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4 关系: 太平洋战争,宿霧市,宿霧省,三描礼士省,伊巴,C-47運輸機,省会,聖克魯斯,菲律宾,菲律宾第三共和国,菲律宾总统,菲律賓自由黨,马尼拉,拉蒙·麦格塞塞奖。
- 三描礼士省人
- 他加禄人
- 空難身亡的國家元首
- 華裔菲律賓人
- 華裔菲律賓政治人物
- 菲律宾总统
- 菲律賓反共主義者
- 菲律賓國防部長
- 菲律賓天主教徒
- 西班牙裔菲律賓人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戰爭(Pacific War,太平洋戦争;另有大東亞戰爭之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大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於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的戰爭,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太平洋戰爭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份,但與歐洲戰場不同的是,它的起因源自更早的中國抗日戰爭、以及日本與其他前一戰协约国國家的衝突,爆發的原因不太相同。 1937年,日本為應付對中國的戰爭的需求,戰略物資持續消耗,戰況卻陷入膠着,加上日本與一戰协约国國家的關係已疏远,美、英等國為了调停中日戰爭,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斷絕其重要戰略物資的輸入,前者提出恢復貿易的條件為自中國撤軍。日本在發動全面戰爭與撤兵間選擇了前者,並計劃奪取東南亞的殖民地。 1941年12月7日大日本帝國海軍向美國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戰,同時在西太平洋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緬甸和菲律賓等地發動攻擊。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向日本宣戰,而與日本同盟的歐洲軸心國納粹德國與義大利亦向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歐亞兩大戰場合流。在戰爭初期日軍就已佔領了太平洋約25%的地域,一直到中途島海戰時喪失四艘航空母艦而失去了太平洋主動權。接著日軍又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上消耗甚多戰力,而美國則重組軍隊反擊,於太平洋兩線進攻。 1945年美軍收復了菲律賓並佔領了日本列島周圍的島嶼,開始以龐大規模的轟炸機群與海軍轟炸與封鎖日本,但日本堅不投降。最終美國於8月6日和9日投擲了兩顆原子彈於廣島和長崎,同時蘇聯亦宣佈廢除1941年簽署的《蘇日中立條約》並於蘇日戰爭中對日宣戰。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簽署投降書,太平洋戰爭和二戰結束。 太平洋戰爭對亞洲未來發展影響至深。日本失去了自1894年以來所有征服的土地(琉球除外,但此前已吞併,並於1894年成為事實),並受美軍的軍事管制,日後成為美國反共主義的亞洲根據地。太平洋戰爭也使亞洲殖民地走向「非殖民化」,並開啟了反共主義傳播的道路,促使許多亞洲國家興起獨立運動(如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或陷入戰爭中(如中國),但卻致使了多數的亞洲國家及地區變成美國的盟友,以美國的政策是從(如日本,南韓,中華民國,菲律賓等)。.
宿霧市
宿霧市(宿霧語:Dakbayan sa Sugbo;英文:Cebu City)是菲律賓宿霧省的首府,也是菲律賓第二大城。宿霧市位於宿霧島东南岸,是首都馬尼拉也无法比拟的菲律宾歷史悠久之城。由於位處菲律賓中部,宿霧市是菲律賓主要的國際航班中心,也是米沙鄢和棉蘭老地區最重要的商業、貿易和工業中心,有「南方皇--市」之稱。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該市有有147,600個家庭,人口718,821。 宿霧市是都會區(正式名稱為宿霧大都會)的一部分,以休閒海灘、天然景色聞名於世,海產豐富。都會區包括曼達維市、拉普拉普市和塔里薩伊市。宿霧大都會的總人口約130萬。麥克坦-宿霧國際機場設於拉普拉普市,從宿霧市出發只需20分鐘。宿霧市的東北是曼達維市和Consolacion,以南是塔里薩伊市和明拉尼雅(Minglanilla),以西是托勒多市和巴蘭班(Balamban)。東面的麥丹海峽(Mactan Strait)另一邊就是麥丹島(Mactan Island),即拉普拉普市的所在地。.
查看 拉蒙·麥格塞塞和宿霧市
宿霧省
宿霧省(英文:Cebu)是菲律賓的島嶼省份,位於中米沙鄢政域。首府是宿霧市。宿霧省是狹長的島嶼,南北距約225公里(140英里),被167個鄰近的小嶼包圍,包括麥丹島(Mactan Island)、班塔顏島(Bantayan)、Daanbantayan、馬拉帕斯加島(Malapascua)、峨蘭哥島(Olango)、嘉摩地斯群島(Camotes Islands)等。 宿霧省是菲律賓最發達的省份之一。宿霧都會區包括了曼達韋市和拉普拉普市,人口僅次於馬尼拉都會區。.
查看 拉蒙·麥格塞塞和宿霧省
三描礼士省
三描礼士省(Zambales)是位于菲律宾中央吕宋地区的一个省。省会为伊巴()。三描礼士省北邻邦阿西楠省(),东邻丹轆省和邦板牙省,南邻巴丹省。三描礼士省介于南中国海和三描礼士山脉之间。总面积3700 km2,为吕宋岛七个省中的第二大省。其每平方公里约170人,是菲律宾人口密度最低的省份。该省出产芒果,丰产期为一月至四月。 有领土争议的黄岩岛在菲律宾被划入了本省马辛洛克市。 * Category:菲律宾省份.
伊巴
伊巴可指.
查看 拉蒙·麥格塞塞和伊巴
C-47運輸機
道格拉斯C-47空中火車(Skytrain,或稱空中列車,英文又名Dakota(達科塔))是由DC-3民用客機衍生而成的軍用運輸機,為二戰盟軍廣泛採用的機种之一,並一直採用至1950年代,時至今日仍然服役於少數國家。.
省会
省会,或称省治、制所、省汇,清朝稱為省城,越南沿用古称,称为省莅,为省的行政中心即政府驻地。中国的省会为国家一级行政区——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治区的行政驻地通常称首府,有时也被称为省会;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不称省会,直接称为政府所在地或治所。.
查看 拉蒙·麥格塞塞和省会
聖克魯斯
聖克魯斯(Santa Cruz)或聖塔克魯茲是葡萄牙語及西班牙語指的聖十字,可以指:.
查看 拉蒙·麥格塞塞和聖克魯斯
菲律宾
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ka ng Pilipinas;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通稱菲律賓,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其地理位置處於西太平洋,北隔呂宋海峽與臺灣相望,南隔西里伯斯海與印度尼西亚相望,西隔中国南海與越南相望,東邊則為菲律宾海。作為一個座落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熱帶國家,菲律賓常年飽受地震與颱風侵襲,然而其氣候環境也造就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菲律賓群島由7,641個島嶼組成,可分為呂宋島、-zh:米沙鄢群岛;zh-tw:維薩亞斯群島;zh-hk:維薩亞斯群島;zh-sg:米沙鄢群島;-和zh:棉兰老岛;zh-tw:民答那峨島;zh-hk:棉蘭老島;zh-sg:棉兰老岛;-三大島群。其國內人口約9,300萬,加上約1,100萬海外菲律賓人,2015年時總人口破億(世界第12名),成為東南亞第二個人口破億的國家。菲律賓群島上的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該地區最早的居民,隨後南島民族的遷徙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的發展,各地分別受到了印度文化、中華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影響。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航海抵達此地,隨後西班牙人於1565年至1571年期間開始陸續佔領菲律賓群島,展開長達300多年的統治。19世紀末期,菲律賓經歷了對西班牙革命、美西战争及美菲战争之後,成為美國殖民地,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被日本佔領,並在戰後獨立。美國在當地留下了英文的主導地位以及對西方文化的認同。獨立至今,菲律賓經歷過數次的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動盪、貪污問題及社會不安成為了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此外,其國內還有嚴重的貧富差距。但是,近年來菲律賓的經濟有所改善,海外打工移民陸續歸國,特別是北部各島嶼、马尼拉的建設達到新興國家水平,該國並榮獲了亞洲四小虎的称号。.
查看 拉蒙·麥格塞塞和菲律宾
菲律宾第三共和国
#重定向 菲律宾.
菲律宾总统
菲律賓總統是菲律賓共和國的國家元首兼任政府首腦,負責領導菲律賓政府,包括內閣在內的行政部門,同時也是菲律賓軍隊的最高統帥。現任菲律賓總統是杜特蒂。.
菲律賓自由黨
菲律宾自由党(菲律宾语:Partido Liberal ng Pilipinas)是菲律宾的主要政党之一,1945年11月自國民黨分裂而出。 自由党是菲律宾历史上出现的第二个政党,也是现有各政党中历史最悠久者。其创始者曼努埃爾·羅哈斯是菲律宾第三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之后,自由党的党首埃尔皮迪奥·基里诺和迪奥斯达多·马卡帕加尔也先后当选为总统。1953年后,原自由党员拉蒙·马格塞塞和马可仕先后转投国民党,并当选为总统。 马科斯在建立军事独裁期间,自由党遭到压迫,其领导人贝尼格诺·阿基诺于1983年遭到暗杀。后在阿基诺遗孀科拉松·阿基诺的率领下,自由党终于在1986年推翻了马科斯的独裁统治。 由於改善經濟不力,加上政治局勢不穩,軍事政變頻繁,自由党政府在1992年大选中失利,成为在野党。2001年,自由党领导了反对时任总统约瑟夫·埃斯特拉达的群众运动,将其推翻。2010年,自由党候选人諾諾·艾奎諾(贝尼格诺·阿基诺與科拉松·阿基诺之子)参选总统获胜,自由党重新成为菲律宾执政党。 2013年,自由党在菲律宾国会中拥有4个参议员席位和113个众议员席位,2016年各拥有7席和115席。.
马尼拉
尼拉(Maynila,Manila),又稱岷里拉,是菲律宾首都,位於菲律宾的最大岛—呂宋島馬尼拉灣的東岸;今為菲國第二大城,人口有150萬;乃全國經濟、文化、教育和工業中心,現為人口達1000萬的馬尼拉大都會區之發展核心。2013年4月,馬尼拉人口排名全球第6名,達2120萬人。在同屬此都會區的眾多城市中,僅奎松市人口多於馬尼拉市。马尼拉之名源於一种生长着白豔花朵的湿地树(Maynilad),許多觀賞過的人們都以「那些白色的花开着,便像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形容它。她所屬的這個都會區,菲律賓官方稱為馬尼拉大都會(Metro Manila),一般外國人和非定居者通常簡稱以馬尼拉。全區由17座城市和直轄市所組成。.
查看 拉蒙·麥格塞塞和马尼拉
拉蒙·麦格塞塞奖
拉蒙·麦格塞塞奖(Ramon Magsaysay Award),1957年4月,由纽约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的信託人出資創立的獎項,用以紀念1957年3月17日空難逝世的故菲律宾总统拉蒙·麦格塞塞。1957年5月設立「拉蒙·麦格塞塞奖基金會」(Ramon Magsaysay Award Foundation, RMAF)負責運行。1958年起,每年颁发给亚洲有杰出成就的人士或组织,被稱為「亞洲的諾貝爾獎」。.
另见
三描礼士省人
- 拉蒙·麥格塞塞
- 盧·戴蒙德·菲利普斯
他加禄人
- 他加祿人
- 何塞·帕西亞諾·勞雷爾
- 叶飞
- 埃米利奧·阿奎納多
- 安德烈·滂尼发秀
- 拉蒙·麥格塞塞
- 曼努埃爾·奎松
- 杰约马尔·比奈
- 类思·安多尼·塔格莱
- 约瑟夫·埃斯特拉达
- 里卡多·維達爾
- 高登西奥·罗萨莱斯
- 黎剎
空難身亡的國家元首
- 何塞·费利克斯·埃斯蒂加里维亚
- 内雷乌·拉莫斯
- 巴泰勒米·波岡達
- 拉希德·卡拉米
- 拉蒙·麥格塞塞
- 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
- 林彪
- 海梅·罗尔多斯·阿吉莱拉
- 瓦迪斯瓦夫·西科尔斯基
- 穆罕默德·齐亚·哈克
- 约翰·加朗
- 萊赫·卡欽斯基
- 萨莫拉·马谢尔
- 西普里安·恩塔里亚米拉
- 阿卜杜塞拉姆·阿里夫
- 阿爾維德·林德曼
- 雷沙尔德·卡丘罗夫斯基
- 鲍里斯·特拉伊科夫斯基
華裔菲律賓人
- Kriesha Chu (韓國歌手)
- 佩德罗·帕特诺
- 叶飞
- 拉蒙·麥格塞塞
- 曼努埃爾·奎松
- 李乐伦
- 李怜宜
- 类思·安多尼·塔格莱
- 苏伟利
- 菲律宾华人
- 菲律賓麥士蒂索人
- 蔡少棠
- 辛海棉
- 陈谦善
- 陳永栽
- 黃凱妮
- 黎剎
華裔菲律賓政治人物
菲律宾总统
- 何塞·帕西亞諾·勞雷爾
- 卡洛斯·加西亞
- 埃爾皮迪奧·基里諾
- 埃米利奧·阿奎納多
- 小费迪南德·马科斯
- 拉蒙·麥格塞塞
- 曼努埃爾·奎松
- 曼努埃爾·羅哈斯 (菲律賓)
- 柯拉蓉·艾奎諾
- 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
- 约瑟夫·埃斯特拉达
- 罗德里戈·杜特尔特
- 菲律宾总统
- 菲德尔·瓦尔德斯·拉莫斯
- 貝尼格諾·阿基諾三世
- 费迪南德·马科斯
- 迪奥斯达多·马卡帕加尔
菲律賓反共主義者
- 保罗·杜特尔特
- 埃爾皮迪奧·基里諾
- 拉蒙·麥格塞塞
- 曼努埃爾·羅哈斯 (菲律賓)
- 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
- 罗德里戈·杜特尔特
- 菲德尔·瓦尔德斯·拉莫斯
- 萨拉·杜特尔特
- 费迪南德·马科斯
- 迪奥斯达多·马卡帕加尔
菲律賓國防部長
菲律賓天主教徒
- 伊梅尔达·马科斯
- 伊莎貝爾·普雷斯勒
- 何塞·帕西亞諾·勞雷爾
- 傑克·柴瑞斯
- 卡洛斯·加西亞
- 埃爾皮迪奧·基里諾
- 寇寇·馬汀
- 小貝尼格諾·阿基諾
- 小费迪南德·马科斯
- 拉蒙·麥格塞塞
- 曼努埃爾·羅哈斯 (菲律賓)
- 杰约马尔·比奈
- 林雯洛
- 柯拉蓉·艾奎諾
- 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
- 格蕾丝·波因
- 格雷戈里亚·耶蘇
- 米里亞姆·德芬索·桑蒂雅各
- 约瑟夫·埃斯特拉达
- 萨图尔·奥坎波
- 萨拉·杜特尔特
- 貝尼格諾·阿基諾三世
- 费尔南多·波因
- 费迪南德·马科斯
- 迪奥斯达多·马卡帕加尔
- 陳永栽
- 黎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