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愒語

指数 愒語

愒語(ket、愒(kài/qì)),又譯 凱特語),是一種西伯利亞孤立語言,也是葉尼塞語系中唯一的活語言。 使用人口分佈在中葉尼塞河盆地。蘇聯學者曾探索這種語言和布魯夏斯基語之間或和漢藏語系之間的關係,也有學者認爲它屬於假説中的汉-高加索语系.

20 关系: 叶尼塞语系孤立语言布魯夏斯基語介詞彼得·西蒙·帕拉斯德內-葉尼塞語門俄罗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納-德內語系西伯利亚西里尔字母語序蘇聯鵒語葉尼塞河SOV汉-高加索语系汉藏语系愒人數詞

叶尼塞语系

叶尼塞语系(Yeniseic 或 Yenisei-Ostyak)是分布在西伯利亚中部叶尼塞河流域的一个语族。.

新!!: 愒語和叶尼塞语系 · 查看更多 »

孤立语言

孤立语言,一般是指与任何其它的语言不存在亲属关系的自然语言。由于该语言的孤立性,它无法被分类到任何已知语系中。知名的孤立语言如苏美尔语、巴斯克语、阿伊努語等。 孤立语言可以被看做是一种特殊的未分类语言,即使经过广泛的工作仍然未分类。如果这样的工作,最终证明了成果,以前认为是孤立的语言可能不再被认为,如澳大利亚北部,一个曾被划分为孤立语言的语,现在被划分到。 与通常所说的“孤立语言”不同,有些语言是相对孤立的。比如说,阿尔巴尼亚语、亚美尼亚语、希腊语等属于“印欧孤立语言”,因为它们虽然属于印欧语系,但与印欧语系内其它语言不同的是,它们并不属于印欧语系中的任何一个分支,而是独立成为一个体系。不过,通常情况下的孤立语言都是指绝对孤立语言。 需要注意的是,“孤立语言”与“孤立语”(又称分析语或词根语)不同,前者是从语言分类的角度上来描述一种语言,而后者则是指没有时态和格变化的语言,是语言本身的一种特性。两者不应混淆。 有观点认为,朝鲜语和日语也是孤立语言,它们跟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语系可能都没有关联。持该观点的学者们以「同源词问题」支持着该观点。.

新!!: 愒語和孤立语言 · 查看更多 »

布魯夏斯基語

布魯夏斯基語(bsk),即勃律语,是一種中亞的語言,使用該語言的人口約有8.7萬(2000年統計)。此種語言的使用者都是布魯紹人(Burúšo),布魯紹人當中有5萬到6萬居住在克什米爾北部的坎巨提、那格尔等地的山區。由於山區地方偏僻,各地的居民都形成了各自的方言體系。现在的布魯夏斯基語的词汇裡除了固有的字詞以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從烏爾都語及其他周邊民族而來的借詞。這些借詞,有些來自達爾德語支(Dardic languages)。布魯夏斯基語有三種方言,取名於當地的三個主要山谷。這三種方言分別為:洪扎Hunza、那格尔Nagar及亚辛Yasin。.

新!!: 愒語和布魯夏斯基語 · 查看更多 »

介詞

介詞、介系詞(英語:adpositions)是語法中定義的一種詞彙,用來描述字詞之間的時間、空間或文法關係。可以區分為前置介詞(preposition)、後置介詞(postposition)和框式介詞(circumposition)。.

新!!: 愒語和介詞 · 查看更多 »

彼得·西蒙·帕拉斯

彼得·西蒙·帕拉斯(Peter Simon Pallas,)是一位德意志博物学家,出生于柏林,曾先后在哥廷根大学和莱登大学学习,之后帕拉斯前往西欧考察,期间研究出了新的动物分类。1767年受叶卡捷琳娜二世之邀前往俄罗斯,担任圣彼得堡科学院教授。帕拉斯长时间在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收集生物和地质标本,曾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以南发现一颗重达700公斤的石铁陨石,是人类第一次发现并研究橄榄陨石。.

新!!: 愒語和彼得·西蒙·帕拉斯 · 查看更多 »

德內-葉尼塞語門

德內-葉尼塞語門(Dené–Yeniseian languages),舊作德內-葉尼塞語系,亦作達內-葉尼塞語系或提納-高加索語系,是一個建議中的語言關係,由現時流通於北美洲西北部的納-德內語系與西伯利亞地區中部的葉尼塞河流域的葉尼塞語系合併而成。這種超越語系的語言關係,過去稱為超語系,現在稱為"language phylum",姑且可以譯為「語門」,即「語言」及生物學上「門」(phylum)的意思。它是現時首個在語言學上證明了新舊世界聯繫的見證,亦支持了亞洲及美洲早在哥倫布到達美洲前,就已經有跨海洋的接觸。.

新!!: 愒語和德內-葉尼塞語門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愒語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Krasnoyarsky krai)位於西伯利亞中部,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根據2005年4月17日的公民投票,兩個主體級自治區泰梅尔(多尔干-涅涅茨)自治区和埃文基自治区於2007年1月1日合併入本区。面積2,339,700 km² (俄羅斯第二,佔國土面積13%),人口2,966,042 (2002年),首府克拉斯诺亚爾斯克。.

新!!: 愒語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 · 查看更多 »

納-德內語系

納-德內語系(英语:),或作納-得內語系、納-達內語系或納-德內諸語言,都是指北美洲原住民的一個建議中的語系,主要分布於加拿大西南部(包括西北地區、育空地區及其鄰近地域)和美國西北部(阿拉斯加州,加上俄勒岡州西南部和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納-德內語系包含了現時的阿薩巴斯卡語系諸語言、埃雅克語 (Eyak)、特林吉特语 (Tlingit)。 納-德內語系的建議在最初提出時,還包括海達語(),但有關與其他語言的關聯有爭議。在2008年3月,有語言學家發表一個建議,把納-德內語系與在西伯利亞通行的葉尼塞語系合併成為德內-葉尼塞語系,並確認語跟這個新語系內的成員並沒有關連。這個建議,得到相當數量的語言學家支持。.

新!!: 愒語和納-德內語系 · 查看更多 »

西伯利亚

西伯利亞(Сибирь),古稱「鮮卑利亞」或「錫伯利亞」,是俄羅斯及蒙古国北部的一片非常大的地域,佔有整個北亞,面積約1,276萬平方公里,範圍西至烏拉山脈、東至太平洋;北至北冰洋,南至哈薩克的中北部,以及蒙古国和中國的邊境。整個地域除了西南部份屬於哈薩克以外,其餘的都屬於俄羅斯,並且占据了其75%的領土。.

新!!: 愒語和西伯利亚 · 查看更多 »

西里尔字母

西里尔字母(Кирилли́ческий алфави́т或Кири́ллица,转写:Kirilličeskij alfavit或者Kirillica),也译作基里尔字母,又称斯拉夫字母,是通行于斯拉夫语族大多数民族中的字母书写系统。2011年時在歐亞大陸約有二億五千萬人的國家語言是以西里尔字母為標準文字,其中有半數在前蘇聯疆域範圍內。 西里尔字母大部分是以安色爾體希腊字母為基礎,並包括一些來自格拉哥里字母的字母,還包括一些連字。增添的字母用於古教會斯拉夫語且希臘語沒有的輔音。其名稱出於對先前創立格拉哥里字母的來自拜占庭的聖西里爾和美多德兄弟的敬意。學者們認為西里尔字母是由聖西里爾和美多德早期的門徒發展出來並規範化的。 在2007年1月1日歐盟東擴後,由於新加入的保加利亞使用西里尔字母,因此西里尔字母成為繼拉丁字母及希臘字母後的第三種歐盟官方字母。.

新!!: 愒語和西里尔字母 · 查看更多 »

語序

語序(word order)是一種文法上的詞彙的順序,任何語言都有主詞、受詞、動詞之分,因此就出現了語序和語法格的問題,多數的語言都有一種主要的語序,如漢語、英語等,但是有時不只有一種,像德語、荷蘭語等語言有次要的語序,另一方面,有些語言由於格變化相當地清楚因而語序相當地自由,像排灣語、拉丁語、芬蘭語等,德語在相當程度上也是如此,不過德語的語序並非完全地自由,動詞不能任意變換位置(主句第一個動詞(包括助動詞)固定在第二位,主句第二個動詞(包括助動詞)之後的動詞(包括助動詞)及子句的所有動詞放在最後),且德語除了陽性單數以外,其餘狀況的主賓格同形。許多語言同時具備格變化和特定的語序。.

新!!: 愒語和語序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新!!: 愒語和蘇聯 · 查看更多 »

鵒語

iso3 鵒語(Yugh、Югский、鵒,余蜀切,音同“浴”/yù/,尤克語)是一種葉尼塞語系的語言,接近愒語,鵒人的母語。鵒人分佈于中西伯利亞 葉尼塞河流域的南部。過去被認爲是孤立語言愒語的一種方言。1990年代初,有報告表明,該語言只剩下兩到三位不流利的使用者。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只有一位鵒人被計算在內。可以認爲現在已經消亡。.

新!!: 愒語和鵒語 · 查看更多 »

葉尼塞河

葉尼塞河(Енисе́й),古称剑河,是流入北冰洋最大的河流。比密蘇里河—密西西比河短,但流量是前者的1.5倍。起源於蒙古國,朝北流向喀拉海,其流域範圍包含了西伯利亞中部大部分地區。如以色楞格河—安加拉河為源頭計算,全長5,539 公里。 上游湍急,多急流、洪水,周圍人口稀少。蘇聯政府利用勞改犯人在中游修築水壩,為工業提供電力,遺留了嚴重的污染問題。在穿越人口稀疏的針葉林時,無數支流匯入。最後到達無人煙的的凍原地區——每年有超過半年時間處於冰封狀態。與其他西伯利亞的河流一樣,近年流量有上升趨勢,有指是全球暖化所導致。由此形成北冰洋鹽度下降,可能透過海流對全球造成影響。.

新!!: 愒語和葉尼塞河 · 查看更多 »

SOV

#重定向 主賓動語序.

新!!: 愒語和SOV · 查看更多 »

汉-高加索语系

#重定向 德內-高加索語系.

新!!: 愒語和汉-高加索语系 · 查看更多 »

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s)是语言学家按照谱系分类法划分的一组语群,但是划分的形式很多。这个语系至少包含汉语族和藏缅语族,共计约400种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缅甸、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等亚洲各国和地区。按使用人数计算,是仅次于印欧语系的第二大语系。.

新!!: 愒語和汉藏语系 · 查看更多 »

愒人

凯特人或愒人(Кеты,Kets,愒(kài/qì)),是居住在西伯利亚的一支操凯特语的民族。在沙皇俄国时期,被称作“奥斯蒂亚克人(汉特人)”,并未从其它西伯利亚民族中区分出来。随后,又被称作“叶尼塞-奥斯蒂亚克人”,因其居住在叶尼塞河的中下游地区。现在,凯特人居住于叶尼塞河的中东部地区。.

新!!: 愒語和愒人 · 查看更多 »

數詞

數詞就是表示數目和次序的詞。.

新!!: 愒語和數詞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愒语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