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教宗波尼法爵一世

指数 教宗波尼法爵一世

教宗聖波尼法爵一世,又譯博義一世、波尼法西斯一世(Sanctus Bonifacius PP.,原名不詳,?—422年),於418年12月28日至422年9月4日為教宗。他是希坡的圣奥斯定的同时代者,后者将其一些作品献给了他。 在教宗佐西(Pope Zosimus)去世后,两派都推出了自己的教宗候选人,一位是博義一世,另一位是恩赖(Eulalius)。加拉·普拉西狄亚(Galla Placidia),西罗马皇帝康斯坦丁三世的皇后,要求皇帝洪诺留(Honorius)干涉,而他发布诏书责成两人都离开罗马。在接下来的复活节时,恩赖回到该城以行洗礼并庆祝节日;当皇帝听闻此事后,恩赖被剥夺了品秩并被驱逐出罗马,在418年12月28日,博義一世成为了教宗。 博義一世继续与伯拉糾派对立,劝告皇帝狄奥多西二世回复伊利里亚(Illyricum)至西方管辖权下,并捍卫圣座的权利。.

17 关系: 加拉·普拉西狄亚君士坦提乌斯三世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伊利里亚伯拉糾派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復活節圣人罗马羅馬皇帝聖座洗禮教宗教宗佐西教宗列表教宗策肋定一世教宗波尼法爵一世

加拉·普拉西狄亚

#重定向 加拉·普拉西提阿.

新!!: 教宗波尼法爵一世和加拉·普拉西狄亚 · 查看更多 »

君士坦提乌斯三世

君士坦提乌斯三世(Flavius Constantius,?-421年),西罗马帝国的皇帝(421年在位仅7个月)。 罗马皇帝霍诺里乌斯在位期间,西罗马帝国几乎分崩离析,在西哥特王阿拉里克横扫意大利,攻占并掠夺罗马城之后。帝国的统治一落千丈,不列颠、高卢、西班牙等地,均发生了大量的叛乱。西哥特王阿拉里克死后,阿道法斯继位,他改变对罗马的敌对政策,反而主动与霍诺里乌斯结盟,并且娶了霍诺里乌斯的妹妹,也即狄奥多西大帝的女儿普拉西狄亚为妻。然后进兵高卢,替霍诺里乌斯“平叛”。 就在高卢和西班牙各地叛乱不断之际,也有一些军人忠于罗马政府,君士坦提乌斯当时就是这样的一名军人。在他的努力下,许多叛乱都被镇压。 415年,阿道法斯被人刺杀,普拉西狄亚成了寡妇。由于君士坦提乌斯战功卓著,霍诺里乌斯将普拉西狄亚许配给他,君士坦提乌斯因此成为皇室成员,他与普拉西狄亚育有一儿一女,儿子瓦伦丁尼安后来即位为罗马皇帝。 421年,霍诺里乌斯提升君士坦提乌斯为共治的皇帝。史书上一般称其为君士坦提乌斯三世,但是7个月后,君士坦提乌斯就因病去世。 Category:羅馬皇帝.

新!!: 教宗波尼法爵一世和君士坦提乌斯三世 · 查看更多 »

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

《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由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新華通訊社譯名室編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本提供規範化人名翻譯的工具書。本书有姊妹篇《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

新!!: 教宗波尼法爵一世和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 · 查看更多 »

伊利里亚

伊利里亚(古希腊语:,拉丁语:Illyria)欧洲历史上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巴尔干半岛西部,亚德里亚海东岸。大约为今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黑、黑山和阿尔巴尼亚地区。.

新!!: 教宗波尼法爵一世和伊利里亚 · 查看更多 »

伯拉糾派

#重定向 伯拉糾主義.

新!!: 教宗波尼法爵一世和伯拉糾派 · 查看更多 »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

弗拉维乌斯·霍诺留·奥古斯都(Flavius Honorius Augustus 384年9月9日-423年8月15日),狄奥多西一世(大帝)之次子,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首任西罗马帝国皇帝,在位时间393年-423年。.

新!!: 教宗波尼法爵一世和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 · 查看更多 »

復活節

復活節(Pascha),又稱主復活日,是基督教的重要節日之一,最初定在猶太人逾越節當日或之後的星期日,但教會在4世紀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決議不用猶太曆,於是改定為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該節日乃紀念耶穌基督於公元30/33年被釘死後第三天復活的事蹟,是基督信仰的高峰,因此被基督徒認為象徵重生與希望;不過現今許多與復活節相關的民間風俗,都不起源於基督教。.

新!!: 教宗波尼法爵一世和復活節 · 查看更多 »

圣人

聖人,指被大众认为具有特别美德和神圣的人。在中国,古代聖明的君主帝王,及後世道德高尚儒学造詣高深者,稱聖人。圣人的介定經常出現在诸子百家书籍。 有的宗教专门通过一定的仪式加封聖人,但也有聖人直接被大众尊奉为聖人,比方一些宗教創始人或神職人員。基督宗教(包括羅馬天主教會、聖公宗、東正教會)、印度教、佛教(猶如藏傳佛教活佛和南傳佛教的羅漢)、伊斯兰教、古巴的桑特里亚教中都有聖人。一些新纪元运动的人也将聖人的概念结合入他们的信仰。 如果沒有被宗教封聖的被公眾認可的人物,或者從當事人所不信仰的其他宗教的角度界定,可能會被稱為偉人或英雄。.

新!!: 教宗波尼法爵一世和圣人 · 查看更多 »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 教宗波尼法爵一世和罗马 · 查看更多 »

羅馬皇帝

羅馬皇帝是羅馬帝國時期的最高頭銜,是身兼國家元首和-zh:政府首腦;zh-hans:政府首脑;zh-hk:政府首腦;zh-sg:政府首脑;zh-tw:行政首長;-的最高領導人。在歐洲歷史中,皇帝(Imperator;emperor)源自于古罗马时期,音譯為“英白拉多”,原意是统帅,源自Imperium(意為權威、權力、統治)。 羅馬帝政時期(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是在羅馬共和國時期之後,由於羅馬內戰將本來由羅馬元老院實行的權利集於屋大維一身,而由屋大維創立的政府體制。作為共和國獨裁官、大征服者凱撒的養子,屋大維以凱撒之名行世,而後又令名存實亡的元老院封他為「奧古斯都」,意為聖上、至尊、神聖。屋大維死後,被羅馬帝國神格化而列入神的行列。凱撒(他借用的名字)和奧古斯都(他的稱號)兩者,遂成為未來400多年羅馬統治者的永久性稱號。此外君主的稱號还有首席元老(princeps senatus,中文又譯為“元首”、“第一公民”),直到三世紀末,皇帝戴克里先才拋棄「第一公民」的稱號,史學家通常將從屋大維至戴克里先的羅馬帝國政體稱為元首制的封号。.

新!!: 教宗波尼法爵一世和羅馬皇帝 · 查看更多 »

聖座

聖座(Sancta Sedes)是羅馬主教(即众所周知的教宗)的,也是天主教會内超乎众教座之上的主教教座。就此,从外交上和其他方面而言,圣座之言行代表了整个天主教会,也獲国际法的其他主体视为主权实体,由教宗领导,可与其缔结外交关系。其行政機構為羅馬教廷(中文常直稱為「教廷」),为天主教会的运行和达到其目标而不断进行协调并提供所需的组织保障。 由於聖座的所在地及現今之主權管轄範圍為梵蒂冈城国,各界常以「梵蒂岡」代稱聖座;但嚴格來說,圣座不同于梵蒂冈城国,后者迟至1929年方才出现,而圣座的历史可远溯至基督教會发展早期。在國際关系中,各国大使不是獲梵蒂冈城国而是獲圣座所接受;圣座向各国和国际组织派出的外交代表處或使节,是代表圣座而非所谓梵蒂冈城国。.

新!!: 教宗波尼法爵一世和聖座 · 查看更多 »

洗禮

洗禮(英语:Baptism),又稱浸禮、聖洗聖事、施洗、受洗,是一宗教儀式,現普遍指基督教的傳統儀式。據《聖經》記載,施洗約翰曾為耶穌施洗,而這亦是耶穌吩咐的。洗禮一詞來自通用希臘文動詞「βαπτίζω」(Baptizmo)或名詞「βάπτισμα」(Baptisma),意思是「使用水」、「投入水中」、「浸」或「洗滌」。部分基督教宗派將洗禮列為聖事(聖禮)之一。 洗禮通過把祝聖過的水倒在、撒向受洗者頭上;或把受浸者放進水中,然後扶起來施行。現天主教、東正教和大部分新教教派實施的嬰兒洗禮,在2世紀時已有文獻記錄,教父指出是使徒傳統。由於對洗禮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形成不同的宗派;不同的宗派內,在基督教歷史上也發展出不同的教義。對於洗禮的討論,主要提到:洗禮的效能,施洗的方法及嬰孩、死人受洗等問題。.

新!!: 教宗波尼法爵一世和洗禮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新!!: 教宗波尼法爵一世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教宗佐西

教宗聖佐西(Sanctus Zosimus PP.)是自417年3月21日至418年12月26日在位的教宗。.

新!!: 教宗波尼法爵一世和教宗佐西 · 查看更多 »

教宗列表

本表为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教宗列表,参照《宗座年鉴》中的“罗马最高主教”章节,不包括对立教宗。《宗座年鉴》每年由罗马教廷出版,但未注明任数,称由于在一些年代正统继承顺序有争议而无法断定(如利奥八世、本笃五世和一些11世纪教宗。2001年版本对自伯多禄至若望·保禄二世的教宗传记进行了近200处修订,内容包括日期(主要集中于前两个世纪)、出生地及一名教宗的姓氏。 天主教教宗根据传统使用诸多头衔,包括大祭司、最高祭司及神最低下的奴仆等。这些头衔来源于历史事件,和其他教宗特权不同,无法进行修改。 据传为首位对教宗进行排序的史学家,其列表终于1049年,最后一位教宗利奥九世排列第154。20世纪列表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正统。当选教宗斯德望曾为斯德望二世,但在1961年后被去除。这些修改如今已无争议,但一些列表仍旧将“斯德望二世”包括在内,可能由于其来源自1913年版本的《天主教百科全书》。 许多教宗被封为圣人,包括前50位教宗中的48位,亦有一些教宗正处于封圣过程中。前31位教宗(除则斐琳)均为殉教者。.

新!!: 教宗波尼法爵一世和教宗列表 · 查看更多 »

教宗策肋定一世

教宗聖雷定一世(Sanctus Caelestinus PP.,),原名不詳,於422年至432年4月6日為教宗。 教宗雷定一世是一个罗马人,他可能是羅馬皇帝瓦伦提尼安三世的近亲。他的早年生活不明,他的父亲可能叫普利斯库斯。据称他曾在米兰与圣安波羅修生活过一段时间。最早可以考证的关于他的记载是416年教宗諾森一世提到他是一名牧师。 据传说一些礼拜仪式是他创立的,但是并没有说明哪些。431年他派代表参加将景教判为异端的以弗所公會議。四封他于431年3月15日因此写给非洲、伊利里亚、塞萨洛尼基和纳尔榜的主教的信件被保存下来了,不过是从希腊语翻译过来的,拉丁语原文失落了。 他热衷教条,積極打擊伯拉纠主义。431年他派帕拉第阿斯赴爱尔兰任主教。后来聖博德继续了帕拉第阿斯的传教工作。他还打擊罗马市的诺洼天派,收押他们的主教,禁止他们的崇拜。他强烈反对对他的前任所制定的规则进行任何修改。罗马天主教会将他尊为圣人。 他于432年4月6日逝世,一开始他被葬在撒拉里亚大道上的圣普里西拉墓地上,后来他的遗体被改藏在圣普拉赛德教堂内。 在图像中教宗雷定一世的代表往往为一只鸽子、一条龙和火焰。.

新!!: 教宗波尼法爵一世和教宗策肋定一世 · 查看更多 »

教宗波尼法爵一世

教宗聖波尼法爵一世,又譯博義一世、波尼法西斯一世(Sanctus Bonifacius PP.,原名不詳,?—422年),於418年12月28日至422年9月4日為教宗。他是希坡的圣奥斯定的同时代者,后者将其一些作品献给了他。 在教宗佐西(Pope Zosimus)去世后,两派都推出了自己的教宗候选人,一位是博義一世,另一位是恩赖(Eulalius)。加拉·普拉西狄亚(Galla Placidia),西罗马皇帝康斯坦丁三世的皇后,要求皇帝洪诺留(Honorius)干涉,而他发布诏书责成两人都离开罗马。在接下来的复活节时,恩赖回到该城以行洗礼并庆祝节日;当皇帝听闻此事后,恩赖被剥夺了品秩并被驱逐出罗马,在418年12月28日,博義一世成为了教宗。 博義一世继续与伯拉糾派对立,劝告皇帝狄奥多西二世回复伊利里亚(Illyricum)至西方管辖权下,并捍卫圣座的权利。.

新!!: 教宗波尼法爵一世和教宗波尼法爵一世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伯尼法斯一世保尼弗斯一世保尼法爵一世卜尼法一世卜尼法斯一世卜尼費斯一世卜尼费斯一世博义一世博尼法斯一世博尼費一世博尼費切一世博尼費斯一世博尼费一世博尼费切一世博尼费斯一世博義一世帮尼费斯一世幫尼費斯一世庞尼菲斯一世庞尼非斯一世彭尼法斯一世圣卜尼费斯一世圣博义一世圣博尼费一世圣博尼费切一世圣博尼费斯一世圣帮尼费斯一世圣庞尼菲斯一世圣庞尼非斯一世圣波尼费斯一世圣鲍尼法一世圣鲍尼法斯一世圣邦尼费斯一世勃尼法斯一世波尼法一世波尼法修一世波尼法斯一世波尼法爵一世波尼菲斯一世波尼菲思一世波尼費斯一世波尼费斯一世波里法斯一世朋尼非斯一世玻尼法一世聖伯尼法斯一世聖保尼弗斯一世聖保尼法爵一世聖卜尼法一世聖卜尼法斯一世聖卜尼費斯一世聖博尼法斯一世聖博尼費一世聖博尼費切一世聖博尼費斯一世聖博義一世聖幫尼費斯一世聖彭尼法斯一世聖勃尼法斯一世聖波尼法一世聖波尼法修一世聖波尼法斯一世聖波尼法爵一世聖波尼菲斯一世聖波尼菲思一世聖波尼費斯一世聖波里法斯一世聖朋尼非斯一世聖玻尼法一世聖鮑尼法一世聖鮑尼法斯一世聖龐尼菲斯一世聖龐尼非斯一世聖邦尼費斯一世聖邦尼腓斯一世聖邦尼非士一世鮑尼法一世鮑尼法斯一世鲍尼法一世鲍尼法斯一世龐尼菲斯一世龐尼非斯一世邦尼費斯一世邦尼费斯一世邦尼腓斯一世邦尼非士一世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