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极地平流层云

指数 极地平流层云

极地平流层云(polar stratospheric cloud,缩写为PSC),是冬季出现在两极地区平流层中的一种云,通常分布在离地15km-25km的高度范围内。部分极地平流层云在阳光的照射之下会呈现珍珠般的光泽,故而这种云也称作“珠母云”或“贝母云”。由于极地平流层云表面可以吸附并分解氯贮存物质,它在南极臭氧洞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4 关系: 偏振镜卷层云南极夜光云两极干涉 (物理学)平流层二氧化氮彩雲冬季光学雷达火彩虹米氏散射甲烷衛星臭氧臭氧层空洞NSF极地涡旋极光氯化氢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偏振镜

偏振镜(Polarizer, PL),又称偏光镜,是利用偏振光的特性,以偏振镜片把非金属物体、水面等反光过滤消除的透镜。偏振镜可以消除反光及使色彩更鲜艳,一些电影甚至全片用偏振镜拍摄,使画面有更浓艳的色彩,而許多太陽眼鏡也是偏光鏡,消除反光可以保護眼睛。 偏振镜有线性偏振镜(PL,也称直线偏振镜)及圆偏振镜(CPL Filter)两大类。线性偏振镜通常用于老式相机,因为反光镜和测光/测焦分光镜的原因,无法与单反相机一起工作。而圆偏振镜则可以在跟任何一种相机上使用。.

新!!: 极地平流层云和偏振镜 · 查看更多 »

卷层云

卷层云(Cs)(拉丁学名Cirrostratus)白色透明均匀的云雾,地物有影,日月轮廓分明,常伴有晕。 一般可分为两种云状:.

新!!: 极地平流层云和卷层云 · 查看更多 »

南极

南極(south pole)是根據地球的旋轉方式決定的最南點。它通常表示地理上的南極區域,有一個固定的位置。按照國際上通行的概念,南緯60度以南的地區稱為南極,它是南大洋及其島嶼和南極大陸的總稱,總面積約6500萬平方公里。.

新!!: 极地平流层云和南极 · 查看更多 »

夜光云

夜光雲或夜間雲是由水冰構成,并较为稀薄的雲,普遍出現在上層大氣層的極地中層雲,可以在深沉的曙暮光中看見。「Noctilucent」這個名字在拉丁文的意思大約是「在夜晚閃亮」。它們通常在夏天的月份出現在赤道南北緯度50度至70度之處,只有當太陽在地平線下時才能看見。 它們是位置最高的雲,位於中氣層,高度在76公里至85公里。它們通常很暗淡而難以看見,只有當陽光從地平線下滲入,而大氣層的低層已經在地影中時才能看見。夜光雲還沒有被完全了解,它是近代才發現的氣象現象,在1885年之前沒有任何的記錄。 夜光雲只能在特定的條件下形成,它們的出現可以做為高空大氣變化的敏感指標。它們是相對較新的分類,因此在發現的頻率、亮度和範圍都在逐漸增加。理論上認為這種增加與氣候變化有關。.

新!!: 极地平流层云和夜光云 · 查看更多 »

两极

#重定向 地理極點.

新!!: 极地平流层云和两极 · 查看更多 »

干涉 (物理学)

干涉(interference)在物理学中,指的是兩列或两列以上的波在空间中重疊時发生叠加,从而形成新波形的現象。 例如采用分束器将一束单色光束分成两束后,再让它们在空间中的某个区域内重叠,将会发现在重叠区域内的光强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其明暗程度随其在空间中位置的不同而变化,最亮的地方超过了原先两束光的光强之和,而最暗的地方光强有可能为零,这种光强的重新分布被称作“干涉条纹”。在历史上,干涉现象及其相关实验是证明光的波动性的重要依据 ,但光的这种干涉性质直到十九世纪初才逐渐被人们发现,主要原因是相干光源的不易获得。 为了获得可以观测到可见光干涉的相干光源,人们发明制造了各种产生相干光的光学器件以及干涉仪,这些干涉仪在当时都具有非常高的测量精度:阿尔伯特·迈克耳孙就借助迈克耳孙干涉仪完成了著名的迈克耳孙-莫雷实验,得到了以太风观测的零结果。迈克耳孙也利用此干涉仪測得的精確長度,並因此獲得了190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而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激光这一高强度相干光源的发明使光学干涉测量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在各种精密测量中都能见到激光干涉仪的身影。现在人们知道,两束电磁波的干涉是彼此振动的电场强度矢量叠加的结果,而由于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干涉也是光子自身的几率幅叠加的结果。.

新!!: 极地平流层云和干涉 (物理学) · 查看更多 »

平流层

平流層(Stratosphere),亦稱同溫層,位于对流层的上方和中间层的下方。其下界在中纬度地区位于距离地表10km处,在极地则在8km左右,其上界则约在离地50km的高度。平流层的温度上热下冷,随着高度的增加,平流层的气温在起初大致不变,然后迅速上升。在平流层里大气主要以水平方向流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较弱,因此气流平稳,幾乎没有上下对流。 由于含有大量臭氧,平流层的上半部分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這層使特殊氣體形成的區域也被称为臭氧层。.

新!!: 极地平流层云和平流层 · 查看更多 »

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化学式:NO2),是氮氧化物之一。室温下为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顺磁性气体,易溶于水,溶於水部分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吸入后对肺组织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作为氮氧化物之一的二氧化氮,是工业合成硝酸的中间产物,每年有大约几百万吨被排放到大气中,是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新!!: 极地平流层云和二氧化氮 · 查看更多 »

彩雲

彩雲(英文:Iridescent Clouds)通常為一種莢狀雲,具有明亮點或彩色邊緣,其色彩稱之為雲彩(英文:Irisation或Cloud Iridescence),屬於一種光象。常見的色彩是桃紅色或綠色,位在距太陽附近的雲上。彩雲的形成為一種「繞射現象」(Diffraction),其雲彩為大型日華的片段,但比例過小,無法觀察出圓弧。.

新!!: 极地平流层云和彩雲 · 查看更多 »

冬季

冬季是部分地区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由于天气转冷(赤道地区除外),在很多地區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來襲的時候會減少生命活動,很多植物會落葉,動物會休眠,有的稱作冬眠。候鳥會飛到較為溫暖的地方過冬。以北半球為例,除了赤道一帶其他地方都有冬季:曼谷冬季約兩個月、北極冬季約七個月(另外五個月為夏季)。用來形容冬天的成語:天寒地凍、冰天雪地。而有趣的是,有些地區的冬季氣溫平均並沒有非常低溫,但體感溫度卻會低於很多相當寒冷的國家,像 臺灣 平均冬季月溫達10-15°C,但卻與冬季平均溫僅5度的 大韩民国 感覺一樣冷,原因是 臺灣 空氣濕度高,所以通常臺北的10°C 就像首爾的0°C一樣。這算是個有趣的差別。而這樣的感受通常要在適應雙方環境後,才會明顯的感受到。.

新!!: 极地平流层云和冬季 · 查看更多 »

光学雷达

光学雷达,或簡稱光達(lidar, LIDAR, LiDAR,是英文“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是一种光学遥感技术,它通过向目标照射一束光,通常是一束脉冲激光来测量目标的距离等参数。激光雷达在测绘学、考古学、地理学、地貌、地震、林业、遥感以及大气物理等领域都有应用 此外,这项技术还用于机载激光地图测绘、激光测高、激光雷达等高线绘制等等具体应用中。 光學雷達对物体距离的测量与通常所说的雷达类似,都是通过测量发送和接受到的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来计算物体的距离。因此,由于原理上的相似性,尽管雷达的准确定义是使用微波或无线电波等波长较长的电磁波进行检测测距的设备,光學雷達这一术语仍然被广泛使用。.

新!!: 极地平流层云和光学雷达 · 查看更多 »

火彩虹

火彩虹,又稱日載、環水平弧或環地平弧,正式名稱為日承,是一種發生在大氣層中罕見的自然現象。火彩虹並非真正的彩虹,與火也沒有任何關係,由於它看起來像是在天空中自燃的彩虹而得名。 要出現這樣的自然現象,須滿足發生條件:.

新!!: 极地平流层云和火彩虹 · 查看更多 »

米氏散射

米氏散射(Mie scattering),是一种光学现象,属于散射的一种情况。米氏散射理论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古斯塔夫·米于1908年提出的。.

新!!: 极地平流层云和米氏散射 · 查看更多 »

甲烷

烷(化學式:;英文:Methane),是結構最簡單的烷類,由一個碳原子以及四個氫原子組成。它是最簡單的烴類也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在地球上有很高的相對豐度,使之成為很有發展潜力的一種燃料,但在標準狀態下收集以及存儲氣態的甲烷是一個十分有挑戰性的課題。 在自然狀態下,甲烷可以在地底下或者海底找到,而大氣中也含有甲烷,這些甲烷稱為大氣甲烷。在原始大氣中,甲烷是主要成分之一。自1750年以來,地球大氣中的甲烷濃度增加了約150%,造成的全球暖化效應並佔總長壽命輻射以及全球所有溫室氣體的20%(不包括水蒸氣)。在太空中,不少星體的表面和大氣中也有甲烷。 甲烷的結構是由一個碳和四個氫原子透過sp3混成的方式化合而成,並且是所有烴類物質中,含碳量最小,且含氫量最大的碳氫化合物,因此甲烷分子的分子結構是一個正四面體的結構,碳大約位於該正四面體的幾何中心,氫位於其四個頂點,且四個碳氫鍵的鍵的鍵角相等、鍵長等長。標準狀態下的甲烷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一些有機物在缺氧情況下分解時所產生的沼氣其實就是甲烷。.

新!!: 极地平流层云和甲烷 · 查看更多 »

衛星

衛星,是環繞一顆行星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體。如地球的衛星是月球。不過,如果兩個天體的質量相當,它們所形成的系統一般稱為雙行星系統,而不是一顆行星和一顆天然衛星。通常,兩個天体的质量中心都處於行星之內。因此,有天文學家認為冥王星與冥衛一應該歸類為雙行星,但2005年發現兩顆新的冥衛,使問題複雜起來了。.

新!!: 极地平流层云和衛星 · 查看更多 »

--是一種由固体颗粒形成的空氣污染,其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氣膠颗粒。霾中含有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它们在人们毫无防范的时候侵入人体呼吸道和肺叶中,从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诸如咽喉炎、肺气肿、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炎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心肌缺血及损伤;霧霾的危害如同吸菸 。而霾也常常引发交通事故。1952年倫敦的煙霞造成了超過4000人死亡,數萬人罹患肺部疾病。 煙霞的成因與逆溫層的出現有關。在一般情況,地面氣溫較半空為暖,因此空氣會上升並在半空散開。但若上升的暖空氣遇到逆溫層的出現時,空氣不能上升而造成累積,形成煙霞。方志剛、袁仲昇(2009) 香港天氣常識及觀測(彩色加強版)。花千樹 。ISBN 978-962-8971-92-3。 中国把灰霾数据纳入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修改完善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把造成灰霾天气的PM2.5纳入评价指标。特別是北方各地區也推出了未來的控制範圍,京津冀地區預定於2017年將其控制在73左右。.

新!!: 极地平流层云和霾 · 查看更多 »

臭氧

臭氧(分子式为O3)是氧气(O2)的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它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淺蓝色气体。英文臭氧(Ozone)一词源自希腊语ozon,意为“嗅”。 臭氧主要存在于距地球表面20公里的同温层下部的臭氧层中,含量約50ppm。它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防止其到达地球。O2經紫外光照射而得。在大氣層中,氧分子因高能量的輻射而分解為氧原子(O),而氧原子與另一氧分子結合,即生成臭氧。臭氧又會與氧原子、氯或其他游離性物質反應而分解消失,由於這種反覆不斷的生成和消失,乃能使臭氧含量維持在一定的均衡狀態,而大氣中約有90%的臭氧存在於離地面15到50公里之間的區域,也就是平流層,在平流層的較低層,即離地面20到30公里處,為臭氧濃度最高之區域,是為臭氧層,臭氧層具有吸收太陽光中大部分的紫外線,以屏蔽地球表面生物,不受紫外線侵害之功能。.

新!!: 极地平流层云和臭氧 · 查看更多 »

臭氧层空洞

臭氧層破洞(Ozone depletion)地球大氣上空平流層(臭氧層)的臭氧從1970年代開始,以每十年4%的速度遞減的一種現象。在兩極地區的部份季節,遞減速度還超過每十年4%,而在春季時連對流層的臭氧也在減少,形成所謂臭氧層破洞。 臭氧被消耗的主要原因是氯化物和溴化物对臭氧分解的催化作用引起的,这些卤素主要来源于地面释放的氟氯烃(CFC),商品名称为氟里昂。 因為臭氧層可以阻擋對生物有害的紫外線(波長為270-315 奈米)進入大氣層,被消耗而稀薄甚至破洞的臭氧層會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等疾病患者的增加,並造成一些生物品種(如海洋浮游生物)的滅絕,所以蒙特利爾議定書規定禁止生產氟氯烴等一些能造成臭氧層被消耗的物質。.

新!!: 极地平流层云和臭氧层空洞 · 查看更多 »

NSF

#重定向 国家科学基金会.

新!!: 极地平流层云和NSF · 查看更多 »

极地涡旋

极地涡旋或極地漩渦(Polar Vortex)是一种持续的、大规模的氣旋,且只发生于地球的极地,介于对流层和平流层的中部和上部。这种涡旋在极夜的时候最为强大,因为此时的温度梯度是最大,但持续缩减,到夏季甚至会消失。南极极地涡旋比北极极地涡旋更为显著,持续时间也更长。这是因为北半球高纬度地质因素增强了罗斯比波,而就是罗斯比波引起涡旋的破裂;与之相比,在南半球涡旋则更为稳定。北极涡旋形状上是瘦长的,有两个中心,一个在加拿大的巴芬岛,而另一个在西伯利亞的东北部。 南極極地渦旋的化学现象已经导致严重的臭氧消耗。极地同温层云团中的硝酸与CFC反应生成氯,也就是对臭氧的光化学破坏。氯在冬天的极夜中凝聚、堆积,到春天(9月/10月),持续的臭氧破坏也将更为严重。这些云只能在-80°C以下形成,故而较为暖和的北极区域形成不了臭氧层空洞。 一些天体同样已知有极地涡旋现象,包括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的卫星土卫六。.

新!!: 极地平流层云和极地涡旋 · 查看更多 »

极光

極光(Aurora)是在高緯度(北極和南極)的天空中,帶電的高能粒子和高層大氣(熱層)中的原子碰撞造成的發光現象。帶電粒子來自磁層和太陽風,在地球上,它們被地球的磁場帶進大氣層。大多數的極光發生在所謂的“極光帶”,在觀察上,這是在所有的經度上距離地磁極10°至20°,緯度寬約3°至6°的帶狀區域。太陽風受到地球的磁場導引直接進入大氣層。當磁暴發生時,在較低的緯度也會出現極光。极光不只在地球上出现,太阳系内的其他一些具有磁场的行星上也有极光。 在英、法等许多西方语言中,人们遵照伽利略的习惯,直接用奥罗拉(Aurora)女神的名字来称呼极光现象。.

新!!: 极地平流层云和极光 · 查看更多 »

氯是一种卤族化学元素,化学符号為Cl,原子序数為17。.

新!!: 极地平流层云和氯 · 查看更多 »

氯化氢

氯化氢(hydrogen chloride),分子式为HCl,室温下为无色气体,遇空气中的水汽形成白色盐酸酸雾。氯化氢及其水溶液盐酸在化工中非常重要。二者分子式均可写为HCl。.

新!!: 极地平流层云和氯化氢 · 查看更多 »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丹麥語:Skandinaviske halvø,瑞典語:Skandinaviska halvön,挪威語:Den skandinaviske halvøy,芬兰語:Skandinavian niemimaa),位于欧洲西北角,其濒临波罗的海、挪威海及北欧巴伦支海,与俄罗斯和芬兰北部接壤,北至芬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两个国家即西部的挪威和南边的瑞典,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横恒于两个国家之间,整个半岛长1850公里,面积75万平方公里,是欧洲最大的半岛,半岛西部属山地,西部沿岸陡峭,多岛屿和峡湾;东、南部地势较平整,半岛的气候属温带气候,其北端严寒。.

新!!: 极地平流层云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極地平流層雲珠母云珠母雲貝母雲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