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

指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一共有10个县,其中5个于1769年成立,当时新罕布什尔还是大英帝国的一个殖民地;最后成立的是贝尔纳普县和卡罗尔县,均诞生于1840年。新罕布什尔的大部分县都是以声名显赫的英国或美国人物,或是地点、地理方面名称来命名的,只有库斯县是以美洲原住民的语言命名,其发音在阿尔冈昆语中的意思是小松树。 根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新罕布什尔州一共有131万6470人,其中人口最多的希尔斯伯勒县拥有超过40万人,人口最少的库斯县仅有33,055人。从人口分布上看,南部靠近州边界,面积也比较小的县人口比北部面积较大的县人口要多得多。 以下表格会在每一个县的名称后面列出其联邦资料处理标准代码(简称FIPS代码),该代码是联邦政府用来区分各州和各县的唯一识别码。新罕布什尔州的FIPS代码是33,结合任何一个县的代码则为“33XXX”,所有的FIPS代码将链接至该县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数据。.

33 关系: 县城历史学家卡洛爾縣 (新罕布什爾州)大英帝国大陆军少将希爾斯波羅縣 (新罕布什爾州)库斯县 (新罕布什尔州)约翰·沙利文纳舒厄 (新罕布什尔州)美國獨立宣言美国美洲原住民羅京安縣 (新罕布什爾州)聯邦資料處理標準貝爾納普縣 (新罕布什爾州)貴族麥立馬克縣阿尔冈昆语族赤夏縣英国首相英格兰查尔斯·卡罗尔柴郡松科格拉夫頓縣梅里马克河殖民地沙利文縣 (新罕布什爾州)斯特拉佛縣新罕布什尔州曼徹斯特 (新罕布什爾州)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

县城

縣城又称县治,即中国地方行政区——县的治所,近代指县级行政机关的常驻地。如今中国的县城(县包括县级行政区)有一千余个。越南沿用古称,称为县莅。 在中国,自秦始皇建立郡县制开始,即有县城。地方政府围绕人口聚集之地,建筑城墙,形成城郭,构建起独立的城池,用以抵御外敌,并保障居民安全。县城规模受所在地区经济、人口影响。明清之时,中国人口繁盛。在经济繁荣、人口稠密之地,一座县城可能会分属两县,长期处于同城而治的状态。晚清以后,随着热武器的广泛运用和不断升级。政府不再修筑围郭形式的县城。当代中国,明清修筑的县城城墙,多随着城市扩展而被破坏,而留存的城墙会因其文化价值成为文物保护单位。 近代以来,一般在县政府的办公所在地,相应的为政府机构建立配套的行政、教育、生活服务机构。在县级行政区划范围内,选址于相对交通便利,通讯及时,经济发达的城镇。按人口及经济规模有大小区分。中国还存在一种县级市,该类市的市治所在地,也是一种县城的形式。 Category:中国城市.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县城 · 查看更多 »

历史学家

#重定向 史家.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历史学家 · 查看更多 »

卡洛爾縣 (新罕布什爾州)

卡罗尔縣(Carroll County, New Hampshire)是美國新罕布什爾州東部的一個縣,東鄰緬因州。面積2,570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43,666。縣治奧西匹。 成立於1840年,縣名紀念卡羅頓的查理·卡洛爾 (Charles Carroll of Carrollton),《美國獨立宣言》簽署者中唯一的天主教徒及最晚去世者。 C.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卡洛爾縣 (新罕布什爾州) · 查看更多 »

大英帝国

大英帝国,或稱不列顛帝國(British Empire),是一個在16世纪至20世纪末间由英国統治的全球帝國,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認定為歷史上面積最大的殖民帝國,最大領土面積曾達3,400萬平方公里。 16世紀,一般认为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格瑞福兰海战,标志着英国的崛起。但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並不代表英國取代了西班牙的霸權,直到300年後的19世紀英國才做到這點。1500年到1600年,由於英國在歐洲大陸上的英法百年戰爭中輸給了法國,所以在歐陸幾乎沒有發言權;但是憑藉著其專注于海外殖民地的拓展,所以反超歐洲第一個殖民國家葡萄牙,成為繼西班牙、荷蘭之後第三大的海軍強國,同時也擁有了面積第三大的海外殖民地。此時,英國的國際地位依然不如殖民最大國西班牙、歐陸最強國法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的控制者奧地利三國,但是已經成為在二流國家當中的第一把交椅。 整個17世紀和18世紀,光榮革命後的英國對法國發動第二次百年戰爭(1689年-1815年),與當時波旁王朝統治下的法蘭西王國爭奪歐洲以外的海外霸權;這也是英國從不插手歐洲事務、轉向積極干涉歐洲的起點。第二次百年戰爭並不是像第一次百年戰爭一樣的單一戰爭,而是多次歐洲戰爭的集合體,其中英國刻意奉行“不斷幫助法國的敵人、只要是法國的敵人就是英國的盟友”這一政策,導致這些零碎的反法戰爭加總起來的時間長達一百年。又由於1600~1799年代,原本第一位的西班牙帝國已經呈現出明顯的衰弱姿態,於是英國趁機崛起,以非常快的速度擴張殖民地。英國先是在英荷戰爭中打敗了有著貿易和資本,但是軍隊實力並不是很強大的荷蘭;再接受了法國啟蒙運動的先進思想;同時又在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后从法国夺取整个加拿大和印度的殖民地,标志着在“海軍上”英国已經成为无可争议的海洋霸主、而在殖民地面積上成為僅次於西班牙的第二大殖民帝國。但是同時,英國也在海外戰爭中嘗到了第一次失敗,在美國獨立戰爭中輸給了美國。不過總體來說,勝遠遠多於敗,英國的殖民地還是在源源不斷的增加,英國的國際地位也能和法國、奧地利等舊列強平起平坐,成為歐洲的一流強國;超越了原本比較強大但是已經衰弱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瑞典、波蘭-立陶宛等中型歐洲國家。 19世紀,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對英國的霸權如虎添翼。原本只能藉著和法國敵對參與歐洲事務的英國,可以利用其獨有的工業產品掌控的歐洲的經濟命脈、用世界最強大的海軍威懾弱小的歐洲國家。19世紀初期,西班牙帝國的殖民地全部獨立,間接導致英國成為真正的海洋霸主,此時英國終於在“殖民地面積上”成為是歐洲以及世界第一。1815年,击败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后,大英帝国徹底超越其他所有歐洲國家、一跃成为歐陸第一强权,在武力上只有俄羅斯帝國能和英國一較高下,但由於俄羅斯的經濟和科技落後,所以英國成為歐洲霸主;也因為英國在世界範圍內的殖民地數量最多、科技最發達、控制各個大陸的經濟都市,而成為了主導地球發展的“世界帝國”。此時的英國屬於歐洲五大列強(英國、法國、俄羅斯、奧地利、普魯士)之首,主导国际事务达100年之久,这段时期被称为“不列颠治世”,又因為年值維多利亞女王統治英國的時代、所以又稱“維多利亞時代”。由于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内的七大洲、五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2個「日不落帝國」。 20世紀,重新統一的德意志帝国打敗法國成為歐洲大陸上陸軍第一強國,而德意志帝國和美國所開啟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又衝擊了原本英國在科技領域的最高地位,導致英國國力有所下降。但是雖然在軍力和科技上顯示出落後的跡象,但是在殖民地領域英國和她的老對手法國則擴張的比以往更加迅速,英法依然佔有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的殖民地面積。第一次世界大戰结束後的1921年,由於戰爭的摧殘,英國的經濟和科技實力已經遠遠不如美國,但因為英國是對付德國的主要勝利國之一,根據巴黎和会托管了德國的殖民地,而達到殖民地领土面积最大时期;當時英國的國土覆蓋地球上25%的土地和25%的人口,成為“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跨度最廣的国家”。大英帝國在世上傳播英國的宗教、法律、制度、文化、科學、商業、語言,帝国霸權幫助英国本土實現驚人的經濟成長,並使其在國際政治中擁有更大的發言權;也導致了世界性國際語言——英語的通行。 在一戰和二戰的“戰間期”,英国国力已不足以支撑其帝国体量,再加上始于1929年的大萧条的影响,英国政府最终于1931年宣布放弃对加拿大、澳大利亚、纽芬兰、爱尔兰、新西兰和南非六个白人自治领在政治上的控制,自此英联邦体系开始逐步取代大英帝国体系。加上英國對執行地採取民主議會制度和精英教育的方式,導致印度、非洲等殖民地民智漸開,接受了英國民主思想的各個殖民地開始反思英國的統治,並且謀求完全的獨立。随着英國本土的民主發達,海外的殖民地(包含自治領也是)的受到英國教育的非歐洲人民想要自己決定其政府的政策與未来,包括議會全面選舉。白人的自治領大多能夠進一步發展基礎設施,以取得經濟生產上的平衡,但是在拉美、非洲和亞洲的帝國殖民地卻往往只是工業所需原材料(或農業產品)的供應者,所以這些國家即使在從英國獨立後的經濟發展需要藉著英聯邦架構接受英國的幫助。 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之後,随着英國國力日衰以及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大英帝国自1947年印度独立后逐漸瓦解,而发生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则标志着美国正式取代大英帝国成为国际事务领导者。英國的殖民地經歷了風起雲湧的民族獨立,以印度獨立為開始,英國的所有舊殖民地現在幾乎都已獨立,但獨立後的英國殖民地大部分仍然為了增加自己的國際地位而選擇留在英聯邦之中。無論殖民地如何,英國都會宣揚她的議會民主制的優越性、并推薦給殖民地人民,但結果並沒有全部成功(例如埃及、伊拉克、阿富汗、南非、肯亞、辛巴威、烏干達)。今天,英國和她的大部分前英國殖民地國家组成一個國際性的組織英聯邦,但是與大英帝國不同,英國無法在政治、外交及經濟等各方面完全控制英聯邦的其他成员,英國與其他英聯邦成員國地位亦是平等,英國女王僅僅是英聯邦的象征性元首,而其他英聯邦成員甚至憑著自由意志可以做出反對、否決、對抗英國的決定。 到了21世紀,历史学家一般以1997年7月1日的香港回归中國,作为大英帝国终结的标志。雖然英國的殖民化是以其自身利益为優先考量,也為殖民地留下更好的基礎建設,但那主要是為了方便這些殖民地的貨物能够更方便地出口到英國以滿足其本土的需要,或是讓英國的工業產品更方便地運送到殖民地市場。另外,為了確保其統治的稳定,同時因為各殖民地内部民族的複雜性,在殖民地時,英國會用「分而治之」、「精英制度」、「以夷制夷」的政策或者直接放棄對當地民族問題的解決而離開,使得像愛爾蘭共和国、印度、巴勒斯坦、津巴布韋、肯亞、蘇丹、烏干達、伊拉克、圭亞那和斐濟等國家在獨立後面臨着不同程度的民族衝突。最後,大英帝國的形成是400多年來貿易、移民與武力征服的結果,期間也有和平的商業和外交活動,是一個時代特定群體、文化、國際政治、貿易的總稱。.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大英帝国 · 查看更多 »

大陆军

大陆军(Continental Army)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英属北美殖民地军事力量,于1775年6月14日根据第二次大陆议会的决议建立,使美國獨立運動有了革命武力對抗英國軍隊。在整个战争期间,乔治·华盛顿擔任大陸軍总司令。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根据《巴黎和约》,大陆军大部分军队解散,仍然保留的一部分军队成为后来的美国陆军。.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大陆军 · 查看更多 »

少将

少將是軍隊的軍階,中将以下准將或上校或大校以上的一階,在沒有准將的國家中,少將為將官最初階。在有准將的國家中,准将是将官中最低階,少将則是兩顆星。根據國家不同,少將為將官中的第三階或第四階。中文裡的少將一詞是來自於日本軍制,日本軍制中的少將來自日本古代官職。當代日本自衛隊中的少將稱作「將補」。在北約軍隊中,相當於OF-7。 在中华民国,少將是將級最初階,肩、領章為一星,由上校所升任。他们在軍中通常擔任各司令部的副司令、國防部各下屬單位的高階主官(主管)、軍團副指揮官,地區指揮官、指揮部指揮官、旅長、軍醫院院長和軍校校長等一職。.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少将 · 查看更多 »

希爾斯波羅縣 (新罕布什爾州)

希尔斯伯勒縣(Hillsborough County)是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南部的一個縣,南鄰麻薩諸塞州,面積2,311平方公里。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本縣共有人口400,721,是州中,以至新英格蘭北部人口最多及人口密度最高的縣份。 (2010 Census)本縣縣治有二:曼徹斯特及納舒厄。.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希爾斯波羅縣 (新罕布什爾州) · 查看更多 »

库斯县 (新罕布什尔州)

庫斯县(Coös County,)是位於美國新罕布什爾州最北部的一個縣(包括整個新罕布什尔州狹地),西鄰佛蒙特州,東鄰緬因州,北鄰加拿大魁北克省,面積4,743平方公里。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本縣共有人口33,055人。本縣縣治為蘭開斯特。.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库斯县 (新罕布什尔州) · 查看更多 »

约翰·沙利文

約翰·沙利文(John Sullivan,),愛爾蘭裔律師,大陸議會議員,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大陸軍少將,第3任及第5任新罕布什爾州州長,1789年至1795年新罕布什爾州美國聯邦法官。 沙利文在美國獨立戰爭深得大陸軍總司令喬治·華盛頓信任,並在長島會戰、特倫頓戰役及白蘭地酒戰役等主要戰事擔當指揮官。他也在1779年被華盛頓派往遠征俄亥俄谷地的北美原住民部落,成功摧毀多座易洛魁聯盟的村莊。不過沙利文在戰爭中經常遭逢挫敗,再加上他性格好辯,使他開罪了不少大陸議會政要,最終導致他在1779年辭去軍職。沙利文後來再次獲選為大陸議會議員,但他又收受了法國大使的資金而捲入醜聞。戰後沙利文促使新罕布什爾州支持美國制憲會議,先後兩次出任州長,並在晚年獲華盛頓總統任命為新罕布什爾州美國聯邦法官。.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约翰·沙利文 · 查看更多 »

纳舒厄 (新罕布什尔州)

納舒厄 (Nashua)是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希爾斯波羅縣兩個縣治之一。2006年人口87,157人,是該州第二大城市。這個數字於2010年下跌至86,494人。 1746年設鎮,名為鄧斯特布爾(Dunstable)。1836年改為現名。 on city website.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纳舒厄 (新罕布什尔州) · 查看更多 »

美國獨立宣言

《美國獨立宣言》(United State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為北美洲十三個英屬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顛王國獨立,並宣明此舉正當性之文告。1776年7月4日,本宣言由第二次大陸會議於費城批准,當日之後成為美國獨立紀念日。宣言之原件由大陸會議出席代表共同簽署,並永久展示於美國華盛頓特區之美國國家檔案館。此宣言為美國最重要的立國文書之一。.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美國獨立宣言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美洲原住民

美洲原住民,是对美洲所有原住民的总称。美洲原住民中的绝大多数为印第安人,剩下的则是主要位于北美洲北部的因紐特人。美洲原住民属于东亚人种美洲支系,与现代东亚人有共同的祖先,最晚在一万年前从东亚迁徙到美洲。当欧洲人首次来到美洲时,东亚后裔的美洲原住民早已遍布南北美洲各地。之后欧洲人开始了对原住民史无前例的大屠杀和奴役,加上原住民大量感染來自舊大陸的疾病,导致其骤减近乎灭绝。美洲原住民所说的語言众多,曾经有自己的文字系统。目前仍然存在的美洲原住民語言约有350个,分属十几个语系,至今没有公认的语言分类。.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美洲原住民 · 查看更多 »

羅京安縣 (新罕布什爾州)

罗金厄姆縣(Rockingham County, New Hampshire)是美國新罕布什爾州東南部的一個縣,東北鄰緬因州,南鄰麻薩諸塞州,是全州唯一有海岸線的縣。面積2,056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277,359。縣治有二:愛塞特及布倫塢。 成立於1759年,縣名紀念查尔斯·沃森-文特沃斯,第二代羅京安侯爵 (Charles Watson-Wentworth, 2nd Marquis of Rockingham)。 R Category:大波士顿.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羅京安縣 (新罕布什爾州) · 查看更多 »

聯邦資料處理標準

聯邦資訊處理標準(Fede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andards,缩写FIPS)是美國聯邦政府制定給所有軍事機構除外的政府機構及政府的承包商所使用的公開標準。許多FIPS標準都是從廣泛的社會標準修改而來的(像ANSI,IEEE,ISO等等)。 有些FIPS標準是美國政府自行制定的,例如編碼資料的標準(像國家代碼),但是更多的標準其實是用來做為加密使用,例如資料加密標準(FIPS 46)和先進加密標準。 FIPS標準的一些例子:.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聯邦資料處理標準 · 查看更多 »

貝爾納普縣 (新罕布什爾州)

貝爾納普縣(Belknap County, Hampshire)是美國新罕布什爾州中部的一個縣。面積1,214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56,325人。縣治拉科尼亞(Laconia)。 成立於1840年12月20日。縣名紀念傳教士、歷史學家傑瑞米·貝爾納普(Jeremy Belknap)。 B Category:大波士顿.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貝爾納普縣 (新罕布什爾州) · 查看更多 »

貴族

貴族指的是奴隶制、封建制、君主制、教会制、种姓制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特有的群体,通过血缘、姓氏等某种特有的制度来继承知识、权力、财富而形成的传统。通常贵族财富多于其他人。在現時,一些国家和地区依然有完整的贵族传统。 貴族同其他阶级的最明显区别是拥有世袭爵位或者拥有对世袭爵位的继承权,其特點是世襲以及擁有與爵位相對應的特權,受到國家政權和君主的保證。終身爵位的擁有者一般不被認為是貴族;其他勋位、荣誉称号的拥有者也不被认为是贵族。高级官僚往往可以凭借贡献获得赐爵,大多是终身爵位;军事将领可以凭借战功获得封爵或赐爵,或是世袭爵位,或是终身爵位。由貴族祖先衍生出來的家族,僅擁有貴族血統但無世袭爵位,則通常被看做是世家或士族;他們或許仍然具有崇高地位與影響力,卻因為沒有實質性的爵位和相應的特權,而成為貴族階層中的邊緣者。.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貴族 · 查看更多 »

麥立馬克縣

梅里马克縣(Merrimack County, New Hampshire)是美國新罕布什爾州中部的一個縣。面積2,477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36,225。縣治康科德。 成立於1823年。縣名來自梅里马克河。 M Category:大波士顿.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麥立馬克縣 · 查看更多 »

阿尔冈昆语族

阿尔冈昆语族(Algonquian languages)是美洲原住民语言的一支,阿尔吉克语系下最主要的一个语族。它是阿尔冈昆人所操的语言,使用者从北美洲东岸一直延伸到落基山脉。语族下不少语言处于濒危,有一些已经消亡。.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阿尔冈昆语族 · 查看更多 »

赤夏縣

切希尔縣(Cheshire County, Hampshire)是美國新罕布什爾州西南部的一個縣,西鄰佛蒙特州,南鄰麻薩諸塞州。面積1,888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73,825人。縣治基恩 (Keene)。 成立於1769年,是最早成立的五個縣之一。縣名來自英國同樣盛產乾酪的柴郡。 C.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赤夏縣 · 查看更多 »

英国首相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Prime Minister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the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即英国首相,或简称“联合王国首相”、“英相”、“英揆”(揆,本意即宰相),前稱大不列顛首相,代表英国王室和英國公民执掌英國行政权力的最高官员、英国政府首脑。在一般情况下,国会下议院的多数党党魁或者执政联盟的领袖自动成为首相人選,人选经由君主确认及任命后,才正式成为首相。英國歷史上,首相一般會兼任第一财政大臣一職,伦敦唐寧街10號即为第一财政大臣之宅邸。根据实际情况有時會設立副首相作為副職。.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英国首相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

英格蘭(England),又稱作英倫、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個構成國,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尔士以東,是英国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虽然就传统上一般可以认为其政治地位相当于一个国家,但以国际通行标准上其仍然是一级行政区。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长城為界。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属日耳曼民族。.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查尔斯·卡罗尔

查尔斯·卡罗尔(Charles Carroll;),美国政治家,生於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畢業於倫敦大學哲學及神學專科學院,《美国独立宣言》签署人之一,曾任美国参议员(1789年-1792年)。 卡罗尔是《独立宣言》签署人中唯一的天主教徒,也是寿命最长的一位,95岁在巴尔的摩逝世。.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查尔斯·卡罗尔 · 查看更多 »

柴郡

柴郡(Cheshire),舊稱切斯特郡(County of Chester),英國英格蘭西北部的郡。柴郡的西半部(埃爾斯米爾港-內斯頓、切斯特兩區)位於威勒爾半島上,北邊對岸是著名城市利物浦。切斯特是郡治。以人口計算,沃靈頓是第1大鎮(Town),克魯排第2,埃爾斯米爾港排第3。 2009年4月之前,柴郡是34個非都市郡之一,實際管轄6個非都市區,佔地2,083平方公里(第25),有686,300人口(第14);如待成48個名譽郡之一,它名義上包含多2個單一管理區─霍爾頓區、沃靈頓,佔地增至2,343平方公里(第25),人口增至999,800(第19)。 2009年4月,柴郡保有名譽郡,廢除了非都市郡,改制為4個單一管理區。.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柴郡 · 查看更多 »

松科

松科(学名:Pinaceae)是松柏纲松柏目的一科,常统称为松、松树,儘管在漢語中,其中不少種類被稱作“杉”,一般特點乃葉的形狀像針,防止水分大量被蒸發。而在一些氣候較不炎熱,約北緯40多度至60度的地方(如歐洲等),這類型植物亦為常見。松科有11屬約220-250種,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松科 · 查看更多 »

格拉夫頓縣

格拉夫頓縣(Grafton County, New Hampshire)是美國新罕布什爾州西部的一個縣,西鄰佛蒙特州。面積4,533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81,743。縣治黑弗里爾(傳統上縣治在鎮內的塢茲維)。 成立於1769年。縣名紀念英國首相奥古斯都·亨利·菲茨罗伊,第三世格拉夫頓公爵 (Augustus Henry FitzRoy, 3rd Duke of Grafton)。 G.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格拉夫頓縣 · 查看更多 »

梅里马克河

梅里马克河(Merrimack River)位于美国东北部,发源于新罕布什尔州富兰克林,最终在马萨诸塞州纽伯里波特注入大西洋,全长177公里。 梅里马克河在美国的工业革命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世纪,数个城市沿着河边建立,目的在于利用其水利资源来修建纺织厂。这些城市包括新罕布什尔州首府康科德,曼徹斯特和纳舒厄;马萨诸塞州的洛厄尔,劳伦斯和黑弗里尔。其中洛厄尔被规划为当时的纺织品生产制造中。心至19世纪50年代,洛厄尔已经拥有美国最大的工业产业链。19世纪60年代,洛厄尔的棉轴数量超过南部11个宣布独立的州的总和。直到今天,大家还能在这些城市看到曾经的纺织厂。这些厂房现没有被遗弃,而是被改造成为办公楼、公寓楼和仓库楼等。.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梅里马克河 · 查看更多 »

殖民地

殖民地(旧称植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力,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非宗主國本土的地区。广义的殖民地还包括虽然拥有行政机关、军队等国家机构,但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别国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卫星国和保护国,以及委任统治地、托管地,以及殖民主义国家在这些地区设置的“海外领地”、“附属地”、“海外省”等。 殖民地的特色是宗主國的文化、經濟等綜合實力皆優於被殖民地的地區;宗主國通過向殖民地輸出文化、資本、技術,進行建設,控制殖民地区。因此宗主國不会把首都迁入殖民地内,亦不会為了統治被殖民地区更改宗主國的制度。而是針對殖民地區打造合適的管理制度,為宗主國獲取資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大多数远离宗主国本土的海外殖民地都获得独立,旧有的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不复存在。 从殖民地的性质上来说,大致可分为拓殖型殖民地、资源掠夺型殖民地和商业殖民地三种主要类型,这三种殖民地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而顺次出现的。.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沙利文縣 (新罕布什爾州)

沙利文縣(Sullivan County, New Hampshire)是美國新罕布什爾州西南部的一個縣,西鄰佛蒙特州。面積1,429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40,458。縣治紐波特。 成立於1827年。縣名紀念美國獨立戰爭英雄約翰·沙利文少將。 S.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沙利文縣 (新罕布什爾州) · 查看更多 »

斯特拉佛縣

斯特拉福德縣(Strafford County)是美國新罕布什爾州東部的一個縣,東鄰緬因州,面積994平方公里。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本縣共有人口123,143。本縣縣治為多佛。.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斯特拉佛縣 · 查看更多 »

新罕布什尔州

新罕布什尔州(State of New Hampshire)是位于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州,南接马萨诸塞州,西接佛蒙特州,东接缅因州及大西洋,北接加拿大魁北克省。州土地面积排名倒数第五,也是五十个州中人口数量第九少的州。 新罕布什尔州于1776年1月成为第一个独立于大不列颠政府的北美殖民地,其也是第一个制定自己宪法的殖民地。 六个月后,新罕布什尔州及其他十二个州组成了美利坚合众国,在1788年6月新罕布什尔州正式批准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为第九个加入合众国的州。 州首府为康科德市,最大城市为曼彻斯特市,曼彻斯特市同时是新英格兰地区北部包括佛蒙特州及缅因州区域最大的城市。州实行免消费税,个人收入除利息及股息外也不在州或地方一级征税。新罕布什尔州是美国总统选举中第一个举行初选的州。州车牌印有该州格言:“不自由,毋宁死”。該州盛产花岗岩,因而得名州绰号“花岗岩州”。另外也是因为这个州比较坚守保守传统观念,政府非常节俭。州花为紫丁香,州鸟为紫红朱雀,州树为白桦树。这个州还有秋季美丽的彩叶以及美国居民点气候条件最恶劣的记录。新罕布什尔州还是冬季冰上运动的好地点。.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新罕布什尔州 · 查看更多 »

曼徹斯特 (新罕布什爾州)

曼徹斯特(Manchester)是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希爾斯波羅縣兩個縣治之一。2006年人口109,497人,是該州最大城市。這個數字於2010年上升至109,565人。 1751年建城,名為德里菲爾德(Derryfield)。1810年改為今名。.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曼徹斯特 (新罕布什爾州) · 查看更多 »

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

#重定向 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

新!!: 新罕布什尔州行政区划和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