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昂山

指数 昂山

翁山(緬甸語:,罗马化:Aung San;)是帶領緬甸脫離英國獨立的軍事領袖。 1942年,昂山接受日本的援助,協助日本攻打緬甸的英國殖民政府,以推行民主政治來結束英國的殖民統治。不久後,翁山懷疑日本會否給予緬甸獨立,於是改為與盟軍合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大日本帝國軍無條件投降後,翁山作為英屬緬甸的最後一任總理,與英國展開有關緬甸獨立的談判。但在緬甸正式獨立前,翁山被暗殺身亡,此後被緬甸人民尊稱為國父。 翁山的女兒是緬甸民主運動領導人、政黨全國民主聯盟主席翁山蘇姬。.

54 关系: 厦门市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吴努吴苏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日本帝國少将巴莫上座部佛教上校中國共產黨中国远征军东京仁安羌仰光仰光大学德欽索德欽黨國父军人全國民主聯盟共产主义克莱门特·艾德礼第二次世界大战納茂鎮緬甸國緬甸共產黨緬甸總理缅甸缅甸历史缅甸语罗马化翁山蘇姬行政會議馬圭省部長鈴木敬司英屬緬甸英帕尔战役英国英国首相杜钦季殖民主义泰国滇缅公路昭和天皇海南岛无条件投降日本日本人名...旭日章政府首脑政治家曼谷 扩展索引 (4 更多) »

厦门市

廈門市(ipa(廈門話讀音),郵政式拼音:Amoy(來自漳州話讀音)),別稱鷺島,簡稱鷺或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五個計劃單列市之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五個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即「新特區」);廈門片區納入中國最早的四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之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2017年,廈門市市區建成區334.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1万人。 廈門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位於臺灣海峽西岸中部、福建省東南沿海、閩南金三角的中心,地處北緯24°23'~24°54'、東經117°53'~118°26',隔海與龍海市及中華民國的金門縣相望,陸地與南安市、安溪縣、長泰縣、龍海市接壤。全市通行閩南語廈門話。廈門島是廈門的主要島嶼,也是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島上有廈門的商業和政治中心。廈門島和金門縣隔海對望,在兩岸敵對期間曾經炮火連綿。廣義上的廈門地區,廈門市境域由沿廈門灣的大陸地區(翔安、同安、集美、海滄)和廈門島(思明、湖裡)、鼓浪嶼(思明)、大嶝島(翔安)等島嶼以及廈門灣組成。全市土地面積656.14平方英里,其中廈門本島土地面積54.48平方英里(含鼓浪嶼),海域面積約1,308.89平方英里。港區外島嶼星羅棋布,港區內群山四周環抱,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是一個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當年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到廈門時稱廈門為「花園城市」。 厦门市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3784.25亿元人民币,增长7.9%,居福建省第3位,高居中国大陆第49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7,282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54元人民币,均居福建省第1位。厦门的主要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商贸服务业,会展旅游业,金融业,机械制造,航空维修和电子产品制造。厦门为全世界最大的LED芯片生产封装基地之一,并且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大型客车生产基地与全亚洲最大的航空维修基地之一。.

新!!: 昂山和厦门市 · 查看更多 »

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

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是1946年至1962年間緬甸的執政黨,由昂山將軍、吳努等人於19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立。.

新!!: 昂山和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 · 查看更多 »

吴努

努,尊稱吳努(ဦးနု;),緬甸苗妙縣人,歷任緬甸總理及緬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主席。.

新!!: 昂山和吴努 · 查看更多 »

吴苏

苏,文獻紀載多稱為吳蘇(ဦးစော 或 ,英文譯成U Saw或Galon U Saw,; ),缅甸政治人物,曾密谋暗杀抵抗运动领袖昂山。 与其他缅甸政治家不同,吴苏未受过大学教育,但却有律师执照,曾为1930年—1932年农民暴动领袖沙耶山做过辩护。曾任《太阳报》(Thuriya)主编,1935年访问日本,获得深刻印象。他想按照日本的模式重建缅甸。1938年创建爱国党,组织纳粹式的“迦卢荼军”。1939年协助策划推翻首相巴莫。1940—1942年任总理。1941年在伦敦谈判自治领地位失败后,曾到里斯本与日本人秘密谈判。1942年1月在海法被英国人逮捕,二战期间一直被拘留在乌干达。1945年回国,在仰光重建爱国党,成为昂山领导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AFPFL)的主要反对派。曾和昂山一起去伦敦,与英国首相艾德礼谈判。但他拒绝在给予缅甸独立的1947年1月27日协议上签字,理由是昂山对英国人让步太多。他号召抵制4月9日大选,但人民自由同盟最终取得决定性胜利。1947年7月19日,他派遣枪手刺杀昂山和新政府的几个部长。1948年5月8日以犯有谋杀罪在永盛监狱被处决(绞死)。.

新!!: 昂山和吴苏 · 查看更多 »

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同盟國,又稱反法西斯同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部分國家(最终57个,其中5个从轴心国脱离)為抵抗軸心國的侵略而組成的聯盟,也是與軸心國對立的陣營。同盟國組成及加入盟軍的國家的原因大多是因為他們都遭到了軸心國的武力侵略,或是基於擔心軸心國會控制整個世界的原因。 最初於戰爭爆發的時候(1939年9月1日),反德同盟包括了法國、波蘭及英國,旋即英國的自治領(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紐芬蘭自治領及南非聯邦)亦加入了同盟。1941年珍珠港事變後,美國和中華民國加入同盟國。同時1941年後,英聯邦、美國及蘇聯的領袖被稱為「三巨頭」,擔任著同盟國的領導角色。自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开始,中華民國與日本開戰(抗日戰爭),牽制了日本陸軍的行動,在當時亦是一位重要的盟友,並加入了緬甸戰場協助英軍。中華民國和三巨頭(英國、美國、蘇聯)被美國總統羅斯福称为「世界權力的托管人」,後來被称为同盟國的「四警察」或者「四大国」。中美英蘇作为四大国率先在《聯合國共同宣言》上签字,之后在1943年的莫斯科会议所颁布的《四国普遍安全宣言》中「四大国」地位获得进一步确认。其他盟國包括比利時、巴西、捷克斯洛伐克、埃塞俄比亞、希臘王國、英屬印度、墨西哥、荷蘭、挪威及南斯拉夫等。 於1941年12月,美國總統羅斯福為同盟國設計了一個名字,稱為「聯合國」。後來在1942年1月1日簽署的《聯合國共同宣言》,成為了現代聯合國的基礎。於1945年7月的波茨坦會議,羅斯福的繼任人哈里·S·杜魯門總統向中、法、蘇、英、美的外長提出各國應該「商定一份和平條約及歐洲國家邊界的解決方法」,從而導致了外長理事會的建立。.

新!!: 昂山和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

#重定向 大日本帝国.

新!!: 昂山和大日本帝國 · 查看更多 »

少将

少將是軍隊的軍階,中将以下准將或上校或大校以上的一階,在沒有准將的國家中,少將為將官最初階。在有准將的國家中,准将是将官中最低階,少将則是兩顆星。根據國家不同,少將為將官中的第三階或第四階。中文裡的少將一詞是來自於日本軍制,日本軍制中的少將來自日本古代官職。當代日本自衛隊中的少將稱作「將補」。在北約軍隊中,相當於OF-7。 在中华民国,少將是將級最初階,肩、領章為一星,由上校所升任。他们在軍中通常擔任各司令部的副司令、國防部各下屬單位的高階主官(主管)、軍團副指揮官,地區指揮官、指揮部指揮官、旅長、軍醫院院長和軍校校長等一職。.

新!!: 昂山和少将 · 查看更多 »

巴莫

巴莫(;),緬甸的政治領導人與獨立運動家。.

新!!: 昂山和巴莫 · 查看更多 »

上座部佛教

上座部佛教(थेरवाद,IAST:;स्थविरवाद ;僧伽羅文:ථෙරවාද ),佛教宗派,現今流行於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地,還有一些古印度傳承殘存在孟加拉吉大港山區、尼泊爾連同印度米佐拉姆邦、中國雲南傣族聚居區;與大乘佛教並列為現存佛教最基本的兩大派別。 因其尊奉巴利三藏,以巴利語為聖典語言,因此又稱巴利語系佛教、巴利佛教。因其由印度南傳至錫蘭與東南亞一帶,又稱南傳佛教;與北傳至中亞、東亞、藏區的北傳佛教(包括漢傳、藏傳)相對。現今上座部佛教,源自斯里蘭卡上座部分別說系赤铜鍱部傳承。.

新!!: 昂山和上座部佛教 · 查看更多 »

上校

上校是軍隊中军官的職銜,在多数國家中是校官中的最高級別,在中校之上、少將或准將之下。但在某些军事组织中,則还设有高上校一級的大校軍銜。在某些较小的军事组织中,上校也有可能作为最高级别的军衔。 在多数英语国家中,陸軍、空軍及海军陸戰隊的上校稱為colonel(缩写为Col.),海軍上校則稱作captain。英国空军上校的稱呼则為group captain(聯隊長)。在東亞各國軍隊的上校階級中,舊日本軍的漢字为大佐,自衛隊則依軍種分稱為一等陸佐、一等海佐和一等空佐(簡稱一佐),越南人民軍上校(thượng tá)和朝鮮人民軍上校(상좌)的對應漢字為上佐、韓國國軍上校(대령)的對應漢字則為大領。.

新!!: 昂山和上校 · 查看更多 »

中國共產黨

#重定向 中国共产党.

新!!: 昂山和中國共產黨 · 查看更多 »

中国远征军

中国遠征軍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华民國政府為支援英國軍隊在緬甸殖民地對抗日本陸軍及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補給線安全,而組建、出國作戰的國民革命軍部隊。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3個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0,000人,伤亡接近200,000人。.

新!!: 昂山和中国远征军 · 查看更多 »

东京

東京()是位於日本關東地方的都市,狹義上指東京都、或東京都區部(即東京市區),亦可泛指東京都及周邊衛星都市群相連而成的「首都圈」(東京都會區)。目前(2017年8月)東京都區部人口數達946萬,首都圈的人口數則達3千6百萬,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都會區,亦為亞洲最重要的世界級城市。東京是传统上的全球四大世界級城市之一,在2016年GDP達9472.7億美元,超越紐約(9006.8億)成為全球第一,同時全球城市指數排名中排名第三。 東京古稱江戶,自德川幕府時代以來開始成為日本主要都市之一,明治維新時期改為現名後,更發展為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眾多領域的樞紐中心。經過二戰後的繼續發展,東京不僅成為世界商業金融、流行文化與時尚重鎮,亦為世界經濟發展度與富裕程度最高的都市之一。此外,東京還有目前全球最複雜、最密集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其中東京的地鐵系統每日平均運量達880萬人次,繁忙程度居全球地鐵第三位。 在正式的行政區劃定義上,東京僅限於東京都,與道、府、縣同為日本的一級行政區,轄區包含東京都區部、多摩地方與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等離島;其中,東京都區部為日本中央政府所在地。東京都同時也囊括了日本最南端(沖之鳥礁)和最東端(南鳥島)等地理極點,擁有日本各都道府縣中最多的人口數,同時也是日本人口密度最高的都道府縣。.

新!!: 昂山和东京 · 查看更多 »

仁安羌

仁安羌是缅甸马圭省城市,位于曼德勒西南217公里的伊洛瓦底江畔,人口82,545人(1993年估计)。仁安羌附近盛产石油,是亚洲最早开采石油的地区之一。仁安羌在缅语里意为“油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著名的仁安羌大捷就发生在附近。 Yenangyaung.

新!!: 昂山和仁安羌 · 查看更多 »

仰光

仰光(),為緬甸最大城市也是仰光省首府,原為緬甸首都(2005年11月6日遷至內比都),人口约735万(2014年統計),面積為312平方英里,位於仰光河河岸,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仰光位於北緯16°48',東經96°9',而其時區是協調世界時加上六個半小時。主要出口有米、柚木、石油、棉花和各類金屬礦藏等。與其他東南亞的大城市比較,仰光相對地不太繁榮。市內建築迅速發展,大多數都是外資注入發展的(如中國、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國)。市內的下城區及大仰光地區有很多連鎖住宅和商業樓宇被重建或改建。現在仰光擁有東南亞最多的前殖民地建築。在殖民地建築內的政府部分(例如高等法院、市政廳、昂山將軍市場和公立醫院)也被列入重建項目。新城區和其他近郊的地區仍屬貧窮地區。.

新!!: 昂山和仰光 · 查看更多 »

仰光大学

仰光大学(University of Yangon)位于缅甸仰光市甘马育区,是缅甸最古老、最著名的大学,主要学科是人文学科、理工学科和法律学。 1958年,成为一个独立的大学之前,所有的高等教育机构都在缅甸仰光大学。1964年,大学教育法案颁布,所有专业大专院校的大学,比如医学研究所、仰光理工学院和仰光经济学院都成了独立的大学,学科主要是人文科、理工科和法律。 从一开始,仰光大学在整个缅甸历史中弥漫着缅甸公民的不满,所有三个全国性罢工反对英国事件(1920年、1936年和1938年)均爆发于此。反殖民主义运动的领导人昂山、吴努、吴奈温和吴丹都是仰光大学的校友。在1962年、1974年、1988年和1996年,这里都爆发过反抗殖民和高压统治的运动。.

新!!: 昂山和仰光大学 · 查看更多 »

德欽索

#重定向 德钦梭.

新!!: 昂山和德欽索 · 查看更多 »

德欽黨

德欽黨是德欽巴當於1930年5月建立的緬甸民族主義組織,成員以年輕而不得志的知識份子為主。“德欽”意為“主人”。該黨正式名稱是“我緬人黨”。其成员皆在自己的原名前冠以“德钦”两字。 D.

新!!: 昂山和德欽黨 · 查看更多 »

國父

#重定向 国父.

新!!: 昂山和國父 · 查看更多 »

军人

军人,是对在国家军队中服役的军职人员的称呼,包括戰鬥人員和軍官,類似古代的武士、騎士。其职责是保卫国家安全,保卫及守护国家边境,政府政权稳定,社会安定,有時亦參與非戰鬥性的包括救災等工作。 丘八與兵痞是中國古代对兵士的贬义旧称。兵油子是长期当兵并沾染了恶习的士兵。.

新!!: 昂山和军人 · 查看更多 »

全國民主聯盟

全國民主聯盟(အမျိုးသား ဒီမိုကရေစီ အဖွဲ့ချုပ်,),簡稱全民盟或民盟,是一個緬甸的政黨,成立於1988年9月27日,創辦人包括前緬甸陸軍副總參謀長、緬甸國防部部長和昂山將軍的女兒昂山素姬。 1988年成立後至2015年緬甸議會選舉前,一直是緬甸最大的反對黨及政治組織,目前是緬甸執政黨,由出任國務資政的昂山素姬領導。.

新!!: 昂山和全國民主聯盟 · 查看更多 »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communism;communismus)是一种共享經濟結合集體主義的政治思想,主張消滅生产资料私有制,並建立一個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進行集體生產),而且主张一种沒有階級制度、國家、政府和家庭的社会。在此一體系下,土地和資本財產為人民共同所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37~638页:“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不同于一切反动的社会主义的原则之一就是下面这个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即人们的头脑和智力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由此可见,‘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我们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因为这个原理是仅就狭义的消费而言——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换句话说:活动上,劳动上的差别不会引起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权。”在科學共產主義(馬克思主义以及其各流派)的理論中,它在发展上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即没收私有制财产为国有化并为公有制社会的起步铺垫基础;中期阶段是公有制社会战胜私有制世界的阶段,由于公有制社会体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优势,能够极大地吸引了私有制社会里的广大中下层人民,使得公有制社会能够在私有制世界的包围圈里得到蔓延与扩展,并不断的突破、战胜私有制世界后,最终公有制世界完全代替私有制世界;高级阶段是在公有制社会更加稳定、成熟的基础上开始步入自由发展的阶段,即迈入自由世界的阶段,当公有制世界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后,自由世界形成雏形,也就是世界上不再有阶级、国家和政府,政府的职能几乎被消耗到社会的各领域里。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也就是共产主义的自由世界。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歷史唯物主義),资本主义必将为共產主义所取代,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因隨著工業革命後各種機械自動化生產所帶來的高生產力,長期而言經濟生產所需的人力將愈來愈少,在私有財產制度下絕大多數人口將會失業,因此社會若想繼續和平發展就必須進入共產主義,將愈來愈少的工作量分配給各工作人口,除了為興趣而自願長期工作的人之外,基本上多數人可減少許多工作時間后,每个人都有机会自我发展个人素质。共产主义思想在实行上,需要人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精神,而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达到充分的发展和极度的发达。.

新!!: 昂山和共产主义 · 查看更多 »

克莱门特·艾德礼

一代艾德禮伯爵-- (Clement Richard Attlee, 1st Earl Attlee,),英國政治家,1945年大選帶領工黨取得壓倒性勝利,並意外地擊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領導英國的邱吉爾,出任英國首相一職。艾德禮是工黨首位能夠度過一個國會會期,並能在國會擁有多數優勢的首相。此外,他也是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英國工黨黨魁。 在艾德禮政府的帶動下,英國在戰後走入了「戰後共識」的階段。「戰後共識」乃原始於在1942年發表的《貝弗里奇報告》,該報告建議英國戰後應擴充社會服務系統,並按照凱恩斯主義的方針,推行全民就業等政策。這報告後來被艾德禮政府所接納,結果他在任內大力為公用事業和主要工業進行了國有化,並設立了國民保健署,使英國逐漸走上福利國家的道路。保守黨最初反對這種方針,但不久以後卻支持,並為歷屆政府所沿襲,因此產生了所謂的「戰後共識」。「戰後共識」的時代一直至戴卓爾夫人在1970年代成為保守黨黨魁才走上終結。 在對外事務上,艾德禮政府見證大英帝國的急速解體,當中以印度次大陸地區最為顯著,印度、緬甸、錫蘭和巴基斯坦都相繼獨立。 根據2004年「国际市场和舆论研究机构」(MORI)的調查顯示,艾德禮得到大多數受訪教授的肯定與推介,因而獲選為20世紀和平時期最具效率的英國首相。.

新!!: 昂山和克莱门特·艾德礼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昂山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納茂鎮

納茂鎮(နတ်မောက်မြို့နယ်,Natmauk Township),或譯那卯鎮,為緬甸馬圭省馬圭縣的鎮區 Myanma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Unit (MIMU)。2014年人口206,996人,區域面積2,308.2平方公里。該鎮下分124個村莊。納茂為該鎮之首府。該鎮為緬甸獨立英雄,翁山蘇姬的父親翁山之出生地。.

新!!: 昂山和納茂鎮 · 查看更多 »

緬甸國

緬甸國(ဗမာ)是緬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立的政權,為日本於1942年5月佔領英屬緬甸全境後所扶植的傀儡政權。1943年6月,組成以巴莫為首的緬甸獨立籌備委員會。於同年8月1日舉行儀式,宣布緬甸予以獨立,成立獨立緬甸政府。由巴莫出任國家元首兼政府總理,昂山出任国防部长,德欽努(吳努)出任外交部長,德欽丹東出任農業部長,吳貌登出任司法部長。同日,向英、美兩國宣戰。1945年日本投降後瓦解。.

新!!: 昂山和緬甸國 · 查看更多 »

緬甸共產黨

缅甸共产党(ဗမာပြည်ကွန်မြူနစ်ပါတီ)是缅甸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该党成立於1939年8月15日,昂山为第一任总书记。目前,该党在缅甸属于非法组织,主要在秘密状态下运作。 1939年10月1日,昂山聯合德欽黨、緬甸共產黨、貧民黨等組成自由聯盟(亦稱緬甸出路派組織),由巴莫出任主席,昂山出任總書記。1941年,昂山带领29名青年(史称「三十志士」)到日本占领的海南岛接受軍事訓練,准备组织武装起义配合日军侵入英属缅甸。事实上,昂山此时也已经脱离了缅甸共产党。而此前由于德欽丹東、德欽索等骨干被捕,缅甸共产党无形中陷于瓦解,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暴发,1942年1月日本军队从马来西亚和泰国侵入缅甸,德钦丹东、德欽索等出狱,德欽索任緬甸共產黨第二任总书记,1946年3月,由于清算白劳德路线造成缅甸共产党内部第一次大分裂,德欽索与其它七个中央委员脱离缅共另行组织红旗共产党,德欽索任红旗共产党中央总书记,缅甸共产党则重新组成新的中央,选举德钦丹东出任中央总书记(后改称中央委员会主席)。1944年8月到9月,缅共、“缅甸国民军”(昂山为首)、“缅甸人民革命党”(即缅甸社会党前身)等团体领导人在吴努家中举行了会议,成立“緬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昂山任最高领导人,德钦丹东任总书记,德欽索任政治领导人,奈温也量重要领导人之一。“同盟”内部在对待一系列与英人合作与独立形式的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缅甸共产党对于昂山的“中间路线”进行了强烈的抨击。1946年10月10日,由于共产党批评昂山镇压罢工,“同盟”执行委员会通过决议,把缅甸共产党排除出了“同盟”。 缅甸独立后,缅甸共产党坚持反对吴努政府,1948年8月,吴努政府向缅甸共产党全面进攻,缅共被迫转入地下,并开展武装斗争,緬甸共產黨在1960年代失去位於緬甸中部的根據地之後,很快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支持下,有一批缅共领导人在中国北京国际马列主义学院学习,后分别被派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野战军挂职学习。在地方挂职学习地四川省、贵州凯里、云南昆明对一部分缅甸人秘密进行培训,其中有815军区司令丁莱、东北军区参谋长余剑、果敢彭家声、克钦邦丁英、佤邦赵尼来等,后来在緬甸東北部重新建立,當中包括了佤邦、克钦邦、果敢。缅共中央所在地设在勐固。 如同緬甸其他爭取自治的少數民族一樣,佤邦得到緬甸共產黨的支持,但結果他們亦與果敢一樣背叛了緬共。結果,緬共的領導人在8888起義事件中被逼出走中國。 吳奈溫領導的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政权垮台後,佤民族组织與新的軍政府簽訂停火協議及和平協議。 1989年3月12日,彭家聲的果敢部隊於果敢縣宣佈脫離緬甸共產黨,並组建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是年,與緬甸軍政權逹成停戰協議。4月,林明賢之815軍區宣佈脫離緬甸共產黨,並另立門戶組織撣邦東部民族民主同盟軍。同年,與緬甸軍政權逹成停戰協議。4月17日,鮑有祥之佤部隊於佤邦宣佈脫離緬甸共產黨,並成立緬甸国家團結黨(不久更名為佤邦联合党),武裝部隊命名為佤邦联合军。5月18日,佤邦與緬甸軍政權逹成停戰協議。9月,101军区司令员丁英宣布脱离缅甸共产党,成立克钦新民主独立军。至此,緬甸共產黨的根据地彻底瓦解。 在1989年缅共失利后,缅共中央委员赛昂温向军政府投降。赛昂温是缅共唯一一个掸族中央委员,也是唯一一个向军政府投降的中央委员。而其他领导人选择流亡中国,继续坚持地下斗争。 1990年代,缅甸政府曾宣布挫败了一次缅共组织的暴动,60多名军官被逮捕。据说,现在若开地区仍然有缅共游击队在活动。 缅共的余部败走中国后,以也波晋孟为首对党组织进行了重组。缅共余部骨干大都是原来北上的缅族学生,后来还有一些本土人士加入。.

新!!: 昂山和緬甸共產黨 · 查看更多 »

緬甸總理

缅甸总理曾是缅甸的政府首脑,緬甸於2011年大選後實行總統制,政府首腦職權移交總統,總理一職不再設立。自2016年4月起设立的国务资政被外界视为相当于代替总理的职务。.

新!!: 昂山和緬甸總理 · 查看更多 »

缅甸

缅甸联邦共和国(ပြည်ထောင်စု 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pyi-daung-zu tham-ma-da myan-ma-naing-ngan-daw),简称缅甸(မြန်မာ;myan-ma),是一個东南亚國家,位於中南半岛西部,西北鄰印度和孟加拉,东北靠中國,东南接泰國与寮國。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其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1,930公里,佔国境线总长三分之一。國土面积约67.6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国家、东南亚第二大国。人口5000多万,世界排名第25位。首都為奈比多,2005年以前設於最大城市仰光。.

新!!: 昂山和缅甸 · 查看更多 »

缅甸历史

缅甸历史自史前從伊洛瓦底江開始,10世紀起緬族、孟族等族建立起結合印度教與佛教之王朝。緬甸經歷蒲甘,東吁(東固)等王朝,到19世紀末最後的王朝貢榜滅亡。19世紀末至太平洋戰爭前緬甸為大英帝國殖民地,太平洋戰爭時被日本帝國占領。戰後獨立成為社會主義共和國。.

新!!: 昂山和缅甸历史 · 查看更多 »

缅甸语

缅甸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以仰光音为标准。它是缅甸联邦的官方语言,在該國有大约3200万人使用,而且在孟加拉国、马来西亚、泰国、美国也有少量分布。 缅甸语共有33个辅音,並与母音拼合组成音节。它一共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高平、高降、低平和短促。 缅甸文字的特征是它呈圆形,這是因為古時候的緬甸文是書寫在棕櫚葉上的,必須設計圓弧形的筆劃才能避免劃破葉面。字符的構成是以輔音字母與元音拼合後形成音節符號。.

新!!: 昂山和缅甸语 · 查看更多 »

罗马化

羅馬化(Romanization或Romanisation),又稱拉丁化(Latinization,Latinisation),是語言學中將不是拉丁字母(又稱羅馬字母)形式的文字系统,轉換成拉丁字母的过程。主要是将被转换系统裡的非拉丁文字,按照转写系统的规则和转写表,忠实地将字符(也包括字符的附加符号及单音素双字符)对号入座地转写成转换系统裡的拉丁字符。被转换系统与转换系统的字符也可以逆向转写。 羅馬化的方案有很多,包括用以表達書面語的音譯、和用以表達口語的轉錄。後者可以再被分為兩類:音位轉錄,用以記錄音素或者一段說話裡的語義數量。和更嚴格的標音轉錄來記錄說話聲音。而每一個羅馬化方案均有一套獨立的規則,規定了每一個已羅馬化字元的發音。除了拼音文字之外,現今唯一採用語素文字系統的漢字也從近代起出現羅馬化方案,但並未完全取代漢字原有的功能。 類似羅馬化的文字轉寫型式還有「」(又稱「斯拉夫化」),即將一個語言音譯或轉錄成西里爾字母的過程。.

新!!: 昂山和罗马化 · 查看更多 »

翁山蘇姬

翁山蘇姬(,拉丁转写:Aung San Suu Kyi,,;),缅甸的政治家、外交家和作家,現任國務資政和緬甸外交部部長。昂山是全國民主聯盟的創辦人之一、現任主席和前總書記,生于缅甸仰光,父親為被緬甸人民尊稱為國父的翁山將軍。 1990年其帶領全國民主聯盟贏得大選的勝利,但選舉結果被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軍政府)作廢。其後21年間她被軍政府斷斷續續軟禁於其寓所中長達15年,受各界人士與國際特赦組織持續援助,2010年11月13日緬甸大選後终於獲釋。2013年3月10日在仰光舉行的全國民主聯盟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主席一職 。 1990年獲得萨哈罗夫奖,翌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2012年4月她成功当选緬甸國會下议院议员,并于5月2日正式上任。2012年9月獲美國國會頒發最高榮譽的國會金質獎章。 2016年3月接任缅甸外交部、总统府事務部两個部的部长。4月同時出任新設置的國務資政一職,被外界視為相當於緬甸總理的職務,成為實際的领导人。.

新!!: 昂山和翁山蘇姬 · 查看更多 »

行政會議

#重定向 行政局.

新!!: 昂山和行政會議 · 查看更多 »

馬圭省

馬圭省 (မက္ဝေးတုိင္‌း)是緬甸的一個省,位於該國中西部。面積44,781平方公里,人口5,464,000人。首府馬圭。下分五縣。 该省有一高等院校,馬圭省計算機大學。 M.

新!!: 昂山和馬圭省 · 查看更多 »

部長

部長是指政府(特指中央政府或聯邦政府)部門的首長,在政府首腦之下負責特定範疇工作,如環境、財政、教育等,負擔起政府運作的重責大任。由於在實行內閣制的國家地區,部長是內閣的構成成員,故又稱為閣員或閣臣。如國家體制為君主制,則通常稱為大臣。 其副手通稱「副部長」或「次長」,通常可分為兩種:政治任命的「政務次長」和公務員性質的「常務次長」。.

新!!: 昂山和部長 · 查看更多 »

鈴木敬司

鈴木敬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间日本陸军情报官员,最高軍階是陸軍少將。他領導的日本特務機關「南機關」在二戰期間支持缅甸独立运动,協助组建,被稱为“日本的阿拉伯劳伦斯”。他的活動最终奠定了日本占领缅甸的基础。.

新!!: 昂山和鈴木敬司 · 查看更多 »

英屬緬甸

英屬緬甸,是大英帝國在中南半島上的一個殖民地,存在於1824年至1948年。原先是英屬印度的一部份,1937年成為獨立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佔領,改為緬甸國;直至戰後才正式獨立。 英國為了英屬印度的東邊界,與緬甸貢榜王朝爆發第一次英緬戰爭。英國獲勝,並且在1824年成立英屬緬甸,管理攻占的土地。當時英屬緬甸是英屬印度之下的一省。1852年,英國贏得第二次英緬戰爭,攻佔勃固城,並將此地稱為下緬甸。1886年,英國贏得第三次英緬戰爭,貢榜王朝滅亡,英國完全占領緬甸,並將政府設於仰光。 英國占領緬甸後發生許多反抗,英國勢力將鄉村領袖結合入殖民政府以統治鄉村,並且對各民族採「分而治之」政策:直接統治緬族,間接統治其他族。英屬緬甸以稻米為單一作物,出口至英國以及英國殖民地。英國並且開發緬甸的木材、石油與錫礦。緬甸的交通和教育獲得大幅改善。英国人致力開發水路,使得無數蒸氣船得以航行於伊洛瓦底江。為彌補水路的不足以及鎮壓反抗,英國人也興建與改善鐵路和道路。此時,大量的印度移民湧入導致勞工廉價,印度資本家也進入緬甸,威脅緬甸經濟。因此緬甸人開始產生對印度人的仇視,以致在1930年爆發反印度人的暴動。 英國發展英式教育,影響緬甸佛教,使僧侶開始反抗,所以緬甸佛教成緬甸民族主義與反殖民推力。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民族獨立浪潮也傳入緬甸。1920年,仰光大學爆發反對殖民教育的「國民教育運動」,導致「佛教青年會」結合其他團體成立「緬甸人民團體總會」,其開放與改革政治與教育要求被英國拒絕。1930年代,學生與農民暴動持續,英國改採懷柔政策。 1936年,在英國統治下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的選舉中,巴莫博士當選為英国控制下政府的首相。1937年,英國創建一套獨特的緬甸憲法,同意緬人可以控制本國內政。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在1942年5月佔領緬甸,成立以巴莫為首、名義上獨立的緬甸執行政府。在日本的支持下,反对英國殖民政府、渴望獨立的昂山將軍(又譯翁山)宣布缅甸从英国独立。1944年,昂山轉而支持美英的同盟國一方。1945年日本投降後,同盟國宣布緬甸獨立有效。戰後的緬甸仍受英國控制。1948年1月4日,英國議會正式承認緬甸独立,英屬緬甸結束,緬甸聯邦成立。.

新!!: 昂山和英屬緬甸 · 查看更多 »

英帕尔战役

英帕爾戰役(Battle of Imphal,日軍代號:ウ号作戦),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帝國陸軍對英屬印度所發動的戰役之一,戰役從1944年3月開始至同年7月結束,最後以日軍的慘敗收場,以單一作戰計畫損失規模而論,本戰役為大日本帝國陸軍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損傷最慘重的戰役。 在此役中日軍由牟田口廉也中將統率,目標為奪取印度東北重鎮因帕爾。出征的90,000餘名士兵中,只有約10,000人生還,其中戰死32,000人,過半數的死者則是因為在敗退途中因飢餓或疾病而死。損失如此慘重的主因源自於指揮官牟田口廉也脫離現實且不負責任的作戰計畫與逃避指揮責任,此戰至今仍被視為一場標準的軍事災難;在日本至今用英帕爾去形容某人去做某事已成為「有勇無謀」的代名詞。.

新!!: 昂山和英帕尔战役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昂山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国首相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Prime Minister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the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即英国首相,或简称“联合王国首相”、“英相”、“英揆”(揆,本意即宰相),前稱大不列顛首相,代表英国王室和英國公民执掌英國行政权力的最高官员、英国政府首脑。在一般情况下,国会下议院的多数党党魁或者执政联盟的领袖自动成为首相人選,人选经由君主确认及任命后,才正式成为首相。英國歷史上,首相一般會兼任第一财政大臣一職,伦敦唐寧街10號即为第一财政大臣之宅邸。根据实际情况有時會設立副首相作為副職。.

新!!: 昂山和英国首相 · 查看更多 »

杜钦季

杜钦季(ဒေါ်ခင်ကြည်,),缅甸政治人物,翁山蘇姬之母。 1942年,翁山在缅甸战役中负伤后与当时为护士的杜钦季相识,并于同年结婚。缅甸独立后,她于1947年至1948年间担任代表仰光兰玛多区的缅甸国会议员。1953年,出任社会福利部首任部长。1960年,她被任命为缅甸驻印度大使,也使她成为了首位女性大使。 1988年12月28日,杜钦季在仰光去世,终年76岁。她的葬礼于1989年1月2日举行。尽管受到了军队的阻挠,仍有20多万人参加了她的葬礼。.

新!!: 昂山和杜钦季 · 查看更多 »

殖民主义

殖民主義是指一個國家寻求或取得另外一地或其人民的行政权力的一种政策。殖民主义通常包含了殖民者与殖民地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而往往这些各种不平等关系的建立,是由于被殖民者对现代社会组织和架构的无知造成的。殖民主义这个词通常是指殖民者与未开发文明的土著人民之间的关系。.

新!!: 昂山和殖民主义 · 查看更多 »

泰国

泰王國(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Ratcha-anachak Thai,Kingdom of Thailand),通稱泰国(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Prathet Thai,Thailand),舊稱暹罗、暹邏(สยาม,Sayam,Siam),是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曼谷。泰国国土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接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靠缅甸和安达曼海,东南亚国家联盟創始國之一。.

新!!: 昂山和泰国 · 查看更多 »

滇缅公路

align.

新!!: 昂山和滇缅公路 · 查看更多 »

昭和天皇

昭和天皇(;)是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名裕仁(),為現任天皇明仁父親。出生時稱號為迪宮,徽印印號為若竹。 裕仁在大正五年(1916年)11月3日立為皇太子,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親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攝政,大正十五年(1926年)繼位,以《尚書》中“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一句改元昭和。其在位期間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裕仁在1945年8月14日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並親自宣讀和錄音,戰後依照新憲法失去政治上的實權,以作為日本國家與國民象徵而存在。除了日本神話中的天皇之外,他是歷代天皇中在位時間最長及享壽最高者,也是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之一。 1989年1月7日,裕仁因患十二指腸癌去世于東京吹上御所,终年87歲。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号“平成”,昭和时代完結。.

新!!: 昂山和昭和天皇 · 查看更多 »

海南岛

海南岛是位于南海北部的一座岛屿,又称琼州;陸地面积33,21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屬於大陆岛,隔著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成立後,在該政權實際控制的島嶼裏,它屬第一大島,於1950年5月1日發動海南島戰役後擁有主權,併入廣東省,1988年獨立建省——海南省,同时成立海南经济特区,它是中国第22个省和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若算上海南省的海上管轄領地,該省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大的省分。在原本中華民國的領土規劃裡,海南岛屬於海南特別行政區。 海南島現今管轄人口約8,671,518人,也是今日海南省除南海諸島之外的主要组成部份。.

新!!: 昂山和海南岛 · 查看更多 »

无条件投降

无条件投降(Unconditional Surrender)是指在作战结束时战败的一方允许战胜方完全控制其政治和社会,对其中的事务进行任何处理。一般来说,提出无条件投降会延长战争的时间,因为这样的要求排除了任何要求双方都做出妥协的停战的可能性。.

新!!: 昂山和无条件投降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昂山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人名

在日本的人名,或是姓名,又稱和名,由家族姓氏(名字,みょうじ,苗字,又稱氏),以及個人名字(名前,なまえ)組成。一般由一至四個漢字所組成,最多的有九个汉字。在日語和漢語中,姓氏在前,名字在後;使用西方語言或轉寫成拉丁字母時,大多依西方慣例,名字在前,姓氏在後。 日语中氏一词,在歷史上,指的是氏族(氏名),包括了源氏、平氏和藤原氏等日本氏族,也就是古时曾掌握过政权的氏族。在現代日本民法中,氏代表了某個人的家族姓氏。.

新!!: 昂山和日本人名 · 查看更多 »

旭日章

旭日章,日本勳章的一種。1875年4月10日制定,2003年11月3日更正。授與“對國家公共有功勞者中,有引人矚目的顯著功績內容”。比起瑞寶章的授與對象更為狹窄。.

新!!: 昂山和旭日章 · 查看更多 »

政府首脑

政府首脑是國家(或地區)政府或内閣的领导人,在議会制政治体制下一般為总理(如德国)或称首相(如英国),在總統制政治体制下一般为總統(总统同时也是国家元首,例如美国),而在半总统制政治体制下政府首長由总统在议会多数政党中指定(如法国),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般为总理,例如前苏联的部长会议主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務院總理。此外,也有比較特殊的政治制度,例如中華民國:依中華民國憲法規定,行政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其行政首長為行政院長,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由民選的總統逕行任免之。 政府首腦是行政部門的最高負責人,因此也可稱為行政首長。.

新!!: 昂山和政府首脑 · 查看更多 »

政治家

政治家(statesman),在中文裡是一個正面的名詞,用於正面肯定的用法,與具有貶意的「政客」一詞的用法不同。「政治家」一般是指從事或积极投入政治的人,且其有理想,能為國家與人民著想,其動機著眼於民眾的福祉、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許多人確實在政治上相當有建樹,堪稱國之棟樑,或為後世之楷模。他们通常對政府管理事務非常熟練,或者在促進國民福祉及全體利益上有重大的影響力。.

新!!: 昂山和政治家 · 查看更多 »

曼谷

曼谷(บางกอก ,),官方名字估忒媽蛤那空(,,),泰國口語简称估忒(กรุงเทพ,RTGS:Krung Thep,,),是泰国首都與最大城市,在當地華人社區亦作泰京,為泰国政治、经济、贸易、交通、文化、科技、教育与各方面中心。位於昭披耶河東岸,近泰國灣。.

新!!: 昂山和曼谷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德钦昂山翁山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