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7 关系: 大都会保险公司大厦,建筑师,德国,德意志工藝聯盟,包豪斯,哈佛大學,凡·杜斯堡,剑桥 (马萨诸塞州),科隆,第一次世界大战,納粹,約翰·伊登,美國,荷兰,荷兰风格派运动,設計,马塞尔·布劳耶,賓州,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麻薩諸塞州,英国,柏林,比利时,汉斯·迈耶,波士顿,法古斯工廠,教育家。
- 勃兰登堡省人
- 哈佛大學設計學院教師
- 皇家金獎得主
- 移民美國的德國人
- 美国建筑师学会会士
- 薩克森-安哈特人
- 黑山学院教师
大都会保险公司大厦
大都会保险公司大楼(MetLife Building)是位于纽约市曼哈顿中城中央车站上方的摩天大楼,具体地址为公园大道200号,东45街交口。于1958–63年修建,最初名为泛美航空大厦(Pan Am Building),它是纽约第17高、美国第50高的建筑。.
建筑师
建筑师,或稱畫則師、圖則師、則師,是負責設計建築物平面圖的專業人士。建筑师通过与工程投资方和施工方的合作,在技术、经济、功能和造型上实现建筑物的营造。 在逐步复杂的建筑营造领域,建筑师越来越多的扮演一种在建筑投资方和专业施工方之间的沟通角色,同时也对结构, 水电,暖通进行总体协调。建筑师通常为建筑投资者所雇佣并对其负责而不是建筑施工者。 建筑师需要兼備艺术家的審美眼光和工程师的力學知識,作品需要从力学角度计算,选取合适的工程材料才能实现,如果过于超出现實的材料能力限制(例如市場供應、價格等),则无法实现为真实的建筑。建筑师的设计也必须能说服投资方的赞成,才能付诸实现。历史上有许多非常有才华的设计,因为不能完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而没有能成为真正的建筑。.
查看 沃爾特·格羅佩斯和建筑师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查看 沃爾特·格羅佩斯和德国
德意志工藝聯盟
德意志工作聯盟(Deutscher Werkbund,簡稱DWB)是德国的一个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与实业家的联盟。其在现代建筑的发展中影响巨大,并导致包豪斯(Bauhaus)的出现。該聯盟於1907年成立於慕尼黑。.
包豪斯
國立包浩斯學校(Staatliches Bauhaus),通常简称包浩斯(Bauhaus),是一所德國的藝術和建築學校,講授並發展設計教育。「Bauhaus」由德文「Bau」和「Haus」組成(「Bau」為「建築」,動詞「bauen」為建造之意,「Haus」為名詞,「房屋」之意),由建築師沃爾特·格羅佩斯在1919年時創立於德國威瑪。學校經歷了三個時期:1919~1925年魏瑪時期、1925~1932年德紹時期和1932~1933年柏林時期,以及三任校長:1919年至1925年的沃爾特·格羅佩斯、1925年至1930年的漢那士·梅耶以及1930至1933年的密司·凡·得羅,1933年在納粹政權的壓迫下,包浩斯宣佈關閉,同年也是威瑪共和的結束。 由於包浩斯學校對於現代建築學的深遠影響,今日的包浩斯早已不單是指學校,而是其倡导的建築流派或風格的統稱,注重建築造型與實用機能合而為一。而除了建筑领域之外,包浩斯在藝術、工业设计、平面設計、室內設計、现代戏剧、现代美术等領域上的发展都具有顯著的影响。.
查看 沃爾特·格羅佩斯和包豪斯
哈佛大學
#重定向 哈佛大学.
凡·杜斯堡
#重定向 特奥·凡·杜斯伯格.
剑桥 (马萨诸塞州)
劍橋(Cambridge),是緊鄰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市西北方的一個城市,与波士顿市区隔查尔斯河相对。这里是兩所世界著名大学,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所在地。至2006年,世界上共有780人獲諾貝爾獎;由於這兩所名校位於此小鎮,劍橋市號稱培養了780人中的130諾貝爾獎得主。劍橋市亦集結了100多家生物科技相關公司,成為美國生技產業的聚集區域。 根據2000年美國人口普查(美國每十年做一次統計),劍橋市有101,355名居民。.
科隆
科隆(Köln, ;1919年前德语也拼写为Cöln),是德國第四大城市,是北威州最大的城市,亦是德國內陸最重要的港口之一,莱茵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历史中心。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中世纪科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会中心和艺术知识中心。科隆在二战期间遭到严重破坏。今天它以其文化和建筑遗产以及许多重要的国际性活动而闻名。 1850年科隆的人口超过十万,在德国算作大城市。加上其第二住址在科隆的人其居民数今天超过一百万。 科隆也有天主教大主教,是天主教科隆大主教座堂所在地。哥特式教堂科隆大教堂1996年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科隆的主要标志,非官方象征。 43%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18%信奉新教,39%信奉其他宗教。直到二战从东德涌来的大量难民,罗马天主教徒一直占科隆居民的大多数。2005年,科隆见证最大的天主教青年盛会。第二十届世界青年日从8月15日星期一到8月21日星期日在科隆举办。 科隆位于欧洲一条重要的东西交通要道与莱茵河的交叉口上。莱茵河是欧洲南北交通的一条重要水道。科隆今天是德国铁路交通最繁忙的枢纽。它的内河港口是欧洲最重要的内河港口之一。 它还是一个文化中心,尤其是创造艺术的一个中心。它的狂欢节非常有名,此外它还是许多协会的驻地。在20世纪的后半叶科隆从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演变为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工业。今天科隆是一个媒体中心,市内还建造了许多新的办公楼。科隆的保险业也有跨地区性的意义。 科隆还以当地的“科隆啤酒”(Kölsch)闻名,Kölsch也是科隆方言,一句笑话说Kölsch是世界上唯一能喝的语言。科隆也是科隆香水或古龙水的发源地。 科隆是德国最大的大学城之一,市内共有85,183名入册的大学生,占市民总数的8.5%。科隆的外国人数量也很高,2004年底市内有175,515名外国籍居民,占市民总数的17.2%,尤其土耳其人社群是德国最大的之一。科隆因此有很长的多文化熔炉的传统。科隆人素来以开放、自由和宽容著称。 柏林和科隆是两个以接受同性恋文化闻名的城市。科隆在这方面历史悠长,很长时间以来科隆是德国同性恋运动的重要阵地。即使有些事情柏林都有些收敛,科隆却以此为荣,并以德国最大的同性恋群体(著名的例如克里斯多佛大街日)自豪。每年七月间,同性恋们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游行(每年吸引超过1百万游客),这里已经成为多个不同同性恋组织(LGBT)和他们活动的基地。.
查看 沃爾特·格羅佩斯和科隆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納粹
-- 納粹可泛指下列有關條目:.
查看 沃爾特·格羅佩斯和納粹
約翰·伊登
約翰·伊登(Johannes Itten,),瑞士表現主義畫家、設計師、教師、作家和理論家;與德裔美籍畫家利奧尼·費寧格和德國雕塑家格哈德·馬可斯,在德國建築師沃爾特·格羅佩斯的領導下,為魏瑪包浩斯的核心成員。.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查看 沃爾特·格羅佩斯和美國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查看 沃爾特·格羅佩斯和荷兰
荷兰风格派运动
荷兰风格派运动(De Stijl),主张纯抽象和纯朴,外形上缩减到几何形状,而且颜色只使用紅、黃、藍三原色與黑、白二非色彩的原色。也被称为新塑造主义(neoplasticism)。.
設計
所謂設計,即「设想和计划,设想是目的,计划是过程安排」,通常指有目標和計劃的創作行為、活动。 原意是“设置摆放其元素,并计量评估其效用”,现代通常指预先描绘出工作结果的样式、结构及形貌,通常要绘制图样。设计现在在服饰、建筑、工程项目、产品开发以及艺术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查看 沃爾特·格羅佩斯和設計
马塞尔·布劳耶
塞尔·拉约什·布劳耶(Marcel Lajos Breuer; ;)是一位匈牙利裔現代主義設計師、建築師,是20世紀主要的現代主義藝術家之一。.
賓州
宾州,可以指:.
查看 沃爾特·格羅佩斯和賓州
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生於德国亚琛,過世於美国芝加哥,原名為玛丽亚·路德维希·密夏埃爾·密斯(Maria Ludwig Michael Mies),德國建築師,亦是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築大師之一。.
麻薩諸塞州
--(Commonwealth of Massachusetts),又稱--、--或者--;正式名稱為--,位於美國東北部,為美國獨立時最初的13州的一州,也是新英格蘭地區六州裡人口最密集的一州。根據美国2014年人口估算顯示,該州共有人口674.5萬。波士頓為馬薩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查看 沃爾特·格羅佩斯和英国
柏林
柏林(Berlin,)是德国首都,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现有居民约340万人。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弗尔河流经该市。柏林也是德国十六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僅有的三個城市州份。 柏林是欧盟區內人口第3多的城市(歐盟區人口最多的都市是法國的巴黎,其次是英國的倫敦)以及城市面积第8大的城市。它是柏林-勃兰登堡都会区的中心,有来自超过190个国家的5百万人口。地理上位于欧洲平原,受温带季节性气候影响。城市周围三分之一的土地由森林、公园、花园、河流和湖泊组成。据有关统数据统计,柏林总人口共有3,405,259人。 该根據考古发掘,柏林地區在八萬年前( 舊石器时代晚期市)已经有人類活動。該第一次有文字记载是在13世纪,柏林连续的成为以下这些国家的首都:普鲁士王国(1701年-1870年)、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納粹德國(1933年-1945年)。在1920年代,柏林是世界第3大自治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被分割;东柏林成为东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实上成为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飛地,被柏林墙围住。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该市重新获得全德国首都的地位,驻有147个。 柏林无论是从文化、政治、传媒还是科学上讲都称的上是世界级城市。该市经济主要基于服务业,包括多种多样的创造性产业、传媒集团、议会举办地点。柏林扮演欧洲大陆上航空与铁路运输交通枢纽的角色,同时它也是欧盟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主要的产业包括信息技术、制药、生物工程、生物科技、光学电子、交通工程和可再生能源。 柏林都会区有知名大学、研究院、体育赛事、管弦乐队、博物馆和知名人士。城市的历史遗存使该市成为国际电影产品的交流中心。该市在节日活动、建筑的多样化、夜生活、当代艺术、公共交通网络以及高质量生活方面得到广泛认可。柏林已经发展成一个全球焦点城市,以崇尚自由生活方式和现代精神的年轻人和艺术家而闻名。.
查看 沃爾特·格羅佩斯和柏林
比利时
比利時王國(Koninkrijk België;法語:Royaume de Belgique;德語:Königreich Belgien),是一個西歐國家。它是歐洲聯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首都布魯塞爾是歐盟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大型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比利時自北起順時針分別與荷蘭、德國、盧森堡和法國接壤,西面則濱臨北海。 比利時的名稱,源自羅馬時代,當時此地稱為比利時高盧(Gallia Belgica),字面意為貝爾蓋人的高盧。「比利時」這個中文譯名,源自1849年徐繼畬所編纂的《瀛寰志略》。.
查看 沃爾特·格羅佩斯和比利时
汉斯·迈耶
汉斯·迈耶(Hans Emil“Hannes”Meyer,)是瑞士建筑师,自1928年至1930年在德意志国德绍時期的包豪斯建筑学校为第二任校长。.
波士顿
波士頓(Boston)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也是新英格兰地区的最大城市,其人口规模全美大都市排名第21。该市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创建于1630年,是美国最古老、最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波士顿是欧洲清教徒移民最早登陆美洲所建立的城市,在美国革命期间是许多重要事件的发源地,曾经是一个重要的航运港口和制造业中心。今天,该市是美国高等教育、医疗保健及投资基金的中心,是全美人口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它的经济基础是教育、金融、医疗及科技,是全美人均收入最高的少数大城市之一,并被认为是一个全球性城市或世界性城市。 该市位于大波士顿都会区的中心,这个都会区包括萨福克县的全部和剑桥、昆西、牛顿、萨默维尔、里维尔和切尔西等城市,以及一些小镇和远离波士顿的郊区,还包括了新罕布什尔州的一部分。.
查看 沃爾特·格羅佩斯和波士顿
法古斯工廠
法古斯工廠(Fagus-Werk)位於德國下萨克森州萊茵河流域的阿爾費爾德,是一座生產鞋楦的工廠,為法古斯公司(Fagus-GreCon)所有。由沃爾特·格羅佩斯與所設計,於1911至13年間興建,此建築在現代建築史中有著指標性的意義。1946年被列為紀念物,2011年6月25日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教育家
教育家是实践教育的杰出人士。教育家與教育学家是不同的,對於研究教育学的杰出人物才被称为教育学家。 古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有孔子、墨子、荀子、王陽明等人。 近代中國則有何子渊、丘逢甲等人。 现代中國则有陶行知、夏丏尊、蔡元培、厉麟似、蒋梦麟、张伯苓、易作霖、竺可桢、罗家伦、徐特立、成仿吾、屈伯川、匡亚明、马君武、郭秉文、邓之诚、欧元怀、陈垣、晏阳初、黄质夫、許壽裳、嚴範孫、胡雨人、胡敦复、梁漱溟、吳稚暉、梅貽琦、黄现璠、唐國安、湯有祥、柳貽徵、杜亞泉、武訓、黃乃裳、包煜文、厲聲教、容閎、江學珠,张门雪、陈鹤琴等人。 台灣的著名教育家有史英、陳清枝、楊茂秀和李雅卿等人。 古希臘的著名教育家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 古羅馬的著名教育家有昆體良等人。 近代西方的著名教育家有约翰·阿摩司·夸美纽斯 (捷克,1592-1670)、约翰·亨里希·裴斯泰洛齐(瑞士,1746-1827)、弗里德里希·威廉·奥古斯特·福禄贝尔(德国,1782-1852)、约翰·杜威(美国,1859-1952)、鲁道夫·斯坦纳(奥地利,1861-1925)、马利亚·蒙特梭利(意大利,1870-1952)、让·皮亚杰(瑞士,1896-1980)、利维·维谷斯基(俄国,1896-1934)、本杰明·布鲁姆(美国,1913-1999)(美国)威廉.詹姆斯—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卢梭;等人。.
查看 沃爾特·格羅佩斯和教育家
另见
勃兰登堡省人
- 亨利二十四世 (罗伊斯-施莱茨-科斯特利茨)
- 伊曼紐·拉斯克
- 保羅·田立克
- 列奧·馮·卡普里維
- 卡尔·亨普尔
- 埃里希·普里布克
- 威廉·文德尔班
- 尤利·隆美尔
- 库尔特·艾斯纳
- 弗朗茨·约翰
- 恩斯特·库默尔
- 恩斯特·海克尔
- 恩斯特·策梅洛
- 愛德蒙·蘭道
- 格奥尔格·莫里茨 (萨克森-阿尔滕堡)
- 格奥尔格·齐美尔
- 欧根·卡尔·杜林
- 海恩兹·瓦斯克
- 爱德华·伯恩施坦
- 瓦爾特·拉特瑙
- 穆麟德
- 胡贝图斯 (萨克森-科堡-哥达)
- 莱尼·里芬斯塔尔
- 费迪南德·格奥尔格·弗罗贝尼乌斯
- 赫伯特·马尔库塞
- 阿爾布雷赫特·立敕爾
- 魯迪·杜契克
- 鲁道夫·冯·格耐斯特
哈佛大學設計學院教師
皇家金獎得主
- 丹下健三
- 乔治·弗雷德里克·博德利
- 伊東豊雄
- 伦佐·皮亚诺
- 劉易斯·芒福德
- 勒·柯布西耶
- 勞倫斯·阿爾瑪-塔德瑪
- 埃列爾·薩里寧
- 埃德溫·魯琴斯
- 奥古斯特·佩雷
- 奧斯卡·尼邁耶
- 安藤忠雄
- 巴克敏斯特·富勒
- 巴克里希纳·多西
- 巴塞罗那
- 弗萊·奧托
-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
- 弗雷德里克·雷頓
- 彼得·卒姆托
- 拉斐尔·莫内欧
- 查尔斯·巴里
- 查爾斯·托馬斯·牛頓
- 歐仁·維奧萊-勒-杜克
- 法蘭克·蓋瑞
- 特奥费尔·翰森
- 理察·羅傑斯 (建築師)
- 理查·麥爾
- 理查德·莫里斯·亨特
- 矶崎新
- 约恩·乌松
- 维克多·拉卢
- 让·努维尔
- 诺曼·福斯特
- 贝聿铭
- 贾莱斯·吉尔伯特·斯科特
- 赫伯特·貝克
- 赫爾佐格和德梅隆
- 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
- 路易·康
- 阿尔瓦尔·阿尔托
- 阿爾瓦羅·西塞·維埃拉
- 阿瑟·埃文斯
- 雷姆·库哈斯
移民美國的德國人
- F·W·穆瑙
- 乔丹·卡佛
- 亞伯拉罕·魯濱遜
- 亨利·史坦威
- 亨利·戈培爾
- 保羅·田立克
- 列奥·施特劳斯
- 卡伦·霍妮
- 卡爾·瓦倫達
- 呂迪格·比埃勒
- 喬治·霍萊
- 埃里克·沃格林
- 基迪昂·泽拉勒姆
- 大衛·華格納
- 威廉·普拉格
- 威廉·魏特林
- 安娜·安德森
- 尼古拉斯·伯格鲁恩
- 尼娜·哈根
- 弗里多·弗雷
- 弗雷德里克·魏特汉
- 恩斯特·劉別謙
- 恩斯特·瓦尔特·迈尔
- 托米·哈斯
- 拉民·贾瓦迪
- 查理·布考斯基
- 沃尔特·巴德
- 海迪·克林
- 漢斯·利普奇斯
- 漢斯·迪特爾·貝茨
- 玛丽亚·格佩特-梅耶
- 瓦爾特·阿諾德·考夫曼
- 科特·考夫卡
- 約瑟夫·皮拉提斯
- 约翰·纽林格
- 薩琪·畢茲
- 賈德·卡林姆
- 賓諾·古登堡
- 迈克尔·罗斯曼
- 阿尔弗雷德·朗德
- 雅各布·希夫
- 马克斯·恩斯特
- 黛安·克魯格
美国建筑师学会会士
- 亨利·霍布森·理查森
- 埃列爾·薩里寧
- 威廉·勒巴隆·詹尼
- 小詹姆斯·倫威克
- 山崎實
- 戈登·邦沙夫特
- 斯坦福·怀特
- 法蘭克·蓋瑞
- 理查德·莫里斯·亨特
- 罗伯特·文丘里
- 羅伯特·斯坦恩
- 菲力普·強生
- 西萨·佩里
- 贝聿铭
- 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
- 路易·康
- 路易斯·沙利文
- 麥可·葛瑞夫
- 黄振捷
薩克森-安哈特人
黑山学院教师
亦称为 格洛佩斯,格罗皮乌斯,格罗皮乌斯,W.,瓦尔特·格罗皮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