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歐特維爾家族

指数 歐特維爾家族

歐特維爾家族(Hauteville Family)是一個來自科坦丁的弱小諾曼男爵家族,也透過他們在地中海的征伐崛起形成歐洲、亞洲和非洲的著名家族,特別是南意大利和西西里。他們也曾參與對英格蘭的諾曼入侵。.

28 关系: 劍橋大學出版社博希蒙德一世古列尔莫一世 (西西里)古列尔莫二世 (西西里)安提阿巴勒斯坦布永的戈弗雷亚洲亨利三世 (神聖羅馬帝國)亨利六世 (神聖羅馬帝國)伯国地中海利奧九世科斯坦察 (西西里女王)European Commission韦诺萨非洲西西里岛諾曼人諾曼征服霍亨斯陶芬王朝阿马尔菲腓特烈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英格兰耶路撒冷欧洲意大利南部拜占庭帝国

劍橋大學出版社

劍橋大學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隸屬於英國劍橋大學,成立於1534年,是世界上僅次於牛津大學出版社的第二大大學出版社。.

新!!: 歐特維爾家族和劍橋大學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博希蒙德一世

(塔兰托的)博希蒙德一世,塔兰托亲王和安条克亲王(Bohemond I,Prince of Taranto and Prince of Antioch,约)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主要将领。他是西西里的诺曼统治者卡拉布里亚公爵的长子,吉斯卡尔出身雇佣兵,后成为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公爵。 博希蒙德1079年开始领兵,1081年攻占阿夫洛纳,同年拜占庭皇帝阿历克塞一世登基,与诺曼人为敌,成为博希蒙德的对手达30余年。1083年阿历克塞将他们逐出色萨利的拉里萨。1085年博希蒙德丧父,他只得到巴里的塔兰托伯爵一个封邑。 1095年11月,教皇乌尔班二世发起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博希蒙德立即响应,率领一支小小的诺曼军队参加东征,1096年冬经希腊半岛到达君士坦丁堡。十字军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与土耳其人作战,在尼凯亚、多里莱乌姆和安条克的战斗中,博希蒙德战绩辉煌。 1098年第一次十字军攻陷萨拉森人在叙利亚的防卫重镇安条克后,在该城建立了完全照搬欧洲封建制度的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塔兰托的博希蒙德被封为安条克亲王(称博希蒙德一世),作为这个公国的世袭统治者,并奉命驻守在那里。他屡次进犯领邦阿勒颇,扩展领土,但他在与北方的锡瓦斯突厥人的战斗中失败被俘,直到1103年获释。 1105年9月他前往罗马觐见教皇,然后游历法国,1106年与法王腓力一世之女结婚。1107年再次进攻希腊,率大军在阿夫洛纳登陆,阿历克塞一世急于结束战争,让他统治安条克和几个希腊城邦。博希蒙德也无力再战,只得和阿历克塞一世签订迪沃尔条约,接受臣服拜占庭的屈辱条件。.

新!!: 歐特維爾家族和博希蒙德一世 · 查看更多 »

古列尔莫一世 (西西里)

古列尔莫一世(),西西里第二任国王,绰号“恶人”,是前任国王鲁杰罗二世和王后卡斯蒂利亚的埃尔维拉的第四子,也是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六世的外孙。1154年鲁杰罗二世死后,他统治王国直至身故。 古列尔莫“恶人”的称号看似不光彩,表现了史学家乌戈·法尔坎杜斯和反对国王的贵族阶层对国王及领导他的官员阶层的偏见。.

新!!: 歐特維爾家族和古列尔莫一世 (西西里) · 查看更多 »

古列尔莫二世 (西西里)

古列尔莫二世(Guglielmo Ⅱ,),诺曼西西里王国国王,绰号「好人」(The Good),是古列尔莫一世与纳瓦拉国王加西亚之女玛格丽特的第三子。他的人格很模糊,缺乏军事进取心,孤僻且好享乐,几乎一直在帕勒莫享受宫廷生活。但他的统治以雄心勃勃的对外政策和有力的外交闻名。作为教皇的拥护者和伦巴第诸城的秘密盟友,他成功抵抗了他们的共同敌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但丁在《神曲》中将他安排在天堂,薄伽丘的《十日谈》也对他有所提及(称他有两个孩子的第四部分,以及第七部分)。 古列尔莫仅在死后数十年被称为“好人”。这更多是因为他在任内中止了给其父的任期造成麻烦的内乱和在他自己任内爆发的战争而非人品。在霍亨斯陶芬王朝,他的任期被描述为和平和正义的黄金时期。他的数字“二世”是当时就使用的,他本人就使用了。.

新!!: 歐特維爾家族和古列尔莫二世 (西西里) · 查看更多 »

安提阿

安提阿(Ἀντιόχεια),又翻译为安条克或安塔基雅,天主教典籍稱為安提約基雅,是黎凡特西北部奧龍特斯河的東側的一個古老城市。其遺址位於現在土耳其的城市安塔基亞。 於前4世紀末由亞歷山大大帝的將領之一的塞琉古一世所建立。由於安提阿的地理、軍事和經濟的位置的重要性,它的香料貿易、絲綢之路、波斯御道對於當地居民有很大的收益。公元一世纪,耶稣的門徒被稱為基督徒,便是從這裡開始的。.

新!!: 歐特維爾家族和安提阿 · 查看更多 »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國(دولة فلسطين)是一個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約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帶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國家,2007年6月因內部兩大勢力嚴重不和而形成分裂局面,其中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即「哈馬斯」)佔有加沙地帶,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即「法塔赫」)主導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則管治約旦河西岸,受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監督。 1967年,巴勒斯坦阿拉伯区面积6242平方公里,包括约旦河西岸地区5879平方公里(其中死海面积220平方公里),及加沙地区363平方公里。 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巴勒斯坦解放组織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在國際承認巴解下,該國已與世界上多數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2011年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投票表決,接納巴勒斯坦為該組織正式會員,這是巴勒斯坦以正式成員國的身份加入的首個聯合國機構。 2012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表決巴勒斯坦國升格為「非會員觀察國」的提案时,雖然美國和以色列強烈反對,仍以138票支持,41票棄權、9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67/19号决议。截至2015年9月,已经有136个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占联合国会员国总数的70.5%)承认巴勒斯坦國为一个獨立國家。.

新!!: 歐特維爾家族和巴勒斯坦 · 查看更多 »

布永的戈弗雷

布永的戈弗雷(Godefroy de Bouillon,约1060年-1100年7月18日,耶路撒冷),下洛林公爵(1087年-1100年在位,稱戈弗雷四世),布永伯爵(1076年-1096年在位)和第一次十字軍的將領。戈弗雷來自〈法蘭德斯家族分支〉布洛涅的尤斯塔斯二世的次子、母親是下洛林公爵的女兒、的妹妹。.

新!!: 歐特維爾家族和布永的戈弗雷 · 查看更多 »

亚洲

亞细亚洲(Ασία;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zh-hans:珠穆朗玛峰;zh-hant: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新!!: 歐特維爾家族和亚洲 · 查看更多 »

亨利三世 (神聖羅馬帝國)

#重定向 亨利三世 (神圣罗马帝国).

新!!: 歐特維爾家族和亨利三世 (神聖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亨利六世 (神聖羅馬帝國)

#重定向 亨利六世 (神圣罗马帝国).

新!!: 歐特維爾家族和亨利六世 (神聖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伯国

伯国是君主的爵位和稱號為伯爵的國家,其君主在的主權獨立國家稱為伯爵陛下,非主權獨立的領地則稱為伯爵殿下;而大部分都是非主權獨立的伯爵領地僅有頭銜而已。 在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秦國、鄭國、曹國等國的君主就是伯爵,如秦穆公和鄭文公也分別稱為秦伯和鄭伯。在歐洲也同樣如此,安茹伯國的君主的頭銜就稱為安茹伯爵,馬克伯國的領主稱為馬克伯爵跟奧地利大公國的君主稱號為大公是一樣的。 * Category:君主政體 Category:伯爵.

新!!: 歐特維爾家族和伯国 · 查看更多 »

地中海

地中海(英文:Mediterranean),被北面的歐洲大陸、南面的非洲大陸以及東面的亞洲大陸包圍著。东西长约4000公里,南北最宽处大约为1800公里,面積251.6万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陸間海。地中海的平均深度是1500米,最深處为5267米。 地中海西部通过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接,東部通过土耳其海峡(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马尔马拉海)和黑海相连。19世紀時開通的蘇伊士運河,接通了地中海与紅海。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之一,而其附属的大西洋却是年轻的海洋。地中海处在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是世界最强地震带之一。地中海地区有维苏威火山、埃特纳火山。 地中海作为陆间海,风浪较小,加之沿岸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拥有许多天然良好的港口,成为沟通三個大陸的交通要道。這樣的條件,使地中海從古代開始海上貿易就很繁盛,促进了古代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羅馬帝國等的发展。現在也是世界海上交通的重要地区之一。其沿岸的腓尼基人、克里特人、希腊人,以及后来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都是航海业发达的民族。著名的航海家如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都出自地中海沿岸的国家。 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乾燥,冬季温暖濕潤,被稱作地中海性氣候。植被,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根系深,有适应夏季干热气候的耐旱特征,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这里光热充足,是欧洲主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橘、无花果,和葡萄等,还有木本油料作物油橄榄。.

新!!: 歐特維爾家族和地中海 · 查看更多 »

利奧九世

#重定向 利奥九世.

新!!: 歐特維爾家族和利奧九世 · 查看更多 »

科斯坦察 (西西里女王)

科斯坦察(),作为西西里诺曼王朝诸王的女继承人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的皇后,1194年-1198年为西西里女王,1194年-1197年与其夫共治,1198年与其年幼之子腓特烈二世共治。.

新!!: 歐特維爾家族和科斯坦察 (西西里女王) · 查看更多 »

European Commission

#重定向 欧洲联盟委员会.

新!!: 歐特維爾家族和European Commission · 查看更多 »

韦诺萨

韦诺萨(意大利语:Venosa)是意大利南部巴西利卡塔大区波坦察省的一个镇,人口12,147(2004年)。 罗马帝国时代著名的诗人贺拉斯出生于韦诺萨。 V.

新!!: 歐特維爾家族和韦诺萨 · 查看更多 »

非洲

阿非利加洲(Africa),簡稱非洲,位于地球东半球西部,欧洲之南,亚洲以西,地跨赤道南北,面積為30,221,532平方公里,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Sayre, April Pulley.

新!!: 歐特維爾家族和非洲 · 查看更多 »

西西里岛

西西里(Sicilia )是意大利南部的一个自治区。西西里占地25,708平方公里,人口数为500万,是意大利最大的区。同时也是地中海最大的岛。而西西里岛周邊几个中小型的岛屿也被纳入西西里区域范围。 在古中國稱之為斯伽里野,《諸蕃志》:「斯加里野國,近蘆眉國界,海嶼闊一千里,衣服、風俗、語音與蘆眉同。本國有山穴至深,四季出火,遠望則朝煙暮火,近觀則火勢烈甚,國人相與杠舁大石,重五百斤或一千斤抛擲穴中,須臾爆出,碎如浮石。」 明朝萬歴年間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參與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稱西西里島為西齊里亞,並附註:「此島有二山,一常出大火,一常出煙,晝夜不絕。」 由于西西里岛在地中海商业贸易路线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在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具备重要战略意义的地方,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在此設有美國海軍和義大利空軍共用的大型軍用機場。西西里区域属于大希腊(古希腊殖民区)。而西塞罗曾经称锡拉库萨为古希腊中最美丽的城市。 西西里岛以及其周围属義大利岛屿一起组成西西里地区人口5,029,683人。其首府是巴勒莫(130万人口)。其它重要城市有卡塔尼亚(40万人口)、墨西拿(27万人口)、锡拉库萨(11万人口)、特拉帕尼(10万人口)、卡尔塔尼塞塔(8万人口)、阿格里真托(6万人口)和拉古萨(6万人口)等。西西里岛隔墨西拿海峡与亚平宁半岛相望。 西西里岛最高的山是埃特纳火山(3,323米),它也是欧洲最大、最活跃的火山。墨西拿北部的斯特龙博利岛上的斯特龙博利火山也是一座活火山。.

新!!: 歐特維爾家族和西西里岛 · 查看更多 »

諾曼人

诺曼人 (诺曼语: Normaunds;法语:Normands;拉丁语:Normanni)为古代欧洲民族,起源于丹麦、冰岛、挪威等地,原属诺斯人中的("Norman"一词由"Norseman"演变而来.

新!!: 歐特維爾家族和諾曼人 · 查看更多 »

諾曼征服

諾曼征服可以指:.

新!!: 歐特維爾家族和諾曼征服 · 查看更多 »

霍亨斯陶芬王朝

霍亨斯陶芬家族(Hohenstaufen,Staufer)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王室,又稱為士瓦本王朝或斯陶芬家族。最初霍亨斯陶芬家族為現時德国南部士瓦本(又译為斯韋比亞)的世袭伯爵與統治家族。由腓特烈一世在1079年迎娶了皇帝亨利四世的女儿阿格尼丝公主并繼任士瓦本公爵起,是為霍亨斯陶芬王朝之始。 和皇室联姻使霍亨斯陶芬家族挤身于最高的统治阶层,而且由于阿格尼丝公主的弟弟亨利五世没有子嗣,法兰克尼亚王朝告终。霍亨斯陶芬家族即成为理所当然的皇位继承人。其後霍亨斯陶芬家族又成為法蘭克尼亞和萊因的統治家族。在12世紀,此家族在德意志政治上扮演重要角色,成為德意志「皇帝黨」勢力的首領。1138年此家族更取得德意志王位。在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和腓特烈二世統治時期,霍亨斯陶芬家族權勢最盛,與羅馬教廷展開權力鬥爭,並入侵意大利,取得意大利南方西西里王国的統治權。但在腓特烈二世死後,此家族日漸衰落。1254年德意志之霍亨斯陶芬王朝終結,1268年霍亨斯陶芬家族最后的男性后裔康拉丁在那不勒斯被斩首示众,该家族便滅絕了。.

新!!: 歐特維爾家族和霍亨斯陶芬王朝 · 查看更多 »

阿马尔菲

阿马尔菲(Amalfi),是意大利坎帕尼亚大区的一个市镇及天主教阿马尔菲-卡瓦德蒂雷尼总教区所在地,位于萨莱诺湾湾畔,在,那不勒斯东南24英里处。该镇位于一个深谷的谷口,及莫达·色或图山的山脚(1,315米,4,314呎),被壮观的悬崖及海岸景色包围。这地曾是阿马尔菲航海共和国的首都,是公元839年至大约1200年间在地中海的一股重要的贸易势力。.

新!!: 歐特維爾家族和阿马尔菲 · 查看更多 »

腓特烈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罗马人民的国王(1211年—1250年在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20年加冕)。他也是西西里国王(称腓特烈一世,1198年起),耶路撒冷国王(1225年—1228年),意大利国王和勃艮第领主。 腓特烈二世的父亲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母为西西里的康斯坦萨(由诺曼人统治的西西里王国唯一的女继承人)。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边防区(马克)的耶西(Jesi Mark Ancona),独生子。 腓特烈二世极其注重君威,留下了大量雕塑,使今人得以猜测他的容貌。青年时,其容貌相当地俊美清秀,显得很沉静。但随着岁月增长,而越来越清瘦,表情越来越严厉,在他老年的雕塑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位皱着双眉、似乎相当严厉的君主。 雖是被開除教籍的皇帝,但利用外交手段指導第六次十字軍,毫無死傷地進入聖地耶路撒冷,被稱為「王座上第一個近代人」(The First modern ruler)的知識份子。.

新!!: 歐特維爾家族和腓特烈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

英格蘭(England),又稱作英倫、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個構成國,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尔士以東,是英国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虽然就传统上一般可以认为其政治地位相当于一个国家,但以国际通行标准上其仍然是一级行政区。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长城為界。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属日耳曼民族。.

新!!: 歐特維爾家族和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help,拉丁化:Yerushaláyim;help,拉丁化:al-Quds,漢譯:古都斯或古德斯,意為「神聖的」;唐朝時期的景教徒曾根據敍利亞語「Ūrišlem」譯作烏梨師斂)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境内的一座城市,位於地中海和死海之间,是古代巴勒斯坦中部的全球宗教重镇,也是完整保留人类信仰文明演进史的一个历史城市。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的聖地。自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王建成第一圣殿起,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自從公元前10世紀:.

新!!: 歐特維爾家族和耶路撒冷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歐特維爾家族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南部

意大利南部(或稱南意大利,意大利語:Italia Meridionale或Mezzogiorno)是一个地理概念。其范围大致上相当于古代的那不勒斯王国。一般包括了今日的巴斯利卡塔、坎帕尼亚、卡拉布里亚、普利亚、莫利塞五个大区,有时还包括阿布鲁佐、拉齐奥南部、西西里岛和撒丁岛。在一般人的刻板印象中,意大利南部常常与贫穷、犯罪和黑手党联系在一起。而在經濟發展方面。南意大利始終落後於北義大利。.

新!!: 歐特維爾家族和意大利南部 · 查看更多 »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歷史上知名的帝國。羅馬帝國自东西分治後,帝國東部羅馬政權的延續被稱為東羅馬帝國(相对于帝國西部的西羅馬帝國),16世紀以後,開始有學者稱之為拜占庭帝国。其国民在其一千多年的存在期内自称为“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帝國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歐亞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東羅馬帝國共历经12个王朝及93位皇帝,首都为新罗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即君士坦丁堡)。其疆域在11个世纪中不断变动。色雷斯、希腊和小亚细亚西部是帝国的核心地区;今日的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从4世纪至13世纪是帝国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今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阿尔及利亚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尔也在7世纪之前曾是帝国的國土。 关于帝國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東羅馬帝國成立的标志。德国东罗马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为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纪年。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帝国皇权统一归于东罗马皇帝)、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東羅馬帝國起始的标志。 東羅馬帝國本为羅馬帝國的东半部,較為崇尚希臘文化,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更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和東正教为立国基础,在620年,席哈克略皇帝首次讓希臘語取代拉丁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使得東羅馬帝國成為不同于古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国家。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和神聖羅馬帝國成立後,这个帝国被外人称为“东罗马帝国”,尽管其正式国号仍延续着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号。直到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為了區分其帝國的古羅馬時期及神聖羅馬帝國而引入了「拜占庭帝國」作為稱呼,並被現代史學上所使用。 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國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東羅馬帝國在其十一个世纪的悠久历史中所保存下来的古典希腊和罗马史料、著作,以及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1204年4月13日,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和劫掠,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鄂圖曼帝国攻陷了首都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歷時一千餘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灭亡,羅馬帝國也正式終結。.

新!!: 歐特維爾家族和拜占庭帝国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歐特維爾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