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核子時代

指数 核子時代

核子時代(Atomic Age)從1945年三位一體核試成功後開始,標誌核技术成熟的象徵。虽然1933年猜想核链反应,于1942年12月才产生了第一个人造自我维持的核链反应(芝加哥1号堆)。人類在核子時代開始後,在許多方面都使用是利用可控核反應來獲取能量,例如發電及軍事。三位一體核試和随后发生的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代表了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核技术,并引起了社会政治思想和技术发展的深刻变化。核能曾被认为是进步和现代性的缩影Benjamin K. Sovacool (2011).

25 关系: 反核運動古奇建築堆芯熔毀复古未来主义三位一體核試三哩岛核泄漏事故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当代史信息时代地震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福島核電廠事故時間軸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瑞银集团芝加哥1号堆链反应核安全核動力核軍備競賽核電存廢問題核技术放射性废料政治社会学

反核運動

反核运动是一个反对核能应用的社会运动。在各區域與國際上,都有直接行動團體、環保團體或专业人士组织參與反核運動。Fox Butterfield.

新!!: 核子時代和反核運動 · 查看更多 »

古奇建築

古奇建築(Googie)是一種現代建築的形式,屬於未來主義建築的一種,受到汽車文化、噴射機、太空時代和核子時代的影響。古奇建築在1940年代晚期起源於美國南加州,並延續至1960年代中期,在汽車旅館、咖啡店和加油站建築中十分流行。古奇風格隨後成為世纪中期现代主义的一部份,其中的設計要素反映了當時在美國流行的「populuxe」美學,埃罗·沙里宁的即為一例。古奇的英文原名來自一間現已歇業的西好萊塢咖啡店,由約翰·洛特納(John Lautner)設計。古奇建築的近似風格有時又稱作「Doo Wop」。 古奇建築風格的特徵包括向上傾斜的屋頂、曲線的幾何形狀,以及大膽採用玻璃、鋼鐵和霓虹。太空時代中象徵動作的設計元素也出現在古奇建築中,包括回力镖、飛碟、原子和抛物线,以及其他自由形態的要素,例如「柔和」的平行四边形等。這些設計風格要素反映了美國社會對太空時代的著迷,以及市場上對未來主義設計的重視與強調。與1930年代的装饰风艺术相同,古奇風格隨著時間的經過逐漸變得不受重視,許多此一風格的建築也被拆除。而其中保存下來的包括一間(位於加州唐尼市),已在1983年被列入美國國家史蹟名錄。.

新!!: 核子時代和古奇建築 · 查看更多 »

堆芯熔毀

堆芯熔毁(),--,又稱為核熔燬或熔毁,是核反应堆因无法及时冷却而熔化造成的損毀。堆芯熔毁后可引发具有放射性的物質外洩,影響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健康。在核电站中,堆芯熔毁稳定化系统(Core Melt Stabilization System)会用来减缓堆芯熔毁的影响,并确保核心保护壳的完整性。 核泄漏雖也可指使用核动力的航海器具(如潜艇或航空母舰等)所發生的災害,不過一般是指用核电站内發生的核熔燬事件,例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與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新!!: 核子時代和堆芯熔毀 · 查看更多 »

复古未来主义

复古未来主义(Retro-futurism)是指当代艺术中对早期的未来主义设计风格的模仿。该设计风格将和具有科技色彩的未来主义风格相结合,通常反映了早期艺术家对未来的构想,如同现实的平行时空一般。复古未来主义在建筑、设计、时装、音乐、影片和电子游戏中均有涉及。 该词汇是由在1983年提出的。.

新!!: 核子時代和复古未来主义 · 查看更多 »

三位一體核試

#重定向 三位一體 (核試驗).

新!!: 核子時代和三位一體核試 · 查看更多 »

三哩岛核泄漏事故

三里岛核泄露事故,通常简称「三里岛事件」,是1979年3月28日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哈纳河三里岛核电厂(Three-Miles Island Nuclear Generating Station)的一次部分堆芯熔毁事故。該事件被评为国际核事件分级第5级,亦是美国核电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

新!!: 核子時代和三哩岛核泄漏事故 · 查看更多 »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在1945年8月6日與8月9日,分別在日本的廣島市與長崎市投下原子彈,這也是歷史上人類目前唯一一次在戰爭中使用核武。 盟軍在空襲日本多個月後,準備進行沒落行動進攻日本本土。二戰歐洲戰場於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投降後結束,但是太平洋戰爭仍在持續。美國、中國與英國在1945年7月26日發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但是日本政府並未作回應。美國於是計劃使用曼哈頓計劃中成功製造的核武器,並分別於8月6日及9日在廣島與長崎投下小男孩原子彈及胖子原子彈。廣島約有90,000人—166,000人因核爆而死亡 ,長崎則有60,000人—80,000人死亡。 長崎遭受核彈轟炸後6天,也就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並在1945年9月2日簽署《降伏文書》,象徵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影響所及導致日本政府於1967年宣布非核三原則,表明不擁有、不生產、不引進核武器。.

新!!: 核子時代和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 · 查看更多 »

当代史

当代史(Contemporary history)是在時間軸上與当前紧密相连的历史,是现代史的特定角度,即現在的歷史,或是與個人相關的歷史。当代史一词早在19世纪就已使用,並在21世紀成為一門領域。从最广义的意义上来说,当代史是仍处在人们生活記憶(living memory)中的历史,基于人类的預期壽命約為80年,当代史大约为從目前往前80年的时间。以2010年代來說,這個時期所說的當代史,由1940年代之後一直至今,當中包括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後時期、冷戰等事件。 狭义上来说,当代史指当前大多数成年人记忆中的历史,大约延续一個世代。以2015年為例,現今正在存活中的人類,其中位數歲數為30歲,也就是說現在正存活人類中,約有一半都生於1985年前後,當代史就相當於這個時期之後至今,也就是相當於1980年代至今的歷史。 显然,随着世代更替,当代史所指的时间也随之变化。.

新!!: 核子時代和当代史 · 查看更多 »

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通常也是指计算机时代或者数字时代。它是指在现时代,个人都有能力去自由传递信息,以及適时获取信息的这种特征,这在过去是很难或者不可能做到的。它和数字时代以及数字革命的概念有关。它是从工业化衍生的工业化革命的这种传统工业经济转变为以信息管理为主的知识经济,亦即信息化社会。.

新!!: 核子時代和信息时代 · 查看更多 »

地震

地震(Earthquake)震動,可由自然現象如地殼突然運動、火山活動及隕石撞擊引起,亦可由人為活動如地下核試驗造成。歷史曾記載的災害性地震主要由地殼突然運動所造成,地殼在板塊運動的過程中累積應力,當地殼無法繼續累積應力時破裂釋放出地震波,使地面發生震動,震動可能引發山泥傾瀉甚或火山活動。如果地震在海底發生,海床的移動甚至會引發海嘯。 地震可由地震儀透過對地震波的觀察來量測,地震規模表示地震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大小,地震烈度指地震在該地點造成的震動程度,地震的發生處稱為震源,其投影至地表的位置為震中。.

新!!: 核子時代和地震 · 查看更多 »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Авария на Чернобыльской АЭС,Chernobyl disaster),或簡稱切尔诺贝利事件,是1986年4月26日於苏联乌克兰普里皮亚季市切尔诺贝利核電站发生的核子反應爐破裂事故。該事故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最高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主因為反應爐进行供電測試时,因設計缺陷與操作人員的訓練不足,功率的劇增導致反應爐被破坏,並使大量的放射性物質被釋放到環境中。最初发生的蒸氣爆炸導致兩人死亡,接踵而至的絕大部分受害者的病因及死因都歸咎於事故中釋放的高能放射線,然而輻射塵少量放射導致的影響依舊爭論不休。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UTC+3),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鄰近的切尔诺贝利核電廠的第四號反應爐發生爆炸。連續的爆炸引发大火並釋放大量高能輻射物質到大氣層,這些放射性塵埃覆蓋了大面积區域。這次災難所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二戰時期廣島原子彈爆炸的400倍以上。被核輻射塵污染的雲層飄往众多地区,包括前蘇聯西部的部分地區、西歐、東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不列顛群島和北美東部部分地區。此外,烏克蘭、白俄羅斯及俄羅斯境內均受到嚴重的核污染,超過336,000名的居民被迫撤離。前蘇聯官方的報告表示 (quoting the "Committee on the Problems of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Catastrophe at the Chernobyl NPP: 15 Years after Chernobyl Disaster", Minsk, 2001, p. 5/6 ff., and the "Chernobyl Interinform Agency, Kiev und", and "Chernobyl Committee: MailTable of official data on the reactor accident") ,約60%受到輻射塵污染的地區皆位於白俄罗斯境內。經濟上,這場災難總共损失大概两千亿美元(已计算通货膨胀),是近代歷史中代價最“昂贵”的災難。 這次意外引起了全世界對於蘇聯核電工業上的安全顧慮,并減緩了一系列的核電工程進度。同時,此事件令蘇聯政府的訊息公佈更趨透明化。蘇聯解體後的獨聯體及各獨立國家,包括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至今仍為切尔诺贝利事件所遺留下來的污染問題付出極大的代價。此次事故對當地乃至全球生態造成了難以想像的負面影響,僅事件所造成的死亡人數就因多種原因難以精確計算,其中前蘇聯時期的刻意隱瞞,使得統計工作變得非常困難。事實上,前蘇聯當局在事件發生後不久,就禁止醫生在死亡證明文件上提及「輻射線」的死因事實。 由國際原子能總署和世界衛生組織所主導的切尔诺贝利論壇在2005年所提出的切尔诺贝利事件報告中,共56人死亡(47名救災人員,9名罹患甲狀腺癌的兒童),並估算暴露在高度輻射線物質下的大約60萬人中,將額外有4,000人將死於癌症。此數據包括已診斷出的4,000名兒童甲狀腺癌將造成的死亡數字(依據白俄羅斯的經驗,存活率接近99%)。綠色和平組織所估計的總傷亡人數是93,000人,但引用在一份最新出爐的報告中的數據指出發生在白俄羅斯、俄羅斯及烏克蘭單獨事件在1990年到2004年間可能已經造成20萬起的額外死亡,但此數字來源並非來自經過同儕審查的學術論文。儘管疏散區域和某些限制地區還有些管制,但是大多數的受影響區域已經被認為可以安全地居住和進行經濟活動,針對此地附近的廢棄都市進行「輻射觀光」的金額還在逐步成長。.

新!!: 核子時代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 查看更多 »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是位於日本福島縣海濱的福島第一核電廠,因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東日本大震災所引起的一系列設備損毀、爐心熔毀、輻射釋放等核能災害事件,為全球自1986年車諾比核電廠事故以來最嚴重的核能事故,也是第二起在國際核事件分級表中被評為第7級(最嚴重等級)的核電廠事故。但事故後無人因輻射曝露而死亡。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事件後出生的胎兒出現流產、死胎、身體及精神疾病的機率不會增加。約1300人在地震後因為病情惡化或身體狀況變差而死去。.

新!!: 核子時代和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 查看更多 »

福島核電廠事故時間軸

本文章內所有提到時間均以日本標準時間(UTC+9)為準。 福島核電廠事故時間軸為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時間、事件歷程。 在3月11日地震之後,核子工程國際組織(Nuclear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報告1號機、2號機和3號機都已自動停機,而4號機、5號機和6號機正在進行維修,並沒有開啟運轉。由於整個災區電力停擺,廠區的用電,特別是做為冷卻用途的電力只能靠核電廠本身發電供應。因為主發電設施停止運轉,必需依賴緊急柴油發電機供應冷卻系統所需要的電力,但是柴油發電機已被先前地震引起的海嘯損壞,只運作了一小時就先後失去功能 World Nuclear News, March 11, 2011 2148h GMT (update 8)。雖然反應爐已自動關閉,內部的核能燃料仍舊需要冷卻系統除去衰變熱(decay heat)。工程師改使用電池供給反應堆控制與閥門所需要的電力,這些電池只能使用幾個小時,日本自衛隊運送更多的備用發電機和電池到福島第一核電站。由於冷卻系統故障,日本政府於3月11日宣布進入「核能緊急事態」。.

新!!: 核子時代和福島核電廠事故時間軸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核子時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

美國原子能委員會(United States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AEC)是美國國會在二戰以後立法設立的政府機構,目的是提倡、管理原子能在科學及科技上的和平用途。杜魯門總統在1946年8月1日簽署了將軍方對核能的掌控權轉移到上述文官機構的1946年原子能法案,這個法案在1947年元旦生效。 1946年原子能法案反映了美國國會在戰後對於原子能可以促進世界和平、公共福利及企業自由競爭的樂觀態度,然而杜魯門總統在經過政界、軍界及科學界多方激辯以後才簽署法案。(David Lilienthal)被任命為第一任原子能委員會主席。 國會賦予新的原子能委員會特殊的獨立職權:委員會可以自由任用專家學者,不適用一般文官體制的規定;為了安全考量,美國所有的核生產設備、核反應爐、相關技術資訊及研究結果都由該委員會掌控。美國國家實驗室系統(National Laboratory system)就是建立在曼哈頓計劃的基礎上,而其中阿貢國家實驗室是1946年原子能法案授權執行原子能委員會任務的第一批實驗室之一。 在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設立之前,核子管制是屬於原子能委員會的業務。1954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原子能法案修正案,賦予原子能委員會促進並管制核能的使用的職權,使得商用核能的發展變成可行。於是原子能委員會必須訂定管制標準保護一般民眾的安全,同時又要避免訂定太嚴格的標準限制工業的發展,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而在1960年代許多核管制標準被批評太弱,包括輻射劑量標準、環境保護標準、核反應爐的位置與安全標準。1974年國會終於決定將原子能委員會的業務一分為二,根據1974年(Energy Reorganization Act),核管制業務交由核子管制委員會執行(1975年1月19日開始運作),而促進核能利用的業務交由(Ener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後來併入能源部)執行。.

新!!: 核子時代和美国原子能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瑞银集团

银集团(UBS Group AG;简称瑞银)是为个人、企业及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公司,其分行及办事处分布于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它属于瑞士规模最大的银行之一,据报也是世界最大的私人財富管理机构。按照瑞银承认其最早的前身——温特图尔银行 (Bank in Winterthur) 成立于1862年,所以瑞银的历史距今150多年。 瑞银集团总部位于瑞士的苏黎世,分行分布52个国家,在2017年底起提供等同于全职工作岗位大约6万。 2017年,瑞银在《财富》杂志世界500强列表中排名291位, 资产达9千亿美元。瑞士银行有限公司是瑞银集团的母公司。依据瑞士公司法,瑞银集团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建立,公司向投资者发行普通股股票。瑞银已在瑞士证券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2018年3月27日,纽约贝莱德持有瑞银集团总股本5.03%,继波士顿MFS投资管理公司和挪威银行成为少数拥有瑞银股权超过3%的瑞银股东,也是瑞银目前最大的股东。.

新!!: 核子時代和瑞银集团 · 查看更多 »

芝加哥1号堆

芝加哥1号堆(Chicago Pile-1)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核子反應爐,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屬於二戰期間美國曼哈頓計畫的一部分,恩里科·費米於1942年在芝加哥大學負責設計建造,輸出功率為0.5W。费米描述的设备为“粗制的一堆黑色砖块和木料”。它是由大量石墨和铀,镉,铟和银的“控制棒”,并且不像大多数随后的核反应堆,它没有辐射屏蔽或冷却系统。 这个地点现在是一个美国国家历史名胜和芝加哥地标。.

新!!: 核子時代和芝加哥1号堆 · 查看更多 »

链反应

链反应(或連鎖反應、鏈式反應,Chain reaction)是指反应的产物或副产物又可作为其他反应的原料,从而使反应反复发生。在化学中,链反应通常指光、热、辐射或引发剂作用下,反应中交替产生活性中间体(如自由原子或自由基),从而使得反应一直进行下去。它是由基元反应组合成的更加复杂的复合反应。 以\rm H_2+Cl_2 \rightarrow 2HCl 这个反应为例,反应中产生的Cl·可以与H2反应生成H·,而H·又可与Cl2反应生成Cl·,如此往复进行,使反应一直延续下去。 产生活性中间体的过程称为链引发,活性中间体与反应物分子反复作用生成产物的过程称为链增长或链传递,活性中间体最后湮灭的过程称为链终止。一个活性中间体只能产生一个新的活性中间体的反应称为直链反应,可以产生两个或多个新的活性中间体的反应称为支链反应。(注意与有机化学中的定义相区别!) 单质化合生成氯化氢以及大多数的聚合反应都是直链反应。.

新!!: 核子時代和链反应 · 查看更多 »

核安全

核安全包括为了防止核辐射事故以及限制发生事故以后的后果的措施。需要采取核安全措施的设施包括核能发电厂和其它的核设施、以及医用、发电用、工业用和军用的核物质的运输、使用与储存。核能工业中使用的反应堆的安全和性能都有所改进,而且新的内禀安全的反应堆设计已经提出,但是还没有经过测试,因此还无法保证这种反应堆能够设计、建造,并在实际的核电站中应用。在目前的核电站中,仍然需要考虑到错误可能发生,而且也可能会发生如恐怖袭击等灾难性情况 。 由于需要保密等各种原因,核武器的安全和使用核物质的军用研究的安全不会由那些负责平民安全的机构负责。.

新!!: 核子時代和核安全 · 查看更多 »

核動力

核动力(nuclear power,也稱原子能或核能)是利用可控核反应来获取能量,然后产生动力、热量和电能。该术语包括核裂变,核衰变和核聚变。产生核电的工厂被称作核电站,将核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包括反应堆和汽轮发电机。核能在反应堆中被转化为热能,热能将水变为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 利用核反应来获取能量的原理是:当裂变材料(例如铀-235)在受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发生核裂变时,核能就会以热的形式被释放出来,这些热量会被用来驱动蒸汽机。蒸汽机可以直接提供动力,也可以连接发电机来产生电能。世界各国军队中的某些潜艇及航空母舰以核能为动力(主要是美國)。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資料,2007年全球電力有13.8%由核能提供。截至2014年9月,全世界共有437个核电机组处于运行状态,总装机容量为374.5吉瓦,虽然不是所有的核反应堆都正在发电。超过150艘使用核动力推进的舰船已被建造,由超过180个核反应堆提供提供动力。 核动力相關的重大事故包括三哩岛核泄漏事故(1979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86年)、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2011年)和一些核动力潜艇事故。在各種能源的事故之中,按照每个单位发电的人命损失计算,核电的安全记录優于其他几种主要的发电方式。 If you cannot access the paper via the above link, the following link is open to the public, credit to the authors.

新!!: 核子時代和核動力 · 查看更多 »

核軍備競賽

核軍備競賽是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及它們的盟友為了在核戰爭上稱霸的一場軍備競賽。冷戰時,除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外,其他國家亦發展出核武技術,但這些國家的核彈頭數目都不足以和美蘇兩國相比。.

新!!: 核子時代和核軍備競賽 · 查看更多 »

核電存廢問題

核電存廢問題是人类社会对核能發電使用的持续的争议性讨论。.

新!!: 核子時代和核電存廢問題 · 查看更多 »

核技术

核子技術是关于原子核的核反应技术,其中比较重要和已经投入实用的有核动力、核医学和核武器。核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也应用于,到瞄准具。.

新!!: 核子時代和核技术 · 查看更多 »

放射性废料

放射性废料是一种包含放射性物质的废料,一般在如核裂变一类的核反应中产生。事实上,一些不与核工业直接关联的的产业在各自的生产活动中也会排放出一定量的放射性废料。放射性废料按其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放射性强弱,共分为高、中、低三级,其中低放射性廢物占据主要部分,中级与高放射性廢物较少。 一般来说,物质的放射性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弱,所以原则上所有放射性废料都可以与外界隔绝一段时间,达到使其组分不再能引起危害的目的。医用放射性物质或工业放射性物质的封存时间一般为几小时至几年,而高级废料则需要封藏上千年。如今,处置这几类放射性废料的主要途径有:.

新!!: 核子時代和放射性废料 · 查看更多 »

政治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Political sociology)是结合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跨学科产物,主要研究对象是社会与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政治权威的产生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研究范围包括:.

新!!: 核子時代和政治社会学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