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李梅樹

指数 李梅樹

李梅樹()是一位台灣著名美術家、畫家、教授、議員,出生於日治臺灣桃仔園廳三角湧(今新北市三峽區),1947年曾主導重修三峽祖師廟,對其建築與設計頗下苦心,祖師廟因而名譟一時,甚至被譽為「東方雕刻藝術殿堂」。現於三峽有紀念李梅樹的李梅樹紀念館。.

43 关系: 台灣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台灣美術展覽會台灣日治時期小林萬吾中國文化大學三峽區三峽街三峽長福巖二月初四廖繼春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倪蔣懷石川欽一郎立石鐵臣美術畫家顏水龍鹽月桃甫黃土水过继赤島社鄉原古統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灣美術展覽會臺灣省政府農林廳臺陽美術協會陳植棋陳澄波陳應彬李石樵李梅樹紀念館桃園廳楊三郎民意代表木下靜涯新北市新北市三峽區三峽國民小學日本美術展覽會教授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李梅樹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

#重定向 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

新!!: 李梅樹和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 · 查看更多 »

台灣美術展覽會

#重定向 臺灣美術展覽會.

新!!: 李梅樹和台灣美術展覽會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新!!: 李梅樹和台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小林萬吾

小林萬吾()是日本香川縣三豐郡詫間町(今三豐市)出生的日本西洋畫家。.

新!!: 李梅樹和小林萬吾 · 查看更多 »

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PCCU),簡稱文化大學、文大,別名華岡,是一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士林區陽明山麓的私立大學,毗鄰陽明山國家公園,現為國境內繁星計畫大學以及U9成員之一。 中國文化大學現有12學院、65學系組、41個碩士班、10個博士班,推廣教育部另設有21個系所組。。.

新!!: 李梅樹和中國文化大學 · 查看更多 »

三峽區

三峽區,原名為三角湧(羅馬拼音Sann-kak-íng)為台灣新北市的市轄區之一,位於臺北盆地的西南隅,三面環山,僅西北一隅面向大漢溪河谷平原。東為新店區、烏來區,南為桃園市復興區,西為桃園市大溪區,北為鶯歌區、樹林區、土城區。 三峽市區早期由於地處山麓地帶,又有溪流匯集,市況一度甚為繁榮,直到日治時代後期均有船舶運輸,碼頭地點約在目前祖師廟前的橋頭位置,其後因沙石淤積而不再有航運之利,發展漸趨停頓,人口數也長期停滯。1997年「臺北大學特定區」設立,龍埔地區一帶因此人口增加發展成新興社區,2009年三峽人口突破10萬人,同年龍埔里行政調整為龍埔里、 龍學里 、龍恩里。目前台北縣政府(今新北市政府)在臺北大學特定區東南側(劉厝埔、麥仔園一帶)規劃新成立的「麥仔園都市計畫區」及規劃興建捷運三鶯線,不過預計要徵收86公頃民地與農地,但可能造成2千人被迫搬遷而引發極大爭議,引起龍埔居民們組成三峽龍埔里自救會居民多次到新北市政府前抗議表達強烈不滿,新北市府也做出回應表示,麥仔園都市計畫將暫緩實施。.

新!!: 李梅樹和三峽區 · 查看更多 »

三峽街

三峽街,為1920年-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台北州海山郡。今新北市三峽區。.

新!!: 李梅樹和三峽街 · 查看更多 »

三峽長福巖

三峽長福巖,古稱三角湧長福巖,人稱三峽祖師廟,素有「東方藝術殿堂」之稱。為中華民國新北市三峽區的信仰中心,主奉來自福建泉州安溪縣的高僧清水祖師,三峽祖師廟與艋舺祖師廟、淡水祖師廟、瑞芳祖師廟,合稱為「大臺北四大祖師廟」 ,每年農曆正月初六也就是祖師聖誕日,三峽祖師廟都會舉行盛大的神豬祭典比賽,常有媒體報導,是著名的祖師廟,現為新北市政府公告之直轄市市定古蹟,亦屬於「新北市文化資產」。.

新!!: 李梅樹和三峽長福巖 · 查看更多 »

二月初四

二月初四,农历二月第四天。.

新!!: 李梅樹和二月初四 · 查看更多 »

廖繼春

廖繼春(),台中豐原人,張廖家族後代,繼字輩,台灣畫家,美術教師,台展、省展審查委員。.

新!!: 李梅樹和廖繼春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簡稱臺大醫院(英語: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是臺灣一所公立醫院,乃臺灣第一所提供西式醫療服務的政府醫療機構,總院區位於臺北市中山南路,並在全臺各地擁有分支院區。於日治初期的1895年創建,當時直屬於臺灣總督府,隨後成為臺北帝國大學附屬醫院;經過多次改隸,現今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醫院。該醫院為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最高評級的「醫學中心」醫院之一,亦是中華民國醫療體系重要防疫機構。在肝炎、器官移植、鼻咽癌、癌症診斷治療及生醫光電上的先鋒研究成就,亦獲得國際的肯定而享負盛名。.

新!!: 李梅樹和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簡稱臺灣師大、臺師大、臺師或師大,前身為1946年創立的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共有校本部、公館校區與林口校區三個校區。省立師範學院與國立臺灣大學、省立農學院(今國立中興大學)、省立工學院(今國立成功大學)是1940年代中華民國臺灣省僅有的四所高等教育機構。 臺師大目前為臺灣三所師範大學其中之一,其主要教學目標為培育中等學校師資 。另外校內的一級單位-心測中心為國內重要教育機構,每年負責研發國中教育會考試題,影響國中升學走向,未來除了試題研發,也將承辦試務行政的工作,完整辦理國中升學的業務。 目前與同樣位於大安區之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新!!: 李梅樹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簡稱臺灣藝大、臺藝大、臺藝,位於中華民國臺灣新北市板橋區浮洲地區,鄰近臺鐵浮洲車站,是一所以藝術為發展主軸的高等院校。.

新!!: 李梅樹和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 查看更多 »

倪蔣懷

倪蔣懷(),原名君懷,台灣臺北瑞芳(今新北市瑞芳區)人。被认为是台灣第一位西畫家,是水彩畫家。繪畫之餘,兼營礦產事業,一生傾囊貢獻於台灣美術之振興及藝術人才之扶植,曾於1927年獨資設立台灣最初之美術研究社,是台灣企業家贊助美術的先驅。.

新!!: 李梅樹和倪蔣懷 · 查看更多 »

石川欽一郎

石川欽一郎,別號一廬,日本靜岡縣人,畫家。曾多次至臺灣任教,擔任臺北第一師範學校以及臺北師範學校圖畫科教師,是臺灣近代西洋美術的啟蒙者,同時也是台灣學校美術教育的開創者,讓台灣學生得以接觸西方美術教育,早期在臺曾發起藝術文化月例會、番茶會(1913-1916),後期來臺積極在學校及校外推廣水彩畫,在《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時報》、《臺灣教育》發表大量的畫作與文章,出版《最新水彩畫法》、《課外習畫帖》、《山紫水明》等,並且指導七星畫會、臺灣水彩畫會、基隆亞細亞畫會與各種學校美術講習會以及業餘美術愛好團體,並大力提攜後進,在1920年代臺灣畫壇深具吸引力,學生有李石樵、黃奕濱、倪蔣懷、藍蔭鼎、李澤藩等人。 石川對台灣歷史最大的影響就是倡議臺灣總督府舉辦官辦美展,並實際參與臺灣美術展覽會創辦過程,同時擔任審查員,讓臺灣民眾得以在美術競賽中與日本人公平競爭。同時使得臺灣有了官辦競賽性美展的傳統,而這項傳統歷經80餘年,從中央到縣市都視公辦美展為其政府文化藝術重要工作與現代化的象徵而繼續發揚光大。.

新!!: 李梅樹和石川欽一郎 · 查看更多 »

立石鐵臣

立石 鐵臣 (Tateishi Tetsuomi,),生於日治台灣台北州台北市,灣生,畫家,為「台陽美術協會」其中一位的發起人。.

新!!: 李梅樹和立石鐵臣 · 查看更多 »

美術

美术是指让人直接在视觉上获得美感的艺术,主要指绘画和雕塑,也可以指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现代还可以指摄影和与艺术有关的设计,是各种视觉艺术的总称。.

新!!: 李梅樹和美術 · 查看更多 »

畫家

畫家,通常指以繪畫為職業的人或者畫畫特別優秀的人。西方在文藝復興或之前的時代,畫家基本上是受人委託而作畫的職業。在中國古代,正如音樂家一樣,很多畫家都不是職業性的。事實上幾乎沒有優秀的畫家是“職業性”的。以畫畫為職業者,一般稱爲“畫匠”,在中國古代地位是比較低下的。不論那個人是畫在石頭、畫布、紙、皮上,都可稱為畫家。另外,可尊稱大畫家為「畫伯」。 畫家這個名稱在近代有所轉變,米羅經常反對畫家這個字,因其創造性不足,事實上畫家也往往是設計師、插畫家、雕塑家、作家、老師等。而且畫家也常與藝術家有重疊的意思 de:Artist.

新!!: 李梅樹和畫家 · 查看更多 »

顏水龍

顏水龍()是一位生於臺灣臺南下營的畫家、民俗工藝研究者及藝術教育家。 1934至1937年間,顏水龍與楊三郎、廖繼春等人合作創立臺陽美術展覽會與臺陽美術協會,並花費半生時光於研究推廣臺灣手工藝,致力於培育工藝美術人材。 1944年起,顏水龍先後任教於臺南工業專門學校(今成功大學)、臺南家政專科學校(今臺南應用科技大學)以及實踐家政專科學校(今實踐大學)。 1950年後,其作品開始限定於某些特殊題材,如臺灣原住民、臺灣風景等,其臺灣風景作品表現出其人文關懷。.

新!!: 李梅樹和顏水龍 · 查看更多 »

鹽月桃甫

鹽月桃甫(1886年2月27日-1954年),本名善吉,家姓永野,日本宮崎人,畫家。.

新!!: 李梅樹和鹽月桃甫 · 查看更多 »

黃土水

黃土水(),是一位本籍臺北艋舺的雕刻家。.

新!!: 李梅樹和黃土水 · 查看更多 »

过继

过继,亦作過房、過嗣、立嗣(立繼及命繼),是传统宗族观念中的一种收養行为,主要目的出於「為宗」延續宗嗣,使祖先可繼續不受中斷地享有祭祀,故立男性繼承人而為之。又因考量祖先不受異類之奉祀,故也不許收養異姓為嗣。.

新!!: 李梅樹和过继 · 查看更多 »

赤島社

赤島社,為1929年成立的台灣第一個本土畫會,由「七星畫壇」以及「赤陽洋畫會」合併組成。成員包含顏水龍、陳澄波、楊三郎、倪蔣懷、陳植棋、李梅樹、郭柏川、洪洪甲、陳承藩、陳慧坤、張秋海、張舜卿、廖繼春等十三人組成,皆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畫風都受東京後期印象派的影響。.

新!!: 李梅樹和赤島社 · 查看更多 »

鄉原古統

鄉原古統(蕭怡珊,《南島·繁花·勝景-鄉原古統《麗島名華鑑》與《台北名所圖繪十二景》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2月)),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本名堀江藤一郎,日本畫家,為臺灣日治時期著名藝術教育家。鄉原古統仿照日本本地帝國美術展覽會(帝展)的模式,與石川欽一郎、鹽月桃甫、木下靜涯等美術家,在台灣開辦了一年一度的臺灣美術展覽會(臺展),提攜後輩甚力,著名弟子包括陳進、林阿琴、邱金蓮、周紅綢等,影響台灣畫壇甚鉅。.

新!!: 李梅樹和鄉原古統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李梅樹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重定向 臺北市立大學博愛校區.

新!!: 李梅樹和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 查看更多 »

臺灣美術展覽會

臺灣美術展覽會,簡稱為「臺展」,或稱作「灣展」,為臺灣第一個大型美術展覽會。時間自1927年至1936年共舉辦十回,主辦單位為台灣教育會,係隸屬於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的外圍法人組織。1937年原預計轉由臺灣總督府舉辦但因中日發生廬溝橋事件(當時稱為「支那事變」)而停辦,1938年方由臺灣總督府舉辦第一回,至1943年共計六回,簡稱「府展」。.

新!!: 李梅樹和臺灣美術展覽會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

#重定向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B.

新!!: 李梅樹和臺灣省政府農林廳 · 查看更多 »

臺陽美術協會

1934年(昭和9年)11月12日,臺灣畫家廖繼春、顏水龍、陳澄波、陳清汾、李梅樹、李石樵、楊三郎,與在台日本畫家立石鐵臣等人,於台北市聯合組織了臺陽美術協會,簡稱臺陽美協,其主旨為「拓荒播種,使新進的畫家能有自由發表作品的機會,藉以琢磨畫技,弘揚民族文化精神」。而之所以名為「臺陽」,是因為其主要贊助者為礦商基隆顏家「臺陽株式會社」。臺陽美協到1944年中斷活動前,共舉辦了十回展覽,並從第三屆起,開始於台灣中南部巡迴展覽,每年都定期舉辦。為有別於官辦的「台灣美術展覽會」(簡稱「台展」),展期皆為秋天;第一次「臺陽美術展覽會」(簡稱「台陽展」)為春末的五月,地點為原臺灣教育會館。展覽作品包括水墨、水彩、油畫、膠彩、板畫、雕塑等,又以西洋畫為主,期間幾乎網羅了當時臺灣第一流的美術家,也推動了「台灣新美術運動」。 臺陽美協的創立,在臺灣美術史上意義重大,當時畫評家王白淵曾言道:「以臺陽美術協會為中心的藝術運動,亦即是臺灣民族主義運動在藝術上的表現。」臺陽美協成立後,即受到文化協會負責人蔡培火和臺灣地方自治聯盟的要角楊肇嘉等人的大力聲援,而被視為知識份子在反殖民上的文化表現。史家薛化元曾引當時臺陽美協的核心成員廖繼春的文章〈臺陽展新感〉直指其本質。 廖繼春指出: 臺陽美協到底是什麼樣的組織?它擁有什麼樣的內質?今天我想將這個問題簡單地說明一下:在我等美術家共同努力下,近年來美術的愛好者已大量地增加了,但是依然有種種的誤解,以為臺陽美術協會的成立是針對著臺展來舉起反叛的旗幟。其實,我們只不過因為看到秋天的臺灣島已有了臺展在修飾著它,所以才想起應該以什麼來修飾臺灣的春天,臺陽展是在這種需要下組織起來的,它的傾向和它的思想與臺展是完全一致的,至於與臺展全主的想法我們絕對是沒有的。會員的成分,不論日臺畫家,只要是思想穩健的同志都受到我們的歡迎,這才是我們創會的主旨,因此我們絕對不帶民族偏見的色彩,其目的只是為藝術精進,文化向上,會員親睦,僅此而已。 該協會在1948年恢復活動至今。.

新!!: 李梅樹和臺陽美術協會 · 查看更多 »

陳植棋

陳植棋(),台灣畫家,為台灣第一代西畫家。出生於台北汐止(今新北市汐止區)。1921年畢業於南港公學校後,進入台北師範學校(現‧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受教於石川欽一郎,1924年因學潮而遭退學處分。受石川老師鼓勵,進入東京美術學校。1928年以《台灣風景》入選第9回帝展。1930年自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同年以《淡水風景》入選第11回帝展。1931年4月13日上午11時15分因過度操勞,胸膜炎併發腦膜炎,英年早逝,同年在台北之西本願寺舉辦追悼會。名言「人生是短促的,藝術才是永遠」。被《台灣日日新報》譽為天才青年畫家。.

新!!: 李梅樹和陳植棋 · 查看更多 »

陳澄波

陳澄波(),嘉義人,臺灣畫家,決瀾社和藝苑繪畫研究所成員。1926年以一幅《嘉義の町はづれ》(現稱為《嘉義街外》)的作品,入選第七回日本「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簡稱「帝展」), 這是臺灣人首次以西畫跨進日本官展的門檻;其後又數度入選「帝展」和其他各項展覽。1947年二二八事件遭到槍決,享年52歲。.

新!!: 李梅樹和陳澄波 · 查看更多 »

陳應彬

陳應彬()臺灣臺北縣中和(今新北市中和區)積穗人,時人又稱彬司。台灣的知名大木匠師,承繼了漳派的大木作技術,為彬派之祖,在臺灣寺廟建築發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與新莊吳海桐齊名。 祖籍福建省漳州南靖,其父陳井泉(1819年-?)亦是木匠。據傳曾參與過臺北府城的考棚、城門及巡撫衙門的工程。陳應彬是家中最小的兒子,上頭還有四名兄長。 他早年曾到泉漳一帶遊覽古建築,回臺後遍受邀參與北港朝天宮的改建,而1910年朝天宮竣工後,其亦聲名大噪,全臺各地廟宇紛紛邀請他前來主持廟宇的新建、重修,而他所修築的廟宇主要以媽祖廟為多。他篤信木柵指南宮的呂洞賓祖師,晚年常居於指南宮。.

新!!: 李梅樹和陳應彬 · 查看更多 »

李石樵

李石樵(),生於日治臺灣臺北廳新-庄-支廳貴仔坑區(今新北市泰山區),台灣重要畫家,為台灣第一代西畫家。獲有「畫家中的畫家」、「九段畫家」、「萬米長跑者」之譽。1923年進入台北師範學校(即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受教於石川欽一郎,1927年以《》入選第一回台展,1931年進入東京美術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1933年以《》入選帝展。 李石樵早期風格以寫實為主,50年代以後受到立體主義的啟示,強調造型簡化並運用反透視的技法,畫面明暗對比強烈。70年代移居美國,以人物群像、風景為主題,粹煉過的造型配以明亮的色彩。 李石樵是台灣前輩畫家中,少數以思考性畫風見長的一位。終生不輟藝事,其間有日治時代的意氣飛揚,戰後之初的困頓蹇塞。然秉其個人堅持之「藝術道德」,毅然投注現代抽象畫之探討。晚年則復歸於寫生,力求於客觀表現上提高主觀之色彩之彩度,極力追逐燦爛絢麗。李石樵求新求變的毅力,不斷超越自我的精神,實為同輩畫家中最傑出者之一。.

新!!: 李梅樹和李石樵 · 查看更多 »

李梅樹紀念館

李梅樹紀念館(The Li Mei-shu Memorial Gallery)位於臺灣新北市三峽區,在1995年4月成立,是一間以紀念臺灣畫家李梅樹和展出其作品為宗旨所設立的紀念館。目前由李梅樹的兒子李景光和李景文負責營運。.

新!!: 李梅樹和李梅樹紀念館 · 查看更多 »

桃園廳

桃園廳,原稱桃仔園廳,為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設立於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11月,台灣總督府以辦務署負責地方政務,而縣及廳介於總督府與辦務署之間,造成行政事務上的欠缺靈活,而廢止「三縣四廳」,設「二十廳」之行政單位,劃分台北縣為基隆、深坑、台北、新竹、桃園等五個廳級行政區。 桃園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楊梅壢、咸菜硼、中壢等六支廳。 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改名桃園廳。 File:1901 Taiwan.svg|1901年桃仔園廳位置,北側灰色地區 File:1909 Taiwan.svg|1909年桃園廳位置,橘色地區.

新!!: 李梅樹和桃園廳 · 查看更多 »

楊三郎

楊三郎可以指:.

新!!: 李梅樹和楊三郎 · 查看更多 »

民意代表

民意代表,又称为議員、代議士,是由人民選出、於議會等各種立法機關代表人民行使政治權利的公職人員。按照字面意思解釋,是指代表多數人的意思,也等同於群眾的意見領袖。在現代的代議制度中,人民藉由選舉選出民意代表,來行使間接民主的權利。.

新!!: 李梅樹和民意代表 · 查看更多 »

木下靜涯

木下靜涯,本名木下源重郎,號靜涯,長野縣伊那市人,日本東洋畫京都派畫畫家,曾在臺灣日治時代的臺北州淡水郡(今新北市淡水區)居住與作畫達二十餘年。.

新!!: 李梅樹和木下靜涯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

新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2010年由原臺北縣改制以來,為中華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約四百萬人。全境環繞臺北市,東北則三面環繞基隆市,東南鄰宜蘭縣,西南鄰桃園市;其所轄石門區富貴角地處臺灣本島最北端,貢寮區三貂角地處臺灣本島最東端。全市共劃分為29區,其中政府所在地位於板橋區。 新北市的人口高度集中於淡水河左岸的各個行政區,清治前與淡水河右岸各自發展,在臺北都會區擴大及升格直轄市的雙重效應下,現今的新北市已逐漸發展成以淡水河左岸各區為臺北都會區次中心的多核心都市。其人口眾多並匯集許多來自各地移民,是很多在臺北市工作的人口實際上的居住地區,因市區跟臺北市區重疊,因此雙北一般被視為台北都會區,儘管新北市本身有很多中小企業進駐。該市有高度都市化的區域,也有鄉間風情與自然山川風貌,樣貌多元,人口組成及經濟產業具多樣性。 新北市自臺北縣升格直轄市後,在各個市政領域推動都市轉型計畫,於2016年6月由英國金融時報及國際金融公司舉辦的城市轉型卓越獎中獲得全球首.

新!!: 李梅樹和新北市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三峽區三峽國民小學

新北市三峽區三峽國民小學是一間位於新北市三峽區中山路的學校。從1900年創校伊始、於2017年迄今已有117年校史。.

新!!: 李梅樹和新北市三峽區三峽國民小學 · 查看更多 »

日本美術展覽會

日本美術展覽會,簡稱「日展」,前身為「文部省美術展覽會」(簡稱「文展」)、「帝國美術展覽會」(簡稱「帝展」)。.

新!!: 李梅樹和日本美術展覽會 · 查看更多 »

教授

教授,是一種高等教育體系中的職稱。在中國漢、唐的大學中即設有此官職;在現代漢語、日語、及韓語的語境中,多作為英語「Professor」一詞的同義語使用,指在現代高等教育機構(例如大學或社區學院)中執教的教師。.

新!!: 李梅樹和教授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