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替换式密码

指数 替换式密码

替換式密碼,又名取代加密法,是密碼學中按規律將文字加密的一種方式。替換式密碼中可以用不同字母數為一單元,例如每一個或兩個字母為一單元,然後再作加密。密文接收者解密時需用原加密方式解碼才可取得原文本。由於拼音文字中字的組成為有限的字母,以英語為例只有26個字母,組成可能的單元數較少,因此使用替換式密碼相對較為容易,而且亦可使用簡單機械進行加密;相反,非拼音文字如中文則因單元數非常大難以使用一般加密方式,必需建立密碼本,然後逐字替換。更何況某些非拼音文字中字字皆由不同大小的字根來組字,較難轉換,因此使用替換式密碼的示例比較少。 當以替換式密碼與(或稱轉位式密碼或移轉式密碼)相比較時,可以發現轉位式密碼只是改變明文中單元的位置,而單元本身沒有轉變;相反,替換式密碼只是轉換單元,但密文中單元的位置沒有改變。 替換式密碼亦有許多不同類型。如果每一個字母為一單元(或稱元素)進行加密操作,就可以稱之為“簡易替換密碼”(simple substitution cipher)或“單表加密”(monoalphabetic cipher),另又稱為單字母替換加密;以數個字母為一單元則稱為“多表加密”(polyalphabetic cipher)或“表格式加密”(polygraphic)。單表加密只可在一個單元中使用同一種替換加密,而多表加密則可在一個單元使用不同的加密方式,明文單元映射到密文上可以有好幾種可能性,反之亦然。.

75 关系: 加密基 (線性代數)偉大密碼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同餘外交威廉·F·弗里德曼字形字母密码学對等加密少校己知明文攻擊布萊切利園三分密碼乃出個未來二进制仿射密碼伏尼契手稿位元德意志國防軍喬瓦尼·巴蒂斯塔·德拉波爾塔凱撒密碼兰登书屋克劳德·香农克里米亚战争四方密碼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布尔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素数線性關係线性代数维吉尼亚密码维诺那计划美國獨立宣言美国国家安全局美蘇熱線爱伦·坡爵士电报随机隐写术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非線性表格频率分析马里安·雷耶夫斯基高级加密标准词语...豬圈密碼資料加密標準路易十四跳舞小人阿特巴希密碼间谍金甲蟲苏联英语電子計算機FlashJavaLeetNULLS-box查尔斯·巴贝奇恩尼格玛密码机歇洛克·福尔摩斯波兰波雷費密碼法国大革命漏字文政府散列板替換網絡 扩展索引 (25 更多) »

加密

在密码学中,加密(Encryption)是将明文信息改變為難以讀取的密文內容,使之不可读的过程。只有擁有解密方法的對象,經由解密過程,才能將密文還原為正常可讀的內容。.

新!!: 替换式密码和加密 · 查看更多 »

基 (線性代數)

在线性代数中,基(basis)(也称为基底)是描述、刻画向量空间的基本工具。向量空间的基是它的一个特殊的子集,基的元素称为基向量。向量空间中任意一个元素,都可以唯一地表示成基向量的线性组合。如果基中元素个数有限,就称向量空间为有限维向量空间,将元素的个数称作向量空间的维数。 使用基底可以便利地描述向量空间。比如说,考察从一个向量空间\mathrm射出的线性变换f,可以查看这个变换作用在向量空间的一组基\mathfrak上的效果。掌握了f(\mathfrak),就等于掌握了f对\mathrm中任意元素的效果。 不是所有空间都拥有由有限个元素构成的基底。这样的空间称为无限维空间。某些无限维空间上可以定义由无限个元素构成的基。如果承认选择公理,那么可以证明任何向量空间都拥有一组基。一个向量空间的基不止一组,但同一个空间的两组不同的基,它们的元素个数或势(当元素个数是无限的时候)是相等的。一组基里面的任意一部分向量都是线性无关的;反之,如果向量空间拥有一组基,那么在向量空间中取一组线性无关的向量,一定能将它扩充为一组基。在内积向量空间中,可以定义正交的概念。通过特别的方法,可以将任意的一组基变换成正交基乃至标准正交基。.

新!!: 替换式密码和基 (線性代數) · 查看更多 »

偉大密碼

偉大密碼(Grand Chiffre)是一種由羅西諾爾家族創建的命名密碼,該家族使用此密碼為法國皇室服務了幾個世代。偉大密碼是一款極其優秀的加密法,並因此被賦予此名;當時人們認為此密碼無從破解。其變體版本由法國半島軍隊繼續使用到1811年夏天,其後偉大密碼便開始衰落,但直至現時法國檔案館中不少外交資訊仍是未能破解。.

新!!: 替换式密码和偉大密碼 · 查看更多 »

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同盟國,又稱反法西斯同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部分國家(最终57个,其中5个从轴心国脱离)為抵抗軸心國的侵略而組成的聯盟,也是與軸心國對立的陣營。同盟國組成及加入盟軍的國家的原因大多是因為他們都遭到了軸心國的武力侵略,或是基於擔心軸心國會控制整個世界的原因。 最初於戰爭爆發的時候(1939年9月1日),反德同盟包括了法國、波蘭及英國,旋即英國的自治領(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紐芬蘭自治領及南非聯邦)亦加入了同盟。1941年珍珠港事變後,美國和中華民國加入同盟國。同時1941年後,英聯邦、美國及蘇聯的領袖被稱為「三巨頭」,擔任著同盟國的領導角色。自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开始,中華民國與日本開戰(抗日戰爭),牽制了日本陸軍的行動,在當時亦是一位重要的盟友,並加入了緬甸戰場協助英軍。中華民國和三巨頭(英國、美國、蘇聯)被美國總統羅斯福称为「世界權力的托管人」,後來被称为同盟國的「四警察」或者「四大国」。中美英蘇作为四大国率先在《聯合國共同宣言》上签字,之后在1943年的莫斯科会议所颁布的《四国普遍安全宣言》中「四大国」地位获得进一步确认。其他盟國包括比利時、巴西、捷克斯洛伐克、埃塞俄比亞、希臘王國、英屬印度、墨西哥、荷蘭、挪威及南斯拉夫等。 於1941年12月,美國總統羅斯福為同盟國設計了一個名字,稱為「聯合國」。後來在1942年1月1日簽署的《聯合國共同宣言》,成為了現代聯合國的基礎。於1945年7月的波茨坦會議,羅斯福的繼任人哈里·S·杜魯門總統向中、法、蘇、英、美的外長提出各國應該「商定一份和平條約及歐洲國家邊界的解決方法」,從而導致了外長理事會的建立。.

新!!: 替换式密码和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 查看更多 »

同餘

数学上,同余(congruence modulo,符號:≡)是數論中的一種等價關係。當两个整数除以同一个正整数,若得相同-zh-hans:余数; zh-hant:餘數;-,则二整数同余。同餘是抽象代數中的同餘關係的原型。最先引用同余的概念与「≡」符号者为德國数学家高斯。.

新!!: 替换式密码和同餘 · 查看更多 »

外交

外交是一個國家、城市或組織等在國際關係上的活動,其目的在於建立能夠滿足彼此需求的關係。如互派使節、進行談判、會談。一般來說外交是國家之間通過外交官就和平、文化、經濟、貿易或戰爭等問題進行協商的過程體系。一般來說國際條約首先是由外交官協商而成,然後由國家的政治家批准簽署生效的。國家、國際間的外交為邦交或國交,城市、城際間的外交為友好城市。.

新!!: 替换式密码和外交 · 查看更多 »

威廉·F·弗里德曼

#重定向 威廉姆·弗里德曼.

新!!: 替换式密码和威廉·F·弗里德曼 · 查看更多 »

字形

字形(glyph),又稱字圖或書形,是指字的形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6964《信息技术·字型信息交换》中定义字形为“一个可以辨认的抽象的图形符号,它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设计”。在語言學中,字(character)是語意的最基本單位,即語素;字形是指為了表達這個意義的具體表達。同一字可以有不同的字形,而不影響其表達的意思,例如拉丁字母第一個字母可以寫作a或ɑ,漢字中的“--”、“--”。.

新!!: 替换式密码和字形 · 查看更多 »

字母

字母是字母系統中的字位,是書寫時最基本的單位。像希腊字母及英文字母等。一個字母系統基本會有二十多至三十多個字母,例如英文字母系統中共有26個字母。 字母組成了音位,而音位表示了口语中的語音。在輔音音素文字(例如阿拉伯文)中也有字母,但其中只有輔音字母,沒有母音字母。 其他不使用字母的文字系統有音節文字(例如日文),每個符號表示一個音节,或是語素文字(例如汉字),每個符號可以表示一個字,或是由多個符號表示一個詞。.

新!!: 替换式密码和字母 · 查看更多 »

密码学

密碼學(Cryptography)可分为古典密码学和现代密码学。在西欧語文中,密码学一词源於希臘語kryptós“隱藏的”,和gráphein“書寫”。古典密码学主要关注信息的保密书写和传递,以及与其相对应的破译方法。而现代密码学不只关注信息保密问题,还同时涉及信息完整性验证(消息验证码)、信息发布的不可抵赖性(数字签名)、以及在分布式计算中产生的来源于内部和外部的攻击的所有信息安全问题。古典密码学与现代密码学的重要区别在于,古典密码学的编码和破译通常依赖于设计者和敌手的创造力与技巧,作为一种实用性艺术存在,并没有对于密码学原件的清晰定义。而现代密码学则起源于20世纪末出现的大量相关理论,这些理论使得现代密码学成为了一种可以系统而严格地学习的科学。 密码学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分支,同时其原理大量涉及信息论。著名的密碼學者罗纳德·李维斯特解釋道:「密碼學是關於如何在敵人存在的環境中通訊」,自工程學的角度,這相當于密碼學與純數學的差异。密碼學的发展促進了计算机科学,特別是在於電腦與網路安全所使用的技術,如存取控制與資訊的機密性。密碼學已被應用在日常生活:包括自动柜员机的晶片卡、電腦使用者存取密碼、電子商務等等。.

新!!: 替换式密码和密码学 · 查看更多 »

對等加密

对等加密(Reciprocal cipher)是对称密钥加密(Symmetric-key algorithm)的一个特例。该类密码的加密算法是它自己本身的逆反函数,所以其解密算法等同于加密算法。如果要還原对等加密的密文,套用加密同樣的演算法即可得到明文。換句話說,使用相同的密钥,两次连续的对等加密运算后会回復原始文字。在數學上,這有時稱之為對合。 舉例來說,ROT13 演算法是將26個英文字母依續排列即1.

新!!: 替换式密码和對等加密 · 查看更多 »

少校

少校是軍隊的職銜,是校官中的最低級別。英文裡,陆军以及由它衍生出来的军种的少校称为Major,海军少校则称为Lieutenant Commander(直譯:副指揮官)。英国皇家空军少校则称为Squadron Leader(直譯:中隊長)。 英国陆军少校主要擔任連長職務。美國陸軍少校主要擔任副營長、營部執行官職務。 中華民国國軍少校精實案前主要擔任兵器連連長或副營長,精實案因為指揮架構修整始改編製擔任副營長、營參謀主任、營輔導長、營級執行官、本部連、旅部連、群部連、營部連或專業連隊連長。.

新!!: 替换式密码和少校 · 查看更多 »

己知明文攻擊

#重定向 已知明文攻击.

新!!: 替换式密码和己知明文攻擊 · 查看更多 »

布萊切利園

布萊切利園(Bletchley Park),又稱X電台(Station X),是一座位於英格蘭米尔顿凯恩斯布萊切利鎮內的宅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布萊切利園曾經是英國政府進行密碼解讀的主要地方,軸心國的密碼與密碼文件,如恩尼格瑪密碼機等,一般都會送到那裡進行解碼。自恩尼格瑪密碼機被破解後,布萊切利園所收集到的軍事情報一概被代號為ULTRA;儘管現今有部份人對這些情報的功用提出質疑,但普遍認為,ULTRA除幫助了盟軍外,還提早結束戰爭。 布萊切利園已為一所向公眾開放的博物館。.

新!!: 替换式密码和布萊切利園 · 查看更多 »

三分密碼

三分密碼由Felix Delastelle發明(他也發明--四方密碼和二分密碼)。二分密碼是二維的,用5×5(或6×6)的矩陣加密,但三分密碼則用3×3×3的。它是第一個應用的三字母替換密碼。 首先隨意製造三個3×3的Polybius方格替代密碼,包括26個英文字母和一個符號。然後寫出要加密的訊息的三維坐標。訊息和坐標四個一列排起,再順序取橫行的數字,三個一組分開,將這三個數字當成坐標,找出對應的字母,便得到密文。 二分密碼的做法相近,和後來出現的ADFGVX密碼差不多。.

新!!: 替换式密码和三分密碼 · 查看更多 »

乃出個未來

是一部屢获艾美奖的美国喜剧动画片,由马特·格勒宁创作並與大衛·柯亨(David X. Cohen)一起导演制作,在福克斯电视網上播出。剧集是跟随主人公菲利浦·弗萊(Philip J. Fry,一个在前纽约批萨店的外送员)在未来世界的冒险生活而展开的故事。他在2000年到来时被冷凍,然后在未来的2999年新年前夕被解冻。 在停止制作前,该剧于1999年3月28日至2003年8月10日在美国Fox频道上首播。紧接着Futurama播映于Cartoon Network频道的晚间成人档(Adult Swim),时间为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直至Cartoon Network的合约到期为止(译者注:原文并没有说Cartoon Network只播过一遍,在它购买的播放版权内可以播很多遍)该系列再次面世的时间是2007年四部电影的出现,继上次播出的第五季16集之后(译者注:在美国播放的是五季版。由于播映的电视台不同,所以该剧有4季和5季两个版本,但两个版本内容相同均为72集,只是分季划分和部分集的排列顺序不同而已。) 《飞出个未来》这名称来自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中,通用汽车用作展示未来科技的展馆名称。整个展馆由Norman Bel Geddes设计,以他的想象诠释着1959年未来世界的样子。在这个展馆内,以真空管制成的电视亦首次亮相。这台电视机由Philo Farnsworth发明,而他的姓亦成为了这套电视剧的角色名称。.

新!!: 替换式密码和乃出個未來 · 查看更多 »

二进制

在數學和數字電路中,二進制(binary)數是指用二進制記數系統,即以2為基數的記數系統表示的數字。這一系統中,通常用兩個不同的符號0(代表零)和1(代表一)來表示。以2為基數代表系統是二進位制的。數字電子電路中,邏輯門的實現直接應用了二進制,因此現代的計算機和依赖計算機的設備裡都用到二進制。每個數字稱為一個位元(二進制位)或比特(Bit,Binary digit的縮寫)。.

新!!: 替换式密码和二进制 · 查看更多 »

仿射密碼

展示 17x+5 的仿射密碼。首先字母被轉換成介於0到25的數字,下一步對每個套用 17x+5,結果再取除26後的餘數,最後再轉回字母。 仿射密碼是一種替換密碼。它是一個字母對一個字母的。 它的加密函數是e(x).

新!!: 替换式密码和仿射密碼 · 查看更多 »

伏尼契手稿

伏尼契手稿(Voynich manuscript),是一本內容不明的神秘書籍,共240頁,附有插图,而作者不詳。書中所用字母及語言至今无人能识别,與現代的語言完全搭不上,似乎是中古世紀煉金術士之參考書籍。書名伏尼契來自名為的波蘭裔美國人书商,他於1912年在義大利買下此书。2005年,这部书入藏耶鲁大学的贝内克珍本与手稿图书馆,编号MS 408。 2011年透過放射性碳定年法檢測出其書成於十五世紀初,估計在1404-1438年間,可信度達95%。这份手稿被發現以來,專業和業餘的譯解密碼員,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美頂尖解碼專家,都積極研究它,但是未能破譯出隻字片語。一連串的失敗令伏尼契手稿儼然成為密碼術历史中的「聖杯」。不過,也有不少人認為手稿只不過是個惡作劇——因為書中的符號排列全無意義可言。.

新!!: 替换式密码和伏尼契手稿 · 查看更多 »

位元

位元(Bit),亦称二進制位,指二进制中的一位,是資訊的最小单位。Bit是Binary digit(二进制数位)的缩写,由数学家John Wilder Tukey提出(可能是1946年提出,但有资料称1943年就提出了)。这个术语第一次被正式使用,是在香农著名的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第1页中。 假设一事件以A或B的方式发生,且A、B发生的概率相等,都为0.5,则一个二进位可用来代表A或B之一。例如:.

新!!: 替换式密码和位元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國防軍

德意志國防軍(Wehrmacht)是 1935 年至 1945 年間納粹德國的軍事力量,軍種包括陸軍、海軍和空軍,納粹黨的武裝党衛隊單位有時也從屬於國防軍。.

新!!: 替换式密码和德意志國防軍 · 查看更多 »

喬瓦尼·巴蒂斯塔·德拉波爾塔

#重定向 吉安巴蒂斯塔·德拉·波尔塔.

新!!: 替换式密码和喬瓦尼·巴蒂斯塔·德拉波爾塔 · 查看更多 »

凱撒密碼

在密码学中,恺撒密码(Caesar cipher),或稱恺撒加密、恺撒变换、变换加密,是一种最简单且最广为人知的加密技术。它是一种替换加密的技术,明文中的所有字母都在字母表上向後(或向前)按照一个固定数目进行偏移後被替换成密文。例如,当偏移量是3的时候,所有的字母A将被替换成D,B变成E,以此类推。这个加密方法是以羅馬共和時期恺撒的名字命名的,当年恺撒曾用此方法与其将军们进行联系。 恺撒密码通常被作为其他更复杂的加密方法中的一个步骤,例如维吉尼亚密码。恺撒密码还在现代的ROT13系统中被应用。但是和所有的利用字母表进行替换的加密技术一样,恺撒密码非常容易被破解,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无法保证通信安全。.

新!!: 替换式密码和凱撒密碼 · 查看更多 »

兰登书屋

兰登书屋(Random House)是德国媒体集团贝塔斯曼旗下的一家出版社,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市。书屋于1927年成立,创始人是貝內特·瑟夫(Bennett Cerf)和唐納德·克洛普弗(Donald Klopfer),並在1998年時為贝塔斯曼收購。.

新!!: 替换式密码和兰登书屋 · 查看更多 »

克劳德·香农

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美国数学家、电子工程师和密码学家,被誉为信息论的创始人。 香农是密西根大學學士,麻省理工學院博士。 1948年,香农发表了划时代的论文——通信的数学原理,奠定了现代信息论的基础。不仅如此,香农还被认为是数字计算机理论和数字电路设计理论的创始人。1937年,21岁的香农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硕士研究生,他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将布尔代数应用于电子领域,能够构建并解决任何逻辑和数值关系,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具水平的硕士论文之一。二战期间,香农为军事领域的密码分析——密码破译和保密通信——做出了很大贡献。.

新!!: 替换式密码和克劳德·香农 · 查看更多 »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在俄羅斯又稱為東方戰爭(Восточная война),是1853年至1856年间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是俄國與英、法為爭奪小亞細亞地區權利而開戰,戰場在黑海沿岸的克里米亞半島。作战的一方是俄罗斯帝国,另一方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法兰西帝国、不列颠帝国,后来撒丁王国也加入这一方。一开始它被称为「第九次俄土战争」,但因为其最长和最重要的战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爆发,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亞戰爭是俄羅斯人對抗歐洲的重要精神象徵,最終以俄方求和簽訂巴黎和約作結。.

新!!: 替换式密码和克里米亚战争 · 查看更多 »

四方密碼

四方密碼是一種對稱式加密法,由法國人Felix Delastelle(1840年–1902年)發明。 這種方法將字母兩個一組,然後採用多字母替換密碼。 四方密碼用4個5×5的矩陣來加密。每個矩陣都有25個字母(通常會取消Q或將I,J視作同一樣,或改進為6×6的矩陣,加入10個數字)。 首先選擇兩個英文字作密匙,例如example和keyword。對於每一個密匙,將重覆出現的字母去除,即example要轉成exampl,然後將每個字母順序放入矩陣,再將餘下的字母順序放入矩陣,便得出加密矩陣。 將這兩個加密矩陣放在右上角和左下角,餘下的兩個角放a到z順序的矩陣: a b c d e E X A M P f g h i j L B C D F k l m n o G H I J K p r s t u N O R S T v w x y z U V W Y Z K E Y W O a b c d e R D A B C f g h i j F G H I J k l m n o L M N P S p r s t u T U V X Z v w x y z 加密的步驟:.

新!!: 替换式密码和四方密碼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替换式密码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布尔战争

二次布尔战争(Second Boer War;Tweede Boerenoorlog;Tweede Vryheidsoorlog/Tweede Boereoorlog;1899年10月11日-1902年5月31日),是一场英国与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之间的战争。.

新!!: 替换式密码和第二次布尔战争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替换式密码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素数

質--數(Prime number),又称素--数,指在大於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該数自身外,無法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也可定義為只有1與該數本身两个正因数的数)。大於1的自然數若不是質數,則稱之為合數。例如,5是個質數,因為其正因數只有1與5。而6則是個合數,因為除了1與6外,2與3也是其正因數。算術基本定理確立了質數於數論裡的核心地位:任何大於1的整數均可被表示成一串唯一質數之乘積。為了確保該定理的唯一性,1被定義為不是質數,因為在因式分解中可以有任意多個1(如3、1×3、1×1×3等都是3的有效因數分解)。 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於公元前300年前後證明有無限多個質數存在(欧几里得定理)。現時人們已發現多種驗證質數的方法。其中試除法比較簡單,但需時較長:設被測試的自然數為n,使用此方法者需逐一測試2與\sqrt之間的整數,確保它們無一能整除n。對於較大或一些具特別形式(如梅森數)的自然數,人們通常使用較有效率的演算法測試其是否為質數(例如277232917-1是直至2017年底為止已知最大的梅森質數)。雖然人們仍未發現可以完全區別質數與合數的公式,但已建構了質數的分佈模式(亦即質數在大數時的統計模式)。19世紀晚期得到證明的質數定理指出:一個任意自然數n為質數的機率反比於其數位(或n的對數)。 許多有關質數的問題依然未解,如哥德巴赫猜想(每個大於2的偶數可表示成兩個素數之和)及孿生質數猜想(存在無窮多對相差2的質數)。這些問題促進了數論各個分支的發展,主要在於數字的解析或代數方面。質數被用於資訊科技裡的幾個程序中,如公鑰加密利用了難以將大數分解成其質因數之類的性質。質數亦在其他數學領域裡形成了各種廣義化的質數概念,主要出現在代數裡,如質元素及質理想。.

新!!: 替换式密码和素数 · 查看更多 »

線性關係

在现代学术界中,線性關係一詞存在2种不同的含义。其一,若某數學函數或数量关系的函数图形呈現為一條直線或線段,那么这种关系就是一种線性的關係。其二,在代数学和数学分析学中,如果一种运算同时满足特定的“加性”和“齐性”,则称这种运算是线性的。.

新!!: 替换式密码和線性關係 · 查看更多 »

线性代数

线性代数是关于向量空间和线性映射的一个数学分支。它包括对线、面和子空间的研究,同时也涉及到所有的向量空间的一般性质。 坐标满足线性方程的点集形成n维空间中的一个超平面。n个超平面相交于一点的条件是线性代数研究的一个重要焦点。此项研究源于包含多个未知数的线性方程组。这样的方程组可以很自然地表示为矩阵和向量的形式。 线性代数既是纯数学也是应用数学的核心。例如,放宽向量空间的公理就产生抽象代数,也就出现若干推广。泛函分析研究无穷维情形的向量空间理论。线性代数与微积分结合,使得微分方程线性系统的求解更加便利。线性代数的理论已被泛化为。 线性代数的方法还用在解析几何、工程、物理、自然科学、計算機科學、计算机动画和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中。由于线性代数是一套完善的理论,非线性数学模型通常可以被近似为线性模型。.

新!!: 替换式密码和线性代数 · 查看更多 »

维吉尼亚密码

维吉尼亚密码(又译维热纳尔密码)是使用一系列凯撒密码组成密码字母表的加密算法,属于多表密码的一种简单形式。 维吉尼亚密码曾多次被发明。该方法最早记录在吉奥万·巴蒂斯塔·贝拉索( Giovan Battista Bellaso)于1553年所著的书《吉奥万·巴蒂斯塔·贝拉索先生的密码》(意大利语:La cifra del.)中。然而,后来在19世纪时被误传为是法国外交官布莱斯·德·维吉尼亚(Blaise De Vigenère)所创造,因此现在被称为“维吉尼亚密码”。 维吉尼亚密码以其简单易用而著称,同时初学者通常难以破解,因而又被称为“不可破译的密码”(法语:le chiffre indéchiffrable)。这也让很多人使用维吉尼亚密码来加密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其破解。.

新!!: 替换式密码和维吉尼亚密码 · 查看更多 »

维诺那计划

维诺那计划(Venona project)是美国和英国的情报机构联手合作进行的一项长期的的秘密情报收集和分析任务,目的在截获和破译苏联情报机关(大部分在二战期间)所发出的消息。美英两国的情报机关(其中包括美国国家安全局)先后使用过13个代号来代表这一计划,最后使用的代号叫做“维诺那”。“维诺那”这个代号没有任何实际含义(在国家安全局解密文档中,“维诺那”用大写字母“VENONA”来表示,但是小写的写法通常为公众所用)。 在冷战开始的头几年中,维诺那计划是由西方军事部门领导的用于收集苏联情报机构信息的一个计划。尽管它并不为公众所知,甚至对罗斯福和杜鲁门总统都处于保密状态,但是这个计划却对于冷战早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包括罗森堡夫妇间谍案以及唐纳德·麦克莱恩(Donald Maclean)和盖伊·伯吉斯(Guy Burgess)叛逃苏联一事。 维诺那计划所涉及的大部分信息是在1942年到1945年之间被截获并开始着手破译的。在1945年的某个时候,维诺那计划的存在被苏联警察机构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和其安插在美国军方情报分析和破译机构SIGINT的间谍、密码分析和破译专家比尔·维斯班德(Bill Weisband)所泄漏。这些被截获的信息在1946年早些时候被一点一点的破译,从此以后破译工作一直没有中断,直到1980年当维诺那计划被正式宣布终止,但是计划中所剩余的工作并没有因此被放弃,而是合并到其他的更加重要的项目中去。 到底有多少人和苏联情报机构有关系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很多学术界的人士和历史学家相信维诺那计划中所涉及到的人不是苏联方面的职业间谍就是苏联情报机构所雇佣的间谍,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计划中的很多人并没有恶意,不应算作有罪。.

新!!: 替换式密码和维诺那计划 · 查看更多 »

美國獨立宣言

《美國獨立宣言》(United State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為北美洲十三個英屬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顛王國獨立,並宣明此舉正當性之文告。1776年7月4日,本宣言由第二次大陸會議於費城批准,當日之後成為美國獨立紀念日。宣言之原件由大陸會議出席代表共同簽署,並永久展示於美國華盛頓特區之美國國家檔案館。此宣言為美國最重要的立國文書之一。.

新!!: 替换式密码和美國獨立宣言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安全局

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縮寫:NSA)是美国政府机构中最大的情报部门,专门负责收集和分析外国及本国通讯资料,隶属于美国国防部,是根据美国总统的命令成立的部门。.

新!!: 替换式密码和美国国家安全局 · 查看更多 »

美蘇熱線

#重定向 美俄熱線.

新!!: 替换式密码和美蘇熱線 · 查看更多 »

爱伦·坡

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美國作家、詩人、編輯與文學評論家,被尊崇是美國浪漫主義運動要角之一,以懸疑及驚悚小說最負盛名。愛倫·坡是美國的短篇小說家先鋒之一,蕭伯納说过:美國出了兩個偉大的作家——愛倫·坡和馬克·吐溫。 愛倫·坡生於麻薩諸塞州波士頓,本名埃德加·坡,幼時父親出走,三歲時母親逝世。坡由維吉尼亞州里奇蒙的約翰與法蘭西絲·愛倫夫婦扶養長大,先後在杜伯夫人、伯蘭斯比神父開辦的學校就讀,並回到里奇蒙的學校學習擊劍、騎馬、游泳、拉丁文和法文等等。在維吉尼亞大學短暫就讀、從事軍職後,愛倫·坡自費出版了首部作品《》(1827年)詩集,就此展開了他的創作生涯。 愛倫·坡後將心力投入散文,並在接著數年間謀職於文學雜誌與期刊,以他獨特的風格成為小有名氣的文學評論家。愛倫·坡因工作需求常來往巴爾的摩、費城、紐約等城市,而於1835年,26歲的他與13歲的表妹維吉尼亞·克萊姆在巴爾的摩完婚。1845年1月,愛倫·坡發表了詩作《烏鴉》,一夕成名。二年後,他的妻子死於結核病。愛倫·坡開始籌畫以個人名義創辦一份刊物《賓州報》(後改名為《》),但到死前都沒有完成此業。1849年10月7日,愛倫·坡逝於巴爾的摩。 他的著作亦時常現身於文學、音樂、電影與電視等流行文化中。愛倫·坡生前的各處居所則多被保留為博物館至今。.

新!!: 替换式密码和爱伦·坡 · 查看更多 »

爵士

爵士(Sir)是英國授勳及嘉獎制度中,對「騎士」和「從男爵」的一種敬稱。.

新!!: 替换式密码和爵士 · 查看更多 »

电报

电报是通信业务的一種,在19世紀初發明,是最早使用电进行通信的方法。電報大為加快了消息的流通,是工業社會的其中一項重要發明。早期的電報只能在陸地上通訊,後來使用了海底電纜,開展了越洋服務。到了20世紀初,開始使用無線電撥發電報,電報業務基本上已能抵達地球上大部份地區。電報主要是用作傳遞文字訊息,使用電報技術用作傳送圖片稱為傳真。隨著傳真機的廣泛使用,電報機現已式微。.

新!!: 替换式密码和电报 · 查看更多 »

随机

#重定向 随机性.

新!!: 替换式密码和随机 · 查看更多 »

隐写术

隱寫術是一門關於信息隱藏的技巧與科學,所謂信息隱藏指的是不讓除預期的接收者之外的任何人知曉信息的傳遞事件或者信息的內容。隱寫術的英文叫做Steganography,來源於特裡特米烏斯的一本講述密碼學與隱寫術的著作Steganographia,該書書名源於希臘語,意為「隱秘書寫」。.

新!!: 替换式密码和隐写术 · 查看更多 »

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

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是文艺复兴时期在意大利的建筑师、建筑理论家、作家、詩人、哲學家、密碼學家,是當時的一位通才。他被譽為是真正作爲復興時期的代表建築師,將文藝復興建築的營造提高到理論高度。他著有《论建筑》,於1485年出版,是當時第一部完整的建筑理论著作,並因應谷騰堡的印刷術的幫助下,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阿尔伯蒂仿古建筑设计手法严谨纯正,他在《論建築》這本書裡面體現了從文藝復興人文主義者地角度討論了建築的可能性,並提出應該根據歐幾里得的數學原理,在圓形、方形等基本集合體制上進行合乎比例的重新組合,以找到建築中「美的黃金分割」。他在建設Palazzo Rucellai的過程中使用了各種柱式,而這些柱子都擁有經過精心推敲的比例。而宮殿的頂部也是獨創的深出簷,甚至遮住了屋頂,使得建築的外觀保持完整的方形。代表作有佛罗伦萨的魯切拉宮。.

新!!: 替换式密码和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 · 查看更多 »

非線性

#重定向 非線性系統.

新!!: 替换式密码和非線性 · 查看更多 »

表格

表格就是由若干的行与列所构成的一种有序的组织形式。实际上,这是对最基本的表格类型的简化描述,而这种简化描述则引出了下列事项:.

新!!: 替换式密码和表格 · 查看更多 »

频率分析

频率分析在数学、物理学和信号处理中是一种分解函数、波形、或者信号的频率组成,以获取频谱的方法。 在密码学中,频率分析是指研究字母或者字母组合在文本中出现的频率。应用频率分析可以破解古典密码。 频率分析基于如下原理:在任何一种书面语言中,不同的字母或字母组合出现的频率各不相同。而且,对于以这种语言书写的任意一段文本,都具有大致相同的特征字母分布。比如,在英语中,字母E出现的频率很高,而X则出现得较少。类似地,ST、NG、TH,以及QU等双字母组合出现的频率非常高,NZ、QJ组合则极少。英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2个字母可以简记为“ETAOIN SHRDLU”。.

新!!: 替换式密码和频率分析 · 查看更多 »

马里安·雷耶夫斯基

里安·亚当·雷耶夫斯基(Marian Adam Rejewski,),波兰数学家和密码学家,20世纪30年代领导波兰密码学家率先对德国使用的Enigma密码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和破译。在破译过程中,雷耶夫斯基首次将严格的数学化方法应用到密码破译领域,这在密码学的历史上是一个重要成就。雷耶夫斯基等人在二战期间破译了大量来自德国的信息,他们的工作成为整个二战期间盟国破译德军Enigma密码的基础。雷耶夫斯基与波兰数学家杰尔兹·罗佐基和亨里克·佐加尔斯基并称为密码研究领域的“波兰三杰”。.

新!!: 替换式密码和马里安·雷耶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高级加密标准

進階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缩写:AES),在密码学中又称Rijndael加密法,是美国联邦政府采用的一種區塊加密标准。这个标准用来替代原先的DES,已經被多方分析且廣為全世界所使用。經過五年的甄選流程,進階加密標準由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於2001年11月26日發佈於FIPS PUB 197,並在2002年5月26日成為有效的標準。2006年,進階加密标准已然成為对称密钥加密中最流行的演算法之一。 该演算法為比利时密码学家Joan Daemen和Vincent Rijmen所設計,結合兩位作者的名字,以Rijndael為名投稿進階加密標準的甄選流程。(Rijndael的發音近於"Rhine doll").

新!!: 替换式密码和高级加密标准 · 查看更多 »

词语

詞語是词和短语(又称词组)的合称。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而短语是有多个词组成的整体。 词的音节与音节之间或字与字之间若插入成分,意义改变;相反,短语中的特定位置插入成分,原有意义保留。比如“白菜”中加入“的”,就变成了“白的菜”,意义显然发生了变化,再如,在“看书”中加入“一本”,则原有的意义依然保留。因此称“白菜”是词,“看书”是短语。 汉字,如:“我、家、有、个、大、書、百、步、氣、糖”等可以獨立成词,也可以和其他字合成一个新的词,如:“我們、家庭、富有、個性、大眾、书包、百科、跑步、天气、葡萄糖”等。一些詞如“蜻蜓”、“葡萄”等,当“蜻”与“蜓”、“葡”与“萄”分开时,并不会带来任何含义。另一些词如“马虎”(形容草率),當拆成“马”与“虎”时,它们的含义和“草率”没有关系。还有许多外来音译词,如:“巧克力、维基、英格兰、葡萄牙”等等也是不能再拆分的詞。 外文中也有詞,例如英文dog。幾個词可以組合成短語,例如英文a big dog。dog和a big dog均为词语。.

新!!: 替换式密码和词语 · 查看更多 »

豬圈密碼

豬圈密碼(Pigpen cipher)(pigpen cipher),亦稱共濟會密碼(masonic cipher)或共濟會員密碼(Freemason's cipher),是一種以格子為基礎的簡單替代式密碼。即使使用符號,也不會影響密碼分析,亦可用在其它替代式的方法。右邊的例子,是把字母填進格子的模樣。 早在1700年代,共濟會常常使用這種密碼保護一些私密紀錄或用來通訊,所以又稱共濟會密碼。.

新!!: 替换式密码和豬圈密碼 · 查看更多 »

資料加密標準

数据加密标准(Data Encryption Standard,縮寫為 DES)是一种對稱密鑰加密块密码演算法,1976年被美国联邦政府的国家标准局确定为联邦资料处理标准(FIPS),随后在国际上广泛流传开来。它基于使用56位密钥的对称算法。这个算法因为包含一些机密设计元素,相对短的密钥长度以及怀疑内含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的后门而在开始时有争议,DES因此受到了强烈的学院派式的审查,并以此推动了现代的块密码及其密码分析的发展。 DES现在已经不是一种安全的加密方法,主要因为它使用的56位密钥过短。1999年1月,distributed.net与电子前哨基金会合作,在22小时15分钟内即公开破解了一个DES密钥。也有一些分析报告提出了该算法的理论上的弱点,虽然在实际中难以应用。为了提供实用所需的安全性,可以使用DES的衍生算法3DES来进行加密,虽然3DES也存在理论上的攻击方法。在2001年,DES作为一个标准已经被高级加密标准(AES)所取代。另外,DES已经不再作为国家标准科技协会(前国家标准局)的一个标准。 在某些文献中,作为算法的DES被称为DEA(Data Encryption Algorithm,数据加密算法),以与作为标准的DES区分开来。在发音时,DES可以作为缩写按字母拼出来(),或作为一个词念成。.

新!!: 替换式密码和資料加密標準 · 查看更多 »

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法語:Louis XIV,),全名路易·迪厄多內·波旁(Louis-Dieudonne),自號太陽王(法語:le Roi Soleil),1680年更接受巴黎市政會獻上的「大帝」(le Grand,路易大帝)尊號。他是波旁王朝的法國國王和納瓦拉國王,從1643年至1715年在位,長達72年110天,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也是有确切记录在世界历史中在位最久的独立主权君主。 路易十四是法王路易十三的长子,出生于法国圣日耳曼昂莱,王弟奥尔良公爵菲利普則於1640年出生。登基之初,由他的母亲奥地利的安娜攝政,直到1661年法國宰相红衣主教马萨林死后他才真正开始亲政。 在红衣主教阿尔芒·让·德·普莱西·李希留和马萨林的外交成果的支持下,路易十四在法国建立了一个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王国。他把大貴族集中在凡爾賽宮居住,将整个法国的官僚机构集中于他的周围,以此強化法国国王的军事、财政和机构的決策權。他建立起的這一絕對君主制一直持續到法國大革命時期。 在他親政期間(1661-1715年),法國發動了三次重大的戰爭:法荷戰爭、大同盟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和兩次小規模的衝突——遗产战争和重盟战争。法荷戰爭和兩次小衝突讓他建立霸權,使他在1680年開始成為至高無上的歐洲霸主;後兩場大戰對上荷-英-奧的三強聯盟,大同盟戰爭因雙方厭戰而和解,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最後由法國王孫繼承王位,但戰爭負擔也使國庫日漸空虛,使法國國力在他死後日漸下滑。.

新!!: 替换式密码和路易十四 · 查看更多 »

跳舞小人

#重定向 小舞人探案.

新!!: 替换式密码和跳舞小人 · 查看更多 »

阿特巴希密碼

阿特巴希密碼是一種開始由希伯來字母使用的簡易替換密碼。.

新!!: 替换式密码和阿特巴希密碼 · 查看更多 »

间谍

谍是指潜入敌对势力或竞争对手从事秘密刺探情报或是进行破坏活动工作的人,以此来使其所效力的一方有利。古代亦稱作細作。打入敵方组织內部并取得公开合法身份的稱為臥底。根据业务领域不同,间谍可分为军事间谍与工业间谍(或稱商業間諜、經濟間諜);根据秘密工作性质不同,可分为情报间谍(刺探情报)、行动间谍(颠覆、破坏、宣传煽动等)、联络间谍(策反勾连)等。间谍为多方势力同时服务,称为“多重間諜”或“多面諜”。反间谍,也称“反谍(报)”、防諜、肃伪。 法律意义上,间谍一般指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勾连策划、配合的活动。境内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经济间谍活动不构成刑事法律概念的“间谍”。.

新!!: 替换式密码和间谍 · 查看更多 »

金甲蟲

《金甲蟲》是美國作家愛倫·坡其中一部的短篇小說。故事被设置在南卡罗来纳州的苏里文岛,主人公为威廉·勒格朗,他在不久前被一只金色的虫子咬了。他的仆人丘比特害怕他会发疯,于是去找到了勒格朗的朋友,一位不知名的叙述者,他同意了去看望他的老朋友。勒格朗在破解了一份关于被埋藏的宝藏的秘密文件之后,带这两人去参加了冒险。 这个故事作为侦探小说的早期形式,通常会被拿来与爱伦·坡的“推理故事”作比较。在19世纪10年代,爱伦·坡在解密文学作品中察觉到了公众的兴趣,并请读者们挑战他作为密码破解者的技艺。爱伦·坡趁着密码学的流行之风,写下了《金甲虫》,并以这个以密码为中心的故事获得了成功。丘比特这一角色被现代的观点批判为含有种族主义,特别是由于他的言词是以方言写的,以及他的常见的滑稽的对白。 愛倫坡于文學界初出道時,並非以寫暢銷小說為主,當時他主要寫詩文、散文及文學評論等,他的第一本著作是自資的塔馬蘭詩集,但結果是慘淡收場,因此愛倫坡早期都是過著穷困潦倒的生活,终日靠面包和果酱果腹,他亦直言創作金甲蟲純粹是為了解決飢餓問題,不過金甲蟲卻成為了幾乎最多人接觸過的愛倫坡作品,同時亦被視為現代解謎小說(如達文西密碼、玫瑰之名)的先驅。《金甲虫》是一场迅速的成功,也是在爱伦·坡的一生中,他的最流行的和最被广泛阅读的作品。它也帮忙普及了密码学和解密文学作品。.

新!!: 替换式密码和金甲蟲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替换式密码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英语

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言,诞生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如今具有全球通用语的地位。“英语”一词源于迁居英格兰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而“盎格鲁”得名于临波罗的海的半岛盎格里亚(Anglia)。弗里西语是与英语最相近的语言。英语词汇在中世纪早期受到了其他日耳曼族语言的大量影响,后来受罗曼族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影响。英语是将近六十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最常用的语言,也在加勒比、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母语人口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跟學習者最多的第一外語,是联合国、欧盟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日耳曼族语言,至少70%的日耳曼语族使用者说英语。 英语有1400多年的发展史。公元5世纪,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们的各种盎格鲁-弗里西语方言带到了大不列顛島,它们被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后期的诺曼征服,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影响。15世纪末伦敦对印刷机的采用、《钦定版圣经》的出版及元音大推移标志了近代英语的开端。通过大英帝国对全球的影响,现代英语在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印刷和电子媒体,随着美国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对话中居领导地位的世界語言。它还是许多地区和行业(如科学、导航、法律等)的通用语。 现代英语和很多其他语言相比屈折变化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语序来表达复杂的时态、体和语气,以及被動語態、疑问和一些否定。英语的各种口音和方言在发音和音位方面有显著差异,有时它们的词汇、语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能基本无碍地沟通交流。.

新!!: 替换式密码和英语 · 查看更多 »

電子計算機

--,亦稱--,计算机是一种利用数字电子技术,根据一系列指令指示其自动执行任意算术或逻辑操作序列的设备。计算机遵循被称为“程序”的一般操作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执行极其广泛的任务。 计算机被用作各种工业和消费设备的控制系统。这包括简单的特定用途设备(如微波炉和遥控器)、工业设备(如工业机器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通用设备(如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之类的移动设备)等。尽管计算机种类繁多,但根据图灵机理论,一部具有最基本功能的计算机,应当能够完成任何其它计算机能做的事情。因此,理论上从智能手机到超级计算机都应该可以完成同样的作业(不考虑时间和存储因素)。由于科技的飞速进步,下一代计算机总是在性能上能够显著地超过其前一代,这一现象有时被称作“摩尔定律”。通过互联网,计算机互相连接,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交换速度,反过来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在21世纪的现在,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涉及到方方面面,各行各业了。 自古以来,简单的手动设备——就像算盘——帮助人们进行计算。在工业革命初期,各式各样的机械的出现,其初衷都是为了自动完成冗长而乏味的任务,例如织机的编织图案。更复杂的机器在20世纪初出现,通过模拟电路进行复杂特定的计算。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出现于二战期间。自那时以来,电脑的速度,功耗和多功能性不断增加。在现代,机械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完全被电子计算机所取代。 计算机在组成上形式不一,早期计算机的体积足有一间房屋的大小,而今天某些嵌入式计算机可能比一副扑克牌还小。当然,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大量体积庞大的巨型计算机为特别的科学计算或面向大型组织的事务处理需求服务。比较小的,为个人应用而设计的称为微型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在中國地區简称為「微机」。我們今天在日常使用“计算机”一词时通常也是指此,不过现在计算机最为普遍的应用形式却是嵌入式,嵌入式计算机通常相对简单、体积小,并被用来控制其它设备——无论是飞机、工业机器人还是数码相机。 同计算机相关的技术研究叫计算--机科学,而「计算机技术」指的是将计算--机科学的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所派生的诸多技术性和经验性成果的总合。「计算机技术」与「计算机科学」是两个相关而又不同的概念,它们的不同在于前者偏重于实践而后者偏重于理论。至於由数据为核心的研究則称為信息技术。 传统上,现代计算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通常是中央处理器(CPU))和某种形式的存储器。处理元件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并且排序和控制单元可以响应于存储的信息改变操作的顺序。外围设备包括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操纵杆等)、输出设备(显示器屏幕,打印机等)以及执行两种功能(例如触摸屏)的输入/输出设备。外围设备允许从外部来源检索信息,并使操作结果得以保存和检索。.

新!!: 替换式密码和電子計算機 · 查看更多 »

Flash

Flash,可能指:.

新!!: 替换式密码和Flash · 查看更多 »

Java

Java是一種廣泛使用的電腦程式設計語言,擁有跨平台、物件導向、泛型程式設計的特性,广泛应用于企业级Web应用开发和移动应用开发。 任職於昇陽電腦的詹姆斯·高斯林等人于1990年代初开发Java語言的雛形,最初被命名为Oak,目標設定在家用电器等小型系統的程式语言,應用在电视机、电话、闹钟、烤面包机等家用电器的控制和通訊。由于这些智能化家电的市场需求没有预期的高,Sun公司放弃了该项计划。随着1990年代網際網路的发展,Sun公司看見Oak在網際網路上应用的前景,于是改造了Oak,於1995年5月以Java的名称正式发布。Java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而发展,逐渐成为重要的网络编程语言。 Java编程语言的风格十分接近C++语言。继承了C++语言面向对象技术的核心,Java舍弃了C++语言中容易引起错误的-zh-hans:指针; zh-hant:指標;-,改以-zh-hans:引用; zh-hant:參照;-取代,同時移除了C++中的--和多重继承特性,改用接口取代,增加垃圾回收器功能。在Java SE 1.5版本中引入了泛型编程、类型安全的枚举、不定长参数和自动装/拆箱特性。昇陽電腦对Java语言的解释是:「Java编程语言是个简单、面向对象、分布式、解释性、健壮、安全与系统无关、可移植、高性能、多线程和动态的语言」 Java不同於一般的编译語言或直譯語言。它首先将源代码编译成字节码,然后依赖各种不同平台上的虚拟机来解释执行字节码,从而实现了“一次编写,到处运行”的跨平台特性。在早期JVM中,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Java程序的运行效率。但在J2SE1.4.2发布后,Java的執行速度有了大幅提升。 与传统型態不同,Sun公司在推出Java時就将其作为开放的技术。全球数以万计的Java开发公司被要求所设计的Java软件必须相互兼容。“Java语言靠群体的力量而非公司的力量”是 Sun公司的口号之一,并获得了广大软件开发商的认同。这与微软公司所倡导的注重精英和封闭式的模式完全不同,此外,微软公司後來推出了与之竞争的.NET平台以及模仿Java的C#语言。後來Sun公司被甲骨文公司併購,Java也隨之成為甲骨文公司的產品。 現時,行動作業系統Android大部分的代碼採用Java 程式設計語言編程。.

新!!: 替换式密码和Java · 查看更多 »

Leet

Leet(L337, 3L337, 31337, leetspeak, eleet, Leetors, L3370rz或1337),又稱駭客語,是指一種發源於歐美地區的BBS、線上遊戲和駭客社群所使用的文字書寫方式。通常是把拉丁字母轉變成數字或是特殊符號,例如E寫成3、A寫成@等。或是將單字寫成同音的字母或數字,如to寫成2、for寫成4等等。 Leet一詞源於英語的elite,由elite轉為eleet後再轉變為leet。.

新!!: 替换式密码和Leet · 查看更多 »

NULL

 可能是指:.

新!!: 替换式密码和NULL · 查看更多 »

S-box

#重定向 S盒.

新!!: 替换式密码和S-box · 查看更多 »

查尔斯·巴贝奇

查尔斯·巴贝奇(;),英国数学家、發明家兼機械工程師。由於提出了差分機與分析機的設計概念(並有部份實做機器),被視為计算机先驱。 1828年至1839年,巴貝奇曾在劍橋大學擔任盧卡斯教授。 除了數學和計算機之外,巴贝奇也是當時重要的經濟學者之一。 他還参与了一些政治活动,但是這方面頗不成功。.

新!!: 替换式密码和查尔斯·巴贝奇 · 查看更多 »

恩尼格玛密码机

在密码学史中,恩尼格玛密码机(德语:Enigma,又译哑谜机,或「谜」式密碼機)是一种用于加密与解密文件的密码机。确切地说,恩尼格玛是对二战时期納粹德國使用的一系列相似的加解密机器的统称,它包括了许多不同的型号,為密碼學對稱加密算法的流加密。 恩尼格玛密码机在1920年代早期开始被用于商业,一些国家的军队与政府也曾使用过它,其中的主要使用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纳粹德国。 在恩尼格玛密码机的所有版本中,最著名的是德国使用的军用版本。尽管此机器的安全性较高,但盟军的密码学家们还是成功地破译了大量由这种机器加密的信息。1932年,波兰密码学家马里安·雷耶夫斯基、杰尔兹·罗佐基和亨里克·佐加尔斯基根据恩尼格玛机的原理破译了它。1939年中期,波兰政府将此破译方法告知了英国和法国,但直到1941年英國海軍捕獲德國U-110潛艇,得到密碼機和密碼本才成功破解。密码的破解使得納粹海軍對英美商船補給船的大量攻擊失效。盟军的情报部门将破译出来的密码称为ULTRA,这极大地帮助了西欧的盟军部队。ULTRA到底有多大贡献还在争论中,但是人们都普遍认为盟军在西欧的胜利能够提前两年,完全是因为恩尼格玛密码机被成功破译。 尽管恩尼格玛密码机在加密方面具有不足之处,但是经它加密的文件还是很难破解,盟军能够破译它的密码是因为德国还犯了其它一些大错误(如加密员的失误、使用步骤错误、机器或密码本被缴获等等)。.

新!!: 替换式密码和恩尼格玛密码机 · 查看更多 »

歇洛克·福尔摩斯

夏洛克·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最初譯為--洛克·福爾摩斯,是一个由19世纪末的英国侦探小说家亞瑟·柯南·道爾所塑造的一个才華横溢的虚构侦探。福爾摩斯自己稱自己是一名“諮詢偵探”,也就是说当其他私人或官方侦探遇到困难时常常向他求救。故事透露福尔摩斯经常能够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很多疑难问题,但是大部分故事都集中讲述一些比较困难、需要福尔摩斯出门调查的案子。福尔摩斯善于通过观察与演绎法和司法科学来解决问题。 柯南·道爾一共寫了4篇長篇、56篇短篇的福爾摩斯系列小說。最早先的兩篇分別是1887年的《血字的研究》,以及1890年登出的《四签名》。而1891年開始在上的一系列短篇小說連載,使福爾摩斯的受歡迎程度爆炸性的水漲船高。期間曾經中斷連載,但直到1927年,柯南·道爾先生才再寫出續集。故事的發生年代大約集中在1875-1907年。而他的最後一案發生在1914年。 絕大多數的故事,是以福爾摩斯的朋友及傳記作家約翰·H·華生醫師的角度敘述的。只有兩篇是由福爾摩斯親自敘述、兩篇是由第三人稱角度撰寫。.

新!!: 替换式密码和歇洛克·福尔摩斯 · 查看更多 »

波兰

波兰共和国(Rzeczpospolita Polska),简称波兰,是位於中欧的共和制国家,北面濒临波罗的海,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东,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接壤。面積312,679平方公里,位居歐洲第十;人口約3,863萬人,位居歐洲第九。目前為欧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贸组织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新!!: 替换式密码和波兰 · 查看更多 »

波雷費密碼

波雷費密碼(英語:Playfair cipher)是一種對稱式密碼,是首種雙字母取代的加密法。.

新!!: 替换式密码和波雷費密碼 · 查看更多 »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Révolution française, 1789年-1799年)是法國的一段社會激進與政治動盪的時期,對於法國歷史以及全歐洲都留下深刻廣泛影響。法国政治体制在大革命期间发生了众多转变: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绝对君主制與封建制度在三年内土崩瓦解,过去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左翼政治團體、平民和鄉村農民的冲击,传统君主制的階層觀念、貴族以及天主教會統治制度被自由、平等、博愛等新原則推翻。整個歐洲的皇室因而心生恐懼,因此在1814年發起反法討伐,並成功恢復君主制,但很多重大改革已成永久。革命導致各界對立,特別是共和派和保皇派在往後長達二百年的政治對立。 面對財政危機,越來越多的法國平民被國王路易十六強加稅賦,以及教士貴族之輩的壓榨激怒。這種不滿與蓬勃發展的啟蒙思想所結合,助長激進的情緒,終於使得法國大革命在1789年5月的三級會議中爆發。革命的第一年,第三等级的民眾在6月发表网球場宣言,7月14日發生攻佔巴士底監狱事件,於8月進行的凡尔赛妇女运动迫使法国王室在10月从凡尔赛返回巴黎。接下來的幾年則由不同的立法會議及跟右翼的君主制擁護者鬥爭主導。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路易十六在次年被推上斷頭台。不断出现的外部压力在法国革命中成為主导,法国大革命战争从1792年开始,这次战役為過去一个世纪以来法国首次胜利,并使法国间接控制意大利半岛和莱茵河以西的土地。在国内,派系斗争及民众情绪的日益高涨导致1793年至1794年恐怖统治的产生。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覆亡以後,热月党人建立督政府,于1795年掌权,直至1799年拿破仑執政後結束。 法国革命中拉开现代社会的帷幕,共和国的成长、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现代思想的发展以及各国之间大规模战争都成為革命的标志。作为近代伟大民主革命而受到赞扬的同时,法国大革命也因期间一些暴力专政行为而为人诟病。革命随后导致拿破崙戰爭、两次君主制复辟以及两次法国革命。从法国大革命开始(1789年)直至1870年,法国在先后兩次共和国政府、君主立宪制及帝国政權下交替管治。 历史学家《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托克维尔认为,1789年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代表法国的“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它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当时欧洲的需要,其作用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權,更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因此需要同时改變所有既存的权力机构,毁灭所有公认的影响,祛除种种传统,更新风尚与习惯。和等西方学者认为,法国大革命受到激进主义思潮影响。.

新!!: 替换式密码和法国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漏字文

有意避免使用某个或某几个特定字母的写成的文章称漏字文(英语lipogram,希腊语lipagrammatos,意为“失踪的字母”),漏字文可能在写作或文字游戏中出现。公元前5世纪希腊诗人写的24卷史诗中,每一卷都省略希腊字母中的一个不同字母。 一般,被省略的元音是常见的元音(如英语中的e)(McArthur, 1992),一个漏字文的作者在他的文章中只使用除e以外的25个字母写作。 上文中举出的省略e的漏字文即是这篇,透過第一段中文譯文,可以感受到其英文使用的怪異之處: 另一个例子,这次读者更难发现其中的怪异现象; 写出一篇不含字母z、j、x的漏字文很容易,但写出一篇不含常见字母e的漏字文则很难。如此写作很不切实际,因为作者必须略去不用很多常用单词,结果造成文章生硬难懂。写得好的漏字文数量很少。 包括上述的例子在内,以及Ernest Vincent Wright写的《Gadsby》(1939)和Georges Perec写的《A Void》(《La Disparition》) (1969),都是缺少了字母e(法语和英语中最常见的字母)的漏字文。Perec是一群称作Oulipo的法国作家中的一员,这群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采用了多种带有约束性质的写法。Gilbert Adair翻译的《La Disparition》(译名叫《A Void》),忠实于法语原著的精神,全篇译文中没有使用一个e,这一严格限制导致译者连英语中诸如the和me之类的常用词也不能使用。 近来的另一个例子是Christian Bök写的《Eunoia》,在书的每一章中,都只用了一个元音字母。例如,第四章并没有出现字母a、e、i和u。该章中一个典型的句子是:“Profs from Oxford show frosh who do post-docs how to gloss works of Wordsworth.”只使用一个元音字母写成的漏字文称单音文(英语:univocalic)(McArthur, 1992) Mark Dunn写的《Ella Minnow Pea》被描述为是“日益增多的漏字文文体寓言(progressively lipogrammatic epistolary fable)”:故事情节是一个小国开始将使用某些字母定为非法,当某一个字母在文中被定为非法时,小说原文中基本上就不再出现该字母了。它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漏字文,然而,因为非法字母在文中有时合理地出现(故事主角因使用了非法字母而被放逐),并且,当情节需要而要搜索一个全字母句时,所有26个字母显然都会用上。同样,在故事的后面,作者开始使用同音字母来代替那些不能使用的字母(例如,用ph代替f,用g代替c),可能有人认为这一行为具有欺骗性。 在瑞典,由于需要,在林雪平大学(Linköping University)发展出了一种形式的漏字文。因为文件在电脑平台间共享和移动时,不同电脑平台间字母Å、Ä、Ö、å、ä和ö的内在表示法(internal representation)是不同的,传统上,在编写源代码的注释时不会使用这几个字母。但遵守这种限制来写文章仍被人当作消遣。.

新!!: 替换式密码和漏字文 · 查看更多 »

政府

政府是一个政治体系,於某个區域訂立、執行法律和管理的一套机构。广义的政府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狭义的政府仅指行政机关;在内阁制国家,“政府”一词也用來指代表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核心,即“内阁”。 政府也是一种权力分配的格局。不仅是司法权、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也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甚至也包括了政府各部门单位之间以及公务员之间的权力分配。 政府是组成国家整体的一个幫派,政府隶属于国家。因此执政政府的倒台或政权的更替并不意味着国家的灭亡,而如果国家灭亡了,政府也就不可能存在。公民对于国家的合法性存在认同性高于对政府的认同性。 政府也是一种组织,区别于一般的社会组织,政府权力的取得必须具有合法性,同时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权力只为权力来源负责,政府也不例外。如果政府的权力来源恰好是国民或公民,政府就对国民公民负责,为公共利益服务。 政府依照法律行使执法权,如果超出法律赋予的权限范围,就是“滥用职权”;如果没有完全行使执法权,就是“不作为”。两者都是政府的错误。.

新!!: 替换式密码和政府 · 查看更多 »

散列板

散列板在密碼學中是一種將字母式明文替換至純數字的工具。其同時實現分餾和資料壓縮。它也是單-雙體密碼。VIC密碼主要依靠散列板來進行加密。 散列板是一個類似以下的表格: 散列板的第一行提入數字0-9,但亦可胡亂排列,以加強安全性。第二行通常會寫入高頻字母,並同時留下兩個空白位置,同時,其沒有行編號。最後一行即填入剩餘字母,同時於最左方加上兩個數字行編號。 就如第一行的數字一樣,表格中央的英文字母亦可胡亂排列或加入關鍵字作起行,而上方表格的數字和字母則是按順序排列。由於此排列方法會多出四個空格,此時,通常會在第一行跳過兩格,下方兩個則以「/」和「‧」來用作轉義字符。只要發送者和接收者皆使用同一散列板,排序便不成問題。 加密時,第一行的字母只需轉換成上方數字。而第二和第三行會轉換至一個十位數,先取行編號,再取列者。常用字母只會映射一個數字,由此減短密文長度,同時亦降低左方兩個數字暴露的機率。以下是一個例子: 轉換後的結果為「3113212731223655」。如果表格本身排列並非順序排列,就可直接釋放信息;若非,則可以進入第二階段再加密,如再置換或替換。以下的例子會利用同餘加密一次: 之後,我們便可以使用相同的散列板將密文轉換回去: 解密的方法就是將以上動作逆向做一次僅僅是這些過程的反向。雖然明文的數量可以不同,但以上方的表格可見,但凡第一階段解密後發現2或6,即可將其確定為第二或第三行字母。 使用到散列板的加密法包括VIC密碼及SECOM密碼。.

新!!: 替换式密码和散列板 · 查看更多 »

替換網絡

#重定向 代换-置换网络.

新!!: 替换式密码和替換網絡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取代加密法替換密碼替換密碼法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