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德国

指数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815 关系: 动物总动员城堡之路城邦城际快车基尔基爾運河埃尔福特埃森原始印歐語原始日耳曼語县 (德国)博登湖博朗华姓华沙条约组织占领鲁尔区卡塞尔文献展卡尔·马利亚·冯·韦伯卡尔·马克思卡尔·本茨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卡斯帕·弗里德里希卡普政變卢萨蒂亚卢森堡印度菜印度教印象派印欧语系南德意志报協約國古典主义音乐古典时代古高地德語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商业化台奥多尔·冯塔纳叙尔特岛叙任权斗争吞灭同盟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軍事佔領德國各国人口预期寿命列表各国人均啤酒消费量列表各国出口额列表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国际汇率)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购买力平价)各国国防预算列表...各国生育率列表各国汽车产量列表吕贝克吕根岛君特·格拉斯塔利班塔西佗墨西哥灣暖流墨洛溫王朝多哥蘭多瑙河多特蒙德大众汽车大国大韩民国大萧条大西洋主義大陆性气候奎德林堡奥古斯都奥地利奥匈帝国奥迪奥雷·舍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奥林匹克运动会德国代表团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奥斯特拉西亚奥托·哈恩奥托·冯·俾斯麦奥托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奥托王朝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奧托·李林塔爾奶酪威廉·伦琴威廉·勞倫斯·夏伊勒威廉一世 (德国)威廉二世 (德国)威廉港威斯巴登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婴儿死亡率孤岛危机系列孤岛惊魂系列宁那·华纳·法斯宾德宗教改革安塞姆·基弗安联安格拉·默克爾寿司小德意志小汉斯·霍尔拜因尤尔根·哈贝马斯尤利烏斯·凱撒尼安德特人尼安德河谷工人物语系列工程师已開發國家巴巴羅薩行動巴伐利亚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巴伐利亞森林國家公園巴登-符腾堡巴登-符腾堡巴洛克建筑巴洛克音乐巴洛克艺术巴斯夫上索布语不來梅州不来梅不来梅大学不来梅哈芬帝國議會 (神聖羅馬帝國)帝国自由城市帝国政治体中小型企業中国基督教中国菜中欧丹麦丹麦语主題公園东向移民运动东德转型与和平革命东欧东欧剧变东方政策东日耳曼语支布拉格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上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列表世界銀行集團世界遗产世界记忆项目世界报 (德国)世界杯足球赛世界旅游组织三十年戰爭三國同盟下奧得河河谷國家公園下萨克森九十五条论纲幼儿园乌拉尔山脉义务教育亚琛工业大学亚琛主教座堂亞斯蒙德國家公園亥姆霍兹联合会庫爾德語京都议定书亮点康边停战协定康斯坦茨大学康拉德·阿登纳康拉德·楚澤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人权云杉属今日美國代議民主制什叶派什未林伊朗人伊斯兰教伊拉克战争伊曼努尔·康德弗劳恩霍夫协会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弗兰茨·马尔克弗莱堡弗里德里希·尼采弗里德里希·席勒弗里德里希·谢林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弗里西语弗里茨·朗弗里斯兰人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弗朗茨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低地德语彼得·保羅·魯本斯何處是我家佛教微生物学德奧同盟德奧合併德属萨摩亚德属西南非洲德式圣诞蛋糕德國外交部德國國家足球隊德國國營鐵路德國國會大廈德國咖哩香腸德國眾議院德國統一日德國聯邦司法部德國聯邦國防軍德國聯邦國防軍陸軍德國聯邦內政部德國聯邦經濟合作及發展部德國聯邦總統德國聯邦統計局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德國鐵路股份公司德國行政區劃德國駐外機構列表德國高速公路德國教育德国城市列表德国城市列表 (按人口排列)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德国历史德国十一月革命德国大学卓越计划德国大学列表德国广播德国之声德国唯心主义德国入侵卢森堡德国前东部领土德国社会民主党德国空军德国统一社会党德国电影德国电信德国DAX指数德国联邦参议院德国联邦大会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德国联邦议院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德国表现主义德国语言德国足球甲级联赛德国足球运动德国葡萄酒之路德国铁路德国铁路公司德国民法典德国海军德国新联邦州德国总理德累斯顿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德美關係德语德语文学德新社德意志德意志1848年革命德意志帝國德意志之歌德意志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统一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德意志關稅同盟德意志邦聯保罗·冯·兴登堡保罗·范迪克保时捷志愿消防局俄罗斯俄语土耳其烤肉土耳其语土星5号运载火箭圣诞树圣母教堂 (德累斯顿)地產抵押馬克地方话匈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大西洋漂流北德意志邦聯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北海 (大西洋)北日耳曼语支圆面包包豪斯國家元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會圖書館 (美國)價值觀外交列奧波爾德·莫扎特创业公司刀刺在背传说喀爾巴阡山脈原始山毛櫸森林和德國古山毛櫸森林喀麦隆哥特佛伊德·波姆哈布斯堡王朝哈爾茨國家公園再見列寧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冷杉属冷战内布拉凡尔登条约凡尔赛宫凡尔赛条约凯尔特人全德汽车俱乐部兩德統一八大工業國組織公共服務公债共产主义共和立憲制克萊門斯·梅特涅勃兰登堡勒芒24小时耐力赛国家人口密度列表国家人口列表国家面积列表国家防卫军国会纵火案国会纵火法令国内生产总值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国歌图片报图林根BMWCrytek犹太人犹太人大屠杀犹太教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瓦登海國家公園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现代主义建筑玛丽亚·特蕾西亚獾亚科班贝格現代音樂理查德·瓦格纳理查德·施特劳斯理性主义研究開發社交网络游戏社会市场经济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种族灭绝科索沃战争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科隆科隆大学科隆主教座堂穆迪突出部之役竊聽風暴立法机构第三产业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亞琛和約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戰勝利紀念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对德意志人的驱逐節約能源米利茨國家公園米其林指南納粹德國納粹集中營索布人索布语綠化约克大学 (加拿大)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约翰·巴普蒂斯特·齐默尔曼约翰·肯尼迪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约翰内斯·古腾堡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约瑟夫·博伊斯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纪元系列纳米比亚纳粹德国对同性恋的迫害及屠杀纳粹党纽伦堡纽伦堡审判纽伦堡法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学人经济互助委员会维尔纳·海森堡维尔茨堡维也纳会议维利·勃兰特维斯马缓和政策罗姆人罗姆语罗伯特·威恩罗伯特·科赫罗伯特·舒曼罗纳德·里根罗马天主教罗马军团罗马法罗蕾莱罗斯托克罗斯托克大学罗曼式建筑罗曼语族美元美国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茵河畔法兰克福羅馬帝國真菌疏林瑞士瓦盧斯瓦登海瓦西里·康定斯基申根区电影节电磁波焦点 (杂志)物理学直接选举盖革计数器白丝带Deep SilverDHL隐形冠军企业音韻學韋納·荷索莱尼·里芬斯塔尔莱茵兰莱茵兰-普法尔茨莱茵河莱比锡大学聚变能聯邦研究部遜尼派职业教育道威斯計劃联合国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联立制联盟90/绿党联邦州 (德国)联邦主义联邦制荷兰荷蘭語草木灰菲森萊茵邦聯萨尔布吕肯萨克森-安哈尔特萨克森公国萨克森自由州萨拉热窝事件落叶松属面包青铜时代表现主义行为艺术行政区 (德国)行政法行政机构装饰风艺术褐煤西德西班牙语西门子公司西欧西波美拉尼亞潟湖地區國家公園西斯拉夫民族西方美术史西日耳曼語支馬丁·路德首都觀念藝術觀點主義計劃經濟马丁·海德格尔马克斯·利伯曼马克斯·玻恩马克斯·恩斯特马克斯·普朗克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马格德堡马歇尔计划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马普学会語言變體諺文高卢人魏玛魏玛宪法魏瑪共和國議會制议会共和制语法学诺贝尔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鲁道夫·狄塞尔賽巴斯蒂安·維泰爾賽車贝塔斯曼财富世界500强购买力平价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超现实主义超級名模路德城维滕贝格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路德维希·范·贝多芬路德维希·艾哈德路德维希港鹿科麥克斯·霍克海默麦德龙黑森黑死病黄金二十年代黛安芬轴心国达豪集中营迪特·拉姆斯迪特里克·布克斯特胡德迈克尔·米夏尔斯基迈克尔·舒马赫霍亨索伦王朝霍亨斯陶芬王朝茨温格宫霸王行动胡戈·容克斯舍宁根航空航天工程阿基坦阿富汗戰爭 (2001年)阿尔卑斯山阿尔布雷希特·丢勒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阿列维派阿勒曼尼人阿图尔·叔本华阿米尼烏斯阿道夫·希特勒阿道夫·希特勒之死阿赫迈底亚阿里斯·卡莱泽阿波罗计划阿拉曼人蘇台德區問題赫尔曼·黑塞赫伯特·马尔库塞薩克森小瑞士薩爾蘭葡萄牙語蒂宾根大学股票铁幕铁克诺音乐野兔野豬重金属音乐自由自由主义自由民主党 (德国)自行車高速公路里斯本条约金熊奖蕨类植物腓特烈·威廉四世艺术新闻艾滋病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英国广播公司英语苔藓植物门雨果博斯雷根斯堡電子音樂老卢卡斯·克拉纳赫耶和華見證人耕地选帝侯F1世界车手冠军列表F·W·穆尔瑙G20峰会GamescomPiranha BytesPUMASAP公司T-4行动Ubisoft Blue ByteV-2火箭X射线柏林柏林-泰格尔奥托·利林塔尔机场柏林圍牆柏林動物園柏林国际电影节柏林电视塔柏林西非會議柏林航空柏林自由大学柏林洪堡大學查理大帝查理六世 (神圣罗马帝国)查理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捷孚凯捷克条顿堡森林战役東德東法蘭克王國東方集團松屬松柏門杜塞尔多夫杜塞尔多夫机场杜伊斯堡栎属核电站核裂变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格奥尔格·巴泽利茨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韩德尔格哈德·里希特格哈特·霍普特曼格哈特·施羅德格赖夫斯瓦尔德格林兄弟标准普尔桁架 (工程)桥社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梅賽德斯-賓士楚格峰極權主義標準德語欧元欧元区欧陆法系欧洲欧洲中央银行欧洲统计局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联盟欧洲联盟委员会欧洲联盟成员国欧洲足球锦标赛歐洲協調歐洲區域或少數民族語言憲章歷史主義死亡率歌地亞·雪花比例代表制比利时比萨饼水力發電水管理水青冈属民主民族主義汉堡汉莎航空汉萨同盟汉诺威河狸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沃尔夫冈·朔伊布勒沃尔夫斯堡沃尔夫拉姆·冯·埃申巴赫沃克·施隆多夫沃纳·冯·布劳恩波兰波兰语波罗的海波鸿波茨坦波蘭戰役波恩法國二月革命法兰克尼亚王朝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福汇报法兰克福机场法国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战争法语法蘭克-華特·史坦麥爾法蘭克人法蘭克福國際機場法蘭克福國民議會活字印刷术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溫·韋德斯滅絕營漢斯·蓋革木骨架有声电影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惠誉国际戴姆勒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奖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戈特弗里德·森佩尔戈特利布·戴姆勒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戈特洛布·弗雷格我是柏林人明镜易北河浩室音乐浪漫主义浪漫主義音樂浪漫之路海德堡城堡海德堡大学海德堡人海因里希·布吕宁海因里希·伯尔海因里希·赫兹海迪·克林海水浴場斐迪南·冯·齐柏林斯坦尼斯瓦夫·蒂利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斯塔西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斯图加特斯拉夫人新天鹅堡新帝国主义新艺术运动新教方言施瓦本汝拉山施特拉爾松德文德尔施泰因7-X文化遗产文理中学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建筑无宗教日语日耳曼日耳曼尼亚日耳曼尼亚志日耳曼人日耳曼语族日本撒克遜人放射化学放射性政府首脑意昂集团愛迪達数学家教宗良三世慕尼黑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再保险慕尼黑啤酒节慕尼黑皇家宫廷啤酒屋慕尼黑机场托马斯·曼拿破崙戰爭拿破仑一世拉丁语曼海姆总和生育率普奥战争普丹战争普利兹克奖普魯士王國普法戰爭.de.eu1848年革命1932年7月德国联邦选举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93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974年世界杯足球赛1988年欧洲足球锦标赛2005年德国联邦议院选举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20國集團 扩展索引 (765 更多) »

动物总动员

《动物总动员》(Konferenz der Tiere),2010年德国3D动画电影,由雷恩哈德·克洛泽(Reinhard Klooss)和胡戈尔·坦普(Holger Tappe)导演。德国于2010年10月7日上映,中国于2011年6月24日上映。 作为一部环保题材的电影,本片的主题是人类要保护环境、善待动物和制止气候变暖。.

新!!: 德国和动物总动员 · 查看更多 »

城堡之路

城堡之路(Burgenstraße)是一条主要位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和巴登-符腾堡州)及小部分位于捷克的旅游路线,从曼海姆到布拉格,全长约长约1000公里。 这是一条传统旅游路线,1954年确定了从曼海姆经海尔布隆到纽伦堡的经营合作关系,并在1994年延伸到布拉格。路线穿越内卡河谷,霍恩洛厄平原,弗兰肯高地,弗兰肯小瑞士等地。.

新!!: 德国和城堡之路 · 查看更多 »

城邦

城邦或城國、都市國家(City state),是指城市範圍同國家範圍幾乎完全相同的一種國家型態,而政府主權或自治權也呈範圍相同。現時的代表國家即為新加坡、梵蒂岡等。 歷史上的城邦通常是大文化圈的一部份,如古希臘城邦(如雅典、斯巴達)、迦南的腓尼基城邦(如推羅、西頓)、中部美洲的瑪雅城邦、絲綢之路上的小國(如撒馬爾罕、布哈拉)、东非城邦(如基尔瓦、马林迪)和意大利城邦(如佛羅倫萨、威尼斯)。 歐洲歷史上有兩個重要的城邦時期—古希臘的城邦和文藝復興時的意大利城邦,現時歐洲的文明都發源自這些時期。然而,這些文明的城邦通常只存活很短時間,因為它們的土地和實力都不足以抵抗周圍的外敵。此外,這些小區域組織在鬆散的地理和文化個體中互存,成為大國建立穩固勢力的障礙。故此,他們大多融入於更大的社會體系、以至民族國家。.

新!!: 德国和城邦 · 查看更多 »

城际快车

#重定向 城際快車.

新!!: 德国和城际快车 · 查看更多 »

基尔

基尔(Kiel,)是德国北部城市,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首府。面积118.4平方千米,人口233,244人(2005年)。 邻靠于波罗的海基尔湾,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该市一直是德国主要的海军基地。基尔是德国造船业中心,基尔运河的东段终点。基尔还有一所重要的大学基尔大学。 基尔的航海比赛非常有名,基尔周是全世界最大的航海赛事之一。在1936年和1972年,奥运会在柏林和慕尼黑举行时,赛艇项目都在基尔举行。.

新!!: 德国和基尔 · 查看更多 »

基爾運河

基尔运河 (Nord-Ostsee-Kanal, Kieler Kanal,Kiel Canal),又称北海-波罗的海运河,1948年前被称为威廉皇帝运河。是一条位于德国最北方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全长98公里(61英里)长的运河。运河西起北海畔易北河口的布伦斯比特尔,跨越日德兰半岛,东至波罗的海的基尔湾的霍尔特瑙港。运河连接了北海和波罗的海,使得来往船只不必再绕过日德兰半岛,平均节省了460公里(合250海里)的路程。这样节省了航行时间,又可避免有风暴危险的海域。按照运河官方网站的说法,基尔运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人工航道,2007年有43000艘较大船只经过运河。.

新!!: 德国和基爾運河 · 查看更多 »

埃尔福特

埃尔福特(Erfurt)是德国中部的一个城市。它是图林根州的首府,并是一个有196,500人口的制造业中心。 埃尔福特东北100公里是莱比锡,向西113公里是卡塞尔和向西北180公里是汉诺威。向外联系则可从慕尼黑转机往埃尔福特机场。.

新!!: 德国和埃尔福特 · 查看更多 »

埃森

埃森(Essen)是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里鲁尔区的一个非县辖城市,是杜塞尔多夫行政区的联邦州总中心之一。它是德国的一座大城市,大概有59万人口。按统计日期和数据来源来分,埃森位於第八,(杜塞尔多夫第六,多特蒙德第七。)该市还是莱茵兰风景区联盟和鲁尔区区域联盟成员。.

新!!: 德国和埃森 · 查看更多 »

原始印歐語

原始印歐語(Proto-Indo-European, PIE)是後世語言學家根據現時印歐語系諸語的特色,透過比較語言學的方法而所倒推出來的假想語言。這種假想語言被認為是現時印歐語系諸語的共同祖先。雖然原始印歐語沒有得到直接證實,但其基本的發音和辭彙都通過比照法重構了出來。 標準慣例是將未證實的形式用星號標記岀來:*ṷódōr(“水”,比較英語的water)、*ḱṷon(“狗”,比較英語的hound)、*treḭes(“三”,陽性,比較今日英語沒有詞性的three)等。現代印歐語的很多詞都是從這些“原始詞”經過有規律的語音變化發展而來(比如格林定律)。 所有的印歐語都是屈折語,不過很多現代印歐語(包括近代英語),都已經失去了大多數屈折變化。通過比較重建法,有很大可能後期的原始印歐語是屈折語(後綴比前綴多)。然而,經過詞內重建和分析那些重建後看起來最古老詞的各種形態,最近語言學者發現早期原始印歐語很有可能是詞根屈折語,像原始閃米特語一樣。 其他一些學者認為,高加索語系和印歐語系是最近的近親,尤其是在格鲁吉亚和土耳其使用的西北高加索語言。雖然列出一些事實證據,但這種假設並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同。.

新!!: 德国和原始印歐語 · 查看更多 »

原始日耳曼語

原始日耳曼語(Proto-Germanic),或曰共同日耳曼語(Common Germanic),是猜想中存在的一個所有日耳曼語族語言的共同祖先。原始日耳曼語的相關內容,並非以存留至今的文件,來證明其詞根的形式等的,而是以比照法來重構的。另外,有些人認為,有些約於西元200年左右寫成,並存留至今的盧恩字母寫成的碑銘,其題字裡的語言是原始諾爾斯語或甚至於是直接從原始日耳曼語發展而來的晚期共同日耳曼語 。有人認為,有些存在於非日耳曼語言當中的日耳曼語言借詞,被認為是在原始日耳曼語時候就被借入這些語言的。例如芬蘭語和愛沙尼亞語的kuningas(意即「國王」)這個詞,就和原始日耳曼語的*kuningaz這個字的形式相似;另外,原始日耳曼語本身是一種由原始印歐語發展出來的語言。.

新!!: 德国和原始日耳曼語 · 查看更多 »

县 (德国)

县(Landkreis),是德国的一级行政区划,处于行政区或联邦州之下,市鎮之上,與獨立市為同一等級。.

新!!: 德国和县 (德国) · 查看更多 »

博登湖

博登湖(Bodensee),也称康斯坦茨湖(Lake Constance),位于瑞士、奥地利和德国三国交界处,由三国共同管理,湖区景色优美,风景迷人。博登湖由三部分:上湖(Obersee)、下湖(Untersee)和Seerhein组成。 博登湖面积536平方公里,最深处254米,是德语区最大的淡水湖,每年为当地450万居民提供1800万立方米饮用水。.

新!!: 德国和博登湖 · 查看更多 »

博朗

德國百靈公司(Braun GmbH)為一間德國公司,又称--公司,於1921年創立,主要的產品是家用电器。 百靈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美国和中国都设有自己的公司,全球员工超过7500人。产品包括10大类200多种小家电产品,涉及电动剃须刀、电动口腔护理产品、脱毛器、食品加工器、咖啡机、电熨斗、耳朵测温计、护发设备、时钟和计算器。 1967年百靈公司被吉列公司收購為子公司。2005年,吉列公司被寶潔公司(P&G)收購,百靈公司也成為宝洁公司的子公司。2012年,宝洁公司与迪朗奇公司达成协议,授权德龙公司经营博朗旗下的厨房小家电业务。寶潔亦授權Kaz公司以及Zeon公司生產博朗人體測計儀、計算機以及鐘錶。現時博朗公司集中研發及生產個人護理工具。.

新!!: 德国和博朗 · 查看更多 »

华姓

華姓(陰平音或去聲韻,作姓氏使用時不作陽平音。ㄏㄨㄚˋ,不唸作ㄏㄨㄚˊ、ㄏㄨㄚ,粵語讀waa6(話))為漢字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8位。在當代中國姓氏中排名第196位,人數約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五(萬分之五)。.

新!!: 德国和华姓 · 查看更多 »

华沙条约组织

--(Организация Варшавского Договора,--)曾經是為對抗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势力而成立的共产党国家政治军事同盟。1955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包括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東德)签署了《华沙公约》(又稱「蘇東條約」,全称《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由原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起草,1955年5月14日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除南斯拉夫以外,全部加入华约组织;在亞洲方面,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之外,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都是华约组织觀察員。1990年两德统一,东德退出华约,此后华约便逐渐陷入瘫痪状态,但直到1991年华约组织才宣告解散。目前大部分原华约成员国在冷战结束后都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只有少数国家未加入北约。.

新!!: 德国和华沙条约组织 · 查看更多 »

占领鲁尔区

#重定向 占领鲁尔.

新!!: 德国和占领鲁尔区 · 查看更多 »

卡塞尔文献展

卡塞爾文獻展(Kassel Documenta)是世界最著名的藝術展覽之一,在德國卡塞爾每5年舉辦一次,與巴西聖保羅雙年展及威尼斯雙年展並稱為世界三大藝術展,在三大展覽中資歷排行第三。.

新!!: 德国和卡塞尔文献展 · 查看更多 »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

卡尔·马利亚·弗里德里希·恩斯特·冯·韦伯(Carl Maria Friedrich Ernst von Weber,),德国作曲家。 韦伯从小接受良好的音乐薰陶,母亲是一名歌手,父亲是巡回剧团的经理,他随父亲在各地旅行的时候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并接触到繁多的民间音乐,这成为他后来所创作的民族主义题材歌剧的源泉。10岁时跟随海顿的弟弟米夏埃尔学习作曲,1798年去慕尼黑深造,之后定居维也纳。从1804年开始,先后在布雷斯劳、布拉格和德雷斯顿等地担任指挥。1824年为英国皇家歌剧院写作《奥伯龙》,两年后首演时作曲家亲往伦敦指挥,但经过长途的劳累他的身体情况恶化,于首演两个月后因肺病客死异乡。 1820年的《魔弹射手》(《自由射手》)是他最成功的歌剧,取材于阿培尔(Johann August Apel)的小说,被认为是德国第一部浪漫主义歌剧。另外还有1823年的《欧丽安特》,这部歌剧中没有口白,音乐持续不断,虽然脚本比较晦涩,但完全地复制出中世纪骑士社会的气氛。 韦伯十分鍾愛钢琴的音色,因此写作了许多优美的钢琴曲,其中要数1819年献给其妻子的钢琴独奏曲《邀舞》最为出色。这支曲子描绘的是在舞会上,一位绅士彬彬有礼地邀请一位害羞的淑女共舞,小姐拒绝了,男子更加恳切地相邀,小姐红着脸将手递给男子,两人步入舞池,他们随着优美的圆舞曲翩翩起舞,一边亲切地交谈着,曲终人散时,男子向小姐致谢,带她走出舞池。.

新!!: 德国和卡尔·马利亚·冯·韦伯 · 查看更多 »

卡尔·马克思

卡爾·馬克思(;),早期在中國被譯為麥喀士,是猶太裔德國哲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革命理論家、新聞從業員、歷史學者、革命社會主義者。馬克思在經濟學上的工作解釋絕大多數工人和資本家間的關係,並且奠定後來諸多經濟思想的基礎。馬克思亦是社會學與社會科學的鼻祖之一,在卡爾·马克思的一生中出版过大量理论著作,其中最著名和具备超强影响力的两部作品分別有1848年發表的《共產黨宣言》和1867年至1894年出版的《資本論》。 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出生在普魯士萊茵省特里爾,一個相对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1835年10月就讀于德國波昂大學和柏林洪堡大學期間的马克思,開始對青年黑格爾派的哲學觀點產生興趣。大學畢業以後,馬克思為科隆地区的一家持有激進观点的報紙供稿,與此同時,其自身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思想萌芽,開始渐渐成形。1843年時馬克思移居法國巴黎後,马克思繼續在其他持有激進觀點的相关報社,从事专栏寫作;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马克思遇見了後來的重要朋友和支持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49年,馬克思遭流放後便與妻兒一起遷居到英國倫敦。他到達倫敦後依然繼續從事寫作工作,同時也開始構建他關於社會經濟活動的理論。馬克思還積極參與社會主義運動,並很快在第一國際中成為重要人物。 馬克思關於社會、經濟與政治的理論被統稱為馬克思主義,主張人類社會是在控制生產資料的統治階級與提供勞動生產的勞動階級間不斷的階級鬥爭中發展而成。馬克思認為國家是為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而運轉,而這又常常被視為大眾的公共意志。他同時也預言如之前存在過的社會經濟體系一樣,資本主義的內部矛盾會導致它自身的滅亡,並會被新的社會主義社會形態所取代;而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存在的矛盾,將會由工人階級奪取政治權力而終結,最終建立工人所管理、形成无任何階級制度的共產主義社會。馬克思積極地實踐他的理論,指出工人階級應該有組織地發動革命,推翻資本主義以改變社會經濟體制。 馬克思由于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創始人,长期以来广泛受到許多人的讚美和批評,因此马克思也被人们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卡爾·馬克思与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并列為新哲學學說的奠基者;他還与法國社會學家艾彌爾·涂爾幹、德國政治經濟學家馬克斯·韋伯並列為現代社會科學建立者。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也在国际领域,极其强烈地影響着越来越多的知識分子、工會和政黨,並且以馬克思的想法為核心基礎而延伸出许许多多的不同派別、学术体系。.

新!!: 德国和卡尔·马克思 · 查看更多 »

卡尔·本茨

卡尔·弗里德利希·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德国机械工程师和企业家,他是奔驰汽车的创始人,1886年他设计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能实际应用的内燃机发动的汽车,有三个轮子,现保存在斯圖加特奔驰博物馆内。1893年制造出第一辆4轮汽车,1899年制造出第一辆赛车,1906年本茨和他的两个儿子在拉登堡成立了奔驰父子公司,奔驰汽车成为世界著名品牌,1926年奔驰公司和戴姆勒汽车公司合并。.

新!!: 德国和卡尔·本茨 · 查看更多 »

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

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当代最重要的德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

新!!: 德国和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 · 查看更多 »

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

约翰·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Johann Karl Friedrich Gauß;), 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生于布伦瑞克,卒于哥廷根。高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Dunnington, G. Waldo.

新!!: 德国和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 · 查看更多 »

卡斯帕·弗里德里希

#重定向 卡斯帕·大衛·弗雷德里希.

新!!: 德国和卡斯帕·弗里德里希 · 查看更多 »

卡普政變

卡普政变 (Kapp-Putsch, 全称卡普-吕特维兹政变 Kapp-Lüttwitz-Putsch) 是一场企图推翻魏玛共和国的政变,导火线是魏玛政府签署凡尔赛条约。 1919年初,正规军德国国防军大约有350,000人,当中250,000人更加入自由军团的不同组织。但根据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的军队人数最多为100,000人。因此,政府需要遣散自由军团。 1920年3月,政府下令解散Marinebrigade Ehrhardt。它的领导人拒绝从命,向柏林国防军司令瓦尔特·冯·吕特维兹(Walther von Lüttwitz)将军求援,希望争取他支持。吕特维兹其实在1918至19年负责组织自由军团,又是热情的君主主义者,因此要求总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和国防部长古斯塔夫·诺斯克停止裁军计划。艾伯特拒绝后,吕特维兹就下令Marinebrigade Ehrhardt 进驻柏林。这支军队在3月13日占领柏林——因此,吕特维兹是策动政变的首脑。然而,政变的名义领袖是沃尔夫冈·卡普——来自东普鲁士、62岁的公务员和热情民族主义者。 其后,诺斯克下令正规军镇压政变,但是遇到阻碍。陆军领导人汉斯·冯·塞克特将军告诉他:「国防军不打国防军。」塞克特不支持政变,但也不打算镇压它。魏玛政府被迫放弃柏林,逃到斯图加特,然后号召德国工人以大罢工对抗政变。很多工人参与罢工,令国家陷入瘫痪,政变自是失败。卡普和吕特维兹逃到瑞典。 魏玛共和国能够在1920年逃过一劫,是因为工人阶级愿意支援政府;而且,大部分自由军团的将领都不支持政变,也许是认为政变不合时机。.

新!!: 德国和卡普政變 · 查看更多 »

卢萨蒂亚

盧日采(Lausitz 上索布语:Łužyca 下索布语:Łužica Łużyce Lužice Lausatia)是一個位於歐洲大陸中部的地區,其地域橫跨德國、波蘭及捷克三國的疆界。盧日采是索布人的集中地,時自今日,仍然有尋求索布人獨立的組織在這地區活躍着。 根據鄰近不同語言可音譯.

新!!: 德国和卢萨蒂亚 · 查看更多 »

卢森堡

卢森堡大公国(Groussherzogtum Lëtzebuerg;Grand-Duché de Luxembourg; Großherzogtum Luxemburg),通称卢森堡(Lëtzebuerg;Luxembourg;Luxemburg),被邻国法国、德国和比利时包围,是一個位于欧洲的内陸國家,也是現今歐洲大陸僅存的大公國,首都盧森堡市。盧森堡是欧盟成员国,因境内有欧洲法院、欧洲审计院、欧洲投资银行等多个欧盟机构被称为继布鲁塞尔和斯特拉斯堡之后的欧盟“第三首都”。.

新!!: 德国和卢森堡 · 查看更多 »

印度菜

印度菜,又稱印度料理(Indian cuisine),其特色在於烹調時,以不同的香料混合做調味,此調味方法即著名的咖哩。 印度料理的異同最重要的因素在於其繁多的宗教及廣大的領土,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傳統飲食習慣和口味。 眾所皆知黃牛在印度是神聖的,因此印度教教徒絕不吃牛;伊斯蘭教教徒不食豬肉。因此印度的肉食通常以羊肉、雞肉及海鮮魚蝦等為主,以咖哩調味為共同特色,尤其是羊肉因其羶味重,而以多種香料去味。印度因宗教原因也有很多人是素食者。 人文地理的差異,印度南北的飲食習慣亦不同。北印度以烤餅麵食為主,南部以米食為主。而口味北部比南部淡、較不油膩,南部則較辛辣、口味鹹重,料理常見以牛奶、椰漿沖味等特色。 Category:印度飲食 Category:印度食品.

新!!: 德国和印度菜 · 查看更多 »

印度教

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是南亞次大陸佔主導地位的宗教,並包含許多不同的傳統。基於因果報應,印度教法和社會準則的“日常道德”規範,和廣泛法律的規定範圍。印度教基於一種獨有的知識或哲學觀點。它包括了濕婆教、毗湿奴派、沙克達教及其他許多的,和以業、法和社会规范為基礎的,內容是廣泛的日常道德。印度教是一套囊括各種不同的知識或是價值觀的宗教,而不是一套剛性,共同的信仰。 印度教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有些人則認為印度教是超越人類起源的「永恆的法」,“永恆的規律”或“永恆的道路”超越了人類的起源。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World Religions.

新!!: 德国和印度教 · 查看更多 »

印象派

印象派(Impressionnisme),是指于1860年代法国开展的一种藝術運動或一种畫風。印象派的命名源自於莫內於1874年的畫作《印象·日出》,遭到学院派的攻击,並被评论家路易·樂華(Louis Leroy)挖苦是「印象派」(起源)。 印象派畫作常見的特色是筆觸未經修飾而顯見,構圖寬廣無邊,尤其著重於光影的改變、對時間的印象,並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做為描繪對象。著名的藝術家有莫內(Claude Monet)、馬內(Édouard Manet)、竇加(Edgar Degas)、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等,其中塞尚(Paul Cézanne)後開創了後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 在視覺藝術領域的印象派後,很快的便出現了印象乐派、印象文學派等其他領域的類似派別。 印象主义画派是19世纪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它兴起于19世纪60~70年代,名于1874年此画派画家的第一次联展。19世纪最后三十年里,它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到整个欧美画坛。 如果说文艺复兴运动是近代绘画的开端,确立了科学的素描造型体系,把明暗、透视、解剖等知识科学地运用到造型艺术之中;那么印象派则是现代绘画的起点,它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之中,革新了传统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色彩学。它还认识到艺术形式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相对于欧洲传统的古典主义艺术来说,以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可以说是第一次革命浪潮,以库尔贝(Gustave Courbet)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可以成为第二次革命浪潮,以马內、莫內、竇加等人为代表的印象主义运动则可称为第三次革命浪潮。印象派画家虽然仍选择了写实主义的描绘方式,但是发现了在人工条件下描绘对象的方法。当他们仔细研究了传统的写实法则后发现,传统艺术的再现自然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观念之上的。因为传统绘画,画家写生大都在室内,主要依靠室内光在物体上产生柔和的明暗变化来画对象。这些画虽然也有不少微妙的色彩变化,但是这种方法始终是基于固有色的观点来描写对象的,因此总的色彩倾向是棕色调。人们也养成了欣赏这种油画的习惯,以至很少有人细心去研究在外光下会产生怎样的色彩效果。 印象派画家肩负起了重新研究光与色彩之关系的历史任务。他们不再依据传统的法则和教条,在受到巴比松画派和英国风景画家户外写生的启迪后,他们大胆地走出画室,面对自然进行写生创作。他们在室外写生后很少回画室再整理,让作品保持室外写生的生动性。而巴比松画派在外写生后,大多是绘画室进行创作整理的。印象派画家根据当代科学的发展,了解光的构成,光和色的关系,依靠自己眼睛的观察去再现对象的光和色在视觉中造成的印象。这样,人们在把握色彩方面完成了一次伟大的革命。现在美术学院教授的色彩理论以及条件色、对比色、色彩三要素等广为人知的色彩知识均源于印象派对色彩的研究成果。 很多人不了解印象派,以为这是一个相当前卫的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其实印象派只是一个同传统艺术一脉相承的画派。因为传统艺术主要是在遵循模仿写实的道路上发展,印象派并未放弃这个基本点,它的目标不过是更真实地从光和色的角度认识和再现对象。不同之处仅在于传统艺术只注意了对象的明暗关系变化,印象派却研究了光在物体上造成的丰富色彩效果。可以说印象派是传统艺术走向现代艺术的转折的起点。.

新!!: 德国和印象派 · 查看更多 »

印欧语系

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s),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系之一。欧洲、美洲、南亚和大洋洲的大部分国家都采用印欧语系的语言作为母语或官方语言。印欧语系包括約443种(SIL統計)語言和方言,使用人數大約有20億。.

新!!: 德国和印欧语系 · 查看更多 »

南德意志报

《南德意志报》(德语:Süddeutsche Zeitung,读作,缩写:SZ;又譯為《南德日報》)是德国发行量最大的以订阅方式发行的全国性报纸,由南德意志出版社发行,报社总部位于慕尼黑。.

新!!: 德国和南德意志报 · 查看更多 »

協約國

協約國(Allied Powers)主要由法國、俄羅斯、英國、日本、義大利和美國組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同盟國對敵。.

新!!: 德国和協約國 · 查看更多 »

古典主义音乐

古典主义音乐指的是1750至1820年时期的欧洲主流音乐。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由于他们都在维也纳度过自己的创作成熟时期,因而也称作“维也纳古典乐派”。.

新!!: 德国和古典主义音乐 · 查看更多 »

古典时代

古典时代(或称为古典时期、古典古代、古风时期,Classical antiquity)是对(以地中海为中心,包括古希腊和古罗马等一系列文明)的长期文化史的一个广义称谓。在这个时期中,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十分繁荣,对欧洲、北非、中东等地施加巨大的影响。 通常认为古典时代起始于古希腊最早的文字记录,即公元前8-7世纪荷马史诗,一直延伸至以及罗马帝国的衰落。古典时代的结束伴随着古典时代晚期(公元300-600年)古典文化的崩溃,欧洲历史随后进入中世纪前期(公元600-1000年)。这段历史时期涵盖广袤的领土、多种不同的文化与历史分期。后世爱伦·坡的一句诗很好的诠释“古典时代”一词的含义:“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受到古代东方文明影响的古希腊文化,以其艺术、哲学、社会、教育思想,一直影响着整个古典时代。这些思想被古罗马人继承和效仿。这些来自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底蕴对现代社会的语言、政治、教育系统、哲学、科学、艺术、建筑有巨大的影响:从当时现存的古典时代残片中,一场巨大的复兴运动在14世纪的欧洲逐渐成形,这场运动后来被称作文艺复兴,各种领域的新古典主义风潮也在18-19世纪兴起。.

新!!: 德国和古典时代 · 查看更多 »

古高地德語

古高地德語(Althochdeutsch,縮寫為Ahd)是今日德語的原型,一般指日耳曼語族在經歷過第二次輔音推移之時,在今日德國山區所通行的德語方言。古高地德語出現的時間,估計大約在公元5世紀,直到公元1050年。不過,由於古高地德語的書面語要到公元8世紀下半才出現,有文獻把古高地德語出現的時間訂為公元750年,並把這年之前的德語稱為「史前德語」。事實上,近年已發現一些在6世紀採用Elder Futhark的銘刻,比較著名的有Pforzen buckle。另外,在一些8世紀以前的拉丁語文獻裡,亦能找到數言片字的古高地德語,足以證明古高地德語出現的時間比750年更早。.

新!!: 德国和古高地德語 · 查看更多 »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為來自大自然的能源,例如太陽能、風力、潮汐能、地熱能等,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會自動再生,是相對於會窮盡的不可再生能源的一種能源。 另一方面,近年來世界上有些國家也意識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而大力鼓吹,特別是在風電方面,風電從1990年來即每年有30%的成長速度,至2016年全球裝機容量已達486.790 GW。另外就個別國家而言:例如德國:再生能源發電從1990年占全部發電量約3.1%,發展至2010年底的17% ,其中36.5%為風電;33.5%是生物質能發電,19.7 %是水力,太陽光電有12%,有37萬的就業人口。 近幾年來,由於氣候變遷對人類帶來的警訊,讓各國政府紛紛思考如何減碳節能。為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性,有些國家便轉而求救於核能發電,以達減碳又同時成本低廉的效果,惟自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日本福島核災以後,許多國家原本雄心勃勃的擴核計劃,都大大地受到質疑,極有可能會“棄核轉再”,讓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有更大的空間。 根據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工作小組,可再生能源是指「從持續不斷地補充的自然過程中得到的能量來源」。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種取之不竭的能源,嚴謹來說,是人類有生之年都不會耗盡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現時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實都是太陽能的儲存。可再生的意思並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數百年甚至千年的。 隨着能源危機和的出現,对氣候變化忧虑,还有不断增加的政府支持,都在推動增加可再生能源的立法,激勵和商业化。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PDF), p. 3.

新!!: 德国和可再生能源 · 查看更多 »

可再生能源商业化

可再生能源商业化涉及到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年以上的三代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普及。第一代的技术都是已经成熟和有经济竞争力的技术,包括生物质能,水力发电,地热发电和供热。第二代技术的市场已准备就绪,并在目前正在被部署,它们包括太阳能供热,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电站,和现代形式的生物能源。第三代技术,还需要持续的研发努力,才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作出很大的贡献,包括先进生物质气化,地热发电和海洋能等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07).

新!!: 德国和可再生能源商业化 · 查看更多 »

台奥多尔·冯塔纳

台奥多尔·冯塔纳(Theodor Fontane,)是德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他1819年出生于胡格诺教徒家庭,6岁成为药店学徒,20岁写出处女作,在莱比锡进修。他参加了1848年的革命事件,1849年从药店辞职成为全职作家。代表作有《沙赫·封·乌特诺夫》(1883)、《艾菲·布里斯特》(1895)和《燕妮·特赖贝尔夫人》(1892)等。他被认为是19世纪最重要的德语作家之一。 Category:德国小说家 Category:德语作家.

新!!: 德国和台奥多尔·冯塔纳 · 查看更多 »

叙尔特岛

叙尔特岛(Sylt,;Sild;北弗里西亚语Söl'ring方言: Söl' )位于德国北部,是北弗里西亚群岛德国境内最大,位置最北的岛屿,也是德国的第四大岛。面积99平方公里,通过长11公里的兴登堡铁路堤道与大陆同铁路。长超过35公里,最窄处仅1公里宽。东岸中部有一鸟嘴状半岛伸向大陆。壮丽的沙滩在平坦的西海岸延伸,冰川形成的冰碛石红崖高30米。岛上分布有史前巨石墓穴等遗迹。有饲养乳牛和羊的小农场及分散的村庄。经济以旅游业为主,主要旅游胜地有利斯特,韦斯特兰,文尼斯塔特-布拉德鲁伯等。叙尔特岛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瓦登海国家公园的一部分。.

新!!: 德国和叙尔特岛 · 查看更多 »

叙任权斗争

叙任权斗争()或叙任权争夺(),是中世纪欧洲最著名的重大冲突事件,矛盾的双方是教会和世俗君主。在11和12世纪之际,数位教宗挑战和指责西欧君主所握有对圣职的任命和授予权。虽然在此期间,最著名的事件是发生在1075年亨利四世与教宗格里高利七世之间争夺任命教会圣职()而发生的斗争,但是短暂而重要的斗争却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与教宗帕斯卡尔二世在1103年至1107年之间发生的教俗之争,最终以伦敦条约结束双方的争执。同一时期的法兰西国王也与教宗也因圣职任命和授予发生冲突,教宗与英格兰和法兰西国王的教俗冲突在整个主教叙任权事件中属于次要事件。上述所有教俗冲突在1122年的沃尔姆斯宗教协定中全都得到解决。 伴随着萨利安王朝的衰落,这场冲突导致了近50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内战,诸侯和教会联手压倒了皇帝并获得了胜利,而王权的复兴则要等到霍亨斯陶芬王朝登基以后才得以实现。.

新!!: 德国和叙任权斗争 · 查看更多 »

吞灭

吞灭(罗姆语:Porajmos)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克罗地亚独立国及匈牙利王国试图消灭欧洲罗姆人的一场行动。在希特勒的统治之下,罗姆人与犹太人一样受到敌视和迫害,并因此濒于灭亡。 由于罗姆人社群不像犹太人一样有一定的组织,因此“吞灭”并未得到充分记录,二战中罗姆人的死亡人数约在220,000人到150万人之间。.

新!!: 德国和吞灭 · 查看更多 »

同盟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

同盟国(Mittelmächte;Központi hatalmak;İttifak Devletleri;Централни сили,意思是中央国)由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及保加利亚王国组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协约国对敌。.

新!!: 德国和同盟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 · 查看更多 »

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同盟國,又稱反法西斯同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部分國家(最终57个,其中5个从轴心国脱离)為抵抗軸心國的侵略而組成的聯盟,也是與軸心國對立的陣營。同盟國組成及加入盟軍的國家的原因大多是因為他們都遭到了軸心國的武力侵略,或是基於擔心軸心國會控制整個世界的原因。 最初於戰爭爆發的時候(1939年9月1日),反德同盟包括了法國、波蘭及英國,旋即英國的自治領(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紐芬蘭自治領及南非聯邦)亦加入了同盟。1941年珍珠港事變後,美國和中華民國加入同盟國。同時1941年後,英聯邦、美國及蘇聯的領袖被稱為「三巨頭」,擔任著同盟國的領導角色。自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开始,中華民國與日本開戰(抗日戰爭),牽制了日本陸軍的行動,在當時亦是一位重要的盟友,並加入了緬甸戰場協助英軍。中華民國和三巨頭(英國、美國、蘇聯)被美國總統羅斯福称为「世界權力的托管人」,後來被称为同盟國的「四警察」或者「四大国」。中美英蘇作为四大国率先在《聯合國共同宣言》上签字,之后在1943年的莫斯科会议所颁布的《四国普遍安全宣言》中「四大国」地位获得进一步确认。其他盟國包括比利時、巴西、捷克斯洛伐克、埃塞俄比亞、希臘王國、英屬印度、墨西哥、荷蘭、挪威及南斯拉夫等。 於1941年12月,美國總統羅斯福為同盟國設計了一個名字,稱為「聯合國」。後來在1942年1月1日簽署的《聯合國共同宣言》,成為了現代聯合國的基礎。於1945年7月的波茨坦會議,羅斯福的繼任人哈里·S·杜魯門總統向中、法、蘇、英、美的外長提出各國應該「商定一份和平條約及歐洲國家邊界的解決方法」,從而導致了外長理事會的建立。.

新!!: 德国和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 查看更多 »

同盟國軍事佔領德國

同盟國軍事佔領德國是指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向盟军宣告无条件投降后,被盟军分别军事佔领的德国。盟军将德国分为四个佔领区,分别归美、苏、英、法四國管制,并实施民主化、非军事化和非纳粹化。最初盟军曾计划通过盟国管制理事会统一对德国进行管理,但1946到1947年间美英法和苏联关系发生了破裂。1949年5月23日由美、英、法佔领区合併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同年10月7日苏联佔领区则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至此,盟军对德国的军事占领宣告结束,而德国则分裂成两个国家,在冷战中两德相互敌对,直到1989年柏林围墙倒下,德国重新统一。.

新!!: 德国和同盟國軍事佔領德國 · 查看更多 »

各国人口预期寿命列表

以下为各国家与地区人口出生时的预期寿命。资料见2011年CIA世界概况及2006年版的联合国世界人口前景报告。后者只包括了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国家或地区。.

新!!: 德国和各国人口预期寿命列表 · 查看更多 »

各国人均啤酒消费量列表

这是一个各国年人均啤酒消费量列表。.

新!!: 德国和各国人均啤酒消费量列表 · 查看更多 »

各国出口额列表

这是一个各国出口额列表,数据基于世界貿易組織的全球商品出口數據,采用FOB统计各国及地区货物出口额。.

新!!: 德国和各国出口额列表 · 查看更多 »

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国际汇率)

这是一份按照国内生产总值排列的經濟體列表,是某经济体指定年份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成果(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這裡的GDP是按照市場價值或政府官方汇率所估算,單位是百万時值美元。.

新!!: 德国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国际汇率) · 查看更多 »

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购买力平价)

这是按照各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排序的列表。頁面上提供的美元估算的國內生產總值,都根据購買力平價(PPP)的計算产生。因各机构统计模型不同,所以得出的数据与排名也略有差异。 當比較評估一個國家的國內市場時,一般認為使用購買力平價比國際匯率更有效,這是因為購買力平價會考量區域商品、服務的相對價格,還有該國的通貨膨脹率,而國際匯率可能會扭曲人均收入的真實差異。 不過,在評估各國間金融流動時就有較多限制。, imf.org, March 2007, Volume 44, Number 1 購買力平價常常用來作為評估貧窮門檻之標準,而這更是聯合國在建構人類發展指數的依據。 以下國際比較計畫的表單包含可交易、不可交易的商品,藉以作為估算所有商品的代表。.

新!!: 德国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购买力平价) · 查看更多 »

各国国防预算列表

这是一个各国国防预算列表,数据来自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值都是使用美元标注。 各国军事开支占GDP比例排名统计反映了各国的军事化程度。一个国家在军事花费越多,在其它关键问题上例如基础设施和教育的花费就越少,而且更会引起其它国家的警惕;不過對先進軍事科技的投資也對民生科技發展有利,藉由提高本國科技可以達到把餅坐大的好處,軍事凱因斯主義也主張在合理範圍內及合理管理下提高軍費對國民福利有利。目前的趋势是開發中國家,特别是中东因为石油致富和接近冲突地区的国家花费了他们GDP中的很大一部分来现代化其军队,试图赶上西方国家。 应该慎重对表内的数据进行比较,这些数据如果直接进行对比有一些问题,比如有汇率因素。这些国防开支的数据一般由当地的货币计算得出的,然后通过汇率转换成美元。因此汇率的变化会导致该国的军事开支估计数据的变化,甚至该国的军事开支没有变化也是如此。另外对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和印度等来说,因为按照国际汇率和购买力平价计算有较大差距,将导致估计值比用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值低,这两种计算结果有时候差别很大。举例来说,2012年时,中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大约6.3人民币兑换1美元,而购买力平价大约4.2人民币兑换1美元,因此当年按照购买力平价的中国国防预算比按汇率计算的应当还要增加50%。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单纯用购买力平价来计算军事开支也将大大偏离实际情况,例如大量購入進口武器的印度就會出現嚴重偏差,因为很多预算成本不能用同样的转换公式来计算。.

新!!: 德国和各国国防预算列表 · 查看更多 »

各国生育率列表

这个条目包含2个不同数据来源的生育率列表。生育率是指理想状态下妇女育龄期生育的子女总数。 列表1的数据来源于中情局《世界概况》,2015年版。列表2的数据来源于联合国人口司对2015至2020年生育率的预测。.

新!!: 德国和各国生育率列表 · 查看更多 »

各国汽车产量列表

这是一个汽车生产国家列表,基于世界汽车工业国际协会在2011年4月发布的数据。数据包括乘用车,轻型商用车,轻型客车,卡车,公共汽车和长途客车。 单位(辆).

新!!: 德国和各国汽车产量列表 · 查看更多 »

吕贝克

吕贝克(Lübeck),位于德国北部波羅的海沿岸,是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州第二大城市。历史上曾是汉萨同盟城市之一,也是同盟的“首都”。1987年,“汉萨同盟城市吕贝克”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歐洲北部第一個入列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 吕贝克坐落于特拉維河沿岸,是德国在波罗的海最大的港口。旧城部分是被特拉維河和易北河-吕贝克运河围绕起来的一个岛屿。.

新!!: 德国和吕贝克 · 查看更多 »

吕根岛

吕根岛(Rügen, lat.

新!!: 德国和吕根岛 · 查看更多 »

君特·格拉斯

君特·威廉·格拉斯(Günter Wilhelm Grass,),德國作家,出生於但澤自由市(今日波蘭格但斯克),也是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被廣泛的視是德國最有名的作家之一。他於1965年獲得格奧爾格·畢希納獎(Georg Büchner Prize),並於1993年被選為英國皇家文學會榮譽院士,他在1995年獲得赫爾曼·凱斯滕獎。 君特·威廉·格拉斯最著名的作品是《铁皮鼓》,它是欧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也是的第一部作品(另外兩部作品是《貓與老鼠》與《狗年月》)。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被視為有左翼作家,而他也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支持者。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他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認為他「以嬉戲中蘊含悲劇色彩的寓言描摹出了人類淡忘的歷史面目。.

新!!: 德国和君特·格拉斯 · 查看更多 »

塔利班

塔利班(普什圖語和波斯語:,意即「伊斯蘭教的學生」),或譯--,意译为神學士,是發源於阿富汗坎大哈地區的伊斯蘭原教旨主义運動组织,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該組織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包括毛拉穆罕默德·奧馬爾在内,都曾是坎大哈乡村里的伊斯蘭教学者。該組織於1994年興起,自1996年在阿富汗掌权后,以严厉的伊斯兰教法統治阿富汗。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率领北约入侵阿富汗,塔利班伊斯兰政权被推翻。此後塔利班分子以游击队的形式分散在阿富汗,與新政府及多國部隊對抗,更将戰火蔓延至巴基斯坦。.

新!!: 德国和塔利班 · 查看更多 »

塔西佗

#重定向 塔西陀.

新!!: 德国和塔西佗 · 查看更多 »

墨西哥灣暖流

墨西哥灣流,簡稱灣流(Gulf stream),是大西洋上重要的洋流,以及全球最大的洋流。起源於墨西哥灣,經過佛羅里達海峽沿著美國的東部海域與加拿大紐芬蘭省向北,最後跨越北大西洋通往北極海。在大約北緯40度西經30度左右的地方,墨西哥灣流分支成兩股分支,北分支跨入歐洲的海域,成為北大西洋暖流,南分支經由西非重新回到赤道。.

新!!: 德国和墨西哥灣暖流 · 查看更多 »

墨洛溫王朝

墨洛温王朝(,又譯梅羅文王朝或梅羅文加王朝)是一个法兰克人王朝和中世纪法兰克王国的第一个王朝。希尔德里克一世,王朝的创立者,在457年第一次被文献提及 ,之后他的儿子克洛维一世在481年降服了高卢北部和中部并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在此之后一直统治着法兰克王国直到751年3月希尔德里克三世被矮子丕平废黜为止。墨洛温王朝的扩张让法兰克王国获得除塞普提马尼亚以外的所有高卢地区。 由于遵循法兰克人的诸子均分制,导致自克洛维一世之后墨洛温王朝对法兰克王国全境的统治变得断续,对土地持续的分割导致王朝后期宫相逐渐掌握大权并最终使得王朝被加洛林王朝的建立者矮子丕平推翻。但由墨洛温王朝引入的基督教文化一直影响着法兰克王国与其后继国家的发展。.

新!!: 德国和墨洛溫王朝 · 查看更多 »

多哥蘭

多哥蘭(Togoland)是德國在19世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在非洲西部的保護國。其國土除了包括現時之多哥全境以外,尚包括今日-zh-hans:加纳;zh-hk:加納;zh-tw:迦納;-東部的部份土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戰敗,國土被英國及法國瓜分,分別被稱作「英屬多哥蘭」及「法屬多哥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非洲各國尋求獨立,多哥蘭的前途及統一問題一度成為焦點。最後英屬多哥蘭決定與英屬黃金海岸合併成為加纳,而法屬多哥蘭則決定獨立,成為今日的多哥共和國。.

新!!: 德国和多哥蘭 · 查看更多 »

多瑙河

多瑙河(德文:Donau)是欧洲第二大河,次於俄罗斯的伏尔加河,發源於德國黑森林地區,最後注入黑海,全長2857公里,流域面積81.7万平方千米Bundesministerium für Umwelt, Naturschutz und Reaktorsicherheit: Hydrologischer Atlas von Deutschland, Freiburg i. Br.

新!!: 德国和多瑙河 · 查看更多 »

多特蒙德

多特蒙德(Dortmund),德國西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重要城市,位于魯爾區東部。截至2005年6月20日,多特蒙德人口有587,830人,是德国第七大城市。 魯爾河從市內南面流過,小河埃姆斯查河流過多特蒙德市區。多蒙特-埃姆斯河運河同樣流入多蒙特港,而多蒙特港是德國最大的運河海港,連接多蒙特與北海。 多特蒙德是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綠色都市"。市內接近有一半地區是佈滿水道、林地、耕地和綠色地帶和寬敞的公園例如威斯法倫公園和龍白克公園。根據歷史所見,一百年前在市內範圍大規模的採煤、煉炭、煉鋼之後,現在的市容跟以前比較是一個頗大的對比。 多特蒙德是主場位於西格納伊度納公園威斯法倫體育場作賽,北萊茵-威斯特法倫的波魯西亞多特蒙德足球俱樂部的根據地。西格納伊度納公園於1974年開幕,容量包含座席及立席為81,264人,是全德國最大的球場。球場過往已舉辦過1974年世界盃足球賽和2006年世界盃足球賽一些賽事。.

新!!: 德国和多特蒙德 · 查看更多 »

大众汽车

福斯汽車(Volkswagen, 縮寫VW),是一家總部位於德国沃尔夫斯堡的汽车制造公司,為福斯集团的核心企业及原始品牌,也是该集团最畅销品牌及全球第一大汽车制造商。在德語中,Volks為人民之意,Wagen為汽車之意,因此,其全名之意即是「人民的汽車」。.

新!!: 德国和大众汽车 · 查看更多 »

大国

大國(Great power),又稱強權、強國,是指在國際體系中,在權力資源上擁有較高優勢的國家及被認為具有施加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的能力和專長。大國特有的具有軍事和經濟實力,以及外交和軟實力的影響力,這可能導致中或小的國家採取自己的行動之前考慮大國的意見。「綜合國力」,包括一國對他國施加影響所必備的物質性權力,如軍事能力、經濟實力;以及非物質性權力,如目前廣泛使用的概念——「軟國力」所包含的文化、價值觀、制度、生活方式的吸引力。 大國(強權)也可以分成幾種,常見的分類有二:「主要大國」(major great power)及「超級大國」(superpower),超級大國指「主要大國」中具有同時擊敗兩個以上其他同級強權實力者。另有地域大國(Regional power)的用法,指在某個洲或地區中,權力資源最具優勢的國家,但這些國家未必是整個國際體系的「主要大國」,例如阿根廷、伊朗。.

新!!: 德国和大国 · 查看更多 »

大韩民国

大韓民國(,國際音標:,简稱韓國()、南--韓,是位于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的民主共和國家,首都為首爾。韓國三面環海,西南瀕臨西海,東南緊接朝鮮海峽,東邊是韩国東海,北面隔著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與朝鲜相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約45%),人口約5,000萬。 韓國是20國集團和經合組織(OECD)成員之一、亞太經合組織(APEC)和東亞峰會的創始國,亦是亞洲四小龍和未來11國之一。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經濟戰略,推動了韓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締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蹟” 。目前韓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國際匯率計算在世界排名第11,按相對購買力指標計算世界排名第1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27,600美元,名列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發達國家名錄。 韓國政治體系為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韓國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拥有最高行政权,自1987年起由韓國國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不能連任。韓國國會為一院制立法机关,通过單一选区制和比例代表制结合的方法選舉,每届任期为四年。韓國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機構和立法機構,其最高司法机构是大法院,成员由总统任命并由国会批准。另外韓國还设有宪法法院,用于保护宪法和保障国民的基本权利。 韓國實行多黨制,其中中間偏右的自由韩国党和中間偏左的共同民主黨是韓國兩個最大的主流政黨,左右着韓國的政壇。.

新!!: 德国和大韩民国 · 查看更多 »

大萧条

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是1929年至1933年之間全球性的經濟大衰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最为严重的世界性經濟衰退。大萧条的开始时间依国家的不同而不同,但绝大多数在1930年起,持续到30年代末,甚至是40年代末。大萧条是二十世纪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强度最大的经济衰退。Charles Duhigg, "Depression, You Say? Check Those Safety Nets", New York Times, March 23, 2008 在二十一世纪,大萧条常被立为世界经济衰退的标杆。大萧条从美国开始,以1929年10月24日的股市下跌开始,到10月29日成为1929年華爾街股災,并席卷了全世界。大萧条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带来了毁灭性打击。人均收入、税收、盈利、价格全面下挫,国际贸易锐减50%,美国失业率飙升到25%,有的国家甚至达到了33%。 全世界各大主要城市全部遭到重创,特别是依赖重工业的地区。许多国家实际上无法进行建筑工程。农产品价格下降约60%,重击农业。由于没有可替代的工种,第一产业中的经济作物、采矿、伐木等部门受到的打击最为沉重。 有的经济体在30年代中期开始恢复。大多数国家直到二战结束后得以复苏。 与其他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一样,不同经济学派对大萧条的根本原因解释迥然不同。整體而言,市场派学者认为大萧条的根本原因是政府的错误管制将一个正常的衰退扩大为大萧条,而政府派的学者认为大萧条显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的缺陷,呼吁更多的政府管制和干预。.

新!!: 德国和大萧条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主義

大西洋主義(Atlanticism)是一個西歐和北美國家(特別是美國和加拿大),在政治、經濟、軍事防衛等議題上互相合作的哲學。其宗旨是維護相關國家的安全,及保衛「民主、個人自由與法治」的價值。北大西洋理事會 2006-11-29.

新!!: 德国和大西洋主義 · 查看更多 »

大陆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是地球中纬度大陆腹地的一种气候类型,由于受海洋的影响较小,有年溫差大、降水少的特点。除了北美东海岸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以外,本气候的冬季通常有一个固定的降雪周期,降水量小且相对主要集中在夏季。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大陆,其中以亚洲和北美最典型,此外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理想型大陆性气候年較差、日較差、日際極端溫差均大,反之則為理想型海洋氣候。.

新!!: 德国和大陆性气候 · 查看更多 »

奎德林堡

奎德林堡(Quedlinburg)是位於德國薩克森-安哈特州的一个市镇。奎德林堡的建筑特色为拥有大片的木质结构房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将其指定为世界遺產。此城市的景點為老城擁的獨特石塊鋪面,錯綜複雜小巷弄以及一千兩百座六百多年來的木構造房屋;文藝復興形式市場,羅蘭(Roland)雕像,宮殿與修道院教堂所珍藏的大教堂文物等。 在奎德林堡诞生了很多德国历史上的名人,包括德国首位女医生Dorothea Erxleben。 奎德林堡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九世纪。作奎德林堡为一个市镇的记录始于公元922年,当时该地是捕鸟者亨利一世赠予的一部分。这笔赠予记录见于Corvey修道院。 公元936年亨利一世死后,他的遗孀在城堡的山上建立了一个妇女宗教团体,上层贵族家庭的女孩在那里接受教育。.

新!!: 德国和奎德林堡 · 查看更多 »

奥古斯都

奥古斯都(Imperator Caesar Divi F. Augustus,),原名盖乌斯·屋大維·圖里努斯(Gaius Octavius Thurinus),是罗马帝国的開國君主。历史学家通常以他的头衔“奧古斯都”(神圣、至尊的意思)来称呼他,这个称号是他在前27年的时候获得的,那时他36岁。14年8月,在他去世后,罗马元老院决定将他列入“神”的行列,并且将8月称为“奥古斯都”月,这也是歐洲語言中8月的来源。 屋大维是凯撒的甥孙和养子,亦被正式指定为凯撒的繼承人,一般认为屋大维是最伟大的罗马皇帝之一。前43年,他与马克·安东尼、雷必达结成后三头同盟,打败了刺杀凯撒的元老院共和派贵族。前36年他剥夺雷必达的军权,后在亚克兴角战役打败安东尼,消灭了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回罗马后开始掌握一切国家大权。前30年,被确认为“终身保民官”,前29年获得“大元帅”(Imperator,又译作“皇帝”或“英白拉多”)称号;前27年获得“奥古斯都”的称号,保持羅馬共和的表面形式,作为一位獨裁者统治罗马长达43年。他結束了一個世紀的內戰,使羅馬帝國进入了相当长一段和平、繁榮的辉煌时期,史稱羅馬和平。.

新!!: 德国和奥古斯都 · 查看更多 »

奥地利

奥地利共和国()通稱奥地利(Österreich ),是一个位在於中歐的内陆国家,但在歷史上也被分類成西歐或者東歐的國家國。奧地利与多國接壤,东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面是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面是德国和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維也納,人口超過170萬。國土面積,同時因阿爾卑斯山存在的緣故,奧地利成爲了一個山地國,只有32%的國土海拔低於,最高點海拔。 如今的奧地利是一個半總統制的代議民主國家,下含九個聯邦州。Lonnie Johnson 17奧地利是當今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12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6,330美元。其人類發展指數在2014年排世界第21位。同時自1995年以來就是歐盟成員, 是OECD的創始國之一。1995年簽訂申根公約,1999年接受並于2002年起使用歐元。奧地利曾是統治中歐650年到1918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部份,是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的首都,並且奧地利在民族上屬於日耳曼民族的居住地,和德國、瑞士、盧森堡同為德語區,在歷史上和中歐東歐的的匈牙利、捷克、波蘭都有緊密的關聯。.

新!!: 德国和奥地利 · 查看更多 »

奥匈帝国

奧匈帝國(Österreich-Ungarn;Ausztria-Magyarország)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立宪制二元君主国,由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组成,其建立源於1867年奧匈折衷方案,1918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而灭亡。奥匈帝国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匈双方在法定意义上是平等的,两国在立法、行政、司法、稅收、海關、鑄幣等领域分别享有自主權,外交和國防事务統一由帝國的中央政府處理。奥匈帝国是当时世界列强之一,国土地跨东欧、中欧和南欧,面积为欧洲次于俄国的第二大国,人口总数居欧洲第三,次于俄国和德国。 1908年,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为帝国存续期间少有的领土扩张,酿成波斯尼亚危机",间接为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埋下祸根。事件中,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爾維亞黑手黨的激进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殺,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和德国同属同盟国一方,于1918年战败而解体,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和匈牙利王国成为奥匈帝国的法理继承国,而在奥匈帝国故土上建立起来的独立民族国家还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和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等;亦有部分领土被波兰第二共和国和罗马尼亚王国继承。 奧匈帝國是多民族国家,其內政事务常需要由其国土范围内12个民族代表共同商議决定。其存续期间欧洲民族主義思潮盛行,各地民族独立思想已趨至成熟,国内民族起事和民族纠纷不断,民族问题严重,由之产生的语言分歧也使得战时军队指挥效率低下。雖然奧匈帝國在民族問題上舉步維艱,但在它所存在的约50年间整个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实现了近代化,许多开明的改革得以施行。奥匈帝国保有世界规模第四大的机械制造业体系,次于美国、德国和英国;其家用电器、电力工业设备及发电厂发电装置的制造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三,次于美国和德国。.

新!!: 德国和奥匈帝国 · 查看更多 »

奥迪

奥迪集團是一間德國的汽車公司,是大众集團的全資獨立子集團。奧迪汽車主要從事汽車製造業,其產品線非常豐富,從摩托車、小型車至運動型多用途車均有涉足,它的產品在華主要針對豪華型汽車市場,在歐美則是科技與外型個性導向。 奧迪集團的總部設在德國城市因戈尔施塔特 (Ingolstadt),在德国的因戈尔施塔特、內卡蘇姆,匈牙利的傑爾,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发,巴西的聖若澤杜斯皮尼艾斯,中国大陸的长春和印度的奧郎加巴德都设有生产厂或合資生產廠,在台灣由台灣奧迪負責引進車輛供其台灣經銷商授權銷售及維修奧迪全車系,全台的展示中心和保養廠有10間。 奧迪汽車早於1966年便成為了福斯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福斯集團於1965年從戴姆勒-奔驰集團手中買斷了當時還是奧迪前身的汽車聯盟公司的所有權。.

新!!: 德国和奥迪 · 查看更多 »

奥雷·舍人

奥雷·舍人(Ole Scheeren)是国际知名的德国籍建筑师,Buro Ole Scheeren的设计主持和香港大学客座教授。Buro Ole Scheeren在北京、香港和伦敦设有办公室。舍人先生曾在瑞士洛桑大学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求学,后毕业于伦敦建筑协会学院,并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银奖。 Buro-OS事务所目前正在开展多个项目,包括位于吉隆坡中心的标志性建筑Angkasa Raya;为一名北京艺术家设计工作室/画廊以及新加坡的一个大型开发项目。舍人先生对各种规模的新建筑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当中包括发展新型动态表演艺术空间,以及重庆的800,000平方米的综合开发项目。除此之外,舍人先生目前还在设计北京的一个艺术中心。 在2010年3月成立Buro Ole Scheeren北京和香港办公室之前,舍人先生曾为雷姆·库哈斯的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的总监和合伙人,主管OMA在亚洲的项目。作为主管合伙人,他主导并成功完成了OMA迄今为止最大的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和电视文化中心(TVCC)。其他项目包括曼谷310米高的综合大楼MahaNakhon、1040套单位的翠城新景(The Interlace)大型住宅综合体、新加坡高端公寓The Scotts大厦、上海一家媒体中心、深圳新市中心规划以及台北艺术中心。另外,他负责Prada项目,已完成了Prada纽约(2001)和洛杉矶旗舰店(2004)。他主导的其他项目包括北京图书大厦、首尔Leeum文化中心(2006)和洛杉矶郡立艺术馆。 奥雷·舍人多次参与各种艺术文化项目和展览,包括国际高层建筑奖项,米兰三年展,伦敦“China Design Now”展,伦敦Hayward画廊和曼谷的“移动的城市”展、首尔的媒体城市展和鹿特丹电影节等。2006年,他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在北京和纽约举办的关于CCTV项目的建筑展设计展览。他时常在不同的国际机构和会议上举办讲座,并被邀请担任国际奖项或竞赛的评委。.

新!!: 德国和奥雷·舍人 · 查看更多 »

奥林匹克运动会

奧林匹克運動會(Ολυμπιακοί Αγώνες、Jeux olympiques、Olympic Games),簡稱奧運會、奧運,是國際上最主要的綜合型體育賽事,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後因有別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又稱為「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每4年举行一次(從1987年起,冬季奧運會和夏季奧運會分開,每兩年交替舉行)。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早起源於古希腊,因為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但隨著古希臘的沒落,奧運停办了近1,500年,直到19世纪末由法国的顾拜旦男爵创立了有真正奧運精神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此,自1896年开始每4年举办一次,只有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間中断过3次(分別是在1916年、1940年和1944年),更確立了會期不超過16日的傳統。奧林匹克運動會現在已經成為了全世界和平與友誼的象徵。.

新!!: 德国和奥林匹克运动会 · 查看更多 »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

以下列表為有關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 國際奧委會會為所有所屬成員國編配的3個英文字母的國家或地區代碼,每個編碼只會代表一個國家或地區,由於歷史和政治等原因,有部分國家或地區的成員會變更國家名稱及編碼,相关国家的奖牌数并不累加,一对一的变更除外(如荷兰的國家奧委會編碼由HOL改为NED,或是如锡兰改名为斯里兰卡)。 以斜體表示的國家實體為已不存在。國家或地區奧委會的總數並沒有與他們的前任和繼任者的總數。.

新!!: 德国和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 · 查看更多 »

奥林匹克运动会德国代表团

#重定向 奧林匹克運動會德國代表團.

新!!: 德国和奥林匹克运动会德国代表团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为奥斯卡奖中颁发给年度最佳非英语电影的奖项,提名电影应在每年10月至翌年9月间於所在國家或地區公映。该奖仅颁给电影的导演,但被认为是对出品国的奖励。 外語片獎項的設立起始於1947年,前幾年以奥斯卡荣誉奖的形式頒發給一些優異的外國電影,藉以提高世界各地觀眾對奧斯卡的注意。榮譽獎頒發至1955年,期間義大利、法國、日本各得三次獎座。然於1956年起,最佳外語片成為競賽單元,正式制訂評審辦法。 最佳外語片的獎項的決選與其他的奧斯卡獎項不同。一般而言,奧斯卡的獎項是由職業委員會(如演員委員會、導演委員會)投票選出入圍名單,最終再由全體會員投票選出得獎者。但外語片則是另成立評選委員會,由較少的評審委員選出入圍名單,再由參予過外語片放映活動的會員們來選出得獎影片。因此外語片的獎項與普選的其他獎項較為不同,是由少數的評審委員所選出來的。 多年來,美國影藝學院都會邀請每個國家推派一部劇情片來參加最佳外語片的競賽。「每個國家推薦一部影片」的規定招致了不少的非議,因為一些多產的國家(如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所製作的電影,也許足以獲得數個提名,但卻受限於最多僅能獲得一個提名。而另外一個令人詬病的地方,是由於本身的制度關係,使得每個國家所推派的影片可能會受到政治或其他方面的影響,像是因政治因素而未能獲得國家的推薦,或是運用報名的機會來支持某位導演或是某個片廠。 然後支持這個制度的擁護者則認為,這種制度能保護較小的國家能得以和電影多產的國家相庭抗爭。這樣的制度對一些電影產量不多的國家來說(像近年被提名的格魯吉亞、尼泊爾和南非等國),就容易映演給更多的學院會員來看見。 而每年差不多有100個國家會遞交影片到影藝學院,近15年來每年都有影片報名的國家及地區則有以下16個:阿根廷、比利時、加拿大、克羅埃西亞、法國、德國、匈牙利、冰島、以色列、義大利、日本、墨西哥、挪威、西班牙、瑞典和台灣。 一些國家過去曾有報名五次以上的記錄,但卻未曾獲得提名,分別是:保加利亞、埃及、印尼、南韓、菲律賓、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維尼亞、泰國、土耳其和委內瑞拉。而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和斯洛伐克雖未獲得正式提名,但在這些國家獨立前曾以南斯拉夫或捷克斯洛伐克之名義入圍。報名最多次卻未曾獲得提名的國家是葡萄牙。.

新!!: 德国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 查看更多 »

奥斯特拉西亚

奥斯特拉西亚(Austrasia)由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东北部分构成,领土包括今天法国东部、德国西部、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的领土。其首都为梅斯作为,虽然有些国王在兰斯,特里尔和科隆统治。奥斯特拉西亚也被用来指代意大利东北部,相对于纽斯特里亚指代西北部。 Category:法兰克王国 Category:已不存在的歐洲君主國 Category:中古前期.

新!!: 德国和奥斯特拉西亚 · 查看更多 »

奥托·哈恩

奥托·哈恩(Otto Hahn,),生於法兰克福逝於格丁根,德国放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曾获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

新!!: 德国和奥托·哈恩 · 查看更多 »

奥托·冯·俾斯麦

奥托·愛德華·利奧波德·冯·俾斯麦(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勞恩堡公爵,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年-1890年),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人称「鐵血宰相」(Eiserner Kanzler;「鐵」指武器,「血」指戰爭)、「德國的建築師」及「德國的領航員」。奉行「鐵血政策」。但他在1871年德國統一後,對外收斂鋒芒,強調自己不過是「誠實經紀人」(或翻成「誠實仲介人」)。 俾斯麦是十九世纪德國最卓越的政治家,擔任普鲁士首相期间通过一系列鐵血战争统一德意志,並成为德意志帝国第一任宰相(又译“帝国总理”)。俾斯麦是保守派,維護专制主义,镇压了19世纪80年代的社会民主主义运动;但他通过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制度,及社会保险。由于其對德國統一的貢獻,加上卓越及偉大成就,俾斯麥最後獲昇任為德意志帝國陸軍上將。在2005年德國電視二台票選最偉大的德國人活動中,他排名第九,次於第八偉大的印刷術發明者約翰內斯·古騰堡。.

新!!: 德国和奥托·冯·俾斯麦 · 查看更多 »

奥托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

奥托一世(Otto I,),又译鄂图一世,东法兰克国王(936年—973年在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962年加冕)。史称奥托大帝(Otto der Große)。东法兰克国王亨利一世之子,母为Ringlheim的玛蒂尔达。先当选为萨克森公爵,936年由东法兰克部落公爵选为国王。936年7月31日,美因茨大主教希尔德贝特在亚琛为奥托一世加冕。 奥托一世坚持他对各部落公国均拥有最高权力,公爵们为此常常造反。938年奥托一世镇压了由法兰克尼亚公爵埃贝哈德和洛林公爵吉塞尔伯特联合发动的叛乱。929年—941年镇压其弟巴伐利亚公爵亨利一世的叛乱。944年奥托一世封自己的女婿康拉德(“红色”)为洛林公爵,此人后来与他反目。946年奥托一世率军干涉法国内战,先支持反对国王的法兰西公爵(卡佩家族的成员),后转为支持西法兰克国王路易四世。949年封长子鲁道夫为士瓦本公爵。 奥托一世是最早侵略斯拉夫人的条顿君主之一。950年,他迫使波希米亚公爵波列斯拉夫一世称臣。 951年奥托首次入侵意大利,征服伦巴第,自称意大利国王,并与意大利统治者洛泰尔的遗孀阿德莱德结婚。953年洛林公爵与士瓦本公爵发动叛乱,被奥托一世迅速镇压。955年,马扎尔人入侵巴伐利亚和士瓦本。奥托一世在奥格斯堡战役中击败长期侵扰德意志的马扎尔人,使之转向定居生活,建立起匈牙利国家。961年,地位虚弱的教皇约翰十二世请求奥托一世进入意大利称王。962年2月2日,约翰十二世为奥托加冕,称颂他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是为神圣罗马帝国之始。奥托此后因意大利问题长期与拜占廷帝国冲突。奥托一世巧妙地利用教会力量来扼制德国诸侯,他授予教会著名的奥托特权(962年),确定了教皇的世俗权力。963年奥托废黜约翰十二世,立利奥八世为教皇。这也开了由皇帝决定教皇人选的先例,成为历史上皇帝与教皇长期斗争的序幕。965年利奥八世去世后,奥托一世又指定约翰十三世当教皇,不过终于受到了罗马人的反对。奥托一世于是进军意大利,以武力扶约翰十三世上台。966年至972年,奥托一世一直为意大利问题与拜占庭帝国处于战争状态。972年,拜占庭帝国皇帝约翰一世最终承认了奥托的西帝国皇帝头衔。奥托一世在王权无比强大的气氛中去世。.

新!!: 德国和奥托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奥托王朝

奥托王朝,亦称萨克森王朝(919年-1024年),是神圣罗马帝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因第一位帝王奥托一世而得名。 其實奥托王朝家族名是魯道夫家族,只是由於奧托大帝與另外兩個奧托令人印象深刻,家族統治的核心地區就在薩克森地區因而被稱作奧托或薩克森王朝。 其帝王包括:.

新!!: 德国和奥托王朝 · 查看更多 »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Österreichischer Erbfolgekrieg、1740年—1748年),或稱奧地利領地繼承權戰爭,起因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絕嗣,歐洲兩大陣營為爭奪奧地利王位1,並在奧地利獲取利益而引發的戰爭。當中包括了第一次西里西亞戰爭和第二次西里西亞戰爭。.

新!!: 德国和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 查看更多 »

奧托·李林塔爾

奧托·李林塔爾(Otto Lilienthal、)是一位德國航空先驅,以「德國滑翔機之王」及綽號「蝙蝠俠」聞名於世。他也是歷史上首位能夠重複成功完成滑翔飛行的人。他依循著喬治·凱利爵士(Sir George Cayley)原先的實驗態度來進行測試。許多國家的報紙與雜誌都刊登出奧托·李林塔爾的滑翔照片,促使社會大眾與科學界改變原本對於飛行機器的看法。.

新!!: 德国和奧托·李林塔爾 · 查看更多 »

奶酪

*乾酪:中國大陸稱為奶酪。.

新!!: 德国和奶酪 · 查看更多 »

威廉·伦琴

威廉·康拉德·伦琴(Wilhelm Conrad Röntgen,),德国物理学家。 1895年11月8日,时为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校长的他在进行阴极射线的实验时,观察到放在射线管附近涂有氰亚铂酸钡的屏上发出的微光,最后他确信这是一种尚未为人所知的新射线。有人提议将他发现的新射线定名为“伦琴射线”,伦琴却坚持用“X射线”这一名称,产生X射线的机器叫做X射线机。伦琴的名字英文一般写为Roentgen(德文名字Röntgen的另一种拼法),很多英语文献和资料使用这一拼写。1901年,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伦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 德国和威廉·伦琴 · 查看更多 »

威廉·勞倫斯·夏伊勒

威廉·勞倫斯·夏伊勒(William Lawrence Shirer,1904年2月23日- 1993年12月28日)是一位美國作家、戰地記者和歷史學家,曾為《芝加哥論壇報》、《國際新聞社》記者,代表作為《第三帝國興亡史》,至出版後逾五十年仍常為納粹德國史的研究著作所引用,另有《柏林日記》(1941年出版)、《1940法國陷落》(1969年出版)等著作。.

新!!: 德国和威廉·勞倫斯·夏伊勒 · 查看更多 »

威廉一世 (德国)

威廉一世(Wilhelm I,),全名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Wilhelm Friedrich Ludwig),普鲁士国王(1861年1月2日—1888年3月9日),1871年1月18日就任德意志帝国第一任皇帝。他死後,因為德意志統一的偉大成就,被其孫威廉二世尊為大帝,號稱「威廉大帝」。.

新!!: 德国和威廉一世 (德国) · 查看更多 »

威廉二世 (德国)

弗里德里希·威廉·维克托·艾伯特·冯·普鲁士(Friedrich Wilhelm Viktor Albert von Preußen,),史称威廉二世(Wilhelm II),末代德意志皇帝和普鲁士国王,1888年-1918年在位。.

新!!: 德国和威廉二世 (德国) · 查看更多 »

威廉港

威廉港(Wilhelmshaven)人口大约8万人,是德国北海亚德湾沿岸的一个中型城市,隶属于德国第二大联邦州下萨克森,由州政府直管。威廉港市是下萨克森州的中心城市之一,2006年加入了德国西北部的城市合作联盟“不来梅-奥尔登堡大都市圈”。 威廉港是德国天然水深最深的港口和德国最大的石油转运港。亚德湾的深水优势是来自石化、电力、物流和修船等其它海事相关行业的大型企业选择在威廉港落户的原因。通过威廉港运输的原油占到德国港口原油转运量的72%和德国原油进口量的27%。石油管道从威廉港延伸至莱茵卢尔地区和汉堡市的炼油厂。2012年9月,JadeWeserPort(亚德港)集装箱港区建成投产,这是超大型船舶唯一能够不受潮汐限制、全天候满载挂靠的德国集装箱港口。 威廉港从德国北海沿岸的旅游业中受益匪浅。这一地区的沿海浅滩是下萨克森国家浅滩公园(Nationalpark Niedersächsisches Wattenmeer)的一部分。这里的购物中心、旅游设施和通往沿海岛屿的轮渡吸引了在周边地区度假的人们前来参观。.

新!!: 德国和威廉港 · 查看更多 »

威斯巴登

威斯巴登(Wiesbaden)是德国中部黑森州的州府,法兰克福之后该州的第二大城市。它同时还是欧洲最老的溫泉水療城鎮之一,有着26个温泉和1个冷泉。 威斯巴登是黑森州的核心城市之一,其与法兰克福、美茵茲、达姆施塔特、美茵河畔奥芬巴赫和哈瑙等城市共同構成萊茵-美茵都會區。 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解散之後,拿紹家族分封在各地的支系因絕嗣而重新統合為拿紹公國,定都在威斯巴登,直到1866年拿紹公國被普魯士併吞為止。 威斯巴登市的人口在1906年突破10万大关,从此成为大城市。.

新!!: 德国和威斯巴登 · 查看更多 »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Westfälischer Friede,Peace of Westphalia)是指于1648年10月24日分別在神聖羅馬帝國明斯特市和奥斯纳布吕克市(威斯特伐利亚區)簽定的一系列和約,標誌著三十年战争的结束。簽約方包括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三世、西班牙王國、法蘭西王國、瑞典帝國、荷蘭共和國、以及帝國自由城市。和約由《明斯特和約》(簽約雙方為神聖羅馬帝國和法蘭西王國以及各自盟友)和《奧斯納布魯克條約》(簽約雙方為神聖羅馬帝國和瑞典帝國以及各自盟友)組成。和約象徵三十年战争和八十年戰爭结束,政治学者一般将该条约的签订视为“民族国家的开始”。 一般史學家會視1635年的《》和1659年的《比利牛斯條約》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系列之一。.

新!!: 德国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 查看更多 »

婴儿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rate,缩写为IMR)的是每千名活产婴儿的死亡人数。这个比率是经常被用来作为一个国家的健康水平的指标。世界婴儿平均死亡率是49.4(根据联合国)或42.09(根据CIA世界概况)。.

新!!: 德国和婴儿死亡率 · 查看更多 »

孤岛危机系列

孤岛危机系列(Crysis series)是一个由德国著名游戏开发组Crytek缔造开发、由Electronic Arts发行的第一人称射击电子游戏系列。该系列的特色是游戏主人公所身穿的生化纳米装(“nanosuits”),它作为超级先进的军用装备为主角们提供了增强体力,速度,防御和隐形等能力。该系列的主角是一队美国特种军人,他们将面对朝鲜人民军的士兵、全副武装的雇佣兵以及一个科技极度发达的外星种族“Ceph”的攻击;Ceph在数百万年前因为不明原因就已降临到了地球,直到被朝鲜人发现并被其唤醒。 截止至2012年,《孤岛危机》系列已经推出了2款正统作品,1款基于第一代并添加了多人要素的外传性质作品和1款合集。 本系列的最新作《末日之戰3》已於2013年2月19日发售。.

新!!: 德国和孤岛危机系列 · 查看更多 »

孤岛惊魂系列

是一个第一人称射击电子游戏系列。该系列的第一部作品是《孤岛惊魂》,由德国Crytek工作室制作,由育碧于2004年3月23日发行,适用于Windows平台。首作推出后得到了积极的评价。其后又制作发行了四部续作:《孤岛惊魂2》、《孤岛惊魂3》、《孤岛惊魂4》和《孤岛惊魂5》,并催生了许多外传或衍生游戏,包括《孤岛惊魂:本能》、《孤岛惊魂:本能-进化》、《孤岛惊魂:本能-掠夺者》、《》、《》和《孤岛惊魂:原始杀戮》。 2008年德国製英语同名电影孤岛惊魂即根据该游戏系列首作制作。 孤岛惊魂系列游戏设定于异域风情的开放性世界中,从喜马拉雅山脉到非洲大草原。 系列游戏还拥有一个直接的地图编辑系统,使玩家们可以创建和在多人模式下分享自己自定义的地图。.

新!!: 德国和孤岛惊魂系列 · 查看更多 »

宁那·华纳·法斯宾德

宁那·华纳·法斯宾德(Rainer Werner Maria Fassbinder,),德国导演、演员和话剧作者,新德国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巴特-弗里斯霍芬(Bad Wörishofen),逝世于慕尼黑。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共拍摄了41部电影。主要作品包括《與四季交易的商人》、《莉莉玛莲》等,他死于毒品过量服用。他的死被一致认作为德国新电影的结束。 法斯宾德是一个雙性戀者。.

新!!: 德国和宁那·华纳·法斯宾德 · 查看更多 »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Protestant Reformation)是指基督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的教派分裂及改革運動,也是新教形成的開端,由馬丁·路德、喀爾文、慈運理等神學家,以及其他早期新教徒发起。1517年,路德发表的《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的开始,即德意志宗教改革。改革者反对当时天主教會的教条、仪式、领导和教会组织结构。在他们的努力下,成立了新的国家性的改革派教會。早期的一些发生在欧洲的事件(如黑死病的蔓延和天主教會大分裂)侵蚀了人们对天主教会和教宗的信仰,但教義上的歧見才是引发宗教改革的關鍵。其他一些因素(如文艺复兴思想的传播、印刷术的传播、东罗马帝国的灭亡)也都促成了新教的创立。虽然先于路德就已经有一些较大的改革运动,但大多数人认为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结束于1648年签订西發里亚和约结束三十年戰爭。 早先批評天主教會的有識之士為約翰·威克里夫、扬·胡斯等先驅,第一个新教教会是15世纪扬·胡斯创立的弟兄合一会(或波西米亚弟兄会)。最大的新教教会是路德会(主要在德国、波罗的海国家和斯堪的纳维亚)和加尔文的跟隨者(主要在德国,法国,瑞士,荷兰和苏格兰)。除这两大陣營外,还有一些较小的改革團體存在。 天主教會在特倫托會議召開後发起了被後世稱為「反宗教改革」的自省運動,做為對宗教改革的回應及自省,而在這時期成立的耶穌會更是此自省运动的先锋。一般而言,北欧国家转为新教,南欧国家仍旧信仰天主教,教廷联合法國、西班牙及奥地利王室加以壓制新教徒,中欧则成为双方激烈冲突的场所,甚至升级为全面的宗教战争。.

新!!: 德国和宗教改革 · 查看更多 »

安塞姆·基弗

#重定向 安塞尔姆·基弗.

新!!: 德国和安塞姆·基弗 · 查看更多 »

安联

安联欧洲股份公司(Allianz SE,)是世界最大的金融服务集团。主要业务是保险,是德国最大的保险公司,德国股票指数DAX的成分公司,世界500强之一。.

新!!: 德国和安联 · 查看更多 »

安格拉·默克爾

安格拉·多羅特婭·默克爾(Angela Dorothea Merkel,),婚前姓卡斯納(Kasner),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籍女性政治家,现任德国联邦总理。2005年,她成为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性聯邦总理,她也是兩德統一後首位出身前東德地區的聯邦总理。 2015年12月,默克尔当选《时代周刊》2015年度风云人物,《时代周刊》总编赞扬她在欧洲主权债务、中东难民及俄罗斯干预乌克兰等危机期间所展现的非凡领导能力。近年,默克尔處理歐洲難民危機的表現受到爭議及批評。不少國家及政治人物批評德國總理默克爾為代表的難民政策,某些政治人物認為這樣的政策应证了右派民粹主義的預言,而造成了右派民粹主義的崛起。.

新!!: 德国和安格拉·默克爾 · 查看更多 »

寿司

寿司()是一種日本料理,主要材料是用醋、糖、鹽調味過,以肥小而稍帶甜味的日本珍珠米所煮成的醋飯,降溫後加上魚肉、海鮮、蔬菜、雞蛋或其他肉類等作配料。醋飯原為一種保存食物的方法:以醋酸令食物的酸鹼值下降,抑制微生物生長,以减缓食物腐敗。 壽司既可以作为小吃也可以作正餐,配料可以是生的、也可以是熟的,又或者是醃過的。視乎配料的不同,不同壽司的价格、檔次差距甚大。 壽司除了是日本人最喜愛的食物之外,在日本以外地區也十分流行,世界各地迴轉壽司式的壽司店與包裝壽司也多不勝數。.

新!!: 德国和寿司 · 查看更多 »

小德意志

小德意志(德语:Kleindeutsche Lösung)是19世纪的政治思想,构想由霍亨索伦家族统治的普鲁士统一德意志,排除奥地利帝国。小德意志方案与大德意志相反。对于普国首相俾斯麦而言,建立小德意志可以排除奥地利的天主教徒,以免他们在普鲁士控制的德国壮大。.

新!!: 德国和小德意志 · 查看更多 »

小汉斯·霍尔拜因

小汉斯·霍尔拜因 (Hans Holbein der Jüngere,约)是德国画家,最擅长油画和版画,属于欧洲北方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许多肖像画和系列木版画《死神之舞》。.

新!!: 德国和小汉斯·霍尔拜因 · 查看更多 »

尤尔根·哈贝马斯

尤尔根·哈伯马斯(Jürgen Habermas,),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社會學家之一。历任海德堡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以及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生活世界研究所所长。1994年荣休。他同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康德哲学,致力於重建“启蒙”傳統,視现代性为“尚未完成之工程”,提出了著名的溝通理性(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的理论,对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了深刻的對話及有力的批判。.

新!!: 德国和尤尔根·哈贝马斯 · 查看更多 »

尤利烏斯·凱撒

乌斯·尤利乌斯·凱撒¹(拉丁文:Gaius Julius Caesar²,),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军事统帅、政治家,為羅馬尤利乌斯家族成员。 凱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大祭司、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用了8年時間征服高卢全境(现在的法国),亦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西元前49年,他率军佔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 前44年,凱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凱撒身后,其甥孫及養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且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Imperator)。.

新!!: 德国和尤利烏斯·凱撒 · 查看更多 »

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学名:Homo neanderthalensis,简称尼人)是一群生存于旧石器时代的史前人类,1856 年,其遺迹首先在德國尼安德河谷被發現。目前按照国际科学分类二名法归类为人科人属,至于是否为独立物种还是智人的亚种则一直不确定,随着2010年的研究发现部份现代人是其混血后代后,也可能被归类于智人下的一个亚种。 最近期的尼安德特人相關考古發現包括Hyaena Den(英國),其存在年代被認定已超過3萬年。另外,Vindija(克羅埃西亞)的尼安德特人存在年代則被測定為距今3.2萬年至3.3萬年前間。考古界至今沒有挖掘到距今3萬年以內的標本;然而,直布羅陀發現的尼安德特人用火遺跡,顯示他們可能在當地生活到距今2萬4000年之時。保有「尼安德特人性狀」的克羅馬儂人或原始現代人骸骨則出土於Lagar Velho(葡萄牙),經鑑定年代為距今2萬4500年前,这意味着广泛的基因渗入跡象,而现在几乎已经确定非洲以外的现代人都是尼安德特人与非洲智人的混血后裔。 在骸骨未被發現的情況下,尼安德特人的石器便成為他們存在、活動的明確證據。莫斯特文化近期的考古成果發現了一種與尼安德特人有關的石器,地點在直布羅陀面南海岸邊的Gorham洞穴。與尼安德特人相關的石器文化另有Châtelperronian文化、奧瑞納文化與格拉維特文化,保有尼安德特人距今2.2萬年前、最後存在的遺跡。 學者推測尼安德特人的腦容量應與智人相同,甚至更大,因此推斷他們的腦部大小也與此相襯。2008年,一群科學家將發現於俄羅斯與敘利亞的尼安德特人幼兒化石,以電腦的三維重建技術重現原貌,顯示尼安德特人的腦部出生時與現代智人大小相同,成人時則稍大於现代智人。平均而言,尼安德特人的身高與同年代的智人相去不遠。尼安德塔男人約為165至168公分(65-66英吋),以強健的骨骼結構支撐。他們比智人更為強壯,尤其是手臂與手掌的部分。女性高約152-156公分(60-61英吋)。尼安德特人幾乎是全然的肉食性,為最高級掠食者。但在西班牙南部一考古遺址研究指出,尼安德特人的飲食中也含有大量植物。.

新!!: 德国和尼安德特人 · 查看更多 »

尼安德河谷

尼安德河谷(德语:das Neandertal,旧写法:das Neanderthal)是杜塞尔河的一段河谷,位于梅特曼市附近,杜塞尔多夫市以东约10公里。1856年人们在当地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并将由此发现的古人类命名为尼安德特人。.

新!!: 德国和尼安德河谷 · 查看更多 »

工人物语系列

《工人物語》(The Settlers),是由德國的軟體公司Blue Byte Software所推出的即時戰略遊戲。最初於1993年發行Amiga電腦的版本,在隔年推出個人電腦的版本;原名Serf City - the Life is Federal,推出美國版本時改名The Settlers,以後各代沿用The Settlers的名稱。.

新!!: 德国和工人物语系列 · 查看更多 »

工程师

工程师(Engineer)是指那些在工程专业领域的人,他们使用科学知识来驾驭技术以解决实际问题,并以此为职业。.

新!!: 德国和工程师 · 查看更多 »

已開發國家

发达国家(也称作--,developed country)是指經濟和社會發展水準較高,人民生活水準較高的國家,又稱作高經濟開發國家(MEDC)。已開發國家的普遍特徵是較高的人類發展指數、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工業化水準和生活品質。藉由開發自然資源也可以達到較高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類發展指數,但未必屬於已開發國家(比如文莱、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等國)。 發達國家大都處於後工業化時期,服務業(也就是商業)為主要產業,而發展中國家則大都處於工業化(製造業,也就是工業)時期,未開發國家則還在農業時代。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5年的統計資料,發達國家的GDP佔世界60.8%,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則佔42.9%,人口佔世界比率約16%。.

新!!: 德国和已開發國家 · 查看更多 »

巴巴羅薩行動

巴巴羅薩行動(德语:Unternehmen Barbarossa)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起進攻蘇聯的代號,整場作戰在1941年6月22日展開,這個名稱來自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綽號“紅鬍子”(Barbarossa)。巴巴羅薩作戰從1941年6月一直進行至12月以失敗告終,但德蘇戰爭一直要到1945年5月蘇聯佔領柏林才算正式結束。 作戰原本的計畫是要快速攻克蘇聯的西方領土,北至阿尔汉格尔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戰線為止,這條預定的終極目標也被稱為AA戰線。在作戰的最初數個月裡,德軍繼續沿用之前在西歐大獲全勝的閃擊戰術,最後在莫斯科戰役中受阻,這場作戰的受挫可以說是阿道夫·希特勒和第三帝國命運的轉捩點。最重要的是,巴巴羅薩作戰的失敗開啟了長達數年的德蘇战争,成為人類歷史上最血腥的戰爭,數千萬人因此罹難。.

新!!: 德国和巴巴羅薩行動 · 查看更多 »

巴伐利亚

巴伐利亞自由邦(Freistaat Bayern),簡稱巴伐利亞(Bavaria),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南部的一个联邦州,其面積位居德国第一(占全国面积1/5)、人口第二(次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首府位於慕尼黑。 巴伐利亚州的西北部与巴登-符腾堡、图林根、萨克森、黑森诸州接壤,东部与捷克,南部与奥地利接壤。州府慕尼黑为其最大城市;北部中弗兰肯行政区纽伦堡为该州第二大城市,北拜仁的最大城市;第三大城市是西南部的奥格斯堡,一座古罗马时代就已存在的当时的古罗马国家的边境城市。 巴伐利亚的文化与德国其他州,尤其与北方不同,主要为宗教信仰(天主教为主)和语言(三大方言)差异。巴伐利亚为德国乃至欧洲的一强劲经济体,许多德国企业总部均位于巴伐利亚境内,诸如宝马、奥迪、西门子、英飞凌、彪马、阿迪达斯等。.

新!!: 德国和巴伐利亚 · 查看更多 »

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

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Bayerische Räterepublik),是德国十一月革命期间在巴伐利亚出现的一个短命国家。1919年4月6日由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无政府主义者和巴伐利亚农民联盟建立。同为左翼政治团体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德国共产党缺席议会,因此德国共产党拒绝承认并发动政变。在4月13日,共产党在武装冲突中获胜。13日选出15人行动委员会和以欧根·勒菲内为首的四人执行委员会。首都慕尼黑。政府成立后受到巴伐利亚邦霍夫曼政府围剿,同年5月3日被攻克,6月5日勒菲内被杀。 Category:1919年德国 Category:德国历史政权 Category:巴伐利亞州歷史 Category:前共產主義國家 Category:德国共产党 Category:短命國家.

新!!: 德国和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巴伐利亞森林國家公園

巴伐利亞森林國家公園是德國的國家公園,位於該國東南部,毗鄰與捷克接壤的邊境,始建於1970年10月7日,面積242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約1,000米。.

新!!: 德国和巴伐利亞森林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巴登-符腾堡

巴登-符腾堡州(Baden-Württemberg)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南部的一个联邦州,是德国的人口第三大州和面積第三大州,州首府位於斯图加特(Stuttgart)。.

新!!: 德国和巴登-符腾堡 · 查看更多 »

巴登-符腾堡

#重定向 巴登-符腾堡.

新!!: 德国和巴登-符腾堡 · 查看更多 »

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築起源於十七世紀的義大利,將原本羅馬人文主義的文藝復興建築,添上新的華麗、誇張及雕刻風氣,彰現出國家與教會的專制主義的豐功偉業。此新式建築著重於色彩、光影、雕塑性與強烈的巴洛克特色。 文藝復興為義大利宮廷帶來財富與權勢,是世俗與宗教力量的結合。巴洛克,至少在初期,則是與反宗教改革-天主教會內部對應宗教改革的革新運動-有直接關聯的。天特會議(1545–1563)普遍被認定是反宗教改革的開端。 巴洛克時期的建築物,一方面有著更強烈的情緒感染力與震撼力,另一方面引人注目、炫耀教會的財富與權勢。新的建築風格尤其體現出新宗教修会的時代背景,例如與耶穌會,其目標是增進宗教的普遍與虔誠。十七世紀中葉,巴洛克風格轉而表現於豪華宮殿上,首先在法國--如(Château de Maisons,1642),位於巴黎附近、由弗朗索瓦·芒薩爾設計--隨後遍及歐洲。.

新!!: 德国和巴洛克建筑 · 查看更多 »

巴洛克音乐

巴洛克音乐指歐洲在文艺复兴之後開始興起,且在古典主義音樂形成之前所流行的音樂類型,延續期間大約從1600年到1750年之间的150年。 巴洛克(Baroque)詞語來源說法不一。德國文學批評家認為,它來自西班牙語的"barrueco"和葡萄牙語的"barocco",法國文學批評家則說來自法語形容詞"baroque",意指形态不够圆或不完美的珍珠,最初是建筑领域的术语,后逐渐用于艺术和音乐领域,然而義大利人卻指出它源自邏輯學中用來形容三段論法的一個名詞"barocco"。在藝術領域方面,巴洛克風格的特徵是精緻細膩的裝飾以及華麗的風格,造成這種現象的主因,是因為巴洛克時期是貴族掌權的時代,富麗堂皇的宮廷裡奢華的排場正是新的文化以及藝術的發展中心,而這個大環境的改變也直接的影響到了音樂家的創作。十七、八世紀宮廷樂師所寫的音樂作品,絕大部分是為上流社會的社交所需而做,為了炫燿貴族的權勢以及財富,當時的宮廷音樂必定得呈現出炫耀的音樂以及不凡的氣度,以營造愉悅氣氛。 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是极尽奢华,加入大量裝飾性的音符。节奏强烈、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复调音乐仍然--据主导地位,大小调取代了教会调式,同时主调音乐也在蓬勃发展。于是复调的和声性越来越明显。复调在 J.S.巴赫时代发展到极致。 通奏低音及即興創作是巴洛克重要的部分,並且管弦樂團編制尚未標準化。.

新!!: 德国和巴洛克音乐 · 查看更多 »

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Barocco,Baroque,Baroque)是欧洲17世纪时的一种艺术风格,运用夸张的运动性和清晰可辨的细节在雕塑、绘画、建筑、文学、舞蹈和音乐等领域来营造戏剧、紧张、繁琐、恢宏的效果。这种风格于1600年左右起源于意大利的罗马,随后便散布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 巴洛克风格的流行与成功与罗马天主教会的鼓励有关。为了回应当时兴起的宗教改革,教会在特伦托会议上决定艺术应当直接地充满感情地表达宗教主题。当时的贵族认为具有戏剧性的巴洛克建筑和艺术是一种倾倒其宾客并表达胜利、权利和控制的一种手段。带有前庭、大楼梯和豪华的会客室的巴洛克宫殿为之兴建起来。.

新!!: 德国和巴洛克艺术 · 查看更多 »

巴斯夫

巴斯夫股份公司(自2008年1月14日起更名为巴斯夫欧洲公司,BASF SE)是一家德国的化学公司,以收入衡量則是世界最大的化工康采恩企業。缩写BASF是由以前的全名“Badische Anilin-und-Soda-Fabrik”(巴登苯胺苏打厂)而来,今日BASF四个字母则是集团的注册商标。巴斯夫的股票交易代码如下:法兰克福(BAS)、伦敦(BFA)、苏黎世(AN)。 巴斯夫集团在欧洲、亚洲、南北美洲的41个国家拥有超过160家全资子公司或合资公司,总部位于莱茵河畔的路德维希港,亚太区总部位于香港。巴斯夫于路德维希港的生产基地亦是世界上工厂面积最大的化学品生产基地。至2012年底,公司全球拥有雇员约110,000名,其中德国員工約48,000名。整个康采恩拥有来自全世界超过170个国家的客户,在众多不同领域销售超过8,000种工业产品。2012年,创造产值721亿欧元,实现利润约48亿欧元。巴斯夫现今为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正在扩建亚洲地区的生产设施。到2005年,巴斯夫已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區投资56亿欧元,透过这些投资,巴斯夫已经在马来西亚的关丹、中国的南京、上海漕泾、韩国的麗水、群山及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等地建立起产品的本地化区域网络。.

新!!: 德国和巴斯夫 · 查看更多 »

上索布语

SIL 上索布語(上索布語名:hornjoserbšćina)為德國歷史省分劳西茨的小眾語言,即今日的薩克森地區。屬於西斯拉夫語支(West Slavic languages),和捷克語十分相似。.

新!!: 德国和上索布语 · 查看更多 »

不來梅州

不來梅汉萨自由市(Freie Hansestadt Bremen),簡稱不來梅(Bremen),是德國最小的-zh-hans:州;zh-hant:邦;-,面積408km²,位于威悉河下游及河口,包括被下薩克森邦分開的相距60km遠的不來梅(327 km²)和不來梅哈芬兩市。不來梅哈芬西臨北海。兩市居民共約66.4萬人。.

新!!: 德国和不來梅州 · 查看更多 »

不来梅

不来梅(Bremen,),是德国最小的联邦州不来梅州的州府、德国第二大港口城市和第五大工业城市。不来梅的支柱性产业包括食品加工、航天航空、航运物流、汽车制造、贸易、新能源等行业。 不来梅州由不来梅和往北60公里以外的不来梅哈芬两个城市组成。不来梅在不来梅-奥尔登堡大都市圈内,德国有欧盟認定的11個大都市圈。不来梅哈芬市的远洋港区实际上被划归不来梅市,它是不来梅市的一块飞地。 不来梅是最早开展对华贸易的德国城市之一,1861年由清政府与普鲁士签订的《中德通商条约》中提及的“汉谢城伯磊门”即是汉萨城市不来梅的古称。.

新!!: 德国和不来梅 · 查看更多 »

不来梅大学

不来梅大学(Universität Bremen)是德国不来梅的一所公立大学,是目前德国11所精英大学之一。它的前身是建于1584年的不来梅拉丁学校。1610年变为教授法学,医学,哲学的专门大学直到本世纪末1810年。1811年在拿破仑统治时期称为法兰西不来梅大学。1948年改为不来梅国际大学。1971年作为改良大学正式更名为不来梅大学,成为德国当今学科最多,研究机构最全的高等学府之一。.

新!!: 德国和不来梅大学 · 查看更多 »

不来梅哈芬

不来梅哈芬(Bremerhaven,),也可意譯為不来梅港,位于德国西北部威悉河的入海口,与不来梅组成了德国最小的联邦州不来梅州,两市之间有60公里的距离。它是位于易北河和威悉河下游之间的“易北-威悉三角地带”的中心城市,也是德国北海沿海城市中唯一一个人口超过十万的大型城市。不来梅哈芬是欧盟划定的“不来梅-奥尔登堡大都市圈”的城市之一,处在与“汉堡大都市圈”的临界线上。 依靠它的远洋港区,不来梅哈芬是德国主要的出口门户,同时跻身欧洲最大的港口城市之列。此外,它还是德国重要的科研中心,2005年被德国科学基金会协会评为“科学城”。.

新!!: 德国和不来梅哈芬 · 查看更多 »

帝國議會 (神聖羅馬帝國)

帝國議會(Dieta Imperii 或 Comitium Imperiale; Reichstag) 是神聖羅馬帝國的審議與立法機構。 議會成員被稱為帝國政治體,並被分為三個議事團。最早起源於中世紀的,這樣的集會隨著時代變遷最終形成永久且常態化的帝國議會。從1663年開始直到1806年帝國解體為止,帝國議會於雷根斯堡形成並維持長達百年的。 根據封建法,帝國政治體的權力僅次於神聖羅馬皇帝。持有一個帝國領地代表帝國議會中擁有一票。因此一名議會成員可能依據其所擁有之領地數量而在帝國議會中同時擁有數張選票甚而能於不同的議事團中參與投票。議會成員一般不直接參與議事,而是派遣代表前往位於雷根斯堡的永久議會。晚期的帝國議會實際上即為帝國各領地大使的永久集會。.

新!!: 德国和帝國議會 (神聖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帝国自由城市

帝国自由城市是神圣罗马帝国中的一种特别的城市,被称为帝国自由城市的城市不属于任何一个帝国贵族管辖,而直辖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帝国自由城市直接处于皇帝之下的地位给于他们许多自由和特权。向内它们基本上自主,拥有自己的低级和高级司法权,尤其它们的(在神圣罗马帝国高级司法权是允许判处死刑的权力,因此高级司法权在神圣罗马帝国也被称为血司法权,一般只有帝国贵族和他们授权的代表才有这样的权力)使得他们拥有与高级贵族同样的地位,这也是它们与其它隶属于任何领主的城市的区别。 这些城市还有权和有义务直接派代表参加帝国议会。同时他们对皇帝也有一定的义务,比如他们必须向皇帝交税,假如皇帝命令他们必须派兵。.

新!!: 德国和帝国自由城市 · 查看更多 »

帝国政治体

帝国政治体(德语单数:Reichsstand;德语复数:Reichsstände;英语:Imperial State/Imperial Estate),特指神圣罗马帝国之中在议会(Reichstag)拥有席位和投票权的成员。少数帝国官员有席位但无投票权,就其本身而言算不上“帝国政治体”。.

新!!: 德国和帝国政治体 · 查看更多 »

中小型企業

中小型企業或中小企業,也被簡稱作中小企,是指在經營規模上較小的企業,雇用人數與營業額皆不大。此類企業通常是由單一個人或少數人提供資金組成,因此在經營上多半是業主直接管理,較少受外界干涉,中小企业甚至可以小至僅有夫妻兩人理店之小公司,或是開設在服務式辦公室內。 中小企業的概念來自1980年代末期的「small business」概念,當年美國的經濟開始下滑,但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卻逆向起飛。另一方面,美國國內除了惠普公司以外,其他公司的業績都普遍下降;管理學家針對這兩個特例,認為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相對小型的企業能夠對急劇變化的環境更容易適應。因此四小龍國家的企業之規模普遍比美國的大集團為小,對於轉變的適應能力更快;另一方面,由於惠普公司將整家公司劃分成細小的組織,並容許組織內部的單位領導人有更大的自主權,從而使公司更容易適應外來環境的轉變。.

新!!: 德国和中小型企業 · 查看更多 »

中国基督教

基督宗教在中國發展的最早記錄可追溯至唐代的景教,並在明朝中葉以後隨著西方文化的東傳而開始有系統而廣泛的傳播。但因当时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较大差异,以及基督教的一神論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抵触,相對於中國原生的儒教與道教、以及自印度傳入的佛教,基督教在中國的發展緩慢許多;至清末以降,以天主教和新教為主的基督宗教各宗派才開始在中國大規模的發展。但1949年中共建政後,包括基督宗教在內的所有宗教均遭到中國政府大幅的打壓;1980年代改革開放以后,中國政府調整了宗教政策,基督宗教才與其他宗教同樣重新开始正常的崇拜與傳播活动,自此基督徒数目增长显著,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基督宗教信徒的數量甚至超過了佛教。中國的基督宗教人口難以確切統計,部分數據評估可能有八千萬至一億人,但真实性存疑,在中国宗教中佔有相當地位。.

新!!: 德国和中国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中国菜

中国菜又叫中餐,發源於中國,对东亚地区的飲食文化带来深远影响,也是目前中國最主要之文化,同時常見於多華人之地區。韓國和日本稱爲中華料理或中国料理。中国菜的特点为:色、香、味、意、形,被称为「国菜五品」,一聞就有強烈的香氣,與大量的調味。按烹饪特点又可分为:选料、刀工、火候和调味。 中國菜品系之多是非常驚人的,這是由于中國地区廣大,從南向北的熱帶、副熱帶一路到溫帶,由南海島嶼氣候至內陸大陸性氣候,還有世界屋脊的高原山脈與無數源遠流長的河流、窪地與湖泊,提供了不可想像的多元食材。加上漢唐時絲路貿易交流、宋元時漠北民族的文化衝擊、明清時期大航海時代的新大陸物種,也沒有明顯宗教忌口的風氣,擁有持續發展達三千年的農漁傳承與廚藝創新。清代中期,确立了主要调味料——辣椒和蔗糖的运用。奠定了当代中国菜的口味基础。近代以来,加工食材的技術、刀具也是最多樣的,使各个地方菜肴差异极大。由於無法一概而論,光代表菜系就有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等四大菜系,深入研究可多達八到十種以上,這還不包含漢族和中國境內少數民族與東亞其他國家的融合,多樣化程度之高在全世界幾乎沒有類似的案例,因而中國菜式可以說是覆蓋範圍非常廣大的飲食霸主。中國菜是世界三大料理之一。.

新!!: 德国和中国菜 · 查看更多 »

中欧

中欧是對欧洲中部的代稱,包括奥地利、捷克、德国、匈牙利、列支敦士登、波兰、斯洛文尼亞與斯洛伐克。 但受二戰後冷戰氛圍的影響,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西德有時會被人們認為也是西歐國家的一部份,而東德、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則也會被人普遍認為是東歐國家。.

新!!: 德国和中欧 · 查看更多 »

丹麦

丹麦(Danmark),全称丹麦王国(Kongeriget Danmark),是北欧国家,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首都在哥本哈根,擁有两個自治領地:法羅群島和格陵蘭。由于丹麦和挪威、瑞典有相近的语言、文化和历史,合称为斯堪地那维亚国家。 丹麥是歐洲聯盟成員國,經濟高度發達,同時是個典型的福利国家,貧富差距極小,为世界高度发达国家。丹麥也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創始會員國之一。 丹麦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現任君主是玛格丽特二世女王,中央政府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并负责属地法罗群岛和格陵兰的部分事务。.

新!!: 德国和丹麦 · 查看更多 »

丹麦语

丹麦语(dansk,,)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北日尔曼语支,通行於丹麦王国以及其属地法罗群岛、格陵兰,也零星通行於德国、挪威和瑞典境内的部分地区。.

新!!: 德国和丹麦语 · 查看更多 »

主題公園

主題樂園,是環繞某個主題而建立的人造公園。“主題”意味由一个或几个相关主題所主導,再配合不同的人工设计景观和設施,讓遊客體驗到主題感覺。从旅遊業、服务业角度,主題公園是提供的旅遊體驗的旅遊產品、並且帶動周邊相關餐飲或者購物設施的經濟;在商業上,主題公園則是投資大、風險高的新型專案,經常和房地產一起配套出售;故此,成功的主題公園是需要商業和旅遊業共同開發,互惠互利;從城市建设角度,建设一个有名的、成功的主题乐园能够大力增加本区域的观光客人数,最具商业成功的例子莫过于位于安纳海姆的迪士尼乐园,一口气带动了当地95%以上的旅游人潮,位於日本大阪的环球影城亦有相同效;對主題公園的所在國家或城市來說,世界級的主題公園更是推廣城市在世界範圍的之民族、促進經濟發展,為所在城市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的重要推動力。.

新!!: 德国和主題公園 · 查看更多 »

东向移民运动

东向移民运动,也被称为“日耳曼东扩运动”是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内的日耳曼语族向东迁徙,进入中歐、東歐地区定居的过程。影响的区域从斯洛文尼亚至爱沙尼亚,向南进入特兰西瓦尼亚。此區域原先居住著大量波羅的人、羅馬尼亞人、匈牙利人與斯拉夫人。移民多來自莱茵兰、法兰德斯、下萨克森。此運動獲得德意志地區領主、斯拉夫國王和公爵和教會的支持。大部分移民運動都是和平的,但有時會因特殊歷史事件而加速(見北方十字軍)。在一部分上来看,东向移民运动伴随着神圣罗马帝国和条顿骑士团的扩张而进行。 14世紀中葉,移民運動因黑死病而減緩。大部分可供移民的空間也已經被佔滿,但直到中世紀晚期,波美拉尼亞和西里西亞當地斯拉夫國王持續邀請德國移民移入。中世纪后期的中欧和东欧社会因此在人口、宗教、法律和农业发生重要的变化。在原先文德人的領土德裔成為大多數,使文德人最終被同化,在更東方出現許多德裔少數聚落,城鎮人口劇增。儘管人數處於少數,德國城市律法依然在那些城鎮裡面施行。 20世纪,东向移民运动被德国民族主义(包括纳粹)强烈的运用于支持德国的领土扩张以及证明德意志民族优于其它非德意志民族。.

新!!: 德国和东向移民运动 · 查看更多 »

东德转型与和平革命

东德转型(Die Wende)在德语中指代1989年至1990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政治、经济与社会的转型,其内容为德国统一社会党政权及中央计划经济的终结,恢复议会民主制和市场经济,并最终走向两德统一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导致东德转型的非暴力的抗议示威活动又被称为和平革命(Friedliche Revolution)。.

新!!: 德国和东德转型与和平革命 · 查看更多 »

东欧

東歐,多半是指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以西的歐洲,直至德國、瑞士、義大利(不含);但缺乏明确的定义和边界,一般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种划分方法: 自然地理方面的東歐,是指較少受到大西洋和地中海海流影響,接近烏拉爾山、乌拉尔河和伏爾加河(窩瓦河)流域,實際上主要是指俄羅斯聯邦和哈萨克斯坦的歐洲部分和其他獨立國協的歐洲會員國家。 人文地理(主要指政治上)的东欧是指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或遭蘇聯併吞,或成為蘇聯的附庸國,政治上由共产党一黨專政,經濟上多採用計划經濟體制的社會主義國家,这点与西欧相反。大多东欧国家以斯拉夫民族為主體,居民多信奉東正教,但共產黨時代,官方推行无神论。 本條目再把東歐分為兩區:東歐和獨立國家國協(以下內容,簡稱為國協)。.

新!!: 德国和东欧 · 查看更多 »

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又称苏东剧变、东欧革命、蘇東波,西方社会称之为1989年系列革命)指在1990年前后东欧和中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发生反对派推翻共产党政权的急剧政治变化。 1989年2月,波兰团结工会取得合法地位后,剧变开始。其后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以1989年六四事件为起点,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出现大范围反对当局执政的抗议活动。1989年6月4日,波兰团结工会在议会选举中以压倒性优势击败执政党波兰统一工人党。同月,匈牙利亦开始拆除其部分边境设防,大量东德居民经由该国流入西德。这加剧了东德内部的不稳定情绪,莱比锡等地出现了大规模群众示威,最终致使柏林墙倒塌,两德合并。而苏联在八一九事件后也不可避免的走向分裂。 这场剧变最终以蘇共亡黨、苏联解体告终,一般被认为标志着冷战的结束。1990到1992年间,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南斯拉夫各共和国相继成为独立国家,捷克斯洛伐克亦走向分裂。域外的柬埔寨、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相继宣布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 在东欧剧变后,放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东欧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巴尔干地区亦饱受战乱摧残。美国的世界权力范围则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扩张,美国文化、价值观和资本主义制度继而传播至全世界大部分国家。西方许多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组织把他们的指导思想转变为社会民主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联盟亦向东欧扩张,欧洲一体化进程因而加快。.

新!!: 德国和东欧剧变 · 查看更多 »

东方政策

东方政策(Ostpolitik),全称为新东方政策(Neue Ostpolitik),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在1969年开始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及其他东欧国家的关系正常化。受埃贡·巴尔1963年发表的“通过重新接触来改变关系”演说的影响,维利·勃兰特自1969年起开始推行这一政策。 东方政策一词也有时用于教宗保祿六世在同时期推行的加强与东欧国家关系的行动。1983年韩国改善与朝鲜的关系时也称为「北方政策」。.

新!!: 德国和东方政策 · 查看更多 »

东日耳曼语支

东日耳曼语支是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之下一个已经灭绝的语支,唯一已知文字的东日耳曼语支语言是哥德語。其他被认定同是东日耳曼语支的语言有汪达尔语、勃艮第日耳曼语、伦巴底日耳曼语和克里米亚哥德语。克里米亚哥德语使用者相信在18世纪之前它仍然被使用。現時,我們一般只能從帶有東日耳曼語痕跡的地名來瞭解這種語言在當年的流通範圍。.

新!!: 德国和东日耳曼语支 · 查看更多 »

布拉格

布拉格(Praha,Prag)是捷克首都和最大城市、欧盟第十四大城市,和历史上波西米亚的首都,位于该国的中波希米亚州、伏尔塔瓦河流域。该市地处欧洲大陆的中心,在交通上一向拥有重要地位,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也相当密切(特别是在地理上恰好介于柏林与维也纳这2个德语国家的首都中间)。2006年3月,布拉格的面积为496平方公里,人口为118.3万。 布拉格是一座欧洲历史名城。城堡始建于公元9世纪。1345—1378年,在查理四世统治时期,布拉格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兼波希米亚王国的首都,而达到鼎盛时期,并兴建了中欧、北欧和东欧第一所大学——查理大学。15世纪和17世纪,在布拉格先后由于宗教原因发生2次將人扔出窗外的事件,分别引发了胡斯战争和影响深远的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工业革命以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布拉格属于欧洲工业较发达的城市之一,在奥匈帝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布拉格也曾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城市,多元文化是其显著特色,不过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布拉格已经基本上成为单一捷克民族的城市。在冷战时期,布拉格又发生过数次震动世界的事件:1948年共产党夺权、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和1989年的天鹅绒革命。 布拉格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市内拥有为数众多的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从罗马式、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风格到立体派和超现代主义,其中特别以巴洛克风格和哥特式建筑更占优势。布拉格建筑给人整体上的观感是建筑顶部变化特别丰富,并且色彩极为绚丽夺目(红瓦黄墙),因而拥有“千塔之城”、“金色城市”等美称,号称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1992年,布拉格历史中心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每年,有4.4万旅客慕名而来,是欧洲第六受欢迎来旅游的城市2013年,布拉格入选世界首座“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布拉格也是欧洲的文化重镇之一,历史上曾有音乐、文学等诸多领域众多杰出人物,如作曲家沃尔夫冈·莫扎特、贝多伊奇·斯美塔那、安东尼·德沃夏克,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瓦茨拉夫·哈维尔、米兰·昆德拉等人在该城进行创作活动,今天该市仍保持了浓郁的文化气氛,拥有众多的歌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电影院等文化机构,以及层出不穷的年度文化活动。.

新!!: 德国和布拉格 · 查看更多 »

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英文縮寫为 WHO;中文簡稱:世衛組織或世衛)是聯合國专门机构之一,國際最大的公共衛生組織,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机构。根據《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世界衛生組織的宗旨是使世界各地的人们盡可能獲得高水平的健康。該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為“身體,精神及社會生活中的完美狀態”。世界衛生組織的主要職能包括:促進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進公共衛生,疾病醫療和有關事項的教學與訓練;推動確定生物製品的國際標準。截至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組織共有194個成員國。.

新!!: 德国和世界卫生组织 · 查看更多 »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縮寫:ARWU),简称“上海排名”,為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所发表的年度世界大學排名。此排行榜原先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的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編制及發表,于2003年首次對外公佈,是第一個多指标的全球性大学調查,後在外國學者的幫助下完善。發展至今,此排名囊括了世界性綜合及學科榜單,後也添加了獨立的地區性《兩岸四地大學排名》及《馬其頓高校排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獲評為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大學排行榜之一。其因以客观数值作為準則而获得赞赏,但其也因忽視了人文與教學素質而受到批评。.

新!!: 德国和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 查看更多 »

世界上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列表

#重定向 世界貨櫃吞吐量最大港口列表.

新!!: 德国和世界上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列表 · 查看更多 »

世界銀行集團

世界银行集團(World Bank Group,縮寫WBG)是一个包含有5个国际组织的集团,其总部在美国华盛顿特区。世界银行集团成立于二战末期(1944年),其最开始的使命是帮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破坏的国家的重建。今天它的任务是“终结极度贫困,促进共享繁荣”。世行集团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无息信贷和赠款来资助这些国家克服穷困,各机构在减轻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截止2011年,世行集团提供的贷款累计超过5000亿美元。 世界銀行集團由5個機構組成,分別是: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國際開發協會,國際金融公司,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其中,國際復興開發銀行與國際開發協會常被合稱為「世界银行」。然而「世界银行」一詞在非正式場合也被作為世界银行集团的簡称。 世界银行的工作经常受到以反全球化人士为主的非政府组织和学者的严厉批评。世行受到的指责包括,新殖民主义(比如受发达国家控制,为它们施行有利于自己的经济政策),新自由主义(有时不当的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反而造成破坏)。世界银行内部的权力结构是另一个批评的焦点。.

新!!: 德国和世界銀行集團 · 查看更多 »

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Patrimoine mondial),是一项由联合国支持、联合国教育科學文化组织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为目的。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複合遺產三大類。国际文化纪念物与历史场所委员会等非政府组织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協力組織,参与世界遗产的甄选、管理與保護工作。.

新!!: 德国和世界遗产 · 查看更多 »

世界记忆项目

#重定向 世界记忆计划.

新!!: 德国和世界记忆项目 · 查看更多 »

世界报 (德国)

《世界报》(德语:DIE WELT)是德国的一份跨地区发行的日报,由阿克塞尔施普林格股份公司发行,报社总部位于汉堡和柏林。《世界报》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于1946年4月2日在属于当时英国占领区的汉堡创建的。1953年该报并入阿克塞尔施普林格公司。该报每日发行(周日版名为《星期日世界报》)。定位立场是属于公民保守派,在政治经济方面该报明确倾向于市场经济。《世界报》还在柏林和汉堡有每日发行的地区版。从1997年至2002年曾发行过不来梅地区版和于2002年曾短期发行巴伐利亚州的地方版。《世界报》和《星期日世界报》的编辑中心位于柏林,同时编辑发行的还有《柏林晨报》。 作为阿克塞尔施普林格股份公司麾下的旗舰,《世界报》是一份注重质量的并且在全球130多多个国家编辑发行的刊物。它的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是《法兰克福汇报》、《南德意志报》和《法兰克福评论报》。在IVW的目录中,《世界报》和《世界简报》是作为一份报纸登录的。《世界报》是欧洲日报联盟的创建者之一,目前他在国际事务的报道中与同属该联盟的别国报纸:《每日電訊報》、《费加罗报》和《阿贝赛报》实行合作和共同编辑。 世界报的网站在1995年就已经开通,在实现数字化之后,网站免费提供所有文章的的存档。自1998年秋起,网站增加了一个每周文学的附刊栏目,该栏目源由维利·哈斯(Willy Haas)于1925年创立的文学杂志,所以该栏目被称为《文学世界》。.

新!!: 德国和世界报 (德国) · 查看更多 »

世界杯足球赛

#重定向 國際足協世界盃.

新!!: 德国和世界杯足球赛 · 查看更多 »

世界旅游组织

世界旅遊組織是聯合國體系的國際組織,成立的宗旨是促進和發展旅遊事業,使有利於經濟發展,總部設在西班牙馬德里,現任秘書長是塔利布·裏法伊。.

新!!: 德国和世界旅游组织 · 查看更多 »

三十年戰爭

三十年戰爭(1618年-1648年),是由神聖羅馬帝國的內戰演變而成的一場大規模戰爭。战争以波希米亞人反抗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為肇始,最後以哈布斯堡家族戰敗並簽訂《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結束。這場戰爭使日耳曼各邦國大約被消灭了25至40個百分比的人口;路德城維滕貝格四分之三人口陣亡,波美拉尼亚百分之六十五的人口陣亡,西里西亚四分之一的人口陣亡,日耳曼各邦國男性有將近一半陣亡。.

新!!: 德国和三十年戰爭 · 查看更多 »

三國同盟

三國同盟()是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王國在1882年5月20日簽署的條約,是一個軍事聯盟。三國同意任何一國被其他兩個或更多國家攻擊時協助對方。而且,德意志帝國與義大利約定,如果對方被法國攻擊,將會協助對方。然而,根據一項補充宣言,義大利的承諾不能被認定為針對英國。1902年6月,義大利延續同盟協定后,對法國許下了類似的承諾。 1881年5月,法國进逼突尼西亞這個義大利希望得到的殖民地。於是,為了得到支援,義大利加入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的同盟,結為三國同盟。不過,義大利的民意並不太滿意與奧匈帝國結盟,因為它曾阻止義大利統一,並且仍然控制著被認為是“尚未收復的義大利”的特倫蒂諾和伊斯特拉。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幾年前,很多著名軍事分析家都預測義大利會改變立場。1911年,義大利入侵並占領原本由-zh-cn:奥斯曼; zh-hk:奧斯曼; zh-tw:鄂圖曼-帝國控制的的黎波里,令此預測更有說服力。而且,英國和法國在開戰後又作出承諾,會讓義大利獲得安那托利亞東南部,以及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地區大部分領土。不過,英法在戰後並沒有兌現承諾。 1914年8月,世界大戰爆發,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與英、法、俄三個協約國戰鬥。義大利保證支持同盟國,可是後來加入協約國陣營,先後在1915年5月和1916年8月向德奧兩國宣戰。 雖然義大利是被動的國家,但其希望保持歐洲均勢的意念,很明顯是傾向支持規模較大的同盟。他之所以不支持同盟國,是因為他們是主動攻擊的國家,而協約國是防守同盟。而且,英國和義大利簽署了有關地中海的協議。英國需要暢通的地中海道路,以容易接觸其非洲和印度殖民地。由於義大利大部分邊界被地中海包圍,它就付不起與英國為敵的代價。這也被認為是義大利改變立場的原因。.

新!!: 德国和三國同盟 · 查看更多 »

下奧得河河谷國家公園

下奧得河河谷國家公園是德國的國家公園,位於奧得河下游西岸,由勃蘭登堡負責管轄,毗鄰與波蘭接壤的邊境,始建於1995年6月28日,面積104平方公里。.

新!!: 德国和下奧得河河谷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下萨克森

下萨克森(Niedersachsen),位于德国西北部,与荷兰接壤。这个土地广袤的联邦州面积达47600平方公里,占地面积仅次于巴伐利亚-zh-hans:州; zh-hant:邦-,是德国第二大联邦州。--首府是汉诺威。.

新!!: 德国和下萨克森 · 查看更多 »

九十五条论纲

《九十五條論綱》,正式名稱為《關於贖罪券的意義及效果的見解》(Disputatio pro declaratione virtutis indulgentiarum),是基督教神學家和修士馬丁·路德於1517年10月31日張貼在德意志维滕贝格的諸聖堂大門上有關反對贖罪券的辯論提綱,引起很大轟動和爭辯,不但引發了德意志宗教改革運動,後續其他神學家響應的的宗教改革,更直接促成了新教的誕生。.

新!!: 德国和九十五条论纲 · 查看更多 »

幼儿园

#重定向 幼稚園.

新!!: 德国和幼儿园 · 查看更多 »

乌拉尔山脉

乌拉尔山脉(俄语:Ура́льские го́ры,簡稱Ура́л)是俄罗斯境内大约南北走向的一座山脉,它位于俄罗斯的中西部。.

新!!: 德国和乌拉尔山脉 · 查看更多 »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指政府有义务运用公共资源保障所有适龄儿童接受的教育。義務教育的三個基本原則是強制、普遍與免費。凡是适龄儿童都應強制接受教育的义务,並且教育對象沒有階級或是出身的限制,此外還必須是免納學費的。1717年,普魯士王國開始實施義務國民教育,是全世界第一個實施義務教育的國家。《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第一款指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基本阶段应如此。初级教育应属义务性质。」現代大部份的國家和地區都有實施義務教育,但年數和成效不一。 在日常生活中,強制教育、普遍教育及免費教育均與義務教育通用,但嚴格來說,這些字詞只提及了義務教育的部份基本原則。.

新!!: 德国和义务教育 · 查看更多 »

亚琛工业大学

亚琛工业大学(德语:Rheinisch-Westfäl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Aachen(缩写:RWTH Aachen,英语:RWTH Aachen University)坐落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亚琛市,有超过45000名学生在157个不同专业注册(2017/2018冬季学期),是德国最大的理工大学,也是欧洲著名的理工大学。 亚琛工业大学于2007年德国第一轮第二批精英大学评选中成为德国9所精英大学之一,并在2012年第三轮评比中成功保持在11所精英大学之列。亚琛工业大学同时是TU9、IDEA联盟、TIME、UNITECH等一系列学术联合体以及ALMA Snowevent的成员。.

新!!: 德国和亚琛工业大学 · 查看更多 »

亚琛主教座堂

亚琛主教座堂(Aachener Dom)是位于德国亚琛並由許多不同時期基督教建築藝術組合而成的主教座堂。其最早及最中心的部分,建成于805年,為查理大帝的國王行宮,建築物31米高,直徑約為32米。此教堂在東羅馬帝國時期,為拜占廷及地中海地區之國王教堂寫照。特別是義大利拉韦纳的聖維塔教堂(Basilica of San Vitale)影響查理大帝甚多。然而建築並非直接地複製,而是各自獨立的建築。.

新!!: 德国和亚琛主教座堂 · 查看更多 »

亞斯蒙德國家公園

亞斯蒙德國家公園是德國的國家公園,由梅克倫堡-前波莫瑞負責管轄,始建於1990年9月12日,面積30平方公里,該國家公園在2011年6月25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新!!: 德国和亞斯蒙德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亥姆霍兹联合会

亥姆霍兹联合会(Helmholtz-Gemeinschaft),全称“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Helmholtz-Gemeinschaft Deutscher Forschungszentren)是德国最大的科学研究机构,由17个各自独立的自然科学、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心组成,员工总数有约31,000人,年经费超过30亿欧元。该机构着眼于德国中长期国家科技任务,在能源、地球与环境、生命科学、关键技术、物质结构以及航空航天与交通6大领域从事以未来应用为目的的前瞻性研究,以解决社会政治、科技和经济的重大挑战为己任,运行大型科研装备,力图解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难题,为保障德国经济的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持。它以德国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的名字命名。.

新!!: 德国和亥姆霍兹联合会 · 查看更多 »

庫爾德語

库尔德语(كوردي, Kurdî、庫德語)是库尔德人使用的语言,母語人口主要在伊朗西北部和土耳其東南部(参看库尔德斯坦),伊拉克、叙利亚亦有不少分佈。屬伊朗语支三大分支的西北语支,與屬西南语支的波斯語不同。 用阿拉伯-波斯字母书写的库尔德语索拉尼方言是伊拉克排名第二的官方语言;库尔德语在叙利亚被限制使用。在2002年8月前,土耳其全面禁止使用库尔德语,尤其嚴格禁止库尔德语用於教育和媒體。至今,土耳其仍對庫爾德語的使用施加諸多限制。 在伊朗,虽然库尔德语可在媒体使用,但是在教育上亦受到限制。 Mukriani的方言在Piranshahr和Mahabad的城市使用,两个城市被称为Mukrian。.

新!!: 德国和庫爾德語 · 查看更多 »

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又译《京都協議書》、《京都條約》;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府京都市的國立京都國際會館所召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以保证生态系统的平滑适应、食物的安全生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已经预计从1990年到2100年之間,全球气温将升高1.4℃至5.8℃。目前的评估显示,京都议定书如果能被彻底完全的执行,到2050年之前仅可以把气温的升幅减少0.02℃至0.28℃,正因如此,许多批评家和环保主义者质疑京都议定书的价值,认为其标准設定過低,根本不足以应对未来的严重危机。而支持者们指出京都议定书只是第一步,为了达到UNFCCC的目标,今后还要继续修改完善,直到达到UNFCCC 4.2(d)规定的要求为止。 2012年12月8日,在卡塔尔召开的上,本应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被同意延长至2020年。.

新!!: 德国和京都议定书 · 查看更多 »

亮点

《亮点》周刊 (Stern) 是德国目前最大的时事社会生活杂志,创刊于1948年,杂志出版发行由欧洲最大的杂志出版商古纳雅尔(Gruner + Jahr AG & Co. KG)負責,主要面向德国及全欧洲发行。 德国《亮点》周刊的新闻报道涉猎丰富,素以生动耐读的文字和人物刻画见长,尤其难得的是在新闻类期刊中至今仍坚持大力而又精当地使用图片,并因此享有盛誉。 《亮点》在德国每周拥有750 万读者,总部设立在汉堡,并在中国上海设有分社。一度被称为德国《明星》周刊,杂志于2011年将其中文名改为德国《亮点》周刊。.

新!!: 德国和亮点 · 查看更多 »

康边停战协定

康边停战协定(或譯康白尼停戰協定,Armistice de 1918;Waffenstillstand von Compiègne (1918))是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协定,由协约国代表,法国元帅福煦和德国看守政府代表埃茨伯尔格,于1918年11月11日在法国巴黎北面瓦兹省贡比涅(Compiègne;旧译“康边”)附近森林中一节火车车厢中簽定的。.

新!!: 德国和康边停战协定 · 查看更多 »

康斯坦茨大学

康斯坦茨大学(Universität Konstanz)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康斯坦茨的一所公立大学,紧邻博登湖的美瑙岛(Mainau)。康斯坦茨是德国最南端的一座大学城。 康斯坦茨大学作为一所改革型高校成立于1966年,和乌尔姆大学同期。最初几年大学分散在康斯坦茨内城的多个建筑里,1972年迁往吉斯山(Gießberg),建起了一个占地面积达9万平方米的校园。康斯坦茨大学建立之初,就将多个院系组合成跨专业的学院,并以此打破了院系划分的传统。此外,大学还非常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 1999年,康斯坦茨大学将全校分为3个院,这3个院包括了13个系:(一)数学和自然科学院,其中包括数学和统计学系、信息工程和信息科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和心理学系;(二)人文科学院,其中包括哲学系、历史和社会学系、文学和语言学系;(三)法学、经济和管理学院,其中包括法学系、经济系、政治系和管理学系。 2007年10月19日,德国精英大学评比第二轮结果公布,康斯坦茨大学成为“未来计划”(Zukunftskonzepte)的六所获奖大学之一,而康斯坦茨生物化学研究所(Konstanz Research School "Chemical Biology")也在“研究生院”(Graduiertenschulen)的评选中得奖。2001年,大学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正式启用,这在德国也是一个创新。 大学现有来自92个国家的学生共10076人(06-07冬季学期)。为了吸引外国学生,并能更快地和国际接轨,大学提供越来越多的英语授课课程并引进欧洲学历评价系统(ECTS)和学士-硕士学制。大学现与美国、加拿大、以色列、中国、欧洲和非洲多个国家的6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和交流项目。另外还有欧盟“苏格拉底”、“伊拉姆斯”项目(Sokrates-, Erasmus-Programm)范畴内的100多项高校合作。大学背靠吉斯山,俯瞰博登湖,是德国极少数几个校园集工作与生活情趣于一身的大学之一。学生的校园生活多姿多彩。他们可进行的体育项目达60多项,如冬季可以滑雪,夏季可以进行水下活动。.

新!!: 德国和康斯坦茨大学 · 查看更多 »

康拉德·阿登纳

康拉德·赫爾曼·約瑟夫·阿登纳(Konrad Hermann Joseph Adenauer,,),前西德總理。生于德意志帝國科隆,逝世于西德莱茵-勒恩多夫(Rhein-Rhöndorf),二戰前曾以天主教中央黨身份曾擔任科隆市長十幾年,二战后在联邦德国擔任第一任德國總理、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黨魁,著名政治家、法学家。.

新!!: 德国和康拉德·阿登纳 · 查看更多 »

康拉德·楚澤

康拉德·楚澤(Konrad Ernst Otto Zuse,),是一位德國工程師和計算機先驅、发明家、企业家(創辦公司)。楚澤生于德国柏林。他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时與德國政府合作,因为這有助於他的項目融資。1995年,逝世于欣費爾德。.

新!!: 德国和康拉德·楚澤 · 查看更多 »

人類發展指數列表

下表为最新世界上所有国家(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数列表。最新的人类发展报告为《2016年人类发展报告》,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于2017年3月21日,实际上是在2015年数据的估计基础上编制的。2016年报告涵盖了193个联合国成员国中的186个,包括香港和巴勒斯坦国。最新报告中并未统计朝鲜、摩纳哥、圣马力诺、梵蒂冈、台灣、澳门、波多黎各、美属维尔京群岛等,但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官方统计单位独立提供的人类发展指数附加于联合国列表之下以供参考。有7个联合国成员由于缺乏数据而未列入此表。世界平均数值和一些国家联合组织的数值也列入了此表,以便对比。 这些国家或地区也按照人类发展指数进行分类,分为极高、高、中、低四个组别。在2016年报告中,只有第一组“极高”的国家才可能是发达国家(部分“极高”组的国家被视为发展中国家,例如卡塔尔、阿联酋等),剩下的三组都是发展中国家。.

新!!: 德国和人類發展指數列表 · 查看更多 »

人权

人權(基本人權、自然權利及人類基本權利)指“個人或群體因作為人類,而應享有的權利”。人權的許多價值以強化人的能動性並以普世(或曰普適)原則要求所有人應享有此天赋權利。人權要求“把人當人”,是人的哲學。人權包括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尊嚴權及追求幸福的權利。人權是最核心的自然權利,没有人權,就没有自由、平等、民主、宪政和博爱。鉴於人類中資源有限的個體實力不足以防止自身的平等權受到侵犯,甚至被迫放弃这一权利,故而与人权相关联的集体有代为捍卫该集体之外的个体之平等权利的义务。任何集体也享有代为捍卫该集体之内的个体之平等权利的集体权利,但是集体权利不属于人权,更不被允许作为用于限制人权的手段。 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確立了維護和保會是否保障人權的常成為憲法、國際法及國際社會評判的重要規範性價值標准。 在保護人權的法律實踐上,憲法及國際法的界定也存在政治及學術爭議第164頁:...

新!!: 德国和人权 · 查看更多 »

云杉属

云杉属(学名:Picea)是松科下的一个属,为常绿乔木植物。该属共有约35种,分布于北温带。 2008年,研究人员宣布在瑞典达拉那的浮露山上发现了一株树龄9550年的挪威雲杉,為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活植物。.

新!!: 德国和云杉属 · 查看更多 »

今日美國

《今日美国》(USA Today)是美国唯一的彩色版全国性对开日报,1982年9月15日创刊,总部设在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县的麦克林(McLean),属全美最大的甘尼特(Gannett)报团。《今日美国》是美国发行量第二大的报纸。 《今日美国》每周出版五天,有国内版和国际版。国内版每天56版,国际版每天16版,向50多个国家发行。创刊时的发行量为20万份,目前已达140万份,创造了美国报业史上发行量增长速度最快的纪录。据统计,1988年在全美10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中,它已高居第二,仅次于《华尔街日报》。目前,该报在国内有30个印刷点,通过卫星传送版面。1985年和1986年起先后通过卫星传送版面,在新加坡和瑞士苏黎世印刷国际版。.

新!!: 德国和今日美國 · 查看更多 »

代議民主制

代議民主制(representative democracy),又稱間接民主制,是由公民以選舉形式選出立法機關的成員(議員),並代表其在議會中行使權力(稱為代議),並與直接民主制相反。 除了在選舉中外,選民和被選者並無約束關係,即被選者在議會中的行為未必真正反映選民的意願,但其表現卻直接影響下次選舉中選民的投票取向。 民主政治可以有許多種分類方式,沒有任何一種分類法具有絕對性,赫爾德()曾順著歷史發展的先後,將民主政治分成九種類型,分別是古典(城邦式)民主、共和主義民主、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民主、競爭式精英民主、多元主義民主、法治民主、參與式民主及自主式(世界主義)民主等。而最常見的分類方式就是直接民主與代議民主,現代大部分國家均並非直接民主制。 代議民主制是現代國家普遍實行的制度,但是在實踐中,形式上的控制機構和實際的控制機構不符,人民形式上擁有的權力與實際有限的權力不符,議員的承諾與實際表現也常常不相一致,甚至還有民主倒退的可能,因而饱受詬病。.

新!!: 德国和代議民主制 · 查看更多 »

什叶派

什葉派(شيعة,,Shia,),來自شيعة علي(,Shia-ne-Ali)的縮寫,原意為阿里的追隨者,與遜尼派併列為伊斯蘭教的兩大主要教派之一。什葉派與遜尼派各門派中的主要不同不在於教義問題,主要在於誰是穆罕默德「真正接班人」。在历史上曾出现过“穆阿维耶什叶”、“奥斯曼什叶”和“阿里什叶”等,目前则專指認為穆罕默德的繼任者是阿里·本·阿比·塔利卜(穆罕默德堂弟及女婿)的人,遜尼派則認為穆罕默德的繼任者是他的岳父阿布·伯克爾。 什葉派是伊斯兰教的第二大教派,一般認為什葉派人口數佔全世界穆斯林人口的10至15%,然而某些什葉派人士稱有30至35%。68%至80%的什葉派伊斯兰教徒住在以下四個國家: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及印度。十二伊玛目派是什葉派中最主要的派別。2012年估計什葉派中有85%屬於十二伊玛目派。 什叶派是以古兰经及聖訓上記載,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論為基礎,也包括一些什叶派視為是聖書(Nahj al-Balagha)的書籍Esposito, John.

新!!: 德国和什叶派 · 查看更多 »

什未林

什未林(Schwerin),德国的一座古老城市,位於什未林湖區。什未林曾属于東德,在兩德統一后,成为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的首府。.

新!!: 德国和什未林 · 查看更多 »

伊朗人

伊朗人是印歐語系中種族與語言的分支,主要分布於伊朗高原與更遠的中、南、西南亞洲及東南歐洲一帶。伊朗人主要界定為伊朗語支,是印歐語系的主要語支之一。他們分布橫跨伊朗高原,自興都庫什山脈延伸至安那托利亞中部,從中亞到波斯灣--有時被稱作大伊朗(Greater Iran)的地區。伊朗語支曾經遍布於歐亞大陸,自巴爾幹半島到中國西部的新疆 — 大英百科全書 (2006-6-4查閱)。 — 伊朗百科全書 (2006-6-4查閱)。。伊朗人並不受限於當今伊朗領土的國界,而為避免混淆,則以「伊朗國民」一詞用指伊朗公民。.

新!!: 德国和伊朗人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新!!: 德国和伊斯兰教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是21世纪初以美国、英国军队为主的多國部隊進駐伊拉克、并推翻以萨达姆·侯赛因为首的伊拉克复兴党政权的一场战争。澳大利亞軍隊和波兰军队也参与了此次联合军事行动。军事行动是在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对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所发出的要求他和他的儿子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的最后通牒到期后开始的。 反恐怖主義的联合部队是由120,000人的美军部队、45,000人的英军部队、2,000多人的澳军部队和200人的波军部队所组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大约50,000人的伊拉克部队。他们是通过驻扎在科威特的美军基地正式对伊发动军事打击。2003年3月20日多國部隊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标志着伊拉克战争的开始。 美国第3步兵师从科威特西北方向的沙漠向巴格达挺进,伴随他们作战的还有美国第101空中突击师和第82空降师的若干部队。在另一个方向伊拉克东南部有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远征队和英国远征军(包含第4和第7装甲旅组成的第1装甲师以及若干海军陆战队)则发动了钳形攻势以打开伊拉克的海运通道。在战争进行了两周后,美军又在伊拉克北部山区投入了173空降旅以及特种部队,并和该地的库尔德反叛军结成同盟,美国预期中的准备在北方投入的则由于土耳其议会的反对而未能在该地参加战斗。 经过两个星期的激战,英军首先控制了伊拉克南部的石油重镇、伊拉克第2大城市巴斯拉。在伊拉克全境都出现了断水和停电等人道主义危机,国际多个人道组织向伊拉克运输救援物资,这些援助物资大多都从联军所控制的烏姆蓋薩爾进入伊拉克,还有部分则从科威特进入伊拉克。 战争爆发大约3个星期之后,美军顺利进入巴格达市区,途中并没有遇到任何大規模衝突。伊拉克官员则突然消失,去向不明,大批伊拉克军队向美军投降。之后巴格达和巴斯拉等伊拉克城市纷纷陷入无政府状态,巴格达市内发生频繁的抢掠事件,伊拉克國家博物館遭到洗劫,上万件美索不達米亞時期的珍贵文物失踪。有伊拉克民众批评美军,并没有努力维持巴格达的市内安全。2005年以來,伊拉克政壇興辦了民主選舉,並在美國支持下開始了重建,然而這並沒有帶來理性的政治與平等,少數什葉派與財團掌控國家,遜尼派極端份子佔地為王,使美軍與美援隊伍傷亡不斷,2008年奧巴馬總統以美軍撤出(主要是戰鬥部隊)的政見上台,2011年正式撤退,結束了大部分的軍事行動。然而伊拉克戰亂遠未解決,隨後伊斯蘭國於2014年的興起,美國反恐戰果再度倒退,還造成全球難民危機與恐怖主義擴散至歐洲,此戰至今影響未明。.

新!!: 德国和伊拉克战争 · 查看更多 »

伊曼努尔·康德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為啟蒙時代著名德意志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學說深深影響近代西方哲學,並開啟了德國唯心主義和康德義務主義等諸多流派。 康德是啟蒙運動時期最後一位主要哲學家,是德國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調和了勒內·笛卡兒的理性主義與法蘭西斯·培根的經驗主義,被认为是繼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後,西方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康德有其自成一派的思想系統,並且有為數不少的著作,其中核心的三大著作被合稱為「三大批判」,即《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這三部作品有系統地分別闡述他的知識學、倫理學和美學思想。《純粹理性批判》尤其得到學術界重視,標誌著哲學研究的主要方向由本體論轉向認識論,是西方哲學史上劃時代的巨著。此外,康德在宗教哲學、法律哲學和歷史哲學方面也有重要論著。 康德哲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认为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理性(即“范畴”)是人与生俱来的,没有先天的范畴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他的这个理论结合了英国经验主义与欧陆的理性主义,对德国唯心主义与浪漫主义影响深远。康德的道德哲学理论也十分著名。此外他还曾针对太阳系的形成提出第一个现代的理论解释,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设。.

新!!: 德国和伊曼努尔·康德 · 查看更多 »

弗劳恩霍夫协会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 V.),是德国也是欧洲最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成立于1949年3月26日,以德国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约瑟夫·弗劳恩霍夫的名字命名。弗劳恩霍夫协会下设80多个研究所,研究经费10亿欧元,总部位于慕尼黑。 弗劳恩霍夫协会是公助、公益、非盈利的科研机构,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协助企业解决自身创新发展中的组织、管理问题。 近15000科研人员(包含德国合作院校的教授与参与实习的学生与研究生)一年为3000多企业客户完成约10000项科研开发项目,年经费逾10亿欧元。其中2/3来自企业和公助科研委托项目,另外1/3来自联邦和各州政府,用于前瞻性的研发工作,确保其科研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经费中会有至少40%会用于社会性,非商业化的科研工作。 弗劳恩霍夫协会致力于开展国际合作,在美国设有研究中心,在亚洲若干国家设有代表处,通过这些机构协会在世界的业务与合作正在进一步发展。 弗劳恩霍夫协会与中国科技、企业、教育界的合作至今有超过25年的历史,其间由众多弗劳恩霍夫协会研究所参与实施的研发项目,已经成为中德两国科技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加强、促进弗劳恩霍夫协会与中国各界的合作,协会于1999年在北京设立了弗劳恩霍夫北京代表处。.

新!!: 德国和弗劳恩霍夫协会 · 查看更多 »

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

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是一名德國政壇人士,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總統。他生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代特莫尔德市,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一名重要人物。2005年出任德国总理默克爾大联合政府内阁的外交部部长,2007年出任副总理。2013年第二次出任德國外交部長,繼續擔任外交部長直到當選德國總統。.

新!!: 德国和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 · 查看更多 »

弗兰茨·马尔克

弗兰茨·马尔克(1880年2月8日出生于慕尼黑,1916年3月4日死于法国凡尔登战役),德国画家,艺术团体“蓝骑士”的成员。他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和德国表现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新!!: 德国和弗兰茨·马尔克 · 查看更多 »

弗莱堡

弗莱堡(Freiburg im Breisgau,全称“布莱斯高的弗莱堡”)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直辖市,弗赖堡行政区首府。城市位于黑森林南部的最西端,人口约20万。 历史上,弗莱堡是黑森林西部,上莱茵河平原地区的交通枢纽。作为古老的大学城和天主教教区中心,弗莱堡有文艺复兴时期创建的弗莱堡大学,以及著名的中世纪弗赖堡大教堂。弗莱堡是巴登葡萄酒产区的中心。除了作为德国气候最温暖,阳光最灿烂的城市之外,它也以先进环保理念和高水平生活而闻名。.

新!!: 德国和弗莱堡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著名德國語言學家、哲学家、、詩人、作曲家,他的著作對於宗教、道德、現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出廣泛的批判和討論。他的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和悖論的技巧。尼采對於後代哲學的發展影響極大,尤其是在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上。 在開始研究哲學前,尼采是文字學家。24歲時尼采成為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德语区古典语文学教授,专攻古希腊语,拉丁文献。但在1879年由於健康問題而辭職,之後飽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年尼采精神崩潰,從此再也沒有恢復,在母親和妹妹的照料下活到1900年去世。.

新!!: 德国和弗里德里希·尼采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席勒

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通常被称为弗里德里希·席勒,神聖羅馬帝國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國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意志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

新!!: 德国和弗里德里希·席勒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谢林

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冯·谢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von Schelling,)德国哲学家。一般在哲学史上,谢林是德国唯心主义发展中期的主要人物,处在费希特和黑格尔之间。解读他的哲学通常不太容易,因为他哲学中关于自然的定义总是不确定的。一些学者认为他是伟大但又捉摸不定的思想家,因为他在观点间的跳跃对于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来说缺少一些将它们连接起来的力量。另一些人认为谢林总是关注一些常见的话题,尤其是自由、绝对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谢林的思想和费希特一样也常常被轻视了,尤其是在英语语系的国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黑格尔后来的崇高地位,他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故意贬低了谢林,将谢林描述为德国唯心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注脚。其次是因为他的自然哲学,它常被一些实证科学家们嘲笑为缺乏逻辑推论和实践证明的。但他的自然哲学受到了浪漫派和大诗人歌德的欣赏,也得到了德国自然科学的欢迎。.

新!!: 德国和弗里德里希·谢林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Friedrich Ebert,),生于海德堡,德國政治家。魏瑪共和国首任總統。.

新!!: 德国和弗里德里希·艾伯特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德國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其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且领导国际工人运动。.

新!!: 德国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 查看更多 »

弗里西语

弗里西語(Frysk、Frasch、Fresk或Friisk,中文又譯弗里斯語、弗里斯蘭語、夫里斯蘭語)是荷蘭及德國内靠近北海南部處一族人所使用的語言,使用人數大約在40万左右。弗里西語屬於日耳曼語族,族人在北歐歷史上曾十分活躍,在維京時代作為商人和海盜很有名。 下分三支,西弗里西語(West Lauwers Frisian,本地語Frysk)、東弗里西語(沙特弗里西語,本地語Seeltersk)和北弗里西語。北弗里西語下又分幾種獨特的口語形式。.

新!!: 德国和弗里西语 · 查看更多 »

弗里茨·朗

弗里德里希·克里斯蒂安·安东·朗(Friedrich Christian Anton Lang,通常簡稱為Fritz Lang,),出生於維也納,知名編劇,導演。1920年代早期,他一連串出品的犯罪默片電影,開啟了世界電影的新風貌。1930年代,電影進入有聲黑白電影後,他也編導--如《M》的精采劇作。之後,他屢屢嘗試新的電影劇種,如有機器人劇情首部出現於電影銀幕,就是他在1927年的《大都會》電影作品。戰後,他仍持續編導許多作品,並從事電影宣導工作。因為他的貢獻,他常與希区柯克、卓別林等人並列於電影百人之列,被認為是電影史上影響最大的導演之一。.

新!!: 德国和弗里茨·朗 · 查看更多 »

弗里斯兰人

弗里西人(德語:Friesen;荷蘭語:Friezen;或譯弗里斯蘭人)為生活在北海弗里西亞群島及荷蘭弗里斯蘭省的主要族群,除了前基督教的原始信仰,大多數弗里斯人信仰基督教。農牧業作為最基本的社會產業,酪農業的外銷收入為弗里斯人重要的經濟來源。主要使用的語言為印歐語系中的盎格魯-弗里斯語組的弗里斯語,全球弗里斯人約有865,000人。.

新!!: 德国和弗里斯兰人 · 查看更多 »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Franz Ferdinand von Österreich-Este,),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之弟卡爾·路德維希大公之长子。 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獨子皇太子魯道夫於1889年精神病自殺後,他成為皇位繼承人。他因主张藉由兼并塞尔维亚王国将奥匈帝国由奥地利、匈牙利组成的二元帝国扩展为由奥地利、匈牙利与南斯拉夫组成的三元帝国,所以於1914年与妻子苏菲视察时为奥匈帝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首府萨拉热窝,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刺杀身亡。“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新!!: 德国和弗朗茨·斐迪南大公 · 查看更多 »

弗朗茨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

弗朗茨一世(Franz I;),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745年-1765年在位)。称帝前是洛林公爵(弗朗索瓦三世,1729年-1736年)。他也是1737年-1765年的托斯卡纳大公(称弗朗切斯科二世)。.

新!!: 德国和弗朗茨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低地德语

低地德语(Plattdeutsch、Plattdüütsch),又称低地萨克逊语、古萨克逊语,是低地日耳曼语的一种区域性语言,主要使用者在德国北部、丹麦南部和荷兰东部,另外亦有使用者在波兰沿海地区,以及如加拿大等地的移民社群。 根據其語言學特徵的不同,可分爲西低地德語和東低地德語。 由1999年起,德国根据European Charter for Regional or Minority Languages,认可低地德语为区域性语言。低地德语并未标准化,但在德国,北低地萨克逊语有在电视台和电台广播中使用。.

新!!: 德国和低地德语 · 查看更多 »

彼得·保羅·魯本斯

彼得·保罗·鲁本斯(z;,,),弗兰德画家,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魯本斯的畫有濃厚的巴洛克風格,強調運動、顏色和感官。魯本斯以其反宗教改革的祭壇畫、肖像畫、風景畫以及有關神話及寓言的歷史畫聞名。 魯本斯經營一家安特衛普的大型畫室,繪制許多著名的畫作,也是歐洲知名的藝術收藏家。魯本斯接受良好的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教育,本身也是外交官,曾被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四世及英格蘭國王查理一世冊封為骑士。.

新!!: 德国和彼得·保羅·魯本斯 · 查看更多 »

何處是我家

《何處是我家》(Nirgendwo in Afrika;Nowhere in Africa,意譯為「在什麼都不是的非洲某處」)是一套2001年首映的德國電影,获得了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改編自德國作家史戴芬妮·子白希(Stefanie Zweig)於1999年寫的半自傳小說。 此片由卡洛琳·琳克(Caroline Link)執導,劇本則由琳克與史戴芬妮·子白希一起執筆,以1930年代納粹德國為背景,描述了一個德籍猶太裔家庭為了逃避納粹黨而移居肯亞的遭遇。.

新!!: 德国和何處是我家 · 查看更多 »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新!!: 德国和佛教 · 查看更多 »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學是研究微生物的一門學科。微生物包括病毒、原核生物和簡單的真核生物。目前,微生物學的最主要工作是用生物化學和遺傳學方法完成的。由於很多病原(像是造成植物病害的四大病原:病毒、真菌、線蟲、細菌)都可以算是廣義的微生物,微生物學也和病理學、免疫學和流行病學密切相關。微生物學家對生物學和醫學做出過基礎性貢獻,尤其在生物化學、遺傳學和細胞生物學領域。.

新!!: 德国和微生物学 · 查看更多 »

德奧同盟

德奥同盟(德语:Zweibund,意指两国同盟;也称为奥德同盟)是1879年10月7日德国与奥匈签署的条约。双方承诺在任何一方被俄罗斯攻击时另一方会相助;如果攻击者是另一个欧洲国家,另一方则慷慨地保证中立——此欧洲国家在法俄同盟成立后尤其指法国。.

新!!: 德国和德奧同盟 · 查看更多 »

德奧合併

德奥合併(德语:Anschluss ,意指联合或政治联盟,也称为Anschluss Österreichs;同样指德奥合併) ,是1938年3月12日纳粹德国与奧地利第一共和國統一,组成大德意志的事件。一个历史渊源是,奥地利和德国实际上是同一个民族组建的两个国家,因此当时的“统一”(合并)思潮能较容易地得到德奥两国公民的响应。 德国与奥地利合併,是纳粹党领袖阿道夫·希特勒扩张德国版图的第一步。德奥合併发生在萨尔区回归德国之后。1935年1月13日,根据《凡尔赛条约》规定,该区在国际联盟控制15年后举行公投,最后回归德国。德奥合併后,根据《慕尼黑协定》,德国獲得苏台德地区,并在1939年先后侵略余下的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波兰。 事件发生前,德国先向奥地利施压,要求奥地利政府承认奥地利纳粹党的合法地位,甚至让该黨参与奥国政府事务。1938年,奥地利总理库尔特·舒斯尼格为了保存奥地利的独立,宣布进行公投,来决定奥地利应否与德国合併。德国政府隨即向他施压,要他将权力交给奥国纳粹党。奥国纳粹党在3月11日以政变推翻了奥地利的共和政府。在德国国防军进驻奥地利时,不但没有遇到任何对抗,而且受到很多奥地利居民的欢迎。 其他国家对事件反应温和。一战协约国实行外交抗议,但没有采取实际行动阻止合併之事,纵使《凡尔赛条约》阻止德国与奥地利合併。 奥地利在事件后失去独立国家之地位,直到德國戰敗後,兩國再度分家,1945年4月27日奧地利臨時政府成立,數月後得到二戰盟国的承认,延至1955年奧地利正式恢復主權。.

新!!: 德国和德奧合併 · 查看更多 »

德属萨摩亚

德属萨摩亚(Deutsch-Samoa)是德国曾经的一个殖民地,时间为1900年-1920年。该殖民地涵盖乌波卢岛、萨瓦伊岛、阿波利马岛、马诺诺岛,全部位于今天的萨摩亚独立国境内。它曾是除中国胶澳地区(今属青岛市)外,德国在太平洋的唯一一块殖民地。.

新!!: 德国和德属萨摩亚 · 查看更多 »

德属西南非洲

德属西南非洲(Deutsch-Südwestafrika),1884年至1915年德意志帝国的殖民地之一。德属西南非洲具有835100平方公里的面积,这是德意志帝国大陆在当时欧洲面积的1.5倍的规模。 1915年,在一战期间,德属西南非洲被英国和南非军队入侵。在战争结束后,其行政被南非聯邦(大英帝国的一部分)接管,和领土在国际联盟的授权管理作为西南非洲。它于1990年成为独立的纳米比亚。.

新!!: 德国和德属西南非洲 · 查看更多 »

德式圣诞蛋糕

德式圣诞麵包(Christstollen),一種質地像硬面包、但製作材料像水果蛋糕的麵點。是德國耶誕節期間的傳統節慶食品。.

新!!: 德国和德式圣诞蛋糕 · 查看更多 »

德國外交部

德國外交部(Auswärtiges Amt,缩写:AA)掌管德國外交政策以及与歐洲联盟的關係。現任外交部長為海科·马斯,自2018年3月起,进入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與德国社会民主党组成的大聯合政府的內閣。 德国外交部位於柏林米特區的 Werderscher Markt 廣場。.

新!!: 德国和德國外交部 · 查看更多 »

德國國家足球隊

德國國家足球隊(Die deutsche Fußballnationalmannschaft)是德國官方的男子國家足球代表隊,由德國足球協會負責管轄,並代表德國參加大型國際性足球賽事。德國由於政治因素引致在國際大賽以不同形式出席,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德國分裂成東德,西德以及薩爾保護領,大戰結束後東西德及薩爾保護領分別成立自己的國家隊參與國際賽,薩爾保護領於1956年歸入西德。西德在六十至八十年代的國際成績比東德彪炳,東德只參與過1974年世界盃但從未晉身歐洲國家盃決賽周,直至1990年東西德重新統一,得以「德國」隊名義繼續參加國際大賽,繼承之前西德的戰績,並於1996年奪得拿下歐洲國家盃冠軍,為兩德統一後首座冠軍。而2014年拿下世界盃冠軍,為兩德統一後首座世界盃冠軍,隊徵上的星星由三顆增至四顆。 德國國家隊被譽為世界上最有名及最成功的國家足球隊之一,曾經四次奪得世界盃(1954年,1974年,1990年、2014年),是繼巴西後與意大利並列奪得第二多世界杯冠軍的球隊,由1954年開始從未缺席過世界盃決賽周。德國亦曾經三次奪得歐洲國家盃冠軍(1972年,1980年,1996年),該項賽事的奪冠次數和西班牙國家足球隊並列第一。.

新!!: 德国和德國國家足球隊 · 查看更多 »

德國國營鐵路

#重定向 德国国营铁路.

新!!: 德国和德國國營鐵路 · 查看更多 »

德國國會大廈

德國國會大廈(Reichstagsgebäude,简称Reichstag;官方名称为“帝国國会大厦大会场”,Plenarbereich Reichstagsgebäude)是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米特区的一座建筑。1894至1933年间首先是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后来在魏玛共和国时期是共和国议会的议会会址。1933年毀於火焚。二战后遭到废弃,东德在东柏林另建共和国宫以召开人民议会,西德也在波恩以召开联邦议院。1960年代该建筑受到局部翻修,但是直到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的时候才得到完全恢复,此时根据建筑设计师诺曼·福斯特的方案重建。从1994年开始每五年德国联邦大会在这里选举德國聯邦總統。1999年开始它是德国联邦议院的会址。 德语中Reichstag一词本意为国会,产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现在专指德国国会大厦,而Bundestag则用来表示现在的国会。.

新!!: 德国和德國國會大廈 · 查看更多 »

德國咖哩香腸

咖哩香腸(Currywurst,)是一種德國速食,也是其首都柏林的風行料理之一,為經過汆燙再油煎的切塊香腸澆上。後者被視為整道小吃的精華德國在台協會 Deutsches Institut Taipei - ,一般是混入大量咖哩粉的番茄醬或番茄膏,此外也可以由任何以番茄醬為基底的醬汁搭配咖哩或其他香料製成。 咖哩香腸是十分受到歡迎的德國國民飲食,根據德國咖哩香腸博物館的估計,德國人每年大約吃掉8億根咖哩香腸,其中僅柏林一市的消費即達7千萬根。.

新!!: 德国和德國咖哩香腸 · 查看更多 »

德國眾議院

#重定向 德国联邦议院.

新!!: 德国和德國眾議院 · 查看更多 »

德國統一日

德国统一日(德语:Der Tag der Deutschen Einheit),即現代德国的国庆节,此為两德统一後的德國聯邦政府所規定的全国法定假日,目的是为了纪念1990年10月3日,原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原西德)和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原东德)正式宣布统一的国家性节日。同时,这一天也是德国五个新联邦州的成立日。.

新!!: 德国和德國統一日 · 查看更多 »

德國聯邦司法部

#重定向 德國聯邦司法及消費者保護部.

新!!: 德国和德國聯邦司法部 · 查看更多 »

德國聯邦國防軍

聯邦國防軍(Bundeswehr)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武装部隊,由陸軍、海軍、空軍三大軍種及基础军(後勤、防諜、憲兵等支援部隊)、中央醫療軍(軍醫部隊)兩大跨軍種部隊組成。.

新!!: 德国和德國聯邦國防軍 · 查看更多 »

德國聯邦國防軍陸軍

德國聯邦國防軍陸軍(德語:) 是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陸軍部隊,自二戰結束分裂而成的西德與東德陸軍所組成。德國是傳統陸軍強國,其實力與規模遠比空軍與海軍大的許多,自德國統一至二戰結束期間,德國陸軍在質素與規模上長期一直是歐洲數一數二。為了與其他時期的德國陸軍分別,有時稱其為聯邦陸軍、德意志聯邦陸軍、西德陸軍等。.

新!!: 德国和德國聯邦國防軍陸軍 · 查看更多 »

德國聯邦內政部

#重定向 德国联邦内政、建设和家园部.

新!!: 德国和德國聯邦內政部 · 查看更多 »

德國聯邦經濟合作及發展部

德國聯邦經濟合作及發展部(Bundesministerium für wirtschaftliche Zusammenarbeit und Entwicklung)是德國聯邦部會之一,位於波昂,於柏林設有第二辦公室。 聯邦經濟合作及發展部成立於1961年,旨在刺激德國國內及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該部與許多國際組織進行合作,如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和聯合國。.

新!!: 德国和德國聯邦經濟合作及發展部 · 查看更多 »

德國聯邦總統

德國聯邦總統(Bundespräsident)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國家元首,對內和對外均代表德國。其最主要職責是:簽署並公佈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通過的由聯邦總理和有關聯邦政府部長副署的法律法令;根據聯邦議院的決定任免聯邦總理,根據聯邦總理的提名任免聯邦政府各部部長;主持國家禮儀性活動等,德國不設副總統。 德國的國家政體是議會制和內閣制,聯邦政府向聯邦議院負責。聯邦總統只是虛位元首,但並不直接領導聯邦政府,不享有實際的行政權。而聯邦總理為政府首腦,決定國家大政方針。 德國現任聯邦總統為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2017年3月19日上任。.

新!!: 德国和德國聯邦總統 · 查看更多 »

德國聯邦統計局

德國聯邦統計局(Statistisches Bundesamt)是德國聯邦機構之一,屬於德國聯邦內政部。 聯邦統計局負責收集、處理、發表和分析的統計資訊,內容包括經濟、社會與環境等議題。 其目的是提供整個社會客觀,獨立和大量的統計資料。目前約有2,780名職員在威斯巴登、波昂和柏林等地的辦公室。 聯邦統計局總部位於威斯巴登,並管理德國最大的統計文獻圖書館。統計局長在傳統上也兼任聯邦選舉監察官(Bundeswahlleiter),負責監督德國聯邦議院和歐洲議會的選舉。 柏林資訊處是聯邦統計局在德國首都的服務中心,為德國政府、聯邦機構、大使館、產業和大眾、協會及其他在柏林與布蘭登堡對官方統計資料有興趣的人士提供資訊和諮詢服務。.

新!!: 德国和德國聯邦統計局 · 查看更多 »

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

聯邦教育及研究部(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BMBF)是德國聯邦政府機構之一,總部設於波昂,柏林設有第二辦公室。.

新!!: 德国和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 · 查看更多 »

德國鐵路股份公司

#重定向 德国铁路.

新!!: 德国和德國鐵路股份公司 · 查看更多 »

德國行政區劃

德國由16个邦联合组成,各州下設郡和市鎮。有些州会在县级以上加设行政區,并在较小的市镇上再加市镇联合体。.

新!!: 德国和德國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德國駐外機構列表

德國駐外機構列表列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世界各地設置的外交代表機構,由大使館(Botschaft)、總領事館(Generalkonsulate)、領事館(Konsulate)和常駐代表處(Ständige Vertretung)組成。這些駐外機構接受德國外交部管理,負責維護德國在外利益、服務海外,也與地主國(駐在國)政府交流,以促進德國與外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及科學領域的關係。德國駐外館處的其他任務還包括資訊蒐集、向德國聯邦政府各部門匯報相關議題、協助德國企業在外活動。與使館駐在國人民相關的業務,則有受理、核發其赴德簽證、向其宣傳德國概況及對外政策等accessdateaccessdate。 德國大使館的館務涵蓋了中的各個領域,除了政經文、外交、德商支援和公民服務外,還會參與國際研究與技術合作活動,或是社會發展及農業政策,因此館內常短期地附派有德國政府其他部會的外派官員或專家。在與德國有進行防務合作、或是攸關德國國防政策的國家,當地的德國大使館中亦會駐有德軍武官。大使通常為大使館位階最高的人員,由於德國並非在每個邦交國都設有大使館,所以該館的大使可能accessdateaccessdate,而使館的服務對象也會因此同時含括駐在國、兼轄國在內。相較之下,德國領事館或總領事館的服務範圍僅限於一國之內的特定地區,職責也不包括大使館處理的政治事務,而是著重於領務服務、貿易、文化及accessdateaccessdate。 德國常駐代表處的性質也有別於使領館,派駐對象並非單一國家,而是諸如聯合國、歐洲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教科文組織和歐洲委員會等國際組織,代表德國在這些組織中的利益。另一項相異之處,在於德國常駐代表處並不設有領務部門,也不辦理簽證、護照相關的領事服務accessdateaccessdate。 截至2014年1月,德國在全球各地總共設有220多座駐外代表機構,當中大使館約150個、領事館及總領事館約60個、常駐國際組織代表處約10個。.

新!!: 德国和德國駐外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德國高速公路

德國高速公路是德國的全國高速公路系統,其德文名称(Autobahn )是“高速公路”的意思。被稱為Autobahn的高速公路並不僅有德國的高速公路,瑞士和奧地利的高速公路也被稱為Autobahn,但通常Autobahn專指德國高速公路,其德文正式名稱為Bundesautobahn(BAB,聯邦高速公路)。德國高速公路傳統上是沒有速度限制的,但是隨著車輛的增加,許多經過城鎮的路段都先後設立了速限,此外速度越快在意外訴訟中,駕駛人與陪同乘客所負擔的肇事責任也會顯著增加,保險也可能減少理賠額度。一份2008年的評論顯示,德國高速公路路網的52%無速限(有130km/h的建議速限以節省油耗,調查顯示德國駕駛者一般保持時速約142km/h),剩下的15%會有因天氣(北方冬季會下雪)或交通狀況而設立的暫時速限,33%有永久速限,例如市區或山路等。.

新!!: 德国和德國高速公路 · 查看更多 »

德國教育

在德國,教育是由各地方政府管理,因此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教育制度。.

新!!: 德国和德國教育 · 查看更多 »

德国城市列表

德国城市列表列出了德国的全部2,065座城市,按德文名字母顺序排序,截至2011年6月20日。 本表只包含拥有城市法(对应乡村法)的基层政权的城市。部分城市没有通用的中文译名。 各联邦州的城市数目(按多少排序): 以下巴登-符腾堡简称巴符,北莱茵-威斯特法伦简称北威,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简称石荷。.

新!!: 德国和德国城市列表 · 查看更多 »

德国城市列表 (按人口排列)

根据1887年国际统计会议的定义,“大型城市”为人口超过100,000的城市,“中型城市”为人口在20,000至100,000之间的城市,“小型城市”为人口在20,000以下的城市。以下所列为人口超过100,000的德国大型城市和人口在20,000至100,000之间的德国中型城市(截至2006年底):.

新!!: 德国和德国城市列表 (按人口排列) · 查看更多 »

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

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Christlich Demokratische Union Deutschlands),简称基民盟(CDU),台灣又譯基督教民主黨、基民黨,是德国主要政党之一,也是德國現在的執政黨。傳統上是一個保守主義和基督教民主主義政黨。.

新!!: 德国和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 · 查看更多 »

德国历史

德意志(Deutsch)这个词大约见于公元8世纪時期教宗哈德良一世的一份文獻中的Theodiscus一詞,意思是「方言」或「人民的」,开始仅指在法兰克王国东部地区使用的一种不同於羅曼語和凱爾特語的方言。卡尔大帝(德语:Karl der Große,即法语的查理曼:Charlemagne)死后,帝国分裂,其中东法兰克和西法兰克的界限大约相当于罗曼语族和日尔曼语族的界限。东部帝国的居民后来才逐渐产生休戚相关的感觉,Deutschland一詞源於中古高地德語中的der diutschin lant,diutisc在古高地德語中的意思是"人民的",最后才用以称呼它们居住的地区——德意志兰(Deutschland)。公元920年后,日尔曼人的东法兰克王国依然称为东法兰克王国,但称呼国王为非加洛林家族的东法兰克国王,對內自称为條頓人國王(拉丁文: Regnum Teutonicum)。.

新!!: 德国和德国历史 · 查看更多 »

德国十一月革命

德國十一月革命(),又称“德国1918年-1919年革命”,是德国在1918年与1919年发生的一连串事件,致使德意志帝國威廉二世政权被推翻以及魏玛共和国的建立。与俄罗斯的二月革命类似,德国革命并非由一个政党领导。同时,类似苏维埃的工人团体亦希望夺权,然而此类事件使得左派分子更分裂,如社会民主党领导的共和政府曾利用右翼的自由军团来镇压同为左翼的斯巴達克同盟。 正如俄罗斯的大革命一般,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的灾难引發了德国革命。德军统帅埃里希·魯登道夫想领导军队在1918年向盟军投降,結果引起政治危机。威廉二世退位後,虽然巴登親王任命社会民主党代表领导临时政府,但仍未能阻止叛乱继续。 1918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基尔港首先发生起义:四万名海员及船只认为德国在战争中大势已去,出战只是自取灭亡,於是抗拒海军的出兵命令。11月8日时,工人与士兵的议会已占领了德国西部的大部分,为“议会共和”作准备。11月9日,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德意志帝国灭亡。纵然如此,仍有不少上層或中产的分子支持帝制。11月11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社会民主党跃升成为领导德国的政党,与激进的德國独立社會民主黨共同执政。不过,独立社民黨认为社民黨想保持资本主义在德国的现状,便在1918年12月脱离联合政府。其后,1919年1月,斯巴達克同盟发动第二股革命浪潮,让它横扫德国。社民党主席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聘用自由军团镇压起义。1月15日,斯巴達克團两位领导人卡爾·李卜克內西与羅莎·盧森堡惨遭杀害。4月,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形成革命高潮。5月,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遭社民党政府血腥镇压。 德国革命促成了魏玛共和国的成立,同时又促使民族主义的纳粹党崛起。.

新!!: 德国和德国十一月革命 · 查看更多 »

德国大学卓越计划

#重定向 德国精英大学计划.

新!!: 德国和德国大学卓越计划 · 查看更多 »

德国大学列表

德国的大学包括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综合性大学(Universität)、无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应用科技学院(Fachhochschule)和艺术类院校,按办学性质可分为公立、私立和教会学校。.

新!!: 德国和德国大学列表 · 查看更多 »

德国广播

#重定向 德国广播电台.

新!!: 德国和德国广播 · 查看更多 »

德国之声

德国之声(Deutsche Welle,德文缩写为“DW”)是按《德国之声法案》设立,並由德國政府提撥預算資助的宣傳機構,是德国广播电视联合会(ARD)的成员,前身為西德政府設立的廣播公司。總部設於波昂和柏林。在60多個國家共有1500多名正式員工與1500多名自由員工,與波昂及柏林的同事合作製作廣播、電視以及網際網路的資訊服務。以29种语言播出广播节目,以德语、英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播出电视节目。內容上側重國際時事,也包含介紹德國,以及德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雙邊交流。 德国之声网站是德国之声多媒体、互动的网上服务项目。德国之声网站以30种语言提供有关德国、欧盟以及国际的时事新闻、背景報導。德国之声中文网每天更新时事、经济、文化和体育新闻,提供包括如何留学德国以及欧洲旅游等信息,并提供部分被中国大陆当局禁止出版图书的在线阅读,但不提供德國當局禁止出版图书的在线阅读。 德國之聲的官方數據指出,該公司每週在世界各地觸及1億5700萬名閱聽眾。.

新!!: 德国和德国之声 · 查看更多 »

德国唯心主义

德国唯心主义一般是指从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早期在德国建立起来的哲学,它由康德在1780年到1790年间的作品发展起来,并和浪漫主义、启蒙运动的政治革命有着密切联系。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最有名的思想家是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然而雅各比(Friedrich Heinrich Jacobi)、莱因霍尔德(Karl Leonhard Reinhold)和施萊爾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 德国和德国唯心主义 · 查看更多 »

德国入侵卢森堡

德国入侵卢森堡是1940年代法国战役的一部分。卢森堡原属于神圣罗马帝国、以及后来的德意志邦联。出于各种原因,德国曾两次入侵过卢森堡。第一次是世界大战时,也可以说是顺带占领,德国将卢、比、荷全部占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纳粹军队在1940-1944年再次入侵卢森堡及比利时两块德语区,之后再次横扫比利时荷兰,乃至法国北部。这时,卢森堡大公流亡英国,卢森堡人民加入反法西斯的队伍抗击德军。.

新!!: 德国和德国入侵卢森堡 · 查看更多 »

德国前东部领土

德国前东部领土(ehemalige deutsche Ostgebiete)或德意志帝國東部領土(Ostgebiete des Deutschen Reiches)是指位于奥得河-尼斯河线以东,曾经得到国际公认属于德国领土一部分的所有省份或地区。 从1919年到1990年,这些领土的部分或全部,受到许多外交活动的支配。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国许多人,特别是纳粹党党员,声称这些根据凡尔赛条约割让的德国领土应当归还德国。这一要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前因。战后,所谓“德国问题”一直是战后德国历史与政治的一个重要因素。争论在对冷战政治与外交的谈判中扮演重要角色,也为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做了准备。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在1919年的《凡尔赛条约》中同意放弃这些领土。入侵波兰后,德国收复並吞併了这些领土。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突然失去了所有奥得河-尼斯河线以东领土,这时国际公认的领土完整权利被弃之不顾。 1990年,德国正式承认了它重新统一时的东部边界,终止对奥得河-尼斯河线以东领土的主权要求。 波茨坦协定将这次转让的领土称为“德国前领土奥得河-尼斯河线以东”,通常将这种描述称为“奥得河-尼斯河线以东的前德国领土”。.

新!!: 德国和德国前东部领土 · 查看更多 »

德国社会民主党

德国社会民主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简称德国社民党(SPD),德国主要政党之一,它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政黨,成立于1863年。社民党於1966年至1982年,1998年至2009年和2013年至今参与聯合政府。現在11个州内参与执政,9个州内任州總理。.

新!!: 德国和德国社会民主党 · 查看更多 »

德国空军

德國空軍是指德軍的空軍部隊,可以指:.

新!!: 德国和德国空军 · 查看更多 »

德国统一社会党

德国统一社会党(Sozialistische Einheitspartei Deutschlands,缩写为SED)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长期执政党,1946年由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两党在德国苏联占领区的组织合并而成。 虽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名义上是一个多党制国家,但实际政治权力集中在统一社会党手中,东德的其他政党起到卫星党的作用。1980年代,统一社会党拒绝效仿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推行经济改革和開放政策,仍坚持国家的民主集中制管理,直到兩德統一。.

新!!: 德国和德国统一社会党 · 查看更多 »

德国电影

德國電影(Deutscher Film)的歷史非常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對於電影發展主要是在電影技術與藝術方面。.

新!!: 德国和德国电影 · 查看更多 »

德国电信

德国电信股份公司(Deutsche Telekom AG,),總部坐落于德國波恩,是欧洲大型电信公司,通过通信网络(ISDN, DSL, 卫星等)提供信息和通讯服务,例如电话(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和上网服务。同時也是全德国最重要的无线电发射运营商。原民主德国所有重要的无线发射台现归德国电信所有。在老的联邦州,私人广播电台(欧洲一台例外)、德意志广播电台、德国广播电台,以及德国电视二台的节目都是通过德国电信的发射台进行广播。在某些地方甚至美国军队电视网的节目也是通过德国电信的发射台发射。德国电信在全球拥有257,600名雇员 德国电信前身是由原民主德国(東德)的德国邮政和联邦德国(西德)的联邦邮政合并成国有德国联邦邮政的电信部门,該部門分離並私有化後成為股份公司(AG)。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直接持有31%的股份,另外通过德国重建信贷银行(KfW, Kreditanstalt für Wiederaufbau)间接持有12%的股份。剩余的57%的股份(至2003年6月)为公开发行股票。 2006年11月13日,德国电信公司任命勒内·奥伯曼为首席执行官。.

新!!: 德国和德国电信 · 查看更多 »

德国DAX指数

德国DAX指数 (Der Dax,最早来源于Deutscher Aktienindex)是德国重要的股票指数。由德意志交易所集团(Deutsche Börse Group)推出的一个蓝筹股指数。该指数中包含有30家主要的德国公司。DAX指数在欧洲與巴黎CAC40指數合稱為歐洲兩大主要股市,也是世界证券市场中的重要指数之一。 该指数通过Xetra交易系统进行交易,因此其交易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公开交易方式,而是采用电子交易的方式,便于进行全球交易。 DAX指数于1987年推出,以取代当时的Börsen-Zeitung指数和法兰克福汇报指数(Frankfurter Allgemeinen Zeitung Aktienindex)。1988年7月1日起开始正式交易,基准点为1000点。指数以“整体回报法”进行计算,即在考虑公司股价的同时,考虑预期的股息回报。但因为该指数只包含德国最赚钱的公司,因此有人批评无法准确反应德国经济。.

新!!: 德国和德国DAX指数 · 查看更多 »

德国联邦参议院

德国参议院(Bundesrat)是德国的立法机关之一,总席位69个,作为各州政府在联邦中的代表,是德国联邦制国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联邦州政府依据《基本法》,通过联邦参议院参与联邦的立法和欧盟事务。联邦参议院没有选举任期,是一个连续的国家权力机关,党派比例随着邦议会的选举而变化;而联邦议院则是一个不连续的国家权力机关,每4年重新选举一次。.

新!!: 德国和德国联邦参议院 · 查看更多 »

德国联邦大会

德国联邦大会(德语:Bundesversammlung)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个国家权力憲政机关,它唯一的职责是依据《基本法》第54章第1节第1条(Artikel 54 Absatz 1 Satz 1 GG)的规定选举德国联邦总统。.

新!!: 德国和德国联邦大会 · 查看更多 »

德国联邦宪法法院

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德语:Bundesverfassungsgericht,简称BVerfG)是根据德国基本法特别设立的法院形式,該法院前身為1951年的西德憲法法院,1993年改制為聯邦憲法法院。該法院與所有其他憲法機關對等、獨立並自主。為彰显其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独立性,依照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法規定,宪法法院的位置並不在首都(統一前的波昂、統一後的柏林)內,而是在離波昂有一段距離的卡爾斯鲁爾。憲法法院的主要任務包括就政府單位間的爭端做出裁判,對法律進行審查,審理憲法訴訟以及確定政黨是否違憲。宪法法院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司法审查,即对国家机关的行为进行审查、就政府單位間的爭端做出裁判、審查违宪行為;在这个意义上,它和美国最高法院是类似的。此外,德国联邦宪法法院还有一些美国最高法院不具有的职权。它和美国等国的最高法院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是普通法院系统的一部分,而是一个独立的司法机构。憲法法院的工作還包括對政黨的合憲性做出判決。如果對某個政黨的合憲性存在質疑,聯邦議院、聯邦參議院和聯邦政府有權向憲法法院申請取締政黨令,憲法法院隨即依照法律的標準審查該黨的綱領和黨員的行為。 在1930到1940年代的德國,當時當權的納粹政府常以修改憲法、編訂不人道法律的方式合法化自身行為。因此,在戰後,西德建立時便規劃憲法法院,對任何可能違法、違反人權的法律或政府行為進行事先審理。憲法法院作為獨立機構,應確保國家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個權力機構的活動始終符合憲法。在對基本法做出最終解釋時,憲法法院純粹基於法律做出裁決。裁決雖會對政治領域產生影響,但不允許受到政治考量的干擾。 不論國籍,只要自然人認為自己的基本權利或者基本法中所規定的其他權利受到德國政府行政權力的侵害,均可向聯邦憲法法院起訴,。在聯邦憲法法院成立以來的最初50年中,公民已經在3000餘起訴訟中勝訴,這一結果大大提高了憲法法院的威望。.

新!!: 德国和德国联邦宪法法院 · 查看更多 »

德国联邦议院

德国眾议院(Der Deutsche Bundestag),设於柏林,与德国联邦参议院共同作为德国最高立法機關。作為議會內閣制的國家,德國內閣需由聯邦議院議員組成,故聯邦議院亦為國家政治權力的中樞。.

新!!: 德国和德国联邦议院 · 查看更多 »

德国联邦最高法院

联邦最高法院(德语:Bundesgerichtshof,简称BGH)是德国普通法院系统的最高法院,是德国民事和刑事案件的終審法院。為德国5个聯邦終審法院之一,另外四个是聯邦最高勞工法院、联邦最高财政法院、联邦最高社会法院、联邦最高行政法院。 这几个最高级别法院做出的裁决是不可上诉的,只有两个例外,一是案件涉及人权问题而由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做出最终裁决,另一个是案件涉及欧盟法上的问题,联邦最高法院做出裁决后可以上诉至欧洲法院。.

新!!: 德国和德国联邦最高法院 · 查看更多 »

德国表现主义

德国表现主义(German Expressionism)是指一些互相关联的德国艺术运动,从一战前开始,在1920年代的柏林到达顶峰。这些运动属于北欧与中欧表现主义运动的一部分,涉及的领域包括建筑、绘画和电影。.

新!!: 德国和德国表现主义 · 查看更多 »

德国语言

德国的官方语言是德语,全国超过95%的人口第一语言是标准德语或其他德语方言。这一数据包含了北低地萨克逊语,这种语言在统计中被视作标准德语的一种少数族群使用的区域变体。被承认的少數族群語言在使用区域亦有官方统计数据。.

新!!: 德国和德国语言 · 查看更多 »

德国足球甲级联赛

足球联邦联赛(Fußball-Bundesliga)通常称为德国足球甲级联赛或简称德甲,是德国足球最高等级的赛事类别,由德国足球协会于1962年7月28日在多特蒙德确立,自1963-64赛季面世。作为德國足球聯賽系統的组成部分,德甲的每支球队均需与同级别的全部其它球队进行主客場制对赛,最终的德國足球冠軍可获得欧洲冠军联赛的参赛资格;而排名最末的两支球队将降级至德国足球乙级联赛(德乙)。排名倒数第三的球队则需要与德乙第三名进行保级附加赛,胜者可获准留在德甲。此外,所有德甲球队都可直接入围德国足协杯比赛,两者冠军将参加德國超級盃的争夺。 作为欧洲五大联赛之一,德甲在欧洲足联的联赛系数排名中目前位居全欧第2。德甲也是全球平均上座人数最高的足球联赛,其在2015-16赛季以场均43,300人的现场观战人数在全球所有体育联盟中排名第二,同时还在全球209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电视转播。拜仁慕尼黑是德甲最为成功的球队,共获得27次德国冠军。2016-17赛季德国足球甲级联赛为第54届赛事,球季於2016年8月26日開始,至2017年5月20日結束。其中2016年12月22日至2017年1月19日為冬歇期。拜仁慕尼黑为该赛季的冠军。.

新!!: 德国和德国足球甲级联赛 · 查看更多 »

德国足球运动

足球运动在德国非常流行。 德国是从英国引进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欧洲国家。而且很快就成为了佼佼者。德国足球属于力量型足球,被称为绿茵场上的“德国战车”。 国内联赛有:.

新!!: 德国和德国足球运动 · 查看更多 »

德国葡萄酒之路

德国葡萄酒之路(Deutsche Weinstraße)是德国第一条旅游路线,1935年开放,位于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全长85公里。这条路线的标志是黄色背景上的一串十个葡萄和路线的名称。.

新!!: 德国和德国葡萄酒之路 · 查看更多 »

德国铁路

德国铁路股份公司(Deutsche Bahn AG)一般简称为德国铁路(DB),是一家总部设于柏林的德国国有运输公司,于1994年在法兰克福创立,由原德国联邦铁路及德国国营铁路合并而成。公司重心于2000年迁至柏林,入驻位于波茨坦广场旁新落成的铁路塔。该集团的开发和其它一些中央部门则仍设在法兰克福。目前,它是仅次于德国邮政的世界第二大运输企业.

新!!: 德国和德国铁路 · 查看更多 »

德国铁路公司

#重定向 德国铁路.

新!!: 德国和德国铁路公司 · 查看更多 »

德国民法典

《德国民法典》(BGB, Bürgerliches Gesetzbuch)是德意志帝国从1881年开始研究编纂,于1896年8月公布,1900年1月1日施行的民法法典,為歐陆法系中最重要的民法典之一。歷經德意志帝國時期、威瑪共和、納粹統治、兩德分裂至統一後,仍然施行至今,其內容及形式所樹立之風格,不但成為大陸法系之代表性體例之一,也影響日本、中國、韓國等民法典之制定。.

新!!: 德国和德国民法典 · 查看更多 »

德国海军

德國海軍是指德軍的海軍部隊,可以指:.

新!!: 德国和德国海军 · 查看更多 »

德国新联邦州

德国新联邦州(die neuen Bundesländer)指的是在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时加入联邦德国,来自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5个--。 这些新加入联邦德国的--在1952年曾被东德政府废除,在1990年重新建立。分别包括:勃兰登堡、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萨克森、萨克森-安哈尔特以及图林根。 尽管很多柏林居民来自东德,柏林在东、西柏林合并后一般也不被认为是新联邦州之一。 1990年10月3日德国统一后,德国共包括16个--。然而两德之间内部统一仍在进行之中。.

新!!: 德国和德国新联邦州 · 查看更多 »

德国总理

联邦总理(Bundeskanzler,简作Kanzler)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政府首脑,是德国事实上的最高领导人。其有权直接任命联邦政府各部长,并确定德国联邦政府的政治方针。總理是由德国联邦議會根据联邦总统的建议未经辩论的选举产生,再經联邦总统任命,就可以正式成為總理,而联邦總統不能拒絕任命總理。總理通常为议会最大党,即執政黨的領袖,另外設有副總理一職作為副手。.

新!!: 德国和德国总理 · 查看更多 »

德累斯顿

德累斯顿(德语:Dresden;Drážďany;索布语:Drježdźany,意为河边森林的人们),是德國萨克森自由州的首府,德国东部重要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它位於德國的東南方,易北河谷地,南面離捷克邊界僅30公里,距捷克首都布拉格150公里,北面距離德國首都柏林200公里,离西北方萨克森州另一个大城市莱比锡100公里。 德累斯顿的城市人口超过56万(2016年),都会区人口共有125万,而德累斯顿所在的萨克森三角城市聚集区共有320万人,被列为德国主要大城市之一。 殘留的考古學上的踪跡可以證明,後來成為城市區域的地區在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定居。在可考的文字記錄中,德累斯頓最早於1206年被提及,並被發展為選帝侯以及後來的皇家領地,之後更成為歷史上的薩克森王國的首都,拥有数百年的繁荣史、灿烂的文化艺术,和无数精美的巴洛克建筑(德累斯顿的巴洛克风格),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作为重要的文化中心,德累斯顿又被称为“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累斯顿也是德国照相机、钟表制造和高级食品的生产中心,是德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根据某些标准,德累斯顿是欧洲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该市遭到盟军的大规模空襲,城市面貌已经面目全非。不过自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后,德累斯顿再度成为德国东部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再度成為一个擁有豐富旅游資源的城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光。 德累斯顿还是一个重要的科學研究中心,拥有许多研究人员。该市经常被称为“德国硅谷”。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技大学之一,2012年位列德国11所精英大学之一。 由于地处狭窄的河谷,德累斯顿的气候类似于德国南部,比德国东部大部分地方温暖。2002年德累斯顿列为欧洲绿化最好的大城市:三分之一地区被森林覆盖。“大花园”(Großer Garten)是该市最大的城市公园。.

新!!: 德国和德累斯顿 · 查看更多 »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Dresd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resden,缩写:TU Dresden或TUD)位于萨克森自由州首府-德累斯顿,是该州最大的学府,同时也是德国乃至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工科大学之一。 2012年入选第二阶段德国精英大学。.

新!!: 德国和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 查看更多 »

德美關係

德美關係是指德國和美國間的外交關係。現在美國被認為是德國最親密的盟友和歐盟以外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之一。2014年,由於美國中央情報局竊聽德國總理默克尔的電話,兩名德國情治人員被逮捕,兩國關係受到影響。但兩國之間仍然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德裔美國人也是美國各族群中比例最高的民族之一。.

新!!: 德国和德美關係 · 查看更多 »

德语

德语(德语:Deutsch,)是印欧语系西日耳曼語支的一门语言。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六的語言,也是世界大國語言之一以及欧盟内使用最广的母语,德语拥有9000万到9800万使用者。德语标准共同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马丁·路德对拉丁文《圣经》的翻译工作。大多数德语词汇源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语言,一些词汇来自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部分来自法语和英语。 德语母语使用者的主要分布在德国、奥地利、瑞士北部、列支敦士登和卢森堡。欧洲许多地区(如意大利北部、比利时东部以及波兰等地)和作为原德国殖民地的纳米比亚也有大量的德语使用者,主要为作为当地少数民族的日耳曼人。 德语书写使用拉丁字母。德文字母除去标准的26个拉丁字母外,另有三个带分音符的元音Ä/ä、Ö/ö、Ü/ü以及一个特殊字母ß。.

新!!: 德国和德语 · 查看更多 »

德语文学

德語文學(Deutschsprachige Literatur),指以德語為書面語言的文學作品。這包括德國、奧地利、瑞士等德語地區的文學,以及世界各地德裔的文學作品。傳統上,德國大文豪歌德的詩劇《浮士德》被認為是德語文學中最優秀的作品,同時也是最經常被引用的作品。現代德語文學始於啟蒙時代,一般使用標準德語。.

新!!: 德国和德语文学 · 查看更多 »

德新社

德新社,全称德意志新闻社或德国新闻社(Deutsche Presse Agentur,简写为DPA),是世界大通讯社之一。建于1949年的西德,为国家通讯社,两德统一后,成为德国全境的官方通讯社。其总部位于汉堡,图片新闻编辑总部在法兰克福,在波恩设有一个联邦分社,在国内其它50多个城市设有分社或编辑部,在80多个国家派驻记者或聘用撰稿人。使用德语、英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对外发布新闻,涉及包括新闻出版、电台、电视、网络及移动电话等诸多领域。.

新!!: 德国和德新社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

德意志可以指:.

新!!: 德国和德意志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1848年革命

德意志1848-1849年革命(Deutsche Revolution 1848/1849),其最初阶段亦被称作三月革命(Märzrevolution),原本是在1848年于诸多欧洲国家爆发的大规模革命的一部分。它们是一系列在德意志邦联及整个奥地利帝国境内爆发的松散抗议;其所展现的泛德意志主义,更是普遍对继承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领土的德意志邦联内39个独立邦国分裂且专制的传统政治结构表达了不满。革命者中,中产阶级大多支持自由主义;而工人则为改善工作及生活条件寻求激进的改革。当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出现分裂时,支持保守派的贵族便将其镇压。为了逃避政治迫害的自由主义者被迫逃亡,并在之后被称为“48年的人”;其中大量逃亡者选择移居美国,遍布威斯康星州至德克萨斯州。.

新!!: 德国和德意志1848年革命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帝國(Deutsches Kaiserreich),亦稱德意志第二帝國,是指從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王國統一日耳曼地區到1918年11月霍亨索倫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其正式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後來魏玛共和國和納粹德國的正式国号。 德意志帝国由27个领地构成,其中普鲁士王国佔帝国大部分地区并拥有最多人口。帝国成立后,普魯士國王和首相兼任德國皇帝和首相,實行君主立憲制,設立上議院和下議院。帝國共經歷了三個皇帝,分別為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和威廉二世。威廉一世在任期間十分信任俾斯麥,幾乎所有政務都由首相俾斯麥處理,因此又稱為「俾斯麥時代」。俾斯麥時代在位期間,最大的目的是防止法國一報普法戰爭之仇,他建立了同盟體系,與俄奧兩國結盟,孤立法國。他的對外政策十分成功,避免與列國發生衝突,但內政卻一敗塗地,文化鬥爭與反社會主義未能達到預期目的。威廉一世逝世後,由腓特烈三世繼任,但他僅在任99天,因此又稱為「百日皇朝」。威廉二世在任期間,一手摧毀了俾斯麥體系,積極向外拓展殖民地,大幅修建海軍船艦,並帶領德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期間德國腹背受敵,加上齐默尔曼电报事件導致美國參戰,最終導致帝國覆亡。戰敗後的德國建立了共和政體,稱為威瑪共和國。.

新!!: 德国和德意志帝國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之歌

《德意志之歌》(Das Deutschlandlied)或《德意志人之歌》(Das Lied der Deutschen)是德國的現行國歌。 曲譜為著名古典音樂家海頓於1797年所做,後正式定為奥地利帝國國歌(《帝皇頌》)。德國版歌詞為自由主義詩人奥古斯特·海因利希·霍夫曼·冯·法勒斯雷本教授(Prof.

新!!: 德国和德意志之歌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人

德意志人,或中譯德國人(die Deutschen)這個術語在使用中可能有多種含義。.

新!!: 德国和德意志人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皇帝

德意志皇帝(Deutscher Kaiser)是德意志帝国的国家元首及最高领导人的官方头衔,始于普法战争时期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的公告,终于威廉二世在1918年被官方废黜。.

新!!: 德国和德意志皇帝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统一

德意志统一发生于1871年1月18日。法国于普法战争中战败投降之后,德意志诸侯于此日来到法国凡尔赛宫镜厅,加冕普鲁士国王威廉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德意志诸国正式在政治上和行政上统一为民族国家。事实上在很早之前德语人口即已通过贵族之间正式与非正式的联盟逐渐联合起来。自神圣罗马帝国解体(1806年)和拿破仑战争期间民族主义崛起,贵族之间便不断尝试进行联合,但由于各自利益关系不一致,这一联合过程频繁受阻。 德意志的统一还暴露了新国家在宗教、语言、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巨大内部差异,表明1871年的统一仅仅是长期联合过程中的一个时间节点而已。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常稱“全德意志人民的皇帝”,通讯中称“德意志”,而在帝国内高等贵族也称为“德意志诸侯”,统领着在查理大帝崛起之前(800年)便已经存在的东法兰克独立君主制小国。这一领土多山,人口相对隔离,在如此长的时间之内发展出了基于文化、教育、语言和宗教上的诸多差异。但19世纪的德意志同时也和全世界一样,在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之下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德意志人民的神圣罗马帝国曾拥有超过500个诸侯国,而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后,皇帝弗朗茨二世宣布退位(1806年8月6日),改称奥地利帝国皇帝,帝国事实上解体。帝国的解体导致了法律、行政和政治上的混乱,但旧帝国德语地区的人民仍然保有共同的语言、文化和法律传统,而这一传统也通过参与法国大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的共同经历而得到了巩固加强。这些独立国家有各自的统治阶级、封建制度、传统以及地方法律。欧洲自由主义思潮挑战了王朝制度和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和政治结构,为统一提供了思想上的基础;这一思想的德意志版本强调了一个地区内的人民传统、教育和语言统一的重要性。经济上,普鲁士于1818年创立关税同盟,并于日后扩张至全德意志邦联中,减少了各国间的竞争。新的交通运输方式为公务和娱乐提供了便利,在中欧推动了德语使用者之间的联系,但有时也带来一定的冲突。 在拿破仑战争之后,1814-15年的维也纳会议建立了外交上的势力范围体系,支持奥地利在中欧的霸权。然而维也纳的与会者却没有意识到普鲁士在德意志诸国中实力日益增强,因此也没有预料到日后普鲁士将会就德意志的领导权问题向奥地利发起挑战。这一“德意志二元”问题为统一提出了两个方案:“小德意志方案”,即没有奥地利的德意志;“大德意志方案”,即有奥地利的德意志。 对于普鲁士首相奥托·冯·俾斯麦本人是计划将1866年北德意志邦联扩大并包含所有德意志国家,从而建立一个统一体,还是仅仅希望扩张普鲁士王国的国际力量,史学界存在争议。史学家认为俾斯麦的“现实政治”以及其他的一些因素导致了一系列近代政治制度的建立,并推动了19世纪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关系的重组。对丹麦和法国民族主义的回应为德国统一提供了问题的聚焦点。在三场区域战争中的军事胜利(尤其是普鲁士的胜利)推动了统一的热情,增强了民族的自尊。这一经历与拿破仑战争中的共同成功遥相呼应(尤其是1813-14年的解放战争)。在没有奥地利的德意志建立起来之后,二元的问题至少在短期内得到了解决。.

新!!: 德国和德意志统一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Grundgesetz für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缩写:GG),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原定過渡時期相當于憲法地位的法律,在東、西德统一后成为德国的正式憲法。.

新!!: 德国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關稅同盟

德意志关税同盟(德语:Deutscher Zollverein)于1834年由38个德意志邦联的邦国组成。在当时工业革命的浪潮,同盟的成立有助贸易往来、减少内部竞争。而同盟成立的主要倡导者是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由于同盟充满贸易保护主义的色彩,它不容许奥地利帝國加入,这令奥地利帝国与普鲁士的竞争更为激烈。.

新!!: 德国和德意志關稅同盟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邦聯

德意志邦联(;1815年6月8日—1866年8月23日)是在1815年根据维也纳会议而成立的一个松散组织,目的是团结在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废除后余下的德意志邦国。.

新!!: 德国和德意志邦聯 · 查看更多 »

保罗·冯·兴登堡

保罗·冯·兴登堡,全名是保罗·路德维希·汉斯·安东·冯·贝内肯多夫和冯·兴登堡(Paul Ludwig Hans Anton von Beneckendorff und von Hindenburg;),出生于波森(今位於波兰),逝世于東普魯士,德国總參謀部總參謀長,軍階達陆军元帥。在威瑪共和國时期是第二任聯邦大總統。.

新!!: 德国和保罗·冯·兴登堡 · 查看更多 »

保罗·范迪克

#重定向 保羅·凡戴克.

新!!: 德国和保罗·范迪克 · 查看更多 »

保时捷

保时捷(Porsche)是德国福斯集團旗下的車廠(保時捷控股公司擁有福斯集團過半股權為最大股東,擁有100%股東表決權,但與福斯集團營收分別計算)擁有的汽车品牌,其总部位于斯图加特市,由斐迪南·保時捷創辦。保時捷主要以製造跑車及參與賽車運動聞名,是高性能轎車的廠牌。 德國保時捷在20世紀被認為是和義大利的法拉利跟英國的蓮花汽車(或後來的麥拉倫)鼎足的世界三大跑車生產商之一。 近年來車款多元化後,保時捷不只銷售量高於法拉利成為世界最大跑車製造商,實際巨額利潤和廠房規模,已經超過其他傳統名牌超跑廠商總和。現在保時捷公司規模和營業額,接近傳統大廠奧迪、超過蘭吉雅,躋身一線汽車企業的行列。目前保時捷並非專做跑車,而是像美國的雪佛蘭或道奇是以跑車或超跑聞名,而兼做各種轎車的跨國公司。.

新!!: 德国和保时捷 · 查看更多 »

志愿消防局

志愿消防局就是由志愿者消防员组成的消防局,既有完全由志愿者组成的志愿消防局,也有部分职业消防员和志愿消防员一同组成的消防局。志愿消防队员一般并不领取薪酬,这一机构大多出现在火灾危险几率较小,经费不充足无法担负全职消防队的地方。 在中華民國(臺灣)稱作「義勇消防隊」(簡稱義消),平時從事各自的本業,而當災害發生時接受各個鄉鎮市區的消防局動員,並投入救災支援。.

新!!: 德国和志愿消防局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德国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俄语

俄语(russkij jazyk,发音)為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俄語属于斯拉夫语族的东斯拉夫语支,是斯拉夫语族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俄羅斯、白俄羅斯、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的官方語言,主要在俄羅斯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使用,且在華沙公約組織的成员国裡曾經被学校广泛列为第一外语教学。在蘇联時代,苏联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非常强调俄语的重要性。虽然这些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现在很多开始强调使用当地语言的重要性,在部分國家俄語已不再是官方語言,但俄语仍然是这些地区最广泛使用的共通语言。俄语屬於印欧语系,是东斯拉夫语支中三個目前仍在使用的語言之一。目前發現最早的古東斯拉夫語文字是在第十世紀的內容。 俄语是歐亞大陸中分布區域最廣的語言,也是斯拉夫語中最多人使用的語言。俄语也是歐洲最多人使用的母語,是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1.44億人的母語。俄语是母語人口排名的第八名,是以人口排列的語言列表中的第七名。.

新!!: 德国和俄语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烤肉

土耳其旋轉烤肉(döner kebap)即“旋轉烤肉”。döner即“旋轉”,而土耳其語“烤肉”即kebap,又音譯作“卡巴”。這是一種把旋轉烤羊肉、牛肉或雞肉削下來,加上配料而成的。有人把土耳其烤肉和沙威瑪及希腊旋转烤肉相提並論,因為數者皆用類似的肉類製成,但實際的作法及形式則有些分別。 土耳其烤肉與希腊旋转烤肉通常是用皮塔餅包着的,土耳其語又作gobit,而土耳其烤肉有時也會改成三文治般,如在德国通常簡稱Döner 為一種將半圓或三角形的弗頓餅(Fladenbrot)或稱阿拉伯麵包橫切,打開中間,然後加入土耳其烤肉、沙律、蔬菜、芝士及醬汁而成的三文治;沙威瑪則用墨西哥薄饼(一種全麥薄餅)夾著,但兩者的分野已漸漸變得模糊。三者的餡料也有頗大的分別,希腊旋转烤肉的餡料變化不大,而土耳其烤肉及沙威瑪則有不同餡料的變化,有各種的沙律材料如胡萝卜及紅椰菜等,也可用薄荷,而醬料也有不同的配搭,甚至可以選擇辣椒酱。.

新!!: 德国和土耳其烤肉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语

土耳其语(Türkçe;)是一种现有使用的語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語族,主要在土耳其本土使用,並通行於阿塞拜疆、塞浦路斯、希臘、馬其頓、羅馬尼亞、烏孜別克和土库曼斯坦,以及在西歐居住的數百萬土耳其裔移民(主要集中在德國)。土耳其語是突厥語族諸語中使用人数最多語言。 土耳其語起源於中亞,其最早期的文字紀錄可上遡至1200年前。隨着鄂圖曼帝國擴張,今日土耳其語的先驅鄂圖曼土耳其語的影響力亦一同往西擴張。早期的土耳其語文字採用阿拉伯字母紀錄,但在1928年,土耳其國父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土克建立共和国後著手改革國家的語言,用以標誌新國家與舊有鄂圖曼帝國的分別,於是改用拉丁字母,直至現今。伴隨這個改革的,還包括在新國語中去除舊有從波斯語及阿拉伯語借用的詞彙,改為從土耳其語原有的字根去重新組合出有關--詞所代表的意思。 土耳其語一個顯著的特色,是其元音和諧及大量膠著語的詞綴變化,句法採用主宾动詞序。土耳其语有着很强的尊称和敬语体系,但是词汇没有名词类别和语法性别。.

新!!: 德国和土耳其语 · 查看更多 »

土星5号运载火箭

土星5号(Saturn V),又譯為--,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阿波罗计划和天空实验室两项太空计划中使用的運載火箭,為可載人的多级可拋式液態燃料火箭。其同時為農神運載火箭系列中唯一實際運用的3個火箭型號之一。 尽管NASA曾设想过更大的火箭(例如),但土星5号是歷史上最大的火箭,高達110.6米,更是目前使用过的最高、最重、推力最强的运载火箭。土星5号由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總指揮沃纳·冯·布劳恩和以及他们的德國火箭團隊擔任設計研發的工作,主要的承包商包括波音、北美航空、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以及IBM。 1967年至1973年期间NASA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共发射了13枚土星5号火箭,从来没有过损失有效载荷的事故发生(虽然阿波罗6号和阿波罗13号曾出现过推进器失灵的问题,但箭载电脑都能够通过延长剩余推进器燃烧时间的办法以保持飞行)。除了一次例外,所有其他土星5号的发射都有三级:S-IC一级、S-II二级和S-IVB三级。每一级都使用液态氧(LOX)作为氧化剂。第一级使用高精炼煤油(RP-1)作为燃料,其他两级使用液态氢(LH2)作为燃料。一般来说,一次发射任务的前20分钟左右由火箭推动。土星5号的主要载荷是载着宇航员成功登月的阿波罗航天器。最后一次土星5号的发射将天空实验室的空间站送入太空。 下一個發射的重型火箭,為46年後,2018年2月6日成功發射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

新!!: 德国和土星5号运载火箭 · 查看更多 »

圣诞树

圣诞树 (Christmas tree),是圣诞节期间,庆祝中最有名的传统擺设之一。通常人们在圣诞前后把一棵常绿植物如松树弄进屋里或者在户外,並用圣诞灯和彩色的装饰物装饰,把一个天使或星星放在树的顶上。 现时圣诞树的擺设已和宗教毫无关系。部分為了政治正確的則稱之耶誕樹,節日樹。.

新!!: 德国和圣诞树 · 查看更多 »

圣母教堂 (德累斯顿)

德累斯顿圣母教堂(Dresdner Frauenkirche)是德国萨克森州首府德累斯顿的一座路德会教堂。该处原址早期的教堂建筑是罗马天主教教堂,直到宗教改革期间被改为新教徒教堂,并在18世纪被更大的巴洛克式路德派建筑所取代。它被认为是新教宗教建筑的杰出典范,并以阿尔卑斯山以北最大的石製圆顶闻名。现在它也是德国与从前的敌国和解的标志。 德累斯顿圣母教堂建于1726至1743年间,由GeorgeBähr设计,并成为德累斯顿巴洛克风格的城市天际线中著名的一個地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教堂在德累斯顿轰炸中被摧毁。 根据当地东德领导人的决定,剩下的废墟作为战争纪念碑被留下,而不是像其他教堂遗址一样被拆毁。50年后,即自1994年开始,在来自世界各地的赞助协会和捐助者的支持下,教堂于德国统一后开始重建。其外部的重建于2004年完成,内部重建工程完成于2005年。同在2004年,教堂周边的广场及其许多有价值的巴洛克式建筑在民間組織的倡議下也一同被重建。 2005年10月30日,聖母教堂重新举行新教的祝圣仪式,一直持续到次日的宗教改革日。现在该教堂的牧师是Holger Treutmann和Sebastian Feydt。.

新!!: 德国和圣母教堂 (德累斯顿) · 查看更多 »

地產抵押馬克

地产抵押马克又称为地租马克 (Rentenmark) ,是于1923年11月在德国推出的货币,用以遏制当时的恶性通货膨胀。它取代了因通货膨胀而一文不值的纸马克 (Papiermark),但只是作为暂时货币,不久后被国家马克取代。 一战过后,德国发生经济危机,国内缺乏足够黄金支持马克。于是,发行地产抵押马克的地租银行 (Rentenbank) 向美国抵押价值32亿地产抵押马克的土地与工业产品,以支持该货币。马克与美元挂钩,以4.2马克对1美元;马克对纸马克则是一对一兆。 德国国家银行主管雅尔玛·沙赫特 (Hjalmar Schacht)、德国总理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和财政部长汉斯·路德共同制定财政政策,结束了通货膨胀。.

新!!: 德国和地產抵押馬克 · 查看更多 »

地方话

地方话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使用的语言。在广义语言学裡,地方话被用来形容相对于官方标准语言和世界语言的语言。它也常被视为世界语言的非标准方言。 最初的几个世纪,西欧学术著作多用拉丁语写成,所以用本土语言写作的著作(如意大利语或德语),被称为用地方话写作。 地方话与教堂祈祷语言相对(在语言学中,这种高低语言或方言之间的关系也被称为双层语言)。例如,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罗马天主教会的拉丁分支仍用拉丁语而不是地方语主持弥撒,科普特教会则用科普特语主持仪式。虽然部分弥撒用阿比西尼亚官话诵读,衣索比亚的东正教教堂仍用其土语主持仪式。用地方话写作的《圣经》的出版引发了改革,第二次梵蒂冈会议的改革批准了用地方话主持天主教仪式。 相似的是,在印度文化中,即使印地语长期作为口语被使用,宗教仪式和学术作品都使用梵语。在1100年左右,在印度其他地区出现用坦米尔语,印地语,卡纳达语,泰卢固语等方言写作的宗教作品。如梵语印度教神圣史诗《罗摩衍那》就有许多地方话版本,包括16世纪诗人图西达斯的印地语版,和诗人坎班的泰卢固语版。在中國亦是如此,書面用語使用文言文長達數千年,至明、清、二十世紀後,才逐漸出現地方話寫作,如粵語白話文、吳語白話文等。 Category:语言学.

新!!: 德国和地方话 · 查看更多 »

匈人

匈人是一個古代生活在歐亞大陸的遊牧民族。他們在4世紀西遷到了東歐,並入侵東、西羅馬帝國。歐洲的古文獻對此一民族及其在歐洲的事蹟有若干敘述。5世纪末时,匈人国家逐渐瓦解并从历史消失。匈人自东向西的进攻引发了欧洲民族大迁徙,最終導致西羅馬帝國滅亡,对欧洲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18世纪以来部分学者认为匈人就是中国史书中的匈奴人,但匈人和古代位於中国大陸的匈奴人是否有血緣關係或系同一民族尚无定论。近年来使用DNA等测试手段,也未能解答这一问题。懷疑這兩個民族係出同源的主要原因是:北匈奴西遷和三百年後在歐洲出現的匈人時間上的吻合,「匈奴」的「匈」跟「匈人」的發音「Huns」,音韻上的接近,中國記載匈奴滅奄蔡而歐洲也記載匈人滅阿蘭王國(古稱奄蔡),最早期的匈人屬蒙古人種,與匈奴相同,而後期的匈人應屬於圖蘭人種(歐亞混血)。.

新!!: 德国和匈人 · 查看更多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縮寫为NATO;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縮寫为OTAN),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歐洲及北美洲國家为实现防卫合作而建立的国际组织。1949年3月18日,美国、英國及法國公开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于同年4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后正式成立。为与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国成员相抗衡。及至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北约就成为一个地区性防卫协作组织。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高層、外长、国防部长组成。总部设在比利時的布鲁塞尔。最新成员蒙特內哥羅于2017年6月5日加入,至此北约总共有跨域欧洲和北美的29个国家组成。北約軍事開支占世界國防開支的70%,成员国国防开支占该国GDP的2%左右。 公约第5条规定成员国受到的攻擊一旦被确认,其他成员国将作出即时反應。该条款被理解为各国部队将自动参战,并不再次需要各国政府的参战授权。但这一條條款在九一一事件之前,一直都未有動用過 。北约曾协助反海盗行动(counter-piracy operations),在联合国要求下打击亚丁湾、非洲之角和印度洋的海盗,并在2011年根据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将利比亚上空设为禁飞区。.

新!!: 德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查看更多 »

北大西洋漂流

北大西洋漂流(North Atlantic Drift),又稱為北大西洋洋流(North Atlantic Current)或北大西洋暖流,為墨西哥灣暖流西北伸延的一個強力的溫暖洋流。.

新!!: 德国和北大西洋漂流 · 查看更多 »

北德意志邦聯

北德意志邦聯()于德意志邦联解散后,在1867年成立,由德国北方二十二个邦国组成。它其实只是一个过渡组织,在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后便被废除。但是,它帮助普鲁士控制德国北部,加强她对南德邦国的影响力,犹如关税同盟一样。聯邦明显地排除了奥地利帝國与巴伐利亚王國。 聯邦在普奥战争后成立。普鲁士击败奥地利后,奧托·馮·俾斯麥创立北德宪法。宪法在1867年7月1日生效。普王威廉一世出任聯邦主席,首相俾斯麦兼任聯邦首相。所有德意志邦国在联邦议会(Bundesrat)都有议席,普鲁士独占十七席。北德议会(Norddeutscher Reichstag)由有條件前提的民选制度产生。 普法战争后,巴伐利亚、符腾堡与巴登(连同黑森公国的剩余部分)与聯邦合并,组成德意志帝国。威廉一世成为德意志皇帝。.

新!!: 德国和北德意志邦聯 · 查看更多 »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是科索沃战争期间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的军事行动。轰炸从1999年3月24日持续至6月10日,北约正式行动代号“盟军行动”(Operation Allied Force),美国稱之为“贵族铁砧行动”(Operation Noble Anvil),在南斯拉夫则錯誤地被稱作“仁慈的天使”(Милосрдни анђео)RTS:, 26 Mar 2009 。该行动未经联合国授权,也是北约首次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批准使用武力,而且對象是對北約会员国並未造成威胁的主权国家。 北约的轰炸是继1995年北约轰炸波黑之後,其歷史上第二次主要作战行动。此次轰炸导致南斯拉夫军队从科索沃撤离,联合国建立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并结束20世纪90年代的南斯拉夫内战。 战争期间,北约向990个目标发射2300枚导弹、投掷14000枚包括贫铀弹和集束炸弹在内的炸弹。超过2000名平民丧生,其中包括88名儿童,数千人受伤。超过20万塞尔维亚人被迫撤离科索沃。北约的空袭摧毁了300多所学校、图书馆及超过20家医院。至少40000间房屋被夷平或损坏,约90处历史和建筑遗迹被损坏。.

新!!: 德国和北约轰炸南斯拉夫 · 查看更多 »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Nordrhein-Westfalen),位于德国西部,总人口超过1800万,是德国人口最多的联邦州。總面积34080平方公里,首府杜塞尔多夫。该--与比利时及荷兰接壤。.

新!!: 德国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 · 查看更多 »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

#重定向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

新!!: 德国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 · 查看更多 »

北海 (大西洋)

北海(Nordsjøen;Nordsjön;Nordsøen或Vesterhavet;Nordsee;Noordzee;Mer du Nord;North Sea)是北大西洋的一部分,位于大不列颠岛以东,斯堪的那维亚半岛西南和欧洲大陆以北。北海海底有丰富的石油储藏,作為布蘭特原油指數的基礎。 北海向西南通过多佛尔海峡(法国称加来海峡)和英吉利海峡(法国称拉芒什海峡)与凯尔特海相通,向东通过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与波罗的海相连,向北是挪威海。 斯凯尔特河、默兹河、莱茵河、威悉河、易北河和泰晤士河是注入北海的主要河流。重要的岛屿或群岛有北弗里西亚群岛、黑尔戈兰岛、东弗里西亚群岛和西弗里西亚群岛。 北海周边的国家有英国、挪威、瑞典、丹麦、德国、荷兰、比利时和法国。重要城市有阿伯丁、爱丁堡、加来、奥斯坦、鹿特丹、海牙、哈勒姆、威廉港、不来梅哈芬、库克斯港、埃斯比约、卑尔根、哥德堡等等。此外伦敦、不来梅哈芬和汉堡是北海重要的内陆港城。.

新!!: 德国和北海 (大西洋) · 查看更多 »

北日耳曼语支

斯堪的那维亚语支或北日耳曼语支,是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一个分支,包括通行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芬兰的一部分地区,以及法罗群岛和冰岛的语言。 北日耳曼语支还可以细分为两个分支,分别是“西北日耳曼支”和“东北日耳曼支”。其中“东北日耳曼支”受低地德语的影响非常显著,包括丹麦语、瑞典语以及这两种语言的各种方言和变种。“西北日耳曼支”包括法罗语、冰岛语和挪威语。除了地域上的划分外,还有另外一种按照语言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来划分的方式,即将挪威语、丹麦语和瑞典语称作“内陆斯堪的纳维亚语”,而将法罗语和冰岛语称作“海洋斯堪的纳维亚语”。由于在历史上丹麦曾长期统治挪威,因此将挪威最早出现的所谓“书面挪威语”(Bokmål)和今日的官方挪威语,都被视为“内陆斯堪的纳维亚语”。 出于同样的原因,丹麦语和挪威语的相似程度要高于这两种语言和瑞典语的相似程度。由于在历史上挪威和丹麦长期的政治同盟关系,挪威书面语和丹麦语的词汇非常相似。此外,由于丹麦语的独特发音规律,瑞典人通常会认为挪威语比丹麦语更容易听懂。 由于历史上的独特的亲缘关系,与其说挪威语、瑞典语和丹麦语是三种不同的语言,不如说他们是一种“内陆斯堪的纳维亚语”的三种不同的方言。政治上的独立致使这里的人们将三种语言分别当作独立的语言来看待。1814年挪威脱离丹麦的统治而独立后,一种以海岛方言为基础的“新挪威语”(Nynorsk)出现了。“新挪威语”的出现可以看作是以语言独立来标榜政治独立的佐证。.

新!!: 德国和北日耳曼语支 · 查看更多 »

圆面包

圆面包(Bread roll),又叫面包卷,指一大种类的圆形面包,通常由小麦面粉制成。圆面包通常用来佐餐,在一些北欧国家也作早餐。.

新!!: 德国和圆面包 · 查看更多 »

包豪斯

國立包浩斯學校(Staatliches Bauhaus),通常简称包浩斯(Bauhaus),是一所德國的藝術和建築學校,講授並發展設計教育。「Bauhaus」由德文「Bau」和「Haus」組成(「Bau」為「建築」,動詞「bauen」為建造之意,「Haus」為名詞,「房屋」之意),由建築師沃爾特·格羅佩斯在1919年時創立於德國威瑪。學校經歷了三個時期:1919~1925年魏瑪時期、1925~1932年德紹時期和1932~1933年柏林時期,以及三任校長:1919年至1925年的沃爾特·格羅佩斯、1925年至1930年的漢那士·梅耶以及1930至1933年的密司·凡·得羅,1933年在納粹政權的壓迫下,包浩斯宣佈關閉,同年也是威瑪共和的結束。 由於包浩斯學校對於現代建築學的深遠影響,今日的包浩斯早已不單是指學校,而是其倡导的建築流派或風格的統稱,注重建築造型與實用機能合而為一。而除了建筑领域之外,包浩斯在藝術、工业设计、平面設計、室內設計、现代戏剧、现代美术等領域上的发展都具有顯著的影响。.

新!!: 德国和包豪斯 · 查看更多 »

國家元首

國家元首是國家的最高代表者,是國家的象徵,履行宪法賦予的權力和義務,視乎國家的政治體制,國家元首未必有行政權。君主立憲制下,國家元首是君主,稱號包括國王、女王、蘇丹等。共和制下,國家元首通常的称号是總統,亦有其他稱號,例如部分社會主義國家名義上的元首被稱作國家主席或國務委員會主席。也有以國會議長作為國家元首的情況,例如文革時期廢除國家主席的中國,1998年修憲取消國家主席的朝鮮和實行總統制前的蘇聯等。 除總統制的國家元首外,不少國家元首只是位高權不重的名譽職務,只具有象徵意義,不掌握實權,例如日本天皇(君主立憲制)、德國總統(議會內閣制)、中國國家主席(社會主義國家)等。 國家元首大致可分為以下四種:.

新!!: 德国和國家元首 · 查看更多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Fonds Monétaire International,缩写:FMI;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缩写:IMF)於1945年12月27日成立,与世界银行同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国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其總部設置於美国华盛顿特区。.

新!!: 德国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查看更多 »

國會圖書館 (美國)

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是美國國會的附屬圖書館,也是美國實際上的國家圖書館,為美國5個國立圖書館之一。位于华盛顿。 整個館舍由托马斯·杰斐逊大楼、约翰·亚当斯大楼、詹姆斯·麦迪逊大楼三座建筑组成,均坐落於华盛顿特区。其書籍收藏量有3000萬種,涵蓋了470種語言,超過5800萬份手稿,是美國最大的稀有書籍珍藏地點,當中包括了《古登堡圣经》、 超過一百萬份美國政府刊物、一百萬份跨越三個世紀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報紙、3萬3千份報刊的合訂本、50萬個微縮膠片卷軸、12萬本漫画书;除此之外,還保存了很多法律文獻、電影、480萬張地圖、270萬首音樂,館藏量為全球最大。.

新!!: 德国和國會圖書館 (美國) · 查看更多 »

價值觀外交

價值觀外交、價值外交、價值取向外交、或價值導向外交(Value Oriented Diplomacy or Value Diplomacy or Value-based Diplomacy),有時亦稱為原則外交(Principled Diplomacy)等,通常指奠基於尊重普世價值的外交政策方針,強調對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基本權利(有時亦延伸至環保、和平、市場經濟等價值)的尊重。Cathal J. Nolan.,, 1993, More Europe: External Cultural Relations這種自由民主制國家的外交政策取向可表現在推動落實上述價值;支持實踐這些價值的國家或與其強化合作關係;建立「價值同盟」(Alliance of Values);對抵觸上述價值的行動予以批判、施壓、或制裁(如經濟制裁等);對缺乏上述價值的國家則推廣促進這些價值的生根發展等。民主和平論的多項研究即指出自由、民主、人權、法治與和平有著相輔相成的作用,民主國家的一切作為需尊重民意,共同分享自由民主制等價值觀的國家之間因內部權力監督制衡機制與尋求和平解決爭端的精神而較不容易發生武裝衝突。 ,自由時報, 2002年8月27日, BBC中文網, 2002年08月26日.

新!!: 德国和價值觀外交 · 查看更多 »

列奧波爾德·莫扎特

约翰·格奥尔格·利奥波德·莫扎特(Johann Georg Leopold Mozart,),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奧格斯堡帝国自由城市(今德國),在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大公國薩爾斯堡(名義上帝國首都)逝世,是音樂家沃尔夫冈·阿瑪迪斯·莫扎特和瑪利亞·安娜·莫札特的父親。.

新!!: 德国和列奧波爾德·莫扎特 · 查看更多 »

创业公司

#重定向 初创企业.

新!!: 德国和创业公司 · 查看更多 »

刀刺在背传说

刀刺在背传说(又译为匕首传说或背后一刀传说;德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流传的传言,具有政治宣传的作用。由于德国战败,不少德国民族主义者怀恨在心,就用这个传说谴责外国人与非民族主义者出卖德国。.

新!!: 德国和刀刺在背传说 · 查看更多 »

喀爾巴阡山脈原始山毛櫸森林和德國古山毛櫸森林

喀爾巴阡山脈原始山毛櫸森林和德國古山毛櫸森林是一處由斯洛伐克、烏克蘭和德國共同擁有的世界自然遺產。東喀爾巴阡山脈的山毛櫸原生林在歐洲的山毛櫸林中因其樹齡、種類的多樣性和樹木尺寸高大、範圍廣闊而擁有突出的價值。這個世界遺產本來範圍只包括斯洛伐克和烏克蘭的山毛櫸林,2011年又增加了德國中部和西北部的15處山毛櫸林。.

新!!: 德国和喀爾巴阡山脈原始山毛櫸森林和德國古山毛櫸森林 · 查看更多 »

喀麦隆

没有描述。

新!!: 德国和喀麦隆 · 查看更多 »

哥特佛伊德·波姆

哥--佛伊德·波姆(Gottfried Böhm,或譯哥--佛萊德·波;),德國建築師,曾於1986年獲頒普利兹克奖。.

新!!: 德国和哥特佛伊德·波姆 · 查看更多 »

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也称哈普斯堡家族(),是歐洲歷史上最為顯赫、統治地域最廣的王室之一。 其家族成員曾出任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273年—1291年,1298年—1308年,1438年—1742年,1745年—1806年),奧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大公(1453年—1804年)、奧地利帝國皇帝(1804年—1918年),匈牙利國王(1526年—1918年),波希米亞國王(1526年—1918年),西班牙國王(1516年—1700年),葡萄牙國王(1580年—1640年),墨西哥皇帝(1864年—1867年)和今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境内及南部斯拉夫地區若干王國、公國的國王、大公與公爵。 16世纪中叶查理五世退位後,哈布斯堡家族分为奥地利与西班牙两个分支,前者占据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称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后者则为西班牙国王,统治西班牙、西属尼德兰、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撒丁王国以及美洲新世界的广袤领土,称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但由于多代近支联姻,西班牙分支在1700年,奥地利分支在1740年相继男嗣断绝。西班牙王位落入法國皇室波旁家族之手;而奥地利分支与洛林家族联姻,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之女玛丽亚·特蕾西亚嫁于洛林公爵、托斯卡纳大公弗兰茨·斯蒂芬,并依据《国本诏书》继承了奥地利、匈牙利与波希米亚等家族领地,由此创建了哈布斯堡-洛林皇朝,1745年弗兰茨·斯蒂芬当选为帝国皇帝。.

新!!: 德国和哈布斯堡王朝 · 查看更多 »

哈爾茨國家公園

哈爾茨國家公園是德國的國家公園,由下薩克森和薩克森-安哈爾特負責管轄,始建於2006年1月1日,面積24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230至927米。.

新!!: 德国和哈爾茨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再見列寧

《再見列寧!》(Good bye, Lenin!)是2003年德國導演沃夫岡·貝克所拍攝的黑色喜劇電影。本片是從一個家庭的角度來描寫在兩德統一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人民的反應。这部影片在德国国内卖出了650万张票,在英国和法国的电影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它总共在全球68个国家发行,获得了7900万美元的全球票房。.

新!!: 德国和再見列寧 · 查看更多 »

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

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Gerkan, Marg und Partner,也称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gmp)是一家创立于1965年,总部位于德国汉堡的建筑师事务所。gmp建筑师事务所擅长以公共交通建筑为代表的城市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其著名的设计方案有汉堡机场、海淀堂、天津西站、天津大剧院、上海东方体育中心、重庆大剧院、杭州南站等。.

新!!: 德国和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 · 查看更多 »

冷杉属

冷杉属(拉丁语:Abies)又稱為樅是松科下的一个属。松科冷杉属乔木,约40种。这是严格意义的定义,但另一些针叶常绿乔木英语中也称fir,如道格拉斯氏杉(douglas-fir),铁杉(hemlock)。冷杉属植物原产于北美、中美、亚洲、欧洲和非洲北部。冷杉的叶与松科其他属植物不同。其叶针状,直接生于枝上,叶基部形似吸杯,落叶后枝上留下环形叶痕。毬果垂直单生,成熟后鳞片脱落,但穗状轴在枝上宿存。每片薄而呈圆形的果鳞上著生两粒具宽翅的种子。.

新!!: 德国和冷杉属 · 查看更多 »

冷战

冷戰(Cold War)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國及英國為首的--、與以蘇聯為首的--之間长达半世纪的政治對抗。一般认为,冷战始于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结束于1989年苏东剧变。在二戰結束後,原先結盟對抗納粹德國的美國及蘇聯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但兩國持有不同的經濟和政治體制:美國及其他北約成员国为資本主義陣營,而蘇聯及其他华约成员国則为社会主义阵营,兩方也因此展開了數十年的對立。冷戰的名稱來自於雙方從未正式交戰的特點,因為在冷戰期間,美蘇雙方所持有的大量核武器,為兩國帶來相互保證毀滅能力。 在數十年的冷戰中,雙方的關係和冷戰的激烈性也不斷變化。重大的幾次衝突事件包括了第二次國共內戰(1946年—1949年)、柏林封鎖(1948年—1949年)、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年)、古巴飛彈危機(1962年)、越南战争(1959年—1975年)、蘇聯-阿富汗戰爭(1979年—1989年)、蘇聯擊落大韓航空007號班機(1983年)、以及北約優秀射手演習(1983年)等等。他們透過軍事的結盟、戰略部隊的佈署、對第三國的支援、間諜和宣傳、科技競爭(如太空競賽)以及核武器和傳統武器的軍備競賽來進行非直接的對抗。美蘇兩方在許多第三世界的國家進行了一系列政治和軍事的衝突,包括了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和東南亞地帶。為了減緩核戰爭的風險,兩方曾在1970年代試圖以緩和政策減緩軍事對立。 從1980年代開始美國就在總統隆納·雷根政府的執政下,對蘇聯發起了一系列外交、軍事和經濟上的攻勢和施壓,再加上社会主义阵营本身的經濟發展陷入了嚴重的停滯,因此,在1980年代中期,蘇聯在新任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的領導下,實施了經濟改革(1987年)和開放政策(1985年)。然而東歐國家從蘇聯獨立的傾向卻只增不減,尤其以波蘭的團結工聯最為突出。種種壓力累積之下,戈巴契夫在1989年停止了對東德的支援,導致了蘇聯旗下的衛星國,在數週內一一脫離,令蘇聯最後在1991年年底徹底解體,資本主義反共陣營取得勝利。在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冷戰使當時無數國家的命運和人民的生活都發生重大改變,留下的影響更有不少存留至今。此外冷戰中的核戰爭和間諜戰、高科技軍備等成分也成為了大眾文化常見的題材。.

新!!: 德国和冷战 · 查看更多 »

内布拉

内布拉(德语:Nebra)是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一个市镇。总面积25.42平方公里,总人口3452人,其中男性1726人,女性1726人(2011年12月31日),人口密度136人/平方公里。.

新!!: 德国和内布拉 · 查看更多 »

凡尔登条约

《凡爾登條約》是843年8月,法兰克王国皇帝路易一世(虔诚者)的3个儿子在凡尔登(位于今法国东北部)签订的分割法蘭克帝國的条约,該條約結束了持續三年的卡洛林內戰。.

新!!: 德国和凡尔登条约 · 查看更多 »

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Château de Versailles)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1682年至1789年是法国的王宫及政治中心。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新!!: 德国和凡尔赛宫 · 查看更多 »

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le Traité de Versailles,Treaty of Versailles),全称《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Traité de paix entre les Alliés et les Puissances associées et l'Allemagne,Treaty of Peace between the Allied and Associated Powers and Germany),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和战败的同盟国签订的和约。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7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凡爾賽條約》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 在凡爾賽和約的眾多條款中,最具爭議性的一項莫過於第231條款。該條款迫使德國承認發動戰爭的全部責任。合約也限制德國的軍事能力,使其割讓領土,以及迫使他們支付巨額的賠款。在1921年時,德國所要負擔的賠款高達1320億馬克(爾後減免至314億馬克)。當時許多經濟學家,包含著名的約翰·凱因斯,都認為凡爾賽條約太過苛刻,賠款金額過於高昂並且容易產生不良後果。但是也有人持反對意見。例如法國元帥費迪南·福煦就認為條約對德國非常寬容。.

新!!: 德国和凡尔赛条约 · 查看更多 »

凯尔特人

凯尔特人(Celt),或譯為赛尔特人、居尔特人、蓋尔特人、克尔特人等。是公元前2000年活动在西欧的一些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语言 (拉丁文)特质的有亲缘关系的民族的统称。 今天凯尔特主要指不列颠群岛、法国布列塔尼地区语言和文化上与古代凯尔特人存在共同点的族群。这些族群在古代并不被其他民族认为是凯尔特人。人们认为,欧洲大陆上的凯尔特部落和民族(如比利时和高卢)曾迁入不列颠和爱尔兰,对这些族群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凯尔特人在前275年时,已经占据西欧、中欧和多瑙河中游平原和多瑙河下游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并在前285年从多瑙河下游平原来的凯尔特人入侵到拉米亚之后,在前276年被后马其顿王国的时任国王在赫勒斯滂海峡打败,于前276年迁徙到小亚细亚半岛中部的加拉太,并且同时期的凯尔特人同化和消灭了伊比利亚当地的人。罗马人进佔高卢(现在的法国、比利时,以及意大利北部),同化了高卢的凯尔特人。而后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入侵使得罗马在407年放弃不列颠岛,这些日耳曼入侵者于449年之后从弗兰德尔这个地方乘船渡海进入不列颠岛,消灭或同化了不列颠岛大部分地区的凯尔特人,目前只有爱尔兰人、威尔斯人、高地苏格兰人(苏格兰盖尔人)和布列塔尼人仍然坚持使用凯尔特语(包括爱尔兰语、威尔士语、苏格兰盖尔语和布列塔尼语),并以自己的凯尔特人血统而自豪。其中威尔士语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后一种还在大范围使用的凯尔特语族的语言,但是由于使用人数日渐减少,也长期面临失传的危险。 早期的苏格兰人很可能也是说凯尔特语的,但是随着历史上苏格兰地区多次遭到来自于不列颠岛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北方海上的维京人、诺曼人的入侵,再加上英格兰在经济上的强烈影响,苏格兰人逐渐被这些日耳曼入侵者(英格兰人和诺曼人都属于日耳曼人)所同化,最终丧失了本民族的凯尔特语言文化,成为了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尽管如此,在当今的苏格兰地区,凯尔特语言文化的残留仍然处处可见。.

新!!: 德国和凯尔特人 · 查看更多 »

全德汽车俱乐部

全德汽车俱乐部(Allgemeiner Deutscher Automobil-Club e. V.,ADAC),是德国最大的交通协会,其总部位于慕尼黑,是個非營利的法人組織。 直接或者通过附属公司,ADAC向德国汽车、摩托车和小型船只驾驶者提供服务,同时印刷出版地图和交通图。ADAC在德国境内设立了多个交通安全中心,其最早开始和最著名的服务是交通事故救援。协会所有交通救援车辆均被漆为黄色,德国人称其为“黄色天使”。 此外,ADAC有一个空中救援的部门,为德国两个最大的直升机救援机构之一,2009年共执行了45,700次飞行救援行动。.

新!!: 德国和全德汽车俱乐部 · 查看更多 »

兩德統一

兩德統一(Deutsche Wiedervereinigung)指1990年10月3日透過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併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的方式完成德國統一。1990年3月18日東德舉行史上第一次民主選舉之後,東西德立即展開統一談判,最後兩德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佔領德國的四國(美、英、法、蘇)達成《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允許統一之後的德國成為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四個佔領國的特權全部取消。統一的德國繼續留在歐洲共同體(即後來的歐盟)以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原東德脫離華沙條約組織。.

新!!: 德国和兩德統一 · 查看更多 »

八大工業國組織

八大工業國組織(簡稱「G8」,2014年起因俄羅斯會籍被凍結而復稱七大工業國組織,亦稱「G7」),現代世界主要已發展國家所組成之政府首腦會議性質的國際組織,創始於1973年,目前成員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及日本,除日本以外均爲西方國家。 該組織源於法國舉行的第1届六国集团峰会。1976年,加拿大加入,改稱七大工業國組織。1997年,俄羅斯加入,於1998年起稱八大工業國組織。 2009年,在G20美國舉行的匹茲堡峰會上,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宣布,G20已取代G8的主要功能,成為協調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論壇。儘管如此,G8仍繼續舉行。 2014年,俄羅斯於克--里米亞危機中占領克--里米亞半島及介入頓巴斯戰爭,被凍結會籍至今,因而改稱為G7。.

新!!: 德国和八大工業國組織 · 查看更多 »

公共服務

#重定向 服务.

新!!: 德国和公共服務 · 查看更多 »

公债

公债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所借的債,中央政府借的债被称为国债,地方政府借的债被称为地方债。.

新!!: 德国和公债 · 查看更多 »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communism;communismus)是一种共享經濟結合集體主義的政治思想,主張消滅生产资料私有制,並建立一個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進行集體生產),而且主张一种沒有階級制度、國家、政府和家庭的社会。在此一體系下,土地和資本財產為人民共同所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37~638页:“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不同于一切反动的社会主义的原则之一就是下面这个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即人们的头脑和智力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由此可见,‘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我们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因为这个原理是仅就狭义的消费而言——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换句话说:活动上,劳动上的差别不会引起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权。”在科學共產主義(馬克思主义以及其各流派)的理論中,它在发展上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即没收私有制财产为国有化并为公有制社会的起步铺垫基础;中期阶段是公有制社会战胜私有制世界的阶段,由于公有制社会体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优势,能够极大地吸引了私有制社会里的广大中下层人民,使得公有制社会能够在私有制世界的包围圈里得到蔓延与扩展,并不断的突破、战胜私有制世界后,最终公有制世界完全代替私有制世界;高级阶段是在公有制社会更加稳定、成熟的基础上开始步入自由发展的阶段,即迈入自由世界的阶段,当公有制世界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后,自由世界形成雏形,也就是世界上不再有阶级、国家和政府,政府的职能几乎被消耗到社会的各领域里。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也就是共产主义的自由世界。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歷史唯物主義),资本主义必将为共產主义所取代,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因隨著工業革命後各種機械自動化生產所帶來的高生產力,長期而言經濟生產所需的人力將愈來愈少,在私有財產制度下絕大多數人口將會失業,因此社會若想繼續和平發展就必須進入共產主義,將愈來愈少的工作量分配給各工作人口,除了為興趣而自願長期工作的人之外,基本上多數人可減少許多工作時間后,每个人都有机会自我发展个人素质。共产主义思想在实行上,需要人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精神,而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达到充分的发展和极度的发达。.

新!!: 德国和共产主义 · 查看更多 »

共和立憲制

共和立憲制是共和制的一種,在這種制度裏,由人民選出的國家元首和其他官員都必須遵守憲法的條文,由憲法限制政府統治人民的權力。 由於憲法的存在限制了政府的權力,採用這種制度的國家也被稱為「立憲制」。國家元首和其他官員的職位都必須經由選舉選出,而非透過世襲制度。無論國家元首或是官員作出的決策都必須接受司法機構的監督,因此這種國家也被稱為「共和制」。與直接民主制不同的是,在共和立憲制裡公民們並非由多數派所統治,而是由法規進行管理。同時民眾投票的範圍也只限於選出制定憲法的民意代表,而不是由民眾投票直接制定法律。 共和立憲制的目標之一便是為了避免暴民政治的產生,保護少數派免受多數的侵犯。共和立憲制的概念最初源自於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一書裡提出的政體概念,他仔細比較了共和政體與民主及寡頭政治的差異。 共和立憲制被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倡。美國便是世界上最早而又最廣泛採納共和立憲制的國家。 菲律賓第一共和國於1899年1月21日通過《馬洛洛斯憲法》,成為亞洲首個實行共和立憲制度的國家,然而隨即在2年後被美國吞併。.

新!!: 德国和共和立憲制 · 查看更多 »

克萊門斯·梅特涅

克萊門斯·文策爾·馮·梅特涅(Klemens Wenzel von Metternich,)德意志出生的奥地利政治家,亦是所在时代最重要的外交家之一。梅特涅生於科布伦茨的贵族家庭。父亲也是外交家。梅特涅曾就讀斯特拉斯堡大学和美因茨大学,见证过1790年利奥波德二世和1792年弗朗西斯二世的加冕礼。在英格蘭短暂游歷後,他被任命為尼德蘭公使,然就任第二年尼德蘭即被法國占领。   1795年與第一任妻子爱麗諾·馮·考尼特斯结婚,這段婚姻助他躍入维也纳社交圈。1825年原配夫人過世,1827年與男爵夫人安托瓦内特·来卡姆(Antoinette Leykam)结婚,她於1829年逝世;後又與伯爵夫人梅兰妮·西奇·费拉里(Melanie Zichy-Ferraris)於1831年结婚,她先梅特涅5年過世。1801年任奥地利驻萨克森公使,1803年任驻普鲁士公使,1806年改任驻巴黎公使。1809年任奥地利帝国外交大臣。   梅特涅之子理查德·冯·梅特涅也是出色外交家。他十二個婚生和非婚生的孩子多數沒他活得長。他是保守主义者,热衷维护大国均衡策略,尤其反对俄国对中欧的领土扩张,并力图削弱奥斯曼帝国。他讨厌自由主义并致力防止帝国崩溃,例如他强行镇压在北意大利和德意志的民族主义叛乱;在国内他也推行相同的政策,他建立大范围的间谍网络和检查制度来维續动荡的局面。类似政策在他的策划下在德意志各邦得以推行,此即著名的卡尔斯巴德法令。   1809年任奥地利帝国外交大臣直至1848年革命被迫下野為止,他任内首要工作是缓和奥地利與法國的關係。他促成奥地利公主,女公爵瑪麗·路易莎與拿破倫的婚姻。然不久後,作為外相他推動奥地利加入第六次反法同盟,代表奥地利签署了枫丹白露条约,流放拿破倫。他是後拿破倫時代欧洲列强组成的维也纳会议(1814年9月-1815年6月)之主席。帝国在1813年10月授予他親王頭銜。“梅特涅体系”維繫着奥地利、俄国、普鲁士联盟十数年之久。这是梅特涅在奥地利外交上的最高峰。此後,梅特涅逐渐被國际外交邊缘化。 1821年他擔任首相,歷經兩朝(弗朗西斯二世和他兒子费迪南一世)直到1848年费迪南一世遜位。此後,他经歷伦敦到布莱顿再到布鲁塞爾的短暂流亡生涯,1851年他再一次回到维也纳宫廷,成为费迪南一世的继任者——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顾问。1859年梅特涅逝世,享年86岁,乃同时代知名政治家之最。   歷史上對梅特涅政策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他引领的“梅特涅时代”避免了欧洲大战,其外交才能有目共睹,他使得欧洲列强難以察覺奥地利军事、经济外强中乾的事實。他反对沙俄帝国野心的决策也被视为政绩。他因召開維也納會議重整歐洲秩序,撲滅歐洲革命之火,被封上「消防隊長」的稱號。反对者認为,他坚持病态的保守主义政策仅仅是出于他的虚荣心和不犯错主义,他们认为梅特涅本可以为奥地利做得更多,而不是在1817年通过行政改革来镇压德意志的民族主义思想,这使得最终德國在普魯士而非奧地利主導下統一。另有史学家指出,梅特涅事实上并没有多大实权,真正的权力都在哈布斯堡君主手里。 1812年12月拿破仑在侵俄战争中失败后,梅特涅在1815年积极参加建立神圣同盟,他是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的核心人物,是复辟势力总代表,积极主张镇压欧洲各国革命。1821年5月,他任奥地利首相。1848年3月,奥地利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求实行宪政。梅特涅被迫辞职,亡命英国,1849年迁居比利时,1851年返回奥地利,任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顾问。 伯克的保守主义思想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梅特涅。他的整个政治生涯,都是在对国家制度的亲切关怀和对传统权威的适度尊重中,寻找政治生活一切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源泉。梅特涅对于欧洲的眼光也同样朝这个方向推进。梅特涅眷恋着旧秩序,殚精竭力地在各国之间玩弄权术,见风使舵,以期达到他渴望的一成不变。而事实上,他的大国均势政策,在他手中行之有效,以致落后的奥地利能一度跻身于欧洲强国。维也纳体系在旧秩序的气味中摇摆而至于平衡。.

新!!: 德国和克萊門斯·梅特涅 · 查看更多 »

勃兰登堡

勃兰登堡(Brandenburg,下索布语:Bramborsk,低地德语:Brannenborg,口语:die Mark)是德国东北部的一个--,为前东德的一部分。该州首府和人口最多的城市是波茨坦,其他的重要城市有科特布斯,哈佛尔河畔勃兰登堡和奥德河畔法兰克福。 勃兰登堡州环绕着德国首都柏林,与其共同构成了拥有约六百万人口的柏林-勃兰登堡都市圈。勃兰登堡州超过三分之一的面积被自然保护区,森林,湖泊和其他水域覆盖。 马克勃兰登堡的成立年份被认为是1157年。在这一年阿斯坎尼家族的阿尔布雷希特一世夺回勃兰登堡,使其被纳入神圣罗马帝国的版图。从1415年到1918年,这片区域被霍亨佐伦家族统治。从1701年到1946年,勃兰登堡地区成为普鲁士的一部分,1815年到1947年作为勃兰登堡省,这之后第一次成立了勃兰登堡州,在东德被划分成了不同区域。1990年两德统一,作为联邦德国的一部分,成立了现今的的勃兰登堡州。.

新!!: 德国和勃兰登堡 · 查看更多 »

勒芒24小时耐力赛

利曼24小时耐力赛(24 Heures Le-Mans)是一場每年夏天都會在法國巴黎西南200公里的小城利曼举行的與,自首次舉辦,是世界上還持續舉辦的汽車耐力賽事中歷史最悠久者。利曼24小時大賽是由西部汽車俱樂部(Automobile Club de l'Ouest,縮寫ACO)主辦,由於比賽場地薩爾特賽道(Circuit de la Sarthe)是一條長度超過13公里、由專用賽道與一般道路組合成的高速賽道,由於賽道特性,直線路段較多,因此以超高的平均車速著稱。在1980年代末期,場上的最高車速曾一度超過時速400公里,但後來因安全考量修改了跑道路線而受到抑制。 除了每年於法國利曼所舉辦的大賽之外,這場賽事也帶動了在世界各國許多不同賽道上定期舉辦耐力車賽的風氣,最後進而串連成包括國際汽聯世界耐力錦標賽(FIA World Endurance Championship,縮寫WEC)在內的系列性耐力季賽。而自2012年起,利曼24小時大賽本身也成為世界耐力錦標賽的一個分站。.

新!!: 德国和勒芒24小时耐力赛 · 查看更多 »

国家人口密度列表

本条目是各国家和地区人口密度列表。人口密度以人/平方公里為單位。.

新!!: 德国和国家人口密度列表 · 查看更多 »

国家人口列表

#重定向 各国人口列表.

新!!: 德国和国家人口列表 · 查看更多 »

国家面积列表

#重定向 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列表.

新!!: 德国和国家面积列表 · 查看更多 »

国家防卫军

#重定向 威瑪防衛軍.

新!!: 德国和国家防卫军 · 查看更多 »

国会纵火案

国会纵火案(Der Reichstagsbrand)是德国建立纳粹党一黨專政独裁政权的关键事件,发生在1933年2月27日,柏林消防队于晚上9时14分开始接到德國國會大樓火警报告。同时在几个不同地点发生火災,但当消防队到达时,主要的议会大厅发生爆炸,燃起大火。警察搜索现场时,发现了失业的建筑工人。他是荷兰共产党人,不久前才到德国。 總理希特勒和戈林很快到达现场,发现范·德·卢贝后,戈林立即宣称这起纵火案是共产党人幹的,他们抓到了共产党的领袖。希特勒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要求年事已高的总统兴登堡签署《国会纵火法令》,取消大部分魏玛宪法赋予的权利。 纳粹党首脑宣称这起事件是第三共产国际策划的,逮捕了三名驻共产国际的保加利亚人:季米特洛夫、塔涅夫和波波夫,当时警察并不知道季米特洛夫是共产国际的负责人,在莱比锡审判时,季米特洛夫自己辩护,被宣布无罪释放。.

新!!: 德国和国会纵火案 · 查看更多 »

国会纵火法令

《国会纵火法令》(Reichstagsbrandverordnung),全称《保护人民和国家的总统法令》。1933年2月27日国会纵火案后,总统保罗·冯·兴登堡签署了这一法令。该法令废除了许多《魏玛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及自由,在纳粹党当权时期亦成为监禁反对人士和镇压不与纳粹政权合作的报刊的法律依据。这一法令被历史学家认作德国过渡到纳粹党一党专权的关键历史事件之一。.

新!!: 德国和国会纵火法令 · 查看更多 »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縮寫:GDP)亦稱国内生产毛额或本地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區域內的经济活动中所生产出之全部最终成果(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market value)。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在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亦有相當重要性。它與国民生产总值不同之處在於,國內生產總值不將國與國之間的收入轉移計算在內,即國內生產總值計算的是一個地區內生產的產品價值,而國民生產總值則計算一個地區實際獲得的生產性收入。再簡單的來說本地生產總值是屬地主義,GNP是屬人主義;舉例來說,無論台灣、香港、韓國、美國等廠商在中國大陸生產的最終財貨,都包括在中國大陆的本地生產總值內,此一數值亦包括移住勞工的薪資在內。.

新!!: 德国和国内生产总值 · 查看更多 »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International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Movement;Internationle Rotkreuz- und Rothalbmond-Bewegung)是國際性的人道主义運動,在世界各地拥有大约9,700万名志愿者及工作人員,这一国际人道运动致力于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人类尊严,并减轻人类疾苦,不因国籍、种族、宗教信仰、阶级和政治观念而加以任何歧视。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有三个组成部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以及各国'''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中文簡稱紅會)。这三个组成部分相对独立,但拥有共同的基本原则、目标、标志和章程。.

新!!: 德国和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 · 查看更多 »

国歌

国歌是被一个国家的政府正式承认或在传统上被国民使用的、能代表该国家的乐曲,一般都带有爱国主义色彩。 世界最古老的國歌制訂於1568年,為荷兰的《威廉颂》(Wilhelmus),不過大部分的国家的国歌制訂於19世纪和20世纪时。.

新!!: 德国和国歌 · 查看更多 »

图片报

《图片报》(Bild),德国的日报,由阿克塞尔施普林格股份公司发行,报社总部位于汉堡。《图片报》是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拥有大批读者,对舆论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该报为小型报(四开报)。这份报纸的风格曾遭到许多批评。.

新!!: 德国和图片报 · 查看更多 »

图林根

圖林根自由邦(Freistaat Thüringen)是德国十六个联邦州之一,面积16,200平方公里,在联邦中列第十一位;人口245万,列第十二位。首府为埃尔福特。图林根绿色植被覆盖良好,加之位于德国中部,被称作“德国的绿色心脏”。.

新!!: 德国和图林根 · 查看更多 »

BMW

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廠股份有限公司(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Bavarian Motor Works,在中國大陸及港澳地區称为寶--馬,在台灣一般使用原稱「B--W」,偶称「寶--馬」)是德國一家跨國豪华汽車、機車和引擎製造商,總部位於德国巴伐利亞州的慕尼黑。BMW經常被暱稱為Bimmer。 宝马集團除了以“B--W”作為品牌商標銷售各式汽车与摩托车外,也收購過多家外国汽车公司。目前BMW集团是B--W、MINI、Rolls-Royce三個品牌的拥有者。2012年宝马集团全品牌共生产1,845,186汽车和117,109摩托车。宝马經常与奥迪、奔驰一同並列為德国三大豪华汽车制造商。它的标志也是由大自然三大元素的概念制成的。.

新!!: 德国和BMW · 查看更多 »

Crytek

Crytek是一个電子遊戲開發商,由Yerli兄弟于1999年建立。Crytek總部位于德國法蘭克福,目前有一家位於烏克蘭基輔的分部。著名作品為遊戲《極地戰嚎》及《孤岛危机系列》和其遊戲引擎CryENGINE。.

新!!: 德国和Crytek · 查看更多 »

犹太人

犹太人(יְהוּדִים,),又称犹太民族,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族群。根据犹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义,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宗教意义)以及由犹太母亲所生的人(種族意义)都属于犹太人。犹太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犹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犹太教是维系全体犹太人之间认同感的传统宗教。犹太教不欢迎外族皈依,要皈依犹太教的外族人必须通过考验才可以,虽然如此历史上世界各地仍有小部分不同肤色的人群通过皈依犹太宗教而成为犹太族群的一部分,而犹太人也由此从阿拉伯半岛的一个遊牧民族,发展成为遍布全球的世界性族群之一。 根据有关犹太人组织的统计,200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320万人左右,其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犹太人口总数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 based on 。根据其他组织的统计,美国国内的犹太人人数则达到650万人或美国人口的2%。上述数据也包含了自认为是犹太人但没有归属于任何犹太社团组织的人群,但事实上,全球犹太人的总人口数很难得到准确统计,因为犹太人的定义存在多种标准和界定方式,导致统计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新!!: 德国和犹太人 · 查看更多 »

犹太人大屠杀

#重定向 猶太人大屠殺.

新!!: 德国和犹太人大屠杀 · 查看更多 »

犹太教

犹太教(יהדות ),中文曾俗稱挑筋教或一赐乐业教,是在公元前西亞地區的遊牧民族希伯來人中产生的,是猶太人的信仰、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犹太教是一神論的宗教,其主要經典是包括妥拉(摩西五經)在內的塔納赫(即希伯來聖經,基督教稱為舊約聖經),以及包括口傳律法(密西拿)、口傳律法註釋(革馬拉)以及聖經註釋(米德拉什)在內的塔木德,對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而言,犹太教是和以色列人立約的關係。 犹太人是一種See, for example, Deborah Dash Moore, American Jewish Identity Politic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8, p. 303; Ewa Morawska, Insecure Prosperity: Small-Town Jews in Industrial America, 1890-1940,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9.

新!!: 德国和犹太教 · 查看更多 »

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瓦登海國家公園

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瓦登海國家公園是德國的國家公園,始建於1985年10月1日,面積4,410平方公里,該國家公園在2009年6月26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新!!: 德国和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瓦登海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Schleswig-Holstein;Slesvig-Holsten;低地德语:Sleswig-Holsteen,北弗里西亚语:Slaswik-Holstiinj)是德国16个州中最北面的一个州。这个州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立的,其州府为基尔。它面积15,761.4平方公里,是德国非城市州中第二小的(仅大于萨尔)。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北邻丹麦,南接德国的汉堡市、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和下萨克森三州。 历史上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这个名字包括更大的区域,包括今天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丹麦的南部。.

新!!: 德国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 · 查看更多 »

现代主义建筑

代主义建筑是指一种简约、没有装饰的建筑风格。虽然这种风格的構想形成于20世纪初期,并有很多的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及其作品有大量的推广,但是很少有现代建筑是建于20世纪上半叶。直到二战后,最终是透過成为各种机构和公司的建築,才成为了居主导地位的建筑风格,融入了現代城市的一部分。不過因為設計被認為過於單調,使風格開始出現變化,並逐漸發展至後現代主義。.

新!!: 德国和现代主义建筑 · 查看更多 »

玛丽亚·特蕾西亚

玛丽亚·特蕾西亚·沃尔布加·阿玛丽亚·克里斯蒂娜(Maria Theresia Walburga Amalia Christina;),哈布斯堡君主国史上唯一女性统治者,亦为哈布斯堡王朝末代君主,统治范围覆盖奥地利、匈牙利王国、克罗地亚、波希米亚、特兰西瓦尼亚、曼托瓦、米兰、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奥属尼德兰及帕尔马。通过婚姻,其亦为洛林公爵夫人、托斯卡纳大公夫人及.

新!!: 德国和玛丽亚·特蕾西亚 · 查看更多 »

獾亚科

獾亞科,學名Melinae,屬於食肉目鼬科,包括在歐亞大陸常見的獾(即狗獾)、豬獾、鼬獾等。有時獾作爲統稱,也包括產于非洲的蜜獾和美洲的美洲獾。 獾的主要特點是體型粗壯,腿短、尾短、吻長,嗅覺靈敏,性情好動,善於挖掘土中的動物作爲食物。 Category:鼬科 Category:獾亞科.

新!!: 德国和獾亚科 · 查看更多 »

班贝格

班伯格(Bamberg),也译作班--堡、班贝克或巴姆--贝格,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直辖市,位于巴伐利亚北部,隶属于上弗兰肯行政区,也是班贝格县的首府。班贝格是一座大学城和行政城市,是天主教班贝格总教区的驻地,也是上弗兰肯地区的重要中心。班貝格老城是德国最大的一座未受战争毁坏的历史城区,1993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班贝格还以多种特产啤酒而出名。.

新!!: 德国和班贝格 · 查看更多 »

現代音樂

代音樂,也称20世紀古典音乐,是指自1900年起至今,繼承歐洲古典音樂而來的一個音樂紀元,音乐门派繁多,风格多样。.

新!!: 德国和現代音樂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瓦格纳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德国作曲家、劇作家,以其歌劇聞名。理查德·瓦格纳不同於其他的歌剧作者,他不但作曲,還自己編寫歌劇劇本。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前面承接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德·施特劳斯紧随其后。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理查德·瓦格纳一開始是延續卡尔·马利亚·冯·韦伯和贾科莫·梅耶贝尔的浪漫主义傳統,但後來提出了整體藝術的概念,整合了詩歌、視覺藝術、歌劇及劇場,並在1849至1852年間提出許多的論述。瓦格纳後來將這些概念放入由四部歌劇組成的系列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中,共花了26年的時間才完成。 理查德·瓦格纳後期的作品以其複雜的音樂織度、豐富的和声及配器法著稱,另外他也在作品中靈活的使用主导动机,也就是會和特定人物、地點或是事物一起出現的一到兩個小節音樂。理查德·瓦格纳在音樂語言上的一些進展,例如極度的以及快速變換的調性,也影響古典音樂的發展。瓦格纳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可以算是現代音樂的開始。 理查德·瓦格纳曾建造自己的歌劇院,也就是拜羅伊特節日劇院,其中有許多新穎的設計,此歌劇院是為了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而興建,《帕西法爾》也是在這裡首演。後來的拜羅伊特音樂節也在此固定演出瓦格纳的十部樂劇。在瓦格纳建造歌劇院時,他對於音樂及戲劇的想法又改變了,他也將一些傳統形式引入他最後幾部作品中,包括《尼伯龍根的指環》。 在理查德·瓦格纳的最後幾年生命中,充斥著政治流亡者、動盪的愛情以及貧窮。他在音樂、戲劇及政治上的爭議作品在最近數十年來得到許多的注意,尤其是其中的反犹太詞句。他的概念在許多二十世紀的藝術中可以看出踪跡,其影響包括哲學、文學、視覺藝術及戲劇。.

新!!: 德国和理查德·瓦格纳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施特劳斯

查·格奥尔格·施特劳斯(Richard Georg Strauss,),德国作曲家、指挥家。他与以寫圓舞曲著稱的小约翰·施特劳斯为代表的维也纳施特劳斯家族完全没有关系,一般都以全名理查·史特勞斯(R.

新!!: 德国和理查德·施特劳斯 · 查看更多 »

理性主义

性主义、欧洲理性主义(Rationalism)是建立在承认人的理性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高於並獨立於感官感知。理性主義最早的發源地是在英國,一般认为是隨著以哥白尼日心說為先驅的科學革命在歐洲大陸的發展,然後在包含法國在內的歐洲大陸各地繼續發揚光大,最後在笛卡儿的思想出現以後而产生的一套理論,17-18世纪间主要在欧洲各地例如在歐洲大陸以及冰島和愛爾蘭跟英國得以传播。同时代相对的另一种哲学方法稱為經驗主義,它认为人类的想法来源于经验,所有知识可能除了数学以外主要来源于经验。这里主要关注的是人类的知识来源以及证实我们所知的一种手段。 理性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實踐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理性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获得结论,意见和行动的理由。 理性主义及经验主义并非由当时的哲学家,而是后人作出了区分。事实上,有时两者之间的区分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么显著。三位主要的理性主义者都认同经验科学的重要性,并且他们在研究方法及形而上学的理论上更接近笛卡儿而不是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和莱布尼兹(Gottfried Leibnitz)。尽管这种区分在--著书立作时很有必要,他们在哲学本身来说不是非常有用。 典型的理性主义者认为,人类首先本能地掌握一些基本原则,如几何法则,随后可以依据这些推理出其余知识。最典型的持这种观点的是斯宾诺莎及莱布尼兹,在他们试图解决由笛卡儿提出的认知及形而上学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使理性主义的基本方法得以发展。斯宾诺莎及莱布尼兹都认为原则上所有知识(包括科学知识)可以通过单纯的推理得到,另一方面他们也承认现实中除了数学之外人类不能做到单纯用推理得到别的知识。 笛卡儿的理论相对来说更接近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只有一些永恒真理(包括数学以及科学的认知及形而上学基础)可以单纯靠推理得到,其余的知识需要借助生活经验以及必要的科学手段。更准确地说笛卡儿是一位重视形而上学的理性主义者,是一位重视科学的经验主义者。 康德开始时是一位理性主义者,但是经过休谟(David Hume)的“将他从沉睡中唤醒”的著作(《人类理智研究》)的熏陶,他成了理性主义者以及经验主义者的综合体。 现在理性主义表达一种人类行为应该由理性所支配的观点(这种观点被欧洲所有的理性主义者以及所有的经验主义者所认同)。.

新!!: 德国和理性主义 · 查看更多 »

研究開發

開發簡稱研發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縮寫:R&D) 是隸屬於企業、大學及國家的機構所開展的項目研究與發展活動。 於2006年,在研究開發領域上投入資金最多的3個國家是:.

新!!: 德国和研究開發 · 查看更多 »

社交网络游戏

交网络游戏,又稱為社群遊戲,是在线游戏的一种,它通过社交网络游玩,通常使用多人与异步游戏性机制。社交网络游戏多常以浏览器游戏形式实现,但也可以在移动设备等平台运作。第一个跨平台“脸书到手机”社交游戏由芬兰公司Star Arcade在2011年开发。 社交网络游戏是全球最流行游戏的游戏之一,一些产品用户量达数千万。《(Lil) Green Patch》、《开心农场》、《农场小镇》、《YoVille》和《黑帮战争》是同类游戏中的佼佼者。《拓荒者小镇》、《城市小镇》、《时光花园》、《舰队收藏》和《模拟时光》是近期热门社交游戏的例子。.

新!!: 德国和社交网络游戏 · 查看更多 »

社会市场经济

社會市場經濟(Soziale Marktwirtschaft;social market economy),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所採取的主要經濟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联邦德国第一任经济部长、后又曾担任联邦总理的路德维希·艾哈德主持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制度,既背离了过去曼彻斯特自由主义,又摈弃了在经营与投资方面由国家决定的统制经济。国家在市场经济中主要负有调节的任务,它规定市场活动的框架条件,尽可能地放弃对价格和工资形成的直接干预,通过提高消费者机会、刺激技术进步和创新、按劳分配收入和利润的方式来使市场中的各种力量自由发挥作用。它限制市场力量的过分积累,在主张市场有序竞争的同时,强调社会责任,主张高税收高福利。 Category:社會民主主義 Category:基督教民主主義 Category:德國歷史.

新!!: 德国和社会市场经济 · 查看更多 »

神圣罗马帝国

圣罗马帝国,亦被稱為德意志第一帝國,1512年以后的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一个封建君主制帝国。帝国的版图以德意志地区为核心,包括一些周边地区,在巅峰时期包括了意大利王国和勃艮第王国。在帝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它由数百个更小的附属单位组成,其中有侯国、公国、郡县,帝国自由城市和其他区域。神圣罗马帝国早期是由擁有實際權力的皇帝統治的封建君主制国,中世纪時演变成承认皇帝為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帝国自由城市的政治联合体。.

新!!: 德国和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

#重定向 神聖羅馬皇帝#皇帝列表.

新!!: 德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种族灭绝

族滅絕(genocide)或群體滅絕,是指人為的、系统性地、有计划地對一个或一些人種、民族、宗教或國民团体進行全體性或局部性的屠殺。但法律學者對于種族滅絕中局部性的程度,仍存在爭議。该词最早由波兰籍犹太法律学者拉斐爾·萊姆金在1944年提出。其中“genos”来源于希腊语“génos”,意思为部落或家庭;后缀“-cide”来源于拉丁语“cidium”或法语“cide”,意思为杀害《牛津英语词典 》2004年第二版。 1948年12月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60A號決議《防止及懲治灭绝種族罪公約》,简称CPPCG條約。该条约于1951年1月12日生效,其中第二条对种族灭绝行为定义如下 :.

新!!: 德国和种族灭绝 · 查看更多 »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戰爭」或「科索沃衝突」這個名詞通常是用來描述兩場接續的並且有時相當類似的武裝衝突。內戰後隨即發生了國際衝突,分别为:.

新!!: 德国和科索沃战争 · 查看更多 »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

#重定向 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

新!!: 德国和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 · 查看更多 »

科隆

科隆(Köln, ;1919年前德语也拼写为Cöln),是德國第四大城市,是北威州最大的城市,亦是德國內陸最重要的港口之一,莱茵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历史中心。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中世纪科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会中心和艺术知识中心。科隆在二战期间遭到严重破坏。今天它以其文化和建筑遗产以及许多重要的国际性活动而闻名。 1850年科隆的人口超过十万,在德国算作大城市。加上其第二住址在科隆的人其居民数今天超过一百万。 科隆也有天主教大主教,是天主教科隆大主教座堂所在地。哥特式教堂科隆大教堂1996年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科隆的主要标志,非官方象征。 43%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18%信奉新教,39%信奉其他宗教。直到二战从东德涌来的大量难民,罗马天主教徒一直占科隆居民的大多数。2005年,科隆见证最大的天主教青年盛会。第二十届世界青年日从8月15日星期一到8月21日星期日在科隆举办。 科隆位于欧洲一条重要的东西交通要道与莱茵河的交叉口上。莱茵河是欧洲南北交通的一条重要水道。科隆今天是德国铁路交通最繁忙的枢纽。它的内河港口是欧洲最重要的内河港口之一。 它还是一个文化中心,尤其是创造艺术的一个中心。它的狂欢节非常有名,此外它还是许多协会的驻地。在20世纪的后半叶科隆从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演变为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工业。今天科隆是一个媒体中心,市内还建造了许多新的办公楼。科隆的保险业也有跨地区性的意义。 科隆还以当地的“科隆啤酒”(Kölsch)闻名,Kölsch也是科隆方言,一句笑话说Kölsch是世界上唯一能喝的语言。科隆也是科隆香水或古龙水的发源地。 科隆是德国最大的大学城之一,市内共有85,183名入册的大学生,占市民总数的8.5%。科隆的外国人数量也很高,2004年底市内有175,515名外国籍居民,占市民总数的17.2%,尤其土耳其人社群是德国最大的之一。科隆因此有很长的多文化熔炉的传统。科隆人素来以开放、自由和宽容著称。 柏林和科隆是两个以接受同性恋文化闻名的城市。科隆在这方面历史悠长,很长时间以来科隆是德国同性恋运动的重要阵地。即使有些事情柏林都有些收敛,科隆却以此为荣,并以德国最大的同性恋群体(著名的例如克里斯多佛大街日)自豪。每年七月间,同性恋们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游行(每年吸引超过1百万游客),这里已经成为多个不同同性恋组织(LGBT)和他们活动的基地。.

新!!: 德国和科隆 · 查看更多 »

科隆大学

科隆大学(德語:Universität zu Köln),是一所位于德国科隆的公立研究型大学。 科大于1388年由教宗签字建立,为现今德国第二古老的大学。.

新!!: 德国和科隆大学 · 查看更多 »

科隆主教座堂

科隆主教座堂(Kölner Dom,全名Hohe Domkirche St.

新!!: 德国和科隆主教座堂 · 查看更多 »

穆迪

迪公司(Moody's Corporation,常簡稱為Moody's),是美國著名的三大信用評級公司之一,创始人是约翰·穆迪(John --),他在1909年首创对铁路债券进行信用评级。1913年,穆迪开始对公用事业和工业债券进行信用评级。目前,穆迪在全球有800名分析专家,1700多名助理分析员,在17个国家设有机构,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1975年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可穆迪公司、标准普尔、惠誉国际為「全國認定的評級組織」(NRSRO, 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tistical Rating Organization)。.

新!!: 德国和穆迪 · 查看更多 »

突出部之役

突出部之役(,,。當時同盟國媒體依戰役爆發所地稱第二次亞爾丁戰役或亞爾丁之役,但盟軍將士依作戰經過稱之為突出部之役,而德國B集團軍則稱之為守護萊茵河作戰),發生於1944年12月16日到1945年1月25日,是指納粹德國於二戰末期在欧洲西線戰場比利時瓦隆的亞爾丁地區發動的攻勢。此次戰役與一些次作戰協調進行,其中包括地板行動(Operation Bodenplatte)和獅鷲行動(Operation Greif)等。德军此次作戰目標是突破英美盟軍戰線并将其一分为二、佔領安特衛普,包圍並消滅盟軍的4個軍團,迫使盟軍在軸心國占优势的條件下谈判。此次作战如果成功,希特勒就可以集中全力应付东线战事。 此次戰役的計劃是在極度秘密,。虽然「Ultra」(盟軍破譯德國祕密無線電通訊的组织)和美第3军的情报人员表明有迹象顯示德军会发动进攻,盟军仍然忽视了此次突袭的可能性。此外盟軍盲目自信、忙於進攻計畫、空中偵察不足、美國第1軍團相對缺乏戰鬥經驗,进一步为德軍的突擊提供了可乘之机。由于天气的限制,盟軍強大的空中力量无法施展,一定程度上致使盟军情報部門未能察覺即將发动的进攻。在此情况下,德軍出乎意料地向盟軍防線薄弱的部份發起進攻。而「突出部」指的正是德軍在戰鬥初始時在盟軍防線製造出來的「凸痕」。 美軍傷亡主要集中在战役的前3天,美軍第106步兵師3個團中有兩個團被迫投降。整體而言,突出部之役是美國在二戰所經歷最血腥的一役,美军阵亡人数达19,000人,超過其他任何戰役。對美國陸軍而言,參與突出部戰役的美军人數與敵軍人數皆超過美國在二戰前曾参与的任何衝突。作戰失敗後,德军許多有作戰經驗的部隊遭到重创,殘餘部隊則撤退至齊格菲防線。.

新!!: 德国和突出部之役 · 查看更多 »

竊聽風暴

《窃听风暴》(Das Leben der Anderen,又名《他人的生活》、《別人的生活》),2006年德國影片。影片是德國導演弗洛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的处女作,并由他亲自編劇。影片於2006年3月23日在德國發行。获得了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語片奖。 本片主要讲述了1984年東德東柏林史塔西(国家安全局)的一名秘密探員負責監聽一男劇作家及其女友(知名演员),逐渐被他们的生活所吸引,转而同情他们的遭遇,以至最后暗中对他们施以援手的故事,整个影片从侧面影射了当时东德对于媒体和言论自由的政治气氛,从本质上来讲,整个电影体现的是东德的思想解放的一个缩影。.

新!!: 德国和竊聽風暴 · 查看更多 »

立法机构

立法机构,又稱立法部門或立法機關,是現代社會中負責議定法律的機構,屬於一種合議性團體,通常由所在地公民按人口比例組成。除了制定、修改與廢除法律外,通常亦負責各式法案(如審批政府的公共預算要求)、監督政府運作(如聽取施政報告與質詢、召開公聽會或聽證會)等功能。如為國家層級的立法機構,還會負責執行宣战、媾和、批准条约、批准緊急狀態、选举與罷黜政府高級官員、甚至立廢国家元首等國家權力。而部分政府間國際組織也設有立法機構。立法機構通常稱為「議會」或「議院」,但亦有使用不同名稱。 在議會制之下,行政部門首長由立法部門產生,向立法部門負責。而在總統制之下,行政部門首長不由立法部門產生,而是分開選舉。但不論在何種制度中,由於立法部門掌握了公共財政的大權,可以說是最根本的權力來源。 立法機構通常由一個或多個單位組成(中文多稱呼為「院」,英文則稱為「chamber」或「house」),主流形式則為一院制與兩院制。多院形式的立法機構,各單位往往有著不同的職責、權力、以及產生成員的方法。立法机构的决策方式是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集体决策,为此各国都设有一套自己的架構和议事程序。.

新!!: 德国和立法机构 · 查看更多 »

第三产业

三級产业,又稱三級產業,指不生产物质产品、主要透過行為或行式提供生產力並獲得報酬的行业,即俗称的服务业。由於漢語傳統上稱呼服務為侍,故南方地區有稱之為侍业。服務業目前於已開發國家的產業比重約佔70%以上;於部分发展中國家比重大約55-65%。屬於服務業的行業主要有:貿易、飯店餐飲、大眾客運、倉儲物流、會議展覽、金融保險、房地產仲介、商務顧問、公共服務、民防、個人化服務、社區服務、社會工作及電信通訊產業等。其中的電信通訊產業亦因發展商機甚鉅,有時另歸類為第四產業。而有時文化產業也因其高層次的文化意義而另歸類為第五產業。.

新!!: 德国和第三产业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德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二亞琛和約

《第二亞琛和約》,又称《爱克斯·拉夏贝尔和约》,由法國、英國、荷蘭和奧地利簽定於1748年10月18日,是4月24日開始的第二次亞琛和會的結果,亦是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的終結。签署地点在法国亞琛的爱克斯·拉夏贝尔宫,由英國和法國代表主持了和會。 不過條約並無解決英國和法國在西印度群島,非洲和印度的貿易糾紛,為英法之间在七年戰爭中发生冲突埋下導火線。 而英國與西班牙的奴隸貿易糾紛,直至1750年簽定《馬德里和約》才完全的以解決。英國在條約中放棄了奴隸貿易的優先權,而西班牙政府需賠償英國10萬英鎊。 《第二亞琛和約》使哈布斯堡王朝得以延續,直至1918年奥匈帝国的覆亡。 对战争的终结,德国著名音乐家亨德尔曾为英国王室创作了《焰火音乐》(1749)。.

新!!: 德国和第二亞琛和約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戰勝利紀念日

歐戰勝利紀念日,美国以及西欧国家定於每年的5月8日,俄罗斯等东欧国家定于每年的5月9日。以紀念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在柏林正式签订投降书,宣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無條件投降。因为该投降书于欧洲中部时间1945年5月9日零时生效,故此不同时区的国家会产生日期差异。 每年在這天,歐洲各地,尤其是在二次大戰中勝利和曾經受納粹德國佔領和襲擊的國家,都會以不同方式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的結束,或作為向世界訓示戰爭的禍害。.

新!!: 德国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戰勝利紀念日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德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对德意志人的驱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及战争结束时候,数百万德意志公民(不论民族或是否与纳粹德国有联系)以及德意志裔人(不论国籍)被迫从其他欧洲国家迁徙回德国。受到影响的范围包括前德意志帝国的东部领土(战后归波兰和苏联)以及纳粹德国占领区(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北部及其他中欧和东欧国家)。 至1950年,超过1200万德意志人被迫迁徙或被从中东欧驱逐出去,他们多数迁移到了战后的德国及盟军占领的奥地利。也有一些来源表明,倘若加上1950年后的迁徙人口和迁徙人口的子女,总数将会达到1400万人。此外,在冷战时期西德政府将纳粹在东欧和西欧占领区的地方官员和殖民者也视在其列,这部分人群数量达到100万。在总数中大部分都来自于德国的前东部领土:来自波兰和苏联的达到700万人,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达到300万人。德意志人口的迁移也是整个(本身达到2000万人)中数量最大的一部分。这些迁徙和驱逐的活动被不同人士认为是人口迁移、种族清洗乃至种族灭绝。 纳粹德国的长期目标是德意志化或灭绝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苏联的当地人口。“东方总计划”旨在消灭超过4500万至7000万来自中东欧的“无法被德意志化的人口”,但这一计划随着战争的失败而最终未能实现。因此,战后的人口迁徙事实上是对于地缘政治和民族分布的重新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战争本身导致的,一定程度上也是由欧洲政局的变化导致的,同时还是对于战时暴行的补偿。 由驱逐和迁徙行动导致的死亡人数存在一定的争议,从500,000人到220万人不等。现德国政府、德国公民教育部和德国红十字会都坚持将死亡人数置于200万至250万区间内。近年德国史学家将这一数字估计为473,000人,并认为190万人的估计是不可靠的。德国历史博物馆估计为60万人,不支持先前政府所估计的200万人的研究结果。 德意志人的迁徙发生在三个存在一定重叠的阶段中:第一阶段是1944年中期至1945年初德意志人在苏联红军推进下的主动撤离;第二阶段是在德国国防军失利之后的无组织遣散;第三阶段是在波茨坦协定重新划定中欧国界(范围主要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之后较为有组织和人道的迁移。此外许多德意志人被送往了关押营和劳改营。1950年,最主要的遣散行动已经完成,此时仍然生活在东欧的具有德意志血统的人估计在700,000人至270万人之间。.

新!!: 德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对德意志人的驱逐 · 查看更多 »

節約能源

約能源(簡稱節能)是指以減少能源消耗的方式,保護資源,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節能可以通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能源消耗,或降低傳統能源的消耗量。節能可以帶來更多的金融資本,環境質量,國家安全,人身安全和人體舒適度。個人和組織節約能源,降低能源成本,促進經濟安全。工業和商業用戶可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使其利潤得以最大化。節約能源可減少溫室氣體排出到大氣層,減少碳足印,可讓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避免劇烈的氣候改變,減少惡劣氣候令人類造成傷害的機會。 節能的定義:世界能源大會節能委員會1979年的報告認為。節能的中心思想是,採取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以及環境和社會可接收的措施(也就是說‘採用使現有理想生活方式改變最小的方法),來更有效地利用能源資源。爲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需要在使用自然資源的一切方面,從開發到使用,更好地進行管理,以獲得跟高的能源利用率。 節能的目標:更充分發揮能源利用的效果,以盡可能少的能源,創造出更多社會需要的產品和產值。.

新!!: 德国和節約能源 · 查看更多 »

米利茨國家公園

米利茨國家公園是德國的國家公園,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梅克倫堡-前波莫瑞負責管轄,始建於1990年10月1日,面積322平方公里,是54種哺乳類動物、214種鳥類和16種爬蟲類動物的棲息地。.

新!!: 德国和米利茨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米其林指南

《米芝蓮指南》(Le Guide Michelin)是法国知名輪胎製造商米芝蓮公司所出版的美食及旅遊指南書籍的總稱,其中以評鑑餐廳及旅館、封面為红色的「」(Le Guide Rouge)最具代表性,所以有時《米芝蓮指南》一詞特指「紅色指南」。除了紅皮的食宿指南之外,還有綠色封面的「」(Le Guide Vert),內容為旅遊的行程規劃、景點推薦、道路導引等等。 近年《米芝蓮指南》在欧洲的影響力有下降的趨勢,因此開始開拓海外新市場,例如美國與日本等東亞和北美的地點。2007年3月14日,米其林在东京宣布將於同年11月推出日文與英文版的《米芝蓮指南-東京篇》,日本成為世界第22個、亞洲第一個納入《米芝蓮指南》評選的國家。2008年底《米芝蓮指南-香港、澳門篇》推出,為繼東京之後納入評選的亞洲城市,並為《米芝蓮指南》前進中國大陸市場的敲門磚。2016年9月21日,米其林正式发布首版2017年上海米其林指南,成为中国继香港与澳门两个城市后,第三个评写都市。新加坡也於同年開辦首屆,台北則於2018年春季推出。.

新!!: 德国和米其林指南 · 查看更多 »

納粹德國

纳粹德国是1933年至1945年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统治下的德国的通称。在希特勒统治之下,德国转变为一法西斯主义极权国家,国内近乎一切事务均为纳粹党所控制。1945年5月同盟国战胜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宣告结束,纳粹德国亦不复存在。 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纳粹党由此开始清除国内一切政治反对力量,巩固自身权力。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将总理和总统职权合一,成为德国独裁者。1934年8月19日全民公投正式确定希特勒的德国“元首”头衔,一切权力都集中至希特勒手中,其辞令高于一切法律。纳粹政府并非相互协调协作的整体,而是不同内部派别组成的集合,各派别间进行权力斗争,试图获得希特勒的偏爱。大萧条期间,纳粹通过没收犹太人、共产主义者和宗教人士的财产,大规模军事支出和混合经济体制稳定了经济并结束了大规模失业的局面。包括高速公路系统在内的公共工程建设亦同时进行,经济恢复稳定局面,纳粹政权亦提升了其受欢迎度。 种族主义(尤其是反犹太主义)是该政权的中心特性之一,日耳曼人(北欧人种)被认为是雅利安人种中最为纯正者,由此即为优等人种。犹太人及其他不适宜的人种则受到迫害并遭屠杀。反希特勒统治的抵抗运动则遭残酷压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反对人士遭到杀害、逮捕或驱逐。基督教教会亦受到打击,教会领袖受监禁。教育重心集中于种族生物学、人口政策及为军事服务的体育。女性的就业和教育机会大幅减少。力量来自欢乐组织进行娱乐和旅游活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向世界展示了第三帝国的气象。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有效通过电影、大规模集会以及希特勒的演说,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政府同时还限制艺术表达,推广一些特定的艺术形式,否定和封禁其他艺术形式。 1930年代末期纳粹德国对于领土的要求日益扩张,若得不到满足则以战争相威胁。1938年和1939年,纳粹德国先后吞并和。希特勒同斯大林达成互不侵犯协议,并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打响。德国同意大利和其他轴心国结盟,至1940年已征服欧洲大部分地区,并对英国进行威胁。总督辖区在征服地区建立起来,而在波兰剩余地区则建立了总督府。犹太人和其他不受欢迎的群体被送往纳粹集中营和灭绝营并被杀害。 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动入侵之后,战争局面开始扭转,而到1943年德国则遭遇了严重的军事失败。1944年对德国的大规模轰炸持续升级,轴心国力量开始自东欧和南欧撤退。盟军登陆法国之后,在一年时间内苏联从东部入侵,其他同盟国力量则从西部入侵,德国战败投降。希特勒拒绝承认失败,导致战争最后阶段德国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与战争相关的死亡人数继续攀升。同盟国展开去纳粹化进程,并将剩余的纳粹领导人送往纽伦堡进行战争罪的审判。战后纳粹德国东部领土被并入苏联和波兰,而剩余德国领土则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军事占领,直到1949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立,德国领土被一分为二。.

新!!: 德国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納粹集中營

纳粹集中營(Konzentrationslager)指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国在其领土與佔領地建立的大量集中营。这一做法最初开始于1933年的国会大厦纵火案之后,以关押政治犯和反对纳粹政权的人士。由于在1930年代德国经常不经审判就对政治反对者和其他人员进行关押,所以集中营在这一阶段发展迅速,另外,虽然没有建设过大型的监狱复合体,由于正是苏德合作时期,纳粹从其伙伴苏联那边的行之有年的劳改营取得了相当多的操作经验,大大的提高了犯人的管理以及劳力运用效率。.

新!!: 德国和納粹集中營 · 查看更多 »

索布人

索布人為一個分布範圍極小的西斯拉夫民族,主要分布在德国的薩克森與勃兰登堡两州境内。人口在5万至6万之间。他们居住的地区被称为盧日采(德语为Lausitz,索布语Łužica/Łužyca)。.

新!!: 德国和索布人 · 查看更多 »

索布语

索布语(serbšćina),又称文德语(Wendisch),是德国东南部少数民族索布人的语言。属於斯拉夫语族。分为两个方言群:上索布语,约55,000人,多居住於德国萨克森州;下索布语,使用者约14,000人,分布於德国勃兰登堡州。此外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李郡(Lee County)还有一个小规模的移民群体使用索布语。 索布语是分布于今德国东部地区的古代西斯拉夫民族语言的残留,语法上除单数和复数两种表达方式外,还有只用于表示两人或两件事物的双数表达方法。 历史上德国曾经对索布语的使用者采取同化或迫害态度,其中以纳粹德国时期的迫害最为严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索布语被正式承认为德国的少数民族语言之一,兩種索布語都受到官方承認和保護。.

新!!: 德国和索布语 · 查看更多 »

綠化

綠化一詞可詮釋為園景的意思,目的是改善城市中的「水泥森林」的型態,讓人得到舒適的生活環境。綠化方面可以在建築物屋頂層、天台(陽台),建築物立面、街道、平地、坡地等地方進行。.

新!!: 德国和綠化 · 查看更多 »

约克大学 (加拿大)

约克大学(York University; 法语:Université York),是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的一家著名综合性大学。一直以来,约克大学以工商管理、法律、美术設計、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心理学等专业而闻名。其工商管理专业在伦敦《经济学人》、《金融时报》EMBA及美国《福布斯》排名中名列全加拿大第二名。.

新!!: 德国和约克大学 (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巴洛克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現在的德國)作曲家,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同作曲家韓德爾和泰勒曼齐名。巴赫被認為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在2005年德國電視二台票選最偉大的德國人活動中,他排名第六,次於第五偉大的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 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埃森納赫(Eisenach)的一个音樂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樂长,在德國萊比錫圣多马教堂度过了最后27年的时间。 尽管他的音乐并没有开创新风格,但他的创作使用了丰富的德国的音乐风格和娴熟的複调技巧。他的音樂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但由于音乐的风尚迅速转向为洛可可和古典主义风格,巴赫的複调音乐被视为陈腐之物,其成就长时间未得到应有的评价,仅仅作为管风琴演奏家而闻名。 虽然莫扎特、贝多芬等大作曲家均对巴赫崇拜有加,但直到浪漫主义时代,作曲家门德尔松在莱比锡的图书馆中发现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并且在其音乐会上演奏,才震惊音乐界。此后门德尔松对他的作品进行了发掘、整理和推广,经过几代音乐家的共同努力,巴赫逐渐恢復了崇高的地位。.

新!!: 德国和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 查看更多 »

约翰·巴普蒂斯特·齐默尔曼

约翰·巴普蒂斯特·齐默尔曼(德语:Johann Baptist Zimmermann,),德国画家,巴洛克时期著名的灰泥匠。 约翰的弟弟多米尼库斯·齐默尔曼也是著名的建筑师、灰泥匠。 Z.

新!!: 德国和约翰·巴普蒂斯特·齐默尔曼 · 查看更多 »

约翰·肯尼迪

约翰·費茲傑拉爾德·肯尼迪(英语:John Fitzgerald Kennedy,),通常被称作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JFK 或杰克·肯尼迪(Jack Kennedy),也译作--,美国第35任总统,是美国颇具影响力的肯尼迪政治家族成员,被视为美国自由派的代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擔任美軍軍官,曾在南太平洋英勇救助了落水海军船员,因而获颁紫心勋章,而後從政,1946年至1960年期间先后推任众议员和参议员,1960年当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國首位,亦為唯一一位信奉羅馬天主教的總統。任期从1961年1月20日开始直到1963年11月22日在德克薩斯州达拉斯市遇刺身亡为止,任内的主要事件包括:試圖廢除聯邦儲備委員會、猪湾入侵、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圍牆的建立、太空競賽、越南战争以及美国民权运动。 由於在古巴危機高峰期間的應對沉著,以及在蘇聯人進入宇宙後全力支持科技競爭,他此後決定的政策方向日後引領NASA成功達成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壯舉,美國人也收穫大量的高科技優勢,在针对总统功绩的排名中,通常僅被史學家列在排名中上的位置,但他在大眾文化中的地位卻更高,一直被大多数美国人视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這和他在冷戰期間太空計畫的關鍵地位極有關連。此外,肯尼迪于1963年11月22日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遇刺身亡,官方在随后的调查报告表明,李·奥斯華是刺杀肯尼迪的凶手,但奥斯華亦隨即被另一位刺客傑克·魯比刺殺,使得案件真相撲朔迷離。肯尼迪遇刺案被视为对美国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决定性影响的事件之一,因为这一事件在其后数十年中一直影响了美国政治的发展方向。.

新!!: 德国和约翰·肯尼迪 · 查看更多 »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又譯瞿提,生时约翰·沃尔夫冈·歌德,亦作Göthe(),),出生于神聖羅馬帝國法兰克福,戏剧家、诗人、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為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戏剧、诗歌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一名伟大的德国作家,也是世界文学领域最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之一。在2005年德國電視二台票選最偉大的德國人活動中,他排名第七,次於第六偉大的音樂家巴哈。.

新!!: 德国和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 查看更多 »

约翰内斯·古腾堡

约翰内斯·基恩斯费尔施·拉登·谷登堡(Johannes Gensfleisch zur Laden zum Gutenberg,又譯作古--騰堡、古登堡、古滕貝格,),簡稱约翰内斯·谷登堡(Johannes Gutenberg),是第一位發明活字印刷術的歐洲人,他的發明引發了一次媒介革命,并被广泛认为是现代史上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参看对一些有影响的人物评选的汇总。1999年,在它的。1997年,《》杂志将 ;4位知名新闻记者在1998年发起的“”活动中也做出相同选择。在2005年德國電視二台票選最偉大的德國人活動中,他排名第八。天主教百科全书的条目将他的发明描述为,在基督时代造成了无可比拟的文化影响。其印刷術在歐洲迅速傳播,並被視為在隨後興起的歐洲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启蒙时代和科学革命等运动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为现代的知识经济和奠定了物质性的基础。他的主要成就——《谷登堡圣经》,享有極高的美學及技術價值之美名。 在谷登堡发明的印刷机,他第一次在欧洲应用了活字印刷术。此外,他还创立了大批量生产金属活字的程序,使用了含油墨水,使用了类似农用螺旋压机的木制印刷机。除了其在歐洲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對印刷術的發展有著巨大貢獻之外,他還合成了一種十分實用的含鋅、鉛和銻的合金和一種含油墨水。他将这些元素开创性地集合在他发明的印刷机里成为一套非常实用的系统,可以大批量的印刷书籍,并且十分经济适用。谷登堡制作字模的方式包括了使用合金和刻字的手模。他使用的是鋅、鉛和銻的合金,熔点低,可以更快速,经济的制造耐用的字模。他的主要印刷作品——谷登堡圣经,具有很高的美学和印刷品質。.

新!!: 德国和约翰内斯·古腾堡 · 查看更多 »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是浪漫主义中期德国作曲家。生于汉堡,逝于维也纳。 他是维也纳的音乐领袖人物,大部分的创作时期也是在维也纳度过的。一些评论家将其与巴赫、贝多芬排列在一起称为「三B」。他對標題音樂與華格納的樂劇形式不認同,而是走純粹音樂路線。 勃拉姆斯創作許多鋼琴曲、室內樂、交響樂及合唱曲。勃拉姆斯本身是炫技鋼琴家,首演過許多自己的作品。勃拉姆斯也和當時不少傑出的音樂家一起合作,包括鋼琴演奏家克拉拉·舒曼以及小提琴演奏家约瑟夫·约阿希姆。勃拉姆斯的很多作品已成為現代音樂會的主要曲目之一。勃拉姆斯是不妥協的完美主義者,曾毀掉他的部份作品.也有一些未發表的作品。.

新!!: 德国和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博伊斯

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是著名的德国行为艺术家,其作品包括各种雕塑、行为艺术,信奉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的观点。代表作如《如何向死兔子讲解图画》《油脂椅》等。.

新!!: 德国和约瑟夫·博伊斯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格魯吉亞語:იოსებ სტალინი;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本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泽·朱加什维利(იოსებ ბესარიონის ძე ჯუღაშვილი,),苏联前最高领导人,執政近三十年(1924 - 1953 年),任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人民委员会(后改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苏联国防部长、苏联大元帅,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泽·朱加什维利生于俄罗斯帝国哥里,毕业于梯弗里斯神学院。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他倾向列宁的布尔什维克派别,并组织了1907年梯弗里斯银行抢劫案以筹集革命资金。1913年开始使用笔名斯大林(Ста́ли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布尔什维克派执政后,斯大林为七名政治局成员之一。斯大林在苏联成立后,成为苏共的总书记。尽管列宁反对,在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成功掌权并清洗了反对派。随后他提出了一国社会主义,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被全面强制推行的计划经济和集体主义政策代替。斯大林成功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使苏联从农业社会迅速转型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然而农业集体化则扰乱了食品生产,引發了1932年苏联大饥荒。在1930年代,因為其極度專制,被称为苏联大清洗时期。在树立个人崇拜同时,对党、政、军领导人,少数民族以至普通干部和群众進行大量逮捕,流放或劳改和屠殺,造成百萬人死亡。 1939年8月,斯大林与希特勒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以瓜分波兰,然而随后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尽管初期有所损失,苏联红军于1945年5月攻克柏林,在欧洲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在二战时期吞并了波罗的海国家,在战后的东欧扶植社会主义阵营,并支持中国、朝鲜及北越的社会主义国家。势力扩大了的苏联和美国成为两个超级大国,分别支持的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在战后对峙形成冷战。斯大林带领苏联完成了战后重建,并使苏联成为第二个拥核国。在战后大饥荒后,斯大林发起了自然大改造和共产主义建设。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继任并对其展开批判及进行去斯大林化。 斯大林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的最重要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斯大林主义影响了世界上众多的马列主义组织及政府,而斯大林则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和工人阶级的象征。在苏联解体后,因曾领导抗击纳粹德国胜利及建设苏联,斯大林被俄罗斯民族主义者赞扬。对其的批评则多强调他任内使得数以百万计人死亡,并发起大量的政治、宗教及民族镇压。.

新!!: 德国和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 查看更多 »

纪元系列

是由多个开发商开发的德国电子游戏系列,目前由育碧发行。 系列游戏使用了即时战略、经营模拟和城市建造元素。其围绕一系列小岛上的聚居建筑和资源管理。其包括探索、战争、外交和贸易。系列以精细而真实的图像、优秀的游戏性、令人成瘾的免费模式而知名。.

新!!: 德国和纪元系列 · 查看更多 »

纳米比亚

納--米比亞共和国(Republic of Namibia)位于非洲西南部,西濒大西洋,北靠赞比亚和安哥拉,东连博茨瓦纳,南接南非,尽管与津巴布韦无领土接壤,但两国在赞比西河河岸仅相隔200余米相望。海拔1000-2000米,干旱少雨,属亚热带、半沙漠性气候。該国分为13个行政区和50个地方政府,首都温得和克。 納米比亞1990年3月21日从南非统治下独立。2011年人口约210万,人口增长率0.873%。.

新!!: 德国和纳米比亚 · 查看更多 »

纳粹德国对同性恋的迫害及屠杀

一次世界大戰后,在德國魏瑪共和國時期,同性戀者在德國,特別是在柏林有著比較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更自由和更被接受的生活。然而,隨著阿道夫·希特勒的崛起,禁止同性戀成爲納粹政黨的目標之一,最終被列于大屠殺的名單内。1933年開始,同性戀組織被禁止,關於同性戀及性學的學術作品被禁止,而納粹内部的同性戀者被殺害。据估計,1928年德國有大約120万公開的男同性戀者,在1933年-1945年之間,大約10万男性被警方註冊為同性戀者,而當中的大約5万人被定罪。當中大部分人被囚禁在普通監獄,而估計有5000到15000人被關押在納粹集中營 。目前沒有清晰的數據表明當中究竟有多少人死亡,但是著名學者Ruediger Lautman估計關押在集中營的同性戀者的死亡率高達60%。監獄中的同性戀者受到逮捕者的殘酷對待,也受到其他囚犯的迫害。這是同性戀者比較其他“反社會團體”更高死亡率的因素之一。 戰後,很多國家沒有承認同性戀者在集中營的所遭受的待遇。甚至一些已經逃脫的人被再次逮捕,並根據納粹年間得到的證據再次被判刑。直到1980年代,政府才開始承認這段歷史,並一直到2002年,德國政府才爲此對同性戀社區作出道歉。雖然這段歷史仍具爭議,但是歐洲議會于2005年採納了關於對同性戀屠殺的解決方案。.

新!!: 德国和纳粹德国对同性恋的迫害及屠杀 · 查看更多 »

纳粹党

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National 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 Partei,縮寫為NSDAP),或譯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勞動者黨,通稱納粹黨(Nazi Party),是20世紀前半葉的一個德國政黨,創立於魏瑪共和時代,前身為於1919年創立的德國工人黨,於1920年更名。後由希特勒領導。1932年,在德國議會選舉中獲勝,希特勒於1933年出任德國總理。納粹黨執政後,威瑪共和時代結束,德國進入希特勒獨裁時代,俗稱納粹德國或者第三帝國。1945年5月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及由盟國占領後,以盟國管制理事會第2號法令將納粹黨解散。 納粹來自德文中的Nazi,為「民族社会主义者」(Nationalsozialist)的簡寫。.

新!!: 德国和纳粹党 · 查看更多 »

纽伦堡

纽伦堡(Nürnberg﹐Nuremberg)是德国巴伐利亚州中弗兰肯行政区的中心城市,巴伐利亚州的第二大城市,仅次于首府慕尼黑,是世界著名大企业集团西门子公司的诞生地。纽伦堡与它的两座姊妹城市菲尔特和埃尔朗根相邻极近,城区相连,常被称作“大纽伦堡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曾在此举行针对纳粹德国战犯的纽伦堡审判。.

新!!: 德国和纽伦堡 · 查看更多 »

纽伦堡审判

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又称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 ,俗稱纽伦堡大审或紐倫堡審判(Nuremberg Trials,Nürnberger Prozesse),是盟军根据国际法和二战后的战争法举行的一系列军事法庭。 这些审判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对纳粹德国政治、军事、司法和经济领导人员的起诉。他们策划、执行或以其他方式参与了大屠杀和其他战争罪行。由于审判主要在德国纽伦堡市举行,故被称为纽伦堡审判。这些判决标志着古典国际法与现代国际法之间的转折。 第一组也是最为人所知的一组审判是国际军事法庭前的主要战犯审判。 这组被英国参与审判的法官之一——诺曼·伯基特描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审判”。审判在1945年11月20日至1946年10月1日期间举行,法庭的任务是审判第三帝国中最重要的24名政治和军事领导人——尽管马丁·鲍曼是被缺席审判,而罗伯特·莱伊在审判开始一周内自杀。 阿道夫·希特勒、海因里希·希姆莱、威廉·布格多夫、汉斯·克雷布斯和約瑟夫·戈培尔都在1945年春天自杀,以免被捕,唯独海因里希·希姆莱在自杀前被捕。 克雷布斯和布格多夫在希特勒自杀两天后在同一地点自杀。 1942年,莱因哈德·海德里希被捷克游击队刺杀;1945年,在挪威用炸药自杀,所以他们并不包括在内 。阿道夫·艾希曼逃到阿根廷,以避免被盟军俘虏,但被以色列情报部门摩萨德俘获,并于1962年绞死。赫尔曼·戈林被判处死刑,但在处决前一晚自杀,作为对他被俘虏的一种藐视。霍尔蒂·米克洛什在1948年纽伦堡举行的中出庭作证。 本文主要介绍国际军事法庭开展的第一组审判。主要战犯审判的被告共22名,均為納粹德國的軍政首領。另外,包括德国内阁在內的6个组织也被调查和判决,其中3個判決為犯罪組織,另外3个无罪。除了这22名被告和6个团体外,美国根据盟国管制理事会于1945年12月20日发布的管制委员会法第10条,对其余部分战犯进行第二组审判,即纽伦堡后续审判,其中包括和等共12场审判。 此次审判中,罪行的典型性和法庭的构成都代表着法律上的一种进步,联合国随后将其运用于发展有关战争罪、危害人类罪和侵略战争问题的具体国际法理和推动国际刑事法院的设立。.

新!!: 德国和纽伦堡审判 · 查看更多 »

纽伦堡法案

紐倫堡法案(德語:Nürnberger Gesetze)是納粹德國於1935年頒佈的反猶太法律。 1935年9月15日,有兩項法律被呈交德國國會通過,合稱《紐倫堡法案》:.

新!!: 德国和纽伦堡法案 · 查看更多 »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Organisation de coopération et de développement économiques,OCDE;Organización para la Cooperación y el Desarrollo Económicos,OCDE)是全球35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总部设在巴黎米埃特堡(Château de la Muette)。.

新!!: 德国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 查看更多 »

经济学人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是一份英國的英文新聞週報,分八個版本面向全球發行,其編輯部位於倫敦。它在1843年9月由詹姆士·威爾遜創辦。在創辦之初,《經濟學人》以報紙版式發行;時至今日,儘管它已經採用小開本、光面紙的雜誌版式出版,但它依然沿用舊時的習慣,將自己稱為「報紙」。2017年上半年,《經濟學人》實體和數字刊物的平均每周發行量合共達到144萬份,其中近六成發行量位於北美地區。 《經濟學人》歸經濟學人集團所有。後者的股權中有50%由包括報社編輯和職員在內的私人投資者持有,餘下50%由英國罗斯柴尔德家族和意大利阿涅利家族分別直接或通過控股公司持有,二者在集團董事會均有代理人。集團曾經的主要股東還包括培生集團。在2016-2017財年,經濟學人集團的經營利潤達到5600萬英鎊。《經濟學人》主編的任命和解任均由集團下設的理事會負責。報社有大約100名僱員,其中約三分之二在倫敦西敏市的總部辦公,其餘則被派駐在全球近20個國家的編輯部。 雖然刊名為「經濟學人」(英文名The Economist為「經濟學家」之義),但《經濟學人》並非專門研究經濟學,也不是學術期刊,而是一本涉及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多方面事務的綜合性新聞評論刊物,著重於對這些議題提供深入的分析和評論。它的社論持有古典自由主義與經濟自由主義的立場,傾向於支持自由貿易、全球化、和社會自由主義(例如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它曾將自己形容為「亞當·斯密與大衛·休謨的蘇格蘭式自由主義的產物」。它面向教育程度較高的人羣,讀者中包括諸多具有影響力的高管和決策者。21世紀以來,儘管《時代》、《福布斯》、《新聞週刊》等諸多同類英文新聞雜誌的發行量均陷入停滯或出現下滑,但《經濟學人》的發行量和廣告業績卻有顯著增加。這一讀者閱讀習慣的變化被經濟學人集團的前-zh-cn:首席执行官;zh-hk:行政總裁;zh-tw:執行長-安德鲁·拉什巴斯(Andrew Rashbass)形容為「大眾智慧」(Mass Intelligence)時代的來臨。.

新!!: 德国和经济学人 · 查看更多 »

经济互助委员会

经济互助委员会(俄语:Сове́т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взаимопо́мощи,缩写:СЭВ),中文简称经互会,由苏联组织建立的一个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经互会是一个相当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共同体,总部设在莫斯科。是繼承莫洛托夫计划後的經濟合作計劃。1991年6月28日,該組織在布達佩斯正式宣佈解散。.

新!!: 德国和经济互助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维尔纳·海森堡

维尔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哥本哈根学派”代表性人物。1932年,海森堡因為“创立量子力学以及由此导致的氢的同素异形体的发现”而榮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是给出了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矩阵力学),提出了“不确定性原理”(又称“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和S矩阵理论等。他的《量子论的物理学原理》是量子力学领域的一部經典著作。.

新!!: 德国和维尔纳·海森堡 · 查看更多 »

维尔茨堡

維爾茨堡(Würzburg),是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美因河畔的非县辖城市(德语:kreisfreie Stadt)。它也是下弗兰肯地区政府以及维尔茨堡县政府(Landratsamt Würzburg)的所在地。維爾茨堡官邸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有多家中小企業和工廠。位於美茵河谷的中游。市區位於美因河兩岸。因美因河的侵蝕而在西岸有石灰岩的高台。.

新!!: 德国和维尔茨堡 · 查看更多 »

维也纳会议

维也纳会议(Le congrès de Vienne)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之间在奥地利维也纳的外交会议。本次会议由奥地利政治家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主持,其目的在于解决由法国大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导致的一系列关键问题,保证欧洲的长久和平。会议的目标不仅包括恢复战前国界,还包括重新调节各列强的权力,使他们能够相互平衡并保持和平。参会者主要是保守派,反对共和主义和革命。法国失去了在前一段时间征服的所有领土,而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则获得了大量的领土——普鲁士吞并了西部的一些德意志小国,并获得了40%的萨克森王国的领土;奥地利获得了威尼斯和北意大利的大部;俄罗斯则获得了波兰的一部分。在数月之前,荷兰王国被建立起来,并包括了部分过去的奥地利领土,这一部分领土于1830年成为比利时。 历史学家保罗·施罗德认为,旧的“权力平衡”体系事实上是相当不稳定和具有掠夺性质的,而维也纳会议则刻意回避了这一体系,并建立了一套全新的规则,达成了更为稳定和温和的平衡。维也纳会议是这一时期一系列国际会议的开始,而这些会议最终构成了欧洲协调,试图在欧洲建立一套和平的权力平衡体系,并成为了日后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样板。 会议的直接背景是拿破仑帝国于1814年战败和投降,结束了长达二十五年的持续战争。拿破仑在会议期间重回法国,于1815年3月至7月重建百日王朝并导致新战事的爆发,但会议仍然继续进行,决议于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之前的九天便已经签署。 从技术上来说,“维也纳会议”并不能算是一个会议,因为实际上全体成员参加的大会并没有召开,大多数的讨论都是由奥地利、英国、法国、俄罗斯和普鲁士等列强间的非正式会晤中进行的,其他代表的参与基本上十分有限。而在另一方面,维也纳会议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由各国代表共同参与订立条约的洲际性会议,而非简单地在各国首都之间传递信息。维也纳会议的决议在日后虽有一定修改,但仍然奠定了欧洲政治的框架,一直延续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新!!: 德国和维也纳会议 · 查看更多 »

维利·勃兰特

维利·勃兰特(Willy Brandt,亦作威利·布朗特,),德国政治家,曾任联邦德国(西德)总理。.

新!!: 德国和维利·勃兰特 · 查看更多 »

维斯马

维斯马(德语:Wismar),是德国北部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的一个市镇。总面积41.69平方公里,总人口44057人,其中男性21541人,女性22516人(2011年12月31日),人口密度1 057人/平方公里。 属于漢薩同盟,2002年六月二十七日維斯馬老城與施特拉爾松德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世界文化遺產。.

新!!: 德国和维斯马 · 查看更多 »

缓和政策

緩和政策(Détente)或稱低盪,原意為緩和緊張關係。在國際政治上,緩和政策指的是1960年代末期至1970年代末期期間,美國與苏联兩國於軍備競賽、外交立場的基本態度,從緊張對立漸趨緩和的過程。此階段之前正值冷戰高潮,美蘇兩陣營對抗趨向白熱化,最嚴重的是,美蘇核武器層面展開之戰略競賽日臻惡化。1960年代中,耗費龐大的美蘇間的戰略核競賽已開始漸露疲象,為了雙方現實環境,一系列緩和冷戰的政策,終於於兩國逆向出現。此政策的施行,也促進了1970年代初的各種馬拉松式的限武談判,直至1975年的《赫爾辛基協定》成為該緩和政策的最頂峰。 緩和政策的原因除了核武競賽因素之外,美國經濟脫離1950年代高度起飛情況,及蘇聯國力崛起是很大因素。1969年1月尼克遜就職演說及1971年蘇共廿四大,都宣告以談判代替對抗,以緩和代替冷戰的策略。此策略下,雙方訂定了:.

新!!: 德国和缓和政策 · 查看更多 »

罗姆人

罗姆人(Roma)(常訛稱為吉普賽人或吉卜賽人)为起源于印度北部,散居全世界的流浪民族。不過,“吉普赛”一词源于欧洲人对罗姆人起源的误解,当时欧洲人认为罗姆人来自埃及,于是称之为“埃及人”,而“吉普赛”是“埃及”的音变。而大多数罗姆人也认为“吉普赛人”這個名称有歧视意义,所以並不使用。 其他地区对包括了:波希米亚人(法国)、黑塔诺(黑塔娜)(西班牙)、茨冈人(俄罗斯)、埃弗吉特人(阿尔巴尼亚)、罗里人(伊朗)、阿金加诺人(Atsinganoi,希腊)、阿什卡利人與。羅姆人称自己为罗姆(Rom),敘利亞和波斯吉卜賽人的「多姆人」(Dorn),在梵文中對應是「Doma」,現代印地語是「Dom」,意思是「靠歌舞為生的下等人」。在歐洲羅姆语中,“罗姆”的原意是“人”。 罗姆人以其神秘的形象著称,历史上多从事占卜、歌舞等职业。但罗姆人也因為流浪與貧窮的生活所演化出的特殊生活方式與求生方法而長期遭受歧视和迫害。羅姆人犯罪率的確較高,至今有许多人对罗姆人仍保有极其反面的印象,认为罗姆人是乞丐、扒手、小偷或人贩子。.

新!!: 德国和罗姆人 · 查看更多 »

罗姆语

罗姆语(羅姆語:,又称吉卜赛语或茨冈语)是罗姆人和信德(Sinti)社群的语言。罗姆语属于印度-雅利安语支语言。 分析罗姆语得知,它与印度北部的语言相近,尤其是旁遮普语。在语言学上的关系,相信可引证罗姆人的地理源头。罗姆语的外来词,可追查到罗姆人向西迁移的模式。罗姆人来自印度次大陆(或现在印度北部或巴基斯坦地区)。 罗姆语、旁遮普语和Pothohari语有一些相同词和语法系统。 罗姆人没有固定的居住点,亦没有国家以罗姆语作为官方语言。现在,罗姆语分成为不同的方言。.

新!!: 德国和罗姆语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威恩

罗伯特·威恩(Robert Wiene,)是一位德国默片史上重要的电影导演,尤其以执导影响力深远的默片《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以及其他表现主义电影而闻名。他也执导了其他各种风格和题材的影片。纳粹在德国掌权后,威恩开始了流亡。.

新!!: 德国和罗伯特·威恩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科赫

海因里希·赫尔曼·罗伯特·科赫(德语:Heinrich Hermann Robert Koch,),德國醫師兼微生物學家,為細菌學始祖之一,與路易·巴斯德共享盛名。1905年,因結核病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科赫因發現炭疽桿菌、結核桿菌和霍亂弧菌而出名,發展出一套用以判斷疾病病原體的依據—柯霍氏法则。以他命名的羅伯·柯霍獎是德國醫學最高獎。.

新!!: 德国和罗伯特·科赫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舒曼

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德国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代表人物之一。舒曼生性热情、感情豐沛,富有民主主义思想。夫人克拉拉是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布拉姆斯曾受其提携。.

新!!: 德国和罗伯特·舒曼 · 查看更多 »

罗纳德·里根

罗纳德·威尔逊·雷根(Ronald Wilson Reagan,),美國政治家,第40任美国总统(1981年-1989年),第33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長(1967年-1975年)。踏入政壇前,雷根也曾擔任過運動廣播員、救生員、報社專欄作家、電影演員,他的演說風格高明而極具說服力,被媒體譽為“伟大的溝通者”,美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列根在1980年的選戰中擊敗了當時民主黨的總統吉米·卡特,共和黨也在同年選舉贏得了26年來首次在參議院過半數的席次。雷根推行的經濟政策為供應面經濟學,被人稱為雷根經濟學,將所得稅降低了25%、減少通貨膨脹、降低利率、擴大軍費開支、增加政府赤字和國債,排除稅賦規則的漏洞,繼續對商業行為撤銷管制,使美國經濟在歷經1981-1982年的急劇衰退後,於1982年開始了非常茁壯的經濟成長。他始終強調他對於聯邦政府在处理問題上的能力抱持著懷疑態度,尤其是在經濟問題方面。他的解決方式是撤回政府的干涉並減少稅率和商业管制,以此讓自由市場機制能自動修正所面臨的問題。他在就職典禮那天說道:“政府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問題所在。” 共和黨的支持者盛讚他振奮了美國人在1980年面臨的低落士氣和挫折感,並且讓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體制超越政府的管制。在對外政策上,他大幅度擴張軍備,對蘇聯的政策則由原本的圍堵改為直接的對抗。雷根在政治意識形態上貫徹了反共主义與民主资本主义。 許多的觀察家,尤其是美國的保守派,稱讚雷根是美國得以拖垮蘇聯的主要功臣。歷史學家對此還沒有達成共識,一些人認為雷根是促使蘇聯於1991年垮台的主要推手;一些人則認為蘇聯於他任內開始的轉變,只不過是時間上的巧合。雷根兩屆任期完滿結束後,其副總統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於1988年的選戰中,挾著雷根的高昂人氣而大獲全勝並於翌年上半年升為總統,實現世代交接。雷根的總統任期影響美國1980年代的文化,使得美國的80年代也常被稱為“雷根時代”,其右翼及保守派的思想哲學至今仍是美國保守派的標誌。另一方面,部分左派觀點認為雷根的政策為日後美國經濟失衡、貧富差距擴大埋下伏筆,甚至進一步影響21世紀的全球,基督教右派及新保守主義亦在此時取得影響力,改變共和黨日後的政治生態。.

新!!: 德国和罗纳德·里根 · 查看更多 »

罗马天主教

#重定向 天主教會.

新!!: 德国和罗马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罗马军团

罗马军团(Roman legion,源自legio,意為軍階)為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时期的正规军队,以其高效的适应性及机动性--服了地中海沿岸地区。 按照古罗马传统,一旦有战争爆发,执政官就需要担负起从合格的公民中临时征集起一支军队的职责。而后,两名执政官中的一个,就需要率领这支主要由志愿者组成的军队开赴战场。 直到前2世纪的最后几年,除了少数特别情况外,罗马大体上仍然在实行这种传统的兵农合一的公民兵制度,所有的士兵都必须符合:必须达到户口调查的第15等级或以上。至少拥有3,000塞斯特尔提乌斯的财产。能够自行购置所属兵种等级对应的武器装备等严格条件。 自蓋烏斯·馬略當選前107年的執政官後,對羅馬進行了一系列軍事改革。馬略的軍事改革對羅馬歷史的發展有着深遠影響。改革擴大了兵源,增強了軍隊戰鬥力,但同時也使軍隊性質逐漸發生變化,為日後的軍閥出現以及軍事獨裁的建立奠定了基礎,馬略一就任,就立即着手開始進行軍事改革。他一反舊制,對已經不符合當時實際情況的做法進行變更,並把之前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就已經出現的一些臨時性的,但卻行之有效的應急措施從法律上予以固定。 這些措施包括以募兵制代替徵兵制。馬略放棄了早就難以為繼的財產資格限制,規定凡是自愿且符合條件的羅馬公民,包括無財產者都可以應募入伍。這樣就解決了困擾羅馬多年的因符合服役資格者不足而導致的兵源匱乏問題。而且也延長服役年限,明確軍餉報酬,軍隊能夠進行長期的正規訓練,有利於戰鬥力的提高。馬略規定,士兵一旦入伍,必須服役滿16年。士兵退伍後,還能在被征服地區分得屬於自己的土地或一次性退休金,大多士兵會選擇後者,因為大多分得的土地是比較荒涼遠無人煙的地方。然後在改編羅馬軍團編制,戰鬥隊形則變得更加多樣,作戰的靈活性和指揮效能得到加強,統一武器裝備規格、樣式,而便于軍隊補給。.

新!!: 德国和罗马军团 · 查看更多 »

罗马法

罗马法,包含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

新!!: 德国和罗马法 · 查看更多 »

罗蕾莱

罗蕾莱(德语:Loreley或Lorelei)是一座莱茵河中游东岸高132米的礁石,坐落在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境内。罗蕾莱礁石处的莱茵河深25米,却只有113米宽,是莱茵河最深和最窄的河段,险峻的山岩和湍急的河流曾使得很多船只在这里发生事故遇难,如今仍有信号灯指引过往船只注意安全。 传说在罗蕾莱山頂上有位美若天仙的女妖羅蕾萊,用動人的美妙歌聲誘惑着行經的船隻使之遇難。.

新!!: 德国和罗蕾莱 · 查看更多 »

罗斯托克

汉萨城市罗斯托克(德语:Hansestadt Rostock)位于德国北部,人口接近二十万,是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最大的城市。瓦尔诺河(Warnow)流经市区,在瓦尔诺明德(Warnemünde,意为瓦尔诺河口)汇入波罗的海。公元600年左右,开始有斯拉夫部落在瓦尔诺河下游定居,瓦尔诺河在入海前约13公里处由窄变宽,早期居民称这一景象为Roztoc,并以此命名其据点,这也是今天城市名称Rostock的起源。罗斯托克是德国在波罗的海沿岸的三大港城之一,也是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文化上和经济上最重要的城市,主要经济部门包括造船业、海运业、旅游业和服务业。海滨,港口,汉萨城市的历史,砖石哥特建筑,以及建于1419年的古老的罗斯托克大学勾画出这座城市的特色。罗斯托克的城市格言是“城内一致,众生康乐”(拉丁语:SIT INTRA TE CONCORDIA, ET PUBLICA FELICITAS)。.

新!!: 德国和罗斯托克 · 查看更多 »

罗斯托克大学

罗斯托克大学(德语:Universität Rostock,拉丁语:Alma Mater Rostochiensis)是德国北部及波罗的海沿岸最古老的大学,位于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羅斯托克市,校园与城市融为一体。.

新!!: 德国和罗斯托克大学 · 查看更多 »

罗曼式建筑

罗曼式建筑(Romanesque architecture,又译罗马式建筑、罗马风建筑、似罗马建筑)为欧洲中世纪一种以半圆拱为特征的建筑风格,并从12世纪开始逐渐过渡到以尖拱为特征的哥特式建筑。虽然对于这一风格的起源时间有从6世纪到10世纪等不同的提议,尚未达成共识,但其建筑实例遍及欧洲大陆,使其成为自古罗马建筑之后第一种风靡欧洲的建筑形式。在英格兰,这一风格在传统意义上更倾向于指诺曼式建筑。 罗曼式建筑兼有西罗马和拜占庭建筑的特色,并因其结实的质量、厚重的墙体、半圆形的拱券、坚固的墩柱、拱形的穹顶、巨大的塔楼以及富于装饰的连拱饰而知名,显得雄浑而庄重。每座建筑有明确、清晰的形式,并且常常采用规则对称的平面,所以在与随后的哥特式建筑比较时,总体上会有一种质朴的形象。尽管有地域特征和材料差异,这一形式仍可以在欧洲各处被识别。 很多城堡建设在这一时期,但是这一数目被教堂远远超过。最为显著的是那些修道院教堂,它们中很大一部分依旧挺立而且近乎完整,常常使用Bannister Fletcher, 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on the Comparative Method’’.

新!!: 德国和罗曼式建筑 · 查看更多 »

罗曼语族

罗曼语族(又稱羅馬語族、拉丁语族),属於印欧语系,是从意大利语族衍生出来的现代语族,主要包括从拉丁语演化而来的现代诸语言。操罗曼语族语言的人主要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欧洲拉丁人”。罗马帝国瓦解之后,原本统一的拉丁语也随地域的不同而产生各类方言。这些方言就是今日罗曼诸语言的雏形。 尽管如此,现代罗曼语族诸语言和古老的拉丁文之间已经存在很大不同了。比如,现代罗曼语多以冠词和介词来替代拉丁文詞尾复杂的格变化;现代罗曼语用助动词来构成复合时态,这也是拉丁文不具备的。 尽管都是从拉丁语演化而来的,罗曼诸语言之间仍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别。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包括:历史传统的彼此隔绝、古罗马帝国治前的地域性古语的影响、罗马帝国覆灭后频繁的战争和社会变迁,以及文艺复兴时期各种地域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共融,等等。.

新!!: 德国和罗曼语族 · 查看更多 »

美元

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ISO 4217代码:USD),又稱美圓、美金,(美國)聯邦儲備票據,是美国作為存款債務的官方货币。它的出现是由于《1792年铸币法案》的通过。它同时也作为储备货币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广泛使用。目前美元的发行是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控制。美元通常可以使用符号“$”来表示,而用来表示美分的标志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美元取的ISO 4217标准代号为USD。.

新!!: 德国和美元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德国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通常简称为PNAS)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官方学术周刊。创刊于1915年。院刊出版前沿研究报告、述评、综述、前瞻、学术讨论会论文等。该刊覆盖生物学、化學、物理学、数学和社会科学。.

新!!: 德国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縮寫为NAS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與开展航空科學暨太空科學的研究。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创立了國家NASA航空和太空管理局,取代了其前身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於1958年10月開始運作。自此,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負責了美國的太空探索,例如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太空實驗室,以及隨後的航天飞机。自2006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愿景是“開拓未來的太空探索,科學發現及航空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使命是“理解并保护我们依賴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球外的生命;启示我们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在太空计划之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进行长期的民用以及军用航空航天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被广泛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太空机构中執牛耳者。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透過地球觀測系統提升對地球的了解,透過太陽科學研究計劃精進太陽科學。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注重於利用先進的機械任務探索太陽系中的的所有天體並利用天文觀測台及相關計劃研究天體物理學中的主題,例如大爆炸理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與許多美國國內及國際的組織分享其研究數據。.

新!!: 德国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 查看更多 »

美茵河畔法兰克福

#重定向 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新!!: 德国和美茵河畔法兰克福 · 查看更多 »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Imperium Rōmānum,;通用希腊语和中古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Ῥωμαίων, 转写:)是上古時期的一個文明帝國,承接着先前的羅馬共和國。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或「扶菻」。 前44年,羅馬共和國將領凯撒成爲終身獨裁官,象征着共和制的結束;至前27年,屋大維成爲奧古斯都,象征着羅馬帝國的開端。其首府羅馬城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400年這段時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直至公元500年其遷都至拜占庭(又稱君士坦丁堡、新羅馬),該城才隨之取代羅馬城成爲世界最大城市,帝國人口亦增長到五千至九千萬,大約是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约20% 罗马帝国可分为前期(前27年—200年)、中期(200年—395年)和後期〔395年—1204年/1453年〕三个阶段。 羅馬共和國末年,政局由于一連串的內戰和政治角力變得非常不穩定。公元前44年,共和國將領凯撒被元老院封爲終身獨裁官後不久,便遭到刺殺身亡。直至公元前31年,屋大維在亚克兴角战役擊敗對手马克·安东尼和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吞并埃及托勒密王国後,共和國的政局仍然不明朗。至公元前27年,元老院放棄共和制,賜君權及奧古斯都頭銜予屋大維,這象征着羅馬共和國的終結。這時元老院仍然存在,但大權已掌握在屋大維手中。最初幾位皇帝都以「第一公民」自居。 屋大維征战的勝利擴張了帝国的領土。立國之初的兩個世紀,帝國的政局有着前所未見的穩定,這段時期被稱爲「羅馬治世」。直到公元41年,帝国第三位皇帝卡里古拉被刺身亡後,元老院曾经考虑恢復共和政制,但罗马禁卫军架空元老院,遂立克劳狄一世爲帝。克劳狄一世在位期間,帝国繼屋大維後首次征战不列颠尼亞。公元68年,克劳狄一世的繼位者尼祿在兵變中自殺身亡,帝国遭遇一連串短暫的內戰,同時猶太地區更爆发第一次起義,這段時期曾经有四位軍團將領稱帝。維斯帕先在公元69年戰勝其他將領,建立弗拉维王朝。其繼位者提图斯,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发後開放斗兽场。提图斯只短暫在位两年,便由其兄弟图密善繼位爲帝国第11位皇帝。图密善最后亦遭到刺殺身亡。元老院後來封涅尔瓦爲皇帝,這亦是羅馬五贤帝之首,開辟一段長達八十多年的政局穩定時期。罗马第13位皇帝图拉真是羅馬五贤帝之中的第二位,他在位時見證帝國的最大版圖。 康茂德在位時,帝国開始出现衰退之兆。公元192年康茂德被刺殺身亡,觸發五帝之年,有五人同時稱帝,分别是佩蒂纳克斯、尤利安努斯、奈哲尔、阿尔拜努斯和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事件最後由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取得勝利。公元235年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刺殺身亡,導致三世纪危机,這段時期短短50年之內有26人被元老院封爲皇帝。直至戴克里先在位時創立四帝共治,帝國才全面恢复穩定,這段時期一共有四位皇帝共同統治羅馬帝国。這種制度並不能維持下去,很快便招致內戰。內戰最終由君士坦丁一世勝出,成爲帝国的唯一統治者。後來君士坦丁一世遷都至拜占庭,並命名為新羅馬,但史家更喜歡以其名字―君士坦丁稱之爲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自此之後一直是帝國的首都,一直到其終結。君士坦丁一世亦于313年將基督教(后成為天主教会)合法化,並由狄奧西亞一世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基督教從而成爲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 這時的羅馬帝國仍然是世界上的強權,並與其東面安息帝国的繼承者波斯帝國互相抗衡,持續着一個世紀的紛爭。狄奥多西一世是最後一位統治一個完整的羅馬帝國的皇帝,隨後帝國的領土因濫權、內戰、野蛮人入侵、軍事改革和經濟衰退等負面因素被日益蚕食,這時的羅馬帝國實際上已完全分裂成東西兩部份,自此之後再没有被統一過。公元410年及公元455年,西面的羅馬城相繼被西哥德人和汪達爾人等日爾曼部族入侵,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被奥多亚塞废黜,這象征着西罗马帝国的終結。但是,由於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從未被東罗马帝国所承认,所以嚴格上來説,只有在西罗马帝国上一位皇帝尼波斯在公元480年去世後,才可以正式爲罗马帝国在西歐的統治劃上句號。而東罗马帝国則一直存在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爲止。史学家會称东罗马帝国爲拜占庭帝国。 羅馬帝國是世界歷史上其中一個最偉大的帝國,無論經濟、文化、政治和軍事上的成就都達到很高的水平。羅馬帝國存在將近一千五百年,帝国的疆域在图拉真在位末年(117年)達到全盛,控制着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統治着七千萬的人口,這相當於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羅馬帝國幅原遼闊,而且國祚長久,使拉丁希腊的语言、文化、宗教、發明、建築、哲學、法律及政府模式對後世的影響相當深遠。歐洲在整個中世纪時期,有數次對羅馬帝國的復辟,這包括拉丁帝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文艺复兴而後的歐洲帝國主義的興起,更使希腊、羅馬、猶太和基督教的文化向全世界傳播開去,對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有着重要影响。.

新!!: 德国和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真菌

真菌即真菌界(学名:Fungi)生物的通称,又稱菌物界,是真核生物中的一大類群,包含酵母、黴菌之類的微生物,及最為人熟知的菇類。真菌自成一界,與植物、動物和原生生物相區別。真菌和其他三種生物最大不同之處在於,真菌的細胞有含幾丁質為主要成分的細胞壁,而植物的細胞壁主要是由纖維素組成。卵菌和黏菌、水黴菌等在構造上和真菌相似,但都不屬於真菌,而是屬於原生生物。研究真菌的學科稱為真菌學,通常被視為植物學的一個分支。但事實顯示,真菌和動物之間的關係要比和植物之間更加親近。 雖然真菌遍及全世界,但大部分的真菌不顯眼,因為它們體積小,而且它們會生活在土壤內、腐質上、以及與植物、動物或其他真菌共生。部分菇類及黴菌可能會在結成孢子時變得較顯眼。真菌在有機物質的分解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對養分的循環及交換有著基礎的作用。真菌從很久以前便被當做直接的食物來源(如菇類及松露)、麵包的膨鬆劑及發酵各種食品(如葡萄酒、啤酒及醬油)。1940年代後,真菌亦被用來製造抗生素,而現在,許多的酵素是由真菌所製造的,並運用在工業上。真菌亦被當做生物農藥,用來抑制雜草、植物疾病及害蟲。真菌中的許多物種會產生有的物質,稱為(如生物鹼和聚酮),對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有毒。一些物種的孢子含有精神藥物的成份,被用在娛樂及古代的宗教儀式上。真菌可以分解人造的物質及建物,並使人類及其他動物致病。因真菌病(如)或食物腐敗引起的作物損失會對人類的食物供給和區域經濟產生很大的影響。 真菌各門的物種之間不論是在生態、生物生命周期、及形態(從單細胞水生的壺菌到巨大的菇類)都有很巨大的差別。人類對真菌各門真正的生物多樣性了解得很少,預估約有150萬-500萬個物種,其中被正式分類的則只有約5%。自從18、19世紀,卡爾·林奈、克里斯蒂安·亨德里克·珀森及伊利阿斯·馬格努斯·弗里斯等人在分類學上有了開創性的研究成果之後,真菌便已依其形態(如孢子顏色或微觀構造等特徵)或依生理學給予分類。在分子遺傳學上的進展開啟了將DNA測序加入分類學的道路,這有時會挑戰傳統依形態及其他特徵分類的類群。最近十幾年來在系统发生学上的研究已幫助真菌界重新分類,共分為一個亞界、七個門、及十個亞門。.

新!!: 德国和真菌 · 查看更多 »

疏林

疏林是一個植被主要為樹木的土地,疏林為森林的一種,和森林的不同處在於兩者的樹冠。在森林中,大部份的樹冠都是相連的。因此,陽光不能輕易的到達地面;疏林則容許陽光透入地面,但仍提供一定的樹蔭。在疏林中,也可能可以找到一些灌木和草本植物。在乾燥的情況,疏林可能過渡到無樹平原或灌木地。 除了天然的疏林之外,人工種植的植林--地也是木材的來源之一。.

新!!: 德国和疏林 · 查看更多 »

瑞士

士联邦(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Confédération suisse;Confederazione Svizzera;Confederaziun svizra;正式称呼采用Confœderatio Helvetica,因此瑞士的ISO 3166双拉丁字母国家代号是“CH”)通稱瑞士(Schweiz;Suisse;Svizzera;Svizra),為中欧或者西歐國家之一,劃分為26個州。瑞士為聯邦制國家,伯爾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瑞士北靠德国,西邻法国,南接意大利,东临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 瑞士屬内陆山地國家,地理上分為阿爾卑斯山、瑞士高原及侏羅山脈三部分,面积41,285平方公里,阿爾卑斯山佔國土大部分面積,而800萬人口中,大多分布於瑞士高原,瑞士高原也是瑞士主要城市如經濟中心蘇黎世及日內瓦的所在地。瑞士因自然風光及氣候條件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 瑞士一開始有僱傭兵制度,後來才改採武裝中立,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從未捲入过國際战争,瑞士自2002年起才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但瑞士實行積極外交政策且頻繁參與世界各地的重建和平活動;瑞士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發源地且為许多国际性组织总部所在地,如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在歐洲區域組織方面,瑞士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創始國及申根区成員國,但並非欧盟及歐洲經濟區成員國。 依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瑞士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同時瑞士人均財富也居(除摩纳哥之外的)世界首位。依國際匯率計算,瑞士為世界第19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39大經濟體;出口額及進口額分別居世界第20位及第18位。瑞士由3個主要語言及文化區所組成,分別為德语區、法语區及意大利语區,而後加入了罗曼什语區。雖然瑞士人中德語人口居多數,但瑞士並未形成單一民族及語言的國家,而且其國民中外國出生的比例相當高。對國家強烈的歸屬感則來自於共同的歷史背景及價值觀,如联邦主义及直接民主制等。傳統上以瑞士永久同盟於1291年8月初締結為建國之初始,而8月1日是瑞士國慶日。.

新!!: 德国和瑞士 · 查看更多 »

瓦盧斯

盧斯()又稱瓦魯斯,全名為普布利烏斯·昆克蒂利烏斯·瓦盧斯,是奧古斯都統治下羅馬帝國的政治家和將軍,因為在條頓堡森林戰役而聞名。在這場戰役中,瓦鲁斯被條頓領袖阿爾米尼烏斯伏擊,失去了三支羅馬軍團,瓦鲁斯自己亦因戰敗而自殺。.

新!!: 德国和瓦盧斯 · 查看更多 »

瓦登海

登海(Waddenzee、弗里西語:Waadsee、低地德語:Wattensee、Wattenmeer、Vadehavet)指的是歐洲大陸西北部到北海之間的一塊淺海及濕地。瓦登海北起自丹麥南部的海岸,遂向南至德國海岸後又轉向西到荷蘭。與北海之間有弗里西亞群島分開。瓦登海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2009年,瓦登海的荷兰和德国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2014年擴展至丹麥的部分。 据C·迈克尔·霍根的研究,瓦登海是全球海洋中海岸线被人类改变最多的海洋之一,这种改变通过陆地和低窪沿海的岛屿上的堤坝和堤道系统。瓦登海从荷兰西南部登海尔德开始延伸,穿过德国的大河河口至其丹麦埃斯比约,全长约500公里,总面积约10000平方公里。.

新!!: 德国和瓦登海 · 查看更多 »

瓦西里·康定斯基

康丁斯基(Василий Кандинский,即通用译法(音译)下的“瓦西里·坎金斯基”或譯為“康定斯基”,“康丁斯基”为本人物俄语人名传统特例,格里曆),出生于俄罗斯的画家和美术理论家。 儒略曆1866年12月4日,康丁斯基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在敖德萨度过童年。进莫斯科大学后,就读法律和经济学。1896年在慕尼黑学习绘画(写生,素描和解剖学),在俄国革命之后的1918年返回莫斯科。因为前卫艺术与官方的现实主义艺术相悖,1921年他回到德国,从1922年在包豪斯开始任教,1928年加入德国国籍,直至1933年包豪斯被纳粹关闭。此后定居法国,在1939年加入法国国籍,1941年法国被纳粹占领,康定斯基没有选择前往美国定居,他在1944年逝于巴黎近郊的塞纳的内依。 与皮特·蒙德里安和马列维奇一起,康定斯基被认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他还与其他人共同成立了一个为时不长但很有影响力的艺术团体“蓝骑士”。康定斯基的绘画售价曾近一千五百万美元。索罗门·古根海姆美术馆是康定斯基作品的最大藏家之一。 康丁斯基具有联觉(知觉混合)的能力,他可以十分清晰地听见色彩。这一效果对他的艺术产生主要影响。他甚至把他的绘画命名为“即兴”和“结构”,仿佛它们不是绘画而是音乐作品。.

新!!: 德国和瓦西里·康定斯基 · 查看更多 »

申根区

申根区是指履行1985年在卢森堡申根镇签署的《申根协议》的26个欧洲国家所组成的区域。对于国际旅行者而言,这一区域非常像一个单独的国家,进出入这一区域需要经过边境管制,而在该区域内的各个国家之间却几乎不存在边境管制。 申根区包含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和瑞士这四个非欧盟国家,和摩纳哥、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这三个亦不屬於歐盟的微型国家。虽然有非欧盟国家的存在,但1999年通过的《阿姆斯特丹条约》使《申根既有规范》(Schengen acquis)正式成为了欧盟法律的一部分。除了爱尔兰和英国外,其余的欧盟国家均被要求履行《申根既有规范》,但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塞浦路斯和克羅埃西亞尚未履行该协议。目前申根区已包含超过4亿的人口,面积达4,312,099平方公里。 遵循《申根既有规范》有助于取消该区域内国家之间的边境管制,同时加强与非成员国之间的外部边境管制力度。申根协议包含了一系列涉及到临时入境(包含申根签证)、外部边境管制的协调和跨国警务合作等的共同政策。 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规定,在机场、酒店或者是警署可能需要护照或者认可的身份证明来完成身份检查。同时,在申根国家之间偶尔也会执行常规边境管制。.

新!!: 德国和申根区 · 查看更多 »

电影节

--(又稱--)是個在特定時間內播映多部電影的組織性活動,多半在一個城市或區域內的電影院及其映演空間進行,但近期也有越來越多的室外演出。 根據影展主題的不同,播映電影的年代、授權區域等都可以十分多元化,而也有的--關注焦點是某位導演、某种具体风格(如动画),有的关注某一主题(如同性恋)。根據一份 ,現在有3000個影展在世界各地舉行。 目前世界上著名的--有威尼斯影展(世界上第一個影展)、坎城影展、日舞影展、多倫多國際影展、以及目前觀影人次最多的柏林影展。.

新!!: 德国和电影节 · 查看更多 »

电磁波

#重定向 电磁辐射.

新!!: 德国和电磁波 · 查看更多 »

焦点 (杂志)

《焦点》(Focus)是德国的新闻周刊。它的出版商是慕尼黑的布尔达出版社(Burda-Verlag)。.

新!!: 德国和焦点 (杂志) · 查看更多 »

物理学

物理學(希臘文Φύσις,自然)是研究物質、能量的本質與性質,以及它們彼此之間交互作用的自然科學。由於物質與能量是所有科學研究的必須涉及的基本要素,所以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物理學是一種實驗科學,物理學者從觀測與分析大自然的各種基於物質與能量的現象來找出其中的模式。這些模式(假說)稱為「物理理論」,經得起實驗檢驗的常用物理理論稱為物理定律,直到有一天被證明是有錯誤為止(具可否證性)。物理學是由這些定律精緻地建構而成。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化學、生物學、考古學等等科學學術領域的理論都是建構於這些物理定律。 物理學是最古老的學術之一。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等原本都歸屬於自然哲學的範疇,直到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期間,才漸漸地從自然哲學中分別成長為獨立的學術領域。物理學與其它很多跨領域研究有相當的交集,如量子化學、生物物理學等等。物理學的疆界並不是固定不變的,物理學裡的創始突破時常可以用來解釋這些跨領域研究的基礎機制,有時還會開啟嶄新的跨領域研究。 通過創建新理論與發展新科技,物理學對於人類文明有極為顯著的貢獻。例如,由於電磁學的快速發展,電燈、電動機、家用電器等新產品纷纷涌现,人類社會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由於核子物理學日趨成熟,核能發電已不再是藍圖構想,但其所引致的安全問題也使人們意識到地球環境、生態與人類的脆弱渺小。.

新!!: 德国和物理学 · 查看更多 »

(学名Vulpes),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食肉目犬科,目前人工主要饲养的有银狐,为赤狐的一个亚种。狐狸繁殖率高,抗病力强,食性杂,好饲养。毛长,耳尖,腿相对较短,吻独狭长,似体型中等而尾蓬松的狗。严格意义上指狐属的10个种(真狐),特别是旧大陆的赤狐和新大陆的美洲赤狐。.

新!!: 德国和狐 · 查看更多 »

直接选举

接選舉(Direct election),簡稱直選,即政府首腦或立法機關的議員由民眾直接選舉產生。選民可以直接以一人一票的方式,投票予他們喜歡的參選人。至於決定當選者則要依據不同的選舉方式。一般而言以得到較多數選票者勝或以兩局制先行淘汰部份參選者。相對概念為間接選舉。現時直接選舉主要出現在總統制國家,議會制國家多為間接選舉。值得注意的是,直接選舉不一定代表制度較間接選舉更為民主。.

新!!: 德国和直接选举 · 查看更多 »

盖革计数器

革计数器(Geiger counter)又叫盖革-米勒计数器(Geiger-Müller counter),是一种用于探测电离辐射的粒子探测器,通常用于探测α粒子和β粒子,也有些型号盖革计数器可以探测γ射线及X射线。.

新!!: 德国和盖革计数器 · 查看更多 »

白丝带

白丝带在不同语境之下有不同的含义。与其他颜色的丝带相比,白丝带有时在政治运动中当作展示和传播信念之用。那种情况下,白丝带通常戴在衣服上或用宣传资料(传单、海报等)的形式替代。 白丝带是1873年由Frances Willard创建的基督教妇女禁酒联合会(缩写:WCTU)的徽章。WCTU是全世界最早的未间断的非宗教派别女性组织。白丝带领结被选作纯洁的象征。 比起更加现代的remembrance loop,WCTU传统上倾向于使用蝶形领结。 白丝带在近段时间最值得注意的使用时作为对女性使用暴力或其他相关用途的象征。使用白丝带作为美国或加拿大的州郡展览会以及类似农业园艺竞赛的标志也有很长的传统。.

新!!: 德国和白丝带 · 查看更多 »

Deep Silver

Deep Silver是一間電子遊戲開發商和出版商,公司創建於2002年,是德國跨國公司Koch Media下屬的全資子公司。Deep Silver在英國、德國、意大利、奧地利、法國、瑞士和西班牙都設有分部。截至2014年,Deep Sliver已經發行了超過200部作品,其中包括知名的《地鐵系列》和《死亡島系列》遊戲。.

新!!: 德国和Deep Silver · 查看更多 »

DHL

DHL()是一家創立於美國的運輸公司,目前由德國郵政集團全資持有,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運輸公司之一。DHL於中國大陸因与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中外運)的合作夥伴關係稱爲中外運--敦豪,日常使用--;而在台灣,其早年進入台灣時曾使用洋基通運的譯名,但為了企業識別的統一,在行銷上已經直接稱為--,中文名稱僅保留作為公司註冊用名;在香港,公司註冊名稱為--國際,但日常仍然使用--。.

新!!: 德国和DHL · 查看更多 »

隐形冠军企业

形冠军企业,是指具有全球性或区域性市场领袖地位的中小型企业。此类企业的的产品不易被察觉且行事风格低调、社会知名度低,在各自细分领域全球范围内最优秀的企业。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在其著作《隐形冠军:谁是全球最优秀的公司》提出“隐形冠军企业”的概念。.

新!!: 德国和隐形冠军企业 · 查看更多 »

音韻學

音韻學可以指:.

新!!: 德国和音韻學 · 查看更多 »

韋納·荷索

韋納·荷索(Werner Herzog,(;)是一位著名德國導演、演員與編劇家。 他與德語導演寧那·華纳·法斯賓德、瑪格麗特·馮·特羅塔(Margarethe von Trotta)、沃克·施隆多夫、漢斯·於爾根·西貝爾貝格(Hans-Jürgen Syberberg)與溫·韋德斯等人被認為是德國新浪潮的重要成員之一。韋納·荷索生涯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天譴》(Aguirre, the Wrath of God)與《陸上行舟》(Fitzcarraldo)。.

新!!: 德国和韋納·荷索 · 查看更多 »

莱尼·里芬斯塔尔

萊尼·里芬斯塔爾(Berta Helene Amalie "Leni" Riefenstahl,),德國演員、導演兼電影製作人,以其電影美學與對電影技巧的深刻掌握著稱。里芬斯塔爾最著名的作品乃是為德國納粹黨拍攝的宣傳性紀錄片《意志的勝利》(Triumph des Willens),該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受影業排斥。里芬斯塔爾由於為納粹黨拍攝宣傳片而備受爭議,戰後漸轉為攝影師,并从事拍摄海洋生物纪录片。於98岁高龄完成《水下印象》,里芬斯塔尔拍摄的另一部极具知名度的电影是记录柏林第十一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奥林匹亚》(Olympia)。这部电影在摄影技法及美学方面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 德国和莱尼·里芬斯塔尔 · 查看更多 »

莱茵兰

莱茵兰 (德语:Rheinland) 指德国西部莱茵河两岸的土地。但认为东岸文化不同,戏称该地是Schäl Sick—较为不好的对岸。莱茵兰本作地理名词,但也蕴含政治与文化意义。它曾是普鲁士的省份,称为莱茵省 (Rheinprovinz) 或莱茵普鲁士 (Rheinpreußen) ,亦即今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两个省份。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协约国联军占领莱茵兰西部,并根据凡尔赛条约把该地非军事化。1936年,纳粹军队占领该地,破坏条约要求。.

新!!: 德国和莱茵兰 · 查看更多 »

莱茵兰-普法尔茨

莱茵兰-普法尔茨(Rheinland-Pfalz)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个州,位于德国西南部莱茵河中游.全境由19世紀的黑森大公國萊茵領地及巴伐利亞王國普法尔茨領地共同組成,首府美茵茨。该州与卢森堡、法国接壤。.

新!!: 德国和莱茵兰-普法尔茨 · 查看更多 »

莱茵河

萊茵河(Rhein;瑞士德语:Rhy;Rhin;Rijn;Rein;Rhine)是一條歐洲国际河流,發源於瑞士格劳宾登州的阿尔卑斯山區,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國和法國,最終于荷蘭流入北海。萊茵河全長约1,232公里,通航區段為883公里,流域面积约18.5万平方公里。莱茵河是欧洲最長的河流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流域之一。 莱茵河三角洲由于交通便利,形成了許多欧洲早期的商业城市,例如布鲁日、安特卫普與鹿特丹等。在歷史上,莱茵河与多瑙河共同构成罗马帝国北界,擔任贸易交通的用途。萊茵河沿岸有許多葡萄園,也有許多古堡和田園村鎮。從美因茨到科布倫茨的萊茵河段風景優美,沒有架設任何橋樑,全靠擺渡過河,目的是為了保存該河段的自然風貌。.

新!!: 德国和莱茵河 · 查看更多 »

莱比锡大学

莱比锡大学(Universität Leipzig)位于德国萨克森州的莱比锡,创立于1409年,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也是现今德国管辖地区内历史第二悠久的大学,仅次于海德堡大学(1386年),另两所创建曾早于莱比锡大学的大学科隆大学(1388年—1798年,1919年重建)和埃尔福特大学(1392年—1816年,1994年重建)都曾关闭后又重开。1953年至1991年间,莱比锡大学曾名为“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 自从创建以来经历了近600年不间断的教学与科研,现在的莱比锡大学发展到了14个系、150多个研究所,有注册学生29668人(2006年冬季学期),是莱比锡最大的一所大学,萨克森州第二大的大学。著名校友有萊布尼茲、歌德、尼采、歷史學家蘭克、讓·保羅等。1879年德國生理學家威廉·馮特任萊比錫大學哲學教授時建立了第一個心理實驗室,標誌著現代心理學的開端。医学专业是莱比锡大学最知名的专业。.

新!!: 德国和莱比锡大学 · 查看更多 »

聚变能

聚变能(又稱核融合能源)指利用核聚變產生能量。 聚變反應是一種結合兩個較輕核子產生較重核子的高能反應。合併時,部分質量喪失轉換為能量(根據E.

新!!: 德国和聚变能 · 查看更多 »

聯邦研究部

聯邦研究部(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是美國國會圖書館轄下的研究機構。聯邦研究部的主要工作為分析國內外事務,服務對象包括美國政府、哥倫比亞特區和一些委託的承包商。.

新!!: 德国和聯邦研究部 · 查看更多 »

遜尼派

逊尼派(Sunni,أهل السنة والجماعة,,简称 ),又譯素尼派,原意為遵循聖訓者,為伊斯兰教中的最大派别,自稱「正統派」,與什叶派對立。一般認為,全世界大約有85至91%穆斯林隸屬此派別See.

新!!: 德国和遜尼派 · 查看更多 »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指在培养从业人员实用性技能的教育领域,通过职业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获得和提高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以及技能。.

新!!: 德国和职业教育 · 查看更多 »

道威斯計劃

道威斯计划(Dawes Plan)又称为道斯计划,在1923年由美国提出,用以舒缓德国因凡尔赛条约赔款而承受的巨大财政压力。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盟军要求德国按照条约赔偿66亿英镑,令德国经济严重衰退。1923年,由于德国未能及时赔偿,法国与比利时军队占领德国西部工业重镇、盛产煤及钢铁的鲁尔区。这不但令德国人民震怒,而且还增加其经济负担。 为了解决困局和让德国继续赔偿,盟军赔款委员会任命美國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查尔斯·盖茨·道斯主持计划,希望寻求让各方同意的方案。 道斯的委员会有十人,由比利时、法国、英国、意大利与美国分别派出两名代表。委员会负责寻求解决方案,协助德国在战后赔款,而赔款金额是大约二百亿纸马克 (因鲁尔事件大幅贬值的马克) 。.

新!!: 德国和道威斯計劃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新!!: 德国和联合国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联合国教育、科学與文化组织(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 pour l'éducation, la science et la culture,缩写作 ONUÉSC;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縮寫作 UNESCO),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一个联合国专门机构,成立于1945年11月16日,总部设在法国巴黎。 组织之宗旨在于通过教育、科学及文化来促进各国之间合作,对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以增进对正义、法治及联合国宪章所确认之世界人民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均享人权与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联合国教育、科学與文化组织接續國際聯盟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195个会员国及8個準會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宗旨是“利用教育、科學、文化、溝通及信息,為建立和平、消除貧窮、可持續性發展及跨文化對話而努力。”。因此主要通过這五个领域组织活动。例如贊助文學、技術及教師培育、國際科學計劃、獨立媒體及新聞自由的提升、區域性及文化歷史計劃、促進文化多樣性、世界文學的翻譯、保護文化遗产及自然遺產(世界遺產)及保護人權、彌平全球數位落差的國際合作協議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是的成員之一。.

新!!: 德国和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 查看更多 »

联立制

联立制(Mixed-Member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MMP)又稱「補償制」(Top-Up system;Compensatory system)、「德國制」,是单一选区两票制选举制度的一种,更接近于比例代表制,以第二張圈選政黨的票,決定每個政黨最終總席次。德國為採用此制度的主要代表。.

新!!: 德国和联立制 · 查看更多 »

联盟90/绿党

联盟90/绿党(Bündnis 90/Die Grünen, GRÜNE),是德国的一个中間偏左环境保护主义政党,提倡綠色政治,反对扩军,主张和平,反核能与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并作为新社会运动的一部分。 聯盟90/綠黨,世界上成立最早綠色政治组织。 1993年5月,联盟90并入绿党。 1998年,绿党成为了联邦议会第四大党,与社民黨结为执政联盟组建联合政府。 2005年后,绿党成为在野党,但繼續保持與社民党的联盟關係。.

新!!: 德国和联盟90/绿党 · 查看更多 »

联邦州 (德国)

联邦州(Bundesland)是德国第一級的行政区划,共有16個;其中柏林、汉堡和不来梅为城邦。 德國實行联-邦-制,联邦州享有較大的地方自治權力。.

新!!: 德国和联邦州 (德国) · 查看更多 »

联邦主义

联邦主义是一种一组成员联合在一起并有一个最高级治理机构的政治哲学,是國家政府與地區政府分享憲制上的主權,以及擁有不同事項的管轄權的政治體系。現在,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等都是实行联邦制的国家,而美國是實行了聯邦制最長久的國家。 一般而言聯邦主義有以下分類:.

新!!: 德国和联邦主义 · 查看更多 »

联邦制

联邦制(federation)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共和国、州、邦)结合而成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視國家領導人為君主或民選領導人,聯邦制可分為聯邦共和制和聯邦君主制。 联邦制国家由各个联邦成员组成,各成员单位先于联邦国家存在。联邦成员国在联邦国家成立之前,是单独的享有主权的政治实体;加入联邦之后,虽然不再有完全独立的主权,但在联邦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联邦成员的主权仍受到法律的保护,联邦成员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在组成联邦制国家时,联邦成员单位把各自的部分权力让渡给联邦政府,同时又保留了部分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力,国民享有联邦和各成员单位的双重国籍。 联邦宪法明确界定联邦政府统一行使的权力和各成员国的中央政府所保留的权力,即联邦权力是来源于各成员的参与。联邦成员有自己的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和联邦国家的最高司法、行政、立法机构不存在隶属关系。联邦国家的主权由联邦和各成员单位分享,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但是各联邦成员也在联邦宪法允许的范围内享有一定的外交独立性,可以与其他外交主体签订一些协议,部份联邦成员单位也可以以聯邦成員身份参與各個国际组织。 聯邦憲法未指明屬聯邦政府(或上級行政區憲制文件未指明屬上級行政區政府)之權力,即屬地方(或下級行政區)所有,稱為「剩餘權力」或「」。.

新!!: 德国和联邦制 · 查看更多 »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新!!: 德国和荷兰 · 查看更多 »

荷蘭語

荷兰語(Nederlands),又稱尼德蘭語,属於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下的西日耳曼语支,主要通行於荷蘭,在比利時與蘇利南有六成人口使用它,這三個國家共同組成荷蘭語聯盟。是荷蘭、比利時、苏里南和荷属安的列斯群岛的官方語言。在荷兰全境和比利时北部的佛兰德斯地区通用。欧洲约有2300万人以荷兰语为第一语言,還有曾經被荷蘭統治了四個世紀的印度尼西亞也有日常的使用。 "1% of the EU population claims to speak Dutch well enough in order to have a conversation." (page 153) 荷兰语字母表由26或27個拉丁字母组成,除A至Z外,在Y后面有一个 IJ 。荷兰语有时用 IJ 代替Y。 荷兰语与英语和德语接近,同属西日耳曼语支。荷兰语是由古代低地德语诸方言演变而来,最早的荷兰语文献可追溯到12世纪的佛兰德斯。当代荷兰语是五种方言群体的集合:中西部方言(包括南、北荷兰省,乌德勒支,海尔德兰的大部和西兰的岛屿等地区使用的方言),东北方言(格罗宁根、德伦特、上埃塞尔和海尔德兰东部使用的方言),中南部方言(北博拉班特及其周边的林堡地区,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博拉班特和东弗兰德斯),西南部方言(西弗兰德斯)和东南部方言(荷兰的林堡地区大部和比利时的同名地区)。东北方言通常被称为萨克森方言,东南方言被称为东部低地法兰科方言,其他的三个群体则被称为西部低地法兰科方言。荷兰的弗里斯兰省的语言通常单独列为一种语言:弗里斯兰语。南非荷兰语是17世紀殖民者所說的荷蘭語的變種,有相當數量的馬來、班圖諸語言的借詞和語法散佈其中,南非白人的祖先名為布爾人,其名稱的由來是來自荷蘭語中boer(農夫)這個單詞。 荷蘭語的舌後音較德語、俄語等多,除了ch發舌後音外,連g也是發舌後音的。.

新!!: 德国和荷蘭語 · 查看更多 »

草木灰

草木灰是柴草燃燒後殘留的灰燼物質,屬鹼性,主要成分是碳酸鉀(K2CO3)。可用做肥料。 在化學肥料普遍使用前,農家的草木灰是指由山草、禾稈和樹枝等燃燒煮食後的灰燼,注意:不包括由煤所產生的煤灰。肥料的製作通常是每日把一層草木灰,一層食後產品(糞便)的方式疊加,經數月後成熟便可使用。 如何储藏: 草木灰质轻且呈碱性,干时易随风而去,湿时易随水而走,与氮肥接触易造成氮素挥发损失。因此,要采取下列方法积攒草木灰: 仓贮 有条件的农户,要建一个草木灰仓,每天把灰倒入仓内,以便积攒。灰仓要有遮雨棚,地面要高(要防潮。 袋装 有条件的,要将草木灰及时用塑料袋装起来密封保存。 单存 要严格避免与其它农家肥混合堆放。.

新!!: 德国和草木灰 · 查看更多 »

菲森

菲森又譯"福森"(Füssen)是德国巴伐利亚州东阿尔高县的一个城市,位于莱希河河畔,距离奥地利边境仅有5--。人口14533人。其市徽为三条腿。 该市镇创建于古罗马时代,位于从意大利向北到达奥格斯堡的道路上。 菲森是巴伐利亚州最高的市镇,海拔808--。著名的新天鹅堡和高天鹅堡均位于附近。.

新!!: 德国和菲森 · 查看更多 »

萊茵邦聯

萊茵邦聯又稱萊茵聯盟(德语:Rheinbund;法语:Confédération du Rhin),是俄國亞歷山大一世及奧地利弗朗茨一世於奧斯特里茨戰役敗於拿破崙後拿破侖所建立的國家,是1806年至1813年間於德意志地區的政治實體,最初成員有16個前神聖羅馬帝國的邦國。後來邦聯再加入了19個邦國,邦聯總共統治超過了一千五百萬人,對法國在東線的戰事有著戰略性的優勢。.

新!!: 德国和萊茵邦聯 · 查看更多 »

萨尔布吕肯

萨尔布吕肯(德语:Saarbrücken)是德国萨尔州的首府,人口约为17万9千人。 萨尔布吕肯曾经是一个巨大煤层的工业和运输中心。这里的工厂生产铁和钢、糖、啤酒、陶器、光学仪器、机器和建筑材料。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萨尔州的工业重要地位逐渐下降,因为越来越多的德国公司开始从工资低下的国家直接进口廉价的煤。 萨尔布吕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包括:横跨萨尔河的石桥(1546年)、哥特式教堂St Arnual和建于18世纪的萨尔布吕肯城堡等。1815年,萨尔布吕肯被纳入普鲁士的控制。在二十世纪的两个时期(1919年至1935年、1945年至1957年),它成为法国轄下的一部分。包含薩爾布魯根在內的薩爾地區於1957年1月1日起回归德国版图。.

新!!: 德国和萨尔布吕肯 · 查看更多 »

萨克森-安哈尔特

萨克森-安哈尔特(Sachsen-Anhalt)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个州,州府在马格德堡。它与下萨克森州、勃兰登堡州、萨克森州和图林根州相邻。.

新!!: 德国和萨克森-安哈尔特 · 查看更多 »

萨克森公国

萨克森公国,中欧古国,领土大概涵盖了不来梅、汉堡、下萨克森、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现代德语国家地区,和萨安州和大部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 。 804年,查理曼大帝透过萨克森战争把萨克森地区纳入到法兰克帝国的版图内。843年,凡爾登條約签订,他的孙子日耳曼人路易分得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东法兰克王国;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即位为东法兰克国王,从而开启了东法兰克(即德意志)和神圣罗马帝国的萨克森王朝,他的继任者即著名的奥托大帝。1156年亨利三世,即狮子亨利,兼领了巴伐利亚。1174年,由于狮子亨利拒绝参加对意大利的军事行动,腓特烈一世向亨利进攻并将之打败。亨利的大部分土地都被剥夺,只保住了不伦瑞克和吕讷堡。萨克森公爵也被剥夺,继任萨克森公爵的是伯恩哈德三世。1356年1月10日的“1356年金玺诏书”将萨克森-维滕贝格公爵升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七大选帝侯之一。拿破仑在1806年将萨克森升为王国。.

新!!: 德国和萨克森公国 · 查看更多 »

萨克森自由州

萨克森自由州(Freistaat Sachsen,上索布語:Swobodny stat Sakska)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个联邦州,位于德国东部。它是1990年新成立的。从1919年到1933年在该领域上曾经有过一个名为“自由州”的魏玛共和国的联邦州(Freistaat,是德语中共和国的一个旧称)。 其北部是勃兰登堡州,西北是萨克森-安哈尔特州,西部是图林根州和巴伐利亚州。南方有捷克共和国,东方是波兰。首府为德累斯顿。目前州长是斯塔尼斯拉夫·提里希(Stanislaw Tillich)。萨克森州在德国统一后于1990年恢复联邦州建制。.

新!!: 德国和萨克森自由州 · 查看更多 »

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Attentat von Sarajevo),又称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及苏菲,霍恩贝格公爵夫人遇刺案(Assassination of 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of Austria and Sophie, Duchess of Hohenberg),是指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位假定继承人弗朗茨·斐迪南及其妻子遭到萨拉热窝刺客六人组(五名塞尔维亚人,一名波斯尼亚人)成员之一的加夫里洛·普林西普枪杀的事件。该刺客组织由波斯尼亚塞尔维亚人、黑手秘密社团成员领导。刺杀事件的政治目标是断绝南部斯拉夫民族省份与帝国的联系,给合并成南斯拉夫带来可能。刺客的动机与后来的波斯尼亚青年运动一致。在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王国发出的最后通牒被部分驳回后,便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奥匈帝国随后宣战。 受审的塞尔维亚阴谋者有塞尔维亚军事情报主任、他的左右手和间谍拉德·马洛巴比奇(Rade Malobabić)。坦科斯奇为刺客装备了炸弹和手枪,并训练了他们。刺客获准使用马洛巴比奇用于渗透入奥匈帝国行动的武器、安全屋和特工。 刺客六人组是秘密网络的关键人物,仍然活着的塞军关键阴谋者被逮捕、受审、定罪和处罚。在波斯尼亚被捕的人士于1914年10月在萨拉热窝受审。其他共犯被逮捕,赶在1916-1917年法国控制萨洛尼卡阵线前于塞尔维亚袋鼠法庭以莫须有的罪名受审;塞族处决了三名高级军方同谋。刺杀事件的大部分资料出自这两场审判及相关的记录。.

新!!: 德国和萨拉热窝事件 · 查看更多 »

落叶松属

落叶松属(學名:Larix)是松科下的一个属,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新!!: 德国和落叶松属 · 查看更多 »

面包

#重定向 麵包.

新!!: 德国和面包 · 查看更多 »

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Bronze Age),又称青铜器时代、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 青铜是红铜和锡或鉛的合金,因为其氧化物颜色青灰,故名青铜。由于青铜的熔点比较低,约为800℃;而硬度高,为铜或锡的2倍多,所以容易融化和铸造成型。青铜时代初期,青铜器具比重较小,甚或以石器为主,进入中后期,比重逐步增加。自有了青铜器和随之的增加,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质生活条件也渐渐丰富。青铜铸造术的发明,与石器时代相比,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青銅時代是在三時代系統中的第二時期,三時代系統是丹麥考古學家克里斯蒂安·于恩森·汤姆森在1836年時所提出,共分為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與鐵器時代。 青銅時代的特色是青銅的廣泛使用,即利用銅與錫、鉛、銻或砷的合金製作工具和武器。.

新!!: 德国和青铜时代 · 查看更多 »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法語:Expressionnisme)是20世纪初流行于法国、德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和艺术流派。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后德国画家也在章法、技巧、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逐渐形成了派别。后来发展到音乐、電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 表现主义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摹写,因此往往表现为对现实扭曲和抽象化。这个做法尤其用来表达恐惧的情感——欢快的表现主义作品很少见。从这个定义上来说马蒂斯·格吕内瓦尔德与格雷考的作品也可以说是表现主义的,但是一般来说表现主义仅限于20世纪的作品。.

新!!: 德国和表现主义 · 查看更多 »

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Performance Art)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由个人或群体行为构成的一门艺术。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形态之一。前身是body art 和happening,一开始的形式以身体的表达为主,主要是以艺术者的身体作为媒介,艺术者的行为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行为艺术必须包含以下4项基本元素,除此之外不受任何其他限制:时间,地点,艺术者的行为,以及与观众的交流。该艺术不同于绘画、雕塑等仅由单个事物构成的艺术。 虽说理论上行为艺术可以包含一些相对而言更为主流的活动,比如:杂耍、喷火、体操、杂技等,以及戏剧、舞蹈、音乐等,但这些一般归为表演艺术。行为艺术通常仅指视觉艺术范畴中前卫派(avant-garde)或觀念藝術的一种。.

新!!: 德国和行为艺术 · 查看更多 »

行政区 (德国)

行政区(Regierungsbezirk)是德国的一级行政区划,位于联邦州之下,县和自立市之上。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州都有行政区一级行政区划。.

新!!: 德国和行政区 (德国) · 查看更多 »

行政法

行政法是法律中,有關國家行政權運作的國內公法總稱。行政法涉及到行政機關執行職務時所適用之各項法律,在各法律部門中相較於民法、刑法、甚至於憲法,行政法的發展是較晚進的一門學科。雖然行政法並無具體的法典,但是德國法學家曾說「憲法消逝,行政法長存」(Verfassungsrecht vergeht, Verwaltungsrecht besteht),表達對行政法的重視與肯定。.

新!!: 德国和行政法 · 查看更多 »

行政机构

行政机构也称执法机构、行政機關 ,其工作是对组织進行日常的管理并施行法律政策等相关活动,是三權分立中的其中一部份。广义上,行政被定义为负责国家政策的执行的政府机构。狭义上,则专指内阁等行政决策机构,而只从事事务性执行工作的人员和机构则归为官僚机构。但是这种区分也存在争议,例如法国大革命前以及欧洲的许多君主立宪政体,占据行政机构顶端的部长职位的也是行政管理者。.

新!!: 德国和行政机构 · 查看更多 »

装饰风艺术

装饰風艺术(Art Decoratifs,簡稱:art deco),另有“装饰派艺术”、“装饰艺术”、“艺术装饰风格”、“装饰艺术风格”等等译名。装饰风艺术(Art Deco) 名字取自于1925年在巴黎举办的国际现代艺术装饰工业展,是法语Arts Décoratifs的简称,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装饰风艺术的多种风格已经出现在巴黎和布鲁塞尔。 “装饰艺术”是一种芜杂的风格,其渊源来自多个时期、文化与国度。从纵向的角度说,装饰风艺术似乎继承新艺术而来;从横向上看,它又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蓬勃发展的现代运动并行发展并互相影响,尽管两者存在着本质分歧。一般说来,现代主义设计带有精英主义的、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式的立场,强调为大众服务,尤其是强调为中下阶层的劳动者服务,对装饰本身兴趣并不大,甚至怀有痛恨的态度。装饰风艺术却继承并维护了长期以来为赞助人服务的传统,其设计面向的对象是富裕的上层阶级,所采用的材料是精致、稀有、贵重的,尤其强调装饰别致优雅,与上层阶级的品味相符合。参阅: 装饰风艺术影响了建筑,家具,珠宝,时装,汽车,电影院,火车,海洋轮船和日常用品的设计,如收音机和吸尘器。Hillier 1968, p. 12.Art Deco是法文Arts Décoratifs的缩写,来自于1925年在巴黎举办的国际现代艺术装饰工业展(国际现代装饰和工业艺术展)。它将当时精湛工艺和丰富材料与现代主义风格相融合。在其鼎盛时期,装饰风艺术代表了奢华,魅力,繁荣和对社会和技术进步的信心。 装饰风艺术是是多种风格的结合体,作品本身可能是相互矛盾的,通过对现代的渴望而结合在一起。最开始,装饰风艺术深受立体派大胆的几何形式的影响,随后,野兽派和俄派芭蕾的鲜艳色彩,路易菲利普和路易十六时代最新的家具工艺,甚至来自中国和日本、印度、波斯、古埃及和玛雅艺术都浇灌了这个新兴的风格。它以精妙的技巧、罕见和昂贵的材料闻名,例如乌木和象牙。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纽约的克莱斯勒大厦也是装饰风艺术的代表。 20世纪30年代,在大萧条时期,装饰风艺术风格变得更加柔和,镀铬,不锈钢和塑料等新材料开始被使用。这种新风格名为摩登艺术(Streamline Moderne),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它最具代表性的特点是弯曲形状和光滑,抛光的表面。装饰风艺术称得上是第一批真正的“国际化”的艺术风格,但是它的辉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就结束了,现代主义和建筑中的“国际风格”等更加简洁的风格更占主导地位。 “装饰艺术”是一種重裝飾的藝術風格,同时影响了建筑设计的风格,它的名字来源于1925年在巴黎举行的“现代工业和装饰艺术博览会”(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Décoratifs et Industriels Modernes)。Art Deco这个词虽然在1925年的博览会创造,但直到1960年代对其再评估时才被广泛使用,其实践者并没有像风格统一的设计群落那样合作。 它被认为是折衷的,被各式各样的资源而影响:.

新!!: 德国和装饰风艺术 · 查看更多 »

褐煤

褐煤是一种低热质的煤炭,是发育不完全,处于无烟煤和泥炭之间状态的煤。在煤炭资源比较缺乏的地区应用比较广泛,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和欧洲一些国家都在开采,其中作为发电厂燃料应用比较广泛的有希腊,占电厂总燃料的50%,在德国占25%。全世界褐煤总储量4兆吨,占全世界煤炭总储量40%。 褐煤的颜色为深褐色,含碳量为25-35%,水分含量高达66%,灰分含量为6%-19%。其发热量为10-20千焦/千克 褐煤含挥发分较高,因此比较容易进行液化或气化。但由于其含有较多的水分,且易自燃,会增加运输和储存成本,因此很少在市场流通。一般会在褐煤矿附近建设发电厂,直接做燃料消耗。褐煤电厂的污染物排放量要比消耗普通煤的电厂大,尤其是和露天煤矿一起,经常会引起环境保护人士和政治家的异议。 褐煤的成煤年代要比普通煤年轻,一般存在于第三纪的地层中。一般分为两种:木煤和真褐煤。.

新!!: 德国和褐煤 · 查看更多 »

西德

西德(Westdeutschland),或聯邦德國,是对1949年5月至1990年10月之間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之俗稱。.

新!!: 德国和西德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Español),也称卡斯提亞語(Castellano),简称西语,是起源於西班牙卡斯提亞地方的語言,為罗曼语族的分支。除了發源地西班牙之外,使用者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国家,约有4亿人使用。按照第一语言使用者数量排名,西班牙语为全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現代標準漢語,總使用人数排名則為世界第三,僅次於漢語及英語。 西班牙语是除英語、法語和阿拉伯語之外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同時為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全世界有超過五億人的母語或第二語言是西班牙語,另外有二千萬的學生將西班牙語當作外語學習。.

新!!: 德国和西班牙语 · 查看更多 »

西门子公司

西门子股份公司(德語: SIEMENS AG,)是德國的一家跨國企業,其在電機和電子領域是全球業界先驅,並活躍於能源、醫療、工業及基礎建設與城市業務領域。此外,西門子也是美国《财富》杂志2016年评选的的排行榜中的第71名。西門子於1847年由维尔纳·冯·西门子建立,总部位于德國慕尼黑和柏林。西门子股份公司是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 西門子目前在全球擁有約405,000名員工,公司業務遍佈190個國家。.

新!!: 德国和西门子公司 · 查看更多 »

西欧

西欧是指欧洲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占欧洲的一半左右。习惯上,本区又可以分为北欧、西欧、南欧三部分。本区位于歐亞大陸西部、大西洋东岸,大部分位于北纬35°~60°属北温带。 狭义上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在冷战时期通常也把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叫西欧。.

新!!: 德国和西欧 · 查看更多 »

西波美拉尼亞潟湖地區國家公園

西波美拉尼亞潟湖地區國家公園是德國的國家公園,位於該國北部波羅的海沿岸,由梅克倫堡-前波莫瑞負責管轄,始建於1990年10月1日,面積805平方公里。.

新!!: 德国和西波美拉尼亞潟湖地區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西斯拉夫民族

西斯拉夫人,斯拉夫人的一支,主要在中欧平原地区活动,主要为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索布人等。東斯拉夫人主要信奉東正教,西斯拉夫人主要信奉天主教,而南斯拉夫人則大約各佔一半。 Category:歐洲民族 Category:斯拉夫民族.

新!!: 德国和西斯拉夫民族 · 查看更多 »

西方美术史

西方藝術或西洋美術(英語:Western art)以西方造形藝術為主,包含绘画、雕刻和建筑等。.

新!!: 德国和西方美术史 · 查看更多 »

西日耳曼語支

西日耳曼語支是日耳曼語族中最大的一支,包括德語、英語和弗里西语,還包括荷語及南非語。日耳曼語族其他的分支尚有北日耳曼語支和東日耳曼語支。.

新!!: 德国和西日耳曼語支 · 查看更多 »

馬丁·路德

丁·路德(Martin Luther,),德國教會司鐸兼神學教授,於十六世紀初發動了德意志宗教改革,最終是全歐洲的宗教改革 促成基督新教的興起。路德強烈質疑羅馬教廷關於藉金錢換取上帝赦罪(即贖罪券)的教導。1517年,路德在諸聖堂門前貼出了《關於贖罪券效能的辯論》(即《九十五條論綱》),提出討論教會腐敗問題。路德分別於1520年和1521年,拒絕教宗利奧十世與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要求他撤回相關文件的命令,此舉最後導致路德被教廷判處破門律,也被神聖羅馬帝國定罪。 路德指出,救恩是上帝的恩典,是祂白白給予人類的禮物。他認為,這救贖並不是透過善功,而是單單藉信靠耶穌基督作為救贖者而獲得的。路德的神學教導《聖經》是上帝啟示的唯一來源, 這無疑是挑戰羅馬天主教教皇權威,他更指出天主教會強調的等級制度(即聖統制)明顯違反了《新約聖經》中「信徒皆祭司」的教義。 接受路德神學思想的人普遍被稱為路德宗信徒。 路德將拉丁語《聖經》翻譯成平民慣用的德意志方言,使之更淺白易明,此舉對教會和德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德語版《聖經》也促進了標準德語的發展,為當時翻譯學帶來多項貢獻, 更影響了後來英語《詹姆士王聖經》的刊行。 路德的詩歌著作亦影響了教會歌唱的發展。 另外,他與卡塔琳娜·馮·博拉的婚姻為當時社會樹立了榜樣,重申教會牧者同樣享有婚姻自由。 部分學者認為,路德在晚年的著作中嚴詞批評猶太人,明顯具反猶傾向,但亦有學者指出,路德所批判的是猶太人的宗教信仰,而不是血統。到現時為止,相關的議題仍然極具爭議。.

新!!: 德国和馬丁·路德 · 查看更多 »

首都

首都、國都或京(京師/城/都),以現代政治角度而言,通常指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所在地的首要行政中心城市,也是政治活动的中心城市、各类国家级机关集中駐紮地、国家主权的象徵城市。 在大部分国家,首都是國家最大的城市,如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等;大部份的國家也未在憲法和法律內訂定首都地點,而在部分国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例如美国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等。有时一个国家有多个首都,如行政首都、司法首都,分别是该国的行政和司法中心,例如南非。 在國際政治及外交上,首都的名稱可以直接代表其所在的國家及其中央政府。常見的例子有以“莫斯科”取代俄羅斯、“北京”取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平壤”取代朝鮮、“華府”取代美國、“倫敦”取代英國、“巴黎”取代法國等。 在歷史上,國家或地區的主要經濟中心往往成為政權的焦點,並透過佔領或合併成為首都。倫敦和莫斯科正是這樣。首都無形中吸引有志投身政治的人才,例如律師、新聞媒體及公共政策的研究員,協助政府實施有效的管治。如果首都兼是首要的經濟、文化或知識中心,有時會被稱為「首要城市」,如倫敦和布宜諾斯艾利斯。 首都的設立有時會阻礙原有的主要城市的進一步發展。由於舊都里約熱內盧和巴西東南部的人口過於稠密,新都巴西利亞遂設於巴西內陸,而德國首都則設於柏林。 政治與經濟或文化權力會合的情況並不普遍。傳統首都經濟上會被競爭者超越,朝代或文化的衰落,也意味著首都的破滅,巴比倫就是一個例子。此外,很多現代首都,例如阿布賈、坎培拉和渥太華,特意設於原有的經濟地區以外,而且至今仍未發展成新的工商業中心。 首都不一定會設立在面積較大的國土上,如赤道幾內亞的馬拉博、丹麥的哥本哈根、甘比亞的班竹,這些都不是島國,首都卻是位於較小的離島。 一般來說首都通常會特意設在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上,以防其他國家的侵略,但也有國家的首都是設於鄰國附近的邊界旁或是相鄰的地理位置上,如韓國的首爾、寮國的永珍、查德的恩將納。.

新!!: 德国和首都 · 查看更多 »

觀念藝術

觀念藝術(Conceptual art)發生於1960年代的美國,不但已經在美术或視覺藝術領域中佔一席之地,也對當代藝術教育及其他藝術相關活動產生啟發性影響。觀念藝術是藝術的一種,主張作品所牽涉的意念比當中的物質性甚至傳統美學更為重要。不少人反對觀念藝術,當中的代表者為反觀念藝術主義者。.

新!!: 德国和觀念藝術 · 查看更多 »

觀點主義

觀點主義(Perspektivismus)由德國哲學家尼采提出。它指所有觀念構成都由一種獨特的認知觀點形成,即個體關於存在的概念由該個體周圍的環境定義,而那種觀點是由「權力意志」推動和說明的。.

新!!: 德国和觀點主義 · 查看更多 »

計劃經濟

計劃經濟(Planned economy),又稱統治經濟或指令型經濟,是一種經濟體制,在這種體系下,國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消费等各方面,都是由政府事先进行计划。「指令型经济」通常和计划经济用法相同,但是詳加區分的話,指令型經濟是指生產工具公有的經濟體制。所以指令型經濟必定是計劃經濟,但計劃經濟卻不必然為指令型經濟。 時至今日,世界上的經濟體系大多是市場經濟體系和混合經濟體系。但仍有部份國家如古巴(现已宣布进入市场化的改革)、朝鲜、委內瑞拉、老撾採用計劃經濟。.

新!!: 德国和計劃經濟 · 查看更多 »

马丁·海德格尔

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德國哲學家,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他在現象學、存在主義、解構主義、詮釋學、後現代主義、政治理論、心理學及神學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新!!: 德国和马丁·海德格尔 · 查看更多 »

马克斯·利伯曼

#重定向 马克思·利伯曼.

新!!: 德国和马克斯·利伯曼 · 查看更多 »

马克斯·玻恩

克斯·玻恩(Max Born,),德国物理学家与数学家,对量子力学的发展非常重要,同时在固体物理学及光学方面也有所建树。此外,他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培养了大量知名物理学家。1954年,玻恩因“量子力学方面的基础性研究,特别是给出波函数的统计解释”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 德国和马克斯·玻恩 · 查看更多 »

马克斯·恩斯特

克斯·恩斯特(Max Ernst,),德国画家、雕塑家、图像艺术家及诗人。作为一名多产的艺术家,恩斯特是达达运动和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主要领军人物。.

新!!: 德国和马克斯·恩斯特 · 查看更多 »

马克斯·普朗克

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20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因发现能量量子而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並在1918年獲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作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普朗克最大的贡献是首先提出了(舊)量子论。这个理论彻底改变人类对原子與次原子的认识,正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这两个理论一起构成了20世纪物理学的基础。 波耳、愛因斯坦與普朗克被稱為舊量子論的奠基者。.

新!!: 德国和马克斯·普朗克 · 查看更多 »

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

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Matthias Grünewald,),真名为马蒂亚斯·哥特哈德(Mathias Gothardt),画家,不过他仍坚持中世纪哥特式传统,是德国哥特式绘画的最后一位伟大代表。 格吕内瓦尔德曾担任美因茨大主教的宫廷画师与艺术监管人,最杰出的代表作为《》。他常用扭曲夸张的表现手法,其风格影响了20世纪的表现主义。.

新!!: 德国和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 · 查看更多 »

马格德堡

格德堡(Magdeburg)位于易北河畔,是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首府,它是本州仅次于哈雷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三个直轄市之一。马格德堡还是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主教教区首邑,拥有两所高等学府,马格德堡奥托·馮·格里克大學和马格德堡-斯腾达应用科学大学。 这个城市因曾经作为奥托一世的皇宫所在地而著名。奥托一世很有可能是962年建立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2005,马格德堡举办了建市1200周年庆典。 从语言学上讲,“Magdeburg”这个名字可以上溯到“Magadoburg”这个单词,意思可能是“Mächtige Burg”(中文:强大的城堡)。.

新!!: 德国和马格德堡 · 查看更多 »

马歇尔计划

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lan),官方名稱為歐洲復興計劃(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二戰後美国對战争破壞後的西欧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遠的影響。另外除了歐洲,同期類似的經濟援助在韓戰後也在亞洲第一島鏈與其他第三世界國家實施,受援範圍大部分是今日美國的盟邦。 二戰歐洲戰場勝利後,美國憑藉其在二戰後的雄厚實力,为幫助其欧洲盟國恢復因世界大戰而瀕臨崩潰的經濟體系,並同時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勢力在歐洲的進一步滲透和擴張而提出此計劃。該計劃因時任美国国务卿喬治·馬歇爾而得名,但事實上真正提出和策劃該計劃的是美国国务院的眾多官員,特別是威廉·克莱顿和乔治·凯南。 重建計劃於1947年7月在一個由歐洲各個國家普遍參加的會議上首次提出。馬歇爾計劃最初曾考慮給予蘇聯及其在东欧的卫星国以相同的援助,條件是蘇聯必須進行政治改革,並允許西方勢力進入蘇聯的勢力範圍。但事實上,美國擔心蘇聯利用該計劃恢復和發展自身實力,因此美國提出了一些蘇聯较难接受的條款,而蘇聯和東歐想當然地拒绝了该援助计划,最終使蘇聯和東歐各國被排除在援助範圍之外。該計劃於1947年7月間正式啟動,並整整持續了4個财政年度之久。在這段時期內,西歐各國通過參加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總共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0億美元。若考慮通货膨胀因素,那麼這筆援助相當於2006年的1300億美元。 當該計劃臨近結束時,西歐國家中除了德国以外的絕大多數參與國的國民經濟都已經恢復到了戰前水平。在接下來的20余年時間裡,整個西歐重新整頓,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時期,社會經濟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可以說這與馬歇爾計劃有部分的關係。同時馬歇爾計劃長期以來也被認為是促成歐洲一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該計劃消除,或者說減弱了歷史上長期存在於西歐各國之間的关税及貿易壁壘,同時使西歐各國的經濟聯繫日趨緊密並最終走向一體化。該計劃同時也使西歐各國在經濟管理上系統地學習和適應了美國的經驗。 近年來历史學家又開始注意對於馬歇爾計劃的深層動機及影響的研究。現在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馬歇爾計劃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其實應歸功於新的自由放任政策,以及這一政策下市場對經濟增長的穩定作用。而當下也有某種意見認為,美國施行該計劃的本意是為了通過援助使歐洲經濟恢復,並使之成為抗衡蘇聯的重要力量和工具,同時也可使美國更方便地控制和佔領歐洲市場。但事實上歐洲經濟後來的發展趨勢並未使其成為美國的附庸,反而通過一體化等途徑成為了世界經濟舞台上可以和美國抗衡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時在美國國內也有不少批評意見認為馬歇爾計劃開了使用本國纳税人金錢援助他國的先例。.

新!!: 德国和马歇尔计划 · 查看更多 »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馬斯垂克條約》(le traité de Maastricht; Maastricht Vertrag; Maastricht Treaty),即《欧洲联盟条约》,於1991年12月9日至10日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第46届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中经过两天的辩论,最終通过并草签了《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合稱《欧洲联盟条约》,正式條約於1992年2月7日签訂。这一条约是对《罗马条约》的修订,它为欧共体建立政治联盟和经济与货币联盟确立了目标与步骤,是《羅馬條約》成立的基礎。《馬斯垂克條約》預定於1993年11月1日生效。.

新!!: 德国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 查看更多 »

马普学会

#重定向 马克斯普朗克学会.

新!!: 德国和马普学会 · 查看更多 »

語言變體

语言变体(Language Variety),是指语言在系统和在条理上相互区分的各种形式。而方言是散文风格、语言风格更广泛的概念。.

新!!: 德国和語言變體 · 查看更多 »

諺文

諺文,现在的韓國称其为韓字(한글),朝鲜称其为朝鲜字(조선글),以区别於历史上的名称「朝鲜文」()。其俗称「朝--鮮字母」、「音文」、「训民正音」等,是朝鮮语所使用的表音文字。15世纪,在朝鮮王朝(1392年-1897年)第四代君主世宗国王(1418年-1450年在位)的倡导下,其由一批学者创造完成,于1443年正式创建,1446年頒布使用。在创造这些简单的音标以前,韓國人主要借用汉字来纪录他们的语言。 諺文有10个元音和14个辅音,可能组成许多音节。它既简单又具系统性,能全面的記錄朝鮮語的語音。諺文易于学习和印刷,对于減少文盲、促進出版事业发达,贡献甚巨。它应用于电脑系统也很容易,是世上最为系統化的文字。不過也造成了大量的同音同形異義詞,如「故事」、「古寺」、「古辭」、「告辭」、「告祀」及「枯死」等都寫作「고사」。因此必須根據上下文,才能判斷文義辭彙。.

新!!: 德国和諺文 · 查看更多 »

高卢人

盧人(Gallia)指的是在鐵器時代和羅馬高盧時期時聚居於高盧地區的凱爾特人,年代在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3世紀之間。他們的語言高盧語是大陸凱爾特語支的主要組成部分。 前5世紀時高盧人由阿爾卑斯山北部的拉坦諾文化中分離出來,到前4世紀時已經分佈到了現在的法國、瑞士、德國南部、奧地利和捷克共和國,並出現在意大利北部、巴爾幹半島、特蘭西瓦尼亞和安納托利亞,控制著羅訥河、塞納河、萊茵河和多瑙河等重要交通航道。 高盧人從來沒有形成過統一的政府,但會集結在一起進行大規模戰爭。前3世紀時力量達到頂峰。第一次布匿戰爭之後羅馬共和國崛起,並對高盧人形成壓迫之勢。公元前225年的泰拉蒙戰役之後高盧人的力量開始衰退,在前50年代的高盧戰爭中被征服。此後高盧人就生活在羅馬的行省之中。由於羅馬文化的影響形成了羅馬-高盧文化,最終由於羅馬的強勢而漸被同化,公元1世紀時已經無法和羅馬人相區分了。 在現在一些比較不正式的用法中,有時會將高盧人代指法國人。其实现代法国人并非凯尔特后裔,而是以拉丁(罗马)血统为主。.

新!!: 德国和高卢人 · 查看更多 »

魏玛

魏玛(Weimar)位于德国中部的联邦州图林根,埃特斯山的山脚,伊尔姆河的河畔。德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共和国——魏玛共和国和历史上第一部民主宪法正是在这里诞生。这里是现代设计——包豪斯的发源地,对世界艺术与设计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虽然它仅有6万人口,但却是一座风景优美、古色古香充满着文化气息的都市。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在宫殿博物馆和市立博物馆里有很多国家收藏的艺术品。在德国的国家大剧院前面有著名雕刻家恩斯特·里彻尔所创作的歌德和席勒纪念雕像。1998年,“古典魏玛”(Classical Weimar)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 德国和魏玛 · 查看更多 »

魏玛宪法

《魏玛宪法》()是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1919年—1933年)的宪法,也是德国历史上,第一部实現民主制度的宪法。它建立了一个议会民主制、联邦制的共和国。现今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宪法《德国基本法》仍保留着魏玛宪法的少許條文。 1919年1月19日,德国举行国民议会选举。1919年2月6日帝国议会举行,由于首都柏林时局动荡,帝国议会改在魏玛召开,共和国的非正式国名和宪法的名称由此而来,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起草宪法。1919年7月31日,国民议会以262人支持、75人反对、84人缺席通过魏玛宪法。1919年8月11日魏玛宪法正式生效,8月11日因此被定位魏玛共和国的国庆日,用以纪念「德国民主诞生之日」。.

新!!: 德国和魏玛宪法 · 查看更多 »

魏瑪共和國

威瑪共和國(Weimarer Republik)指1918年至1933年採用共和憲政政体的德国,于德意志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霍亨索伦王朝崩溃后成立。由於這段時間施行的宪法(一般称之为《威瑪憲法》)是在憲法召开的国民议会上通过的,因而得此名稱。其使用的國名為「德意志國」(Deutsches Reich)。「威瑪共和」这一稱呼是后世历史学家的称呼,从来不是政府的正式用名。有如現在的法蘭西共和國算是第五共和國,共和是針對政權的說明。 威瑪共和是德国历史上第一次走向共和的嘗試,于德国十一月革命后而生,因阿道夫·希特勒及纳粹党在1933年上台执政而结束。虽然1919年的威瑪共和宪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在法律上仍然有效,但納粹黨政府在1933年采取的一体化(Gleichschaltung)政策已经彻底破坏了共和国的民主制度,所以魏玛共和国在1933年已经名存实亡。.

新!!: 德国和魏瑪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議會制

議會制又稱內閣制、議會民主制,是一種民主政治制度,特點是「」,政府首脑(總理或首相)權力來自議會,授權有兩種途徑:第一是議會改選後的多數議席支持,第二是政府首腦贏得議會的信任投票。因此,所屬政党未能贏得議會大選的政府首腦連同其內閣必須提出辭職,而未能通過議會信任投票的政府首腦,連同其內閣也必須辭職,由議會席位居多數的黨派中協商選舉產生新的首腦與內閣。議會制下政府的行政權與立法權不完全分離,確保其所領導的政府具民意基礎。.

新!!: 德国和議會制 · 查看更多 »

议会共和制

议会共和制(parliamentary republic),是共和制的一种,它的政府型態屬於議會制,在這種政府中,行政機構的權力來源於立法機構(也就是議會)。议会共和制指议会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总理为首的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总统只是虚位元首 。.

新!!: 德国和议会共和制 · 查看更多 »

语法学

语法学(Syntax)是語言學的一個分科,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语法)的学科。.

新!!: 德国和语法学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奖

诺贝爾奖(Nobelpriset,Nobelprisen),是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於1901年開始頒發的奖项。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六个奖项(经济学奖于1968由瑞典中央银行增设,全称“瑞典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通称“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奖普遍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新!!: 德国和诺贝尔奖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化学奖(Nobelpriset i kemi)是诺贝尔奖的奖项之一,由瑞典皇家科学院從1901年开始负责颁发。每年于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颁发。 根據诺贝尔的遺囑,化学奖是为了表彰「在化學領域作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

新!!: 德国和诺贝尔化学奖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Nobelpriset i fysiologi eller medicin)由诺贝尔基金会管理,该奖项每年颁发一次,用于表彰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作出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它是五项诺贝尔奖中的一项,诺贝尔奖是根据硝酸甘油炸药的发明者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愿于1895年设立的。诺贝尔本人对实验生理学很感兴趣,并想为那些通过在实验室的科学发现而取得的新进展设立奖项。诺贝尔奖于每年12月10日的颁奖典礼上授予获奖者,这一天是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获奖者将被授予获奖证书及奖金证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的正面与物理学、化学及文学奖奖章相同,都镌刻着诺贝尔的浮雕像;但奖章的背面是独特的。 截至2015年,106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了208名男性以及12名女性。第一枚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1901年授予德国生理学家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用于表彰他在血清疗法及白喉疫苗等方面所做的贡献。格蒂·科里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她于1947年获得该奖,因其阐释了葡萄糖的代谢作用,这对治疗糖尿病以及解决众多医学问题有重要作用。 一些奖项至今仍有争议。包括1949年因提出前脑叶白质切除术而授予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的奖章,尽管这一做法受到了医疗机构的抗议。其他争议是由于对获奖人员的分歧而引起的。1952年,获奖者赛尔曼·瓦克斯曼被起诉至法庭,最终一半的专利权被赋予了其共同发现者之一但并未获得诺奖认同的艾伯特·沙茨。1962年这一奖项被授予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尔金斯,表彰其在DNA的结构与性质方面所做的工作,但并未承认其他人的贡献,如在提名时已经逝世的奥斯瓦尔德·埃弗里和罗莎琳·富兰克林。因为诺贝尔奖的规则禁止提名死者,长寿也成为获奖的资产,有一项研究在长达50年之后才获得此奖。同时诺贝尔奖也禁止同一奖项的获奖者超过3人,鉴于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越来越倾向于团队合作,这一制度也导致了一些争议。.

新!!: 德国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物理学奖

| title.

新!!: 德国和诺贝尔物理学奖 · 查看更多 »

鲁道夫·狄塞尔

鲁道夫·克里斯琴·卡尔·狄塞尔(Rudolf Christian Karl Diesel,),德国工程师,柴油发动机的发明者。 他在1892年提出压缩点火式内燃机的原始设计,经过不断的试制和改进,于1897年在德国奥古斯堡工厂制成以煤油为燃料的压缩点火式内燃机,以后很快发展为以柴油为燃料的压缩点火式内燃机,即柴油发动机。.

新!!: 德国和鲁道夫·狄塞尔 · 查看更多 »

賽巴斯蒂安·維泰爾

賽巴斯蒂安·維度爾(Sebastian Vettel,),是一位德國一級方程式賽車車手,目前效力於義大利賽車隊法拉利車隊。他是四屆的一級方程式賽車世界冠軍,在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連續四年奪冠。他也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一級方程式賽車手之一。 维特尔保持有一級方程式最年輕的获杆位车手、总冠军、卫冕总冠军和四次获得总冠军车手的纪录。他也曾是英國汽車節目Top Gear中F1車手廉價車圈速記錄排行榜的榜首。他在第17季第3集里做出單圈1分44秒整的成绩,以0.3秒的差距領先鲁本斯·巴里切罗。这一成绩最近已被路易斯·咸美頓以1分42.9秒超越。 2014年3月27日,维特尔获得,巧合的是整整十年之前此奖的得主正好是德国传奇车王舒马赫。.

新!!: 德国和賽巴斯蒂安·維泰爾 · 查看更多 »

賽車

賽車(Automobile Racing、Car Racing)是使用汽車作速度競賽的運動。在1895年,这项运动第一次在法国出现。如今,它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吸引最多观众观看的体育赛事之一。 而現時賽車也可以特指一些尃門制造或改裝供參加賽車的車輛,這類車不一定可以符合交通法規直接開上街上當普通汽車代步,而接近賽車的普通量產型汽車稱為跑車。.

新!!: 德国和賽車 · 查看更多 »

贝塔斯曼

--(Bertelsmann SE & Co.

新!!: 德国和贝塔斯曼 · 查看更多 »

财富世界500强

财富世界500强(Fortune Global 500,简称:Global 500),是指美國《财富》杂志每年评选的全球最大500家公司的排行榜,以公司的营业额为排名,2012年的财富世界500强入围门槛为年营业额220亿美元,2013年的门槛达到237亿美元。 该榜单的英文原名 Global 500 并无表示“强大”之意,其列出的是依据营业额来计算的世界最大的500家公司(the world's biggest companies),因此上榜企业中也有众多亏损企业。.

新!!: 德国和财富世界500强 · 查看更多 »

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缩写PPP),是一种根據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使我们能够在经济学上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这种理论汇率与实际汇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购买力平价计算单位为国际元(international dollar,缩写:Intl.$)或称作“国际货币单位”(international currency unit,缩写:ICU)。购买力平价是以美元为基础,即1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为参考基数;故1国际元在個別國家的購買力等于1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因此很多情况下,购买力平价直接使用US$计价。 该理论指出,在对外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汇率将会趋向于靠拢购买力平价。一般来讲,这个指标要根据相对于经济的重要性考察许多货物价格才能得出。.

新!!: 德国和购买力平价 · 查看更多 »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

雅各·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通稱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又译孟德尔颂、门登思宋、棉底路斯孙等。德国犹太裔作曲家,生于德国汉堡的富裕家庭,逝于莱比锡。门德尔松是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新!!: 德国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 · 查看更多 »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Surréalisme)是在法国開始的文化運動,直接地源于达达主义,於1920年至1930年間盛行於歐洲文學及藝術界中。其理论背景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帕格森的直觉主义。强调直觉和下意识。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也常被稱為超現實主義運動。或簡稱為超現實。 人們對這場超現實主義運動瞭解得最多的是超現實主義的視覺藝術作品和超現實主義文學作品。藝術家將作品畫的像照片一樣,製造出讓人感到不舒服,覺得不合邏輯的意象,在作品中把日常的東西變為怪異的生物,還發明了許多利用無意識去表達自我的畫畫技法。 超现实主义源于达达主义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主要的文化活动中心在巴黎。1920年以后超现实主义运动蔓延至各个领域,最终影响全球多个国家及语言的视觉艺术,文学,电源和音乐,乃至政治思想及政策实施,哲学及社会学理论。.

新!!: 德国和超现实主义 · 查看更多 »

超級名模

超級模特(英文:Supermodel),俗称超级名模,简称超模,顾名思义,指的是模特行业中的超级成功者。超級模特這個名詞開始廣泛的被使用始於1980年代,要獲得此頭銜者,最基本必須是業內公認權威排名前10大,如models.com模特網站的名次,即是評價國際模特兒地位的標竿,但進入前10大排名只能算是標準門檻,並非能上榜的都能稱為超模。自1990年起,維多利亞的秘密時尚秀在全球模特兒圈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能入選每年的維密天使幾乎都是業內最頂尖的模特,這場大秀也成為另一項衡量模特兒的指標之一。收入和知名度要雙雙達到模特業內頂尖,獨特鮮明無法仿效的自身形象,以及跨越其他領域的非凡影響力,各項條件均須到位方配擁有超模頭銜。要晉身成為一位超模,天時地利運氣等各項因素都很重要,真正超模經得起時間考驗,她的名字深具時代意義,不會被遺忘。如超模始祖崔姬至1980年代辛蒂·克勞馥、克勞蒂亞·雪佛、琳达·伊凡吉莉丝塔、娜歐蜜·坎貝兒和克莉絲蒂·杜靈頓,1990年代的凱特·摩絲和千禧年後的吉賽兒·邦臣等人都是業內公認的經典傳奇人物。 超级名模们在模特圈内坐拥金山银山、名利双收;而且在模特圈外的社会其它领域,尤其公益、慈善等,也运用自身盛名广泛活跃。.

新!!: 德国和超級名模 · 查看更多 »

路德城维滕贝格

路德城维滕贝格(),通稱維滕貝格(,又譯威登堡),是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维滕贝格县的县城,位于该州的东部,易北河畔,德绍-罗斯劳以东,弗勒明以南,都本草原以北。离柏林西南约100千米,莱比锡东北约70千米。 在16世纪维滕贝格是德国最重要的政治、文化历史和艺术中心之一。其老城是德意志宗教改革,也是歐洲宗教改革的起点,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建筑物在德国历史上拥有重要的意义。马丁·路德、菲利普·梅兰希通和老卢卡斯·克拉纳赫曾在这里工作。他们的遗迹长久以来就已经是游客必访的地方。路德楼、梅兰希通楼、市教堂、王宫教堂于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遗产的一部分。过去维滕贝格一度是萨克森-维滕贝格王朝选帝侯的首府。工业革命后演变为化学工业的中心和柏林至莱比锡与马格德堡至德累斯顿的铁路的交叉点。.

新!!: 德国和路德城维滕贝格 · 查看更多 »

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生於德国亚琛,過世於美国芝加哥,原名為玛丽亚·路德维希·密夏埃爾·密斯(Maria Ludwig Michael Mies),德國建築師,亦是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築大師之一。.

新!!: 德国和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 · 查看更多 »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集古典主義大成的德國作曲家,也是鋼琴演奏家。貝多芬對後世影響深遠。一生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6首鋼琴奏鳴曲(其中32首带有编号,1首未完成)、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及2部彌撒曲等等。這些作品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貝多芬因此被尊稱為「樂聖」。.

新!!: 德国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 查看更多 »

路德维希·艾哈德

路德维希·威廉·艾哈德(Ludwig Wilhelm Erhard,),德国政治人物、经济学家、“社会市场经济之父”。他从1949年到1963年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经济劳动部长,从1963年到1966年任联邦总理。.

新!!: 德国和路德维希·艾哈德 · 查看更多 »

路德维希港

路德维希港(Ludwigshafen),是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第二大城市(次于美茵茲之后),坐落在莱茵河边。 路德维希港是一个不受县管辖的城市,莱茵-普法尔茨县的管理部门也设于此。他是当年曼海姆莱因战壕的一部分,坐落于莱茵河左岸,与右岸的巴登-符腾堡州城市曼海姆隔河相望,更因为世界最大的化工企业巴斯夫的總部設立在此而闻名。.

新!!: 德国和路德维希港 · 查看更多 »

鹿科

鹿科,是偶蹄目反芻亚目下的一科,目前全世界約有34種。其中包括白尾鹿、騾鹿、加拿大馬鹿、駝鹿、紅鹿、馴鹿、黇鹿、西方狍等。所有的公鹿(除了獐外)及母馴鹿頭上長有角並每年更新,此點可與其他頭上長有角但終生不換角的動物例如羚羊做區別。 分佈於亞洲的麝、非洲的长颈鹿以及熱帶非洲與亞洲森林裡的*.

新!!: 德国和鹿科 · 查看更多 »

麥克斯·霍克海默

麦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 德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霍克海默1895年2月14日生于斯图加特一个工厂主家庭。192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5年任该大学教授,后兼任哲学系主任。1930年任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创办了《社会研究杂志》广泛吸收了一批经济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和历史学,致力于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1933年希特勒执政后,他把社会研究所先后迁到日内瓦、巴黎、美国,并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工作。1949-1950年他把社会研究所迁返法兰克福,仍任所长。1953年退休。1973年7月7日卒于德国纽伦堡。.

新!!: 德国和麥克斯·霍克海默 · 查看更多 »

麦德龙

麦德龙集团(Metro AG),是德国最大、欧洲第二、世界第三的零售批发超市集团。是德国股票指数DAX的成分公司,世界500强之一,分店遍布31个国家。由奥托·拜斯海姆(Otto Beisheim)创建,目前总部位于杜塞尔多夫。旗下除麦德龙超市、real,-超市外,还有MediaMarkt、土星电器等零售市场品牌。.

新!!: 德国和麦德龙 · 查看更多 »

黑森

黑森州(Hessen)是德国的一个联邦州,首府為威斯巴登,州内第一大城市為法兰克福。.

新!!: 德国和黑森 · 查看更多 »

黑死病

黑死病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瘟疫之一。起源於亞洲西南部喜馬拉雅山區,一说起源于黑海城市卡法,約在14世纪40年代散佈到整個歐洲,而「黑死病」之名是當時歐洲的稱呼。這場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約2500萬人死亡,根據估計,瘟疫爆发期间的中世紀歐洲約有占人口總数30%-60%的人死於黑死病。 同樣的疾病多次侵襲歐洲,直到1700年代為止,期間造成的死亡情形與嚴重程度各不相同。較晚的幾次大流行包括1629年到1631年的意大利瘟疫、1665年到1666年的倫敦大瘟疫、1679年的維也納大瘟疫、1720年到1722年的馬賽大瘟疫,以及1771年的莫斯科瘟疫。關於這些疾病的異同仍有爭議,但是其致命型態似乎於18世紀消失於歐洲。 黑死病對歐洲人口造成嚴重影響,改變歐洲的社會結構,動搖當時支配歐洲的羅馬天主教會的地位,並因此使得一些少數族群受到迫害,例如猶太人、穆斯林、外國人、乞丐以及痲瘋病患者。生存與否的不確定性,使得人們產生「活在當下」的一種情緒,如同薄伽丘在《十日談》(The Decameron)之中所描繪的一般。 14世紀發生於歐洲的事件,剛開始被當時的作家稱作「Great Mortality」,瘟疫爆發之後,又有了「黑死病」之名。一般認為這個名稱是取自其中一個顯著的症狀,稱作「acral necrosis」,患者的皮膚會因爲皮下出血而變黑。而黑色實際上也象徵憂鬱、哀傷與恐懼。 歷史紀錄對於黑死病的特徵紀錄中,有一些關於淋巴腺腫的描述,與19世紀發生於亞洲的淋巴腺鼠疫相似,這使得科學家與歷史學家推測自14世紀開始的黑死病,與鼠疫相同,皆是由一種稱為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的細菌所造成。這些細菌是寄生於跳蚤身上,並藉由黑鼠(Rattus rattus)等動物來傳播。也有研究认为病源可能來自亞洲的小沙鼠(Gerbils)。不過由於其他疾病也有可能產生淋巴腺腫,因此也有人提出其他不同的觀點。時,9座城市中有7座透過人類身上衣物的跳蚤與頭蝨傳播。 目前普遍認為黑死病的病原体可能已经灭绝。但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消息顯示,黑死病應尚未滅絕。.

新!!: 德国和黑死病 · 查看更多 »

黄金二十年代

#重定向 黃金的二十年代.

新!!: 德国和黄金二十年代 · 查看更多 »

黛安芬

Triumph International是一家生产内衣的国际公司,1886年成立于德国霍伊巴赫。1977年起,公司总部始设于瑞士楚尔察赫,并于全球50个国家设有分公司。除了Triumph这个品牌之外,公司旗下还包括sloggi和BeeDees两大品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Triumph International一直是业界——特别是在女士内衣和睡衣领域的领军企业。.

新!!: 德国和黛安芬 · 查看更多 »

轴心国

轴心国,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战争联盟,以德国、日本、意大利3個國家為中心。英法的绥靖政策为轴心国的成立铺平道路,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更以东欧版图尤其是出卖捷克为诱饵,怂恿希特勒进攻苏联。蘇聯则于1939年以“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应对,以瓜分波兰缓和苏德关系。1940年7月希特勒發出「第16號元首指令」准备执行登陆英国的“海狮行动计划”(后并未实施),8月不列颠空战展开,9月轴心国成立。11月苏联希望藉与轴心国加入意願,而避免东欧和西亚的战事,但德国早有“新秩序”计划即后来的“軸心國瓜分世界的計劃”前身,将犹太人和斯拉夫人视为低等种族应对其财物与国土予以掠夺,並透過快速擴張的戰爭來實現新世界秩序,尤其是希特勒认为英国受犹太人掌控,苏联则斯拉夫民族众多,轴心国对两者必然发动进攻,与苏联当时的理念有诸多冲突,所以希特勒后来对苏联谈判中所提出的要求不予回复,谈判最終因為德國入侵苏联而破局。.

新!!: 德国和轴心国 · 查看更多 »

达豪集中营

达豪集中营(Konzentrationslager (KZ) Dachau),是纳粹德国所建立的第一个集中营,位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达豪镇附近的一个废弃兵工厂,距离慕尼黑16公里。1933年3月22日达豪集中营建成启用。1945年4月29日美军解放达豪集中营,同时发生达豪大屠杀。达豪集中营曾先后关押超过188,000人,其中32,000人死亡。.

新!!: 德国和达豪集中营 · 查看更多 »

迪特·拉姆斯

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為著名德國工業設計師,出生於德國黑森邦威斯巴登市,與德國家電製造商百靈(博朗)(Braun)和機能主義設計學派有很密切的關係。.

新!!: 德国和迪特·拉姆斯 · 查看更多 »

迪特里克·布克斯特胡德

迪特里克·布克斯特胡德(Dieterich Buxtehude,),巴洛克時期德國-丹麥裔作曲家及风琴手。他的出生地備受爭議,一般認為他出生於1637年的赫爾辛堡。他承認丹麥為他的祖國。 1668年,布克斯特胡德受聘为吕贝克玛丽教堂的管风琴师,自此,他开始驰名全欧。 1637年,他创办了“晚间音乐崇拜”,每年圣诞节前五个星期日连续举行,场面盛大。又传说称,J.S.巴赫年轻时曾慕名从200英里外徒步前往聆听其演奏,足见布克斯特胡德当时名声之隆。 他的很多管风琴作品影响了后来巴赫的创作,而他的声乐作品(大多为宗教内容)也在音乐史上十分重要。.

新!!: 德国和迪特里克·布克斯特胡德 · 查看更多 »

迈克尔·米夏尔斯基

Michael Michalsky (* 1967年2月23日于哥廷根)是一位德国时装设计师及生活方式设计师。.

新!!: 德国和迈克尔·米夏尔斯基 · 查看更多 »

迈克尔·舒马赫

迈克尔·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生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许尔特 ,已退役的德国著名F1赛車手。舒马赫是现代最优秀的F1车手之一,他的職業生涯幾乎刷新了每一項紀錄。 舒马赫本已于2006赛季结束后退役,但由于马萨在2009赛季匈牙利站中受伤,法拉利车队宣布从2009赛季欧洲站开始,舒马赫将复出,但之后舒马赫又宣布,由于颈伤,决定取消在匈牙利站复出的计划。2010年初,舒麥加正式宣佈復出,加盟前身為布朗車隊的梅赛德斯車隊。2012年10月,舒马赫宣布将在此赛季结束后再次退役。 2013年12月29日,舒馬克在法國阿爾卑斯山區滑雪時發生事故,頭部撞到岩石,嚴重受創陷入昏迷。2014年1月22日,舒馬赫自發生滑雪意外後陷入昏迷已超過3週,甦醒機率降低,專家預估舒馬赫可能成為永久性植物人。但时至2014年4月5日,舒马赫发言人宣布最新消息表示昏迷连续三个月的车王逐渐有些许甦醒迹象。2014年6月16日,舒馬克的發言人肯恩表示,舒馬克已脫離昏迷狀態,並離開滑雪意外後在法國接受治療的醫院,轉至瑞士醫院。 按照德语发音,舒马赫的名应该为“米夏埃尔”。其弟拉尔夫·舒马赫也是一級方程式車手,現時在德國參與德國房車賽,所以有时候也称舒马赫为“大舒马赫”。.

新!!: 德国和迈克尔·舒马赫 · 查看更多 »

霍亨索伦王朝

霍亨索伦王朝(Hohenzollerns),為勃蘭登堡-普魯士(1415年-1918年)及德意志帝國(1871年-1918年)的主要統治家族。霍亨索伦家族起源于士瓦本公国境内的黑欣根附近,其始祖布尔夏德一世在11世纪初叶受封為索倫伯爵。領地在今上內卡河、施瓦本山和上多瑙河之間。 索倫伯爵弗里德里希三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和亨利六世的忠实支持者。1185年弗里德里希三世與聯姻,前者娶了后者的女儿索菲亚,因康拉德二世没有男性继承人。1192年,康拉德二世去世后,弗里德里希三世成為紐倫堡伯爵弗里德里希一世,此后該家族在索倫前冠以“霍亨”(意為“高貴的”)字樣,稱為霍亨索倫家族。他的兩個兒子先后继承爵位,弗里德里希四世继承索倫伯爵及紐倫堡伯爵領地,其後他於1218年將紐倫堡伯爵領地傳給他的弟弟康拉德三世。索倫伯爵是弗里德里希四世的子嗣信奉天主教的士瓦本系,而紐倫堡伯爵皆是康拉德三世的子嗣其後改為信奉新教的法蘭克尼亞系。.

新!!: 德国和霍亨索伦王朝 · 查看更多 »

霍亨斯陶芬王朝

霍亨斯陶芬家族(Hohenstaufen,Staufer)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王室,又稱為士瓦本王朝或斯陶芬家族。最初霍亨斯陶芬家族為現時德国南部士瓦本(又译為斯韋比亞)的世袭伯爵與統治家族。由腓特烈一世在1079年迎娶了皇帝亨利四世的女儿阿格尼丝公主并繼任士瓦本公爵起,是為霍亨斯陶芬王朝之始。 和皇室联姻使霍亨斯陶芬家族挤身于最高的统治阶层,而且由于阿格尼丝公主的弟弟亨利五世没有子嗣,法兰克尼亚王朝告终。霍亨斯陶芬家族即成为理所当然的皇位继承人。其後霍亨斯陶芬家族又成為法蘭克尼亞和萊因的統治家族。在12世紀,此家族在德意志政治上扮演重要角色,成為德意志「皇帝黨」勢力的首領。1138年此家族更取得德意志王位。在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和腓特烈二世統治時期,霍亨斯陶芬家族權勢最盛,與羅馬教廷展開權力鬥爭,並入侵意大利,取得意大利南方西西里王国的統治權。但在腓特烈二世死後,此家族日漸衰落。1254年德意志之霍亨斯陶芬王朝終結,1268年霍亨斯陶芬家族最后的男性后裔康拉丁在那不勒斯被斩首示众,该家族便滅絕了。.

新!!: 德国和霍亨斯陶芬王朝 · 查看更多 »

茨温格宫

茨温格宫(Der Dresdner Zwinger)位于德国城市德累斯顿,是德国的一个主要地标。.

新!!: 德国和茨温格宫 · 查看更多 »

霸王行动

王行动(Operation Overlord)为诺曼底战役的代号,是盟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功入侵德占西欧的军事行动。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始(海王星行动,Operation Neptune;亦称D日,D-Day),霸王行动正式打响。近1,200架飞机首先发动空降突袭,此后超过5,000艘舰船投入两栖攻击。当日近160,000名士兵横渡英吉利海峡,至8月底超过200万盟军士兵已成功登陆法国。 1943年5月,同盟国领导人于华盛顿召开,决定于1944年发动跨海入侵行动。美军上将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受任为盟军远征部队最高司令部总司令,英军上将伯纳德·蒙哥马利则受任为总司令,负责指挥参与本次行动的全部陆军力量。诺曼底海岸为行动目标,美军负责登陆代号为犹他和奥马哈的两处海滩,英军负责登陆与,加军负责登陆。为应对诺曼底海滩的特殊状况,盟军开发投入专项技术,包括两个人造港()及一系列特型坦克(霍巴特滑稽坦克)。在入侵发起前数月,盟军发起一系列欺敌计划,称,成功使德军对登陆日期及地点做出错误判断。阿道夫·希特勒任命德军元帅埃尔温·隆美尔负责于大西洋壁垒一带建设防御工事,以应对未来入侵。 盟军首日未能达成行动目标,但在6月26日和7月21日分别夺取瑟堡和卡昂,获取关键立足点,并由此逐渐扩展行动规模。8月8日德军发动反攻未果,近50,000名士兵陷入法莱兹包围圈。8月15日盟军入侵法国南部(代号龙骑兵行动),8月25日巴黎解放。8月30日德军全线撤往塞纳河,霸王行动就此结束。.

新!!: 德国和霸王行动 · 查看更多 »

胡戈·容克斯

胡戈·容克斯(Hugo Junkers,)為普魯士萊因省出生的男性工程師、發明家,以及容克斯飛機與發動機製造廠的創辦者。 個人生平中曾申請了多達約380項的發明專利;其中包含了關於燃氣及柴油發動機的改良、金屬建築物、飛行機等相關技術。.

新!!: 德国和胡戈·容克斯 · 查看更多 »

舍宁根

舍宁根(德语:Schöningen)是德国下萨克森州的一个市镇。总面积35.36平方公里,总人口11847人,其中男性5836人,女性6011人(2011年12月31日),人口密度335人/平方公里。.

新!!: 德国和舍宁根 · 查看更多 »

航空航天工程

#重定向 航空太空工程學.

新!!: 德国和航空航天工程 · 查看更多 »

鈾(Uranium)是一種銀白色金屬化學元素,屬於元素週期表中的錒系,化學符號為U,原子序為92。每個鈾原子有92個質子和92個電子,其中6個為價電子。鈾具有微放射性,其同位素都不稳定,并以鈾-238(146個中子)和鈾-235(143個中子)最为常见。鈾在天然放射性核素中原子量第二高,仅次于钚。其密度比鉛高出大約70%,比金和鎢低。天然的泥土、岩石和水中含有百萬分之一至百萬分之十左右的鈾。採礦工業從瀝青鈾礦等礦物中提取出鈾元素。 自然界中的鈾以三种同位素的形式存在:鈾-238(99.2739至99.2752%)、鈾-235(0.7198至0.7202%)、和微量的鈾-234(0.0050至0.0059%)。鈾在衰變的時候釋放出α粒子。鈾-238的半衰期為44.7億年,鈾-235的則為7.04億年,因此它们被用于估算地球的年齡。 鈾獨特的核子特性有很大的實用價值。鈾-235是唯一自发裂變的同位素。鈾-238在快速中子撞擊下能夠裂變,屬於增殖性材料,即能在核反應爐中經核嬗變成為可裂變的鈈-239。鈾-233也是一種用於核科技的可裂變同位素,可從自然釷元素製成。鈾-238自發裂變的機率极低,快中子撞擊可诱导其裂變;鈾-235和233可被慢中子撞击而裂变,如果其质量超过临界质量,就都能夠維持核連鎖反應,在核反应过程中的微小质量损失会转化成巨大的能量。这一特性使它们可用于生产核裂变武器与核能发电。耗尽后的鈾-235发电原料被称为貧鈾(含238U),可用做钢材添加剂,製造贫铀弹和裝甲。.

新!!: 德国和鈾 · 查看更多 »

阿基坦

阿基坦(Aquitaine),是法国西南部一個大區的名稱,共有多爾多涅省、吉倫特省、朗德省、洛特-加龍省、比利牛斯-大西洋省等行政區。.

新!!: 德国和阿基坦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戰爭 (2001年)

2001年阿富汗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2001年10月7日 - 至今對阿富汗蓋達組織和塔利班的一場戰爭,為美國對九一一事件的報復,同時也標誌著反恐戰爭的開始。聯軍官方指這場戰爭的目的是逮捕奧薩瑪·賓拉登等蓋達組織成員並懲罰塔利班對其的支援,2009年12月1日新就任的美国总统巴拉克·歐巴馬宣布在6个月内向阿富汗增兵30,000人,2011年5月1日奧薩瑪·賓拉登被美軍擊斃,2011年7月美軍开始逐步从阿富汗战场撤出,塔利班至今仍在談判。.

新!!: 德国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 · 查看更多 »

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Alpen;Alpes;Alpi;Alpe)是一座位於歐洲中心的山脈,它覆蓋了意大利北部邊界、法國東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國南部及斯洛文尼亞。它可以被细分為三個部分,從地中海到白朗峰的西阿爾卑斯山,從瓦莱达奥斯塔到布伦纳山口(奥地利和意大利交界處)的中阿爾卑斯山,從布伦纳山口到斯洛文尼亞的東阿爾卑斯山。歐洲許多大河都發源於此,水力資源豐富,為旅遊、度假、療養勝地。 阿爾卑斯山共有128座海拔超過4000公尺的山峰,其中最高峰白朗峰海拔4810.45公尺,位於法國和意大利的交界處。山脈呈弧形,長1200公里,寬130~260公里,平均海拔约3000公尺,總面積約22萬平方公里。阿爾卑斯山北邊是水氣較多的氣候,而南邊則較為乾燥,雨量很少。.

新!!: 德国和阿尔卑斯山 · 查看更多 »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

阿爾布雷希特·丢勒(Albrecht Dürer,)Müller, Peter O. (1993) Substantiv-Derivation in Den Schriften Albrecht Dürers, Walter de Gruyter.

新!!: 德国和阿尔布雷希特·丢勒 · 查看更多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或譯亞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创立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的相对论,也是質能等價公式()的發現者。他在科學哲學領域頗具影響力。因為“對理論物理的貢獻,特別是發現了光電效應的原理”,他榮獲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這發現為量子理論的建立踏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愛因斯坦在職業生涯早期就發覺經典力學與電磁場無法相互共存,因而發展出狹義相對論。他又發現,相對論原理可以延伸至重力場的建模。從研究出來的一些重力理論,他於1915年發表了廣義相對論。他持續研究統計力學與量子理論,導致他給出粒子論與對於分子運動的解釋。在1917年,愛因斯坦應用廣義相對論來建立大尺度結構宇宙的模型。 阿道夫·希特勒於1933年開始掌權成為德國總理之時,愛因斯坦正在走訪美國。由於愛因斯坦是猶太裔人,所以儘管身為普魯士科學院教授,亦沒有返回德國。1940年,他定居美國,隨後成為美國公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他在一封寫給當時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信裏署名,信內提到德國可能發展出一種新式且深具威力的炸彈,因此建議美國也盡早進行相關研究,美國因此開啟了曼哈頓計劃。愛因斯坦支持增強同盟國的武力,但譴責將當時新發現的核裂变用於武器用途的想法,後來愛因斯坦與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共同簽署《羅素—愛因斯坦宣言》,強調核武器的危險性。 愛因斯坦總共發表了300多篇科學論文和150篇非科學作品。愛因斯坦被誉为是“現代物理学之父”及20世紀世界最重要科學家之一。他卓越和原創性的科學成就使得“愛因斯坦”一詞成為“天才”的同義詞。.

新!!: 德国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 查看更多 »

阿列维派

阿列维派(Alevi)是伊斯兰教的一个独立教派,从什叶派分化而来,吸收了安纳托利亚地区苏菲主义的成分。主要分布在土耳其,在該國的人数在1500~2000万之间。另外在塞浦路斯、希腊、保加利亚也有分布。.

新!!: 德国和阿列维派 · 查看更多 »

阿勒曼尼人

阿勒曼尼人,或譯為阿拉曼人(Alamanni、Allemanni或Alemanni),這個名稱源自位在美因河上游區域的日耳曼部落同盟。最早出現在文獻中的,是在三世紀時,羅馬皇帝卡拉卡拉宣稱擊敗了阿拉曼人(Alamannicus)。該日耳曼部族的同盟原由至今未明。但以羅馬人的觀點,阿拉曼聯盟具有相當的攻擊性。就如同法蘭克人,讓羅馬人無法越過萊茵河與下日耳曼行省,後來的阿拉曼人也扮演同樣的角色,經常侵擾羅馬的上日耳曼行省。.

新!!: 德国和阿勒曼尼人 · 查看更多 »

阿图尔·叔本华

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著名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主義的開創者,其思想對近代的學術界、文化界影響極為深遠。不同于同時代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叔本華並無取消物自体,他继承了康德对物自体和表象之间的区分,認為它是可以透过直观而被认识的,並且將其确定為意志。叔本華認為,意志是独立于时间和空间的,它同時亦包括所有的理性與知识,我們只能透過沉思來擺脫它。叔本華把他著名的悲观主义哲學與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被意志所支配最终只會帶來虚无和痛苦。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啓發了日後的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

新!!: 德国和阿图尔·叔本华 · 查看更多 »

阿米尼烏斯

阿米尼烏斯(或稱阿爾米尼烏斯)(前18/17年-21年),羅馬時代著名的日耳曼政治家、軍事家及民族英雄,以在日耳曼戰爭中大敗羅馬帝國聞名。生為日耳曼部落切魯西人 (Cherusci)酋長之子,自小就已被取向親羅馬的父親送到羅馬作人質。長大後,他被授予騎士頭銜,並成為羅馬帝國輔助軍團日耳曼騎兵隊的隊長。公元9年,他在羅馬將領瓦盧斯麾下服役時,暗中潛伏策劃日耳曼起義,最後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將瓦盧斯麾下三個羅馬軍團全殲。但起義其後戰局一直僵持,阿米尼烏斯其後更於羅馬將領日耳曼尼庫斯手下小敗數場,未能取得更大戰果。公元21年,阿米尼烏斯遭被羅馬收買、來自另一日耳曼部落的刺客刺殺身亡。.

新!!: 德国和阿米尼烏斯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德国政治人物,纳粹党领袖,1933年至1945年担任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亦任纳粹德国元首。其于1939年9月发动波兰战役,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并为纳粹大屠杀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希特勒生于时属奥匈帝国的奥地利地区,在林茨长大。1913年他迁往德国,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陆军服役並受勳。1919年希特勒加入纳粹党前身德国工人党,并于1921年成为纳粹党领袖。1923年他在慕尼黑发动政变,试图夺取权力,但最终失败并被监禁。在监禁期间希特勒撰写了其自传及政治宣言《我的奮鬥》的第一册。1924年被释放后,希特勒對凡爾赛条约进行批判,宣扬泛日耳曼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共主义,以其个人魅力、演说才能及政治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同时他频繁宣称国际资本主义及共产主义为犹太人反德意志民族的阴谋。 1933年纳粹党成为魏玛共和国国会第一大党,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此后其执政联盟再次在选举中获胜,并在国会中通过《授权法》,逐渐将魏玛共和国转变为一党专制、纳粹、极权及独裁统治的纳粹德国。希特勒借口抵御一战后由英国和法国主导的不公国际秩序,试图将犹太人从德国清除,建立其理想秩序。在其当政的前六年内,德国迅速自大萧条中复苏,打破一战后欧洲各国对其作出的各种限制,吞并数个德意志民族所居住的他国领土,由此获得了相当一些德意志民族人民的支持。 希特勒试图为德意志民族获取在其他民族之上的特别“生存空间”,在外交上主张施行侵略与吞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的首要原因。他领导大规模武装扩军,并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打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使得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1941年6月,希特勒下令入侵苏联。至1941年年末,德国及其欧洲轴心国盟友已侵略占领欧洲和北非大部分地区。后来与苏联战事的不利局面及美国的加入导致德国由攻转守,并屡遭战略失败。在战争尾声阶段,1945年柏林战役期间,希特勒与其长期女友爱娃·布劳恩成婚。在他们成婚两日后(1945年4月30日),为避免被开坦克进城的苏联红军俘获,希特勒与布劳恩自杀身亡,其尸体被焚毁并被苏联红军找到。 在希特勒和其种族主义政治形态领导之下,纳粹政权屠杀了至少550万包括犹太人和身心障礙者在内的被视为劣等或不受欢迎的少数族裔。希特勒和纳粹政权亦在战争期间屠杀了近1,930万平民和战俘。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军事行动还造成了2930万军人及平民的死亡,其中平民的死亡数量为人类战争史上最高,使二战成为人类历史上死亡数量最高的战争。.

新!!: 德国和阿道夫·希特勒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希特勒之死

1945年4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在柏林的元首地堡内用手枪击中右侧太阳穴自杀身亡。: "...

新!!: 德国和阿道夫·希特勒之死 · 查看更多 »

阿赫迈底亚

阿赫迈底亚教派的旗幟 阿赫迈底亚(阿拉伯語:أحمدية;乌尔都语:احمدیہ),是一個發源於英屬印度的伊斯蘭教運動,由米尔扎·古拉姆·艾哈迈德(1835–1908)于1887年在旁遮普创立。 米尔扎·古拉姆·艾哈迈德自認篤信伊斯蘭教,卻自稱是爾薩轉世,是真主任命的穆斯林的新先知,也就是審判日的判官——馬赫迪。由於不承認不承认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位先知,因此被大多伊斯蘭教的教士認定是異端。米尔扎·古拉姆·艾哈迈德死後,由于对教派领袖的产生方法存有分歧,该教派已分裂成为两派——阿赫迈底亚穆斯林會和拉合尔阿赫迈底亚运动,但絕大多數信徒屬於前者。 目前許多主流伊斯蘭社群拒絕承認阿赫邁底亞派為伊斯蘭教教派,主流穆斯林對阿赫迈底亚信徒的迫害也經常發生。在巴基斯坦,这教派在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和穆罕默德·齐亚·哈克統治时代被政府宣布為非法,並被禁止自称穆斯林。.

新!!: 德国和阿赫迈底亚 · 查看更多 »

阿里斯·卡莱泽

阿里斯·卡莱泽(1966年- ),生于莱比锡。希腊裔德国画家。.

新!!: 德国和阿里斯·卡莱泽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计划

阿波羅計划(Project Apollo)或作阿波罗工程,港澳地區及臺灣有時稱其為太陽神計划,是美國太空總署从1961年至1972年从事的一系列載人航天任务,於1960年代的10年中,主要致力于完成载人登陸月球和安全返回地球的目标。1969年,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达成了上述目标,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踏足月球表面的人类。为了进一步执行在月球的科学探测,阿波羅計划一直延续到1970年代早期。总共耗资约240亿美元,因此有人认为,资金是美国能夠领先一步登陸月球的最大因素。 阿波羅計划是美國太空總署执行的迄今为止最庞大的月球探测計划,“阿波羅”飞船的任务包括为载人登月飞行作准备和实现载人登月飞行,已于1972年底结束。迄今(CURRENTYEAR年)40多年來还没有过其他的载人航天器离开过地球轨道。阿波羅計划详细地揭示了月球表面特性、物质化学成份、光学特性并探测了月球重力、磁场、月震等。后来的天空实验室計划和美国、苏联联合的阿波羅-联盟测试計划也使用了原来为阿波羅建造的设备,也就经常被认为是阿波羅計划的一部分。 阿波羅計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惟計划中也有过几次严重的危机,包括阿波羅1號测试时的大火造成维吉尔·格里森、爱德华·怀特和罗杰·查菲的死亡;阿波羅13號的氧气罐爆炸以及阿波羅-联盟测试計划返回大气层时排放的有毒气体都几乎使执行任务的宇航员丧命。.

新!!: 德国和阿波罗计划 · 查看更多 »

阿拉曼人

#重定向 阿勒曼尼人.

新!!: 德国和阿拉曼人 · 查看更多 »

蘇台德區問題

蘇台德區問題或苏台德区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于1938年发生在捷克斯洛伐克与纳粹德国之间的一次冲突。事件的原因是对蘇台德地區主权的争执。 至1918年为止以德意志族人为主的苏台德地区和以捷克人为主的波西米亚同属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捷克独立。1918年11月捷克军队占领了以德意志族人为多数的地区。不顾当地居民的反对,在聖日耳曼條約中苏台德地区被划分给捷克斯洛伐克。 从1933年开始以康拉德·亨莱因为首的亲纳粹的苏台德德意志族人党不断加强其自主运动。这个运动一开始只是一个地区性的内部矛盾,但是纳粹德国的扩张和霸权政治很快就开始利用这个运动,由此危及到法国和英国的安全利益。1938年3月德奧合併后苏台德区问题成为欧洲外交政治的焦点。.

新!!: 德国和蘇台德區問題 · 查看更多 »

赫尔曼·黑塞

赫尔曼·黑塞、或譯作赫曼·赫賽(Hermann Hesse,),德国诗人、小说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新!!: 德国和赫尔曼·黑塞 · 查看更多 »

赫伯特·马尔库塞

赫伯特·马尔库塞 (德語:Herbert Marcuse,),德国裔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理论家,法兰克褔学派的一员。他主要研究资本主义和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在法国五月风暴中,马尔库塞与马克思、毛泽东并称为“3M”。.

新!!: 德国和赫伯特·马尔库塞 · 查看更多 »

薩克森小瑞士

#重定向 萨克森瑞士.

新!!: 德国和薩克森小瑞士 · 查看更多 »

薩爾蘭

薩爾蘭(Saarland),原名薩爾(Saar)是德国西南部的一个联邦州,首府萨尔布吕肯,与德國莱茵兰-普法尔茨邦、法国洛林區,以及卢森堡接壤。萨尔兰州與上述各地區以及比利时的瓦隆地區等五處,共同构成,以彰顯德法雙語文化交流之在地特色。萨尔兰州的面积只有约2600平方公里,是德国除不来梅邦、汉堡和柏林外最小的一个邦;人口约100万。1999年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在该州执政至今。.

新!!: 德国和薩爾蘭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語

葡萄牙語(葡语:Português,簡稱:葡語),是羅曼語族的一種語言。葡語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七的語言,使用地區包括葡萄牙、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幾內亞比索、東帝汶和澳门,共計九個國家或地區。超過兩億人口以葡萄牙语为母語。 由於葡萄牙從15世紀和16世紀開始向外進行殖民擴張,建立了包括美洲的巴西、亞洲的澳門的殖民統治,葡萄牙語也成為某些地區最常用的第二外語,如西印度的達曼-第烏聯邦區,以及馬來西亞的马六甲州。 最古早的葡萄牙語,源於中世紀的加里西亞王國所使用的一支通俗拉丁語變體。今日的母語人口約為2.1億左右,若包含第二語言使用者則約為2.4億人,通常被列為母語人口世界第6或第7多的語言。葡萄牙語使用區域佔地相當廣泛,同時主要因為巴西眾多的人口,葡萄牙語也是南半球最多人使用的語言,和拉丁美洲僅次於西班牙語的第二大語言。 西班牙作家米格尔·德·塞万提斯曾把葡萄牙语称作“甜蜜的语言”,巴西诗人奥拉沃·比拉克则把葡萄牙语比作“última flor do Lácio, inculta e bela”,意即“拉齐奥最后一朵绚烂的野花”。 葡語界目前唯一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若澤·薩拉馬戈曾說:「世上沒有葡萄牙語這種語言,而是有很多語言使用葡語。.

新!!: 德国和葡萄牙語 · 查看更多 »

蒂宾根大学

杜賓根大學 (Eberhard Karls Universität in Tübingen)位于德国杜賓根,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在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領域都享有盛名。大學包括14個院系和30個专业,目前大約有28000名學生,男女比约為43:57。2012年入选成功第二阶段德国精英计划,成为德国11所“精英大学”之一。.

新!!: 德国和蒂宾根大学 · 查看更多 »

股票

股票(stock share)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給投資者作為公司资本部分所有權的憑證,成為股东以此獲得股息(股利),並分享公司成長或交易市場波動帶來的利潤;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新!!: 德国和股票 · 查看更多 »

铁幕

铁幕(英语:Iron Curtain)指的是冷战时期将欧洲分为两个受不同政治影响区域的界线。当时,铁幕以東的东欧属于苏联(共產主义)的势力范围,包括蘇聯、捷克斯洛伐克、波蘭、東德、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後與蘇聯鬧翻)及南斯拉夫(不與蘇聯同盟)和部份奧地利領土,這些國家為了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抗,則組成華沙公約組織。而西欧则属于美国(資本主义)的势力范围,包括英國、法國、西德、義大利、冰島、挪威、西班牙、葡萄牙、丹麥、比利時、荷蘭、愛爾蘭(中立國)、瑞典(中立國)、芬蘭(中立國但在立場上暗自傾向蘇聯)、瑞士(中立國)、奧地利(中立國)、希臘(南歐)和土耳其(南歐及小亞細亞)及其他位於西歐的微型國家(梵蒂冈)等國,這些國家組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新!!: 德国和铁幕 · 查看更多 »

铁克诺音乐

鐵克諾音樂(Techno music),又譯「高科技舞曲」,在1988年,「鐵克諾」一詞首度被用作標示音樂類型,而如今舞池上各種鐵克諾曲風五花八門,族繁不及備載,然而底特律鐵克諾(Detroit techno)仍被視為所有分支曲風的基底。 鐵克諾的成形始於兩種音樂的融合:來自白人的歐陸電音子音樂,例如Kraftwerk,以及放克(funk)、electro、芝加哥浩室(Chicago house)與電聲爵士等美國黑人音樂;除此之外,與美國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相關,充滿未來感的科幻主題也對鐵可諾影響深遠,尤其是艾文·托佛勒 (Alvin Toffler)的著作《第三波》(The Third Wave)。鐵克諾製作人始祖胡安·阿特金斯(Juan Atkins)曾說過,他之所以用「鐵克諾」來形容自己所創造的音樂風格,就是受到托佛勒發明的詞彙「鐵克諾叛客」("techno rebels")啟發所致;基於以上獨特影響元素,人們會將鐵克諾納入一種稱黑人未來派主義(afrofuturism)的美學概念。對德里克·梅(Derrick May)等製作人來說,將靈魂從肉身移轉至機械,是他們的中心思想,一種科技靈魂的表現;從這角度切入,「鐵克諾舞曲擊潰了狄奧多·阿多諾(Theodor Adorno)所認為機械化對現代意識造成的疏離效果」。.

新!!: 德国和铁克诺音乐 · 查看更多 »

野兔

#重定向 兔.

新!!: 德国和野兔 · 查看更多 »

野豬

野豬(学名:Sus scrofa)又名山豬,豬屬動物。牠們廣爲分佈在世界上,适应多种栖息环境,為雜食性。 現今肉類食糧主要來源之一的家豬,也是於8000年前由野豬馴化而成,牠是野豬下的一個亞種。野豬不僅與家豬外貌極為不同,成長速度也遠比家豬慢得多,體重亦較輕。.

新!!: 德国和野豬 · 查看更多 »

重金属音乐

重金屬音樂(Heavy metal music)是搖滾樂中的一種,通常簡稱為金屬樂(Metal),泛指所有具有金屬音樂特點的音樂風格。主要在1960年代末及1970年代初期的英國開始廣泛發展。它發源於藍調搖滾及迷幻搖滾,再從更猛烈的硬式搖滾中改良演變而來。是一種渾厚、音量大的音樂,特色是強有力的嗓音、大量高度失真的電吉他、加長的、密集快速的鼓點。整體十分具有「重量」性,與其他音樂有顯著區別,因此有「重金屬」這個稱呼出現。 1968年,在英國出現第一批重金屬樂團如黑色安息日、齊柏林飛船與深紫,1980年猶太祭司拋棄藍調元素、並統一了金屬樂音調,摩托頭將金屬與龐克搖滾融合、並猛烈提升速度與爆發力。接著陸續興起了英國重金屬新浪潮、瑞典死亡金屬新浪潮和美式金屬新浪潮等音樂運動,朝向硬核、極端、古典、憂鬱、民謠、前衛等不同方向,發展出眾多子流派。這些子流派的音樂特色都不盡相同,通常是以使用的樂器、失真音色的輕重、節奏快慢、旋律性比重、和弦、音階、唱腔、歌詞主題、樂曲結構來區分。.

新!!: 德国和重金属音乐 · 查看更多 »

自由

自由(和製漢語:,Freedom, Liberty)是一个政治哲学中的概念,在此条件下人类可以自我支配,凭借自由意志而行动,并为自身的行为负责。 学术上存在对自由概念的不同见解,在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上有所不同。自由包括各国宪法规定的言论信息自由和新闻自由,當然還有諸多的自由意志例如思想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但因學術上對於自由之概念多有不同,且自由與胡作非為僅一線之隔,因此在法律概念上則以憲法來保障人的自由權,並同時賦予其國民守護享有各該憲法保障之各種自由權利之義務。 自由在民主政治中又体现为一种精神,自由,就是对什么是正确不那么确定,但是會守護那有選擇之自由的精神。.

新!!: 德国和自由 · 查看更多 »

自由主义

自由主義(liberalism)是一種意識形態、哲学,以自由作為主要政治價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其特色為追求發展、相信人類善良本性、以及擁護個人自治權,此外亦主張放寬及免除政權對個人的控制。更廣泛地,自由主義追求保護個人思想自由的社會、以法律限制政府對權力的運用、保障自由貿易的觀念、支持私人企業的市場經濟、透明的政治体制以保障每一個公民的權利。 在現代社會,自由主義者支持以民主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為架構的自由民主制,有著開放而公平的選舉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參政權。自由主義反對許多早期的主流政治架構,例如君權神授說、世襲制度和國教制度等。自由主義的基本人權主張包括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等。在許多國家,部分持有不同观点的自由主义者從原本的保守自由主義裡脫離出來,主張政府應該藉由抽取富裕階層更多稅賦以提供人們更多的福利,創造更為平等和公平均富的社會,这被称为“社会自由主义”,亦被称作“进步自由主义”、“福利自由主义”或“改良自由主义”。 自由主義在啟蒙時代生根;到了現在,「自由主義」一詞已經包含了許多不同的政治思想,以中间派为主体,從左派至右派,支持者的政治光譜分布相當廣泛,主要流派爲中間偏左的社會自由主義和中間偏右的保守自由主義和強調個人自由的自由意志主義。.

新!!: 德国和自由主义 · 查看更多 »

自由民主党 (德国)

自由民主党(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缩写为FDP),1968年–2001年期间缩写为F.D.P.,是德国的一个经济自由主义政党,是德国政坛中历史比较悠久的政党之一。.

新!!: 德国和自由民主党 (德国) · 查看更多 »

自行車高速公路

自行車高速公路是指路面平坦寬闊、專門用於騎自行車的城市間交通線路。虽然线路兩邊不是全封閉的,但因为全程沒有交叉路口,所以不用設置紅綠燈。.

新!!: 德国和自行車高速公路 · 查看更多 »

里斯本条约

里斯本條約(Traité de Lisbonne;Tratado de Lisboa),又稱改革條約,是歐盟用以取代《歐盟憲法條約》的條約。里斯本條約已經在2007年12月13日為所有歐盟成員國簽署,並於2009年12月1日正式生效。里斯本條約旨在調整當前極需變革的歐盟在全球的角色、人權保障、歐盟決策機構效率,並針對全球氣候暖化、天然能源等政策,以提高歐盟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 前法國總統季斯卡和歐盟委員會前主席德洛爾等多位歐洲聯邦主義者認為,里斯本條約已與歐洲整合的理想不符;例如排除原有社會憲章及歐盟國旗和國歌。里斯本條約務實與妥協的做法也為將來條約運作帶有不確定性,例如雖設立了常設主席和外交代表,成員國各有不同想法和意見。條約也容許成員國自行決定加入或退出個別條款,影響歐盟未來的整合進程。 歐盟各國政府代表簽署里斯本條約前,歐盟對內部面臨整合半個世紀來因憲法危機所引起的最大困局,對外則面對美國為首的全球化和新興經濟體,如俄羅斯、中國、南非、巴西和印度等國迅速崛起。為了進一步凝聚和爭取內部人民對歐洲整合的支持,歐盟發展策略明顯轉為因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外在環境的挑戰有跨國反恐、能源問題、全球暖化、提升歐盟競爭力以及創造就業等問題。 歐盟通過里斯本條約的政治經濟意義是因應歐盟目前面臨困境的一個計劃。在推動歐洲統合同時,所有國家須讓出部分國家主權的爭議、各國利益的調和,里斯本條約中許多具體措施將有助歐盟運作與決策,將成為未來整合的推動力。但里斯本條約中仍因若干國家特殊利益考量而有所妥協讓步,並留下許多「灰色地帶」,將為統合的進程帶來很多不確定性。.

新!!: 德国和里斯本条约 · 查看更多 »

金熊奖

金熊獎(Goldener Bär)是柏林影展每年頒發的最大獎,被認為是電影界最高榮譽之一,由該屆評審團從正式競賽單元中評選而出。 金熊獎自1951年開始頒發,一開始是由德國籍評審團選出,1952年至1955年間則是由觀眾票選,1956年起至今皆是邀請國際影人組成評審團。獎項的象徵採用熊是因為這是柏林的代表動物,包括柏林市徽與市旗上皆有熊的圖案。.

新!!: 德国和金熊奖 · 查看更多 »

蕨类植物

蕨類植物門是植物界中的一門,約有兩萬個左右的物種,屬於維管束植物。 蕨類植物(羊齒類植物)比起較原始的石松門多了真正的葉子,但比起較進化的種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則缺少了種子。和所有的維管植物一樣,蕨類植物有著一個世代交替的生命週期,由雙套的孢子體和單套的配子體兩者循環著。和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不同的,配子體是一游離的器官。蕨類植物典型的生命週期如下:.

新!!: 德国和蕨类植物 · 查看更多 »

腓特烈·威廉四世

腓特烈·威廉四世(Friedrich Wilhelm IV von Preußen,),霍亨索伦王朝的普鲁士国王,1840年至1861年在位。.

新!!: 德国和腓特烈·威廉四世 · 查看更多 »

艺术新闻

《艺术新闻/中文版》是国际艺术媒体The Art Newspaper的中文版本,由现代传播集团与国际出版社 Umberto Allemandi 于 2013 年 3 月合作推出,是一份以中文出版的全球艺术报道的视觉艺术月刊。《艺术新闻/中文版》的印刷版随现代传播旗下的《周末画报》和《艺术界》一同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艺术新闻”每日更新。《艺术新闻/中文版》的创刊主编为叶滢,出版人为曹丹,助理出版人为安娜。 《艺术新闻/中文版》与纽约亚洲协会、佳士得等国际艺术机构和拍卖行联合举办了多次艺术论坛,探讨国际与中国艺术生态的融合与演进。 《艺术新闻/中文版》的出版正逢苏富比、佳士得拍卖行进入中国市场,其时中国收藏家在纽约、伦敦以及香港等国际艺术交易中心频频出手高价购藏中国传统以及西方现当代艺术珍品,中国与海外艺术市场的交易空前活跃。《纽约时报》中文网在报道中国藏家在国际艺术市场的高频率出现,以及中国艺术展览在西方博物馆更多亮相时,也提到《艺术新闻/中文版》的创刊正逢其时。 从2014年开始,《艺术新闻/中文版》创立“艺术新闻亚洲艺术贡献奖”,表彰和推荐亚洲和华语地区在艺术创作、展览以及研究方向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艺术项目和艺术机构。2014年的年度颁奖在亚洲协会香港中心举行,2015年的颁奖典礼在上海民生21世纪美术馆举办。.

新!!: 德国和艺术新闻 · 查看更多 »

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缩写为AIDS,音译为艾滋病),源自于一种反轉錄病毒——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缩写为HIV)感染后,导致免疫系統被破壞,逐漸成為許多伺機性疾病的攻擊目標,进而促成多種臨床症狀New disease baffles medical community, J. L. Marx, Science, 2003, 217 (4560): 618–621. 。 HIV為脆弱的RNA病毒,如暴露在空氣中,依照病毒量多寡会在幾秒鐘至幾分鐘之內全數死亡。HIV特性原本即特別脆弱且不能接觸空氣,HIV的感染大多於較封閉環境,如血管裡面傳播(輸血/共用針筒方式等), 陰道或肛門直腸的環境(如無套陰交、肛交),透過潛藏在血液、精液、陰道分泌液、母乳等傳染,不包括唾液, 汗液, 尿液或其他體液。一般情况下,接吻不会造成感染HIV。 愛滋病與HIV感染兩者,具有本意上的不同。HIV感染後,若獲得控制(有些不須藥物即可控制)、或在發病前的潛伏期,HIV病患則為HIV帶原者。唯病發後之相關症狀,則稱為愛滋病。.

新!!: 德国和艾滋病 · 查看更多 »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苏联与納粹德國在莫斯科所秘密签订之互不侵犯條約,目標是初步建立蘇德在擴張之間的友誼與共識,並導致波蘭被瓜分。条约也称为苏德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或希特勒—斯大林条约。.

新!!: 德国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查看更多 »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縮寫:BBC;又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以強調其公營地位)是英国的一家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且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广播业务。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服务。.

新!!: 德国和英国广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英语

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言,诞生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如今具有全球通用语的地位。“英语”一词源于迁居英格兰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而“盎格鲁”得名于临波罗的海的半岛盎格里亚(Anglia)。弗里西语是与英语最相近的语言。英语词汇在中世纪早期受到了其他日耳曼族语言的大量影响,后来受罗曼族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影响。英语是将近六十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最常用的语言,也在加勒比、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母语人口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跟學習者最多的第一外語,是联合国、欧盟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日耳曼族语言,至少70%的日耳曼语族使用者说英语。 英语有1400多年的发展史。公元5世纪,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们的各种盎格鲁-弗里西语方言带到了大不列顛島,它们被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后期的诺曼征服,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影响。15世纪末伦敦对印刷机的采用、《钦定版圣经》的出版及元音大推移标志了近代英语的开端。通过大英帝国对全球的影响,现代英语在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印刷和电子媒体,随着美国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对话中居领导地位的世界語言。它还是许多地区和行业(如科学、导航、法律等)的通用语。 现代英语和很多其他语言相比屈折变化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语序来表达复杂的时态、体和语气,以及被動語態、疑问和一些否定。英语的各种口音和方言在发音和音位方面有显著差异,有时它们的词汇、语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能基本无碍地沟通交流。.

新!!: 德国和英语 · 查看更多 »

苔藓植物门

苔蘚植物門是一種一般在1到10公分高左右的微小且柔軟的植物,但也有些物種會比較高大。只要有潮濕的環境與陽光照射就能輕易生長,沒有花朵或種子,有附蓋住細韌莖部的葉子。在一些時間裡,苔蘚會產生孢子囊,長在莖部的上端,如鳥喙一般。 苔蘚植物門約有1萬個物種。之前,地錢和角苔也被歸類於苔蘚植物門之中,但現在這兩個類群則被放在屬於它們自己的門裡面。.

新!!: 德国和苔藓植物门 · 查看更多 »

雨果博斯

果博斯(Hugo Boss AG)是一個德國的時尚品牌,主攻中價位男裝成衣及配件,創辦人是Hugo Ferdinand Boss(1885–1948)。.

新!!: 德国和雨果博斯 · 查看更多 »

雷根斯堡

雷根斯堡(Regensburg),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直辖市,是上普法尔茨行政区和雷根斯堡县的首府,天主教雷根斯堡教区主教的驻地。雷根斯堡位于上巴伐利亚,多瑙河与雷根河的交汇处,向西北约88千米是纽伦堡,向南约104千米是慕尼黑,向西南约113千米是奥格斯堡,面积80.7平方公里,人口145,465(2015年12月31日),是继慕尼黑、纽伦堡、奥格斯堡、维尔茨堡之后的巴伐利亚州第五大城市。雷根斯堡的支柱产业是加工工业,包括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和微电子等。 雷根斯堡老城于2006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

新!!: 德国和雷根斯堡 · 查看更多 »

電子音樂

電子音樂,亦簡稱電音,是使用電子樂器以及電子音樂技術來製作的音樂;而創作或表演這類音樂的音樂家則稱為電子音樂家。一般而言,使用電子機械技術與使用電子技術製作的聲音是可以區別的。"The stuff of electronic music is electrically produced or modified sounds.

新!!: 德国和電子音樂 · 查看更多 »

老卢卡斯·克拉纳赫

老卢卡斯·克拉纳赫(Lucas Cranach der Ältere,)是德国重要的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他的儿子小卢卡斯·克拉纳赫也是杰出的画家。 C Category:信义宗.

新!!: 德国和老卢卡斯·克拉纳赫 · 查看更多 »

耶和華見證人

耶和華見證人(Jehovah's Witnesses)是一個獨立的宗教團體,在1870年代末查尔斯·泰兹·罗素在美国賓夕法尼亞州的匹兹堡發起,直至1931年一次大會上,才根據聖經《以賽亞書 43:10》“耶和華說:‘你們是我的見證人,是我所揀選的僕人。’”取名為耶和華見證人。 耶和華見證人的最高機構為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總部的中央長老團,其官方出版之守望臺聖經書社强調耶和華見證人的信仰完全基於聖經,無論是教義內容、生活準則、傳道方式都恢復了公元一世紀的基督教。一些宗教人士聲稱其為異端教派,此乃相較於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的信仰,但其本身並不贊同“異端教派”的說法,《耶和華見證人簡介》。 耶和華見證人認為信仰應完全依據《聖經》,強調聖經的主題-上帝的王國,只有上帝的王國能真正解決人類的難題。 對耶穌基督的理解與傳統基督教主張存在較大差别,經常強調傳道與上帝的救贖安排。.

新!!: 德国和耶和華見證人 · 查看更多 »

耕地

耕地在地理學上是指可以用來種植農作物的土地。 地球上1億480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中大約有3100萬是可耕地,但目前可耕地面積正以每年10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流失。而耕地流失的主因是森林開伐,目前森林開伐主要發生在熱帶地區過度開發的雨林中。森林開伐有時甚至會導致荒漠化,例如馬達加斯加的中央高原上因為過度的游耕已導致嚴重的荒漠化。 另一個較小但是重要的原因是河川的治水工程,河岸邊的耕地因為缺乏河水帶來的泥土不能回填遭侵蝕的部份,耕地進而慢慢流失。而很大部分的耕地都位於許多大河的週邊,例如尼羅河、密西西比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黃河、長江、亞馬遜河、恒河和萊茵河。 肥沃的耕地都曾經過河流或是海洋的沉積物累積。近代由於治水工程的控制,河流氾濫已經不太常見了,這讓耕地上的集約農業足以支持地球上龐大的人口。 尼羅河的河岸會定期的氾濫,並在河岸上留下肥沃的淤泥,而這污泥是絕佳的肥料。就算土地已經被過度耕種且養分已耗盡,隔年氾濫的污泥仍然可以使耕地恢復地力。在有防洪控制的地區雖然能夠提供人類更舒適的環境,但是也會對耕地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新!!: 德国和耕地 · 查看更多 »

选帝侯

选帝侯(德语:Kurfürst,复数为Kurfürsten,"kur"意为“选择”,"Fürst"意为“诸侯”。)指七个有选举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利的诸侯。包括科隆大主教、美因茨大主教、特里爾大主教、萊茵-普法爾茨伯爵、薩克森-維騰堡公爵、勃蘭登堡藩侯與波希米亞國王。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此一封號仍為德意志帝國所使用。.

新!!: 德国和选帝侯 · 查看更多 »

F1世界车手冠军列表

F1车手世界冠军(Formula One World Drivers' Championship ,WDC)是由国际汽联颁发的用以奖励在一个赛季中最为成功的车手。这一奖励的归属取决于车手在各个分站赛中的表现,并依靠积分系统反映在车手积分榜上。 年度车手冠军第一次颁发是在1950年,朱塞佩·法雷纳赢得了该奖项。第一个多次赢得车手世界冠军的是阿尔贝托·阿斯卡里,他取得了1952年和1953年的车手世界冠军。最近的车手世界冠军是刘易斯·汉密尔顿,他在2008年第一次赢得了世界冠军并且在2014,2015和2017年取得世界冠军。 在已有的64个赛季中的27个赛季,冠军车手是在最后一场比赛才赢得年度车手世界冠军。最快获得世界冠军的是米夏埃尔·舒马赫,他在2002赛季提前6站就赢得了年度车手冠军。 至今总共有33位不同的车手赢得过世界冠军(截止2016-12-2),其中德国传奇车王米夏埃尔·舒马赫赢得了7个世界冠军(含五连冠)为世界之最。他还保持者最多连胜纪录,他在2000-2004取得了五连冠。英国有着10位世界冠军,位居所有国家之首。33位获得过世界冠军的车手中有20位仍然在世(最近去世的是约翰·瑟蒂斯)。.

新!!: 德国和F1世界车手冠军列表 · 查看更多 »

F·W·穆尔瑙

#重定向 F·W·穆瑙.

新!!: 德国和F·W·穆尔瑙 · 查看更多 »

G20峰会

#重定向 二十國集團.

新!!: 德国和G20峰会 · 查看更多 »

Gamescom

Gamescom(風格化書寫為gamescom,在中文地区又被称为“科隆游戏展”或“GC展”)是一個在德國科隆舉行的年度遊戲交易展覽會。展覽會由Bundesverband Interaktive Unterhaltungssoftware組織舉辦。許多遊戲開發者都利用該展覽會展示他們即將發行的電子遊戲和相關的硬件設備。 按照展會佔地和參觀人數計算,Gamescom是全歐最大的遊戲活動。根據其2014年數據,共有340,000參觀者、超過6,000位記者和來自88個國家共635個參展商參加了展會。若按照總入場人數計算,德國Gamescom為世界第三的遊戲展,僅次於美國E3遊戲展及日本東京電玩展。德國Gamescom與美國E3遊戲展及日本東京電玩展並列為世界三大遊戲展。.

新!!: 德国和Gamescom · 查看更多 »

Piranha Bytes

Pluto 13 GmbH,商号Piranha Bytes,是一家德國遊戲開發商,以哥特王朝系列聞名。 最早於1997年10月12日,由Alex Brueggemann,Michael Hoge,Stefan Nyul和Tom Putzki創立了Piranha Bytes Software GmbH。而在1999年,Piranha Bytes Software GmbH成為了Phenomedia AG的全資子公司。經過2002年母公司的財務醜聞和破產之後,MBO將哥特王朝系列的版權轉讓給新成立的Pluto 13 GmbH。 所有股東均為Pluto 13 GmbH的僱員。 2007年5月22日,Piranha Bytes宣布與她的前發行人JoWooD分離。 《哥特王朝 3:被遺忘的神》是Piranha Bytes第一個未完成開發的哥特王朝系列。 2007年6月18日,宣布Piranha Bytes和Deep Silver將在未來合作。 2011年JoWooD娛樂公司破產後,Piranha Bytes與收購JoWooD北歐運動會的公司簽署了新的分銷協議。 在Gamescom 2010上,宣佈《崛起2:黑暗水域》於2012年4月27日發布,,《崛起3:泰坦之王》則於2014年8月12日發布。 2015年7月,Piranha Bytes發布了由THQ Nordic出版名為《ELEX》的科幻角色扮演游戏,於2017年10月17日發布。.

新!!: 德国和Piranha Bytes · 查看更多 »

PUMA

PUMA(彪馬)是一間源自德國,以生產鞋與運動服為主等體育用品的大型跨國公司,為開雲集團旗下品牌。主要對手有耐吉、愛迪達、新百倫及安德阿莫等。PUMA的鞋與服飾在嘻哈塗鴉文化中,無論是美國內外,都受到極度歡迎。PUMA也與愛迪達同為1970與1980年代嘻哈文化代表物之一,至今日還是流行文化的象徵 。.

新!!: 德国和PUMA · 查看更多 »

SAP公司

SAP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瓦尔多夫的软件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企业资源管理软件。该公司是歐洲最大的軟件企業,在130个国家设有地区办事处,在190个国家拥有超过335,000名客户。该公司股票是欧洲Stoxx 50股票市场指数的成分股。.

新!!: 德国和SAP公司 · 查看更多 »

T-4行动

T-4行动(Aktion T4)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Sandner (1999): 385 (66 in PDF) Note 2.

新!!: 德国和T-4行动 · 查看更多 »

Ubisoft Blue Byte

Ubisoft Blue Byte(原名为Blue Byte Software),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的游戏开发商和发行商,成立于1988年。该公司於2001年被育碧公司收购。.

新!!: 德国和Ubisoft Blue Byte · 查看更多 »

V-2火箭

V-2火箭是指纳粹德国在二战中研制的一种短程彈道导弹,也是世界上最早投入实战使用的弹道导弹。其目的在于从欧洲大陆直接准确地打击英国本土目标。.

新!!: 德国和V-2火箭 · 查看更多 »

X射线

--(X-ray),又被称为爱克斯射线、艾克斯射线、伦琴射线或--,是一种波长范围在0.01纳米到10纳米之间(对应频率范围30 PHz到30EHz)的电磁辐射形式。X射线最初用于医学成像诊断和X射线结晶学。X射线也是游離輻射等这一类对人体有危害的射线。 X射線波長範圍在較短處與伽馬射線較長處重疊。.

新!!: 德国和X射线 · 查看更多 »

柏林

柏林(Berlin,)是德国首都,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现有居民约340万人。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弗尔河流经该市。柏林也是德国十六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僅有的三個城市州份。 柏林是欧盟區內人口第3多的城市(歐盟區人口最多的都市是法國的巴黎,其次是英國的倫敦)以及城市面积第8大的城市。它是柏林-勃兰登堡都会区的中心,有来自超过190个国家的5百万人口。地理上位于欧洲平原,受温带季节性气候影响。城市周围三分之一的土地由森林、公园、花园、河流和湖泊组成。据有关统数据统计,柏林总人口共有3,405,259人。 该根據考古发掘,柏林地區在八萬年前( 舊石器时代晚期市)已经有人類活動。該第一次有文字记载是在13世纪,柏林连续的成为以下这些国家的首都:普鲁士王国(1701年-1870年)、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納粹德國(1933年-1945年)。在1920年代,柏林是世界第3大自治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被分割;东柏林成为东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实上成为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飛地,被柏林墙围住。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该市重新获得全德国首都的地位,驻有147个。 柏林无论是从文化、政治、传媒还是科学上讲都称的上是世界级城市。该市经济主要基于服务业,包括多种多样的创造性产业、传媒集团、议会举办地点。柏林扮演欧洲大陆上航空与铁路运输交通枢纽的角色,同时它也是欧盟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主要的产业包括信息技术、制药、生物工程、生物科技、光学电子、交通工程和可再生能源。 柏林都会区有知名大学、研究院、体育赛事、管弦乐队、博物馆和知名人士。城市的历史遗存使该市成为国际电影产品的交流中心。该市在节日活动、建筑的多样化、夜生活、当代艺术、公共交通网络以及高质量生活方面得到广泛认可。柏林已经发展成一个全球焦点城市,以崇尚自由生活方式和现代精神的年轻人和艺术家而闻名。.

新!!: 德国和柏林 · 查看更多 »

柏林-泰格尔奥托·利林塔尔机场

柏林-泰格尔“奥托·利林塔尔”机场(Flughafen Berlin-Tegel „Otto Lilienthal“,),简称柏林-泰格尔机场,是德国首都柏林的主要国际机场,以该国航空先驱奥托·利林塔尔的名字命名,位于柏林市区西北的泰格尔,为目前柏林两个商用机场中最繁忙的一个。其独特的六边形空心航站楼设计使得乘客从飞机进入航站楼的步行距离最短只有30米。在2010年,泰格尔机场共发送旅客约1500万人次,以客运量计,规模排名德国第四(次于法兰克福、慕尼黑及杜塞尔多夫).

新!!: 德国和柏林-泰格尔奥托·利林塔尔机场 · 查看更多 »

柏林圍牆

柏林圍牆(Berliner Mauer)是德国分裂期间,东德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全封闭的边防系统。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67.8公里,最初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東德政府稱此牆為“反法西斯防衛牆”(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或“强化边境”(Befestigte Staatsgrenze),其目的是阻止东德居民逃往西柏林以前往西德。由于柏林墙把西柏林地区如孤岛一般包围封锁在东德范围之内,因而也被称之为“自由世界的橱窗”(Schaufenster der freien Welt)。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也成为了分割东西欧的铁幕的一个象征。 柏林墙的建立是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之间冲突导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原德國首都柏林被分割為東柏林與西柏林;柏林墙修建之前,约有350万东德居民逃离苏联占领区以及之后的东德和东柏林地区,其中1949年到1961年间约260万人。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波兰人和捷克斯洛伐克人也把柏林视为通往西方的通道。他们中的许多人通过西柏林前往西德和其他西欧国家。柏林墙修建后在1961至1989年间这类逃亡被大幅限制下来,约有5000人在此期间尝试翻越柏林墙。1960年起《开枪射击令》生效,东德边防军允许对非法越境者开枪射击,此举于1982年甚至通过立法被合法化。据截止2009年的统计,被枪杀人数约在136至245人之间,确切死亡人数目则不得而知。 1989年东欧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政治变革,邻国波兰和匈牙利政府的政策也发生了变化。在数周的抗议活动后,1989年11月9日东德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西德以及西柏林,当晚柏林墙因故在东德居民的压力下被迫开放。随后数周中欣喜的人群凿下柏林墙作为纪念品,1990年6月东德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柏林墙的倒塌为结束东德共產党的独裁统治,东德政府的倒台以及两德统一铺平了道路,一年后的1990年10月3日两德最终统一。.

新!!: 德国和柏林圍牆 · 查看更多 »

柏林動物園

柏林動物園(Zoologischer Garten)是德國的第一個動物園。建於1844年。 動物類別數目:1700種 動物數目:16000隻.

新!!: 德国和柏林動物園 · 查看更多 »

柏林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又名為「Berlinale」)是一個在德國柏林舉行的影展,該影展與義大利的威尼斯影展、法國的坎城影展並列為世界三大藝術影展之一。 柏林电影节也是各大传媒的盛事,每年大约有15,000名的专业参与人员,其中来自世界76个不同国家的记者多达3,500名。2004年2月5日到15日举行的第54届柏林电影节参展影片有3,117部。.

新!!: 德国和柏林国际电影节 · 查看更多 »

柏林电视塔

柏林电视塔(Berliner Fernsehturm),柏林电视塔位于柏林东区的中心,靠近亚历山大广场,共高368米,是德国最高建筑物同时也是欧洲第四高的建筑物。在1969年建成时曾是世界第二高电视塔同时每年超过100万人次的游客 也属于 德国十大最受欢迎的景点。 在1965年至1969年之间由原民主德国的德国邮政在历史性的柏林中心(中间区域部分)建成了这座具有国际风格的电视塔。在1969年十月三日正式开放。该建筑超过城市西部建于1920年老的柏林无线电发射塔达220米。作为象征以及地标它影响着城市的天际线。在柏林公司的开业典礼时除了使用勃兰登堡门,胜利柱以及国会大厦时,也经常使用电视塔作为首都的象征。 在内部被称为 „电信发射塔 32“的建筑物主要功能除了用于发射各种广播和电视信号外,还作为观景塔包括203米的酒吧以及旋转餐厅。因此柏林电视塔也成为各项活动的举办地。这座深深影响着城市的建筑也经历了重大的标志性变革。曾近是原民主德国政治上的国家标志,在两德统一后成为的柏林统一象征由于其简约以及经典的建筑风格,人们在国际上越来越多将其作为柏林和德国的标志。在1979年民主德国将柏林电视塔作为文物保护建筑,在德国统一后继续保持。 柏林电视塔的观光台设在204米处,在天气晴朗时可以看到42千米远,旋转餐厅在观光台上部,原为每小时旋转一圈,1990年改为每30分钟转一圈,电梯到达观光台需时40秒。.

新!!: 德国和柏林电视塔 · 查看更多 »

柏林西非會議

柏林西非会议(英语:Berlin Conference,意指柏林会议;德语:Kongokonferenz,意指刚果会议)由欧洲强国在1884年至1885年与德国柏林举行,以准备她们在非洲建立殖民地与发展贸易。与会国最后达成了柏林会议总议定书,正式开始瓜分非洲。.

新!!: 德国和柏林西非會議 · 查看更多 »

柏林航空

柏林航空(全称柏林航空服务两合公司,Air Berlin PLC & Co.)是仅次于汉莎航空的德国第二大航空公司。 其总部设于柏林, 广泛经营从德国飞往地中海、加那利群岛和北非等假日航点,以及欧洲一些主要城市的半廉价航空服务。它的基地是柏林—泰格尔机场於2012年起转场至柏林勃兰登堡国际机场;枢纽机场则包括杜塞尔多夫国际机场、纽伦堡机场及帕尔马的颂圣若安机场。 柏林航空的母公司柏林航空集团是一家拥有8400名雇员 的上市公司(FSE:,ISIN为GB00B128C026)。柏林航空总共有2700名雇员,其中总部1200名,截止2006年柏林航空是柏林地区最大的企业之一。 柏林航空在2008年共运送旅客2860万人次。 2012年3月20日,柏林航空正式加入寰宇一家,成為聯盟中第五位來自歐洲的成員航空公司。2017年8月15日,因連年虧蝕加上大股東阿提哈德航空停止提供資金支持,柏林航空申請破產保護。漢莎航空收購旗下子公司尼基航空和瓦爾特航空的全部資產。柏林航空於2017年10月28日正式停止營運。.

新!!: 德国和柏林航空 · 查看更多 »

柏林自由大学

柏林自由大学(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 FU Berlin)成立于1948年12月4日,前身為柏林大學,主校址位于柏林(Berlin-Dahlem)。為德國首都地區四所大学中规模最大,也最先赢得德国精英大学的称号的大學。德國之聲更以「名师驻足的柏林自由大学」為題進行報導。 2006年1月,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和科学委员会公布德国精英大学候选名单,柏林自由大学位列其中。2007年10月19日,德国首轮第二批“精英大学”评选最终揭晓,柏林自由大学正式成为德国九所精英大学之一。2012年,柏林自由大学繼續当选為德国11所“精英大学”之一。.

新!!: 德国和柏林自由大学 · 查看更多 »

柏林洪堡大學

柏林洪堡大學(德語: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HU Berlin),是德國首都柏林最古老的大學,於1809年由普魯士教育改革者及語言學家威廉·馮·洪堡及弟弟亚历山大·冯·洪堡所創立,是第一所新制的大學,拥有十分辉煌的历史,對於歐洲乃至於全世界的影響都相當深遠,該校後因二戰緣故,而與柏林自由大學誕生關聯密切。柏林洪堡大学2012年6月入选为11所德国“精英大学”之一。.

新!!: 德国和柏林洪堡大學 · 查看更多 »

查理大帝

#重定向 查理曼.

新!!: 德国和查理大帝 · 查看更多 »

查理六世 (神圣罗马帝国)

查理六世(Karl VI,),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查理六世,Charles VI)、罗马人民的国王(称卡尔六世,Karl VI)(1711年-1740年在位),匈牙利国王(称卡罗伊三世,III.

新!!: 德国和查理六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查理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

查理四世(捷克语:Karel IV.

新!!: 德国和查理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捷孚凯

捷孚凯(Gesellschaft für Konsumforschung,即“消费者調查公司”),是一家德国市场研究公司。.

新!!: 德国和捷孚凯 · 查看更多 »

捷克

捷克共和國(Česká republika),通稱捷克(Česko),是一個中歐地區的內陸國家,其前身為捷克斯洛伐克,於1993年與斯洛伐克和平分離。.

新!!: 德国和捷克 · 查看更多 »

条顿堡森林战役

条顿堡森林战役(Battle of the Teutoburg Forest),又譯条陀堡森林战役、条陶堡森林戰役。奧古斯都統治時期日耳曼人反对罗马占领军的一次战役。 奧古斯都(屋大維)統治時期,羅馬大舉入侵日耳曼尼亚,一直征服到易北河附近。5年羅馬在萊茵河以東設置日耳曼行省,總督瓦魯斯試圖引進羅馬的租稅與法律制度,引起日耳曼人強烈不滿,遂於9年爆发起义。普布利烏斯·昆克蒂利烏斯·瓦盧斯率領罗马三個軍團鎮壓,分別是第十七、十八、十九軍團,日耳曼人在凯路斯奇族的阿尔米尼烏斯領导下,阿尔米尼乌斯成功將瓦鲁斯及三個羅馬軍團引誘至萊茵河以東的条顿堡森林地带,罗马遭受伏埋全軍覆沒,统帅瓦鲁斯自杀。.

新!!: 德国和条顿堡森林战役 · 查看更多 »

東德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简称「民主德国」(德語縮寫:DDR)、「東德」或「民德」,是存在于1949年到1990年的一个中欧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10月7日在德国苏占区成立,首都为东柏林。民主德国位于现今德国的东北部,面积为107,771平方公里,与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波兰接壤,北部为波罗的海。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时与西德合併。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被大多数人视作苏联的一个卫星国。1948年苏联占领当局将权力移交给德国的共产党领导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随后在1949年成立。东德人口的很大一部分都不认同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体制,1953年发生了六一七事件,苏联驻德部隊参与了镇压。东德成立初期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外逃问题,在1950年代有270万东德居民由于政治或经济因素非法越境到西德。除建立两德边境外,1961年东德政府沿西柏林边境修建了柏林墙以阻止东德居民通过西柏林逃往西方,并对越境者加以射杀。另外,东德的国家安全部——史塔西对整个社会的异见者和社会活动进行着严密的监控和压制。国家教育机构被要求按照马列主义的原则培养社会主义特性的人才。政治权力在1989年前由德国统一社会党掌握,其对各岗位的干部选拔政策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其他政党仅能通过统一社会党领导的国家阵线参与政治活动。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经济体制为计划经济,依照五年计划组织生产并分配消费品。其国民经济高度国有化,对先前的私有企业进行了强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以人民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贸易组织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等集体生产单位替代。东德建立了就业保障制度,且与西德相比具有较高的妇女就业率,东德也成为了当时东方阵营中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国家对日用消费品采取補貼措施以降低物价,然而国民经济无法满足居民对部分食品和高档消费品的需求,不得不通过从西方进口,同时增加了国家的债务。 政治上的不民主以及经济上的问题导致了东德居民的不满情绪,在昂纳克拒绝效仿苏联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后,东德的离境人数开始增加,并爆发了持续的抗议活动。1989年发生了一场非暴力的革命,当时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領導的苏联政府拒绝干涉这一事件。这场革命结束了统一社会党专制,次年举行了自由选举,随后--国际协商签订了《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最後东德于1990年10月3日併入西德成为一个统一的德国。.

新!!: 德国和東德 · 查看更多 »

東法蘭克王國

東法蘭克王國(德語:Ostfrankenreich)為中歐的一個君主制國家,存在時間為843年至10世紀。.

新!!: 德国和東法蘭克王國 · 查看更多 »

東方集團

東方集團为冷战期间西方阵营对中欧及东欧的前社會主义国家的称呼,其范围大致为苏联及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与这一称呼类似的“苏联集团”和“蘇東集团”同样代指与苏联同盟的国家,但这两者通常也包括中东欧之外的国家。 1949年时,東方集團包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波兰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等社會主义國家。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虽然也是社會主義国家,但因为和苏联有矛盾,1949年时被逐出了東方集團。雖然1955年南斯拉夫與苏联关系正常化,但南斯拉夫并没有重新加入東方集團。.

新!!: 德国和東方集團 · 查看更多 »

松屬

松树(Pinus)植物是常绿乔木。但有些种却是灌木。松树的木质轻,木纹独特,经常用于家具制作。 几十年来松树被当作快速生长的人工 森林树种广为种植,因此它是采伐后林地的代替树种。松树对于采矿特别重要,因为它的木材纤维长,在受压断裂之前会发出声响。通常矿工会用松树木搭建支架,一方面起支撑作用,一方面可以对塌方起到警报的作用。 松树嫩枝上长有针叶。而每条嫩枝上的针叶数(两,三,四或五)是判断该树种的特征之一。中欧的本地松树种:.

新!!: 德国和松屬 · 查看更多 »

松柏門

松柏門(学名:Pinophyta)又名毬果植物門,是植物界裡13或14個門之中的一個,屬於裸子植物,為結有毬果的維管束植物;其中所有已滅絕的物種都是木本植物,現存的大部份是樹木,但有少部份為灌木。典型的松柏門植物包含有香柏、柏、花旗松、冷杉、刺柏、貝殼杉、落葉松、松、紅杉、雲杉和紅豆杉等Campbell, Reece, "Phylum Coniferophyta."Biology.

新!!: 德国和松柏門 · 查看更多 »

杜塞尔多夫

杜塞尔多夫(Düsseldorf),是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首府,位于莱茵河畔。杜塞爾多夫市区人口约58万人,是德国广告、服装和通讯业的重要城市。杜塞爾多夫也是德國最大的海外日本人聚居地,市内有许多日资公司設立。杜塞尔多夫也是19世纪德国诗人海因里希·海涅的出生地。杜塞爾多夫位於萊茵-魯爾都會區(Metropolregion Rhein-Ruhr)核心地帶,該都會區人口超過1,100萬人。杜塞爾多夫位於藍香蕉範圍內,是5家财富世界500强公司與幾間德國DAX指數公司總部的所在地。 著名的美術學院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設立在此,其電子及實驗音樂影響廣泛。因萊茵河流經杜塞爾多夫,所以杜塞爾多夫是萊茵河狂歡節活動據點。每年7月有超過450萬人參觀萊茵河狂歡節。 杜塞爾多夫為德國人口第七多的城市,城市區人口達150萬。杜塞爾多夫在2012年美世生活質素調查中名列世界第六位,僅次於維也納、蘇黎世、奧克蘭、慕尼黑、溫哥華。 河水會上漲係冬天, 會上漲至地面 覆蓋河岸店鋪。 近年發展迅速,不少店鋪林立, 冬天全都被河水覆蓋了。.

新!!: 德国和杜塞尔多夫 · 查看更多 »

杜塞尔多夫机场

杜塞尔多夫机场(Flughafen Düsseldorf,),是德国第三大机场,位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首府杜塞尔多夫,距离杜塞尔多夫市中心约8公里。该机场也是德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城市群莱茵-鲁尔区的主要机场。.

新!!: 德国和杜塞尔多夫机场 · 查看更多 »

杜伊斯堡

杜伊斯堡(德語:Duisburg )位于鲁尔区西部的下莱茵。它是杜塞尔多夫行政区里的一个獨立市,同时也是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第五大城市。 杜伊斯堡-鲁罗尔特港,其市中心坐落在鲁罗尔特区,是欧洲最大的内陆港。杜伊斯堡市内一所大学于2003年和临近的埃森大学重组为杜伊斯堡-埃森大学。.

新!!: 德国和杜伊斯堡 · 查看更多 »

栎属

栎属(又稱麻櫟屬,俗名橡树、櫟樹或柞树)是壳斗科的一个属。栎属有600个种,其中450种来自栎亚属和150则是青剛櫟亞屬。它们分布在北半球地区,主要是北美洲 並且在中文名字上橡樹,常會和熱帶地區的“橡膠樹”混淆,所以在中文名上並不是那麼精確,並且栎属在帶熱雨林也是有分布的。.

新!!: 德国和栎属 · 查看更多 »

核电站

#重定向 核电厂.

新!!: 德国和核电站 · 查看更多 »

核裂变

核裂变(;),--,是指由較重的(原子序数較大的)原子,主要是指鈾或鈽,分裂成较輕的(原子序数较小的)原子的一種核反應或放射性衰變形式。核裂变是由莉澤·邁特納、奥托·哈恩及奥托·罗伯特·弗里施等科學家在1938年發現。原子彈以及核电站的能量来源都是核裂变。早期原子彈應用鈽-239為原料製成。而鈾-235裂變在核電廠最常見。 重核原子經中子撞擊後,分裂成為兩個較輕的原子,同時釋放出數個中子,並且以伽马射线的方式釋放光子。釋放出的中子再去撞擊其它的重核原子,從而形成鏈式反應而自發分裂。原子核分裂時除放出中子還會放出熱,核電廠用以發電的能量即來源於此。因此核裂变產物的結合能需大於反應物的的結合能。 核裂变會將化學元素變成另一種化學元素,因此核裂变也是核遷變的一種。所形成的二個原子質量會有些差異,以常見的可裂变物质同位素而言,形成二個原子的質量比約為3:2。大部份的核裂变會形成二個原子,偶爾會有形成三個原子的核裂变,稱為,大約每一千次會出現二至四次,其中形成的最小產物大小介於質子和氬原子核之間。 現代的核裂变多半是刻意產生,由中子撞擊引發的人造核反應,偶爾會有自發性的,因放射性衰變產生的核裂变,後者不需要中子的引發,特別會出現在一些質量數非常高的同位素,其產物的組成有相當的機率性甚至混沌性,和质子发射、α衰變、等單純由量子穿隧產生的裂变不同,後面這些裂变每次都會產生相同的產物。原子彈以及核电站的能量来源都是核裂变。核燃料是指一物質當中子撞擊引發核裂变時也會釋放中子,因此可以產生鏈式反應,使核裂变持續進行。在核电站中,其能量產生速率控制在一個較小的速率,而在原子彈中能量以非常快速不受控制的方式釋放。 由於每次核分裂釋放出的中子數量大於一個,因此若對鏈式反應不加以控制,同時發生的核分裂數目將在極短時間內以幾何級数形式增長。若聚集在一起的重核原子足夠多,將會瞬間釋放大量的能量。原子彈便應用了核分裂的這種特性。製成原子彈所使用的重核含量,需要在90%以上。 核能發電應用中所使用的核燃料,鈾-235的含量通常很低,大約在3%到5%,因此不會產生核爆。但核電廠仍需要對反應爐中的中子數量加以控制,以防止功率過高造成爐心熔毀的事故。通常會在反應爐的慢化劑中添加硼,並使用控制棒吸收燃料棒中的中子以控制核分裂速度。從鎘以後的所有元素都能分裂。 核分裂時,大部分的分裂中子均是一分裂就立即釋出,稱為瞬發中子,少部分則在之後(一至數十秒)才釋出,稱為延遲中子。.

新!!: 德国和核裂变 · 查看更多 »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常缩写为G.;)是一名德國哲學家。其時代晚於康德,是德国19世紀观念论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格爾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首府斯图加特;卒於柏林,去世时是柏林大學(今日的柏林洪堡大學)的校長。 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新!!: 德国和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 查看更多 »

格奥尔格·巴泽利茨

格奥尔格·巴泽利茨,1938年生于德国的萨克森,画家,曾就读于东德,后迁居西德。北美人认为他是个新表现主义者,而欧洲评论界一般认为他是现代主义者。1960年代警察曾查禁他的一幅画Die große Nacht im Eimer,因为该作品有着露骨的性爱内容,促使他更快进入了艺术家的行列。巴泽利茨是身价最高的在世画家之一,现在担任柏林Hochschule der Künste教授。 Category:德国画家 B.

新!!: 德国和格奥尔格·巴泽利茨 · 查看更多 »

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韩德尔

蓋歐格·弗里德里希·韓德爾(Georg Friedrich Händel,),巴洛克音乐作曲家,創作作品類型有歌剧、神劇、頌歌及管风琴协奏曲,著名作品為《弥赛亚》。亨德尔出生於德國,后来定居並入籍英国,他的名字亦改为英語化的喬治·弗里德里克·韓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 亨德尔的風格明顯受到義大利巴洛克風格的作曲家以及德國中部傳統複音音樂的影響。音樂家認為:「從亨德尔的歌劇中可以看出他不只是位偉大的作曲家,也是第一流的劇作家」。在歌劇《》(1736年)受到好評之後,他將合唱部份翻譯為英文。在《弥赛亚》(1742年)成功之後,韓德爾沒有再寫過義大利文的歌劇。他在英國最後的十五年幾乎眼盲,是一個受尊重的富人。亨德尔于1759年去世,人们为他举行隆重的國葬,安葬在西敏寺。 韓德爾被譽為是巴洛克時期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其作品《水上音樂》、《皇家煙火》和《弥赛亚》至今仍然廣為人知。他創作了四首,其中《》(1727年)是為喬治二世的登基所作,後來在每次英皇加冕時演奏。亨德尔在三十年內创作了四十余首歌劇,1960年代以来,巴洛克音樂及的复兴令人们對韓德爾的正歌劇重新燃起了興趣。.

新!!: 德国和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韩德尔 · 查看更多 »

格哈德·里希特

#重定向 葛哈·李希特.

新!!: 德国和格哈德·里希特 · 查看更多 »

格哈特·霍普特曼

格哈特·约翰内斯·罗伯特·霍普特曼(Gerhart Johann Robert Hauptmann,),德国剧作家和诗人,自然主义文学在德国的重要代表人,同时也具有其他写作风格,19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新!!: 德国和格哈特·霍普特曼 · 查看更多 »

格哈特·施羅德

格哈特·弗里茨·库尔特·施罗德(,),生於北萊茵-威斯特法倫的莫森貝格,德国政治家,曾任德国总理。.

新!!: 德国和格哈特·施羅德 · 查看更多 »

格赖夫斯瓦尔德

格赖夫斯瓦尔德(Greifswald,),正式稱呼是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和漢莎市(Universitäts- und Hansestadt Greifswald)是德国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的一座直辖市,也是一座大学城和汉莎同盟城市。 格賴夫斯瓦爾德距離德國最大的兩個城市柏林和漢堡都約為。城市北方就是波羅的海,有一條叫做“Ryck”的小河流經。它與施特拉爾松德併為斤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的兩大都會。 該城市人口約55,000,其中15世紀成立的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學生和僱員就佔了三分之一,而該城市在國際上也多因此大學而為人所知。.

新!!: 德国和格赖夫斯瓦尔德 · 查看更多 »

格林兄弟

格林兄弟(Brüder Grimm或Die Gebrüder Grimm)是指雅各布·格林(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和威廉·格林(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兄弟两人,他们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童话搜集家、语言文化研究者。两人因兴趣相近,经历相似,合作研究语言学、搜集和整理民间童话与传说,故称“格林兄弟”。 格林兄弟的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如《白雪公主》、《-zh-hant:睡公主;zh-hans:睡美人;-》、《長髮姑娘》、《灰姑娘》、《糖果屋》、《名字古怪的小矮人儿》和《青蛙王子》等故事。.

新!!: 德国和格林兄弟 · 查看更多 »

标准普尔

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或又常譯為史坦普)是一家世界权威金融分析机构,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市,由亨利·瓦纳姆·普尔(Mr Henry Varnum Poor)于1860年创立。标准普尔由普尔出版公司和标准统计公司于1941年合并而成。标准普尔为投资者提供信用评级、独立分析研究、投资咨询等服务,其中包括反映全球股市表现的标准普尔全球1200指数和为美国投资组合指数的基准的标准普尔500指数等一系列指数。其母公司为麦格罗·希尔(McGraw-Hill)。 1975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可标准普尔为“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或称“NRSRO”(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tistical Rating Organization)。 2011年8月5日,由于美国政府的削减财政赤字计划未达到标准普尔期望的4万亿美元标准,标准普尔降低了美国政府的AAA主权信用评级至AA+级,并将评级前景定为负面,引发了全球金融业的剧烈波动。这也是94年以来美国政府主权信用评级首次被降低。.

新!!: 德国和标准普尔 · 查看更多 »

桁架 (工程)

桁架(truss)為工程名詞,是指「只由二力元件組成,組裝後如同單一物體」的結構。二力元件(two-force member)是指只在二個端點上有受力的結構元件。在此嚴格的定義下允許以元件以穩定的組態組合出任意的形狀,不過桁架一般會包括由直杆元件組合而成的結構,其中有五個或更多三角形單位,各元件的末端以結構節點相連接,稱為頂點。 在此定義下,外力及因外力而產生的反作用力一般會視為只作用在端點上,而且只會讓元件產生張力及,若都是直桿元件,不考慮各元件所受到的轉矩,因為桁架中所有元件的結構節點都是旋轉接點。一元件受到的轉矩無法傳遞到其他元件。 平面桁架是指所有的節點都位於同一個二維平面以下,而空間桁架有元件及節點延伸出二維平面以外。桁架最上方的杆一般稱為上弦杆(top chord),多半只承受壓迫力。最下方的杆一般稱為下弦杆(bottom chord),多半只承受張力。桁架中間的杆一般稱為梁腹(web),梁腹之間形成的空間稱為桁格(panel)。.

新!!: 德国和桁架 (工程) · 查看更多 »

桥社

桥社(Die Brücke)是德国表现主义的一个艺术组织,1905年成立于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发起者和代表人物有恩斯特·路德維希·克爾希納(Ernst Ludwig Kirchner,1905-1913)、施米特-羅特盧夫(Karl Schmidt-Rottluff,1905-1913)和海克尔(Erich Heckel,1905-1912)等。这群德工大建筑系的学生从民间艺术和原始艺术中得到启发,并受到荷兰画家凡·高等人的影响。创作时强调必须表现画家个人的幻想和趣味,反对一味模仿自然,不过他们的作品间或带有象征主义倾向。 桥社的绘画风格表现在使用艳丽、对比强烈的颜色,有意识地简化作品中的形象,避免过多的细节等处。他们的油画作品有着木版画似的风格,锐利的线条及大胆的构图。除了油画,桥社的成员也创作木版画,石版画及水彩画作品。他们的绘画主题集中在都市生活,小剧场中的情景画,运动、舞蹈、沐浴中的人体以及风景画。 Category:藝術流派.

新!!: 德国和桥社 · 查看更多 »

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

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Mecklenburg-Vorpommern)是德国东北部的一个州。它是由原梅克伦堡约三分之二的区域以及普鲁士时期的波美拉尼亚西部,还有普利希尼茨的一小部分地区和北部的乌克马克组成。.

新!!: 德国和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 · 查看更多 »

梅賽德斯-賓士

梅賽德斯-賓士(Mercedes-Benz,根據地區與時期的不同分別有--、--、--、马赛地、朋馳等多種中文簡稱),是一家以豪華和高性能著稱的德國汽車品牌,總部設於德國辛德尔芬根。旗下產品有各式乘用車、中大型商用車輛。目前梅賽德斯-賓士是戴姆勒公司旗下的成員之一。.

新!!: 德国和梅賽德斯-賓士 · 查看更多 »

楚格峰

楚格峰(德语:Zugspitze),海拔2,962公尺,属于阿尔卑斯山脉,是德国的最高山峰。它位于北纬47度25分,东经10度59分,在德国巴伐利亚--,奥地利边境附近。.

新!!: 德国和楚格峰 · 查看更多 »

極權主義

極權主義(Totalitarianism,也譯作极权政体、全能政体、总体统治、全体主义)或極權國家(Totalitarian state),是一種政治學上的術語,用來描述一個對社會有著絕對權威并儘一切可能謀求控制公眾與私人生活的國家之政治制度。 極權主義之概念在形成之初有著積極的含義,由威瑪德國法學家、納粹學者卡爾·施米特與一些在1920年代提出。施米特在其有關全能(all-powerful,即統治一切)政府之合法性的、具有相當影響力的作品中使用了「Totalstaat」一詞。 冷戰時期,這一概念在西方反共政治論述中尤為著名,通常被用以強調納粹德國、法西斯主義國家與蘇聯共產黨之間的相似性。 其它運動與政府組織亦會被定性為極權主義。歷史上一個叫做的保守主義運動之領袖就曾經宣告其目的是「為西班牙帶來真正的統一、全新的靈魂、極權的政體」,並且稱「民主不是終結,而是一個新的國家征戰四方的手段。當時機來臨,要麼國會屈服,要麼我們將消滅國會。.

新!!: 德国和極權主義 · 查看更多 »

標準德語

标准德语(Hochdeutsch或Standarddeutsch)是德語的標準語,作為書面語使用,并作为不同方言区的交流语使用。 德语是一種多中心语言(有多种标准语的语言)。根據不同國家,標準德語有三個不同主要分支,包括:德國標準德語,瑞士標準德語以及奧地利標準德語。 標準德語並不是作為特定地區的傳統方言而產生的。它是作為一種書面語而產生,有著數百年的發展史,期間作家們試圖利用它來寫作,以使盡可能多的地區能夠看明白。直到1800年間,標準德語幾乎還僅僅是書面語,對當時德國北部說低地德語(与標準德語差距甚大)的人來説,學習標準德語幾乎像是學外語。之后北部发音(对标准德语)被作为标准发音并向南方扩散,以至于有些地区(如汉诺威周边地区)的本地方言已全部灭绝了。 為了保持書面語的一致,德语正写法协会負責發布一致性的德語正寫法。.

新!!: 德国和標準德語 · 查看更多 »

欧元

欧元(;ISO 4217代码),港澳常稱歐羅,是欧盟中19个国家的货币,这19国是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義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斯洛文尼亚、西班牙、馬爾他、塞浦路斯、斯洛伐克、愛沙尼亞、拉脱维亚、立陶宛,合称为欧元区。目前共有3.3亿人使用欧元,如果加上与欧元固定汇率制的货币,欧元影响到全球4.8亿人口。2006年12月,共有6,100亿欧元在市面上流通,按照当时汇率计算,相当于8,020亿美元。欧元流通的现金总价值超过美元。 1欧元(euro)等於100欧分(cent)。.

新!!: 德国和欧元 · 查看更多 »

欧元区

没有描述。

新!!: 德国和欧元区 · 查看更多 »

欧陆法系

欧陆法系(civil law、civilian law、Roman law),亦称民法法系、大陸法系、市民法、罗马法系、法典法系、罗马日尔曼法系,受羅馬法影響而成立的法律系統,与英美法系并列的当今世界两大重要法系之一,覆盖了当今世界的广大区域,德國、法國、意大利、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包括澳門,但不包括香港)、中華民國等均為歐陸法系地區。.

新!!: 德国和欧陆法系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德国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欧洲中央银行

歐洲中央銀行(Banque Centrale Européenne;Europäische Zentralbank;European Central Bank),簡稱歐洲央行,總部位於德國法蘭克福,成立於1998年6月1日,負責歐盟欧元区的金融及貨幣政策,為歐元區的中央銀行。 首任歐洲中央銀行行長為维姆·德伊森贝赫,曾任荷蘭央行行長,曾在阿姆斯特丹大學教授宏觀經濟學。其繼任人為让-克洛德·特里谢,法國人,曾任法國央行法蘭西銀行行長,於2003年11月接任。现任歐洲中央銀行行長為马里奥·德拉基,意大利人,曾任意大利银行行長,於2011年11月接任。.

新!!: 德国和欧洲中央银行 · 查看更多 »

欧洲统计局

欧洲统计局(Eurostat),是欧洲联盟负责统计工作的行政机构,总部位于卢森堡。.

新!!: 德国和欧洲统计局 · 查看更多 »

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簡稱:EEC),欧洲共同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月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58年1月1日成立,总部设在布鲁塞尔。 到1968年7月,六国间工业品关税通过分期削减后,比原定计划提前一年半全部取消,农产品方面除实现关税同盟外,还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统一价格,设立农业基金。 1973年1月1日英国、爱尔兰、丹麦正式加入后,共同体由六国扩大为九国,领土扩大到153万平方公里。1972年7月22日起,同挪威、奥地利、瑞士、瑞典、冰岛、葡萄牙、芬兰分别签定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西欧十六国自由贸易区;还与非洲、中东及其他地区的数十个国家签定了联系国协定或优惠关税协定。 根据1992年建立欧洲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更名为“欧洲共同体”(《欧共体条约》第一条)。 Category:国际经济组织 Category:欧洲国家政府间组织 Category:欧盟历史.

新!!: 德国和欧洲经济共同体 · 查看更多 »

欧洲联盟

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Union européenne;Europäische Union),简称欧盟(EU;UE;EU),是根据1993年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也称《欧洲联盟条约》)所建立的政治经济联盟,現拥有28個成员国,正式官方语言有24种。規範歐盟的條約經過多次修訂,目前歐盟的運作方式依照《里斯本條約》。政治上所有成員國均為議會民主國家(2008年《經濟學人》民主狀態調查);经济上為仅次于以美国為首的北美自由貿易區的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德国、法国及意大利為歐盟三大核心成員國;軍事上絕大多數歐盟成員國均為北大西洋公約组织成員。 歐盟的歷史可追溯至1952年建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當時只有六個成員國。1958年又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統合在歐洲各共同體之下,1993年又統合在歐洲聯盟之下,欧盟已经漸漸地从贸易实体转变成经济和政治联盟。同時,歐洲經濟共同體和後來的歐盟在1973年至2013年期間進行了八次擴大,成員國從6個增至28個。起初推動歐盟建立的動機,是渴望重建二戰后损失惨重的欧洲,以及擔憂欧洲會再度陷入战争泥潭。 歐盟的主要機構有歐洲理事會(成員國家首腦組成)、欧盟理事会(成員國家部長組成的欧盟的上議院)、欧盟委员会(欧盟的行政机构)、歐洲議會(欧盟的眾議院,唯一的直接民選機構)、歐洲法院、歐洲中央銀行等。此外,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也在歐洲共同體的管轄範圍之內,但在法律上是獨立於歐盟的國際組織。 歐元由28個成員國中的19個採納為流通貨幣;《申根條約》取消了部分成員國之間的邊境管制,目前已有22個歐盟成員國和4個非成員國實施。 目前欧盟的主要议题有英國脫歐、欧盟的扩大、落實《里斯本條約》、全球暖化問題、非歐元區成員國加入欧元区、主權債務危機、移民危機等。 2012年10月12日,歐盟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新!!: 德国和欧洲联盟 · 查看更多 »

欧洲联盟委员会

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Commission européenne;Europäische Kommission;Commissione Europea)簡稱歐盟執委會,是欧洲联盟下辖的一个超国家机关。在欧盟政治系统中,歐盟執委會主要是承担行政任务,因此大约相当于一个国家系统里的政府。然而歐盟執委會还有其他的功能。特别是在除了少数条约所列明的情况之外,歐盟執委會是唯一在欧盟立法程序中拥有立法权的。作为条约的监护人,歐盟執委會监督各欧盟成员国对欧盟法律的履行,而且歐盟執委會在必要之时可以在欧洲法院对欧盟成员国提起控告。 歐盟執委會的成员是“執行委員”(Commissioner),他们由各欧盟成员国政府提名,經由歐洲議會行使人事同意權後方得成為執委。 歐盟執委會的辦公地點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公務使用的語言是法語、德語與英語。.

新!!: 德国和欧洲联盟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欧洲联盟成员国

欧洲联盟成员国是根据《欧洲联盟条约》,自愿加入欧洲联盟的国家。和一般的国际组织不同,作为欧盟的成员国,要遵守共同制定的统一法律;但和联邦制的国家(如美国)又不同,每个成员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如自行决定外交政策、有自己的军队等。 截至2013年7月1日,欧盟共有28个成员国。1957年创立欧盟的核心成员有6个国家,其他国家是先后加入的。要加入欧盟,必须达到哥本哈根标准所要求的政治和经济条件,也就是说要有一个民主、自由市场的政府,有相应的自由制度、成文的法律;申请国还必须承认欧盟已经存在的法律,并得到已经存在的成员国同意。 成员国的大小、富裕程度、政治体系都不尽相同,但都享有同等的权利;但在有些问题的投票过程,人口多的大国可能享有较多的投票权。到2016年为止,没有任何国家正式退出欧盟,虽然英国于2016年6月24日举行公投做出了退出欧盟的决定,但是在经过正式谈判前,英国依然是欧盟的一员。.

新!!: 德国和欧洲联盟成员国 · 查看更多 »

欧洲足球锦标赛

--(UEFA European Football Championship),简称欧锦--赛、欧洲--盃,是一項由歐洲足協成員國間參加的最高級別國家級足球賽事,於1960年舉行第一屆,其後每四年舉行一屆。賽事創辦時名稱為歐--國家盃(European Nations Cup;簡稱歐--國盃),其後於1968年改名為現在的歐洲--錦標賽(European Football Championship),但臺灣與港澳至今仍經常把這項比賽慣稱為「歐--國家盃」。 該項賽事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填補兩屆世界杯足球賽之間4年的空白,從而讓歐洲各國有更多的比賽機會。 所有歐洲足協成員國如要參加歐洲國家盃決賽週,除了主辦國可以自動晉身決賽週之外,其他球隊必須要參加外圍賽,透過外圍賽賽事,成績最好的球隊可以晉身決賽週。賽事起初只有4支球隊參加,直至1980年參賽球隊增至8隊,同時決賽週賽事由原本只有淘汰賽加入小組賽階段。及後1996年增加至16支球隊。當時歐洲國家盃由16支球隊分成4組,每組各有4支球隊,每組分別進行單循環賽制,每個小組成績最好的兩支球隊可以出線半準決賽。半準決賽及準決賽均以一場過決定出勝方,直至決賽決定出冠軍球隊,但衛冕冠軍不會自動獲得下一屆歐洲國家盃決賽週參賽席位。2012年歐洲國家盃在波蘭和烏克蘭舉行。2008年9月26日,欧洲足协宣布从2016年起,欧洲足球锦标赛决赛阶段参赛球队的数量将扩大到24队。現時歐洲國家盃由24支球隊分成6組,每組各有4支球隊。每組頭兩名加4支最佳第三名將會晉級16強,其餘大致不變。 由於歐洲足球錦標賽的規模及比賽質素僅次於世界盃足球賽,因此被人們稱為缺少巴西和阿根廷的世界盃。而歷屆以來多次出現甚具戲劇性的賽果,亦是其廣受喜愛的原因。歷史雖然遠較世界盃為短,舉行密度也較其他多數國際大賽為低,但歐洲國家盃卻是唯一於決賽週階段後,全部不同的決勝方法都曾出現過的國際大賽,其中包括了重賽、互射十二碼、黃金入球、銀入球、擲毫等等所有曾被國際足協沿用的決勝方法,並且經常於決賽出現,這正充分展現出歐洲國家盃峰迴路轉、引人入勝之處。 截至2016年,西班牙成爲首支成功衛冕歐洲國家盃冠軍的球隊。 與世界盃不同之處是分組賽的排名,世界盃是以得失球差作爲首要考慮。不過歐洲國家盃是以兩隊的對賽記錄作爲首要考慮(事實上歐洲所有聯賽及盃賽均以此作爲首要考慮)。所以在2012年歐洲國家盃的A組,希臘及俄羅斯雖然同得4分,而俄羅斯(+2)的得失球差甚至比希臘(0)多,但希臘在最後一輪分組賽中以1-0擊敗俄羅斯晉級。另外紅黃牌也在2016年做為排名後面依據,世界盃至2018年才上路。同時世界盃對於無法分清排名的的隊伍以抽籤決定,而歐洲足球賽則以一定會不同的歐洲足協係數作為最後一項排名。.

新!!: 德国和欧洲足球锦标赛 · 查看更多 »

歐洲協調

歐洲協調(Concert of Europe),又稱為會議制度(Congress System),是1815年至1900年左右出現在歐洲的勢力均衡,保護各王國既得利益對抗民族主義和革命浪潮。其創建成員為英國、奧地利、俄羅斯、普魯士,她們均屬摧毀了拿破崙帝國的四國同盟的成員。稍後法國亦加入成為協調的第五個成員。最初,歐洲協調的領導人物為英國外交大臣卡蘇里子爵、奧地利首相梅特涅及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 在19世紀時,歐洲協調的理念其實是藉由不同政治協定及外交經驗的累積,逐步建立及發展起來的,其中最重要的首推維也納會議及其相關的協定。廣義的維也納協定更包括儲蒙條約、1814年巴黎和約、1815年巴黎和約、維也納協定、神聖同盟、四國同盟。協調中曾經召開的會議,包括1814-15年在維也納、1818年在愛斯拉沙伯、1819年在卡斯巴德、1820年在特拉波、1821年在萊巴赫、1822年在凡羅拿、1830年、1832年和1838、1839年在倫敦。歐洲協調至克里米亞戰爭時開始瓦解。1878年柏林會議為最後之歐洲協調。由於各強國之間的衝突連連,致令協調難以達成,最終會議制度於一次大戰爆發時即告完全消失。.

新!!: 德国和歐洲協調 · 查看更多 »

歐洲區域或少數民族語言憲章

歐洲區域或少數民族語言憲章(European Charter for Regional or Minority Languages,簡稱ECRML)是一條由歐洲委員會支持下於1992年通過的歐洲條約(CETS 148),目的是保護和促進在歐洲的歷史性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憲章僅適用於簽署國的國民傳統上所使用的語言,從而排除近年外來移民所使用的語言,這大大不同於大多數語言或官方語言,從而排除簽署國僅僅關注當地的法定方言或主要語言的情況。憲章可能以領土為基礎,如國家地區或區域內的國民傳統上所講的方言;或不局限於一個國家內的少數民族語言,例如在歐洲被廣泛使用的意第緒語和羅姆語。 該語言是一個國家內的地區、省或聯邦單位的官方語言而不是國家的法定語言的的話,便有可能受惠於憲章。另一方面,由於愛爾蘭共和國將愛爾蘭語國家第一官方語言而未能代表該語言簽署憲章。英國基於憲章承認了北愛爾蘭的。法國雖已簽署該憲章,却尚未立法通過,但依然承認其所有本土語言。 憲章規定了簽署國採取大規模和不同的行動來保護和促進歷史性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保護程度分兩級:較低層次的保護是所有簽署國必須呈交合資格的語言;較高層次的保護則是簽署國須要宣稱合資格的語言會從高度保護中得益,並至少設立35項行動作保護。.

新!!: 德国和歐洲區域或少數民族語言憲章 · 查看更多 »

歷史主義

一些人認為必須研究與解釋人類歷史發展,基於這些解釋才能認真了解社會與政治。這樣的見解被卡爾·波普爾稱為歷史主義。在这里,「人類歷史」一詞與「人類發展」或「人類發展史」相通,即是英語History的廣義,而不是「記錄往事」的意思。.

新!!: 德国和歷史主義 · 查看更多 »

死亡率

死亡率是用來衡量一部分人口中,一定規模的人口大小、每單位時間的死亡數目(整體或歸因於指定因素)。死亡率通常以每年每一千人為單位來表示;因此在死亡率為9.5的10萬人口中,表示這一人口中每年死去950人。死亡率有別於發病率,發病率是指一定規模的人口在一定時間內罹患該病新增加例數(發病率)。患病率是指一定時間一定規模人群中某病新舊病例總和。 辨別:.

新!!: 德国和死亡率 · 查看更多 »

歌地亞·雪花

歌地亞·雪花(德語:Claudia Schiffer,),是出生於德國北莱茵-威斯特法伦的超模。在歐美時尚界她有「真人芭比娃娃」的封號。2002年,《福布斯》估計歌地亞共有3800萬的財產。在德國所舉辦的2006年世界盃足球賽的開幕典禮上,她和巴西球王貝利一起同台揭開世界盃的序幕。.

新!!: 德国和歌地亞·雪花 · 查看更多 »

比例代表制

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PR),是議會選舉中分配議席的主要兩種方法之一,另一則是多數制。.

新!!: 德国和比例代表制 · 查看更多 »

比利时

比利時王國(Koninkrijk België;法語:Royaume de Belgique;德語:Königreich Belgien),是一個西歐國家。它是歐洲聯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首都布魯塞爾是歐盟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大型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比利時自北起順時針分別與荷蘭、德國、盧森堡和法國接壤,西面則濱臨北海。 比利時的名稱,源自羅馬時代,當時此地稱為比利時高盧(Gallia Belgica),字面意為貝爾蓋人的高盧。「比利時」這個中文譯名,源自1849年徐繼畬所編纂的《瀛寰志略》。.

新!!: 德国和比利时 · 查看更多 »

比萨饼

--或者匹薩(Pizza、在香港一般直稱Pizza或簡稱薄餅)是一種著名的意大利料理。薄餅的字義是「混合著不同食材、番茄及起司烘焗而成的餅」,发源地是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在全球颇受欢迎,如今比萨饼店分佈於世界各地。比萨饼的做法通常是以发酵過的圆面饼皮上面覆盖番茄酱、奶酪及其他配料,並由烤炉烤制而成。奶酪的種類以莫薩里拉乾酪(Mozzarella)較常見,也有混用几种奶酪的形式,包括帕馬森乾酪(Parmesan)、羅馬乳酪(Romano)、意大利鄉村軟酪(Ricotta)或蒙特里傑克乳酪(Monterey Jack)等。 据统计,在意大利大约有兩萬多间比萨饼店,全球最大的比萨饼连锁店是美国的必胜客,達美樂披薩则是全美第二大披萨连锁店。.

新!!: 德国和比萨饼 · 查看更多 »

水力發電

水力發電(英文:Hydroelectric power)是運用水的勢能转换成电能的發電方式,其原理是利用水位的落差(势能)在重力作用下流動(动能),例如從河流或水庫等高位水源引水流至較低位處,流的水流推動輪機使之旋轉,帶動發電機發電。高位的水來自太陽熱力而蒸發的低位的水份,因此可以視為間接地使用太陽能。由於技術成熟,是目前人類社會應用最廣泛的可再生能源。 以水力發電的工廠稱為水力发电厂,简称水电厂,又称水电站。 以大坝儲水形式發電的水力發電是否屬可再生能源存在爭議,甚至爭議排除出潔淨能源的行列。隨著長時研究,以大坝儲水發電所造成的問題慢慢地被發現。這種發電方式造成的問題包括大坝造成的環境會產生強烈的溫室氣體甲烷,而大坝對原有環境的破壞是永久性的、不可逆轉的,但發電功能的壽命卻是有限。.

新!!: 德国和水力發電 · 查看更多 »

水管理

水管理是在水文政策與法律之下對於水資源的計畫、開發、分配、運輸以及適當利用的過程。它有以下幾種含意:.

新!!: 德国和水管理 · 查看更多 »

水青冈属

水青冈属(學名:Fagus)又称山毛榉属,為壳斗目山毛櫸科的一类植物。廣泛分布在亞洲、歐洲與北美洲。也是溫帶闊葉落葉林的主要構成樹種之一。其果實也是一些小型哺乳動物的食物。.

新!!: 德国和水青冈属 · 查看更多 »

民主

民主(dìmokratía),其本义是“人民的统治”,即“主权在民”,是一种现代的国家制度,国家权力由公民直接或间接行使。民主有时被称为“多数的统治”,与極權統治、独裁统治或寡头政治相对立。狭义的民主一词经常被使用于描述国家的政治,民主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有着统治行为存在的领域。平常所说的民主作风、民主原则、言論自由等民主权利,都从民主之含义派生而来。广义的民主应该是人民当家做主,既在一个完整的民主的社会里人们从一出生就平等,人们对社会负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建立起社会的法律法规以及对政权控制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等。 拉里·戴蒙德(Larry Diamond)指出,民主包括四个关键要素:(1)通过自由和公正的选举产生政府; (2)作为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和公民生活; (3)保护所有公民的人权;(4)法律和程序同样适用于所有公民。.

新!!: 德国和民主 · 查看更多 »

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Nationalism),亦稱國族主義或國民主義,為包含民族、人種與國家三種認同在內的意識形態,民族主義者(Nationalist)主張在(各民族和人种)意識形態相互認同前提条件下以拥有相同国籍的民族共同體為人類群體生活之「基本單位」,以作為形塑特定文化與政治主張之理念基礎。具體的說,其主張為:民族為「國家存續之唯一合法基礎」,以及「各民族有自決建國之權」。過去民族主義大多強調民族共同體,而最近則著重於由國家或政府陳述的文化或政治共同體。 民族主義亦特指民族獨立運動之意識型態,即以民族之名義作出文化與政治主張,如今通常用以敘述英格蘭;民族主義也同時被稱為凝聚民族共同體的學說。民族主義的兩種度量標準(與相異的方法論)為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之《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以及之《民族主義:現代化五途》(Nationalism: Five Roads to Modernity)。 民族主義者以明確的準則為基礎界定民族,以自其他民族區別,並據以判定「孰為民族之一員」。其準則可包含共同的語言、文化以及價值取向。民族之「認同」與以上兩者以及族群上之「歸屬感」皆有相關。民族主義者視民族性為排他且非自主,也就是不像其他自主性團體般可自由加入。 在十九世紀之前人們有鄉土性、區域性、文化價值或宗教性的效忠,但無現代國家觀念;直到以民族主義的國家概念興起後,徹底改變了現代國家的結構主流。 十九世紀後,因民族國家已成為國家結構的主流,民族主義對世界歷史和地緣政治影響巨大。世界上绝大多數人口都生活在──至少是名義上的──民族國家之中,民族國家之目的在確保民族存續,保持身份認同,並提供民族文化與社會性格可支配的地域。民族國家大多訴諸文化與歷史神話以自證其存續與「合法性」(legitimacy)。 民族主義者認可「非民族國家」的存在,其實,早期的民族主義運動往往是針對帝國,諸如奧匈帝國之類。梵蒂岡是為了天主教会的領導權,而非民族,所存在的主權國家;而伊斯蘭教徒尋求於全球各地所建立的哈里發為另一個非民族國家的例子。 具民族認同,並以民族國家為合法性基礎的任何人皆可稱之為「民族主義者」。依此理念,大多數成年人皆為「消極性的民族主義者」。然而,如今所謂之「民族主義」一詞涉及以政治活動(或涉及軍事)支持民族主義者的主張,其中或包含分離主義、民族統一主義以及軍國主義,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包含「種族清洗」。政治學上(以及媒體)傾向注意這些極端類型的民族主義。.

新!!: 德国和民族主義 · 查看更多 »

汉堡

漢堡(;, 当地发音:; 低地德语/低地撒克逊语:Hamborg)),全称为汉堡汉萨自由市(Freie und Hansestadt Hamburg)汉堡宪法 ,位于德国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汉堡拥有近180万人口,是仅次于柏林的德国第二大城市,欧盟第八大城市。作为一個城邦,其行政级别有其联邦州议会和州立法委员会。汉堡及其周围城镇共有274万人口,而汉堡大城市群则有500万人口。 汉堡港位于易北河出海口,是德国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上第20大港口。同时因为包括汉堡机场和众多轨道交通,汉堡是欧洲物流的最重要的枢纽之一。汉堡经济主要为高科技经济,包括航空航天工程企业(空中客车)、生命科学企业、信息技术企业、制成品企业(拜尔斯道夫和联合利华),同时作为一个媒体中心其拥有发达的文化产业。.

新!!: 德国和汉堡 · 查看更多 »

汉莎航空

德国漢莎航空股份公司(Deutsche Lufthansa AG,,),簡稱漢莎航空、亦簡稱為德航,是德国的國家航空公司。按照载客量和机队规模计算,为欧洲最大的航空公司;按照乘客载运量计算,为世界第四大航空公司。其德語原名「Lufthansa」(國際音標:)原意是「空中的漢莎」,而名稱中的「漢莎」源自13至15世紀北德地區強大的商業聯盟漢薩同盟。 漢莎航空的總部設於北威州科隆,樞紐機場則為法蘭克福機場。运营基地称为“汉莎航空中心”,飞行员、地勤人员和空乘人员均主要基于法兰克福。德国政府在1997年以前持有汉莎航空35.68%的股份,目前則由私人投资者控股(88.52%)。汉莎航空在1997年成为星空联盟的创始成员。目前在146个国家有117,000名员工。2010年汉莎航空承载旅客量超过9000万。.

新!!: 德国和汉莎航空 · 查看更多 »

汉萨同盟

汉萨同盟(Hansa、或Liga Hanseatica,Hanseatic League,又譯漢撒同盟和漢莎同盟),12-13世纪中欧的神圣罗马帝国与条顿骑士团诸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以德意志北部城市为主。汉萨(Hansa、或Hanse )一词,德文意为“公所”或者“会馆”,最早是指從須德海到芬蘭、瑞典到挪威的一群商人與一群貿易船隻。12世纪中期逐渐形成,14世纪晚期—15世纪早期达到鼎盛,加盟城市最多达到160个。1367年成立以吕贝克城为首的领导机构,有汉堡、科隆、不来梅等大城市的富商、贵族参加。拥有武装和金库。1370年战胜丹麦,订立《施特拉尔松德条约》。同盟垄断波罗的海地区贸易,并在西起伦敦,东至诺夫哥罗德的沿海地区建立商站,实力雄厚。15世纪中叶后,随着英、俄、尼德兰等国工商业的发展和新航路的开辟,转衰,1669年解体。现今德国的国家航空公司汉莎航空(Lufthansa)即是以汉萨同盟命名的。.

新!!: 德国和汉萨同盟 · 查看更多 »

汉诺威

汉诺威(Hannover)位于莱納河畔,德国下薩克森-zh-hans:州; zh-hant:邦;-的首府,位于北德平原和中德山地的相交处,既处于德国南北和东西铁路干线的交叉口,又濒临中德运河,是个水陆辐辏的交通枢纽。汉诺威是工业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城市,是德国的汽车、机械、电子等产业中心。此外第三产业已占就业人数的2/3,除商业、金融、保险业外,汉诺威最著名的就是会展业和旅游业,欧洲最大的旅游企业途易的总部就设在这里。当地每年将举办全世界最大的信息技术展览CeBIT,2000年,这里还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另外,一年一度的汉诺威射手节也是全世界类似节日中最大规模者。.

新!!: 德国和汉诺威 · 查看更多 »

河狸

河狸属(學名:Castor)是囓齒目河狸科的一属,也是河狸科存活至今的唯一一属,是世界第二大的囓齒動物,本屬现存兩種河狸。 河狸有「自然界水壩工程師」之稱。主要分布在美洲北部,至於歐洲和亞洲的分布則非常少。 在歐洲,河狸受到聯合國的保護,在中國河狸被列為一級保護動物,並設有新疆布爾根河狸自然保護區。.

新!!: 德国和河狸 · 查看更多 »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出生于奧地利大公國薩爾斯堡,逝世于維也納,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之一,他也是一位共濟會會員。.

新!!: 德国和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 查看更多 »

沃尔夫冈·朔伊布勒

沃尔夫冈·朔伊布勒(Wolfgang Schäuble,),生于-zh-tw:巴登-符登堡邦; zh-cn:巴登-符腾堡州; zh-hk:巴登-符騰堡州;-的弗赖堡,是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CDU)党内的重要人物。.

新!!: 德国和沃尔夫冈·朔伊布勒 · 查看更多 »

沃尔夫斯堡

沃尔夫斯堡(Wolfsburg,)位于德国中部不伦瑞克以北的阿勒尔河畔,在汉诺威东部75千米,柏林西部230千米。沃尔夫斯堡是下萨克森州的第五大城市。因为发达的汽车工业,沃尔夫斯堡的人均收入位于全德国第一位,达到128,000美元。 沃尔夫斯堡因大众汽车总部坐落于此而闻名。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工厂,与直布罗陀的面积相当。毗邻大众工厂的汽车城(Autostadt)是以大众汽车诸多车型为特色的旅游景点。沃尔夫斯堡是少数几个在20世纪上半叶建立起来的城市。自1938年7月1日作为安置生产“Kdf-Wagen”(大众甲壳虫)员工建立,直到1945年5月25日,该城市被称为“Stadt des KdF-Wagens bei Fallersleben”(Fallersleben大众汽车城)。在1972年人口首次超过十万。.

新!!: 德国和沃尔夫斯堡 · 查看更多 »

沃尔夫拉姆·冯·埃申巴赫

沃尔夫拉姆·冯·埃申巴赫(Wolfram von Eschenbach,),是一位德國騎士,同時也是詩人。 他被視為是中世紀最傑出的史詩作家之一。.

新!!: 德国和沃尔夫拉姆·冯·埃申巴赫 · 查看更多 »

沃克·施隆多夫

沃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是一位德國導演,也是德國新浪潮的成員之一,並曾經贏得金棕櫚獎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新!!: 德国和沃克·施隆多夫 · 查看更多 »

沃纳·冯·布劳恩

沃纳·马格努斯·马克西米利安·冯·布劳恩帝国男爵(Wernher Magnus Maximilian Freiherr von Braun,),德国/美国火箭专家,二十世纪航天事业的先驱之一。曾是纳粹德国著名的V2火箭的总设计师,二战结束后,美国将他和他的设计小组带到美国。移居美国后,冯·布劳恩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空间研究开发项目的主设计师,主持设计了阿波罗4号的运载火箭土星5号。NASA用以下的話來形容馮·布勞恩:「無庸置疑的,他是史上最偉大的火箭科學家。他最大成就是在擔任NASA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總指揮時,主持土星5号的研發,成功地在1969年7月首次達成人類登陸月球的壯舉。.

新!!: 德国和沃纳·冯·布劳恩 · 查看更多 »

波兰

波兰共和国(Rzeczpospolita Polska),简称波兰,是位於中欧的共和制国家,北面濒临波罗的海,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东,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接壤。面積312,679平方公里,位居歐洲第十;人口約3,863萬人,位居歐洲第九。目前為欧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贸组织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新!!: 德国和波兰 · 查看更多 »

波兰语

波兰语(język polski)是波兰的官方语言。也是西斯拉夫語支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語種。.

新!!: 德国和波兰语 · 查看更多 »

波罗的海

波罗的海(Baltic Sea)是中欧和北欧之间的陆间海,海域横贯北纬53度至北纬66度,东经10度至东经30度,介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瑞典部分、欧洲大陆和芬兰诸岛之间。波羅的海的沿岸地區是波羅的地區。 波罗的海由厄勒海峡、大贝尔特海峡和小贝尔特海峡注入卡特加特海峡,而后者则通过斯卡格拉克海峡注入北海,最后进入大西洋;此外它还通过白海运河同白海相连,通过基尔运河同北海相连。 波罗的海在北端与波的尼亚湾相邻,在东北端与芬兰湾相邻,在东端与里加湾相邻。这些海湾同样可以被看作是波罗的海的一部分。.

新!!: 德国和波罗的海 · 查看更多 »

波鸿

波鸿 (德语:Bochum,国际音标:),德国城市,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鲁尔区,人口36.5萬,是該州第六大城市。 在波鸿的6所大学中,拥有超过30000名学生的鲁尔大学是德国最大的大学之一。此外波鸿还有著名的德国矿山博物馆,波鸿戏剧院,波鸿天文馆和最成功的音乐剧团星光特快。采矿业没落之后,波鸿发展成为服务中心。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矿山研究所。波鸿铸造钢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42年的波鸿协会。该企业最初的产品是钢制大钟。市政厅门前放置着一口重15000公斤的大钟。.

新!!: 德国和波鸿 · 查看更多 »

波茨坦

波茨坦(Potsdam、Poczdam、Postupim)是德国勃兰登堡州的州府和不隶属于县的城市,其北部与柏林相邻(到柏林市中心约26公里)。波茨坦坐落于哈韦尔河边,是柏林/勃兰登堡都市地区的一部分,它是勃兰登堡州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该州的一个中心。 波茨坦曾经是许多重要事件的发生地点。波茨坦之于德国正如温莎之于英国:其为普鲁士国王和德国皇帝的夏宫所在,直到1918年。城市内有众多湖泊和独特的文化历史建筑,特别是德国境内最大的世界遗产,無憂宮以及周边的公园。而波茨坦会议,二战同盟国之间在二战后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则是在市内的另一座宫殿,塞琪琳霍夫宫召开的。.

新!!: 德国和波茨坦 · 查看更多 »

波蘭戰役

波蘭戰役(又稱「德波戰爭」,而波蘭稱其為「1939年保衛戰」或「1939年九月戰役」;Kampania wrześniowa,德國則稱其為「波蘭戰役」,作戰代號為《白色方案》)是德國、斯洛伐克與蘇聯軍隊於1939年9月入侵波蘭的行動,該戰役一般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在《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簽署了一星期後,德國於1939年9月1日展開進攻,而蘇聯亦於9月17日入侵波蘭,10月6日,德蘇兩國佔領波蘭全國領土,波蘭戰役結束。 德國軍隊分作北、南、西三個方向發動攻擊,並以兩翼包圍的方式夾擊集結於邊境地帶的波軍主力部隊。波軍損失慘重、欲撤出佈署於德波邊境的部隊,將其用於首都華沙以西的位置建立一條防線,等待軍事同盟國的英法兩國對德國的西方戰線發動攻擊,但擁有兵力絕對優勢的盟軍卻按兵不動。9月中旬,德軍兵臨華沙,波軍將大部分僅存的主力集結,於布楚拉河一線反擊德軍,一度逼迫後者抽調兵力應付,最終,德軍將波軍主力包圍殲滅,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9月17日,東方的蘇聯根據《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中的秘密協議而入侵波蘭,開闢了第二戰場。波蘭政府認定原先守於東方「」進行固守的計劃已不可行,遂下令撤離所有部隊至中立的鄰國—羅馬尼亞。10月6日,最後一批波蘭軍隊於科克戰役被擊潰,德蘇兩軍佔領波蘭全國。儘管波蘭從未有代表全國的政府或組織出面宣佈投降過,但也已象徵了波蘭境內戰事的結束。 10月8日,經過短暫的軍政府管理後,德國直接將波蘭西部,包括西里西亞、大波蘭、波莫查、羅茲等曾為德意志帝國領土或有大量德裔人居住的地區併吞為國土,而前但澤自由市與其餘區域則由親衛隊上將的漢斯·法郎克所領導的波蘭總督府進行管理,對內施行「德國化」政策,在德國佔領期間,納粹親衛隊於波蘭境內建立了大量的集中營,關押猶太人、醫生、公務員、教會人員與地主等群眾,最後將其有系統地大量處決。在蘇聯1939年後的佔領區中,史達林則對波蘭人實行「俄羅斯化」,同樣殺害了波蘭社會精英與政治反對者,其中尤以屠殺兩萬名波蘭軍官的「卡廷森林屠殺案」最為出名。在德國佔領波蘭全國後,後者組織起地下抵抗勢力—「波蘭家鄉軍」於二戰期間進行游擊戰。逃到西方國家的數十萬波軍則另外組成一流亡政府,並加入了盟軍,於其他戰場繼續與軸心國戰鬥。二戰結束後,波蘭本土由波蘭統一工人黨所執政,與西方意識形態接近的流亡政府則無法回到波蘭,一直到東歐革命後才重回故土。 波蘭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軍的首次大規模陸上作戰,世界各國對於德軍迅速達成的勝利感到驚訝,進而產生許多誤解或有很大爭議的觀點,部份錯誤資訊仍在今日的出版品中可以見得,例如最有名的「波蘭騎兵向德國戰車衝鋒」、「德國空軍於一天內消滅波蘭空軍」等,實際上是眾多以訛傳訛的資訊加上的刻意宣传所造成的不正確印象。另外,有軍事歷史學家將本戰役視為德軍新型態作戰模式—「閃擊戰」首次使用的作戰,並視其為德軍吸收西方軍事家(B·H·李德哈特、J·C·富勒和夏爾·戴高樂等人)的戰車理論而發展的結果,同樣地,這個論點也受到了相當的批評。.

新!!: 德国和波蘭戰役 · 查看更多 »

波恩

波恩(Bonn),官方称波恩联邦市(Bundesstadt Bonn),是德國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南部莱茵河畔的一个城市,前西德的首都,位於科隆以南约30公里,科布伦茨以北约60公里,人口約30万,为北威州十大城市之一,至今仍是德國重要的政治中心。 拥有2000年历史的波恩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曾是科隆公国的首都,直至18世纪末。1770年12月16日作曲家贝多芬出生在这座城市。 1949年到1990年波恩是联邦德国(西德)首都,遷移到柏林前仍是政府所在地。当前波恩还驻有6个联邦部门,其他政府部门在此也仍有办事机构,这使得波恩成为德国第二大政治中心。1996年开始联合国的环境和发展事务组织也驻在这里,2006年11月「UN-Campus」在前政府区正式落成,成为13个联合国驻波恩机构的办公地。除此之外,前政府区目前还设有一些德国大型跨国企业的总部,例如德国电信和德国邮政,以及德国之声电台和波恩国际会议中心。.

新!!: 德国和波恩 · 查看更多 »

法國二月革命

法國二月革命(;)是1848年歐洲的革命浪潮的重要部分之一,法國人民面對七月王朝的失政,成功推翻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腓力,鼓勵歐洲其他地區的革命運動,令十九世紀時由奧地利帝國首相梅特涅組織的機制受到進一步打擊。.

新!!: 德国和法國二月革命 · 查看更多 »

法兰克尼亚王朝

法兰克尼亚王朝亦称萨利安王朝是11世纪和12世纪一个统治德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的王朝,由来自法兰克尼亚的施派尔伯爵康拉德二世创建,故名。1024年罗马帝国奥托王朝的皇帝亨利二世去世后无嗣,康拉德二世当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1027年加冕为罗马帝国皇帝。王朝统治期间,与教皇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叙任权斗争。1125年末代君主亨利五世去世,没有子嗣,王朝终结。.

新!!: 德国和法兰克尼亚王朝 · 查看更多 »

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王国(Regnum Francorum;royaume des Francs;意为“法兰克人的王国”)是5世纪至9世纪在西欧和中欧的一个王国,其疆域与罗马帝国在西欧的疆域基本相同。 法兰克王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人民主要由民族大迁徙过程中从日耳曼尼亚迁入的民族组成。 罗马帝国灭亡后,法兰克王国在其存在的三个世纪中成为中欧最重要的国家,它当时是中欧的大国。在它瓦解后它的组成部分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法国、德国和其它一些小国家。统治法兰克王国的國王出自墨洛温王朝和卡洛林王朝,查理大帝统治时期它达到了其顶峰。.

新!!: 德国和法兰克王国 · 查看更多 »

法兰克福汇报

《法兰克福汇报》(德语原名: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缩写:FAZ)是一份德国的全国性日报,报社总部位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报纸的法人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独立的FAZIT基金会为报纸的主要持有人,报纸本身则独立于任何政党或组织。 《法兰克福汇报》的风格偏向自由保守主义。该报拥有自己的通讯员网络来采编新闻,在编辑上则不设主编,而是由五名发行人集体决定编辑方针。 《法兰克福汇报》日发行量超过35万份,是德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同时该报也在所有的德国严肃报纸中拥有最高的国外知名度。.

新!!: 德国和法兰克福汇报 · 查看更多 »

法兰克福机场

法兰克福机场(Flughafen Frankfurt am Main或者Rhein-Main-Flughafen;)一般也稱作「萊茵-美茵國際機場」,或「法蘭克福國際機場」,位于德国黑森邦法兰克福,不僅是德国規模最大的机场,同時還是歐洲第三大與世界第九大機場(2009年統計),主要用以服務法蘭克福以及整個「法蘭克福╱萊茵-美茵都會區」。位於法蘭克福市中心南方約12公里的法蘭克福國際機場是由Fraport公司所經營,除了是歐洲最重要的客運航空樞紐之外,它也是歐洲境內貨運航班量排行第二的集散點。在1947年到2005年這段期間,法蘭克福机场的南半部一直都是美國空軍重要的空运基地——莱茵-美因空军基地——的所在地,但該基地已在2005年底正式交還給德國,並由Fraport接手經營管理,而原空軍基地的任務則轉移由拉姆施泰因(Ramstein)與斯潘達勒姆(Spangdahlem)兩基地承接。 法兰克福国际机场是德国的國家航空公司——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主場基地與主要樞紐機場。由于法兰克福的容量有限,因此除了法蘭克福外,汉莎航空公司又另行在慕尼黑的慕尼黑国际机场設置了第二樞紐,共同負擔該公司龐大的班機接駁量。.

新!!: 德国和法兰克福机场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德国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Révolution française, 1789年-1799年)是法國的一段社會激進與政治動盪的時期,對於法國歷史以及全歐洲都留下深刻廣泛影響。法国政治体制在大革命期间发生了众多转变: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绝对君主制與封建制度在三年内土崩瓦解,过去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左翼政治團體、平民和鄉村農民的冲击,传统君主制的階層觀念、貴族以及天主教會統治制度被自由、平等、博愛等新原則推翻。整個歐洲的皇室因而心生恐懼,因此在1814年發起反法討伐,並成功恢復君主制,但很多重大改革已成永久。革命導致各界對立,特別是共和派和保皇派在往後長達二百年的政治對立。 面對財政危機,越來越多的法國平民被國王路易十六強加稅賦,以及教士貴族之輩的壓榨激怒。這種不滿與蓬勃發展的啟蒙思想所結合,助長激進的情緒,終於使得法國大革命在1789年5月的三級會議中爆發。革命的第一年,第三等级的民眾在6月发表网球場宣言,7月14日發生攻佔巴士底監狱事件,於8月進行的凡尔赛妇女运动迫使法国王室在10月从凡尔赛返回巴黎。接下來的幾年則由不同的立法會議及跟右翼的君主制擁護者鬥爭主導。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路易十六在次年被推上斷頭台。不断出现的外部压力在法国革命中成為主导,法国大革命战争从1792年开始,这次战役為過去一个世纪以来法国首次胜利,并使法国间接控制意大利半岛和莱茵河以西的土地。在国内,派系斗争及民众情绪的日益高涨导致1793年至1794年恐怖统治的产生。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覆亡以後,热月党人建立督政府,于1795年掌权,直至1799年拿破仑執政後結束。 法国革命中拉开现代社会的帷幕,共和国的成长、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现代思想的发展以及各国之间大规模战争都成為革命的标志。作为近代伟大民主革命而受到赞扬的同时,法国大革命也因期间一些暴力专政行为而为人诟病。革命随后导致拿破崙戰爭、两次君主制复辟以及两次法国革命。从法国大革命开始(1789年)直至1870年,法国在先后兩次共和国政府、君主立宪制及帝国政權下交替管治。 历史学家《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托克维尔认为,1789年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代表法国的“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它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当时欧洲的需要,其作用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權,更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因此需要同时改變所有既存的权力机构,毁灭所有公认的影响,祛除种种传统,更新风尚与习惯。和等西方学者认为,法国大革命受到激进主义思潮影响。.

新!!: 德国和法国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法国大革命战争

法国大革命战争()指的是1792年到1802年间新建立的法兰西共和国和反法同盟之间的一系列戰爭。法國大革命战争在军事史上有重大意义,是历史上的第一场“现代战争”。在民族主义激励下的法国公民组成的軍隊打败了歐洲各国的职业军人,显示了民族主義和徵兵制相结合的巨大威力。法國軍队开创了以普遍征兵制,就地补给制和多兵种合成编制为核心的现代军事体制,成为现代军事体制的先导。新兴的民族主义和军事制度,随着拿破仑战争传遍了欧洲,彻底改变了人类战争的形态,使得席卷全民的残酷的世界大战成为可能。.

新!!: 德国和法国大革命战争 · 查看更多 »

法语

法語(le français 或 la langue française)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法語是除英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之外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也是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法語也是聯合國、歐盟、北約、奧運會、世貿和國際紅十字會等的官方語言及正式行政語言。法語在11世纪曾是除了中古漢語以外,當時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現時全世界有約一億人将法语作为母语,另有2.8億人使用法语(包括把它作为第二语言的人);这些数字目前仍在增長中,尤其是在非洲大陸。法語被广泛使用,其程度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英語。法国法语和魁北克法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法语分支,尽管它们從同一法语方言分化而成,但以两者互相溝通时则会有障礙,这是因為兩者在發音以及少数语法上有所区别。.

新!!: 德国和法语 · 查看更多 »

法蘭克-華特·史坦麥爾

#重定向 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

新!!: 德国和法蘭克-華特·史坦麥爾 · 查看更多 »

法蘭克人

法兰克人(Franci 或 gens Francorum,Franks)是对历史上居住在莱因河北部法兰西亚(Francia)地区的日耳曼人部落的总称。.

新!!: 德国和法蘭克人 · 查看更多 »

法蘭克福國際機場

#重定向 法兰克福机场.

新!!: 德国和法蘭克福國際機場 · 查看更多 »

法蘭克福國民議會

法兰克福国民议会(德语:Frankfurter Nationalversammlung)是在德意志1848年革命期间成立的国民议会,用以计划以民主之方式统一德国。议会在法兰克福召开,有831名众议员出席。 议会成员于1848年5月18日在法兰克福圣保罗教堂(Frankfurter Paulskirche)召开会议。受到1848年革命的影响,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為勢所迫,惟有答應革命黨人的要求,承諾制定憲法與成立議會,以期商討統一德國事宜,以自保權力。.

新!!: 德国和法蘭克福國民議會 · 查看更多 »

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印刷方法,使用可以移動的木刻字、金屬或膠泥字塊,用來取代傳統的抄写,或是無法重複使用的雕版印刷。.

新!!: 德国和活字印刷术 · 查看更多 »

温带

溫帶(Temperate climate、Gemäßigte Zone、Climat tempéré),在地理學上,是位於亚熱帶和極圈之間的气候带。北半球溫帶區的範圍是從北緯23.5°的北回歸線到北緯66.5°的北極圈之間。南半球溫帶區的範圍是從南緯23.5°的南回歸線到南緯66.5°的南極圈之間。温带气候即包括比较温和多雨的海洋气候,也包括四季分明和比较干燥的大陆性气候。温带的大多数地区位于西风带内。.

新!!: 德国和温带 · 查看更多 »

温带海洋性气候

没有描述。

新!!: 德国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 查看更多 »

溫·韋德斯

恩斯特·威廉·“溫”·韋德斯(Ernst Wilhelm "Wim" Wenders,),出生於德國杜塞爾多夫的電影導演、攝影師;曾榮獲法國坎城影展及德國柏林影展最佳影片導演;是德國當代電影大師之一,也是德國新浪潮導演群裡重要成員之一;影片風格以清新抒情、運鏡優美著稱。.

新!!: 德国和溫·韋德斯 · 查看更多 »

滅絕營

滅絕營(Vernichtungslager)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其中一項建設來有組織地集體屠殺人的地方,也是就所謂的猶太人大屠殺。二次大戰時,滅絕營建立來作為後階段的殲滅行動。在營內被殺的死者一般會被集體火化或埋在萬人塚。而在滅絕營被屠殺的主要是歐洲的猶太人、羅姆人(即吉普賽人)和卡扎人。被帶到這裡的人大多不會生存超過24小時。.

新!!: 德国和滅絕營 · 查看更多 »

漢斯·蓋革

约翰尼斯(汉斯)·威廉·盖革(Johannes (Hans) Wilhelm Geiger,),德国物理学家。.

新!!: 德国和漢斯·蓋革 · 查看更多 »

木骨架

木骨架是一種將木柴利用雌雄榫連結在一起 ,以構成建築結構的的建築技術。 这一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在世界各地的建筑中都有应用。 歐洲地區主要应用在12世紀至19世紀期間,在19世紀早期的北美洲也相當流行。當今的歐洲、美國東北與加拿大仍保有許多這類建築。此外,古代日本也有類似的建築方式。.

新!!: 德国和木骨架 · 查看更多 »

有声电影

有声电影是指有声音同步播映的电影,和无声电影相对。1900年,第一部有声电影在巴黎放映,十年之后可靠的同步声音技术才逐渐成熟并可以商用。1923年4月,第一部同步有声电影在纽约公映。1927年10月,第一部有声故事片爵士歌手发行,這部影片使歌舞喜劇演員喬爾森大享盛名。 1930年代早期,有声电影成为一个全球现象。美国,有声电影使好莱坞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和商业中心之一。欧洲,很多电影制作人和批评家对新的技术持怀疑态度,他们担心过多的对白会削弱无声电影特殊的美感。日本,流行电影通常是无声电影加现场表演,因此有声电影发展缓慢。印度,声音成为该国电影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新!!: 德国和有声电影 · 查看更多 »

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

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The Treaty on the Final Settlement With Respect to Germany,Traité portant règlement définitif concernant l'Allemagne,Договор об окончательном урегулировании в отношении Германии,Vertrag über die abschließende Regelung in Bezug auf Deutschland),又称2+4条约(Zwei-Plus-Vier-Vertrag)由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和二次大战后的占领国: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四国于1990年9月12日在莫斯科所签署。.

新!!: 德国和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 · 查看更多 »

惠誉国际

惠誉国际(Fitch Group),是著名的三大信用评级公司之一,总部位于纽约及伦敦。由约翰·惠誉(John Knowles Fitch)于1913年创办,1997年惠誉国际并购了另一家评级机构IBCA,2000年并购了DUFF & PHELPS,随后又买下了Thomson Bankwatch,在2014年12月31日時,公司80%股权由美国公司赫茲國際集團持有,另20%法国公司FIMALAC SA控制。 1975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可惠誉国际、标准普尔、穆迪为“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NRSRO, 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tistical Rating Organization)。 2014年12月16日赫茲國際集團斥資6億美元向法国FIMALAC SA收購其手中持有的30%惠譽國際股份、持股比例从50%到80%.

新!!: 德国和惠誉国际 · 查看更多 »

戴姆勒

戴姆勒(Daimler AG)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的汽车公司。根据销量,戴姆勒是世界前十大汽車商之一,第一大商用車製造商和第二大卡车制造商,戴姆勒也以生產豪華轎車如梅赛德斯-奔驰聞名。.

新!!: 德国和戴姆勒 · 查看更多 »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奖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奖(德语:Gottfried-Wilhelm-Leibniz-Preis),简称“莱布尼茨奖”(德语:Leibniz-Preis),以科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的名字命名,1985年起每年由德国科学基金会颁发给在德国工作的各个科学领域的科学家。 莱布尼茨奖的奖金为实验研究250万欧元(2006年前为155万欧元),理论研究77.5万欧元,是世界上奖金额度最高的科学奖项,奖金可用于获奖后7年内(2006年前为5年内)的项目,也可以用于资助年轻的科学家。.

新!!: 德国和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奖 · 查看更多 »

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或 ;Godefroi Guillaume Leibnitz,,),德意志哲学家、数学家,歷史上少見的通才,獲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他本人是律師,經常往返於各大城鎮;他許多的公式都是在顛簸的馬車上完成的,他也自稱具有男爵的貴族身份。 莱布尼茨在数学史和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数学上,他和牛顿先后独立发明了微积分,而且他所使用的微積分的数学符号被更廣泛的使用,萊布尼茨所发明的符号被普遍认为更综合,适用范围更加广泛。莱布尼茨还对二进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哲学上,莱布尼茨的乐观主义最为著名;他认为,“我们的宇宙,在某种意义上是上帝所创造的最好的一个”。他和笛卡尔、巴鲁赫·斯宾诺莎被认为是十七世纪三位最伟大的理性主义哲学家。莱布尼茨在哲学方面的工作在预见了现代逻辑学和分析哲学诞生的同时,也显然深受经院哲学传统的影响,更多地应用第一性原理或先验定义,而不是实验证据来推导以得到结论。 莱布尼茨对物理学和技术的发展也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且提出了一些后来涉及广泛——包括生物学、医学、地质学、概率论、心理学、语言学和信息科学——的概念。莱布尼茨在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神学、哲学、历史学、语言学诸多方向都留下了著作。 莱布尼茨对如此繁多的学科方向的贡献分散在各种学术期刊、成千上万封信件、和未发表的手稿中,其中約四成為拉丁文、約三成為法文、約一成五為德文。截至2010年,莱布尼茨的所有作品还没有收集完全。 2007年,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图书馆暨下薩克森州州立圖書舘的莱布尼茨手稿藏品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世界记忆项目。 由於莱布尼茨曾在汉诺威生活和工作了近四十年,并且在汉诺威去世,为了纪念他和他的学术成就,2006年7月1日,也就是萊布尼茨360周年诞辰之际,汉诺威大学正式改名为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

新!!: 德国和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 · 查看更多 »

戈特弗里德·森佩尔

戈特弗里德·森佩尔(Gottfried Semper,),德国建筑师、艺术评论家。 森佩尔的代表作品是其于1838年至1841年间设计建造的德累斯顿森佩尔歌剧院。1849年他因参与了德累斯顿五月起义而遭政府通辑,被迫流亡至苏黎士、伦敦等地。1862年遇赦后返回德国。 森佩尔对建筑起源作过深入研究,在其《建筑四要素》一书中对此有详细探讨。此外,他主张古希腊建筑原本是多彩调而非白色调的,是学界关于此问题争论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新!!: 德国和戈特弗里德·森佩尔 · 查看更多 »

戈特利布·戴姆勒

戈特利布·威廉·戴姆勒(Gottlieb Wilhelm Daimler,),德国发明家、企业家,汽车发明者之一。 1885年设计出内燃机,并造出了第一輛四輪汽车。卡爾·賓士所造的是三輪車。.

新!!: 德国和戈特利布·戴姆勒 · 查看更多 »

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

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1729年1月22日德国卡门茨—1781年2月15日德国布伦瑞克)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作家和文艺理论家之一,他的剧作和理论著作对后世德语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新!!: 德国和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 · 查看更多 »

戈特洛布·弗雷格

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戈特洛布·弗雷格(德语:Friedrich Ludwig Gottlob Frege,;),著名德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是数理逻辑和分析哲学的奠基人。.

新!!: 德国和戈特洛布·弗雷格 · 查看更多 »

我是柏林人

我是柏林人」(Ich bin ein Berliner)是1963年6月26日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在西柏林演講中的一句名言。當時正值冷戰,柏林牆已開始建造,西柏林被東德包圍。 这一部份演說內容為: 譯文:兩千年前最自豪的句子是「civis Romanus sum」(我是羅馬公民)。今天,在自由世界,最自豪的句子是「Ich bin ein Berliner」(我是柏林人)……所有自由人,無論生活在哪裡,都是柏林的公民。因此,身為自由人,我以「Ich bin ein Berliner」感到自豪! 以德語說出「我是柏林人」這句子,是甘迺迪在最後才想到的。他走上舍嫩貝格市政廳(Rathaus Schöneberg)時,向翻譯員羅伯特·洛赫納請教這句子的德語說法,以小紙張標下讀音,并練習了幾次。.

新!!: 德国和我是柏林人 · 查看更多 »

明镜

《明镜》周刊(Der Spiegel),常译作《明镜周刊》,在德国发行的周刊,每周的平均发行量近110万册。该杂志自称是“德国最重要的且在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刊”。.

新!!: 德国和明镜 · 查看更多 »

易北河

易北河(Elbe)在捷克语和波兰语中称为“拉贝河”(Labe,Łaba),都是由古斯堪的纳维亚语的“河流”一词演变来的。易北河发源于捷克和波兰交接的苏台德山脉,向南进入捷克,再流成一个弧形转向西北流入德国,经汉堡流入北海,是中欧地区的主要航运河道。 易北河从河源到德国的德累斯顿为上游,在山地中河流湍急,由许多小支流汇合而成,在接近德捷边境时河宽达140米,然后穿越一个狭窄的峡谷进入德国的平原地区。河宽达430米,到了汉堡以下为下游,河流宽达14.5公里,海轮可以经过宽阔的河道航行109公里直接到达汉堡,通过中德运河向西到达魯爾工業區,向东到达柏林。700吨的货轮可以上溯到捷克,较小的船可以经由其支流到达布拉格。 易北河的年平均流量变化较大,1926年到1965年期间,最大流量达3617秒立方米,最小只有145秒立方米,因此给航运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由于下游水位低,海潮可以直接到达汉堡,当有风暴时,洪水可以淹没汉堡部分市区。易北河的沿岸分布着许多欧洲重要的城市。 古罗马帝国称易北河为“阿尔比斯河”(Albis),他们试图征服易北河流域但没有成功。中世纪早期时易北河是查理曼帝國跟之後的東法蘭克王國的东部边界直到建立神聖羅馬帝國的薩克森王朝的奧托大帝征服現在的布蘭登堡附近的斯拉夫人(索布人)以後才把神聖羅馬帝國的東部邊界從原來的易北河推進到現今的德國波蘭邊界奧得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东线苏联军队包圍柏林后在易北河和西线美英联军会师。.

新!!: 德国和易北河 · 查看更多 »

浩室音乐

浩室音樂(House music)是一種電子音樂類型,為其英文名稱House的音譯。浩室目前已經發展出非常多種的子類型.

新!!: 德国和浩室音乐 · 查看更多 »

浪漫主义

浪漫主義(Romantik;Romantisme;Romanticism)是開始於18世紀德國的藝術、文學及文化運動,發生於1790年工業革命開始的前後。浪漫主義注重以強烈的情感作為美學經驗的來源,並且開始強調如不安及驚恐等情緒,以及人在遭遇到大自然的壯麗時所表現出的敬畏。浪漫主義是對於啟蒙時代以來的貴族和專制政治文化的顛覆,以藝術和文學反抗對於自然的人為理性化。浪漫主義重視民間藝術、自然以及傳統,主張一個根基於自然的知識論,以自然的環境來解釋人類的活動,包括了語言、傳統、習俗。浪漫主義受到了啟蒙運動的理念影響,也吸收了中世紀文化復古的藝術成分。 法國大革命和工業革命裡發生的事件和其背後的意識形態也影響了浪漫主義運動。浪漫主義致力於宣揚那些在他們看來被忽略了的英雄個人所達成的成就,它正當化了個人的藝術想像力,並將其作為最重要的美學權威之一,突破了對於藝術的傳統定義。浪漫主義對於歷史和自然題材的強烈訴諸,便是形成這種理念的基礎。.

新!!: 德国和浪漫主义 · 查看更多 »

浪漫主義音樂

浪漫時期的音樂(古典主義音樂)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延续和发展,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 浪漫主义主要用于描述1830年—1850年间的文学创作,以及1820年—1900年间的音乐创作。.

新!!: 德国和浪漫主義音樂 · 查看更多 »

浪漫之路

浪漫之路(羅曼蒂克大道、浪漫大道,Romantische Straße)是旅游公司在1950年代创造的一个名词,用来描述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和巴登-符腾堡州)从维尔茨堡到菲森的一条旅游路线,全长约350公里,沿途文化景观丰富多彩。.

新!!: 德国和浪漫之路 · 查看更多 »

海德堡城堡

海德堡城堡位於德國的南部,是現今德國著名的城堡廢墟和海德堡里程碑式建築,城堡廢墟是阿爾卑斯山以北最著名的文藝復興建築。自17和18世紀遭到損壞后,城堡現已部分重建。城堡位於80米高的王座山山坡北部,從而俯視舊城區。最早的城堡建築在1240年前已建成,1294年擴展成兩個城堡。然而在1537年閃電摧毀了上層建築,現今城堡的樣式源於1650年的擴建和重修,1689年因戰爭和火災遭到損壞。1764年的另一次雷擊摧毀了部分重修部分。.

新!!: 德国和海德堡城堡 · 查看更多 »

海德堡大学

海德堡大学,全名鲁普莱希特-卡尔斯-海德堡大学(Ruprecht-Karls-Universität Heidelberg),位於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海德堡市。 1385年10月23日海德堡获得教宗伍朋六世建立大学的特许,1386年由普法爾茨選帝侯魯普萊希特一世創建,為德国最古老的大学,也是繼布拉格大學與維也納大學之後,於神聖羅馬帝國創設的第三所大學。 建校之初即设有神学、法学、医学、哲学四大经典科系。直至1890年,自然科学系才成为第五个独立的科系。現今海德堡大学下发展为12个學院,超過100個學門,分為大學部、研究所與博士後研究。於2014/2015年冬季班註冊學生人數達30,898人,516位講座教授,教職與研究人員5,603人。海德堡大學向來為德國浪漫主義與人文主義之象徵,每年吸引大批外國學生或學者前來求學或研究,來自130個國家之外國學生約佔學生總數之五分之一,每年約有1,000名博士生獲頒博士學位,其中超過三分之一來自國外。海德堡大學校舍大致分布於老城區、Bergheim城區與Neuenheimer Field城區。 海德堡大學為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及科英布拉集團、歐洲大學協會之創始會員,2007年10月19日,德国“精英大学”评选,海德堡大学名列德国九所精英大学之一。在2012年6月揭晓的又一轮卓越计划评选中,依旧被评为精英大学。至2015年為止,計有27位諾貝爾獎得主及至少18位萊布尼茲獎得主曾於此求學、任教或研究,為德國乃至於歐洲頂尖之研究型大學。 在2016年“《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的全球大学排名”U.S. News & World Report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中,海德堡大学名列德国第1,全球第37位。在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名列德国第1,全球第46位。在2015-201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名列德国第2,全球第37位。在2015/2016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德国第2,全球第66位。.

新!!: 德国和海德堡大学 · 查看更多 »

海德堡人

海德堡人(学名:Homo heidelbergensis)是人屬當中,一種已滅絕的物種,石器技術與屬於直立人的阿舍利(Acheulean)石器相近。可能是歐洲尼安德塔人的直接祖先。而海德堡人的祖先,則可能是歐洲的前人(Homo antecessor)。.

新!!: 德国和海德堡人 · 查看更多 »

海因里希·布吕宁

海因里希·阿洛伊修斯·馬利亞·以利沙伯·布呂寧(Heinrich Aloysius Maria Elisabeth Brüning, 1885年11月26日 ‐ 1970年3月30日),為德國的政治家。在威瑪共和國末期的1930年到1932年間擔任總理。.

新!!: 德国和海因里希·布吕宁 · 查看更多 »

海因里希·伯尔

海因里希·特奥多尔·伯尔(德语:Heinrich Theodor Böll,),生於德國科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最重要的作家與翻譯家之一,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新!!: 德国和海因里希·伯尔 · 查看更多 »

海因里希·赫兹

海因里希·赫兹(Heinrich Hertz,),德国物理学家,于1887年首先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于1888年发表了论文。他对电磁学有很大的贡献,故频率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赫兹以他的名字命名。.

新!!: 德国和海因里希·赫兹 · 查看更多 »

海迪·克林

海迪·克林(Heidi Klum,),德國超級名模、節目主持人、電視製作人和時裝設計師,有時為歌手。她是《天橋驕子》及《德國超級名模生死鬥》的主持人和評審,也是維多利亞的秘密的合作模特兒。.

新!!: 德国和海迪·克林 · 查看更多 »

海水浴場

海水浴場是一種設置在海岸線上,供遊客民眾進行海水浴的休憩設施,通常只在夏季營運。海水浴場通常設置在有大面積沙灘、沒有礁石的海岸地帶,依照營運方式的不同,有些海水浴場是開放環境供人自由進出,但也有由公家劃定一段海岸線後收費營運,或甚至私人擁有--允許特定人士進出的私人海灘等諸多型態;封閉式的海水浴場通常擁有較完善的設施,例如救生員的配置,與專人負責環境的整理或甚至進行水質檢測。 在海水浴場除了實際下水游泳玩水外,常見的活動項目還包括有在岸上進行沙雕、日光浴或沙灘排球等,除此之外,在某些浪潮或風勢較強的海灘,也常見到衝浪或風帆等活動方式。 除了在自然形成的沙灘上設置海水浴場外,也存在有從其他地方運來大量沙土製造出的人工沙灘,著名的例子包括夏威夷的威基基海灘(Waikiki beach)。 海岸自古以來一至是一個適合休閒的地方,但直到十九世紀中葉,這種娛樂是一種奢侈且只有富人付得起的娛樂。.

新!!: 德国和海水浴場 · 查看更多 »

斐迪南·冯·齐柏林

斐迪南·冯·齐柏林伯爵(Ferdinand Graf von Zeppelin,)。德国贵族、工程师和飞行员。出生于巴登大公国的康斯坦茨(现属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 他是人类航空史的重要人物之——他发明了齐柏林飞艇。同时他还创建了齐柏林飞艇公司(Zeppelin airship company)。.

新!!: 德国和斐迪南·冯·齐柏林 · 查看更多 »

斯坦尼斯瓦夫·蒂利希

#重定向 斯塔尼斯拉夫·提里希.

新!!: 德国和斯坦尼斯瓦夫·蒂利希 · 查看更多 »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丹麥語:Skandinaviske halvø,瑞典語:Skandinaviska halvön,挪威語:Den skandinaviske halvøy,芬兰語:Skandinavian niemimaa),位于欧洲西北角,其濒临波罗的海、挪威海及北欧巴伦支海,与俄罗斯和芬兰北部接壤,北至芬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两个国家即西部的挪威和南边的瑞典,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横恒于两个国家之间,整个半岛长1850公里,面积75万平方公里,是欧洲最大的半岛,半岛西部属山地,西部沿岸陡峭,多岛屿和峡湾;东、南部地势较平整,半岛的气候属温带气候,其北端严寒。.

新!!: 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 查看更多 »

斯塔西

#重定向 史塔西.

新!!: 德国和斯塔西 · 查看更多 »

斯大林格勒战役

史達林格勒戰役(Сталинградская битва,Schlacht von Stalingrad)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及其盟國对争夺蘇聯南部城市史達林格勒而進行的戰役,時間自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為止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9.

新!!: 德国和斯大林格勒战役 · 查看更多 »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SIPRI)是一个致力于研究冲突,军备,军备控制以及裁军的国际独立机构。该研究所于1966年创立。根据开放的资料,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为决策者,研究人员,媒体以及感兴趣的公众提供数据,分析以及建议。 2009年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在非美国外交政策排名第三。.

新!!: 德国和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斯图加特

斯图加特(Stuttgart或譯:斯圖嘉特)位于德国西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州中部内卡河谷地,靠近黑森林。不仅是该州的州首府,也是州级行政区及斯图加特地区首府和该州的第一大城市。同时也是该州的政治中心:巴符州议会、州政府,和众多的州政府机关部门均设在这里。由于其在经济、文化和行政方面的重要性,是德国最知名的城市之一。 斯图加特是德国第六大城市,斯图加特区域是全国第四大城市联合体(仅次于鲁尔区、莱茵-美因区和柏林)。离斯图加特较近的大城市有:斯图北面204公里的法兰克福,和东南面220公里的慕尼黑。.

新!!: 德国和斯图加特 · 查看更多 »

斯拉夫人

斯拉夫人(Slavic peoples)是歐洲各民族和語言集團中人數最多的之一,约有三亿四千万人。主要分布于东欧和中欧,語言屬於斯拉夫語族。 斯拉夫人發源於今波蘭東南部維斯杜拉河上游一帶,於一世紀時開始向外遷徙,六世紀前後,斯拉夫人出現在東歐平原上,那時的他們介乎於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之間,有時還靠搶掠為生。六世紀的扩张使得他们的居地已經遍佈欧洲中东部。近代随着俄羅斯疆域的扩张,斯拉夫人也向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迁徙。 斯拉夫人可分為南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及東斯拉夫人:.

新!!: 德国和斯拉夫人 · 查看更多 »

新天鹅堡

新天鹅堡(Schloß Neuschwanstein, )全名新天鵝石城堡,是19世紀晚期的建築,位于今天的德國巴伐利亞西南方,鄰近年代較早的高天鹅堡(Schloss Hohenschwangau,又稱舊天鵝堡),距離菲森鎮約4公里,离德國與奧地利邊界不遠。 這座城堡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行宮之一。共有360個房間,其中只有14個房間依照設計完工,其他的346個房間則因為國王在1886年逝世而未完成,在他死后的七个星期,城堡向公众付费开放。是德國境內受拍照最多的建築物。也是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

新!!: 德国和新天鹅堡 · 查看更多 »

新帝国主义

新帝國主義(New Imperialism)是十九世紀晚期至二十世紀初世界強權,主要是大英帝國、俄羅斯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大日本帝國及意大利王國,以其軍事力量積極對外拓展殖民地及政治勢力。在1870年普法戰爭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四十多年間,是新帝國主義的全盛時期。.

新!!: 德国和新帝国主义 · 查看更多 »

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开始在1880年代,在1890年至1910年达到顶峰。新艺术运动的名字源于萨穆尔·宾(Samuel Bing)在巴黎开设的一间名为“新藝術之家”(La Maison Art Nouveau)的商店,他在那里陈列的都是按这种风格所设计的产品。此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之初,位于大众文化最高点的艺术和设计风格。.

新!!: 德国和新艺术运动 · 查看更多 »

新教

新教(Protestantism),又稱基督新教,是西方基督教中不屬於天主教體系的宗派之統稱,源於16世紀神學家馬丁·路德等人所領導的宗教改革運動,與天主教、東正教並列為基督宗教三大分支。一些既不屬於天主教,亦與歐洲宗教改革沒有歷史淵源的教會,例如無宗派教會,也被視為新教,Pew Research Center,2011。新教強調「因信稱義」,認為人要得到上帝拯救,唯獨憑藉信心曾祖漢,,全國宗教資訊網,「新教有別於天主教,可以從新教在某些教義和神學的前提上看得出來,馬丁·路德在公元1517年開始宗教改革的運動,他的神學思想起點源於個人的經歷,到底面對公義的神時,人要如何才能夠被接納呢?「因信稱義」(Justification through faith)是路德也是新教的關鍵教義,意思是因著信心的緣故,神把人當作義人(稱義),不是人本身有什麼值得討神喜悅的,而是公義的神在審判的時候不再看人的不完全,而只看到信心的對象,即耶穌基督,雖然世人都無法過一個完美的一生在神面前被稱為義,但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過了完美的一生得著了「義」的地位,信徒只要藉著信靠耶穌基督,這個耶穌基督的義就被轉撥到我們身上,因此,神是因著耶穌基督的緣故,稱那些相信之人為義人。」而不是靠善行南亞路德會,《信仰立場》,頁7:「人藉著信心(相信和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便可得著這救恩。『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WELS Topical Q&A: 。新教以《聖經》為信仰之唯一依據,反對天主教聖統制WELS Topical Q&A: Jenkins, Paul (2014), 約翰•加爾文:《基督教要義》(卷三),頁149,更相信所有信徒都具有祭司的職分。新教各宗派在聖餐觀等神學問題持不同看法,但普遍以「五個唯獨」為信仰核心思想。 對新教的稱呼,源自拉丁文「protestatio」,意為「抗議」,源於1529年神聖羅馬帝國宣布馬丁·路德為異端之後所引起的強烈抗議。其實在馬丁·路德之前已經有多位宗教改革家嘗試改革甚至脫離天主教會,但最後直至路德才獲得成功。16世紀路德宗信仰由德國傳入丹麥、挪威、瑞典、芬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冰島,另一位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的思想亦傳入匈牙利,荷蘭,蘇格蘭,瑞士和法國。同時期,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帶領當地教會脫離天主教會獨立,亦開展了英國宗教改革運動。 新教成功發展出其獨特文化,為人類在教育、人文 、科學、政治和社會秩序、經濟、藝術等領域帶來重大貢獻。Karl Heussi, Kompendium der Kirchengeschichte, 11.

新!!: 德国和新教 · 查看更多 »

方言

方言指的是一個某種語言的變體,但有時也可以指地方上使用的語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對所謂的「語言」和「方言」進行定義時,無論是採用社會語言學者「相互理解性」的判別標準,或者是歷史語言學者「歷史發展關係」的判別標準,我們都無可避免會碰到準則上相當程度的任意和困難。因此,多數人同意,實際上,判別語言和方言的標準往往是政治性的,如果某種語言完成标准化(特別是指書面標準化)的程序,我們通常將其稱之為「語言」(其本質上可以被視為是一種「標準化方言」);如果某種語言沒有完成這個程序,則我們通常將其稱為「方言」(本質上可以被視為是一種「非標準化方言」)。.

新!!: 德国和方言 · 查看更多 »

施瓦本汝拉山

斯瓦比亞汝拉山是德國的山脈,位於巴登-符騰堡州,長220公里、寬40至70公里,東南面以多瑙河為界,西北面是內卡河,最高點海拔高度1,015米。.

新!!: 德国和施瓦本汝拉山 · 查看更多 »

施特拉爾松德

施特拉尔松德(Stralsund)是漢薩同盟城,位於德國北邊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靠近波罗的海海峽,其位置像是吕根島(Rügen)的門戶。2002年6月27日與维斯马一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为世界遺產。.

新!!: 德国和施特拉爾松德 · 查看更多 »

文德尔施泰因7-X

文德尔施泰因7-X(Wendelstein 7-X)是德国(IPP)在德国北部城市格赖夫斯瓦尔德建造的一台实验性仿星器受控核聚变装置。该设备于2015年10月建成,其前身为“文德尔施泰因7-AS”(1988 - 2002年)装置。其建造目的是为了测试运用仿星器技术实现核聚变的可能性,尽管其本身还并未达到实用阶段。 文德尔施泰因7-X是应用物理学家萊曼·史匹哲的智慧结晶的仿星器概念,所创建的最大的核聚变装置。它计划实现长达30分钟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连续工作,显示了将来发电设备的一个基本特征:连续运行。 文德尔施泰因7-X的名称来自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一座山峰文德尔施泰因。其命名参照了之前普林斯顿大学的“马特洪计划”(Project Matterhorn),其中“马特洪”之名则来源于阿尔卑斯山脉的另一座山峰马特洪峰。 该研究设施是与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的独立合作项目。.

新!!: 德国和文德尔施泰因7-X · 查看更多 »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又可稱文化資產、文化財產或文化財,是指具有歷史、藝術、科學等文化保存價值,並經政府機構或國際組織指定或登錄之物品。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

新!!: 德国和文化遗产 · 查看更多 »

文理中学

文理中学(Gymnasium)部份地區也稱Lyzeum,是中等學校教育體系中的一種為進入大學準備的學校。何時進入這種學校,以及這種學校的學習時長,依不同的教育體制而有所區別。在德語中,文理中學的學生被叫做Gymnasiast。.

新!!: 德国和文理中学 · 查看更多 »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运动(Rinascimento,由ri-(“重新”)和nascere(“出生”)构成)通称为文艺复兴,简称为文复,是一场大致发生在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意大利中部的佛罗伦萨,即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扩展至欧洲各国。 “文艺复兴”一词亦可粗略地指代这一历史时期,但由于欧洲各地因其引发的变化并非完全一致,故“文艺复兴”只是对这一时期的通称。这场文化运动基本上以復興古羅馬為名,動機大致上是要改變中世紀社會逐漸嚴重的腐敗,卻不是將古羅馬原樣重現,反而是加入新思考和檢討,所以做出實際上是一種徹底不同的新型態文化變革,其中雖囊括了对古典文献的重新学习和承接,卻在绘画方面透過直线透视法的发展,以及逐步而广泛开展的中古時代教育变革,乃至於人體結構、化學、天文技術的知識的追求等等,這些極重要的近代科學發展,除了打破神權時代,也打破了希臘羅馬的古文化。传统观点认为,这种知识上的转变让文艺复兴发挥了衔接中世纪和近代的作用。尽管文艺复兴在知识、社会和政治各个方面都引发了巨大變革,但令其闻名于世的或许还在于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以及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博学家做出的創新贡献。 一般认为,文复始于14世纪托斯卡纳的佛罗伦萨,但对此尚有质疑之声。就这场运动的起源和特点而言,多种理论已经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但其关注的焦点不尽相同:其中包括有当时佛罗伦萨的社会和公民的特点;当地的政治结构;当地统治阶级美第奇家族的赞助Strathern, Paul The Medici: Godfathers of the Renaissance (2003);以及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大批流入意大利的及书籍。Encyclopedia Britannica,Renaissance,2008,O.Ed.Har, Michael H.History of Libraries in the Western World,Scarecrow Press Incorporate,1999,ISBN 978-0-8108-3724-9.Norwich, John Julius,A Short History of Byzantium,1997,Knopf,ISBN 978-0-679-45088-7.史学上关于文艺复兴的内容很多且颇为复杂,而“文艺复兴”作为词汇的作用,及其作为历史过渡期的意义,都引发了史学家的诸多争论。Brotton, J., The Renaissanc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UP, 2006.

新!!: 德国和文艺复兴 · 查看更多 »

文艺复兴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是在公元14世纪在意大利随着文艺复兴这个文化运动而诞生的建筑风格。基于对中世纪神权至上的批判和对人道主义的肯定,建筑师希望借助古典的比例来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会的协调秩序。所以一般而言文艺复兴的建筑是讲究秩序和比例的,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及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

新!!: 德国和文艺复兴建筑 · 查看更多 »

无宗教

無宗教是指沒有固定的宗教信仰,不屬於任何一個宗教組織或無宗教信仰,但並非是無神論者,亦包含不可知論者或有神論者。.

新!!: 德国和无宗教 · 查看更多 »

日语

日本語(),簡稱日語,其文字称为日文,是一種主要為日本列島上大和族所使用的語言,日語也是大國語言之一。雖然日本并沒有在法律上明確規定其官方語言,但是各种法令都规定要使用日语,在学校教育中作为国语教授的也是日语。日語是日本的公用語言是不爭的事實。但僅為事實上的官方語言,類似於美國的英語的事實上的國語地位。 雖然并沒有精確的日語使用人口的統計,不過計算日本國內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日本國外的日本人和日僑,日語使用者應超過一億三千萬人。幾乎所有在日本出生長大的日本國民都以日語為母語。此外,對於失聰者,有對應日語文法及音韻系統的日本手語存在。 2017年3月的互联网使用语言排名中,日语仅次于英语、汉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印尼語(馬來語),排名第七。 在日语语法学界,如果无特别说明,「日語」(日本語)这个詞彙,一般是指以江戶山手地區(今東京中心一帶)的中流階層方言為基礎的日语現代標準語,有時也稱作「共通語」(共通語)。.

新!!: 德国和日语 · 查看更多 »

日耳曼

日耳曼可以指:.

新!!: 德国和日耳曼 · 查看更多 »

日耳曼尼亚

日耳曼尼亚(拉丁语:Germania;德语:Germania)是古代欧洲的一处地名,位于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同时也包括被古罗马控制的莱茵河以西地区。地名来自高卢语,由罗马共和国统帅尤利乌斯·凯撒最先使用,以指代莱茵河以东的居民,意为“邻居” 。.

新!!: 德国和日耳曼尼亚 · 查看更多 »

日耳曼尼亚志

《日耳曼尼亚志》(De Origine et situ Germanorum,意为“关于日耳曼人的起源和分布”),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著,于公元98年完成。记述了公元1世纪左右的日耳曼部族的分布情况。篇幅不长,但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中世纪时,这部书基本在欧洲遗佚并且被忘记。1455年,唯一一份手稿在德国的Hersfeld大教堂被发现。这份手稿被带到了意大利。正是在那里,后来的教皇庇护二世第一次查看了这部书。这引发了德国人文主义学者Conrad Celtes、Johannes Aventinus以及Ulrich von Hutten的兴趣,在一系列的研究和辩论后,这部书被看成是有关日耳曼地区的可靠来源。 1956年意大利历史学家Arnaldo Momigliano将这部书描述成“历史上最危险的书之一”。.

新!!: 德国和日耳曼尼亚志 · 查看更多 »

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部落社會)的总称。这些民族从西元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在五世紀時的民族大迁徙使日耳曼人各自生活,分別成為現今的斯堪的纳维亚民族、盎格魯薩克遜人、弗里斯兰人和德意志人、奥地利人、东普鲁士人。奥地利同样属于德意志的一部份,二次世界大战時曾經被納粹德國以大日耳曼主義為由而併吞。其他日耳曼人的後裔還包括荷兰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美国、紐西蘭、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等,現今这些新的民族很多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 自古日耳曼人是羅馬人等其他族群對他們的稱呼,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在某方面來說可以將日耳曼人視為現今的德國人。.

新!!: 德国和日耳曼人 · 查看更多 »

日耳曼语族

日耳曼語族是印歐語系的一支,是居住在北部歐洲日耳曼民族的語族。這一族語言有鮮明的特徵,最著名的有關於輔音演變的格里姆定律。.

新!!: 德国和日耳曼语族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德国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撒克遜人

撒克遜人(英語:Saxons,德語:Sachsen),日耳曼蛮族之一,早年分部在德国境内的下萨克森一带,公元5世纪入侵不列颠岛。中文史学界以“撒克逊人”指登陆不列颠岛的部分,也就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先祖;而以“萨克森人”指留在德国境内的另一部分。.

新!!: 德国和撒克遜人 · 查看更多 »

放射化学

放射化学(Radiochemistry)是化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那些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属于或带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反应的一门学科。放射化学是关于放射性材料的化学;其中,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研究非放射性同位素(在放射化学领域,由于缺乏放射性的物质在放射性衰变上是稳定的,因而往往又将这些非放射性物质称为冷物质或惰性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放射化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用放射性来研究普通化学反应。.

新!!: 德国和放射化学 · 查看更多 »

放射性

放射性或輻射性是指元素從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而衰变形成穩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变产物),這種現象稱為放射性。衰变时放出的能量称为衰变能量。原子序數在83(鉍)或以上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但某些原子序數小于83的元素(如锝)也具有放射性。而有趣的是,從原子序84開始一直到鉳元素有以下特性:原子序是偶數的,半衰期都比相邻的长。这是由於原子序数为偶數的元素的原子核含有適當數量的質子和中子,能够形成有利的配置結構。〈即魔數〉 對單一原子來說,放射性衰变依照量子力學是隨機過程,無法預測特定一個原子是否會衰变。不過原子衰变的機率不會隨著原子存在的時間長短而改變。對大量的原子而言,可以用量測衰變常數計算衰變速率及半衰期。其半衰期沒有已知的時間上下限,範圍可以到55個數量級,短至幾乎瞬間,長至久於宇宙年齡。 有許多種不同的放射性衰变。衰变或是能量的減少都會使有某種原子核的原子(父放射核素)轉變為有另一種原子核的原子,或是其中子或質子的數量不同,稱為子體核素。在一些衰变中,父放射核素和子體核素是不同的化學元素,因此衰变後產生了新的元素,這稱為核嬗变。 最早發現的衰变是α衰變、β衰變、γ衰變。α衰變是原子核放出α粒子(氦原子核),是最常見釋放核子的衰變,不過原子核偶爾也會釋放質子,或者釋放其他特殊的核子(稱為)。β衰變是原子核釋放電子(或正子)及反微中子,會將質子轉變為中子(或是將中子轉變為質子) 。核子也可能捕獲軌道上的電子,使質子轉變為中子,這為電子捕獲,上述的衰变都屬於核嬗变。 相反的,也有一些核衰变不會產生新的元素,受激態原子核的能量以伽馬射線的方式釋出,稱為伽馬衰变,或是將激发态原子核将能量转移至轨道电子上,轨道电子再脱离原子,稱為。若是核子中有大量高度受激的中子,有時會以中子發射的方式釋放能量。另外一種核衰变是將原來的原子核變為二個或多個較小的原子核,稱為自發性的核分裂,出現在大量的不穩定核子自發性的衰变時,一般也會釋放伽馬射線、中子或是其他粒子。 著名的例子像是鈾和釷,但也包括在自然界中,半衰期長的同位素,例如钾-40。例如15種是半衰期短的同位素,像鐳及氡,是由衰變後的產物,也有因為而產生的,像碳-14就是由宇宙射線撞擊氮-14而產生。放射性同位素也可能是因為粒子加速器或核反應爐而人工合成,其中有650種的半衰期超過一小時,有數千種的半衰期更短。.

新!!: 德国和放射性 · 查看更多 »

政府首脑

政府首脑是國家(或地區)政府或内閣的领导人,在議会制政治体制下一般為总理(如德国)或称首相(如英国),在總統制政治体制下一般为總統(总统同时也是国家元首,例如美国),而在半总统制政治体制下政府首長由总统在议会多数政党中指定(如法国),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般为总理,例如前苏联的部长会议主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務院總理。此外,也有比較特殊的政治制度,例如中華民國:依中華民國憲法規定,行政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其行政首長為行政院長,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由民選的總統逕行任免之。 政府首腦是行政部門的最高負責人,因此也可稱為行政首長。.

新!!: 德国和政府首脑 · 查看更多 »

意昂集团

意昂集团(E.ON)是一家总部位于杜塞尔多夫的股份制公司,它是一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欧洲能源康采恩,业务以欧洲范围内的天然气、电力为主。.

新!!: 德国和意昂集团 · 查看更多 »

愛迪達

愛迪達(adidas)是一間德國運動用品製造商,是Adidas AG的成員公司。愛迪達以其創辦人阿迪·達斯勒(Adi Dassler)命名,在1920年於接近紐倫堡的黑措根奥拉赫開始生產鞋類產品。1949年8月18日以adidas AG名字登記。愛迪達的服裝及運動鞋設計通常都可見到3條平行間條,在其標誌上亦可見。.

新!!: 德国和愛迪達 · 查看更多 »

数学家

数学家是指一群對數學有深入了解的的人士,將其知識運用於其工作上(特別是解決數學問題)。數學家專注於數、數據、邏輯、集合、結構、空間、變化。 專注於解決純數學(基础数学)領域以外的問題的數學家稱為應用數學家,他們運用他們的特殊數學知識與專業的方法解決許多在科學領域的顯著問題。因為專注於廣泛領域的問題、理論系統、定點結構。應用數學家經常研究與制定數學模型.

新!!: 德国和数学家 · 查看更多 »

教宗良三世

教宗聖利奥三世(Sanctus Leo PP.)生於750年,卒于816年6月12日,於795年12月26日—816年6月12日出任教宗。 ,799年遭罗马贵族反对,他被迫出亡,求救法兰克国王查理,查理引兵到罗马,恢復利奥三世权位。800年利奥三世在罗马为查理加冕,称为“罗马人皇帝”,以後法兰克王国成为查理曼帝国。查理大帝离开罗马后,罗马内部斗争又起。.

新!!: 德国和教宗良三世 · 查看更多 »

慕尼黑

慕尼黑(München),也稱明興,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2010年人口为130万,是德国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国第三大城市(仅次于柏林和汉堡);都会区人口达到270万。 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伊萨尔河畔,是德国主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慕尼黑同时又保留着原巴伐利亚王国都城的古朴风情,因此被人们称作“百万人的村庄”。.

新!!: 德国和慕尼黑 · 查看更多 »

慕尼黑大学

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学(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簡稱為「慕尼黑大學」或「LMU」,是一所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首府的綜合性大學。 西元1472年,由巴伐利亚-蘭茨胡特公国的路德维希公爵所创建,為欧洲历史最為悠久的大学之一。西元1802年为纪念创建人路德维希公爵和選帝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將校名變更为Universitas Ludovico-Maximilianea Monacensis(拉丁文),並賦予今日的德语名稱Ludwig-Maximilians Universität。 慕尼黑大學為歐洲最著名的大學之一,以其雄厚的學術研究實力享譽國際,曾經培養造就過42位諾貝爾獎得主。2006年10月,慕尼黑大學成為德國為提升大學研究質量的「德國大學卓越計畫」中的「精英大學」之一,並且為首輪第一批入選的三所學校之一。在2012年6月揭曉的第二輪卓越計劃評選中,依舊維持其精英大學的地位,並獲得德國聯邦政府的研究資助。 在《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於2014年10月所發布的世界大學排名中,慕尼黑大學除了持續保有德國最優秀大學的地位外,並首度邁入世界最佳大學的前30名之列,為第29名。而在同年發表的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則與海德堡大學並列為德國最佳大學。.

新!!: 德国和慕尼黑大学 · 查看更多 »

慕尼黑工业大学

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 簡稱TU München及TUM),校園坐落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是德国的一所著名大学,亦是是德国最古老的工业大学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之一,属TU9成员,于2006年10月被选为德国首批三所精英大学之一。德国科研联合会(DFG) 在2006年和2012年连续两度授予慕尼黑工业大学“精英大学”(Elite-Uni)的称号,是德国政府“未来计划”中重点资助和扶植的对象。.

新!!: 德国和慕尼黑工业大学 · 查看更多 »

慕尼黑再保险

慕尼黑再保险集团 或 慕尼黑再保险公司 (Münchener Rück; Münchener Rückversicherungs-Gesellschaft) 是世界领先的一家保险公司。位于德国慕尼黑。.

新!!: 德国和慕尼黑再保险 · 查看更多 »

慕尼黑啤酒节

慕尼黑啤酒節(又稱「十月節」,Oktoberfest)每年九月末到十月初在德國的慕尼黑舉行,持續兩周(大概16天),是慕尼黑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動。2002年大約有六百萬人參加了啤酒節,許多其他城市也效法慕尼黑舉辦「十月節」。 啤酒節最初起源於1810年,為慶祝路德维希王子的婚禮所舉辦,不過現今已經轉為嘉年華了。.

新!!: 德国和慕尼黑啤酒节 · 查看更多 »

慕尼黑皇家宫廷啤酒屋

#重定向 皇家宫廷啤酒屋.

新!!: 德国和慕尼黑皇家宫廷啤酒屋 · 查看更多 »

慕尼黑机场

慕尼黑机场(Flughafen München,)位于德国慕尼黑东北28公里的埃尔丁沼泽,紧邻弗赖辛。海拔高度448米。该机场占地1618公顷,其中49%的部分属于埃尔丁县的奥伯丁,而西部占稍大比例的部分则分属弗赖辛县的三座城市:西南部分属于哈尔贝格摩斯、西北部分的游客公园属于弗赖辛、北端很小的一部分则属于马兹林,占地仅有2.8公顷。当局计划在机场区域的北部增加约1500公顷的土地以兴建第三条起降跑道。这样马兹林将会占较大的部分。但奥伯丁同样在为其东部的艾丁区申请这项计划。它于1992年5月17日投入使用,以取代原本因周边密集的住宅而规模无法扩建的慕尼黑-里姆机场。慕尼黑机场是欧洲最大的航空枢纽之一,共有101家航空运营商在此提供航班飞往全球68个国家的242个航点。对于汉莎航空和星空联盟成员而言,慕尼黑机场是一个重要的枢纽机场,其转机乘客平均占机场总客运量40%的份额。 在2012年,若按旅客吞吐量计,慕尼黑机场以超过3,900万人次的客运规模而排名德国第二(仅次于法兰克福机场),同时位居欧洲第七位及世界第三十位。慕尼黑机场有时被冠以弗朗茨·约瑟夫·施特劳斯的别名,以纪念这位前拜仁州长以及空中客车的创始者之一。但这并非机场的官方名称。除了显示在部分交通标志牌上之外,这个别名几乎从不使用。此外从机场施工阶段至1992年,机场曾被短暂命名为“慕尼黑二号机场”,以便与当时仍在使用的慕尼黑-里姆机场区分。在Skytrax举办的2012年度世界最佳机场大奖评比中,慕尼黑机场名列第六,并在欧洲排名第二,仅次于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兴建第三条起降跑道的计划在遭到慕尼黑全民公投否决后,于2012年7月17日宣告无限期搁置。.

新!!: 德国和慕尼黑机场 · 查看更多 »

托马斯·曼

保罗·托马斯·曼(Paul Thomas Mann,), 德国作家,192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新!!: 德国和托马斯·曼 · 查看更多 »

拿破崙戰爭

拿破崙戰爭是指拿破崙稱帝統治法國期間(1803年—1815年)爆發的各場戰爭,這些戰事可說是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所引發的戰爭的延續。它促使了歐洲的軍隊和火炮發生重大變革,特別是軍事制度。因為實施全民徵兵制,使得戰爭規模龐大、史無前例。法國國勢迅速崛起,雄霸歐洲;但是在侵俄戰役慘敗後,國勢一落千丈。拿破崙建立的帝國最終戰敗,讓波旁王朝得於1814年和1815年兩度復辟。 拿破崙戰爭實是從何時開始,到了今天還沒有共識。主要的有以下三種說法:.

新!!: 德国和拿破崙戰爭 · 查看更多 »

拿破仑一世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Napoleone Buonaparte;),法國軍事家、政治家與法學家,在法国大革命末期和法国大革命战争中达到权力巅峰。 作为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Ier),他在1804至1815年间在位,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胖子查理(881年-887年在位)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他推动司法改革,颁布《拿破仑法典》,而这一法典也对世界范围内的民法制订产生重要的影响。拿破仑最为人所知的功绩是带领法国对抗一系列的反法同盟,即所谓的拿破仑战争。他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同时创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过去旧制度中的一些体制。拿破仑在他所参加的这些战争中屡获胜利,以少胜多的案例屡见不鲜,由此他也被认为是世界军事史上最優秀的军事家之一,他的战略也为全球的军事学院所研究和学习。 拿破仑生于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他的家庭是意大利的贵族,自16世纪便定居于科西嘉岛。科西嘉岛割讓,他家族也變成法國國籍,他在法国本土接受炮兵训练,并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成名,先后领军挫败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法同盟,同时成功入侵意大利半岛。 1799年拿破仑策划并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五年后经过,官方公佈的數據為99.93%的同意票,他被参议院拥戴,因而稱帝。在1800年代,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与欧洲反法同盟对抗,史称拿破仑战争,将所有欧洲列强都卷入其中。在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之后,法国在欧洲大陆取得主导地位,拿破仑也通过缔结联盟和安排亲友统治附庸来维持法国的势力范围。 半岛战争和1812年对俄国的入侵成为拿破仑运势的转折点,他的大军在與俄羅斯帝國的战争中损失惨重,并再也没能恢复元气。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莱比锡中击败拿破仑,并于次年攻入法国,迫使拿破仑退位并将他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此后不满一年,拿破仑逃离地中海的厄尔巴岛后卷土重来,但在1815年6月的滑铁卢战役中再次兵败,被流放到位於西非沿岸的圣赫勒拿岛,在英国的软禁之下度过生命的最后六年。尸检报告表明他死于胃癌,但对他的真正死因存在一些质疑,其中一些学者认为他也許死于砷中毒(砒霜)。被懷疑為當時的英國政府所為。.

新!!: 德国和拿破仑一世 · 查看更多 »

拉丁语

拉丁语(lingua latīna,),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皇帝時期使用的書面語稱為「古典拉丁語」,屬於印欧语系意大利語族。是最早在拉提姆地区(今意大利的拉齐奥区)和罗马帝国使用。虽然现在拉丁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死语言,但仍有少数基督宗教神职人员及学者可以流利使用拉丁语。罗马天主教传统上用拉丁语作为正式會議的语言和礼拜仪式用的语言。此外,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仍然提供有关拉丁语的课程。 在英语和其他西方语言创造新词的过程中,拉丁语一直得以使用。拉丁语及其后代罗曼诸语是意大利语族中仅存的一支。通过对早期意大利遗留文献的研究,可以证实其他意大利语族分支的存在,之后这些分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逐步被拉丁语同化。拉丁语的亲属语言包括法利斯克语、奥斯坎语和翁布里亚语。但是,威尼托语可能是一个例外。在罗马时代,作为威尼斯居民的语言,威尼托语得以和拉丁语并列使用。 拉丁语是一种高度屈折的语言。它有三种不同的性,名词有七格,动词有四种词性变化、六种时态、六种人称、三种语气、三种语态、两种体、两个数。七格当中有一格是方位格,通常只和方位名词一起使用。呼格与主格高度相似,因此拉丁语一般只有五个不同的格。不同的作者在行文中可能使用五到七种格。形容词与副词类似,按照格、性、数曲折变化。虽然拉丁语中有指示代词指代远近,它却没有冠词。后来拉丁语通过不同的方式简化词尾的曲折变化,形成了罗曼语族。 拉丁语與希腊语同為影響歐美學術與宗教最深的语言。在中世纪,拉丁语是当时欧洲不同国家交流的媒介语,也是研究科学、哲学和神學所必须的语言。直到近代,通晓拉丁语曾是研究任何人文学科教育的前提条件;直到20世纪,拉丁语的研究才逐渐衰落,重点转移到对當代语言的研究。.

新!!: 德国和拉丁语 · 查看更多 »

曼海姆

曼海姆(Mannheim)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继斯图加特和卡尔斯鲁厄之后的第三大城市,人口约31万,与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城市路得维希港隔莱茵河相望。曼海姆是一座大学城,这座曾经的普法尔茨皇城如今也是欧洲都市圈莱茵-内卡三角(Rhein-Neckar-Dreieck)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新!!: 德国和曼海姆 · 查看更多 »

总和生育率

总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簡稱TFR),有时也简称生育率,反映妇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的总数。一般来讲总和生育率至少要达到2.1,才能完成世代更替,但許多國家的財稅、社會及福利制度是建立在生育率更高(人口成長)才能維持的基礎上。 目前世界的总和生育率约为2.5,但人口問題不能只看總體,現在多數先進國家面臨生育率不足2的嚴峻情勢,例如美國約1.6,日本1.5,德國1.4都低於目標值。2010年人口普查没有提供中国大陆的总和生育率数据, 有人算出仅为1.18。但国外一般采取更合理的数字1.55,且二胎化開放後,儘管不能增加生育率但也阻止了持續下滑的趨勢。台灣、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华人国家和地区的总和生育率也都低于1.2,为世界最低水平。.

新!!: 德国和总和生育率 · 查看更多 »

普奥战争

普奥战争(又名七週戰爭或德意志内战)发生于1866年,原因是奥地利与普鲁士争夺统一德意志的领导权。普鲁士的胜利令它称霸德意志,最后完成统一大业。在德国和奥地利,此战称为德意志之战(Deutscher Krieg)或兄弟之战(Bruderkrieg)。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此战是第三次独立战争。.

新!!: 德国和普奥战争 · 查看更多 »

普丹战争

二次石勒苏益格战争(或普丹战争)在丹麦称为1864年战争(Krigen i 1864),在德国称为德丹战争(Deutsch-Dänischer Krieg)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引起的第二场军事冲突。冲突在1864年发生,奥地利和普鲁士代表德意志邦联,与长久控制该两个公国的丹麦战斗。跟第一次冲突一樣,双方都希望控制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公国。冲突的导火线,是丹麦国王去世,但没有德意志邦联接受的继承人,造成两地的传承问题。结果,德意志军队胜利,丹麦放弃对两地的主权。.

新!!: 德国和普丹战争 · 查看更多 »

普利兹克奖

#重定向 普利兹克建筑奖.

新!!: 德国和普利兹克奖 · 查看更多 »

普魯士王國

普魯士王國(Königreich Preußen)是一個位於現今德國和波蘭境內的王國,存在於1701年至1918年,同時也是從1871年至一戰戰敗前,領導德意志帝國的政治實體,其領土囊括整個帝國的三分之二。王國名字是繼承普魯士而來的,雖然它的權力基礎是從勃蘭登堡得來的,曾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新!!: 德国和普魯士王國 · 查看更多 »

普法戰爭

普法戰爭,在法國稱1870年法德戰爭(Guerre franco-allemande de 1870),在德國稱德法戰爭(Deutsch-Französischer Krieg),是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並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而爆發的戰爭。戰爭是由法國發動,最後以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告終。.

新!!: 德国和普法戰爭 · 查看更多 »

.de

.de是德国国家和地区顶级域(ccTLD)的域名,由位于多特蒙德大学的德国互联网信息中心(Deutsches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DENIC)负责管理,.de下的所有域名都要在DENIC登记造册。.

新!!: 德国和.de · 查看更多 »

.eu

.eu為歐洲聯盟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

新!!: 德国和.eu · 查看更多 »

1848年革命

1848年革命,也称民族之春(英语:Spring of Nations)或人民之春(英语:Springtime of the Peoples),是在1848年欧洲各国爆发的一系列武裝革命。这一系列革命波及范围之广,影响国家之大,可以说是欧洲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革命运动。第一场革命于1848年1月在意大利西西里爆发。随后的法国二月革命更是将革命浪潮波及到几乎全欧洲。但是这一系列革命大多都迅速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1848年革命还是造成了各国君主与贵族体制动荡,并间接导致了德国统一及意大利统一运动。.

新!!: 德国和1848年革命 · 查看更多 »

1932年7月德国联邦选举

#重定向 1932年7月德国国会选举.

新!!: 德国和1932年7月德国联邦选举 · 查看更多 »

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十一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36年8月1日至8月16日在德国柏林举行。.

新!!: 德国和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 查看更多 »

193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36年2月6日至16日在納粹德國的加爾米施-帕滕基興舉行,同時亦是首次由納粹德國舉辦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新!!: 德国和193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 查看更多 »

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二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72年8月26日至9月11日在联邦德国慕尼黑设计独特的奥林匹亚体育场举行。.

新!!: 德国和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 查看更多 »

1974年世界杯足球赛

#重定向 1974年國際足協世界盃.

新!!: 德国和1974年世界杯足球赛 · 查看更多 »

1988年欧洲足球锦标赛

1988年歐洲足球錦標賽(Euro 88)於1988年6月10日至25日在西德舉行。本屆比賽是由歐洲足協主辦的第八屆歐洲足球錦標賽。 本屆決賽週賽制及參賽隊數均與去屆相同,8支球隊首先分為兩組作2分制單循環對賽,小組首次名晉級4強,作交叉配對淘汰賽。去屆冠軍法國因外圍賽成績欠佳而缺席決賽週,無緣衛冕。荷蘭在決賽中擊敗蘇聯奪冠,取得國家隊首個,也是迄今唯一的大賽冠軍,無冕之皇終於擁有了自己的皇冠了。.

新!!: 德国和1988年欧洲足球锦标赛 · 查看更多 »

2005年德国联邦议院选举

2005年德国眾議院选举在2005年9月18日进行,选出德国眾议院。这次选举是在7月1日聯邦議會未通過對总理格哈特·施罗德的信任案後提前举行的。基民盟/基社盟提名的安格拉·梅克尔成为新总理。.

新!!: 德国和2005年德国联邦议院选举 · 查看更多 »

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

#重定向 2006年國際足協世界盃.

新!!: 德国和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 · 查看更多 »

20國集團

#重定向 二十國集團.

新!!: 德国和20國集團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DeutschlandGermany德國德國第三共和德意志聯邦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