟與馬拉地人和錫克人作戰。1761年,阿富汗軍隊在第三次帕尼帕特戰役中取得大勝,徹底摧垮了對手。艾哈邁德沙扶植了沙·阿拉姆二世為皇帝後回師坎大哈。 1764年10月,莫臥兒帝國與孟加拉聯軍被英屬東印度公司在布克薩爾戰役中打敗,沙·阿拉姆二世被迫在1765年8月16日與英屬東印度公司克萊夫男爵一世簽署阿拉哈巴德條約。根據該條約,莫臥兒皇帝將孟加拉、比哈爾和奧里薩邦的行政管理權(印度語中稱Diwani)授予了東印度公司。作為回報,東印度公司每年向國王進貢26拉克盧比(相當於26萬英鎊)。 其後,因應阿拉哈巴德條約的條款,沙·阿拉姆二世離開德里,逗留在安拉阿巴德,由他的兩名兒子代表他主持政務。雖然後來沙·阿拉姆二世回到德里,但是國勢日慼。英屬東印度公司勢力日漸壯大,由雙方一同統治,變成由英屬東印度公司主宰。沙·阿拉姆二世屢次被南方的馬拉塔帝國所敗,甚至德里被攻陷及沙·阿拉姆二世被囚。最後於1803年,英軍打敗馬拉塔帝國入主德里,救出又老又盲的沙·阿拉姆二世。1806年,沙·阿拉姆二世逝世,王位由次子阿克巴·沙二世繼承。 Category:蒙兀兒帝國皇帝.

新!!: 沙·贾汗三世和沙·阿拉姆二世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