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根室振興局

指数 根室振興局

根室振興局(),為日本北海道道東地方的振興局,設於根室市。在日本的行政區劃中,與俄羅斯之間有主權爭議的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屬於根室振兴局管轄,但自二次大戰之後,南千島群島實際上都由蘇聯及繼承其主權的俄羅斯所控制。.

50 关系: 占守郡千島國千島群島南千岛群岛中標津町廢藩置縣仙台藩佐賀藩得撫島得撫郡俄罗斯北海道國後郡別海町第二次世界大战紗那郡紗那村羅臼町熊本藩留夜別村留別村目梨郡花咲郡道東舊金山和約阿伊努族蘂取郡蘂取村蘇聯鄂霍次克綜合振興局野付郡釧路綜合振興局色丹島色丹郡色丹村松前藩根室市根室國根室縣根室郡標津町標津郡江户幕府泊村 (北海道根室振兴局)振別郡振興局會津藩新知郡日本擇捉郡

占守郡

占守郡()為日本北海道根室支廳的郡,轄區包函千島群島的捨子古丹島、知林古丹島、越渴磨島、春牟古丹島、溫禰古丹島、磨勘留島、志林規島、幌筵島、阿賴度島、占守島。1952年因日本簽署舊金山和約後放棄主權而廢除。.

新!!: 根室振興局和占守郡 · 查看更多 »

千島國

千島國(),是日本明治時代所劃分的地方令制國,隸屬於北海道。轄區包含千島群島。.

新!!: 根室振興局和千島國 · 查看更多 »

千島群島

千島群島,又称千島列島()或庫里爾列島(Kuril'skie ostrova;),是位於俄罗斯堪察加半島西南與日本北海道島东北之間的一组火山群岛,將西北太平洋和鄂霍次克海分隔開來,目前行政區劃屬俄羅斯薩哈林州實際控制,分别设置北库里尔斯克、库里尔斯克和南库里尔斯克三个县以管辖之。全長1300公里,由56個島嶼以及许多小岩礁組成,其中包括大千岛群岛和小千岛群岛。所有岛屿面积为10,503.2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11月,总人口为19,434人。 现今整个千島群島由俄羅斯實際控制。但日本宣称对包括择捉岛(伊图鲁普岛)、国后岛(库纳希尔岛)、色丹岛(希科坦岛)和齿舞群岛(哈伯迈群岛)在内的南千岛群岛拥有主权,即日本所谓“北方四岛争议”。此争议至今仍然存在。.

新!!: 根室振興局和千島群島 · 查看更多 »

南千岛群岛

南千岛群岛(Yuzhnyy Kurilskye ostrova)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千島群島向南延伸部分,总面积達5,038.33km²,包括国后島(Кунашир、俄稱庫納希爾島)、择捉島(Итуруп、俄稱伊圖魯普島)、齒舞群島(Хабомаи、俄稱哈伯邁群島)及色丹島(Шикотан、俄稱希科坦島),其东北边為得抚島,西南边是北海道岛,西边是库页岛(日本稱樺太);原住民为阿伊努人。 二次大战结果根据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11日签署)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部都归属俄罗斯。而日本则强词主张拥有四岛主权,并一直向俄罗斯要求归还该岛屿。日本称四島为北方领土()、北方地域()或北方四岛(),行政上划归北海道根室振兴局。.

新!!: 根室振興局和南千岛群岛 · 查看更多 »

中標津町

中標津町()為日本北海道根室振兴局標津郡的町,位於根室支廳中部區域,產業以酪農業及商業為主。2005年起,成為北海道廳的移民促進市町村,推廣道外移民遷入。在2005年的人口普查中,為釧路、根室地方中唯一人口增加的地區。 町名源自阿伊努語的「si-pet」,意思為大河。.

新!!: 根室振興局和中標津町 · 查看更多 »

廢藩置縣

廢藩置縣是1871年日本的明治政府推出的新政,用以废除传统的大名制度,设立新的地方政府。 1868年,德川幕府被推翻后,明治天皇為政,是为明治维新。新政府决定废除封建制度,革新日本的政治制度。將軍不再,政归天皇,超过三百个大名放弃领地,所有以往的藩县都废除了。政府成立地方政府,按照地理分布劃出超过三百个县。虽然幕藩體制没有被完全废除,但在名义上已不再存在。 地界经过多年的变迁,在1871年,全日本有72个县;在1888年,共有77个县,一直到现在全國分为47个一級行政區:一都(東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县,其下再設立市、町、村。.

新!!: 根室振興局和廢藩置縣 · 查看更多 »

仙台藩

仙台藩(),古稱仙--藩。是日本江戶時代的一個藩屬地。位於東北地方陸奧國仙台郡,藩主是伊達氏,居城是仙-台-城。石高共62萬,是東北地方規模最大的藩。.

新!!: 根室振興局和仙台藩 · 查看更多 »

佐賀藩

佐賀藩()是日本江戶時代的一個藩,又稱為肥前藩。位於肥前国(今佐賀縣及長崎縣一部份)。藩廳是佐賀城。藩主是鍋島氏。支藩包括蓮池藩、小城藩及鹿島藩。.

新!!: 根室振興局和佐賀藩 · 查看更多 »

得撫島

#重定向 乌鲁普岛.

新!!: 根室振興局和得撫島 · 查看更多 »

得撫郡

得撫郡()為日本北海道根室支廳的郡,轄區包函千島群島的得撫島、知理保以島、武魯頓島。1952年因日本簽署舊金山和約後放棄主權而廢除。 主要村落包括床丹和見島,在日本統治時期並未實施町村制。.

新!!: 根室振興局和得撫郡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根室振興局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北海道

北海道(,)是日本最北端的一級行政區,亦是日本现时唯一以「道」取名的行政区划,道廳所在地(首府)是札幌市。全境面積78,420.79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最大的一級行政區。北海道的人口約有544萬人,是日本人口第八多的一級行政區。北海道亦可以指北海道行政區所在的島嶼。北海道本島和本州、四国、九州並為日本四大島嶼之一,面積77,983.92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第二大島嶼,亦是世--面積第21大島嶼。 北海道的原住民愛努人在過去曾將北海道和庫頁島、千島群島等愛努人居住的地區統稱為阿依努茅希利(阿伊努語假名:アィヌモシㇼ,转写:Aynu-mosir),意為人類居住之處。而和人古代則稱愛努人為蝦夷,稱北海道為蝦夷地。此外和人還曾使用過渡島、越渡島等名稱代指北海道。在明治政府設立開拓使之後,政府考慮修改蝦夷地這一名稱。曾多次在北海道探險的松浦武四郎向政府提出了北加伊(ほっかい)道、海北道、海東道、日高見道、東北道、千島道六個方案。最後政府決定採用「北加伊道」這一名稱,並且效仿律令制時代五畿七道中的東海道、南海道、西海道,將「加伊」改為「海」字,此為北海道名稱由來。北海道的人口密度遠較日本其他地區為低,這使得北海道擁有日本四分之一的農地,成為日本重要的食糧提供基地;亦讓北海道保留有未經人工干預的自然環境,吸引眾多遊客到訪。.

新!!: 根室振興局和北海道 · 查看更多 »

國後郡

國後郡()為日本北海道根室振兴局下轄的郡,轄區為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的國後島。 但自1945年9月起南千島群島已被蘇聯佔領並治理,直到仍由繼承蘇聯的俄羅斯所治理;因此此郡現僅做為日本為主張南千島群島主權而設置的行政區劃,並無任何實際功能。.

新!!: 根室振興局和國後郡 · 查看更多 »

別海町

別海町()為日本北海道根室振兴局野付郡的町。別海的名稱是來自阿伊努語的「pet-kay」或「pet-kaye」,意思為河川轉彎的地方。.

新!!: 根室振興局和別海町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根室振興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紗那郡

紗那郡()為日本北海道根室振兴局下轄的郡,轄區為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的擇捉島中部區域。 但自1945年9月起南千島群島已被蘇聯佔領並治理,直到仍由繼承蘇聯的俄羅斯所治理;因此此郡現僅做為日本為主張南千島群島主權而設置的行政區劃,並無任何實際功能。.

新!!: 根室振興局和紗那郡 · 查看更多 »

紗那村

紗那村()位於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的擇捉島中部區域。但在1945年二次大戰後遭蘇聯佔領,現實際上為俄羅斯所統治,行政區劃屬於遠東聯邦管區萨哈林州。但因日本至今仍然主張擁有主權,故在北海道根室振兴局下仍設有此行政區劃的建制,但並無任何實際上的運作。村名源自阿伊努語的「san-nay」,意思是向海流去的河川。 在蘇聯統治後,改名為庫里爾斯克(Курильск),意思為「千島的城鎮」。.

新!!: 根室振興局和紗那村 · 查看更多 »

羅臼町

羅臼町()為日本北海道根室振兴局目梨郡的町,位於知床半島的東南部,面對根室海峽與國後島相對。名稱來自阿伊努語的「ra-us-i」,意思為低的地方或有獸骨的地方。.

新!!: 根室振興局和羅臼町 · 查看更多 »

熊本藩

本藩()是日本江戶時代的一個藩。藩廳位於熊本城(熊本市),領地包括肥後國(熊本县)除去球磨郡、天草郡的地区以及豐後國(大分县)的一部分(鶴崎、佐賀関等)。也被称作肥后藩。藩主是加藤氏及細川氏。自加藤氏失勢後,由細川氏管理到明治時代。.

新!!: 根室振興局和熊本藩 · 查看更多 »

留夜別村

留夜別村()位於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的國後島北部區域。過去曾經為日本領土,但在1945年二次大戰後遭蘇聯佔領,現實際上為俄羅斯所統治,行政區劃屬於遠東聯邦管區萨哈林州。但因日本至今仍然主張擁有主權,故在北海道根室振兴局下仍設有此行政區劃的建制,但並無任何實際上的運作。 現在以古釜布(意思為南千島的城鎮)為中心。.

新!!: 根室振興局和留夜別村 · 查看更多 »

留別村

留別村()位於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的擇捉島西南部區域,面對國後水道(пр.)。過去曾經為日本領土,但在1945年二次大戰後遭蘇聯佔領,現實際上為俄羅斯所統治,行政區劃屬於遠東聯邦管區萨哈林州。但因日本至今仍然主張擁有主權,故在北海道根室振兴局下仍設有此行政區劃的建制,但並無任何實際上的運作。 現在以天寧(Буревестник)為主要中心,其他還有留別(Куйбышев)、內保(Доброе)等聚落,但皆已接近荒廢狀態。轄區內有擇捉島上唯一的機場天寧機場,每週三~四的定期班次,但常因能見度不佳而停飛。因此已在鄰近的紗那村近郊建設了新機場、紗那機場。.

新!!: 根室振興局和留別村 · 查看更多 »

目梨郡

梨郡()為日本北海道根室振兴局的郡,位於根室振兴局北部。.

新!!: 根室振興局和目梨郡 · 查看更多 »

花咲郡

花咲郡()是一個曾由日本北海道根室支廳管轄的郡,轄區包函現在的根室市及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中的齒舞群島。成立於1869年北海道設置11國86郡時,已於1959年因無管轄町村被廢除。.

新!!: 根室振興局和花咲郡 · 查看更多 »

道東

道東(),日本北海道的東部地區;沒有任何定義指出其確切範圍,但一般認為包含以下四個振興局:.

新!!: 根室振興局和道東 · 查看更多 »

舊金山和約

《對日和平條約》,簡稱《對日和約》,通稱舊金山和平條約或舊金山和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大部份同盟國成員與日本簽訂的和平条约,1951年9月8日由包括日本在内的49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舊金山的戰爭紀念歌劇院簽訂,並於1952年4月28日正式生效。起草人為日後擔任美國國務卿的约翰·福斯特·杜勒斯,正文以英語書寫,另有法語、西班牙語、日語等3種語言之正式譯本。 舊金山和約的目的是解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投降的政治地位、以及釐清戰爭責任所衍生的國際法律問題。和約第二條聲明日本承認朝鮮獨立、放棄臺灣、澎湖、千島群島、庫頁島南部、南沙群島、西沙群島等地之主權。和約第三條中,日本同意美國對於琉球群島等島嶼交付聯合國託管。這些規定造成後來南千島群島、以及臺灣法律歸屬的主權爭議。 日本在和約前言的部分,請求加入聯合國並遵守《聯合國憲章》。隨着这份和约的正式生效,日本結束長達七年的盟軍佔領時期,並恢復正常國家地位。1956年12月12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一致決定向聯合國大會推薦日本為聯合國會員國;12月18日,經聯合國45個成員國提案、51個成員國附署,聯合國接納日本成為第80個會員國。 《旧金山和约》是身为战败国的日本确立战后再次崛起和确立国家走向的决定性合约。.

新!!: 根室振興局和舊金山和約 · 查看更多 »

阿伊努族

阿伊努族(阿伊努語:Aynu),是日本北方的一个原住民族群,或譯愛努人、愛奴人、阿衣奴人(元代、明代又有譯為骨嵬、苦夷和庫野),主要聚居在庫頁島和北海道、千島羣島及堪察加1。在阿伊努語中,「阿伊努」即「人」的意思。至今,很多阿伊努人都希望人們稱謂他們為「ウタリ」(日語羅馬拼音:Utari,阿伊努語中「夥伴」的意思)。在官方文獻中,「阿伊努」和「烏塔利」此兩種稱呼都有。由於已被同化入日本人之中,纯阿伊努人血統基本上已经消失。 官方估计,人口约25,000,非官方数字為200,000人以上。自1899年3月2日颁布《北海道旧土人保護法》後,阿伊努人被迫學習日語,須採用日本名字,責令停止宗教習俗,成為部落民的一支。二戰後,日本政府继续沿用“自古以来的居民”这样的说法,不承認有此民族的存在 ,直到2008年6月6日,日本才首次承认阿伊努人为原住民。 很多中文文獻直接用日本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蝦夷人來稱呼阿伊努人,而認為這兩者是同一個族群(例如經濟部投資業務處),惟此種觀點具有爭議性。歷史上,阿伊努人亦曾經在日本本州北部居住過。 根據北海道政府在1984年進行的調查資料,當時在北海道有24,381名阿伊努人。不過,多數阿伊努人都傾向隱藏他們自己的族群性,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族源,因此,現存阿伊努人的精確人口數目難以得知。俄羅斯帝國於1897年的人口普查中,有1,446人在俄羅斯帝國使用阿伊努語作為母語,在庫頁島上有1,434人。.

新!!: 根室振興局和阿伊努族 · 查看更多 »

蘂取郡

蘂取郡()為日本北海道根室振兴局下轄的郡,轄區為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的擇捉島東北部區域。 但自1945年9月起南千島群島已被蘇聯佔領並治理,直到仍由繼承蘇聯的俄羅斯所治理;因此此郡現僅做為日本為主張南千島群島主權而設置的行政區劃,並無任何實際功能。.

新!!: 根室振興局和蘂取郡 · 查看更多 »

蘂取村

蘂取村()位於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的擇捉島東北部區域,是日本主張的領土中最北方的村。但在1945年二次大戰後遭蘇聯佔領,現實際上為俄羅斯所統治,行政區劃屬於遠東聯邦管區萨哈林州。但因日本至今仍然主張擁有主權,故在北海道根室振兴局下仍設有此行政區劃的建制,但並無任何實際上的運作。村名源自阿伊努語的「si-pet-or」,意思是有大河的地方。 日治時期,以蘂取河口的蘂取聚落為中心,設有村公所、禮堂、蘂取郵局、紗那警察署蘂取警察部長派出所、蘂取國民學校、官立驛遞等機關。除了蘂取聚落外,蘂取村內的官立驛遞設置地點還包括車篷須、曾木谷、茂世途、年琉璃。 蘇聯佔領後,將此地命名為Славное,現在村內的大部分地區已被指定為自然保護區,連當地人都被限制進入。.

新!!: 根室振興局和蘂取村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新!!: 根室振興局和蘇聯 · 查看更多 »

鄂霍次克綜合振興局

鄂霍次克綜合振興局(),為日本北海道道東地方的振興局,設於網走市。在改組為振興局前,原本為網走支廳,為2010年北海道各支廳改組為振興局時,唯一未在改組時沿用舊支廳名稱的單位。由於現在轄內最大城市及主要經濟中心為北見市,且中央派駐機關也幾乎設於北見市,因此北見市一直希望能將支廳改名並將辦公室改設於北見,但此提案由於遷移預算問題並未被接受;但同時現在的支廳所在地網走市亦反對改名,最後在參考轄區內各地方之意見,在改組時最後決定根據所處地區皆位於鄂霍次克海沿岸,而以鄂霍次克做為新名稱。.

新!!: 根室振興局和鄂霍次克綜合振興局 · 查看更多 »

野付郡

野付郡()為日本北海道根室振兴局的郡,位於根室振兴局中部。.

新!!: 根室振興局和野付郡 · 查看更多 »

釧路綜合振興局

釧路綜合振興局(),為日本北海道道東地方的振興局,行政中心設於釧路市。.

新!!: 根室振興局和釧路綜合振興局 · 查看更多 »

色丹島

#重定向 希科坦岛.

新!!: 根室振興局和色丹島 · 查看更多 »

色丹郡

色丹郡()為日本北海道根室振兴局下轄的郡,轄區為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的色丹島。 但自1945年9月起南千島群島已被蘇聯佔領並治理,直到仍由繼承蘇聯的俄羅斯所治理;因此此郡現僅做為日本為主張南千島群島主權而設置的行政區劃,並無任何實際功能。.

新!!: 根室振興局和色丹郡 · 查看更多 »

色丹村

色丹村()位於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色丹島。過去曾經為日本領土,但在1945年二次大戰後遭蘇聯佔領,現實際上為俄羅斯所統治,行政區劃屬於遠東聯邦管區萨哈林州。但因日本至今仍然主張擁有主權,故在北海道根室振兴局下仍設有此行政區劃的建制,但並無任何實際上的運作。 西側為齒舞群島的多樂島。主要村落為斜古丹(Малокурильск,俄文意思為小千島的城鎮)和穴澗(Крабозаводск,俄文意思為螃蟹工廠的城鎮)。穴澗有設有日本漁船員的收容所。.

新!!: 根室振興局和色丹村 · 查看更多 »

松前藩

松前藩()为日本江户时代渡岛国津輕郡(現在的北海道松前郡)曾经存在的藩。居城为松前福山城,因此該藩也被稱為福山藩。藩主在江户时代是松前氏。 后藩主在同一地修筑了松前福山城。遂以居城之名称之为福山藩。庆应4年、居城移至領内檜山郡厚沢部町的館城,因此明治时期称为館藩。家格为外样大名1万石、幕末升为3万石。.

新!!: 根室振興局和松前藩 · 查看更多 »

根室市

根室市()為日本北海道根室振兴局的市,位於北海道最東端區域,也是根室支廳所在地。 名稱來自阿伊努語的「ni-moy/ni-muy」(樹木海灣)或「ni-mu-oro」(樹木繁茂的地方)或「mem-or-o-pet」(在有泉水的地方的河流)。.

新!!: 根室振興局和根室市 · 查看更多 »

根室國

根室國(),是日本明治時代所劃分的地方令制國,隸屬於北海道。轄區包含現在的根室支廳、齒舞群島和色丹島。.

新!!: 根室振興局和根室國 · 查看更多 »

根室縣

根室縣()為日本北海道在北海道開拓使完成十年計畫後,於1882年2月8日廢除開拓使後所設置的縣;直到1886年1月26日日本為方便對北海道的建設,決定改設置北海道廳時被廢除。同一時期在北海道所設置的縣還有函館縣和札幌縣。.

新!!: 根室振興局和根室縣 · 查看更多 »

根室郡

根室郡()為日本北海道根室支廳的郡,轄區包函現在的根室市及野付郡別海町。成立於1869年北海道設置11國86郡時,已於1957年因無管轄町村被廢除。.

新!!: 根室振興局和根室郡 · 查看更多 »

標津町

標津町()為日本北海道根室振兴局標津郡的町,為日本著名的鮭魚產地。為日本最美麗的村莊聯盟成員之一。名稱來自阿伊努語的「si-pet」,意思為大河。 目前實施鼓勵移民方案,如在三年內建造住宅,且完工後五年不得轉賣或租借,可無償取得400至4501平方公尺的土地。 由於日文發音與上川支廳士別市同樣為「しべつ」,為了避免混淆,電視或廣播中以「根室標津」稱呼標津町,「武士士別」(サムライ士別)稱呼士別市。.

新!!: 根室振興局和標津町 · 查看更多 »

標津郡

標津郡()為日本北海道根室振兴局的郡,位於根室振兴局中部。.

新!!: 根室振興局和標津郡 · 查看更多 »

江户幕府

江戶幕府(),又称德川幕府(),是日本歷史上第三個、也是最後一个幕府政權,由德川氏開設於江戶(今东京)而得名。自創始者德川家康1603年受封征夷大將軍開始,直到1867年末任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於明治天皇為止。.

新!!: 根室振興局和江户幕府 · 查看更多 »

泊村 (北海道根室振兴局)

泊村()位於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國後島南部區域。過去曾經為日本領土,但在1945年二次大戰後遭蘇聯佔領,現實際上為俄羅斯所統治,行政區劃屬於遠東聯邦管區萨哈林州。但因日本至今仍然主張擁有主權,故在北海道根室振兴局下仍設有此行政區劃的建制,但並無任何實際上的運作。 以泊(Головнино)為主要聚落,俄文名稱的意義是「哥羅尼的城鎮」,為哥羅尼事件的發生地點。.

新!!: 根室振興局和泊村 (北海道根室振兴局) · 查看更多 »

振別郡

振別郡()為日本北海道根室支廳的郡,位於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的擇捉島,已於1923年廢除。.

新!!: 根室振興局和振別郡 · 查看更多 »

振興局

振興局可能是指:.

新!!: 根室振興局和振興局 · 查看更多 »

會津藩

會津藩()為日本古陸奧國會津郡,範圍包含了現在的福島縣西部會津地區。當時的藩廳為會津若松城(今會津若松市)。.

新!!: 根室振興局和會津藩 · 查看更多 »

新知郡

新知郡()為日本北海道根室支廳的郡,轄區包函千島群島的新知島、計吐夷島、宇志知島、羅處和島、松輪島、雷公計島。1952年因日本簽署舊金山和約後放棄主權而廢除。 主要村落在新知島上,在日本統治時期並未實施町村制。.

新!!: 根室振興局和新知郡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根室振興局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擇捉郡

擇捉郡()為日本北海道根室振兴局下轄的郡,轄區為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的擇捉島西南部區域。 但自1945年9月起南千島群島已被蘇聯佔領並治理,直到仍由繼承蘇聯的俄羅斯所治理;因此此郡現僅做為日本為主張南千島群島主權而設置的行政區劃,並無任何實際功能。.

新!!: 根室振興局和擇捉郡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根室支厅紗那支廳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