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3 关系: 劳动解放社,卡尔·马克思,卡爾·考茨基,古达洛夫卡,坦波夫省,布尔什维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俄罗斯,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列宁,列寧,哲学,儒略曆,共产党宣言,第三国际,经济学,美学,爱德华·伯恩施坦,特里奥基,马克思主义,语言学,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辩证唯物主义,胡绩伟,苏联,Marx,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格里历,文艺评论,无产阶级专政,日内瓦,政治学,1905年俄国革命。
-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员
- 孟什维克
劳动解放社
劳动解放社(Освобождение труда)是俄国首个马克思主义团体,于1883年9月25日由格奥尔基·普列汉诺夫、维拉·扎苏莉奇、巴威尔·阿克雪里罗德等在瑞士日内瓦创立。该组织将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翻译成俄语并将其在俄国传播。后成为民粹派的对手。该组织后来演变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卡尔·马克思
卡爾·馬克思(;),早期在中國被譯為麥喀士,是猶太裔德國哲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革命理論家、新聞從業員、歷史學者、革命社會主義者。馬克思在經濟學上的工作解釋絕大多數工人和資本家間的關係,並且奠定後來諸多經濟思想的基礎。馬克思亦是社會學與社會科學的鼻祖之一,在卡爾·马克思的一生中出版过大量理论著作,其中最著名和具备超强影响力的两部作品分別有1848年發表的《共產黨宣言》和1867年至1894年出版的《資本論》。 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出生在普魯士萊茵省特里爾,一個相对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1835年10月就讀于德國波昂大學和柏林洪堡大學期間的马克思,開始對青年黑格爾派的哲學觀點產生興趣。大學畢業以後,馬克思為科隆地区的一家持有激進观点的報紙供稿,與此同時,其自身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思想萌芽,開始渐渐成形。1843年時馬克思移居法國巴黎後,马克思繼續在其他持有激進觀點的相关報社,从事专栏寫作;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马克思遇見了後來的重要朋友和支持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49年,馬克思遭流放後便與妻兒一起遷居到英國倫敦。他到達倫敦後依然繼續從事寫作工作,同時也開始構建他關於社會經濟活動的理論。馬克思還積極參與社會主義運動,並很快在第一國際中成為重要人物。 馬克思關於社會、經濟與政治的理論被統稱為馬克思主義,主張人類社會是在控制生產資料的統治階級與提供勞動生產的勞動階級間不斷的階級鬥爭中發展而成。馬克思認為國家是為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而運轉,而這又常常被視為大眾的公共意志。他同時也預言如之前存在過的社會經濟體系一樣,資本主義的內部矛盾會導致它自身的滅亡,並會被新的社會主義社會形態所取代;而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存在的矛盾,將會由工人階級奪取政治權力而終結,最終建立工人所管理、形成无任何階級制度的共產主義社會。馬克思積極地實踐他的理論,指出工人階級應該有組織地發動革命,推翻資本主義以改變社會經濟體制。 馬克思由于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創始人,长期以来广泛受到許多人的讚美和批評,因此马克思也被人们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卡爾·馬克思与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并列為新哲學學說的奠基者;他還与法國社會學家艾彌爾·涂爾幹、德國政治經濟學家馬克斯·韋伯並列為現代社會科學建立者。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也在国际领域,极其强烈地影響着越来越多的知識分子、工會和政黨,並且以馬克思的想法為核心基礎而延伸出许许多多的不同派別、学术体系。.
卡爾·考茨基
卡尔·约翰·考茨基(Karl Johann Kautsky)(),社会民主主义活动家,亦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重要人物。考茨基是卡尔·马克思代表作《资本论》第四卷的编者。.
古达洛夫卡
#重定向 格里亞津斯基區.
坦波夫省
坦波夫省(Тамбовская губерния)是俄羅斯帝國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的一個州。存在于1796年-1928年间。包括坦波夫州大部、利佩茨克州東部和梁贊州東部。面積66,586平方公里,1897年人口2,684,030人。首府坦波夫。.
布尔什维克
布尔什维克(большевик),旧译布尔塞维克,在俄语中意为“多数派”,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的一个派别。布尔什维克派的领袖人物列宁认为,社会民主工党应该建立一个以少数“职业革命家”为核心、多数党员对其绝对服从的组织模式,即民主集中制。遭到了党内另一派的质疑和反对。1903年在布鲁塞尔和伦敦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布尔什维克派与党内的另一派孟什维克因意见不合最终分道扬镳。在《火星报》编辑部领导层选举时,由于布尔什维克人数多于对方,因此以俄语“多数派”得名。1917年,布尔什维克通过十月革命以暴力夺取了俄国政权,最终在日后成为苏联共产党。虽然布尔什维克在俄语当中的意思是多数派,但是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的时候,布尔什维克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当中实际上一直是少数。.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德國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其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且领导国际工人运动。.
查看 格奥尔基·瓦连京诺维奇·普列汉诺夫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
#重定向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查看 格奥尔基·瓦连京诺维奇·普列汉诺夫和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
列宁
#重定向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列寧
#重定向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哲学
哲學(philosophy)是研究普遍的、根本的问题的学科,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心灵、语言等领域。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是其批判的方式、通常是系统化的方法,并以理性论证為基礎。在日常用语中,其也可被引申为个人或团体的最基本信仰、概念或态度。.
儒略曆
儒略曆,是格里曆的前身,由羅馬共和國獨裁官儒略·凱撒采纳埃及亚历山大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计算的历法,在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取代旧罗马历历法的历法。一年设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閏年於二月底增加一閏日,年平均長度為365.25日。由于累積误差隨着時間越來越大,1582年后由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改良,变为格里历,即沿用至今的公历。但大英帝國、北美十三州等直到1752年才從儒略曆改用格里历。現今儒略曆只有蘇格蘭昔德蘭群島之富拉島、阿索斯神权共和国和一些北非的柏柏尔人使用。.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Manifest der Kommunistischen Partei)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典文献之一,最早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1848年2月21日在英國伦敦发表。这份文件一開始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党纲。该宣言鼓励无产者联合起来发动革命,以推翻资本主义并最终建立一个无阶级的社会。《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政党(通常為共產黨)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纲领之一。《共產黨宣言》中最著名的一句口號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另一个句子也广为流传:“工人没有祖国。决不能剥夺他们所没有的东西。”.
第三国际
共产国际(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й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缩写为Коминтерн),通称第三国际(Третий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是一个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1919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成立,总部设于蘇聯莫斯科。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并于5月25日公开宣布《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声言这是为了适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便于各国共产党独立处理问题。.
经济学
經濟學是一門对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以及消费进行研究的社會科學。西方语言中的“经济学”一词源於古希臘的Marshall, Alfred, and Mary Paley Marshall (1879).
美学
美学(aesthetics),在欧洲又名感覺學,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乃哲学其中一个重要分支。 欧洲的美学概念的词语来源于aisthetiko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亚力山大·葛特列·鲍姆嘉通)首次使用的。他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直到19世纪,美学在传统古典艺术的概念中通常被被定义为研究“美”(Schönheit)的学说。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为认识艺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的被定义为“美”和“醜”,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
爱德华·伯恩施坦
爱德华·伯恩施坦(德语:Eduard Bernstein,)是一位德國社會民主主義理論家及政治家。1872年加入德國社會民主黨,后来在外流亡数年,任几份社会主义杂志的编辑。在英国伦敦遇到恩格斯,并受到费边社的影响。1901年回到德国,成为了修正主义(進化社會主義)的理论家,是修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如放弃资本主义经济即将崩溃的思想)的第一批社会主义者中的一个。伯恩施坦设想出一种社会民主的类型,将个人的创新精神与社会的改革结合在一起。他曾担任几届的议员(1902~1906、1912~1916、1920~1928),启发了社会民主党的许多改革计划。.
特里奥基
#重定向 泽列诺戈尔斯克 (圣彼得堡直辖市).
马克思主义
克思主義(Marxismus)是一種以唯物主義解釋歷史、辯證法、和對資本主義批判所發展而出的經濟、政治和社會世界觀。在19世紀中後期,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建構出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架構。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根基或方法論的寫作對現代的政治哲學和社會運動產生重大而廣泛的影響,包含了其独特的哲學、社會學、政治經濟學、以及革命意識形態。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並沒有一套統一的定義,也因此它在眾多的領域和題材上出現多元的發展,導致其門下包含眾多明顯對立甚至互相衝突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哲学以唯物主義的立場檢視社會的發展,認為人類社會是架構在其賴以为生的經濟活動上。經濟組織的架構和生產模式被視為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政治、法律、和道德關係的根本來源(或至少發揮了主要的影響),這些社會關係進而構成了馬克思所謂的上層建築。隨著生產模式的進步,既有的社會組織和關係變得沒有效率並且與經濟活動產生衝突,這種衝突進而發展為階級鬥爭Comparing Economic System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2003, by Gregory and Stuart.
语言学
语言学(linguistics)是一门关于人类语言的科学研究。语言学包含了几种分支领域。在语言结构(语法)研究与意义(语义与语用)研究之间存在一个重要的主题划分。语法中包含了词法(单词的形成与组成),句法(决定单词如何组成短语或句子的规则)以及语音(声音系统与抽象声音单元的研究)。语音学是语言学的一个相关分支,它涉及到语音(phone)与非语音声音的实际属性,以及它们是如何发出与被接收到的。 與学习語言不同,语言学是研究所有人类语文發展有關的一門學術科目(通常只有根据语言,非文字)。传统上,语言学是文化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但是现在语言学越来越独立了。语言学研究句法和词语等语言的描述,也研究语言的发展史。 语言学其他的附属科目包括以下:.
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
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von Feuerbach,),德国哲学家。出生于拜仁州(巴伐利亚)下拜恩区的首府兰茨胡特,死于同一州的纽伦堡,是德国法学家保罗·约翰·安森·封·费尔巴哈的第四个儿子。.
查看 格奥尔基·瓦连京诺维奇·普列汉诺夫和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dialectical materialism)是一種以馬克思和恩格斯學說來研究現實的哲學方法,是用“辩证的观点”和“唯物论的观点”解释和认识世界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的机械唯物主义。.
胡绩伟
胡绩伟(原名胡德恕,),生於中國四川省威远县,当代中国争取新闻自由的重要代表人物,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他提出《人民日報》是“人民的報紙”,並主張「人民性高於黨性」。其夫人是他的堂姐胡一哉。.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Marx
Marx的中文音譯通常為馬克思或馬克斯,可以指:.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常缩写为G.;)是一名德國哲學家。其時代晚於康德,是德国19世紀观念论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格爾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首府斯图加特;卒於柏林,去世时是柏林大學(今日的柏林洪堡大學)的校長。 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查看 格奥尔基·瓦连京诺维奇·普列汉诺夫和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格里历
#重定向 格里曆.
文艺评论
#重定向 文学批评.
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在马克思主義理论中,指由無產階級(僅從勞動取得收入的產業工人)統治的政體,是從廢除資本主義邁向共產主義的過渡階段的統治;在此過渡階段,無產階級得壓制資產階級對社會主義革命的反抗力量,打破階級制度的社會關係,以創建一個新的無階級社會 。 無產階級專政的構想最早是由卡爾·馬克思(1818年至1883年)提出,讓作為多數者的無產階級取得獨裁專政的體制;由於馬克思認為各國政府都是階級獨裁專政,所以他認為無產階級專政並不會比其他的政府形式來的更糟。不过,马克思设想的無產階級專政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革命斗争时的战时状态。然而,1917年俄國的布爾什維克革命結果,並不是由無產階級的多數者階級專政,而是由一個宣稱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政黨專政。不同於馬克思所預想的那樣,而是像喬治·奧威爾(1903至1950年)及米哈伊爾·巴枯寧(1814年至1876年)所預見的,無產階級專政的作法最終變成由先前無產者(但已變有產者)的獨裁專政政體。德国共产党的创始人罗莎·卢森堡批评列宁“用一小撮人的专政取代了无产阶级专政”,并明确指出“无产阶级专政不是一个党或一个集团的专政”。 陈独秀於其《我的根本意见》主張:「所谓『无产阶级独裁』,根本没有这样东西,即党的独裁,结果也只能是领袖独裁。任何独裁都和残暴、蒙蔽、欺骗、贪污、腐化的官僚政治是不能分离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卡尔·柯尔施认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专政有三个特点:(1)它是无产阶级的专政,而不是对无产阶级的专政;(2)它是一个阶级的专政,而不是一个党或一个党的领袖的专政;(3)它是革命的、进步的专政,其目的是为大多数人创造更多的自由。 恩格斯在给《法兰西阶级斗争》写的1891年序文中,认为“巴黎公社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实例”。而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专政”,是具备普选和结社自由的,不同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一党专政。.
日内瓦
日内瓦(; Genève,; Genèva, and Genf; )是瑞士第二大城市,日内瓦州首府。建在日内瓦湖流入羅訥河之處。今天,日内瓦在国际上享有的高知名度主要得益于这里無數的國際組織,包括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 日内瓦是一座著名的國際都市,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國際聯盟的總部就是設立在此地。今天仍有許多國際組織在日內瓦設立總部或办事处,包括有红十字會的總部。屬於聯合國的組織有世界衛生組織等。.
政治学
政治学是一门以研究政治行為、政治體制以及政治相關領域為主的社會科學學科。在西方,政治學在學術領域裡的研究也被稱為政治研究、政治科学、或只有政治兩字。政治學意味著在學術上的研究領域,政治研究則代表了更廣泛的研究領域。 對政治的研究由於政治學家們對政治過程的牽涉而變得更為複雜,他們提出的學說常成為其他評論家理想中的政治框架,例如記者、特殊利益集團、政治家(政客)、和選民們的議題分析以及選擇。政治學家可能成為某些特定政治家的顧問,甚至自身投入政壇擔任公職。政治學家們也常在政府部門裡工作,或替某些政黨工作。他們也有可能參與非政府组织或其他政治運動。受過政治學教育和訓練的人也可能具有商業企業和團體所需要的經驗及價值。智庫、研究組織、以及和民意測驗及公共關係有關的私人企業也可能雇用政治學家。以美國為例,政治學家被稱為「美國問題專家」(Americanists),專注於各種數據如選舉、輿論和公共政策(如社會福利的改革)、國外政策、美國國會權力、和最高法院在一些議題上的立場等等。.
1905年俄国革命
俄國革命(Ру́сская револю́ция 1905 го́да),亦被称为第一次俄国革命(Первая русская революция)、1905年失败起义,是指于1905年至1907年间,发生于当时的俄罗斯帝国境內,一连串范围广泛,以反政府为目的,又或没有目标的社会动乱事件,诸如恐怖攻击、罢工、农民抗争、暴动等,导至尼古拉二世政府于1906年制定等同于宪法的俄罗斯帝国基本法、成立国家杜马与实行多党制。 這場革命沒有組織、沒有目標、也沒有單一原因,主要歸咎於幾十年的國家動亂和對羅曼諾夫王朝的不滿,俄國國內改革不利以及少數民族要求解放也是起因。沙皇指揮不力,導致俄軍在日俄戰爭中慘敗,是最直接的導火線。戰後一直有連續不斷的軍人革命以及革命團體活動。 雖然各地方的革命最後妥協或被鎮壓,俄國國內也加快改革的步調,但仍不夠阻擋1917年推翻羅曼諾夫王朝的革命。布爾什維克黨員常常把這場革命當作1917年革命的先驅。.
查看 格奥尔基·瓦连京诺维奇·普列汉诺夫和1905年俄国革命
另见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员
-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波格丹诺夫
- 亚历山大·什利亚普尼科夫
- 亨里希·雅戈达
- 伊利亚·爱伦堡
- 伊涅萨·阿曼德
- 克利缅特·伏罗希洛夫
- 列夫·加米涅夫
- 列夫·托洛茨基
- 列昂尼德·谢列布里亚科夫
- 叶夫根尼·帕舒卡尼斯
- 叶莲娜·斯塔索娃
- 夏伯阳
- 奥西普·皮亚特尼茨基
- 娜杰日达·克鲁普斯卡娅
- 安德烈·维辛斯基
- 尤里·马尔托夫
- 尼古拉·什维尔尼克
- 尼古拉·吉卡洛
- 尼古拉·布哈林
- 尼古拉·齐赫泽
- 弗拉基米尔·列宁
- 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
- 拉扎尔·卡冈诺维奇
- 格奥尔基·契切林
- 格奥尔基·普列汉诺夫
- 格里戈里·季诺维也夫
- 瓦西里·布柳赫尔
- 瓦连京·安德烈耶维奇·特里福诺夫
- 米哈伊尔·伏龙芝
- 米哈伊尔·加里宁
- 约瑟夫·斯大林
- 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
- 葉夫根尼·伊萬諾維奇·扎米亞京
- 薇拉·伊万诺芙娜·查苏利奇
- 谢尔戈·奥尔忠尼启则
- 费利克斯·捷尔任斯基
- 阿列克谢·李可夫
- 阿歷珊德拉·金
- 阿纳托利·卢那察尔斯基
- 阿纳斯塔斯·米高扬
- 马克西姆·李维诺夫
- 马克西姆·高尔基
- 鲍里斯·舒米亚茨基
孟什维克
- 乔治·古尔维奇
-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 列夫·加拉罕
- 列夫·托洛茨基
- 喬治亞民主共和國
- 孟什维克
- 安德烈·维辛斯基
- 尤里·马尔托夫
- 尼古拉·齐赫泽
- 拉脱维亚社会民主工人党
- 格奥尔基·契切林
- 格奥尔基·普列汉诺夫
- 薇拉·伊万诺芙娜·查苏利奇
亦称为 格奥尔基·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Г.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